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篇1

一、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以“慢”促“优”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如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材的变化、课时的变化、教法学法的变化,尤其出现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加大、进度变快,七年级新生一时会很不适应这种差异。而且小学只要多记多背即可取得好成绩,初中则需要勤思考、总结规律才行,而七年级新生根本没有这个习惯,这不利于他们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数学不衔接好,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从调查情况看,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去做好衔接工作的不多,给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适当听一些小学数学课,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也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总体来讲,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交流热烈,教学知识点少,学生练习时间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始教学阶段要尽可能营造一些气氛,以使学生逐步适应,顺利过渡。

2.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3.熟悉小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如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它的性质都是通过实验方式得到的,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通过剪拼得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与初中对相关知识的不同处理,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巩固复习、深化提高的目的。

4.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七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奇、热情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要放慢起始教学进度,特别是开学前5周左右每周安排一节课专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一些常规学法的指导,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等。教师应以“低起点、缓坡度、多直观、勤指导”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每节课的讲授不超过25分钟,余下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七年级开始有几个难理解、易错误的概念,如负数、绝对值等,教师应多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正迁移、阅读课本等方式,使学生顺利过关。

二、拓展各种互动资源,以“交流”促“发展”

1.通过学情调查促进交流。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学习思想、方法、情感上的变化,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习动态,可以为教师提供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依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上虞区教育局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作的一个调查,其中有几项对数学教师很有启发。

(1)你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老师讲得不好(20.2%);总做错(19.6%);抽象枯燥(20.8%);成绩差(39.4%)。

(2)你喜欢的数学方法:讲授法(18.18%);讨论法(30.6%);指导练习法(29.5%);发现法(21.26%)。

(3)数学成绩考好了,你会:更加有信心(75.28%);与以往一样(18.34%);可以松气了(7.38%)。

(4)下面哪一位老师的数学方法更能提高你的数学兴趣?每题从头讲到尾(10.23%);每题都讲,但每节课都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29.55%);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讲解,并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46.58%);让学生多练(13.64%)。

(5)每次考完数学你觉得哪种方式更能激发你学习数学的热情?考好后直接评讲试卷(21.2%);先根据成绩表扬和奖励,然后评讲试卷(28.3%);考前先动员,考后根据成绩表扬奖励并让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41.46%);考后就把样卷贴在墙上,由学生自我校对(9.04%)。

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应该富有民主意识、善于激励、少讲授多启发、作业试卷不要偏难、不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师时常进行一些调查,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搞好素质教育。

篇2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标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七点为:“提倡学科综合”。课标中指出,“综合应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设计、反思和改善每个教学环节,就以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来说,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其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步骤。一个善导的教师,总会重视导入设计,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在新课学习之前的情境更加重要,它是一节课的开端,其作用能决定这节课的成败与否。导入设计的方式很多,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但是,只有在正确认识导入新课的意义、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经过教师认真地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音乐教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为全面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导入环节中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综合内容要为理解音乐服务。在众多的导入方式中,笔者采用音乐导入音乐,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用音乐导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探究与认识事物的倾向性。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之前,先让学生听莫扎特g小调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片段,问学生想到了什么。许多学生立刻想到了他们熟悉的S.H.E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然后通过讲解歌曲音调的来源,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流行歌曲联想到古典音乐片段,接下来介绍莫扎特,学习歌曲《渴望春天》。这样让学生对新课引起浓厚兴趣后,展开教学。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茉莉芬芳”。学生进课堂时笔者播放了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新课开始前,笔者问了学生几个问题:你们知道现在听到的是什么乐曲吗?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美国作曲家肯尼·迪根据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创作的萨克斯独奏《茉莉花》,整首乐曲洋溢着温暖、亲切的气息。)这样,就让学生们“嗅”着茉莉花的清香,一起吟唱茉莉花的歌曲,欣赏茉莉花的音乐。用学生们熟悉的音乐导入新课,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音乐导入音乐,激起学生情感的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起情感的情感体验,便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在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的云”时,笔者先让学生看宋祖英的MTV《望月》后,提出了几个问题:歌曲中的“你”是指谁?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对画面中异域环境,主人公珍藏的“中国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歌曲中的“你”指的是中国,歌曲表达了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笔者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导入新课“故乡的云”。

在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心传递”时,笔者先让学生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舞蹈《千手观音》,让学生和电视中的手语老师学手语“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然后让学生欣赏韦唯演唱的歌曲《爱的奉献》。当音乐电视画面上定格在手语老师用手语解说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时,引导学生讨论“爱”的意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博大的,爱能充实生命,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了爱才有了温馨和幸福,有了爱,才有了和平和友谊。于是,在浓浓的爱意中,笔者悄然展开了“爱心传递”的教学。

三、用音乐导入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大量的音乐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才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在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锦绣江南”时,笔者先让学生听根据白居易的诗《忆江南》谱写的歌曲。虽然教师没有用任何语言提示,但由于学生对这首诗都很熟悉,他们在音乐声中都陆陆续续地把书翻到了此单元。因而,教师在一派“江南美景”中,在婉转动听的歌声中,顺利地展开了教学。

篇3

1.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活泼开朗、天真烂漫,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一点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与音乐的接触却十分少。城里的孩子上各种各样艺术兴趣班,有的学舞蹈、有的学钢琴等等。而据我了解,我们的学生却没有一个。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得不是很自信,这一点七年级的学生表现尤其明显。我也做过一个小的调查,我问过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是不是喜欢音乐课,结果约有75%的学生都表示喜欢,当然也有说不喜欢的。还有的学生认为音乐是“非统考科目”不重要,只要学好语数外就好了。这些问题都说明: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是有的,只是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看法不对。带来的后果就是课堂上学生不够专心,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去积极大胆地参与完成。

2.学生基础

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很差。在七年级中能识简谱的约占15%,能视唱简谱的约为4%,能唱准音的几乎没有,能掌握课本中出现的乐理知识的学生约占10%,这些数字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我们学生的一些现状。

二、课堂教学现状与反思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学科特点还不够突出

“音乐是情感艺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以情入手,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开展教学活动。但事实上,在平时教学中,我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目标,只是为了简单的教唱歌曲,或是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把课上成简单的唱歌课。所以,就造成音乐游离于学生心灵世界之外,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与音乐产生共鸣,当然这样的音乐课也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意义。

(2)音乐课堂教学不够细腻

篇4

其次,要重视作业评语。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学生一一提问,也就是说照顾不过来,但批改作业时面对的是单个学生,这就好办多了,正好弥补教学的不足。所以,在作业评语方面真的花费了我不少心思。班里的前几名学生的英语成绩自然也很好,像三班的刘一凡、杨谭斌,四班的许亚晴、冯苗苗等,我惯用的是“Good!”“Wonderful!”或“Excellent!”等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批注;对于作业稍有进步的学生我会写:“much better than before!”“come on,you are geeat!”对于胆小的,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我会写:“please be brave,you can!”对于作业潦草的学生我会写:“You are very beautiful.Why not make your handwring beautiful too.”……

如果学生翻开作业本,看到只是简单的错对号,他们会直接把本子仍在一边,久而久之,他们就不看作业本了。还有写评语时一定要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这样学生才愿意看。

篇5

(2)实用的教研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三年来的教学通过教研反思后,感到有许多不足和不妥之处。首先,就是对《课标》没有吃透,对教材没有吃透。教学有时过于肤浅,流于表面形式,没有深度。例如,七年级的“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教师只是完成了《伊哨勒啦》这首歌曲,至于非洲的灵感是什么,没有人提及。其次,教学模式缺少实用性而过于形式化,如表演形式化、开放形式化、民主形式化、自生形式化、多媒体形式化、实践与创造形式化。再有,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定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要么太空,要么太繁。如《伊哨勒啦》这首歌曲,仅仅只是要求会唱,十分钟足够,而用一堂课来教学目标过小。七年级的“春之声”单元,一堂课又学唱《渴望春天》还要进行描绘春天的表演,目标过大,歌曲没有唱好表演也形同虚设。

这些不足与不妥通过深入学习都可以解决,唯一感到后怕的是教师的不思进取,顽固的老的教学观念,业务能力的滞后,得过且过。这样既阻碍课改的进程,又耽误了教学相长的好时光,更使自己远离合格和优秀。例如,在一次校级评好课的教学上,整个过程一直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一首《当兵的人》反复好几遍。既没有层次、深度,也没有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更没有教师基本功的展示。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反思。因此,校本教研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还要扎扎实实地做。必须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进行。只有通过校本教研反复地研讨,反复地琢磨,课改才会更上一层楼,教师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教学反思

一、我县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这种课型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新鲜活泼的形式受到师生的喜欢,同时也受各种考查的青睐,往往成为考查最活跃、最新颖的题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新的课型教学激起了广大教师探求的热情,然而,在我县对这种课型的教学却极不乐观。有的老师固执地认为只要能做题、会考试,综合性学习可有可无,教到书上这个环节干脆跳过,就算中考遇到这种题目,那就看学生的运气。有的老师也知道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中考一般是10分左右,功利思想作祟,将生动的实践活动变成空洞的解题方法指导。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

为改变我县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也为学校教学提供一些示范,笔者(笔者是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定于2013年秋季组织一次全县性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活动,由我县的外国语学校、城关初中、云溪实验中学三所学校各承担一堂示范课,三堂课分别涵盖三个年级。外国语学校承担七年级(上)的《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城关初中承担八年级(上)的《旅游资源调查》;云溪实验中学的九年级自定探究主题。准备时间一个月,要求学校必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生成课堂教学的内容。

七年级的《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主体环节是一场辩论,学生分成两拨。正方观点:现代科技对人类利大于弊;反方观点:现代科技对人类弊大于利。学生除了正反方各四人团队主辩外,其他同学可以在每个主辩发言之后随时赞同或反驳。学生占有资料的丰富让人吃惊,特别是许多联系生活的、身边的实例,如弥江河(我县最长的河流)的污染,嫘祖广场的彩灯、塑料食品袋、汽车尾气、蔬菜大棚等作为论据,让我们看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八年级的《旅游资源调查》,展示的是盐亭县的旅游资源,笔者和与会老师课后都感叹:自己长期生活在盐亭,第一次感受到它竟然如此美丽。课堂展示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舌尖上的盐亭。特别是板块展示后针对远方的朋友设计一条旅游路线最为精彩,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抒自见,将盐亭的高山公园、玉龙山、莲花湖、嫘祖陵、文同故里、酸辣粉、母猪壳、回子馍等看的、玩的、吃的巧妙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九年级自定的主题是《嫘祖文化探究》课堂上最动人之处,是学生们七嘴八舌话嫘祖――流传故事、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之后,对传说与神话后面的精神实质的探究,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从中总结出了人物乐于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勇于发明创造的开拓精神、善于包容互补的团结精神和勤于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发言者多数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且有自己的见解,表现了九年级学生高人一筹的概括、提炼、归纳能力,实属难能可贵。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

看到这些学生的精彩时,我们不禁思考,是谁成就了他们的精彩?对我们教学有什么启发?学生长期的广泛涉猎和深厚积累自然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以生为本”,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多数老师们的共识。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教师要心中有轮廓,教学有程序,要有教学的整体规划。每次综合性学习给学生的准备时间应不少于半个月,提前给学生布置,活动就一定得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在准备时,笔者也是反复要求授课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尤其是身临其境的东西最为重要;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题材不必拘泥于教材的设置,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精选话题,小处入手,务求实效。

2.引领学生力求占有更多的资源

资源匮乏是我们许多学生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初中更甚,这也是许多老师力不从心的主因;但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花费心思是可以克服的。从哪儿获得资源呢?教科书资源、学校图书馆资源、影视资源、网络资源、地方资源等都是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笔者还认为,获取资源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教益。如本次的三堂课,学生都能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素材,如《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主题探究,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简单,但由于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实例,如水源、汽车尾气、废弃塑料等污染的危害以及电子邮箱、无线上网、MP4等带来的巨大便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毁灭人类,人类只有用好现代科技,才能使之真正造福人类。认识的升华是在对大量的事例引用、分析、辩论才达到的。

篇7

(一)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十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太强,对比较深奥和心灵感悟的知识的理解则更加困难。直观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借用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

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航天员主讲的太空课堂吸引了全国的中小学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和喝彩。那么,茫茫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然后,播放介绍银河系的记录片。学生被记录片深深吸引,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容易造成教学点与学生兴趣点的脱节。借助多媒体,将两者和谐地衔接起来。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学习这一课时,如今的那些衣食无忧、娱乐生活十分丰富的孩子怎能体会到“偷罗汉豆、煮罗汉豆”的乐趣,怎能理解看社戏是多么的令人盼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表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影片。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图片动化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时,学生对微雕技术不太熟悉。核舟上雕刻着五个人,还有茶炉,船桨,佛珠,手卷等物品。人和物雕刻十分精巧,细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况且这些都建立在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核舟的体积,观赏核舟雕刻的艺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实现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很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交流方式。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情感丰富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无法体验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音乐是一种渲染情感的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笔者一边范读课文,一边播放班德瑞的轻音乐,让那潺潺流水和清脆悦耳的鸟鸣来松弛学生的身心,给他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紫藤萝瀑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展示画面是另一种渲染情感的手段。如通过展示茫茫草地、皑皑白雪、湍急大渡河、摇摇晃晃的泸定铁索等画面,学生知道了的艰难,再读《七律・》,就能体会到“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89-01

合唱教学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能在给予学生艺术熏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国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要求中还增加了“轮唱”内容。根据课标精神,现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教材在演唱教学内容的编订方面做出了调整,以江苏省自编苏少版初中音乐新教材为例,各年级合唱歌曲的数量大幅增加。可见,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然而我国中小学合唱教学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多数以组建校合唱团(队)或合唱兴趣小组为主要形式,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合唱训练。在中学基本上以临阵磨枪的做法为主,多是为应付合唱比赛而进行突击性、短时间的合唱训练,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上,许多合唱歌曲在教学时变形为只教唱一个声部,合唱歌曲变成了独唱曲、齐唱曲,在公开课、优秀课评比上,合唱教学也是难觅踪迹。基于以上现实背景,笔者立足音乐课堂,探索总结出一些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以期为一线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提供参考。本文的“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指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基于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以音乐教材上的合唱歌曲为主的合唱教学。

一、点滴渗透,积少成多

学生合唱意识的建立,须渗透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每一节音乐课,开辟5――8分钟进行合唱的和声训练,训练的素材需要教师从合唱歌曲中提炼、编创。短小的片段练习,能让学生迅速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合唱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能在演唱声音上进一步提高要求,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练习若成为一种常规坚持下来,积少成多,势必能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听优秀合唱曲目的机会,了解合唱发声与独唱发声在声音状态上的异同,培养合唱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在意识上能辨别好的、和谐的合唱声音状态,逐步学会用合唱的演唱状态较准确地演唱合唱歌曲。

二、编创整合,梯度进阶

目前现行初中音乐教材合唱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人文线索为主线的。合唱的编配方式和难度依循具体歌曲而定,而并非按照学生合唱能力形成的学习规律进行,这样的编排思路不利于学生合唱能力的稳步提升。以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在合唱数量和难度的编排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合唱作品数量上,初一有11首合唱歌曲,初二有9首。有的单元两首都是合唱曲,有的却连续两单元没有合唱曲,这样的数量分布与学生合唱能力的获得进度不相称。再如合唱作品难度上,七年级上册《念故乡》的难度比八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难度要大,各册合唱歌曲的难度没有梯度,时而难时而容易,教学时很难把握。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合唱作品的数量和难度重新排序和布局,以顺应学生合唱能力的获取进度。具体来说,从整体的目标上,建议七年级以轮唱、补充式合唱、音程距离较大或低声部有较强旋律性的合唱为主,长度一般为两个乐句。八年级以三度叠置的合唱为主,乐句从两个乐句逐步扩展到四个乐句。九年级在巩固的基础上,合唱曲目可以丰富一些,难度适度提高。又如,针对一首合唱歌曲,教师可以改编成不同难度系数的若干版本,供学生学习。教学中因材施教,学生不断挑战升级,逐渐完成他们所能达到的学习内容。教师整体规划设计有梯度的合唱教学进程,能有效地达成合唱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合唱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以优化合唱教学效果。如,在两声部合唱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合唱练习,既能保持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合唱效果。常用且有效的做法是:第一步,分别练唱两个声部,演唱熟练。第二步,让学生倾听合唱录音,提出听赏声部的要求,并跟录音张口默唱。第三步,跟录音合唱,录音高声部(低声部),全体跟老师唱低声部(高声部)。第四步,老师唱高声部,学生跟钢琴一起唱低声部,或反之。第五步,学生两声部合唱。第六步,再听录音,听辨优质、准确的合唱声音。最后,调整自己的声音,再次合唱,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又如,关于学生的音准,教师平时可以多用手势,引导学生养成边唱边倾听的习惯。在两声部合唱时,在声部引导或关键的衔接处,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改成音高手势,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还面临着学生的基础不同、音乐课时较少等诸多困难,但这些都不能阻挡音乐教师努力探索的步伐,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喜爱合唱,并拥有合唱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篇9

1、教学成绩优异,表现突出

开学第一天,我就被学校分配到七年级担任整个年级四个班的教学任务,一百六十多个孩子便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八年级的地理老师是学体育的,对地理一窍不通,于是我没有了专门的地理指导老师,从备课、做导学案、上课、反思、试卷出题、批改试卷以至考试复习,这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碰过好多钉子,遇到很多挫折,其他老师也给过很多建议,听过很多不同学科的课,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在全县十三个中学中居第五位,在期中考试中居第二位。

可能是在大学里参加的活动很多,第一次上课从头至尾没有一丝紧张,整节课都按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有一封致全班同学的信,这封信一读完便受到了学生的感动,下课时给了我好多小纸条,写了对我的第一印象和自己的一些观点,从这时开始,我的心和学生的心已经开始往一起走。当听到一声声“老师好”,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

刚开学的时候,一切都不熟悉、不适应,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的课并不多,一周十二节,但是安排的非常集中,周一晚上三节晚自习,第二天还要上早自习和四节课,连着八节课,而周五也是连着四节课,中间课间十分钟还要准备下一节课,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导致来的第二星期嗓子哑了,上火了,话都快说不出来了,幸亏周三周四没有课,可以稍微喘息一下,但还有好多课外活动。以前从不喝茶的我,从开学第一天到现在已经离不开保养嗓子的苦丁茶。学生也有很闹的时候,自己也也很苦恼上不了课的时候,还记得有一次嗓子几乎说不出话了,班主任让我别上课了,但我还是坚持上了四节课。

四个多月,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成绩也比较优秀,尤其在期中考试中地理成绩居全县第二,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嘉奖和好评。

2、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在实习期间我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得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我的专业是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在大学时我还在学校绿色方舟环保组织担任过一年的部长,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使得我对环保事业情有独钟,来到平安堡中学以后,结合学校周边环境、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成立了绿缘环保小队,为建设绿色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组织实习队全体成员在学校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节水活动,利用了海报、展板、广播、宣传标语、、签名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号召全校师生为节约用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月底举办地球一小时活动。四月中旬,平安堡中学绿缘环保小队在该同学及其实习队成员的努力下终于成立,并带领小队成员举办了一系列环保行动,例如在四月中旬举办的以“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校园废品利用大赛,号召学生们将废品进行有效利用。五月中旬,由实习队全体成员一起主办的以“舞动青春,唱响明天”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成功举办……,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

3、一样的课本,不一样的地理课

在xx县地理同样不参加中考,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学校的相关设施也不齐全,地理在教学上一直处于半空白状态。但地理是一个兼容败家的学科,生活中的地理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观察生活中的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变成了我又一项重大任务。

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由于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太短,在七年级地理基础也不好,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都不高,地理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感都不太好,因此在开学第二节课,我的课堂就显现出不同之处。在那一节课,我们听了一个相声《新地理图》,是将全世界各个不同地区九十多个地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串在一起,相声当然不能简单地听,学生的任务是负责将自己听到的地名写下来,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又对又多。这九十多个地名中大部分是本书所涉及的地名,在提高大家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地理知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们。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在学习完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之后,讲本课内容总结成顺口溜或者小故事以便于记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将所学习的地图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开学初我便在七年级四个班展开了一次“学校在我心中,地图在我笔下”的“我爱我校”地图比赛,要求学生们每一个人为我们的学校画一幅平面示意图,要求有图标、方向标、图例等,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初选之后他们又找指导老师来修改、指导,最后在一百六十多份地图中挑选出二十份优秀作品在学校教学楼展厅进行展览。此次活动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们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校园的一点一滴;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锻炼了学生们观察事物,亲自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更浓了。

4、丰富多彩的团支部活动

在担任实习队组长期间,我积极组织小队内的各种团日活动。在实习之初为了提高大家的教学技能,在小队内召开互听互评课活动,大家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使得各队员的教学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大进步。在三月份,响应xx县其他实习队的号召,举办为半壁山小学患白血病的儿童捐款的“托举一份希望,献出一份爱心”活动。在清明节期间,与小东区实习小队联合举办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并且两个实习队成员之间就教学与生活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互相借鉴。五月份,组织实习队成员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五个一”工程。在五月下旬,组织小队全体成员赴六道河中学参观,交流。还带领本小队成员完成了整个xx县实习队每期队刊的制作。在实习队各成员之间还经常举办一些小活动,如集体包饺子活动等,丰富大家的业余时间,增进组内成员相互之间的感情,增强小队的凝聚力。

5、与学生之间的情谊

四个班级一百六十多个学生,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兼顾到,但我在努力,尤其对一些学困生、特情生。

xx,七年级三班班长,本学期开学以来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秩序,爱说话,第一次月考成绩名次在年级下降63名。据班主任介绍,上学期各方面表现良好,但现在成绩严重下降,也远不如以前听话,还打架,着实令班主任头痛。平时在课上就非常关注他,在课下还经常和他聊天,了解他近期的思想变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在学校和各个任课老师交流,了解他其他学科学习时的课堂表现和成绩,和班主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我还和一位实习老师专门到他的家里进行家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对他的了解比较全面,我开始针对他的这些情况对症下药,课下和他聊天,谈心,课上不时地让他回答问题,还找时间给他补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次月考时,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年级进步了二十多名,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学习成绩,但我能感觉到他的进步,在学校的表现也明显好转了。

篇10

一、开放教材隐性内容,挖掘 新课程资源

要想提高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也有差距,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教会学生“画画”, 要突破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让教科书隐性内容得以开放。

二、开放教学环境,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美术课不能只局限于班级,学习环境的开放,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一个好方法。我认为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资源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于是我将课堂搬到了室外,尝试开放式美术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求,放开学生视野,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如上《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正是金秋时节,校园里整齐排列的白杨树、榆树树叶已经变黄,并偶有飘然落下,此时此景是何等美丽,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记忆下来呢,于是带着学生置身于这片熟悉的环境中,一边呼吸着校园的秋色气息,一边有意识地进行着写生练习,记忆着他们眼中的美丽校园。教师有目的的选择室外教学,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使创造美变的更为直接。

另外,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地理风物、自然景观等资源,让美术课堂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开放美术媒材,走美术创新之路

伴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废品,如:各种空酒瓶、饮料瓶,废弃的彩色包装纸、宣传单,用空的药瓶,没油的记号笔、水彩笔及各种笔芯,没用的包装盒,报废的光盘、磁卡、硬盘等等,这些废旧物品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有的学校就用酒瓶子作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瓶子造型。我在课堂中尝试过让学生用一次性餐盘设计制作挂件、摆件,学生们收集了一些生日蛋糕配备的纸餐盘,制作出很多新颖的摆件。又如:七年级上册有一课《大家动手做条龙》,在这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一些旧纸杯,他们收集了不少冷饮纸杯,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穿插技巧,再利用旧铁丝和一些废旧线绳将龙身(旧纸杯或冷饮杯)连起来,完成龙的制作。有的小组没收集到纸杯,他们用胡萝卜和牙签组合也制作出龙的造型,还有的小组的龙是用高粱杆制作的,无论材料怎样不同每个小组都能合理分工,最终都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中国龙。凸显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 常见媒材完成教材中的一些课程。在教学七年级《生肖的联想》一课时正是秋季,我安排学生准备萝卜、土豆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雕刻练习,利用葡萄、蘑菇、山上野果做立体造型练习。七年级上册《面具设计制作》一课,学生们倾尽所能找来 家庭里一切可用之物来制作面具,有用来装粮食的麻袋、塑料绳,家禽鸡鸭鹅毛,铁丝,旧毛衣拆下的毛线,各种粮食的种子,还有特意从山上采集来的一些树叶、树枝、野花等,并用他们的巧手把大树叶、麻袋片做成面具,把塑料绳、家禽毛、毛线等做成毛发,用各种粮食的种子进行装饰点缀,制成比较原始的面具,我也不失时机的为他们放一曲原始音乐,让他们带上面具尽情表现自己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篇11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建构知识,感悟人生,培养能力,树立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新版思品课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性,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和探究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七年级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七年级政治“体验活动课”的特点

七年级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体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七年级政治教材共设计了 22项活动内容。比如第一课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我们的学校,可以画平面图也可以是一段文字描述学校特色。第三课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角度,制定今后三年的总体目标,并经常及时查核验收,督促培养学生养成自己自觉管理自己的习惯。第四课“学会学习”中活动内容是把每天所做的事情分出它们的轻重缓急,以便合理安排这些事情。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七年级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如第八课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比较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异同,让初一新生能够及时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第十四课请老师、同学、父母对自己一学期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做出评价,具有浓郁的素质教育色彩。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体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 3―5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招考试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三)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体验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一)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思想品德课现在在学校一般被看作是副科,一不能引起学校 、家长的重视,二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毕竟,在社会观念中,它是属于考查课,不属于大部分人观念中的主课,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但活动课却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

(二)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四、体验性活动教学的操作与实施

在体验性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听、可看、可触摸、可经历、可操作的机会,尽可能把思品课中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让学生面对需要去思考、讨论、合作,从而使教和学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中构建知识,发展潜力。

(一)阅读自学,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阅读自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课前读、课中读和课后读三步。课前读即自读,它是按教师的要求三读课文:一是细读,了解全课的基本内容;二是概读,了解和提炼本课的知识体系;三是疑读,找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并设问。当然教师必须对课前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在上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恰当时机对重难点进行课中读即引读,在引读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融入情境中读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看、耳听、脑想,使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统一起来,这样,学生对所读内容就会产生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引导,学生的疑问就解决了。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情境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乐趣

情境体验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像音乐等再现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引起学生认识的共鸣和发展。

1.运用表格、调查等手段创设情境。如在“ 分数值外的收获”这课教学中,让学生在表格中实事求是的列出自己在本学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然后再列出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爱好与特长等方面的成就与遗憾及努力方向。经过这样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思想深处能够认识到,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能够为那些分数不够理想的同学树立起自信心。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整理课余活动带给我们哪些收获?调查初中生的学习、娱乐和休闲状况,分析和讨论他们与素质发展的关系,自然引发了珍惜青春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运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如在学习“宽容与理解 ”这课时,教师请一位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扮演一位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通过表演使表演者体验不同情境的不同感受,促使该同学改掉了在条件不好同学面前高傲自大的习气,他向好的方向转变。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会渲染整个学习环境,学生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

(三)实践活动,内化知识的情感价值

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板报、召开主题班会等。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农活劳动,调查家庭收入变化,学生通过实践 、调查,提高分析能力,亲身体验到父母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少同学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中写到“真没想到种菜劳动需要那么多知识,耗费那么多的精力,每一分钱都这么来之不易,想想父母的辛勤劳动,我真该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来报答父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活动教学的反思

体验式活动教学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验式活动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多、情境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宜运用此教学方法。

(二)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不应该求多求杂,也不应该只注意其外在的表现方式,更多地应是注重其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活动的创设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三)设计一个适用体验式活动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平时要注意做个有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所要求的容量。

(四)应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新的评价方式重在对学生个体评价,可以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参与评价,重结果也重过程,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写评语、谈话、记录成果等方式。这些对于一个兼职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操作者不仅要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还应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学校也应支持教师做出大胆的尝试,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篇12

这里,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两套,图书、阅览、微机、摄像、广播系统完备。

这里,育才力量雄厚:107名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91人,属于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占五分之一,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里,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有25人教学班,1838名在校学生。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毕业率100%。

这里,教育质量上乘:综合实力属于黄冈市示范、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中考和竞赛成绩突出,校刊《山茶花》获全省一等奖。

这里,承担了“创新教育”、“综合实践”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小有成果。

起步——建构立项

为了确保教科研的落实,学校于20*年初成立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并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同时制定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

20*年以前,学校积极参与县域之内的异步教学和物理STS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上不了档次,出不了品位。20*年底,学校抓住市教科院下发的湖北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契机,向市院申报了涉及六个学科,八个子课题的创新教育立项方案,很快得到了市院的立项,正式投入研究,并建立了三个实验体系。

一是学科创新实验体系。语文确立了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课题;数学确定了“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确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学科确立了“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确立了“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确立了“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学科确立了“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实验班体系。开展之初,我校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全面铺开到学校24个班。

三是实践内容体系。全校107个任课教师全面参与人人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及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

跨步——有序推进

1、实验运行阶段

根据学科、类型与学段的不同,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课堂模式。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情——引导——动笔——互评”模式;精读课文“导——悟——创——评”模式;数学课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模式;物理课的“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释——归纳”八步教学模式;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模式;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情景与体验——创新展现”等模式。创新课实验推广到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2、全面实践阶段

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在教师中推广模式;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实践活动课;说讲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举办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调整完善各学科堂教学模式;全面探索新的创新策略。

3、踊跃投身课改

2004年秋进入新课改后,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七年级教师重点训练,在随后的全县语、数、外三大科研讨会上,分别推出了与课改俱进的三篇实验介绍。占全县发言材料的三分之一,学校在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主讲任务。

篇13

思想品德课堂实效的标准在哪呢?我以为,那就是学生乐意听、乐意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此,教师应注意挖掘与利用一切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与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素材,让它们成为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下面就教学实际过程中,如何挖掘与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实效谈谈体会。

一、课程资源犹如清泉水,用心挖掘流不尽

要让课堂“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必须充实课堂,课程资源功不可没。

1.巧用其他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潜心挖掘、有机整合,巧借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本学科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讲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内容时,我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来讲解,“孝”由“老”字头与“子”字底构成,说明子女必须把老人举过头顶,敬重、爱戴父母。这个解释形象明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少年中国说》的朗诵视频来导入九年级的《承担对社会的责任》,那激昂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升腾起一股“中华崛起、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讲“享受学习”内容时,学生对学习的苦体会很多,对学习的兴趣并不大,更不要说“享受学习”了,我用化学实验“水火相容”来引出“享受学习”的内容,因它与“水火不容”的道理有出入,所以一开讲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妙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物品进行教学

人们最关注的事就是身边事,最关心的人就是身边人,最愿意学的东西就是实用的知识。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想说、想学。

讲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内容时,我运用学生都知道的本地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因家长不给买手机就轻生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因为此案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甚至有些学生还认识该生,所以学生讨论异常热烈,感触也很深,试想,如果事例主人公是离学生生活很遥远的人,学生的反应恐怕就平平了。

讲八年级下册“消费者权益”内容时,我就利用学生抽屉里最多的东西――矿泉水瓶,教学生辨识它的真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消费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会维权。因为矿泉水消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觉得学了有用,所以上课时非常踊跃,没有一个溜号的。

3.引进生动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而不只是“有道德知识”的人,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的体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不可能要求他课后如何自觉地践行,因此可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动、好体验的特点,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到游戏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如,讲七年级上册“创建新集体”内容时,我通过“毛毛虫逃生”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展开竞赛。要求:每个学生半蹲,一手搭在前一位学生肩上(另一手摆动),屁股要坐在后一位学生大腿上,环环相扣,组成一只毛毛虫,此时每个学生都只是这只毛毛虫的一个环节,危险来了,如何快速逃命。成功的总结经验、失败的分析原因。在学生分析总结,激烈讨论和反思中,拥有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等作为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标准就不难得出。由于是学生自己体验、感触、体会和总结的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这个教育影响是来自学生的内心,来自学生的互动,而不是老师强加的,这样才有可能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自觉自愿地践行。

4.运用网络、影像资料、音乐素材进行教学

网络内容丰富,影像资料形象、生动,音乐素材富有感染力,在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感悟、践行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课时如果运用多个素材,会有繁杂的感觉,但若巧妙地运用百度贴吧的形式贯穿,则显得有条理,不多余。

讲七年级下册“法律的作用”内容时,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保护师傅这一学生都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圈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讲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内容时,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和《孝敬父母》等相关歌曲,既能打动学生,渲染气氛,歌词内容对学生也有指引的作用。

5.关注时事新闻,开发社会资源

时事新闻因其“新”,所以吸引人的眼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014年5月21日讲七年级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内容时,头一天的新闻正好播放了两则当天发生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因其新,所以震撼。学生切身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别关注。

再如,讲2012年到2013年时事内容时: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51岁。课堂上有学生讲到他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干,导致英年早逝时,我及时让学生回顾了九年级知识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总体水平的差距和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特点,并适时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如果这些精英们不努力拼命干,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更大,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人欺负。这一引导,引发学生强烈反响,学生觉得自己不努力学习非常不应该,甚至学生还开始讨伐平时不用功学习,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自觉理亏。有效运用时事新闻,不仅能帮助复习课本知识点,而且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课堂生成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课程资源,缺乏的是发现课程资源的慧眼。只要我们养成“多读书、勤看报、善用网、勤记录”的好习惯,做教学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皆资源。

二、课程资源犹如双刃剑,杜绝盲目巧鉴别

课程资源,它超越了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甚至让“社会”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起来,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环节中,如果运用得当,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种种问题,如有的课程资源堆砌,让人眼花缭乱,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有的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只是打“球”,使教学目的变得不明确,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课程资源反面用得多,正面引导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的课程资源离学生的生活、现有知识水平十万八千里,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无不让我们思索该如何挖掘和利用好课程资源。

我认为,在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时,应注意筛选鉴别,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筛选,加工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资源,如果难以找到,就有效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反复斟酌、推敲,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内容,我们只要认真去品读、去领悟,去引导学生,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育性原则

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资源应多选用正面素材,进行正面思想引导,多看事物的光明面,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综合性原则

在一堂课上,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既有效防止学生的倦怠感,又能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成三维目标。如可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渲染气氛,导入新课;精选案例层层深入,拔丝抽茧,分析探讨知识;用顺口溜的形式总结、巩固新课。

4.渐进性原则

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多选用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想知道的课程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