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市场经济的起源

市场经济的起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市场经济的起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市场经济的起源

篇1

1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现状

1.1从员工工作积极性角度来看在我国,有相当的企业还比较封闭,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运营模式比较单一。有些公司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或有规章制度却过分的追求“人治”,造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这种“专权”导致企业缺乏轻松和谐的氛围,势必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的公司对事不对人,不分青红皂白,过分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员工的情绪和必要的自我调配时间,无形中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和不满情绪;而有的公司员工自身存在懒散现象,好逸恶劳,整天想着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的投机心态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竞争能力的低下和管理方面的腐败,造成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2从员工的工作效率角度看由于国家各项劳动政策的落实和新的《劳动法》的正式施行,员工的基本工资、各项奖金、福利等也被严格执行。这保障了员工的工资、福利等可以足额、按时地得到支付。但是,也正是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制保护,导致一些职业素养比较差的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正常地工作,故意拖延,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这种“磨洋工”现象在企业中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计划,也降低了全行业的工作效率,造成人力资源相当程度上的浪费。

1.3从员工的创造性角度看现在很多的员工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或自身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不高,在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少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念头,只是简单的追求安稳与享受,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技能的提高。

1.4从员工的工作动机角度看很多员工的工作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挣钱。他们觉得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生存,所以只要有足够的钱生存就乐于保持现状,不愿再过多的付出,或是为了钱不择手段,进行一些不正当竞争。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工作观,不利于自身身心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上述我国员工种种的工作现状,都说明了激励的必要性。那么,何为激励呢?激励(motivation),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和强化人的行为,使之向期望目标趋近的作用过程。激励是一种力量,给人以行动的动力,使人的行为指向特定的目标。很显然,激励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进行的工作。

2中西方激励理论在我国市场条件下的结合点

我国古代的激励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与西方现代激励理论对于我国当代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都是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我们必须相互比较中西方激励理论的优缺点,取二者之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二者在当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结合点。经比较分析,中西方激励理论之间还是有很多共性存在的。

2.1物质激励法物质激励尤其是金钱激励在中西方激励思想中都有很大的应用。古语有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讲的就是物质激励的运用。西方也有“经济人”假说,该假说认为人的行为是在追求本身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经济利益的分配决定着人们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当局会使用一些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即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以激励员工更卖力地工作。在市场化日益成熟的中国,这种方法不仅仍然实用,而且还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激励方法。但我们要时刻牢记: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有时头脑一热会影响其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因而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对违纪者进行处罚。这也就是人们所称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方法。

2.2目标、参与激励法目标、参与激励在我国企业中也是常见的激励方法。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管是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规划,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目标,都希望自己也可以参与管理企业的一些事务,当一个人的目标强烈且迫切需要实现时,他们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因而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运用好目标、参与激励法,在企业中采用灵活的员工晋升制度和合理的授权制度,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一份子,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2.3荣誉、情感激励法荣誉是同事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也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努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作为拥有高等智商和丰富情感的人类,都把个人的名誉、荣誉看得很重要。因此,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体现典型的优秀员工,企业应该也必须给予相应的荣誉奖励和情感激励,以激发其他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荣誉、情感激励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效果很好。综上,不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用哪些激励方法,但都要讲究一个“度”,适度原则始终是要谨记于心的。还有管理和激励方法要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和管理制度相一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底蕴和事情,不能照搬方法而不顾现实差异,要根据本国、本企业的当前情况去进行激励,以期实现效果最大化。

3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我国企业激励问题的途径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中国,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也是因企业而异的。具体细分,有以下几点:

3.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信赖和尊重员工,使其愿意工作。对其实施有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激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创造力和人生价值。“以人为本”应该真正落实到位,应该真正体现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之中。管理者要经常与员工进行谈心,尊重支持下属工作,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及时地表扬,对员工遇到的困难要尽可能给予帮助。要尊重员工人格、权利与尊严,化解干群间、群众间的对立情绪,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要从细微之处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2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在很多时候,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员工的情绪、心理影响极大。因而领导干部应以实际行动树立起廉洁、务实、公正、奉献的形象,不应对员工作出任何难以实现的承诺,要做到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同时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遇到困难也要一马当先,不要退缩。作为领导更要坚持原则,对事不对人,以事实说话,不以公谋私,力求公开、公正,尊重员工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更好调动员工团结向上的工作积极性。

3.3要提高员工的民主管理意识员工只有感到自己处在当家作主的地位时,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企业也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员工承担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指导员工参与企业决策、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计,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并增进多方了解;力求加深上下级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感情,相互信任,使工作事半功倍,积极为员工发挥个人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3.4在员工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劳动法》只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而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工资报酬,这就为企业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了依据。岗位绩效工资制,从定义上来说,是指以岗位为主要实施对象,以薪点数为标准,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按企业结算工资总额确定薪点值,以岗位贡献为依据,以员工贡献大小为基础,确定岗位劳动报酬的一种弹性工资分配制度。现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我国很多企业、单位都已经开始实行,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已经走在了绩效工资改革的前列,成效显著。

3.5采取企业内员工工作竞赛的方式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工作竞赛,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让员工间相互竞争,力争多完成工作量,并对效率高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荣誉激励。其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员工工作竞赛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多举办一些员工工作竞赛,培养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进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2

当前多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形势,推动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和创新,人力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形式,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促进企业经济健康运行的动力源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探索适应时展需求的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成为企业管理者所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力资源总和。相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相关技术人才以及劳动力的统称。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保障社会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与其它资源而言,人力资源受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制约和影响,能够被不断创新和开发,具有着明显的主观能动性、时代性、生物性、再生性等特征,是生产力要素中具有生命活力的资源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经济学原理以及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采用招聘、培训、使用、考核、酬薪等不同的管理形式,针对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以满足和保障相关主体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的管理活动;是通过预测相关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相应招聘计划、选择相关人员并进行组织培训、有效利用和绩效考核并支付报酬,以便实现组织主体效益目标的全过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要求,有计划的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调整,通过对企业相关人力资源采取相关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主动性,最大可能的发掘其创造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效益,保障企业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全球性、战略性、服务性、指导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的配置及流动受市场供求变化制约和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规律特征;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形势的日益加剧,企业经济逐步趋向多元性国际市场化开放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素质需求不断提升,深化企业改革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点,转变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注重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应适应时展需求。

2. 当前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短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竞争已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开放,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企业发展为适应市场化竞争形式,人力资源需求逐步趋向于技术型或管理型的综合化及高尖化人才。人生价值观念的不断转变,强化了人们对个人成长环境以及工作报酬等物质待遇的注重,人才对于企业的选择和要求更具现实性。当前社会人才任用机制的改革,为人力资源流动提供了相对灵活的途径,很多具有高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能够结合自身优势,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空间,导致人力资源流动性愈加频繁。

新时期下人力资源流动的新变化,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要在复杂变幻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改革经营发展管理机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制约企业发展程度的前提条件。新形式下,企业要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必须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调配职能,增强员工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个体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利用组织管理职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构建人才引进、聘用选拔、任用机理、考核酬薪等相关科学有效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和构建和谐的生产氛围;全面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经济健康运行。随着现代企业科学管理观念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被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谋求发展的核心举措。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逐步趋向多元化经营管理转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呈现出开放、灵活的动态性管理特点,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受客观因素制约,当前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人才管理观念落后,人才管理职能弱化,人才保障机制缺失,人才发展战略短浅的弊端。新形势下,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落实如下策略:

3.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新形势下,企业要适应时展需求,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必须转变企业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服务管理职能,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正确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优化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倡导企业战略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策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指导。

3.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面对当前经济市场全球化形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立足于全球化发展目标,加强人力资源的多元化建设,通过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创建和谐安定的企业发展生产氛围,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多样化运行。

3.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收益。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合理人才配置,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发展需求,坚持人文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和优化适应于市场竞争的多样化人才管理形式,创新和完善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人才管理模式,引进和吸纳人才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4优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化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企业应充分明确人才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形势,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优化功能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掘人才创造潜能,避免企业人才流失。

3.5加强人力资源再生开发

知识经济市场环境下,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企业管理必须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结构素质的调整和优化,利用有效资源优势和途径,有计划的开展各种人才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人才资源的综合素质与生产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实时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再生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深化现代企业内部改革,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篇3

按:本文节选自当下中国营销领域内一部里程碑式的战略营销巨著《三极营销:新常态下的营销新模式》(上、下册),该书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6年6月出版。

在一个市场高度竞争的时代,拥有资源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资源的丰厚程度被提到了商业经营的战略性高度,而且前所未有,在飞利浦看来,资源制胜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日常饮用水企业来说,拥有顶级生态水源地的资源是其成功的关键,之前生产蒸馏水、纯净水、矿物质水等并非原生态水质的饮用水企业及品牌如乐百氏、怡宝、屈臣氏、康师傅等都将在拥有生态水源地的企业的冲击下逐渐被其割据了非常庞大的一块市场消费空间,像依云、农夫山泉、景田百岁山、恒大冰泉、昆仑山等坐拥生态水源地的企业及品牌正呈强劲的市场发展势头,而早期的农夫山泉正是凭借千岛湖这一国家级生态水资源一炮而红并获得了持续走高的狂飙式增长,而一个把自己定位为“大自然的搬运工”的企业及品牌形象更是鲜明地提醒了市场和消费者其所拥有的水源资源,升华了自身的健康价值。在美容化妆品领域,雅诗兰黛能从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美容工作室逐渐蜕变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全球美容大腕的制胜根基就在于其拥有神奇而又神秘的专业配方资源,尤其在企业成长的初始阶段,它能够凭借这种神奇的产品配方所生产出的效能卓著的美容产品在没有任何市场名声和地位的条件下进入了当时最知名的高级百货商场,并与当时所有的美容大牌一争高下,获得了顾客的普遍认可,而当企业逐渐跻身主流美容企业之列时,雅诗兰黛增加和吸引外部人才作为获得企业资源的重要策略,他们认为企业要想成就卓越的市场地位仅仅依靠家族成员的专业能力远远不够,这让后来的雅诗兰黛逐渐形成了极为开放的人力资源打造机制,当很多企业还在崇尚进入企业者必须具备行业经验的人力资源模式时,东风日产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三分之一定位在汽车行业之外的人才,这对东风日产成就中国合资汽车企业四大天王之一的美名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资源并不仅仅只是在行业内,而且很多被视为行业内的资源通常是通过长久的固化经营和市场变迁都被次第消减了,尤其在人力和技术资源层面。当苹果手机需要通过游戏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时,它不知整合了多少游戏设计的资源。当然一个企业及品牌的成功远非一个因素就可以成就,但是资源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想象的是,一个缺乏足够资源的企业它的发展能有多大的进步,反而是在越来越成熟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只会止步不前甚至江河日下。黑莓手机本来可以持续发展,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再一个强者,但它并没有在诺基亚坍塌之后去开发和整合更多的软件资源功能难以维持顾客对于手机的全面的智能化体验,即便是商务人士,他们的需求也不可能在变化了的社会环境里还只停留在某一种消费功能上。作为全球领先的面板制造商夏普理应能够在电视机业务上获得数一数二的市场地位,但它偏偏只把绝大多数精力集中在面板生产上,而放弃了对电视资源的全面整合,而在日本,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精尖电子技术背景,只要夏普愿意,这些强势的资源都会被纳入到它的经营体系中,而它宁愿让自己的电视机业务在市场上变得异常平淡也不愿去整合更强的专业资源来强化电视机的专业地位和市场前景,或者是忽视对电视资源的整合。 在后消费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资源决定了它的产品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极营销:新常态下的营销新模式》(作者:郭湛东—战略营销与品牌管理专家,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6月)

篇4

中图分类号:F40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066-04

1 研究背景及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也迅速增加,到2009年汽车产销量达1370万辆占当年全球汽车销量6500万辆的22.8%,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型汽车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我国已从原油输出国变成原油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递增。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石油资源紧缺,缓减环境承受压力,减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

该文将国内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了解他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和消费预期,从中分析得到各种结论,并以此为根据,通过SWOT-PEST模型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spss19.0统计软件对消费者进行购买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力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2 调查方法与信度检验

本次调查使用的调查问卷共19个问题,涉及三部分,即被调查者的背景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情况和消费意愿调查,形式以单选和多选为主。

2.1 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一共采集调查问卷322份,剔除问题答案存在矛盾的问卷后,有效问卷共308份,有效率达到95.6%。其中174份女性所填写,134份为男性填写,分别占比43.51%和56.49%。被调查者以23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占46.34%,其次为23~40岁的中青年人,占41.83%,年龄结构合理,且主要集中在具有较高购买力的城镇人口。被调查者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了78.57%,具备较高教育层次,为这次调查问卷主要群体。被调查人群来自于各行各业,月家庭可支配费用收入集中在3000~10000元,属于拥有购车能力人群。

2.2 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如表所示,本调查应用SPSS19.0对所得的308份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其Cronback’s信度系数为0.740见表1、2,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见表3,因此,基于该问卷得到的数据是可信的,基于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也是可靠的。

3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研究

3.1 主要新能源汽车类型

(1)氢燃料电池车:是指以氢为主要能量来移动的汽车。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汽车则改为使用气体氢。燃料电池盒电动机会取代一般的引擎,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把氢输入燃料电池中,氢原子的电子被质子交换膜阻隔,通过外电路从负极传导到正极,成为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膜与氧化合为纯净的水雾排出。

(2)混合动力车(油电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高,而且行驶性能优越,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要使用燃油,而且在起步、加速时,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简单地说,就是与同样大小的汽车相比,燃油费用更低。

(3)纯电动汽车(车载电机):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4)生物燃料车:是指使用乙醇、沼气等生物燃料来使汽车发动。生物燃料技能降低石油消耗,也可减少灰霾天气。

(5)燃气汽车(天然气):是指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一种气体燃料汽车。天然气的甲烷含量一般在90%以上,是一种很好的汽车发动机燃料。天然气被世界公认为是最为现实和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车用汽油、柴油的代用燃料。

(6)使用太阳能的新型能源汽车: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

在本次调查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汽车种类中,混合动力车(油电新能源)以37.99%的比例位于第一,其次为太阳能新型能源汽车,占21.75%。氢燃料电池车、生物燃料车,分别为13.64%和12.01%,而纯电动汽车和燃气汽车分别只有7.47%和7.14%。[3-4]

3.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3.2.1 政策方面

优势:作为世界大国,中国有着相当可观的市场前景。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的广阔市场是新能源市场的有力保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寻得很多的机会。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中央对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最高补贴3.5万元,并投资在一些城市兴建汽车充电站。[5]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用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在被调查者中,46.1%的人希望得到购车财政补贴,其次为免购置税和免限号摇号,分别占22.73%和22.08%。

劣势:调查显示,扶持及优惠政策是仅次于节能环保和油价太贵的一个影响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选择人数占到了总体比例的40%以上。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初期,中国政府并不急于介入。而政府补贴来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与国外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改善不够的。以美国为例,消费者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联邦政府补贴7500美元,州政府再视财力进行补贴,消费者拿到的补贴总额大约为1.25万美元。[6]在这点上我国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另外,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得不到政府的充分保障,故而不去购买新能源汽车。

机会:从提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出台《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思路逐渐明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倾斜和支持。[7]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也是支持新兴产业的重大举措。

威胁: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并不介入,增大了厂商的自由度,但是政策上可能出现断点。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业内对产业的发展路径存在分歧,将导致政策的不稳定。因为政策上的变化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构成威胁。

3.2.2 经济方面

优势:由于目前传统型汽车的大量增长,石油资源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平稳期,从宏观上来说,就可大量减少石油资源的使用,对石油的价格也可起到合理调控的作用,有利于物价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有效缓减因传统型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可大大减少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从微观上来说,相比于燃油,新能源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可以减少消费者因传统家用车而产生的开支。

劣势:在开发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初期,所需的研发费用、基建费用、上游转嫁的原材料成本和昂贵的电池成本(及其后期维护或更换费用)是巨额的,企业和政府都会慎重考虑各种费用的分配。而由于昂贵的成本所造就的较高的售价也将部分有心尝试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拒之门外。67.53%的被调查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较同类型的传统汽车,10%以内高出的价位是可以接受的,其余都集中在11%~30%,仅有4.22%的被调查者人为无所谓。

机会: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销售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中小型电动汽车的市场潜力很大,政府的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威胁:人民币升值为厂商带来出口压力,不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受损,短期内资本流动性强,会给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造成压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购成不小的威胁。

3.2.3 社会方面

优势: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发展完全是为了缓减资源的压力和改善现在的环境,从这点来看,社会性意识比较强,民众接受力较强,有利于环境优美型城市的推进,对营造和谐绿色无污染的社会有重大的意义。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绿色出行的观念深入人心,污染小成为人们购车时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而调查结果显示,年轻的男性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普遍高于女性,且新闻报道被47.73%被调查者选择为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渠道。

劣势:由于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型的产业,而国内汽车的技术的欠缺导致汽车本身无法与国外品牌相比,各项销售、售后服务还不够到位,销售人员不能准确的表达产品的性能,售后系统不能及时准确的为有问题的消费者处理,导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调查中只有5.52%的人是从车展或汽车卖场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最新信息,大众媒体依然是主要渠道。

机会: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理念是缓减石油资源利用的压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他作为一种节能型产品很容易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必定越来越大。

威胁:产业发展的初期业内发展并不成熟,存在很多关于产业发展的分歧,造成产业发展不利或滞后。且社会舆论的导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对于新型能源汽车的前景调查中,73.38%的被调查者人为新能源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代燃油型汽车

3.2.4 技术方面

优势: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现以锂资源为例,我国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已超过38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国开发发展各种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世界工厂”并不是虚有其名,我国众多的高等人力资源已在近几年积累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同时基本劳动力也很丰富,劳动力成本较小。

劣势:在本次调查中,仅有22.08%的被调查者坚信国产品牌车的质量,其余均把目光投向了欧系、日系等其他车系。我国国内技术的欠缺使得合资企业一直主导着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不惜大手笔引进国外成熟的技术来生产汽车,这种模式使得研发权、销售权等完全受制于国外企业。中国汽车企业不懂得创新研发,核心技术水平低下,以模仿为主,缺乏顶级研发人才,这使得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失去信心。[8]

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起步尚早,虽然技术与国外有差距,但还不是很大,可以从多种途径减小差距,以获得更核心的技术。现有很多的国际厂商寻求在华合作,这也是很好的机会。

威胁:国际大厂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过硬的技术支持遏制了国内厂商的发展。而我国的汽车产业战略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技术含量、产品品质、售后服务,使得其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国外洋品牌。[9]

4 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驱动因素研究设计

4.1 购买驱动因素的变量选择与特征分析

在调查表中,进行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驱动因素调研的样本被要求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依次打分,调查的变量统计特征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0.81)成为调查者认为的购买意愿的第一要素,排第2位的是现在的油价过高(0.43),排第3位的是新能源汽车有扶持、优惠等政策(0.42),排第4位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渐成熟(0.40),排第5位和第6位的分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体验新事物(均为0.26)。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日渐高涨的石油价格,消费者不再只关注价格,他们的眼光逐渐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低碳环保意义,消费者愿意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体验新潮、低价、环保的新能源汽车。

4.2 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驱动因子分析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前5个因子集中了9个原始因子65.975%,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充分反映出原始9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通过旋转因子后载荷结果如表6所示。

在第一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技术成熟度(0.564),个人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0.446),体验新生事物(0.345),其中技术成熟度调查得分均值为0.40,个人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调查得分均值为0.09,体验新生事物调查得分均值为0.26。所以第一因子可以定位技术成熟度因子,命名为“汽车安全因子”

在第二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体验新生事物(0.736),时尚新潮(0.550),传统油价过高(0.106),其中体验新生事物调查得分均值0.26,时尚新潮调查得分均值为0.13,传统汽车油价过高调查得分均值为0.43,所以第二因子可以定位为传统油价过高,命名为“燃料成本因子”

在第三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节能环保(0.609),扶持、优惠等政策(0.507),舒适性(0.416),其中节能环保调查得分均值为0.397,扶持、优惠等政策调查得分均值为0.42,舒适性调查得分均值为0.08,所以第三因子可以定位为节能环保,命名为“清洁性能因子”。

在第四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价格便宜(0.559),时尚新潮(0.263),扶持优惠等政策(0.227),其中价格便宜调查得分均值为0.26,时尚新潮调查得分均值为0.13,扶持优惠等政策调查得分均值为0.42,所以第四因子可以定位为新能源汽车价格,命名为“购买成本因子”。

在第五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扶持优惠等政策(0.390)时尚新潮(0.359),新年能源汽车价格(0.317),其中扶持优惠等政策均值为0.42,时尚新潮得分均值为0.13,新能源汽车价格调查均值为0.26,所以第五因子可以定位为扶持优惠等政策,命名为“政策补贴因子”。

综合来看,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五大驱动因子可以总结为“汽车安全”、“燃料成本”、“清洁性能”、“购买成本”以及“政策补贴”。

5 总结及意见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调查研究,本文总结出了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以及劣势,机遇与挑战。通过科学的统计计算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期待以及忧虑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依此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5.1 政府

政府本身应在战略层面上树立明确态度,及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在制造上的技术、安全标准有所指导规范,并让消费者充分体会到优惠政策,只有给予企业和市场充分的信心和支持才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稳固壮大发展。在如今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政府从财政拿出支持,政府采购在新能源汽车消费中仍是占较大比重,也给予企业指导、研发等不同层面上的政策的引导、重视和支持,可先重点扶持几个示范工程,甚至利用奖励机制让更多企业尝到甜头从而加入到这一行列中。除了针对能源汽车本身产业,政府更应大力发展与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避免给消费者留下后顾之忧,充分体会到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而新能源汽车周边零部件生产部门也应顺带得到优惠和支持。要充分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私人消费量是势在必行的,我国政府现有的消费者引导手段过于单一,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向外国政府取经,结合多重扶持政策切实让民众充分享受到福利。[10]还应充分借助传媒的作用将政策及时传达给广大民众,新能源汽车的好处和优惠宣传也应加大力度。

5.2 企业

在现有环境下,寻求国际合作还是主要途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一定要充分完善技术,使消费者尽可能避免技术不成熟带来的使用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自主开发的意识,积极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早日掌握核心知识自,避免过于依赖国外技术,从而真正由源头降低成本。对于产品的研发还应多头并举,齐头并进,不局限单一种类,充分开拓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市场。每个品牌都应寻找自己的主打力量,结合自己品牌的形象,将新能源汽车的招牌做好做大。业内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扩大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条。[11]对于市场的定位需要明确,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造相应的产品并策划相应的营销手段,而企业不光要负责研发生产,对于产品的后续跟进也不该放松,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充分树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文娜.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0(1):210-211.

[2] 周滢露,史乐峰,任玉珑,等.基于个人消费行为的汽车购买决策模型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17):9-18.

[3] 吴醒苍.汽车清洁能源技术浅谈[J].广东化工,2014(1):84-86.

[4] 张淑华.汽车能源前景浅析[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7):1-6.

[5] 薛玉洁.分析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前景[J].企业导报,2013(11):75,205.

[6]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0(4):124-133.

[7] 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2):60-66.

[8] 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12):75-76,82.

篇5

中图分类号:TU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00-01

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有赖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撑。然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内容复杂、责任重大的一项管理事务,它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更是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效的进行,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辅助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为了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就必须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并且时刻按照原则的规范和准则进行财务处理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四个主要原则即真实性、权益性、责任性和计划性,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领悟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而做出一些贡献。

一. 真实性原则

笔者个人认为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中,真实性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所谓的真实性原则指的就是企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所做出的关于财务方面的各种资料例如财务报告、财务核算等等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如实的反应。企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如果不遵循真实性原则,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及其不利的。首先,如果不遵循真实性原则,企业的管理阶层不能很好的掌握企业当下的财务状况,在做重大决策时,依照错误的财务状况信息,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很可能就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不利于企业顺利的发展。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所反映出的错误财务状况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税收部门、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等等,对于国家税收部门来说,企业所反映出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着税收的多少以及企业的经营能力;对于国家资产管理部门来说,企业所反映出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着投资收益水平的高低。再次,企业财务管理遵循真实性原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企业的信誉水平和素质水平,不遵循真实性原则很可能就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企业不能健康的发展。

二. 权益性原则

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为企业净资产,属于企业所有者的权益。按照《企业财务通则》 与 《企业会计准则》 的规定,所有者权益包括投入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投资者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等项。按照所有权决定受益权的原理,上述权益应归所有者所占有,其他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侵占,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就是权益性原则的基本内容。随着合资、联营、股份制等企业组织形式的建立与完善,保护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在财务管理中贯彻权益性原则更加重要。权益性原则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认真执行资本金制度,保证资本金的完整性; 要从财务角度全面管理好各项资产,及时清偿债务,防止资产损失; 要按国家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分配税后利润,处理好公积金、公益金提取与投资者利润的分配关系,保护投资者利益。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权益性原则,才能增强国内外投资者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促进资金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扎实的经济基础。

三. 责任性原则

企业资金的物质性与周期性特点,决定着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财务活动涉及面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程度大。财务活动组织得合理,财务关系处理得恰当,能全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反之,财务管理如果出现混乱状况,必然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按照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与阶段,将有关财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对该项指标应直接承担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财务活动横向责任部门和纵向责任单位互相交织的管理责任制,即通常所讲的财务指标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才能做到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要建立财务管理责任制,还必须赋予财务管理责任单位相适的财权,并按照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建立一套以财务责任为中心,财务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包括原始记录、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财产清查等。只有做到各种原始记录及时、准确,各项定额先进合理,财产物资盘点准确、账实、账账、账表相符,才能正确确定各责任单位所分管的资金定额、费用限额、收入目标、内部利润目标等财务指标,正确核算和考核这些指标,使财务管理责任制切实执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过去财务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内部经济核算制、内部银行制、内部承包制等各种管理制度,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应当继续坚持与发展。

四.计划性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企业之间生产经营活动日趋专业化与协作化。企业为实现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经营目标,必须全面开展市场预测,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与对外投资活动。从企业内部资源的分配看,必须由企业经营者及其职能机构掌握并决定内部各单位为生产经营或劳务所需用的可使用的资源数量。企业内部不能按自由价格制度分配资源,因为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讨价还价只会妨碍统一指挥,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调解主要依靠计划调解,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企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生产与经营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进行符合社会需要的对外投资。企业计划调节包括生产、销售与财务等各个方面。对财务活动的计划调节,即是对资金的筹集、投资、耗资、收入与分配活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计划管理,认真编制与执行财务计划,并以计划目标为依据进行财务控制、分析与考核。财务计划主要包括筹资计划、投资计划、资金周转计划、成本费用计划、销售收入计划和利润计划等项。财务计划管理的可能性取决于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前述企业资金运动与社会资金运动相结合、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相结合、资金运动的内部综合平衡和资金运动的连续并存性等规律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使企业资金占用量与社会资金占用量之间,企业资金占用量与生产流通规模之间、各部分资金占用量之间、企业资金占用量与生产流通规模之间、各部分资金占用量之间,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存在一定比例关系或相关关系,使企业资金需要量与筹资量、筹资渠道的计划以及投资计划成为可能。同时。上述规律还使物资耗费与资金耗费之间、收入与利润之间、资金周转与利润之间、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或相关关系,使企业成本费用计划、销售收入计划和利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成为可能。

结语:企业财务管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然而,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就应该按照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事务进行处理。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并不是束缚企业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一般性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为有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59-02

高职院校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途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需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根据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才。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教育的模式较为死板,部分高职院校甚至仍然处于“闭门造车”的境况当中,和社会的衔接不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所催生的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高职院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迎接挑战,如何制定科学的策略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和社会、企业衔接,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改革的重点、难点。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即越有市场所需的能力的、越能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才能越能真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站稳脚跟,在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如果要有效实现推动社会进步、融入时代的车轮轨迹当中,就必须以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这给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无法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存在金钱导向。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盲目追求经济收入,在教学工作中精力被分散,甚至突破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底线,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重学术而轻实践,重普教而轻职教,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性,缺乏实践的充分训练,并且所重点开展的理论教学内容较为落后,无法充分和当前飞速发展的行业前沿接轨。在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教育要想实现顺利转型,使教育工作获得社会认同和职业认同,就必须首先克服教学观念的问题,这是一大挑战。

(二)院校办学定位不够明确,未能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被深刻挖掘,并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充分结合,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以往“隔行如隔山”的形势在现代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教育如果仍然广泛开展多种领域的教育,必然导致教育的内容粗放化、教学的重点模糊化,这在当前强调“点突破”的时代中,是难以行得通的。此时,高职院校应当将教育重点集中在某几个领域当中,重点挖掘、重点发展,然后全面带动其他领域的教学,以特色鲜明的办学方式实现教育水平的提升。但从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现状来看,不少高职院校仍然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导致有限的办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被分散,无法形成强大的教学突破力。在没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饭碗必然会被其他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院校抢去,高职院校所能获得职业认同也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招生困难。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实习实训存在较大困难

和全日制高等教育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教育的优势就在于:重点突出、职业导向强、实训机会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给予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越来越少,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少高职院校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采用“试卷做题”的考核方法,使得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记忆当中,而缺少动手实践。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将失去最优势的能力指标,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急于寻求一份工作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打击。部分专业由于面向的企业较少,造成了一定的实训基地建设困难,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困难的一个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校方没有找到科学的课程设计方式,没有挖掘出合理的实习实训培养策略。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提升对策探讨

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亟待转型。在此,结合实际提供几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提升对策,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定位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职院校教育的亮点就在于其职业教育的专业性、针对性。高职院校应当在这方面有充分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重点,将学生培养为职业领先、行业拔尖、独当一面的专业型人才,赢得市场经济下激烈的社会岗位竞争。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建立“能力重于学历”的教育观念,万万不可看轻自身的教育工作,而应当认识到当前社会竞争是能力的竞争,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锻炼能力、提升自我的学习氛围,结合国家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的政策倾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高职教育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办学定位,转变模糊的、多领域的办学方式,集中自身优势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资源、专家资源、行业资源、实训资源、地方资源等,确定自身主体办学定位,突出自身办学优势条件,特征鲜明、方向鲜明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吸引大批的学生到来。

(二)完善教学体制,科学设计课程

高职院校教育当中,良好教学体制是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需要逐渐改变、完善。一方面提升教学体制的灵活性,将教学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应起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就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的人才能力要求发生变化,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而变;另一方面,以良好的教学体制,从国家政策中借力。目前,国家吸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为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制定出台了不少法规、政策,这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开展扫清了很多障碍,通过教学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应当实现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接轨,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体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科学的课程设计工作,在强化理论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将理论课程教育和实践实训教学结合开展,以“动手”促“记忆”,以知识引导实践,充分发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师资建设,培养高级教师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变革,高职院校唯有仅仅跟随行业的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师资建设成为了一大难题。老一辈的教师知识陈旧、缺乏创新,而新的教师引进困难、培养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培养高级教师。一方面,应用激励竞争机制,在教师群体之中开展竞争,改变以往教师“铁饭碗”的师资模式,选拔专业知识拔尖、紧随行业进步的青年教师为教学代表,改善先进教师的师资待遇,推动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将行业先进人才引入到院校师资力量当中,在和行业进行交流、和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挖掘和发现行业先进人才,以灵活的方式和良好的策略,将其引入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当中,应用其掌握的行业先进知识、行业先进经验,为学生进行最新的、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知识的更新。

(四)拓展合作方式,加强社会沟通

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学研一体化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部分院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无法实现充分的“学研”结合,但仍然应当致力于充分的“产学”结合的办学方式,即发挥自身优势的办学资源,充分和具有足够资质的企业开展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直接输送可用之才,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使得人才培养策略更加灵活,人才就业途径更加稳定,而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利用自身的场地条件、软件设施,让学生在企业当中得到良好的实习实训,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训练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对即将进入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在毕业之后即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熟练开展相关工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校、研究机构、社会企业的各自优势,并将三者的优势充分整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人才就业、人才应用的综合效果的提升。相关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应当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积极投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当中,推动人才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学校教学的长远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但挑战背后同样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关的高职院校办学工作者应当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立足自身办学资源现状,着力拓展高职办学方式,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通过良好的办学提升策略,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有效转型和深刻改革。在市鼍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此时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更加应当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相关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万不可松懈,万不可迷失,而应当坚定不移地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凡.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9):53-55.

[2] 董霞.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69-71.

[3] 霍淑芳.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经验[J].职教论坛,2010,(20):34-36.

篇7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系统以外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即人力资源受到当今时代和社会影响而具有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由于这些环境因素都处于企业的范围之外,企业不能直接地控制,而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状态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二者互相联系,互为作用。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指政治稳定性、政府的管理方式以及政府的方针政策。

(一)政治稳定性。政治环境一般不能直接作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但能影响企业,进而影响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稳定的政治制度、和谐的社会生活、丰厚的人力资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壮大的的充分条件。总理在十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一是稳定,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完善,就是根据经济运行新情况及时完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落实,就是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政策部署落实到实处。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中国的富强、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为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

(二)政府管理方式和政府方针政策。与政治稳定性相比,政府管理方式和方针政策的作用更有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政府管理方式和方针政策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以减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波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的任务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要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化保险业改革,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等等。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将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宽广的途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

(一)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具体方式,它集中体现为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价格杠杆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拥有相对独立自,企业可以根据内部的的各种因素自行对人力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职能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十五”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取得新进展。邮政、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深入开展,深化和扩大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等一系列改革的成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储备了外部变量,使人力资源成为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一种。

(二)经济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在市场趋向完善,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生变量。企业在作出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规划时,重要的一项就是企业未来的前景,而企业未来的前景是与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形势繁荣发展,企业的前景看好,企业会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的需求就相应增加,相反就相应减少。企业在人力资源供需预测时,要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改变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内外部两个渠道,及时调整好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对策。

(三)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是国家的技术环境,是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是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本质上说是企业对新技术开发的投入、采用和扩散,是人力资源价值的集中体现。而新技术的快速扩散,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也能扩大人力资源的供需平台,增强人才流动。使企业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注重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多元化提升、人才化发展,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硬实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的导入,使人力资源体现的技术正在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主要指国家的法律规范、国家司法与执法机关、企业的法律意识等。

(一)国家法律规范、国家司法与执法机关。国家法律规范的实质就是对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相互关系所做的一种规定,它通常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通过法定的程序制定,以国家政权的力量作为后盾强制实行的,法律一经颁布实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在我国,除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外,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规定、条例等也在这个范围之内。我国的《劳动法》,内容几乎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招聘录用、男女平等、劳动安全和卫生、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辞退解雇、培训开发等等。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规范。因此,法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上。同时,国家在政策法规上,体现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引导和保护。十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企业的法律意识。在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完备性、法律仲裁的公正性和法制的稳定性日趋科学合理的全球化经济进程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级别的法律监管和法律风险环境,企业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遵照执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所有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于人力资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人力资源竞争的成败将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而且,随着跨国企业的不断涌入,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不仅有国内的公司,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逐渐密切,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环境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的法律规范,而应当从全球的范围来分析判断。目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对法律环境变化的认识还相对滞后,对法律风险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同样会遇到一些执法机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当然,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增加,企业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国际间人力资源的交流一定会增多,肯定会形成一个宜于国际人才流动的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主要指国家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们的观念形态。

(一)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在我国数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无论是“革故鼎新,顺天应人”和“忧勤惕厉,居安思危”的为政法则,还是“振民育德”之修已、正已、教之、化之的仁德之治和“民悦无疆”之亲民、利民、富民、教民的利民之道;无论是儒家中庸和孙子谋略的智慧,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都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夺目光彩,是中华文明的绝唱。中国的长治久安,促成了中华文化的积淀,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国家号召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国家还计划: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保护。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纵观历史,联系现实,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离不开本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本国的企业,离不开本国的人。我们企业的精神文化要从民族文化中去集合,企业的制度行为文化要符合本国文化的特征,企业的形象、物质文化要靠自己人去创造。可见,由于文化结构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影响作用,它内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这种影响具有相对的持久性。对于不同国家来说,由于其历史传统、地域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文化的区别使得其对文化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作用在内容上各不相同。因此,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们的观念形态。全民素质、人才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国家教育水平的一杆秤,也直接决定人们的观念形态,即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教育决定文化,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引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直接表现出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工作和成就的态度存在差异,对物质利益的分配心态存在差异,对上级、同事的评价方式存在差异。面对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投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带来了一系列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生产质量和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发展和调整的管理过程,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跨文化现象。这种可以通过跨文化沟通、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团队合作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就迫切需要提高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特别是提高人才的本土化水平,十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家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国家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一五”时期中央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同时,继续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水平的学科和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中零散而孤立的功能、职责和活动,在于如何通过对人的运作来增加协调性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如何顺应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水平的发展、人才战略的运行,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课题。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人力资源在与外部环境的互为作用,劳动者自我丰富、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成为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特征。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力图通过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篇8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高素质的员工成为企业发展和成熟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也是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决定力量,而定期或不定期为员工提供培训已成为许多有远见的企业“智慧”的选择。当然企业员工内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本领域最新前沿知识自不必说,为员工“埋单”心理健康保健及心理素质拓展服务也成为时尚,而这种培训尤其以团体心理训练为最佳首选。以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为代表的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团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它必须达成个体之间的一致,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引起团体变化而改变个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得多,通过团体对个体的作用可以促使个体最优发展。

一、团体心理训练的涵义及特征

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团体心理训练即团体成员或小组成员参与心理训练的过程。面对企业员工的团体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影响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团体心理训练一般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

第一,团体成员的同质性,即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这是进行团体心理训练的基本前提。

第二,团体心理训练经济高效性,这是团体心理训练最外显的特征。团体心理训练的参与对象为多人,团体成员在数量上并没有统一标准,一般障碍性团体相对于发展性团体参与人数应该少些。相对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为数个或数十个参与者提供帮助和服务。

第三,团体成员的互动性,这是团体心理训练的本质特征。团体心理训练目的是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平台,而互动、互知、互信会有力增进训练的效果。在交流互动中,参与者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孤单和孤独的。“和别人一样的体验”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参与者敞开心扉,大胆倾诉,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其他团体成员。

二、团体心理训练的优势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参加团体心理训练小组的企业员工带着同样的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愿望加入团队,形成一个互动的人际氛围。员工们在团队里的关系是平等的,问题是公开的,目标是一致的,这非常有助于他们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首先,从学习理论上讲,团体心理训练非常符合成人学习的心理需求。团体心理训练,是从方案的制订、内容操作及学习评价均从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角色扮演”、“心理剧”、“行为训练”等学习活动营造一种舒适、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企业员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活动过程中。

其次,团体心理训练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心理主动成长。团体心理训练针对员工共同性成长的需要和一些困惑,注重调动自身内在的力量。导师不是通过外在训练去改变他们的心理与行为,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助。

最后,交流、互动式的团队训练活动为参与训练的员工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持。许多企业的员工即便遇到极大的心理困惑,也不轻易对他人袒露心扉。但在团队里,员工们在制定活动目标、活动规则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一种坦诚、信任的关系,继而形成相互心理支持的团体。

三、团体心理训练的实施

1.团体心理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既要考虑企业员工职业心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更要基于解决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训练内容分成“长期训练内容”与“短期训练内容”。其中“长期训练内容”可以包括“情绪放松训练”、“认知重构训练”、“自我控制训练”、“人际沟通训练”、“社会适应与应对挫折训练”等等。“短期训练内容”可以根据对本企业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所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心理训练。

2.团体心理训练操作方法

团体心理训练应遵循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与操作原则、方法,以团体咨询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自我管理学说和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等为指导思想。

(1)导师安排。带队的导师是心理治疗师或者是接受过团体领导者培训的心理教师。此外,需要配备一名助理协助工作。

(2)团队成员。团体心理训练的人数一般在10人~15人。团队成员最好由不同部门的员工组成,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心理袒露和沟通。

(3)活动时间。团体心理训练一般是单元式活动。一个大单元可以考虑安排四个半天的时间,即一周一个半天(120~180分钟),使员工有“体验-反思-提升”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一个单元培训活动需要四个星期完成。

(4)活动场地。由于团体心理训练的形式非常灵活,需要事先布置活动场地,准备相关媒体。

四、实施团体心理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团体心理训练具有现代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它整合一个人的生理、情绪和智慧系统,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团队成员在合作、交流的团体氛围中体验、沟通、自主成长。事实证明,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员工心理技能水平,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起到较明显的作用,更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但如何将团体心理训练运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1.训练目标

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依靠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转变认知形成的,团体心理训练应以开发、提高他们的潜能和技能为核心目标,应体现多元的单元培训目标,如培养合作能力、和谐人际、心理防卫能力,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并善于合作的现代企业员工。

2.导师

团体心理训练的质量与团队成员的素质、合作有关,但导师的素质与水平更是至关重要。一般说来,导师是由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担任。我国在岗的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人数非常有限,直接能为企业员工做心理训练的专业人员就更少了。所以,企业团体心理训练的导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操作经验。

3.团队成员情况

训练之前,导师需要掌握参加团体心理训练的每一位成员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姓名、年龄、学科专业、职位、身体素质和个性特点等。这样,才能根据成员的具体情况确定切实可性的操作方案,如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内容的选择。

4.活动评价

评价是团体心理训练的重要一环。对员工参与团体心理训练的学习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尊重他们的自评:心理训练之前每一位成员填写心理评估表或相关测试表;在训练活动过程中导师与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对话、反思;训练活动结束时,团队成员填写心理评估表;团队成员结合训练内容,完成作业或进行拓展活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

篇9

一、学雷锋常态化的提出

北京雷锋小学39年坚持续写《雷锋日记》,坚持培养雷锋精神,让“雷锋”成为北京的常住市民,使学雷锋成为了常态化。学雷锋常态化的核心是延续传承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内容,学习雷锋精神是当前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学雷锋常态化的提出赋予了“学雷锋”的全新理念。“常态化”就是将非常规、不普通、不平常的事物或状态转变成正常、普通、平常的状态。[1]学雷锋常态化是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个人品德建设,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注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新时期的“学雷锋”是全民参与的精神建设,“常态化”成为新时期学雷锋活动的主题。

学雷锋常态化强调以青少年为重点,学雷锋活动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全国青少年学生要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学雷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深入推进以雷锋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创建和命名活动。校园是青少年实践学雷锋精神的主阵地,校园学雷锋常态化建设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新形势下校园学雷锋常态化的理念解析

校园学雷锋常态化作为校园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校园学雷锋的理念转变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其新时期的时念伴随着道德建设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从政策性到常态化的发展

雷锋精神是在政策环境中不断传承的。学校组织开展“学雷锋月”、“学雷锋周”、“学雷锋日”等各种活动来学习、弘扬、践行雷锋精神,然而在政策环境下的学雷锋容易形成阶段性,形式化的不良效果,形成“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的尴尬局面,而学雷锋常态化是突破此类难题的关键。校园学雷锋常态化是将学雷锋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推进雷锋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雷锋精神的一代新人,引导广大师生努力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传播、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二)从模仿行为到内化精神的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2]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效仿是提升道德觉悟和修养的直接途径,然而校园学雷锋常态化需要从模仿行为向内化精神进行转化。内化雷锋精神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雷锋精神感化思想、提升觉悟,让雷锋精神内化为价值观来指导实践活动,价值观的指导相对于模仿行为更具有科学性和稳定性。

(三)从雷锋精神到民族精神的升华

雷锋精神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雷锋精神凝聚着不同时代的价值观;雷锋精神具有民族性,雷锋精神是时代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雷锋精神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着时代性和创新性,例如“希望工程”、“志愿服务”等雷锋精神的核心是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校园学雷锋常态化是对雷锋精神的弘扬,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以校园学雷锋常态化为契机推进学生的民族精神建设,是校园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培养振兴民族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新形势下校园学雷锋常态化实现路径的思考

校园学雷锋是学校榜样教育的典型示范。榜样教育就是利用榜样的影响与作用,实现教育或教化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3]而学校榜样教育可以定义为:利用榜样的影响与作用,实现学校教育或教化目的的学校实践活动。榜样教育在中国现代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榜样教育中,榜样范例作为思想道德信息的承载体,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具体的道德期望和行为动力。[4]而在学校的榜样教育中,榜样典型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行为参照,是学生的道德模范。雷锋是学校教育的永恒榜样,那么如何实现学雷锋常态化,将雷锋精神在校园发扬光大?

(一)树立校园的雷锋榜样

“榜样人物对青少年的励志教育作用较大”[5],以学校自身的特性为视角,树立校园雷锋榜样是实现学雷锋常态化的有效路径。“58.1%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形象‘神话’、‘纯化’”,“48.4%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多是‘高、大、全’的完人形象”,“那些有血有肉的常人,既有缺点又有人格魅力的榜样更容易为人接受,让人觉得真实,可触摸,学得到,进而能激发学习追赶的欲望和力量”。[6]校园的雷锋榜样生活在学生的身边,是真实、可信、亲切的,是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学习的榜样形象,能够更充分的发挥榜样的励志教育作用。

(二)开展践行雷锋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专栏、组织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等多种形式来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悟雷锋时代精神。积极倡导鼓励师生参加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实践中,亲身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丰富校园网络的学雷锋资源,通过网络教育宣传来弘扬雷锋精神。推动雷锋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使雷锋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校园文化软实力践行雷锋精神。

(三)丰富校园弘扬雷锋精神的书籍、影视资源

名人记实传记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名人传记”在青少年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书籍中排行第一,占总人数的20.0%。[7]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学校的榜样教育要丰富雷锋精神的相关书籍,使学生在读书阅读中了解认知雷锋精神,感悟学习雷锋精神。由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认为用榜样对其进行励志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中观看与榜样人物有关的影视片排第一。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媒体资源,借助观看影视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推动校园学雷锋常态化的实现。

(四)携手学生父母、优秀企业家共同推进学校榜样教育

从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来看,社会所认同和推崇的榜样人物必须得到学生个体的认同和学习,才能达到榜样教育实际所预设的教育效果[8],而校园榜样的选择也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学习。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青少年所起到的励志教育作用最大,其比例占45.9%,高居榜首。[9]优秀企业家以43.7%的比例位居第二,牛根生、史玉柱、张瑞敏等这样一批当代中国优秀企业家们成为如今青少年耳熟能详的偶像。[10]学生父母和优秀企业家将成为校园学雷锋常态化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光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胡娟.论榜样的激励作用及其机制的重构[J].职业圈,2007(6).

[3]文晶晶.榜样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徐美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对我国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7.

篇10

中远期现货市场是传统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过渡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批发中心出现了中远期现货交易的雏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的推动下,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得到迅猛发展。所谓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是指通过网络与电子商务搭建的平台,对相应物品进行中远期订货交易的市场。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200多家地域性的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其中近百家具有一定规模,交投较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型交易市场有渤海商品交易所、上海大宗钢铁交易中心等。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对于完善现代化商品市场体系,促进多层次商品市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在我国发展较晚且扩张速度较快,人们对这种市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还缺乏清晰的了解,以致在市场运营和监管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深化对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特征和发展瓶颈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其发展。

一、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典型特征

(一)存在较好的现货市场基础

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一般都有比较好的现货市场基础,或者位于商品生产地,或者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例如,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位于我国蔗糖的主产区;上海大宗钢铁交易中心依托的是我国最大的钢材消费地和集散地;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位于杭嘉湖地区最大的丝绸生产、加工和现货集散地;余姚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地处国内最大的塑料原料产品集散地余姚“中国塑料城”;大连石油交易则依托的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石化中心城市等。因此,这些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能够很好的收集和反映买卖双方的供求信息,形成公正合理的市场价格,并将电子交易与物流配送信息化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大宗商品流通环节的集成高效管理,从而形成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批发市场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市场格局。

(二)大多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

我国中远期现货交易所多是由地方政府或具有行业背景的公司发起,若干股东出资共同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该类公司多为电子商务企业,通过构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提供交易服务,客户一般以具有行业背景的投资者为主,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营业务、交易佣金和投资者咨询等其他业务。例如,湖南省中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北京绿色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湖南省供销总社组建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山东滨海化工商务有限公司是由山东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发起,山东潍坊银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寿光宏宇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当地知名化工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正因为如此,中远期现货交易所在交易方式、上市产品、交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具有完全自。

(三)上市品种繁多

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该类市场的交易品种多与当地丰富的特色产品或特色市场相联系,因此形成上市品种繁多的局面。从目前交投较活跃的上市交易品种来看,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涉及钢材、有色金属、农产品、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煤炭、白糖等诸多商品领域,甚至有丝绸、花生、大蒜、苹果、酒水等市场容量较小的品种。丰富的投资品种,固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为繁荣当地市场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资金的限制,数量较多的交易品种可能导致资金分流,影响市场流动性,从而对投机者和保值商的操作产生不利影响,也容易导致大资金者操纵情况的发生。

(四)大多采用了期货或类期货交易模式

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合约标准化、场内集中竞价交易、保证金交易、双向交易、对冲了结和当日无负债结算。传统形式的远期现货交易一般采用非标准化的合约,从交易达成到实物交收要间隔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信用风险较大,而目前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大多采取了类似的交易模式,保证金比例一般为20%,可以申请当日交割或者在支付相应的仓储费等费用的基础上展期,在采用标准化仓单的基础上集中竞价交易,有些交易所还根据市场需要延长了交易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交易模式对降低现货贸易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信用风险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固有的融资融货性质则相应增加了投机性风险。

二、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瓶颈

(一)法律法规缺失

目前,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管理规范和法律依据主要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电子签名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公司法》、《拍卖法》、《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事实上主要是针对现货市场制定的,对于金融化的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缺乏适用性。同时,《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也无法适用于中远期现货市场,现阶段出台的《中远期交易市场整顿规范工作指导意见》则主要是试图整顿无序的市场格局,主要内容有禁止设立新的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保障资金安全、禁止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的企业入市交易、禁止业务、规范保证金缴纳形式、限定每个交易品种和每个交易商的最大订货量等,显然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交易安全性缺乏保障

目前,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上市的品种繁多,部分交易品种市场规模很小,例如枸杞、大蒜、苹果等产品,而这些品种的市场流动性又较低,很容易被社会游资集中炒作,从而导致投机盛行,保值者无法顺利转移风险。此外,尽管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引入了期货市场交易准备金与保证金制度、强制平仓、涨跌停制度等对于保障交易安全和提高交易效率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交易规则,但目前各个交易所主要是自定交易规则,因此各交易所在保证金比例、涨跌停比例等方面千差万别,还存在交易所突然更改保证金比例、涨跌停板等交易规则的现象,有些交易所甚至违背交易规则,与大资金的交易者共同操纵市场,显然,这种交易行为和内部风险控制完全由各交易所自行决定的方式严重影响了交易安全性。

(三)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较小

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掌握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但目前很多交易所缺乏实体背景,在交割机制、合约设计、交易规则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从而使得中远期现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丧失,演变成纯粹的投机场所。尤其突出的是,很多交易所的交割仓库形同虚设,即便是规模较大的一些交易市场,交割仓库的规模和数量也明显不足,甚至有些市场根本没有合乎标准的现货可供交割,部分市场的交割率不足万分之一,交割环节的缺失导致中远期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丧失,也和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目标相冲突。

(四)政府监管缺失

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形式上一般是地方政府审核批准成立,或者是地方政府和商务部(原国内贸易部)等共同批准,近年来随着交易纠纷形式的变化,证监会等金融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也介入其中。表面上看起来,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处于多头共管的监管格局,但事实上,由于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既不属于有形现货批发市场也不属于期货市场,多头监管的结果是缺乏针对性的监督和管理,有些市场甚至处于“三不管”的状态。因此可以说,现在的监管实际上还远未形成有序的体制。同时,中远期现货市场也缺乏相应的行业自律机制,相应的行业协会或者没有建立,或者没能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三、相关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典型特征和发展瓶颈,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尽快出台适用于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可以先根据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规律、特点建立行业标准与规范,在行业内推广实施,取得相关实践经验后进一步扩展完善为《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和《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国家级的政策法规。适当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升格为《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法》,从而加强对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违规违法行为的法律震慑力量。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本质上是服务于现货市场的组织形式,因此,应由商务部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日常监管,同时应会同证监会、地方政府和商务主管部门等机构共同制定监管细则,统一市场交易制度。当前,监管机构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市场准入管理,重点整合和提升现有的交易所,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促进交易所之间的兼并和收购,实现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大联网、大融合。

(三)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合理规划区域市场

对各地区提请成立的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应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工作,对市场规模较小,容易造成交易秩序混乱的交易品种严禁上市交易,对地理位置靠近区域的相同和相近上市品种做一定限制,同时要考核其交割仓库的规模和数量,设定保值厂商所占的比重,严格交割制度,切实保证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交割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胡俞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何去何从[J].投资北京,2008(7):50-52.

[2]牛凯敏.浅析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宗商品中远期现货交易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2):246-247.

[3]石晓梅,冯耕中,何朝阳,汪寿阳.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246-257.

篇11

在患者被护理期间没有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功能上的障碍、损害或死亡就叫做护理安全。神经内科的病状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二是脑部炎症性疾病包括脑膜炎、脑炎等;三是周围神经病,像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四肢麻木、无力、偏头痛、癫痫、脊髓炎、神经系统变性病、坐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和重症肌无力等都是属于周围神经病。因为神经内科患者本身有着认知能力差、自理能力弱、恢复期长等特点,所以说,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其在护理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使了患者身心舒适程度得到降低,并且严重者的话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提高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安全影响因素做初步的探讨,讨论并提出以下相关对策,现总结如下。

1常见危险因素

1.1医院因素

1.1.1环境因素

病房周围和医疗设备上都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比如病房里通风不畅会导致空气流通不顺造成空气混浊,另外病房隔音效果弱而导致的噪声大以及光线阴暗等都是可能导致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的原因。另外,类似床腿刹车没有得到很好的固定、厕所没有扶手、吸引管道并没有处于有效状态、有水未及时设置防滑提示牌等问题都会很有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伤,从而出现意外事件。

1.1.2责任意识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常识并且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认真严格的履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不仔细,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规范,,造成病情延误,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或者错误判断病情,导致不能正确的用药或者是制定抢救方案失误,另外护理记录不详细、不规范、不全面也是不小的问题,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1.3业务素质

一些新参加工作或者刚调入科室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缺乏熟练的操作技术。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事态的恶化。如药物配伍、给药途径、常见不良反应等。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引进新的医疗设备与药物是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这即使是对相当老练的护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所有的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都依然很有学必要的不断去学习和提高。

1.1.4管理水平

在目前这个现状下,整个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还处于一个普遍缺乏的状态。这就要求必须得有一个严谨、详细的值班表。相反的是,如果不能有效合理安排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分工责任不明确,出现部分人员的任务量偏大,不仅会导致其工作效率的下降,并且还会使护理人员感到疲惫与疏忽,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从导致意外的发生。比如说当脑水肿患者多用20%的甘露醇,当出现高渗液体脱水降颅压的情况时,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坏死。另外,日常护理中的监测环节以及交接班问题出现遗漏或者缺失的时候都可能会造成意外。

1.2患者因素

1.2.1体质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会有许多老年人,他们身体本身就非常虚弱,又加上病情的影响,经常会突发抽搐及晕厥。另外,当他们鼻饲速度控制不当的时候会导致牙齿松动落入气道,于是就不能有效的进行呼吸,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

1.2.2神经因素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来说,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当神经敏感程度下降时会采取局部热敷和热水袋保暖,这个时候烫伤的意外就很有可能发生。并且,患者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很有可能发生压疮。并且,颞叶、额叶这些部位损害严重者容易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缺失和精神异常、躁动等症状。这时候若监护措施稍有疏忽患者就很有可能发生走失。神经内科患者行PICC置管、鼻饲插管营养治疗时,很可能会因为感觉不适而出现自行拔管的情况。如果床栏设置不当的话,又加上患者意识模糊并且心情躁动、偏瘫患者容易发生坠床,严重时危及生命。

1.2.3心理因素

有些患者由于太自尊或者自信使得他们不愿在常规护理中或心理辅导上过多依赖麻烦护理人员,不经过护理人员同意而自行做自己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发生意外。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使得其恢复周期长、社会功能丧失、经济负担大,容易产生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都会使得患者消极配合日常护理,从而使得其情绪更加严重,极端不稳定者甚至可能会有自残行为。

2相关措施

2.1 强化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健康教育。首先应将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以及护理内容、方法、目标等基础条件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另外,当患者提出自身的疑虑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耐心且准确的解答。还要根据患者体质上的差异而实施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其中饮食调理注重按时按量,而功能锻炼注重因人而异,两者都讲究循序渐进。对于病人的饮食上只有将个人口味与营养科学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并且要特别关注那些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并及时给予其适当的心理疏导。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利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动作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从而帮助患者增强信心。

2.2 完善病房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定时通风,使病房内的空气清新。二是保证病房里光线是明亮且柔和的。三是严格控制噪声,保证其在55分贝以下。所有的这些都是保证患者能有一个良好的调养环境。另外,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走廊、厕所里必须要设扶,还要配备防滑平底鞋、设置防滑标志以及配置夜间照明灯。对于病床、平车和轮椅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要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解决,使这些基础设施保持良好的性能。对于急救物品要定点放置,并派专人管理。做到班班清点,确保突况发生时保证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

2.3 准确评估病情

对于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对危险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见性的措施来进行处理。特别是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护。比如说患者发生癫痫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舌咬伤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患者带上牙套。还有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时候,会在行走、如厕时发生摔倒从而产生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病人要保持较慢的活动速度,像坐立、下床、如厕都需要有人搀扶。对防止有定向力和认知力障碍的患者走失就需要留人24h守护。另外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烫伤,所以对其使用热水袋时要特别要注意先用毛巾对其进行包裹。

3结束语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处理风险事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完善病房环境和基础设施,给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还有要准确的评估对每一位入住的患者病情。就护理人员而言,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增强法律意识,只有不断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另外,需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实施切合实际的管理程序,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护理过程中的遗漏环节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总的来说,,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理安全。

篇12

1、装修过程中往往使用大量可燃材料和不符合规定的材料

洁净厂房内部房间、隔墙大都采用木板、胶合板等高分子易燃材料装修,风管保温也常使用聚苯乙烯等可燃材料,增加了建筑物的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燃烧猛烈,火势难以控制。对于洁净厂房来说,都要在原有的生产车间内部进行二次装修,但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必要的防火安全知识,在装修中大量的使用易燃和可燃的复合材料。现在市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有双层聚苯乙烯泡沫彩钢板,这种材料在发生火灾后中间的聚苯乙烯泡沫会很快燃烧,散发出大量对人体有毒的气体,使人窒息死亡,同时厂房的承载力也会迅速下降,极易导致整体坍塌事故。

2、密闭性强,蔓延速度快,疏散和扑救难度大

对于工业洁净厂房来说,由于其进户过程必须经过清洗、更衣、消毒等程序,内部又必须保证高度的密闭要求,因此必然会导致其内部布局复杂,出现一些门中门、房中房的现象。一旦发生火灾,室内温度迅速升高,热量难以散发,会使可燃物很快达到燃点而促使火势扩大,产生的烟雾又会通过内部的风管快速蔓延,导致有限的空间内能见度降低,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难度加大,极大地威胁着火场中人员的生命安全。

3、生产工艺涉及易燃易爆类、可燃类

电子元器件类洁净厂房中不少生产工艺使用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如汽油、甲苯、丙酮等作为清洁剂清洗微型轴承、磁带抹布等,特别是半导体器件工艺中还涉及使用氢气、氧气、硅烷等气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而医药类产品包装材料以及一些辅料也常常是可燃物,同样存在火灾危险性。更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洁净厂房生产工艺中需要加热操作、且普遍使用电阻丝加热器或高频加热器,此类加热器件一旦接触可燃物也极易引发火灾。

二、电子元器件类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

1、选材谨慎,严格把关。对于厂房内部的装修材料应该严格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选择,吊顶、墙面、隔断所采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B1级,尽量少用一些可燃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减少火灾荷载。另外,可以选用一些新型的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如现在出现的无机不燃彩钢夹芯板与一般岩棉板相比,它不仅具有表面平整度好、抗压强度好、耐火等级高等优点,而且保温、隔热、隔音、防潮、抗震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医药、电子、半导体等各种洁净厂房的隔断和吊顶。同时,对于内部的电气线路也应尽可能地穿金属管敷设,并在穿越隔墙或顶棚的周围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防止由于线路问题导致发生火灾。

篇13

    [问题]

    A小姐一年后发现单位未缴纳试用期内的社保,可否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金?

    [分析]

    一、试用期内单位是否需要给员工缴纳社保?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从劳动法该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部发[1996]354号《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3条之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也就是说,试用期同样属于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因此,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A小姐要求单位补交社保费是否超过时效?

    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这就是劳动争议的时效规定。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八十二条规定:本条中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A小姐于2004年8月28日要求单位缴纳2003年8月——11月的社保,是否超过时效?

    在这里,我想把一个概念说清楚,那就是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是有区别的。所谓的实体权利,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程序权利是法律赋予当事人通过相应程序(如仲裁、诉讼)去取得属于自己的实体权利的救济程序。程序权利的丧失,并不当然的导致实体权利的灭失。具体到本案,就是即使超过60日的仲裁时效,并不代表当事人就丧失了要求单位补交社保的权利,因为超过时效,仅仅是丧失法律上的胜诉权,也就是说,丧失的是通过仲裁或诉讼保护自己实体权利的胜诉权,当事人仍可通过其他方式主张自己的实体权利,如自己向单位主张,或通过行政救济方式主张。

    A小姐于2004年8月28日要求单位缴纳2003年8月——11月的社保,虽然A小姐是2004年8月27日才发现单位未缴纳试用期的社保,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这种情况仍更大的可能会被认为超过仲裁时效,理由就是虽然A2004年8月27日才发现单位未缴纳试用期的社保,但应当早就发现这个违法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应当知道”。虽然我一直认为劳动部无权对劳动法的条文含义做出解释,但实践中这样处理也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

    但是,即使A因为超过60日而丧失仲裁或诉讼意义上的胜诉权,A仍享有向单位主张补交社保的实体权利,A于2004年8月28日向单位提出补交的要求不存在时效问题。

    三、A可否以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szlaw.org/qseeklaw_show.html?id=309123702761254)第二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有权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其应得的劳动报酬,并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八)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三)、(四)、(五)、(六)、(七)、(八)项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赔偿。由此可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有权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并且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这里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针对 “正在发生的违法(或侵权)行为”还是可以针对以往发生的违法(或侵权)行为?

    我认为,只要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均可依法解除合同而不受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限制。理由如下:

    1、《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并未对该种情况下劳动者随时解除合同做出特别规定或限制规定,且法律、法规以及部委规章均没有对此问题有限制性规定,因此,将“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限定为“正在发生的侵权行为”没有法律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