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生产概论

煤矿生产概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59: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煤矿生产概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煤矿生产概论

篇1

一、《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内容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该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测绘工程的专业补充标准中,课程设置分为四类,即: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属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中的自然科学课程。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地球的各圈层在不断地演化与相互作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通常,《地球科学概论》的教育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球的形成和组成,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行星地球简史、地球的物质组成三个部分;(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以及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四个部分;(3)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和性质、岩石圈内部物质的转化、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重力地磁与核幔作用四个部分;(4)人对地球的认识和人与地球关系,包括地球系统科学、人与资源、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三个部分。

 

二、《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的涵盖

 

在2013年版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该课程可以很好地涵盖教学内容的所有知识点。但在之前版本的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对于2011级、2012级同学来说,该课程的知识点需要由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涵盖;具体设置的相关课程有:第3学期《环境科学概论》、第4学期《煤矿地质学》、第5学期《采煤概论》以及第7学期的《开采沉陷与变形监测》、《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环境科学概论》的知识点,通常包括: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环境管理、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

 

通常,可以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四方面内容(人对地球的认识和人与地球关系),同时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可以部分地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二方面内容(地球的外部圈层)。

 

《煤矿地质学》的知识点,通常包括:基础地质理论部分,地球概况、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煤与煤系等,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煤矿环境地质、地质勘探、主要地质图件、储量管理、地质编录、地质报告与说明书、煤矿地质信息技术等;可以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一方面内容(地球的形成和组成),同时,可以较多地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三方面内容(地球的内部圈层),以及部分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二方面内容(地球的外部圈层)。《采煤概论》的内容主要是煤矿生产建设的基础知识,知识点通常包括:煤矿地质、煤田开发、井田开拓、采煤方法、井巷掘进与支护、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生产系统等;可以较多地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三方面内容(地球的内部圈层),以及部分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二方面内容(地球的外部圈层)。

 

《开采沉陷与变形监测》主要内容是: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地表及岩层移动的观测工作、地表沉陷的一般规律、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开采损害及其防护措施、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监测、下沉与变形监测新技术;可以较多地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三方面内容(地球的内部圈层),以及部分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二方面内容(地球的外部圈层)。《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主要内容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史,采矿对土地与环境的影响,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测量工作;可以较多地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四方面内容(人对地球的认识和人与地球关系),以及可以部分涵盖《地球科学概论》第三方面内容(地球的内部圈层)。

 

所以,虽然在之前版本的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但《地球科学概论》的知识点,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涵盖。

 

三、《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特点

 

通常认为,《地球科学概论》不同于《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性的课程,解决的是专业入门教育问题,以今后从事地质工作为培养目标,在后续课程中将深入学习《普通地质学》中每一章的内容,是相对较纯的地质学的研究内容。而《地球科学概论》是由原来的《普通地质学》拓宽、发展而来的,课程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的学科更多,体系更加庞大,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中比较成熟的地学知识,而且要面对当代技术发展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它的主要对象是非地质类专业但与地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它不以今后从事地质工作为培养目标,没有相应的后续课程,主要任务是为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传授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地质思维的教育,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地球观,具有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

 

通常来说,《地球科学概论》具有内容多、课时少、程度浅的特点。内容多体现在:地球科学是六大自然科学之一,地球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空间跨度大、时间跨度长、地质过程复杂的特征,不仅要介绍地球的形成和组成,而且要介绍地球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阐述地球系统的整体作用和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基础上,还要介绍人类对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灾害防治等当今热点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课时少体现在:通常该课程仅仅为32学时或40学时,相对于庞大的教学内容而言,课时显得十分的有限。程度浅体现在:《地球科学概论》是有关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的一门通识性课程,不以从事地质工作为培养目标,在讲授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复杂的地质现象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释。以上的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要上好这门课,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十分熟悉教学内容,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凝练,教学过程中在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理论性的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思想性。

 

四、《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对专业认证的支撑

 

自2006年起,由教育部牵头,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在机械、化工等行业开展了试点工作;随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有序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展开,对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质量保障文化、引导工程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从2012年开始,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中国测绘学会进行认证工作。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在毕业要求方面应覆盖12方面的内容: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4.研究;5.使用现代工具;6.工程与社会;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职业规范;9.个人和团队;10.沟通;11.项目管理;12.终身学习。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对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贡献,首先是课程设置的需要,《地球科学概论》属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中的自然科学课程。其次是教学内容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后续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地球形状的知识是投影带划分的基础,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和分层的知识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的知识是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的基础等。最后是对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12个方面中的几个方面有一定的支撑;在“6.工程与社会”方面:例如,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通过观测整体的微小变形量,构造统计分析模型,能够及时有效地预测变形体的变化趋势,为防治灾害提供基础。这不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而且是涉及到人身财产安全的社会问题。

 

篇2

1煤矿生产系统中回采工艺优化

1.1煤矿回采主要生产工艺

我国煤炭回采工艺分为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综放等,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高档普采、综采与综放,而爆破采煤只在小煤矿采用。

A.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与爆破采煤工艺的区别在于普通机械化采煤的破煤和装煤实现了机械化。支护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根据煤层的厚度和煤的硬度选用中功率甚至是大功率的双摇臂滚筒采煤机,使采煤机的割煤和装煤能力大为提高,甚至还具有破碎大块煤的能力。其生产工艺为:割煤—清浮煤—移溜—支护叶回柱。

B.综放。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是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采煤工艺。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的实施是在厚煤层底部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利用正常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法进行回采,工作面上方的顶煤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人工松动的方法使其破碎,并随工作面推进将工作面上方的顶煤回收运出。其生产工艺为:割煤—清浮煤—移溜—移架—放顶煤。

C.充填。充填是采用充填类采矿法矿山的一个主要生产工序。矿山充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充填材料选择、充填混合料配比优化、充填料浆制备及输送、采场充填工艺、充填质量保证等环节。根据所采用的充填材料和充填材料输送方式的不同,充填工艺分为干式充填、水沙充填和胶结充填3大类。其生产工艺为:割煤—清浮煤—移溜—充填—移架。

1.2煤矿回采生产工艺优化

回采、掘进等工艺优化就是要对生产过程、环节以及生产工序进行优化组织,合理安排生产进度,改进和完善操作程序,优化生产系统,节能降耗,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效益。煤炭生产环节多,组织复杂,工作地点多,运输、供电、通风等点多、量少,占用设施设备多,针对这种情况,煤炭行业利用系统优化理论,科学规划掘进及回采工作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集中到一个区域,能够减少运输工作量,减少风耗、能耗等问题。尽可能压缩回采工作面数量,采用大采区、大工作面的生产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耗。

A.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正规循环作业是指按工作面生产过程配套的工种及定员,在一昼夜内,遵循一定的回采工艺顺序,保证质量,按时完成既定任务并周而复始地进行采煤作业。采用正规循环作业可以使工作面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生产,并使回采面空间、工作时间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合理地组织劳动生产。B.网络图优化。通过时差的调整,以最佳方案、最小的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使整个生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网络图的优化方法:第一,缩短工程完工时间。通过绘制网络图,就可以得到初始的计划方案。关键线路是网络图的核心,它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完工时间,缩短每一道关键工序的工时都能缩短整个工程完工时间。在人、财、物有保证的前提下,对初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善,进一步缩短整个工程完工时间,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检查工时;

b.细分工序;c.调配力量;d.检查修正。第二,人力、设备、动力的合理安排。在编制网络图时,除了考虑工程进度外,也要尽量合理地安排人力、设备、动力等资源。一项工程的人力、设备、动力必须均匀安排,这不仅能使人员减少流动,而且总需要量也能降到最低。

C.系统优化。回采工作面生产系统是采运、通风与支护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对回采生产工艺进行系统优化,就是要减少回采工艺中不必要的工序或环节,使生产系统向有序、稳态和高效方向发展。如:优化综放工作面集合参数,减少停采煤柱;选择合理的放煤步距;优化放煤方式;优化施工组织等提高回采工作面采出率,创建高产高效生产模式。通过对回采工艺进行优化,科学规划回采工作面,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缩短运行距离,减少运输工作量,从而降低风耗、能耗,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通过回采工艺的优化可以使回采工作面的工作时间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以最少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协调各工序的平稳运行,减少工序中无序作业所带来的能源浪费与人力、物力消耗,不断提高回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提高矿区的整体效益。

2煤矿掘进工艺优化

巷道主要有三种类型:岩巷、煤巷、半煤岩巷。目前巷道掘进工艺主要有两种:炮掘和综掘。在目前的大型国有煤矿中,视岩层赋存情况,炮掘和综掘并用。

2.1煤矿掘进生产工艺

A.综掘工艺。煤巷综掘是一种破煤、装煤、运煤三大工序全部由掘进机连续完成的作业方式,与炮掘相比具有工序少、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施工安全、工人劳动强度小的优点。综掘工艺简单介绍为:破岩—装矸—运输—支护。其具体施工工序流程:交接班—安全质量检查、找线、画线、准备工作、综掘机班检—开启后侧运输系统—开启掘进机进刀、割煤、出煤—临时支护、铺网上托粱—后退综掘机—打注顶板锚机、两帮锚杆—拉胶带机尾(或延刮板输送机)—清理钉道。综掘与炮掘的主要区别在于破煤、装煤工序上,省去了打眼、装药、连线、爆破、排烟等待、耙装、人工出煤等时间。

B.炮掘工艺。炮掘工艺可简单表述为:打眼—装药—爆破—装矸—运输—支护。其具体施工顺序为:交接班—安全质量检查、找线、准备工作—打迎头炮眼—装药、连线—爆破、通风—临时支护、出煤—打顶部锚杆及帮部锚杆—钉道、延刮板输送机、清理。

2.2煤矿掘进工艺的优化

掘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采掘、运输、通风。各工序中包含着不同的生产环节,各环节的整体协同性决定了掘进生产效率的高低。巷道掘进工艺复杂,通过优化掘进工艺,可以提升掘进效率,降低设备故障,减少人员占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缓和采掘矛盾,有利于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掘进工艺优化还能降低能耗,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推动矿区能源管理工作。通过掘进工艺优化可以减少运行距离、通风距离以及通风量,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掘进工艺优化增加了平行运行作业时间,减少设备空运行时间,降低无序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能源的消耗,提高矿区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科学规划掘进工作面,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协调各工序的平稳运行,不断提高掘进工作面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周英.采煤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3]赵利安.采煤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新闻写作是文字写作,新闻写作的最终成果即新闻报道是一种信息传播产品,它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向受众传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意味着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信息传播产品的任务,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其表现形式。那么,作为一名煤矿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才能使新闻报道工作符合企业的特性,更好地做好煤矿新闻工作?笔者在认真学习新闻写作理论的同时,工作中也有些许体会,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这里的中心,指的是中心工作,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个中心,煤矿企业也不例外。新闻报道最讲究的就是时机,就是要紧密围绕每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写作。大局,既指局面,也指局势,防范和遏制煤矿事故,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好转,这是大局。服务大局就是帮忙不添乱,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就多写,反之就不写。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新闻写作旨在通过一地、一时、一事、一人等微观个体的报道,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动员人们投入到新闻报道所倡导的环境中来。这就是服务,为保护人的生命这个大局服务。

比如说在谈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时,好还是坏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但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的时候,要着眼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所发生的变化,要报道政府出台的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要报道从煤矿企业领导到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理念、素质的变化;要报道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装备水平所发生的变化;要报道煤矿安全生产战线上所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这些报道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印象: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在不断好转,煤矿战线的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而让广大受众了解真实的煤矿安全生产情况。

二、用事实说话,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事实指的是新闻事实和背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主要内容,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新闻的特殊价值和独特作用就在于它能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体现某个道理、观点、思想,从而感染、影响、教育受众。受众喜爱新闻,就是因为新闻事实中有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和值得信服的道理及思想观点。

这就需要在新闻写作中,一是精选典型事例。面对采访到事实,我们不能不分主次、事无巨细地端出事物活动的全过程,而应当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在众多事实和事物活动的全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精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二是讲究叙事论理技巧。选准的事实固然会“说话”,但记者在具体表述中如能讲究艺术,这个“话”就能“说”得更好。为了更好地用事实说话,要求记者在具体表述时,不仅求平实,还应求新颖、求意境、求立体感,让读者受到感染,这就需要有“点睛”的议论,但这种议论必须是从新闻事实中引发出来的,不能离开事实任意发挥。三是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新闻真实性的形象真实,即对所报道的人物风貌和现场情景等,能有合乎事物本来面目的艺术写照,使新闻做到有神、有形。应当说,事实不真实,新闻无生命;形象不真实,生命就干枯;新闻没有感染力,就不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教育感化工作

对煤炭企业来说,以人为本的“本”首先是人的生命、健康。但是如果细细研究,我们的很多报道真的是以人为本吗?比如说,在有的写劳模的稿件中,经常会看到“劳模带病下井”的内容。但我们再看这种行为,表示敬佩的时候,还要大力提倡吗?带病下井,不仅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在身体条件不适的环境下,还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对他人造成伤害。

这就需要我们在新闻写作中,首先要站在普通人、老百姓的角度来看问题。新闻写作如果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层面来观察、分析政策措施,往往更能增强报道效果,更能促进政策措施的落实。其次要全面报道。职工既是企业的一分子,也是社会成员,因此在新闻报道中既要反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注意反映他们正当的、合理的利益诉求。第三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发展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在报道中,既要盯住那些追求超越,既不断超越自己,又不断超越他人的人,又要客观对待那些选择安分守己,尽自己的责任,踏踏实实,以按要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最高目标的“守己”者,他们的生活状态往往是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反映。

四、坚持煤矿安全是融于生产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思想,做好弘扬正气工作

煤矿企业中所说的“安全第一”就是指在生产组织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都必须以安全有保障为前提。安全说到底要在生产中体现,或者说为安全是为生产服务的。

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煤矿新闻写作,首先就不仅仅只关注事故,而是更要关注企业为实现安全所做的努力所进行的探索,这样才能使报道更符合客观实际。因为煤炭生产毕竟是在与自然作斗争,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有许多人类所不能预知、所不能控制的危险存在,这样的报道才能更鼓舞煤矿工作者的信心和干劲,激发他们与自然作斗争的勇气,更好地挑战自然、征服自然,攻克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难关。同时这样的报道更能突出责任事故不可原谅的观点,更能促进企业和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其次,在新闻写作中还应当以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和评判煤矿安全生产现实。比如在判断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时,有些媒体爱引用一组百万吨死亡率的数字与国外作对比,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对比虽然能给人们以紧迫感,但却有失偏颇。因为除了煤炭的地质赋存等自然条件与世界先进采煤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外,装备水平、职工素质、职工收入和社会地位等软、硬件方面差距也十分明显,而后者显然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也许我们的数字也很“好看”。

总的来说,煤矿新闻写作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终究是要付出加倍的艰辛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正面宣传、舆论引导、教育感化、弘扬正气的作用,真正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①宋春阳、孟德东、张志攀 编:《实用新闻写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②[法]贝尔纳·瓦耶纳 编:《当代新闻学》,新华出版社,1986

③蓝鸿文著:《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015-01

煤矿调度是煤炭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工作,是为矿井完成生产计划的有效方法,并能保证各生产过程相互协调地进行;它既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专业工作,也是一门管理系统科学。

1 煤矿调度的性质及作用

在煤矿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当中,离不开调度工作,它起到矿井生产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谋部的作用。各级煤矿调度按照煤矿“三大规程”,根据作业计划和领导批示,及时检查生产中各项准备工作和生产进度,发现和消除隐患,完成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情况加以调整,克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生产与辅助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配合,使整个企业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安全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煤矿安全、生产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煤矿调度在安全生产中将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煤炭企业是24 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地下生产作业,且采、掘工作面每日三班生产,各班都有任务、工序、质量、计划和要求,同时在操作上还受到空间和地压的限制,因此煤矿调度不但要指挥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还要为下一班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它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到调整、调节、调配、权衡、调遣、协调、指挥、监督作用。它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组织起来,协调起来,综合平衡,及时地反映和克服生产中的矛盾和薄弱环节,协助企业领导来进行管理工作,集中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使生产过程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

2 煤矿调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2.1 具体工作内容

在日常工作中,煤矿调度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统一指挥机构,按照煤矿“三大规程”及在领导指示下,组织、指挥安全生产。其具体工作有:依靠计划组织生产,完成生产任务的平衡;围绕循环图表搞好综合平衡;按照有关规程规定进行监督检查;企业领导的指示进行调度;组织采掘衔接平衡、生产环节之间平衡、部门之间的平衡、轻重缓急的平衡;人、财、物的平衡。

2.2 特点

(1)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调度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坚持24 小时调度值班,不间断地进行组织指挥生产,保证按班、日、旬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在生产管理中发生的大小事情一般都反映到调度室,通过调度人员去解决。

(2)具有严格的时间性。调度人员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要及时了解清楚,上级领导指示和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传达、汇报、处理。

(3)具有调度的权威性。它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的综合部门,调度人员虽然是一般管理人员,但是却代表着领导来进行指挥生产,企业的各个环节、生产岗位对其下达的指示、通报、命令必须坚决执行。

(4)具有业务保安的重要性。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不安全因素多。

同时煤矿调度在安全生产任务和灾害事故抢救工作处理方面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发生透水、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和大面积冒顶等重大事故时,要严格按照事故抢险预案及指挥程序来进行组织抢救。如果在调度指挥上稍有疏忽或迟缓就会贻误时机,酿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根据这些特点,决定了调度室必须成为在矿长领导下的煤炭生产系统的指挥部和参谋部,担当起对安全生产和各个环节的生产指挥工作。

3 调度工作进行的原则

3.1 制度

一个合理高效的煤矿调度工作制度的制定,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煤矿调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它对于整个煤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煤矿的调度工作不仅有汇报制、分析总结制、调度会议制、领导值班制以及调度责任制,煤矿调度工作的日程中又加入了调度分析工作。

3.2 计划

在现代煤矿生产活动中,都是按照上级部门反馈的信息来进行制定适合本矿实际发展的计划,如果在计划制定后,每一个环节或者部门不能按照计划来进行开采工作,那会影响整个煤矿计划的完成,调度工作的目标是完成生产经营作业计划,只有对矿井进行有效的统一的指挥调度才能确保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

3.3 信息反馈

调度工作不单纯是在问题与事故发生后的协调者,更是避免这些事故发生的协调者,有效的预料可能发生的问题与事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正常运作,才能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安全工作。这需要煤矿调度人员及时的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反馈,上层主管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问题的原因,将数据统一进行整理、分析,确保能够主动地及时地作出判断,提出有效地额防御性措施,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3.4 综合平衡

在之前的煤矿生产调度工作中,主要考虑的是生产之间的各种关系,但是没有针对现代化煤矿管理有效的实现煤矿调度,现代煤矿调度考虑的包括了正规循环作业中的指挥者,而不简简单单是生产中的调度,必须要求相关部门有一个宏观的调控,及时地分析整理数据,确保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与顺利进行。从煤矿的整体利益出发,综合平衡的原则是最有效的,能够促使企业不断发展。

4 事故的处理

煤矿工作环境及生产工序极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威胁。当矿井发生事故后,如何安全、迅速、有效地抢救人员、保护设备、控制和缩小事故影响及危害程度,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事故处理的关键。就事故的性质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事故,二是安全事故。

4.1 生产事故的处理

当接报发生生产事故时,要问清事故发生的单位、地点、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立即通知相关单位检查处理,同时按照生产事故汇报处理程序汇报。凡发生非伤亡事故,调度室应作详细记录,并于事故发生的当班录入调度网络(当班不能处理完的事故,在事故处理完后8 小时内录入)。生产事故汇报处理程序如图1所示。

4.2 安全事故的处理

当接报发生安全事故时,要问清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经过、受伤人数、受伤部位、受伤程度、汇报人等,立即按照安全事故汇报处理程序处理并祥细记录。安全事故汇报处理程序如下:

事故发生后,应本着救人的原则,该下井的下井,该上井的上井,切忌人海战术,一是容易造成混乱,二是影响通道运输,在通知救护队时一定要说清事故状况,以便带足相应的工具,必要时请求上级救护队或地方政府支援。

参考文献

[1] 王琰涛,位建峰,刘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

篇5

煤的形成从高等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需要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比如辽宁煤田的成煤期是在晚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期。晚生代含煤地层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分布在辽宁东部太子河流域的主要有本溪煤田、下辽河平原的红阳煤田;辽宁西部地区的南票煤田以及红螺岘、杨家杖子、朝阳等地;此外辽东半岛的复州湾董家沟等地亦有零星分布。中生代有侏罗系下、中统和上统,下中统主要分布在北票、朝阳、和尚沟和南票双塔沟和辽东田师傅、马架子等地;上统为本省主要含煤地带,主要分布地有阜新、铁法及彰武等地。新生代第三系分布在抚顺、沈北、清源及沈阳南郊永乐等地。成煤是有条件的:第一,植物条件。大量植物繁殖是形成煤的基本条件,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是在地球形成数十亿年以后,因此煤炭的形成也是近几亿年才开始的。我国的成煤时代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和第三纪。第二,必须有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有适合于植物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还应有利于沼泽的发育。第三,地理环境。就是必须有植物的生长、死亡、堆积并且使这些植物遗体不至于完全氧化的地理环境。第四,地壳运动。地壳运动莫不如说是地壳下沉,最好是下沉的速度与植物沉积的速度一致为宜。而在成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河流的冲刷,大自然的风化、剥蚀及地壳运动等,最后形成有开采价值的煤层要经历许多“磨难”。从煤层形成的条件来看,按现在的环境是成不了煤的,就连植物堆积这一条件都满足不了。前年,笔者去过海拉尔和鸡西,路过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越来越少,鸡西的虎林和林口两县原来都是林区,现在大多数都变成了耕地,而且树木的砍伐速度远远超过树的生长速度。远古时期,我们辽宁是一片荒野,生长着大量的树木和其他植被,它们春天生长,秋天死亡才有了植物的堆积,才有了今天的各大煤田,现在的环境根本成不了煤。

解放初期,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中国地大物博”,现在看来这句话已经不适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辽宁的抚顺称为“煤都”,鞍山称为“钢都”,而现在的抚顺煤田四个矿井中两个已经报废,只有老虎台和西露天矿能采少量的煤;而钢都鞍山在全国的排名也已经逐步落后。原来辽宁有沈阳、抚顺、本溪、铁法、阜新、南票和北票等大型煤炭企业,现在大部分矿井已经报废或尾采。煤炭资源越采越少,几近枯竭。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利用,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宝贵的资源。虽然2010年在铁岭昌图的古榆树镇发现了10多亿吨的褐煤煤田;2012年在阜新的彰武发现了1.73亿吨的褐煤煤田,但昌图煤田煤层埋藏在1500米以下,开采十分困难。既然煤炭资源如此珍贵,且不可能再生,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克服长期以来煤炭开发过程中采富弃贫,采主弃副及小煤窑私挖滥采的不良现象。

我们要按设计规范的规定达到回采率(即薄煤层大于85%;中厚煤层大于80%;厚煤层大于75%)要求,严格执行我国的《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并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要寻找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建设开发煤炭资源,肥瘦搭配、珍惜每一吨煤,提高回收率,尽量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二是开发煤炭资源的技术措施,如: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合理选择回采工艺、合理安排工作面的开采顺序。

三是加强储量管理。

四是要依法规范小煤窑,严格执行国家法律,严禁过界开采,严禁胡采乱掘。

五是要注意环境保护,做到文明生产,降低煤炭开采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总之,我们只有按科学规律办事,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对开采煤层要做到精采细采,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才能保证煤炭资源在建设小康和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我们煤炭人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实施科学开采、绿色开采、计划开采,并结合本地区煤田概况开展教学,这样采煤概论课程教学的效果将会更好。

篇6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一)安全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持广义说的一般认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无所不包、统而论之的观点指导意义不强,工作中不易把握。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一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养方面,体现了安全文化的本质。

(二)煤矿企业在实践中对煤矿安全文化的定义

1.安全理念和愿景,不仅领导者持有,还要“全体共持”。煤炭开采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所共持的最高价值,就是“生命至上、规章至尊”;我们所要追求的愿景,就是讲科学、遵规律,不断减少人与环境的对立,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提高员工通过驾驭现代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员工高尚文明的社会地位感。

2.培育安全文化关键在塑造“员工和团队的行为举止”。煤矿的复杂多变性,给员工心理、意识带来深刻影响。塑造员工的行为举止,必须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侥幸、压抑、摆脱、盲目的扭曲心理和凑合、马虎、应付的行为习惯,使员工在煤炭开采中,始终渗透着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提高应对、处置、规避各种危害的能力。

3.由“理念和愿景”到达“行为举止”上,必须经过一个中介,这一中介称之为:“文化的制度化”。 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枢纽”,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成败。

(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纵向结构

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文化是核心,制度层文化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环节、及建设依据;物质层文化是基础,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三个层次的文化有机的结合,同时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使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1.凝聚和激励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把企业、职工群体的价值观、心理情感粘合在一起,为追求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奋斗;对于错误的批评纠正、正确的表扬肯定,这样对职工的行为予以嘉奖的同时,激励了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激发了潜力使其努力工作。

2.规范和导向作用。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安全制度文化。有形的是国家的法律条文、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机制、管理办法和环境设施情况。煤矿企业利用有形的安全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对违规制度的惩罚,实现对职工的规范作用。无形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群体的理念、认识和职业道德,形成对职工的一种自觉的约束力,这种有效的“软约束”可以削弱职工对“硬约束”的反感。从而实现有形和无形约束力的相互结合。当然,在对企业员工进行规范的同时也是对员工思想观念的一种导向作用,使职工对安全的认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

(一)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理念

总结和培育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突出“安全发展”这一主题,抓好传统安全理念的普及,做好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

(二)培育和发展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要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营造不安全行为的“自控”氛围,建立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的安全监管体系。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养成遵守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习惯,并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及自我认证、第三方认证等形式,才能促进安全体系建设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培育和发展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把安全制度机制建设放在煤矿安全实践过程中加以应用和把握,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整合和完善,从而建立为广大职工所主动接受、自觉遵循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其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重中之重,企业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入井带班、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各种安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责任落实到位。

(四)培育和发展安全环境文化

安全环境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硬环境包括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开发;软环境包括职工的精神需求、安全周期、安全品牌、企业形象等。加强安全环境建设要从提高装备水平入手,转变煤矿生产方式,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探索现代安全管理手段。同时,还要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品牌文化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大型露天煤矿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原煤和土石方的移运。目前我国30.0Mt/a级露天煤矿,物料移运量为:原煤量30.0Mt/a,土石方量220.0~270.0Mt/a。如此巨大的移运量,用什么方式移运,这就是采用什么工艺问题。露天煤矿工艺发展到20世纪进入到辉煌时期,从单斗—铁道工艺、单斗—卡车工艺、轮斗—带式输送机连续工艺、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单斗—卡车—固定(半固定)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演变到到近期的单斗—卡车—可移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和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工艺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结合我国露天煤田埋藏特点、国内外露天矿开采工艺发展水平,以及世界范围内石油供应能力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是今后我国露天煤矿最主要工艺之一。它几乎不受煤、岩软、硬及气候条件的限制,适合深大露天煤矿的长距离运输,“以电代油”降低露天矿开采成本。

2 大型露天矿山开采工艺及发展现状

(1)单斗铁道开采工艺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分别在抚顺西露天、阜新海州和新丘露天、河南义马、平庄西露天、新疆哈密等露天矿相继应用,设计生产能力90~300万吨/年。由于该系统规模效益差、基建工程量大、初期投资高、生产运营成本高等原因,该工艺目前已被弃用。

(2)单斗卡车开采工艺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首先在金属矿山开始应用,但卡车吨位较小,一般在32吨以下,如鞍钢的齐大山、大孤山、本钢南芬、弓长岭、首钢水厂等。自本世纪80年代开始,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24立方米电铲、154吨卡车)为代表的单斗卡车开采工艺,使我国露天开采工艺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千万吨级生产规模,并被广泛应用。如安太堡、安家岭、霍林河、伊敏河、准格尔、神华北电胜利一号、大唐东二等。该工艺系统灵活可靠、生产效

率高、初期投资较小,但易受运距、油料、轮胎等运营成本增大因素不利因素制约。

(3)轮斗连续开采工艺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分别在元宝山、小龙潭、准格尔等露天矿剥离系统有所应用,该系统具有自动化连续开采、效率高、运营成本低等优点,但受岩石硬度、气候条件、轮斗切割力以及设备重量大,投资大等因素制约,至今未被广泛应用。

(4)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

我国仅在2006年在准格尔黑岱沟矿有一套应用,设计能力2400万方/年。该工艺具有设备能力大、生产效率高、运营成本低、有利于内排等特点。但设备庞大、机动性差、设备投资高,而且受煤层赋存条件制约。

(5) 露天采矿(刨采)机开采工艺

我国仅在2008年神华北电露天矿开始实验性应用,设计能力800t/h。该工艺具有设备移动灵活、简化了破碎环节、设备重量轻、投资小等特点,但该开采工艺及设备尚缺乏大量应用实例检验。

(6) 单斗卡车半固定式破碎站开采工艺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露天煤矿采煤系统中相继被广泛采用,如安太堡、安家岭、霍林河、伊敏河、准格尔、神华北电胜利一号、大唐东二、鞍钢齐大山、大孤山、本钢南芬、弓长岭、首钢水厂等。

该工艺系统具有效率高、可降低运营成本低并对减少卡车运距、实现半连续生产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存在移设周期长、欠灵活、破碎站建设投资大等不足。

(7) 单斗可移式破碎站开采工艺

近年来该系统分别在小龙潭露天矿、大唐东二应用。该破碎系统可直接布置在工作面上,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卡车运距,实现半连续开采,简化破碎站的基建环节,且设备投资较低,同时比单斗卡车+半移动破碎站移设更简单灵活。但可移式破碎站移设时仍需依赖其它运输设备。

(8) 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开采工艺

该工艺系统近年来在国际上开始应用,我国在2008年伊敏河露天矿首次使用,设计能力3000t/h。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开采工艺系统减少了卡车运输环节,实现了全系统电力驱动、能源单一、以电带油的目的,同时具有设备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移设灵活方便等特点。目前已在大唐东二、白音华二、三矿等剥离系统设计中采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该工艺及设备仅有英国MMD公司、德国克虏伯公司有少量应用实例,致使设备投资高,且一些制造技术环节尚待完善,影响了单斗自移式破碎站开采工艺系统的推广应用。因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单斗自移式破碎站设备成为当务之急,此举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投资,也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在露天开采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系统,目前澳大利亚古涅拉露天煤矿有一套系统已投入使用4年;加拿大suncor油砂矿有两套系统投入使用1年;我国伊敏河露天煤矿有一套系统投入使用2年;我国内蒙白音华露天煤矿已经订购4台自移式破碎机,两年后这4套系统将投入使用。露天开采由于受规模效益的驱使,国内外露天矿山的生产能力日趋大型化,自移式破碎机能力在5000t/h及以上规格的设备有广阔的市场。

4 重大意义

(1)该工艺的国产化开发研制,可节约大量燃油;

(2)改善原有工艺的高成本;

(3)主要设备国产化可大幅度减少设备投资,并且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在露天开采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4)改善露天矿山企业的经济面貌;

(5)使我国露天采矿业技术发展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6)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上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5 结论

单斗+自移式破碎机+移置式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具有适应不同矿产条件、开采效率高、设备动力驱动实现“以电代油”等特点,可以显著降低开采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等突出优点,成为全球范围内大型露天矿山开采的主选工艺。

参考文献

[1] 孟宪臣,采煤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煤矿;设备;安全管理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现就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谈下自已的想法:

一、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

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要健全完善机电运输装备管理台账和技术资料档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修检查和运行状况的动态管理。要严格岗位责任考核,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三违”处罚与教育规定,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切实提升煤矿供电安全保障水平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灵敏可靠的过流、漏电、接地保护装置,而且每年必须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一次核算、调校和整定,并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进行一次跳闸试验;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供电设施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可靠的防雷电装置。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煤电钻、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必须采用综合保护。

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制度。操作电气设备必须配备绝缘设施。井下不得带电检修和带电搬迁电气设备、电缆、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切断电源的开关把手必须闭锁,并悬挂警示牌;对带有储能元件的电气设备,切断电源后应经充分放电,达到规定的延迟时间后,方可开盖检修。

三、加强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管理

煤矿机电、提升、运输系统使用的矿用产品,凡是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机电设备、电缆。煤矿用于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防爆电气等设备没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要立即停止使用或按要求更换。煤矿新购进、检修或者大修的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由具备资格的人员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四、完善提升运输设施

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动作灵敏、性能可靠。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安全控制要求。斜井提升连接装置要可靠,必须装设保险绳。斜井井巷中防跑车与跑车防护装置等安全设施必须齐全、完善,提升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各类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或者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严禁同时运送物料。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机车、无轨胶轮车警铃或警笛必须齐全完好,前有照明,后有红灯,并有防止碰头、追尾事故的技术措施。同一水平使用3台以上电机车时,应使用带有电气闭锁的信号装置;行驶机车台数大于5台时,必须使用“信、集、闭”系统。严禁提升运输设备超负荷或带病运转,严禁超期服役,严禁非防爆机动车入井。

五、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检验检修工作

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主提升、主通风、主排水、压风设备,供电系统保护、防雷接地装置,电缆和钢丝绳等进行定期检验;要按规定对安全仪器仪表进行周期鉴定和标校,严禁使用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对斜巷人车和立井升降人员使用的罐笼防坠器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每半年进行一次不脱钩试验;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在用主要通风机、主排水设备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按规定进行性能测定。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每年雨季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检测检验工作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承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规范检测检验机构的中介行为,保证检测检验质量。

六、加强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煤矿企业要加强机电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电钳工、防爆检查工、绞车司机、输送机司机、信号工、把钩工、电机车司机、采掘机组司机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要宣传相关规定和安全常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规范操作行为。要教育职工,严禁超载提升运输,严禁超员乘坐人车或罐笼,严禁刮板运输机和非设计允许的胶带输送机乘运人员,严禁扒车、跳车和坐矿车。

七、深入开展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煤矿企业要把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保设备完好、质量达标。要加大投入,加快机电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努力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应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对矿井供电、提升、运输、排水、压风、通风、采掘、瓦斯抽放等系统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测监控,提高设备控制自动化、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篇9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有效和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煤矿建设是否合理,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法来评价煤矿建设工作,将能够促进我国煤矿建设健康发展。

二、煤矿建设项目的特点

相对于其它工业建设项目而言,煤矿建设项目有以下特点:

1、环境影响时间长。煤矿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一般按照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2、煤矿建设活动属矿产资源开发,所处地区多与自然资源所在地交织一起,一切生产过程都牵动生态系统,所以煤矿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生态破坏为主,兼有环境污染问题。

3、煤矿建设项目的选址主要受煤炭资源的赋存地点和条件所决定。从全国范围看,煤矿建设项目的选址大多在偏远山区,这就产生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受煤矿建设影响的群体是村民。

(二)由于项目厂址的偏远,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容易被人们忽视。

三、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煤矿生产排污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对生态的影响,如锅炉烟气、储煤场扬尘、煤炭加工粉尘、矿井水、煤矸石等;二是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在上述环境影响因素中,废气、废水、废渣对生态的影响属于污染生态影响,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非污染生态影响。可见,煤矿生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比之下,地表沉陷对生态的影响更显著,更能反映煤矿生产的影响特征。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下水、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植被覆盖率减小,水土流失量增加。

四、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

1、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确定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根据项目对生态影响程度和范围的大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1、2、3级。

在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首先是确定评价等级,按评价的要求选择出1-3个主要评价因子,然后根据表1方法分级,其要点是:对采煤造成直接影响的区域进行初步分析,选择出1―3个主要评价因子,然后根据该生态因子变化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工作级别划分;在选择的因子大于1时,根据评价级别高的因子确定其工作级别。(表1)

表1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2、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

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确定。

(二)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

除此之外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还应该包括:直接作用区,指生态系统可能受到采煤直接影响的区域;间接作用区,指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因子变化通过生态环境运输、食物链转移等产生间接影响的区域;对照区,为了对比和提供某些背景资料而选择的与评价区自然生态条件相似的其它地区。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是直接作用区和间接作用区。评价区域的大小与评价区域周边环境的生物、生态多样性及完整性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运行特点和生态环境功能都是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才能完全和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空范围宜大不宜小。

在实际工作中,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表水系特征。要能说明地表水系特征、地表水功能及使用情况、采煤的影响范围和主要影响因素、流域内敏感的生态目标等。

②地形地貌特征。特征较为简单的如平原或微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的相似性一般较高,调查范围可选择直接影响区域:特征较复杂的如山地丘陵区,可以选择山体构成的相对独立或封闭的地理单元为评价范围,但沿着河道或沟谷等廊道应适当延伸。在水陆交接处,调查范围应沿岸延伸到相邻的其他功能区。

③生态特征。要能说明受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特殊生境如湿地、红树林、保护区等应视为独立的生态系统而进行全面的调查。此外,采区或影响的生态系统物流的源与汇、生态环境功能也应列为调查与评价的范围。

④采煤的特征。采煤过程中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因此,评价范围的确定要考虑到地质因素。

五、环境影响评价在煤矿建设中的作用

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试验和类比调查,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建设项目在矿井建设期、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并对矿井开发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分析,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对可研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并根据评价结论,提出科学、经济、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决策部门和建设、设计单位提供依据。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证煤矿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合理的布局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环境影响评价将从矿井建设所在地区的整体出发,考察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位置、场外公路和地面铁路专用线走向、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的不同选址和布局对区域整体的不同影响,并进行比较和取舍,选择最有利的方案,保证建设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并分析与国家产业政策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得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结论。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可保证矿井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价格上涨以及煤炭需求的增长,吸引了各大矿区新建矿井项目纷纷上马。由于煤炭行业属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主的建设项目,因此矿井的开发将会导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在这种形势下,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拟建矿井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和自净能力,根据环境特征和自净能力确定的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将会收到巨大的环境效益,这样做的结果是制止环境污染和破坏,或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限度之内,将煤矿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矿井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认识并掌握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情况的基础上,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发展矿区型农业、综合利用塌陷区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建设矿区型生态农村等调整建议,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控制新污染源和促进老污染源治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对产生污染的新建矿井必须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重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在对新建煤炭矿井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废水、大气、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可行性可靠性分析,对重点污染物烟尘、SO2和CO2进行总量控制分析,确保满足总量控制指标,并提出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土地复垦方案、生态重建方案。对改、扩建及技术改造的矿井项目必须“以新带老”,并且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求制订控制新污染源、带动老污染源治理措施,达到区域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

5、推动煤炭企业技术进步,实现清洁生产。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起步迟于其它行业。对于煤炭工业而言,清洁生产也就是开采清洁煤、清洁开采煤、清洁利用煤。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将对矿井建设项目的开采技术、煤质、污染物产生量、煤的洗选率、矸石产生量、耗水、耗能和环境管理等指标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对矿井水资源化途径、矸石等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减量化措施等提出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推动煤炭企业的技术进步。

6、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必然是对相关煤炭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进而推动相关煤炭科学研究和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煤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煤炭环境保护的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法规和管理制度、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环保产业等方面取得的大批科研成果,所取得的很多成果已直接应用于煤矿建设的环保实践,为煤炭矿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煤矿开采大国,必须要重视煤矿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好煤矿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而促进我国煤矿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10

1 矿山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对环境问题进行重视是从污染问题开始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环境问题就是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但是环境问题并非只是环境污染,其还包含着生态问题,例如草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对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更加关注,矿区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问题要更加重视。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矿区的开发建设而来的,我国矿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工业的轨迹,因此,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煤炭开采、加工、储运以及燃烧过程中都会产生环境问题,文章对出现的身体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1.1 矿山地质灾害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向自然索取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破坏,矿业的发展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小煤矿的出现,对矿产资源进行了滥采乱挖,导致了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地质灾害是因为自然或者是人为的作用使地质环境发生破坏情况,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矿山地质灾害是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导致的矿区自然地质环境发生变异,这样对矿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采矿过程中,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矿山开采活动非常的强烈对地表环境以及地下环境的条件以及应力状态会发生改变,导致地质灾害出现,不仅仅对矿山工程活动造成威胁,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进行掌握,能够对灾害进行预测,采取必要的防灾对策,能够将可能出现的灾害危险降到最低。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都将对矿区地质环境、开采方式以及选冶工艺都将产生一定影响,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地面塌陷以及突水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都将对矿山的开采产生很大的影响,带来的破坏也很难预计。

1.2 矿山环境污染

1.2.1 空气污染

在煤矿区主要的空气污染是煤烟型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氯、一氧化碳和颗粒物,这些物质在温度比较低、湿度比较高的阴天会出现逆温存在的情况,导致污染物出现在低空 不易扩散的现象,最终形成烟雾。矿区煤烟型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矿区的工业窑炉数量比较多,而且,矿区的居民生活燃煤排放也比较多。在矿区的矸石电厂中因为经常燃用低质煤炭,除尘设备也不配套,因此导致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在矿区露天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在露天开采中钻孔、爆破、挖掘和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扬尘,而且,期间机械排出的废气对矿区的环境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西部干旱地区的扬尘危害更加的严重。

1.2.2 水污染

在矿区,开采地点、选煤厂、生活区等地点都会出现排出大量废水的情况,这些废水是矿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矿区的废水通常会带来很大的污染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出现渗透污染,在矿山废水或者是地表污水会通过土壤或者是岩石层裂缝渗透到含水层,对地下水资源会造成污染,同时,还会渗透过防水墙,给地表水体造成污染。第二,会出现渗流污染,在矿区,一般都会存在废弃矸石堆积的情况,一些含硫比较高的矸石山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不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硫酸盐物质,在发生降雨情况后,矸石堆中形成的废水会渗流到地表,对地表水进行污染。最后,在采矿过程中会对地表植被带来破坏,出现表土剥离最终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在矿区出现降雨或雪融后水流,一般都会导致泥沙流失的情况,不仅仅会导致流道堵塞,还会导致农田污染。在矿区废水排放量非常大,而且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就导致污染的范围非常广,而且,在浓度方面极其不稳定,是矿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2.3 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固体废弃物外排的现象,这些固体废弃物利用效率非常低,而且,在治理污染方面效果也非常差。矿石的开采量越大,废石和尾矿排放量也就会越大。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矿石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因为长时间的开采富矿日益减少,现在贫矿成为了主要的开采对象,这样就会导致更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矿石的开采量越来越大,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对矿山的环境影响非常大,对人体健康和矿山安全都产生了很大的危害。矿山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体现在以下方面:会出现占用土地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污染水质和土壤,对农业生产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1.2.4 噪声污染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强的噪声污染,而且在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因此,噪声污染比较严重。在矿区对地面噪声声源进行分析,工业场地是强噪声的主要集中地,声学环境也比较复杂,对周围环境的产生的污染也比较严重。矿山噪声一般强度比较大,声级比较高,而且,在局部会出现多发现象,干扰的时间比较长,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噪声对人们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一方面,对人们的心理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危害体现在以下方面:会导致人们的正常作息时间受到影响,同时,对生产人员的听力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出现多种疾病,对矿山劳动生产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5 地表景观污染

地表景观是地貌和各种干扰作用形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矿山地表景观是指在一定的视点和视距范围内形成的整体景观印象。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景观造成的破坏可以归结为几下方面:矿山采掘过程中土方工程会对地貌带来破坏;废石和废土的堆积对整体景观也带来了破坏;尾矿的出现对景观也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矿山环境和矿山类型,开采规模以及环境敏感度以及开采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 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2.1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2.2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

灰色关联分析(GRA)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的核心是计算关联度。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母因素与子因素;(2)确定分析序列;(3)无量纲化处理;(4)求差序列;(5)求最大差、最小差;(6)计算关联系数;(7)计算关联度;(8)依关联度排序。

2.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这种方法能够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与定量因素,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特别适合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中使用。

3 矿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煤炭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矿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要进行重视。矿区可持续发展从经济角度来看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区域经济,在生产过程中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的矿区不具备经济效益,使得矿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作为单独的经济单位存在。矿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时空上要保证延续性,在任何矿区内,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矿区会面临着开发、发展、兴盛、衰落、闭矿的生命周期,因此,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对经济延续问题进行重视。在矿区发展过程中要提高生产运营能力,同时,在技术方面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保证矿区进行更好的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解决,过去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环境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因此,以后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预防,这样才能更好的节省人力物力。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是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矿区一定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走清洁生产道路,使矿区变成生态工业园区,使经济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矿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情况。煤炭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运输条件也受到了制约。从内部情况来看,煤炭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摆脱困境,经营体制正在发生改变,但是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安全生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而且,煤炭生产人员的生存状况和收入水平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很多的矛盾,而且,矿区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阻碍。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比较广,总体格局上北方矿产资源比较多,煤田总体构造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煤田厚煤层比较少,而且埋藏深度比较深,这样就导致煤矿的安全生产难度比较大,导致了灾害比较严重。

3.1.1 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突出

我国煤炭资源储备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因为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不可回收的耗竭性资源,在不断使用之后导致了其出现稀缺的状况。但是,为了实现我国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煤矿工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改善,要对矿区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率非常的低,而且地区分布非常不均,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水平比较低,稀有煤种的储量非常少,导致了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上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第二,资源勘探程度比较低,不能满足新井建设的要求。第三,我国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开采条件比较差,生产成本出现了不断增加的情况。在我国还没有利用的煤矿中,有一半以上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这样就导致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条件比较差,而且地质条件通常比较复杂,开采的难度也比较大,适合露天开采的资源更加少。第四,资源政策不合理,导致了无序开发比较严重,我国现行的矿权有关规定和相关的方针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采矿权出现了到卖现象。第五,资源回收率非常低,而且,资源破坏和浪费比较严重,煤炭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大,出现了地表坍塌问题,给矿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3.1.2 适应市场环境的生存能力低下

我国煤炭工业在长期发展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比较大,因此,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的现象,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煤炭行业中有很多的小企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集中度比较低,煤炭安全供应保障程度也比较差。小煤矿的滥采乱挖导致了很多的事故,产量规模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环境影响比较大,现有的煤矿中,小煤矿的比重非常大,生产模式也比较落后,安全设施简陋因此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比较低,而且,很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在生产中缺乏安全常识,出现了很多的重特大事故。第二,产业和产品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一直以来,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开采、轻加工,重生产轻利用的现象,导致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非常低,非煤炭生产仅占行业的小部分。第三,技术装备总体水平比较低,我国采煤开采过程中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小煤矿基本上还是在使用原始的采煤方法,导致生产效率非常低。第四,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煤炭资源分布不集中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低,城市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

3.2 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3.2.1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及清洁生产的基本准则

和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和经济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是传统工业经济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转型过程中的战略性理论。循环经济是从物质流动方面而言,传统工业社会是经济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的模式,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高强度的开采和资源的消耗,同时,对生态环境也出现了高强度的破坏。在循环经济中,物质和能源实现了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小的破坏,因此,成为了矿区发展的必然方向。

3.2.2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的关系

为了实现矿区的清洁生产,可以实行以下的途径:根据资源赋存条件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和生产工艺,并且要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和产品的质量,避免出现过多的资源浪费现象。可以减少井下岩石巷道的掘进量,采用煤巷布置减少矸石的产出量。可以推广成熟可靠的特采工艺,对地表塌陷技术也要进行延缓。在空气污染方面也要进行防治,推广节能、节水技术,实现物料的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发展新型环保技术要保证末端处理的质量。清洁生产是为了能够保证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工业能够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矿区环境保护方面清洁生产的大力实行能够从源头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其也不能从根本上对出现的矿区恶化问题进行解决,要想彻底解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 结束语

矿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其中包含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实现了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协同耦合,文章对矿区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以此建立矿区环境系统的评价模型,促进矿区生态资源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煤炭资源的供应,同时,保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丁桑岚.环境评价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3]尹奇德.环境与生态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陈引亮.矿区工业生态经济[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5]王广成,闫旭骞.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张国良.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篇11

摘要:本文依据芦岭-900大巷生产中所面临的变形、破碎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分别通过理论分析顶板来压、底鼓的原因,及后期采取的支护方案进行总结,得出了巷道围岩在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围岩应力应变情况,为深部开挖总结一些经验。

关键词 :软岩巷道;顶板来压;巷道支护;巷道底鼓

中图分类号:TD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203-01

1引言

巷道底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变化及力学作用的过程,它与巷道围岩性质、应力状态及采取的支护方式有很大的关系[1-3]。芦岭-900大巷的底鼓,应该有以下原因引起的:

(1)围岩含有黏土类矿物成分。-900大巷为芦岭三水平开拓大巷,布置在10煤底板、局部围岩强度较低,围岩成分主要是粉砂岩,泥质胶结,性脆。顶板泥岩主要有高岭石等矿物含量较高。黏土矿物遇水膨胀是引起底鼓的重要物理原因。

(2)水的影响:-900大巷富黏土矿物的底板岩层长期处于侵水状态时,侵水进入岩层引起底板岩层体积增加,并且降低岩层强度,使底板成为释放地应力的突破口,加速底板变形。

(3)深部构造力的影响

围岩存在较大的自身重力。构造应力与巷道轴向夹角岩层的走向大概在20度左右,加速了巷道的变形量。

(4)巷道支护不合理

二次支护只是一次支护简单的重复,不能起到弥补加强的作用,而且后期的锚索退劲现象严重,锚索梁大规模的变形。

2 巷道底鼓的治理技术

2.1支护形式的确定

针对-900大巷的围岩条件和服务年限,结合近年来深部软弱岩层支护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900大巷局部修复段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岩石内部加固注浆稳定围岩,外部骨架式钢带支护围岩的方式。然后采用深部高压注浆,延伸注浆半径[4-5]。

2.1支护参数的优化

注浆锚杆规格φ20×2000mm(利用钢管加工),一般滞后于二次支护后或穿叉于二次支护之间打设,全面断矩形布置,间、排距1600×1600mm。采用适时全面断注浆加固围岩。注水泥单液浆,水灰比1:1,注浆终压定为3MPa,封孔采用快速水泥卷,封孔长度500mm。

3 治理效果及结论

通过对巷道顶帮进行锚带支护、注水泥浆及底板锚注支护。封闭了巷道围岩的裂隙,也减少了底板进水量。使破碎底板围岩被胶结成拱形连续体,改善了巷道围岩的条件,提高了顶帮及底板岩层的硬度,增大了承载能力(见图1)。治理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兰永伟,张永吉,深部开采条件下巷道底鼓机理的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25(1).

[2] 何满潮,邹正盛,邹友峰.软岩巷道工程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3] 康红普,王金华.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篇12

中图分类号:TD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4-0174-02

经过两种方案的比较得到的结论为使用第二种方案。第一种方案爆破掘进,警戒撤人影响轨道暗斜井运输,制约其他头面正常生产,且岩巷掘进,矸石混入煤流,对煤质影响较大。采用第二种方案可以保证9101工作面整体通风系统,综掘进度较快,对轨道暗斜井运输无影响,另外,第二种方案可以避免误揭M8煤,安全方面相对可靠。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轿子山矿新井一盘区剩余9103综采工作面,预计2014年5月份回采结束,二盘区接替面尚未掘进,接替面贯通剩余工程量达1 660 m,且开拓大巷系统尚未形成,预计至2014年8月份方能形成接替面,采掘接替严重失调。针对此种情况,在二水平水仓处布置9101工作面,能极大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按照该设计,可以避免岩巷掘进,降低爆破对其他头面的影响,减少投入。而且安全方面得到保障,避免造成误揭煤和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6 项目研究的经济效益

首先,9101工作面能为二盘区的开拓工程提供极大的有利时间,尽可能保障二盘区系统完善,瓦斯抽采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极大地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以避免造成采掘失调引起的损失。其次,9101工作面回风巷回风联巷的优化设计,避免施工岩巷,极大降低了投入成本。我矿平均每米岩巷投入成本为9 000元,煤巷每米投入为3 000元,以此计算节省成本24.6万元。另外,岩巷爆破施工,人员劳动强度较大,且大量矸石混入煤流,造成的煤质影响也比较大。煤巷掘进避免煤质影响,能够产出掘进煤约900 t。

参考文献:

[1] 孟宪臣,王永祥,王永安,等.煤矿开采方法[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篇13

2目前存在问题

2.1课程定位的局限性

我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煤层气开发企业和矿山企业,但现课程设置中较少涉及煤层气地面开采与利用,学生毕业后尚不具备到煤层气、页岩气相关企业进行地面开发、设计、施工及管理所需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素质,学生无法到地面开采的相关企业工作,尚不能扩展学生就业的需要。

2.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在我校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的相关课程较简单综合,造成部分教学内容不足。如地质课程,仅开设了普通地质、瓦斯地质,但该专业的地质课程应涵盖的矿床学中的煤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煤层气地质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较少涉及,这些在《瓦斯地质课程教学内容探讨》中有详细论述。如瓦斯防治和煤层气抽采技术的课程设置部分内容重复,在瓦斯防治中已涉及了瓦斯抽采的部分内容,且深度较浅。

2.3教材体系建设薄弱,教材空缺现象突出

该专业的许多课程多来自于相关专业,因专业差异以及教材编者知识结构局限性,国家规划教材很少,所用教材只是编者专著或别的专业的适用教材,通识性差,对该专业并不完全适用,造成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脱钩或者实用性不强。很多课程还没有教材,授课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学识,在众多教材、专著内选择认为适合的内容进行授课,授课内容零散,涉及学科理论深浅不一,缺乏系统性、通识性和科学性。如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包括了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开发、煤层气利用等众多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

3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构建

3.1煤层气抽采技术体系分析

煤层气赋存状态、控气地质因素、产出机理、开采方式、产出特征的不同导致其赋存与产出均有其显著的特殊性,鉴于此,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既有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来源、借鉴甚至直接移植,又有自己的独特性,还有与采煤技术交叉融合的耦合特性,是一个与常规天然气和煤炭开发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复杂技术系统。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勘探技术、开采技术以及协同开采三大技术体系,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3类方法,以及地质分析与选区的综合技术;地面开采的程序主要包括钻井、固井、完井和地面井增产技术及排采技术;矿井井下抽采技术中的模块化区域递进式抽采技术、分源双系统抽采技术、保护层抽采技术、卸压层抽采技术和采空区抽采技术等;在煤气共采技术形成了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的时间顺序、空间衔接和开发技术途径,形成了煤层气立体抽采工艺与配套技术;地面集输工艺较简单,一般为“井场一采气管道一集气站一集气管道一处理厂一输气管网”的工艺流程。

3.2根据所需技术体系分析课程设置

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等众多学科,煤层气藏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煤层气开采必须要具有针对性措施,需要煤田地质学与天然气地质学紧密结合、煤储层理论与常规天然气藏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煤层气排采技术与钻完井紧密结合。因此,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要求掌握或熟悉地质学、煤层气及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开发、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减灾、井下煤矿瓦斯抽采、地面煤层气(瓦斯)开采、储运与输送等多方面的技术,分析各院校煤层气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主要开设了包括涉及地质、力学、勘探、煤矿开采与安全、地面抽采技术、地面集输配技术、钻井与抽采设备、煤层气综合利用、管理等多方面的课程。

3.3专业课程设计

根据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特点,结合我校该专业主要是基于云贵川渝等煤炭行业及煤层气、页岩气开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地质、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上设计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主要考虑知识与所需能力相适应;岗位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与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相适应;与专业学习的需要相适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等原则,主要设置有以下几大类专业课程,以满足学生在毕业后可在煤矿、煤层气、页岩气等相关企业单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为后续成长打下较好的基础。地质类课程:普通地质、煤矿地质、瓦斯地质、煤层气地质。力学类:矿山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煤矿开采类:矿井开采与掘进、矿井通风、煤矿安全技术。井下抽采类:煤层气抽采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防突规范与管理。地面开采类:煤层气开采技术、钻井与完井技术、测井监测技术、煤层气输配技术、煤层气抽采设备及维护。其他:工程制图、AUTOCAD、流体机械、现代企业管理、安全评价技术、环保概论与煤层气综合利用、事故应急救援。

3.4专业课程构建

为更好地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构建分成了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四大方面。在完成大学基本素质教育即(公共课程)的前提下,对应未来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门技能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并结合我校特点开设了一般的实习实训课程和增设了技能鉴定这一教学和考核实践教学内容,还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职业素质设置了一组专业选修课。公共课程主要包括了思想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应用文写作等。专业必修课:工程制图与CAD、普通地质与煤矿地质、瓦斯地质、煤层气地质、矿山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矿井开采与掘进、矿井通风、矿井灾害防治、安全检测与监控、煤层气抽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钻井与完井技术、煤层气输配技术、煤层气抽采设备及维护、测井监测技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分为课程实训和集中实习两大部分,除了一般工科专业的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课程外,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特设置了地质认识实习、煤矿(煤层气)认识实习,瓦斯灾害防治、抽采工程顶岗实习及其设计、安全检测与控制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中增设了瓦斯检查工、煤矿抽采工、钻井工、煤矿防突工等技能鉴定实训内容。专业选修课:环保概论与煤层气综合利用、防突规范与管理、事故应急救援、安全评价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