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篇1

二、内容材料丰盈,指导性强

篇2

休闲农业是我国近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一来是为了应对民众对于休闲旅游需求的提升,二来是为帮助农民的收入与所得的增加。休闲农业不只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更是一种乡土性旅游服务业,因此,很多学者指出发展休闲农业首要任务就是吸引人潮。而未来的新型乡村、农村旅游需有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冒险旅游、美食旅游这五大类,休闲农业区提供的游息活动几乎可涵括其中,如健康旅游配合我国风俗民情,休闲农业区内的相关经营者可种植药草植物,针对注重养身保健的游客制作不同类型的养生餐,增加长期住宿顾客的吸引力。

未来农业应以多元化农业为发展目标,三大发展主轴中也提到农业深度旅游的新市场开发。应按照不同客层提供多元的主题游程。因此,吸引人潮,必须目标与分析营销,经由市场分隔、产品定位等工作,拟定适切的策略,进行市场客群开发,过去国内研究中以针对休闲农场游客的偏好、动机、体验、生活型态等变量进行市场分隔研究为主。如何提升休闲农业集客力、吸引力,是休闲农业经营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欲了解农业深度旅游市的现有客群与潜在客群,并探讨游客对深度旅游的偏好、动机、体验程度及满意度,来进行游客市场分隔,提出农业深度旅游开发的策略,并具体建议政府辅导休闲农业区推动、开发与营销农业深度旅游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项的选取依据

本研究由文献收集整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等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类。其次,通过专家访谈、专家问卷调查,对评估准则进行增加、保留、删除或修改等建议,得出休闲农业深度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层级架构,借以作为本研究游客问卷与专家模糊层级分析法研究指标准则的依据。

(二)研究工具

质性访谈问项设计分别针对休闲农业区经营者的基本资料、休闲农业区环境特色、深度旅游的特色与认知、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等四大方向进行访谈题项设计。游客问卷设计,以结构式问卷为调查工具,主要分为游客对于旅游资源的重视与满意程度、游客旅游经验及游客基本资料等三大部分。专家问卷设计主要为探讨专家对于休闲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开发评估指标,各个类型的权重,并与游客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故采用模糊分析层级程度法。

(三)资料收集

本研究通过休闲农业供应者(2位休闲农场及2位民宿经营者)与休闲农业需求者(2名游客)深度访谈的结果,作为探讨农业深度旅游产品项目与专家问卷调查的依据。游客问卷调查,各客群抽样的对象主要抽样深度旅游现有及潜在两种客群。现有客群,为必须在休闲农业区中的农业旅游环境下从事相关的体验活动,或在区内农场或民宿居住两天一夜以上的游客;潜在客群的抽样对象分为:在休闲农业区,以及在非休闲农业区之旅游景点,从事相关深度的体验活动之游客,旅程为当天来回或是居住在休闲农业区以外地区之游客。本研究采取便利性抽样法,于2013年8月底至2013年10月中的假日与非假日分别进行发放,选定需年满20岁以上具有独立填答问卷能力的游客进行发放。

(四)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包含次级资料分析与主客观分析,游客问卷分析方法利用SPSS 17.0套装软件,分析方法包括次数分配、t 检验、因素分析、Cronbach’s α等。本研究应用重要―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将受访不同客群之间对于各旅游资源问项的平均重视度与满意度加以归类,绘成重要―表现程度分析图,并利用此四象限分析结果进行拟定改善策略。专家问卷分析方法运用模糊层级分析法的方式,求算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而得到各评估准则的评价分数,达到客观评比的目标。

三、研究结论

(一)农业深度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根据专家的观点,深度旅游产品开发应依据“观光农业导向”、“文化旅游导向”、“自然旅游导向”与“乡村度假导向”的顺序为优先评估的准则;生态旅游、教育体验、农业体验、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为产品开发首要优先,旅游类型权重值之间的微幅差距,表示专家的重视程度几乎画上等号。次要为健康效益、主题旅游与乡土美食,冒险旅游与表演艺术权重值偏低,显示专家较不重视。

整体游客的观点,深度旅游产品开发应依据“文化旅游导向”、“观光农业导向”、“自然旅游导向”与“乡村渡假导向”的顺序为优先评估的准则;健康效益、教育体验、乡土美食、生态旅游、地方特色为产品开发首要优先。次要为民俗活动、主题旅游与农业体验,冒险旅游与表演艺术较不重视。在农业体验、健康效益、民俗活动与乡土美食等类型,专家观点与游客观点较不一致,专家观点认为农业体验与民俗活动为首要开发产品,游客观点认为为次要开发产品;游客观点认为健康效益与乡土美食为首要开发产品,专家观点认为为次要开发产品。其中,健康效益在开发产品的重要程度排序中,专家观点为第六顺位,而在游客观点为第一顺位。

本研究认为专家观点期望通过实际体验与知识学习的产品,提供游客知性的旅程,吸收新知,再结合地方特色与健康效益的产品,增加旅游的丰富性与深度。相对的,游客旅游的主要动机为踏青散步、放松身心(占34.7%),以及养生保健的观念日渐提升,对于健康效益的产品相对重视。其次,对于教育体验的产品开发也是相当重视,列为第二顺位。由于产品开发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游客进入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因此,本研究依据游客的观点,依重要程度优先顺序分别提出下列产品开发的方向:(1)顺序一:健康效益的深度旅游产品,包含体能增加的(如自行车),缓解压力养生的(如泡温泉),以及注重优化心灵的园艺治疗等旅游产品。(2)顺序二:教育体验的深度旅游产品,提供通过自然生态解说、环境教育、野外求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以及亲手参与的DIY等旅游产品,让游客深入与接触大自然,增长日常知识与资讯,游客更主动参与与体验的方式。(3)顺序三:文化旅游的深度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著重于乡土美食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包含美食与料理,参观地方传统建筑,观赏与制作手工艺品,品尝与挑选地方特产与伴手礼等。(4)顺序四:生态旅游的深度旅游产品,开发以自然景观与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产品,以了解当地环境的自然,在不影响当地生态体系下,达到保育自然资源,增强游客的环境意识。

(二)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了解深度旅游市场开发的产品,包含健康效益、教育体验、地方特色、乡土美食、生态旅游等,本研究发现与IPA分析中,继续维持的旅游类型相同,显示以游客认为最重要与最满意的类型,作为产品开发的方向是相当具有说服力。此外,本研究以IPA分析中,需要立即改善的项目,显示游客对于此类型与旅游资源非常重视,但却感到不满意,应当急需改善,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作为主要市场开发的方向。

一是以农业体验与主题旅游为整体客群的开发市场。农业体验的市场,利用农林渔牧的生产资源,转化成各项休闲活动。主题旅游的目的,主要通过休闲农业的环境,提供会议、打工渡假、团体员工旅游的性质,整体客群更认为主题旅游可以赋予休闲农业更宽广的市场开发。二是以教育体验与地方特色为现有客群的开发市场。教育体验主要在本身的生产经营之外,把重要资源用于体验与教学。结合地方特色的市场,以欣赏、参观和认识具有特殊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地方产业文化等,提供游客丰富的乡土体验。三是以民俗活动为潜在客群的开发市场。结合地区性或具浓厚当地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动、与庆典活动,提供民众感官刺激,与体验各地不同文化的差异。

四、研究建议

(一)产品开发方面的建议

一是策略联盟助于资源整合与开发,政府积极扮演协调与整合的角色由于农业深度旅游的产品开发相当多元,包含健康效益、教育体验、地方特色、乡土美食、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然而,目前多数休闲农业业者的发展现况,提供的体验活动大多为欣赏乡野景观的生态旅游、生态解说教育的教育体验,其次为参与地方文化、品尝特色料理,且多数农场也提供体验农产作业、感受主题风情和旅居农庄民宿,而仅少数农场提供户外健身运动和心灵舒压疗养的健康效益旅游产品。因此,业主在发展过程中若无法直接资金投资或提供,除了可以借助休闲农业业主之间的合作,或是与外部其他产业之间的异业策略联盟,利用异业的专长与特性来补强其不足,从双赢的方向思考,让合作的各方都能够提高获利,创造策略联盟的最高效益,进而增加活动提供的广度,助于多样性资源整合与开发,游客参与活动的意愿与选择相对会提高。

二是推动与规划深度游程的旅游产品。潜在客群的游程主要以当日来回的一日游为居多,若能够规划出附有价值与意涵的旅游景点,并与其他产业合作,通过包装与营销,推出与设计符合教育体验、健康效益与地方特色的多日游套装行程,将游客的停留时数延长与过夜,体会到不同旅游地区的深度旅游内容与资源。因此,建议政府相关单位与业主合作,规划小众的套装行程与路线,由政府进行大力推广,设计优惠方案,更可提供游客作为安排旅游行程的参考。

三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与资源。本研究认为整体客群对于各种旅游资源的接受度高且广泛,加上重游的忠实游客不在少数,约有六成的重游率,开发新的产品与资源,提供不同的游程体验,吸引新客群进入休闲农业的旅游市场,创造旧有游客新鲜感。

(二)市场开发方面的建议

一是渔业体验需要近一步加强。渔业体验在旅游资源IPA分析中,现有客群与潜在客群均认为游客重视程度低,满意程度低的旅游资源,属于优先顺序低旅游资源。目前我国的渔业体验活动较为少数,常见的为采贝、钓鱼,能够与其他产业的连结性较低,也收到产季与气候的限制,使渔业活动较为单调,游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相对降低。本研究建议可以向周边国家取经,找寻适合的开发策略,打开渔业体验的市场。

篇3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在欧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最为盛行(方世敏),当前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产品和功能的开发、市场研究、可持续性发展和宏观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获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国外休闲农业的具体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产品和功能开发研究。A.Hjalager(1996)研究认为休闲农业是在多功能农业的基础上,由农业多样化经营形成的。乡村旅游因其规模小、特色设施、环保主义而形成富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但其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C.Hegarty(2005)在对波兰和爱尔兰作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休闲农业产业多样性决定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但其多样性则取决于区域资源及客源市场条件。麦基(N.G.McGehee,2004)认为农场主拥有土地、经济上依赖于农场经营、休闲农业深受大众欢迎,是刺激休闲农业发展的推动因素。

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关于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外多数学者认为虽然有诸如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但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转型与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文化是休闲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JohnTribe(2000)认为,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乡村性将受到削弱。T.J.Forsyth(1995)对泰国北部的一个小山村的研究表明:旅游业不能使最贫穷的小农户致富,但它可使那些有能力通过雇佣劳动力发展旅游业的农户增加收入,发展旅游可能使农村社会进一步贫富分化,并因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或环保意识的增强可能导致环境退化或环境改善。

宏观管理政策研究。在欧洲,政府扶持乡村旅游的措施主要是制定开发政策,提供人力、财政支持,设置专门管理、服务机构等。休闲农业产品的质量保证制度方面研究较多。英国约有10000个农场提供膳宿服务,但一半多的经营者未参加任何质量保证监督计划。AlizaFleischer(2005)对基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乡村旅游企业与放弃农业生产活动的旅游企业的比较研究证实:基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业绩更好。

休闲农业服务质量研究。当前国外学者在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的研究文献较少。但已有的文献揭示了服务质量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Reichel(2000)则采Gronroos(1984)的观点,以技术质量及功能质量维度衡量服务质量,并参考Fleischer(1993)技术性及功能性二维度下之衡量问项,拟定休闲农业观光服务质量属性的问项;Akama&Kieti(2003)探讨肯亚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狩猎旅行游客服务质量满意度,服务质量衡量维度采用了Parasuraman(1988)服务质量五维度,并参考SERVQUAL问项,以服务为导向,配合国家公园特殊性来拟定服务质量属性;Maryam(2003)则是探讨参与生态旅游之期望服务质量,经因子分析,将参与生态旅游者所期望的服务质量归纳出六项维度,分别为生态有形性、确实性、可靠性、反应性、同理心及有形性等方面,并将其命名为“ECOSERV”,为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建立了一个指向性的方向,其中生态有形性为生态旅游服务质量中最受游客重视的一个维度,游客对生态有形性的重视所表现的行为对环境是友善的、具有较小破坏的,该篇论文验证了应用服务质量于生态旅游研究的可行性。

其他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了地理位置、休闲农业分类等等方面。国外研究在早、中期基本局限在产业的界定和政策支持上,随着该产业的逐步成熟,研究重点偏向于具体经营的角度,主要还是围绕顾客,如何在一个新兴产业中嫁接成熟的服务理念,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从微观角度分析企业服务营销的质量问题,仅仅停留在服务质量与休闲农业的相关性分析,为对服务质量评估维度和休闲农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因果关系论证。

篇4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8.052

1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休闲农业的概念最早在《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一书中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休闲农业,已形成了表述不一的各种概念。综合来看,休闲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经营者依托农业产品与服务,集休闲、观光、科普、示范、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达到让消费者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传统农业内涵与外延的充实扩展[1]。

2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来自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地区的资源、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为此,利用层次分析法、1~9标度法,确定相应指标权重,构建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以保定市休闲农业为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6年《保定市统计年鉴》、保定市信息统计网站等。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搜集不到的数据,采取了选用该指标相邻两年的平均值。同时,为了便于计算,对各项指标数据采取了无量纲化处理。令Yit=Cit/Ci0,其中Yit为该指标第t年的数值,Cit与Ci0分别为该指标第t年和基年的统计数值。

根据各个年度该指标的数据值以及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Zt=∑Wi×Yit(1)

其中,Wi为要素层各指标的權重,Yit为要素层各指标在第t年的数值,Zt为第t年指标层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值。如果Zt+1≥Zt,则表明该地区休闲农业具有发展潜力,反之则不然。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程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3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鉴于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因素的多样化,明显看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地区居民旅游收入普遍提升,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为此,综合考虑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针对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行业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组建市级休闲农业协会,完成与北京、天津休闲农业协会对接。创新农业营销模式,利用网站、杂志、电视、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保定休闲农业。筹划和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2)合理开发资源,注重内涵建设。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势,保定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此,要将其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情,强化特色创意,培育知名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3)完善农业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立足保定市特色和现有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农事体验、度假休闲服务。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创新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推动产业集聚。

参考文献: 

篇5

一、前言

观光农业是体验经济时展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崭新路径,这种发展模式,将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发展旅游观光,提升农业附加值。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基本的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进行有机结合,以农业生产带动农业观光,是休闲农业旅游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产值较低,农业资源利用程度不够,这种情况下,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提出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战略观点,注重结合体验经济特征,对现阶段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战略发展目标,进行了相关预测,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了一条崭新道路。

二、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休闲农业发展优势———以YJ村为例

本文在对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战略发展分析过程中,结合了长春市绿园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实际情况,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究。长春市绿园区YJ村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夏季气温平均在26度左右。YJ村以葡萄种植业为主,并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观光点,可以让游客体验到较好的风光。据相关数据调查现实,YJ县从2003年开始发展葡萄种植业和蔬菜种植业,村党委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建设投资,建立了“静珠葡萄生产基地”,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发展旅游观光行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产品品牌的宣传,提升了“静珠葡萄”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观光[1]。在发展葡萄种植业的过程中,还开展了蔬菜种植业,开展了生态旅游。游客可以在葡萄架下现吃现剪,品尝新鲜的葡萄。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村党委还设置了相应的餐饮业,主要以地区特色为主,以“杀猪烩菜”等东北特产,让游客品尝东北特色的食物。这种发展模式下,为YJ村农业提升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没有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下,YJ村人均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人均年收入高达13000元。

(二)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YJ村为例

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对于YJ村实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来说,较为不利。YJ村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旅游景点的设置,多以观光和品尝为主,对深层次体验开发较少。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有50%的游客满足于现阶段YJ村的旅游情况,30%的游客基本满意,20%的游客认为,YJ村的旅游模式太过单一,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2.经济发展相对落后。YJ村在发展过程中,人均GDP虽然达到年平均13000元,但是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交通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村里的道路仍然有泥路的情况,导致在发展观光行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3.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YJ村休闲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均GDP收入也在显著提升。但是受到小农经济的发展,YJ村的旅游观光行业进展缓慢,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这一崭新概念认识不足,农业资源开发程度较低[2]。

三、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战略构建———以YJ村为例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1970)一书中提到:“服务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则是体验经济,如何对体验经济时代特征进行把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来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在体验经济背景环境下,如何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一)注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是更好吸引游客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对此,YJ村要注重加强村内交通建设,改变原来的土道,使道路设施得到有效完善。同时,要丰富现有的餐饮业和住宿业,提升餐饮和住宿环境,提高YJ村的旅游接待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丰富旅游资源,增加乡土民情的旅游特色,提升游客满意度,为YJ村带来更多的游客资源[3]。

(二)加强观念转变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对此,YJ村党委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将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休闲农业旅游巨大发展前景向农民进行讲解,让他们意识到休闲农业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主要将其优势进行分析和宣传,能让农民真正意识到这一行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提升农民积极性,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YJ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市场开发

市场开发过程中,强化对资源的应用,是提升经济效益和促进发展的关键。YJ村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资源应用不足,限制了其发展。对此,YJ村要注重立足于现阶段发展情况,能够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更好地吸引游客,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战略构建问题研究时,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YJ村的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就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YJ村的情况,我国其他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可以借鉴YJ村的经验,并注重对自身情况的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基于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休闲农业发展,要注重对资源优势的把握,这是休闲农业旅游更好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贺德红,周志宏.论体验营销在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应用[J].江苏商论,2011,01:78-80.

篇6

    在对休闲农业发展过程涉及诸多方面的相互关系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是指标体系既要科学地反应其发展内涵和发展目标,还要能够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对休闲农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系统性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休闲农业发展可以视为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整体,子系统又可以细分为若干评价要素,评价要素则有各评价因子构成。同时,评价指标体系还应根据研究需要和指标功能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层次之间表现为隶属关系,层次内部各分量之间则是并列关系。可行性原则。构建的休闲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因子概念清晰,内容简单明了,数据易于获取,计算结果便于分析和对比,且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另外可行性原则还有要求定性指标可以间接赋值量化,定量指标直接量化,以尽量减少主观色彩。代表性原则。休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要有足够的覆盖面,既要全面反映休闲农业发展的结构组成和本质特点,而且要清晰地表达各个主题,既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又要避免相近的评价指标重复出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上述原则,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由游客接待量等27个评价因子组成的休闲农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其中制约层由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3个子系统构成,要素层由产业规模、产业基础、资源基础、生态环境、旅游社区和传统文化6个方面组成,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本研究采用两两比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该方法是对同一层次内所有被评价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出两两比较判断表,然后根据某一评价标准对每2个配对指标进行重要性的权衡[25]。两两比较法多用来选择最优方案,所以一般采用0~1分打分法即可。但是本研究利用两两比较法是用来确定各指标间的权重。而很多指标间的权重大小差异比较小,所以必须采用更加多层次的打分方式。有2种常用的更多层次打分方式,分别是0分~4分打分法和多比例打分法。多比例打分法计算更加复杂,但是为保证权重确定的科学性,本文将采用多比例打分法。多比例打分法要求两两比较中两项的得分之和为1即可。具体示例如下:当2个指标i与j同等重要时,则令(式略)为了使评价因子权重结果更加客观、科学,邀请了地理、资源、生态、旅游和农业方面的10名专家进行打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加权平均,最后进行归一化化处理,最终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数据来源和处理在各项评价因子中,定量指标D1至D22均来自《奉化市统计年鉴》、《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奉化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分析》、《宁波市统计年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及其他相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报告和资料等。而后,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公式为aj=a/A,其中,aj为标准化后的结果,a为原始值,A为标准值。指标赋分标准在评价休闲农业发展状态时,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评分采用10分制对评价因子层各指标进行评分,以确定各项因子得分。定性指标数据的获取是通过向有关专家和旅游、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征询的方式进行。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某一地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时,该研究地域的各指标评分值综合起来反映了休闲农业发展状态,假设用向量δ表示这个状态,那么δ的每一个分量从不同侧面反映该系统在特定阶段的发展状态,因此向量(式略)而后根据事物的持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将休闲农业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评价结果与分析

篇7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缘由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9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9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造,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治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造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造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治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治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央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赖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农村,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造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造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图案和标识等。如台湾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乳牛的定位,就是非常胜利的形象定位。

5、科学规划与治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治理体系,包括治理机构和治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治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治理制度、员工教导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治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治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造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导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要害。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导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加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造上脱离了朴素、自然、调解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治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治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治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动,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造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导、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蔡光宇.风景旅游生命力研究与应用——以岛风景旅游区规划生命力分析评价为例[J].华中建筑,2009(5).

篇8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缘由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7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设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管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心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农村,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图案和标识等。如台湾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乳牛的定位,就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定位。

5、科学规划与管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蔡光宇.风景旅游生命力研究与应用――以岛风景旅游区规划生命力分析评价为例[J].华中建筑,2004(5).

2、李轶轮.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组织[D].同济大学,2005.

篇9

1研究设计

关于“生产———生活———生态”模式的休闲式旅游空间开发,是各区域相互协调的结果,也是实现休闲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机能的有机整合和利用。若想要研究设计出休闲旅游农业开发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那么有必要通过休闲农业开发区域性农业旅游特色和推出旅游者耳目一新的服务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可根据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地方习俗、传统节庆日等各种进行商品化的包装和营销。不仅如此,还要注重旅游规划和生态保护,并对此进行可持续性的规划和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生产———生活———生态”的理论基础,对这样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进行开发和规划,最终对区域性旅游的整体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和开发,然后客观分析休闲农业旅游的适应性开发与发展。

2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的测度与评价

从计算的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的图1可以看出,由于地区的旅游开发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差异性制约原因,使该地区旅游开发适宜性差异明显。而且,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基地的经济基础、经济条件和休闲文化氛围等不同,也会导致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有着差异影响。当然,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而是一项集农业、工业、交通、餐饮、住宿、邮电等综合性方面的地区综合发展工程。为了可以让休闲旅游开发更明确“三生”适宜性发展指标要素,文章将对这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整体来看,生活适宜性中的社会发展因素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影响最为强烈。且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适宜性跟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社会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等颇有关联性和一致性。这种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一方面吸引着游客,另一方面地区良好的休闲旅游可以给客源、消费、资金等开发动力。

3如何发展适宜性的休闲农业旅游

(1)主题农村庄园。这是一种基于农村的农村农产品生产和开发,将一套农村建筑物作核心营业点。然后再将果园、花园、田园、菜园等作为辐射性农村庄园装饰性配套景点和以书吧、咖啡厅、茶吧、酒吧等提升品位。并将特色鲜明的农村民俗文化主题贯穿其中的小型农村会所。(2)酒庄。酒庄其实就是一种独立的葡萄酒生产单位,是一处将葡萄种植、栽培、采摘等之后再进行葡萄酒的酿造和生产。酒庄一般都会规划在风光宜人、水土丰茂、阳光充足的海边或山谷。在农村开发出这样的休闲旅游之地,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3)农业公园。将农村优美广阔的田野地带,融合环保健康等理念,将农作物种植和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并按照城市公园的思路发展成一种生态休闲的乡土旅游园地。在这种农业公园可以进行游憩、度假、学习和休闲,让游客在这里追求简约、归真、和谐的生活方式。

4将农村打造成适宜性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总结

(1)因地制宜的实现区域性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开发方向、内容和产品、环境等意义重大。在今后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应学会科学评价、规划引领,并明确自身发展的不足和优势,客观分析环境的开发与影响。(2)文化是休闲旅游开发的灵魂,所以若想要深入挖掘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价值,就应该要学会创新文化融合的模式和路径,提升农业文化旅游的经济价值。(3)扩宽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的渠道,提升农村旅游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并且营造出休闲农业开发的有利环境和美好风景。尽量将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等互动结合,并将其打造成创新、绿色、健康、环保的适宜性休闲农业旅游之地。

5结语

如今城乡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新农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正是休闲农业旅游的最佳开发时机。这必将成为未来农村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新态势。我国政府也应该从政策、设施、资金等多个方面支持农业生态。让其成为一种增加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旅游的新方式。

篇10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蔡光宇.风景旅游生命力研究与应用——以岛风景旅游区规(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篇11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5-0056-04

作为旅游大省的海南,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本文以海南省休闲农业网公布的124个休闲农业点为数据,分析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海南休闲农业点布局分析

(一)数量分布特征

从空间角度分析,海口1)236个位居榜首,占据了海南省休闲农业的28%;其次是三亚,以12个休闲农业点的数量占海南省休闲农业的9%;第三位是定安,拥有11个休闲农业点,占海南省总数的8%。海口、三亚和定安三地的休闲农业发展最为领先。从区位角度分析,海口是海南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客流量较大,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基础。三亚的知名度较高,2012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达1102.22万人次,稳居海南省各市县之首。定安紧邻海口,被称为“海口的后花园”,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较为突出。从累计比例看,排名前7的市县占了全省休闲农业点的72%,占据了全省的绝大多数。这些点大都集中在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和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外加传统的海南的旅游热点线路东线区域,呈现两点加一线的格局。

(二)类型分布特征

依据依托的主要资源类型,可以将海南休闲农业点分为农园(乡村)观光型、农园采摘型、垂钓型、科技示范(教育)型、休闲度假型及其他型6种类型。

1 农园(乡村)观光型。根据调查分析,在现有的124处休闲农业点中,观光型有23个。观光型休闲农业点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业观光园,如海口的年丰休闲农业观光园、万岱休闲农业观光园等。二是一些乡村风光和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村,如文昌的美柳生态村、琼海的里邦生态文明村等。三是一些传统旅游风景区或是自然保护区。如海口的东寨港、保亭的呀诺达风景区、兴隆的热带植物园等。

2 农园采摘型。独特的气候使海南拥有种类繁多的热带瓜果和蔬菜。农园采摘型通常是利用一些热带果园、瓜园、菜园等供游客自行采摘。游客不仅可以享受新鲜的水果蔬菜,更可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农业劳动的乐趣,如海口的绿枫庄。

3 垂钓型。海南水资源极其丰富,水位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可充分利用水库、池塘、鱼池等开展垂钓、捕鱼等项目,如文昌金沙岛渔家乐、定安世光罗非鱼农家乐等。

4 科技示范型。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吸引游客,集科研、生产、观光等为一体。如海口的龙浩生态农业示范园、文昌的椰子大观园等。

5 度假型。通常有多种度假项目,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设施。如海口的田心生态农业园、羊山休闲公园、文昌的龙泉乡村等。

6 其他型。包括文化型的乡村休闲点,如三亚的槟榔河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区、定安的古榕树国共联合抗日誓师大会旧址、琼海的多河文化谷等,以展示乡村文化或是历史事件为主要功能。

(三)空间分布曲线

休闲农业的主要客源是城市居民。本研究选取以海口为代表的琼北休闲农业区、以三亚为代表的琼南休闲农业旅游区,及传统的旅游东线上的琼海、万宁、保亭三个市县为代表,进行休闲农业点分布曲线图的研究。休闲农业点受市场区位的影响较大,三亚和海口的休闲农业点随离市中心距离的加大而呈现减少趋势。海南东线上的三个代表城市的休闲农业点分布都呈现近城聚集的特点。

二、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一)北部区域:优化产品,树立品牌

海南的北部区域包括海口、文昌、定安、澄迈四个地区。北部区域人口约为333万(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下文同),占全省人数的38%,这使得北部区域的休闲农业旅游具有一定的客源基础。从现有的休闲农业点来看,北部区域有休闲农业点59个,约占全省48%。在今后的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中,北部地区不宜单纯追求数量,而应该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产品。

1 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配套设施。从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来看,目前的休闲旅游产品还存在短板,特别是住、行、购、娱等要素差距还比较大,导致经济效益较差。在交通方面,建议开辟旅游专线,方便市民出游。在住、购、娱等方面,要加强自身特色的挖掘,又要保护当地的人文和生态环境,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

2 提升休闲农业点服务水平。农家乐和一些采摘园、休闲度假农庄,多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旅游接待活动。聘用的人员多是自己的亲戚或是当地无法外出打工的人员,这些人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服务意识缺乏,服务技能不强。休闲企业自身要有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水平。

3 建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协助,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运行的机制,实现良性发展。

(二)东部区域:扩大客源,与观光、度假旅游深度融合

东部区域包括琼海和万宁两市,人口约为103万,面积为3576平方千米,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可将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与传统的观光和度假旅游相融合,吸引客人深度体验。借助琼海博鳌会议的知名度,加强营销,扩大客源,争取更多的岛外客人的光顾。

(三)南部区域:打造精品,提高游客满意度

南部区域包括三亚、陵水、保亭、乐东4市县,总面积为6955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61万。休闲农业可以三亚、保亭为主,陵水、乐东为辅,实现良性布局和发展。要打造精品,如三亚的兰花世界、小鱼温泉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不断地自我创新,以顾客为本,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中部区域:强化生态低碳,加强错位发展

中部区域包括五指山、琼中、屯昌和白沙4个市县,面积为718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70万。与其他区域相比,中部区域非常特殊。这里有海南海拔最高的五指山,琼中、保亭等地也是山脉众多,多为五指山的余脉。高山、低谷、丘陵的地貌,保留了原始森林景观与珍稀动植物资源。同时,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发源于该区域的琼中境内。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海南的黎苗族聚集地,拥有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1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低碳休闲农业点。目前开山砍树、毁坏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和社会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引导当地休闲农业点走低碳化的道路,在拓展当地农业发展空间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传承民族文化,实现错位发展。应该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开发体现黎苗民族农业文化、节日文化、婚庆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休闲农业点。这可以更好地传播当地的文化习俗,使更多的人了解黎苗族风情,也可以不断地挖掘传统文化,自觉地传承民族文化,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五)西部区域:丰富产品,合理布局和规划休闲农业点

西部区域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4个市县,面积为8407平方千米,人口为199万。本区地域宽广,约占海南总面积的24%,但本区的休闲农业点仅为7个,约占6%。这与本区的人口和地域面积不相匹配,因此,本区的休闲农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篇12

一、引言

休闲农业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的欧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生活的压力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的悠闲与安详,在这种情况下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意大利、奥地利成为休闲农业的诞生地,之后休闲农业在欧美国家受到了青睐,形成了农业经济体系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各国的休闲农业,大都依托农业自然资源和既定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采摘、体验、民族风情等多种休闲经营模式。城市市民在休闲农业中体验到了乡村生活和乡土情趣,获得了心理上的宁静和情感上的快乐。我国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起步也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市民渴求的一种消费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出现,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浙江省依托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开展了多种特色模式、多种经营模式的休闲农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分析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其它地区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浙江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浙江省经济发达,交通网络健全、交通路线畅通,加之各类农业资源丰富,为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休闲农业消费群体的不断增加,政府层面给与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促成了浙江省休闲农业的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局面。从发展模式上看,浙江省的休闲农业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1.农庄休闲模式。农庄休闲模式的基础是农庄,具有相对开阔的农业资源区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农田观光、种植体验、养殖体验、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身娱乐等休闲服务内容。农庄休闲模式的消费群体主要面对一些高端客户,在田园风光之中为消费者提供高端的休闲服务。此类模式的代表,如绍兴郊外的绿林竹海农庄,农庄内竹林如海,傍依兰亭景区、会稽湖泊,景色别致、幽雅清新,让消费者的身心松弛、精神愉悦。2.农户休闲模式。农户休闲模式的基础是农户家庭,侧重于让消费者体验农民生活,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在农户休闲模式下,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品尝农民饮食、居住农民宅院、操持农民家务、体验农民乐趣等方面,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模式。此类模式的代表,如衢州下辖的七里乡,各村农户大多开展了个体休闲农业经营活动,消费者可以在这里自制豆腐、年糕等农家食品,亲手采摘小园里的瓜果蔬菜,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返璞归真的情调。3.园区休闲模式。园区休闲模式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科技,通过向消费者展示最新动植物品种、最新农业生产设备、最新农业生产技术,间接达到科普示范、推广宣传的目的,在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的过程中,不仅放松消费者的心态,也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农业、投身农业。此类模式的代表,如杭州下辖的萧山开发区,不仅兴建了温室大棚基地、绿色果蔬基地、高档盆栽花卉基地,还引入了克隆展示项目,吸引了大量农业科技爱好者的到来。4.景观休闲模式。景观休闲模式的基础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复合景观,以景观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景区农林牧渔等农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此类模式的代表,如奉化市下辖的向阳海岸,这是一个典型的依托海洋景观和渔业资源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消费者在享受阳光、沙滩、海岸的美景时,游览海岛、品尝海鲜、垂钩海钓,享受浓浓的渔家乐趣。5.特色休闲模式。特色休闲模式的基础是特色,以与众不同的农业特色达成对消费者的吸引。这种特色可以是农业资源上的,可以是农业生产环境上的,也可以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的,以特色、新颖、不同之处带给消费者特殊的情趣。此类模式的代表,如丽水市下辖龙现村的田鱼养殖,在稻田中养鱼,种植与养殖浑然一体,真山真水,品鱼观鱼,极具特色。

三、浙江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

从浙江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巨大的成功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是各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其成功经验在于:发展模式丰富且有针对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1.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丰富且有针对性。如前所述,浙江休闲农业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构成了浙江休闲农业的立体化发展体系,具有良好结构化特征和持久的生命力。这样的发展模式,给与不同消费者以足够的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酌定参与何种休闲农业模式。不仅如此,浙江的休闲农业,特别注意本地域内的实际情况,注重休闲农业服务的针对性,从不盲目地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2.休闲农业的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式过程,需要长期的筹建和准备工作,由此也造成了比较大的资金需求。浙江省的休闲农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资金投入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浙江省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种资金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同时也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休闲农业的股份制建设。到目前为止,浙江休闲农业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个人投资,更有企业投资和外来投资,从而为其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3.休闲农业的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休闲农业发展的长期性,要求投资者不能过于短视、不能过于追求获取利益的快速性。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准确把握各地区特色的同时,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和管理制度,长期坚持并最终走上了现在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得浙江休闲农业不仅获得了应有的投资回报,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目前,每年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正是浙江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最好力证。

四、浙江休闲农业对其它地区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其它省份、其它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其它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因地因时而宜地构建发展模式、切合实际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注重投资的多元性和经营的合理性。1.因地因时而宜地构建发展模式。每一个地区和其它地区相比,都有不同的农业资源配置和自然环境情况,更有着不同的乡土文化和民间风俗,这些都是农业发展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要发展休闲农业就必须深入地分析自身的情况,准确地把握自身的特色,包括自然条件、农业资源、气候征象,挖掘自身的与众不同,这才能形成对消费者的吸引、有助于树立休闲农业的特色品牌。各地区发展自己的休闲农业,切忌盲目地照抄照搬,就算是同类模式的学习,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2.切合实际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一个新领域,也继承了这一基本属性。这不是一个投资短、见效快的行业,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进行准确的模式定位以后,各地区的休闲农业要以发展模式为依托,以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合理可行的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尤其要考虑到初创期的各种困难和应对措施。当休闲农业进入收益期时,更要避免竭泽而渔,而是要合理分配收益,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品牌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注重投资的多元性和经营的合理性。休闲农业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资金,尤其是前期的资金投入。如果再综合休闲农业投资回报的周期较长,单一投资主体一般都难以保证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重休闲农业投资的多元化,政府既要给与一定比例的投资,更要引导其它投资进入,并努力拓宽休闲农业项目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这其中,休闲农业会直接惠及参与建设的农户,因此鼓励农户投资也极为关键。项目进入具体经营过程以后,一定要注意经营方式的合理性,特别是考虑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的合理性,既能保证各方的投资回报,又达到多方共赢得最佳局面。

参考文献:

[1]胡孝平,王福鑫,许思洁.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全产业链发展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15,3:202-205.

[2]田嘉.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都市休闲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机制的构建[J].世界农业,2015,8:210-213.

[3]刘红瑞,霍学喜.城市居民休闲农业需求行为分析——基于北京市的微观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5,4:90-97.

[4]蒋颖,聂华.休闲农业市场客源行为分析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405-411.

篇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扩增,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拥有的业余时间持续增多,加大了对娱乐休闲、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至此,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式,不仅开拓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而且还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因为休闲农业兼具环保、娱乐、经济、社会、教育、餐饮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休闲农业已然成为辽宁省农业发展的新趋向。通过分析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辽宁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业产业面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一、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正确认识

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对休闲农业缺乏投资建设。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同时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产业。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经营,未能真正发挥休闲农业的特有属性,不仅失去原有效益,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二)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府偏重的数据值,从业者急于增加收入,缺乏对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的认真分析,导致发展盲目。既没有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

(三)缺乏市场调查分析

休闲农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城市居民,但当前大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缺乏对临近地区的充分了解,盲目跟风。

(四)产业规模狭小及产品项目单一

休闲农业产品过于单一,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了解。现有项目多是从满足游客物质需求角度出发,缺乏精神需求层次的满足,不适应现代旅游市场。应该进行创新性的开发,使其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五)管理缺乏科学性

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紧缺。在管理上没有协调性和组织性,行业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水平不足,导致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市场环境相悖,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六)科技含量低且效益低下

当前处于信息化社会,在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了解最近的农业生产和作业技术,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农产品品种少,极易出现季节性发展瓶颈的风险,导致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因此,农业产业需向多元化发展。

(七)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就扶持政策而言,目前国家建立了对农民生活具有扶持作用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却缺乏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各地大都未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

二、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

辽宁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弱势状态,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把休闲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现阶段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建议辽宁省相关部门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一是对辽宁省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在水库周边地区修建相应的养老设施、相关培训中心以及会议中心等作出评价,同时对经营管理的水平进行全面整改。二是在水源地、山区河道等地区严禁建设休闲农业项目,不论何种形式,以防对当地的水质产生影响。三是对于新建休闲农业项目的安全、环保等方面要通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科学评定和审核,待合格后方可实施。

(二)强化相关休闲农业的激励机制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辽宁省政府和各市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进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同时,应该积极促进民间现有休闲农业基础和民间投资的融合主体,减轻财政困难,发展特色项目。税收减免。国家在进行征税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目前,辽宁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处在重要阶段,税收减免可以更好地帮助乡村居民参与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贷款政策的完善。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至此,贷款政策的完善对休闲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保证了后期建设资金的供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观赏区道路、停车场、移动卫生间、观赏长廊、指示标志等。如本溪市东营坊乡完善了基础设建设,为其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地理优势

辽宁省地处东北三省,富含满、汉、辽等多种文化特色的属性,拥有其地理区位的优势。另外,农村设施、农业生产、农村空间、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等资源丰富,具有鲜明地理特色,为其提供先决条件。

(四)注意环境以保证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再塑造的过程。但是,回归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切忌过多的建造人文景观。

(五)培养专业人才

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包括了一、二、三产业经营内容,涵盖了休闲、农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该产业需具备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在高等院校创立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进行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六)加强宣传力度并扩大知名度

政府还应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寻求休闲农业更多的发展路径。一是要加强信息化推广。让游客对休闲农业区所处区位、休闲内容、道路交通、娱乐设施、餐饮民宿、联系办法等内容进行介绍。二是应注重与旅行社的合作关系,通过旅行社对市场进一步开发。三是要与相应媒体联合组织宣传活动,增加知名度。四是通过建立辽宁省休闲农业网络平台,来与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进行交流,并产品信息,更多的迎合市场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