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服饰产业分析

纺织服饰产业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纺织服饰产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纺织服饰产业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92-0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在妇产科就诊的患者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现象, 尤其是对于一些合并患有肥胖、糖尿病、贫血、妊娠期水肿、滞产现象的患者, 在其手术后出现该症状的几率就会进一步加大,给患者的身心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使患者承受着无法言表的痛苦[1]。为了对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找到对该类患者进行处理的更好方法,使患者尽可能少的承受病魔所带来的痛苦,使妇产科手术腹部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8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妇产科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碘伏和碘伏与红外线照射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8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妇产科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51岁,年龄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36.1岁;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异位妊娠手术;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80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例。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碘伏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 患者在接受治疗5天之后,切口已经达到了甲级愈合标准; 有效: 患者在接受治疗5天之后,切口有明显的好转,但是仍然需继续进行一星期左右的治理哦啊; 无效: 患者在接受治疗5天之后,切口发生裂开现象,必须接受再次缝合处理[2]。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我们在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况比较[n/(%)]

3 讨论

碘伏指的是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而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其中90%的结合碘可解聚成为游离状态的碘,浓度比较大、杀菌力很强、无味、无刺激、无致敏性、几乎无毒性,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对细菌、芽孢、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均有效, 其水溶液呈酸性,故可以有效的防止切口在出现液化后再次发生感染现象,从而对伤口的愈合造成影响[3]。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碘过敏现象, 所以, 在使用之前要确定患者无碘过敏史[4]。红外线作用于患者的组织细胞后, 可以使分子活动的速度显著加快, 局部产热, 由于热作用使患者的局部毛细血管充分扩张, 血流的速度显著加快[5]。

综上所述,采用碘伏与红外线照射联合的方法对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岳天孚,刘晓玫.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5(11):708-709.

[2] 杨华明,景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4-115.

篇2

关键词:钻石模型 纺织服装 产业集群 竞争力

汉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汉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此模型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除了上述四个基本要素之外,机遇和政府对竞争力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总之,上述各个要素从不同方面对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相互促进。

(一)生产要素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汉川纺织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历史资源。纺织业在汉川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这里商贸活跃,民间的纺纱制线作坊也渐成气候,马口乃至襄南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耕女织,机杼经纬之声不绝于耳。得汉水地利之便,各地商贾纷纷来汉川马口收购或者兑换纺织布匹。据《汉川县志》记载,清末民初,马口农户纺织的“土纱”和“土布”不仅行销汉口,也转销到了四川、河南、陕西、云南、贵州等省份。也许是由于马口纺织业深厚的民间基础,1950年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在马口白虎岭创办了以纺纱织布为主的军工企业,也就是现在的3509工厂。以3509工厂为基础,马口的制线业开始了质的飞跃,成就了当前马口纺织业的雄厚基础。

地理位置。汉川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紧邻湖北省会武汉,离武汉市区、天河国际机场、汉口火车站45公里,处在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沪蓉(武荆)高速公路、107国道、汉丹铁路以及黄金水道汉江穿境而过,汉宜高速铁路正在建设,汉蔡快线申报及筹备工作正在进行,汉江港口码头建设扎实推进,汉川至武汉“半小时”交通圈全面构建。这样使集群内企业货物运输方便快捷,企业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汉川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人力资源。地区面积约1663平方公里,人口109万,人口密度很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服装业发展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利用这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成为汉川纺织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但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处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较低、对周边和本地区的熟练纺织服装生产工人吸引力低,所以集群内工人大多数是刚刚经过简单培训的新手,员工素质低下。同时,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规模的扩大,缺乏稳定的技术人员、服装设计研发人才和面料研发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已成为制约汉川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资本资源。20世纪90年代初,马口一些农户凭借大型军工企业3509工厂地处本地的优势,从厂里买纱回来进行染色加工,制作缝纫线,小小丝线为汉川纺织服装业发展储备了“第一桶金”;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口人又从全国实施程控电话改造工程中抓住了电线电缆生产的商机,正是这“两线”为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汉川大多数民营纺织服装企业是在此资金保障下建立起来的。在以后的发展当中,企业主们经营的纺织服装企业都是靠自我的资金积累滚雪球式发展的,很少有外部资金注入。政府多注重于对外部企业的引进,而忽视已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银行贷款多倾向于大企业,私营企业主很难贷出大量资金,尤其在扩大再生产和面临大机遇时,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因此,资金来源单一和缺乏充足的资金注入,是制约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需求条件

汉川马口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的纺织业,比如江浙通常是一家企业独霸一方,产量极大,价格说一不二;而马口则是几十家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质量、价格不一,采购者可以一家家比较,还可以谈价,这与江浙等地相比,很多客户更愿意到马口来采购。马口的纺织品除远销浙江、江苏、广东、河北等地外,还走出国门出口到巴基斯坦等国家。

从长远来看,汉川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推动的,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市场。据统计,2006年至2007年,我国城市人均服装消费增幅高达15.5%。农村消费同样是我国服装消费市场的重要一块,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农村服装消费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市场一旦被完全打开,我国整体的服装消费市场将会大大增加。这是由服装业的产业需求性质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2008年底欧美全部取消纺织品设限,我国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外部环境更加趋向稳定。

(三)相关支持性产业

产业链条不完善。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在这条链条中的纺纱制线上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涤纶纺纱生产能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而做为纺织产业发展瓶颈的印染环节,以生产纺纱用的涤纶短纤原料生产环节都很薄弱,尤其是印染环节可以说在集群内是一个空白。同时,汉川纺织产业原料市场、机器设备供应和维修、服装人才市场、服装托运市场和整个服装市场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有的甚至缺乏,各环节的联系是松散的、随机的,没有形成长期稳定合作的契约关系。设计、技术和销售网络落后于一些发达地区,仅仅从事标准化成衣的生产和加工、原始装配和OEM,缺乏自己的品牌、名牌,没有掌握完整的营销渠道,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成比例,各行各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汉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

中介机构作用有限。汉川纺织产业集群虽建立了社区自治组织如行会等,但社区组织功能局限,而且凝聚力不足,尚未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提供的服务有限,行业技术标准、职业规范的自律性管理、价格协调、人员培训、与政府沟通和对外谈判等功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营销手段落后。在国内市场上,大多数纺织企业营销手段比较落后,汉川纺织产业集群也是如此。集贸市场等传统模式占主导地位,电了商务等新技术手段发展缓慢。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控制着纺织服装贸易的高附加值领域,并通过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特许生产和销售、委托加工贸易等途径调整自身的纺织服装业,控制着纺织品服装的最终销售网络。汉川出口服装完全依赖于进口商的市场网络,没有独立的营销网络。

(四)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水平低。在产业组织上,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密切的产品技术经济联系,进入大企业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少,大部分都游离于大企业之外,犹如散兵游勇,缺乏竞争优势。在合作方式上,企业间的合作还局限在产业链上的纵向委托加工合作、采购销售等初级阶段,缺少学习机制,无法将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先进制衣技术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扩散出去供中小企业借鉴学习,从而影响了集群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集群内企业之间竞争过度而缺乏合作。由于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因此企业之间相互模仿的现象十分严重,产品都以中低档为主,定位雷同而缺少差异化特色。为了增加销售量和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之间仍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出现了集群的“窝里斗”现象。这使得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面临困难,不利于发挥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来应对集群外部企业的挑战。

忽视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如我国绝大部分产业集群一样尚未发展成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多年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一直以低价和数量取胜,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迄今还没有出现像法国巴黎那样的高级时装集群或意大利那样的高级成衣企业;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集群企业厂房简陋、技术落后,很多还是作坊式的企业;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质跑量”所占比重比较大,从而导致产品基本没有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下。

(五)机遇

中部崛起政策背景,国家支持中部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大政策背景为中西部服装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首先是国家的投资政策开始向中西部倾斜,纺织服装业虽然不是主要扶持行业但同样受益,如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优惠转让政策,将吸引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从而带动中西部服装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中部崛起政策背景,国家批准支持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8+1城市圈的整体经济体构建,使大量的武汉纺织企业迁移到地价和劳动力成本更廉价的汉川,汉川纺织产业集群直接受益,大量的接纳武汉服装纺织企业的转移,从而使自身的实力不断加强。

加入WTO以后,纺织出口市场环境改善。加入WTO,纺织工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因为纺织业是我国较为成熟的产业,而且纺品服装协议(ATC)为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就纺织工业而言,其所作的承诺主要有:逐步取消棉花、羊毛、化纤等纺织原料的进口非关税壁垒,逐步降低纺织品服装的关税,并逐步取消在投资、贸易领域的各种限制。

(六)政府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政府不应该直接干预集群的运行,但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加以引导,主要是寻找办法解决制约集群发展的因素。在湖北省政府批准的2009年度全省6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中有9个纺织产业集群,其中就包括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它们将获得省政府亿元产业集群发展专项奖励资金扶持。同时,汉川市借武汉汉正街服装企业外迁之机,在毗邻大武汉的新河镇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收购土地、统一厂房标准、统一规费上缴、统一建设出让“五统一”的办法,推行工业地产招商,建设标准化服装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并由业主面向汉正街老板有偿出让,同时汉川市政府积极修建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纺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升汉川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措施

(一)打造品牌,提升整体品牌形象

合理规划品牌发展,构筑品牌文化内涵。企业应选择发掘如“惠惠”、“蓝天”、“森佳”等有产业优势和培育潜力的品牌,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确定品牌产业集群思路。

以产业链为中心,合理品牌分布,围绕产业链培育品牌链,确定品牌提升的发展思路。要利用好产业集群这一载体,使其成为品牌集群的摇篮。

(二)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内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适当考虑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政府应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设立发展基金。扶持建立专门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基金;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提供金融优惠政策;从政策上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的份额,确保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融资来源; 扩大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给予其一定的自,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针对企业融资的信贷制度; 建立企业资金扶持计划。

(三)完善产业链条,降低重复建设

巩固和加强纺纱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的销售比例,不仅把马口变为湖北纺织第一镇,还要成为中国纺织第一镇。同时,加大引进以生产纺纱用的涤纶短纤原料的企业,扩大涤纶短纤原料生产规模;鼓励和支持印染企业的发展投入,并且加大该行业的技术研究投资,延伸完善“上游”产业链。

汉川纺织产业集群要建立纺织产业原料市场、机器设备供应和维修、服装人才市场、服装托运市场和整个服装市场的联动机制,紧密各环节的联系,使之形成稳定的长期合作的契约关系。建立完善设计、技术和销售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设计、技术研究投资,创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完善自己的销售网络。

当然,集群也要注意避免企业扎堆于低成本、低回报的服装生产和低质面料生产上,从而降低重复建设,加大集群整体竞争力。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加强企业协作

加大汉川纺织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能。协调行业间企业行动,避免出现企业采用低价格战略进入市场,竞相压价,企业限制价格。同时加强汉川纺织行业规范,如产品标准、工人执业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标准。行业协会通过自己的这些活动,限制恶性低价竞争。加大汉川纺织行业协会服务功能,提供非集体,如行业统计、办刊咨询、组织展销会、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成果、国内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市场建设(反倾销等)、技术培训、反映会员要求、协调维权、发展行业公益事业等。

(五)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履行政府服务职能

首先,加强对汉川纺织产业集群经济的规划与引导。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是靠市场生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无所作为,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政府在区域产业集群中的引导、规划和必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尤其有着现实的意义。

其次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形成集群优势。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内大企业也不乏少数,但大多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以投资较小的服装生产企业,政府应当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来帮助和支持这些中小企业,让它们茁壮成长。

最后,搭建平台,促进各个纺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其它部门间的沟通。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政府应该积极地发挥其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银行、保险、运输等部门的联系,促进它们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平台的建立。

篇3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3-0050-03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高职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围绕地方经济需求展开。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支柱行业和民生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纺织服装生产是常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常州市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主动出击、科学规划及前瞻布局,重新思考人才培养工作,全力为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社会服务。

1 常州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常州纺织服装业一直是常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常州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1000 余家,工业总产值 6673 亿元,销售收入 658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 43.5 亿元,利润总额达 2564 亿元,对常州市的经济贡献率达 14% 左右。纺织服装产品中,常州的牛仔布产量约占全国的 20%; 灯芯绒产量约占全国的 28%; 呢绒产量约占全国 5%; 服装年产量2.5 亿件,其中 80% 出口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如黑牡丹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牛仔布生产与出口企业; 晨风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真丝服装出口生产基地,年出口额居江苏省自营出口生产企业首位。2008―2010 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 500 强中,常州市共有 10 家企业榜上有名。2008 年,湖塘纺织、金坛服装分别作为江苏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集群内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82个和794 个,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74.30 亿元和1160亿元,分别排名常州市重点产业集群第五、第六名。

2 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与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从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来理解。转型,就是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即企业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换和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转变。 前者表现为转行,后者表现为转轨。升级,就是企业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即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位置的提升,一般通过创新和整合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就是制造商成功地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价值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经济角色转移过程(Poon,2004)。 但无论从哪个层面看,企业转型升级都包括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

为了解常州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现状,我们对辖内100户纺织服装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样本企业中,31.4%为中型企业,686%为小型企业。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核心内容是常州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与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查时既注重填写问卷取得的一些结构数据,又总结了现场访谈的主要内容,调研形成的主要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2.1 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在推进常州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市场风险过大、融资能力不足、缺乏高端人才、没有掌握关键技术等。常州纺织服装业实现转型升级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表1所示:

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不佳或企业自身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不会选择转型升级。 在是否进行转型升级的考量中, 市场风险过大是企业考虑最多的因素(63.2%),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使多数企业采取观望态度,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欲望,对转型升级更为审慎。 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二大因素是企业家精神缺乏(558%),其潜在的不确定性极大增加了企业风险, 使企业难以承受。第三大因素是缺乏高端人才(504%),尽管有些企业有较为强烈的转型升级愿望, 但高端人才的缺乏,使转型升级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此外,企业也普遍认为缺乏进入新产业的资金 (46.7%)、没有掌握关键技术 (22.1%)、 企业员工素质偏低(206%)、 产业政策限制 (98%)、 技术门槛过高(90%)、市场准入限制 (72%)、绿色环保壁垒(5.3%),以及跨国公司在技术、资本、市场方面的垄断地位(57%)等都是制约其推动转型升级的制约性因素。

2.2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专业人才需求的结构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势必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就业方向,带来对人才数量、梯次、规格和素质上的新要求,从而相应地改变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产业及其产品结构升级的压力, 常州纺织服装企业越来越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以被调查的100 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为例分析纺织服装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及其特征(见图1)。另外,从被调查的100家(中、小型)企业专业人才的学历现状及需求结构(见表2),可以看出,在现有专业人才中,中等专业学历人员(中专 / 技校)比重较大,高学历人员比重较小,相比同类型需求人才比例,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程度较大;多数纺织服装产业不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但是纺织行业技术含量要高于服装产业,甚至部分纺织行业已被列为高技术行业),企业对中等学历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最大,表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但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程度却最大。同时,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结构还与企业规模相关,大企业注重与企业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端人才培养与投资,规模偏小的企业较为需求一线生产与管理及开拓市场的专业人才。

从调研结果来看,常州纺织服装转型升级后的产业特征表现为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开始从“技能时代”向“高技能时代”转变,对初、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表现为金字塔形,需要大量能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工程、生产第一线,并能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从企业的角度看高职教育, 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而目前与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要求相比,高职院校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3.1 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产业升级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者素质。在当前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中,显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走向多元化。而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把人才培养还定位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背离了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方向不了解,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缺乏区域经济的导向性。

3.2 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背离

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期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专业结构存在着专业大类发展规模不平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类专业设置比例较低、专业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等问题。尤其是对传统的专业布局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做出及时的调整,专业设置趋同,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出现过剩,而有的领域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来培养,以致出现“用工荒”。

3.3 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缺乏升级换代

由于办学基础及历史原因,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传统的缺乏市场导向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相对陈旧的固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升级计划,缺乏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仍旧沿袭中职和技术学校的基本模式,或机械地仿效普通高校的教学体例,没有形成一套独特的同高新产业相结合的教学和实训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从客观上造成人才培养的随意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

4 基于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产业转型升级改变着劳动力的需求结构,而且也对劳动力的类型、规格和层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应深入探讨怎样才能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4.1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培养目标上引领

高职院校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结构要求发生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定位好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层次。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规格呈现出以下特征:

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产业升级变化的现场服务与管理能力。面对常州纺织服装产业以地域、产业集群为特点,强调其专业和岗位的专业性,需要在目标定位上明确培养适应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技术不断提升的,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4.2 紧贴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是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需求情况来设置,而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必将使很多原有技术领域、职业、岗位消失了,许多新技术领域、新职业、新岗位涌现了,这就造成常州纺织服装企业所需的人才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就必须适时进行相应调整。所培养人才的学科及专业所属要与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结构相吻合。要做好高职专业结构调整,首先必须熟悉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情况。为此,高职院校要定期研究地方发展规划,尤其是产业集群规划,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去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调研发展趋势,加强与政府、人才市场、企业的联系,通过一定的机制及时、灵敏地觉察到人才市场的变化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妥善地调整好高职专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上,必须坚持三新原则,即新产业、新领域、新技术,随着经济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为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型应用人才。

4.3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上引领

高职院校根据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及教材创新上要发挥引领作用。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安排,要分析高技术岗位群和一般技术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然后研究每一能力模块中应培养的职业技能和具有的知识结构。构建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在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着重加强与纺织服装产业链、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等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使课程开发体现高新技术发展的主流。

44 营造多元化、高层次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完善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推广注册入学方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完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多元发展,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协调发展。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衔接,做好培养目标、专业内涵、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相关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对于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研究制定直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办法,做好招生工作的衔接。

45 与区域产业界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

高职院校应密切与区域产业界合作,积极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一方面,通过承担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造等横向项目,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还能将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第一手资料用于课堂教学,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能进一步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可消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在进行应用性技术开发和研究时,能随时整合自己的师资力量,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革新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游文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适应性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2) :41-45.

[2]付春生.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155.

篇4

很多城市都在举办服装服饰行业的相关展会,常熟服博会的亮点在哪儿?

常熟服装城管委会主任陆建达表示,江南人文底蕴深厚,同时也是国内工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之-。此次精心打造的江南国际时装周将以“江南织造”为定位,希望将江南的文化底蕴、精致的制造技术和江南特有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以国际化的视野呈现常熟服博会的独特魅力。

从初创至今,服博会已是常熟市政府每年为推动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而举办的品牌活动。而作为服博会改革创新起始之年,今年的展会既传承了往届的服饰文化积淀,又在内涵模式上进行丰富和充实。

据记者在现场了解,本届服博会将突出“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商城”的理念,主要包括男装指数、采购订货汇、炫梦分享营、展示交易会、购物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江南国际时装周突出“休闲时尚”的理念,力争打造常熟“江南织造”标准、“休闲装产业”论坛、“乐活常熟”休闲文化,主要包括“炫梦”时尚设计展演、高端论坛竞话、休闲装产业年度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男装指数的宣传片也在会现场首次亮相。

篇5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重要的制造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利国富民的重要产业。湖南省株洲市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工业区之一,对拉动湖南省的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部崛起看湖南,湖南服装发展看株洲。随着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株洲服装出口贸易面临着来自国际的挑战和机遇。

一、株洲服装出口贸易的现状

1. 湖南省服装业出口的情况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湖南省的外贸企业也快速的发展了起来,出口额不断创新高,国际化程度也获得了极大提高,仅从2011年1月到11月间,湖南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8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在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的同时,湖南省服装出口企业也面临着不断涌现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欧债危机打击纺织服装行业,导致市场需求的缩减,使得客户订单减少,即便下单也是短、小单偏多。另一方面出口退税问题也严重影响企业出口。自2011年3月以来,税务部门加大对出口骗税的稽查力度,影响到全省纺织服装出口。据初步估算:2011年度约减少出口6000万美元,今年1-7月份至少影响出口4000万美元。此外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抵抗风险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弱点。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2%,在当前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汇率风险叠加情况下,企业仅能维持生存,出口负增长呈普遍现象。

2. 株洲服装出口的现状

株洲芦淞区是株洲的核心经济区,也是株洲服装市场的核心商圈。目前,株洲芦淞服装市场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和物流中心,拥有43个专业市场,商品辐射到中西部地区l5个省市,集聚了4000多个服饰品牌,影响远及俄罗斯、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亿元的年交易额,为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株洲芦淞市场群荣获“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女裤名城”、“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等头衔。仅在今年,芦淞市场群更获得“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之殊荣,十大本土服装品牌亦获评成长型品牌。

二、株洲服装出口贸易的优势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株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运输方式多样。株洲历来有“被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湘黔、京广、浙赣三大铁路均在这里交汇,和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其中株洲北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和特等站,日均通行17000辆车次。此外,武广高速也在株洲设立了一等停靠站。株洲公路也十分发达,除了现有的10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京广高速铁路和上瑞高速公路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经过株洲。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 绕城而过,四季通航,沿江而上可达衡阳、广西,下可通洞庭湖、长江,株洲港为湖南省港之一。大型船舶可顺着湘江,经过长江,经上海口岸发送货物到世界各大港口。空运方面,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41.629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二十多分钟可以到达。

2. 服装产业集群化的优势

“治麻为布、始作衣裳”的炎帝,开创了中华服饰文化,而今,株洲芦淞服装市场群作为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其占地面积达到了1.5平方公里,营业面积超过100外平米,加上正在改造和新建的近60万平米的市场,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品牌超过4000家,各类服饰鞋帽小商品市场多达40个,并与东南亚、西欧、非洲等国家地区建立起了商贸往来和战略合作关系,年成交总额达到300多亿元。株洲服装出口企业依托服饰市场集群的优势,推动着株洲市服饰产业快速的发展,使得服饰产业成为株洲制造业的另一块地方经济品牌,也让湘派服饰品牌走出中国,辐射全球。

3. 优质的配套物流服务设施

芦淞服装物流中心物流整体项目已在省三产业办登记,并列入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商务厅按省政府要求督促株洲市搞好物流发

规划,加大对芦淞市场的支持,并将芦淞市场群纳入重点联系的商品市场。芦淞服饰物流中心“三区一中心”的自身建设已颇显成效。为打造服饰名城,促进我省服饰产业的发展,株洲市委、市政府将株洲市芦淞服饰物流园区纳入了“十一五”重点工程,园区首期规划4000亩。

三、株洲服装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 出口附加值低的产品

株洲服装企业目前多出口中低档的产品,长期以来通过价格竞争、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利,产品附加值低,并且多从事oem贸易,其技术含量较低。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导致的税收的增加,再加上不断提高的纺织材料、染料、劳动力及运输成本,以及来自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断地压缩着株洲服装出口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的利润已经逼近了成本边沿,多数企业只有1%~3%利润率。

2. 没有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

“名牌战略”能够有效的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发达国家多采用“名牌战略”来抢占市场以及占据竞争优势。目前,株洲服装企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品牌的产品,其产品的定位不突出,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较低,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的大众消费品,出口还是以定牌和贴牌为主,缺乏在国际上能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3. 缺乏外贸人才

一方面,株洲的服装出口企业起步较晚,落后于东部浙江,江苏等地区,在国际贸易的出口额度上,也远远低于它们。因此,大多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通常都选择在沿海省份就业,认为沿海城市的服装出口企业较省内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湖南乃至株洲的服装出口企业一般都是一些中小股份制公司,企业高层主管不是特别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所以目前很多公司不愿花重金引进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员工,使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高。  四、提高株洲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1. 建立起一条完善的服装产业链结构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摆在当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产业链的不完善,面铺料、色织、印染行业等产业链条中的几个环节并不在本地区。而这部分需求必须从外地引进,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导致这部分利润的流失,更严重的是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株洲只有不断完善服装产业链的结构,加大产业合作,充分利用株洲服装市场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优势,以株洲为核心,包括周边城市,集中优势力量,联合发展,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2. 实现株洲服装产业的升级

株洲服装产业因为没有高档产品和知名品牌,因此缺乏品牌效应,无法和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无法抢占高利润市场。因此实现产业升级,增强行业的创新能力,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整个行业的发展应以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服装设计人才为着力点,在继续从事加工贸易的同时,加强调整和升级本地区的产业机构,完善产业链。除此之外,各服装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以及生产率,以便实现高附加值。

3. 打造株洲服装国际名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纺织品的需求都呈现出高端化、名牌化的趋势。株洲在为发达国家品牌服装贴牌生产的这些年里,不断累积经验,使得株洲的某些服装在工艺、品质等方面能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株洲服装企业应注重产品开发和设计,创建自有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使本土湘派服装既能结合前沿时尚,也能兼顾其他消费市场的需求,使品牌产品在初级研发阶段就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将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不仅能在国内一枝独秀,在国外也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大株洲服装品牌的宣传力度,依托现代化传媒,倾力打造品牌效应,以塑造品牌形象为核心,加强广告宣传攻势。

结语

株洲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城市,立市靠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株洲市工业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在产业上有所创新。大力发展服饰产业,对于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有利于壮大芦淞市场群,改善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华,郭晶.中欧纺织服装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与对比分析[j]. 商业研究. 2008(11)

[2]王静.我国出口服装业何去何从——基于实证且以宁波地区为例[j]. 中国市场.

2009(13)

[3]王惠珍,陈黎峰.转变出口增长模式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后配额时代”宁波纺织服装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特区经济. 2006(03)

[4]蒋浩.中国与欧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1)

篇6

国旗护卫队:

穿益鑫泰护卫国旗

从1996年9月起,国旗护卫队战士就常年穿着益鑫泰高档麻服饰担负护卫国旗的重任,这也是益鑫泰职业装的骄傲。目前,企业已成为国家规定着装的行业的面料及辅助定点生产企业。

益鑫泰职业装主要有以下两大类:1.执法标志服:国家规定有的机构必须统一着装,以代表执法的形象,比如公安、司法、检察、法院、海关、商检等等。这些部门的着装在款式、颜色、标志等方面都有明确且全国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着重体现行业的特点,显得庄重、严肃、大方。对服装及面料可能有特殊的要求。益鑫泰的职业装以夏装面料为主,包括衬衫面料、夏单面料、春秋作训服面料等。2.窗口行业的形象服:代表行业文化和形象的服装,如银行、航空等行业。款式、颜色、标志等有各自不同的要求,着重体现行业的文化和形象,服装有一定的时尚性和行业特征。

除职业装外,企业的主要产品还有新型面料、T恤、领带、麻袜、高档衬衫、高档西服、高级女装以及针织系列产品等,并在全国30个省市拥有500多家门店。

拥“”自主知识产权

现在,益鑫泰已成为国内的苎麻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拥有麻类高支精纺细薄面料技术、麻类绿色环保技术、麻类生物整理技术、麻类新型胶及纺纱技术、以麻代棉系列产品技术、麻类功能性(服饰)技术、麻类特种整理技术、麻类免烫整理技术等八项麻类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

商标注册方面,公司已在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并在韩国、欧洲、非洲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在英国、美国建立了分公司,在德国、日本发展了商。当前正大力加强原料生产基地、面料生产基地、服装生产基地、科研开发基地、营销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建设。

至今,企业开发出的2000余种麻类新面料,由苎麻、亚麻、大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精加工而成,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麻类服装业多项空白,并成为益鑫泰高档衬衣、西服、T恤、西裤、夹克、职业服装等系列服饰用料。因其面料绿色环保、超强透气、悬垂免熨、抗菌保健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开创了商务着装新时代。

1997年12月,益鑫泰出资500万元设立了“益鑫泰中国(国际)服装设计最高奖”奖励基金,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服装设计师的最高荣誉,被誉为“中国服装界的诺贝尔奖”。 目前,益鑫泰已将发展触角伸向了教育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麻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化

“麻纤维天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防霉、抗静电、抗紫外线等卫生保健特性,也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符合绿色消费和时尚潮流的需求,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麻类纤维资源丰富,主要产区集中在中西部与东北地区,各种麻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最高达2000万亩以上,麻纤维产量达300万吨。麻纺织在资源使用、纺织加工、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的整个生产、消费、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生态产业的显著特点,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对改善纺织纤维原料结构,丰富纺织品消费和拓展市场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说。

近年来,麻业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看好这一块的企业纷纷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服装巨头雅戈尔就高调宣布进军汉麻领域,2010年1月8日,其全球首家汉麻世家生活馆在宁波开业。专家预测,未来亚麻的市场地位将被以汉麻为原料的纺织品所取代。

而对专注麻纺织的益鑫泰来说, 其产品主要定位于28至50岁的成熟男士,专攻比较高端的市场。产品线包括服装类、健康服饰类、男士生活用品类三大系列。旗下的麻类服饰具有以下特点:1.经益鑫泰特殊处理的麻服饰超强透气。同样的产品,其晾干速度比棉快一倍。2.光泽好、抗静电。经特殊处理的麻服饰有丝一样的光泽,更显时尚高贵。毛、麻、棉纤维在空气中摩擦产生的静电,以麻最低。3.益鑫泰麻纤维防日晒。经特殊处理的麻纤维横断面具有很好的耐光照效果,能在阳光过烈时减少辐射,保护皮肤。4.麻抗菌保健。麻纤维含有一种植物杀菌素,且通过生态保健整理,能有效地抑制和杀死多种有害菌,如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引起皮肤病的真菌。5.穿着四季舒适。经科学加工处理,麻服饰的吸湿和散湿、吸热和散热与人的正常体内循环能达成一种平衡。

篇7

下半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在通胀高企和产品提价的背景下,销售增速放缓,量价背离趋势显现,但由于2011年秋冬和2012年春夏订货会数据良好,品牌服装类公司具备较强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成本转嫁能力强,随着秋冬销售旺季的到来和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四季度乃至全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估值水平在23倍左右。从溢价率来看,纺织服装行业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仍处高位,达105%,大幅高于历史均值。目前,行业整体内需和出口增长速度都略有放缓,但是全年预计仍可维持平稳增长。原料价格的回落,有利于降低行业整体成本压力,提升行业整体盈利空间。

在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水平升级的背景下,长期看好品牌服饰业。第四季度是传统销售旺季,品牌服饰涨价幅度在20%以上,同时从各品牌的秋冬订货会情况来看,2011年下半年品牌服饰公司业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确定性强。我们推荐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子行业,如户外行业、家纺行业、童装行业。这些子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品牌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外延扩张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相比其他处于发展后期阶段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

本期入选的2只纺织品和服饰行业股票安全星级分别是一个三星级、一个二星级,本周我们选择其中的三星级股票鹿港科技(601599)进行点评。

鹿港科技(601599)

静观募投项目进展

鹿港科技是国内针织纱线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各类针织毛纺纱线以及高档精纺呢绒面料的生产与销售,主导产品为“鹿港牌”精纺纱线、半精纺纱以及呢绒面料。公司所在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位置,受上游原料端和下游成衣厂商的双重议价压力,但公司拥有品牌、渠道、技术三大核心竞争优势。

篇8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省服装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号:JC1342。

一、服装创意人才的类型和特征

服装既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体现消费者审美情趣和价值品味的创意产品。因此,服装的产品属性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就产品层次而言,服装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三类。其核心产品是指其穿着舒适、保暖避寒等功能属性;其形式产品是其时尚前卫、色彩丰富、美观大方等外在属性;其延伸产品则是其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服装的市场竞争力逐步由产品质量向品牌影响力过渡。而服装的设计也正在由基本的款式设计、版型设计向品牌设计、风格设计、创意设计转变。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设计、文化、艺术、市场等多方面专业技能。根据服装创意人才在服装价值链中的作用和分工,服装创意人才又分为技术创新人才、设计创意人才、营销创意人才等三类。具体而言,这三类人才有以下特征。

1、技术创意人才

技术创意人才主要是指能通过服装面料再造、服装工艺改良、服装生产流程优化等环节提升服装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的技术性人才。技术创意人才侧重于服装产品质量的提升。技术性创意人才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基础。

2、设计创意人才

设计创意人才是指通过对流行趋势的分析而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色彩搭配和配饰设计的创意人才。设计创意人才需要有较为扎实的艺术功底、独到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时尚捕捉能力。

3、营销创意人才

营销创意人才是指对服装产品进行品牌策划、渠道设计和营销策划的专业人才。营销创意人才对服装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服装创意人才的激励要素

服装创意人才的激励要素是指对于服装创意人才而言,哪些因素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双因素理论指出,人的激励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满意因素;另一类是不满意因素。前者主要是指人才的工作机会、成就感、自我实现意识等内在激励要素;后者主要是指工作条件、环境、薪酬待遇等外在激励要素。为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课题组特以江西省南昌、赣州、九江等地的63家企业为案例,对服装企业创意人才的激励要素进行深入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以下内容:首先,中西部服装企业创意人才的供需状况如何;其次,服装创意人才的工作满意度如何;第三,哪些是服装创意人才的核心驱动要素。经过近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中西部服装创意人才的供需状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服装创意人才普遍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特别是技术创意人才和设计创意人才尤其紧缺,而营销创意人才需求度并不太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和产业结构有关。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企业大部分是生产加工型企业,所以对生产工艺、版型设计和样衣设计的人才需求量很大。由于市场掌握在供应链下游的客户手中,因此营销环节职能弱化,营销人才需求量并不太大。

2、中西部服装创意人才满意度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意人才满意度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大量生产密集型服装企业内迁,对制版、工艺、生产管理等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且薪酬待遇较高所致。而设计创意人才满意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设计创意人才倾向于去资讯发达、创新环境开放的的沿海地区工作,对在内地工作兴趣不高。营销人才满意度一般,这主要是因为营销人才区域流动性很强,他们对市场更为敏感,而对工作区域的选择并无明显的偏好

3、中西部服装创意人才激励因素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技术创意人才和营销创意人才对福利待遇和薪酬比较看重,而对发展空间和工作氛围等因素并不看重,而设计创意人才则对发展空间非常关注,对于他们而言,物质待遇固然重要,但是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则显得更加重要。

三、江西省服装创意人才激励弱化的成因

1、企业对创意人才重视程度不够

在对江西服装企业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并不重视服装创意设计,而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管理环节。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计研发部门,这直接导致设计创意人才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2、缺乏创新的体制机制

由于很多企业缺乏设计研发团队,使得创意设计人才缺乏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无法通过沟通和交流从其他设计专业人才获取知识和灵感。而且,企业也缺乏激励创意设计人才的体制机制,造成江西服装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薄弱。

3、缺乏引进创意人才的相关政策

服装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特别是懂得服装设计、制版、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引进这些人才,不仅要靠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当地政府出台激励创意人才的各项政策,对创意人才的创业、技术创新提供各项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但目前这些具体的相关政策尚未出台,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4、缺乏服装协同创新平台

服装产业的创新来源于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各个环节,所以创新不是某个设计师或某个企业的事,而是整个服装产业链和科研院所、媒体、政府机构共同承担的任务。因此,需要一个服装协同创新来整合这些创新主体。然而,目前江西省还缺乏这样的创新平台,各种创新要素也难以得到有效整合。

四、政策建议

1、建立纺织服饰设计毕业生实训创业基地

加强与国内外纺织服饰院校的沟通联系,组织纺织服饰专业学生开展实训实习活动,把江西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

2、拓展“产学研”合作纽带

加大财政投入,组织品牌企业到各纺织服饰院校开展城市及产业的推介、对接、交流活动;在国内外院校建立一批纺织服饰创意设计人才输出基地,开辟“柔性引才”新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纺织服饰产业发达城市(地区)和港澳台等时尚前沿城市(地区)的交流合作。

3、积极建设各类服务平台

积极建设各类服务平台,为纺织服饰创意设计人才提供时尚资讯、成果转化、生产发展的配套服务。加强资金保障,开展载体建设、落实政策措施中应由政府承担的费用,由市财政全额保障。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发起设立“时尚基金”,用于纺织服饰创意设计人才资源开发。

4、积极建设服饰产业创意园

通过园区建设,打造为纺织服饰创意人才提供工作、休闲、创业的时尚产业集聚地。完善园区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服务,健全创新成果评估机制,使创意园区的科研成果和市场有效对接,和服装产业链有效对接。

5、鼓励服装创意人才自主创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对于有意自主创业的创意人才,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法律和公共服务。探索技术入股、科技贷款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整合各种创新要素,发挥创新主体的集聚效应,全力促进江西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Florida R: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篇9

通缩背景下,消费结构转向服务,传统渠道及电商零售增速均放缓,C端遭遇瓶颈推动B端进入去库存阶段,未来B端横向或纵向整合更有成长空间。

从基本面板块轮动来看,子行业调整顺序一般是运动鞋服、休闲服饰、家纺、男鞋、男装、高端男装和女装。目前子行业轮动已到男装行业,我们预计2016年男装行业见底业绩弹性较大,预计女性内衣及婴童行业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高端男女装处于低谷有待复苏。

新常态经济下消费品的投资逻辑发生改变:首先,消费品成长驱动因子从需求量驱动转向细分化、专业化:行业驱动因子从需求量驱动转向消费升级驱动转向提升效率驱动转向极度细分化下的规模效应驱动。

其次,消费品商业逻辑从外延开店转向B端的并购整合:外延开店带来的C端消费量增和零售管理能力提升带来的C端零售质量的提升均已遭遇瓶颈,通缩背景下,B端被迫通过并购整合来提高整体效率以达到规模效应。

强者恒强,未来行业集中度会明显提升,目前行业已出现典型公司:1)搭建新型分销体系或精准化营销渠道:代运营公司(若羽臣、悠可网、宝尊电商)、微商等;2)B端整合/扩品类/并购:商赢环球(600146.SH)、柏堡龙(002776.SZ)、新民科技(002127.SZ,南极电商)、歌力思(603808.SH)、红豆股份(600400.SH)等;3)全产业链整合者,各环节做到高效率的行业龙头:优衣库和ZARA、海澜之家(600398.SH)、森马服饰(002563.SZ)等。

目前行业呈现三大趋势:

专业化趋势,从商品转服务,从重资产转轻资产:行业分工趋于专业细分化,带来规模效率,轻资产服务型企业将占有一席之地;代表公司移动社交电商平台微卖、电商代运营公司若羽臣及南极电商。

整合化趋势,平台化优势显著,行业整合者出现:行业进入过剩产能去库存化阶段,纵向整合、水平并购等方式是未来壮大手段之一。代表公司海澜之家(打通上下游供应链,深谙利益分配痛点)和优衣库(全产业链全球化深度整合);精细化分工,整合并购未来是做强做大的主要方式之一:分工细分化带给产业整合者机会,重构产业链价值体系,平台优势有助提升市场占有率。代表公司商赢环球(收购环球星光,供应链整合+外延并购双驱动)和VF集团(不断收购完善品牌版图)。

从主题性热度来看,未来跨境电商(跨境通,002640.SZ)、移动社交(华斯股份,002494.SZ)、动漫影视(美盛文化002699.SZ、鹿港科技601599.SH、凯撒股份002425.SZ)、体育产业(贵人鸟603555.SH、探路者300005.SZ)和儿童产业(森马服饰002563.SZ、金发拉比002762.SZ、美盛文化)五大方向将成为持续性热点。

现阶段可参考4条投资主线:(1)市占率提高的行业龙头白马,供应链体系强大,行业的整合者:海澜之家(国民品牌,模式创新,管理优秀,具有千亿市值公司潜力)和森马服饰(业绩稳定,受益二孩政策,稳步布局儿童产业和时尚产业两大生态圈);

(2)轻资产服务商,未来驱动在于扩品类或外延并购:新民科技(轻资产服务商,打造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园区模式)和商赢环球(海外资源丰富,并购全球优质服装品牌团队,跨境电商供应商);

篇10

此次内衣博览会,全面展示了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取得的辉煌业绩,扬普宁“服装名城”美誉,展普宁内衣风姿,提高普宁“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以及普宁国际服装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构筑纺织服装产业市场拓展、经贸合作、品牌培育、资讯交流平台。

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董事长陈奕生表示,希望通过与国外同行进行多层次的深度交流对接,把普宁国际内衣博览会打造成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展会,为普宁打造“商贸流通之都”注入新的活力,让普宁服装走出普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时尚潮流尽收眼底

作为博览会的主题活动――“品牌内衣家居服饰专场T台秀”,汇聚时尚潮流,荟萃名品,中外模特混搭服装秀,带领大家进入风韵独特的内衣家居服饰时尚国度,将普宁内衣家居服独特的服饰魅力尽善尽美地呈现给大家。

性感内衣秀“港亿姿”品牌以贴身的内衣设计,演绎品牌内衣的无限魅力。内衣精选欧洲蕾丝花边及世界流行的内衣面料,以超凡脱俗的设计理念,别具匠心的工艺制作,诠释时尚的流行概念,创造出一个“时尚、简约、自然”的内衣空间。“港亿姿”内衣以精致的设计融合人体工程学与力学原理,符合人体曲线学,成为现代女性的首选内衣。

“美雁”家居服则与爱念童装内衣相融合,以亲子装的设计,赢得台下采购商掌声连连。美雁是普宁市胜辉织造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的自主品牌,产品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季节可推出多个系列100余款引领时尚潮流产品,涉及时尚家居服、睡衣、睡袍等多个领域。

在寒冷的冬天,“依雪妮”无缝保暖内衣服饰,为冬天增添不少温暖。贴身、优雅设计理念完美结合,适合市场潮流及消费者需求,凭借“因为专业,所以领先”的口号,强势进入全国市场。

可爱的童装出场,童模天真无邪的演绎,展现童装品牌的创意之美。“爱念”作为童装品牌,深刻体会到父母爱子之深切与伟大,对品质的完美追求,贯穿于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确保品质超群,享誉“中国著名品牌”美称。

国际贸易新趋势

在普宁市首届国际内衣博览会“2013内衣发展趋势大讲堂暨服装国际贸易交流会”上,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首席专家张玉莲带来了“内衣产业的现状与展望”专题讲座,从内衣发展趋势、内衣需求的新变化、品牌建设、电商、内衣质量标准、关注内衣质量、安全问题等八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内衣发展趋势。随后,现场的商家们还与专家和嘉宾们互动交流,深入探讨当下服装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发展与双方的合作等问题。

意大利意中商会常务副主席、意大利参考标准有限公司总裁付益翔在交流会上表示,今年在意大利举行的普宁服装推介会给意大利企业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普宁可以与意大利时装学院合作,意大利也可以与普宁的电子商务合作,并表示很愿意协助普宁与意大利的合作。法国巴黎13区副区长陈文雄则表示本次活动非常好,并邀请大家到法国巴黎13区去看看。普宁的领导非常有眼光,商贸发达,但是在国外的知名度还不高,这次活动的举办是一个双赢的方式,希望通过活动的举办促进双方更深入的合作。

交流会上,布尔吉涌对普宁的服装产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询问了普宁服装在品牌、技术上的更新、提升情况。她相信中国与法国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陈文雄说道,普宁服装的生产能力非常强,设备先进,但缺乏设计和款式,可以邀请欧洲设计师前来,与法国企业合作,打开欧洲市场,还可以和法国大学合作,在普宁开设纺织服装设计学院,长期培养人才等。会上,普宁服装受到了法国、意大利嘉宾及企业商家的一致好评。

创意大赛衣炫服装城

在本次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普宁国际服装城杯”创意服装秀大赛中,共选出20个服装参赛队进行决赛,其中12个礼服队绚烂多姿、靓丽典雅,更引人注目的是,当8个“环保时装走秀队”的服装均是用塑料、编织袋、纸巾等制作而成的,创意的环保服装让本次活动亮点纷呈,充分展示着大学生设计师奇特的创造力,也向整个普宁服装界传递着“呼唤绿色,倡导环保”的前沿理念。

活动共评选出成衣组、创意组各三个奖项,成衣组作品《紫》和创意组作品《雏语》获得了一等奖,成衣组作品《牛仔之涅》和创意组作品《恋古思韵》获得了二等奖,而成衣组作品《樱姿飒爽》、创意组作品《悸动的生灵》获得三等奖。

创意服装秀大赛的举行,让“内衣博览会”更具有影响力。这不仅是一场服装展示秀,更是一种服装文化的象征,对弘扬服饰文化,促进服装设计的特色创新,提高普宁服装整体的自主品牌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优秀商户“传递经营信心

博览会期间,2013年年度普宁国际服装城“优秀商户”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主楼中庭举行。活动主要为了表彰2013年一年以来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内商户优异的市场表现和创新、创造能力,旨在为服装城内众多商户提供更加全面到位的服务,力求通过彰显商户的成功典范,传递给广大商户经营信心,通过树立诚信守法导向,共建服装城商业平台美誉形象,给社会各界形成一个良好口碑,增强服装城内各大商户的竞争优势。

经过层层筛选,柔淇、蝶颖姿、蓝威车、老尾、乐乐兴、华力亨、世丰、庄田、祥发、桦润、如意、四海龙、鸿发、百度邦、彩华、少英、陈川、米韩等18户商家最终被评选为服装城2013年年度优秀商户,并获得“优秀商户”奖牌。

篇11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在致辞中表示,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下,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工业的GDP增速也有所下降,但产业用行业经济运行多项数据位列纺织工业前端,真正肩负起我国纺织工业新增长极的重任。然而在产业用领域凝心静气探讨质量尚且不足,会议对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具有意义。他针对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质量行动”指出4点欠缺:一是质量体系不完善,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呵护、体验和服务不完善,三是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不到位,四是质量文化建设和质量控制长远目标尚未达成。“十三五”是建成纺织强国的决胜阶段,产业用行业急需在国家“三品”战略指导下,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企业质量控制的精准性和一致性,树立质量领先企业标杆,推动行业卓越绩效评价,践行工匠精神,完善质量文化和体系建设,引领产业用纺织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强调,在诸多国家级规划和纲要中都贯穿了质量要求,会议以质量创新的主题正当此时。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质量提升是其重要的发展路径。产业用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其应用是关系人体安全、工程安全、环境安全的重要一环,以质量为抓手,要落实到企业主体中去,要重视制造分析和质量短板,要积极推广管理创新,要认同行业推动的保障作用。

篇12

紧扣时代脉搏探寻大数据时代营销之路

11月19日, “2016中国童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虎门举办,此次将焦点聚焦在营销之路的探寻上。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态势下,童装行业也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同时,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行,未来母婴市场有着乐观的前景,特别是童装产业蕴藏着巨大市场消费潜力。相对“渠道”而言,营销可以说是一个更加深广的范畴,尤其是在全面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股营销新浪潮正在席卷而来。品牌营销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追求对消费者进行信息灌输,而是以更加多元和富于创新的方式去征服目标受众。传统的童装产业经营者正亟待调整、转换新的营销思路。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涨和商业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下,童装企业的赢利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很多品牌和企业正在通过创新营销模式来创新赢利模式。除了传统的百货商场、品牌专卖店、用品连锁店、大型生活馆,一些创新的营销模式正在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大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营销、动漫与卡通营销、公益活动营销、多品牌组合营销等多种新型营销模式,其市场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本次论坛即旨在围绕大数据时代的品牌营销需求,探讨童装产业如何与时俱进,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成功抓住“宝贝经济”,助力虎门童装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童装行业的发展。

此次论坛可谓阵容华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虎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曲洪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杂志社社长蒋蕾,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艺术委员会委员、Beautyberry品牌设计总监王玉涛,韩国林芊国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全,知名快时尚品牌H&M陈列经理Raj,北京晒客荟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互联网研究专家徐斌,北京安美安顺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设计师魏婷婷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服装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论坛。

智慧碰撞火花不断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重塑新格局;二是国内外纺织消费市场蕴含着新动力;三是纺织与互联网融合催生了新变革;四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局面;五是纺织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作为“中国童装名镇”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虎门服装产业正大力发展电商,发展迅猛,形成了“1+N”电商产业园格局,而且跨境电商新业态迅速兴起。杨纪朝表示,当下进入信息化时代,正确认识信息并充分的利用好欣喜,对于纺织产业非常重要,“谁掌握信息资源谁得天下!”此外,他还指出,与成人装不同,童装产品要求更高,消费者非儿童本身,而是父母,童装企业应注重对父母购买心理的研究,才能在营销上占据优势。

虎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曲洪淇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虎门镇在巩固发展虎门女装、休闲服的同时,大力发展童装产业,出台《关于大力扶持童装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虎门富民童装中心,打造“中国童装品牌华南展贸总部”。经过近年来的扶持、引导,虎门童装产业已逐渐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条配套,截至目前,虎门镇已有童装生产企业700多家,拥有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童装品牌100多个,年销售额超百亿元。他希望虎门童装企业能够通过本次论坛不断提升企业品牌营销水平,共同推动虎门童装产业发展!

知名服装设计师王玉涛带来了“新媒体时代的童装设计与营销新思路”的主题演讲,指出了当下童装设计存在款式过于成人化、色彩运用过于斑斓、材质运用很多没有考虑到儿童成长因素等误区,并分析了孩子们喜欢的设计,如从童话故事、从吉祥物中汲取灵感和大自然赋予孩子们的一切等设计题材。由此建议童装品牌要树立新的营销思路,要充分利用好妈妈们的社交营销如朋友圈互动、周末的辅导课、DIY自己的“心”设计等新手段,在有好设计的同时也要做好品牌营销。

韩国林芊国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全在“如何在逆境中快速成长”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品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并分享了如何做好实体销售+互联网宣传服务以及互联网销售+实体店体验等实战经验。他表示,品牌要进行差异化运营,找对自己的特色并积累粉丝客户,此外还要从实际出发,不盲目崇拜。

陈列专家Raj则围绕“营销陈列与营销的巧妙融合”进行了演讲。在Raj看来,视觉陈列是包含在营销中的一种视觉营销手段,要以营销的目的出发实时调整陈列,营销为了盈利,陈列为了销售,两者相辅相成,目标一致。

篇13

纺织行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回落较快,新开工项目持续负增长,行业投资区域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1~7月,我国纺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163.98亿元,同比增长16.8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9.49个百分点。行业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9.35%。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分别高于东部地区5.95个百分点和6.97个百分点。

从宏观到微观,结合2012年中报业绩数字来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几个趋势:

行业代表公司中报业绩下滑凸显环境压力。纺织板块重点上市公司业绩下降明显,以鲁泰、华孚色纺和百隆东方为例,收入指标分别下降5.8%、0.84%和3.72%;净利润指标分别下降38%、78%和72%;净利率分别下降6.73%、3.06%和20.01%。虽然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产量也有所增长,但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导致利润降幅超过收入降幅。随着前期高价储备的棉花逐步消化,企业盈利水平将会逐步企稳,但由于最低价收储政策存在,内外棉价不统一将使纺织企业不得不面对失去部分市场份额的不利局面。

中国制造业优势下降。随着中国劳动要素价格不断上升,推动了服装出口价格上升,某些产品价格已高于其他亚洲出口国,如毛衫、连衣裙等产品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存在。中国服装占欧盟进口份额呈现逐年下降之势,2010年为45.3%、2011年为43.9%、2012年1~5月份额降至37.9%。欧盟对孟加拉等国纺织服装产品实行零关税政策,也削弱了中国产品竞争力。

上下游业绩分化明显

根据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龙头男装品牌的业绩仍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七匹狼营收14.86亿元,增长24.5%,营业利润增长49.3%;利朗营收12.59亿元,增长22%,经营利润增长38.6%;九牧王营收11.9亿元,增长23.58%,利润总额增长42.96%。

业绩增长的同时,这些男装品牌也坦言,目前市场形势日趋严峻。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本土男装品牌基础较为扎实,上半年喜人的业绩更多的是源于一种惯性增长。正如七匹狼中报提到:“因为订货会提前锁定业绩,批发部分业务暂未受影响,从而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调整产品结构,培育核心产品系列,男装品牌拥有更多经验,成效明显。在男装品牌的中报中,核心产品的贡献颇大。在七匹狼的中报中,利率渠道结构中直营店占比和毛利率较高的“黑标”品牌收入占比均有提升,黑标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已超过50%,这是拉升公司毛利率的主要原因。而从九牧王各项产品收入情况看,报告期内核心产品男裤销售额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17.21%。依靠男裤的美誉度,衬衫、夹克及其他产品销售额均有四成的增长。

据悉,男装品牌的订货会一般前置半年,今年春夏装的收入,来自于去年8、9月时的订货,“去年四季度之前的服装行业还沉浸在前年爆发带来的喜悦中,所以8、9月时,经销商订货仍旧是激情澎湃、勇往直前的。”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报成绩普遍符合预期的最大原因正在于此。

“今年的生意要比往年差很多,开年以来的订单都比往年同期有所减少。”多家为本土品牌服装提供面料的供应商纷纷这样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出了一个与喜人业绩相反的另一个现状。事实上在差强人意的业绩面前,这些当事男装品牌比围观者们更为理性。他们很明显地感觉到市场反应发出的预警:“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者伸心指数下降,影响消费意愿,加上气候反常等天气因素影响,服装行业终端消费呈现疲软态势,出现了同店增长放缓,渠道库存压力增大等现象。”

从面料企业的现象,引出中报显示的另一个问题,即比起下游的喜人业绩,上游纺织面料辅料行业披露的业绩令人堪忧。

国内拉链龙头企业浔兴股份的年中报显示,营收4.65亿元,减少14.34%,利润总额减少48.19%。该公司主营的码装、条装、拉头的营业收入同比均减少了12%~18%。内销外贸均不乐观,国内市场营业收入为3.79亿元,虽然仍然占大头,但同比减少12%,国外市场营业收入仅为7500万元,同比减少20%。

浔兴股份的经营状况正是其所处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龙头企业的情况已经是算好的。多数中小企业的情况非常糟糕。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目前的订单都不能吃饱,而且销售价格还在往下降。”拉链行业从业人士透露。

业内人士认为,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是紧密相连的,上游的前置销售代表着下游下一季的需求。上游出现的困难,下游将无法独善其身。上游提前感知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伸息,下半年,这种颓势或将影响下游服装。

高棉价差影响下的上游企业

同样身处产业链上游,身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华芳纺织 2012年上半年仍陷亏损泥潭。其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33 亿元,同比增长2.28%,但营业总成本高达7.88亿元,严重吞噬净利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7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443.11万元,尽管未摆脱亏损局面,但政府补助2043.78万元对业绩贡献功不可没。

华芳纺织表示,亏损首要原因是棉花价格国内与国际市场出现严重倒挂,国际棉价大幅度低于国内棉价,导致生产成本高企,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市场销售。各种工费成本持续上升,特别是劳动工资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同时劳动力资源的紧张也制约了产能的吃饱开足,由于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紧缺成为了企业足产的瓶颈,企业的生产开台率降低,影响了产能发挥。

在这种现状面前,华芳对下半年行业走势不甚乐观。作为纺织行业企业,制约稳定增长的因素增多,棉花等纺织原料价格大幅下调使企业盈利空间减小。纺织当前成本压力突出,棉花等纺织原料价格还未合理回归,国内和国际棉价难于接轨,劳动力、能源等价格不会下降,信贷政策不会放松,产品终端价格传导相对滞后和不畅。综合以上情况,行业增速将较上半年还会持续下降。

异军突起的三线终端品牌

从中上游产业再次回到终端的服装行业,值得关注的除了男装以外,就属近年来格外活跃的一众休闲服饰品牌了。但是,就大众休闲服装品牌而言,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行业领军企业美邦服饰还是森马服饰都在营收百亿大关门口徘徊不前。然而,作为行业黑马搜于特在市场低迷之时却更引人关注。在搜于特的2012年中报里显示,搜于特2012年中报的营收为6.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8.3%,净利润为9588万元,较上年增长了46.48%。

与之相比,森马在的业绩预告中显示,上半年的净利润将同比下降35%~45%,盈利为2.4亿~2.8亿元。搜于特何以可以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增长,而这样高增长的可持续性还能有多久?

起家于东莞的搜于特以“潮流前线”单一品牌悄无声息地抢占了大众休闲服饰国内三、四线城市的空白市场。在大众休闲服的国内领军企业美邦和森马在一、二线市场不断遭到国际品牌的冲击之时,搜于特却不断复制着此前美邦和森马的扩张模式。就目前来看,外延扩张似乎仍旧是休闲服饰高增长的不二法宝。

国海证券分析师刘金沪分析指出,上半年搜于特总门店数约为1600家,外延扩张速度达到8%。从渠道模式来看,加盟渠道与自营渠道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11%、60.95%。分地区看,搜于特华南区域增长110%,显示出强势区域在店铺数量和质量上不断开拓的地域控制优势。

据搜于特的中报显示,为了能够快速抢占市场,今年上半年搜于特仍旧加大了加盟渠道的扶持力度。中报显示,搜于特通过一系列货款信用额度、装修补贴等措施扶持加盟商开大店、多开店。对2012年新开加盟店要求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鼓励开设多楼层店铺,使得终端店铺数量、面积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中国的休闲服饰行业市场巨大,但竞争激烈,目前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其中以ZARA、H&M、优衣库为代表的国际品牌,主攻国内一线市场。在品牌定位、产品设计、供应链体系、门店管理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国内品牌。在美邦和森马都在主攻一、二线城市与其直接竞争之时,搜于特却将其平价品牌潮流前线大面积地向三四线城市铺开。

“在一、二线市场房租提升、压力剧增的情况下,三、四线市场租金有所上浮,但相对压力不大。而房租的占比是目前制约加盟商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券商分析师指出。

在搜于特不断扩张三、四线城市渠道的同时,美邦、森马的2012年经营策略仍在着手提高现有门店的经营效率,这给了搜于特更多跑马圈地的机会。相比之下,搜于特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森马。森马服饰在的业绩预告中显示,上半年的净利润将同比下降35%~45%,盈利为2.4亿~2.8亿元。

库存高压如达摩克斯之剑

在2012年纺织服装板块中报数据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就是存货周转天数的小幅上涨。

在经营指标上,上半年九牧王库存为6.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9%,存货周转天数为239天,较去年同期192天有所上升;上半年利郎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也增加10天;截至6月30日,七匹狼存货金额为4.92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20%,存货占营收的比重达到33%,且存货周转率为1.48,低于2011年底的3.31,显示存货周转速度也降低了。

自去年四季度的暖冬开始,库存一直是服装行业悬在头上的一把刀,这挥之不去的阴霾如同达摩克斯之剑,一直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2012年中报透露的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普遍小幅上升。而存货周转天数正是库存的一个重要指标。

虽然存货并不直接体现在当季的业绩上,但是,即使库存都在渠道上,服装品牌其实也难逃劫难。“如果说,库存当季压伤的只是渠道,那么一年之后,要收拾残局的依旧是品牌企业,因为加盟商的订货信心,就是服装品牌未来的业绩。”行业人士坦言。

因此,不少企业正纷纷通过各种渠道缓解库存。受库存之累,今年的本土服装品牌提前进入打折促销季,将往年夏装新品打折的时节提前了将近一个月。“事实上,今年春夏季的打折只是去年那个惨淡冬天的延续。从去年年底,企业预见了反常天气及不景气经济,从而拉开打折的序幕,打折自此就刹不住车了。”某本土品牌营销总监透露,这场“去库存化”的运动战线恐怕无疑会拉锯到下半年。

展望下半年严峻依然

在展望三季度及下半年市场发展趋势时,多家机构及多数行业内人士均认为,今年下半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甚至有行业观察者表示,“纺织业上半年的销量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服装上半年的生产量。虽然品牌服装对秋冬产品订货额讳莫如深,甚至不少表示仍平稳增长,但从骤减的上游纺织企业业绩中可窥一斑。”

在纺织服装业绩分化的背后是一连串尚未完全显性化的隐忧:减速的渠道增长以及沉重的库存包袱。这一切似乎很明确地再次昭示:近10年来热火朝天的纺织服装行业,正在遭遇寒冬,企业在下半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而因为这种压力,因此扩张的速度不得不放缓。在此次披露的男装中报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减速的渠道拓张。集体减缓终端的扩张速度,这昭示着即使是上市品牌男装,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其实有不少企业在今年都加大了开店的支持力度,很多往年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扶持政策,诸如货架全送、房租补贴等政策在今年成为了必备药方,但其实,依旧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整改关掉的不良店铺也拉低了渠道的净增长量。”业内服装高管表示,经济环境和库存高压令加盟商损失惨重。

据了解,上半年七匹狼关闭了80家左右业绩不佳的蓝标及童装店铺,店铺只净增了5家至3981家;九牧王终端也只净增了67家,达到了3207家;利郎主品牌和子品牌上半年分别净增81家和37家。

利朗表示,将审慎地按市场情况调节开店节奏,降低在不稳定的经济情况下店铺扩张带来的风险,全年净开店目标调整为200至250家,年初预定的目标为250至300家。而张先生则预测,一般而言这几个一线男装的渠道扩张一年一般在300家以上,今年将平均至少少开100家。而当然这只是领先的一线男装品牌的情况。

仅从国内一些为品牌男装做配套的货架厂企业透露的数据来看,“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同期至少减少了50%。”已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品牌男装今年在渠道扩建方面颇为谨慎。

再次同样的,上游企业也在同步减缓扩张的步伐。浔兴股份根据最新形势对原定的再融资预案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拉链改扩建项目调整为纯粹的技改项目,保留原有的营销网点扩张项目及研发项目。与此同时,福兴拉链的扩产计划也停止,“我们分析,下半年整个行业面临的市场情况会持续严峻,没有订单需求,原有产能都不能完全释放,如果盲目再投入只会增加企业压力。”

行业拐点仍未出现

从纺织服装板块整体状态来看,方正证券认为,近期纺织板块表现看似热闹,实则题材炒作较多,事实上行业拐点仍尚未显现,外部市场需求依旧比较低迷,纺织板块整体震荡可能性较大。可以适当关注对未来悲观预期业已充分反映、下游需求预期好转的优质制造类龙头企业,比如鲁泰A。另外,服装家纺子行业方面,在弱势市场环境中,业绩增长确定的品牌服饰企业具有较好的防御性,中长期看好探路者、搜于特、朗姿股份、九牧王和七匹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