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茶艺的基本知识

关于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关于茶艺的基本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于茶艺的基本知识

篇1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敠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篇2

1.商品必须要优质。茶艺馆经营中高档茶饮,因此在茶叶品种、茶具选择上一定要精益求精。一般来说,茶叶应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尖”、“千岛银针”等上等茶叶,所用茶具多是紫砂茶器或精品细瓷。

2.有专业的水准非常重要。茶艺是茶艺馆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服务,因此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水准,所有服务人员均需经过严格培训,熟悉茶道与茶艺,并且服务周到。

3.确定了茶艺馆的主攻方向,经营手段也要跟上。也就是说,留住客人,让客人在店里延长停留时间是盈利的关键。例如给客人提供什么茶,是红茶、绿茶还是根据季节提供适时茶都要根据茶艺馆消费人群的品味确定。茶艺馆规模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在氛围上下工夫,营造舒适、惬意的休闲气氛。

篇3

从表面上看,茶艺馆当然应该赚钱,因为现在出去喝茶的消费经常比吃一顿饭还贵,而茶艺馆的成本好像很低,既不用高薪聘请大厨,又不用采买诸多的原材料,说白了好像只需要十几个茶叶筒,几十套茶具,十几个懂茶艺的服务员,再讲究一点的用些净水设备就可以了。据了解,去茶艺馆的人均消费都在五十元以上,有的在100元左右。表面看来简直是暴利。但不可否认,茶艺馆对位置、装修等硬件的要求要高一些,喝茶的人毕竟也不像吃饭的人那样多。那么是不是开个茶艺馆就赚钱呢? 京城很有知名度的五福茶艺馆,第一家五福茶艺馆成立于1984年,可以算是经营比较成功的。现有连锁店7~8家,这些店全部实行独立核算制。据该公司总经理介绍,连锁店中也不乏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各店的经营策略不同,消费群体不同。看来不是开个茶艺馆就能赚钱。

2、瞄准商务客人

从五福茶艺馆的经营情况可以看出,要想赚钱,茶艺馆的定位非常关键。那都是什么人会来茶艺馆消费呢?客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朋友偶遇聊天,一种是娱乐休闲,还有一种是非正式的商务交流。以五福茶艺馆为例,五福不同的店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如学院路店,北师大的学者、教授及其家属构成主要消费群;阜城门店则为处于城西的各部委工作人员及商务人员提供了一个洽谈、休闲的极佳场所,仅阜成门店就有金卡会员近千名,银卡会员两千名;而亚运村店位于北京剧院内,以门前拥有大停车场的优势吸引了"亚运商圈"的老板们。消费群体不同,消费能力会有差异,各店的营业额就会不同。平均来说一天流水在3000元~4000元左右,平均每人消费在50元左右。做哪些人的生意呢?当然是非正式的商务交流,这样的消费群消费能力强,利润也高,而且还会持续消费,成为稳定的客户群。

3、个性经营招徕客人

要想留住客人,茶艺馆的个性化经营显得至关重要。"五福茶艺"是北京茶艺的代表。它有别于传统茶馆,也不同于日本茶道,公司总经理谭波引进了南方功夫茶,创出了"北京茶艺",五福茶艺馆的成功之处可从她在京城现代派茶馆中开创的第一中表现出来。在北京1994年她开办了第一家茶艺馆,投入了近60万元,组织了第一支茶艺表演队,开办了第一个茶艺培训班,成立了第一家茶具、茶叶综合专卖店,建立了第一家茶艺馆宣传网站,开了第一家分店,第一个现场制作紫砂壶,第一家帮别人开茶艺馆,第一家为下岗工人免费培训,第一家拥有加盟店,第一家组织茶文化主题旅游。 五福茶艺馆以茶水为主要经营项目,各地精品茶具为辅,同时不断开展与茶相关的边缘项目,与爱好茶的客人互动。

4、想办法留住客人

确定了茶艺馆的主攻方向,经营手段也要跟上。也就是说,留住客人,让客人在店里延长停留时间是盈利的关键。例如给客人提供什么茶,是红茶、绿茶还是根据季节提供适时茶都要根据茶艺馆消费人群的品味确定。茶艺馆规模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在氛围上下工夫,营造舒适、惬意的休闲气氛。此外,还应增加茶馆的文化味。可以设立茶道表演并请专人向顾客讲授茶艺和茶叶的基本知识以此培养消费群体,带动消费。设立书架摆上关于茶、茶具、茶艺、茶文化等相关的书籍,订阅一些都市类报刊供客人阅读。另外在馆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客人提供一些必要的小食品,如果有条件的话在用餐点儿可以给客人提供一些自制的快餐。但要注意,餐可以简单但要精致。如果您的茶艺馆设计的带有京味,那茶点就可以以京味小食品为主。

5、开店清单

1).店面选址、考察、评估。

2).店面设计、装修、家具选择。

3).到工商局注册办理营业执照。

4).到卫生防疫站检测。

5).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

6).人员培训。

7).购买设备、产品的选择

6、开个茶馆近百万

现在开一间茶艺馆一般应在200平方米左右,装修费用应在10万元至15万元之间,装修没必要豪华,但要整洁。要注意窗户设计的雅致,屋顶灯光的柔和。要设立两人间、四人间和八人间。家具和摆件的投资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家具的选择要注意迎合茶文化的历史,尽量选择古典和传统的造型。摆件的挑选余地较大,资金多可选择一些名贵的茶具、珍品壁挂画和古董,资金不足可选择普通的茶具和装饰品。流动资金在5万元至15万元,主要用于茶叶及易耗品的购买。服务员的培训工作必须到位,需请一位好的茶艺师来店对店内的所有员工包括您在内进行培训,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店员培训费用每人约为300元~800元,怎样才能留住经过培训后的优秀员工呢?每个企业想留住优秀的员工,都要靠企业文化和领导者的魅力,让员工了解他们的发展空间。另外,新店成立后品牌推广费用(新店)一年约为10万元左右。一般茶艺馆的投入,正常经营,一年半到两年可收回投入。

开一家茶馆能不能赚钱呢?多久能回收成本呢?这是一个生意人的必修课。如何计算呢? 如上所述,开一家200平米的茶艺馆大约需要投资100万。根据五福茶艺馆提供的日流水3000元~4000元计算,年流水应该在100万元,能否赚钱呢?用年流水减去您的茶艺馆的直接成本(原材料、人员工资、水电)、房租、加盟推广费和税收,剩下的就是您的利润了。

7、定位选址是关键

篇4

第一部分是汉语语言课的部分见闻和感想。奥尔堡大学孔院学生在夏令营期间参加了汉语语言课的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汉语知识。授课教师是汉语文化学院盛老师和谢老师。经过与孔院学生的交流,他们普遍反映汉语语言学课教授的课程难度适中、内容实用、信息量大,尽管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任务,但是因为能从中得到乐趣,所以大家乐此不疲。通过分级教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同学通过学习初步培养了自己对汉语的兴趣,了解了简单的汉语日常对话,为他们今后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之间有汉语学习经历的同学表示,通过来到北师大学习,在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汉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把汉语说得更地道了,还进一步学习了汉语的写作,结交了中国语伴,收获非常大。汉语语言课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安排、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奥尔堡大学学生的积极配合。

第二部分是对优秀中国文化的体验,主要包括中国画、太极、中国古代诗歌、中国杂技、中国茶艺、京剧等。下面我就每个项目简单汇报自己的感想。中国画课是第一堂中国文化体验课,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了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比如说起源、绘画技巧及与西洋油画的差异等知识,欣赏了授课老师精湛的绘画技艺,并且还亲身实践学习用中国画的笔法和技巧画兰花。兰花是“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代表着君子的气节,寓意高雅。此外,兰花的绘画技巧较为简单,比较适合初学者。在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学们大胆尝试,经过努力很多学生都能绘制出像模像样的兰花了。另外,有些同学在完成兰花绘制之余,也积极开动自己的想象力,绘制了长城、中国龙、竹子和鱼虾等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授课老师也对他们的作品啧啧称赞,认为他们作为初学者,绘画成绩相当不错,并特别称赞了一位女生创作的中国龙。 快结束时,小林老师用毛笔为大家书写了中文名,大家拿到写着自己名字的作品,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开心。最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部分同学还和小林老师单独合影,活动顺利结束。在活动中,我作为翻译,沟通授课教师和孔院学生,遇到了很多不知道如何翻译的绘画专业名词,只能通过何种途径加以解释,难免有些尴尬,但是幸亏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得以使活动顺畅进行。

第二个文化体验项目是太极。太极课上课两次,由一位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同学帮忙上课,使奥尔堡大学同学初步了解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一个侧面。上课期间北京天气较为炎热,气温远比丹麦同时段要高许多,许多同学都感到吃不消。但是,授课同学和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一遍遍的操练,学习了“云手”、“抱球”、“单鞭”和“白鹤晾翅”等动作。奥尔堡大学同学们也认为这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不错的窗口。几位同学对太极特别感兴趣,在课后还数次向体育学院的同学请教,体院同学也不辞辛苦,不求回报地手把手为他们演示,充分展示了北师大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情怀,得到了奥尔堡大学同学的一致好评。在此期间,我充当翻译,为授课同学提供讲解,还未孔院同学拍照,留下这一颇有意义的瞬间。

第三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感受中国古代诗歌。这个活动是为奥尔堡大学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诗歌和中国大学生生活的机会,活动得到了学校社团--南山诗社的大力支持。南山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院学生为主体的,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学生社团,先后参加及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五位来自南山诗社的同学与奥尔堡大学同学们交流大学生活的经历,探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最后诗社的同学们和孔院同学一起学习了一首中国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活动过后,部分奥尔堡大学学生应邀参加了几天后的“京台诗会”,一场由北师大南山诗社和台湾高校同学共同奉上的文化大餐,对中国诗歌文化有个更深了解。但是,部分奥尔堡大学学生也就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参与活动的中国学生较少,与外方学生无法一对一交流;中方学生大部分为大一新生,与外方学生存在年龄和人生阅历上的差距等。

第四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欣赏中国杂技。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前往天地剧场欣赏中国杂技。杂技的表演主题是寻宝,将杂技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同学们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同学们被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体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活动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活动内容精彩、新奇,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所感染。

第五个文化体验项目是中国茶艺。中国茶艺课在泰元坊茶事进行,由茶艺师讲解中国茶艺的文化,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到唐朝、宋朝、明朝直到现在的变化发展,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热爱以及中国茶叶出口到欧洲的历史。通过讲解,奥尔堡大学学生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初略的印象。然后,茶艺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多种中国茶的冲泡方法,如西湖龙井、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普洱茶和白茶等,并邀请外国学生饮用。奥尔堡大学学生表示中国红茶的冲泡和饮用方法与丹麦的红茶有一定的区别。部分同学非常钟爱茉莉花茶等水果茶,部分同学认为普洱茶茶汤清亮、香气宜人。最后,茶艺师邀请部分同学上台学习演示冲泡茶叶的流程,大家珍惜实践动手的机会,纷纷上台体验,活动现场气氛很好。活动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且同学们均获赠了茶包。

第六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欣赏京剧。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艺术中颇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很多中外人民的喜爱。欣赏京剧活动在前门饭店进行。京剧艺术家们上演了三段京剧名段,他们的唱腔和表演动作吸引了奥尔堡大学同学的目光。但是,可能京剧的台词比较难以理解,尽管有英文字幕,许多同学表示不理解故事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对利用周末等时间学习参观游览国家汉办、长城、鸟巢、水立方、天安门广场、故宫、胡同和四合院等。在国家汉办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的参观学习,奥尔堡大学的同学更直观地接触到了中国的书法、诗词、京剧、生肖等文化特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许多同学都身着中心提供的京剧戏袍合影留念,记录美好的瞬间。

参观慕田峪长城,我和奥尔堡大学同学一起步行上下,为他们讲解长城的历史起源和重要意义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之前有准备这方面中英文的材料,讲解起来并不困难。同学们都对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和辛勤劳动的成果表示惊叹,认为这雄壮的万里长城真是人类的伟大奇迹。通过对鸟巢和水立方的参观,奥尔堡大学的同学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还参观了广场上的中国风情美食街,了解了风格各异的中国食物。此外,他们还在2008年奥运会奖牌墙上寻找丹麦的运动员,并与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合影留念。

接下来活动中,奥尔堡大学同学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在天安门广场上,同学们分为两组,一组参观路线是纪念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第二组参观路线是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在做了简单的讲解和分配后,两组分开行动,我跟随二组同学参观游览。在天安门广场参观时,我为他们简单介绍了纪念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和天安门城楼的历史,回答了他们关心的问题,并与他们在一些地方合影。通过讲解,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国情有了更多的认识。随后,我们买票进入故宫。故宫排队买票的人非常多,同学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拿到门票。故宫的参观游览基本沿东西轴展开,主要参观了主要宫殿和御花园。同学们一边游览,一边由我讲解,时不时停下来拍照。因为那时之前几天,我刚刚随一个菲律宾歌唱团来此参观的,所以导游词倒也并不生疏。参观过程中,他们纷纷表示之前从未见到过如此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还有一位同学谈到,故宫宫殿之多,建筑之雄伟完全出乎自己本来的想象。她原以为故宫也就比一些西式的城堡大一些,可是见到故宫雄伟的景象完全被震撼了。

活动的最后一天,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们还参观游览了北京的老胡同和四合院。由一位导游带领,同学们听讲解,坐人力车,参观明朝的老四合院,徜徉在北京的老胡同里,自在悠闲中体会着北京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一个个侧面。

此外,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们还品尝饺子、北京烤鸭等特色中国菜,并在大宅门这一有特色的餐馆里欢送他们离京。

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中,有部分同学有在中国学习、生活或工作的经历,所以他们也积极主动地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参观了颐和园、秀水街、南锣鼓巷、三里屯、西单、王府井等地点,我也参与了其中部分活动,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与奥尔堡大学学生在一起的十多天里我也有一些突出感受,在此作为总结简单汇报如下。奥尔堡大学学生有很强的探索精神,他们乐于尝试。他们乐此不疲地去参观游览北京的大街小巷,去尝试各种中国食物,去了解中国的风俗文化,去结识中国朋友,通过一个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中国,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有一个同学在欣赏完京剧表演后谈到:自己是第五次来北京了,但是之前从没看过京剧,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尽管对表演不太了解,但还是很高兴,因为自己有尝试了未知的事物。还有的同学就一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提出疑问,也增强了我从多方面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此外,于相同年龄段的中国大学生相比,奥尔堡大学学生要更加独立,并且他们的人生经历可能要更丰富一些。他们乐于自己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能去适应较为陌生的环境。

文章末尾,要特别感谢学校孔子学院管理处王军玲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认识外国朋友,丰富人生经历。还要感谢奥尔堡大学领队Niels,没有他的帮助,我的随团工作将会困难重重。此外,要感谢奥尔堡大学孔院夏令营的全体同学和其他关心、帮助与支持此次活动的人,没有他们的付出与辛劳,此次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

最后,以《北京欢迎你》歌中的几句歌词结束小文:

迎接另一个晨曦 带来全新空气

气息改变情味不变 茶香飘满情谊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 你会爱上这里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 请不用客气

相约好了在一起 我们欢迎你

我家种着万年青 开放每段传奇

为传统的土壤播种 为你留下回忆

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请不用拘礼

第几次来没关系 有太多话题

北京欢迎你 为你开天辟地

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北京欢迎你 在太阳下分享呼吸

在黄土地刷新成绩

篇5

1.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面临着实用主义造成的困扰。一方面,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促使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客观上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重理轻文,在学习应用技术的同时,忽略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缺少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能力,致使人文学科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浮躁,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1-3]。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开设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以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茶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茶的实践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4]。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一种从容、宁静的心理状态,学会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品味和鉴赏美,这与现代教育的人文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教学中来[5-7]。

《茶文化》是一门面向我校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已有多年的开课实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茶的起源与传播、茶区分布、茶叶加工及分类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茶的选购与品质评定方法、科学饮茶的方法与客来敬茶的礼仪及各种茶俗文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开拓学生眼界和心胸、培养良好品行和优雅情趣,目前基本成效已初见端倪。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现对我校茶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的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为其他教学型省属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2. 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7万余人,独立学院1.2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1.3万余人。因此,以广东海洋大学的教学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在学生数量、办学层次、学科特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茶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兴趣和质量参差不齐,选课动机差别较大,因此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的动机就是要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主动性很强,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对这类学生只需略加引导,其学习效果足以令人满意。有的仅仅是为了混够学分,勉强来听课也是心不在焉,对这类学生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来引导和激发兴趣,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惩罚性措施,否则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中间,既有一定的兴趣,同时又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兴趣的就听听,不感兴趣的就在下面干自己的事,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有取舍得当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精彩的教学方式。

2.2教学内容

以前我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茶叶分类及加工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较多地体现了茶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对于中国茶德精神—“廉、美、和、敬”精神的介绍内容偏少。以“和”为核心的茶德内涵,其中的“和”不仅包含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与自我的和谐等方面。在人与人的和谐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理解、关心,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友爱,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就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以强化“茶德精神”的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3教学方式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 而不只是理论的说教, 但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更困难。在茶文化的教学实践中, 目前主要采取大班理论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受条件所限户外茶艺活动相对缺乏,对茶艺和茶具的学习目前只能停留在多媒体视频上,学生缺乏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也曾借鉴台湾“无我茶会”的形式,在授课班级上尝试现场多名学生参于各种茶类的泡制和品饮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备茶、泡茶、品茶等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后类似教学活动还需加强和完善。

2.4考评方式

课程评价是检验和完善课程的依据,之前的茶文化授课考评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老师将平时授课内容发给同学,同学稍微复习后参加考试,分数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判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保证学生出勤和参与课堂教学方面的确有较大的作用,但成绩的主要部分在卷面分数,而卷面成绩又与考前突击有相当大的关系,结果是学生平时被动学习,考前随便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这种考评方式,将课堂或平时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将开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题目不限,但主题是关于茶文化,论文的格式严格按照核心期刊杂志要求进行撰写,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改革尝试

人文社科类课程是高校公选课最受学生欢迎,也最易于参与教育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接受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其兴趣爱好和基础有着明显差异,这类课程又很容易让学生因过高的期望而产生失望情绪,这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年的茶文化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学活动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1)在讲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下,着意增加讨论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在一个层面上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想的进步。进步的标志是师生平等,本质体现是人的平等,这种平等的巨大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8]。茶文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接受通识教育的不同专业学生,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茶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授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讨论,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使他们及时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茶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2)在明确目的的同时,应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物、图片和音像制品等综合手段,把抽象的理论讲述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茶艺的鉴赏过程中,可以将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背景资料通过图片或影像在多媒体上加以展示,或者加工制作成DV,通过音画渲染,给听众带来视听感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突破被动的传统考评模式,采取适应通识教育目标的检测方法,选择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多种检测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审美感悟与人文精神作为茶文化课通识教育的一般性教学目标,考试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审美欣赏和人文精神的体验感悟,将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以课程论文代替期末笔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3)在课堂为主要授课地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引向课堂以外。

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但茶文化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参观实习、茶艺欣赏与表演、无我茶会等各种课外活动,则不仅使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践中熏陶和培养人文情怀。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历史重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也才有可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茶文化》这门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类公选课,既有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也蕴含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面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基础的众多学生,如何将茶学知识较为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递并为学生接受,并不是理论的空洞说教就可以完成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及同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对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都有所提升,在增长有关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关于构建我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2):5-11.

[2] 冯永泰.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1):141-144.

[3] 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学类公选课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 135-138.

[4] 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曾斌.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20-22

[5] 邓敏. 茶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农业考古,2011,2: 43-46.

篇6

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以其强大的演员阵容、壮阔的战争场景和恢宏的影片气势再现了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盟赤壁廖兵的历史事件。“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尽管并不在影视发展史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取材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影视创作仍然数不胜数,其中,还有许多杰出的创造”。可以说电影《赤壁》就是如此,作为一部华语国际大片,它不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影片在铁马金戈、刀光剑影的宏大叙事中以现代影视手段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影片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有着娱乐的功能,它也能够起到传承文化、教育大众的作用。《赤壁》的编导组将中国传统文化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世人,使观众在领略电影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为其间所蕴含的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所熏陶。譬如影片《赤壁》中设置了周瑜和诸葛亮、关羽、张飞、鲁肃等人投壶的一个场景。投壶是我国古代一种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聚会游宴时采用的一种游戏娱乐方式,它的产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秦汉时期更是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士人中风靡一时。电影《赤壁》中在曹、吴两军剑拔弩张、大战将至之际,展现周瑜和诸葛亮却能够平心静气地进行投壶游戏,影片中周瑜说敌人越是张狂,就更需要专注,心静就可排除杂念,将箭投入壶中。并通过张飞的鲁莽言行作为反衬,来表明一个道理,越是在危急的关头越是要保持头脑冷静,惟其如此才能有补于事。影片中此一幕,既再现了投壶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又使人在观影后产生深沉的哲理思考。

跋鞠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游戏,同时,由于这一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所以古代兵家又把它引入军事训练中,如影片《赤壁》中就有曹操将跳鞠运用到士卒的日常训练里,厉兵袜马,准备攻打东吴的场景。两汉以降,跋鞠依然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和下层人民所喜爱,比如众所周知的《水浒传》中宋徽宗就颇为喜爱鼠鞠,而高休也藉此技艺侧身贵胃。现代足球追根溯源,其源头就是中国古代的墩鞠,这一点已经得到世界足球联合会的确认。中华文化水阔源长、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吴宇森在电影《赤壁》中将墩鞠这一古老的活动搬上银幕,鲜活生动、淋漓尽致地将之展现出来,使后人得以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这一尘封已久的运动的风貌,感受丰饶厚重的华夏文明。

剑舞也是为世人所熟悉的一种传统文艺形式,古人把习剑与舞蹈两种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充满杀伐之气的铿锵之技转为摧刚为柔的婀娜乐舞,使得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司马迁《史记》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现代出土的汉墓中,在许多汉画像砖上都雕刻有剑舞的图案,显示这一舞蹈技艺在当时已经十分兴盛。汉以后剑舞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例如耳熟能详的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描述剑舞的诗句:“耀如界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骆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舞剑者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艺,说明剑舞这种文化娱乐形式在唐代日臻完善。在影片《赤壁》中,梁朝伟扮演的周瑜身形矫健、姿态优雅,时而矫如游龙、气贯长虹,时而飘若浮云、灵巧轻盈,舞姿既英武豪健,又柔婉缠绵,刚柔相济,将剑舞这一技法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舞蹈是流动的雕塑,影片中周瑜的剑舞造型就如同一个个优美的雕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使观众在获得审美偷悦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剑舞这一桂统文化的浸润与濡染。

中国的汉字不仅能够表情达意,具有实用功能,而且怡情悦性,具有审美功能,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注艺术,成为妮紫嫣红的华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献奇葩。在电影《赤壁》中导演也巧妙地将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置入其间,影片以张飞习书和小乔练字将之呈现出来。张飞不仅是一员晓勇善战的猛将,而且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张飞擅长书法,这在历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其八分书,字体端庄刚直、遒劲有力,他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电影《赤壁》中借张飞习书一幕展现出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而影片中也多次出现小乔伏案挥毫的镜头,还有影片中周瑜以隶书体写下“平安”2字的特写镜头,一点一划间都向观众传达出这一传统文化的迷人神韵,在潜移默化中入人深切。电影《赤壁》中不仅展现书法艺术,也包蕴绘画艺术。绘画是华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千百年而光华夺目,芳馨远播,《赤壁》电影中反复出现小乔风情万种的人物肖像画,在传情达意,演绎故事的同时也触发观众对这一不朽的中华文化艺术的无限遐思和神往。

电影《赤壁》中也蕴含中国的茶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茶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饮茶不仅可以使人延年益寿,而且它是文化的一种表征,由饮茶而衍生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人们通过煮茶、品茶或酬宾交友、谈玄论道,或颐心养性、陶冶情操,历代文人墨客都笃爱茶艺,茶艺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影片中小乔只身独赴曹营游说曹操,席间她谈茶论艺,论茶、茶具、水质、水温等对于煮茶的重要性,并言茶的色、味、韵等茶道,以精辟的言语阐述茶艺茶道。在屋外“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中,却于室内营造出一种“小楼明月调筝”般幽静雅致的环境,侃侃而谈,展开了一番关于茶艺的解说,虽然影片中安排这一出戏是要表现小乔为了拖延时间,有利于孙、刘联军的进攻,以论茶艺而与曹操周旋,但观众从小乔之口中也获得了一些茶艺的基本知识,影片通过林志玲扮演的小乔的言谈,用电影艺术的形式重新诊释了茶艺这一传统文化,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华夏茶文化裨益良多。

在中国的艺术宝库中,音乐艺术极为辉煌灿烂,也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乐器,历朝历代都涌现出许多演奏琴的名家圣手,魏晋时期稽康临刑前弹奏的一曲《广陵散》成为音乐殿堂的千古绝响,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城楼气定神闲地弹奏古琴而吓退司马鼓大军的“空城计”一幕,更是为人津津乐道。电影《赤壁》中多次出现周瑜演奏古琴以及他与诸葛亮谈论琴艺的场景,周瑜弹琴的节奏时而急管繁弦,紧促迫切,如万马奔腾:时而又舒缓婉转,轻柔澄澈,似小溪流水。影片中借助弹琴节奏的缓急来表露战场态势波诡云的变化以及人物跌宕起伏的心情。与此同时,也向观众展现了这一传统乐器追魂摄魄,动人心神的优美旋律,使观众浮想联翩,沉醉其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周瑜练兵时校场外牧童悠扬的笛声,不仅深深打动了在场操练的每一个士卒,也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导演将紧张的军事训练赋予一种诗意的安排,使得电影故事情节开阖自如,张弛有度。在电影《赤壁》中音乐不仅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揭示起着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使人对编导的运思巧妙扼腕服膺,而且影片也营造出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广大的观众为之击节赞叹,同时激发起对中国古典音乐浓厚的兴趣,在现代音乐风靡一时,人们翁然风从的情况下,这无疑对于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继承弘扬颇有好处。 电影《赤壁》不仅展现了诸多的传统文化样式,它也将深邃的人生哲理蕴育其中,影片对于真和善给予热情的讴歌与赞美,对于丑和恶给予无情的鞭挞与唾弃。影片高扬着正义的旗帜,在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意蕴上进一步延伸,生发出深沉的哲理思考。尽管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人们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但胜利的获得历经坎坷艰辛,来之不易,正如在影片中周瑜望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心情沉重地说“大家都输了”,虽然寥寥数语,音调低沉,却言简意赅,振聋发绩。因为残酷的战争无情地剥夺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千百万人遭受兵资之苦,即便是对于交战取胜的一方,也无法体会到获胜后的那种轻松喜悦,只是心头升起莫名的怅惘与凄凉。影片结尾以小乔不希望萌萌成为战马,表达了广大人民摒弃杀戮,呼唤和平,企慕安宁的强烈愿望。儒家宣扬“和为贵”,反对杀戮、反对残暴、反对战争,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影片《赤壁》隐寓拒绝战争,渴望和平的深刻思想内涵,也传达出这一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理念,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篇7

在广府文化中,历来就有“喝早茶”的文化习俗。在日益注重提升生活品质的今天,邀三五好友,寻一幽静处,煮茗而谈,已成为普通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喝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A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上千年的积淀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巨大的茶文化宝库,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我国茶文化传承下去。在中学课堂开设茶道校本课程,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茶文化、茶道基本知识,丰富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培养学生笃定、精细、雅致的精神品质与文化素养亦大有裨益。

本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在于锻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准备活动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生活品味与审美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地成长。本课程共分为六个部分,涉及茶叶种类、茶具、茶艺、茶道、茶诗、茶文化历史演变等,重点则在于茶道、茶诗、茶文化历史几个部分。现将课程安排列表如下(表一):

二、课例展示

自第一节课开始,笔者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饮茶相关的典故,由班委组织学生轮流讲述,以此作为进入“茶道”课程的切入点。笔者的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或一套饮茶礼仪,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精神文化象征。

从学生的讲述来看,他们大多能从茶的特点,饮茶的习俗、礼仪出发,切入茶文化的内核,了解饮茶背后的精神文化象征。例如,陆羽《茶经》有“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之说,这表明在唐朝茶就与儒家思想融合,“茶”象征那些品行坚卓、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符合儒家关于君子的想象。又如“达摩禅定”,讲的就是达摩祖师坐禅时借助茶叶驱除困意,养助清思,最终修成正果的传说。实际上,古代佛教徒经常利用茶叶能提神的功效,在久坐冥思时用以驱除睡意、摄心入定、精进修行;而茶也由此被赋予深邃的精神内涵,发展出了“茶禅一味”的理念。

当前,人们对于茶道存在不少误解,例如,认为“茶道”来源于日本。应该说,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误解。“茶道”的确在日本得到过长足的发展,也是通过日本而具有了世界声誉,不过,日本茶道的来源却在中国。对此,日本著名美术家、文化学者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就曾详细论及。饮茶习俗在西汉就已经盛行,西汉王褒所著《僮约》曾叙述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到了唐代,饮茶成了上流社会普遍热衷的社交礼仪,而陆羽更是在饮茶的仪式中发现了“贯穿世界万物的和谐秩序”,在其著名的茶之“圣书”――《茶经》中创立了茶道。两宋时期则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高峰,其时的茶道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水融,真正成为一种主人和宾客协力创造宇宙间至福的瞬间的神圣仪式,一种天人合一、自我实现的方式,一种生活的艺术。南宋曾V《高斋漫录》有这样的记载:“司马温公与苏子瞻论茶墨俱香,云:‘茶与墨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笑以为然。”这是著名的司马光与苏轼间“茗战”的故事,名儒大家风范跃然纸上。“茗战”,又称“斗茶”,是古代评茶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人墨客间流行的雅集活动。

南宋时期,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到中国学习禅宗,公元1191年回日本时把禅宗和中国茶一起引入了日本。而中国茶道的发展却因蒙古人入侵而中断。后来,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反对,茶道更逐渐走向衰落。当时的茶道是一套贵族化的精致仪式,作为高雅、纯洁的象征,其耗费往往奢靡,这让底层出身的朱元璋非常反感,下诏要求全国上下都学农民的泡茶方法。从此,中国茶道开始走向低谷,但流传至日本的余脉却得到发扬光大,使“茶的理想达到最高境界”。这一段历史,如今的学生恐怕少有人知,因而笔者在这一部分重点详解。这也是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丰富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

当然,即使在明清时期作为一种精细仪式、寻求抵达超越世界、臻于天人合一境界的茶道不再流行,并不意味着茶道自此在中国消失,荡然无存了。这里笔者要提到对于茶道的另一层误解,即以为茶道只是一种贵族化的雅集仪式,远离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实际上,茶道既是士大夫闲雅生活之极致,同样体现于普通百姓的日用之间,不能过于强调茶道的超越维度,忽视了其背后的人伦礼仪及其在寻常日用之间的应用,忽略了其生活味。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传统礼仪。古人强调以茶修身,以茶雅志,以茶表敬意、树礼仁,以茶协调人际关系。修身、雅志、表敬意、树礼仁、协调人际关系,都是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所以,有人指出,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俭、清、和、敬、静,即廉俭朴实,心地纯洁,和睦相处,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这一提法不无道理,可以说,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始终贯串于茶文化之中。

不管是把茶道视为一种雅致的存在方式、生活的艺术,或是体现于寻常日用之中的朴质的人伦礼仪,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此,我们不应厚此薄彼,而应在课程逐一详细讲授。

与茶道紧密相关的,还有“茶诗”。央视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让古典诗词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成为普通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茶与诗,自古以来就存在紧密的关联,有鉴于此,笔者在茶道课程中以当下的“诗词热”为契机,为学生介绍、讲解历代著名的“茶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基础。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晋杜育所作的以茶为主题的《F赋》。中唐诗人卢仝曾邀请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并创作了著名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卢仝《七碗茶歌》节选)

篇8

(2)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匹配。酒店英语教材内容因为涉及的部门多,容量有限,因此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不能与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相匹配,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将酒店英语课程的内容中全部体现。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康乐服务与管理、咖啡与饮品制作课程,是酒店对外服务的重要部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在酒店英语教材中并没有涉及;而在酒店英语教材中作为单独一章出现的处理投诉部分,也难以涵盖所有部门出现的典型投诉案例。

(3)与专业课程实践条件不统一。专业课程往往配备良好的实践环境,以黑林职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其设有专家公寓和酒吧一体化教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是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下完成的,但是当学生学习酒店英语课程的时候,由于内容涵盖部门多、学时分散等原因,也不可能利用一体化教室实现情景模拟的训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对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200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改革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双语教学因此在本科院校开展和普及。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普及。原因主要在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和学习兴趣相较本科学生较低。从就业的角度分析,高职学生就业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主,很少用到英语。但是是否使用双语教学,还要看这个专业是否是涉外行业,工作岗位是否使用英语。酒店管理显然是最主要的涉外服务行业之一,对行业人才的要求必须包含其职业英语能力水平,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普及双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数量少。开展双语教学,谁来开展,是一个问题。英文专业的教师缺乏酒店管理岗位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讲解外语知识的时候不能恰当引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境;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英文水平不足,在讲解专业知识的时候只是蜻蜓点水提到个别句子、词语的记录、背诵,对英美文化的理解不够,相应的训练也不够;如果两位教师同时上课,又要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比如学生感觉非常突兀、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课时计算、课时费发放也没有标准。

3对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双语教学就是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和专业的结合、教学和职业的融合,有效培养跨文化交往和从事一定专业性工作的职场实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尝试从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教材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3.1确定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

通过企业走访和毕业生回馈,我们分析了酒店中涉外工作较多的几个部门,确立了《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调酒与酒吧经营》、《茶艺与茶水吧经营》这五门专业课程,尝试开展双语教学。根据这些部门岗位对英文的不同要求,确定其双语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

3.2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双语教学设置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的原则就是专业与英语同步。我院项目化教学科目一般采取四节连上或者六节连上的学时安排,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设定项目和任务。酒店管理的双语课程,可以根据专业课程涉外工作量的多少,为专业课程配备英语教学学时。以《康乐与服务管理》为例,其双语教学目标是“与外宾进行英文交流”,不要求英文文书的读写,因此在《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四学时之外,增加一学时的英文课程,五节课连上。以“项目二康体项目服务与管理”中的“任务2.1高尔夫球服务与管理”为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前四学时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高尔夫球基本知识和挥杆推杆动作要领,具备为客人介绍高尔夫球相关知识、为客人选杆、指导推杆挥杆动作等职业能力。在第五学时的英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高尔夫球专业词汇、挥杆推杆动作要领的英文表达等内容,之后,请学生用英文为外宾介绍高尔夫球主要球具和设备名称、为客人讲解推杆和挥杆的基本动作要领。这样的双语教学,既不影响专业课程内容的完成,也能真正地将英文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需要指出的是,高职学生英文基础较差,教师在选择英文配套资料时,要注意实用性和难易程度的把握。

3.3改革现有专业课程教材,增加配套英文口语音频资料和训练册

本科院校的双语教材难度较高,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而且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逐渐普及项目化的教材,因此,在编写这些项目化教材的同时,可以参考酒店员工培训资料,选择实用性的英文句子和对话内容,作为双语教学资源。像《前厅与客房管理》和《餐饮服务与管理》等相应岗位涉外工作量较大的专业课程,可以在项目化教材之外配套教学内容和进度一致的英文句子和对话,包括音频材料和练习册,以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外自学和练习。像《调酒与酒吧经营》、《茶艺与茶水吧经营》等相应岗位涉外工作内容不多的专业课程,可以在专业课教材内容中直接加入专业词汇、短文等英文资料,不必增加配套练习册等。

篇9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08-03

2010年,我国专科生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3104988、9661797、3163710人,学生规模庞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多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将更多的教学资源用于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现实需求。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意义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高职院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一方面,这种课程与现实更为接近,与市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期望更为接近,这不仅会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还可以形成一种根据市场需求来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这种课程设计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如更加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等形成一种教学取向,帮助学生树立只要能够通过严格的考试就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信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达到提升学生竞争能力的目标。

2.有助于改进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一方面,高职院校会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进行变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在市场需求的压力下必然会不断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这都会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有助于缓解我国当前的用工荒。当前,我国存在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的“用工荒”问题,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一大批适合于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理论素养与较高操作技能的劳动力,可以有效的弥补市场结构性空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基本原则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必须注重系统性、专业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不能简单的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放弃其基本素质的培养,而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帮助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素质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四种能力培养:职业特定能力,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跨行业职业能力,合理分配专业课与基础课、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时间,同时,要加强课程之间的对接,避免重复教学、低水平教学,以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来开展教学。

2.专业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突出专业这一重点,努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要合理的选择专业方向,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现有的教学条件以及市场需求,选择若干细分专业作为重点方向,对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规划,并选择甚至组织力量编写相关的教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课程体系的难度要适中,一方面,这种课程体系要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所理解、所接受,而不能过于追求高难度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开展理论研究,进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这种课程体系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特别是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如磨具设计,需要大量的材料作为实践素材,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注重经济节约、可操作原则。

三、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基本导向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与“双证课程”相结合,创新课程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有序进行。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首先,要深入调查了解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学生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期望,期望学生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选择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次,要根据学校特色设置专业课程,学校要以某一类目标市场为对象,针对这一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设计课程。如常州市政府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现代制造业、LED、现代物流等产业,我院则根据这些产业未来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建立数控、LED、现代服务业三大专业群,根据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来设置专业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就是要在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时间设置上达到1:1。如对于机械、模具、电子等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上,以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在课程设计时要积极主张现场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物流、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则要注重学生动手、动口等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注重创建模拟情景教学模式。此外,对于茶艺等既需要较高理论素养,又需要较强个人修养的专业,则应该注重让学生深入到现场去感受,进行“工学交替”模式,通过到企业真切感知和实地劳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与“双证课程”结合设置课程体系。当前,我国推出了包括物流师、电子商务师、报关员、会计证资格证等一系列专业资格证考试,我院通过这类考试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就业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度的推动“双证制课程”,按照国家相关专业资格证考试的要求,设置部分与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其通过资格证考试提供有效的辅导。如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成型工艺方向)确定专业重点建设《塑料注射成型》《塑料挤出成型》《塑料配制》《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4门重点“双证课程”。

4.以创新模式为保障设置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必须完善配套制度。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视频教学、现场演示等接近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到模拟实验室、企业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了解。如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就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重点“双证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序化,以模拟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真实的生产性任务为载体,开发设计作为学习情境中的教学项目,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其次,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专业重点“双证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解决各自的问题,并就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型学习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就学习新知识的体会进行公开表述或演示,其他学生对报告或成果作出评价。另外还进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改革。对“双证课程”实行“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教学,低级别模块在学校学习,设计的学习情境以企业项目、真实产品为载体,缩短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的距离,学生学完后可去企业顶岗实习,回校后可根据自身需要选学高级别模块。再次,要创新课程考核方式,要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内容,并占据相当的比重。同时,这种实践能力不仅要针对学生,还应该针对教师,教师只有考核合格甚至“持证”才能上岗,以此保障教学质量。①过程性考核。将依据教学项目的准备、计划、实施、汇报、创新发挥等综合完成情况,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对课程知识点的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②阶段性考核。“双证课程”在分级别、模块化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每个模块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对各模块知识要点、技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及综合能力表现。③结果性考核。每门“双证课程”学完后,通常采用期末考试(知识性考核)、综合作业(知识运用及技能性考核)等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程度,考核内容中加入强化知识间的融合及其灵活运用的题型(形式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或综合题)。④其他考核形式。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对毕业实习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由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共同评定成绩。创新拓展的学分依据学生参加的社团活动、创新实践和创新竞赛等项目,由评定小组统一确认。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教师、学校等传统因素,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因素,并且教学的重心要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课程体系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还要注重教学配套,特别是教学仪器、教学实践基地等,这样才能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帮助学生就业、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77-02

1.中职酒店专业课程设置理念

1.1 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的目标是瞄准未来和现在的从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即注重超前培养和成人教育。

1.2 基本思路。(1)从实际出发,搜集整理和传授来自实业界的信息和知识。建立由实际专业人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包括企业和行业协会。(2)从行业发展出发,搜集和传授能改善专业实践的各有关行业的信息和知识。(3)坚持酒店管理专业淡工旺学、工学结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 "厚基础、宽科学、重实践、高素质"的原则,建起综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科学结构。

2.中职酒店专业课程改革方向

2.1 课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分为三模块。模块一:酒店管理基本知识;模块二:实施酒店管理的领导艺术、财务管理、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现代酒店房务管理、现代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管理的能力及操作技能;模块三:实施酒店运营、策划、协调各部门的管理、思维能力与扩展。

2.2 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由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岗位见习、独立顶岗工作;鉴于酒店业对实践操作能力的特殊要求,每期接受封闭培训的学员都要根据训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综合测评,制定和实施培训。

3.对中职酒店专业课程模式的调整与改革

中职酒店专业现有的"2+1"课程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实践证明,现有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不利于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和要求, 不利于结合企业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针对这一问题,需作出课程设置的调整与改革,现建议如下:

3.1 课程内容的改革

3.1.1 公共基础课程。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赋予成长中的学生以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因此,我们要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以专业培养定位为牵引,以整合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课程模式为突破,以调整教学内容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更新质量标准为途径,以变革评价方式为激励,全面推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显著提升相互促进, 切实解决为学生的可持续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问题, 解决广大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问题和专业成长问题。

首先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需要出发,增加相关的课程内容,如创业教育课程、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企业文化教育课程、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等等。 其次,开发出一批直接为就业服务、 为专业课作铺垫以及职业拓展的应用性公共基础课程内容。 其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删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艰深难懂的课程内容,精选注重实践活动、有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

3.1.2 专业课程。以岗位工作分析为前提,要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以餐饮为例,可通过对餐饮服务岗位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将原来单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丰富餐饮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中餐服务、西餐厅服务、酒水知识、插花知识、茶艺知识、咖啡调制等等。并且结合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开设营养卫生、中餐烹饪、西餐烹饪、营养业务等餐饮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对餐饮文化的丰厚内涵产生浓郁的兴趣,避免了原来单一课程的枯燥无味,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更能得心应手。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后,要在课时的安排上进行调与改革,主要通过校企合作计划,打破现有"2+1"的课程结构模式,在前两个学年里使"校企交替培养模式"得以有效实施。

3.2 对课程结构的改革

3.2.1 公共基础课程。首先,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的需要重新审视与调整本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容量, 根据专业需求和大纲规定,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容量做弹性处理。其次,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综合学科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课程内容,达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完美结合。

3.2.2 专业课程。以能力为中心,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有效教学计划。通过契约式校企合作,学科的教学计划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科授课计划,企业利用自身有利资源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有效帮助。 例如,学校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酒店派出行业培训师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客房、中餐、西餐等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按照教学计划,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到酒店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与企业培训师互相配合,针对薄弱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充分利用酒店先进的设施、设备进行实操,弥补学校教学设施的不足。 双方定期、不定期进行互动研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3 对课程教材的改革。首先,结合具体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或先形成讲义、课件,条件成熟后编成教材,使教材结构更加完整合理。其次,丰富现有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库、学科网站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材改革。

3.4 对课程评价的调整与改革

3.4.1 改变原来评价中教师单方面施测,单方面给定结果,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 把评价过程,变为评价者与学生充分沟通协商, 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过程。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最大程度认同,更好地发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作用。

3.4.2 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在"双重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而"情感目标"则包括"工作态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使评价内容更完整、更好操作、更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把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各占 50%,重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评价内容衔接相关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在学校培养阶段就可以体验到企业氛围。

3.4.3 参考借鉴企业员工业绩考核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评价中既有"自评",又包含组内同学的"他评",更客观反映学生在岗位技能训练当中的真实精神面貌和实际操作水平。技能训练效果的评价结果某种程度上成为评价 "校企合作"模式成败与否的现实依据。为此,要依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那些在学生评价中得到好评的目标得以实现, 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影响;只有学生获得良好的等级评级,才能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得以深度开展。

3.5 课程模式的改革即将扩展训练融入酒店管理学课程

拓展训练课程不是对以往课程知识的简单总结,而是通过"感受与分享"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体会。人的学习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课堂式教育,一种是体验式学习,拓展训练就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体验式学习,通过项目活动使学生有亲身的体会,能够有效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近年来,拓展训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受训人数激增。关于拓展培训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加大,通过扩展训练的融入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层次,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学校对企业的单一知识的培训也逐渐提升为对企业员工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层次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拓展训练培训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拓展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以上这些良好的品质,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综合素质。

4.总结

总的来说,在酒店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师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优化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市场需求量的大量增加,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层次各不相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是接待入境旅游游客的最重要的语言。 旅游业与英语的结合,是旅游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旅游接待水平。旅游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着重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必将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训项目的开发是旅游英语实践教学的重点,我们将着重就开发旅游英语课程实训项目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旅游英语实践教学现状

(1) 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对英语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目前,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整体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英语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从培养模式上看,大多院校仍然延续本科院校的教育思维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置上看,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的实践课时量少,学生参加实训的机会少。这种课程体系呈现出“理论课多、课堂教学集中、实践课少,实践教学滞后”的特点。学生虽然可以扎实的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不适应行业的需求,就业率低以及转向其他行业,进一步造成旅游人才尤其是英语导游的短缺。

(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现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虽然做过一些兼职工作,但还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另外,由于资金的原因,专业教师缺少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了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和和校外基地建设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时间较短,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基础建设、基本教学建设中,致使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很难发挥相应的教学功能。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应用性要求很强的专业,仅仅依靠书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像餐饮摆台、前厅接待服务、茶艺表演、形体和礼仪训练、旅游事故处理技能、导游服务带团和讲解艺术、音乐欣赏、文物鉴赏等实践操作性强的实训只有在配套设施完善的模拟实训室内才能熟练掌握。很多高职院校因为经费不足无法建设实践教学相应的配套设施。其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难以发挥作用。目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集中在第五或第六期的专业实习中。但是由于学校和旅游实训基地之间的合作和不紧密,双方追求的利益和目标不一样,因此合作的目的存在很大差异,结果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不能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4)学生对英语实训的目的认识不清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实践和练习,认为如果不做英语导游就不用参加英语导游方面的各种练习和实践,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虽然在模拟实训中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进入专业实习后,面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必须遵守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很大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学生们心理难以承受承,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很快的适应实习要求,因此学生逃避实习的事情经常发生。即使留下来继续实习的学生也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对于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关注较少,实习只是走过场,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英语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缺失

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英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来说,没有明确规范对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效果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也没有系统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要求降低,教学内容多变,使原本就势单力薄的英语实践教学更显不足,效果更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实践实习,没有跟踪反馈,仅凭一张简单的鉴定表评价效果。这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直观性,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很差。

2 实训项目的开发

1、实训目标与要求

《旅游英语综合实训》准备通过三大模块来完成,通过此次实训学生能够在旅行社服务和酒店服务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此外,通过导游英语真实、典模拟酒店英语、型和实用的听力材料,对学生进行旅游英语听力技能和口语技能的综合培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旅游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使其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2、实训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

第一部分:

培养学生掌握酒店英语中的前厅,客房,餐饮知识和服务规范,掌握英语导游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旅游社交和服务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项目一:前厅部,训练学生掌握门童,行李生,前台服务员,大堂副理的英语用语及服务规范。

项目二:客房部,训练学生掌握客房服务员礼貌用语及服务规范。

项目三:餐饮部,训练学生掌握客房服务员礼貌用语及服务规范。

项目四:欢迎词,训练学生用英语致欢迎词。

项目五:欢送词,训练学生用英语致欢送词。

项目六:景点介绍,训练学生任选一个景区用英语做导游。

第二部分:

通过饭店服务技能实训,学生们在饭店的一线部门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进行岗位服务训练,从而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形成感性认识。

项目一:前厅礼宾、总机、商务中心服务训练。

项目二:前厅预订、结账服务训练。

项目三:前厅接待服务训练。

项目四:客房服务训练。

项目五:完成实习报告。

第三部分:

培养学生导游服务的流程与规范、问题处理的应变能力,增强学生对导游工作的认知,提高学生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导游讲解技能、服务技能、促销技能等综合素质。

实训项目一 导游工作认知

实训项目二 导游服务流程(包括导游接站服务、熟悉和落实旅游接待计划、入店服务、核对、商定日程、参观游览、送团服务等)

实训项目三 导游常见问题与事故处理(包括旅游计划和日程变更、误机、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旅游者走失的预防和处理、旅游者患病或死亡的处理、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等)

实训项目四 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包括旅游者关于吃、住、行、游、购、娱等要求及特殊游客的个性化服务等)

实训项目五 导游讲解技能与服务技能(包括导游讲解要求、讲解方法、导游词创作、带团服务技能等)

3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开发实训项目的必要性。并根据专业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列举出可以开发的实训项目,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借鉴。

篇12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5-0021-04

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承担起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图书馆人不仅在信息素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实践领域也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一般而言,目前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各类资源利用培训讲座、制作各种宣传手册、网站宣传、文献检索课教学等。但仅仅依靠图书馆员或信息检索课教师的力量在图书馆或信息检索课的范围内做文章,往往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内容脱节,导致信息素质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笔者曾于2012年下半年对广东省4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和访谈对话等方法,对图书馆网站内容和相关研究学术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师、馆员和读者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文献检索课程仍是广东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超过70%的图书馆独立承担和负责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工作,超过90%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师由馆员兼任;超过70%的高职院校并未将高职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纳入正规教学计划之中,文献检索课通常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大部分学生觉得信息素养教育可有可无,没有明确而强烈的需求,对开设课程的参与度不高。

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从信息素质教育中受益,是信息素质教育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即图书馆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课堂或者网络教学平台中,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作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1]。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这种方式能够深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信息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弥补当前信息素质教育的诸多不足。

在国外高校图书馆中,以读者为中心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在实践领域也已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如波尔州立大学图书馆与护理学院合作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针对不同学生对象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包括入门课、研究生课和指标性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信息素质有了系统性的提高[2]80;美国马里兰大学建筑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建筑学院教师合作构建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建筑学荣誉课程,该课程在实现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将培养学生完成课程所需的信息素质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课程结束时设置专业课和信息素质能力的测评,在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信息素质提升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佛蒙特州立大学图书馆为社区学院教师与图书馆馆员合作嵌入课程平台中。教师在课程平台的工具栏中设置“课程馆员”讨论板,馆员在评估了课程大纲及作业后,在讨论板中相关的馆藏资源、检索技巧、学习指南或视频等信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同时利用IP视频和网络会议有效地提供及时的培训与指导[4]。

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也开展了诸多关于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馆员—教师”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其中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理论性探索,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一些尝试,如胡芳等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2]80;谢守美对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及实现模式进行了论述[5];王蘋对“馆员—教师”协作提供信息素质教育的三种教学方式(支持专业课程教学的协作、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协作、与专业课程相整合的协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6];姜化林对馆员与教师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三种途径(馆员培训教师的信息素质、馆员与老师合作授课及以学科项目为纽带推动合作)进行了探讨[7]。

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逐步加强与各院系的合作,尝试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各专业学科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采取物理嵌入、虚拟嵌入及互相融合的模式,由相应专业的学科馆员通过参与课程设计、联合授课、建设教学平台、学科导引类工具等方式与授课教师合作教学[8];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与航海专业方向课程教师合作,以《船舶结构设计》导论课程为主体课程进行了嵌入式教学实践[9];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推进IC2创新学科服务过程中,嵌入媒体与设计学院的《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和《英文报刊导读》两门课程,分别对全程跟踪式和一次介入式的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尝试[10]44;江西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茶艺专业《中国茶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文献阅读与知识体会”的形式进行了完全式嵌入信息素质教育的尝试[11];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与专业教师进行合作,进行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的整合[12]。

就目前而言,国内高校开展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不少问题值得深思:1)国内关于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关于国外先进经验及研究成果的介绍,但我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体制、模式等均和国外存在很大差异,既未建立起终身性的信息素质培养体系,也无权威的和可操作的信息素质评估标准。图书馆馆员在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设计、嵌入模块的选择以及课程目标的设定上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单纯移植国外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势必要结合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本土化及可行性研究[13]。2)国内开展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图书馆进行了实践尝试,而这些实践是结合特定的馆情与具体课程设置开展的,尚未形成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模式,可推广性较低。3)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信息素质教育形式,而是应与文献检索课等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共同发展,形成互相借鉴同时有所侧重的发展局面。

3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3.1寻求教师支持合作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展需要嵌入到院系的专业课程中才能开展,所以获得专业课程教师的认同和支持非常重要。首先,馆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保持联系,努力融入院系教学环境。如积极参加院系教学会议、新教师入校讲座等活动;走访教师,了解教师和课程;在了解教师的科研课题与项目的基础上,主动为其查找提供学术资料等。其次,馆员应当重视对教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培训。馆员可通过为教师开设数据库检索技能等信息素质知识方面的讲座,发放一些有关信息素养教育、技能及评价方面的小册子,逐步使教师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获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如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制定了专门的“教师合作行动计划”,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和评估的基本概念、信息素质教育标准和现状以及信息素质教育的Big6模型,以引导并协助教师将信息素养的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2]81。

3.2 有效整合教育内容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应当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教育几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应强调资源的检索能力、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国内高校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往往集中于信息检索技巧的培训,而忽视了学生获取信息后的筛选、分析、评估方面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也常常缺乏信息道德培养的环节。因此,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准确有效的信息筛选、分析与评估,将获取到的信息融入学科领域,进行论文写作或相关研究。同时,还应向学生传授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

3.3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嵌入式课程式信息素质教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相关方式,指信息素养教师对专业课或是专业课教师对信息素养教学的部分或局部介入;另一种是完全方式,即信息素养教师对专业课和学科的全面参与,包括教学目标计划的确定、研究性任务的设计、相关成绩的评定等自始至终的过程[10]44。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完全方式比较难以实践和操作,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大多采取的是馆员局部介入学科课程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只能在专业课中嵌入3—4课时的信息素质教学内容,而在这样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细致、深入地开展较为系统的信息素质教学,更谈不上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图书馆也可尝试在保留信息检索课程独立授课的模式,主动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开展教学,在局部内寻求专业教师的协作,在信息检索课内创设一种问题导向式的专业学习情境,以引导学生探究与自身学科课程或专业相关的学术或科研课题的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整合模式不仅能够更广泛地吸引专业课教师参与合作,避免了对专业课教学计划的干扰,也能够通过完整的科研体验,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信息素质和科学研究素质[14]。

3.4 不断引入新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在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采取更加灵活丰富的教育方式,不断引入新技术,利用新型信息软件与工具,最大限度地吸引信息用户,以实现唤醒用户的信息意识、强化信息能力、规范信息行为的教育目的。1)将面向新生开展的入馆教育嵌入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中,帮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环境、资源、馆藏分布、服务等各个方面,如香港浸会大学建设的library online tutorial。这种教育方式给予了新生更大的自由性和可选择性,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依托在线信息平台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当前建设比较有影响力的平台有Blackboard、WebCT、Cose、Moodle等。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时空开放性、资源丰富性以及利用交互性等特点,不仅有利于促进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掌上移动设备。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iPAD、MP4等掌上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建设移动图书馆。这种移动服务更加便利、灵活、互动性强,可以缩短学生与图书馆之间时空的距离,也有利于扩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围[15]。

4 结 语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质已成为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信息素质教育基地的高校图书馆, 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大力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以信息素质教育作为新的立足点与重要的发展方向。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正是传统信息素质教育寻求变革的一种新途径,它能够有效地加强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信息素质水平,它的推广和应用有待于国内图书馆同行的进一步实践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芙蓉.国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之“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3): 147—149,178.

[2] 胡 芳,彭 艳.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1(12):79—82.

[3] 王 朴.一个独具创意的信息素质教学案例——美国马里兰大学世博会荣誉课程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5(5):65—67.

[4] 李金芳.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1):73—77.

[5] 谢守美,赵文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J].情报资料工作,2012(1):108—111.

[6] 王 蘋.馆员—教师协作的信息素质教育及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4—107.

[7] 姜化林.馆员与教师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2):241—243.

[8] 刘素清,艾春艳,肖 珑.学科服务的多维拓展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聚焦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5):18—22.

[9] 唐艳春.基于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模式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30(4):133—135.

[10] 汤莉华,潘 卫.IC2创新服务模式下的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杂志,2010(4):43—44.

[11] 李 伟.高职院校图书馆嵌入专业课程式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5):84—86.

[12] 覃伟凤,薛娟萍.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5):180—183.

[13] 于春萍,李艺纹.关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本土化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3,33(3):17—19,23.

[14] 杜安平.项目驱动和专业整合——基于科研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J].图书馆论坛,2009(4):140—143.

[15] 赵雪莹.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及案例研究[J]. 现代情报,2013(3):161—163,1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