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炭企业风险

煤炭企业风险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煤炭企业风险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煤炭企业风险

篇1

[3]鲁春雷.煤炭企业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4]刘里宁.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0(02):233.

[5]李文佳.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0.

[6]刘晓,古美仪.搜狐网.孙才仁:煤炭企业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风险管理.[EB/OL]..2014-09-22/2014-12-05

[16]赵文涛.企业品牌风险管理及其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17]Alexandre Ttindade.Approximat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estimators offinancial risk under an asyimetric Laplace[J].Computational Statistics.2006(5):12-15.

[18]Coppendale J. Manage risk in product and pocress development and vaoid unplasnat suiprises[J].EngiiieeringManagementjoimral,1995(2):35-38.

篇2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当代成功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监督与约束机制,越来越引起了许多企业家、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注。当前,煤炭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企业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如何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风险,确保煤炭企业合法经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从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出发、探索健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加强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才是防范和化解煤炭企业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源于煤炭企业风险。煤炭企业风险是影响煤炭企业目标实现,可能为煤炭企业带来损失甚至生存危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可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煤炭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包括为煤炭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方式、方法;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等。只要企业存在经营管理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煤炭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自身企业合规经营、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合规经营、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率的经营也正是企业风险管理所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所以,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于煤炭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相反,如果煤炭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则往往会导致各种错误和舞弊的产生,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因此,建立煤炭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自身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长效机制。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煤炭企业来说,风险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才成为必要。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煤炭企业风险预警、评估系统,分析各种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风险防范既是企业管理的必要部分,也是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的内在动力。也正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煤炭企业才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配合风险管理,实现煤炭企业目标。

二、煤炭企业风险的表现形式

1.经营风险。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有宏观环境风险、战略风险、资源风险、采购风险、营销风险、物流风险、财务风险、投融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笔者认为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是宏观环境风险和战略风险。近几年,我国重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给煤炭需求带来了又一个高峰期,煤炭行业进入上行通道。为了实现降能减耗的发展目标,2007年国家出台了有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产业发展的政策,对煤炭行业景气周期的延续有所影响,未来煤炭需求减速将成为趋势。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加大了煤炭企业的经营风险,对煤炭企业自身而言,在外部环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风险、战略重组风险、国际化的风险正在加大。比如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多元化经营风险。近几年煤炭市场较好,许多煤炭企业利润激增,为了降低煤炭开采单一经营的风险,煤炭企业正在沿着煤――电、煤化工――建材、煤――油等路线,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这将给企业的投融资带来较大风险。如果不对每个项目的投资建设、生产运营管理、产品市场开拓、科技创新的要求等加以风险管理,煤炭企业就有可能因投资风险管理不到位而陷入危机。

2.管理风险。煤炭企业管理风险包括经营和财务信息的不足;重大事项不向高层管理层汇报,自作主张;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准贯彻失败;合同签定缺乏慎重思考、流于形式,并且执行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等等;不能达到煤炭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等等。煤炭企业风险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后果,比如竞争失败会使企业遭受诸多的不利;经营中断使企业的目标将无法达到;法律诉讼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和信誉的破坏等;商业欺诈可能会给煤炭企业带来难于承受的损失;无益开支使得企业的收益能力下降;决策失误可能使企业一蹶不振;重大事项没有集体审议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内外经济环境、自然灾害可能使企业损失巨大,如河南某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下属一生产矿的车辆对外承包,最终造成10辆车全部丢失,总经理竞不知道此事,结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险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有很多风险为企业所能控制,也有很多风险并不为企业所控制,但决策层应当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三、健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企业风险

(一)建立煤炭企业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控制

煤炭企业管理控制的范围包括煤炭企业的会计控制之外的所有控制,如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部门间的关系协调和企业负责人及高层管理决策及行为等方面的控制,但重点是组织结构、人事管理控制等。

1.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煤炭企业也应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力制衡关系。当前煤炭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十分健全,运行也不规范,权力过分集中等情况。对此,煤炭企业要强化董事会的功能。应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会的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规等。董事会的控制权主要体现在必须对整个公司实施监控,如制定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完善监事会制度。煤炭企业的监事会应当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应当保证监事会能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履行职务的监督和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为使其能够胜任财务监督等职责,监事应具有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

2.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到其每一个人员的表现和业绩。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煤炭企业应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形成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煤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学习教育,从知识、技能到职业道德、经营理念等方面提高其素质,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二)以会计系统为核心的会计控制

1.实行预算管理,做到企业收支心中有数。煤炭企业应当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因为预算是控制的基础,只有在预算体系正确完整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完善的内部控制。预算的内容。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内容,如采购、销售、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量等都应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但应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作为预算重点,以利润目标为预算起点,实行有效监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无论采用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编制方法,决策权都应该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即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由其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整个预算工作。预算调整或追加实行逐项申报、审批制,各部门不得擅自调整预算。预算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管理的核心是监控,监控有序可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煤炭企业的内审部门应将经营活动同企业的预算目标相联系,随时根据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管理层报告,并将其作为考核预算制定者制定预算效益实绩的标准。

2.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煤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审体制,内审应不受管理层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但由于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客观地位的局限性,内审无法对本企业领导者和同级管理层进行审计,为弥补这一控制的薄弱环节,应该会同外部审计或上级内审部门负责对下级管理层的审计,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如通过一般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四、加强风险管理,化解企业风险

1.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工作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煤炭企业应建立专门、独立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机构,负责评价各种投资收益或损失额度、积聚的风险情况以及董事会制定的业务投资目标实现情况等;应建立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等;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2.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责任。建立从董事会到各职能部门、员工个人的严密、畅通的信息网络,形成以各部门、各小组为单位的风险责任中心,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责任到具体每个人,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寻找负责对象,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促使责任人在未来经营期间不再重蹈覆辙。在确定收益增长、业务创新的同时,明确现金流量、投资回报、资产周转等具体的财务指标,使风险控制细化到基层部门,企业每个员工都承担风险控制的责任。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规避事前风险。煤炭企业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预警系统,企业一旦有风险的苗头出现,即可进行防堵,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每个部门应制订清晰的风险管理目标,将该部门可能出现的风险细化分析,预设能够承受的各种目标,一旦超出这些目标,就进行调整,使企业按既定目标运行。

4.事中风险、事后风险的管理。煤炭企业应通过参加保险、签订合同、要求担保、承包和租赁等方式,将风险损失及其有关财务后果转嫁给其他单位或组织,实现风险社会化;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或筹资,使项目之间盈亏互补,增加企业销售和盈余的稳定性,把投资风险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它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在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企业应合理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持企业资金正常运营,并吸取教训,做出必要的总结和调整。

总之,煤炭企业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才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江汉大学学报》.2004(6)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炭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能源,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煤矿开发建设期,一大批煤矿、煤化工、电力、铁路、煤炭深加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投产。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煤矿、煤化工板块投资愈来愈大,煤炭企业所涉及的风险领域也愈来愈广泛,包括安全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及财务风险等。在煤炭企业内部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对煤炭企业外部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在企业内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相对于传统内部审计而言,不但扩大并提升内部审计的关注点,而且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全面、深入地梳理企业面临风险及其管理流程,更有效地监督并帮助企业相关部门不断改善管理制度。下面通过笔者对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及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制定审计策略和采用积极而有效的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的审计模式。其弥补了传统审计方法的诸多缺陷。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代表了审计方法发展的趋势。

过去,审计人员经常运用良好的职业判断、常识、来关注高风险领域,而不需要太多的审计分析,现在的审计人员要运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理解和评估审计风险,包括与单个被审计 机构有关联的风险以及整个组织所面临的整体风险。煤炭企业可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审计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实施,定期识别、评估剩余风险、高风险,使全面风险管理步入持续监督和改进的常态化工作轨道,在全面风险管理战略中发挥作用。

1.风险导向审计为煤炭企业提供了一种既能降低审计风险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新思路。它要求在评价煤炭企业的控制环境、考虑财务报告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审计目标,然后根据审计目标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可避免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的问题。在风险审计模式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分析性复核等均属于效率较高的审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

2.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有力地促进了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促使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系从查错纠弊审计发展成为以内部控制评审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当代主流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及其最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都与内部控制紧密联系。内部控制活动始于风险评估,通过评估识别企业各业务单元、重要业务流程及各项重大经营活动风险,并针对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活动。随着煤炭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业务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整性和失效性日益显现,风险评估有助于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3.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煤炭企业有效控制风险。通过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预报、应对和控制风险,在对相关信息采集、整理、加工、提炼后,及时揭示倾向性问题,特别是揭示反映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提供资料数据。及时揭示苗头性问题,切实做到见微知著,为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提供整改建议。及时揭示潜伏性问题,关注其发展、影响,使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储备应对预案,增强工作主动性。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项目、经济责任等审计业务中的应用

为了抵御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风险,提升审计效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我们在工程项目、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已逐步收到一些效果。

1.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以规避基建投资失败风险。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不可逆转等特点,特别是煤炭企业投资煤化工项目,还面临着技术、人才风险。对此,我们选择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从设计、立项、施工到初验、终验全过程参与。重点关注以下风险:一是设计审计关注设计方案比选失误的风险、设计变更控制风险、设计错误的质量风险;二是招标审计关注分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投标等违规操作的法律风险;三是合同管理审计关注合同签订及执行中违反法律、施工方资质及违约的信用风险和重大设计变更风险;四是工程造价审计关注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背离市场导致投资失控、超计划风险;五是竣工决算审计关注付款流程不完善、未及时转资、财务信息失真等风险。

2.为降低任用领导干部风险,在经济责任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由于多数企业长期存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大,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我们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关注高风险领域和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进一步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促使审计关口前移,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履职情况的监督力度,促进负责人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审计效率。

三、现阶段风险导向审计实践的难点或遇到的主要问题、解决对策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风险导向审计,着力推动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防范转变,充分发挥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监督职能,有效降低了运营管理中的风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内部全面风险管理才开始起步,大家对风险管理的一些概念、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等还比较陌生,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有相当距离,培育企业风险文化尚需时日。这对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而言,具有不小的难度。

2.虽然我们在审计理念上较早地引入了风险的意识,也参加了相应的培训,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我们内部审计的现状是:内部审计方法比较落后,内审人员理念未能及时转变 ,内部审计方法模式仍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风险观念比较淡漠,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抽样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十分欠缺;缺乏对审计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离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形成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还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学习和探索。

3.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理论尚不完善。在具体运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存在问题:一是自身尚未形成严密、科学的体系,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仍存在一些过于主观而非客观的工作标准;二是在审计实践中还缺乏有力印证。

4.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还无法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拥有管理、财务、营销和会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风险分析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执业经验。而事实上,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仍习惯按传统查账方式进行审计,缺乏风险导向审计方面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往往无法对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做出正确评估,如果在风险判断上出现方向性错误,就不能搜集到充分有力的证据证明其审计结论,极有可能导致审计无效率或审计失败。这种高素质人才的相对缺乏,已成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广泛开展的瓶颈。

针对上述难点和主要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篇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6):3-8.

    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篇5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2.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3.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2.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3.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4.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5.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2.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3.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6):3-8.

[2]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篇6

许多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效不尽理想,面对此问题,多数理论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更多的将目光投向寻找更理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当中,以求去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办法或体系。

从长期以来的效果来看,这样做并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管理体系之下,去探寻导致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效率不高的深层次原因,逐根溯源,努力找到导致管理的实践转化率不高的根本性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一、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潜在的风险信息不能被及时、有效的采集和利用

对于企业来说,其实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征兆可循的,都是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风险因素汇集产生的结果。如何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采取措施、消除风险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恰恰是风险管理理论的优势所在,但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许多关键的风险潜在信息不能被及时、有效的发现和利用,导致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风险发生或者其影响扩大化。

必须承认,在煤炭企业各部门工作的员工几乎都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能明确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许多人并不了解企业风险信息组织共享的重要性。在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风险分析与监控往往被认为是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其他员工无关。因而大量风险信息隐藏于员工的头脑、行动中,是个人的、没有形成文档、也没有被认为是需要上报的信息。这类隐藏的风险信息中蕴藏着大量潜在风险信息,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知识采集、集成体系,有效汇集煤炭企业各类风险因素。

(二)风险知识没有良好的普及

一方面,对于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或者爱思考的、有知识的新员工,存在于他们头脑中,有可能是下意识的风险感觉,不能及时的由隐性风险转化为显性风险;另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或大多局限在其所从事的具体领域之内,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因而即使他们遇见了较为明显的潜在风险信息,有时也很难意识到和捕捉到,从而不能及时的反映给相关部门,错过了风险管理的良机。

(三)虽有风险意识,但无具体行为

如何驱动员工主动抵御风险的积极性是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的,否则一切外力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分析其积极性不足的原因:

(1) 缺乏良好、便捷的风险信息提交方式。一线人员有时意识到了一些风险的存在,可是没有一个便捷的风险信息提交方式,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致使很多风险信息因此不能及时反映。

(2) 缺乏正确的心理和理念引导。有时员工可能认为自己知识和职权有局限性,认为自己意识到的风险可能并不重要或不准确,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等,因而即使有便捷的风险信息提交方式,也不去提交。

(3) 缺乏一个具体的风险管理体质或方法,使员工养成集体时刻抵御各种风险的习惯。即没有提供意识转化成行为,行为演变成习惯的日常培养过程。

(4) 责任分配和奖罚机制不到位。从事非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抵御风险责任感不强。没有形成“全员工抵御风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奖罚机制没有与员工在抵御风险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和不足进行合理的结合。没有很好的激发员工积极发现和报告风险,主动思考和创新应对各种风险办法的积极性。

原因分析小结:其实分析出的上述原因是具有递进关系的。不难发现,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实践转化率最终是由每个员工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来,愿不愿意时刻持有风险防范意识,能不能够及时的将自己意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全员分享,可不可能主动提出风险的预防、评估、应对、控制、预警策略。

二、解决方案

(一)构建风险信息搜集和处理平台

(1)简单、便捷的信息输入终端。

对于有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来说,可以直接将信息录入系统。但对于无计算机的工作现场,要装设信息录入设备,以便将工作现场的风险信息及时录入系统。而兼顾到煤炭企业特有的井下作业情况,可以开发一款手机软件,或便于携带的信息输入装置,以便员工能把井下的一线信息及时的传到系统中。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关键人员安排问题,如必须保证有人能够将信息输入到系统终端。涉及到系统研发,终端装置研发的成本问题。

(2)信息及时的分类处理更加关键

一方面,在风险信息录入时,最好有常规风殊和特殊风险之分,这样常规风险系统可按类型迅速做出应对反映。而特殊风险,则提示特殊对待,并在全体员工内进行此特殊风险的分析、应对建议搜集,同时让有资历的人先提出一些风险应对预案,防止风险突发带来的损失。经过这些较为迅速的风险信息处理后,要及时的将分析结果反馈到风险信息来源处,以作提示。

另一方面,长期的风险信息积累,可以存放到数据库中,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及时的更新。

(二)营造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形成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1)应反复宣传各种风险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要尽量具体到对每类员工带来的实际损失和危害,通过实际案例的宣传,让员工更具体的了解风险的危害性,从而可以更大的引起大家的关注,增强风险敏感度。

(2)应反复普及风险管理知识,尽力使每个员工具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的能力。至少要做到具备较强的风险敏感度和风险信息反馈能力。当然这里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因为员工的知识层次不同,在风险知识的普及和风险处理能力方面的要求可以是有差别的。

(3)通过企业的CSA制度的有序实施,逐步养成员工集体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习惯,同时结合合理的奖罚制度,对员工提出的风向管理方面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建议给以较高的奖励,对风险管理失职的员工给以适当的勉励、警告或处罚,同时将其纳入到员工工作的考核条例当中。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只有使所有员工积极主动的去实践企业提供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且不仅承担实践者的身份,更要承担起企业风险管理主人翁的身份,去利用自己熟悉实际情况,精通专业领域的优势,把企业中的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风险的发现、分析、评估、应对、控制等作为一项必需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尽己所能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应对办法,从而使企业全员上下形成风险管理合力,才能真正提高风险管理的实践转化率,即提高风险管理效果。基于此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风险管理的实践转化率的提高有所帮助。(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篇7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煤炭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与日俱增,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将面临着风险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风险已成为经营和投资的基本要素,风险管理被正式地提上日程。煤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投资者和债权人要保证投资的安全与回报,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风险,达到降低负面风险与利用正面风险的基本目的,达到以最小的风险成本实现煤炭企业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从而实现煤炭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平衡计分卡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以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为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提供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战略管理具有预测未来变化、综合平衡当前与未来风险和收益的功能,而风险管理本身也具有战略管理的意义与性质。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注入一种平衡观,面向风险管理而言就是风险与收益平衡的观点。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确立平衡的思维方式,以避免片面追求效益和发展速度而忽视风险的倾向性。平衡计分卡的管理理念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一致,平衡计分卡的平衡思维适应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平衡计分卡的技术方法将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加科学。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风险管理也必须纳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象限之中,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平衡计分卡作为全面的战略管理框架和综合性的战略管理工具,其以企业的愿景和战略为主导、以四个象限的平衡为策略、以果决关系为逻辑、以关键成功因素为对象。因此,基于平衡计分卡和风险管理的思想,为煤炭企业设计风险管理平衡计分卡,使平衡计分卡成为煤炭企业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综合工具,为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有益的方法,对煤炭企业的风险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一、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平衡计分卡的设计

一般的平衡计分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顾客、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财务,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平衡计分卡把任务和决策转化为目标和指标,通过关注四个方面的关键因素为赢得竞争成功提供一个行动计划。风险管理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是在现有的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增加风险这个可变因素,风险是企业战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忽视它企业的运作流程难以达到平衡。因此重点关注四个象限的各类风险,将风险管理的任务和决策也转化为相应的目标和指标,从而系统地控制风险。

在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者可从四个层面建立有效的交流与联系体系,明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设定具体的考核指标,然后决定所要采取的行动,制定具体目标,进而进行风险管理的评价,使得风险管理有效运行。将风险因素融入平衡计分卡,不仅可以充实平衡计分卡的内容,而且可以为战略管理更好地服务。风险管理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如图1所示。

二、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初始阶段,是对企业可量化的各种风险进行归集的阶段。风险识别工作进行得是否全面、深刻,将会直接影响到风险分析的价值。风险识别应该尽可能早地执行,并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频繁地重复。通过风险识别,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和致损因素,对风险进行分类与分级,从而便于计量风险的大小。风险识别是风险计量的基础,也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1.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产生损失。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1)筹资风险。煤炭企业目前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结构中负债筹资占相当大的比重,借款过多,资产负债率过高,大量的财务借款会产生过多的财务费用,企业负担重,资金实力不强,加大了筹资成本,不仅对债权人不利,而且企业有濒临倒闭的危险。(2)资金回收风险。一些煤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市场占有率,采用大量赊销方式促进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因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不够,在减少存货、增加收入的同时会因持有大量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代价,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3)投资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近几年,随着煤炭经济形势的好转,同时为发展第三产业,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新的资产建设中。在投资决策中,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科学的指导,致使投资决策失败,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收益无法实现预期分配。

2.客户风险。客户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不仅要注重客户网的建立,努力拓展新的客户群,保持现有客户群,更要关注客户关系群的风险因素,例如客户信用风险、客户流失风险、市场占有率下降风险等。

3.内部经营风险。(1)生产过程风险。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要素投入,要素作用于劳动对象进行转换、产品(煤炭)输出等环节。由于地质条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生产技术、工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煤炭企业生产环节和部门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例如,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或安全意识不强或安全管理不到位,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再如,工人的责任心不强、质量管理不善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增加产品销售的难度等。其中,人的因素是造成生产过程风险的主要因素。(2)产品销售风险。由于煤炭买方市场已形成,而且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上,占全社会煤炭消费的80%以上,其中发电和供热是第一大户,煤炭用户的集中加大了煤炭供方之间的竞争,增加了煤炭企业的销售风险,一旦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符合其要求或在售后服务及其他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主要的用户就会转向竞争者,从而导致销售滑坡、产品滞销,进而带来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此外,煤炭企业营销力度不够,营销力量薄弱,对客户缺乏信用分析,也会产生由于用户信用不佳或经营不善而带来的故意拖欠货款、拒付货款问题,增加了回款风险,引起呆账、坏账等问题。 (3)资产经营风险。在现代经营条件下,煤炭企业进行产品经营活动,由于投入多、收益少、风险大,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从长远看,必须在从事产品经营活动的同时,恰当地进行资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比产品经营大的利润,这是现代经营发展的趋势。在资产经营中,煤炭企业拥有的建筑物、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和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专利、专有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经营的对象。但是,不同的资产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经营条件、运作方式不同,因而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在进行资产经营时,企业一定要研究并掌握其运作规律,做出最佳资产经营决策。(4)财产损失风险。企业的财产从广义上讲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形财产指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无形财产包括专利、专有技术、商誉、人才等。其中有形财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由于自然灾害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侵害并导致生产经营活动的中断风险,而且对有形财产这一实物形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合理也会带来潜在损失,增加机会成本。对无形资产的经营不当,管理不善,则会导致无形资产的贬值。对企业而言这都是风险。(5)其他风险。其他风险包括经济形势、政策、法律环境的变动、人才流失、人事调整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4.员工风险。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层面是企业投资于雇员培训、改进技术和提高学习能力。客户方面和内部经营方面的内容明确了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并且确立了相应的目标,而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相应目标是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企业为了适应全球的激烈竞争必须不断改进其现有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注重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这些都需要企业员工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企业一旦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涣散。为此,企业必须关注员工学习与成长方面的风险,例如管理层的管理知识老化,员工对企业不满导致的员工流失风险,员工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风险,信息提供不及时的风险等。

(二)风险指标的设计

风险指标确定阶段是将风险信息予以量化,对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所确定的首要风险加倍重视,设定最能反映此项风险程度的指标。根据风险识别过程中归集的各种风险,为煤炭企业设计相应的风险指标并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为指标限定权重,如表1所示。

注:权重主要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三)风险评价

利用风险指标综合计分法,结合煤炭企业实际,设计风险指标综合计分法。

首先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而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加权总得分,最后依据企业定期为每种风险下达的风险预警线确定处于安全区、预警区还是危机区。如下面公式所示:

T=X1×r1+ X2×r2 +……+ X10×r10

其中,T为总评分,X1,X2,……,X10为各指标得分(可以100计),r1,r2,……,r10为指标权重(可以100%计)。

在计算总评分时,各指标得分计算比较关键,而且要为每一项指标规定安全区、预警区和危机区的临界值,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确定其得分。风险指标综合计分法,得分越大表示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越大。

(四)初始行动

煤炭企业根据风险评价过程得出的分值,作出风险分析报告,根据风险分析报告提供的信息,由企业管理者或风险分析专家提出降低企业风险和改善经营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并进行相应指标的调整。将调整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或标杆企业同类指标相比较,考核委员会给出一个分值,最后的分值如果低于临界值,说明企业还是没有摆脱危险状态,企业必须对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工作进行调查,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 刘运国.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友联时骏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风险管理―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2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或者不正确。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建设不可能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正确,他们片面地以为可以彻底清除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正确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财务管理投资不科学,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较高;第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很难满足不同环境喜爱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3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水平的措施

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控水平要求企业从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担保风险的控制、债权债务充足风险的控制以及资产处置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出发,不断强化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3.1货币资金运营的风险管控措施

货币资金运用风险控制要求企业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强化结构性存款风险控制。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明确结构性存款的意向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结构性存款的相关事项与有关部门汇报;煤炭企业还应该对结构性存款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形成精准度较高的评估报告;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注重委托贷款及其他短期投资风险业务风险控制。首先,煤炭企业相关部门应该确定运营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向,将货币资金可能使用的项目上报;相关部门应该集合煤炭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调研报告;煤炭企业应该对承担事项进行分析和研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担保风险的管控措施

担保风险的管控是提高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一,煤炭企业应该及时申请担保的项目,并制定担保项目的限制条件;担保项目负责人必须满足借款和贷款的要求,无论是借款还是贷款都应该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项目,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第三,煤炭企业应该对担保单位的经营、担保业务和贷款状况进行审核;第四,煤炭企业的法律部门和相关岗位负责任人应该对担保项目的合同、对应的主合同等进行审核,为全面提高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财务风险控制部门提交债权债务重组事项;其次,财务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估,制定评估报告,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最后,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还要求煤炭企业准确记录所有的借款条款明细,并对该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3.4资产处置风险的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保管部门提出风险管控申请,表明申请的原因和后期处理意见,并上交审核文件;其次,煤炭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文件的审查工作,相关部门不仅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状况,还应该将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批;再次,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后期的决策依据;最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履行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风险管控制度。

篇9

一、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财务管理中如何控防财务风险是重中之重,财务风险是所有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企业只能是采取措施规避和解决。企业风险是由各种环境因素单一或综合在一起造成的,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完全预见,也就不可能使企业风险在企业中完全的消失。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企业风险的存在亦不例外,关键在于煤炭企业如何针对自身的特点增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而其自身特点主要是由我国的历史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还要考虑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此,本文就煤炭企业自身的内部矛盾做一浅析。

二、影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环境因素

1.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低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因素影响下,煤炭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较低,只需确保企业财务记录正确,不出现错误即可。在这种低要求的、相对安逸的竞争环境下,财务管理人员就会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简单的记账和结账,只要来往账目不出现问题,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就没有意识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研究,风险管理意识更为欠缺,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较为漠视。

2.煤炭企业的自身结构缺陷

近期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加强煤炭企业整合并购,关键原因在于煤炭企业自身结构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这种不足造成煤炭企业风险系数大大提高,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盈利。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对于结构庞大复杂的煤炭企业,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够严格,各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作,无疑使企业隐患增加,风险加大。

3.信用风险审核幅度过宽

在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形势下,部分企业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大企业规模,扩大销售总额,采用的重要促销手段之一就是赊销,而赊销的直接产物就是企业大量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者根本无法收回,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增加财务风险。赊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就是信用的审核,对付款方的资产状况审查力度不够,风险评估不准确,也是财务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

三、内部环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方法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素质、高风险意识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风险系数,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才能更好的预见到潜在的危机,采取各种有力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培养财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毕竟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财务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仍是最基本的要求。时刻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政策的出台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危机,只有关注才能更清楚政策的偏向,是机遇要尽可能的抓住,是危机要尽可能的规避,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要求办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确保效率。在企业内部确立竞争和奖励机制,实行能者居之,设立各种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的创造性,提高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能够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好的维护企业利益,实现低风险,高效益的企业运营模式。

2.企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配合

煤炭企业其重要特点就是自身结构复杂性,如果分工不明确,必然导致责任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互相推诿。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必须做到各部门之间分工配合,既要高度协调性,又要权责分明。同时煤炭企业顺应当今经济环境,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模式,按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发现自身制度存在不足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按照煤炭市场需求,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坚持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煤炭产量的主要标准。做出科学决策之前,针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的提高煤炭企业的适应性,降低风险度。

3.信用审核的进一步改进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政策具体可行,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实行审核责任制,从源头遏制权利的滥用和渎职。其次要广泛采集客户的信息,对每次合作的客户做好信用记录,并深入开展客户的资信调查,防患于未然。

4.完善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

篇10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开采面临着资源成本、安全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的难题,另外,进口煤炭的大幅度涌入也对我国传统煤炭产生一定冲击,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一路下滑,利润的大幅度下跌。成本的增加,利润的下降,迫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风险,煤炭企业在这样困境中又急需改革创新,由此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风险,因此加大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力度,降低企业风险是企业改革必经之路;(2)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需求来看,煤炭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龙头产业,尤其是大中型煤炭企业,在国家整体经济中占有非常大比例。煤炭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市场经济中的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对推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现实作用和实际意义;(3)可持续性、科学性发展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前提,随着现阶段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剧,企业如果还停留在传统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管理,那么将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只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与规避,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2 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2.1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效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保障煤炭企业良好有序的生产运营,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缺少能够满足其生产运营需求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许多煤炭企业中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只关注针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忽略市场竞争中战略风险以及产业结构风险的管理;其次,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统一性,虽然很多企业也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但体系缺乏一定整体性和统一性,使得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后,风险管理制度可行性不高,一些企业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但没有真正落实于实施上,只是走走形式,这样使得风险管理制度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和作用。

2.2 企业领导风险意识不足

很多煤炭企业领导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不够,将过多精力放在生产与销售的环节,忽视了企业整体运营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忽略对企业进行的定期考核与评估,这样直接导致企业预防风险能力以及应对风险能力下降。当风险发生时,才去被动考虑采取措施解决风险,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耗费更多,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2.3 多重风险的挑战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不仅是要应对煤炭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企业运营风险,还要防范市场经济风险、国家宏观政策下产业结构调险等外部多重风险。首先,国家提倡的环境保护政策,资源税改革政策,使得煤炭企业需要不断革新原有技术,不断增加原有成本;其次,受外部经济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以及国际煤炭市场冲击等,对煤炭企业的有序发展都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最后,煤炭安全生产风险对煤炭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风险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到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并对企业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以说现阶段的煤炭企业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企业必须迅速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保障生产安全,保证生产质量,在适应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减少市场运营风险,进一步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3 全面风险管理措施

3.1 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近年来,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原因之一是相关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不重视,没有积极做到事前防范,一线生产员工对生产流程不规范,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一系列因素导致煤炭企业生产运营中安全风险不断提升,影响企业发展,也威胁着员工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生产运营中安全风险管理,使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适时安排员工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加强一线员工安全操作水平,使每一位管理人员按章办事,按规管理,每一位员工不违章作业,熟练掌握自己的操作流程,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确保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还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首先,明确权责,企业领导上层应当明确自己作为风险管理中心的责任,针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市场经济发展动向、风险管理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了解与掌握,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提前防范企业将面临的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法;其次,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引入专业人才,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专门风险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独立性和有效性,直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对董事会提出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与分析,适时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并在制度的实施阶段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3.3 注重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针对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首先,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首先对不同环节中不同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收集。广泛地、不间断地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内部以及外部信息,包括企业的历史资源以及未来预测等一系列信息;其次,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估,对新的原有的风险变化重新评估,并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有效防止风险发生;再次,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风险管理系统数据与企业风险量化值得一致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对已经输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并适时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及外部环境进行补充、调整。现在也有许多煤炭企业开始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对于一些生产安全隐患(如井下瓦斯、煤尘等)起到很好的预警效果;最后,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以及风险补偿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根据不同风险采用不同方式、策略,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案必须包括解决风险的具体目标,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手段,在风险发生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方案制定完成后,还要按照不同职责分工,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方案措施的正常实施。

4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执行力度

篇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煤炭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其煤炭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煤炭企业特别注意财务风险,让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更好地服务煤炭经济。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资本运营是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运营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筹集、运用、收回的基本分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同时由于煤炭企业自身管理能力比较差,资金的回笼率不高,在出现亏损的时候没有能够引起煤炭企业的足够重视,这种运营方式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风险意识不够

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强,这就会出现一些财务管理问题,很多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有的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管领导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完全掌握基本的市场经济知识,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是很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信誉、发展前景,不能很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导致了企业资金的流失。

3.筹资手段单一

煤炭作为大宗型商品,它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随着煤炭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对资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就给企业的自己筹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企业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才能够让煤炭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利润和风险成正比,煤炭企业筹集的资金再去投资会加剧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筹集手段的单一,就会加大企业的违约风险,很多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往往会采取加大长期贷款的难度,这就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难度。

4.煤炭企业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煤炭企业自身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面对复杂的环境,不仅仅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还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同时受到国际环境组织的影响,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受到多方面的考验。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煤炭企业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必须在思想上对财务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把企业的财务风险时刻挂在脑海里,防止在企业财务风险上出现意外,盲目作出决策,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在领导重视的前提下,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风险预防机制,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2.降低企业资金营运风险

在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资金紧缺的情况,但是当煤炭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时候,就会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良性运行,煤炭企业应该在选择资金来源上更为谨慎,合理选择资本结构,将债券资本和债务资本所占的比例调整为合理结构,利用好债务资本的杠杆作用,选择风险比较低的融资方式,这不仅仅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利,并且会降低资金运营风险。在选择债务时间上也要注意合理分配,使付息期均匀分布,避免过于集中,影响企业正常资金流动。在融资渠道上也要注意,对于企业的扩张资金应该选择长期债券、上市融资、进行战略合作等方式,这样可以让企业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前景。

3.提高资金营运能力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资金的营运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行,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可用资金往往来自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比如:应收账款,对于应收账款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资产管理,资产变现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煤炭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透明度和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责管理,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的牵制性,又可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性,能够让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煤炭企业应该聘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炭企业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4.经济效益审计的建立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煤炭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煤炭企业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煤炭企业的产权在发生变化,国家已经不再是管理者和投资者的身份,国家正在转变为企业投资者和利润的分得者,煤炭企业实现了自主经营的权利。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企业活动是否合法,当前的审计要能够审计企业的有效性,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原因,内部审计监督应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把监督的重点转移到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篇12

【关键词】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整合改造中小煤矿,培育发展大型煤矿,煤矿企业间进行了并购重组资源整合。煤炭企业不仅面临复杂的内部环境,其外部不确定因素也非常多。这使得煤炭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国资委于2006年6月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特别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其内部的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促使煤炭企业取得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1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原因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1.1财务风险状况及原因在当前的煤炭市场,扩张速度加快,大多数企业的筹资方式为负债筹资。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资金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利益,则不能顺利的偿还债务,这样便会产生更高的经济代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外界因素比如宏观经济政策、政治状况以及文化环境等瞬息万变,由于大多数煤炭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观念薄弱、企业的财务资金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任何一个决策的失误,都会使得负债风险大大提高,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就可以达到获取额外利润的目的。

1.2风险管理状况及原因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为我国的煤炭企业承担财务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煤炭企业只能依靠自身来承担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迎难而上,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比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企业信息畅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等,朝着科学的管理模式迈进。但是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成熟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及监督体系不被重视,特别是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建议

2.1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煤炭企业在探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大的市场环境、政策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状况实事求是的加以处理。与此同时,要遵循几项基本原则:第一,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的原则。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是企业各项活动的指针,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吻合。第二,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管相结合的财务风险管理原则。财务人员与相关的管理者要熟悉财务风险的各种类型及其成因,并掌握多种应对策略与手段,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建立并尽可能的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应对不可避免的或无法预知的财务风险。第三,特别要遵循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的原则。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对于预防和有效治理财务风险来说,所要投入的成本不在少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获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在建立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成本的投入,遵循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的原则。

2.2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建议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特点,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其供应、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基于前文分析的煤炭企业的概况,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经营活动中,因此,要建立以预防、疏导为主,全面、系统的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做好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首先,要重视内部控制工作。要充分发挥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必须充分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及重视。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预防风险,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因此,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仅企业全体成员要认识,领导要重视,负责人还必须带头配合执行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要正确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在开展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之前,必须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合理的、准确的评估。

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那么在进行企业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要求,合理利用“SWTO”分析法,进行只有在充分了解企业状况的情况下,各种措施及应对策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再次,合理安排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资金、成本、权利。煤炭企业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调度等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防止发生资金外流的现象;煤炭企业各项活动都要投入大量成本,内部控制对于成本核算与成本实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发生做假账的现象;煤炭企业各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应该受到内部控制体系的监控,坚决抵制滥用权利的现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要完善企业信息管理,提高企业透明的。良好、顺畅的信息传达及公开系统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企业的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员工利益,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3小结

不同的规模的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合理进行财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遵循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孟召德.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篇13

二、目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营运资金风险

营运资金风险是指因营运资金不足给企业造成的风险,它是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营运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因营运资金不足而导致煤炭企业正常的交易活动无法进行,企业经常被迫延迟或退出交易,无法确保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影响商品销售的实现以及货款的回笼,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一般情况下,企业营运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存货增加、收款延续、提前付款等导致现金周转速度减慢;二是由于销售规模扩大,而需要筹集更多的营运资金,从而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三是将企业的营运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对外投资等长期资产,正常营运资金被占用,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相对于煤炭企业的短期负债而言,企业的流动资产严重不足即缺乏流动性。企业发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后果是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就有面临破产的可能。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流动负债筹集资金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造成企业流动负债大幅度增加、偿债能力明显下降,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二是通过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降低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从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煤炭企业由于投资失误而引发的财务风险。投资风险对企业危害极大。由于企业投资失误引发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企业偿债风险。企业的投资一旦失误,投资活动的现金得不到回报,而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负债融资。因此,企业就失去了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来源保障,从而加大了企业的偿债风险。二是连累主营业务的风险。若企业投资失误,也可能使企业不得不追加投资,因而存在挪用营运资金的可能;如果维持企业正确生产经营的资金被挪用,必将影响企业主营业务的开展,形成由于投资失误而连累主营业务的情况。

(四)成本费用控制风险

成本费用控制风险是指煤炭企业由于煤炭成本及期间费用控制失误,形成成本、费用超支的风险。煤炭产品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其原选煤成本项目包括材料、职工薪酬、电力、折旧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补偿费、维简及井巷费、环境治理费、煤炭资源费、安全费用、转产基金等多项内容,成本费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成本费用上升幅度较快。二是成本费用控制存在着缺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煤炭产品生产受自然资源、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材料市场、人力资源费、动力费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规范,使煤炭成本始终处于上升趋势,加之对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执行弱化,会形成成本费用超支的风险。

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营运资金风险的防范

营运资金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切实加强存货资金管理,对存货资金实施计划控制、归口分级控制、实时控制,以有效控制存货占用资金的规范和周转速度。二是加强对货币资金回收周期的控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取得订单、发货、开具发票、收款等关键环节,优化开单和收款过程,从而尽量缩短从客户手中收回货款的时间。三是加强应付账款的管理,建立规范的内部结算体系,争取最优惠的信用条件,优化货款的支付过程,从而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延长货款支付的时间;四是通过编制货币资金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有效防止营运资金被挪用、占用现象的发生。

(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制定合理的融资战略。企业应根据资金的用途确定合理的筹资方式,做到专款专用,采用有效的控制方法,提高借入资金的使用效果。二是合理确定运营资金的结构,应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活动自身创造资金盈余的能力,适度增加股权性融资比例,尽可能减少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筹集营运资金的份额。三是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体系。企业可以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比率的计量进行监控和预警,提示企业管理者提高流动性,防范流动性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防范

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资金计划,包括投资所需资金的筹集计划、资金的投资计划及资金的回收计划等,严格控制资金收支。二是企业在项目投资时,除了要按计划筹集投资资金外,还应具有充分的资金储备或未用银行借款额度,以便资金随时的投入。三是企业应尽量增加自有资金投入,提高自有资金占投资的比例,以防范有投资失误带来的偿债风险。四是建立投资风险的预警体系。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报酬率等指标的计量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投资风险。

(四)成本费用控制风险的防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