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移动通信导论

移动通信导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移动通信导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移动通信导论

篇1

1.介绍

移动通信中,提供给用户和无线网络基站之间通信的频带宽度是有限的。因此,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这个有限的资源成为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瓶颈。为满足信噪比要求,本文从以下三种基本的干扰:同信道干扰,同区域干扰,邻道干扰考虑来设计网络。

无线频率传播和预期的通信量作为某些信道分配给某个区域时是否会产生干扰的决定因素。通信量也可以用来预测每个区域内所需要的信道数目。信道分配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在满足整个系统无干扰的情况下,最小化所需的信道数,以节约有效的频率资源。这就是参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问题1(CAP1).第二类: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无法提供足够可用的信道确保无干扰的信道分配,只能最小化整个系统内的干扰,满足各区域对信道数量上的需求。这就是参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问题2(CAP2)。近几年来,一些启发式算法(HeuristicApproach)([2],[3],[4])等多种算法被用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但由于算法的一些局限,往往结果并不理想。

基因算法GA的本质:全局性概率搜索算法,是可行的搜索技术,用定长的线性串对问题的解进行编码,通过复制、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改变个体的结构。个体作为搜索对象。根据适应度进行选择,决定个体是否参加复制、交叉等遗传操作,得到的返回值后,代入适应度函数求出子染色体树的适应度(适应度:表示了个体产生的效益,是个体优秀程度的度量)。取适应度最大的作为最优子个体。

已经有大量的例子使用基因算法GA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例如,参考文献[12],[19],[20],[21],[22]使用基因算法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1(CAP1)。[23]和[24]用公式描述了CAP2,但是它们只对无干扰的情况感兴趣。参考文献[16]中依据基因算法给出了解决信道分配问题2的独特的公式,在本论文中,就依据这个公式,将无干扰条件作为软限制条件(Softconstraint),而将各个小区所需要的信道数作为硬限制条件。我们用十个基准(benchmark)问题来进行模拟仿真,并将结果与其它算法获取的结果相比较。

2.信道分配问题

假设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它有N个小区和M个通信信道。小区i的信道需求(由预期的通信量求出)为Di个信道。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可以决定在频域中两个信道之间能保证没有干扰的最小距离。这些最小的距离存储在的对称矩阵C中。我们回顾一下Smith和Palaniswami[4]提出CAP2的数学模型:

其中;.如果,就是说小区j和i分别分配到信道k和信道l。分配所引起的干扰程度可以由张量中的一个元素进行计算,其中是信道k和信道l在频域中的绝对距离。当时,干扰的程度最大。干扰随着两信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减小整个网络中的干扰程度的问题就可简化,即:

最小化:

(1)

限制条件:

(2)

(3)上述提到邻近因子张量P是一个三维矩阵。立方体正前平面对角线被置0的矩阵C。张量的第三向线成线性减少,因此张量的有效深度为矩阵C的最大对角线值,它由递归方法生成:

(4)

3仿真结果

在我们的仿真试验中,采用了参考文献[16]推荐的方法,初始化一组满足限制条件的个体。每个个体是一个的矩阵的解。每一行代表一个小区内的分配方案。每一行内的1的数量代表了分配给该小区的信道数目。根据前面介绍的基因算法,进行行间交叉,行内变异的算法。这样,每次生成的新解都可满足限制条件。我们用等式(1)来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并根据适应度来选择用于生成下一个族群的个体。

果”0”代表无干扰分配。我们可以看出对于HEX2和KUNZ1我们获得了比其带爬坡的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thehill-climbingHopfieldnetwork(HCHN))[8]中更好的数据.在仿真过程中,一些参数,例如交叉操作机率,变异操作机率和族群大小都需要去设定.我们是通过反复试验来设定这些参数的.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已经研究了在保证无干扰情况下最小化所需信道数的问题。而本论文则是针对那些实际可用信道数少于无干扰所需信道数的实际问题,研究在有限的信道的条件下来最小化生成干扰的的可行性方案,这将会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基因算法是一个有趣的方法,它是从点到点的全局搜索,在解决优化组和问题时,可快速获取更优的解。基准问题的仿真结果表明基因算法可得到比其它方法更理想的结果,即在满足需求限制的条件下,使得信道分配带来更少的干扰的解决方案.

更高级的基因算法诸如并行基因算法(parallelGA)和微基因算法(microGA)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信道分配问题2,得到更好的结果.基因算法(GA)特别适合于在高速并行计算机上运算.目标函数和限制条件可同时执行,对整个族群操作运算,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选取新一代适应度更高的子族群参数。因此对硬件性能要求高,直接关系到运行时间长短,效率问题.

在一台高速并行机上,基因算法预计能以几K倍的速度处理很多问题,K是入口尺寸大小。即使要并行的评估的个别问题功能有效性,也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解决办法。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K.Smith,“Solvingcombinatorialoptimizationproblemsusingneuralnetworks,”Ph.D.dimerfation,UniversityofMelboume,Australi41996.

2D.Kunz,‘‘SuboptidsolutibniobtainedbytheHopfield-Tankneuralnetworkalgorithm”,BiologicnlCybernetics,vol.65,pp.l29-133,1991.

3F.BOX,~‘‘Aheuristictechniqueforissigningfrequenciestomobile:radionets,”IEEETrans.Veh.Techno/.,vol.VT-27,no.2,pp..57-64,1978.-~

4M.:Duque&to&D.KunzandB.Ruber,“Statica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simulatedannealing,”NeuralNehvorkrinTelecommunications.B.YuhasandN.&sari,E&.Boston,MA:Kluwer,1994.

5M.Sengokq“Telephonetrafficinamobileradiocomunicationsystemusingdynamicfrequencyassignments,’’IEEETrans.Veh.Technol..vo1.29,no.2,pp.270-278,1980.

6A.Camst,“Homogeneousdistributionoffrequenciesinaregularhexagonalcellsystem,”IEEETrans.Veh.Technol.,vol.31.no.3,pp.132-144,1982.

7A.Gamst,“Somelowerboundsforaclassoffrequencyassignmentproblems,’’IEEETrans.Veh.Technol.,vo1.35,no.I,pp.8-14,1986.

8K.SmithandM.Palaniswami,“Statici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NeuralNetworks”,IEEEJoum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s,vol.15,no.2,pp.238-249,1997.

9E.Falkenauer,Geneticalgorithmsandgroupingproblems.Chichester,England:Wiley,1998.

10R.Matbarand1.Mattfeldt,”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networks”,IEEETrans.Veh.Technoi.,Vo1.42,pp.1421,Feb1993.

11.S.KitqS.H.Park,P.W.Dowd,andN.M.Nasrabadi,“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usinggeneticalgorithm”,WirelessPersona:Commun,vo1.3,110.3,pp.273-286,Aug.1996.

12D.BeckmannandU.Killat,“Anewstrategyfortheapplicationofgeneticalgorithmsto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Trans.Veh.Technol.,vol.48,no.4,pp.1261-1269,July,1999.

13E.DavidGoldberg,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Reading,Mass.:Addison-WesleyPub.Co.,1989.

14K.Deb,“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UsingEvolutionaryAlgorithms”,JohnWiley&Sons,2001.

15LawrenceDavis,HandbookofGeneticAlgorithms.NewYorkVanNosbandReinhold,1991.

16K.A.Smith,“Ageneticalgorithmfor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GlobalTechnohaConference,vol.4,1998.

17DonaldE.Knuth,TheArtofcomputerprogramming:FundnmentalAlgorithms.nirdEdition.Reading,Mass:Addison-WelseyPub.Co.,1997

I8T.Kohonen,“Self-organizedformationoftopologicallycorrectfeaturemaps,”Biol.Cybern.,vol.43,pp.59-69,1982.

19A.ThavarajahandW.H.Lam,“Heuristicapproachforoptimal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mobilesystems,”IEEProceedingsCommunications,vol.1463,pp.196-200,June,1999.

20G.ChahbortyandB.ChaLborty,“Ageneticalgorithmapproachtosolv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ncellularradionetworks,”Proc.I999IEEEMidnight-SunWorkshoponSoftComputingMethodsinIndustrialApplications,pp.3439,1999.

21M.Williams,“Makingthebestuseoftheairways:animportantrequirementformilitatycommunications,”Electronic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Joumal.v01.12,no.2,pp.75-83,April,2000.

22F.J.Jaimes-Romero,D.Munoz-Rodriguez,andS.Tekinay,“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systemsusinggeneticalgorithms,”IEEE46thV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vol.2,pp.741-745,1996.

篇2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40-03

杨丽萍用一曲《雀之灵》让中国观众记住了洁白的孔雀形象,也让世界记住了这位来自云南的原生态舞者。她将自己对孔雀形象的理解,将自己对生命的了解融入了手指、腕、臂、腰等技巧动作中,让人们感受到了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看到了一个高贵纯洁的艺术形象。当然,还有无数的艺术家用技巧和情感的合二为一为我们奉献了一个个经典的舞蹈作品,让我们在精美绝伦的舞蹈动作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震撼与可贵。这也让我们沉思,怎样才能实现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和统一?

一、关于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概述

1.技巧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人们欣赏舞蹈,欣赏的舞蹈整体的编排、舞台的布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舞蹈演员的表演。在舞蹈表演中,当舞蹈演员做出高难度劈叉动作、跳跃旋转动作或者超出观众想象的极限动作时,观众往往会凝神屏息,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大声叫好。这说明,舞蹈演员的技巧动起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作用。舞蹈表演的实践也证明,平淡无奇、没有张力的技巧动作往往会让观众感觉索然无味,而充满张力、技术含量高的动作往往能博得观众喝彩。而从舞蹈表演本身来说,舞蹈技巧也是其最为重要和精彩、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正是因为技巧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很多舞蹈演员为了持久地吸引观众注意力,不断地创新着技巧动作,不断地挑战高难度的技巧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不是靠单一技巧动作就可以吸引观众的,必须要注意舞蹈动作的连续性和突出性,某一个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只是为把观众带向一个情绪的,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因此,要特别注意技巧动作整体的编排,要让技巧为舞蹈服务。

2.内心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首先,舞蹈和音乐艺术不同,它需要通过视觉来传递,观众通过肉眼观察才能看到舞蹈的形,才能看到舞蹈动作。而在这种特有的传递方式下,舞蹈演员自身的情绪、动作、甚至一个席位的表情都会被观众收入眼底,观众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情,可以感悟舞蹈本身所要表现的情感,可以感受到舞蹈中的主角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如果没有这种情绪的渲染,那么观众欣赏的就只是舞蹈的技巧动作,并不能从舞蹈中获得感性认知。而如果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充分表现出情感要素,把主角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纠结,把人物的涅通过舞蹈表现出来,那么就能够达到通过舞蹈传情的目的。这种情感的传达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触动观众神经,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灵魂的洗涤,进而会激发观众与舞者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会实现艺术的共鸣。由此可见,内心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它是决定舞蹈表现力、决定舞蹈成败的关键。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当舞蹈以独特的感情形式表现和存在时,它才能够带给观众真正的视觉享受。

二、关于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技巧动作和内心情感都是舞蹈表演中的关键要素,二者缺一不可,缺失了任何一个部分,舞蹈对观众而言就会失去吸引力,无法让观众感同身受。因此,在舞蹈表演中,必须要想方设法实现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实现二者和谐统一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是舞蹈艺术表现的需求。舞蹈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不是几个复杂的、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就能表现的,也不是只靠情感的渲染就能成功表现的。形象一点来说,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舞蹈,就像只加了盐,没有加其他作料的食物,能吃但是很难让人吃得香;而只有感情没有技巧的舞蹈,则就像添加了无数作料,却唯独少了盐的食物,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想充分地表现舞蹈这门艺术,必须要坚持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融合。既要让观众欣赏到高难度、精湛的技巧动作,也要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独有的精神色彩,只有实现二者的充分融合,于技巧中表情感,于情感中展现技巧,才能呈现出极具艺术含量和艺术品质的舞蹈作品。只有当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调动,并通过具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才能让欣赏者感受到独特的肢体语言。可以说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传情。比如蒙古舞中雄鹰展翅的动作,鹰是蒙古草原的一种象征,雄鹰展翅是蒙古草原一个极普通的艺术形象,却又展示了蒙古人民勤勤恳恳、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就是说,是情感造就了动作的独一无二,是情感促使动作更具美感。

2.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是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需求。观众欣赏舞蹈多是基于内心需求,他们希望通过欣赏舞蹈达到一种艺术的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如果舞蹈演员在表演中一味地追求技术动作的高、精、尖,一味地在动作中求新、求异,而忽略了内心情感的表达,那么在观众眼中,舞蹈和杂技也就没什么区别,舞蹈独有的魅力就很难展现,观众也就很难在舞蹈中获得感性认知,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舞蹈对观众来说,只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一时,不可能让观众久久回味。而如果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只追求情感的表达,想方设法向观众表达舞蹈中主人公的情感诉求,而忽略了手、臂、肚、腰等基本技巧动作的展现,那么在观众眼中,舞蹈还不如话剧精彩,舞蹈独特的舞台张力就无法体现,观众也很难被吸引。因此,观众对舞蹈的诉求决定了其必须坚持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实现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和谐统一的建议

实现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能够充分展示舞蹈的魅力,能够让舞蹈舞台表现出极大的张力,能够让舞蹈演员将所饰演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能极大地引发观众共鸣,可以达到一种空前的情感交流。因此,要注重技巧动作和内心情感的融合,使二者有效互补,共同为观众打造视觉盛宴。舞蹈角色的内心情感并不是靠舞蹈演员口述来实现的,不是要舞蹈演员通过描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实现二者的统一,指的是在技巧动作中,巧用面部表情、眼神、“气”等动作,来展现舞蹈动作的同时,将舞蹈角色内心的情感也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以下是实现二者和谐统一的一些建议:

1.将舞蹈技巧动作和面部表情统一起来。一个人或高兴、或愤怒、或忧伤,面部表情最能表达这种情绪。因此,注重舞蹈演员面部表情的训练一直是舞蹈演员情感训练的重要内容,管理不好自己面部表情的舞者注定是失败的,面部表情僵硬的舞者,会让观众产生抗拒心理,会让观众丧失欣赏兴趣。因此,一个舞蹈演员必须善于管理自己的面部情绪,在舞蹈技巧动作的训练同时,也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训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专项训练,坚持基本功训练和面部训练的统一。首先,训练舞蹈演员的肢体控制能力,让舞蹈演员可以轻松驾驭自己的肢体,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并让舞蹈演员渐渐找到肢体感觉,在训练中保持动作的优美,上下身保持协调,保证动作的准确到位;然后要让舞蹈演员掌握不同舞蹈的音乐风格。

以舞蹈作品《小小水兵》为例,该作品坚持朴素的舞蹈表现方式,通过对小小水兵这个形象的演绎,表达其深深的爱国情感。这个舞蹈之所以能够成为少儿舞蹈中的经典作品,在于其通过舞蹈演员欢快的跳跃和翘腿晃悠以及下后腰、仰卧在地等动作,表现了小小水兵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舞蹈演员沐浴在晨光下的微笑惬意的面部表情和注视大海时留恋、深情的面部表情,让观众在欣赏小小水兵生活的同时,感受到了他们特有的朝气和活力,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感情。在训练时,不但要让舞蹈演员掌握下后腰等基本动作,还要训练他们的面部表情,让他们想象并通过面部配合表达出早晨起来看到了蓝天碧水时、呼吸到清晨海上新鲜的空气时惬意的享受。通过独特的“Z”技巧造型和小小水兵恰到好处的表情,极容易让观众认可小小水兵可爱充满朝气的形象。

同时,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和谐统一中的面部训练还要有针对性。要让舞者学会用头、用嘴巴、用眼睛演绎不同的面部表情。比如舞蹈人物愤怒时,不但肢体动作要硬,要有力度,舞蹈演员也要做出相应的或瞪圆眼睛或凶神恶煞的表情。而如果要表达惊吓的表情,舞蹈演员要适时张开嘴巴或者用手遮住眼睛;要表达害羞,则要面露微笑,用手轻掩半边脸庞;要表达悲伤的表情,就要保持嘴角弧度向下,或者让下嘴唇往外翻;要表达快乐的表情,则要然嘴角上扬,并咧开嘴,传达出正在大笑的感觉。

2.要注重技巧动作和眼神的和谐统一。我们常说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清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眼神是反应内心情感的点睛因素,如果只是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比如嘴部的动作等来表现情感,无疑缺乏厚度和灵性。而有了眼神的装点和修饰,整个舞蹈就会变得有力起来,整个舞蹈的美感也就可以充分体现。在舞蹈中,我们把眼神定义为一种神韵,一个有神韵的舞蹈演员,才能将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才能让不同的舞曲、不同的舞蹈内涵展现给观众。以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为例,不论是维吾尔族舞蹈还是蒙古族舞蹈,通过舞蹈演员眼神的柔和美,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的情谊。同时,眼神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忧郁的眼神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演员演绎的是一个处在情绪低落期的角色,明亮的眼神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演员演绎的是一个开朗的角色,兴奋调皮的眼神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活泼的舞台形象。不同的眼神总能向观众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让他们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舞蹈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要具备传神的特性。

坚持技巧动作和眼神训练的和谐统一讲究的是舞蹈演员感受、身体、眼和气的协调,这是舞蹈的精髓所在。通过眼神发出信息,能够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舞蹈角色的内心情绪,同时,它能够让观众与舞蹈演员之间形成一种无声的交流。既要保持动作的干净,也要直接用眼神传递感情。

眉目可以传情,因此在舞蹈训练中,要坚持技巧动作和眼神训练的融合。首先,可以让舞蹈演员进行定眼训练。可以让舞蹈演员在压腿或者劈叉时,让他们的眼睛盯着一个设定好的目标,可以正视,也可以斜视。具体的做法是,在舞蹈演员身体3米左右的地方选择一个不明显的点,保证点的高度与舞蹈演员眼睛的相平。然后让舞蹈演员睁大眼睛,并保持双眼对标记点的正视,要注意他们眼神的集中,避免眼神涣散。为了保护舞者的眼睛,在定眼一段时间后,可以让舞蹈演员稍事休息,而后再进行反复的定眼训练。斜视训练和正视训练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要调整角度,舞蹈演员眼睛和注视的目标点之间保持二十五度左右的斜角。其次,对舞蹈演员进行转眼训练。所谓转眼,就是让舞蹈演员灵活地控制眼珠,让其在眼眶里可以随意来回转动。比如让舞蹈演员眼球由正前方开始,移到眼角处,并左右眼角来回运动,坚持反复练习;或者让舞蹈演员眼球由正前方开始,进行上下左右转动,注意在向上转动时,不要抬眉,避免带出其他情绪因素,影响内心情感的表达。同时,可以训练舞蹈演员眼球转动的快慢,让他们进行快速和慢速的交替反复训练。只有让舞蹈演员的身体技巧和神韵集合起来,才能让舞蹈体现出独有的魅力,才符合舞蹈的审美内涵,才能让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身心并用,让舞蹈显现出艺术魅力。

3.注重技巧动作和“气”的和谐统一。舞蹈演员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喜怒哀乐,这是作为人的真实情感。但是舞蹈演员在表达中不能只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应该把自己的情感与舞蹈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通过自身的演绎来表达和传递舞蹈中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舞传情的目的。而“气”是表达舞蹈角色内心情感的关键要素。通过气的用法的不同,比如呼吸的长短、呼吸的速度等,都可以反应舞台角色的性格特点,反应舞台角色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背景。通过气、通过呼吸特点,可以让舞台角色内心的踌躇、对事物的冷漠、轻视或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比如如果舞蹈演员要表现一个劳动者,那么他在舞蹈表演中就要口鼻兼用,表现出劳动者较重的呼吸;如果其表演的是一个有高贵身份的角色,那么就不能用口出气而应该用鼻子呼吸。同时,在舞蹈表演中,如果需要表现出角色的英勇和无谓,那么舞蹈演员就要收腹挺胸,让气贯于胸。合理地用气能够让舞台人物的形象更突出,能给观众呈现更具舞台说服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

综上所述,舞蹈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坚持技巧和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舞蹈,不仅要包含完整流畅的技巧动作,还要蕴含感情,如果不注重技巧动作的运用,那么整个舞蹈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就很难有亮点,很难吸引观众,也很难呈现舞蹈的力量和形体美;而如果不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那么舞蹈就会变成简单的技巧动作的呈现,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缺失,舞蹈将会失去其生命,很难引起观众共鸣。因此,要加强舞蹈演员的训练,在技巧训练的同时,加强内心情感的表达训练,实现表演中二者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为观众奉献真正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吴迪.舞蹈中情感与动作的关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惠勇.如何加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2012(22).

篇3

2009年,在无锡,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示范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启动。物联网是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技术,如果在物联网方面落后了,我们在下个世纪,在未来的100年,就会全面落后。物联网的发展,受制于通信技术。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经进入4G阶段,技术不断成熟,通信功能日益强大,业务不断的扩展,4G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广受关注。4G通信技术,已经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2014、2015年的Gartner技术成熟曲线中,物联网技术都实现了登顶,而2016年曲线中又出现了物联网平台技术。伴随着NB-IOT以及LTE-V在3GPP协议冻结,5G网络面向的3个场景中有2个均为物联网应用,物联网行业终于迎来通信运营商的加入,首次大规模商用在即。NB-IoT是第一个面向物联网的运营商级别通信协议。三大运营商都在2017年大规模商用NB-IoT,LoRa、SigFox、Ingenu、NWave等一系列技术均不同程度的活跃起来。NB-IoT将在低耗能、低信息量、巨量化传感器网络中应用,领域包括:①以水电气的智能抄表业务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业务;②以邮筒、垃圾箱、路灯、下水道、停车位管理为代表的智慧城市业务;③以快递、宠物、畜牧业、儿童老人跟踪为代表的智能追踪业务;④以可穿戴健康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医疗业务;⑤其他工业领域小规模、长时间数据收集案例或周期性控制应用。

二、4G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017年全球运营商迎拐点,相对乐观但有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总体上通信行业2017年应该会好于2016年,主要有政策推动:运营商混改列入第一批试点名单,引入互联网巨头或直接流量经营、数据经营转型,全面形成“云管端”闭环,行业形态有望重塑;以及技术周期推动:5G标准制定关键阶段,下半年海外运营商同步实现商用。全球市场运营商资本开支迎来拐点之年,增速触底。我们预期2017年全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仍将有3%的小幅下降,但在下半年资本开支有望触底反弹,4.5G网络扩容,5G及物联网的投资开始加大;国内厂商份额提升,全球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无线通信市场,华为市场份额第一,达到35%;中兴稳健上升,从2010年市场份额6%提高至12%,表现抢眼。

参考文献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Peter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郭卫斌,杨建国.计算机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篇4

二、剧本式的课程改革方案

2.1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去介绍整个通信工程专业,由浅入深的介绍当前主流的各种电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CDIO的思想,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专题项目制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专业概论课和四个专业方向专题,共5个部分。

2.2教学过程

除专业概论课外,每个专业方向专题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教师授课。教师从一个本专题典型项目着手,由浅入深的展开专题介绍,让学生对本专题的主要原理、技术和应用有初步认识。第二部分:专题任务设置。在学生对本专题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将一个或几个专题项目以任务形式分解到各个小组,一个专题任务将由多个小组共同协调完成。第三部分:任务的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部分资料、课外的自主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交初步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加以引导纠正,最终以学生为主完成任务的初步构思和设计。第四部分:任务的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通过组员间的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的协调合作,完成专题任务,展示任务成果,成果评定。

2.3教学形式

具体说“剧本式”的导论课程设置就是在现有的知识环节上,把以前各部分内容,如计算机通信网、移动通信、固化交换设置成相对应的几个专题,教师在专题开始简单介绍专题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好的专题任务的剧本。让学生模拟剧本中的一个角色,最终通过学生的各项表现来进行评价。剧本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把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剧本的设计。剧本要求设计出特定的环境,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贯穿这种环境,这样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觉得单调枯燥,在此基础上把相关知识糅合进去。这些剧本要让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分工和角色,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和讲解,方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让学生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去主动去了解掌握知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消化知识,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同时培养对专业的兴趣,甚至找到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下面对剧本式模式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权且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剧本名称:GSM系统呼叫建立的基本过程宗旨: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环境:两部手机A、B处于不同的小区,A呼叫B,演示呼叫过程中手机信号的流向。人员:学生。场景一:手机B空闲场景二:手机B通话中场景三:手机B已关机

篇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物联网经历了普及、发展,即将迎来狂飙猛进的增长。面对亿万红利的物联网市场,高校教育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重视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物联网永远充斥着新的技术与模式,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必须面对错综复杂的跨平台交互式集成化开发环境、编译器的优化乃至可持续集成方案的制定。毫无疑问,物联网是知识密集型的技术。作为物联网专业启蒙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是启动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石和新鲜血液。

1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特点

物联网是一个朝阳产业,其目标是实现“一网联天下,万物为一家”,这样华丽的梦想中承载着不少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比如无线自主网的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路由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移动计算中的群智感知技术和物联网的安全技术等[7]。大一的新生对该领域的认知是未曾涂染的白纸,把这些技术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真的是一头雾水。导论课程就是在开启专业课之前了解物联网的概念、架构、专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门启蒙课程;目的在于明确所开设专业课程及其之间的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打下夯实基础。

1.2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产业火花四溅,相关新闻每天都在网络刷屏,比如李世石惨败阿法狗、微软小冰和苹果siri聊天机器人、Facebook的911报警机器人、微软研发“预知”技术、3D打印技术、iOS10增加独立智能家居管理应用、亚马逊推广无人机送货服务、胶囊传感器、Paper RFID、无人驾驶等,嫣然一幅“乱花渐欲迷人眼,春意春浓满人间”的景象。这些产品验证了物联网发展非常快,其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专业当前发展,导致教育和应用相脱节。专业知识基本融合了计算机、无线通信、微电子、互联网、传感器等学科方向[8]。教材内容基本呈现出现有学科知识的简单堆砌,该领域公开可查的网络资源也很多,但因其错中复杂性、硬件平台相关性和软件平台交叉编译性,即便找到相关资料,也未必能找到切入点和突破点,反而会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物联网的前期基础较差,师资力量的匮乏也严重影响着学科建设的发展。

2 物联网导论教学改革与思考

2.1 积极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一个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物联网学科建设不完善,课程体系处在前期“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严重缺乏系统掌握软件硬件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物联网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这对物联网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复合型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认知,积极主动参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扩充知识结构,并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计划地到行业领域一线挂职锻炼,也可以参与到陵阳科技、华清远见、成都国嵌等公司提供的物联网专业师资培训班。投身到STM32单片机、CC2530或CC1310无线模块、EDA、ARM和SOPC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通过挂职和培训,把握基础教育的规律,了解物联网的研究热点和科技动态,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搜集实践教学案例、使项目开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2.2 解析专业知识框架,优化教学内容

物联网导论课程内容基本上是以物联网的分层架构来展开的,在层中讲述相关软硬件知识和技术。对新生而言,有很多专业术语闻所未闻,比如RFID、OFDM、TDMA、CDMA、扩频通信、CSMA/CA、云计算等。为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术语扫盲,可以介绍一些通俗易懂的基础读物给学生,比如《大话通信》、《大话无线通信》、《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大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3G技术问答》、《大话移动通信》、《大话TD-SCDMA》、《大话物联网》、《大话云计算》等。这些科普读物内容涉及物联网的方方面面,这些书中采取比喻、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以独特的角度由浅入深地为学者剖析专业术语、原理、应用和商业模式,通过大量实例和漫画插图来帮助学者理解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术语,为初学者打开了一扇深入学习物联网技术的大门[9]。这样一来,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课时受限,对导论课程只安排了理论课时,没有相应的实验课。针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在期末之前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学生观察试验箱结构,教师采用多媒体讲解试验箱用户硬件手册,实际的硬件和PCB电路原理图进行分析,学生很容易记住一些常用的接口,比如RS232串口、485电路、USB接口(HOST、OTG和DEVICE)、MIPI接口、TV接口、HDMI接口、SPI接口、I2C接口、摄像头CAMERA接口和SD卡等。这些接口生活中也常用,只是关注度不高。物联网接口外观形象有了,那么他们是如何运行的?由此激发学生进军物联网领域开发的冲动、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2.3 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6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35-01

移动通讯计费系统不仅需要担负计费数据的采集,同时也要对国内、外漫游的功能进行计费,因此,对其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1 容灾方式及容灾技术

1.1 容灾方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系统的容灾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对数据级容灾的处理主要利用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主要方式有异步拷贝和同步拷贝(两种拷贝方式主要采用的都是远程拷贝)两种,备份数据的系统不具备自动检测错误,更换IP地址等功能,同时在恢复数据上需要的时间较长[1]。应用级容灾,对重要业务中的数据进行实时成像,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后,可以在备份机房使系统恢复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使系统中的数据恢复到同发生故障之前相同,但同数据级容灾系统相比应用级容灾系统在建设上需要的投资更大[2]。

1.2 容灾技术

就目前的科技而言,可选的容灾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1)应用软件层面,可选用的技术有应用程序中的log记录与远程数据进行同步或者中间件,也可在本地进行一次操作,再通过两次远程操作而完成数据提交。(2)数据库层面,通过数据库的复制功能,利用网络对数据进行备份。(3)操作系统层面,通过镜像的复制形式,以磁盘卷的管理软件作为基础。(4)存储层面,利用存储系统直接对底层的数据进行复制[3]。

2 容灾中心建设方案及在移动通讯计费系统中的作用

在建立容灾中心前,需要对系统进行规划和研究,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注重业务分类和系统的选择,下面对容灾中心的建立及其在移动通信计费系统的作用进行介绍。

2.1 探讨容灾中心的功能

在建立容灾中心后,为了确保系统中设备的利用率能够得到提高,系统在正常运行下应该能够实现以下几种功能:(1)计划外停机,其中主要包过数据故障、系统故障、灾难及因人为原因而引发的故障等。 (2)计划内停机,其中主要包括恢复数据备份、软件设计、系统测试、数据提取等。(3)最大程度提高与容灾中心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当容灾中心的相关数据都处于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应当能够允许人工查询、统计、分析数据等基本操作的运用,以此来降低系统的工作压力[4]。

2.2 容灾技术的选择

2.2.1 应用软件层面

log记录与远程数据同步方式的主要优势是在接管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快速回复,对性能的影响基本为零,发生在远端的故障对本地系统的应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5]。劣势在于,在数据同步上需要采取额外的方式实现,在同步数据方式上的选取的方式如果不得当,将会造成数据丢失,并且需要大量的修改程序中的内容,同时不能对人工处理的数据进行干预。本地、远程两次提交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不会造成数据丢失,数据恢复速度快,不需要其它层面的支持,不会因为其它层面出现故障而对该操作产生影响;劣势在于需要对配置和程序进行修改,不能对人工干预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远端的故障可能对本地的系统造成影响。

2.2.2 镜像数据库恢复方式

镜像数据库恢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对硬件平台无要求。(2)需要数据库软件的支持。(3)不能进行同步复制。(4)需要改造现有数据库。(5)对系统中工作的主机会产生影响。

2.2.3 基于逻辑卷的数据复制

基于逻辑卷的数据复制以下特点:(1)限制主机的选型。(2)需要远程复制软件和卷管理软件的支持。(3)对储备设备的选型没有限制。(4)需要将远程复制软件和卷管理软件安装到主机主备系统中。(5)对应用主机具有一定影响。

2.3 容灾业务选择

在容灾业务的选择上需要依据工程的投资及工程的复杂程度对问题进行具体考虑,通常情况下选择的关键业务及接口。应用系统中主要包含:营业系统、采集系统、融合计费系统以及财务系统,在接口系统中主要包含:短信接口、计费采集接口、智能网接口、网管系统接口、DSMP平台接口、DCN平台、网管系统接口等[6]。

2.4 存储网络

该文所谈论的容灾中心为同城异址,并且采用的是数据底层复制,利用光纤将容灾备份中心的存储网络与主中心的存储网络进行连接,同时对传输快带的使用量进行了计算,对使用的光纤数量进行确定。此外要想提高光纤的利用率可以在光纤的两端添加DWDM设备。为了提高线路的安全性,主、备中心应当选取不同的传输路由。

2.5 容灾中心在移动计费系统中的作用

移动通信计费系统的主要功能为:采集、处理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计费数据;将省际漫游及国际漫游形成的数据发送至全国中心,对通讯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用户计费清单提供给市局账务中心,由此可见移动通信计费系统在重要性。因此移动通信计费系统在运行中应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能够连续不间断的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对容灾中心进行运用就可以避免系统在出现以下问题时系统发生瘫痪:(1)在硬件上网络设备故障及业务主机故障的出现。(2)在软件上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故障的出现。(3)在人为上人为破坏和误操作的出现。(4)在灾难性破坏上地质、水灾、火灾等灾难对设备的全面破坏。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主机系统构建上采取的是集群技术,采用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具有独立的处理器,这样当某一个节点发生事故时,其它节点便可以对其进行顶替,可以最大限度消除软件故障。当运行中心发生故障造成中心系统完全失效时该方法就无法确保系统的使用,而在此时启动容灾中心,可对数据备份进行恢复,从而承担其运行中心需要承担的所有功能,使计费功能够不间断的工作。容灾中心不仅能够在灾难发生时提供安全的服务,而且能够提高中心的灵活性,在系统维护、新业务开发测试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在移动通讯计费系统中,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可恢复性对整个系统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依据不同业务在需求上不同,选择最佳的容灾备份方案。通过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建立容灾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663-02

1 引言

移动通信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策划显得越来越重要,为市场策划人员提供有效数据的数据分析人员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则显得至关重要。各通信公司已拥有大量的用户,用户申请的各种各样业务也大量存在于数据库,如何通过关联规则发现客户申请业务之间的关联关系,挖掘各个业务之间隐藏的联系,为制定捆绑销售政策或主动营销另外业务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当然也可以通过分析客户家庭收入情况、从事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和其消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合理地制定销售套餐奠定理论依据。关联规则的结果就是要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则,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是两个规则兴趣度度量,它们分别发现规则的有用性和确定性,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规则称为强关联规则,也称为有趣的规则,这些阈值可以由用户或分析员设定。把发现的规则应用到实际营销中,为实际发展用户所用。

2 关联规则基本概念

设I={i1,i2,……,im}是m个不同项目的集合,即项目集,其中的元素称为项(item)。记D为事务数据库,其中每个事务T是一个项目子集,TI。事务T包含项目集X,如果XT。关联规则是形如XY的蕴含式,其中,XI,YI,并且X∩Y=。X称作是前提,Y称作是结果。有两个因子与这条规则有关:如果事务数据库中有s%的事务包含X∪Y,则关联规则XY的支持度(support)为s,记为support(XY),即

support(XY)=|{T: X∪YT,T∈D}|/|D|

如果事务数据库里包含X的事务中有c%的事务同时也包含Y,则关联规则XY的可信度(confidence)为c,记为confidence(XY),即

confidence(XY)=|{T: X∪YT,T∈D}|/|{T:XT,T∈D}|

给定一个事务数据库D,挖掘关联规则问题就是产生支持度和可信度分别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minsupp)和最小可信度(minconf)的关联规则。可信度是对关联规则的准确度的衡量,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的重要性的衡量。

3 Apriori算法

Agrawal等于1993年首先提出了挖掘顾客交易数据库中项集间的关联规则问题。设计了基于频繁集理论的Agrawal算法,并在1993年设计了一个基本算法,提出了挖掘关联规则的一个基于两阶段频繁项目集思想的方法,将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设计分解为2个子问题:

(1)找到所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的项目子集,简称项集(Itemset),这些项集称为频集(Frequent Itemset)。

(2)使用第1步找到的频集产生期望的规则。

这里的第2步相对简单一点。如给定了一个频集Y=I1I2…Ik,k≥2,Ij∈I,产生只包含集合{I1,I2,…,Ik}中的项的所有规则(最多k条),其中每一条规则的右部只有一项,(即形如[Y-Ii]Ii, 1≤i≤k),这里采用的是文献4中规则的定义。一旦这些规则被生成,那么只有那些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可信度的规则才被留下来。对于规则右部含两个以上项的规则,在其以后的工作中进行了研究。

为了生成所有频集,使用了递推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如下:

首先产生频繁1-项集L1,然后是频繁2-项集L2,直到有某个r值使得Lr为空,这时算法停止。这里在第k次循环中,过程先产生候选k-项集的集合Ck,Ck中的每一个项集是对两个只有一个项不同的属于Lk-1的频集做一个(k-2)-连接来产生的。Ck中的项集是用来产生频集的候选集,最后的频集Lk必须是Ck的一个子集。Ck中的每个元素需在交易数据库中进行验证来决定其是否加入Lk,这里的验证过程是算法性能的一个瓶颈。

4 关联规则挖掘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从数据库中抽取的一个月的数据为样本,解释改进算法的思路。先从数据库中抽取、统计数据生成用于挖掘分析的样本事务数据库。

(1)首先生成候选1-项目集C1。算法简单地扫描事务数据库,对每一个项目计数。

(2)定最小事务支持数(即min_support),这里是由存储过程来计算,也可以由用户自己指定。确定频繁1-项目集的集合L1。频繁项目集L1中的任何一个业务的支持数AFF_CNT都大于或等于最小支持度。

(3)产生候选2-项目集。算法使用L1∞L2产生候选项目集C2。C2中的每一个项目集是对2个属于L1的频繁项目集做一个连接来产生的。

(4)扫描事务数据库,计算C2中每个候选项目集的支持数,用一个临时表存放C2。

(5)选出事务中每个业务的支持数AFF_CNT不小于最小支持度的事务,从而确定频繁2-项目集的集合L2,并计算其事务对应的哈希函数与项目数2组合生成AFF_ID存放在一个表中。

(6)产生3-项目集候选集的集合C3,利用Apriori算法的特点,采用剪枝技术,删除所有其子集不是频繁项目集的候选项目集,从而大大缩减了3-项候选集的大小,为生成频繁项目集L3提高效率。

(7)生成频繁3-项目集L3,计算每条事务的支持数AFF_CNT。

(8)如此循环下去,不断生成候选集再由此生成频繁项目集,直到候选项目集为空。

5 关联规则挖掘的结果

根据前一步骤的目标,对数据进行操作,取出关键字段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规则:

从上表可以看出,申请短信包月并且申请虚拟网包月的用户占总用户的17.56%,同时申请短信包月并且申请虚拟网包月的用户占短信包月的用户数的55.85%。

申请炫铃并且申请互动视界的用户占总用户的7.64%,同时申请炫铃并且申请互动视界的用户占炫铃的用户数的42.38%。

申请炫铃并且申请互动视界的用户占总用户的7.64%,同时申请炫铃并且申请互动视界的用户占互动视界的用户数的78.65%。

同样得出炫铃和酷酷短信、wap业务的关联性。通过关联规则的挖掘,可以知道使用短信包月的人当中申请虚拟网包月的人很多。占55.85%,这也符合常规。短信联系多的人语音业务也比较多。且联系的群体也比较固定。同样炫铃作为移动通信新的增值业务的领头羊。说明使用人群同样对另外的新业务感兴趣。

根据上面的规则,最终目的是找出客户申请业务之间的关联规则,得到以下营销方案:

(1)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统计已申请某一通信业务,通过主动营销的方法建议用户使用另一关联性强的业务。

(2)把关联性较强的业务捆绑后做成一种套餐,向大众推出新的套餐,从而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6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关联规则挖掘应用于移动通信业的通信业务,发现了客户选择各业务之间的联系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对移动通信公司的决策型关系数据库进行了关联规则挖掘,得到了一些规则。根据前面数据挖掘过程的说明,最后帮助移动通信业的相关分析人员进一步找到各业务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移动运营商增强营销策划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伟,黄金才.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2]范明,范宏建, 等译. 数据挖掘导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3]陈安,陈宁,周龙骧, 等. 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2006.3.

篇8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55-01

0 绪论

由于“两化融合”的推进、城乡建设的发展、用户需求的提升,以致移动通信基站需要经常性调整布局、增加基站、优化配置,近几年各城市纷纷将移动基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本文主要讨论移动基站选址的主要技术要求。

1 基站选址技术要求

无线网络基站选址对无线网络的质量和发展影响重大,在选址时应全面考虑各方因素,包括网络结构要求、业务量和业务分布要求、网络覆盖要求、无线传播环境要求、干扰规避要求等等,而网络结构则作为技术上首要因素来考虑。

1.1 网络结构要求

标准基站站址分布呈标准蜂窝网络结构[1]。实际选点过程中,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要求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在密集覆盖区域尽量小于站间距的1/8。对于密集市区,楼房密集,高层建筑众多,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复杂,具体站点位置不能简单根据是否满足偏离要求来判定,这个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址;对于高速公路、农村及开阔地,站址受地形起伏、业务分布等因素影响,更需因地制宜进行选取。

1.2 业务分布要求

基站站址在满足网络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靠近业务热点区域,与业务分布应基本一致,基站扇区方向应指向业务热点区域,以便更好吸收话务,满足业务需求。

站址选择要满足中长期网络发展需求,还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动态。

1.3 网络覆盖要求

基站站址选址应满足网络的覆盖要求,选址应按照密集市区市区高速公路郊区乡镇的优先级进行,并注意在密集市区和市区进行成片覆盖,注重大客户区等重要区域,对重要旅游区也应适当考虑。

1.4 无线传播环境要求

基站选址中站址选择高度要求符合覆盖要求,要求基站天线主瓣方向100米范围内无明显阻挡。建议候选站的建筑物高度、天线挂高要求如下表所示(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1.5 干扰规避要求

基站站址应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干扰因素,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2],比如避开雷击区、大功率无线电台、雷达站以及其它移动通信系统等干扰,确保基站能够正常工作。

为规避干扰,一般情况下应避免扇区天线与无线电台或雷达站天线相对。当站点可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共址时,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在避免天线相对的前提下,水平隔离要大于5米。

对于情况1,由于用户众多,因信号越界,导致相邻区域的大量用户经常处于漫游状态,将会导致用户满意度的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基站选址和边界协调,对无线信号的传播的有效控制,力求减少边界漫游区域或者尽量把边界漫游区域落在空旷无人居住的区域。

对于情况2,由于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边界区域本地用户较少,基本上为交通干道上的路过用户,用户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能否得到完善的覆盖,因此对于此类情况,需要通过合理的基站选址和边界协调,在确保信号不过度越界的同时,保证相邻地区的边界区域有充分的重叠覆盖区域,为用户提供连续覆盖。

2 基站选址实施建议

无线网络建设不是孤立的,需要依托于城市建设、市政发展等相关配套的发展,外部因素的发展会带来无线环境变化以及业务需求变化,使建网初期所规划的站点偏离所期望规划预期,如站点新建时所期待的覆盖范围已经随着高楼的新建等原因发生了变化。因此,运营商必须将无线网络的建设及优化与市政规划结合,而市政府作为监管和指导部门,也要对运营商的网络建设进行监管、指导,并在合理的范畴内提供相关支持,从而减少投资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电磁污染,有效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共计11所,其中综合类院校3所,即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11工程”本科院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塔里木大学是排位仅次于这两所大学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三的本科院校,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创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17%,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4%。学院包括5个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1个计算机实验室。目前该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每届两个班,每班30余人,该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7人。

一、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现代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单片机与外围电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相比,其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中央民族大学生源较好,因此没必要开设该门课程)。中央民族大学按照专业选修课开设、塔里木大学按照专业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按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即无线通信和通信网络,因此这种设置是合理的)。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未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机械制图、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据库原理。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仿真技术eda。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matlab及仿真应用、综合布线技术。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web系统与开发技术、现代传输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通信技术、前沿技术专题讲座、宽带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通信。四学年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共计13门。

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分布如下:大二下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3门,大三上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5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8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16门(由于大部分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前三学年已选够,且到了大四很多学生要考研究生、找工作、忙着联系出国等,故大四上学期能够真正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寥寥无几)。四学年开设专业选修课共计32门。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远远多于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但在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也不乏颇具特色的课程,如综合布线技术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二、其他专业教学环节

1.实验与实践教学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10个公共机房和8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通信工程、数学建模、计算机创新)。通信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实验课有:电路分析实验、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matlab及应用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通信仿真技术实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网络实习等。

2.专业实习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8周(4学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为学生联系了多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通信工程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如新疆阿克苏移动通信公司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实践锻炼、实验通信机房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及真实性,每个实习点都有学院专业教师带队,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保持和学院的经常联系。这种保质保量的专业实习为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并尽快融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毕业设计

塔里木大学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为12周(6学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严把开题关,提倡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相联系,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弄虚作假。为了鼓励教师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带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给10个课时的工作量;若所带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秀,则工作量加倍。为了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公平、公正,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程序与标准。

4.学科竞赛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通信工程专业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了国家的二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等奖,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了自治区的二等奖,还有两名同学获得了自治区的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创办时间很短的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能在这样的大赛上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

篇10

1新媒体的界定

段鹏博士在其著作《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中提出:“所谓传播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一般指狭义的媒介.“新”,一般用来描述与传统的、旧的、落后的不同的、更先进的、新近出现的事物.童兵先生也曾在他的著作《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提出:“传播媒介有时也称媒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新媒体”,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传统媒体基础上,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背景和手段,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化而产生出的一批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体的统称.新媒体出现于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其获得发展的科技基础和最主要的标志.

2新媒体的类型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近40年前.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VideoRecording)商品的计划,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Media)一词.新媒体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是专指某一种特定的媒介,而是对为适应信息传播的新需求而出现的一批媒介的统称.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背景和手段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介,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其一,光纤电缆通信网、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下的网络媒体;其二,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图文电视、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系统、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电视等电视技术下的新电视媒体(为了和传统的电视媒体相区别,我们在这里把这些新型的电视媒体称为“新电视媒体”);其三,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WAP手机、手机电视等手机技术下的手机媒体.

2.1网络媒体

计算机网络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因而将其称为“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以目前全球最大最普及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为基础和载体的,有时,国内也将其称为“互联网媒体”.

互联网又译为“因特网”或“英特网”,其全名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就是每一个节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是人类传播领域里的实质性变革.

因特网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避免核战时通信瘫痪而开发的计算机“ARPANET",这个网络的使用者最初被严格控制为有关从事国防科研的科学家.1991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WideWeb),还开发了极其简单的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才开始爆炸性普及.90年代中期,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到1998年,互联网已经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着超过947万台的计算机主机,用户超过1亿.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和互联网发生联系.1987年9月,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同月22日22点55分在北京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OvertheGreatWall,WecanreacheachcornerontheWorld),而当时我国还没有加人互联网.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提出把中国纳人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我国实现了和互联网的TCP/IP连接,开通了互联网的全功能服务,并在同年5月完成了我国最高域名CN的主服务器设置,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加人互联网工程.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壕海威公司,中国的普通百姓才开始使用互联网.至今,互联网进人普通家庭仅12年时间,但互联网工程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2000年末,我国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在国家政策的规范下,相信中国的互联网媒体产业能够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2.2新电视媒体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夫(P"Nipkow)发明了一种机械式的圆盘扫描盘,并申报了专利.这项发明为现代电视的诞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世纪初,电子电视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1926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克·贝尔德(J"L"Baird)利用尼普科夫发明的机械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画面传送和接收的完整组合试验.1962年7月,电视图像首次越过大西洋.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首创了“地球村”(TheGlobalVillage)一词.他认为,传播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感官尺度,电子媒介的高速传播压缩了广漠的空间,消除了人类视觉和听觉上的珍域,使世界逐步变小,最终成为一个村庄.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近了,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这个村庄的一部分.

电视在中国出现于1958年.那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改为现名)开始试验播送节目,同年9月20日开始正式播送节目.

“电视”,在今天应该是属于传统媒体的,但是随着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数字信号处理的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衍生出了属于新媒体的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型的传播形式.

数字电视是21世纪广电领域中引领人们享受现代数字化生活的一项新的技术革命.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接受中,使用模拟方式的叫模拟电视;而在电视信号的获取、产生、处理、传输、接受和存贮的过程中均使用数字方式的电视叫数字电视.一般而言,数字电视系统是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或者经过纪录媒体传播的视听系统.有线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传输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受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1999年,中国国务院作出决定,组织我国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的研究和发展,并把数字电视产业化项目列人国家“十五”计划的十二项重点项目中.电视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更是提出了发展数字电视的“三步走”战略,到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电视的播出.

数字电视的发展在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会改变人们的日常收视习惯,也给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和激烈的竞争.今后几年,数字电视在中国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移动电视”作为新电视媒体的一种,其发展之迅速,依然让人始料不及.移动电视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等特点.移动电视首先在新加坡得到应用.我国内地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大城市开始在公交车上播放移动电视.上海文广集团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移动电视业务.一个中型城市公交车达2000至5000辆,2003年我国私人轿车数量突破1000万辆,2003年全国列车年运载量达13亿、2007年将达17.6亿、2020年更有望达40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移动受众群,广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将2003年定为“中国广播发展年”并大举酝酿中国广播业的第二次复兴.然而,移动电视的出现,注定了我国广播业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也注定了广播业将很难再有如此巨大的辉煌,这份辉煌将属于移动电视.

篇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年度课题申报指南[DB/OL].[2010-05-01].http:///tztg/201005/W020100512591012346402.doc.

[4]钱红燕,陈兵,燕雪峰.物联网教学实践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25-29.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S/OL].[2010-04-21].http:///edoas/website18/33/info1268120766807633.htm.

[6]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44-47.

[7]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R].http://itu.int/osg/spu/publications/internetofthings/,2005.

[9]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Roadmap for the Future[R].EpoSS.2008.http://iot-visitthefuture.eu/

fileadmin/documents/researchforeurope/270808_IoT_in_2020_Workshop_Report_V1-1.pdf.

[10]孙棣华.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R].全国“智能驾驶与车联网技术”高级研修班,2012-10-16.

篇12

近年来,通信行业迅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3G这个名词已经为大家所熟悉,3G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通讯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将目光聚焦到物体网络互联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关注。3G和物联网都是通讯、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新生事物,各不相同,又相互关联,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G技术简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手机(1G)和第二代数字手机(2G)而言的,是无线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紧密结合的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1G只能用于语音通话,目前已经被淘汰,2G增加数据传输的功能,3G较之以前的技术,主要区别在于无线空中速率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一些2G手机上不能实现的应用都可以在3G手机上实现,主要表现在视频通信、高速上传/下载、流媒体传输等方面。现在3G的应用非常普遍,手机无线上网随时随地,收发邮件、查询信息、微博微信、在线视频等等,都已经为人们所熟悉,除此之外,3G利用卫星辅助定位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5m到50m,有利于开展城市导航等精度相对要求高的定位业务。

物联网简述

物联网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物体的网络互联,它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物体的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实现人与物或者物与物的对话,使得所连接的物品都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它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和扩展,通过无线传感、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和跟踪,再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

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食品卫生、军事情报、工业监测等等。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帮我们更清楚的了解物联网:一个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物品搬运摆放时会自动提醒你是否要轻拿轻放,是否需要隔离处理,货车装载会自动提示超重和发车时间,运输过程可以跟踪监控等等。

3G与物联网融合

3G网络和物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两网融合将是锦上添花,不仅可以是3G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也可以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的智慧和智能。

1、智能支付

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卡类支付、网络支付之后,手机支付受到了新的追捧,通过移动终端对所有消费进行支付,既方便又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消费。物联网技术的加入使得这种消费支付方式成为现实。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手机刷公交卡就是将RFID芯片与手机SIM卡合二为一,用户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用其进行一些公共事物的消费,除了公交刷卡之外,也可以用于医院看病、超市购物、公园门票等,而且还可以用于身份鉴别、门禁管理等,真正实现一机在手,诸事不愁。其实现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移动电子商务服务。

2、智能应急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火警和急救是社会应急的两大方式,急救信号一旦发出,就是和时间赛跑。所以,应急技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将应急车辆安装物联网系统,并且和3G定位系统进行融合,可以通过3G通信网络进行实时的视频传输,和3G卫星定位系统相结合,通过高速传输技术实时获取应急道路拥堵情况的信息,选择最佳最快的通行道路,赢取更多的应急时间。3G物联网物联网传感器还可以将病人体征数据和火险等级等现场情况及时传输到控制中心,方便控制中心进行综合判断和指导,提高远程施救的能力。

3、智慧交通

城市的道路越修越宽,车辆越来越多,特别是大城市,高峰期开车出行已经成为一件可怕的事情。由于交通的拥堵,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城市公交又重新受到众多上班族的青睐,3G和物联网联合打造的智慧交通能让人们的出行更加的顺畅和愉悦。公交站牌不在只是一个路标,车辆的位置信息将会动态呈现,某路公共汽车距离某站点最近的在哪,预计几分钟后到达将非常清楚,等候的乘客将不再焦虑。车辆管理和调度人员将能实时了解车辆的位置和运行情况,车内乘客的多少,是否需要增派车辆等等。同时,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3G手机网络准确获取,乘客可以踩着点坐车,让公交车变成带司机的私家车。

4、智慧管家

家是每个人心中的港湾,家的安全永远是人们心中所系,尤其是城市上班族,白天经常家里没人,防火防盗就更加的重要。3G和物联网的结合,共同打造安全网络,感应器可以将感应到的危险信号通过3G网络直接反映到手机上,主人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控制家里的天然气阀门或预设安全措施,如有人为破坏,也可以通过视频掌握现场情况,及时拨打求救电话,就像家里有个管家长期看管一样,可以放心出行。

小结

3G和物联网融合是两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的方式也不仅限于本文所例举出的几种形式将会是多种多样的,目前,这些应用都是刚刚起步,随着网络智能化终端的发展和普及,这些智能化的应用也将逐渐走近每一位普通民众,使得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智能和智慧。

参考文献

篇13

微软公司代表还介绍了其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主要行动。据悉,微软公司设有专门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这一部门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就业力为核心的教育与培训战略培养有数字化素养的劳动力。其在教育方面主要有六个政策领域,具体为:创新、劳动力开发、研究、教育者发展、战略规划、数字化学习机会。在这些领域中,劳动力开发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为学生、教育者和成年人提供工作场所技能。其所涉及的具体技能开发行动包括如下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