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音乐

家庭教育音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家庭教育音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家庭教育音乐

篇1

音乐是一门源源流长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课标的改革,音乐艺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必要途径就是家庭教育

1 音乐家庭教育的价值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万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家庭在音乐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无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很多家长把音乐教育视为“小三门”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世界著名钢琴大师拉扎尔・贝尔曼曾经说过“一个家庭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应该让孩子受音乐教育,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音乐家,但它可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

让孩子们男∠不兑衾郑并且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成为有一定水平的欣赏者和自娱自乐者;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智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后的竞争中不会落后于人。而音乐教育正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本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不过可喜的是,现在己有很多家长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重视课外的家庭音乐教育。

2 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快、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音乐课,音乐素养是音乐学习的基石,是个人音乐素质的体现,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启蒙初期,这一年龄阶段加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3 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3.1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从目前来看,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在学习中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也会就更加积极主动,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

3.2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的升华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新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起学生创造音乐的情趣和无限的想象。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对音乐产生的想象也不同,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3坚持学习与欣赏健康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其次,对音乐的欣赏,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第三,美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面貌也往往通过音乐鲜明地反映出来。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尽量让他们接触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例如。

4 结束语

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有待于其他方面的素质作支撑。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所以,要想具备和提高音乐素养,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范畴,音乐是构建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文化心理结构。因此,音乐教育不但要学习音乐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和人格品德的教育与培养。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塑造孩子健康美好的心灵,让音乐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篇2

(一)部分家长对待家庭音乐教育存在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意识淡薄,教育功利化,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学习音乐;另一种家长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不惜投入,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条件,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定向拔高培养和超负荷训练,其拔苗助长的结果是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天赋,同时也使孩子对音乐教育本身产生反感甚至对立情绪。

(二)部分家长开展家庭音乐教育形式简单,方法不科学有的家长狭窄的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所以一味为孩子购置昂贵的乐器,强迫孩子学习,全然不顾孩子的天赋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片面看重训练曲目的难度,希望按照自己意愿把孩子培养成音乐神童;有的家长则信奉“黄金棍下出良材”的传统教育观念,完全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使用各种体罚的手段强迫孩子进行学习。这些不科学的教育形式忽略了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孩子不能把音乐当作自己人生的兴趣爱好,音乐学习成了他们成长中的负担,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如何正确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一)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观学前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以及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合群等特点,趣味性成了孩子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对学前儿童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家长的动机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家长应当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观,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待家庭音乐教育,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必须正确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来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使家庭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的快乐的活动,这样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修养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便利性、日常性和亲密性,是别的教育无法比拟的。由于学前儿童具有善于模仿的天性,父母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往往会成为孩子兴趣爱好发展的向导。因此,如果家长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比较高,客观上就会对孩子的音乐学习产生潜移墨化的影响。被誉化“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五岁就学会了作曲,在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了上千件作品,除了他自身音乐天赋突出外,这与担任宫廷乐队指挥的父亲平时对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

1.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作为家长,为孩子创设家庭音乐氛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家长应努力让家庭生活的空间成为孩子接受音乐洗礼和感受音乐美的乐园。比如关注孩子房间的布置,将音乐挂历、音乐的旋律图谱等挂在墙上;在家里播放一些健康的、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音乐;带幼儿参加社会机构举行的娱乐活动等。父母还可以在家中定期举行家庭音乐会。音乐会是孩子放松和休闲的最好方式,也是展示自己、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平台。音乐会上,家长邀请朋友满怀激情演奏喜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交流;孩子可以把平时从父母或幼儿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展示。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巩固了孩子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进行音乐表演的胆识,激发了孩子表演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的演出受到大家的鼓励与肯定时,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就不知不觉的产生了。

2.创造轻松、愉快、和睦的家庭气氛学前儿童的依赖性强,对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父母关系的好坏对家庭气氛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志趣相投、关系融洽,则家庭气氛愉快、和睦,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会感到安全、快乐,发自内心的想唱想跳,这将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音乐爱好和才能;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大吵大闹,甚至打架,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担惊受怕,心情压抑,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因此,父母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活跃的家庭气氛。通过一起游戏、集体外出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欢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美,形成情绪稳定、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丰富孩子的情感和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创设专门的音乐活动区为了让孩子拥有专门的音乐活动场地,更好地亲近音乐,给孩子创设音乐活动区是很有必要的。音乐活动区最好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做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音乐活动区里要配备相应的音响设备和橱柜,里面可以放置乐器、音乐教材和教具等。家长们要用心地装扮孩子的音乐活动区,可以在地上、墙上、家具上划上五线谱,或者挂上画有各种音符的卡片,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信息,对帮助孩子认识音符和进行节奏训练都很有帮助。同时,父母在音乐区可以随时检查孩子学过的音乐知识,清楚地掌握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进度。

(四)实施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家庭是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在孩子最熟悉的环境里实施音乐教育时,要打破知识传递的僵化形式,采取与孩子密切交流的形式,在家庭这个宽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随机灵活的抓住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孩子进行轻松、快乐的音乐教育;其次,家长要将音乐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孩子不同时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安排不同的音乐学习内容、形式和方法。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启发、观察,帮助和指导孩子在已有的音乐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1.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倾听声音,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可以首先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性。引导孩子倾听生活环境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比如拍手声、跺脚声、钟摆声、洗衣机、微波炉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动物的叫声、吹风、下雨、打雷的声音等。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节奏多样、音色各异的声音并学会区分和辨别,形成良好的听力,为欣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孩子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边唱边舞,边唱边玩的情景。歌唱是幼儿表达感情的很好方式。唱唱歌,心中的不快就会释放,肺合量也会得到锻炼。幼儿天生好动,喜欢玩。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结合游戏或歌表演,在音乐的伴随下,通过陪伴孩子做游戏,渗透进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不知不觉的教会孩子音乐知识和技能;鼓励孩子在歌曲演唱中大胆配上简单形象的动作并辅以表情来表达歌词的内容,边唱边进行表演。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玩玩、动动中,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同时让孩子用身体体验节奏,用歌声表达想法,在轻松愉快中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即兴表演与创造等多种能力,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篇3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73-02

家庭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通过家庭音乐教育发掘儿童的潜能,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与儿童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中体会音乐的魅力,让家庭音乐教育走出误区,回归本真的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卡尔・奥尔夫(1895一1982),德国慕尼黑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他与同代人及其后继者共同创造发展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音乐教学体系。

(一)教育理念

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以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简单的拍手、打击乐器及即兴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奥尔夫体系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明确指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儿童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二)教育方法

奥尔夫教学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强调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教授者可以即兴组合成各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灵活多变的方法。这种生动多样的灵活性正是源自对音乐活动中儿童各种生动、自由的即时表现的细致观察和积极反馈,并能够随时给予儿童最即时、最有效的指导。其主要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之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三)教育内容

奥尔夫体系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其课程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其中嗓音造型是指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声音造型是指乐器演奏活动。其中节奏学习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目标

(一)以培养音乐素质为主要目标

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是家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儿童音乐素质包括三个因素,第一是儿童音乐生理因素;第二是儿童音乐心理因素;第三是儿童音乐实践因素。学前阶段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紧扣音乐的四个性质(音的高低、音色、长短和强弱)和特点,学前家庭音乐教育应围绕构成音乐心理的基本元素展开,目的应该是帮助儿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

(二)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音乐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家长应将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帮助儿童形成探索音乐的环境和条件,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家庭音乐教育还应该增加儿童的审美体验,充实其生活经验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三)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

家庭应重视通过音乐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把音乐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人”的问题上,力求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在智力、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这一终极目标必须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即让儿童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感目标为前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原则

(一)即兴性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即兴的歌、舞、奏,这是奥尔夫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儿童表达音乐的方式也有其即兴性的特点。比如即兴用音乐来创编故事或用不同音高来模仿小动物等,这样可让儿童的天性在即兴的游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也由此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真正热爱上音乐。美国教育家登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个人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能力和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观念。而在美国教育中,更强调让儿童本能地反应,强调儿童有独特的作品。

(二)交融性原则

篇4

在家庭中如何进行音乐教育呢?大多数家长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丰富的音乐知识,但不少人都有着天赋的温柔声音,都会唱歌,而且少数家长还会弹奏乐器,可以说,几乎家家都有条件进行一般的家庭音乐教育。这里,我们提供一些方法,给有兴趣的家长试试看:

一、唱歌给孩子听:一般说,幼儿喜欢听爸爸妈妈唱歌。如果母亲在喂奶,伴以一定的歌声,并不断巩固这一习惯,能使吃奶这一较强的无条件兴奋中心与歌声的较弱的兴奋中心建立起稳固的联系通路,以后歌声本身就能刺激幼儿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哄孩子睡觉,唱一些悠扬安静的曲调,久而久之,哼起曲调就能帮助婴幼儿抑制以神经系统的活动,使熟睡的过程加快。可唱给幼儿听的歌曲很多,如“拔萝卜”、“小兔儿乖乖”、“小娃娃”、“小鸭歌”等,句短、易懂,许多小朋友爱听爱唱。对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可选一些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或易听懂的成人歌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多给孩子欣赏些歌曲,但要反复多听,不断巩固,以便记忆。

二、教幼儿唱歌:给幼儿听的歌曲可以稍微复杂一些,而教幼儿唱的歌曲则必须慎重选择。曲调不要太难,音域不要太宽,一般最好五、六度(C调1~6)之内,最多不超过八度。歌词要生动、简短、容易理解,有适当重复。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发音器官尚未成熟,过宽的音域会损伤声带,使嗓音嘶哑。有些家长不了解幼儿的特点,喜欢教孩子唱一些成人化的流行歌曲,以为孩子唱成人歌曲好玩,显得聪明,忽视了曲调难,音域宽,幼儿唱不准,有些高音会引起叫贼,损伤童音。幼儿对歌词内容不理解,就不能发挥想象和思维,故长期唱成人歌曲,并不能很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教唱时,可以先听成人唱,让幼儿听懂内容后再跟着成人慢慢唱几遍,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音调准不准,节奏对不对,词是否记清楚。否则,要求不严,有的孩子到七八岁还不能唱好一首完整的歌。唱歌时要注意,不要连续唱,应唱唱停停,使声带得到休息,或唱唱听听跳跳;不要在有客人的场合,让孩子没完没了的唱,以致过于兴奋,使声带疲劳,又造成孩子爱虚荣的不良思想;不要在灰尘飞扬、顶风或感冒的情况下唱。

篇5

一、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是否正常,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离婚的家庭,从夫妻感情破裂到准离婚开始甚至再婚之后的整个过程,都会对孩子幼小心灵带来痛苦和折磨,如家长处理不好离婚前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易使孩子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心理品质。因此,父母在离婚前后,应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应力求把对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日常的实践当中,许多家长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学音乐――弹钢琴也好,拉小提琴、二胡也好,都不仅仅是使孩子得到了一技之长。而且,令他们十分欣慰的是,孩子的智力和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在音乐的熏陶下,在吹拉弹奏的实践中,孩子明显变得更聪明了。这些就足以证明音乐能促进大脑的发展,从而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躁、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用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用老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感应出孩子相应的积极情感从而产生共鸣。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感染功能和强化功能,让学生参加到音乐中,孩子们的积极情感和思维就会随之丰富起来。

二、改善学校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支教走访中,我会经常发现,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的小山村中的学校,由于教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着问题。例如:有些儿童智力差,学习东西比较慢,理解能力差,为此常常受到教师训斥和同学的讥笑;有些儿童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给教师留下不良印象,或经常受训斥,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加剧了情感和行为的障碍。有些学校片面地加重学生的课外作业,考试、测试频繁,把学生搞得头昏脑胀,有的小学生做功课做到晚上10点过后,还经常完不成作业,受到教师的训斥,长时间下去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学校产生恐惧感,完不成作业就用说谎、逃学等办法对付,从而加剧了心理压力;有些学校不按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而是每天除了语文就是数学,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发展学生兴趣,使校园变成学生们的乐园。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有特定意义上的语言,还助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发展。在日常的音乐学习中,每一首歌曲不仅仅有优美的歌词还有动听的旋律,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从而学生们很乐于接受和吸收。如果让学生们多听些优美的歌曲,便能使学生们积累许多精炼、优美、富有感彩的语汇。随着学生们语汇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会唱歌曲数量的增加,促使学生们产生了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和想法。

篇6

著名音乐教育家和创作家贺绿汀,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音乐创作和对音乐教育的创新上,促进了音乐教育思想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他的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启蒙作用。本文通过对贺绿汀先生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辩证的对其思想进行分析,并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研究贺绿汀先生理论方面的特殊性,以期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的音乐教育提供可参考的观点。贺绿汀先生的毕生心血都耗费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理论和体系的完善上,从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中仍然能获得许多到现在依然有着指导意义的内容。

一、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

贺绿汀先生在创办音乐教育时采取民主办学的方式,致力于将音乐教育进行全面的普及,他倡导音乐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几所专业音乐学院,而是应该在更多的乡村中得到发展,音乐应该融入大众的生活,其音乐民主思想的内涵及其启示体现在:

(一)教育思想的民主化、大众化

贺绿汀先生毕生都致力于音乐教育能够实现民主化和大众化,他希望音乐教育不仅在城市教育中进行,而且能够在乡村学校中盛行。这在他的著作《音乐艺术中现存诸问题的商榷》中详细进行了探讨。文中不仅提出要办专门的高等音乐院校,而且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的大众化,他还提出为了带动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带动乡政府干部、乡村教师以及民间艺人的积极性,注重对他们音乐专业文化的培养,在这方面上海音乐学校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迄今为止,已经有诸多地方歌舞团在该校进行过专业进修。

(二)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启示

贺绿汀先生这种大众参与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们转变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优秀的音乐家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贺绿汀先生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我们明白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参与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将学生的音乐水平高低作为其评判标准,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参与水平,关注他们的参与度以及从活动中获得的音乐认知作为评判标准。

二、重视音乐教育,创新教学体制

通过前文对贺绿汀先生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今天的启示可以得出,音乐教育应该广泛地参与到对学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但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并不完整,对普通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尚有众多中小学将音乐教学作为“摆设”,这些都不利于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对学校音乐教育体制进行创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音乐师资教育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音乐教学的专业化,提高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建国初期,上海音乐学院面临音乐专业人才缺乏及音乐资金缺乏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贺绿汀先生凭借他的个人影响力的号召,将周小燕等一大批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优秀音乐家纷纷召集到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事业中去。贺绿汀先生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尊重这些音乐大家的教学方法和学术观点,并且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贺绿汀先生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报酬。所有这些努力,使这些优秀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竭尽所能进行奉献。贺绿汀先生主要通过扩大专业教师队伍和提高音乐教室教学待遇方面,进行音乐人才的招揽,据此,为提高音音乐教师师资力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资质的审核、其音乐教学的专业化程度、教室的年龄及其心里素养等的综合考察。此外,还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考察教师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对音乐教育事业是否热爱等方面,以保证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促进教师成长环境的优化。教师成长环境也就是通过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将音乐教师的选任与其专业技术职称相结合,推行音乐教师竞相上岗的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并将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选的依据,以此促进音乐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此外,还应该提升音乐教师的待遇,对一些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再次,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待遇。当前,我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还未实现专业化教学模式,音乐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几乎不受重视,多数情况下音乐课程被迫改成其他语数外类的主要课程学习,音乐教师在此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相应的许多学校不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即使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其也处于副科教师的地位,甚至没有代课费,造成音乐教师待遇较差,这都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因此,应该提升音乐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的比重,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是贺绿汀先生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大贡献之一。他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中西音乐文化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不仅要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而且应该将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国外优秀的音乐因素进行融合,促进音乐教育元素的多元化。当前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潮流亦是如此。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音乐元素也多种多样,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特别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音乐教学中,将当地的音乐特色、自然环境等进行很好的融合,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育真正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留当地的音乐特色,在进行通俗音乐教学的同时将自己的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创造出新的有特色的地方音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促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从小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性,发挥他们的音乐天赋。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注重音乐教育的阶段连贯性

贺绿汀先生的音乐教学办学理念是要求注重音乐教育在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分阶段专业化音乐学习,他的音乐教育理念注重音乐教育的连贯性。因此,当前的音乐专业教育也应该注重教育的连贯性,实践音乐教育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发现自己的文化课水平不高,于是才开始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开发其音乐才能,以期能够将通过此种方法考取音乐学院。按照贺绿汀先生观点而言,这种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不正确的,过于功利化。他认为,一所专门的音乐院校,应该相应的配备其音乐小学和中学,唯有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对音乐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学习,才能够接受日后更加专业的音乐教育。鉴于此,为了能够培养真正的音乐人才,我国在今后音乐教育中可以先设立一所专业的包括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在内的专业音乐学院,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业余音乐教育进行区分。

三、结语

总之,贺绿汀先生在音乐方面的贡献是极大的,他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供我们欣赏,而且他提出的促进音乐民主化和大众化的音乐教学思想也促进了我国音乐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更多的应该注重对他们音乐天赋的启发和对多元化音乐的接受。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应该将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进行很好的贯彻,通过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来促进学习音乐学生过程中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琴,王春苏.论城市社区居委会自治性的成长——对南京市L社区议事园几个实践案例的考察[J].城市观察,2013(06).

篇7

(一)教育目标功利化

家庭音乐教育,追求一定的功利性目标是合情合理的,但过于强烈的功利追求,将危害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背离了音乐教育真正的目标轨道。例如,不具备音乐天赋的儿童,被家长逼迫朝音乐家的方向发展,甚至采取危害儿童身心发展的强制性手段,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而且极大地伤害了儿童的心灵,造成性格上的扭曲。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家长的动机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科学地实施音乐教育,家长首先要端正音乐教育的态度,认识到具有音乐天赋的儿童毕竟是少的,过高的音乐目标是不切合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家长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注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避免功利性教育的不良后果。

(二)教育内容理想化

音乐既是鲜活生动的,通过听觉,儿童可以在头脑中形成鲜明有趣的形象并产生音乐的美感,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但是,音乐又是抽象的,由抽象的音符组成,并且倾注了作曲家的情感,在理解上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一些比较“纯粹”的音乐作品,成人如果不通过专业训练和引导,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科学的音乐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音乐作品,作为儿童,应选择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宜的音乐作品。目前在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时,由于家长急切盼望子女成为音乐家,就不顾儿童的特点和现实水平,拼命赶进度拿一些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的音乐作品给儿童。

(三)教学模式传统化

很多家长过于强烈的功利追求,在家庭音乐教育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是以成人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许多家长强调儿童的音乐学习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讲授的内容,忽略了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儿童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音乐教育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培养创造型人才。

(四)评价标准片面化

许多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价值理解过于狭碍,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掌握某种音乐技能并在适当的场合上表现出来。如弹钢琴、学唱歌等。这样的教育观念,其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家长要求儿童学会并掌握某种音乐技能是可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行的,但不要过于强烈的追求技能技巧的获得,还要注重儿童情感和智能的发展,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儿童情感和智能方面的创造潜能,这样才有利于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如果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长期置儿童的潜能发展于不顾,把孩子封闭在机械的音乐技能技巧训练上,孩子慢慢地就会反感音乐教育甚至恐惧音乐学习,最可悲的是,儿童的童年、童真、童心都将随之消失,这样不仅音乐没有学好,创造潜能也受到限制

二、教育对策

(一)树立科学化的学龄前儿童教育观

处于学龄前时期的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典型特征,并且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非常短,情绪转换较快,这些特征就决定了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感觉愉快欢乐、心情愉悦,趣味也就成为他们参加活动的准则。音乐作为学龄前儿童所应掌握的一门艺术,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就必须正确了解孩子的特点,把握孩子的心理,准确掌握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使家庭中的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的愉快的活动。这样,家庭音乐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选择弹性化的音乐教育内容

要实现促进孩子音乐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可供孩子选择的音乐教育内容。其中,关键是要选择有弹性的音乐内容,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教育内容的弹性是指其伸缩性和灵活性,具有难度适中、形式简约、意义含蓄等特点。这样的音乐作品不是一个僵死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和发展,可以不断地重复使用,以增加音乐作品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三)确保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化

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习者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儿童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学龄前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音乐,热爱音乐,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音乐。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音乐情感,将影响一个人的以后生活甚至是一生。因此,首要任务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音乐技能,而是帮助孩子真正的爱上音乐,在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要为儿童创设适宜的音乐环境,激发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用音乐来创编故事,或将儿童感兴趣的故事创编成短小轻快的音乐供儿童演唱和欣赏,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兴趣,这都将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的天性,会让孩子在童年阶段真正爱上音乐。

(四)突出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家庭化的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有其独特性。首先,在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一定要突出亲子活动的氛围,淡化学校教育中那种僵化式的知识传授的环境,可以使孩子在一种很温暖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其次,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要突出特有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在家庭中,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教育对象,家庭的音乐教育是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随时随地的进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如可以在餐桌上让儿童感受不同的声音,通过敲打餐具感受丰富的、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在野外散布时,让孩子倾听大自然的奇妙多彩的声音。

(五)确立儿童个性化的音乐教育评价目标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应顺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应强调评价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庭作为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机构,也应符合这一需求。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从单一的对儿童掌握多少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转为关注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发展。首先,家长要学会自我反思,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在每一次音乐学习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如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幼儿是否体验到了与家长合作的欢乐,孩子的情感、兴趣是否最大程度的得到了满足,等等。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音乐表现,允许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以他自己个人化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参考文献:

篇8

一、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主要观点

1.家庭环境在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中,铃木镇一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每一个鲜活的事例,都让我感觉到家庭环境就像一粒萌发的种子,在幼儿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铃木镇一说:“天才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人是在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不断积累,慢慢地得到能力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千年仅见的音乐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生长的家庭有着浓厚的音乐氛围,父母从小的培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假如他们不是处于最好的音乐环境之中,而且受到音乐才能出众的人的精心教育,假如没有这些后天因素,贝多芬和莫扎特也只能成为庸庸碌碌之辈。”这些观点,都表明铃木镇一强调环境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2.家庭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铃木镇一强调,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和一张等待描绘的白纸一样,根本没有性格上的差别,不管是大方还是孤僻,婴儿都不会有任何表现。因此,孩子的性格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他们的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力在适应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性格,而造成孩子不同性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处于各种不同的成长环境。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爱。这些爱让这些“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别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愿望,否则都是自己的敌人。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越来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遂自己的心愿,自己没有能力接受这个“没有爱的世界”,他们开始逃避,开始反抗,渐渐地失去了斗志,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让幼儿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长大成人,是所有有责任心的父母必须尽到的责任;创造适合幼儿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所有合格的父母必须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以及对它的思考

1.启示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将决定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的好坏。所以,要做成功的合格的父母,一定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重大影响,否则,孩子将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让幼儿能够充分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让幼儿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无条件的鼓励,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用心去发现作为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优秀的、幸福的人。

2.思考

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钢琴课刚结束,还有围棋课要上;舞蹈课刚结束,礼仪课又来了;今天有珠心算的课,明天还有演讲班要上……这个时候幼儿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幸福玩耍的时间,小小的身躯却要担负如此大的学习负担,这些小宝贝们到底是幸福的还是可怜的?与其说父母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还不如说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各种兴趣班,好像自己的孩子不上就觉得特别没有面子。

父母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吗?问一下自己,你的孩子现在快乐吗?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结束语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大家去思考,去进一步研究。关注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优秀的人。

篇9

中图分类号:G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89-01

前言: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是一件较复杂的事情,单靠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无法胜任的,它的完成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成果。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沟通配合。学前儿童保健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1.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基础

语言帮助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语言存在于人类的言语活动中,言语的发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儿童心理反映的内容,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而在学前儿童语言及言语发展过程中,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场所,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儿童模范的对象。

1.2 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净化心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1.3 家庭学前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2.学前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2.1 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科学进行智力开发

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幼河氤扇耸橇礁霾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2.2 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语言、才艺、体能上共同发展,加强孩子各方面的应用能力,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

2.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巩固,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

结语

构建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必须从小确立,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不难知道学前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要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作用,重视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对个人终身教育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必须立足本职、与时俱进,重视学前教育、狠抓学前教育,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虎妈战歌》(《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近期所作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自传体性质的新书。在书中,蔡美儿教授自称“虎妈”,在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教育方式,让两个女儿在学习阶段,尤其是音乐方面,取得了令绝大多数美国家长羡慕的成功。她的两个女儿,不仅在学业上始终保持所有科目A的全优纪录,而且被誉为“音乐神童”: 姐姐索菲娅14岁就登上了世界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妹妹路易莎12岁时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但上面的成功,均是由中国式的严酷家庭教育环境下取得的:一开始蔡美儿教授就对女儿们列出了“十不准”(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抱怨没有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除了体育和戏剧其他科目不是第一;不准练了钢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不拉小提琴或不弹钢琴。)。以上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引发了美国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集体性思索。一部分人认为,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通过蔡美儿教授两个女儿获得的成功,充分印证了其中国式教育的成功,甚至开始反思美国式传统教育的弊端。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美国教育界专家,认为此种教育,牺牲了孩子在童年时期通过开放式的成长而获得的各方面技能,一切成长的因素均由家长安排,甚至是带有强制式的灌输式培养方式,其终究会给孩子心灵带来不利的一面。甚至包括一部分国内教育界专家,也对此种“虎妈”式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异议,由此引发了教育界关于两种教育方式利弊的大讨论。

一、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目的的差异

家庭教育是一切关于人的教育的基础,它会贯穿了人的一生,并且对于每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每个人青少年时期接受的何种类型的家庭教育,将影响其今后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根本,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决定其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最根本的推动力。

传统的中国教育,从科举时代开始,信奉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功名式的教育理念。一个人从开始接受教育以来,深受传统的儒家式的教育理念熏陶。社会教育机构和学生之间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最终的科举考试,其目的性和功利性十分突出。整个社会的舆论和学生接受的教育都是为了通过学识报效国家和光耀门楣,这与现今中国社会一大部分家长所抱有的“望子成龙”的教育目的如出一辙。家庭教育的重心,在于子女能否通过艰辛的努力最终获得功名式的成功,这也逐渐形成了整个社会对于追求功名式成功的信仰。

蔡美儿教授在两个女儿的教育上,追求的恰好是这种“通过牺牲眼前轻松来换取未来更大成功”的传统中国教育理念和目的。其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怎样获得功名式的成功。例如其要求两个女儿“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就是这种教育目的论最直观的体现。

相比较,美国家庭教育更关注的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未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具备完整社会生存能力的“独立的人”。首先其目的性和期望值相对不高,没有社会统一的评判其是否成功的标尺。这样有利于美国家长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能够更加轻松自由的发掘孩子身上的潜力,促进其将来社会适应力的形成。这也是引发中美两国教育界关于教育问题讨论的根本性原因。

二、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

蔡美儿教授自身的成长环境,是一个被外人看来相当利于成才的家庭环境。其父亲蔡少裳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颇有名气的计算机教授。姐妹四人都拥有哈佛或者耶鲁大学等欧美名校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均拥有辉煌的事业:老大蔡美儿以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老三蔡美文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在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老二和老四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因为如此,蔡美儿教授在对待自己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更是倾注了自己很大的心血。为了维持其家庭的荣耀和名誉,为了打破中国传统社会“富不过三代”的古训,甚至是让自己两个女儿完成她自身没有完成的目标,她采用了中国传统式的教育理念,自己承担了一切家务,送孩子去最好的私立学校,花钱为孩子补习音乐课程,请私人音乐教师,报名参加各种比赛和不错过任何演出的机会,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盼望她的女儿们在学业上取得优秀成绩,在音乐上获得成功,最终为家族争光,同时这也是绝大多数现今中国家庭的教育理念。

美国是一个基本上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及包容,让其善于接受新兴的思想和理念,其教育理念也充满了活力。美国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基础及专业知识外,还有社交能力,劳动能力,心理素质培养等等方面。例如对于孩子兴趣的培养,很多家长一开始并不会抱有某种强烈的目的或者期望,而是引导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寻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发展成为丰富其生活的机会和平台。在训练孩子创造性和培养孩子独立意志方面,家长往往也是引导为主,不会亲力亲为,而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这些教育理论,让其终身受益。

三、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学生应该通过勤奋刻苦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中国教师和家长的权威体现在对学生的包办代替上,学生应该服从老师和家长的安排。教师和家长关心孩子的方式,就是安排好学生一切,替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做出适时和正确的选择。从这点来说,蔡美儿教授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教育方式。两个女儿必须听从家长的严格管教,服从家长的权威。例如要求两个女儿“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等等。这样做在一方面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两个女儿获得的成功就是很好的印证。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在国际各个学科奥林匹克大赛上屡次获得大奖也是很好的印证,但某些方面,却有可能抹杀孩子天生的创造力,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篇11

关键词:社会环境;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流行音乐;审美

篇12

按照“教育好孩子,先教育好父母”的理念,开展培训父母的课堂教育活动势在必行。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得凭着职业资格证上岗,为什么作为父母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却不需要这么做。职业没做好,可以重新再找,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影响的将是他们终生,父母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质量。外国的专家做了一次试验,分别找来中国、美国以及日本的学生,问他们最尊敬崇拜的10个人。结果,美国学生排名是父亲排第一名、母亲排第三名。日本学生是父亲排第一名,母亲排第二名。而中国学生的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些受访的学生中间,父母的名次竟不在前十名之列。这让许多专家疑惑不解,中国的父母是最为孩子着想的,为什么他们不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呢?

“世界上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很多人认为,做父母会生就会养,会养就会育。

其实,这样的想法已经落后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亲职教育,亲职教育这一称谓是西方各国于20世纪30年代所倡导的,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美国称之为“parental education”),台湾学者将之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

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国内外亲职教育理论研究现状表明,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水平成正相关。亲职教育被称为家庭教育的主导教育,它涵盖了父母的自身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这两大范畴的教育素质内容,它是立足于亲子关系基础上对家长实施的家长职能与本分的教育。

篇13

不可思议的是,从2002年女儿出国留学后,他每天坚持给女儿写一封信,一直写了三干多封。不为人知的却是,这只是他家庭教育中很小的部分。

朱良俊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始终坚持着“用心”两个字,并且努力打造一种平等、民主、好学的家庭文化。对于个家庭,子女教育是这个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内容。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他的教育方式是专制还是民主,决定了家庭氛围,决定了家庭成员的素质,也因此决定了家庭文化的性质。

而家庭教育中,家教是最重要的内容。中国人注重家教,评价一个人,常说他家教好不好。不同的家庭家教是不一样的,与其家风有关,有的家庭开明,让子女自由成长;有的家庭却粗俗,子女从小受到不好的熏陶。家教好坏也不在于这家人文化水平,更与金钱无关,有的人目不识丁,却谈吐得体,家教良好;有的人读到硕士博士,却随地吐谈,口吐脏话,家教从何说起'“家教”是做人的教育,涉及到这人的品德、修养、礼仪等,而这些内容,往往比知识的教育更重要。

朱良俊不仅重视女儿的文化,更重视情操、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在女儿出生前后,朱良俊买了不下40本国内外各类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潜心钻研。他说教育子女是一项工程,需要投入。女儿如今已经学业有成,而且多才多艺、阳光开朗,这得益于他的用心教育。

女儿橙佳小学毕业前夕,一次,朱良俊带上她去菜场买水果,因没有零钱,一张百元大钞换回了一堆零票。回家后,他们发现其中有一张10元的假钞。不久后,朱良俊再次买水果时,掏出了那张假钞。“爸爸!你不能够这样,你明明知道是假的,怎么可以用呢?”朱良俊顿时面红耳赤。但一转念,他立刻意识到,女儿率真地出言制止,体现的是她朴素的诚信意识,倘若自己坚持把那张假钞花了,一定会在年幼的女儿心中留下深深的困惑,甚至有可能影响她日后的行为!念及此,他自责不已,又庆幸不已。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诉求下,朱良俊和妻子明确分工,各自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相应的工作。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三个人形成一种朋友般的关系,更形成一种独特的带家庭符号的共同气质。有朋友评价说,他们一家人都文质彬彬的,特别有文化的感觉,但又不是很迂腐那种,是很向上、很积极、很阳光的优雅。

建设鲜明而个性的家庭LOGO,家人会有更多共同话题,形成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更有幸福感。

主题美食之家:重视家庭的每个节假、生日,遇到漫长而无聊的日子,想方设法找些美食主题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如世界杯期间“绿茵场”主题的足球大餐,圣诞“姜饼”甜品宴等。

魔术之家:魔术能点燃家庭的表演欲,在淘宝等网站淘来魔术道具,发动全家参与其中坚持练习,其乐融融。在朋友聚会中,全家快乐秀后也大方分享魔术心得和小窍门。

民族风情之家:全家共同游历民族风情地,收集当地最具特色的纪念品,共同打造出最风情的家庭风格。但一定要三分民族,五分时尚,还有两份个性,才能标新立异。

红酒鉴赏之家:独酌一杯红酒的快乐,永远比不上和家人的共同分享。明媚阳光的下午,还可召集好友品尝分享带着浓郁酒香的家庭文化。

音乐之家:《音乐之声》的家庭教师玛丽亚让原本古板的家庭变成了轻松快乐的音乐之家。发挥你和老公的音乐天赋,带领孩子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的魅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