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与社会效益

经济与社会效益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经济与社会效益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与社会效益

篇1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ghway-service construction goal, the author of the scientific out economic manage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intention through the reasonable to standardize highway industry to promot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 double ascension jenn-air mark nationwide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Economic society; Work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 U41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构建制度管理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公路行业的秩序化管理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各项运营管理制度还并不完善,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服务管理实践中已初步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办法、管理条例及路政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秩序化规范不仅赋予了高速公路工作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利,同时也明确了其在工作实践中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只有充分的完善基础规章制度建立,细化权责管理、明确秩序化、能效化、经济化、法制化服务管理体系的统一构建才能使行业内的发展环境得到合理的净化、使徇私枉法、贪污受贿、擅自放行的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杜绝,并切实为工作管理人员提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高效管理依据。规章制度的完善建立是企业管理、基层建设法制化发展的前提、是高速公路各项运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因此在服务实践中我们只有本着人性化、制度化、科学化、权责化的管理目标,切实构建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依据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必要的规章与条例细化规定,依据时代的特色促进制度适应性的更新,才能最终使全行业上下均形成一种人隆化、制度化服务的凝聚力,依据规章制度办事、不包庇、不钻漏洞、奖惩分明、公平合理,从而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效率,并使行业产生普遍良好的社会反响,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管理养护公路服务质量

在管理公路服务中我们应针对道路路面出现的损坏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与维修,对桥梁的通道实施必要的清疏管理,对损坏的安全设施及时予以更换及清洁,并对高速公路沿线带进行多功能的绿化养护等。对高速公路的故障损害及时维修固然重要,而对其高效高质的服务运行进行定期的养护与监控管理更能有效的降低道路及公共设施的损坏率,同时使高速公路的大型整修期得以适当的延长,合理节约维修成本并有效的实现公路及其设施使用寿命的合理延长。而对于高速公路的使用者,高质量的公路服务也可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率,并使其在舒适的使用中产生满足感。在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角度,其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于对车辆使用高速公路费用的收取,因此使用者对高速公路服务的满意度才是促使其主动缴费、愿意缴费的坚实动力,因此在服务管理中我们应从强化养护管理人手,坚持养路多于修路、管理多于补救、以技术强化管理为核心,同相关部门强强联合,依据科学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案,提升公路健康服务的完整性,并最终在低成本的养护管理中促进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三、收费理念与畅通工程的全面构建

“停车收费”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各高速公路采取的主要收费方式,一旦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巨大,极易在收费口造成拥堵现象。倘若排队等候收费的车辆队伍较长,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给高速公路的安全服务与高效运行造成了较大的不便,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使雇佣及建设成本费用大大增加。基于这一不良现状隐含的管理弊端,我们应充分结合现代化科技管理思想,引入不停车收费的科学理念,构建高速公路发展运营的全新境界。在该管理方式中我们可采用ETC架构电子车道的检测技术,通过对运行车辆里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测量将车辆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并通过与电子银行的互通交易完成自动收费的全过程处理。这样一来过往车辆不必停车便可实现自动的收费,使收费程序得到合理的简化,并有效的提高了收费工作效率,使收费站堵车的现象不再发生,即实现了高速公路的全程畅通化工程。在不停车收费的管理理念,高速公路的收费成本投入得到厂合理的控制,因此必然会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四、公路沿线副业的经营与发掘经济增长点

副业经营是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盈利性收入的必要保证,基于高速公路的封闭建设特点及其特殊的商业沟通性能,其主要的副业经营形式包含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及对沿线广告的经营等。针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各大服务区的运营服务特性我们不难看出,在提供各项餐饮、住宿、加油及汽车修理的服务及设施管理中,大部分区域的服务

区存在收费高、管理差、群众满意度不强等现状。因此为了切实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运营中服务管理效益,我们应从强化质量管理入手,制定完善、统一的服务区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做好品牌形象建设,拓宽服务区服务职能,增设医护服务、网络服务、通信服务、娱乐服务等多重经济增长点,在降低服务价格的同时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并强化群众的满意度、舒适度,吸引更多的人群在服务区从事经济活动。再者高速公路收益的另一经济增长点来自于对广告产业的合理经营。因此在开展公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可通过在允许的范围空间中布设醒目广告招标标识方式,合理的吸引资金投入,并通过路政相关部门的公开招标标完成广告盈利性增长过程。同时在广告牌设计布置中我们还应本着美观、安全及实用的原则,实现效益与秩序化管理目标的适应性发展。另外我们还应通过高速公路特有的经济、文化与政治交流功能,努力带动公路周边的城镇化工业、衣业、畜牧业、种植业及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以点到线,以线盖面的经济产业链巩固建设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强化提升。

五、结束语

篇2

天然气在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完整的发展阶段,诸如美国、日本等等国家,对于天然气都能够够合理利用。早在天然气的社会开发还不很完善的时期,天然气处于启动阶段,此时由于对于天然气的利用价值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没有大规模使用。进入到发展阶段,天然气被大量地发现并开发,此时天然气的需求量逐渐上升,并被作为煤炭的取代产品。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天然气的利用价值已经形成认知,并开始科学性地开发和规范性地利用。随着天然气的有效利用率提升,各种规章制度被制定出来,政府建立了天然气合理利用的监督机制,同时还制定了与天然气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强化天然气使用的监督管理。随着经济发达国家对于天然气的使用逐渐市场化,各种管道输配网络形成,使得天然气使用形成了完整的网络体系,价格机制逐渐形成。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潮流,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渐地树立起来。目前,中国的天然气电厂是热力电厂的三大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并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且经济效益也不太可观,却能够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从燃气电厂的运行来看,其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环保的特点,且启动快速。与煤资源和水资源相比,天然气属于一次性清洁能源,且环保价值在于不会释放出污染环境的物质,而且可以循环利用,不仅改善了发电运行环境,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使得电厂的电力供应效率有所提升。鉴于燃气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效率,中国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就要充分利用,以在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 中国燃气发电现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确立起来,中国人民对于环保问题极为关注。虽然目前中国依然以煤发电为主,但是对于天然气发电的推广并没有停止。从目前中国燃气电厂的装机容量来看,在全国的电厂总量中的占有率还很低,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当中,中国具有较大的煤炭储备资源,且水电资源也比较多,天然气虽然属于是清洁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处于市场经济运行状态下的今天,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围绕着经济而展开。燃气电厂从初建到正常运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投资,其所能发挥的经济效益需要在几年之后才会产生。特别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自主研发的燃气轮机,对于联合循环燃气轮机也没有独立的制造能力,使得天然气发电难以发挥其优势。可见,燃气发电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就要首先满足其经济需求,以在技术力量上有所提升。

从中国燃气发展现状来看,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燃气储备的逐渐增多,加之新的燃气开发项目建立起来,使得天然气使用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天然气的使用已经进入到发展时期,西气东输就是有效的证明。西气东输管道的建成将燃气发电推向了市场运行轨道,使得天然气消费获得认可。随着天然气被广泛使用,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被制定出来,并开始实施。从2005年至2007年,天然气气价不断地调整,特别是2007 年,中国将天然气价格诉诸到法律,为了应对气价倒挂的问题,各种天然气利用政策出台,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关乎到天然气项目开发和使用局限。201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结束后将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全面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从而可以看出,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正在实现市场化运行,并步入到法制化轨道,并已经形成了天然气市场发展规律。随着中俄、中缅等油气管道的建设持续进行,还有LNG等海外天然气来源,我国的气源缺少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

2 中国燃气发电的现实性

2.1 中国燃气发电是时代的必然

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燃气发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目前,中国的燃气发电主要体现为市场多重性上,这就需要建设燃气发电厂时,更多地考虑经济问题,降低成本是关键。天然气开发层面,中国对于燃气开发已经形成了联合生产装置,将气田的开发、管网联接和使用以及电能终端用户三者之间建立其联系,并形成模式。天然气的生产要与供应相配合。中国的电能需求量明显高于供应量,而天然气生产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才能够实现稳定而具有规模效应的电能供应。此外,天然气从生产到供应,都要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投资风险之大,且周期长而存在着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使得燃气电厂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2.2 中国燃气发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针对于燃气电厂运行的风险性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其长期性和不可逆性。从用户终端的角度而言,电能的使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年都会经历峰谷性,需要电厂相应地调整供电量。这种电能使用波动性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其长期稳定性。一旦出现有突发性事件,就会妨碍到燃气电厂的正常运行,加之一些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存在,都会成为燃气电厂的潜在风险突发点。

2.3 中国燃气发电可以获得综合经济效益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燃气电厂的社会性是不置可否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企业采用了科学的统筹兼顾,使得企业能够处于良性运行状态。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天然气产业链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提高电厂运行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是燃气电厂运行的理念,也是天然气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从目前电能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燃气电厂作为行业中的弱势群体,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实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以应对这巨大的挑战。但是,有关研究专家对燃气电厂即将带来的社会贡献给予了肯定,对于其所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则需要放眼未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关人员认为,如果将清洁燃煤技术,比如安装烟气脱硫设备应用与燃煤电厂中,不仅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还可以降低细粉尘污染,同时还会增加的输送电的费用。如果将该设备应用 水利发电厂,则会解决枯水期用电匮乏的问题。由此可见,天然气发电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

2.4 中国燃气发电需要政策的支持

有研究专家认为,中国燃气发电的最大推动力就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以强化。政府推行各项措施强调环境质量,对于发展清洁能源给予必要的支持,可以使中国的天然气发电快速发展起来。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天然气发电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但是,中国可以在政策允许下在城市周边建设燃气电厂,不仅承担着为城市供电的责任,还可以就近向城市供热。相应地,一些小型燃煤电厂则要强令关闭。目前的城市周边可以采用“热电联产”,通过发展工业配套动力发挥燃气电厂的优势,以使天然气发电在政策的支持下迎来真正的发展时机。

3 燃气电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1 天然气发电可以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天然气发电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如果采用燃煤发电,需要增加用煤超过12亿吨。中国的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大量的消耗已经使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接近枯竭。燃煤发电会到导致资源大量减少,同时还要涉及到煤炭的采掘和运输。采用天然气发电,可以降低煤炭的消耗量,而且还会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中国面临着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使用天然气发电,对于中国战略性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某燃气电厂采用尾气综合利用技术,新建汽轮发电机组2×50兆瓦,燃气锅炉2×240吨/小时。为了扩大机组容量,规划分期建设4×5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高压燃气锅炉为240吨/小时。采用兰炭炉作为燃料的尾气。发电机为空冷式发电机,额定功率是50兆瓦。在尾气处理过程上,兰炭炉将尾气脱硫,经过采集后,输送到气站,然后电厂统一供应。电网变电站采用110千伏电压,对于电网集中控制。使用110千伏的母线将电源接入,按后使用分散型控制系统集中控制。采用燃气发电可以对尾气以综合利用,经过脱硫后就可以用于发电,不仅对能源以循环利用,还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发挥了社会效益。但是在使用燃气锅炉时,也会存在着风险性,燃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在达到一定浓度是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因此要做好防爆、防火工作。在燃气电厂中,燃气锅炉要符合防爆要求,其所安装的设备,包括阀门执行机构、风机电机等等,都要采用隔爆型。对于尾气综合利用,是经过气站统一收集后向电厂供给。气站的设备以储气罐为主,属于是易燃易爆设施,因此要做好防火措施。

3.2 天然气发电要以政府导向为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的燃气发电要快速地发展起来,就要从环境效益的角度出发,对天然气发电进行研究。核电同样是清洁能源,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但是,相对于核电在一次性投资和处理核废料等方面方面的投入,使用天然气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在技术上更为成熟一些。目前来说天然气的原材料价格相对于煤电和水电来说是比较贵的,如果在行业竞争中,市场效益不佳,会影响到天然气发电的顺利运行。对于燃气发展,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使用清洁能源的硬性要求,就会促使热电厂使用清洁环保技术,比如,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等等。另外,政府强化环境保护,可以快速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政府对燃气电厂提供环境保护补贴,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可以使能源结构相应地做出调整。发达国家在工业经济时代,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是中国不能再重复这种老路,我国环境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对于污染日渐严重的生活环境,如果毫无节制地恣意破坏下去,就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政府从支持清洁能源的利用起,发挥其引导作用,可以为联合循环发电设备的广泛应用创设良好的条件。有专家认为,可以将天然气发电政策框架制定出来,对于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使输电线损有所降低。随着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提高,加上天然气发电机组启停快的特点,将其作为调峰电源更为适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采用天然气发电,更有利于保护环境质量。中国的多数电厂为燃煤发电,燃煤发电带来的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我国雾霾天气日趋严重的今天,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北方城市的热电厂,由于离城市中心比较近,如果采用燃煤发电,那么来煤炭运输、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调峰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尤其是风电近年投产比较多,其反调峰特性对电网调峰的挑战很大。将天然气发电设备由于其启停快,且可以深度调峰,将会对电网调整有很好补充作用。在中国天然气的可利用价值而言,其所创造的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其建设周期长,运行成本高,使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要建立在长效机制上。因此,将燃气设备用于电厂的发电运行中,可以相应地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等.编.《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Aldo Canova,Gianfranco Chicco,Giuseppe Genon,etal. Pierluigi Mancarella.Emiss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atural Gas- fueled Cogeneration Microturbine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8(10).

[3]宋丽芝.山西省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社会效益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社会,2009(20).

[4]吕学都,刘德顺.等.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采取积极和可持续的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篇3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 A

一、燃气发电的特点与优势

燃气发电有四大显著特点:(1)气田开发、管网、终端用户三者是一套“联合生产装置”。(2)天然气生产供应具有规模性、稳定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3)天然气管网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长期性等特点。(4)天然气市场具有多重特性:①具有刚性、不可逆性和长期稳定性;②具有波动性和峰谷性;③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④具有社会性。除此之外,燃气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代表企业,统筹兼顾,提高天然气产业链的效率、效益和稳定性,是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管理体制一体化,努力提高管理效率。。但天然气发电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最明显的问题是价格比煤贵,而且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而高涨,这决定发电成本的竞争力。但据专家介绍,当政府强调燃煤电厂要使用清洁燃煤技术――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的时候,如果严格执行这项标准的话,天然气发电就完全具有价格卜的优势。此外,燃煤电厂无法消除细粉尘污染,不能回避由于不允许在城市周边建厂而增加的输送电的费用。水电厂需要配套的调节水库来解决枯水期用电缺乏的矛盾,而天然气发电不需要面对这类问题。

二、燃气电厂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燃气电厂现状

燃气电厂发展到现在,可分为3个阶段: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启动期,天然气开采设备不完备,在主要能源中处于次要地位,无法大规模使用,缺少国家法规,政府监管能力弱,市场处于混乱之中。发展期,以发现大气田或者建立管道为转折标志,天然气的基础设备趋于完备,天然气市场的需求迅速上升,地区化的限制逐步淡化,天然气迅速取代煤和其他燃料,对用气均衡性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价格,制定统一的天然气法律,政府监管得到加强。成熟期,以多气源的全国性管道输配网络形成为标志,此时天然气市场已经饱和,利润空间开始缩小,基础设施趋于更加高级化、科技化,发达国家的燃气企业开始扩张海外市场,天然气的价格机制已经形成,价格趋于稳定化、透明化.成熟期。

我国的燃气现状是:贮存量快速增长,产量稳步上升;西气东输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发展期;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天然气用途逐渐扩大;天然气价格和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意义深远。2005年国家出台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根据原油、LPG和煤炭价格的5a移动平均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气价,在目前气价倒挂的情况下,为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提供了法律依据。2007年国家出台了天然气利用政策,规定了优先、允许、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类别,为有效利用天然气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天然气市场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目前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天然气市场现在处于发展期。

专家认为,加强环保的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制定,是推进我国天然气发电最强劲的推进力。当政府越来越强调环境质鼍的时候,清洁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大大加快,其它难题会迎刃而解。虽然我国的天然气产业和天然气发电都还处于初期。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天然气发电优势在我国还不能体现,但我国可以以发展小型燃气电厂为主。近些年政府强令关闭小型燃煤电厂的举措,为发展燃气电厂提供了良机,这些可以建在城市内的燃气电厂能就近为城区供热,供冷和供电。现在有很多市区周边的工业区需要发展工业配套动力。“热电联产”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市区周边,燃气电厂的优势是燃煤电厂所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其它相关政策跟上来的时候,天然气发电的时机就会真正到来。

三、建设尾气综合利用电厂进行节能减排

1、兰炭生产简介

兰炭是利用优质精煤块烧制而成的,具有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已逐步取代冶金焦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机制兰炭采用干馏配烧工艺,具体流程图见图1。机制兰炭工艺炉内装有可控的测温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回收的煤气二次发火燃烧烘干所生产的兰炭,使水分降低,机械强度也有明显的提高。

图一

由图1的流程图可以看出,采用机制兰炭工艺后,兰炭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使剩余的兰炭尾气不再燃烧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陕西省北部很多兰炭企业都考虑通过建设尾气综合利用发电厂,通过将兰炭生产的尾气收集后,送入煤气锅炉,燃烧发电,促进兰炭行业的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同时尾气综合利用电厂还可以通过申报CDM获得额外的收益,以提高项目的经济吸引力。

2、尾气综合利用电厂实例

2.1尾气综合电厂

某工程新建2×50MW汽轮发电机组,2×240t/h燃气锅炉,利用兰炭尾气燃烧发电,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设计如下:电厂规划容量4×50MW,分期建设。本期建设规模为2×50MW凝汽机组配2×240t/h燃气锅炉。汽轮机采用高温高压50MW直接空冷、凝汽式机组,锅炉采用24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锅炉采用紧身封闭,运转层以下全封闭。设启动锅炉房。发电机采用额定功率为60MW的空冷式发电机。燃料采用兰炭炉的尾气,由兰炭厂将尾气脱硫后集中采集到电厂附近的气站,由气站统一供应电厂。为节约用水,本工程汽轮机排汽冷却采用直接空冷系统。本期二台炉共用一座烟囱。电厂出线采用110kV电压等级,出线2回至附近的电网变电站。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起动/备用电源由110kV母线引接。热工控制采用机、炉、电集中控制方式,采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辅助系统采用就地集中控制方式。

2.2应用效果

在建设尾气综合利用发电厂前,尾气都直接排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建设尾气综合利用发电厂后将这部分尾气脱硫后,综合利用用于发电,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益巨大。

2.3

引入CDM机制同时根据尾气综合利用电厂的特点,发电厂还申报了清洁发展机制(英文简称CDM)项目,即额外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可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进行交易。引入CDM机制后,工程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均高于行业一般水平。工程的经济性较好,能顺利建设,会有减排量的产生。相对于正常情况(未引入CDM)而言,此减排量是额外产生的。

3、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1安全防爆问题:尾气综合利用电厂为燃气锅炉,对防爆的要求就格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锅炉房分区属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2区。按照规程要求,锅炉房内相关设备(含风机电机、阀门执行机构及检测装置等)均采用隔爆型。同时电气、热工、水工等专业在锅炉房内的设备均应采用隔爆型,同时针对兰炭尾气的比重等特点应采取分区隔离、电缆设施注砂、电气设备单独布置等措施。

3.2防火安全问题:尾气综合利用发电厂的燃料来源由气站统一采集后供给,气站的主要设备为储气罐,是一个易燃易爆的设施。在电厂建设中需注意距离储气罐附近的电厂相关建筑和设备需满足防火安全距离,做好相关的防火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兰炭企业通过建设尾气综合利用发电厂,将原先兰炭生产后排空的尾气综合利用发电,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之路。同时对建设尾气综合利用发电厂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篇4

关键词:图书馆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增效

进入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面对着知识、信息服务领域的激烈竞争,迫使我们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效益增加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求得其生存和持续发展。我国图书馆界普遍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图书馆价值的标准。图书馆运行所产生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效果,即社会效益,表现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科学教育性和用户满意度上;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多是潜在的、滞后的、模糊的,其主要反映在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保障

目前,图书馆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费。没有了经费,消遣娱乐型图书且不说,就是反映当前科技新动态、最新成果的图书、期刊也难以购全、购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更无从言其发展。而图书馆的经济收入为其经费的缓解乃至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图书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条件。

图书馆的经济收入为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提供了文献及信息保障。在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下,可以扩大自己的采购范围,提高采购数量和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其自身的信息含量,为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图书馆的经济收入为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提供了人才保障。人才是成就世间任何事业的根本。图书馆一旦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就可在内部挖掘、培养人才。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馆外优秀人才也将纷纷聚拢而来。人才荟萃,设施齐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工作面貌将焕然一新,良好的社会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

2.经济效益包含在社会效益之中

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图书馆的收入,二是指图书馆获得了某项有价值的信息,投入使用后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就是经济效益。作为图书馆自身的收入,图书馆工作生产的经济效益正是一种社会效益。通常这里的经济效益有三层意思,一是节约投入;二是在节约投入的基础上尽量增加产出;三是产生的“产品”符合社会需要。而图书馆为社会所利用,与经济建设服务寻找到有效结合点,是图书馆经济效益的核心。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其它部门有所不同,它通过服务社会的途径,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包含于社会效益之中。

3.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引导和启发

图书馆通过全开架,多方位的读者服务,最大限度的扩大社会服务面,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依靠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优势,通过智力投入,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如专题信息提供,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数据检索等一系列特色服务的举措,取得了更广泛,更显著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在公众面前树立起环境优雅、服务多样化、质量高的现代化图书馆形象,社会地位也随之而确立,获取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信息需求者趋之若骛,使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源源不断,而且越来越可观。

由此可见,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引导和启发是一种看似无形却有形的东西。况且蕴藏在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经济潜力十分巨大。

二、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由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的界定,无论何时,其公益性不容变更。所以,只要图书馆性质不变,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时,就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世间万物为矛盾的统一体,有其长必有其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不离其宗。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就应尽量扬其长而避其短,以适当方式使其达到完美的统一,成为和谐的统一体。从而做到既要社会效益,同时又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二者有机结合,互为促进。传统的只注重收藏的概念在今天已有所改变,人们逐渐开发、利用文献,使文献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任何以各种借口不讲效益,完全仿照国家财政的旧观念已与飞跃发展的文献信息工作格格不入。

三、图书馆实现两个效益的途径

馆藏有经济价值的文献是实现两个效益的基础。馆藏文献的经济价值存在与那些优良的高质量的图书、期刊和资料中,除了能反映馆藏文献的学术水平和参考文献价值外,还应考虑那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文献。

开展特色信息服务是实现两个效益的途径。信息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资源,刺激了整个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欲望,导致了社会信息产业结构的诞生与蓬勃发展。图书馆信息部门可认真调研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热点,利用馆藏的文献资源汇集预测各类信息,把经过加工、投入较多的信息产品投入到信息服务业中,形成特色信息服务,参与信息市场竞争,利用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即开发了馆藏图书信息资源又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体现了服务的社会价值,并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赋予图书馆一定程度的有偿服务经营职能。文献涨价和经费不足是各种类型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缓解图书馆经费需求对于政府的压力,图书馆服务项目应从免费逐渐变为有偿的,付费标准可根据服务的条件和形式、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既图书馆部分服务项目由公益性向经营性转变,使图书馆由过去单纯考虑服务水平发展到既考虑服务的效果又考虑投入,并将用于企业的核算方法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在开展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的。实行有偿服务的目的在于增强图书馆事业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开展信息有偿服务一定要立足于信息业务,要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去开拓信息市场。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长期利润的观点。图书馆要实现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营目标,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把信息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达到长期利润最大的目标。信息的经营活动不能急功近利,只求短期利润目标,而应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长期利润目标。只要以用户为中心,提高信息市场的占有率,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才能使长期利润达到最大额度。

四、图书馆实现两个效益增效的具体方法

馆员增效和投资增效。馆员增效就是通过提高馆员自身的素质来增加服务效益,投资效益和管理效益。馆员应当进行心理调整,提高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等。这样的馆员必然会增加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投资增效包括协调采购、馆际互借、联合编目和电子文献增效几个方面。在网络环境下,为多个图书馆进行调整采购文献创造了极有利的客观条件,可以节约大量经费,并采用馆际互借方式,在满足读者需要的情况下,每个馆可节约60%的经费。网络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联合编目,网上各馆可以利用中央书目数据库的数据来完成自己的编目工作,这样既节约了各馆重复编目所需人力、物力和经费,又缩短了编目时间,使新文献尽早在读者中传播并发挥作用,还促进了协调采购和馆际互借。电子文献所占空间小,节约大量库房建造资金,经济可观。

服务增效和管理增效。作为网上知识信息导航员的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高效率,都将增加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周到的服务会使用户更好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增强。管理增效包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增效。凡可利用的人和物都应充分利用起来,方可增加图书馆的效益。众所周知,优化管理体制实行全馆统一领导体制,势在必行,必然会为图书馆带来巨大的效益。

树立品牌意识与特色服务理念。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没有必要去追求自身规模的大而全,而应树立品牌意识和特色服务的理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特色服务,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图书馆业来讲,就是要为不同需求、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也就是信息需求的“量身定制”,显然,这种服务是要收费的。可以想象,这种服务所包含的经济效益有多大。这是一个可获得巨大利润的空间,也是一个极大社会效益的领域。

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在加强数据库建设的同时,特别要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在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发挥各馆的优势,集中力量,加快建立一批市场急需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数据库存。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罗曼.20世纪图书馆效用评估方法回顾[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39-40,53.

[2]粟慧,杨福康.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2,2:27-31.

篇5

(1) 北方地区采暖能耗

(2)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

(3)除采暖外的普通公共建筑能耗(办公室、中小型商店、学校等)

(4)除采暖外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写字楼、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

(5)工业建筑能耗

采暖能耗占北方地区建筑能耗的50%以上。在实施建筑节能标准之前建造的建筑冬季采暖平均热指标在30~50W/m2,为北欧相同气候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3倍。通过改进建筑设计、加强围护结构保温和有效利用太阳能,可使此部分建筑能耗降低至1/2甚至40%。目前北方城镇建筑近60%采用不同规模的集中供热系统。由于调节不当导致部分建筑冬天太冷夏季过热,开窗散热造成的热量浪费平均为供热量的30%以上。部分小型燃煤锅炉效率低也是造成能耗过高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筑保温、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这三方面的改进,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能耗至少可降低60%~70%。

除采暖外住宅能耗中的用电量为10~30度/(年.M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呈上升趋势;生活热水能耗在大城市中也逐渐加大。推广节能灯和节能家电对降低住宅电耗有重要作用;改进建筑设计、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也可以使住宅电耗减少3~8度/年.m2,及时开发和推广高效的生活用水装置,可避免由于生活热水需要量的不断增长所导致的住宅能耗的增加。若是商业建筑,因为集中时效的负荷增加,相比较民用建筑,其建筑能耗更大。

普通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性质综合分析看,其照明和电器消耗能源更大。改善建筑设计可降低空调和照明能耗,推广节能灯具及其他用电设备可减少电耗,这两项措施应能使此类建筑能耗降低30%~4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公共建筑目前仅占城镇总建筑面积的5%~7%,但其用电量为100~300度/(年.M2),为住宅建筑用电量的10倍以上,还不包括采暖,数字很是惊人。在我国大中城市,此类建筑的总耗电量大于全市所有居民住宅的总电耗。“九五”到“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住宅建设,但目前已逐渐转向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将导致建筑用电量的急剧增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这部分能耗的增加。大型公共建筑中,空调用电占50~60%,照明用电占25~35%,其余为电梯和办公电器设备用电。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平均能耗值高于日本水平,与美国的平均值大体接近。然而调查表明,我国同一地区同一性质的大型公共建筑,电耗差别最大可达一倍。因此对于电耗低的大型公共建筑来说,也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在当前建筑、空调、照明等方面采用先进技术,产生创新性突破,也可以使这部分的电耗降到目前的50%以上

在我国,节能50%住宅的投资增长率一般可控制在10%以内。例如重庆市天奇花园为国家级节能示范工程,该工程节能率超过50%,经测算其节能投资增长率为7.5%。下面我以我市滨河花园小区为例,对建筑节能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以详细说明:

下表(表1)为我市滨河花苑9#楼节能65%工程的投资与基准住宅投资相对比的结果。

注:1、此为莱芜滨河花园小区9#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M2,五层+底层储藏室+顶层阁楼。

2、此工程节能达到65%标准。

3、该工程总投资652.5万元。

4、折合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增加造价122.6元,占总投资的8.5%。

(2)投资回收期

回收期越短,经济效益越好。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10年。莱芜市滨河花园小区9#楼工程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冬季供暖费节约费用:19.7*4500*60%=5.32万元,夏季节约空调费用:5*6*120*0.54*34*60%=3.96万元.每年总节约费用为:5.32+3.96=9.28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5.17/9.28=5.95年

(3)节能收益

节能收益是指建筑由于采用节能措施而带来的能耗收益、运行维护收益和舒适性收益的总和。其中能耗收益为最直观的收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