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教育孩子的经验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3、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4、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5、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6、孩子坏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7、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8、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9、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10、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1、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12、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和完成的方法。
13、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14、谋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对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迁就孩子的胡闹。
15、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16、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17、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18、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19、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20、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21、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2、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23、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24、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25、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6、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27、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28、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29、父母唯有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姜晶
30、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31、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32、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33、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34、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35、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3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37、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38、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39、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40、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41、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42、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44、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5、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46、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47、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48、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49、体罚是一种单纯的“棍棒+粗口”的原始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其不利。——许传利
50、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51、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52、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格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53、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54、让孩子在帮助他人时体验无能为力的尴尬和痛苦。让孩子想帮助他人又力所不能及无能为力,由此激发他的“自强欲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负责任地成长,以便将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他人。
55、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56、谁能让孩子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果敢又懂得顺从,谁就遏住了教育的关键。
57、赏识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败。禁止意味着引诱,压抑反而是强化。
58、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
59、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60、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61、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62、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63、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64、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65、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66、一个行为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
67、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68、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69、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70、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7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72、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73、把天真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保存和丰富孩子的感受能力吧,它是自然对人类最大的恩赐,它是孩子终身的财富!——甄世田
74、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75、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76、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77、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78、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79、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80、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81、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把自己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82、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83、让孩子在艰苦的地方体验他人的苦难,让他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改变孩子自暴自弃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既让他面对他人的苦难,让他为苦难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84、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85、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86、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87、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88、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89、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90、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的把握现在。
3、包办友谊与包办婚姻一样,是一种好心的侵犯。
4、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
6、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7、抓大放小,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这才是方向。
8、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确知的生命。昼利用今天,使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
9、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10、生命是一去不复反返的!眼前保得了的切莫要放手;一放手,你就永远找不回来。
11、没摸清门在哪里,就非要进,其结果当然就是撞墙。()
12、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13、想培养学生自觉性而不让学生逐渐学会自主选择,那是缘木求鱼。学生找不到自主的感觉,将来就只能是臣民而不是公民。
14、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普遍最缺乏的,首先不是“爱”,而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5、抓大放小,宏观调控。节约出时间来读书、思考、策划,做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事情。
16、我们不是神仙,我们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仁至义尽,问心无愧,如此而已。或者换个说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眼下普遍最缺乏的,并不是已经泛滥成灾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
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就开始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1、铁路自然灾害现象分析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交通工具中最为普遍的一种。铁路的建设里程预计2020年将达到11万千米,到时候,铁路将会成为我国加强各省市之间联系最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铁路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而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差别大,还有最主要的是地质和地壳活动,导致我国铁路的自然灾害频发,灾情严重。每年在铁路自然灾害方面的损失巨大,每年都会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路基是铁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铁路全路总长的90%以上,而自然灾害发生得最多的区域就是路基,另外铁路附属设施中一些涵洞、隧道、战场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害。据调查,我国铁路受灾路基的长度已达到1万千米。我国的铁路自然灾害有以下几种:
地震灾害。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严重地震发生时就会造成铁路路基的损毁、铁轨的扭曲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给铁路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滑坡灾害。滑坡灾害会使铁路路基毁坏、掩埋,主要是发生在兰州——昆明以东和银川——北京以南的地区,会发生滑坡跟降雨量关系很大。
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在我国也是频发,很多铁路都有受到泥石流灾害的毁坏。一旦发生泥石流,会冲毁路基、隧道,填塞涵洞,甚至会颠覆列车。
风沙灾害。风沙灾害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积,风沙灾害除了对铁路本身造成危害之外,还会威胁到列车的行驶安全,情况严重时极容易造成列车翻车事故。
2、铁路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自然灾害对铁路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就更要做好铁路防灾减灾的预警机制。首先必须从最源头的铁路建设中做好预防,做好地质勘探,在建设铁路时根据地质情况相应的增强铁路抗灾的能力。在进行地质勘探后,对即将建设的铁路线路进行科学的考察,根据地质情况,尽量避免一些地质不良地区,绕过容易出问题的地区。其次,对于现有的铁路自然灾害要制定统一的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事故发生多且严重的地区重点圈出,重点进行防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从全局上考虑我国铁路自然灾害的现状,逐步建立完善的铁路防灾减灾的系统。
3、ITS-R在铁路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中的运用
铁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R)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技术的更新换代,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也开始广泛的运用于铁路、民航等领域。所谓铁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有效的实现铁路运输中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充分的利用铁路运输中现有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实现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安全、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等,这是新型的铁路运输系统。
铁路自然灾害的频发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铁路灾害重灾区传统的方法是人为的看守,但是人不可能时时保持绝佳的精神看守,也不可能保持一天24小时看守,有很大的局限性,防灾减灾的效果不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营里程越来越长,而且高铁的行车速度极快,传统的人为看守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运用于铁路预警系统中,可以使铁路的防灾实现得更加的彻底,在未来,铁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是铁路实现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铁路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铁路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铁路自然灾害可以根据灾害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成轻微灾害、严重灾害,也可以根据灾害的形式分为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由于我国铁路自然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首先就要做好数据的整理分析。根据以往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将铁路自然灾害的重灾区划分出来,然后每一个重灾区主要发生的灾害又是什么,建立一个信息系统,系统全面的整理管理这些信息。铁路自然灾害除了前文中论述的3个主要的方面以外,还有崩塌、洪涝、风沙、冻融、积雪、溶塌、盐胀、软土和膨胀土等,类型多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建立铁路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可以从数据资料中发现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在特定的铁路路段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来减少灾害的产生或是降低灾害发生后多铁路的破坏力。
3.2确定智能预警系统安装的位置
智能预警系统不可能以全面撒网的形式来安装,需要根据我国目前铁路自然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个时候,铁路自然灾害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科学的分析每一段铁路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分析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分析铁路自然灾害产生的时间、原因、形式等。在分析这些数据资料时尤其要注意的是自然环境复杂地区的铁路,如青藏铁路、东北的铁路线、东部沿海的铁路线。青藏铁路的建成本身就很不容易,它的自然环境尤其恶劣,自然灾害也多,需要重点分析。东北的铁路线出现较多的问题是积雪灾害,因为纬度较高,冬天长且温度非常低,很容易造成积雪灾害。科学合理的分析铁路的自然灾害的情况,然后确定出哪些地区必须要安装预警系统,哪些地区不需要安装,哪些地区的预警系统可装可不装。
3.3安装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中最为主要的是监测和报警,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使预警系统真正的发挥作用。全天候的监测,在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报警,然后及时的进行灾害的防控,最大程度的避免自然灾害的产生,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破坏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更新预警系统的技术,提高预警系统的能力,实现铁路的更安全、更高质量的运行。
结束语
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中流砥柱,在运输中,尤其是货运,铁路的作用尤其明显。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铁路自然灾害的频发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每年都需要在铁路上耗费很大一笔资金,同时还伴随着列车行驶中的一些事故产生导致人员伤亡。做好铁路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迫在眉睫。利用现代先进的智能运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铁路自然灾害预警的能力,防灾减灾,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意义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制订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计划。对人的教育是不能做实验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不仅需要家长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仅凭善良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孩子,天生的条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在研究与了解孩子这些特点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虽然家庭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具体来说,家庭制订早期教育计划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是:
1.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确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时机和方法。
2.了解孩子的智力特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一门兴趣爱好为主,确定引导和开发的时机和方法。
3.了解孩子的健康特征,确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时机和方法。
三、家长如何教育中学生得到的启发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四、家长教育中学生的分析
根据一项对国内10000多个家庭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父母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父母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文化程度再低的父母,都能够给孩子讲理,工人能讲出工人的理,但不能打孩子。家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制订好培养孩子的计划,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做父母的需要吸取别的家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不能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能依着葫芦画瓢,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会成功的,只会引起孩子更多的逆反情绪。
五、对家长教育学生方法的思考
1.学生素质的养成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
2.学生素质养成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教育的责任与压力不能单方面地由学校和老师承担。
3.家长与学校共同负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责任。学习兴趣(非功利因素)是孩子求知的原动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任务不能单纯地将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方面。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割裂与对立。能够对应试教育产生积极有效影响的教育,才是孩子们应当养成的真正素质,即“核心学习能力”。
5.在意志力、独立性、自我控制、成就动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才能形成持续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当与学校、教师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上述个性特点的培养。
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爱,二是安全。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既有爱又有安全感。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要么因为只有爱而没有安全感,要么因为只有安全感而没有爱。最不幸的人是那些既没有爱又没有安全感的人。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忙,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放弃了对孩子的陪伴,他们以为重要的不是陪伴孩子,而是为孩子将来入学筹集 “学费”。他们的设想是:孩子太小,只要长身体就行,还没有到学习的年龄。等孩子长大一些,长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再把孩子接回来。他们不知道,孩子从0岁开始,就已经进入“非正式学习”的年龄。孩子在入学之前,家长必须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训练,让他们为入学做足够的准备。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开始,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
并非祖父母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可是,时生了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祖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了新的难题。过去的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他的周围是一个田园式的环境。现在,田园没有了,变成了工厂,变成了拥挤的、有大量流动人口的社区。工厂和流动人口并不是坏事,但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凶险。社区里到处都是“网吧”,甚至在某个角落有人在贩卖或各种的盗版光盘。当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变得祖父母根本无法理解的时候,祖父母竟然还认为他们能够教育好孙子,就不太可能。
过去的祖父母在教育孙子的时候,他是知识和经验的权威。现在,在电视、电脑、手机短信时代,孩子比祖父母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快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 时代,父母或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需要向孩子学习。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以诗歌的方式感叹“儿童是人类之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浓缩在华兹华斯的诗句之中。晚辈向长辈学习的田园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长辈不得不向晚辈请教有关电视、电脑、手机使用的知识。如果祖父母依然坚持自己的经验而拒绝向晚辈学习,晚辈就会抵制祖父母的教育。
为了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参谋和监督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孩子入学不久就迅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原则是以家长自荐为主、我推荐为辅。挑选关心教育事业,自愿为学校教育管理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家长为家长委员会委员,并要能代表大多数家长的意愿。家委会成立后,家委会成员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和我一起讨论六年发展规划以及班级管理理念等,让他们去搜集其他家长的意见。为了让家委会成员更好地参与学校班级管理,我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讨论班级重大活动方案、反馈其他家长的意见,家委会成员踊跃参与其中,班内大大小小的活动家委会成员一清二楚,切身感受到已经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家委会成员为增进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社会各界间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有利于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好经验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的教育现状、教育手段和培养目标的桥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手段的延伸,也是学校、家长双方相互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更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的有效拓宽。每学期,我都定期召开全班家长会,还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召开小型家长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内容和环境不同,但是目标一致,为了达成共识,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促进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三维互动,使大家对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德育教育形成共识。会前,我会精心准备,搜集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大的家庭教育经验与家长分享。我也会让优秀家长准备某个方面教育孩子的经验,请他们给大家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好经验,探讨家校合作教育学生的好方式、好办法。我还会让家长交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其他家长现场作答或者讨论出有效的办法。长此以往,家长对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懂得了教育孩子的一些更好的途径,更乐于与学校密切联系,与学校共同营造教育孩子的良好氛围。组织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帮助问题家庭化解矛盾,使家庭与家庭、家长与家长之间形成共识,改善了家庭教育环境,而且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教育渠道不断拓宽,教育优质资源得到整合,教育合力逐渐形成,有效促进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合理利用众平台,传递多信息
为了进一步增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我合理利用多种平台与家长交流。当孩子刚进入一年级时,由于孩子很多字还不会认,更不会写,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小作业本作为家校联系本,每周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做一个小结,然后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签字反馈,有时候遇到孩子的某些习惯一直难以纠正,我会把帮助孩子的表现写上,需要家长怎样配合,然后让孩子把家校联系本带回家,请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家长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我还会通过电话,以发信息或者打电话的形式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通过众多平台,家长与老师互通信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四、主动走进学生家,掌握新动向
去年暑假,我告诉孩子在假期里至少要取得两个方面的进步,
就电话联系我来家访,检验孩子的进步。很多孩子纷纷打电话让我去他们家做家访,我全方位掌握了孩子暑假里在家的表现。我家访时给每一位孩子买了笔记本,写上鼓励的话和“如果某方面做得更好些就最棒了”。平时班里总有几个表现比较差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教育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只有争取到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尽快使这些孩子进步。于是我抽出时间主动到孩子家里进行家访,坐下来慢慢和家长交换有关孩子的表现状况。我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多报喜,巧报忧,家长听了很高兴,使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对老师更加信任,主动配合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使家庭教育经常化、具体化。通过家访我重点了解到孩子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做孩子生活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学习上的伙伴、社交上的向导,同时班级管理改善了,家庭环境优化了,学生成绩进步了,家长素质提高了,实现了教育高效、家校共赢。
我认为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什么理论原则而是凭着一个母亲所固有的本性和直觉。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分清哪些内容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哪些内容不适用于自己的孩子。
“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育过程分阶段进行教育。”
大多数父母看到这句话时,都会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原来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工具时,她们就会认定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了。
有不少幼儿教育理论主张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以每个月为时间单位进行阶段性教育。孩子的教育被细分为语言、数理、探知等几个方面。
在半个世纪以前,还没有这些所谓的理论学说的时候,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被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父母一般会向孩子的爷爷、奶奶、姨妈、姑妈或有着丰富经验的邻居请教。
当韩国迎来第一个生育高峰后,年轻的父母们纷纷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来到大城市,曾经的大家庭生活模式自然解体。面对呱呱坠地的孩子,这些年轻父母的身边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于是,那些所谓的经过长期研究和试验的教育理论学说很自然地代替了老一辈人的言传身教。
这些理论经过数年的研究和试验,最终被父母们当做一种正确的方法所接受。根据这些理论,曾经因为不知道如何养育孩子而产生的不安,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现在,由于这些教育理论浅显易懂、使用方便,因此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准备的父母来说,这些理论就成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但是,这一切却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
父母们都深信“无论谁只要努力就能将事情做好”,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还有些孩子,天生个性就很倔强。有些父母没有自己的主张,而是盲目照搬所谓的理论,一不留神就扼杀了自己心爱孩子的天性与特长。
在美国生活期间,我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草树木,不过我发现,相同的种子种到同样的土壤里,长出的幼苗却各不相同。但不管哪一种种子,只有当小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才有可能存活,如果小苗无法达到这个高度,那么它就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机会。好位置扎根的种子要比其他种子长得快一些。同一种树,有的树枝很多,修剪时需要将多余的枝条剪掉,而有些树的树枝很少,只是一个劲往上长,修整时应尽量剪短其顶部的枝桠,促进其枝叶横向发展。另外,施肥也不能采取同一标准,需要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分别对待。种植花草树木且需要根据每种植物不同的情况进行护理修整,更何况是教育人呢?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可以笼统地套用现成理论,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这是最重要的,你应该为你的孩子负责,尤其是对一个男人,你说我负责挣钱,我会帮助带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父亲。尤其是说“我会帮助带孩子”,这样的父亲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首先,带孩子和教育孩子是你的责任,既是母亲的责任也是父亲的责任,做父亲的责任应该更大一些。其次,如果你不把孩子视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你也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今年高中快毕业了,有一次说到孩子,他说:我不喜欢带孩子,孩子从小都是他妈妈管,我有时候给他买点东西,隔几个星期,带孩子到公园去玩玩。我这个朋友就是一个责任心比较差的父亲。在做父母之前,就要建立做父母的责任心。你要想到,从孩子出生,你就要始终不愈的履行你的责任,你要使你的孩子心身健康的成长,你要使他快乐和幸福,你要为他将来的幸福负责。你要使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或者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
你想做一个好的爸爸和妈妈,你也建立了自己责任心,但你有没有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孩子的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一出生就必须开始(说胎教也可以,但玄的成分就比较多),家里种盆君子蓝、养个小狗,要想养好和种好,都不容易,上书店去买本书,经常去找别人请教、观摩。我们说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中国人也很怪,我有个邻居,他从市场上买盆花,他马上到处去问,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上什么类型的肥料、上哪去买,早晨几点钟搬出去为好等等。可他有个孩子却从来没有问过怎么教育,孩子小的时候,我试着告诉他们两口子,他们听了都不以为然。终于到了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我的邻居来找我说:你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我哪个“小子”气死人了,作业不好好写,天天在外面闹。这是一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观念和意识。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
还有一种父母有很强教育观念和意识,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他们也很负责任,很早就在设计教育方案,看看在城市里有许多这样的父母,从小让孩子学钢琴、电子琴、舞蹈、绘画、放学后去上各种“奥赛班”,小小的年龄每天要赶几场。这些父母非常辛苦,其结果可能是“对孩子关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孩子的心身遭到更严厉的摧残。
有些父母看到这样的方法不好,怎么办?有不少父母开始崇尚“自然成长”,什么是“自然成长”,他们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多玩(自然教育法并不是这样)。这同样是放弃了对孩子教育的机会。
二十世纪发展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了很多、很深入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应用也很广泛和成功。到美国去的很多人都发现,美国人生下来就和心理学家打交道,因为教育孩子必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要得到心理学家的指导。所以,做合格的父母必须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时开始,但教育绝不是盲目的。
三、情感上的准备
做父母在情感上要做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你可能说,情感上怎么准备,难道我在情感上不接受我的孩子吗?不仅仅是在情感上去接受孩子,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学会了爱孩子,你能不能使你的孩子从出生后都能得到充分的、适当的爱,使孩子在父母的爱下健康的成长。对所有人的爱(包括丈夫或妻子)可能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责任,但对孩子的爱既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义务。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你不可能在教育孩子的知识上和情感上去积累经验,从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去培养下一个孩子。
1.慈爱有加,“严教”不足。或许由于“隔辈亲”的缘故,祖辈往往对孙辈,万千宠爱,百般惯养,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而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则疏于要求与必要的严格指导,导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隔辈亲”变“隔代惯”。出于“子女辈条件不好,孙辈有所补偿”的心理,祖辈们通常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养成了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
3.阻碍“独立”,助长“依赖”。在现实生活中,祖辈家长往往会包办孩子的很多事情,对孩子的一些小错误视而不见。他们不让孩子劳动,从穿衣吃饭到拿书包,都替孩子做,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依赖、懒惰、任性等不良品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只知道“自我”,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不愿接受社会和集体的任何纪律约束,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等,而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抱持老观念,妨碍个性发展。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
5.生活环境封闭单一,不利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祖辈家长活动范围较小,容易导致孩子封闭在小环境中。这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不符,会降低孩子的求知欲,容易使孩子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
隔代教育的应对策略:面对隔代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味采取指责或回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何“兴利除弊”、扬长避短,找到能够补其不足,发挥其有利的一面的途径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有了以下思考与探索:
1.两代家长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合力育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祖辈和父辈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协调一致,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择善施教。祖辈和父辈对孩子的养育在教育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歧不可避免的,出问题要主动沟通,寻求教育的合力,不能各持己见,埋怨责怪,特别不能当着小孩子的面去争执,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成为小“两面派”,要发挥家庭的凝聚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年轻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等借口,逃避教育孩子应负之责。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要协调家中的关系,要和睦相处。
2.两代家长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城市中承担照顾孩子重任的祖辈家长大多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他们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观念难免落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很难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祖辈家长在把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验传递给孩子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接受再教育,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接受一些新观念,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管理孩子,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年轻家长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缺少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所以三代人应该共同学习,增进了解,与孩子一同成长。
咨询师:
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而这也是许多与你有类似状况的家庭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几乎所有年轻的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矛盾,有很多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甚至和老人产生了严重的对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两代人之间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矛盾,并不一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两代人处理和解决矛盾的方式却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如你妻子和老人之间的争吵,二者行为的不一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其实,导致冲突的原因除了两代人的观念不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代际之间边界不清。在一个家庭中,核心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应该由夫妻来承担。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对于这个核心关系来说,都是“外人”,应同这个核心家庭保持适当的距离,只能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照顾。你们家的现状是,老人将孙辈的教育视为己任,把你和孩子母亲应该行使的权利也包揽在内,行为已经超越了代际之间的边界,从而导致你们教育孩子的权威削弱。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的教育以你们为主,老人辅助你们做好抚养教育工作。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一、80后父母教育现状
(一)多代教育会产生思想碰撞
由于大多数80后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下一代具有“独二代”的特点。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独生子女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灵活,面对众多的新鲜事物和新潮观念能够较快理解和应用。然而,遇到他们的孩子是“4+2+1”的模式,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自己父母的思想观念会发生碰撞,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还会和时展发生碰撞。这就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6个大人看一个孩子,对这个孩子倾注自己的精力,传递全部的爱。那么80后父母单独教育孩子的机会少之又少,为避免孩子被过渡溺爱,他们的担忧会增加,教育难题会增多,责任也相应加大。
(二)教育方式大多按照标准化模式进行
在家庭教育方面,80后父母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大部分具有高学历,有较强的家庭教育意愿,能够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而且教育观念先进,教育主动性高,但是教育方式和理念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通常80后父母对孩子的培养非常重视,如优生优育、胎教、早教等。从优生阶段就开始做足准备,力争生出一个既身体健康又智力超群的孩子。当孩子出生后,他们又会积极阅读书籍,听家庭教育的讲座,让孩子参加早教中心,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等,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比他们的上一代更为迫切,然而他们所灌输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执行的教育方式却未必完全正确,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
(三)父母教育孩子过于“奢侈”
80后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倾尽所有为孩子配备最好的物质条件,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有,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明显带有功利性。他们高度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在“4+2+1”模式的影响下,那么多人照看一个孩子,他们会极力地为孩子投入过多的资源,开销会相应增加,如孩子的奶粉要买国外进口的,一个月的花销就上千;原来的尿布全部用“尿不湿”代替;孩子的衣服和各类用品都力求名牌;玩具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在教育上的投入更大,书籍买了一大堆,各类教育课程也踊跃报名。在孩子的上学、吃穿、日用品等问题上盲目攀比、过度奢侈的风气越来越严重。不仅父母之间要做比较,还把这一攀比的风气带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包装成炫耀的产品,盲目投入,甚至不惜贷款买房、买车,只为求住进高档小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功利心。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让他们有选择性地接触那些有钱或有地位人家的孩子,条件不好的孩子不予理睬。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无形中形成攀比,产生强烈的虚荣心。
二、80后父母教育子女的建议
(一)倡导正确的教养方式
有调查显示,父母的教育和培养方法不同就会对孩子的生活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80后父母要积极选择能够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教育方法。第一,要提倡80后父母选择民主式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中积极引导,帮助他们了解和面对产生的成长问题。对孩子的成功要及时的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二,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脱离家长专制的模式,在爱护孩子的基础上要学会适当放手。帮助他们建立起独立的成长意识。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孩子听话,这样会使他们做事缺乏胆量、没有独立性和主动性。第三,要远离放任不管模式和过度溺爱模式。这类模式较为偏激,不能采用。这是对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伤害,会造成他们的自理能力的不足。第四,要避免相左的教育方法。不管是哪一方教育孩子,父母和老人都要统一思想和立场,形成健康科学的教养模式。
(二)改变教育观念
80后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观念上侧重于智力培养,而对他们的自理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通常父母会全权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正常的自理能力。因而80后父母要转变教育思路,不但爱护孩子,还要适当地给予孩子自主生活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国外的儿童教育学家蒙泰梭利指出,在幼儿园阶段要重视孩子的动作教育,以此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能力的培养。由此可知,动作教育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和实践。为孩子创造合理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能够主动操作,父母再辅以指导,就能够促进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提高。
(三)正确对待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在一些主干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着饱受诟病的“隔代教育”。我们要正确处理隔代教育,取长补短,才会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孩子的健康教育。通常80后父母的生活重心在工作上,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而老人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在培养孩子上有丰富的经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的一些教育理念已经落后,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80后父母要积极主动地与长辈沟通,让他们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式,产生问题要共同解决,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第一目标。当然老人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摒弃落后的思想,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丰富自身经验,与孩子的父母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和睦共同努力,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更多80后、90后在迅速成长,因此家庭教育问题日益重要,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这既是单个家庭的发展需要,也是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成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从事教育的人员和每一个家长提出了严肃和重要的课题。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家庭教育,为创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理念做出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3
[作者简介]李平(983―),男,四川营山人,本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通天小学教师,中学二级。
隔代教育指三世同堂家庭和隔代养育家庭中存在的“中国特色”教育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模式逐渐形成。隔代教育是一种在中国城乡都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在认识到其减轻年轻一代养育负担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隔代教育中的诸多问题。
一、隔代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年轻父母们为了养家糊口,缺乏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孩子多半由祖辈养育。当今,城市经济生活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与在农村务农的低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就吸引了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小孩则交给老人照管。城市居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上海市一项对-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一起生活的婴幼儿家庭占73,祖辈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而在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有超过的孩子正在接受着隔代教育。中国目前实际上有近的孩子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教育的。因此,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模式之一,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二、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从隔代教育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老年人与隔代教育的特殊关系,老年人对隔代教育影响重大。
(一)老人在隔代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最直接把老人变成宝的,就是老人在隔代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老年人向儿孙们提供的援助项目中,比例最高的是“看管孙子”,占4。在日本,老年父母所承担的家务,除烧饭外,比例最高的是“照看孩子”。男性老人承担这份工作的占22,女性老人则高达397。在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照顾孙辈。
首先,双职工年轻父母因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更新周期短等原因,必须花大气力去“学习”“充电”,他们缺乏育儿知识和经验,也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而老年人没有事业带来的压力,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生活和安全得到保障。老年人作为一个帮手,早晚接送幼儿入托或上学,中午准备一顿午餐,放学后督促做功课,可以解除双职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又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老年人在教育和抚养孩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对于孩子在不同年龄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很有方法。他们注重让孩子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强求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有助于孩子形成勤奋学习、刻苦耐劳的良好思想品质。老年祖父母疼爱孙儿,常常会细心观察孩子的表情,不仅是面部的表情,还包括孩子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言语变化,手、脚四肢动作和形体姿态的变化,来揣摩孩子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内心情感活动,以便对症下药予以疏导、劝解,帮助孩子培养自尊感,发展独立性和进取心。
最后,老年人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要有正义感,有尊严,人和人之间要懂得谦敬、礼让、宽容、诚信、友爱。同时老年人喜欢用讲故事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把传统的优良美德传授给孩子,有助于孩子在面临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时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有的年轻父母则只是注重学习知识的培养,忽视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
(二)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当然,老年人对下一代的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存在一些误区和负面影响。
首先,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常用形式为语言育人即言教,而在语言教育孩子时会出现许多问题。老年人一般只会对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直接批评,很少赞扬孩子的优点,没能很好地掌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这样会使孩子不听劝告,甚至进行辩解,最终结果就是不仅不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也不能发挥孩子的长处,甚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老年人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教育能力,不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老年人经常用自己“踏过多少桥”或“吃过多少饭”来显示自己资格老、能力强。但是在如今的知识经济下,新科学、新技术不断呈现,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老年人凭着几十年前的育儿经验来抚养孙辈,大都是难以成功的,因为现代孩子的思想与能力与以前的孩子有很大区别。因此,老年人如果不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方法与技能,则不能给予孙辈科学的指导。
最后,老年人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委屈孩子,不愿让孩子受一点苦,让孩子在完全的顺境下,在温室里长大,陷入了隔代教育的溺爱窠臼中。老年人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年人这种“保姆式”的教育使得孩子只会更娇气,适应性弱,依赖性强,为所欲为。
三、克服隔代教育弊端的几点对策
要使隔代教育取得积极的效果,老年人要改变教育观念,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祖辈应当更新观念
祖辈教育孙辈不能完全照搬当年教育子女的方法。因为社会在发展,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变化。祖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教育与爱相结合。祖辈应注意发掘孩子的才能,发挥孩子的优点,不能只把孩子当孩子,为他安排好一切,而应该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权。老年人要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多看有关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了解儿童的心理,不识字的老人则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要盲从自己的经验而固执不接受学校的教导。同时,老年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儿童的模仿意识很强,老年人应该意识到身教的重要性。老年人要提高自身素质,祖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质量。祖辈要教育孩子就要自己先接受教育。祖辈要心态年轻,性格开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乐于接受外界事物,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确定位,不仅要照顾好而且要教育好孩子。
(二)积极主动寻求帮助,接受正确的指导
老年人要多与学校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及时反映孩子的情况,齐心协力,一起教育孩子,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相互协作,避免目标不一致而引发家庭矛盾。不要认为孩子交给我就任由我如何管教,固执地以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以致误导孩子,错失培养人才的良好时机。
(三)藏起对孩子的一点爱
毋庸置疑,所有祖辈都是为孙辈好,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给他们。有研究认为,隔代教育,祖辈对孙辈是溺爱大于教育,祖辈的姑息纵容和包办代替,一味迁就和百依百顺成为普遍现象。其消极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娇气、磨蹭,缺乏朝气、理解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自主自张,缺乏独立人格。因此,祖辈在养育孩子时应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做小事的能力,让孩子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是磨炼孩子意志的好办法。
(四)鼓励孩子合群,让孩子出去玩耍
一项调查发现,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与父辈差异极大,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2。由于祖辈对孩子采取限制多于引导的“看管方式”,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弱,隔代抚养的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孩子融入群体之中的时候,他不但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他的困惑和痛苦通过与人交流也会得到化解。因此,孩子只有融入群体,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会生活享受快乐。可是,不幸的是,许多孩子由于生活的限制和学习的压力,加上老年人的严格看管而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孩子合群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孤独与寂寞,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隔代教育中,老年人与孩子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双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互动。虽然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克服的。简而言之,老年人在照顾、教育孙辈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因为照顾孩子而影响睡眠和愉悦的心情;同时,老年人的教育观念及方法在某些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以使下一代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