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

篇1

一、 煤矿采煤技术实施的原则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的储藏量位居世界前列,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煤矿资源的开发技术和安全管理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必须要不断的推进煤矿勘探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大力开发,我国的煤炭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开发新能源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已经成为了现如今的发展政策,因此,在煤炭的开发和利用上必须做到充分二字,尤其在煤矿资源的开采中更要遵循开采原则。

煤矿的开采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遵循经济适用原则。在任何技术投入、人员投入和技术方案确立的过程中,都要时刻考虑经济的问题,根据本企业的经济实力,对要开采的煤矿区域进行合理的经济预算,量力而行,不要为了极大生产进度而不顾经济的投入,最后导致支出不平衡,影响企业的发展。二是安全生产原则。煤矿在开采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全生产问题,由于是在较深层的地下作业,必须要考虑矿井的通风性能、瓦斯含量和预防塌井问题,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在生产前期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的矿区环境进行矿区的开采设计,将通风口,瓦斯含量预警和矿井加固工作进行严密的落实,在生产过程中时刻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并进行时刻的安全监督。三是高煤炭采出率原则。煤炭属于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它在社会上的应用价值也是较高,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多的贡献,由于资源的精确,必须开发先进的生产技术,设计高效率的开采方案,提高煤田的采出率,实现资源的高度开发与利用。

二、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薄弱

煤矿开采生产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虽然相关生产单位已经按照国家的规定制定了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但是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执行方面却没有深刻落实,只是片面的重视了经济利益,没有把工人的生命安全放在施工的核心内容上,在灾难事故发生时甚至是找不到责任人,对于事故的引发也是模糊处理。另外安全生产管理资金投入问题也是导致管理意识薄弱的关键,生产环境设计不合理和人员没有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等都是影响安全开采的影响因素。

(二)责任制度不完善

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人员伤亡惨重,国家的资源造成了浪费,而且在安全事故的处理中也不能够顺应民意的进行彻底的安抚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事故发生后经常出现找不出相关的责任人和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相关的生产管理单位在以往的责任制度管理中并没有对具体的责任进行阐述和划分,生产和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确立安全生产规范,责任划分问题上也存在着盲点,没有从根本上保证煤矿生产技术及安全生产问题。

(三)人员作业问题

人员是任何企业进行经济生产的核心,在煤矿开采中,人员又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每个人都要掌握相关的煤矿开采技术,将安全生产做到人人有责。目前在煤矿生产的管理人员和开采人员中都有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开采人员对于安全生产条例了解的并不是十分透彻, 开采技术水平有限,在施工中对于安全开采的细节经常忽视。在管理人员中,相关责任人没有充分发挥出管理职能,对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巩固,在日常生产中实施注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对于施工环境的优良、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现场施工各部门是否严格施工等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致使存在安全隐患。

三、煤矿采煤技术和安全管理优化策略实施

(一)优化煤矿开采方案

煤矿开采方案的确立是安全施工的重点,在方案的设立中不仅但对当地的开采环境进行勘探,还要结合煤炭开采的原则进行施工设计和安全设计,要能够和实际的需求相结合,采用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和工艺流程,最大化地将煤矿开采的方案得以实施。在具体的设计上主要将重点放在巷道的布置上,以简单方便为主,要在对实际需求满足的情况下使成本的节约得到重视。

(二)煤矿开采其他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要将安全管理体制得到有效的健全,安全管理体制主要涵盖着安全施工的环境要求、设备要求以及相应的操作规范,还有就是安全责任的标准和责任人的落实等。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对采煤工作的工程质量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尤其是在支护工程的建设中,要对其作业进行严格的规定,使支护设备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充分重视。

(三)煤矿采煤技术的优化策略

积极地对新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研发,通过科学的煤炭开采技术进行对煤炭的开采加以完善,如加大机械化的受用力度、引进大型的割煤机等相关的设备进行实际的开采应用。同时也要能够增加液压支架,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增强煤炭开采技术中的支护流程及安全性。矿井的生产当中多工作面出采时开切眼支护的方式及要求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针对顶板操作管理规范也要得到重视,对瓦斯及水灾等灾害要得到重视,另外就是对煤炭的自燃预测处理技术要加强。

四、 结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煤炭勘探和开采技术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并在施工实践中取得了较高的成效,提高了煤矿的开采率,但是在相关技术普及与安全生产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管理流程进行深刻的管理率监督,较多的施工人员存在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也不够充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结合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不断实现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的富裕生活。

篇2

1.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全省除六盘水、毕节2个地区(州、市)有独立的煤炭管理局外,其它6个地区(州、市)、县(区、市)、乡(镇)大多数均无专门的煤炭管理部门,地、县两级煤矿管理部门均由乡镇企业局兼管,多数只有煤炭管理科,没有安全监察科,全省产煤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大多数乡(镇)煤管站已撤销,由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站兼管。在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人员中,大多数为聘请临时的管理人员,少数为事业编制人员,煤炭管理人员一般1~3人。

1.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地(州、市),县(区、市)、乡(镇)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虽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近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隐患,也是管理严不起来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以前的工作均从煤矿管理费中开资(含事业编制人员),现今上级部门已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由于有的煤炭管理部门财政紧张,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不能按时到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安心、缺乏积极性,缺乏创新热情,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检查人员不懂,查不出问题。有的未尽心、未尽责,煤矿

安全检查工作存在死角。

1.3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

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均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说他们也想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管理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没有长期打算和远期目标,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有的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从上至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趋势。

1.4领导调动频繁

1998年“关井压产”以来,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动频繁,至今,大多数均全部更换。由于煤矿是地下作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差,煤矿井下作业点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有害气体等灾害的危害,新领导又不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管理、监督和责任制也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会议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1.5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煤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等。

2对策及建议

2.1从人的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

从全省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根据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和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建议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配备1名主管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的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目前所有不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全部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煤矿安全执法证书者方可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安全隐患,才能消除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

建议地、县级设立煤炭管理机构和煤炭监察机构,重点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站。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层层分解,处处落实和把关,变领导负责为全员负责,变领导关心为大家关心,真正的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地、县级煤矿管理部门和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一名主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2.3聘用合格的领导干部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管事部门的总工程师或主要分管领导是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和独立解决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科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能撰写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报告或提出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熟悉国家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中去。要从指导方针上、措施对策上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飞跃,要知道如何扭转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投资环境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要知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环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政策环境 。要能够为今后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推广介绍引进国内外商家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炭深加工利用项目、煤炭洁净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燃烧、煤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脱硫等技术)项目,要能够为将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篇3

随着我国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煤矿运输设备大量引入,煤矿机电安全日益成为矿井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煤矿机电运输存在于生产的每个环节,并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煤矿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原因分析

(1)管理工作不到位。各类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观念差,安全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生产效率,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思想彻底贯彻下去,在操作中无视“三大规程”及其它安全规章制度,指挥、操作都存在违规违章问题。这与有些矿井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忽视生产安全和工人人身安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观念有很大关系。同时,安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也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顺利的进行。(2)人员替工问题混乱。代岗替工人员临时接任工作,对所代岗的工作不甚了解,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操作能力和技术熟练度差,安全知识匮乏,容易产生盲目操作和违规违章指挥,在给所代岗的工作带来安全事故的同时牵连到其它工作,给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后果,威胁到替工人员本身和其他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这一隐患的产生与替工的不规范、缺乏相关规章和管理有关,也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有很大关系。(3)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调换随意、频繁,岗位调整混乱、无章可循,这都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埋下巨大隐患。特种作业人员是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并取得了操作合格证的较高质量的工作人员。由于他们接受的培训是专门针对某项工作的,所以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可随意调动。如果不考虑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不注重工种的用工要求随意调增工作者,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4)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问题。忽视地面维修的隐患排查。地面维修标准低、执行验收制度不严格,没有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检查。井下安装和运行维护的隐患排查都不到位。不重视安装或安装前准备不充分,没有选好安装位置、打好安装基础,给安全埋下隐患。使用设备时缺乏日常维护,没有定期排查,不能及时更换旧的、坏的部件,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二、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在管理层面扼杀安全隐患。众所周知,安全工作离不开管理,管理的引导决策职能有很大作用。因此,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条例,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向管理要安全。(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对专业性、技术性的要求相比其它工种强很多,因此不可随意指派工作人员,任何工种都要任人唯能,要选择技术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安全意识强的工人任职。为解决临时用工问题,要尽力避免使用临时用工,并加对强临时用工的管理。(3)建立机电运输设备安全安装验收制度。规范机电设备安装、验收工作,强化机电运输设备的安装、改造和设备的设计、购置、施工和验收的管理,强化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落实监督管理避,免监管行为流于表层,防止机电运输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全面的可行的机电运输设备安装验收的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4)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精简人员,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完善竞争机制,对管理和技术人员采取竞争上岗,采用新的工资制度,将工资按技能划分为不同等级,迫使工作者主动学习安全业务知识。创新培训方式,如将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业余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全体工作者的素质。(5)加强矿井质量的标准化。矿井质量标准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实现统一管理,使煤矿的生产形成一定范式,避免随意生产带来的混乱与安全隐患。矿井质量标准化的落实,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生产效实现到多倍的提高。将矿井质量标准化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并由静态达标转向动态达标,提高对生产过程的重视度,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安全达标。矿井的领导和管理层面要注重标准化的实现,以决策者的身份推动矿井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的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制定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希望能给减少矿井工作中的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提供好的建议,为矿井的安全生产、稳步增产做出贡献。

篇4

一、煤V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煤矿机电设备自身问题。机电设备保护装置不全,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的煤矿企业为了加快生产进度,使得设备的实际运行负荷超过设计能力等。机电设备陈旧的问题很少被维护人员重视,导致机电设备安全状态差,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缺乏机电标准化工作意识。有些煤矿没有专门的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或者尽管具备这样的人员,也大多都是兼职,对于机电设备管理,诸如:电缆管理、配件管理以及电气完好防爆管理等方面管理不到位。部分机电职工缺乏较高的标准化意识,对煤矿流动设备或者固定设备没有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管理。同时,机电设备管理在一些环节上,例如选型、采购、验收以及安装等等方面做的不够充分,设备标志不全,缺少编号等等。(4)操作人员问题。鉴于煤矿企业自身特点,许多煤矿的机电设备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只能招收一些新员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机电设备理论知识,缺乏机电管理经验,同时其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素养也不高,违章作业常有发生,机电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二、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主要作用

1、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大部分的煤矿井下的机电设备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设备陈旧老化等,并且煤矿生产的任务重,因此,这些机电设备每天都是长时间的使用,没有定期进行检查,导致的安全隐患较多。这些隐患往往会导致机电设备突然停止运作或是发生较大的故障,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在煤矿生产中运用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后,可以使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得到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机电设备的运转,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2、规范机电设备使用的作用。对机电设备操作、使用不规范是引起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违章操作不仅仅可以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可能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煤矿生产发生的事故中,违规操作造成的事故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如何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就成为主要的问题之一。而在采用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后,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对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对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而且还能够避免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煤矿安全生产中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措施

1、严格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机电标准化是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组建标准化领导小组,设定机电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实现时间。可采取“三抓”:点上抓薄弱环节;线上抓达标工作;面上着重抓质量标准化的提高。同时制定机电设备标准化奖惩制度,定期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从而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推进机电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及时更新机电设备,严把设备和配件入矿检验关。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修时,如发现异常、带病运转的机电设备,应及时地进行更换,以给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基础;同时,应选用行业定点生产厂家的设备和配件,对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检查。对于要进入煤矿现场的机电设备,还要检查设备的质量合格证、完好等。对于仪表仪器与电气插件等还应通过实验室对其进行标准测试,确定合格后才使用,进而确保机电设备安全入矿。

3、强化机电设备现场管理。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做好煤矿变电所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工作。对每一台机电设备进行安装时,都应提前做出完整的设备安装作业规范,主管工程师对机电设备严格审批,同时,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应严格各工序的质量验收,只有机电设备确认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安装。其二,做好机电设备运行质量工作。机电设备技术人员应采用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EAM)系统,使得工单模块同EAM设备管理模块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等状态进行跟踪检修,进而实现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转,服务于矿井生产。第三,对机电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充分发挥机电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做到一个标准和一把尺子,把好检查考核关;发挥机电部门在生产与管理中的双重作用,同安监部门密切沟通,积极配合,对煤矿机电设备认真检查,从而有效的降低机电设备产生故障给煤矿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不断提高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的素质。(1)加强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的培训。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借助网络技术平台使培训工作形象、生动,调动职员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所授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技术人员的实践应用;提升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水平,确保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更加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原理,从而顺利的进行机电设备管理工作;(2)要充分尊重和保护机电设备技术人才,对有突出表现的机电设备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调动机电人员学习机电设备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机电设备技术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及其在煤矿中的全方位应用,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较高和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不断提高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和不断提升机电装备水平,必须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篇5

一、专题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基本情况。

1.中央管理非煤企业在进入煤炭开采业之前的主要经营范围。

2.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

3.中央企业总部与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的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

4.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生产矿井的生产经营情况;在建和规划矿井情况;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措施、从业人员素质及培训等情况。

5.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其它基本情况。

请填报附表1.1、1.2和附表2。

(二)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管理状况。

1.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生产现状。

2.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内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3.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内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及构成情况。请填报附表3。

4.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十五"以来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煤矿事故明细。

(三)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措施建议。

1.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接受相关部门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监管监察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中央企业总部对所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及所存在的问题。

3.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自身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是否存在"盲区"?

5.对做好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意见。尤其在体制、机制、监管等方面有什么建议?如何更好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二、专题调研方式

在书面调查的基础上,适时选择部分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的有代表性煤矿进行实地调研,从而为下一步出台加强相关工作的意见做好准备。

篇6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问题。作为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从而确保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进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嘴上说着重要,实际并不重要。有的则认为安全管理需要不菲的投入,为了减少成本开支,对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采取大幅度的裁减和压缩,有的甚至人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管理中,从而导致安全管理部门力量不足。二是职能部门关系尚未理顺。在煤矿安全检查和监察方面,相关职能之间职责不清,一旦遇到问题,就相互“踢皮球、打太极”,推诿扯皮,从而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三是安全管理模式急需改进。部分煤矿企业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以事后管理为主,也就是在发生安全问题后才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这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没有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为主,使得安全隐患难以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如煤矿生产作业中,非常容易发生瓦斯爆炸。针对这一问题,有的煤矿企业没有构建全过程动态实时监测、检查和应对机制,导致瓦斯爆炸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矿毁人亡的重大恶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二)管理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煤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既有煤矿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安全管理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从社会上低薪聘请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能力,难以胜任煤矿复杂高危的安全管理环境。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规划,有的企业认为安全培训会增加开支,有的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是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存在着走过场、搞形式、打折扣的现象,对培训过程把关不严,不注重对培训结果的应用,从而导致安全培训的实际效果不佳。二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有的煤矿企业片面认为安全管理仅仅只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尚未建立全员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人员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煤矿企业没有将安全管理绩效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奖金福利等相挂钩,只是采用强制性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这样就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煤矿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建设存有缺陷

一是煤矿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有待完善。由于煤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明确,有的煤矿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甚至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而对违法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没有严格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导致管理人员和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从而出现违章操作、随意操作的现象多发易发。二是煤矿安全风险应急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由于煤矿生产风险性较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如果缺乏科学、及时、有效的应急机制,就会使安全事故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安全应急机制得当,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就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并深入剖析原因,探析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切实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煤矿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意识,牢牢将安全摆在首位,将安全管理作为必抓的重点和关键点,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切实将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和落实在行动上。要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将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到每个施工班组,着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探索矿长跟班制度,完善矿长交接班制度,安排专门部门和专门班组实行安全管理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到位。要加强安全意识宣传与培训,大力营造“安全第一”的浓厚氛围,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降低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概率,促使煤矿安全、高效、持续地运行,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针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国家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法律法规的高度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关系,理清相关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监测和检查部门之间的职责清楚,便于更好地履行职责,严防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安全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主管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就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追究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的形式,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促使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二是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作为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充分履行好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狠抓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从经费、人员、制度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减少安全管理人员兼职情况,尽可能地做到专职负责、专职管理,不断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力量。

(三)改进安全管理模式

一方面,煤矿企业应针对当前安全管理模式滞后的问题,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将事后控制改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切实坚持抓早抓小,这样就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如针对瓦斯爆炸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监测手段,对煤矿生产区域实行全过程动态化实时监测、检查和应对机制,这样就可以及时并快速处理问题,最大可能地减少安全管理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切实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牢牢抓住煤矿采掘工作规程、井下通风设备、井下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警预案以及井下的开采布局等重要节点,将安全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安全培训。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将符合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来,从源头上增强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安全培训,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结果运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全员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通过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增强员工参与、支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安全应急能力,从而将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结语

煤矿生产属于高风险行业,如果管理不慎,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伤及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体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才能确保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

参考文献:

[1]田水承,赵泓超,裴俊斌.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煤矿现代化,2012,02:79-81.

篇7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深入研究煤矿安全管理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引导,是矿区经济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

1 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客观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矿区企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常言道“安全就是煤矿的天”, 它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和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总结矿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1)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尤其是煤矿的开采层地质构造多变、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造成在采矿之前很难做到对瓦斯含量进行处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瓦斯的危险系数就会越大,大规模的开采诱发的瓦斯流动场、应力场及煤岩体裂隙场发生急剧的变化,很容易导致瓦斯突然喷涌而出带来很大的灾害。

(2)地下水防治成为顽疾。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于煤层的地质构造已经进行了破坏,加之开采深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开采技术的变化,使其原来的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很容易形成酸性水害。水害的产生不仅给井下突水的水源、导水通道和补给强度造成难度,并且它自身还有很强的腐蚀性,危害下井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增加了水害的治理难度。

(3)煤炭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超通风能力、矿井提升能力过度开采煤矿, 日久天长必然导致矿井积弊丛生。我国开采煤矿的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先进,很处于相对落后的时期,详查找资源和精查找资源占的比例太小,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2 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观因素分析

2.1 安全管理的思想麻痹大意

安全管理者的思想松懈,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势必造成了下属和更多员工对安全作业方面的疏忽,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和交流障碍,同时安全管理者对于很多的井下作业环境及真实的安全状况缺乏了解:加之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酿成了一系列的矿难事故,给企业、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2.2 安全管理的执行缺乏力度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只说不做,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实质的防治效果。主要变现是,第一,缺乏有条不紊的安全培训计划。在煤炭需求旺盛时期,对于采煤速度的要求往往掩盖了对于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安全培训工作成为文件类观赏性学习,缺乏培训与实践的互动;第二,缺乏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在没有出现煤矿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安全责任的落实往往就是虚设, 岂不知这种“平流无石头”的思想是最为可怕的,也往往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之一。

2.3 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一是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监督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重点检查和集中检查,其以罚代管的手段,缺少真正有强制力的监督方式,多是关注规定的细节问题,而忽视矿井的设计是否是了以及地质条件是否适宜采矿等实质性问题。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形成了“走走样子”的惯性做法。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二煤矿职工的集体监督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职工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认识,这不仅是安全培训所造成的缺失, 也是由于很多矿工企业不会将职工纳入到监管体系主导地位。

3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的好坏,关系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矿区文明的和谐发展。“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这是对于煤矿安全制度最为经典的概括,笔者基于研究提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如下建议。

3.1 技术上深化瓦斯事故防治

瓦斯防治是头等大事。抓好瓦斯事故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先抽后采, 监测监控, 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 强化瓦斯防治现场管理;灵活掌握瓦斯正确的抽取方法,灵活运用顺层密集长钻孔抽放瓦斯法、格式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法、综合抽取瓦斯等方法;创新使用瓦斯事故的预防新技术,建立行业主导、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瓦斯技术攻关机制。

3.2 思想上树立“安全至上”的原则

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松散往往是酿成事故隐患的“罪魁祸首”,树立安全至上, 防治结合的思想是推进煤矿安全制度完善的前提。要始终坚持“安全至上” 的原则,处理好实践中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三者形成良性的互动。生产是煤矿产出的过程,安全影响着这个过程,效益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只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安全至上” 在实践中严谨慎行,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

3.3 行动上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篇8

一、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所谓精细化管理,从管理学的维度来讲,就是充分地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通过组合、协调来保证企业的综合生产效率,以科学手段进行最为精心、精细的操作,减少企业的各项开支,最终达到增大企业资金利用率目的的管理理念[1]。而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是对于煤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量化、细化,明确每个岗位的作业标准,分清职责并落实到人,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形成人在安全做事,事被安全监管的局面,是一个将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管理过程。具体而言,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是细分煤矿的安全目标,再根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目标,并同时对落实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的管理过程。整个管理过程的重点在于时刻注意将安全管理深入到煤矿生产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每一个人身上,实现全员、全过程、无延时的管理。

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精细操作。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制定详细并且科学的操作规范,要求工人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精细操作。二是精细控制。对于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三是精细核算。对于安全监管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严厉的处罚,并将处罚细化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最好与工人的收入挂钩。四是精细分析。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找到根源所在,从源头上控制此类安全隐患的再次发生。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

2.1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

对于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基于对近几年煤矿生产事故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所涉及的工人都是文化水平较低。加之,煤矿用工制度的多样化,短期工、合同工等所占的用工比例较大,他们很难适应现有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导致一线工人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意识浅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任由事故恶化发展。

2.2制度不健全

一些煤矿的安全管理者在制定安全管理的制度时,一味参考其他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因地制宜,没有依据所在煤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2.3监管不全面

一些煤矿企业仍然在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不科学,监管人员与装备不齐,安全监管机构人员执法不严、不实。

三、构建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模式

3.1组织结构的精细化

改变组织结构是实现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组织结构的精细化能够使每个层级、部门甚至是每个人更加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精简化,去掉一切多余的环节和人员,实现从纵向减少层次,横向打破部门壁垒,将层次细分工、管理模式转化为分布式平行网络的有效组织结构。

3.2职责的精细化

管理职责的精细化、明确化,是确保整个煤矿安全管理过程的根本。在整个安全管理体系中,关于职权的规定应该涉及以下几个层面。首先,企业管理科制定《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及《岗位说明书》等,明确矿级领导、科级管理人员、基层队(班)长职责及其权限。其次,应当明确规定各层级、各部门人员在整个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及权限,并形成相应的正式文件,学习贯彻执行。最后,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应当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改进进行承诺。

3.3考核的精细化

安全考核的结果与工资挂钩,具有激励作用。煤矿企业的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目标与考核标准,以一级考评一级的原则,根据考评周期考核各岗位所完成的安全管理指标情况,考评结果与员工的工资、评优评先、职位晋升等直接挂钩。安全考核的精细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煤矿的安全绩效考核工作更加全面、具体。通过精细化考核,能够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甚至是容易忽视的问题,它有利于管理体系的完善,使得安全管理制度更加系统。同时,也是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使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操作行为在考核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改进。

四、结语

篇9

众所周知,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的储量占世界的近一半,同时,也是煤炭资源的使用大国,煤炭行业作为一类异常关键的能源行业,其生产效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同时,煤矿生产是对安全操作的要求较高的行业,在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中,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对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统一规划、调度、引导、监督和控制。作为高危行业,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报端,安全管理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中。本文首先阐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接着给出一些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安全管理及企业的技术控制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为数不少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单方面注重经济效益,在对企业生产管理时,安全管理意识极其淡薄,当效益及安全产生矛盾及冲突时,往往会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严格要求。除此以外,一些煤矿在执行采掘作业中未能制定清晰地规划,也没能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当采掘接替严峻时,并运用非规范化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对过断层及石门揭煤等方面未能出台安全管理的技术性保障办法;另外,一些煤矿工作面甚至还出现无风照旧作业的情形。

2、煤矿安全投入的资金相对匮乏 煤炭企业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投入一般分为作业技能培训投入和先进安管技术的投入。然而,事实上,负责煤矿管理的员工在执行生产任务时,煤矿较少对一线作业职工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即便是培训,也仅是流于形式,未能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考评体系,接受培训的职工仅将培训当作变相的消遣,未能严把考评关。此外,伴随煤矿开采技术的日臻完善,,矿井持续延伸会衍生一些安全灾害,例如地热等,在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费用相对匮乏,导致提升煤矿自主研发能力的可能性丧失。还不容忽视一点便是生产所需设备较为老化,未能及时投入资金采购新的先进设备,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可靠进行。

3、对煤矿从业者的各种行为控制不够,引致事故频发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人员不安全操作所引发的煤矿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七成以上,往往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所致。具体而言,不少作业职工未能接受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仅凭实践经验执行工序任务,整体素质较差,这势必增添安全风险,使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持续增加。

4、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较缺失 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尚未设立规范化的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通常是分管领导或该级别的部门负责人,管理工作在主体上发生偏差和错位。另外,广大矿井职员并未被统一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少数矿井生产职工消极应付,养成旁观、被动的错误习惯。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尚未规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过往推行的奖惩制度仅适用于“罚不走”的职工,已不合乎现今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现如今,职工的频发离职在一定意义上使安全生产的后备人才缺失,直接出现技术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队伍匮乏的局面,长此以往,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大打折扣。

5、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和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依然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煤炭法》,其无论在管理重点还是管理办法上均与现今安全管理工作相脱节。为此,一些地区的政府加紧制定了一批新的安全管理法律规范,然而,在法律规范落实的过程中,却未能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大,尚未迈进正规化的方向。虽然安全管理中的检查频次较多,有年检、季度检、月检、自检等多种形式,但在每种方式的时长及方法均是固定的,煤炭生产企业已十分熟知安检规律,个别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轻视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的效果欠佳。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煤炭生产企业要着力改进管理员工的作风和态度,自觉配合安全监管的进度。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克服安全培训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创新培训形式,可组织职工在工作之余收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提高职工安全防护意识;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请每位职工现身说法,根据生产任务的分工,结合实际谈下个人要注意和采取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促进经验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开展“一对一”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有限、防范意识淡薄所引发的各种隐患,有侧重性地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教育,从点滴生产举动中杜绝事故发生;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展”,通过展览使一线职工深入了解安全操作规程;举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干劲。

除此以外,企业高管要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全力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坚持以职员为本的理念,为职工送去温暖关怀。

2、扩大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离不开技术跟进,为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使安全技术获得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并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加以严密审查,切实将每一笔资金运用到技术研发中。另外,还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尝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矿井灾害性事故的成因,寻求事故预防的突破口,着力为安全管理注入强大的技术动力。

3、强化基层班队建设,革新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上要取得创新和突破,由监管型朝着自主型方向前进,探索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搞好安全巡检,对矿井作业点开展明确地职责分配,落实个人责任制,事先做好每个生产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责任人牵头控制和预防。

强化班队建设,提升促使各项安全法规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增强执法团队的综合素养,形成领导班子戮力同心、照章办事、有规必循的工作态度,调动执法团队的力量服务于安全管理。

结语

煤矿安全的生产和管理不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对于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层意义。为此,需抓紧抓好煤矿安全管理这根弦不放松,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平稳运作,带来更加直观的市场效益。

参考文献

[1]蔡卫,马尚权.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探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04)

[2]徐振茂.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3)

篇10

关键词: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高额比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受地形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煤矿九成以上为地下开采,开采条件艰巨,每年因瓦斯、顶板、煤尘等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15年38起特大事故便造成了768人死亡与失踪。近年来,随着生产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煤炭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5.8下降到0.157,然而,相比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言,仍然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形,和我国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缺乏密切相关。

1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安管管理因而也是煤矿日常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安全管理为目标,以体系健全为特征,突破了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安全管理的效能。就目前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而言,通常包含方针、计划、检查、评价、纠正等五个环节,涵盖煤矿生产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部门,比如生产设备安全、生产作业安全、重点事故防范等。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双重意义:首先,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全面性、体系性为主要特征,能够弥补以往安全管理中的欠缺与不足,使煤矿安全管理从重点管理转向全面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其次,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主张管理者事先采取完备的预防机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有助于煤矿安全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2建设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

2.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主体的欠缺是煤矿安全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就煤矿生产的一般情形而言,矿长是主要负责人,因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核心为矿长负责制,矿长对安全事故承担最终责任。与此同时,煤矿还要从管理层、执行层以及作业层三个角度出发做好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工作。首先,就管理层而言,其主要职责为根据国家安全作业的法律法规以及煤矿安监部门的具体要求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构建工作,确保安全人员有规可依,有矩可守;其次,就执行层而言,其主要职责即将企业管理层的安全生产要求与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员工都严格恪守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就作业层而言,他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安全要求开展作业。

2.2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

煤矿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难点,也是导致人员死亡、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其中瓦斯、顶板、水患等又是安全事故中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效能,矿企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做好重点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例如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天敌”,煤矿企业需要针对瓦斯矿难的特征制定完备的预防制度,具体而言,便是“先抽后采、以风定产、超前防范”,也就是说煤矿在原煤开采中要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建设,根据矿井通风能力决定开采规模,严厉禁止超限作业。又如水患也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难点,煤矿需要在明确责任主体,如矿长或其他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根据矿井水患的类型以及程度采取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如查、堵、疏、排、截等,保证水害防治的扎实有效,安全可靠。煤矿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煤矿还需构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2.3建立生产安全投入制度

资金投入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能的核心途径与必要保障,投入不足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对此,煤矿还需要从构建安全投入制度的角度出发,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就安全投入制度而言,它主要包含以下两点内容:第一,生产设备、技术的更新与维护。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依靠,精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性。煤矿需要紧扣国家精神,设立专项的安全生产资金,用于开采装备的更新与检修,避免因装备、技术问题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其次,安全生产的培训与宣传。一线作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偏低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还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将教育费用纳入安全投入资金之中。

2.4推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又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此,煤矿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作业的考核工作,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规范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效能等进行精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此外,煤矿还要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煤矿管理之中,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应用到晋升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之中。煤矿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命中,要充分考察期过往的工作经历与工作结构,尤其要突出安全管理在人事考察中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的情形下,优先选拔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突出的人员;煤矿需要根据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奖励与惩处。针对那些安全意识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多年来保持安全无事故的个人、团队予以精神、物质奖励,而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工作中粗心大意乃至错误不断的个人、团队给予必要的惩戒。

3结语

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煤矿长远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因而,煤矿在生产运营中,要从当前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出发,采取好相应的补救措施,尤其要做好安全责任落实、重点事故防范以及安全投入加大等方面的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增飞,林姗姗.构建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探析[J].商业文化,2008,05:149.

篇11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相应的,煤矿开采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是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路线长,涉及的安全管理内容范围广,对于技术要求高。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开采出的煤炭的安全运输,其二则是生产设备的运输。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中,由于机电事故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为第四位,而其中机电运输安全又占到机电事故35%左右的比例。因此,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而言之至关重要的。

1.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运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能保证一个项目顺利、有秩序的得以开展,而缺少了有效的、系统化的管理,项目势必会出现混乱,质量问题更是让人堪忧。同样,在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上,也要高度予以重视,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机电运输设备能够安全运行。而当前的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有效的管理制度可谓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企业因为怕麻烦或是担心投入较大的成本,便放弃了体系性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没有成套的管理制度,最终会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安全生产便由此成为一句空话。

1.2机电运输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状态是构成整个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保证该部分的安全就必须切实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否则会成为一个致命的安全隐患。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诸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会造成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这些破损若不及时得到检修,可能会由原本较小的问题转换成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势必威胁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3机电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偏低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设备,设备的操作较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在实践中许多操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一些操作人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加之缺乏业务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这些难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可能给整个矿井机电运输埋下隐患,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2.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的建议

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实施运输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的安全运输管理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那么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并将安全管理任务落实到位。严格规范煤矿机电运输人员的作业行为,从而提高煤矿机电运输质量与安全,降低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极力维护运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2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和定期检修

施工设备是保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的因素,因而必须重视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煤矿井下的特殊工作环境,对机电运输设备的磨损和腐蚀,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使用设备,需要注意对其进行日常和定期检修。安排具体的人员做好设备检查,检查中发现有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和尽快修理。检修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认真负责的情况,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相反,如果及时查处并上报问题,避免了重大损失,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此类方式将安全隐患尽早消除,以防止带来更大的损失。

2.3完善提升运输系统安全设施

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动作灵敏、性能可靠。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安全控制要求。斜井提升连接装置要可靠、牢固,必须装设保险绳。斜井井巷中防跑车与跑车防护装置等安全设施必须齐全、完善,提升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通过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安全设施降低矿井机电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

2.4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此来提高机电运输队伍整体素质。首先,坚持以岗位应知应会技术知识为重要内容,附带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增强其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定期组织机电运输骨干利用业余时间,就机电运输设备的工艺流程、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电器元件的安装,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技术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交流,会同在井下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制度化。最后,积极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前提,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培养机电运输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兴趣。定期组织分工种、分岗位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并进行理论考核评比,表彰优先者,以增强机电运输人员的荣誉感,激励职工不断学技术热潮。通过以上方式教育和培训,即巩固机电运输人员的自身技术能力,又提高机电运输队伍的技术水平。

2.5提高机电运输检查力度

矿井机电运输检查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加强对矿井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煤矿机电运输较其他专业复杂,而现场检查中,基本把检查范围放在设备表面是否失去防爆性、完好性能上多,一些表面现象掩盖了不少深层次问题,缺乏对安全性能、动态情况的了解。因此要提高在检查中亲自动手、打开设备检查内部各类保护及详细翻阅各类记录资料。其次,加强隐患跟踪落实,往往前次检查中的问题在这次检查中同样出现,致使一些问题和隐患拖的时间长,被检查单位无动于衷,检查中缺乏力度,对一些大的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的没有限制被检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和必要的处罚。

3.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尤为重要的因素,机电运输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只有高度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从安全管理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有效预防机电运输安全事故发生,从而提高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王春海.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2008(11).

篇12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评价

1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煤矿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开采和利用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地经验。同时,作为国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行业和煤炭企业对于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减少和控制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消除较大和一般事故是当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既承担着井下供风、控温的作用,在根本上还必须保障瓦斯其他的控制和外排,减少瓦斯中毒和爆炸事故,因此,通风安全评价作为一项专项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煤矿行业必须严格的落实和保障。

2煤矿通风安全评价介绍

2.1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内容

首先,是设计和方案等相关资料的评价。通风设计是否完善,通风组织机构是否健全,通风管理人员是否齐全,通风设备是否完善等方面,从通风相关设计的组织文件上对通风设计的理论参数予以验证,确定通风设计是否可行,运行是否可靠,设计目标是否符合煤矿具体的生产实际要求。

其次,是具体通风管理对象的检测。风速、风量、风压是通风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在风速的管理和检测上,使用相关设备主干支巷道的通风风速进行测量和计算,是否能够保障作业是排风作业的效率和瓦斯气体的外排质量。在风量的测量上,与风速类似,根本上是通过进风风量、通风用量、巷道断面面积、风速等多方面的条件的是算,其根本是保障供风数量上的满足,保障人员需要,保障排尘排烟需要,保障瓦斯气体的外排需要。最后是风压的测量,与风速、风量类似,风压是体现风速和风压的重要因素,通过风压的控制和通风构筑物的实施,实现风速、风量的调节,保障通风效果能够按照设计行走,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使通风管理更加安全和灵活。

最后,是煤矿的特色,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瓦斯气体的检测。通风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瓦斯气体外排量的需要,单位时间内瓦斯气体产生量与通风外排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在通风管理和调节过程中,是否能够始终满足瓦斯气体的控制和管理等。

2.2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作用

首先,在安全管理的角度上。通过煤矿的通风评价,能够对煤矿企业的通风质量、效果以及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情况予以摸底和测量分析,能够及时的为煤矿企业的通风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建议和措施,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的有效提高,实现通风质量和通风效果的根本改善,确保安全生产。

其次,在环保的层面上讲,煤矿通风外排的各类粉尘、气体,尤其是瓦斯气体类,对于大气的影响如何,对地表大气的影响如何,可以通过煤矿通风评价得以体现,为后续煤矿实现绿色发展,末端控风,保障清洁生产参考性的建议和措施。

再次,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评价也是落实我国安全管理法律和制度的重要体现。积极践行国家安全评价方面的要求,积极引入中介服务单位,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服务和专业性的建议,为不断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也是落实责任制管理的重要体现,通过专业人员的引入和机构的介入,保障专业工作专业管理,实现专家提意见,企业来改善。企业水平不足的,通过外委中介服务机构来实现管理,来实现安全责任的有效控制,而中介服务机构,为保障机构的利益,也会严格的落实相关评价工作,从而实现责任制的体现和安全的有效保障。

3评价结论及建议相关内容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从根本上也是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和企业的安全发展目标。因此,主要方向也从三个方向。

首先,纠正和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通风安全管理重点内容,也是安全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对象。一方面,人员是否齐全,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对通风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实践,能够严格落实制度,操作规程,实践通风安全管理工作,能否保障工作质量,往往是评价结论和建议的重点内容。

其次,消除和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上主要体现在设备、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通风设备、测量设备、传感设备、控制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各通风段风量、风速、风压以及瓦斯浓度是否能够直接的体现和超标的报警,相关设备的布置和使用是否合理等,通过保障的安全运转,消除设备的隐患和故障,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保障通风管理的质量。环境方面,季节性风压变化、各中段、各采矿单位瓦斯溢出量、通风压力等环境因素也制约和控制着通风管理,如何实现环境控制,来保障物的安全状态和工作的安全开展开展。

最后,健全和完善管理上的缺陷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制度、机制、机构等建设方面,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指导和管理各项通风管理具体工作;通风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机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完善,是否能够保障通风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通风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是否具备专业的组织人员对通风安全管理进行控制和落实,都是管理完善的重点和方向。

4改进煤矿通风的建议

4.1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强化人员培训,通过各层级的强化培训,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意识、技术、能力。一方面,提高管理拥娜鲜叮强化对通风安全管理和评价的认识,通过评价的建议的落实,持续改进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和状态。另一方面,提高通风职工、作业职工对于通风管理的认识和落实态度,从具体的工作中,实现对通风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对于通风不良及时处理、反馈和消除,保障隐患的减少和及时消除。

4.2落实技术管理,推动设备升级

技术的发展需要设备的改良和完善来实现,因此,一方面,在技术落实方面,不断参考安全评价意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逐步取代落后和淘汰技术和设备,推动通风安全管理和通风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在设备的更新方面,不断更新先进设备,在通风系统化平台建设方面,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传感设备、信号传输设备以及中央管理系统,提高对于通风管理质量的实施检测和控制,提高通风事故产生的前期检测能力,将事故控制在萌芽期,进而保障安全生产。

5结语

篇13

一、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操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滞后。近十年来,大学生由于环境所限,很少到中小煤矿就业,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新形势下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应当出台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有关专项规定,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加强职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4、制订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程序,提高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质量和指导作用。

规定采掘工作面作业成绩规程的针对性、适用性、可靠性,并严格按编制人审核人矿长地市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批队(区)长班(组)长工人的实施程序,严把质量关和贯彻执行关。

5、严格规定“不安全、不生产”的具体范畴及对应措施,确保“不安全、不生产”落到实处。

规定在法律、制度、“三违”行为、事故隐患及预防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行为和现象不能生产及应采取对应措施,使“不安全、不生产”具体化。

6、实施包保责任制,加强指导和督查。

在乡镇实行一个科级干部带一名工作人员,包一个煤矿,每周下1~2次井,解决和处理一两个问题的“五个一”包保责任制,市煤炭管理部门实行分片包保责任制,一个科室负责人带几名工作人员负责一个区域内煤矿的日常监管和指导服务工作。对区域内的煤矿下井检查的间隔周期不能超过10天。

7、严格矿长的任命程序及《矿长资格证》的管理。

严格执行先进行资格审查后任命的程序,凡未进行资格审查者立即令其改正,否则责令矿井停产整顿。对矿长实行月检查、年考核,对考核达不到标准分数的矿长实行扣证半年处理。对情节严重者吊销其《矿长资格证》。

8、加强《煤炭生产许可证》的日常管理。

《煤矿生产许可证》是煤炭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手段,严格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动态管理,严格检查,及时纠正各种违规行为。对照《煤矿生产许可证》条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年检审查注册工作,不符合条件者责令其停产整顿,情节严重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9、建立担保,保险和抵押的保障措施,确保职工权益得到保证。

规定所有煤矿必须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单位签订安全经济责任担保协议,担保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同时必须交足不低于10万元的抵押金,存入指定专项帐户,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所有井下人员必须办理不低于5万元的意外保险,使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加强中小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理顺关系,提高煤炭管理的行政效率。建议省以下煤矿监察机构与煤炭管理部门合并,或采取在县级煤炭管理部门中选聘煤矿安全监察员等委托监察的形式,以形成煤炭管理的合力,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煤炭管理资源,延伸了煤矿安全监察的触角,提高安全监察的效能,另一方面利用安全监察的权威和手段提高了煤炭行政管理的效率。

2、政策引导,提高中小煤矿的办矿质量。因地制宜制订办矿的基本标准(进入门坎)和标准化标准(提高目标),对达标矿井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对达不到基本标准的关闭。做到有奖有罚,才能更好地取得引导作用。

3、制订培养煤矿采矿类专业人才的扶持政策,为科学办矿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硬性规定煤矿必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另一方面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各煤炭院校的作用,如函授、夜大、业大、联合办学等,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防止人才断档。

4、建立监测监控网络,实行矿井区域联网监控。使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各煤矿井下各工作面的瓦斯情况。建议国家对有条件的主要煤县(市)进行先试点,后推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