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

篇1

>> 老年人夏季如何养生 中老年人夏季如何养生保健 老年人夏季注意养心健脾 老年人的夏季衣着 老年人夏季健身攻略 老年人夏季保健与养生 老年人夏季穿衣误区 老年人夏季生活的调养 老年人的夏季生活调养 老年人夏季健身七忌 老年人夏季穿衣误区等 老年人的夏季保健 老年人突然失明怎样急救 老年人如何吃鱼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基本常识 老年人夏季的饮食保健法 老年人,夏季饮食别只求“清淡”等 老年人夏季可常喝大麦茶 链接二:夏季老年人应防“热中风” 老年人夏季吃水果学问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老年人夏季犯病如何急救 老年人夏季犯病如何急救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术")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突然晕厥如何急救?

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夏天引起晕厥的原因有很多种,如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都会引起晕厥。此外,家属和亲友还要注意寻找其他晕厥的原因。

现场救护:犯病时家属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急救,迅速让患者平卧,头部可略放低,头要偏向一侧,预防因呕吐引起窒息。如果伴有抽搐等症状,可以拿一块牙垫(可用调羹、筷子、毛巾等替代)让患者咬住,防止咬到舌头。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医生救治。 冠心病突发如何急救?

夏天天热时老年人容易流汗,而过多出汗会使血液黏稠,心脏代偿加快,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胸骨后方或心前区会出现带有压迫和紧缩感觉的持续性闷痛,肩、背、左臂前内侧、上腹等也有痛感。

现场救护:让患者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平躺下安静休息,解开衣领和腰带。同时,可以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出汗很多,可以喝点凉开水。家中有条件的立即给患者吸氧。

尽量不要随便搬动患者,要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经上述处理,若症状无缓解,应警惕有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的可能,须立即拨打120求救,最好不要自行将病人送往医院。 高血压急症突发如何急救?

夏季老年人如果频繁出入温差较大的环境,一冷一热容易引起血管收缩障碍,导致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此时,要及时测量血压。

现场救护:如果血压急骤升高,要让患者立即休息,保持安静,可抬高床头30度角,以达到性降压作用。把头偏向一侧,以免患者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同时,迅速舌下含服短效的降压药如硝苯吡啶(心痛定)。

观察30分钟,如果血压降不下来,或有明显症状,应迅速拨打120,送到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另外,夏天血管舒张,血压会有所下降,有些患者就私自停药或者不遵医嘱减少服药量,殊不知夏季闷热,人容易烦躁,加上睡眠不好,导致血压反弹。其实这样很危险,近期一些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一些这样的老年患者。 中风突发如何急救?

夏季高温天气脑中风突然发作,诱发血压波动,极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另外,人体内大量水分蒸发,血液黏稠度上升,导致形成血栓,极易诱发脑梗死。热中风是老年人夏季常见的脑血管病。

现场救护:发现脑卒中患者后,应迅速将患者放平,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如出现舌头后坠、呼吸鼾声大,可用手将下颌托起使呼吸畅通。有条件的可让病人吸氧。

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因为脑卒中大致可分为出血型和梗塞型两种,在没有确诊以前,绝对不能随意用药,否则会加重病情。

与此同时,应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转运。城市市区救助半径较小,相对而言,救护车更快,同时要用担架平稳搬运患者,尽量减少震动颠簸,另外救护车配备更全,还有专业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心脏骤停如何急救?

老年人心脏骤停需紧急处理,因突发上述急症,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在胸前区叩击,进行心肺复苏。

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4~6分钟后,脑损伤发生不可逆改变。但如果在患者心跳骤停4分钟内,患者身边的亲人朋友,能够进行CPR(心肺复苏术)急救,患者存活率为50%;如果超过10分钟再进行CPR,存活率则几乎是零。而当急救医生赶到现场时,往往超过10分钟。

所以,患者身边的亲友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说关系到患者的生死。

人工呼吸:判断呼吸时要注意耳朵贴近患者口鼻,判断5~10秒及时发现气道梗阻并排除;吹气时包严捏鼻,均匀吹气,松手侧头,吹气不能太急太多,吹气量不能过大。吹气时间大于1秒。

胸外按压:注意伤病员无意识、无咳嗽、无运动、无脉搏后开始按压;按压用力要均匀,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每次按压后需完全解除压力,使胸壁回到正常的位置;按压要有节律性,按压位置不可移动,同时需观察伤病员反应及面色的变化。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连线水平位置,定位时可沿着肋弓上滑至胸骨下切迹,食指上方即为按压区,施行按压者双手掌根呈一字重叠,双臂绷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形成一条直线,与胸部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深度4~5厘米;

篇2

夏季时分,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常有“三高”,即中暑发病率高、脑卒中发病率高、冠心病发病率高。洪昭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示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仲夏酷暑和数九隆冬。这是医学气象学中“气象综合征”中的一种现象。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者,要提高警惕,在夏季注重做好养生保健工作,严防心脑血管病。

洪昭光教授谈到,正常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天冷时,通过肌肉张力增加,使产热增多,让体表血管收缩,也使散热减少;天热时,通过出汗蒸发散热,又通过心跳加快,让皮肤血管扩张,使体表血液循环加快,辐射散热增多。

夏季如何做好日常保健

洪昭光教授介绍说,中老年人做好夏季日常保健,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中老年人应该按照生物钟的规律作息,偏离了生物钟会伤害身体。古人说,夏三月应该晚卧早起,也就是说,晚点睡觉,早点起床,中午再来个午睡,才能保证下午有个好精神。研究表明,中午午睡的人比没有午睡的人,其心肌梗死、心脏病发病几率少三分之一。人们从早上起床后,血压就逐步升高,睡个午觉,可以使血压降下来,有一个低谷。不睡午觉,人体一整天都是血压升高的状态,可一直持续到晚上睡前的八九点钟。

第二,夏季还要多喝水。中老年人本身血黏度比较高,一天中,天亮时分,人体血黏度最高。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人体内的水分会减少约600毫升,天亮时候,水分达到最低。因此,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喝水,半夜醒来也可以喝点水。在空腹的时候喝水,10分钟后就被人体吸收了。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防暑降温的水果,如西瓜等。

夏天人体要保持足够的水分,那么,如何才能知晓自己是否缺水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晨尿。晨尿又少又黄,即说明缺水。缺水对人体的肾脏、心脏危害很大。人体的代谢产物都是由肾脏排泄出去的,需要用水来溶解。如果水分不够,肾脏就会反复地浓缩尿液,易导致肾脏负担过重。人体水分不足,血黏度增高,容易造成心肌缺血,伤害心脏。因此,除了三餐,每天至少喝水1500毫升,这是对肾脏,也是对心脏最好的保护。

第三,夏季还要补充一些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这些营养元素要从日常食物中补充。对于老人、怀孕的妇女、术后病人,补充一些营养药片是可以的,关键在于你缺不缺,不必人人都补充维生素。

第四,在饮食上要注意多食用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食品。在暑热季节,多食新鲜蔬菜,进食要少量多餐。当然,好心情胜过保健品,有了好心情,什么病都不来找。在气温高热时,还要减少外出,减少体力活动,调控好室内的温度。

洪昭光教授还提示两点:

其一,中老年人起床时要牢记“三个半分钟”,即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要在床上再躺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上半分钟,然后起来走动。

其二,注意清晨醒来时的第一次尿色,尿色如淡黄、清凉,表示体内水分充足;如量少、深黄,表示体内水分不足,应及时补充。

夏季防病重点要防什么病

洪昭光教授建议:

一、 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资料显示,进入5月份后,中风、冠心病的住院率增加,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耗损多,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栓、栓塞、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几率增加;加之疲劳、情绪不稳、生物钟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引起血压升高、心脑细胞缺血、缺氧等,使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和复发。

二、 防治胃肠道疾患。因胃酸被大量饮水所冲淡、胃酸减少,对病菌杀灭能力减弱,常会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

三、 防治伤风。夏日伤风往往夹有暑、湿,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黄痰、口干舌燥等伤风症状,多由出入温差过大的空调房间、吹着电扇入睡、冒雨着凉、大汗淋漓急用凉水冲洗引起,也可由盛夏劳倦等元气亏损而致风热之邪乘虚而入。

四、 防皮肤病。如蚊虫叮咬、热痱、疖毒及凉席过敏症等,这些皮肤疾病常因瘙痒而用手抓挠,引起感染而让人痛苦不堪。

洪昭光教授提醒大家,预防老人中暑很重要。

中暑是夏季常见性内科疾病,尤以年老、体弱、多病老人更易发生。预防老人中暑,应注意下列几点:

(1) 盛夏炎热季节,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

(2) 注意膳食调理。老人夏季饮食应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还有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3) 保证老人充分的休息时间。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

篇3

王老师去年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便买来一大堆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认认真真地当起自己身体的医生。多半年里,王老师除关注电视里的养生节目不说,当听说某种营养品可以延年益寿,就买来“研究”。每逢周末,她还会去市中医院咨询穴位经络,自学按摩手法,平时回家自己给自己按摩,俨然成了一位养生专家。

生活中,像王老师这样的“养生专家”比比皆是。电视台的各种养生节目、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养生类书籍,更是催热了现代人的养生之风。不仅退休的大爷大妈懂中医良方、养生门道,这股热潮在年轻一代中也风靡起来。小孩成长更重营养,女性减肥更重平衡,老人饮食更重调理。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健康,以前人们总是得了病才知道往医院跑,现在大多数人以养生为主,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然而,在养生风袭来之时,一些人在追求保健养生时,将道听途说或是未经证实的“偏方”滥用,导致身体“水土不服”。从现实来看,不同途径、不同媒体的养生观点的确存在很大争议,有的甚至针锋相对。

其实,中医提倡的养生保健根本是“以人为本”,很多养生之道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需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健康状况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请医生为自己“量身定做”一整套的养生秘方,养生还需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给老人小孩一个健康的夏天

夏季,免疫能力较弱的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夏季高温环境,很容易染病。虽然现在时近芒种,但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家长们很难掌握好孩子的穿衣厚度,小孩子贪玩,满头大汗后为图凉快减少衣服,一冷一热之下容易感冒。因此,家长需视天气状况及时给孩子添减衣物,尽量避免让小孩在烈日下运动。

篇4

关键词 五行 养生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学者关于物质构成和运动的哲学理论。古代学者认为:世间万物均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构成,这五种物质又依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运动。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由于在中医理论中,关于五行的基本规律是很复杂的,包括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较复杂难懂的规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资生的作用。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乘是以强凌弱,乘虚侵袭之意。相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以客欺主之意,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又称反侮、反克。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相乘是按五行相克的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发生的克制现象,而形成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其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

二、春季五行养生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显色为绿,入味为酸,天地为一大周天,人体为一小周天,人体内在这个季节与之呼应的是肝,因此,春天的养生就要从肝着手。春季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多补充水分,口味上多甜少酸,其参照的规律就是滋水(肾)养木(肝),护土(脾)培木(肝),这也就是孙思邈提出的所谓“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梨、藕、荠菜、百合这些东西食性偏凉,有清热消炎作用,都是适合春天吃的。肝又属温性器官,故在饮食上要以温凉为主。春天阳盛,若过多吃燥热食物,阳上加阳,阳长则阴消,造成阴阳失衡。春天气候变化莫测,时冷时热是春季的气候特点,所以老年人在春天的生活起居中要润燥防寒,阴阳同步,以免助长肝火而伤脾胃。

三、夏季五行养生

夏季五行属火,人体五脏中属火的为心。红色属心,但是,夏季养生却不可盲目进补红色食品。应根据个人体质情况来定。如心血虚,表现为心神不宁的人吃红枣、桂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心火旺,表现为口舌生疮的人吃了红枣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加重病情。五味中,苦味入心,因此心火旺的人夏季还可多吃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丁茶等,可泻心火。此外,有心火的人,除了多吃苦味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补肾可以克制心火,因此,吃点滋肾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也是不错的方法。睡眠适合晚睡早起,饮食宜清淡、苦寒,着装宜轻薄柔软,情绪宜平静,居室宜清凉,游乐宜清幽。

四、长夏五行养生

传统中医学理论是将一年分五季,即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分出来一个“长夏”季节。长夏季节五行属土,人体五脏中属土的为脾。五色中黄色属土,黄颜色的食品对脾会比较有利,所以长夏季节平时多吃甘薯、玉米、橙子可以健脾利湿。五味中,甜味入脾,但是,多吃甘甜的食物也会酿湿生痰,长夏季节气候湿热,因此,不可机械按照五行归属而多食甜味食物。此外,长夏季节也不必机械的穿黄色衣服养生。长夏天气虽然酷热,但不能贪凉睡地,吃过多冰冻食物,以湿助湿,致使脾功能亢进,脾脏属土,土盛克水,损伤肾脏。但也不能过于温燥,阳盛又会使脾脏受损。在长夏时令的饮食起居也应与夏季一样,保持中和。

五、秋季五行养生

秋季五行属金,人体五脏中属金的为肺。五色中白色属金,白色食物对肺脏有益,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冬笋、百合等,它们性情偏平凉滋润,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因为,秋季气候干燥,因此,服用这些白色食物非常合适。五味中,辛味入肺,但是,秋季气候干燥,不可机械按照五行归属而多食辛辣食物。此外,秋季不必机械的穿白色衣服养生。秋天睡眠,宜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阴气收藏,早起可顺应阳所舒展。阴阳气数调和,肺脏自然康健。

六、冬季五行养生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同时也是一年中养生的关键季节。冬季五行属水,人体五脏中属水的为肾。因此,冬季养生应重视对肾的补益,而冬季补肾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黑色属肾,多吃黑色食物对于补肾很有好处。比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冬季要防寒、防风,注意保持室内温度,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羊肉是冬季食补佳品。冬季进食方法,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节减,食后摩腹、缓行,对于老年人及体弱的人,饮食宜温热、熟软,忌枯、硬、生、冷,不过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适当的户外锻炼和体育活动,如日光浴和其他健身运动,特别是按牵健身。冬季是阴盛阳衰的季节,老年人在冬天的起居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阳;晚起又可以养人体阴气。冬季保暖护阳,经络通畅,气血充盈,才能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 杜青雄.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架构[J].世界中医药.2009(04).

篇5

人们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变化,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中医认为,人体在四季中也有这种生、长、收、藏的规律。高教授认为,人们的生活起居和思想情绪都要求适应这种规律。一般说来,春回大地,气候转暖,阳气生发,万物发萌,此时气候乍热风气盛,老年人之宿疾最易复发,要防止风邪侵袭,预防感冒以及气管炎的发作。老年人可以适当地踏青散步,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微风的拂煦,吸收大自然的活力。

夏季日照长,阳光充沛,万物生长旺盛。如能适应夏季气候,正确调养,人们就可以使机体积蓄充足的阳气,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为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做好准备。夏季暑气逼人,老人应注意避暑,不宜过于贪凉。老人要经常洗澡,以使皮肤疏松,体内的阳热之气得以发泄,同时炎热气候下要调息静心,避免发怒。

秋季气候转凉,天高气爽,燥气较盛,须防秋燥。深秋时期,秋风劲急,万物萧条,此时老人活动相应地逐渐减少,注意收敛神气,为身体内部阳气的潜藏做好准备。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闭藏,阴寒之气较盛,老人更需避寒保暖,以维护阳气不使外泄,锻炼亦应以室内为主,随时注意养精蓄锐,从而迎接来年春天之升发。

起居有时

起居作息有常,遵循生活规律,也是强身延年的关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有季节卧起早晚之宜,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是指人的起居,要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一天之中,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也要合理安排,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增加生活的情趣。

高教授指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实行离退休制度。由于从紧张的工作中忽然进入休息状态,一时难以适应,往往会感到生活单调寂寞。此时应根据自己的工作及新的生活环境的特点,给自己制定有意义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咨询、写回忆录、学点书法等,使之脱离寂寞单调感。

饮食有节

“节”是节制、节律,饮食质和量太过或不足,饮食无定时,均可谓之不节。高教授认为,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饮食一定要有节制,适时适量,饥饱适中。切忌暴饮暴食或节制过度。他主张老年人的饮食种类与调配上要合理,认为《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主食、肉类、蔬菜都能养人,有益身体,饮食要多样化,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为宜。对生冷、辛燥之品,应少食。至于老年人饮酒,高教授主张须“勿令致醉”,嗜酒过度,久之可以成为酒癖、酒疽等病。

篇6

炒酸枣仁:又名酸枣核,味甘酸,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本品宜于心肝血虚之人。凡有实邪郁火者慎服,注意不宜炒焦,以免失去安神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此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对人体大有裨益,久服可以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可煮枣汤或煮粥食用。

麦冬:本品甘寒质润,功效养阴生津、润肺养胃、清心益脉,润肠通便。具有滋养作用,长于养阴生津,主治肺阴不足,燥热咳嗽,胃阴亏乏,口渴舌干,心阴亏损、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产后缺乳,对冠心病、糖尿病、小儿夏季热有疗效。若脾胃阳虚及痰湿偏盛之人均不宜用。

枸杞:本品味重而纯,阴中有阳,功能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抗衰老,久服能轻身耐劳,泽肌肤,好颜色,令人长寿,为补益强壮保健之佳品。凡中老年人肝肾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头晕目暗,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尤宜常服。因本品性质滋腻,故有外邪湿热及脾虚湿蕴便溏者忌用。

大枣:又名红枣,本品津液浓厚,其味甘美,营养丰富,药力平和,既是寻常之食品,也是常用之药品,久服或入药膳、有补气血、益脾胃、通九窍、和百药、润肤延年等养生保健功效。凡体质虚弱或欲抗衰老延年者均可食用。民间有谚语:“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但凡湿盛痰凝、食滞虫积及龋齿者慎用。

山楂:本品为食疗佳品,尤宜于脾虚内积不消者。若用以增进食欲,宜于饭前食用;而冀其消食解腻,则以饭后为佳。对于中老年人,现代研究表明,本品有良好的降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可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长期食用并有预防作用,且可抗癌防癌,延年益寿。然食用亦宜有度,不可过量,脾胃虚弱者慎用。

篇7

今年,我们同样在第7期为读者附送了“真情赠阅申请单”。很快,申请单就如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回杂志社。截止9月中旬,已收到返回的申请表近3万份,这就意味着杂志社要赠送近10万本样刊给读者朋友!为将这近10万本杂志送到读者手里,杂志社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日,堆成小山的邮件已用车拉到邮局,相信读者朋友很快就会收到样刊,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将其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中,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刊文章受百姓热捧

家住浙江杭州市贾家弄的邢伯钧、吕丽云两位老人,长期在邻里和社区进行养生健康知识义务宣传。自2006年起,他们自编《邢吕养生文摘》,将有参考价值的健康养生知识辑录、翻印出来,发送给身边的人们学习参考。《家庭医药》所刊发的诸多文章,深受他俩的青睐。2007年第2期刊发的《76位专家共荐防病36计》、第6期刊发的《酸性体质 百病之源?》等文章,他们全文翻印,介绍给亲朋友好,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实践和宣扬这些权威、实用的科学健康养生知识。

邢、吕两位老人的行动,深深感动了各位编辑。他们不求名、不求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将科学的健康养生知识传播给大家,是真正的“健康大使”。

■ 来信照登

偏僻山村有块黑板报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长干东路118号舒丽梅:父亲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安徽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几年前,为了使他晚年生活不寂寞,我为他订了一份《家庭医药》,从此,他与《家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一期《家庭医药》,父亲都要反复阅读好几遍,看到好的文章和养生保健方法,他都津津乐道地向别人宣传。杂志上介绍的养生方法和保健小窍门,总要抄下来寄给我们,也使我们从中受益。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亲手在村口制作了一块黑板,将刊物上的疾病防治、医药信息和养生保健等内容抄在上面。每当他出黑板报时,总有一些村民围在他身后,边读边谈。这个时候,也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曾几次三番劝说他不要那么累:“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必多管闲事。”他却说:“这叫发挥余热,怎是多管闲事呢?”看到那么多村民喜欢看父亲的黑板报以及被父亲推荐的小偏方解决不少小病小灾时,我们也转变了想法,并由衷地为父亲感到自豪。

今年春节后父亲得了重病,遭到疾病的折磨,但他却依然乐观,我想这也许是《家庭医药》给予他的吧。8月,父亲不幸去世,他珍藏的《家庭医药》除了一部分我们留作纪念外,其他的依照父亲的遗愿都送给了村里识字的村民。

《妙方精选》真好

湖南株州市天鹅花园21栋301室李清正:今年夏季,我睡觉醒来总是出汗。在社区看医生,花了不少钱也未治好。此时想起贵社今年随第1期赠的《妙方精选》,结果在该册67页找到了“参芪止汗汤”。到药店买了5副,服到第3副时,醒来不出汗了,而且睡眠也较往日好了许多。

■ 读者视点

愿中老年人都来订阅《家庭医药》

1998年秋天的一个早上,我刚起床吃早点,居委会支部书记老蒙撞进门就说:“老欧走了。”“什么?去哪里了?”“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了。”“啊?!”惊闻噩耗,难以置信。因为老欧刚过花甲,退休不到一年,平时乐呵呵的,逢人先笑才开腔,这样的好人怎么会“走”得那么快呢?原来,昨夜三更,老欧胸部疼痛,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结果因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享年仅62岁。

篇8

夏季一到,大大小小的餐馆纷纷打出药膳招牌,推出各种菜品、滋补汤、靓汤。妹妹说要带爸妈去尝试尝试,好好尽尽孝心,给父母补一补。到餐馆一看,我就发现,虽说外面的餐馆高级,可不懂养生之道的商家大有人在。养生保健辅助食疗,药膳的确有好处,但是,进补可不能乱补。夏季本来是要以清补为主打,可是有一些菜馆却偏偏要推荐乌鸡汤、老母鸡汤这样一类温补的靓汤,这对许多人来说就适得其反。跟着那些不懂行的人去,还真可能吃出问题。

其实,夏季的正确选择,应是鸭汤或鸽子汤。

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或处于恢复期的病人,都习惯于用老母鸡来炖鸡汤喝,并以此进“补”,甚至还认为鸡汤的营养价值比鸡肉好。其实,鸡汤的营养价值与鸡肉比起来大为逊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肾脏功能较差者、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患者等就不宜多喝鸡汤。如果盲目以鸡汤进补,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有害无益。

鸡汤中含有一定的脂肪,患有高血脂症的病人多喝鸡汤会促使胆固醇进一步升高,还会引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而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喝鸡汤,除了会引起动脉硬化外,还会使血压持续升高,很难降下来。患有消化道溃疡的老人也不宜多喝鸡汤,因为鸡汤有较明显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会加重病情。另外,肾脏功能较差的病人也不宜多喝鸡汤,因为鸡汤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老人喝鸡汤时一次最好不要超过200毫升,一周也不要超过两次。

饭后养生事半功倍

文/瞿晟

早餐后:吃点水果,按摩膝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认为,国人的早餐都存在营养单一的问题。早餐后吃一点水果是对营养单一很好的补充,可以提神醒脑,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最佳的选择是猕猴桃和草莓,因为这两种水果维生素的含量非常丰富。

篇9

白开水 白开水被誉为“最物美价廉的饮料”,任何含糖饮料都比不上白开水。因为纯净的白开水最解渴,而且进入人体后可立即发挥新陈代谢的作用,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清洁身体内环境的功能。所以,夏天如果不是大量出汗,喝白开水完全可以起到调节人体代谢平衡的作用。

绿豆汤 绿豆汤是古今夏季解暑第一汤。医书上说,夏令常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便秘、尿赤、烦渴等症,是夏日美容保健食品中的佼佼者。

酸梅汤 夏天喝酸梅汤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起到提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第二,可以促进唾液腺与胃液腺的分泌,从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第三,能平肝降火,还能助消化、滋阴柔肝。可以买市面上现成的酸梅汤喝,也可以亲自下厨,自制不同风味的酸梅汤,比如红枣酸梅汤、绿豆酸梅汤等。

红豆汤 红豆,又称赤小豆,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健脾利湿、消肿解毒、清热退黄,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夏季暑湿当道,饮用红豆汤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化湿解表、解肌除烦的作用。

酸奶 酸牛奶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作用,不但可使肠道内有益细菌增加,而且对腐败菌等有害细菌能起到抑制作用,避免机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减少疾病,促进健康,助人长寿。

陈醋 醋是一种保健食品,陈醋饮料既可以消暑解渴,又可预防和抑制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关资料证明,醋厂员工很少生病、多长寿者,可见醋对人们防病养生保健功效之大。经常食用醋饮料,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帮助吸收养分,提高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疲劳的发生。特别是夏天酷热,容易使人中暑,或体倦力乏、口渴胸闷、食欲不振等,人体免疫力下降,病菌容易入侵,更应该适量进食醋饮料。

篇10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认为,人在睡眠时心率和血压都会降低,而醒来后再恢复,这种变动可能会增加血管受伤的几率。如果老年人的体质较差,午睡不但不能延年,反而可能成为健康杀手。这种结论让很多将午睡作为养生手段的老年人感到十分困惑。

的确,人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心率相对缓慢,脑血流量少,可能会出现大脑暂时性的供血不足,所以有些人午睡醒来后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心累及疲乏等现象,感到难受和不舒服。因此午睡不见得适用于所有人。对于那些年龄在64岁以上、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血压过低的人;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疼、头晕的人,午睡可能会产生发病的环境,有可能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诱因,值得引起注意。因为多一次午睡,就相当于多一次由睡眠低点状态变成睡醒活跃高点状态,这种高低状态的变化,会增加心脑血管发病的几率。

另外,有些人没有午睡的习惯,午后也没有困倦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为了养生保健而勉强自己午睡,打乱了生物钟,反而不利于健康,一切顺其自然为好。

【午睡的禁忌】

对于那些适合午睡的人来说,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在一个小时左右。如果睡的时间过长,会使大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另外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夜里入睡困难的情况。

不要午饭后立即午睡:老年人最好在午饭后30分钟再午睡。人在吃过午饭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午睡的话,不但会影响血液进入胃肠帮助消化,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会因为心脏的供血量少而影响到全身和大脑的供血,睡醒后会更加疲劳。

午睡前不要饱食:有午睡习惯的人最好午餐吃得不要过饱,否则可能会增加脑缺血的危险。最好采取头高脚低或者右侧卧位的姿势午睡,以减轻心脑压力。

不要穿着衣服午睡:别以为午睡的时间短,嫌麻烦,就穿着外衣躺在床上午睡,这样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醒来后更加困倦。最好脱掉外衣,盖好被子,以免着凉。

篇11

可是,许多人都没有早晨起床后给自己补充水分的习惯,一定要等到大量出汗之后,甚至是身体出现疲乏无力、口干、眩晕、肌肉疼痛、手足麻木等缺钠的症状时,才想到去喝些淡盐开水。这种被动补钠,不仅不利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人们在起床后,特别是天热晨练前就喝些淡盐开水,主动补钠补水,就能保证出汗后体内钠含量仍可以维护细胞正常代谢,稳定细胞内外渗透,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不至于出现身体疲惫、眩晕等症状。此外,晨饮淡盐水也是预防习惯性便秘及养生保健的好方法。

由于多吃盐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晚上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如果这时盐分摄取多了,血脂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硬化。所以说:“晚喝盐汤像砒霜”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晚上不仅不能喝盐汤,还应注意饮食一定要清淡,既不能大荤大油,更不能盐多味重。

篇12

我国的社区服务尚处于萌芽状态,全国只有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通过对社区320名居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在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上,非常了解仅4名。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相对较低,对中医护理还不够了解,因此必须加大中医宣传教育力度,紧密结合中医护理技术进行社区护理,但是中医护理在社区老年护理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2中医护理模式重视不够

中国的社区护理以西医服务为主,虽说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中医护理却没能在社区护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且西医的医疗费用高,超过老年人的自身承受能力。

1.3中医护理人才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开放了一个中医科室,需要中医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中医护理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到社区工作的中医护理人才很少,导致中医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1.4中医护理没有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在某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真正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护理,推广到老年人的居家护理中;缺乏对中医护理的宣教和推广。因此没有体现中医护理在社区老年护理的应用优势。

2中医护理在社区老年护理的应用对策

2.1创建社区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

中医护理对疾病具有预防、保健、治疗的作用,强调“整体护理、辩证施护、三因制宜”,对社区不同年龄、性别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护理。要真正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必须要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道路,两者优势互补,加快老年人疾病的康复。

2.2加强教育和学术交流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中西医社区护理专门人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设立中医护理管理组。②加强与中医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③加强与当地的大小中医院交流与合作,获得它们的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医疗水平。④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3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向导,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居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的机构,以敬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为依托,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选派专业的中医护理人才对护工、社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中医护理技术。

2.3.1生活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对社区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按照等级护理制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照料。老年人起居有常适劳逸的特点:春夏季让老年人早起晚睡,秋冬之季晚睡晚起;个别老年人长年早睡晚起,应尊重其习惯;能下床的老年人应做适度的活动,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体质,提高抗御外邪能力。总之,老年人的起居应满足自然界阴阳昼夜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

2.3.2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包括说理开导、释疑解惑、移情易性、顺情从欲等方法。面对老年人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社区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

2.3.3饮食护理

老年人多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疾病,合理运用饮食调护,对于防治疾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饮食调护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采用适宜老年人的饮食,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3.4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很多来自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易于推广,所以易被老年人所接受。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熨、敷贴、熏洗、按摩等,对于防治老年人的慢性病有重要的作用。

2.3.5中医保健运动

中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体育锻炼方法,包括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气功、打坐等。这些体育锻炼对于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舒活筋骨、调和气血、延年益寿、防治老年痴呆症、老年性精神病等大有裨益。

篇13

祖国医学认为,“气是百病之源”,这里涉及到心胸和精神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50―80%的疾病与不良心理有关。他们制定的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能力。”后来,在健康标准中又增加一条“道德良好”。所以当代健康的新观念共有四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与自然的能力,道德良好。后三条均涉及心理因素,这足以说明心理健康在人体健康中的地位。

现代科学认为,生理和心理共同构成健康的基础,但心理也影响生理。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健康,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当心情愉快时,神经体液调理好,思维敏捷,工作能力提高,免疫力增强。当心情长期紧张,焦虑时,神经体液调理失去平衡,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胃溃疡等。美国澳恩堡有位喉癌患者,在服药同时接受“想象疗法”――静坐,并想象体内白血球战士向癌细胞恶魔开战,将恶魔一个个杀死,并运用内力帮助使劲儿。一年后,癌症肿块消失,恢复健康!可见涉及心理的“想象疗法”多么重要。

祖国医学主张,“形神合一”,强调形神相互依存,同时强调神的反作用,认为,“神为行之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明代名医万密斋曾经给落榜而忧郁成疾的秀才朱正治病,便调侃他的病是“怀孕啦!”,需要开两副保胎药!使朱秀才乐个不停,心情为之一爽,抑郁症不治而愈。调查发现,世界各地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是豁达开朗,处世乐观。可见,心胸开阔对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呢?

首先要学习些心理学、医学和养生常识,在此基础上,了解心理――生理――病理的转化关系,重视心理调整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关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还要注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无论老年、壮年还是青少年,涵养道德都是第一位的事。要以积极态度对待生活,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保持愉悦的心境。许多养生学家、科学家都认为,情绪是生命中的指挥中心。古人云:善念造药,恶念造恶。要让自己始终善念做主。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可以自我鼓励地说:“今天我很好,我很愉快!”这似乎是阿Q精神,实则有其道理,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和心理安慰。

其次,讲究形神兼养,动静平衡,动以练形,静以养神。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确切地说,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命在于动静的平衡之中。动,不可过劳;静,也不可过懒。这就好比前人说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需要张弛有致,动静平衡。

再次,中和七情,和畅情志。七情即喜怒哀思悲恐惊。七情过度会损伤身体。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人有情感,当发则发,但要发而有度,这个度就是“中和”。所以要以理治情,适度。

俄罗斯学者兹马诺斯基提出一个健康公式:

这个分式说明,分子越大越健康,分母越小越好。分子中首位是情绪稳定,情绪不要大起大落,做情绪的主人。善于养生保健者,都勤于动手动脑,使生活充满情趣,读书、听音乐、书法、绘画、种花、爬山、旅游等等,不仅仅是活动和爱好,也是健身之道。工作着是美丽的,生活多美好!既是知足常乐,又要知不足也乐。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顺其自然,四季调神。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要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生发应畅快勿抑郁。夏季要精神饱满勿焦躁动怒;秋季保持安宁,神气收敛;冬季宜沉静,气机不外泄。

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尽快适应离退休后或者提前内退的角色转变。离退休后首先遇到的矛盾是原来的职务已不存在,一下子“门庭冷落车马稀”了,不要为此而抑郁寡欢,要尽快顺应角色转换,当好快乐闲人、“家庭小时工”、“老年学生”等等。对孙子辈的喜爱不要过分较真,孙辈主要让子女去管;老年宜动用脑,活到老学到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