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综述

财务风险综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综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综述

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一、企业财务预警的基本含义

企业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国外专家学者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

(一)单变量模型

1、1932年,Fitzpatrick利用单变量破产模型,选取19个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当时由于条件限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对正常企业和非正常企业进行财务比率比较和经验分析。

2、1966年,Bwaver利用30个财务比率进行研究,发现三个比率是有效的: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债务总额/资产总额),其中,债务保障率指标表现最好。这可以看作是单变量模型的开创性研究,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在当时研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优势很大;其局限性也较明显,单一的财务比率不能全面反映客观事实,有可能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粉饰某个指标的嫌疑,影响预测的有效性。

(二)多变量模型

1、Z计分模型。20世纪六十年代,爱德华・阿尔曼对5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出一定权数,计算其加权平均数值Z值: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份市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若Z≥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

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的指标(X2、X3)和运营能力的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在企业失败前一、二年的预测准确率很高;预测期变长,准确率有所降低,距失败前五年的预测准确率仅为36%。1977年,爱德华又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ZETA模型。

Z计分模型准确率相比之前的单变量模型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未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变动情况,而且要求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降低了模型的使用范围。

2、Logisi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属于线性概率模型,通过对观察对象条件概率的观测,来判定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适用于因变量是非连续的且为二分类选择模式,将违约概率限定在0和1之间,并通过函数的对数分布来计算违约的概率。在二分类判别法中假设因变量为1和0,分别对应事件发生和事件不发生。Logisitic回归模型形式为:

Li=ln■=?琢+■?茁jXij+?着i

该模型使用的是最大似然估计,似然函数值越大,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越好。其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能够克服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目前这种模型使用较为普遍,但其计算过程较复杂,需要操作者具有较高的数学基础,同时其计算过程有近似处理,结果将会影响到预测的精确度。

3、Probit模型。假定企业的破产概率为P,样本服从正态分布,选取的财务指标对应P的分位数,先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然后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就可以得到参数αβ,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求出企业的破产概率。P<0.5,判别为财务正常;P>0.5,即为破产型。

其公式为:

P=■(1/■)e■dt

该模型和Logistic模型方法相似,但条件严格,计算方法相对复杂,使用面不如Logistic模型广泛。

4、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ANN)。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是由大量的简单处理单元相互联结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作为非参数的预测模型,它克服了选择模型函数形式的困难,同时对样本及变量的分布特征没有限制,还能克服统计方面的限制,能够同时处理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具备处理资料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然而由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模型计算量较大,辨别能力不强,人工神经网络对人体大脑神经模拟的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递归划分分析模型。以财务比率为判别点建立二叉分类树,以最低误判成本为标准对样本企业进行分类预测。结果发现将破产企业误判为非破产企业的概率要高于将非破产企业误判为破产企业。可以选用非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但复杂的分类树结构可能引起样本的过度适应,预测风险高。

6、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模型建立在机器学习理论基础之上,Fan A etc采用欧氏距离方式最大化不同类的向量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同类的向量之间的距离,实现对预警指标的筛选,计算成本较低。Van Gestel T etc将其应用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采用最小二乘法作为支持向量机线性学习器,构建LS-SVM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判别准确率高达89.91%。

三、我国学者的主要研究

国内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直到1996年以后,才陆续出现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逐渐发展起来。

1996年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选取了31家破产公司和31家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并且用4,160家公司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验证,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具体模型为:

F=-0.1774+1.1091X1+0.170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X1、X2及X4与Z计分模型中的X1、X2及X4反映的指标相同,而X3、X5与Z分数模型的X3、X5不同。X3=(税后净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它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X5=(税后净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利息是指企业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余额)。相对于Z分数模型,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判别临界点为0.0274。

1999年陈静选取1998年27家ST公司和同行业、同规模27家非ST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在单变量分析中,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4个指标。发现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判别中选取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构建的模型,在公司ST发生前三年能够较好地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

2001年吴世农、卢贤义采用剖面分析法、单变量判定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判定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得出结论:多变量优于单变量,且Logit回归模型的判定准确性最高。选取的预测变量有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存取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资产周转率。同年,杨保安引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判定与预测,选用BP神经网络法构建模型,结果显示判别正确率高达95%。

2003年,杨淑娥、徐伟刚在借鉴美国学者Altman的Z分数模型基础上,在变量选取方面考虑到反映现金流量方面的比率指标和累计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具体共12个指标:速动比率、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债务保障率、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总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成本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资本保值率、累积盈利能力,形成了Y模型。

四、各种模型评述

单变量分析模型相对简单直观,但不能够反映企业综合财务状况,同时使用几个单变量,有可能出现矛盾情况。多元线性判别模型能够较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判别和预测的准确度,变量之间需要满足不同的假设前提,且需要大量的样本作为支撑,计算相对复杂。ANN模型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并且具有学习能力,无需考虑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能同时处理定性和定量变量,也同时存在结构确定困难性、不具解释性、操作性差及训练效率低的缺陷。支持向量机模型是一种新型的模式,无需特殊假设,针对小样本具有较广的推广空间。

每种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选择操作性强的财务预警模型,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时预测财务状况,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46-02

一、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1992年9月,COSO委员会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并指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察五个相互关联部分组成。

此后,很多学者相继发展了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Kinney,W.(2000)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本身的复杂性、缺乏获得公司数据的途径、研究结果的潜在普遍性、有限的知识、披露信息的限制范围这五个方面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造成阻碍。Moerland(2007)根据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做了实证检验,并建立了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数体系。这些指标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幅度、审计委员会或类似职能部门的职能、是否建立全面的内控制度、内部审计报告的披露程度等。Doyle(2007)对美国2002―2008年间披露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77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受企业规模、成立年限、涉及业务的复杂度、盈利状况、增长速度、业务重组以及治理结构这七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在COSO委员会出台内部控制框架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吴水澎 (2000)在对COSO报告关于内部控制的界定和创新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从优化控制环境、开展风险评估、设立适当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与沟通、完善监察制度五个方面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阎达五(2001)认为,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益和效率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应该将政府指导与企业自身完善相结合,要抓住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权责分配和董事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预算管理,重视对员工的行为规范。赵雯(2002)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COSO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内部实施的,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体的,只能提供合理保证的全员参与的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方面,骆良彬(2008)把内部控制五要素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建立内部控制整体质量和各构成要素的隶属度矩阵,对内部控制进行模糊评价。张先治(2011)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成果,利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战略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和法律法规的遵循)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超(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公司规模、关联方数量、存货比重、销售收入增长率、亏损状况、Altman Z分数这6个变量中提取因子,构建判定内部控制质量的分数。方红星(2011)采用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鉴证意见类型来度量内部控制质量。

二、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其研究经历了从简单易懂的单变量模型到综合的多变量模型。Fitzpatrick(1932)最先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他将19家样本公司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通过对比分析多个财务比率,发现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负债这两个比率对财务风险有较强的预警能力。在此基础上,Beaver(1966)将79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79家相同规模的运营正常的公司作为样本,利用单变量模型分析涉及企业活动不同方面的30个财务比率,结果发现这些比率中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净利率能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且距离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间越接近,预警能力的准确性越高。单变量模型简单易懂,但是变量选择的主观性太强,且只能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缺乏说服力,逐渐被多变量模型替代。

多变量模型就是采用多个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来预测财务风险。Altman(1968)对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进行比较研究,最终选取了营运资金/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额/总负债和销售收入/总资产 5个财务指标加权构建了Z分模型用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Z分模型给后来的学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者利用Z分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Ohlson(1980)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对105家破产公司和2 058家正常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本结构和融资能力能够影响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M.Odom(1990)以Z分模型中的5个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神经网络模型对64家破产公司和64家正常公司进行配对比较研究,发现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二)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要晚一些。向德伟(1994)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是客观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组织不力、决策出现失误、管理不当等主观方面。

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方面,我国学者周首华(1996)在Z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吴世农等(2001)从21个财务指标中筛选出影响财务风险最显著的6个预测指标,应用了线性概率模型、Fisher线性判别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有效地预测财务困境,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误判率最低。杨淑娥(2005)基于120家上市公司10个财务指标的数据,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同期的60家上市公司进行检验,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是预测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三、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

(一)国外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少。Lawrence.R.Dicksee(1957)在较早时间就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将会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准确、不完整和不及时。在组织内部使用内部控制框架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降低财务风险。Ashbaugh-Skaife(2008)等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不足时容易导致会计差错的出现,从而产生各种风险(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此,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国内

国内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也少。鄂秀丽(2008)以吉林省114户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风险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不足,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预警指标将会明显好转,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袁晓波(2010)利用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通过五要素的分组检验和内部控制的总体检验分析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李维安(2013)提出内部控制包括公司内部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级,其中管理控制以经营管理层为控制主体,其控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简要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提出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的研究已处于成熟阶段,但对于两者相结合的研究还很少,具体到某一行业的研究就更少,使内部控制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未能有效显示,未来研究可延伸至具体的某一行业。

参考文献:

[1]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M].1992.

[2] Altman.Edward 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9):

598-609.

篇3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针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1、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无论企业是否面临危机,风险意识应当时刻存在,如果等危机四伏时再想到风险就晚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需要企业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更应当加强风险意识,在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上,企业人员应当时刻如履薄冰、时刻战战兢兢,这样企业才能在平稳中得到发展。企业高管重视财务风险,企业全体员就会受其影响,在整个企业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使得人人参与风险防范工作,从而可以达到大小风险处处预防,各种财务风险在掌控之中。对于一个成熟企业来说,还应当让财务管理人员明白,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应当提高财务部门整体素质,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扼杀财务风险的萌发,让其明白,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身为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始终,因此,企业应当精选财务人员。

2、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由于企业财务决策失败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处处可见,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中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较为普遍,从而致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此,提倡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首先,企业应当预防针对筹资的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控制和预防筹资风险的根本是努力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企业收益是企业还本付息的来源。如果企业长期经营管理不善,即使资金管理再有效,按时支付债务本息也很难实现,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优化资本结构,可能进行适度负债。可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在负债状态下,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不能只看到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因此企业应当进行适度经营。其次,企业应当预防针对投资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含投资证券风险和直接投资风险,合理进行投资组合,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可以加强预防投资证券的风险;至于直接投资风险,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加强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投资报酬率、报酬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再者,企业应当预防针对资金回收的风险。对资信状况和财务状况好的客户,结算时相应采取商业汇票、分期收款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结算方式可以采用支票或者汇兑等。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及时催收货款,可以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组织相关人员加紧催收逾期未结清欠款客户,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时间采取灵活政策。

3、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企业需要理清内部各部门与财务之间的关系,确立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应当承担的职责,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各个部门共同努力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即企业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繁荣景象冲昏头脑,需要全体员工不放松任何细微问题,一起在思想上对潜在风险或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

(二)针对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1、分散策略。企业针对外部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分散策略,可以采取多种经营的方式,可以采取企业之间联营,还可以采取对外投资多元化的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投资较大资金的项目,为了减少风险,企业应当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策略。所谓回避风险是指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对企业财务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回避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3、减弱策略。企业任何经营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回避作用总是相对和有限的,企业总是在追求预期利益的同时,可以实施减弱策略,通过削弱损失严重性或者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机会,将损失减至最低程度。企业采取减弱策略,不仅可以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而且在法律、人员和技术力量上都是有保障的。

4、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顾名思义,即是企业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将企业全部或者部分正在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社会上的其他个人、企业或者政府去承担。

篇4

一、引言

在当前时代中,我国的医疗行业发展已经非常完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疗水平都可以满足人们的基础医疗需求。但相对于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发展始终依靠国家财政,难以实现自给自足,尤其是在设备方面的引进和技术更新的时候,需要国家财政的充分支持,否则将无法实现技术层面的更新。因此,我国医疗系统提出,公立医院应当做好独立发展建设,强调公立医院的自给自足,不能一直依赖国家财政,要保证医疗行业的发展能自给自足。尤其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确保公立医院的财务不会出现问题,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且一定要杜绝为了提升科研效果,不计成本投入的情况,确保财务投入符合实际需求。是当前公立医院保持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道路之一,能让公立医院更好地发展。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中,财务风险制度始终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的领导层根本不关注财务工作。在领导的认识中,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所以公立医院的核心工作是解决人民的医疗问题,如果公立医院中出现了医疗器械升级的任务,则无论当前财务情况如何,往往都会批准购入和建设,并且向国家提出相应的财政支持,从而满足公立医院的资金需求。虽然很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医疗问题,但是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状态。

2.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难以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由于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对财务工作关注度不够,所以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制度,当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仅仅是记录了公立医院的收支情况,部分情况下甚至不会进行财务分析工作,公立医院领导在战略决策中,也不参考财务情况,主要按照公立医院的医疗建设需求进行,导致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频繁出现。此外,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还体现在其他部门,基本上各个部门都不会进行信息的沟通,导致了信息壁垒严重,根本无法判断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财务风险。

3.存在坏账问题且没有风险基金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中始终存在一定的坏账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公立医院没有专门的财务团队,对于坏账不知道如何处理,对于拖欠的款项等,也难以追回,所以很多公立医院中,坏账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因素。而且,在公立医院中,也没有风险基金的设立,一旦遭遇坏账等问题,会造成严重的财务问题,在一段时间内,都会阻碍公立医院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做好基金的建设和坏账的处理,才能确保公立医院更好的发展,尤其是促进财务部门的建设。

4.缺乏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团队

我国的公立医院中,对于财务风险的人员始终不重视,领导认为,公立医院的工作是救死扶伤,所以多一些顶尖的医生才更重要,而其他人员都是辅助医疗人员工作和保证公立医院运行的,所以只要有即可,而不需要顶尖的业务能力。所以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除了医疗方面人才以外,其他人员的薪酬待遇非常有限,甚至财务人员的薪酬不如一位资深护士,导致市场中的财务人员都不愿意加入到公立医院之中。

三、加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注重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提升改善风险环境的控制

为提升公立医院领导的风险控制意识,需要财务部门人员总结相应的知识内容,让公立医院更好地观看其中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领导对于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了解,并且确保公立医院工作效果的提升。

2.注重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保障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为了有效地强化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应当深入地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其中强调的内容,主要是如何更好地通过规章制度来规避财务风险,尤其是在财务风险方面,要保证财务工作得到有效的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相关使制度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财务工作的法律法规内容,不能为规范自身地建设,而出现违法乱纪行为,保证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制度能更好地发挥效果。其具体的制度建设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就是对内财务进行规划,确保资金的透明化。只有资金足够透明,才能充分地了解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满足需求的,都能直接地表现出来,从而确保实际工作效果的提升。其中主要强调严禁滥用、铺张浪费等现象,特别是在购置先进仪器、储备药物时,必须进行全面地统计核查,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合理化运用。不能为了科学研究而不顾忌公立医院的财务情况,也不能为了科学研究而无限制地从国家财政索取医疗资金,国家财政是国家整体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是单独为公立医院服务的,其他的社会部门也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公立医院尽可能地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实现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在资金链承担范围内,确保医院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一旦超过了资金链的可承受范围,就代表公立医院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若是不能有效地解决财务风险的问题,则公立医院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总体来说,公立医院的资金链极其脆弱,要合理地考虑资金链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资金链的稳定,从而解决公立医院出现的问题。其二就是结合公立医院的独特财务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长期科学地管控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并制定出一系列及时应对风险的手段措施。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参考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但是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确保内容本身符合实际的需求,并且,公立医院的风险评估也要与时俱进,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步,代表风险评估体系不是固定的,而是基于时代的特性,而不断发生改变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就需要做好风险控制体系的调整,确保随着风险和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在这期间,医疗保险方面的介入是最为复杂的,既要考察投保的制度,还需计算投保的具体金额。要合理的利用保险的资金,才能确保保险自基金发挥最大的效果,为更多人提供医疗服务。只有做到最精细、最全面的计划才能为医院的医疗建设提供更好地发展。所以,现代公立医院的发展就需要尽可能的实现现代化的建设。

3.做好风险基金的建设对坏账也要做好准备从容面对损失

在当前时代中,始终困扰公立医院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坏账,坏账会导致公立医院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出现,从而影响到公立医院的实际发展,此外,坏账也让公立医院的发展计划被打乱,很多需要资金的建设内容,都无法有效地实现,最终导致公立医院难以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建设。很多公立医院建设缓慢,就是坏账过多,导致自身资金不足,而且国家财政紧缩,导致拨款缓慢。因此,公立医院必须要解决坏账的问题,才能稳定、健康发展。坏账问题是众多医院存在的问题,但众多公立医院在有了政府的扶持后便肆无忌惮,完全不关注、解决自身的坏账问题,公立医院领导的思想是,国家会有源源不断的财政资金扶持,所以坏账的出现并不能阻碍其对于资金的获取,因此,不够关注此问题。导致坏账资金的持续增长,资金链的日益松散,最终影响医院的正常发展运转。而且很多的公立医院坏账的数额非常巨大,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甚至很多坏账都因为对应病人死亡彻底无法收回。坏账问题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重视它,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其核心就是要收回资金,确保资金能在第一时间被找回,才能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尽可能的建设医疗基金,相对于一般的办法而言,医疗基金可以更好的解决医患之间的问题。可以通过基金来有效地缓解资金方面的问题,从而确保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对于每一个医院来说,医患纠纷都是最让医院难以承受的问题,所以,医院更愿意建设医疗及基金,一旦出现了问题,那么医院就不需要在第一线面对患者,医疗基金会尽可能的处理一切工作。从而消除了公立医院直接面对患者,从而爆发冲突的问题,让问题能被更加冷静的对待。所以,对医院一方来说,医患纠纷的问题可以被很好的解决,医生只要负责正常的工作就可以,而不需要承担其他。对于患者来说,即便是出现了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并且保证了医疗的效果。不仅仅让公立医院规避了财务风险,也保证了患者能得到应有的利益。

4.组建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团队

为更好的组建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最核心办法还是增加薪酬,只有薪酬足够,招聘效果才会更好,从而满足招聘的实际需求,并且保证招聘过程中,能有效地解决人才对薪酬不满的情况。至于猎头招聘的时候,主要公立医院需要提供对方要求的利益,才能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立医院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财政支持,其主要任务是更好地解决人民的医疗问题,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多数的公立医院对财务关注度都不高,领导认为解决人民的医疗问题才是关键,至于医疗的投入,一般不会计算。导致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效果非常差,甚至出现坏账和赤字的情况。因此,为了符合当前我国医疗部门的要求,我国必须要做好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组建高素质人才团队,让公立医院的财务效果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财务风险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采取一定的措施能将风险降到最小,以确保医院收益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建立有效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当前医院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1管理者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

任何有财务活动的地方,都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在医院管理中,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管理者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现有资金,就不会造成财务风险,而风险意识薄弱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造成的疏忽,对财务人员的思想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不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工作,没有落实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并控制的工作流程,思想上仍存在旧观念、旧思想,一旦造成财务管理上的失误或者漏洞,就会给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管理者对实施者的思想影响重大,同时让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对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应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1.2政府补偿不足

我国医院的性质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经济上实施独立核算,但是政府的补偿不够也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医院药品的价格及其收费标准都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同时又要承担政府公益性开支的一部分,却得不到政府的足额补偿,造成医院经营困难、资金短缺,加大财务风险。

1.3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

医院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在医院的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筹资决策造成的失误等因素,导致我国医院的资金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负债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例过高。很多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已达50%以上。由于资金结构严重不合理造成医院负债的负担过重,再加上偿还能力不足,产生财务风险。

1.4内部财务监控落实不到位

内部财务监控是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若医院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不能落实到位,如在医院工程项目及固定资产的配置内控上,没有完整的岗位分工控制及授权批准制度;在决策方面,难以落实集体决策体系,仅靠主要管理者的主管意识来决策,导致医院的投资不合理,增大了财务风险。

为了保证医院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能发挥重要作用,医院不仅应设立基本独立的组织机构,还应结合本医院的特点,制定较完整的、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以确保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有效运行。而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些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不严格,导致医院的管理与监督二者合一,失去了独立效果。另外,我国医院还缺乏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财经纪律的执法落实不严,失去了约束体制的重要作用,极易产生财务风险。

1.5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主要是决策者对财务事项的调研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或凭借经验决策,进而造成财务风险。例如,有些医院盲目投资,而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客观判断及绩效评价,对市场的预测过于乐观,造成项目的高投入、高负债却低产出的严重财务问题;一旦在项目投资中形成损失,必然会对医院的长远利益产生影响。

由于管理者对于资金占用的认识不足,其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医院流动资金匮乏,而资金被盲目投资、盲目占用,影响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作。如有些医院的年度支出不合理,过多地用于药物支出,而药品大量堆积,使原本有限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产生缺货成本及存储成本,减少了资金的使用率。

2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探讨

2.1医院管理者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转变“重医疗水平、轻财务管理”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应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将财务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每个角落。医院的每个职能部门也要配合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定期提供会计所需的资料。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市场化竞争的优胜劣汰,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院内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市场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风险,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适时地进行投资,提高业务收入。即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确保院内的最大化收益,在维持风险最低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价值。

2.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成立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小组,其成员主要由账务处、票据管理、财务审核、门急诊及出入院组长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加强流程再造的风险管理理念,解决当前已有的财务流程问题,明确重点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到位。

对于医院来说,主要财务风险的控制点包括业务款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减免以及病人欠账管理等,除了制定与之相关的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一套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以确保各项控制制度的及时落实,在实践中完善风险防范体制,以最大限度减少医院财务风险。

2.3健全内部财务监控制度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及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重大事件的集体决策,再进一步落实。通过内外部的审计工作,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减少财务工作者的可操作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减少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价,如反馈各种信息、研究可行性、选择有效筹资方式、跟踪调查实施项目、评价效益等,都按照科学、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加强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的效应。

2.4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与评价系统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所在,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决策的科学与否与财务风险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单纯的经验决策或者主观决策都会增大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从而造成财务困境。因此,医院必须改善管理者的决策方法,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决策时,应对影响政策的各种因素充分思考,各种方案仔细评估,最后选出最优方案。另外,医院还应建立决策项目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个决策都有相应的评价。每一个项目启动后,就投入监控体制并开始评价分析,尽量早期预防财务风险,以避免风险的扩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庆昆.建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8).

[2]方鹏骞,张佳慧,董四平.非营利性医院资金运营效率和财务风险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0(3).

[3]赵斌.浅谈如何控制医院负债经营下的财务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篇6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不能够完全反应公司的价值。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上市公司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部分企业由国家控制。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企业所处地区的立法水平以及市场化进程,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其主要考察内部治理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而未将外部治理环境考察进去。因此,文章将研究外部治理环境对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

自La Porta等人(1999)首次提出终极控制人以来,许多学者开始考察终极控制人与公司绩效、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但是有关终极控制人对财务困境的研究却很少。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因此,文章从内外部综合来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界定

1.1终极控制人

终极控制人(ultimate controller)也称终极所有者、最终控制人、实际控制人,这一概念最早由La Porta等(1999)提出,其定义为:在公司中拥有少量的现金流量权(所有权),却享有公司较多的投票权(控制权),能够有效控制公司。刘芍佳、孙霈、刘乃全(2003)提出“终极产权论”。夏立军、方秩强(2005)使用“终极产权论”,依据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首次将我国上市公司分为五大类型:中央政府控制、省级政府控制、市级政府控制、县级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1

1.2公司治理环境

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而现有的研究却集中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而忽视了公司外部治理,即公司治理环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公司治理环境有很大差异,比如受到政策、制度的影响。公司治理环境包括产权性质、法制水平、政府治理和市场化进程。

1.3财务困境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也被称为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Gordon(1971)首次提出财务困境理论,并对“财务困境”进行定义。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

二、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构建,而对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对较少。美国学者Altman(1968)首次将多元判别分析法运用到财务困境预警领域。通过22个财务指标,构建了Z-score模型。Ohlson(1980)首次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法构建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La Porta等(1999)首次提出终极控制人,并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Claessens等(2002)将终极控制人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决定了公司剩余索取权与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分配比例,并且对公司治理起着重要作用。La porta等(1997),De Fond和Hung(2004)发现,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North(1990)发现,对于那些处于市场经济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讲,其行为受制度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

2.1.1终极控制人与财务困境

La Porta等(1999)选取27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型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大部分公司由家族或者国家控制;终极所有者基本上使用金字塔结构使其控制权超过现金流量权,造成两权分离。

Shleifer和Vishny(1998)提出了政府“掏空之手”和“支持之手”两大理论。这表明,国有终极控制人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会通过政府干预,从而使得企业背离利润最大化原则,损害企业的价值;也会通过财政补贴、发放贷款等方式来帮助上市公司,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Feng-Li Lin和Hai-Ling Lin(2013)以1997-2006年台湾的24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终极控制权比率使得公司价值最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最优水平介于32.34%-34.03%之间,现金流权的最优值为27.8%。当公司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在最优水平时,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值。

2.1.2公司治理环境差异与财务困境

公司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终极控制人更多的是注重享有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中小股东却不能实现对这一收益的共享。中小股东在法律保护方面,各国不尽相同。因此,中小股东受到大股东的利益侵害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中小股东受法律保护程度不足和公司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侵害现象尤为突出。

La Porta等人(1999,2000)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能够影响企业价值。La Porta等人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投资者受法律保护程度与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La Porta,1999),与其上市公司价值正相关(La Porta,2000)。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律体系对其公司治理结构有很大影响。La Porta等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将公司治理环境引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使人们认识到公司治理环境对于上市公司的重要影响。

2.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是以被ST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财务数据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大多数学者都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考察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内部审计意见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而对于公司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研究的比较少。

2.2.1终极控制人与财务困境

刘芍佳等人(2003)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约有84%最终由国家控制,有16%为非国有控制。这一发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家控制为主。我国的股本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法人股又包括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刘芍佳等人提出的终极产权理论和我国目前的股本分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对法人股的概念界定模糊,这将会导致目前学者对于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企业绩效的研究可能不正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终极产权角度来考察终极控制人对公司价值、绩效、财务风险的影响。

对于终极控制人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分类为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另一种是细分为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夏立军和方秩强(2005)以2001-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地方政府控制进一步细分为省级控制、市级控制、县级控制。研究发现县级政府控制和市级政府控制与公司价值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2.2公司治理环境差异与财务困境

夏立军和方秩强(2005)以2001-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县级政府控制和市级政府控制与公司价值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缓解这一负面影响。田冠军、袁锋(2010)在“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外部治理机制”一文中,研究了外部治理环境与财务风险的关系。文章以公司所处的地区环境作为解释变量,得出:公司注册地的发达程度与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显著负相关,即注册地的发达程度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

三、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发现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文献大部分集中于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类型对企业价值、公司绩效、盈余管理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虽然已经展开对终极控制人的研究,但是主要是对公司业绩的研究,对于财务风险或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被ST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但是对于终极控制人、公司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着手从终极控制人、公司治理环境差异来研究其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从而引起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环境的重视。(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Altman E.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 (Sept.),pp.1968,(23):589―609.

[2]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nd 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

[3]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and Vishny,R.,“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2000a,(55):1―33.

[4]Feng-Li Lin and Hai-Ling Lin,Ultimate Controller Ownership and Firm Value in Taiwan,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JanuaryCFebruary 2013,Vol.49,No.1,pp.68C81.

[5]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3).

[6]陈信元,陈冬华,朱凯.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文献回顾与未来研究方向[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4).

[7]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J].经济研究,2005,(5).

[8]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

篇7

筹资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含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等。投资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即本年总资产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之比、净资产收益率即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营运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含总资产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即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之比等。分配预警指标。该指标包含股利支付率即股利总额与净利润总额之比、资本积累率。

2权重的确定

本文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筹资预警指标、投资预警指标、营运预警指标及分配预警指标作为准则层,将上述四个方面的指标中所包含的各自的二级指标作为最低层,即指标层。建立结构层次。

3构建不同层次的优先次序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后,以矩阵的形式表达B层中各准则对A层的相对重要性和C层中各指标在其上层B层中各准则的权重,

二、计算综合功效系数确定警情

在计算出单项功效系数和确定好各个指标的权重的基础上,运用以下公式求出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再根据结果的大小,确定警情。根据综合功效系数=Σ单项功效系数X该指标的权重,可将警情划分为相应的警度区间。

三、案例分析从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准确分析

自身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做好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准备,对石油行业来说是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

1预警指标体系应用

本文中的标准值是以《2011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中石油石化业大型企业的标准值为依据进行选取的。满意值为行业优秀值,不容许值为行业较低值。对于《2011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中没有统计而本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标准值则是根据航运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的。

篇8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则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监测高校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通过该系统,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高校财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需求,以求快捷、方便、准确、及时地了解财务运行状况,在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预测性原则。系统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测要有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作用。预警系统要从财务指标中选取能敏锐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高校管理绩效的综合指数。

第二,统一性原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在收集信息的范围、方法、口径上应统一,以保证判定结果的可比、准确和连续。

第三,动态连续性原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监测的是高校一个动态连续的管理过程,系统也只有坚持动态连续性的原则,才能不断修正、补充,确保先进性,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四,实时性原则。高校要准确、及时地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就要求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要敏捷、实时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出预警。

二、FEWCI财务预警系统评析

(一)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系统的实施步骤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系统的实施步骤一般为:设计出财务预警综合指数中应监测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测度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指标值”;测度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实际指标值”;根据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值”和“实际指标值”测度各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综合指数,并预报警度;对财务预警综合指数进行分析评价。

预警指数计算公式为:预警指数= (指标实际值- 指标预警临界值)/指标预警临界值或预警指数=指标实际值/指标预警临界值- 1。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预警模型。在计算出现金流、投资、筹资预警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设置各块的权重分别为0.4、0.3、0.3,则有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取其字母首项FEWCI的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FEWCI)的警限分别设置为:FEWCI>10%表示财务状况良好,无警:FEWCI ≤0表示财务风险潜伏期,可结合财务预警警兆识别系统作定性分析,轻警;0≤FEWCI≤-10%表示财务风险发作期,可结合财务预警警兆识别中“发作期”的特征,作定性分析,中警;-10%≤FEWCI≤-30%表示财务风险恶化期,结合“恶化期”的警兆特征作定性分析,重警和巨警。

(二)FEWCI测度系统的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简称FEWCI,是股票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股票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具体分为偿债能力分析、经营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成长能力分析 (发展潜力)、现金流量分析等几大类。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公司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分别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quick ratio =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经营能力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2)产销平衡率。

3.获利能力指标

(1)成本费用利润率;

(2)投资收益率;

(3)长期股权投资比率。

4.成长能力分析(发展潜力)

(1)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2)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值。

5.现金流量分析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标:

(1)现金盈利值(Cash Earning Value,简称CEV);

(2)现金增加值(Cash Added Value简称CAV)。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对FEWCI指标的调整

对高校而言,财务风险是由于教育经费的筹集、投资及日常营运等活动造成的,使高校教育资金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现金流风险三大类。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可将FEWCI中部分适用指标划为己用。筹资风险对应着偿债能力可由偿债能力指标来测度,投资风险对应着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可由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来测度,现金流风险对应着发展潜力可由现金流量分析指标来测度。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具体内容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构建由表1来表示。

各项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及分析如下。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高校应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选择用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比、逾期未偿还借款与借款总额比三项指标衡量高校偿债能力。

X1资产负债率,即高校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其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借款筹来的,体现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

X2现金负债比,即年末累计负债额/年末现金(年末现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该比率值越大,表明高校每元现金需偿还的债务越大,财务风险越高。

X3逾期未偿还借款与借款总额比,即累计逾期未偿还贷款总额/高校累计贷款总额。该指标表明高校累计贷款中逾期未偿还的部分,比率值越高则高校财务风险越大。

2.运营能力指标

Y1高校年度收支比,即本年度实际收入与本年度实际总支出的比率。该指标用以说明学校当年预算支出的平衡关系,是反映学校隐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

Y2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即教学科研结余与平均收益性资产的比率。该指标是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实现的源泉。

Y3经费自筹率,即自筹经费收入与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学校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这一指标越大,说明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

Y4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从理论上讲应当取得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

3.发展潜力指标

Z1现金净额增长率,即(年末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该比率越高,说明财务调控能力和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

Z2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即(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风险越大。

Z3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即(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校办产业投资+年末其他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

具体计算时运用FEWCI计算公式计算各项内指标值(x1…y1…z1…),再根据相应的权重加权计算各项指标值,并根据对应各项指标权重计算高校财务风险综合预警指标值。例如:用F表示综合指标值,D表示各项指标值,K表示各项指标权重,L表示各项内指标值权重。则Dx=X1×Lx1+X2×Lx2+X3×L3,同理可得到Dy,Dz。那么综合指标F=Dx×Kx+Dy×Ky+Dz×Kz

以上仅是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高校条件差异、高校在不同时期、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高校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为此,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来把握其财务状况,而且要相应地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考量和判断。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管理 防范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综述

(一)何谓“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指自筹预算的事业单位,有稳定的收入,其收益归该单位所有,支出也由该单位负担,经费自给性较强。有结余不用上交国家,有缺口国家也不给予弥补。但是,该类事业单位又尚不具备企业的管理条件,其管理实行以收抵支、经费自给的模式。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除了受政府委托,提供公共产品,承担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之外,还会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以取得经济收入。此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行政与民事责任也会在资产与技术等方面进行经济投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逐渐出现资金管理分散等问题,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同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效防范与管理财务风险,不仅能提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增强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还能为迎接市场挑战增加实力。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单位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意识相对缺乏,并未对此引起足够重视。直接导致单位在选拔财务人员时不规范,使得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常常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偏差,给单位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另外,意识的缺乏还使得很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仅是负责简单的财政支出记录,没有充分发挥财务作用。

(二)内部控制机制存在财务风险隐患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无论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均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实现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手段将财务风险约束在可控范围之内。目前,虽然很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却不甚完善,执行力度也不高。比如,资金支付、项目投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融资、不相容制度相分离、授权审批等机制都缺少必要的控制与监督。在整个内控机制中,“领导意志”等人为因素起主导性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不规范的财务行为的一种纵容,容易形成财务风险隐患。

(三)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性

当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财务决策时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在决策中多是依靠个人主观经验,过于追求决策速度。对其他部门的监管也并不适应。种种情况直接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面对资金运用时,无法实现合理筹划。不仅给单位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还间接影响了其偿债能力。从而造成财务风险隐患,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不良后果。

(四)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一个单位的有效运转,离不开良好的内部监督,其不仅有利于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对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都具有直接作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因此,其内部监督机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直接照搬。然而目前,我国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机制过于落后,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步伐。同时,也正是由于其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极易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薄弱之处,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一)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笔者认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若要有效防范与管理财务风险,首先应针对工作全过程,结合单位性质与特点,建立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该机制以实现财务风险的预警、追踪、监测,单位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对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分析。由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之中,因此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可过于死板。倘若单位的财务风险较高,那么应设置相对较低的报警点;倘若单位的财务风险很低,则可以设置相对较高的报警点。

(二)通过控制关键环节,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笔者认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除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之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关键环节来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经笔者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详见表3-1。

(三)加强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若想从根本上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就应具有敏感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这种防范意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详见表3-2。

(四)加强财务核算与监督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还应加强财务核算与监督。改变以往的“统收统支”的管理习惯,不仅要编制财务预算,还应将财务预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资金运用与款项给付之前要制定“用款计划”。同时,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制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控机制,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要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监督,严格查处违反事业单位财务法规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

四、综述

在宏观经济环境日益发展与完善之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逐渐出现了资金管理分散、内部监管不善、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等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必要性。不仅能有效降低单位所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还能为单位迎接市场挑战增加实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完善,对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控制财务风险关键环节,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财务核算与监督,综合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美香. 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时代经贸(下旬刊).2011(09).

[2]白玲.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商业经济. 2009(02).

[3]翟忻.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吉林农业.2010(12).

篇10

(1)国内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国外不同的国家划分标准不同。如巴西采用雇用人员标准,而斯里兰卡则采用设备投资标准。划分标准相同,但具体值区间不同,如同为雇员人数标准,澳大利亚取值区间为[0,500]、巴西为[5,520]。不同行业标准或取值区间。如英国的制造业、建筑和采矿业采用雇员人数标准,而零售业则采用营业额标准;同为雇员人数标准,就取值区间而言,制造业为[0,200],而建筑和采矿业为[l,25]。我国中小企业的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的特点制定,中小企业标准的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线。

(2)国内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综述在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理查德•汉斯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差异越大,风险就越大;反之,差异越小,风险就越小。若有多种结果,则每一结果有其相应的概率。如果只有一种结果,则无风险可言。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中等以及中等以下的企业,其对应的概念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中小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

2、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含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2)财务风险的分类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也称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管理带来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的主要组成成分。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风险,是指由转化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而造成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按其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按风险产生的结果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3)财务风险的特征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存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不确定性。风险是意外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无法准确确定企业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可估计性。财务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走势、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等加以估计,这就说明财务风险并不是完全不可捉摸。可控性。如在筹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自身资本结构加以控制,避免出现风险。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在多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隐蔽性。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他经营风险并存,这就使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隐蔽起来。激励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激励企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分析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具有规模小、产品单一、自有资金不足、管理基础弱、抗风险能力差、融资渠道有限等的特点,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2、中小企业在规避财务风险方面的措施及成效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增强,注重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逐渐树立了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员工均在控制风险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全力协作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化和系统化。实现了对企业的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化解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注重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变化,提高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现在企业逐渐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地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以此降低了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中小企业在规避财务风险方面存在的不足

(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够,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企业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经营过度对中小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负债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且能够给股东带来利益。反之,如果负债经营无度,安排不当,就会加大企业经营的负债规模,使财务成本加大,企业的财务危机就会加重,甚至有可能会加速企业破产、倒闭的进程。一般地,资金结构的合理比率为自有资金为40%左右,借入资金及其他资金为60%左右;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大约为2∶1。以山东青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的报表数据为例。应收账款的余额较大,却没有提取坏账准备,这不符合谨慎性原则。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司对其他应收款的坏帐准备的计提采用按照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计提,帐龄分析表明占其他应收款42%的部分是属于两年以上没有收回的帐款,这部分应收款的可回收性是值得怀疑的。

(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方法及其防范对策

1、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

(1)分散法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等方式,将风险分散出去。

(2)回避法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在保证财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转移法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

(4)降低法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

2、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才知识型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现代管理方法;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有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为。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识别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它主要由一组定量财务指标构成,通过计算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级别,进而起到预警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了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资料和报表,以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表和财产目录等资料为依据,对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情况进行风险分析,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增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说明企业货款回收情况比较好,产品积压较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净利润时,投资者就应高度警惕,这种情况将使企业的经营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潜在的损失。中小企业融资难、费率高是引发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可能性加大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现实当中,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综合费率高、风险大,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缓解矛盾。

篇11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起步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应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致使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不足,难以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进而也就无法具备与国际金融相抗衡的竞争实力。因此,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就需要在强化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所呈现出的问题,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以确保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

一、财务风险管理内涵综述

基于商业银行这一视角下,相应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商业银行在实际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因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存在而致使财务状况脱离掌控,进而给商业银行自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而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则是指商业银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以将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进而避免财务风险所引起的危机,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相应财务风险的影响力与破坏性随之加大,尤其是随着金融产品类型的不断增加,相应的负债业务风险随之加大,而商业银行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下,难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完善且有效管理与控制。基于此,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基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结合自身财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漏洞与弊端,实现相应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二、当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现有管理流程不规范且治理结构不合理

在实际落实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依旧将自身的管理理念局限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之中,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行事,相应管理流程不规范,相应管理系统不健全,致使财务风险管理的力度弱,相应风险管控的效果差。同时,忽略了事前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仅是以事中与事后风险管理为主,加上相应风险管理信息过于分散,相应决策部门难以第一时间搜集到完善的信息内容,将风险管理决策难以发挥出应用作用。商业银行现阶段在产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同时政府的干预较强,致使商业银行尚未完全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转模式,相应委托关系实质上依旧只是一种形式,相应治理结构尚不合理,管理的非透明化致使财务会计处理问题凸显,相应财务管理风险隐患加大。由于部分商业性质的银行尚未实现股份制改造,因此,其所采用的治理结构形式依旧局限于传统模式之中,因此,在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明确定位,相应管理职能部门设置不科学,过于强调盈利目标致使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尚未给予充分重视。

(二)监管失力且信用体系不健全

从商业银行现阶段发展的外部环境看,相应监管工作开展不到位,加上系统体系不健全,致使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升级。首先,在监管工作上,尚未实现对财务的有效监管,相应监管工作的重心依旧放在对银行机构与经营资产的审批与管理上,同时,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并为实现联动机制的搭建,进而难以实现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状况以及商业银行发展状态进行完善的监管与管理。其次,在信用体系的构建上。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进而致使信用约束的力度被弱化,相应信用风险升级,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财务风险管理基础建设薄弱

这一管理基础指的是风险管理文化、管理人员以及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从耳文化角度出发,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实现了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但是对风险管理文化的意识较为淡薄,在实际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为针对财务风险的成因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相应事前防范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风险管理意识理念薄弱。从人员角度出发,现有相关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低,难以满足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从风险管理方法上看,大部分银行依旧采用定性风险分析方法,难以实现对相应财务信息的有效分析处理。

三、商务银行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构建的途径

(一)实现组织体系与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为了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完善开展与落实,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需要针对自身的组织体系与治理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规范财务风险管理流程,确保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融入到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要求商业银行要以自身的经营特点为出发点,实现相应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并实现相应管理部门的完善设置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政策与制度,并落实相应的决策与监管工作;同时要实现扁平化管理组织体系的搭建,以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落实,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规避。

(二)强化监管并完善信用体系

在监管上,要提高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监管,确保财务管理处理工作的完善落实,保障会计信息的透明性与真实性,以确保及时明确财务风险并作出科学的决策信息奠定基础,进而为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提供信息保障。同时,要以相应预警监控系统的构建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动态监管,以通过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明确风险隐患的成因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在信用体系上,要针对商业银行借贷业务实现信息库的构建,严格按照信用等级制度来规范贷款行为,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来实现对贷款用户信息的审核,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

(三)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基础建设

首先,要实现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以提高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理念。要以相应风险理念的贯彻落实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将风险意识贯穿于自身工作的始终,以职业道德素养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确保在制度的约束下来实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其次,要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加大培训力度,确保相应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在具备完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为该项管理工作的完善落实奠定人才基础。最后,要将风险量化分析法融入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之中,确保实现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通过决策模型的完善搭建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当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实现相应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要在完善组织结构与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监管并健全信用体系,同时完善基础建设工作,以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作者:赵延丽 单位:陕西跃隆工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田勇.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

[2]曹丽达,李飞.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J].辽宁经济,2008,09

篇12

一、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综述

耗散结构是当前现代化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企业建设来讲有着巨大的意义。根据耗散结构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其应当是一个开放性的、平衡性的系统,通过与外界之间不断的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当外界的某种条件达到一个特定的值的时候,使得系统内部会从无秩序的状态转变成为一种在空间、时间以及功能上都具有全新秩序的新状态。所以,在耗散结构的相关结构体系和理论框架之中,结构熵应当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下,整个环境处于一种开放式的空间结构,所以系统内部的信息会和外界的信息产生物质交换。根据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其结构当中的熵应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当前耗散结构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各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均有着重大应用,并且在多个领域的多个实践工作当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价值和作用。根据经济学理论当中的耗散结构知识,依照当前企业的财务现状,引入了管理熵以及信息熵等理念,一般情况之下企业的信息熵主要是用来表示企业内部信息量的实际情况,往往系统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则内部的信息熵就较低。而管理熵则主要是应用在企业的经营和各项业务的管理流程当中,主要是对工作内部所出现的阻力、损失和无序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研究。通过对耗散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依照当前经济市场的开放性和平衡性基本原则,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当中,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特征和重点,并且采取层次化和差别化的管理形式,对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增强,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飞跃和提高。当前耗散结构在实践的应用当中所取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所以在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当中也必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耗散结构研究

根据上文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之中耗散结构相关理论的应用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细致探究,可以明确工作重点和耗散结构理论应用的基本方向。下文将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耗散结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框架进行细致分析,旨在不断促进耗散结构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水准,为企业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开放式系统,内部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元素和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各大企业都需要建立起一个开放系统来与外界相关能量、物质和信息进行交换。对当前企业来讲,最为基本的就是明确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在很好的维持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采购基础之上,还需要对能源的输入输出进行细致分析,力求在产品上市之后可以尽快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进而使得企业资金可以迅速回收。另外,在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当中,企业财务系统应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企业财务活动和各项业务开展应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相关规律和企业发展基本原则。企业财务活动出现一定的具有规律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从表面上进行分析是一种良好的现象,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则会导致企业缺乏创新性、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墨守成规进而使得企业发展失去生机与活力,最终对企业的生存形成不小影响。所以根据耗散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企业应当在经济和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追求创新,不能够维持一种恒定状态。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综述研究

通过三维视角对企业当前财务机理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手段。根据企业建设和发展历程之中人力资本和物质性资本、市场资本、公共资本等之间存在的联系,还需要从政府、员工、企业经营者、企业股东、社区等角度出发,对当前企业利益普遍性进行研究,这一点在当前企业建设的进程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常情况之下企业经济利益具备有界壳的空间特征,由于利益的相关者是存在的,所以不论是从企业的内部系统还是企业的外界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还需要经过利益界壳这一个关键环节,才能够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状况,最终使得企业财务和各项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的、规律性的波动。所以,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在企业内部出现熵的改变,往往是由于企业内部出现管理缺陷而导致的,并且加上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外部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往往在企业经济管理和经济风险的规避过程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相关机理形成情况进行分析,还应当在实践工作当中深入探讨不同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明确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当中财务风险的发生以及具体控制对策进行综合性论述,从一个更加直观的视角对现代企业工作当中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和知识框架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13

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状况不受控制,朝着偏离的方向发展后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财务风险可存在于医院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发生时间和地点均具有不确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立医院控制财务风险的难度。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是现阶段各大公立医院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内部控制框架探讨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现做出以下综述。

一、导致公立医院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导致医院发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具有不可预知、难以控制的特点,现阶段导致公立医院存在财务风险的因素住院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环境的复杂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日渐多元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领域开始实施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得公立医院成为医疗市场中独立运营的经济组织,得以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医院自身的发展,许多公立医院采用信贷融资的方式,进行负债运营,使得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大。

(二)法律、政策因素

我国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得原有的医疗事故补偿制已转变为今日的赔偿制。法律知识的大力普及,使得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功能的增强,使得公立医院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高,经济损失不断增大,加大了医院财务风险。

(三)医疗活动属性因素

医疗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医疗工作过程中离不开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技术的使用。如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技术使用不当,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出现上述状况后,公立医院需作出经济赔偿,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二、基于内部控制框架分析医院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对策

(一)医院环境的控制

公立医院环境控制是组成内部控制框架5个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环境控制的内容包括公立医院的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管理环境中涉及到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管理组织结构划分不清或职能实施无效,经营环境中涉及到的财务风险主要为公立医院经营模式忽略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基于环境控制下的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应以培养财务风险意识,转变医院管理理念为主。培养风险意识的对象不仅仅是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包括医护人员,医院应创造条件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财务风险意识培训,强化全部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思想意识,促使每一名员工按照内部控制框架要求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将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财务风险评估

公立医院应加强对内部财务风险状况的评估,并对财务风险状况进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可借鉴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实践,如创建财务风险评估小组的方法,设定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聘用财务风险管理专家对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和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按照划分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

(三)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是指医院内部通过一定形式、在特定时间内对财务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整体透明度不高,公立医院之间也很难做到财务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难度[5]。因此公立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将财务信息准确、及时的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共享,积极听取其他部门提出的合理意见,同时鼓励医院工作人员为医院财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组织财务会议,探讨财务风险问题,确保基于内部控制框架所制定的财务风险规避对策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结全文不难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最终都会以财务风险的表发形式显现出来,由此可见财务风险控制在医院长期运营发展中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各大医疗单位均拥有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框架,医院建立内部控制框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医院经营的合法性,以此作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主要工具。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已不仅仅是制度的建立,更是一种财务管理理念的提出。基于医院内部控制框架下制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是公立医院规避财务风险、处理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医院的长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3,31(12):79-80

[2]徐超,洪学智,邓盼,李平,李t迪,戴力辉.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02(3):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