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学生报考情况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长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形成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高考志愿报考情况、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目前对该专业的态度、毕业就业去向等几个方面。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每年级25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参与调查的100个学生中,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如下:一年级学生9人,占36%;二年级7人,占28%;三年级8人,占32%,四年级5人,占20%。从数量上看,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较少。一年级的学生人数较其他年级有所增加。
(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在刚入学时,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各有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以了解为主,占67%,与其他年级相比,一年级了解的相对较多,更好的了解所学专业,相对更有可能认同他们的专业。
(三)学生入学后专业态度的转变
通过对学生目前专业态度的调查,结合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将学生的专业态度转变归纳为如下几种:从迷茫-积极-消极-感兴趣过渡,从迷茫-积极-消极-迷茫过渡;从迷茫-积极-消极-不感兴趣过渡。截止到调查结束为止,大四年级学生中,有16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64%,三年级学生中,14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56%,二年级19人,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76%,一年级学生中,20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80%。从数据显示来看,受就业情况、个人实际情况等因素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以积极—感兴趣模式的学生比例为69%,占据大多数。但是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冲突又导致学生迷茫,比如有些同学喜欢学前教育专业但他们非常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有些同学认为该专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又无法接受它的低收入;有些同学喜欢艺术课程但却缺乏基础,不知如何着手去学习。
(四)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就业意向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该学生就业意向总体倾向于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及其相关工作,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3.1%,这个数据说明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较深厚的专业情感,愿意更多的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有意向去幼儿园工作的学生主要原因是:自己喜欢幼儿,希望学以致用。但是他们选择去幼儿园是有条件的,前提多数都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不甘于长期做幼儿教师,只是想先积累经验,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做准备。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是因为在此之前对学前教育专业了解很少甚至没有听说过,但一年级报考第一志愿的人数有所增加,说明人们开始对学前教育有所关注和重视。
2、学生对专业的态度转变过程的九种模式中,积极感兴趣、迷茫感兴趣这两种模式下的人数占多数,说明随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断加深,对专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3、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形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形式乐观,毕业后愿意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的工作。但是,仍然还是有许多学生表示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主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资待遇差、工作强度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等,当然也有同学提到自身的问题,认为自己性格不适合,技能技巧差并不适合从事学前教育行业。
4、当前多数本科生对毕业后的走向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认为本科生到幼儿园任教并非大材小用。但是,对于幼儿园的性质的选择,多数学生因为考虑到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比较倾向于在公立幼儿园工作。同时对于私立幼儿园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5、另外,个人的自身条件,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以往的就业情况等是影响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态度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1、相关部门应该适度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以此来增强学前教育相关职业的吸引力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不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这样的职业,其原因主要是,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待遇低、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学前教育投资力度,制订严格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标准,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来保证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
2、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准确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不断由三级向二级过渡,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从培养目标着手,实现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转变,可以研究从培养幼儿师范的师资转变为直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巧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全力打造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高等应用型准幼儿教师。
3.教师应合理引导,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建立专业情感的基础
教师应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社会适应问题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活动,适当开展一些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的指导性课程。可以从学生入学初期就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多关心本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潮流,以此来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079-01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幼儿数量的增加,园所数量的增加,需要幼儿教师的数量也会大大的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说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路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认同这个专业对工作以后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
龙宇(2016)认为专业认同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接纳水平,对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識接纳水平,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一到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总共有200人,男生11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189人,占总人数的94.5%。在调查中,大一学生为63人,占总人数的31.5%,大二学生有49人,占总人数的24.5%;大三学生为46人,占总人数的23%,大四学生为17人,占总人数的8.5%;研究生为25人,占总人数的12.5%。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专业认同已有的研究,结合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编制《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考查被调查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看法的信息,问卷由20道题构成,分为三个维度: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以及专业行为。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的20个问题的Alpha值为0.866。经过题总相关分析,删题后检测的Alpha值为0.881,问卷信度较好,可以继续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针对本问卷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各因素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18~0.924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同时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方差分析显示,Sig值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都小于0.05,表明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经过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在专业认识上,大一、大二没有大四和研究生的认识度高,大三没有大四的认识度高,可能是由于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不久,对本专业知之甚少,大二对专业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四和研究生则经过了多年专业的学习,对专业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在专业情感上,大二没有大一、大四和研究生专业情感度高,大三没有大四情感度高。大一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对专业有着好奇的心理,想要进一步去学习。而经过一年、两年的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可能比较枯燥难学,他们可能认为这些理论课的学习对以后当幼儿教师实用价值不大,抱着“得过且过”的懈怠心态。研究生的情感度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想要深入地学习,对专业有好的评价,对专业的前景看好。
二、教育建议
(一)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其学习动机越高,专业认同感也越强。学校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例如应该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为以后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二)学校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理论、技能和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三)国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鼓励
应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学前教育,同时国家应对学前教育事业支持和鼓励,引发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同时,也应加大投资力度,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从而增强这一职业的吸引力。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之根本,是个人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专业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着他们在未来的学前教育活动中的方向、态度和行为表现。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
为了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进行了解,特制定了调查问卷,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
以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为例,对在校的285名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包括定向生148名、非定向生137名,收回有效问卷282份。
问卷主要从学生的专业认识情况、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专业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一、专业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喜欢小孩子,喜欢当幼儿教师”,占30.1%,有的是“服从家人的安排”,占43.3%,有的认为“学这个专业应该比较简单”,占9.6%,甚至还有一些是“没办法,考不上高中,只好来读这个专业了”,占12.4%,还有4.6%的学生是其他原因。可见,自愿选择本专业的只占三成左右,大部分选择这个专业是由于别的原因而选择的。
关于“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有多少”,29.8%的学生表示根本不了解,68.1%的学生表示了解一点点,只有2.1%的学生表示很了解。
关于“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86.2%的学生是听熟人说的,2.1%是通过报纸、杂志,6.7%是通过电视广播,5%是通过网络。可见,学生入学前对该专业了解较少,了解途径主要是道听途说。
二、职业了解程度
关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83.3%的学生认为这项工作非常或比较辛苦,在经济待遇方面,4.6%的学生认为非常高,15.6%认为比较高,46.8%认为比较低,32.9%认为非常低;在社会地位方面,5.7%的学生认为非常高,19.5%认为比较高,52.5%认为比较低,22.3%认为非常低。
关于“你同意当一名幼儿教师是非常有前途的吗”,3.5%的学生表示完全同意,22.3%表示基本同意,46.8%表示不确定,19.1%表示基本不同意,8.2%表示完全不同意。
关于“你同意幼儿教师只要唱歌、跳舞、画画等技能好就可以吗”,11.3%的学生表示完全同意,30.6%表示基本同意,42.2%表示基本不同意,15.6%表示完全不同意。
关于“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你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哪些”,按选项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爱心、童心、责任心,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教育教学能力,年轻、有活力,知识面广,学历和资历。
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也不够,学生认识到了要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但却普遍忽略了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了解程度
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方面,62.1%的学生表示有一定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没兴趣甚至反感。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56.4%的学生并不认为“只要及格就行了,反正到幼儿园也用不上”。15.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或坚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可见,部分该专业的学生并未意识到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直接的关系,有比较明显的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
四、专业态度方面
48.6%的学生认为幼儿教育没什么专业可言,有些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人也能做好幼教工作,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16.7%的学生非常热爱,58.5%有点喜欢,24.8%无所谓和不喜欢,这说明学生对幼师职业的兴趣中间态度多,两端态度较少。在专业归属感方面,8.2%的学生会在别人问起专业时加以隐瞒,47.2%的学生不好意思,但仍会如实相告,45%的学生会自豪的向别人介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有一定的归属感,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归属感较弱。
通过调查,可知该校大部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专业认识不清晰、专业思想不稳固、专业情感不强烈、对专业学习的认识不深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巩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传统思想认为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只要带带孩子就可以,要巩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必须转变这种观念。而转变这种观念就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种力量共同努力,一方面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转正”,尽快将其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另一方面,保证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使幼儿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其次,培养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一方面,在新生入学阶段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可以采取讲座、座谈、班级交流等形式,甚至可以邀请一些幼儿园教师或近几年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谈体会,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另一方面,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也要将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当中,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逐步了解、逐步清晰的过程。
第三,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进行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形成并严格执行规范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们严格按照幼儿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活动方面,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与该专业相关的活动,如基本功展示、各种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提高认识,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新型的“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规划。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首次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它将引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方向,无论当下还是长远都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质量将决定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个专业标准的实质与内涵,并以其为导向,主动迎接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
一、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欠缺科学幼儿观的重点教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它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在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上述专业标准强调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未能得到高度重视。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中,普遍注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建设,在课程体系上突出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了解幼儿权益、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本的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明显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为其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极易受伤害的幼儿,学前教师的态度、师德及职业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理解、尊重、责任心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创新类课程,难以满足新的形势需要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发展是二十世纪末以后的事情,专业课程更多是参考历史较长的高校本科学前专业课程而构建的,普遍而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基本沿袭传统而设置,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三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法”,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等课程,而学前教育领域一些最新开发的课程,如幼儿教师人文素养、幼儿教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幼儿教育与社区环境、0~3岁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因专业教学的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再加上新课程需要教师尽快地成熟教材,准确把握内容要点,所以普遍按传统“三学”及“五大领域教学”再加“游戏、活动”等课程设计教学。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显然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师应有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难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专业核心能力中欠缺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的特别培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幼儿尚处于发育期,他们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比较弱,更需要教师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发现他们出现的细小问题,并能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特别是生活方面的观察与照料,这是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要求。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专业的学生自身年龄小,许多还是独生子女,走进幼儿园的时间有限,零距离观察幼儿、与幼儿直接沟通的机会很少,很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沟通,主要基于他们自发对幼儿的喜爱。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设计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时,积极主动形式多样,容易得到孩子们的接纳和喜欢,幼儿园也比较认可,但在生活照料、针对幼儿个别学习活动时,很多同学就不知如何动手,特别是面对个性强的孩子更不知如何进行沟通管理。这些现象恰恰反映出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重教育,轻保育,重集体,轻个体”的不平衡问题。
(四)专业教师素质结构不能适应专业标准的要求,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绝大部分为近年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上也认真投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由于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园实践背景,在教学上讲专业理论比较深入,但在联系幼儿园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性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开展幼教实践活动方面,缺乏亲身感受性的教学经验,常常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按照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样一长一短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急需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的是全科幼儿教师,他们不仅要充分了解“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但目前承担这些技能课的教师普遍是本专业技能较强,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非常欠缺,因而开展教学时不能将学前教育特点与才艺技能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必须把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首先确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为本、师德为先是对其职业的特别要求。幼儿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就是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够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为此,第一,强化入学专业教育,利用多种形式使新生懂得,学前教育作为人生开端的教育,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等一生的发展起着全面奠基的作用,形成初步的专业理念。第二,通过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学等课程,强化师德理念与职业理想追求,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社会现象分析、深入教育机构实际观察、个人道德践行直接体验等,促使个人行为修养的不断提高。第三,强化专业实践类活动,扩展加大见习、实训、调研、实习,借助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对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全面认识,解决学生思想上由单纯喜爱孩子到理性认识学前教育职业理念的转变,形成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热爱。
(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切实处理好必需、够用、拓展的相互关系
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幼儿园教师是许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但参考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总学时的设计要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新要求,需要我们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理念、新思维,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以不同形式完善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增设必要的自主选修课,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或非专业课程,利用通识课、公选课、讲座课等平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课程,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第二,针对沿用传统课程过多、缺乏创新这一问题,应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与幼儿园一起研发新课程,特别是优先考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一些课程内容并将其成果运用于课堂;第三,坚持专业理论课“必要、够用”的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实时优化课程设置,该增设的一定增设,该删减的一定删减,构建较为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
(三)遵循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提升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的专业能力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科学的规律,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遵循这些规律,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保教结合”的整体概念,即“保”和“教”是教育整体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会对幼儿产生不同影响。保育是教育的基础,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教育。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以培养专任教师需要的知识、能力为主,学生普遍对幼儿保育知识了解不够,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能力更是缺乏,按照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面精通保育和教育工作,以专业行动践行保教结合的原则。因此需要,第一,在目前开设的“学前儿童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游戏活动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保育知识的渗透,并且最终要体现在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实践教学环节,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幼儿一日生活观察,向保育员或生活教师学习观察、保育技巧。逐步尝试熟悉幼儿,与孩子们沟通,协助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生活管理。第三,部署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专题社会调查,进入城市、农村社区了解各类幼教机构保教结合的现状,从而直观感受保育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进行分析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内培外聘,加强“双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发挥好“双师”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全科”特点,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各类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第一,可以借鉴许多院校的做法,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幼儿园实践,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备课、教学(听课)活动,并将深入幼儿园作为对教师的一项制度要求,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第二,从现有教师中进行转型培养,选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才艺技能基础的青年教师到区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业进修培训,安排他们参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使他们成长为熟悉专业的技能教师。第三,与各类幼教机构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幼儿教师参与专业教学,举办专题讲座、讲授课程相关内容、开展实践课程指导等,用他们的所长弥补自身的不足。第四,建立与其他基础教育学院、少儿活动中心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艺术类社团的指导教师,共享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类才艺教师在学前教育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优质的学前教育,急需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我们必须适应形势需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南,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学前教育专业打造成为社会输送“理念新、懂理论、技能强、有特长”的专业化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基地。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重点课题项目 ZD1202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7)
玉溪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办已久,自2003年开办学前教育本科班,到目前为止已有7年之久,但是每届学前教育班级男生却是寥寥无几,笔者是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的一名男生,在刚入校时原班级有学生56名,女生46人,男生10人,是历届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最多的班级,但是到目前为止本班级只剩下了5名男生。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继续就读本专业的信心,对此,笔者对教育学院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了以访谈为主的调查方式,来讨论和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态度。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流失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高考成绩不理想,被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
根据调查,玉溪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男生都不是自愿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而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被生源调剂过来的,使得他们被动地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并非主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人的态度是无奈和无辜,普遍都寄希望于转专业,或者消极的对待专业学习。
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度不够,造成了他们对自己就读学前教育专业产生了疑惑。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认为,学前教育,不具备挑战性和技术含量,也没有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重视,以后就是当“男保姆”。二是,就目前来说幼儿园里本科层次的幼师还比较少,所以很多的本专业男生就认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根本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什么要费自己四年的时间和经历来学习。
(二)社会部分因素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影响
1.传统观念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抚育儿女是女人的天职,她们细心、周到、耐心,适合于照顾幼儿;再者一些孩子的家长会对男教师对孩子的细心照顾以及教养态度和方式方面产生疑问。这种性别上的歧视不仅会增加男教师的工作难度,还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会妨碍他们开展正常的幼教工作。
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是很多人还不完全了解它的专业培养理念,这使得人们存在一种思维定势——男生担任幼儿园教师往往不被社会广泛认同,很多人认为男生从事幼教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无形中就给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男生在刚入校时就对本专业产生了排斥,希望能转专业。
2.学前教育专业的女性化教学方式
由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和教育者的观念、言行以及女生居多的环境更容易使男生产生女性化的特点。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居多,使得专业的特点更偏重于女生,从而使得很多女生多才多艺,在专业课的学习和校园各类文艺活动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而大多数的男生在这方面缺乏灵气,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感到很无力。
二、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态度的对策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自身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对于他们在学习本专业时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笔者觉得在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过程中可否考虑增加面试的环节,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这些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此方法高校能够选择到更喜欢、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男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也有利于男生的自身发展,并且可以把许多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自我认同感
现如今的幼教事业已被定义为“奠基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阶段,幼儿教育不能没有男性,这一点在有些国家几乎已成为了法律。日本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率约占7%,日本规定在每个幼儿园里必须有 1/4以上 的男教师;美国幼儿园男性教师约占1 /2美国规定每个幼儿班至少有一名男教师。目前,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就业形势依然良好。
学前阶段是人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最深远。因此要教育男生确立对儿童的爱,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爱。通过专业教育使男生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把从事学前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而非谋生手段。所以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从事幼教工作都是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认同感
1.让人们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性别优势和性格特点
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男生和女生将会共同参与到幼教事业中,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性别优势和性格特点,更能够促进幼儿,特别是男幼儿的性别认同、性别行为、人格特点等的健康发展。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着人的一生,但在每个年龄阶段又有各自的特点,有着本年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核心问题解决好了,既能使人顺利成长,又有利于他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其中幼儿期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其中的一个问题便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所以男性教师是未来学前教育的必然发展现象。
2.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任课教师可以试着探索男女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风格和接触幼儿的风格上的异同点,要提倡男生有一种平等粗放的教育态度,培养男同学特有的对待幼儿的态度,即不娇惯、不主观宠爱、不偏爱独立性等,要鼓励男生使用自然、直率、温和、精炼的教学用语。
一般认为,培养目标是指:“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规格,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落脚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影响着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从而将影响着本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7月教育部规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师范学校学龄前教育学及心理学教员”。后来教育部在一些文件中把培养幼教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作为两项新的内容纳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系中。至20世纪末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沿用这些培养目标,未有较大改动。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迅速发展,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也不断面临着挑战。旧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以及发展中的不合理性,具体表现为:首先,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模式正在由三级向二级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或升为大专学校或并入其他高等院校,并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学前教育内部结构的这一突破性进展冲击着高等学前教育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原有的培养目标若没有做出适时的调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受到挑战,难以胜任这些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已经引起了重视,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全国各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相继作了一些调整。
二
事实上,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盲点,不仅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应有发展和良性运行的形成,也极大影响着在学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报考学生的专业认识,以及本科学前教育的市场形成,并强烈地反映在近些年的招生中。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03级的38名学生中仅有2名同学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而剩下的36名同学都是从其它专业调剂的。这使得她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处于空白的状态,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因此,笔者设计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试图通过她们的体验,客观反映和了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看法,希望能为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学生的意见和观点。本调查以笔者所在校学前教育专业2003-2006级在学的全体学生为主要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104份问卷,回收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3.27%。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认同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本科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回答“许多幼教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应该主要为:幼儿园教师。您认同这一观点吗?”这一问题,选择同意的同学占总数的60.82%,选择不同意的占39.18%,而且各个年级的选择比率差异不大。
(二)入学前与入学后对培养目标的看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笔者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入学前,您认为学前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时,43%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幼儿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另外各有20%左右的学生入学前认为本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幼教方面的科研人员,选择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仅占8%。由此可见,学生们入学前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入学前学生对中等学前教育的变化及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所造成的冲击不清楚,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正面临的改革也不太了解。
入学后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实情况下需要转化的意识比较强,其中大一的学生中认为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教师的占全班总数的23.52%,大二的占全班总数的14.28%,大三的占全班的11.11%,大四的学生中仅有一名。从侧面显见年级越往上,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认识越清晰,对专业目标改革的意识越强。
学生入学前与入学后对培养目标的看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首先,专业目标的转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社会适应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容易成为学生的关注焦点;其次,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重要性,本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提到相关问题;再者,同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也会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
(三)大部分学生愿意毕业后去幼儿园任教,而幼儿教师待遇低则是影响另一部分学生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很多学者认为,本科学前教育目前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那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她们是否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笔者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四个年级中有67.5%的学生愿意在本科毕业以后去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32.5%的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其中毕业班的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比例相对比较高。但是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
调查结果也表明,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学生仍然占有相当一部份的比例。这些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55%左右认为幼儿教师的待遇低、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是影响自己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25%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空间有局限性是主要原因。另外有些学生认为普通的幼儿教师平时的工作量较大,事情比较琐碎,保育成分高,她们认为幼儿教师实际上是不需要高学历的。
(四)学生认为能够进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要素之一
随着原来幼儿师范学校的不断升格,由原来的中专层次提高为现在的大专层次,专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得以提高,那么学前教育本科的目标定位与普通幼师(大专)是否应该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里?学前教育本科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对待这一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其调查结果如下表:
*
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以及目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状况,根据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针对目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加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入学前很多学生对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学习。笔者建议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之前就应加强本专业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一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或者有一定音乐、美术、舞蹈基础的高中毕业生,加入学前教育专业的队伍。同时,调查数据也充分表明,学生的年级越高,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认识越清晰,对专业目标改革的意识越强。可见,入学后,学生接受专业培养目标的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进而达到认同状态。笔者认为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越早,认识的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成长。所以,建议在招生前,就应对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开展专业介绍工作,宣传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学生一入学后,就应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全面教育,让学生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二)培养目标应兼顾继续深造与直接输送幼教工作者的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对象中有49%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其中毕业班的学生与大学一年级学生中有意愿深造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56%和58.3%。从这些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以笔者所在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每年都有若干名学生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实际访谈,笔者了解到许多学生是迫于就业压力,其中主要以毕业班的学生为主,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由于本专业就业的行业局限性,认为自己需要进一步的深造。另外一些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是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而本科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相对肤浅,直接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她们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总之,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希望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为直接输送幼儿教育工作者做准备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深造做准备,从而有利于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选择。
(三)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幼儿教育科研人员与一般的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普通的幼儿教师的主要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操作型教师,对实践的要求比较高,而幼儿教育科研人员则对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工作中,普通幼儿教师平常的工作量很大,对科研的兴趣相对较低,难以真正地从事科研活动。但是,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研的积极支持,所以,幼教机构需要有兼任从事幼儿教育科研的人才。而这部分人才的最佳来源渠道即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实际上,培养能够从事幼儿教育科研的人才,一直以来也是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的教师,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也主要是以实践学习为主,对理论的学习积累不够,难以直接胜任学前教育科研。但从我国幼儿园的发展来看,急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幼教工作者。因此,有必要把培养学前教育科研人才作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个比较重要的培养目标内容。笔者的调查也表明,大部分的学生们都认为能够进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要素之一。所以,如果把高师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培养普通幼儿园教师的话,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会更倾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技能技巧,忽略一些理论知识的养成。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很难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会独自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因此,笔者建议在高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纷纷转向定位服务于幼儿园的改革中,仍然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和“流”的关系,培养目标的更动,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的一系列变化,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传统培养目标向现代培养目标的转化的过程中,要形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三大类:专业基础课、技能技巧课、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专业理论类课程设置的数量比较多,但是理论体系建构似乎又显得不够完善和深入,难以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培养研究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必要提高学前师范教育领域的理论深度和层次,重视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同时理论应该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建构起较为合理的个人理论素养的框架体系。
其次,在学前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些弹、唱、跳、画、写、说的基本功和活动技能,要做好幼儿教育行业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本科学前教育学生大都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弹琴、舞蹈等技能水平几乎是零,而本科阶段的琴法等技能课开设的时间普遍较短。在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技能基础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短时间的训练显然无法满足实际的技能需求,而且,就目前的训练内容而言,让人觉得过于宽泛不深入,传递的知识不够系统,很难使学生全面掌握应有的技能水平,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缺乏自信。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技能课的培训,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技能课,让学生尽早接触并培养良好的兴趣;适当增加一些技能课的课时,专业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技能课的设置和内容选择应该与幼教工作紧密联系;另外,加强本专业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师资的建设和教材的开发,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践方面,希望能够注重提升教育实践的地位,尤其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理念应用于儿童教育教学实践;建立常设的实习基地,分阶段、有步骤地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内在的自信走进课堂。
一、前言
要对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舞蹈的含义,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它是一种表现性的时空艺术。由于舞蹈是用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为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感情的。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教学之一,它不仅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能力,审美标准,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纵然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很重要,但是长时间以来在考试中,舞蹈没有占有重要的比例,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都忽视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对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舞蹈在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出来。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
现在高校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都没有考虑到学前教育的特点,只是一味地以专业舞蹈教学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思想。只有把学前教育教学中的教学特点与舞蹈教学的特点巧妙的结合起来,寻找出适合学前教育教学中舞蹈教学的方法,才能解决当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困难所在。
1.准确定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
我们应把目标从以前从幼师教育中学习舞蹈教学转移到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来,吸收幼师教育中的优点,并进行创新。把培养具有广阔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作为我们的目标,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培训。因此,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老师一定要一一的对学生进行了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明确幼儿教学机构对未来幼儿教学老师舞蹈方面的要求,从而进行有效的舞蹈教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目标不是培养舞蹈家和舞蹈演员,而是培养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在大学的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带领小孩子们跳一些简单正确的舞蹈,使自己在工作中展示自己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我们要找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根本所在,认清学前教育教学中舞蹈教学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
2.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基础教育的新课标中就有在未来的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改革创新,我们要时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时代,本能空洞的认为是一人为中心,而是要实现各个方面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不是单单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改革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生、老师、知识这三方面的关系,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要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在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应该把情感、认知、身体等作为重中之重,在实现某一目标时,不能单一的只顾到达这一个目标,同时要兼顾其他的目标,争取做到在改革创新中目标的全面实现。
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舞蹈的标准和内容,而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动,使之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对于舞蹈教学中,对于不同学龄的儿童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强度,我们应该进行严格的分别,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以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受伤等类似的情况,在儿童舞蹈素材中进行必要的舞蹈修改加工,以教育为乐,加强风格性的掌握训练,对舞蹈课的改编在观念方法等内容上实现创新,对不同的情景作出不同的修改,在动作上准确的表达,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老师要想创造出一个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环境,就必须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不能简单的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舞蹈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鼓励,尊重学生,增强自己在学生中的感召力,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推动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别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充分利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一样,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有了良好的舞蹈基础,进入高校之前虽说多少了解一些但是他们还是对舞蹈有太多的未知,对舞蹈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了舞蹈的表层,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和领悟,动作的模仿都不如舞蹈专业的学生好,受到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就显得有一些难度了在学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就有一些难度,因此,老师就要有一定的耐心,鼓励学生按要求去做,至于做的怎么样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要多做多练习,引导学生在做动作之前要实现想好动作的要领,如何的去做才能使动作看起来优美流畅,并通过舞蹈如何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4.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即兴创作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一种不确定的外在刺激而产生的内在冲动而创造出来的动作,就有可能对整段的舞蹈出现一个新的亮点,这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即兴创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能进行即兴创作,这就要求舞蹈老师在授课前,对学生讲授一些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听着音乐在教室里做出自己想做的动作,但音乐停止的时候学生可以保持所做的动作,然后再把音乐继续播放,学生继续做自己想做的动作,不管是可笑的动作还是优美的动作,都要回忆一下,作为即兴创作的例子。
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的去做动作,但是随着音乐的继续,同学们就能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即使有一些学生不会做动作,但是随着音乐的节奏,也会有一定的节奏感表现出来。不仅仅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这是即兴活动原则的精髓所在。这种方法同样适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让她们在即兴的活动中培养敏锐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形式,结构的感知,对于音乐形象,表现的理解和高度的集中注意,默契的相互配合。这对培养今后从事学前舞蹈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学生们围做成一个圆形,根据一个特定的情节每个学生做一个舞蹈动作,即“舞动延续”。
活动中没有音乐,凭的就是个人的直觉来动作。但是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使舞者的动作变化尽可能多一些,即:动作可大可小,可硬可柔;速度上,可快可慢。接下无声的动作传递开始了,只见学生们个个神情专注,一方面认真观看着其他同学所表演的舞蹈动作,另一方面又在设想自己在无声的音乐中怎样使大家的作品更加完美。
5.改革学前教育教学的复习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提高舞蹈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在课下复习的效率。舞蹈课程的复习主要是对一些具体的形象动作进行复习的,所以一旦脑子里出现了空白,就很难连接上,所以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进行集体复习,集体复习有很多优点,他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二给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少数带动多数,使同学们进行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高效性。使学生的动作更加的连贯优美,提高学生的舞蹈修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考虑,还要符合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全面的提高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教育事业的能力,保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良好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云南省事业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云南省将重点发展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到2020年,每县至少创建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人口较多村社设立农村幼儿园,偏远、人口分散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①。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都想进入公立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的老师考不上公立幼儿园,暂时留在民办幼儿园,所以民办幼儿园招不到优秀老师,或者是来了也留不住,这些情况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设有本科和专科,而无论是哪个班级都只有少数的几个男生,可是现在保山地区的幼儿园却希望能聘用到男的幼儿教师,所以男生进入幼儿园的机会明显高于女生,但受到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眼高手低的情况,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条件相差甚远,这也导致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其他行业,有甚者则在家待业。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的现状。首先选取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准备调查表”,并将问卷分发给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80份,其中包括大专毕业生有效问卷38份,本科毕业生有效问卷42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第二部分是了解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准备,包括专业技能的认识与准备;第三部分主要调查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其中包括对工作地区和薪水的期望等;第四部分是开放性问题,了解一下学生们觉得在大学生活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期望。在被调查的2017届毕业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达到95.3%,远远超出男生比例,大部分同学家庭经济处于一般或以上水平,觉得自身综合素质一般或较强。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了解与态度分析。
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从一定程度上肯定自己所学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前提。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得到广大关注,国家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也比较高,投入力度大,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选择及发展道路。只有对学前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才能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就业。
1.升学与就业选择。
面临毕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升学上有不一样的见解,且大专学生与本科学生选择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50%的专科毕业生选择升学,认为专科的知识不能满足自己,自己应该学到更多知识,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会觉得学历的不一样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所以他们选择读专升本,考一个自己喜欢的本科级院校,继续深造;49%的专科毕业生选择就业;1%的是不确定,没想好自己是要选择就业还是升学。而本科班的毕业生们,只有12%的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87%的本科毕业生觉得,只要找一个工作就可以了,自己没必要浪费三年的时间,也没必要浪费钱;也有1%的不确定自己要干什么。
2.对当前就业总趋势的认识。
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与本科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也不一样的。
由于毕业生们关注的点不一样,所以对就业总趋势的认识也就不一樱但总体来说,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大多数认为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还是可观的,43%的专科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就业前景很好,67%的本科生毕业生也觉得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很好,现在在云南,幼儿园越来越多,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这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看到了就业的希望;而随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不断增多,很多幼儿园教师又是饱和的状态,这也使32%的专科毕业生和26%的本科毕业生觉得其实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觉得就业前景不好和不清楚,自己不关注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毕业生也有一定的比例。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准备。
1.就业信息准备情况分析。
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决定了对就业的准备,在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更注重理论知识,而专科则专业知识技能扎实,而对就业信息的关注是自己对就业的一个认识,少数学生在自己高中毕业步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能知道自己以后要什么,就会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努力,为就业做好准备;但是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是盲目的,对将来感到迷茫,没有一个好的认识,当真的该毕业了,却又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2.就业准备的态度与知识技能的准备。
“态度决定成败”,有良好的就业态度是很重要的,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准备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专科毕业生中,100%的毕业生都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本科毕业生中,88%的毕业生也有着积极主动的就业准备态度,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没有同学是消极对待的,说明大家都对就业有着好的期望,而部分本科毕业生,没认清自己,7%的毕业生选择了从众的心态,有5%的则觉得无所谓。
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在就业中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在就业中知识技能的准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幼儿教师面对的主要对象师幼儿,这一主体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全面发展,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专科中61%的毕业生认为专业知识技能强是就业的关键,53%的本科毕业生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决定就业的是专业知识技能;23%的专科毕业生和21%的本科生则认为成绩好证书多才是王道。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1.对工作地区的期望。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一线发达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出现了许多公立、私立的幼儿园,一些早教机构也驻扎在云南的各个地方,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们也有了不一样的期望。由于本次调查的毕业生们大多数为云南省内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毕业生,他们期望就业的地区相对集中在家乡所在地与二三线城市,且公立幼儿园居多。
2.就业薪水的期望。
薪酬是现在毕业生们就业的关键,但目前学前教育仍然处在教育事业的薄弱阶段,相比较其他教师来说,薪酬相对较低,专科毕业生们受到学历的限制,75%的毕业生期望薪金为2001-3000;3001-4000的占18%;4000以上的占7%;本科毕业生中,期望薪金在2001-3000的占51%;3001-4000的占46%,4000以上的仅占3%;2000元薪金的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没有。
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们对自己工作的期望还是比较高,都有自己的标准。在调查中还显示,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第一份工作的认识,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百分之九十几的毕业生都认为第一份工作均是他们先就业后择业的基础。其他同学则认为第一份工作,应该积累经验为以后创业做准备或者一直待在这个工作单位,对自己没其他影响。总的来说,大部分毕业生们对自己就业还是有很大的信心。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保山学院2017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的调查分析,再结合社会就业实际不难看出,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比实际情况过高,而造成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经济情况与观念的影响。
本次的调查对象均为90后,且家庭经济情况都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大家也觉得自己的经济情况还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家在选择就业时对薪水的要求。在调查中大多数毕业生觉得自己应该获得2000元以上的工资待遇,而且还希望幼儿园能包食宿。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目前普遍偏低,基本不能为教师提供教职工宿舍,饭的话由于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三餐,所以教师的三餐基本可以在幼儿园解决。幼儿园教师目前在人们的心中地位还是比较低,而且好多毕业生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公立幼儿园,觉得稳定有保障;而民办幼儿园就出现了招不到优秀教师或者有教师也留不住。因为这些原因,许多毕业生就出现找不到工作或者在家待业的情况。
(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通过调查,学生觉得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够,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各专业技能虽然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但很少有机会运用在幼儿园中,这些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对就业指导而言,学校虽然安排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这类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涵盖面太广,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自身能力与就业期望不成比,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过于自信,觉得自己知识技能储备量已经足够在幼儿园中使用。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知识面必须广,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幼儿园是一个责任大,工作量也大的单位,面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来对待幼儿。许多毕业生给自己定位太高,责任心太弱,缺乏耐心,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工资水平不成正比,一些保育的工作不愿意去做,觉得小孩子只要在幼儿园吃好、睡好、玩好,学不学得知识无所谓。因为有这些思想,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又过高,导致他们找不到一份自己满意合适的工作。所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就业期望,才能让自己顺利就业。
四、建议与对策
(一)学生方面。
首先,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正确认识自己,能在大学期间积极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通过正确认识专业发展,在知识技能方面做好储备,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其次,不和同学在专业技能上攀比,即使拥有比别人强的技能也不骄傲,踏踏实实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只有拥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家长方面。
转变传统观念,支持孩子创业,能接受孩子先就业后择业,改变只有进公立幼儿园才是最好的,改变“铁饭碗”这些观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毕业生都特别在意家长的看法,会听从家长的安排,忽视自己内心正真的想法,在家长的影响下,他们就形成了和自身实际相脱离的就业期望②。所以,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支持他们的想法,别总是让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设定的路线走下去,不管孩子的想法。
(三)学校方面。
1.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大一新生时就能与老师和有过实习经验的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知道更多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
2.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加强实践,突出特长,能让学生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践中学习进步。
3.应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开设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可以在每个学期期末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信息统计,了解学生需要,增加一些课程,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4.技能方面,应该加强,可以相应增加钢琴、舞蹈、声乐课程,一星期两节课,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虽然大一大二学习了钢琴、舞蹈技能,但是到大学后期,学校不能很好的提供硬件设施,使得学生部分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巩固。
(四)政府方面。
保山学院位于云南省西部,属于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对该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较低,发展不完善。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在国家虽然颁布许多文件支持学前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国家应该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给予大量支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平台。
五、结语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对师资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③。无论是大专生还是本科生其最终目的就是就业,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有符合自己的就业期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积极为就业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让自己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赵丛蓉.苏北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J].江苏:江苏大学教育学院,2009,(5):125-126.
[2]张晓丹,赵锡奎.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3]张思.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问题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版,2004,21(3) :114-118.
学前教育没有走出传统模式,就选择幼师职业的学前专业学生来说,进入幼儿园这个工作单位,幼儿园数量不少的学生一下子感觉难以适应,其次,一味重视音乐、舞蹈、绘画和手工等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训练,对专业理论熟悉程度不够;再次,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重视程度不够;最后,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之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逐渐发展的幼儿心理和教学现状,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教师工作的自然衔接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师的培育地,做好学前教育学生与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衔接啊培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衔接工作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专业与职业衔接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和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和期望一致,它本身也包括学前专业学生对幼师的个人看法以及具备的素质。
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教师工作的自然衔接能让学前专业学生自身对幼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为更好的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做好职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更好的度过由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初的不适用阶段,尽快做好做教师的准备,进入教师角色。
三、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教师的自然衔接的方法措施
要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的做好与幼儿教师的衔接工作,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专业跟职业的沟通和衔接,应该从学校的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上入手,更要从个人因素着手,才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幼儿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之外,重视学生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更具有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好衔接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意识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做正确引导
专业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认识是必要的,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学生把学前教育专业看成“保姆”专业,觉得以后发展空间小,是帮别人看孩子的,不用学都会,也有人把幼师职业看成女性职业,认为男生做幼师不适合等等,这些都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误解,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更加广泛的招收学生,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幼儿教师角色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择业的选择,学校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并且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需要担负的责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应该秉承让学生儿童得到启蒙教育,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爱的思想理念,以儿童的思维去与他们建立起友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担负起教师角色,又担负起朋友和管理人员的多重身份,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幼教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摒弃封闭式的班级教育,逐步把家庭和社区融入教育的行列,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相对如今变更发展的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远远滞后于现实,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再就业岗位上无所适从,对幼儿园日常工作缺乏了解,需要从头学起,从业能力不足等入职适应不良现象,为了更好的衔接好专业知识和职业要求,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能更加贴近幼儿教师工作的实际要求,设置定期走出校门去幼儿园实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尽量拓宽实践课程的范围,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逐步树立起学生坚定的职业自信心。还应该广泛开展顶岗实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真正的幼儿园工作环境,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对幼儿园的了解,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为更好的适应幼儿园工作做铺垫。
学生学习的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我们不仅要学习正规课程的知识,隐性课程越来越成为学习教育的一个重点。理论上来说,学前专业学生的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活泼好动,喜欢突发奇想的儿童,所以学前学生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满足儿童的要求,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其次,要关注一个学生是否真正获得知识,不是仅仅关注非计划性和非与星期的教育影响,还应该把专业课程扩展升华,以就业为导向,丰富专业技能,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个人方面加强实践,培养自身的教师职业素质
首先,对设置的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更受重视,文艺方面被轻视,一些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不够全面,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是很困难的,近年来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能培养好音乐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缺少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其次,教学的内容显得陈旧,所选用的教材也比较落后。目前职业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些导致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方面对教学方式及教材的选取还有待完善。
最后,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要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人才需要通过课程这一途径实现,即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素质养成产生直接影响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应该是以培养素质人才为中心的,而在学生就业来看,许多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能力,没有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际。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受到重视并逐步完善,但现状表明还是存在问题,探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性。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普通的中学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程度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乐观。这是由于招生方式上学前教育专业相应的放宽了其招生限制,不需要专业性测试,因此,许多素质并不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学生被扩招进了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我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目前学前教育音乐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威的专家较少,标志性的成果也不多,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实施对策
(一)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面应包括的课程
设置键盘课程。所谓键盘课程是指一系列的演奏课程。主要包括钢琴、电子琴等演奏技巧,结合理论基础教授,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并对作品进行鉴赏后,将钢琴、电子琴等的演奏技巧与儿歌的弹唱、儿歌的即兴伴奏、儿歌作品的分析以及儿童打击乐的编配等内容结合起来,为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儿童打击乐是既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开展节奏教学的好方法,由此,应将键盘课程纳入到音乐课程中。
设置声乐课程。设置声乐课程是要将声乐的基础理论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学习与儿童如何合唱、排练等内容纳入到音乐课程中来。声乐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如独唱、合唱以及视唱练耳等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声乐的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好节奏感、掌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发展。
设置基本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课程。没有专门的基本理论知识做铺垫,那么在学习键盘乐器,声乐等方面总是显得不能全面理解,会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由此看来,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视唱练耳课程是主要锻炼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等乐感的课程,开设此课程显而易见在对键盘、声乐等方面的学习上有着它的积极促进作用。
设置艺术综合课程。所谓艺术综合课程,主要是包括了舞蹈基本功的学习以及儿童舞蹈编排、美术、手工的学习、儿童语言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各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将各门艺术的理论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教育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的属性
第一,应综合考虑课程的设置,强化音乐领域内各门课程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避免了相关课程的重复开设或交叉开设,浪费资源,还体现了人文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渲染,使学生们体会生活、审美以及情感等与音乐这门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无疑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能够享受音乐、创作音乐。与此同时,还应该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对正确的音乐教育方法的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将音乐和其他课程,如美术、文学等,相互结合,也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引言
学前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为幼儿提供智力上的启蒙,将会使幼儿终生受益。一直以来,幼儿教师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业任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随之获得了新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想要取得培养水平上的提升,就必须要尽快对工作方法进行调整,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项工作也在高速完善之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为了让学生的就业率达到“高指标”,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将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提高其职业技能上,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刚刚升入大学,学习能力有余但是实践能力低下,再加上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足够的奉献精神,也没有和幼儿相处的经验,这是他们职业素养迟迟无法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缺乏足够的职业信念感。目前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要求比较高,择业观念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偏复杂且难度较高,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因为缺乏职业信念感,对幼儿缺乏足够的耐性和爱心,时间一久,甚至会出现体罚幼儿的情况。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还存在基本功不扎实、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还有所欠缺,这阻碍了他们提升自我素养的步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尽快树立和提升职业使命感。第二,职业习惯缺失。职业习惯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采取的惯用策略和思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不足,因而职业习惯缺失、职业内涵发展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由于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年龄不大,心理发育成熟度还不足够,在单独管理一个幼儿园班级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很难发现幼儿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在发生突况时也缺乏相应的控场和应急处理能力,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也出现怕脏怕累不愿意帮助保育员分担工作等情况。第三,理论与实践脱节。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都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幼儿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跟随社会变动发生改变。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经验主义仍然被很多人所推崇,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革新的速度过慢,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需求无法贴合,这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出,在很多幼儿园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风评甚至不如一些“半路出家”的教师和保育员。总体来说,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偏低的问题正在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
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缺乏的各项表现以及成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尽快提升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坚持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职业信念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思想和理论开始冲击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体系,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正在逐渐蔓延,很多学生都丧失了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做出一些调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信念感,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引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来落实,比如说专业讲座和报告、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等,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思想之所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信念感。
3.2做好心理关怀,营造专业氛围
就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性别分布非常不均匀,八成以上的学生都是女生,她们在经历过升学考试之后,心态上往往都还需调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一些濒临毕业的学生更是面对未知的未来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要尽快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引导他们直面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要组织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期初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设定一个目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氛围。
3.3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要求幼儿教师拥有多种多样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要求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将过去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修订,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优越性。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情感,校方需尽快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幼儿养护实训室等,同时,高校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实效性,加强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多方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许多弊端,相对来说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久而久之,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将会停滞不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调整课程教学方法,根据时代进步的规律专注提高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考察,让学校教育和实践工作相结合。
3.4采取轮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认知
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学生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专业学习以后,最后一年需要离开学校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确认自己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同时学会新的实践技能,在实践工作中促使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过去的实习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可控性因素不多且随意性非常高,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往往集中在某一个年龄班,这使得学生接触到的幼儿数量少且不具备普适性,学生很难从中得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普遍认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后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们轮岗实习,开拓他们的视野,在大中小班分别进行实习。同时,还应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认清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厘清保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幼儿的时候始终保持一颗尊重和热爱的心。同时幼儿园方面也应该给出一定的规定,让学生们能够尽快扭转错误的认知,打破他们不愿意参加保育工作的现状,明确实习过程中各种事项的操作标准,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变得更具体,增强实习的实际效果。
3.5提高教师团队的能力及素质
1.1具有较强声乐歌曲演唱技能
具有较强声乐歌曲演唱能力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方法和技巧,能够满足幼儿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歌唱教学需求,此类学生通常具有较好的音乐专业技能,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善于把握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1.2具有幼儿歌唱教学技能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唱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的主力军,因此,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教学能力。掌握这个技能的前提就是要有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更要了解幼儿的歌唱心理和歌唱条件,这样使孩子们在愉快歌唱的同时保护好他们稚嫩的声带,唱出好听的歌声,提高幼儿音乐素养。
1.3具有组织幼儿歌唱表演活动的技能
幼儿的歌唱是非专业的,天真随性的歌唱,单一的歌唱形式不能满足幼儿活泼、多动的特点,这就需要未来的幼师们掌握多种歌唱形式,同时具备组织幼儿歌唱表演活动的能力。比如对唱形式,在一个小合唱中有领唱、有齐唱的演唱形式等等,运用多种演唱形式更能激发幼儿对歌唱表演的兴趣,使幼儿的表演活动丰富多彩。
2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存问题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声乐教育过于专业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学生没有基础,再加上美声、民族声乐在技巧上都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的训练,学生难免对声乐失去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师或偏向美声唱法,或偏向民族唱法,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声乐歌曲作为课后作业,很多学生对其兴趣不高,再加上许多声乐教师认为儿歌过于简单,让学生在课下唱唱就可以了,忽略了儿歌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声乐课实用性不强。最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音乐素养不高,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只重视音乐的娱乐功能,平时只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对优秀的古典音乐却敬而远之,这导致他们的音乐鉴赏力不够,综合音乐素养不高。
3如何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有效性
3.1声乐课堂加强理论知识讲解
一切理论源自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要想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技能,教师要在声乐课堂上加强声乐理论的讲授,用理论来指导声乐训练,让学生不仅知道要这样唱,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唱,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声乐基本规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首次接触声乐,很多学生对声乐挺感兴趣的,但是由于对教师所教的声乐技巧一知半解,大多数学生感觉到声乐很抽象,很难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多讲一些声乐理论,多举一些与之相关的例子,尽量使抽象变具象,用普遍原理指导具体实践,减少学生学习声乐的阻力。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教孩子们唱歌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掌握声乐教学技巧,而对声乐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因此,学生了解并掌握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除了能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技巧之外,还能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教,有利于他们职后的教学工作。
3.2丰富声乐课堂歌曲内容
传统声乐教学所选歌曲大多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声乐歌曲,其实声乐学习不一定要局限于民族或美声,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声乐演唱方法、声乐演唱形式,开阔眼界,提高音乐修养。例如,通俗歌曲在演唱方法上灵活、轻松一些,学生更易接受和喜欢,虽然美声、民族声乐歌曲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不排除在通俗歌曲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毛阿敏的《天之大》,姚贝娜的《天耀中华》等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学生也非常喜欢唱,也可以加入声乐课堂,提高学生演唱积极性。
3.3声乐课堂加入幼儿歌曲演唱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实用的就是儿歌。因此,在声乐课堂要考虑到歌曲的实用性,可以增加幼儿歌曲演唱环节。幼儿园的儿歌教学具有启蒙性、教育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要将这些理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么样的歌曲有什么样的表现力。例如《,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表现了乌鸦反哺,教育小朋友要爱妈妈,关心妈妈;通过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来激起小朋友的爱国情怀,教育小朋友升国旗的时候要起立,行注目礼。当未来的幼儿教师们能够将歌曲这样表达给幼儿园的孩子,可谓是真的做到了“寓教于乐”。除了在声乐课堂加入儿歌演唱之外,还可以加入唱游、儿童歌舞表演等活动,增加声乐课堂多样性、有效性。
3.4声乐课堂加入声乐欣赏
传统的声乐课堂仅仅局限于对声乐歌曲的演唱和声乐方法的训练,如果在声乐课堂中加入声乐欣赏,通过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声乐知识面,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喜爱声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在最后的几分钟的时间带学生欣赏一些优秀声乐作品,播放经典歌剧选段等,来感受声乐的美,领略声乐的魅力;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声乐的栏目,如最近比较火的《音乐大师课》栏目,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如何教儿童声乐的方法,还能欣赏到重唱、合唱、小齐唱等多种多样精彩的声乐演唱形式。正所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通过欣赏了解各种声乐演唱形式及优秀的声乐作品,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声乐学习兴趣,这也是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1 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养培养履行了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学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教师做到践行所有职业人员都必须践行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够迈入学前教师职业的第一门坎。其次,学前教师从属于教育行业,学前教师还应该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学前教师的基本资格。
2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是每一位中国教师都必须达到的职业道德标准。爱岗敬业要求学前教师能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关爱学生是学前教育老师必须达到的一项基本素养,因为学前幼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否友好将直接成为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书育人与终身学习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职责和自我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学前教育老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榜样,因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之前尚未接受过其他教育,在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时,他们的最基本的学习行为就是模仿,老师应该确保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这也要求老师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培养要严格按照一个合格学前教师的标准执行,这也为其今后步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有助于其提前适应学前教师的教师角色,学前教师的道德素养形成自己的习惯,在步入职位后有利于学生在最快时间内进入学前教师角色并具有良好表现。其次,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幼童而言,由于拥有了一个具备良好素养的学前教师,幼童会更容易具备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这对于幼童之后的人生路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就业观错误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自己今后可能会从事的一门职业。而他们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而是基于一种扭曲的就业观,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所面临的学生都是3~6 岁的学前儿童,不需要对其进行太过专业的教育,也不用对他们费心管教,工作比较清闲。在这种就业观的指引下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时期并不会过多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也较为散漫。持有如此就业观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随处可见,这也让我们为之后学前教师的整体素养抱有一定的怀疑。
2 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有关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设置并不十分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较少,并且课程设置不具备延续性。课程内容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有关学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部内容,而课程设置没有延续性,则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只是基于课程学习期间,在结束课程后,有关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也会逐渐降低,学生也难以形成优秀道德习惯,更别提习惯的保持。
3 先进教育理念匮乏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虽然学历较高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多为师范类学校毕业,并没有实际进行学前教育的体验。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专业课程教学还是道德素养培养,都是基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因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的相关教育并不能够满足其之后的学前教师岗位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实际需要,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也很难达到学前教师标准。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对策
1 转变教育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负责教学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养,使其教育理念能够与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相契合。比如,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一些学前教育学校展开教育合作,每年派发自己学校的教师到学前教育学校担任见习学前教师,了解学前教师的教学氛围,只有真正有过学前教师的教学经历,才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产生相应的教学启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才能够更加贴合学前教师的职业标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真正专业化的教学。
2 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成效低是各个专业课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抽象性,都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无聊与呆板,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不集中,玩手机与睡觉也成为了课堂常态。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之后所从事的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若长时间无法在课堂集中,则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不负责的。因此,老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在讲述道德素养的相关课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见习学前教师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学前课堂,与学前幼童朝夕相处,以此来体会到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3 拓展教育内容
不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层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学前教育的专业书籍并不适用于全部学校,学校若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使其在上任学前教师时能够得心应手,就应该通过撰写校本课程的方式,为本校学生提供最切合实际状况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比如,学校可以将本校从事学前教师工作的毕业生的学习心得以及从业经验编撰为教学案例,供学弟学妹参考学习,让当前学生能够得到一些有关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素养培养的经验,为本校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提供最专业、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应该让职业规划课程真正发挥其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老师可以引入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各项素质与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的差距,然后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