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教学课程

幼儿教学课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幼儿教学课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幼儿教学课程

篇1

所谓幼儿活动区,就是幼儿活动的场所,它分室内活动区和户外活动区两种。教师通过设立适合幼儿特点的环境和区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提高口头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天地。幼儿的才能在这里得到充分施展,智力得到不断发展,体能得到不断提高,求知欲望得到了最大满足,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逐步形成,幼儿的认知水平,协调能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开展活动区活动,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愿望的活动,根据他们自己的能力去吸纳外界事物,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活动区课程的重要作用

活动区课程在我们的教育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来说:

(一)活动区课程明确了课程的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和实践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育价值取向多元而不确定,常常会使教师在教育中长生困惑,为了追求教育组织形式的花样翻新,往往忽视了教育目标的实质。而活动区课程则充分明确了教育价值的取向――就是以儿童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培养全人格,依托课程的整合与自然生成。

(二)活动区课程能为幼儿提供很好的互动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学习本身就是在与周围的环境及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并以某种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幼儿的主体性也是在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发挥和发展的,在幼儿的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建立在与伙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从同伴和成人那里学习、交流、分享并得到认可会使他们体验到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从而更加乐意并自信的参与幼儿园以及身边的各项活动,活动区课程正是以其独特的多元性、开放性、自选性、高生成性和可再利用性等特点,使教育十分接近幼儿的生活,甚至与幼儿的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教师则则打破传统的教育身份,变成了幼儿学习的观察者、游戏中的伙伴、活动环境的创造者。使幼儿的“学”都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环境中的物、与环境中的人交往等相互作用活动得以实现。为幼儿的人际互动、人物互动、自主探索、交流与分享提供了充分的环境,使每个幼儿在集体中,既是主体又是被他人认识、交往的客体,幼儿既能主动地与人交往,又能同时体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待方式,从而通过人际反馈进行有效的社会学习。

(三)活动区课程从幼儿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与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由于遗传、环境、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幼儿的气质、性格、体能、智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个别差异。即使在同一班级或同一年龄的不同班级之间,幼儿园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的兴趣与需要也不会完全相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而活动区课程的设置既考虑了幼儿群体的共性,又从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个别对待,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材料,满足每一个幼儿在活动区课程中各项发展的需要,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障。在活动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人际关系等自由的以集体、小组、个别的方式进行活动。这是孩子们自我能力、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指导和适时地介入,从而进行有效的记录,这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到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就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创设不同的活动,充分挖掘每个幼儿。真正做到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活动区课程新形势的教育形式下具有教育全面性发展和动静平衡协调的作用

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社会体验区、分享阅读区、美术创意区、益智操作区、表演区、建构区等,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材料的投放上也很具有层次性,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体现儿童早期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发展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第二,材料的收集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活动区是孩子们活动的地方,活动材料都是幼儿亲自参与和与家长参与共同收集的。这能充分体现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不仅增强了幼儿对活动区活动的兴趣,而且能曾强幼儿的责任意识,更能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篇2

(二)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对音乐其它门类的学习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钢琴的学习恰恰是练习音准最好的一个工具。钢琴乐器每年都需要调律师进行校对音准。孩子每天在大量反复的倾听音乐中,对音准有准确的判断,还可以在家里进行练耳的练习。长期的练习对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益的。

(三)钢琴演奏中,有即兴伴奏的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教学中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了解最基本的和声、音阶、琶音走向。在歌曲中最常见的音型与织体。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既增强了乐趣,也促进了钢琴本身的教学工作。使孩子视奏能力加强。也为日后进入到真正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多分为两种形式。一对一教学,和小组集体课的形式。针对小些的孩子建议两者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集体大班形式的音乐素养课程。音乐素养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手型的游戏训练。利用这种人数较多的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凝聚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式好于一对一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既能体会到集体,也会展现个人能力。

(二)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一对一的教学,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课堂模式。这种个别课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去单独解决。但这种一对一的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在前十分钟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曲子的改错环节。接下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要时刻关注孩子兴趣所在,如果出现了厌烦,就要及时变换形式,利用新颖去吸引孩子。这种方法也是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三)钢琴小组课观摩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人数多,年龄低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演奏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基本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普遍的问题,统一讲授去解决。统一的演奏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还可以进行互相学习,指正。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完美人格。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优于其他乐器的极强的表现力、音域广、和声效果极为丰富等特点。在美妙的乐曲中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重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要采用用兴趣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孩子愉快的学习。

(一)钢琴教学法

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教师有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这一重大责任。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破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如何能在儿童在游戏中去学习,如何能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保证正确的弹奏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心理变化的掌握,对知识传授出现问题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很关键的。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对音乐热爱的程度。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设定

学龄前儿童年龄为3—7岁,他们对音乐的熟悉大多是各国的儿童歌曲,而这些简单的歌曲也是我们即兴伴奏的主要内容,在具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添加伴奏。这对于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特色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挖掘不同伴奏形式应该用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中。

(三)教材的使用与确定

篇3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该论文是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NJSY30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幼儿美术教育》课程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化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以及儿童观,并能够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美术活动。学习《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幼儿美术教育水平,因此,国家和院校应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重视,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训练学生主题性绘画的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主题性的绘画训练,改变原本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要完成主题性的绘画作品,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从中寻找到一些独特的绘画素材,任课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全方面的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主题,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和发现来自由选择绘画素材,并将绘画素材积累起来,为日后组织幼儿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二、训练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所以任课教师应对《幼儿美术教育》课程中的手工制作部分加强训练,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大脑均衡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确保所教的内容符合于幼儿园教室内的场景,还需要对道具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便学生进入幼儿园后可以顺利完成与手工制作有关的任务。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合理分配课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理论课程所占的课时较多,而实践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对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供学生去幼儿园实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幼儿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一味的遵守教学准则,以刻板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从美术教学中感受到乐趣,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在幼儿园内组织趣味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重新组合一些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趣,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满足该课程的所有教学需求,仅仅依靠一间普通的教室是远远不够的。就拿绘画来说,要满足所有绘画教学的需求,就需要至少一间专门的画室。因此,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美术教室,并为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安安心心的学习各种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

六、通过展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美术知识,并进行艺术作品的展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与同伴加强交流,不断的反省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定去举办一些美术作品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同伴作品,与同伴互相交流的同时学习到同伴的优秀美术经验,拓展自己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岗位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院校应对《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并掌握灵活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日后进入幼儿园组织美术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乌斯哈拉 单位:团校

篇4

幼儿文学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语文教学向专业教学的延伸。幼儿文学课程的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的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以下是笔者对这门课程的几点教学思考。

一、幼儿文学课程的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师范院校的幼儿文学课程都大同小异:从任教者角度来看,大多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从课程内容来看,大多从文学的视野来构建文体论、创作论、鉴赏论等几个板块。虽然教材也结合一些审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但总体而言仍在这些文学范畴之内;从教学形式上看,以知识的传授与鉴赏分析、创作改编能力的培养为主。由于幼儿文学课程主要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这就使得这门课程基本上沿袭了中文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对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者更对路一些,但对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则不适合,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近些年,课程改革昭示我们课程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来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文学课程应该把“幼儿文学”与促进“幼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精准定位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囿于“文学”视野的局限,任教者和学习者要始终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发展”为主线,以幼儿文学的文本和幼儿发展的规律为情境脉络,从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去吸取丰富的学习“给养”,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把幼儿文学作品演化为实用的教师技能。

二、幼儿文学课程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很幼稚的阶段,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较差,这些都决定了学前教育只是启蒙教育,它要求幼儿教师是通晓人文、自然知识,在音、体、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在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任教者应改变自己在课堂中单纯的讲解者身份,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积极合作、主动探索、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剖析,让学生领悟幼儿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范式;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使他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再把实践结果反馈到理论中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创作出贴近生活、质量较高的好作品。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2.作品与技能相结合。现在很多幼儿文学的教材在编写时,都是以婴幼儿文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欣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它们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这门专业基础课的特色。

对教材中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和运用。在指导学生鉴赏作品时,教师不能单纯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分析情节、语言、写作技巧等,而应该从实用出发,让学生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比如幼儿童话和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5~10则;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受幼儿喜欢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并讲述出来,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上创编绘本;让学生创作和改编幼儿戏剧,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技能训练,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学会鉴赏、创编的同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文学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学生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训练和实用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完成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只有把训练和实用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确实有用,才能真正体现出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社会实用性。

依据以上三个原则实施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的表演,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儿文学的知识与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独立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改编、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或者将幼儿文学的构思表现方法迁移到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之中去。

篇5

在幼儿文学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思政融课,可增强育人功能,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符合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并且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了幼儿文学的教学目标。”[1]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1.“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

程思政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有广度如,绘本《小蓝和小黄》,讲述的是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蓝找了好久才找到小黄,于是小蓝和小黄惊喜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妈认不出来是小蓝了。去了小黄家亦是如此。“绿”很伤心,哭呀哭,最后全变成了蓝色眼泪和黄色眼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小蓝,黄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小黄。于是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家,小蓝爸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小黄,结果变成绿色,直到此时,爸妈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绘本的主题内涵是什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理解“包容与接纳”“距离产生美”等主题内涵。“有容乃大”是小蓝和小黄彼此接纳后的新高度。此绘本又可以解读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在“互联网+”背景下,“”“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从绘本中挖掘这样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就拓宽了绘本内涵的广度。如,作品《一只小鸟》的审美教育,目标设为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敬畏之感。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把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观贯穿教学始终,把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放在首位,体现“儿童本位”“以人为本”的精神。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教和学都有更深广的内涵。

2.“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

程思政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有温度2017年课程思政引起学术界关注,各大高校逐渐展开思政课程的教育,挖掘各种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所谓文史哲不分家,文学课能体现的思政元素是非常多的。如,幼儿作品望安的《小太阳》,内容讲述的是孩子陪刚刚病愈的姥姥晒太阳,姥姥认为孩子剥桔子、陪老人晒太阳这一行为是体己的,把孩子比作是自己的小太阳,这就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互联网+”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多的是在网络上,减少了彼此面对面的互动,这使得人际关系产生了距离感。在幼儿文学审美教育中,强化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传承优良的传统美德,使教育内容变得更有温度,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并能够强化师生的专业素养。

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

程思政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有力度课程思政能为教师和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科课程标准承载着教育的理念与理想、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规范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幼儿文学课程应先确立教学理念,在课程标准中渗入总的思政目标,再具体细化到每一个章节。例如:在学习幼儿散文鉴赏一章节,引导学生进行幼儿散文作品诵读与赏析,学习如何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之美。再通过实际的幼儿散文阅读设计案例,掌握散文的阅读设计步骤,从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所需的教学能力。同时,能适时地在文学美育过程中融入有针对性的伦理道德观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如,案例作品《春雨的色彩》审美教育过程中,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学习诵读幼儿散文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诵读幼儿散文应该做的准备,掌握诵读的技巧,争取做到诵读时能情景再现。以文学作品《金色的小船》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掌握朗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把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把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放在首位,体现“儿童本位”“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路径

1.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思政教育

幼儿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既是一门文学课,又是一门专业课,具有融合幼儿与文学两大领域的综合性,是提升幼儿教师职业修养和能力的重要课程。幼儿文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特征等理论,掌握幼儿文学各文体的特点,拓展阅读视野,增加作品积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要求,提高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作品阅读推广、指导的能力,强化多学科交叉学习,提升实践综合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素质和思政目标是通过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觉形成并强化对文学和幼儿的热爱,提升儿童文学素养,使其具有致力践行于幼儿早期阅读的美好理想。将自主创新、小组合作探究、自强自立、树己树人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发挥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认同。

2.从教学材料中挖掘思政元素

在幼儿园文学教学活动中,选择的儿童文学作品直接决定了幼儿阅读的走向。在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时,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知识经验水平和审美能力,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下,要充分考虑作品的德育价值,选择具有丰富内涵、充满教育智慧的文学载体,进而探寻作品内容中与课程思政的映射点,挖掘故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梳理教学的思政目标,向幼儿传递具有正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幼儿形成高尚的品德素养。在学习幼儿散文的诵读方法和阅读方法时,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一些示范视频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模仿,从而掌握正确的幼儿散文诵读方法,并将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诠释在诵读过程中。如,教师在讲授郑春华的《很大很大的爸爸》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先判断散文的类型属于抒情散文,再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分析,读到将爸爸比作一座楼、一艘船,“我能装进他的口袋”时,是能体味文中传递的父子亲情,从而正确把握幼儿心中对爸爸的自豪感。教师在授课时,适时传递亲情的重要性、亲子沟通和亲子教育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教育幼儿尊重父母亲,还能够使优良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3.做好幼儿文学课程的“互联网+”思政融课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这类主题的儿童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幼儿戏剧与影视文学项目中,嵌入的思政元素是时代的进步改变着文学的内容与样式。中国的戏剧文化历史悠久,创新和改变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与动力,作为幼儿师范学生要理解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对幼儿影视作品的创作与选择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要以积极明快、充满爱心为原则。如,创造性戏剧源于欧美,要引入中国就应适当做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中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搜集经典优秀幼儿戏剧和影视表演视频,如,《小熊请客》《小红帽》《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并将其上传至教学网络平台供学生观看,为学生初步感知这些文学样式及其表现形式提供具体真实的素材,让学生在了解的同时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剧本进行文学样式的分析,再利用测试题巩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创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剧本改编后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并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剧本生动地演绎出来,录制后再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课后通过票选活动,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即使疫情期间仍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创作、合作和交流。如,学生在线上合作戏剧作品《小熊请客》,小组成员一人扮演一个角色,通过拍摄工具所带有的趣味AR功能,将学生扮演的角色变得更加形象,省去了道具制作环节。虽然角色所在场所不同,但通过后期制作,也能让戏剧故事拥有画面感和舞台感,再加上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小狐狸、小公鸡、小熊等形象便跃然画面了。但是,由于道具的缺乏,导致创新形式不够丰富。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45

鉴于国内多将《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定位于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团队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化改革,突出了该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旨在使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保育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克服学生“重教轻保”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保育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保育技能,以便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课程教学团队积极与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共同研究,构建重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模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一模块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综合训练模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种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以备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不时之需。这个模块教师讲得少、指导得多,主要采用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块采用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积极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除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恰当运用了体现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操作、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

2.1 小组合作学习

“托幼机构的保育、教育活动卫生”一章内容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通过到幼儿园现场考查其生活制度和教育活动卫生、合作制作课件、小组代表讲解、小组成员答疑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搜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2.2 情景模拟操作

学到“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内容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设计一定的情景,准备一些工具或材料,让学生分别扮演受伤者和救护者,进行现场的急救和包扎;学到“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内容时,除了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外,还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意外事故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施救措施,并要求学生两人合作轮换完成操作练习。

2.3 现场教学法

“幼儿健康检查和评价”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检查操作要领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讲到“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考察,认识到托幼机构建筑、设备和用具卫生的重要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4 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录像机录下幼儿园一日保育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入园、盥洗、入厕、进餐、午睡、各类教育活动、离园等环节),也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和教育实习搜集整理幼儿园中典型的保育案例。将这些案例穿插到相关章节的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全过程”的教育实践

为了让学生充分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增强对幼儿保健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多次保育见实习。课程学习前,安排学生到幼儿园保育见习1周,初步接触和了解保育内容;课程学习中,安排课程实习或利用其他课程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观察量表,让学生有目的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将分析整理的问题及遇到的疑难之处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课程学习后,安排1周保育见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幼教工作者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教育实习1个学期,学生以保教人员的身份组织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提升各项保教技能。

4 “全方位”的考核评价

改变传统的通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进行学生学业评价的做法,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课堂出勤,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及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参与、发言次数,发言内容,对其他同学提问的回应,见实习结束后带队教师和实习幼儿园的评价意见,各阶段的见实习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或调查分析报告等都纳入课程成绩,实行课程学习“全方位”的考核。这样对学生考核的不仅是能力,也是态度,关注的不仅是结果,也是过程。它更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上仅是对《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搞好本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及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篇7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篇8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篇9

在新课程背景下,知识的讲授是幼儿园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幼儿获得经验和学习社会关系的主要途径。很多幼儿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偏重于对幼儿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情况,以知识的掌握度评价幼儿。现在有很多家长也习惯以幼儿认识多少个字;会不会数数、计算;能不能吹拉弹唱作为评价幼儿聪明与否的标准。这样,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更加偏重知识,很多幼儿学习的是超出自己年龄范围的知识。还有很多幼儿园为了强化幼儿的学习,开设一些思维训练课程,晚上还要让幼儿回家做家庭作业。这些已经超过了幼儿的承受力,完全忽视对幼儿情趣的培养,使得幼儿感受不到幼儿园的轻松和快乐,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二)整合的知识领域不多,偏离幼儿生活现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的课程一般分为五个领域,它们相互联系却又相互区别,都是为了全面发展幼儿。在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应该按照认知规律将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遵循原有的分领域教学法,整合课程的观念并没有得到贯彻。每个教师都只负责自己教学的部分内容,对于自己内容之外的知识不管不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学到的都是些零散的知识,不利于幼儿建构知识体系。

(三)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6岁以下的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探究世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探索,倾向于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采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从而导致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被约束。

二、幼儿园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摆脱困境的策略

(一)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单单注重幼儿智能的发展,还应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积极对幼儿进行思考引导。英国教育学家斯坦豪斯说过,知识不是让幼儿现成接受的东西,而是让幼儿进行思考的对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仅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身心发育特点,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幼儿的差异,注重对幼儿全面培养,并将此作为教育的目标,从而为幼儿今后的教育奠定基础。

(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到实用的知识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让幼儿在学习中得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师是架设幼儿已有知识和未来知识的桥梁,应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动作经验对幼儿的影响。幼儿不像成年人一样,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足,只能通过活动将外界和自身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努力注重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让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和知识。

(三)将五大领域知识进行整合,合理创设整合性的课程

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设计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对于课程整合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将各个领域知识进行充分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模式都在发生变化更新。近年来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兴起,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具有言传身教等传统教学特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冲击。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是否完全适应信息化教学,如何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改革,都是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不但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充满了未知和新鲜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舞蹈类课程往往都在传统课堂中以言传身教的模式进行,信息化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涵盖了大量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容易造成学生产生疲劳懈怠的状态,接受能力也会降低,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制作应用,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转换为更直观的动画形象,加入幼儿音乐或卡通音效,以此可以调动学生情绪,增添学习活力。2、有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相比传统课堂,网络课程具备可随时播放、随地播放、反复播放的特点,对于重难点知识,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不断加深学习印象,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更有利于解决重难点知识,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传统课堂中,学生难以掌握难度大的教学范例,通过网络教学可以调整播放速度,使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能力分段播放章节,在反复学习中加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并观察模仿教师在教授范例过程中的组织步骤,潜移默化地了解熟悉幼儿舞蹈的教学法。3、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创作与练习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创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搜集幼儿音乐的问题给他们造成了困扰,导致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严重打击了积极性,针对这类问题,可以在课程资源中建立幼儿音乐库,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了解熟悉幼儿音乐的特点,学生既可以在创编作业的时候选择其中的音乐素材,也可以通过比较形成较好的音乐品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1、教学手段的更新幼儿舞蹈的创编要求学生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眼界的局限、思维的禁锢,因此教师所能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以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教师授课录像、线上同步教学、线上测试题库为主要载体,成为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教学平台。舞蹈创作类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回课中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环节,通过分析学生创编的作业,教师可以补充知识点,强化概念,在讨论思考中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发散,但是这一教学步骤比较消耗课堂时间,而且只能个别同学代表发言,如果运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回课,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并避免学生出现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的现象。2、教学资源的拓展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固守的状态,资源信息逐渐数字化、共享化,通过互联网使得知识的传播与接收更加便利高效。利用网络的渠道,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复制,知识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变得更为饱满、丰富,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得无限的信息。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步骤一般包含“赏析、体验、创作、评析”四步。传统的舞蹈创编教学中,除了“创作”这一教学环节是课下进行,其他环节都是在课堂上完成,“赏析”的教学步骤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数据库搜集资源,将最新的优秀作品或范例罗列在网络上供学生选择观看,并要求学生搜集更多作品,培养学习热情,开阔眼界。

篇11

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主要表现有教授课程和游戏。

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才能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突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更好地体现“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以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1存在问题

1.1定式化

幼儿园教师将多媒体和教学的结合定式化,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图文生搬硬套,没有从幼儿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没有发挥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突出优势,也不能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师之所以将多媒体教学定式化在于幼师不能完全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幼师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或者计算机技术不扎实,致使不能把多媒体和教学高效结合,图片或者视频对幼儿教学的收效甚微,定式化的教学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

1.2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日益成为幼儿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但大部分幼儿园依然存在多媒体设备不齐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幼儿园教学资金不足,不能保证每个教师都有多媒体设备,幼儿园有多媒体教学规划但由于条件有限而不能实施的情况很多,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课时,不能随时随地的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开展。

1.3过度依赖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存在的一个规律,多媒体作为幼儿园新发展起来的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除了教学定式化以外还有过度依赖的问题。幼师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琼斯说过:“经验使你在第二次犯相同错误时及时发现。”幼儿时期很容易犯错,动手获取直接经验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必备途径。减少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失去获取直接经验的途径,不会犯错幼儿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过度依赖还让幼儿失去了真实体验环节。多媒体的直观性和画面性强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都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幼儿不能走近真实的世界感受新事物,不能形成幼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2策略

2.1互动性

幼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和幼儿的互动为主,图片或者动画都能让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教学的兴趣。秉承互动性原则可以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增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以大班游戏活动《老鼠画猫》为案例,幼师在游戏活动准备环节时可以准备一小节相关的《猫和老鼠》视频,然后再教学《老鼠画猫》这首生动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给幼儿播放老鼠机智聪明斗猫的一些情景,利于幼儿理解歌曲中的某些歌词。幼师开始教授幼儿歌曲,幼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歌词创设情景,用多媒体展示鼠妈妈和鼠宝宝们丰富的表情动作,让幼儿可以在边学唱歌的过程中把猫的形象画出来,比对小老鼠画的猫和幼儿画的一样吗?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通过观察得出眼睛要变得很小,腿变得很短,胡子是往上翘的,那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老鼠这样画猫?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幼师再逐步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小老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结束环节可以以多媒体播放一声猫叫,配合歌词,让幼儿活动起来。

2.2服务性和多样性

幼师要明确多媒体是辅助教学工具,幼儿是教学真正的主体,多媒体是为幼儿学习服务的,为教师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实施多样性策略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学。其多样性一般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是设计多样性。一个课件中至少应该包括两个设计。可以既有图片又有动画,也可以图片和文字结合,图片也可以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增加幼儿的感官体验。另一个层面是指多媒体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不仅仅应用在幼儿的游戏中,也可以在幼儿的各类活动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有效地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以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森林公园》为例,教学要启发幼儿的想象力,绘出多姿多彩的公园风景,因此,幼师要明确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目标的工具,设计要具备多样性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制作公园场景的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在展示公园场景时一定要以多种动画显示,在展示过程中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然后让幼儿根据课件画出公园的景物和布局。幼儿在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课件上要尽可能的以动画形式展现,完整的呈现可以让幼儿更熟练掌握绘画技巧。

2.3适宜性

篇13

幼儿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得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因此,幼儿园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引入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并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方法,以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成长状况,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水平,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本文从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建议两方面,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幼儿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促进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1.偏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组织刻板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和有效发挥,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安全课程的实施水平。此外,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选题,多数教师只是照搬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意识,课程组织刻板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未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导致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安全意识的有效提升,难以取得较好的安全教育实效。2.强调生理安全而忽视心理安全,内容选取片面化。安全教育不仅包括生理安全教育,而且还包括心理安全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要防止片面性,既要注重生理安全教育,又要注重心理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然而在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往往强调生理安全教育而忽视心理安全教育,所选取的安全教育内容较为浅显,难以取得好的安全教育效果,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的教师在安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片面化,只注重幼儿课上安全教育,对饮食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极少涉及,因此,影响了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此外,还有些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添加,无法应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3.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是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相对较多,而公办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虽然有些民办幼儿园打着“规范幼儿园”的旗号,但是幼儿园内部没有建立较为完善和规范的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无法促进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无法为幼儿提供安全保障。还有些幼儿园将识字、英语和数学等作为主要的教学课程,而忽视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的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