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给孩子的美学启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

篇1

二、案例举隅

案例1:2013年4月6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8岁的冉冉、5岁的浩浩与8岁的邻居小伙伴李某某在村边树林里模仿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李某某把浩浩弟兄俩绑在树上,点燃地上的树叶,导致浩浩兄弟俩严重烧伤。

案例2:2013年4月1日,深圳的一个5岁的女孩模仿动画片中的场景,手里拿着雨伞,从6楼跳下,导致严重骨折。

案例3:安徽一名四岁男孩在家模仿动画片,刀割小手指。

三、案例剖析

(一)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看动画片容易伤害大脑及眼睛健康。

2.制约社会性发展。动画片使不少孩子“上瘾”。

3.诱导暴力及伤害行为。《猫和老鼠》中老鼠用火烧梯子,忽视了玩火危险的警示。

4.导致孩子“被成人”。孩子在看动画片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人物语言、穿着、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小大人”了。

……

亲子教育专家认为:“喜羊羊”之类的动画片并不适合幼儿,这不是观看不观看的问题。动画片制作者不懂幼儿教育,只是以成人的视角“玩味”乐趣。

(二)动画片的益处

1.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如动画片《我会过马路》,通过小猴的有趣行为及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孩子懂得“红灯行、绿灯停”等规则。

2.促进语言学习。研究证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之中,看电视较多的儿童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明显地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3.认识一定的道理。几乎每一部动画片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让孩子在观看动画片过程中习得。

4.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动画片以其离奇夸张的情节或瑰丽多彩的环境吸引着孩子,让孩子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

三、策略试述

作为家长与教育者,应该怎样避免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让动画片成为助推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剂”呢?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实施“三避免”“三引导”策略。

(一)“三避免”

策略1.避免只看不“导”

成人在陪伴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要教会孩子分辨动画片中的真善美、假伪恶现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有一个镜头是红太狼拿平底锅打老公,孩子一看就笑,但成人不能一笑了之,要让孩子懂得打人不对。

策略2.避免只买不“选”

家长在购买或选择电视动画片时要做到三点:(1)选教育性、启蒙性强的动画片。如,《巧虎》以歌曲、舞蹈、科学知识的教育为主。《大耳朵图图》中以幽默诙谐的成长故事,一方面满足了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2)选择审美性、娱乐性强的动画片。选择动画片,还要关注动画片中的图像、声音、人物等传递的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是否高,是否能给予孩子快乐的童年。(3)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动画片。如2~3岁的宝宝就喜欢《天线宝宝》这类的情节、语言都简单的动画片,他们百看不厌。而5~6岁年龄段的孩子就喜欢情节、语言都复杂些的。作为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

策略3.避免只放不“陪”

大人应该陪着孩子一起看电视,这样既有利于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及时掌握孩子对动画片中人物、情节的理解,能及时矫枉过正,避免“模仿危险情节”等事故的发生。

(二)“三引导”

策略1.引导孩子讨论动画片内容

讨论时,成人应尽可能地抛开道德灌输与干预,细心地观察孩子们对于动画片的理解。智慧的教育者懂得尊重孩子们的意见与想法,懂得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自主评判媒体内容的能力。

策略2.引导孩子表演动画片中的情节

在家庭里,成人有时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动画片,进行随机教育。当孩子特别喜欢某个动画情节时,可以利用餐前或餐后时间让孩子进行动画内容的演绎表演,引导讨论,学习其优秀品质。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让碟片的小主人介绍故事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策略3.引导孩子养成看电视的良好习惯

篇2

纸风车的319乡镇演出工程,还得从2006年说起。这年岛内政治纷争不断,闷坏一堆文艺界人士。就在无以自处之时,纸风车基金会执行长李永丰突发奇想,发起一个“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让台湾乡村的孩子们有欣赏表演艺术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好的竞争力。

李永丰豪语一发,朋友骂声四起,可是骂归骂,心有戚戚焉的这群人还是跟着策划、张罗。大家认为,既然要做,就要做最好,演出的场景必须跟台北戏剧院一模一样。李永丰估算了一下,演出一场,最低成本35万元新台币,这笔钱需要募款,至于剧团的行政开销则由纸风车负担。于是大家拟了一个草案,最要紧的大致有几条:一、不申请政府补助,以免不必要的政治纷争。二、需要企业界的支持,但更要大众的参与,捐款、当志愿者,各种形式都可以。三、捐款透明化,每一笔捐款都在网上公布,每一笔支出必须由会计师、律师签核。

说做就做,李永丰带头,包括台湾著名导演吴念真、柯一正,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吴静吉,圆神出版机构董事长简志忠等人,开始四处请托募款。一开始,大家吃了不少“闭门羹”,因为人们对所谓的“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抱有疑虑,甚至有人以为他们是诈骗集团。但是,慢慢地,开始有人慷慨解囊。2006年12月24日,“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首场演出在宜兰县员山乡开场;2007年1月3日,第二场演出在嘉义县阿里山乡举行;2007年1月13日,第三场演出在高雄桥头乡完成。5年来,台湾各界人士为纸风车同仁们的精神感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大家的戮力合作下,“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的梦想已快实现。

一路走来,有无数感动人的故事。为了节省经费,演员们以游览车为家,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无惧跋山涉水、舟车劳顿,哪里有小朋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孩子的梦想与欢笑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为了让小朋友看到演出,有无数人热心参与。彰化县二林镇的一位老师,因为要调回新北市三峡任教,希望能在离别前送给孩子们一个礼物,于是她穿上纸风车的衣服,戴着识别证,花了两个多礼拜到处奔走募款,最后送给孩子一场演出。有一个城市孩子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好,能够学习音乐,但有些小朋友却没有这个机会,于是他和音乐班上的其他三位同学举办慈善音乐会,将收入的十几万元都捐出来。

谈起5年的酸甜苦辣,任建诚点滴在心头。他说一开始听到这个计划他是反对的,因为演员日常演出已经够辛苦的了,如今每年又要加演几十场乡镇演出,就太辛苦了。但是随着“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的稳步推进,他的看法转变,认为必须“要做到每个孩子都看到儿童剧为止”。任建诚表示,希望透过戏剧产生创意、美学、爱与关怀的能力,自己也愿做培育未来人才的推手,让孩子们不受乡村都市的差别影响,都能够有做梦和实现梦想的权利。

自1992年11月成立以来,纸风车剧团就致力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水准,他们将多元的剧场元素与形式结合,制作了一批原创的儿童舞台剧。其中,“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巫婆系列”、《堂吉诃德冒险故事――银河天马》以及《纸风车幻想曲》最为孩子们所津津乐道,甚至有些经典台词孩子们耳熟能详。除了演出,纸风车还设有“儿童创造力工作室”,负责儿童戏剧教育推广;设立“表演学堂”,开设各个层次的肢体开发表演训练课程;每年举办校园戏剧大赛。

篇3

《为了孩子》与新浪网亲子中心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数据

1.你平时多久给孩子买一次图书、音像制品?

A. 不定时,看到合适的就买69.17% B. 一个月18.05%

C. 一个星期9.02% D. 半年到一年2.26%

E. 很少买1.5%

2.你平时给孩子多少时间看(听)这些图书和音像制品?

A. 每天看半个到一个小时68.94% B. 有时间就看,没时间就不看24.24% C. 其他3.79% D. 每个周末看,平时不看3.03%

3.你会陪着孩子一起看(听)吗?

A. 每次都陪,同时给他(她)解释60.9% B. 有空就陪,没空就不陪38.35%

C. 从来不陪0.75%

4.你通常会给孩子挑选什么类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可复选)

A. 故事类83.46% B. 学习类62.41%

C. 儿歌类45.86% D. 卡通类42.11%

E. 其他3.01%

5.你的孩子最喜欢哪一类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可复选)

A. 故事类68.18% B. 卡通类51.52%

C. 儿歌类29.55% D. 学习类22.73%

E. 其他3.03%

6.你觉得图书和音像制品对孩子有什么帮助?(可复选)

A. 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85.61% B. 增长了孩子的知识面84.85%

C. 培养了孩子音乐方面的特长34.85% D. 培养了孩子美术方面的特长21.97%

E. 其他3.79%

PART 2

文艺名人和他们的推荐单

儿童文学类――

郑春华:为孩子选对第一本书

郑春华,儿童文学作家,《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作者,20多年来给孩子们创作了无数的儿歌和童话。快奔50了,却又不顾一切地重新当上了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她说,每天临睡前给女儿念儿歌、讲故事,是自己和女儿最开心的时刻。

推荐书目――

《蚯蚓日记》……………………………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聪明的小傻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马小熊》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莎娜》系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大红狗》系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逃家小兔》……………………………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拉拉和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雷梦拉》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长袜子皮皮》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诺索夫中短篇小说》…………………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时代广场的蟋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绿山墙的安妮》………………………………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在我眼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不是以规范儿童行为准则为第一目的的作品,其次不是硬邦邦塞满所谓的“科学知识”的作品,可恰恰有很多家长十分偏爱它们,殊不知这些家长其实是在替自己选一个管教孩子的“帮手”和辅导孩子的“家教”。

如果你了解并尊重你的孩子,如果你能够像替孩子选择食物那样――譬如看它的口味对于孩子是否太重?它的纤维对于孩子是否太粗?它的色泽是否宜人等等――那么请你在为孩子选择书籍的时候这样考虑:它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它是否会让孩子喜欢?它能否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它能否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

《蚯蚓日记》是我最想向3岁以上孩子推荐的图书,在他们读过太多的以小狗、小猫为主角的故事后忽然读到蚯蚓,会有一种意外和好奇,除此以外故事本身魅力无穷,它以日记形式描写了蚯蚓一家的生活,幽默,好玩,极富儿童情趣,其中贯穿的有关蚯蚓的知识易懂易记,更重要的是它没用多少个字就轻轻松松告诉了孩子蚯蚓和地球的关系。

还有诺索夫的描写小学生生活的作品,迄今为止没有人可以超越。诺索夫是与儿童靠得最近的作家。

如果我们能为孩子选对“第一本书”,那我们就给孩子的心灵洒进了第一束温暖的阳光!

梅子涵:给孩子播撒幸福的种子

梅子涵,认真的儿童文学作家,负责的儿童文学教授,热情的儿童阅读的推进者和“点灯人”。法国小说家让・焦诺在《种树的男人》中说,普罗旺斯高原曾是光秃秃的一片,一个牧羊人每天种树,把橡木、山毛榉、白桦等种子放进挖好的一个个洞里,才有了后来美丽的普罗旺斯。梅子涵说,他把一本本优秀的书告诉中国的孩子们,也是想种植出中国孩子阅读的普罗旺斯高原。所以,他也是一个“种树的男人”。

推荐书目――

《逃家小兔》……………………………………上海少儿出版社

《猜猜我有多爱你》……………………………上海少儿出版社

《月亮,生日快乐》……………………………上海少儿出版社

《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共12本)…………湖南少儿出版社

《小白系列》(共10本)…………………………四川少儿出版社

《卡米的故事》(共5本)……………………………希望出版社

《提姆与莎兰》(共7本)……………………………南海出版社

《好居乐农场的趣事》(共3本)……………………新蕾出版社

《给我讲故事系列》(共10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狼狼》……………………………………………21世纪出版社

《换一换》…………………………………………21世纪出版社

《可爱的鼠小弟》(共12本)…………………………南海出版社

推荐理由――

图画书是最适合低幼的孩子阅读的书,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几百年前已经认识到这个道理,好几代欧美国家的孩子都是阅读了这样的书籍和故事长大,这成为他们童年和一生“幸福的种子”。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浅见陋识,而使孩子错失了这种幸福,错失童年应有的播种。

美术类――

夏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夏景,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教育委员会会员,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香山画院兼职画师。2002年与官方美术馆合作艺术教育并推行自己的艺术教育理念,对儿童综合材料绘画及综合能力开发有独到的研究。

推荐书目――

《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时代文艺出版社

《图画大餐》……………………………………中国青年出版社

《绘画启蒙――跨世纪儿童美术新教程》…………科普出版社

《天津少儿美术》(月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早期教育(美术版)》(月刊)…………………江苏教育报刊社

推荐理由――

这里向你推荐的视觉艺术类书籍,并没有一板一眼地教孩子如何跟从地去绘画,而是从艺术家和教育家的角度引导孩子自主地从事艺术创作活动,并告诉家长该如何正确评判孩子的作品、如何正确指导并影响孩子的艺术观、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潜能,等等。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适当引导,我们就可以把艺术的养料转化成丰厚的土壤,让自己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拓和延展。

张培成:能否成为画家并不重要

张培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十大画家之一,一级美术师。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海风艺术进修学校校长,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其策划推出的“童言无忌”儿童美术画展已举办三届。

推荐书目――

永恒的美・西方美术史丛书――

《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艺术》

《伟大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艺术》………岭南美术出版社

《走向创新之路――西方现代绘画》

《重建生存空间――现代与后现代建筑》

《神奇的儿童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儿童美术大课堂――感知与表达》…………安徽美术出版社

《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互动中的儿童与艺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天籁的绘画》…………………………………河北教育出版社

《美的培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艺术创造力障碍的突破》……………………上海画报出版社

《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画布上的母亲――走进名画中母亲的内心世界》

…………………………………………………上海书店出版社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美学与艺术欣赏――美学与艺

术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

现在很多人送孩子去学习绘画,但是学习的目的恐怕大多数家长心中并不是很明确。小孩将来的发展谁也无法预料,然而让孩子在认知世界时多一点感性体会,多一点独立思维,无疑对于开发智力是有益的。绘画正是训练孩子提升审美情趣的最好手段,相对而言成为画家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永恒的美・西方美术史丛书》阐述了艺术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并归纳出艺术的核心就是创造,这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启迪,对于如何看待儿童绘画也很有意义。

影视类――

毛尖:看了好电影,孩子会希望自己更美好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中文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慢慢微笑――毛尖自选集》等书。她说,得到了所有人间的学历,把青春都糟蹋了;走投无路,结了婚,结婚以后幸福没几年,孩子来了,更大的幸福却也跟着来了。

推荐影片――

《亮眼睛》………………………………………美国1934年出品

《小鹿斑比》……………………………………美国1942年出品

《红气球》………………………………………法国1956年出品

《早安》…………………………………………日本1959年出品

《大闹天宫》…………中国1961年(上集)、1964年(下集)出品

《我两岁》………………………………………日本1962年出品

《小兵张嘎》……………………………………中国1963年出品

《冬冬的假期》……………………………中国台湾1984年出品

《子熊的故事》…………………………………法国1988年出品

《白气球》………………………………………伊朗1995年出品

推荐理由――

这里推荐的10部电影,除了《大闹天空》、《小兵张嘎》,都是我长大以后才看的,但每次看完,都会在心里叹息,如果我能够在童年时代看到《红气球》、《白气球》,我大概会变得更加好一点吧。

这几部电影,在我看来,都是童心和良心的试纸。《早安》里的兄弟俩想看相扑大赛,但父亲反对买电视,他们就开始了绝“言”大战,对谁都不说话,多么难熬啊,但是他们胜利了。那是电视机最纯洁的时代,导演小津的镜头里全是阳光,生活里有不如意,但弟弟稚嫩的“I LOVE YOU”就是最高的奖励。现在的小朋友看后会发现,呀,原来我并不是坏孩子。

当然了,你不是坏孩子,就算你不好好上学,上学路上到处游荡,还有“红气球”喜欢你,那是每一个孩子的梦吧,飞起来,高高地飞起来,飞跃成人世界的道道栏杆,像“小鹿斑比”那样,自由又勇敢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不过,和《我两岁》的小主人公一样,所有的小朋友都会明白,我们其实并不能按梦想生活,你有些沮丧,但这个时候,看看《冬冬的假期》,你会发现童年也可以开始懂事了;要是你再看看《子熊的故事》,就会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再说了,你能在家里看秀兰・邓波儿的“亮眼睛”,而伊朗小女孩艾达为了要一条小金鱼,得花多么大的力气!

所以,亲爱的小朋友,看了这些电影,你会和我一样,希望自己更美好。

周晨:让小天使们感受人生起点的意义

周晨,学林出版社编辑,资深影评人。以收藏天下影碟为乐,以拥有一个女儿为梦。

推荐影碟――

《快乐宝宝大发现》……亚马逊DVD销售网

《鼹鼠的故事》…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

《聪明的一休》……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

《天线宝宝》

………中录德加拉家庭娱乐有限公司出品

《迪斯尼美语世界》

………………………迪斯尼电影公司出品

推荐理由――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为爸爸妈妈派来的天使,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天使们长大的过程中,告诉他们什么是美好,什么是善良,而好的影片,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对人生的看法。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被既定的现实意象规则所桎梏。动画片具有形象、通俗的本质,其用声音、色彩和动作姿态加以描述的方式,正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能使他们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希望我们的小天使翅膀可以更美丽纯洁,感受到阳光灿烂的人生起点的意义。

唱片类――

吴晓颖:从内容和版本来判别好的唱片

吴晓颖,《音像世界》杂志社副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理事,从事音乐评论和研究10多年,同时也是一个家里正有着6岁女儿的年轻妈妈。

推荐唱片――

《中外著名童话故事盒》……………………………上海电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童谣》……………………………………………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

《迪斯尼闪耀六十年》…………百代唱片公司提供版权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

《儿童古典音乐卡通》…………………………………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

《阳光赤子心》……………………………………………………台湾金革唱片出品

推荐理由――

市面上的儿童唱片虽然品种繁多噱头十足,但鉴于成本压力,新的原创作品很少,要么是一些经典作品的各种翻版,要么就是以前录制过的一些凑数之作。家长们可以从内容和版本两个方面,来辨别这是不是你和你的孩子需要的唱片。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42-02

通过三年在小学的教学我从中体会到,要教好美术课并不是单单教会孩子们画的像什么或者会画什么,亦或教孩子们用什么工具画画等等,这些都不是上好美术课的标准。好的美术课应该是看孩子们通过美术课学习到了什么,是否在其他方面有所进步。比如是否获得一个健康的右脑,一个流畅逻辑的左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种对艺术的热爱,一份敢于创造的勇气,一身表达畅想的能力,一颗感恩自信的心灵。这些对孩子的综合考评才是一个老师是否教好学生美术的标准。

真正的美术教育应由以下三个阶段的学习而得。

体验。体验有很多种。一种是人们常说的模仿。孩子是喜欢模仿的,孩子的内心很纯洁,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和负面的情感。在这个阶段,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模仿,在脑袋里打下烙印,能达到闭上眼睛就能画出的境地。第二种体验就是心的体验及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海的对话、体验山和眼睛的交流、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与感恩达到拥有心灵的美好与崇高,体验画画入境的专注和自我而达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训练,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只是把体验片面认为是模仿,也就是依葫芦画瓢,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画,模仿老师。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错误的,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美术课就是把老师画的样子描下来,好的标准就是画的是否和老师的一样。这样的教法会让学生慢慢对画画失去兴趣,还会让孩子对美术有种狭隘和错误的理解,这从我们现在的家长朋友身上就能看出。

一次,一个小孩的家长跑来找我说我家小孩画画很好,画什么像什么,将来准是个艺术家,我心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可不是画什么像什么就断定的,我又问他家小孩平时都画什么,她说就照卡通画临摹,照着书上的插画临摹。我就说孩子喜欢画画是好事,但是需要一个正确的老师引导,画画不只是画的像就行,还需要悟性和体会……之后我注意到那个小孩也看过他画的画,给我的感觉是画面里面没有感情,都是别人的东西。这让我很苦恼。最后我总结的是家长过于干预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行为评价太多的缘故,我只能希望家长们能尽量给孩子多一点自己的空间。家长期望孩子成才不论孩子学习什么,家长和一些老师都对他们寄托了无限的期望,画画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成人来讲,成人画一幅画一般都有一个目的。比如参加展览,出版画册等等。孩子画画当然也需要这些,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把孩子学习画画的期望放在参展、获奖、成为专业美术工作者这样具体的目标上,那么,最后往往会让您失望,因为孩子在这种高期望值下画画,往往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又常常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孩子硬着头皮学下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过分争强好胜的心理,一旦有一点小小的失败,都会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丧失了自信心的人怎么可能有所作为呢?另一些孩子则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要求,因而对画画漫不经心,随意涂抹,玩玩算了。这两类孩子能从学习画画中有所收益吗?

作为家长和一些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为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当孩子在经过一定的努力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不断实现目标的时候,他们情感与心理就会保持在一种平衡发展的水平上。在孩子学习画画时,积极地鼓励孩子面对周围世界去画,最容易使辅导者找到对孩子的适当期望值。当孩子照着某种范画去学习的时候,无形中总有范画作为衡量的标准,由于这是一种一对一的对照,像与不像、好与不好的标准非常明显,而孩子的临摹能力又很有限,有几个人可以依照着范画画得百分之百地“像”呢?当然,他们势必面对着批评和指责。但当面对周围世界去画画就不同了,表现真实的事物并没有范画那样硬性的标准,在大千世界中即使是两片树叶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相异之处,而且成人一般也不会以“和照片一模一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就给了孩子一个比较自由地发挥的余地,能够更容易地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增强了。也就得到了良性的体验。这时我们就该到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情感激发。

情感激发。情感激发是建立在和自己的视觉连接上。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达到可以画到脑中所想,随心所欲地去表达。通过情感激发出的灵感更能让孩子们的心灵触摸到艺术创造的真实,更容易达到手和脑的和谐感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在教《美妙多变的线条》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既有视觉的“线”又有听觉的“线”,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节课里,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大量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我用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里产生这样的感觉,就是想把看到的听到的马上画下来,此时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听觉的“线”,老师这时候就不要再干涉孩子们的创作了,应该是微笑着看着他们画然后在旁边说,嗯,画的不错~~~有时候还真会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折服。有时候真不需要课本,课本只是上课的参考,如果教师觉得可以用更合适的方式教授那就抛开课本。

比如教奇妙的微观世界这一课,一般学校里不能让每个小朋友人手一台显微镜,孩子们看不到微观的世界体验,怎么办。我们不妨这样想一下,不用显微镜能不能看到微观的东西,或者换个思路想想,可不可以把微观的事物于我们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相对应。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课桌,那是用了好多年的课桌,不知道多少人在上面留下痕迹,我们的课桌还是在那里默默为我们付出。我让孩子们在课桌上用粉笔画一个三厘米大小的方格,让孩子们就锁定这一方格,仔细观察方格里的内容。平时这是基本不被人注意的,在这节课里,孩子们在课桌上发现了太多太多,当孩子们正看着自己的课桌无限思考的时候,我叫孩子们把这个方格里的内容画下来,此时在孩子们的画画本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像每个孩子都是绘画的天才,很会应用点线面之类的美术知识。这可以说是在情感的充分激发下,只要给予孩子一点形象,孩子们会创作出更好更充分的形象。

知识情感内化。知识情感是和自身的感受建立连接,目的是回归自身。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回归灵性的重要阶段。在有了一、二的基础后,笔下流淌出来的是真实的情感。这个时候,再往高处走,就已经什么都不用画了。这是夸张,但是也有道理,在这个阶段画画本身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海的对话、体验山和眼睛的交流、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与感恩达到拥有心灵的美好与崇高,体验画画入境的专注和自我而达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训练,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当孩子们能领会到这一点,画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变成孩子的一种能力,一种人生活在世界上所具备的一个完整人格的人的雏形。具体的说美术的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最好的艺术教导只是引介美学的认知、材料的可能对创造性从来不设限,好像什么都有教可是孩子学到了西。 一个好老、好父母不过是在美学与创造教与不能教的两难间整合了矛盾求取了平衡掌握了其的巧妙而已”这是写在台湾苏荷儿童美术馆的一段话,这也正是我所要表达的观点和在教育中所得到的心得,其中寓意我想大家都可心领神会。

参考文献:

[1]王蕾.思维力是孩子的核心 直接决定着孩子智力发展的水平[J].小演奏家.2003.11.

[2]试试你的创造力(英文)[J].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中学版) . 2004.

[3]葛文清.用亲情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J].启蒙(0-3岁).2005.12.

[4]朔风.什么时候容易“灵光闪现”[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5.

[5]刘志安,翟丽萍,郭文英. 创造力及创造力测验[J]. 山东教育.1999.7.

[6]试试你的创造力(英文)[J].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中学版).2004.5.

[7]常建芳.智力、创造力与智慧之间的辩证关系新观[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篇5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包括创造、欣赏和评价视觉艺术三个方面:

(1)创造视觉艺术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既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和自由创造,实现顺应儿童的天性;又强调了儿童运用和掌握所必须的技能技巧,旨在促进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的有序轨道。在给予孩子体验的空间时,我们要坚信孩子的天赐才能,坚信美是可以依靠情感,任由心灵来表现的;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大自然的对话、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画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

(2)欣赏视觉艺术

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

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同样具有尊重幼儿爱美天性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两个侧面。当我们带着他们面对一幅悬挂在眼前的作品,孩子对它的颜色、构图会充满了直觉,让他们把这种的直觉说出来,这就是对我们孩子蒙尘的眼睛和心的洗涤,有时是对我们成人已世故化的标准的颠覆,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的感觉正被这样的直觉激活着,同时也请用美好的语调转诉给孩子,,他也许知道这个画家是怎么回事,也会理解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 而对于作品的风格和形式,包含色彩、造型,在听孩子说完后,打开那个把感觉深藏的角落,与孩子一起看,一起评说,配合他的直觉,就是很好的启蒙了。

(3)评价视觉艺术

幼儿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