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行业趋势

医院行业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院行业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院行业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08

Proposals on the Typical Implementing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EN Peng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he essay illustrated the mea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ypical implementing model and problems and proposes about how to develop the Tianj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 promot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model; development

1 农业科技园区的含义

农业科技园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用现代农业技术支撑的、以设施农业工程为主体的、具有多项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组织形式。其采取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开发与示范、辐射、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改革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1]。

2 天津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底,天津已启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9个[2]。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对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突出表现在:(1)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2)探索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3)带动了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提高了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5)对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生态环境发问有引导作用。虽然天津农业科技园区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摸索,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中的示范带动作用[3]。

3 天津农业科技园区的典型运行模式及存在问题

3.1 政府主导模式

该类型园区是指由各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园区。通常以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等形式安排,由政府负责园区建设主要资金的筹措[4]。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的津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行政隶属于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园区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814.67 hm2,交通条件、地理区位十分优越,便于技术引进、产品输出和游客进入。园区土地肥沃、环境质量优越、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适合发展高效优质精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园区已经在无公害蔬菜技术开发与生产、花卉苗木种苗培育与规模化生产、河蟹养殖及种苗繁育技术开发、优质稻米(小站稻)品种选育与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围绕上述技术和项目,已经有包括天津港田集团公司、天津瑞祥集团公司、天津松江有限公司和天津小站稻开发中心在内的4家企业进驻园区投资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人民币2亿元,总产值超过9 500万元,实现利税2 600万元,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园区在其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的同时,还以其多方位的辐射、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园区周边地区各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模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配套扶持政策不完善,对企业等非政府组织缺乏吸引力;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对园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企业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园区经营受到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缺乏应有的活力,责权利关系不明确[5]。

3.2 科研院所主导模式

有些园区是在农业科研院所原有实验基地和所有土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大多采取由科研或教学单位和地方政府合作投资建设的方式,共同开发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引导农户进行规模生产,形成新的农业经济生长点[4]。如坐落在武清区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主要产品包括优质蔬菜种苗、设施蔬果、设施花卉和技术服务等。年产优质蔬菜种苗600万株、年产高档蔬菜24万 kg、优质蔬菜107.1万 kg、有机果品5万 kg、高档花卉2万盆、各种技术性收入500万元,年营业收入2 615.5万元。该园区一是促进全市设施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全市设施农业对农业产业的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设施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设施产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15%。二是促进全市设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园区可直接安置当地50人就业,年平均工资及福利达2万元;通过种苗推广、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直接带动设施蔬菜基地6 666.7 hm2,带动农户5万户,户均增收5 000元,总增收2.5亿元。三是带动基地休闲观光服务业的发展,项目将科技展示、试验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融为一体,实现设施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现代设施农业观光休闲景点。四是促进武清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有效提升武清区现代农业的建设水平,成为武清区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的窗口,带动设施农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条的延伸,加速武清区“三区”联动协调发展。但是这种科研院所主导运行模式由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设还远远不够。科研院所主要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作用,自身经济效益不明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摆在基地面前的重要问题。另外,园区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影响了农业资源区域优势的发挥,实际效果不佳[6]。

3.3 企业主导模式

该类型农业科技园区是指建设经费主要由企业筹集,政府则主要提供有关优惠政策的园区[4]。如位于北辰区双口镇的天津梦得奶牛养殖科技园区,是由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成,建有生物育种试验牧场、中以合作示范牧场、生态种植场3个功能区,引进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及装备,形成设施工艺一流、产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奶牛科技园区。园区奶牛饲养规模为5 000头,奶牛年均单产达到12 t以上,年出售良种母牛1 000头,年销售收入3.2亿元。园区建设了10家示范牧场和50家辐射牧场,带动天津市奶牛养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园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奶牛生物育种、奶牛营养管理等奶牛养殖技术创新和推广方面为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天津梦得奶牛科技园区符合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部署和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要求。项目集奶牛良种繁育、原料奶生产、饲料加工及配送为一体,形成设施工艺一流、产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奶牛科技园区。但是这种企业主导模式的园区普遍缺乏统一标准、科学规划和运作经验,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开拓与竞争力不强、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不高、没有与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等等。更重要的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一般投入巨大,收入寥寥,经济效益不高,建设资金紧张,投融资问题严重。另外,园区热衷于引进国内外设备和设施,忽视了对科技、特别是人才的引进,导致园区自身的研发能力不强,对引进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创新能力弱等问题[7]。

4 加快天津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要加大对重点农业科技园区的扶持

建议借鉴国外采用“绿箱政策”的成功经验,结合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在农村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农业科技园区列入我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天津市有关部门设立“农业科技园区专项扶持项目”,重点扶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农业科技园区专项扶持项目在园区实施,真正把园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加以稳定、连续地支持。另外,建议在科技专项中,包括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农业新产品计划、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等项目相结合,能够确定一定的比例,专门支持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8]。

4.2 科学制定规划,确定园区主导产业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应以市场为基础,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展开,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内生的企业集群才具有优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形成本地的竞争力。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从总体上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包括:区域特色明显,适宜本地区农业资源条件;科技含量较高,能够体现现代农业技术的成果应用水平;比较优势显著,具备发展优势农产品产区的基础和开发潜力;辐射带动力强,对引导和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用突出;注重生态保护,充分考虑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社会需要,是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4.3 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提高园区竞争力

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要求注重集成创新,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培育适合园区特色的主导产业,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注重名、特、优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避免区域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第二,以市场为载体,延长园区产业链,创建资源与市场连接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第三,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建设以孵化中心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第四,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孵化与培植龙头企业,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园区经济模式;第五,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业务范围,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促进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9]。

4.4 强化品牌意识,壮大园区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只有壮大这一核心,才能对新农村建设发挥产业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园区内培育龙头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农户和科研人员的技术对接和利益对接。要形成以龙头产业为核心,来料供应、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的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园区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联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新进园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对园区内原有的产业发展重视要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的建立,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区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要增加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努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

4.5 抓好农业科技园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好各地农业科技园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科技对接。农业科技园与农户科技对接的主要运作方式有3种:(1)“科技园 + 科技服务企业 + 农民”运作方式。在农业科技园内建立科技服务企业,科技服务企业通过为农户提供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以及种养殖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直接为农户提供服务;(2)“科技园 + 农业技广机构 + 农户”运作方式,农业科技园以经过改革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单位,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民对接;(3)“科技园 + 农民行业协会 + 农民”运作方式,农业科技园通过农民专业协会等组织与农户直接对接。这3种运作方式都需要按市场机制进行运作,使农业科技园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农民行业协会签订正式合同,建立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技术推广机制。通过合同的约束,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增加收入[9]。

4.6 培育农村中介组织,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园区产业群集不是孤立地发展的,产业带动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服务体系的完善,其中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管理、技术、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中介服务。要内创机制,外优环境,促进农村中介组织健康发展。自身发展重点应放在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股份合作经营;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围绕科技兴农,扶持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另外,政府的作用主要应体现在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扶持政策、提供公共物品、税收等方面,为农村中介组织健康成长提供政策优惠和保障。各级金融机构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针,解决好农村中介组织的资金融通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激发农民的合作愿望,提高农民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觉性,提升中介组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2011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张建忠,李同升,李慧栋.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J].农村经济,2006(12):56-59.

[4] 蒋和平,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6):21-24.

[5] 王朝全,李仁方.论农业科技园区的性质与特征[J].农村经济,2007(4):3-5.

[6] 黄学群,李瑾,孙国兴.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与规划布局[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38-41.

篇2

由于资源型企业对特定资源依赖程度大,与政府部门关系紧密,与国民经济关联程度高而且大多数为大型中央企业或地方国有企业,这些因素导致资源型企业的传统营销方式多为集中营销,制约了渠道的创新。再有受历史因素影响,资源型企业在1978年前,资源的商业活动等一切事务全部有国家统辖,企业现状是管理部门只关心生产效率和人员安排等,从未关心过营销和营销渠道。1978年后,国家部分放开资源型企业流通的控制,但是资源型企业市场营销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树立,生产效率还是第一位的,而且资源型企业市场类型为卖方市场导致营销意识淡薄。是制约营销渠道创新的因素。

2.成本控制制约渠道创新

当前,我国资源型企业的营销成本大多处于高位,这主要是因为资源型企业与客户企业距离较远。例如:内陆区域集中了大多数煤炭企业,而东部沿海地区却是煤炭主要需求市场,而铁路作为我国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能力缺口很大,物流设施设备较落后,煤炭装卸效率较低,加之运输机构管理混乱,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严重,从而导致了营销运输效率低,营销成本高。此外,资源型商品具有质量大,占空间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又为资源型商品限定了运输方式,而这些运输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样是存在装卸效率较低等问题。同时较长的运输线,使得一些自然因素也??增加成本。成本的增加导致资源型企业考虑的都是怎样控制成本而不去考虑渠道创新。

3.企业制度不完善制约渠道创新

长久以来,资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命脉,是政府重点管制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撑。即使实行了市场经济,管理权利还在国家,资源产品的销售价格有时还受政府管制,所以,国家的重度干预导致企业制度的失效或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例如,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交叉性、重复性太多,一些必要的营销部门混杂在其他部门中使得其职能无法发挥;在管理制度上缺乏必要的全程管理体系,严重阻碍了资源型企业的营销渠道创新。

4.专业人才缺乏制约渠道创新

人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结构以及稳定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企业的管理部门只关心对生产效率人员的安排,从未关心过营销和营销渠道,更没有注意过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聘用,必然导致营销人才的储备不足,缺乏高素质的渠道创新人才,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更难以构建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资源型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的机遇

1.移动互联带来广域的泛在网

移动互联网有许多特点,广域的泛在网就是其中之一,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空间内,存在着双向交流的网络,以前不敢想象,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广域的泛在网的出现,可以让任何信息沟通随时随地、如影随行的传播,需要大量的即时业务和通讯的行业也得以发展,今天几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被马上发到微博上,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这就是广域泛在网的作用。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通信3G、4G信号的普及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让广域泛在网的特点得以实现。在移动互联时代可以运用广域泛在网这一特性,在渠道沟通、产品宣传、品牌宣传等方面加以利用。通过智能终端建立一种伙伴型的新型营销渠道方式,创建一种承担广域泛在网特点的app或者第三方应用软件,起到伙伴间沟通并实现广域泛在网的作用,让渠道中各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建立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在移动互联时代可以通过来广域的泛在网为渠道增加沟通并提高沟通的时效以及品牌宣传等。

2.移动互联带来移动营销新模式

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共有6.32亿人,使用传统设备pc端的人数占百分之八十点九、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占百分之八十三点四,移动终端网民数量高于传统pc端的人数,说明中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在移动互联时代,居民消费习惯已然发生改变,从以前单纯的依赖传统营销方式到电脑终端电子商务再到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各类企业都在尝试创建适合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模式,如创建企业自有app,利用微信app内的企业公众号进行宣传和营销等。通过这些新的方式会给企业一个信号,难道企业中间商和企业直接销售者就不需要存在了吗?客户在互联网订购商品以后,还是需要由中间商或企业的分销商直接去对接,这样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能让线上线下进行良好的融合。利用新的移动营销模式,为企业带来新的渠道,拓宽营销通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力量。

3.移动互联带来整合渠道资源

在移动互联时代各行各业利用网络渠道的概率持续增加,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渠道对传统营销渠道的挤压是不可避免的,而每个渠道都是独立承担销售的功能。资源型企业营销渠道整合就是将资源型企业所有的营销渠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和规范方法进行整合借此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资源型企业营销渠道、优势渠道整合力求系统化的管理,面对多种多样的渠道,企业通过渠道整合能够缓解渠道冲突。因此,借助移动互联网资源型企业能够将网络渠道和传统渠道有效整合,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合理分工,在完成渠道整合的同时促进销售量的增加,从而实现各渠道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合作。

三、移动互联时代资源型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的建议

1.利用广域的泛在网加强渠道沟通

通过广域的泛在网,建立一个渠道圈,为各渠道的沟通搭建平台,更好的实现渠道沟通。资源型企业多数在北方,而经销地多数在东南沿海城市和广东沿海城市,地域跨度大,沟通时效存在差异都给渠道的沟通带来不便,利用广域的泛在网可以随时随地的沟通,让客户充分地了解企业,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心。例如:资源型企业通过建立微信群或QQ群等方便移动终端沟通的方式。让生产商与中间商和客户等各渠道能随时随地沟通。移动终端沟通群群主必须是渠道控制者,能保持群内严肃,约束力强,保密等优点,这样能有效保证渠道各方沟通顺畅,保证安全,消除障碍。通过这些措施能更好的利用广域的泛在网加强各个渠道间的沟通。

2.建立移动营销渠道模式

在移动互联时代资源型企业不能只守着以往单一的传统营?N渠道,还需要抓住时代机遇,找到适合资源型企业的移动营销渠道。可以在天猫、淘宝、京东、阿里巴巴、融e购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移动互联时代还可以利用各电商平台的移动终端app,利用第三方平台还可以减轻宣传成本借助平台的影响力提高企业影响力,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浏览量,为企业进行有效宣传,提升知名度。企业还可以自己建立品牌app,资源型产品都是时时报价,通过app宣传时时价格(像大智慧软件界面)和企业政策,企业规模和社会责任等一系列企业状态都展示出来,把app建成一个时时沟通的工具,成为广域的泛在网的载体,如何能应用,全部依靠app去实施,去目标客户宣传app,并准备广告版,内容为:微信公众号并下载app,为目标客户进行讲解宣传,培养客户对app的依赖度,树立资源型企业同类标杆。

3.强化资源型企业营销渠道整合

篇3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崛起,市场的壮大,我国快递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快递企业已经超过了10000家,其中中小型的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最为庞大。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6.7亿件,同比增长了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31.9%。但在中小型快递企业业务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正在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喜忧参半。管理者们发现,眼前所面对的员工甚至骨干已经换成思想更活跃,对新鲜事物、信息更敏感的“80后”新生代,一些原有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他们变得不再有效了。而新生代员工必将是支撑企业未来持续性经营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中小型快递企业人才培养应虚心学习国际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注重投资于人,追求以人为本。

一.中小型快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 业务量增加,客户服务要求提高,但员工素质、技能水平较低

为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抢占市场份额,各中小型快递企业通常都会盲目地极力扩张,增加派送路线,毋庸置疑,这是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的。但接受物流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据估算,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约为三四十万,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中小型快递企业在与跨国巨头竞争人才的战役中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匆忙招聘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技能培训和管理的缺失,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专业培训,学习先进信息技术能力较低,造成操作不规范,服务态度恶劣,导致投诉增加,形成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2. 员工年龄和工龄日趋年轻化,但忠诚度低,流动性大

中小型快递企业员工年龄和工龄呈现双重低龄化,此种状况优势与劣势并存,优势是中小型企业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干劲十足。员工工作中极具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劣势是企业员工忠诚度低,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认可度不高。“80”后的新生代员工往往期望过高,想法复杂,而心理承受能力却较低,以上多种因素诱发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员工流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信息和客户资源的损失。一旦企业潜心培养的技术、管理、经营人才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轻则产生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重则甚至影响项目的运营。而员工离职之后的常态是企业为了弥补员工流失出现的职位空缺,需要重新招聘,而随之而来的是离职成本、替换成本、培训成本的增加。员工流失还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对在职人员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加剧企业员工流失的恶性循环。所以,一个团对在短期内陆续离职的案例并不鲜见,对中小型快递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3. 劳动关系紧张,缺乏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中小型快递企业的经营体制相对灵活,经营业务多样化,为了与大型企业竞争,往往更加重视客户的需求,因此,常常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也能见到他们的分支机构。但不得不承认,中小型企业受到经营理念的局限性,通常过于注重经营利润、用工成本等各项财务数据,而忽视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性。尤其是基层员工,且不说劳动强度大,因过于追求成本最小化而产生的不规范化的操作给员工自身和企业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常常导致劳动关系紧张,容易使员工丧失归属感、荣誉感,从而感觉被边缘化或不被重视。而新生代年轻员工不仅关注自己的物质需要,更需要企业的人文关怀,更注重内心的幸福感。

4. 重视短期效益,缺乏培训和激励机制

多数中小型快递企业管理者缺乏战略思维,过分注重短期效益,偏重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人才梯队培养。企业既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又没有能力和师资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培训,这导致员工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适应现代物流服务的技能。同时,员工还会因企业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而产生惰性和混日子的消极思想,也阻碍了个人的能力提高和发展。

二. 中小型快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1. 以人性化管理取代僵化的家长制管理

“投资于人”是一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来源于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投资于人”是帮助员工、客户和公司三者之间进行有效良性互动的强有力工具。它的益处体现在:对企业而言,可以培养全员的客户责任感,使企业拥有更多富有激情和责任感的员工,进而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对客户而言,它能使客户对企业的服务人员和服务品质感到满意,感到与企业合作很舒心、很放心,进而增强公司的口碑;对员工而言,它能增加员工的培训机会和沟通机会,提升员工在公司的职业发展空间,创造一个更和谐的工作氛围,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所以,这也是一个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三赢”模式。

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虽然知名院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社会上的物流培训认证也炙手可热。但这种模式下培训出来的人员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其实,最直接的物流人才培训应来自企业本身,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应该建立互动的关系。毕竟与其高薪聘请那些“成材”的树木,不如主动投资于有成长潜力的“幼苗”。 “先机”就是“商机”,注重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岗位培训才是中小型快递企业尽快缩短由“招兵买马”到“兵强马壮”的时间,提高效率的捷径。投资于人的意义即始于此,但并不止于此。员工培训计划来源于绩效管理中业务开展计划。对培训的真实需求。所有的培训都以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也结束在业务发展的成效上。

培训可从入职培训开始,大家都用同一个身份——“新员工”进行交流。轻松愉快的洽谈气氛,让许多员工彼此之间慢慢熟悉起来,由此,使新员工迅速地融入新环境。培训内容则侧重于对公司业务的了解。可在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新员工要对公司的业务运作部门进行参观或实习体验操作流程。

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中间穿插各种专业培训, 一线经理要积极承担起培训下属的职能,因为团队成员的素质对其工作业绩的完成是直接相关。培训下属也是考察经理人能力的一个方面。员工关注培训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投资于人”并非简单地指为员工进行培训方面的投资,而是在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出对人才能力提升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它是一个由战略规划到具体执行,到回顾改进,再到新的战略规划的一个良性循环,永远没有结束。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可帮助企业把薪酬激励机制同业务发展和个人的表现密切联系在一起。

2.建立有效的沟通

管理者不妨定期将业务经营情况通报全体员工,让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也更趋全面、深入。管理者更要注意耐心倾听员工们对企业发展的看法和意见。良好沟通渠道,使从上到下对企业的业务战略都清清楚楚,员工既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又感觉到了企业对自己的充分尊重和认可,进而生发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将实现企业战略不折不扣地层层落实,取得持续高速的发展。只有在这种鼓励双向沟通的氛围中,才能渐渐培养员工的自信,并激发他们的活力和智慧,充分发挥其能力与才华。

3.结论

面对多层面的挑战,中小型快递企业应尽快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应顺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人是管理诸要素中的首位因素,而最具价值和潜力的资源就在企业管理者身边。许多跨国公司的成功案例也证实最直接的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应来自企业本身。相信通过培训、领导力发展、内部沟通、健全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绩效考评等手段,付出资源和精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在企业竞争中得到壮大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茜.浅谈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0,9.

篇4

1 概况

温州山多地少,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小则两三个平方公里,大则十几甚至几十平方公里不等,多数园区座落于三面环山的平原地带,河网密集。地质条件为典型的滨海相软土地区。,其地质特点是软土层厚 (软土厚达 50 m)、含水率高 (平均35%,最高达 65%)、透水系数小(Kv=1.60E一7cm/s,Kh=1.90E一7 cm/s)和承载力低(45 kN/m )等。园区内道路网骨架基本由主干路、次干路、支 路等组成 ,有些园区甚至有快速路穿越。除市政道路外 ,还伴随着工业产房、区域防洪渠道等工程建设。各园区视规模与资金等综合情况,采用一次建设或分期滚动开发。

2 建设时序的安排

工业园区往往有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步骤,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拟定市政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总体建设时序。建设时序总体思路一是建设对外交通干道利于园区开发建设;二是通过骨架道路建设引导和支撑地块开发;三是通过合理道路建设时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四是泄洪沟滞洪区的优先建设利于园区工程保障。

(1)先外后内——先建对外联系通道,后建园区内部道路。

园区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必须先开辟一条能承担整个园区对外沟通的重要通道 ,成为园区整体对外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的纽带,为业主招商引资和企业入园提供平台,同时为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重要通道。对外联系通道往往应根据路网情况选择利于整个园区运作的主干路或次干路来承担。

(2)先主后次——先建主干路,后建次干道。

在解决对外交通的前提下,为利于园区整体的开发与建设,建议近期先实施园区内若干条主干道,其将成为支撑园区开发的基本骨架。若规划园区内存有若干村落 ,可为村落近期的对外交通、供水以及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创造条件。

建设前期,根据园区地质与建设情况,可利用人为因素,规划与组织好大型工程车的通行线路,提早对上述不需要深层处理的道路路基进行通行碾压,可进一步加强路基整体质量。结合周边地块土建建设进度 ,有必要对道路路面结构层(沥青面层)实行分期摊铺。建议待道路两侧开发基本完毕,沥青上面层再做最后的罩面,保持路面平整与洁净。

(3)支路可视企业进场情况安排建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道路总是先于周边地块施工,而地块施工时则利用已建道路作为施工通道。因支路地块后退红线距离有限,地块施工时围墙一般紧挨着支路红线设置。大吨位施工车辆的进进出出,地块建筑基坑开挖,或基础工程的施工,对道路结构特别是地下管线破坏很大,往往在地块建筑完工后须对道路进行大面积整修才能投入使用,造成重复投资,浪费极大。

因此,我们建议在满足市政道路总体建设时序的前提下,对园区内的支路应做到:先做临时路基供施工车辆进场,地下管线暂不埋设,待企业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后再施作地下管线和路面结构。如此处理,可提前预压路基,道路与企业厂房基本上可以同步完成,既不影响企业建设、生产,又节省了投资。

(4)泄洪沟、滞洪区尽可能同步或优先于园区道路建设。

温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达 1 800 mm,春夏季雨水较多,特别是夏季受暴雨和台风的影响,形成的洪涝灾害可造成已建或在建基础设施的破坏和生命财产的损失。针对三面环山的园区,建议园区建设启动过程中应尽早安排水利泄洪沟与滞洪区的开挖建设,为园区地表水的收集,避免水患提供通道与蓄水空间。建议泄洪沟与滞洪区应同步或优先于道路实施 ,将利于道路地下雨水管线的排放及地表水的收集。

3 相关工程的衔接及注意事项

(1)泄洪河道的开挖与道路的衔接。

有些园区内规划泄洪道与道路挨得很近,为避免水害,建议泄洪河道与紧邻道路同步建设,或尽可能优先于园区其他道路实施。

应协调好相临道路路基处理与河道开挖之间的时间前后关系。同处软土基础且紧邻同位,建议先进行路基处理达到稳定要求 ,再进行河道开挖建设,反则 ,路基处理过程可能会影响已建河道工程质量。同时,河道开挖弃土方应进行科学堆放。以往有些工程将河道开挖出的淤泥质土直接堆放在道路范围内,其不能作为路基填料,将面临二次搬运,同时不利于路基施工。建议开挖淤泥须外运,至少应远离河道,防止因填方过高导致开挖边坡滑移与河床“涌土”现象。

河道开挖应顺从下游往上游的原则进行。河道挡墙结构设计也应综合考虑道路建设和房建基础施工等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

(2)泄洪河道的开挖与桥涵的衔接。

泄洪河道上往往有规划道路通过,在交叉位置基本采用桥涵的形式穿越河道。基于软土地基条件,桥涵均采用桩基础为主,河道也为设置桩基础的重力式挡墙。因此要协调好河道基础与桥涵基础之间空间位置和施工顺序。若为桥梁,应注意重力式桥台与河道挡墙的顺畅衔接,避免河道挡墙提前修建而因桥台落位重叠,导致拆除挡墙。若为涵洞,应衔接好涵洞基础与河床铺底基础、涵洞与河道挡墙之间的关系,同样要回避重复建设问题。

(3)泄洪河道的开挖与市政管线的衔接。

若河道先期开挖实施,其侧面与底面将形成一个封闭的界面,而市政雨水管收集的水量常会对 开挖河道处进行排放 ,道路管线施工过程会遇到雨水管穿越泄洪河道已建挡墙 ,若倒虹管及污水等深埋管线采用顶管施工方法,会受到河道挡墙桩基础的干扰。因此 ,施工前务必预留好各管线穿越的空间位置,减少后续管线施工的阻碍。

(4)路基处理与管线的衔接。

考虑在未经处理的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其工后沉降较大,势必造成地下管线的破坏。工程实施时,应先进行路基处理,再埋设管线。管线的开挖及 回填将扰动原状土并造成 回填土密实度不足,直接影响路面结构性能。因此 ,建议采用密实度较高且施工相对容易的砂砾石进行管沟回填或采用土壤固化材料加固管沟回填土,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5)园区土建施工与道路的衔接。

篇5

【中国分类号】 R47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66-01

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手背浅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穿刺最常见的部位,然而,很多患者因为输液穿刺时的疼痛而对输液穿刺有恐惧心理,有的患者甚至拒绝输液穿刺,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传统的输液治疗方法是采用7号输液器穿刺,为了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输液穿刺时的疼痛,保证用药的顺利,促进患者康复,寻找一种减轻患者疼痛感的输液穿刺方法很有必要,通过临床实践中比较发现,51/2号输液器穿刺方法不但可以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疼痛,还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再次穿刺引起的恐惧与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至5月到我们服务中心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清楚,肢体功能正常,能积极配合的200例患者,年龄在55-80岁,心理健康,应高血压,脑梗需要只输0.9生理盐水250ml+血塞通0.4g一瓶液体的老年患者,轮流在患者两手背相应部分进行浅静脉输液穿刺,两手背皮肤无明显异常,近一段时间内未接受过静脉输液穿刺,按日期分为单日输液穿刺和双日输液穿刺,单日输液穿刺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在各手背相对应的部位输液穿刺。

1.2方法:实验组选择51/2号输液器,对照组选择7号输液器,滴速控制在60滴/分钟,输液贴固定。

2.判断标准

(1)疼痛指标 参照国际常用疼痛评分法马克盖尔法*。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疼痛:患者接受输液穿刺时,面部表情无改变,穿刺结束后局部无疼痛感,中度疼痛:患者接受穿刺时表情轻微改变,穿刺结束后,局部有刺痛感。重度疼痛:患者接受穿刺时面部表情紧张,皱眉缩手甚至,穿刺结束后局部疼痛较剧烈。按上述患者的疼痛表现及自主感觉,对输液穿刺后的疼痛作出评估。 (2) 穿刺成功率 穿刺一次成功为成功,其余为失败。

3 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4结果

1 . 两组输液穿刺时的疼痛比较见表1。实验组疼痛感较轻或无

2. 两组患者输液穿刺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2。两组相比较,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X2=4.18 P值小于0.05

表2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5.讨论

篇6

前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是在2009年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要求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国家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手段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战略性与新兴性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主要表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引导性、领导性与支撑性的作用。从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可能成为未来国家的经济产业支柱与经济发展的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兴性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产业在未来具有发展潜力,但在现阶段还处于开发阶段,没有竞争优势,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应用的不够成熟,对市场缺乏一定的认识,产品定位与服务模式也不清晰。在需求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更新与优化。

(二)阶段性与动态性特征

阶段性与动态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明显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创进步,不同时代,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的时代特征,相同的是,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从某种角度来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高科技术与高风险性特征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科技创新与现实产业的结合,引领科技发展前沿,着眼于长远发展,体现出未来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的标准之一就是坚持“高科技”手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术性与新兴性,体现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高风险性与高投入性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确立之初到研发,最后到商品的市场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临着各种风险。

二、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路径研究

(一)科技园区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要载体

产业集群式发展要求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与其支撑机构有一定的聚集性,这就要求相关联的产业与支撑机构尽可能在一个区域内。而科技园区是以经济链为基础,由政府规划出的一个特定区域,具有规模科学合理、功能互补、布局集中等特征,极大吸引了企业的进入,有效满足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要求,因此说科技园区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科技园区的交通运输的畅通性、企业间信息交流的多途径等特征,也大大满足了产业集群式发展。

科技园区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区域,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效推动了新兴行业的形成,促进了产业集群式的发展,进而有效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科技园区为产业集群式发展注入活力

科技园区经济的发展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的集中性,而不是企业的关联性。产业集群式发展则强调了相关联企业的聚集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产业集群式发展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风险性、合作性与竞争性,不仅体现了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又体现出企业的合作性,从而有效形成企业之间的一种竞争性与合作性的良性发展关系。集群式企业的代表性特征就是分工的专业化与工作的合作性,表现出集群式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

产业集群式经济发展与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相比较,其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式经济发展具有规模性较大、相关联企业聚集性、科技创新性等特征,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科技园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产业的组成形式入手,寻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科技园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考虑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而忽视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聚集性,从而影响了科技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可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措施,其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产业的安全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没有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将会陷入困境。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集群式发展路径作为发展的核心,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吉敏,胡汉辉,陈金丹等.基于双S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供应链知识创新过程与路径研究――以CS新材料产业集群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08):1113

[2]吉敏.集群式升级: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无锡惠山产业集群案例研究[C].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213

篇7

6月16日,江苏新沂国家级超仿棉及配套产业园区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出席签约仪式并发表讲话。

签约仪式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与徐州市副市长周宝纯分别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徐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新沂市市长王成长共同签署了江苏新沂国家级超仿棉及配套产业园区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和新沂市人民政府将在“超仿棉”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方面实现合作。依托化纤龙头企业江苏斯尔克集团首期 5万吨“超仿棉”生产线的成熟工艺基础,逐步形成包括切片、纺丝、纺织、印染、后整理、服装于一体的100万吨的“超仿棉”产能,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争取尽快在新沂建成“国家级超仿棉及配套产业园区”。其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将充分发挥行业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在园区规划、项目建设、市场开发、技术研发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与新沂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树立园区品牌形象,扩大园区影响力。

王天凯对此次三方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在超仿棉产品的开发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但仍有很多基础性研究工作亟待推进,此外,产业链配套建设和终端产品开发等重点环节也急需加强。“江苏新沂国家级超仿棉及配套产业园区合作”是行业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合作要解决的决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地方的发展问题,合作各方要在立足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加大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建立完善的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向产业化应用、产品创新向标准创新的全新突破。

新沂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而徐州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 4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淮海经济区20个地市中集聚辐射带动力最强的中心城市,纺织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该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新沂表现尤为突出。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在签约仪式上特别感谢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新沂经济发展的支持,并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此次合作有利于各方共赢,希望各方能按照协议商定的原则与计划,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力促项目顺利投产,为新沂抢占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产业的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篇8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20〕13号),推进我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本方案所称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指我市15家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有明确地域界限,以制造业和生产业为主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及省级工业集中区。

一、明确园区发展目标

到2023年,力争全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250亿元,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70%以上,园区发展实现“三提升”,即园区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每个园区设立1-2个业特色明显、带动能力显著的专业化园区,全市园区主、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70%以上;园区发展质量得到提升,探索建立园区“亩均论英雄”机制,全市园区单位面积总产值和税收产出强度年均提高20%、15%以上,达到80万元/亩和6.5万元/亩。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园区排名得到提升,对照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奖励标准、省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等指标标准,争先创优,以创带建,力争2-3家园区跻身全省前50位。

二、激发园区内部活力

(一)强化园区主责主业。重新界定园区职能,推动园区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双招双引”、服务企业等主责主业。积极稳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除受托管理乡镇(街道)的园区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场监管、治安维稳、道路管网、绿化保洁等公共事务由当地政府统一实施或由上一级政府派驻机构承担。

(二)配强园区干部队伍。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因工作需要调入园区工作的,原有身份不变。鼓励熟悉工业经济、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到园区工作,畅通园区工作人员交流使用和提拔任用渠道,对紧缺的专业性特别强的岗位人选,可以按政策规定通过竞争性方式选配或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允许园区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园区工作人员年度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同级别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1.5倍。在此基础上,实行年终绩效奖。年终绩效奖与省、市园区综合评价结果挂钩,即按园区当年在省、市园区综合评价中的排名顺序分别计15分至1分不等,省、市排名综合计分后,总分排名1至4位的园区,人均年终绩效奖金可按当地人均年终绩效奖金平均水平的3倍核定,排名5至9位的园区按2倍核定。

(四)树立争先创优导向。鼓励园区提升进位,在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前20位或前进30位的园区一次性奖励50万元,排名前50位或前进20位的园区一次性奖励20万元。继续开展全市园区综合评价,由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对在全市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前4位的,分别奖励50万元;排名5-9位的,分别奖励20万元。对连续三年在全省园区排名实现进位并在全市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前三位的园区主要负责人,注重优先提拔使用。未完成目标任务,且连续2年排名全省后三位或全市最后一位的园区主要负责人,经调查核实,确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及时予以调整。

三、推进专业园区建设

(五)优化产业功能分区。按照“因地制宜、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要求,引导园区融入全市产业布局,构建中部核心产业区、北部特色产业区、西部协作产业区和南部健康产业区等四大产业功能片区。中部核心产业区以怀化高新区、怀化经开区、鹤城工业集中区、中方工业集中区、洪江高新区、芷江工业集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新材料、现代(商贸)物流、医药健康、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北部特色产业区以沅陵工业集中区、辰溪工业集中区、溆浦工业集中区、麻阳工业集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西部协作产业区以新晃工业集中区为主体,围绕医药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领域,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协作示范区;南部健康产业区以会同工业集中区、靖州工业集中区、通道工业集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医药健康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

(六)聚焦主特产业发展。突出园区主导和特色产业,精准聚焦园区当前乃至今后5至10年内的发展潜力点。构建“产业园区—主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生态系统,依托园区培育主特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吸引集聚相关联企业,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表1:

怀化市园区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架构表

产业园区

产业类型

产业类别

龙头企业

怀化高新区

主导产业

新材料

湖南骏泰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信息

金升阳(怀化)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生物医药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怀化经开区

主导产业

商贸物流

怀化武陵山现代商贸物流城有限公司

先进制造业

怀化亚信电子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外贸加工

怀化智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鹤城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装配式建筑

湖南嘉晟住建科技有限公司、怀化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生物医药

湖南省博世康中医药有限公司

中方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新型建材

怀化明达建材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轨道装备制造

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沅陵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

湖南奇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

辰溪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新材料

湖南蓝伯新材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电子信息

湖南泰达讯科技有限公司

溆浦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化工新材料

湖南瑶圃医药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恒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麻阳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

怀化建南机器厂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锦江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芷江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

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唐人神怀化骆驼饲料有限公司

新晃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化工新材料

新晃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洪江高新区

(洪江区)

主导产业

化工新材料

湖南久日新材料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医药化工

怀化旺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洪江高新区

(洪江市)

主导产业

装配式建筑

湖南武陵山四维住工集团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电子信息

湖南沃世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会同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农林产品加工

湖南豪源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会同金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靖州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新材料

靖州华鑫莫来石有限公司

通道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生物医药

通道未名健康城开发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先进制造业

怀化鼎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七)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链。引导园区对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中医药、新材料(化工)、装配式建筑、桥隧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等 6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对照全市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全景图、现状图,明确产业链发展目标、思路、任务、政策,参与延链、强链、补链关键环节。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重点参与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制造、光电子应用、智能终端研发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在中医药产业链中,重点参与现代中药制造、植物提取物、医药健康服务、医药保健品生产配套及服务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在新材料(化工)产业链中,重点参与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的研发制造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以上。在绿色食品产业链中,重点参与粮油精深加工、畜禽内类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工业产值180亿元以上。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配套布局装配式结构系统、装修系统等,力争到2023年形成集装配式建设技术研发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展示、集散、经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在桥隧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链中,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制造及养护、零部件生产及维护等产业,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八)强化专业园区考核。设立“专业化园区建设奖励资金”,对主特产业发展成效好、带动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园区予以奖励。根据年度专业化园区考核结果,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设1名,奖金250万元;二等奖设2名,每名奖金150万元;三等奖设3名,每名奖金50万元。指导园区对标创建特色示范园区,对获批省级及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特色园区的,实施1:1配套奖励(市级财政和受益财政各承担50%)。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九)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在推进园区“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给水通、排污通、电力通、网络通、燃气通、公共交通通和场地平整)”的基础上,力争到2023年全市园区实现“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大力规划完善园区到高速公路、铁路站点、机场等交通节点的快速通道,改善园区周边交通配套条件。在园区内优先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在条件成熟的园区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建设。

(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将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各县市区在建设用地安排方面给予保障。鼓励各县市区在园区或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所幼儿园、一所中小学、一家医疗卫生机构、一个生活娱乐区、一片公共绿地以及开通一条到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线路,提升园区配套水平。

(十一)推动园区绿色发展。落实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从规范园区环境准入管理,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强化园区环境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园区管理机构应基于“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严格环境准入。园区应以“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为原则设置给排水系统的,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企业废水应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以及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要求后,方可接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园区废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接管要求;含有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国家或省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园区废水,不得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设置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原则上一个园区只设置一个排污口。引导金属表面处理、印染、化工等产业链配套企业进入专业园区,进行集中治理。推行园区环境第三方治理,建立园区环境诚信档案,对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称号的园区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市级财政和受益财政各承担50%)。

(十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园区融资平台、孵化平台、信息平台、研发平台,营造园区资金互补、项目互培、信息互通、成果互享的公共服务氛围。建立融资平台,争取将怀化高新区、怀化经开区投融资公司打造成市级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注入优资资产,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争取各类银行、保险、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建立孵化平台,依托园区已经建成的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器,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链条式服务。按照最优惠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引导鼓励各类人员创新创业,帮助“初生”企业成长。建立信息平台,由园区牵头、政府部门支持、入园企业参与,建立园区信息共享平台,对园区运行、产业链缺失环节、发展特点等及时提供分析与预警。加强平台与行业协会、产业集群推进机构等相关组织的沟通对接,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服务。建立研发平台。围绕园区主特产业,推进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研发平台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平台申报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对围绕主特产业建设的检测公共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给予适当奖补。

五、强化园区要素保障

篇9

〔中图分类号〕F24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4)05-0146-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教育投资的就业效应评价:2002-2012”(12CJY01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我省文化产业的人才流动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SC12XS006)

〔作者简介〕景光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陈井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71。一、问题的提出

篇10

关键词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个案;特点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2014年社区教育重点项目“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2014SQJY04)

作者简介:杜君英,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学习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73-0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办学模式

当前学术界关于“办学模式”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春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将办学模式看成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是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式。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理解办学模式,前者着眼于国家和地区,后者聚焦于某所学校。并且,提出办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示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1]郭景扬教授认为,办学模式的内涵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抽象概括而成的,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有效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管理的艺术结构及其操作程序。[2]各位学者由于研究立场、视角的差异,致使该概念存在理解差异,要彻底明辨该概念需要运用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

“办学模式”从字面上可拆分为“办学”和“模式”两个词语。“办学”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创设、兴办、管理学校,可知“办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1)创办过程,即从无到有的新建过程;(2)经办过程,即从有到优的科学管理与良性运作的过程。办学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包括经费筹措、师资选聘、考试招生、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模式”一词在我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最先提出的。1984年,他在考察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后提出了“苏南模式”的概念,1986年,在考察温州后,进一步明确提出:模式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2]赵庆典认为,“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的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人们可以学以致用(包括研究所用)。[3]饶坤罗认为,“模式”就其外延来讲,就是指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或发展范式;就其内涵而言,应是理论化、标准化、定型化的型式及其内在运作机制。[2]

依据上述分析,综合各家观点,可将“办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对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职业院校能够以社会化开放化作为指导性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将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形态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规范化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个案研究——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

(一)办学路径

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道路,这条路径由一些关键事件连接。研究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从历史中找出学校办学的机制构成,把握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1.初成阶段。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前身是上海市闸北区业余大学,作为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只有服务社区依靠社区,才能生存发展。为适应这种趋势,学校在1992年就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当时称为“区服务办公室”,负责沟通协调,开展为社区服务工作,参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2000年,学校转型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后,重心偏向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学院领导仍然清醒地认为,学院既是高等职业学校,又是所在地区的社区学院,不应该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而应主动与社区架设桥梁,致力于社区问题的解决。

2.核心发展阶段。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附设成人高等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闸北分校。2002年,学院与闸北区社区紧密关联起来,专门成立了为社区服务的部门——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和市民学习指导中心(简称“两中心”)。该部门作为学院下属部门之一,服从学院和闸北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的双重领导,主要职责为:(1)承担沟通学院内部与外部,为区提供社区教育指导与服务的职责,承担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为闸北区提供政府决策咨询;(2)承担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3)指导服务闸北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4)作为全区社区教育信息资源库,即代表学院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发挥社区教育研究站、指导站、信息站、服务站等功能。2005年12月,学院召开以“社区发展与高职教育”为题的学生专题研讨会。“两中心”在学院领导下,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探索研究、信息沟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全面发展阶段。学院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辐射周边服务社区,结合社区特色,使得其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服务方面表现突出。2008年,闸北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可以说,学院在服务社区的理念及实践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生积极参加特奥会、世博会志愿者,学院团委组织敬老爱老、学雷锋活动,维护和促进区域发展。这一阶段,学院实现了从单一的场地开放到办班开课,从孤立服务到与社会公益机构、基层政府等合作的完美过度。2014年,学院在院内成立闸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旨在整合学院各系部优势力量集中为区服务。学院在各个方面尽高职所有、为社区所需,学院服务社区,也从社区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教职员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熟悉本土环境的资源,在发展社区的同时,也全面发展了学院。

(二)办学经验

1.开放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成立之后,并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孤立于闸北区的职业教育学校,而是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认识到学院位于闸北区,是闸北社区的一部分。多年来,学院不只做好围墙内的教学科研工作,还开放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学院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练舞蹈用的舞蹈房,这个舞蹈房在学生不上课的时候,开放给居民学习舞蹈使用。学校还安排许多实验室、机房,空闲的时候安排社区的小朋友们参观学习,让他们提前对做实验有个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院充分调动高职师生资源,为社区居民开设钢琴班、摄影摄像班,素质拓展班,吸引周边居民参加学习,并与阳光之家、居委会联动组织开展居民学习活动,开发了居民学习指南。这样既增加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社区居民学习,而且,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平台。

2.结合专业特色举办特色活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有学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经济管理、商务外语系、应用艺术系5个系20多个专业。在为社区服务中,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利用本专业人力、物力等资源,创造性地举办一系列活动,不仅服务了社区,也使学生得到了实践训练。2008年,在学院、系以及彭浦镇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学前教育系慕心社与闸北区小海豚早教中心结成服务对子,协助该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对0-3岁儿童及其家长开展早教活动。募心社成员在校内完成培训后进入志愿者岗位。随着小海豚服务基地的建立,学前教育系募心社的校外服务基地数已达多所。通过在普陀区悦苗寄养园和彭浦镇阳光之家中开展的服务活动,学前教育系已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而参加社会服务,不仅为学前系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也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201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闸北区大宁剧院隆重开幕。学院礼仪社的25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担任此次活动的礼仪接待服务。其中11名同学参加了会所晚宴礼仪接待,另14名同学担任主会场的贵宾引导、嘉宾入席引导等礼仪活动。这样的礼仪服务活动,不仅为办在社区的大型活动提供了帮助支持,也使职校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从实际需求出发为社区服务。学院由“两中心”牵头,发挥社区学院在教育教学中的龙头作用,组织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积极效果。组织全区8街1镇社区学校探索特色课程建设。在对闸北区人文风俗、居民学习需求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社区学校班级——社区居民学习团队”互动模式的研讨、座谈会,指导社区学校建设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社区学校内涵建设,进而满足居民丰富多元的终身学习需求。学院高职大学生通过社团、社会实践从社区的实际需求从发,设计服务项目,为区域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在对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一种社校联合、整合资源、服务社区的办学模式。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区域高职院校,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社区化。主要表现在建在社区、脱胎于社区成人教育、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从学院的办学路径和办学经验可以清晰看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采取社区化办学模式,从其结构形态上有“两中心”这样专门为社区服务的部门,在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中,紧密与社区相关联。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社会服务的职能更加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学院走社区化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化方面的作用,为社区提供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居民基本学习服务、再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

一直以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把高职教育与服务社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理论培养与社区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学院资源开发与社区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社区化办学模式在多方共赢的状态下日趋完善。

三、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办学理念与目标

1.社会化、开放化的办学理念。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开放性特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该秉承“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理念,在生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学校规模、就业指导等方面科学预见区域的发展需求,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环与外界发生紧密的链接,应当树立开放化的理念,破除独立办教育、封闭办教育的境况,尽快使自身融入社会,与企业合作,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

2.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应当倡导“民富区强”,这是由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本质共同决定的。职业教育的首要特征是职业性,遵循“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原则。同时,职业教育作为区域性教育,应当承担促进社区发展、致力社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民富”就是要使培养出的学员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裕,既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又有深邃的素养。“区强”旨在通过职业教育与社会要素的融合、互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素养,凸显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与文化优势。

(二)办学主体与功能

1.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强调社会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办学与有效运行需要社会力量提供物质设施、资金经费、师资队伍、法律制度、实习基地、教学场所等。因此,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都理所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区域性教育事业,应当鼓励并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搭建合作平台,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对话,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办学模式多元化能够使职业教育灵活全面地反映社会需求,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2.服务社区的办学功能。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努力方向,通过促进学员的社会化来实现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推动社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促进高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维护社区政治环境稳定和谐。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员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维护社会和谐局面。(3)促进社区文化繁荣昌盛。职业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职业教育传承、传播、创新科技文化、职业岗位文化、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来濡染学员,激励社区文化持续地生成与更新。(4)实现社区民众素质提升。社区化职业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满足广大居民的教育愿望,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素养。

(三)办学管理与运行

1.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决定着必须实行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多头领导、缺乏统筹的管理局面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效益过低、发展方向不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特征逐渐得到认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法人和个体等应该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形成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合力。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高效的管理体制依赖于多方力量的密切合作,需要确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保障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2.动态全面的运行机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指职业教育内部组成要素及影响职业教育运作的外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外化的体制,它是职业教育持续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4]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1)投入机制。在职业院校新建阶段,需要解决资金、设施、场地、师资等要素的来源问题。(2)竞争机制。职业教育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品牌,获得办学效益。(3)约束机制。为保证职业教育科学规范地运作,职业院校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检查体系。(4)激励机制。职业教育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需要政府给予地位认可、财政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当有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等,而且,在具体运行中应当动态地遵循,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从对东丰县办学模式的调查中引起的几点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

[2]饶坤罗.中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1,2,2.

篇11

从2002年开始,珠三角地区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尝试学分制管理。目前,学分制己基本在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普及,但在欠发达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省级以上的重点职校,由于条件不许可等诸多原因,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实行学分制。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如何实行学分制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情况谈谈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

1.学分制有利于中职教学质最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质量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建立质量品牌,中职教育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目前,影响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生源水平相差悬殊,学年制“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影响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学分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能够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多选一些课程或提前修读一些课程,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少选一些课程或延迟修读期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内部因素的激励促进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职教育作为联系社会的一个开放系统,实行学分制无疑是中职教育完成自身职能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双重契机。实行学分制后,中职教育的教学计划将从固定模式中走出,富有弹性,管理更趋灵活。学分制的核心问题—选课制的实施会给教师带来被学生选择的压力,从而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学生有自由选择教师、时间、课程的权利,增强学习主动性,这对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促进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学分制适应中职教育生源市场的变化。

一方面,中职教育生源对象从以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逐步扩展到往届初中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返乡农民工,生源的层次发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在逐年扩大,就学人数的增加会加剧就学者之间本己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学年制的培养模式显然无法顾及这种差异。而在学分制下,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制定出适合各自水平与要求的个性教学计划,并接受弹性制度的管理,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因此,在中职教育生源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学分制尤其能发挥其优势。

二、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备条件

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是目前实行学分制比较有效的学校。下面,笔者以河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讨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必备的基本条件。

1.雄厚的师资队伍。

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其次,教师要有能力使单一的课程扩展成系列、规范为模块,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对相关的交叉、边缘、新兴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有能力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有专任教师130人,实习指导教师15人,外聘教师10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硕士研究生10人,双学士3人,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4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7.6。这样雄厚的师资条件,为我校实行学分制提供了可能。

2.合理的课程体系。

顺利实行学分制,合理的课程体系不可或缺。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注意对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科学论证、合理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具体培养方案,认真研究、制定落实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构建模块式教学,将课程体系整合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等四个模块;在强调理论知识“实用、管用、够用”的前提下,删除繁、难、偏以及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内容,适当减少理论课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加大技能课的分量,要求专业技能课占总课时的比重不少于60%;打破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操并行的课程模式。这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我校学分制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 3.先进的教学设备。

实行学分制,将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使在校学生数和年级的学生数具有较大的弹性。如果实行开放实验、实习,则用于学校实践教学费用将会大幅上升,因此,必须要有充分的硬件设施做保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现有计算机800台,多媒体教室45间,计算机机房11间,并全部联网,每个教室配备联网计算机、大屏幕、视频投影仪,支持视、音频和RGB信号接入。部分教室配置了控制台、展示仪等实物展台设备,还有网络教室、双向视频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可以全面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电器智能平台、数控、机械、电子、语音等10个现代化实验(训)室和实习基地,建立了Ku波段卫星接收地面站,配备Viaccess条件数字卫星接收机,安装了卫星IP数据接收设备(卡)和远程教育IP接收系统,通过卫星远程教学系统(DVC)和卫星多媒体数字广播系统,卖现了卫星网和互联网实时、非实时、双向交互、单向传输等多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效促进了我校学分制的实施。

4.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己构建了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了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首先,建立学生课堂教学测评、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成绩优秀,学生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次,对现有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倾向性;通过技能考核周,加大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再次,成立了由校长、教务科长、教学部主任组成的教学督导组。按照中职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客观规律,督导组对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及时向教师、学校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健全的管理制度,为我校实行学分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

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将每个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提供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条件,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2.优化教学计划。

优化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要进一步压缩课内总学时,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实用、管用、够用”为指导思想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二是要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需要的必选课和自选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的比重,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三是要克服重必修、轻选修的状况,选修课应有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新发展动向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课程设置要分层次、模块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篇12

    从2002年开始,珠三角地区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尝试学分制管理。目前,学分制己基本在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普及,但在欠发达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省级以上的重点职校,由于条件不许可等诸多原因,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实行学分制。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如何实行学分制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情况谈谈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

    1.学分制有利于中职教学质最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质量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建立质量品牌,中职教育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目前,影响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生源水平相差悬殊,学年制“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影响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学分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能够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多选一些课程或提前修读一些课程,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少选一些课程或延迟修读期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内部因素的激励促进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职教育作为联系社会的一个开放系统,实行学分制无疑是中职教育完成自身职能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双重契机。实行学分制后,中职教育的教学计划将从固定模式中走出,富有弹性,管理更趋灵活。学分制的核心问题—选课制的实施会给教师带来被学生选择的压力,从而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学生有自由选择教师、时间、课程的权利,增强学习主动性,这对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促进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学分制适应中职教育生源市场的变化。

    一方面,中职教育生源对象从以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逐步扩展到往届初中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返乡农民工,生源的层次发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在逐年扩大,就学人数的增加会加剧就学者之间本己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学年制的培养模式显然无法顾及这种差异。而在学分制下,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制定出适合各自水平与要求的个性教学计划,并接受弹性制度的管理,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因此,在中职教育生源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学分制尤其能发挥其优势。

    二、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备条件

    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是目前实行学分制比较有效的学校。下面,笔者以河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讨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必备的基本条件。

    1.雄厚的师资队伍。

    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其次,教师要有能力使单一的课程扩展成系列、规范为模块,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对相关的交叉、边缘、新兴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有能力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有专任教师130人,实习指导教师15人,外聘教师10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硕士研究生10人,双学士3人,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4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7.6。这样雄厚的师资条件,为我校实行学分制提供了可能。

    2.合理的课程体系。

    顺利实行学分制,合理的课程体系不可或缺。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注意对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科学论证、合理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具体培养方案,认真研究、制定落实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构建模块式教学,将课程体系整合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等四个模块;在强调理论知识“实用、管用、够用”的前提下,删除繁、难、偏以及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内容,适当减少理论课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加大技能课的分量,要求专业技能课占总课时的比重不少于60%;打破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操并行的课程模式。这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我校学分制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

   3.先进的教学设备。

    实行学分制,将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使在校学生数和年级的学生数具有较大的弹性。如果实行开放实验、实习,则用于学校实践教学费用将会大幅上升,因此,必须要有充分的硬件设施做保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现有计算机800台,多媒体教室45间,计算机机房11间,并全部联网,每个教室配备联网计算机、大屏幕、视频投影仪,支持视、音频和rgb信号接入。部分教室配置了控制台、展示仪等实物展台设备,还有网络教室、双向视频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可以全面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电器智能平台、数控、机械、电子、语音等10个现代化实验(训)室和实习基地,建立了ku波段卫星接收地面站,配备viaccess条件数字卫星接收机,安装了卫星ip数据接收设备(卡)和远程教育ip接收系统,通过卫星远程教学系统(dvc)和卫星多媒体数字广播系统,卖现了卫星网和互联网实时、非实时、双向交互、单向传输等多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效促进了我校学分制的实施。

    4.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己构建了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了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首先,建立学生课堂教学测评、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成绩优秀,学生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次,对现有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倾向性;通过技能考核周,加大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再次,成立了由校长、教务科长、教学部主任组成的教学督导组。按照中职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客观规律,督导组对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及时向教师、学校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健全的管理制度,为我校实行学分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

    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将每个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提供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条件,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2.优化教学计划。

    优化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要进一步压缩课内总学时,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实用、管用、够用”为指导思想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二是要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需要的必选课和自选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的比重,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三是要克服重必修、轻选修的状况,选修课应有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新发展动向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课程设置要分层次、模块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篇13

1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现状、水平

根据目前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发展普遍要经历方面,国际上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1.1.1 HIS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称为HIS系统,是将医院如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等相关基础业务串联起来,整个系统以财务收费系统为核心,配套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将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提供给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一般来说,大型医院基本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HIS 系统,并不断进行相关应用扩展;中小型医院也已经开始部署HIS 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都意识建立HIS 系统的益处。

1.1.2 C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是以病人为中心,涉及整合电子病历和身体检查资料等临床功能,为提高诊治的自动化,从而实现医疗文件“无纸化”,并为区域医疗的开展打下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大中型医院正处于CIS 系统建设的高峰期,各个相关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成熟。

1.1.3 GMIS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则涉及医院之间、中小城市之间或者大城市各城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主要是服务于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例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可以讲各种医疗资源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从而实现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除上述三个信息化阶段之外,MIS系统,即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基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逐渐建立起来。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涉及对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的相关基础业务的管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快,医疗机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目前,很多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OA 变成了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1.2 国内外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近几年发展较快,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年花费约为150亿元左右,预计2015将达到290亿元,虽然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正因次,我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概括来说国内医卫信息化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2.1 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建设重点集中在信息集成平台

随着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医院内部科室间的信息交换、医院和病人的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整体医院信息化整合与有效利用的需求也成为了每个医院的关注重点。信息集成平台整合往往涉及不同厂商的HIS、LIS、RIS、CIS、ERP等的数据的交互,因此,综合平台需要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并最终能够通过电子病历浏览器和医生门户实现全流程患者信息实时同步浏览。

1.2.2 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会在移动医疗方面加强

移动医疗最近出现的新的医疗方式,它是结合信息通信技术而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它从实现模式上更加贴近了用户的试用习惯,也在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移动应用领域的关键应用还只是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与通知、远程的数据采集、远程医疗现场监控、针对医疗工作者的日常交流与培训、传播性疾病的跟踪及诊断与治疗支持上,在其他方面也正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发展。

1.2.3 医疗行业信息化增长最快的领域是电子病历系统

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工作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并推动以其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实现医院病历系统与社区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能够进行有效对接。目前,电子病历已经在大型医院深入到了各种应用,而中小医院也纷纷启动了相关建设。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近些年,群众对医疗服务效果普遍不满,医患纠纷也逐渐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的难题,综合医疗水平效率低下、质量差、成本高等问题也突现出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可以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同时急需一套合理、有效的关怀解决方案帮助医院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及时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 主要实现目标为:

(1)建立通畅、易于操作的患者同医院的信息沟通渠道。

(2)切实解决客户投诉,完善医院内部奖惩措施。

(3)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信息导航全覆盖。

(4)实现透明信息、透明就诊、透明用药、透明收费。

(5)实现智能体检、智能幼儿疫苗和电话预约挂号。

(6)简化就医流程,完善随访机制:院中探访、出院随访、三级随访。

(7)为就医人员以及住院病人提供优质无线网络服务。

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客户服务工作,可以快速了解广大病院及人民群众对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意见和问题。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依据每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医院在行医过程中的行为做到效的监管。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从而较大程度的缓解了医患矛盾并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3 研究技术创新点

3.1 开拓思维模式创新,关注医患关系,以病人根本利益出发

市面上主流的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针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导医系统、综合服务系统等相关医疗业务的开发,本项目区别于其他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从病人的实际需求和根本利益出发,开拓创新,通过实时关注病人动态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升医院服务形象。

3.2 搭建完善的关怀服务平台,整合相关资源

通过对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开发适用于不同版本的HIS 系统的统一接口,整合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搭建一套完善的医疗行业关怀服务平台。

3.3 紧抓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打造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