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旅游的措施

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低碳旅游的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碳旅游的措施

篇1

一、低碳旅游的相关概述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而低碳旅游作为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运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旅游消费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最终推动旅游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低碳行动,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能耗,进而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旅游。但是低碳旅游不仅仅停留在绿色旅游的理念上,更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来降低旅游业中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具体的措施有:制度的调整、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创新等。

二、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现状

①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现状。表现为将低碳旅游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方式来作为研究,首先提出了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其次,提出了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旅游的规划,加大低碳化生活的宣传等。②低碳旅游的实践现状。当前我国部分的旅游景区已经开始推出了低碳旅游的实践活动,比如有台湾的低碳旅游示范区坪林低碳型旅游景区、北极低碳旅行项目、携程旅行网推行的“碳补偿”项目,以低碳为主体的“杭州低碳科技管”,等等。

三、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的政策建设和行业支持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相关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本质要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②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行业要求,完善低碳旅游的相关规划,明确低碳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指导低碳旅游的全面发展;③完善低碳旅游管理的制度,对低碳旅游管理职能的制度、条例进行相应的完善与改正,促进低碳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进行低碳景区科学的目标定位

低碳景区的目标定位对景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进行旅游景区的建设时,首先要将低碳旅游的理念融入到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之中,树立低碳经济的观念,进而指导景区建设的科学规划,有利于景区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低碳景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科学的设施建设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作为景区规划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指的是根据景区内的土地利用、资源分布以及项目设计的状况来对景区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关系着景区后期的建设与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景区的功能分区主要是对景区建设的住宿区、餐饮区、交通线路、集散中心以及核心景区的位置进行明确。一般来说,景区的功能分区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集中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指的是景区要根据自身的地形地貌、采风通风的情况来进行景区的布置,尽量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建设,以减少工程量,通风采光良好的地区可以减少景区照明、空调的使用率。而景区的集中原则可以降低景区设施建设的成本,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进而减少景区建设的工程量以及碳排放量。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景区的餐饮店、宾馆、接待设施以及购物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尤其是宾馆和饭店每日的垃圾产量和能源消耗量,产生了巨大的碳排放量,影响景区的低碳建设。因此,景区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布局,首先在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的地方进行选址,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材要积极采用新型的材料与减排的技术。具体来说,景区宾馆的饭店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的管理方式,广泛地利用节能节水的技术,积极实施高效照明的改造,创建绿色环保的产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景区的交通要尽量选择公共交通,使用非机动车工具,减少小轿车的使用量,以实现低碳排放。比如:九华山、黄山等景区已经采取了统一交通的方式来避免自驾游的污染。

(四)推行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旅游物、旅游纪念品以及旅游线路。景区旅游产品的发行与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低碳、节能、环保的原则,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减少包装,并尽量采用当地原材料制作;景区的人造景观要与服务的设计建设相一致,并采取专门的低碳措施;景区线路的开发要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并适当地增加徒步旅游的线路以及自行车旅游的线路。比如:九寨沟推出的栈道徒步旅游,在满足游客个性化服务前提的基础上,也让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有了保障。

篇2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越来越向往旅游休闲度假区,对景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单一的景观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从而直接促进了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相结合,但这种结合也符合市场的需求,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1旅游地产开发规划面临的问题

1.1 旅游地产开发的定位问题

为了避免与上文的阐述相重复,这里主要探讨旅游地产开发定位的价值取向。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应防止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因为若是出现二者的对立,将导致城市在发展中所形成的排放物无法最终融入自然环境,最终将对城市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就在最近,中央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中,应在不改变乡村原有容貌的前提下进行。不难看出,后者是对前者原则一种遵循。从中可以得到,在旅游地产开发中也应努力建立成联系城市与乡村的桥梁。

1.2 旅游地产开发的功能问题

聚焦于旅游地产开发的功能定位,实则就是在探讨它的使用价值问题。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可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第一位,而其价值则是第二位。简单来讲便是,商品若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转换形式)。那么旅游地产项目的使用价值又是由哪些因素所构成的呢。笔者认为,使用价值的载体是旅游地产项目,而使用主体则主要是当地的民众。从这一逻辑出发可得,当地民众的消费偏好将决定则该项目使用价值的设计。

1.3 旅游地产开发的结构问题

从系统观来看待旅游地产开发的结构问题,实则就要求应把旅游地产项目植根于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条中,并在纵向和横向建立起自身的生态位。对此,笔者在上文中也对现状提出了批评。由于各地经济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类别存在差异,因此这里只是从总括层面进行阐发:即应与大众消费价值链和商务消费价值链相联系。在长期的发展中,旅游地产项目对于大众消费需求较为忽视,但在当前中央精神的推动下应调整开发策略。

1.4 旅游地产使用的调控问题

之所以提出旅游地产使用的调控问题,则主要针对2013年高端餐饮娱乐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而言的。根据笔者与部分餐饮行业老总的交谈中可以知晓,他们在面对日益严峻的行业环境时已在着手调整营销手段,以及在菜品上进行了亲民化的改良。这就给了笔者启示,即在旅游地产项目的对外营业上,由于其经营规模更大,从而固定成本指出的数额也将更多。因此,放下身段开发出一系列的亲民项目则是当务之急。

2旅游地产开发规划的措施

2.1 综合完善旅游地产定位

(1)联系城乡的定位。无论是经典作家还是当前上层建筑,都十分重视建立起城市与乡村之间和谐的融合关系。在这一价值取向下,旅游地产项目应努力承担联系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作用。即,城市的消费群体到位于乡村的旅游地产项目中来消费,在放松了心灵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关联产业发展。

(2)保护乡土的定位。保护乡土包括保护村社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的田野景象。这就要求,在旅游地产项目选址和建筑设计上应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同时,并能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不难理解,这将提升该项目的经济价值。

2.2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有创新

对于旅游地产的设计,项目产品的创新意识是关键。在旅游地产的整体规划上,在情境、体验设计方面要形成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对于旅游产品的功能使用上要尽可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在建筑风格与空间布局上要有所创新,既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又能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在游玩方式上设计要具有多元化,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样旅游地产才能在地产行业中壮大成长。例如彝人古镇的成功开发就是我国旅游地产的转型成功例子,其主要是依托古镇的环境氛围,对旅游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变,把景区内的景点进行不断的升级,让游客在感官上有一定的冲击力,游乐设施上采取多元化设计,在维持原有项目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在景点的布局上有创新,让游客年年都有想来看看的冲动。

2.3 积极创新旅游地产功能

积极创新旅游地产功能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结合当前业态,开发出亲民化的休闲娱乐项目;(2)在营销策略的构建上,应大力挖掘大众消费和商务消费两大资源。对于大众消费而言,可以设计出娱乐、餐饮、住宿一条龙的服务项目,并在价格定位上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对于商务消费而言,应努力开拓商务会议、员工培训、企业仪式性活动等业务,从而优化当前的业务种类。相比较而言,应在拓展大众消费上下大力气。

2.4对旅游地产有个合理的定位

对于旅游地产的规划要切实符合当地人文资源与游客们的心理需求,对市场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例如游客的消费水平、当地民俗文化、市场经济水平等因素,将多种资源整合,进而合理规划旅游地产项目,打造其旅游地产独有的特点,做到不重复,样式有创新,把旅游地产这一主题理念贯穿整体旅游地产规划中,让其具有特色化,这样才能把旅游地产项目规划好。

2.5在规划中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

在旅游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设计目标,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主线,在景观的设计中要保持城市整体的生态平衡,在旅游地产规划中时刻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这样旅游地产才能做大做强。例如阿联酋Masdar零碳城的打造,在规划上确定了旅游地产项目的主题之后,使用高新绿色科技项目,通过城市内部的自循环的方式,切实做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了零碳排放的理想化生活模式,其环境质量和景观的展示都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称赞。

2.6建立健全旅游地产法律机制

要发展旅游景区地产业,就应编制和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现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不允许通过售后包租或者是零散等形式来销售各类商品房。这就命令限制了开发旅游景区地产中的养老型及产权酒店等产品。基于此,旅游局应积极同建设部进行商讨,根据旅游地产所具有的性质及特点,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规章程,以规范旅游景区地产的发展。

2.7合理调配旅游与房地产资源

不同景区中拥有的旅游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地产的规模大小。只有以景区的发展特征为基础,对之进行市场规划,方可在全国区域内对旅游景区及其地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形成合理的产业模式。在酒店规划开发过程中,应融合本地色彩及地方实际。一切地产景区开发项目,都必须事先做好统筹规划,要将地产开发和景区生态环保、资源开发等结合起来,做到均衡布局,使景区地产开发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三者间的有效统一。只有对休闲、度假及体育运动等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方可提供集规划、开发、建设及营销等为一体的配套管理服务,最终构建相应的产业运营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地产的发展,对于旅游地产业及区域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从政府、行业及企业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充分突出本地化色彩,并选择相应的运营模式,才能推动旅游景区地产开发规划的快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近几年,随着各地的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增多多个大城市出现内涝。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的危害是严重的,不仅致使城市交通堵塞,破坏了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严重得危害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1 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极端天气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降雨分配年际不均匀,年内也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是夏季降雨的重要特征。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2)城市框架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同时,由于城市绿地系统不断被蚕食和自身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其没有发挥蓄滞雨水的作用。

(3)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着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置不科学等问题,导致排水速度太慢,。

(4)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5)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总得看来,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目前应对城市内涝措施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解决,但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不太大可能建成最高标准的城市排水系统。因此,合理构建城市绿地是最直接的和最经济的缓解城市内涝的办法。

2 国内外城市内涝的应对现状和趋势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应对城市内涝问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例如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美国推出的一种概念,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而日本,则每年投入巨资完善下水道设施建设,同时增加市内绿地和砂石面积以吸收雨水,例如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周围堤岸上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植物。作为老牌工业大国的德国,是受城市内涝等地表水泛滥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其政府不断探索和优化洪灾预防与管理手段,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生态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城市规划观念比较落后,绿地系统规划严重脱离实际,绿地系统建设不符合生态学原则,有限的城市绿

不具备有效的蓄滞雨水功能。首先,受落后的园林绿化思想的影响,为保证所谓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城市绿化大量采用外来植物、冬绿植物(如北京城市中的到处可见的油松),为保证这些植物正常生长,城市的花坛绿地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的绿地都必须建得比路面要高的关键原因。下雨的时候,城市的雨水不是往花坛绿地里流,而是往路上流,起不到有效缓解城市排洪压力的作用。其次,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大多没有考虑到蓄滞雨水的需要,绿地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第三,城市绿地过度人工化,降低了蓄滞雨水的能力,本可以不固化的人行道被固化了,需要精细化管理的种植景观不仅不能蓄滞雨水,还需要往外排水。

3 城市内涝的绿地系统应对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地其生态功能,可以通过“渗、滞、蓄、用、排”5个字来概括绿地系统的对城市防涝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增大城市的绿地占有率。由于城市的公用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可以通过屋顶花园,植物种植墙,植物景观沟等手段,加大树木种植面积,滞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树木能通过树叶和树枝吸收雨水。例如屋顶绿化具有储水功能绿化屋面可以通过植物的茎叶对雨水的截流作用和种植基质的吸水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试验表明,大约有1/2的降水留存在屋面上。另外,绿化屋面排水层往往又可作蓄水层,多余水蓄在卵石层内,当种植土干燥时,又可返吸入土中。

(2)构建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指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的绿地,这样设置可使道路、建筑物及铺装区上的雨水径流首先流入绿地,绿地蓄满后再流入雨水口,以充分发挥植物根系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的净化作用,提高下渗雨水的质量;并且绿地渗透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降水与渗透的不平衡,消减径流和洪峰流量。

(3)减少和优化硬质地面,增强其渗透性。首先 园林工程设计应增加绿化率减少硬化地面,利于雨水通过绿地自然渗透。渗水性较差的硬化地面可稍微高出周围绿地少,靠近绿地的路面可不安装路缘石或使用透水缘石,使雨水经绿地渗透。同时靠近绿地的硬化地面雨水不能流经绿地时,应在其交接处设置满填碎石的透水盲沟,利用盲沟增加雨水的渗透。其次各种广场、园路建设应尽量采用通透性面层和透水基层,确保雨水能及时渗入土体。 庭院、停车场要充分考虑园林及生态要求,不宜大面积硬化,可采取植草砖或硬化地面及草坪结合的方式建设。

(4)充分利用景观水体,起到储存雨水作用。对于景观水体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汛期雨水,甚至可以实现园区降雨的零排放,通过适当的净化处理在满足景观用水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园林绿化用水,提高城市可用水资源的总量,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

(5)利用植物群落蓄积、净化雨水。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所以根据河湖水质的污染成分有针对性的选择当地水生植物加以培植,建立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多层次植物体系。自然的植物环境是由乔灌草形成的生态群落,能够很大程度上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水循环。目前城市绿地中过多的人工草坪,其根系浅,雨季不能吸收大量的降水,因此在城市绿地中应以乔灌草组成的群落为主,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结语

城市内涝问题不仅仅是对水的排放,同时也是对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的问题。而园林绿地正是收集和利用雨水的最佳场所。建设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就是在科学地分析城市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最高效的投入和技术措施,建设能够保持后期养护管理中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并长期而持续地获得最大生态、景观、社会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绿地。如今,人们己经认识到了利用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新的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将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和整个绿地的用水系统结合在一起设计,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从而达到防范城市内涝,实现未来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明霞;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10期

[2] 王瑶,万玉秋; ;南京市地面停车场透水铺装使用可行性及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篇4

【中图分类号】R71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09-02

所谓剖宫产手术是指诊断为28周以上的妊娠而进行剖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以及其附属物者?它是指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近几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正在由以前以母体因素为主的指征转变为现在由胎儿因素为主的转变,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也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本文对会泽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共890例剖宫产指征做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指征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会泽县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共计2350例,其中剖宫产890例,剖宫产率为37.87%?

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890例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剖宫产指征进行归类,该指征为同一病例有几个指征时以第一指征为标准进行统计;

1.2.1社会因素:无明显手术指征要求剖宫产者?

1.2.2.胎儿因素:导致选择剖宫产的胎儿因素主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缠绕?胎儿巨大?胎位异常(臀横位)?羊水少?双胎妊娠?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

1.2.3母亲因素: 包括疤痕子宫?胎膜早破?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狭窄骨盆?

1.2.3.4胎儿母亲因素:主要指头盆不称,产程过程中出现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等?依据为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产程图显示产妇的宫颈扩张或胎儿下降受阻碍,因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停滞,实施人工破膜或催产素作用下试产无进展者?

二、结果

1.剖宫产指征分类

经过对890例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将剖宫产指征归为以下几类: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胎儿母亲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10.22%?40.00%?38.87%?10.89%,结果见表1?

2.结果显示:剖宫产指征顺位前6位依次为:瘢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胎位不正?巨大儿?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疾病,共计418例,占剖宫产人数46.96%?

三、讨论

资料数据表明,以瘢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胎位不正等因素是我院剖宫产指征首位,以巨大儿?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母亲因素次之,最后是社会因素?合理的剖宫产手术上升的同时,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手术占有很大一部分?分析我院剖宫产指征及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如下:

3. 1.胎儿方面,是剖宫产手术主要原因,是增加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

3.1.1胎儿宫内窘迫,占胎儿因素首位,占胎儿因素比例的23.59%,占总剖宫产比例的9.43%;胎儿胎心率电子监护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手段,胎心监护出现重度变异减速?频发晚期减速,羊水胎粪污染Ⅱ-Ⅲ度,均是胎儿宫内窘迫的依据?胎心监护的高度敏感性,增加了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假阳性率?

因稍有乏氧,胎心率监测可出现变异减速?胎动过少等等现象,从而使得胎儿宫内窘迫出现过度诊断,使得这部分产妇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在临床上,一旦出现胎心率变化,应积极寻找原因,对胎儿?胎盘?羊水?脐带?母体等多种的综合分析,有条件情况下可行胎儿头皮血PH值测定,在持续胎心监护下予改变,吸氧,早期进行宫内复苏,行阴道检查了解宫口情况,若宫口开全,应立即阴道助产,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3.1.2脐带缠绕,是胎儿方面另一主要原因?由于围生医学更新观念,超声技术的进步,使得脐带缠绕提早发现,包括超声结果告知胎盘老化?羊水过少?羊水透声差等都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担心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产妇很多要求剖宫产手术?实际上,大部分脐带绕颈都能阴道分娩,不需要剖宫产手术?对这一部分患者,应进行充分头盆评估,结合胎心监护结果,做出最终评估,并充分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也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发生?

3.1.3巨大儿:现代的围产保健更新观念后,产妇与婴儿处于同类地位?由于营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且现在孕妇高热量的摄取,以巨大儿作为剖宫产指征也逐渐占有很大一部分?在这些巨大儿里面,很多产妇合并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疾患,故孕期饮食的指导?控制孕期体重?健康教育的宣传迫在眉睫?

3.2.母亲方面:是剖宫产手术另一主要原因?

3.2.1瘢痕子宫占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试产是一个可选择的措施,试产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2]?我们认为对于无前次剖宫产原因?骨盆条件正常,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经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瘢痕愈合良好者可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子宫形态,子宫下段有无压痛,如有先兆子宫破裂症状,立即行剖宫产手术?故而,把握好第一胎剖宫产及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时予孕妇试产机会,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

3.2.2胎膜早破是母体因素另一个主要因素,因胎膜早破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脐带血管炎,如产程较长,宫内感染?胎儿感染机会增加,且造成羊水少?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危险性较大;但也不是说明需要全部行剖宫产手术,对这一部分患者,应检查头盆条件,胎儿高浮,可予短时间试产,若胎头迟迟不入盆,短时间不能阴道分娩者,则需要剖宫产分娩,以免给孕妇本人带来痛苦及经济上造成损失?

3.3.产程异常:产程异常往往与头盆不称并存?而头盆不称中值得讨论的是相对头盆不称?临床多表现为临产后胎头未衔接,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先露不下降等?产程图提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停滞?我们认为在产程中出现产程停滞,应阴道检查了解胎产位,先露高低,宫口大小,并进行骨盆评估,适时行人工破膜?宫颈封闭,催产素加强宫缩,可使一部分原有的相对头盆不称得到纠正?

3.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称作临床因素[3],是指无明显医学指征,孕妇和家属拒绝阴道试产,入院后坚决要求剖宫产者?由于孕妇对剖宫产认识的缺陷?计划生育政策及社会习俗的影响,使得以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手术者有逐年升高趋势?让孕产妇知晓剖宫产是在难产?急产或特定情况下为抢救母亲和(或)婴儿的一种有效的分娩方式,而不是常规的?自然的分娩方式?所以,应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要求的剖宫产手术[3]?

综上所述,剖宫产手术是产科最常见的一种手术,剖宫产率上升标志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合理进行剖宫产手术,既可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还能保证产妇的生产能力?合理的剖宫产率有助于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6]?但是,剖宫产术对母儿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如剖宫产儿未经产道挤压,肺部并发症及儿童期感觉失调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儿,而产妇也会因手术增加产后并发症[7]?因此,将剖宫产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已经是当今全世界产科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篇5

1.低碳旅游发展的必然性

作为一种最为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很多人将低碳旅游归纳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活动,也就是在开展相应旅游活动的同时,将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行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得旅游与社会经济和公共环境效益处于一个同等的高度上。笔者分析,低碳旅游的方式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低碳旅游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与传统的旅游相比,低碳旅游突破了以往纯消费、纯损耗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优化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旅游模式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2)低碳旅游将在旅游者、交通和资源三方面进行突破,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注入减少能源消耗的理念,譬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其鉴定的指标清晰明了,具有广泛的发展范围。(3)从实现的手段分析,低碳旅游的手段重在“维持”和“保护”,在开发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将遗弃的资源再回收,实现局部可持续发展,既不加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还能够创设低碳的环境,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旅游行业引入低碳旅游理念之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使得旅游低碳模式更具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其他发展的前景也越具可观性。首先是我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类型多种多样,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随之我国内需的扩大和相关结构政策的调整,低碳旅游可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损耗,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内需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其次是在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之后,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旅游方式,将会使得旅游资源被不断消耗,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倡导自然和谐的理念,低碳旅游也将应运而生,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具发展前景的支撑。再次是低碳旅游以生态文明的姿态出现,超越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形成高效循环的产业体系,另外,低碳旅游还通过资源节约机制的建立,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开发机构,实现旅游行业可行配套体制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低碳旅游的发展从单纯的旅游领域升华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上,缓解了旅游行业与自然资源进展的局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3.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措施

3.1低碳理念推广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循环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内在发展,低碳旅游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倡低碳消费、绿色保护和回收利用等理念,作为低碳旅游的执行主体,旅游单位要在旅游者旅游的过程中,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改变以往旅游过度消费和损耗的模式,譬如旅游饭店、景区、商场等方面,一方面是倡导节能和减排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为旅游者提出环保消费的建议,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政策措施方面,我国相关的旅游行业部门和主体要予以积极的配合支持,创建合作模式的联动机制,各县区的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创设有利的宏观旅游环境以及内在调整机制,为低碳旅游的健全发展提供政策条件,也能够快速引导公众参与。而事实上,无论是低碳理念的推广,还是政策措施的扶持,都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促进环境的优化和提供人文的关怀,激励和引导旅游主体参与低碳旅游的建设。

3.2建设低碳旅游设施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笔者建议纳入“筹资渠道、合作方式和经营发展多元化“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发展当中,譬如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质量、容量和承载力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形成内外兼修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的同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融入以下三种旅游低碳模式:首先是景区环境卫生的加强管理,目前的旅游景区很多环境死角没有进行清理,降低了旅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因此,进行定期的清理,譬如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为了减少环境卫生清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要鼓励景区周边学校学生为景区进行义务清理,在与学校交流的同时,将低碳理念也融入到学校当中。修葺损坏的卫生设施,要增加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其次交通方式的选择也要鼓励低碳化,譬如选择铁路、公共交通、环保型骑车、步行,尽量减少自驾游,在某些景区限制自驾车辆,以减少自驾车辆产生的含碳量和气体排放量。最后是减少一次性旅游用具,譬如瓶装水、袋装食品等,鼓励旅游者自带水果和食用当地的应季蔬果,以减少大量的资源消耗。

3.3旅游人才的培养

低碳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发展的潜力,但其发展最终需要大批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为了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笔者建议通过开展旅游院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模式,加强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研究,将相关的规划研究落实到人,为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旅游行业体系需要进行调整和健全,鉴于低碳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和配套设施,取代以往损耗性的旅游模式,促进低碳旅游尽快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式。

篇6

一、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是由一般性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演化而来,它是在既保持旅游产品乡村性的基础上,融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因此,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可以理解为“乡村空间境、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等旅游客体,经过包装整合然后推向市场,并通过食、住、行、游、购等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为载体,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具有低碳性、低耗能性和低排放性等特征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具体而言,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应该符合以下两大方面的要求:其一,满足乡村化的要求,即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地为乡村,由此产出的效益对当地经济带来影响;其二,满足低碳化的要求,即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节约资源和能源,积极开发、采用新技术,从旅游产品生产到使用的每个环节都注意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少、使得环境受到的污染最低。

二、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

笔者在科特勒产品五层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自身特点,依照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归纳方法,提出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构成:

(1)核心利益: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就是乡村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产品的低碳化形象。(2)一般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有形产品包括低碳饮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景区景点、低碳化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旅游纪念品等等。(3)期望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期望产品主要包括低碳化的产品宣传、咨询等信息服务、低碳化的管理体系、低碳化的个等。(4)扩大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扩大产品,在概念上与普通旅游产品中的扩大产品是一致,但在具体实施操作上有所不同。例如,景区、景点在实施价格折扣、馈赠礼品等措施时,就不以是否为“团体游客”作为上诉措施实施的依据,而是用游客是否进行了“碳补偿”活动来作为措施实施的标准依据。(5)潜在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潜在产品难以具象和描述,它属于供求双方都未曾发现和料到的,这或许是个人经过一段旅程后的某种行为方式的改变、结交朋友、发现产品商机并与供给方形成合作关系等等。

三、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构建

(一)核心利益(核心产品)的构建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核心利益是指旅游吸引物和产品品牌形象(低碳形象)。

低碳化的乡村旅游吸引物便是在“乡村性”的基础上,融入低碳的概念,换言之,就是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打造低碳乡村。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将全面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争取到2015年建成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个太阳能示范村。此举为低碳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搭建了新平台,作为产品供给方要积极抓住这个机遇。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趋同性较强,缺乏建立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的意识,由此构建产品品牌形象变得尤为重要,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乡村游还是一个新的概念,抢占先机树立独特的品牌则具有重要意义。而旅游产品形象的形成是与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紧密相关的。由此,树立起低碳的乡村旅游产品形象则应该参照产品形象的形成规律,在从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中,运用各种低碳措施,向旅游消费者传播乡村旅游产品的低碳形象。具体的举措有,使用低碳形象的符号标识、低碳化的宣传手段(如减少纸品的印刷,开展微博游等网络活动,完善电子宣传系统)、进行低碳化的经营等。

(二)一般产品(有形产品)的构建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有形产品主要包括低碳饮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景区景点、低碳化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旅游纪念品等。笔者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选择按照旅游产品传统的食、住、行、游、购五要素对一般产品进行分类,并以此进行低碳化建设的探讨。具体如下:

1.低碳“食”

在乡村旅游中,“食”成为了不可或缺甚至非常重要的一环,吃农家饭、品野菜等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项目,餐饮业也是一个高碳源。低碳“食”指的是餐饮供给者在为游客生产和消费食品的过程中,使用绿色有机的食品原料,运用低耗能、低排放的生产工艺技术,节约资源和能源,在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注意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除了能源创新、技术创新之外餐饮供给者还可以从很多小处着手,逐步向低碳餐饮迈进。例如,采用当季的食材、推出四季菜谱,取消提供一次性餐具而使用消毒柜餐具,取消提供纸巾而改用消毒毛巾,服务员委婉地提醒游客吃素食和节约用餐等。

2.低碳“住”

此处的低碳“住”主要是指住宿饭店在为游客提供住店服务的过程中,采取低碳技术、措施,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具体的改进措施主要有:取消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对每间房空间服务定时处理、改进内部供能设备、采用污水处理系统等。

3.低碳“行”

对于游客而言,交通工具的低碳技术应用以及交通方式的选择成为交通减排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方而言,为游客提供方便的交通通达服务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建设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降低对环节的污染影响。具体改进措施有:乡村旅游景区开通旅游专线车、倡导乘坐公共交通,机动车一律不许进入景区,景区内为游客提供电能观光车或自行车租借服务,景区建设生态停车场,景区步行道采用非化石加工材料铺砌,如鹅卵石等。

4.低碳“游”

旅游活动项目是低碳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游”主要指的开展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因此,在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构建中,低碳主题的旅游活动项目策划尤为重要。

在此,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方开展的低碳旅游活动项目有很多,如建造低碳型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景区景点积极开展低碳旅游活动,如植树、自行车比赛、“变废为宝”手工艺比赛等。另外,各乡村旅游景点还可以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遵循独特性原则,策划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乡村旅游活动项目。

5.低碳“购”

低碳“购”主要从旅游纪念品和购物行为方式两个方面体现。具体而言,首先,旅游纪念品要注重低碳概念的设计和生产,遵循就地取材原则,保证产品的地方特色之外,还可以减少原料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其次,在购物行为方式上,要注意减少使用过度包装和塑料袋,创新购物营销方式和购物方式,如可以用“以物易物”的购物方式,废物回收,加强物品的循环利用。

(三)期望产品的构建

期望产品主要包括低碳化的产品宣传、咨询等信息服务、低碳化的管理体系、低碳化的个等。具体而言,就是供给方应加大对产品低碳化服务管理的力度,不仅使游客能获得低碳旅游体验,了解或学习到低碳生活的实质,从而对游客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带来正面影响。

(四)扩大产品的构建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扩大产品,在引用其在市场营销中本意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将扩大产品理解为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者为吸引游客所采取系列促销手段。如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在游客进行“碳补偿”活动,可以通过实施价格折扣、馈赠礼品等措施来奖励游客。

(五)潜在产品的构建

篇7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28-03

引言

日前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节省能源、减少废气排放已经成为潮流趋势,各个产业必将进行节能减排的调整,以响应低碳号召。旅游行业必定受益良多,因为其自身性质就包含低碳这一项。显而易见,旅游业的扩展给当地环境带来的恶性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旅游业若想良性的持续扩展,必然要将低碳行为实践到每一项。福建土楼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民居,大量的游人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的民风作息,破坏旅游环境。所以,通过发展土楼低碳旅游来减轻旅游活动对土楼环境、居民生活的冲击,实现土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研究现状

低碳旅游的首次提出是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进而各个研究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在不同侧面对这一新型旅游方式进行了解释,并介绍了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环境的不同破坏。Ghislain Dubois 等预测了2050年法国的旅游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1];Sabine Perch-Nielse 等建立了计算因旅游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密度的模型,并将其与其他经济部门和法国、英国等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旅游的方式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09年经过国内旅游业发展高峰论坛的酝酿,“发展低碳旅游”的理念在国内首次亮相。自此低碳经济、低碳旅游成为国内旅游业新的风向标。

魏小安[3]提出实现低碳旅游的要点:改变出行方式,减少飞机等高碳排放的出行方式,选择徒步旅行、骑车旅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加强旅游行业的降耗节能工作,促进旅游行业的智能化进程。陈世贤通过对旅游者碳排放的研究,预测个人碳足迹对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参考其影响提出预防措施。刘啸认为低碳就是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经济低能耗的过程。黄文胜认为通过降低CO2的排放量可以促进低碳排放旅游的发展,能有效地保护旅游景区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当地的文化、经济都具有促进作用。谭锦通过对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进行低碳旅游资源利用、开发评价讨论,以及旅游参与主体对低碳旅游的影响分析,对构建低碳旅游区具有参考意义。蔡萌等[4]提出采用碳汇制度、低碳产品、推行低碳旅游等方法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体验,实现低碳旅游的目的。

福建土楼在2008年申请成为国家文化遗产之后,土楼景区的客流量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国庆长假、春节长假期间。表1是2009年福建主要土楼景区接待游客数目以及收入情况。

(三)土楼景区存在问题

福建土楼景区目前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很多土楼还处在使用阶段,由于缺乏定期检修、维护,导致很多土楼出现坍塌、破损等问题。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华安等几个地方,开发比较完善的是南靖土楼景区和永定土楼景区。但是随着可供选择出行的交通方式不断增多,碳排放量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别。例如在南靖土楼景区,通往景点的道路是单行道。虽然近年来兴建了一些“停车场”,平时几乎不用,车辆直接开入景点。每到节假日,车辆在景区内停滞不前,造成交通堵塞,出现交通事故的频率也高了。虽然当地政府、管委会也采取一些人为制约措施还是没能解决问题。生活在土楼景区当地的居民由于自身教育的局限性,往往更看重眼前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对土楼等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

二、理论基础

从目前国内外对土楼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研究多是采用概念、定性分析,缺乏定量数据,不能直观形象的描述。因此要加强专业数据的研究,参考低碳领域、旅游经济统计行业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出适用于中国低碳旅游发展的研究方法[5]。而政府、市场、社会扮演的三方多主体博弈模型在论证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可借鉴此模型对福建土楼低碳旅游进行探讨[6]。

在该三方多主体博弈模型中,由于低碳旅游产品的缺点导致旅游者对低碳环保旅游产品和高碳排放旅游产品的选择存在差别,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干涉。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国低碳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区别与以往的发展模式,新模式是集企业、社会、政府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一)政府方面

在推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型中,政府主要是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政府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出发制定绿色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出台响应的指向性政策,并组建合理的监督管理机构,确保旅游业的低碳排放计划能够贯彻实施。

(1)制定低碳旅游管理政策。对低碳环保的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给予价格上的优惠,促使企业主动寻求发展低碳旅游产品。对旅游业中的高碳排放企业、产品制定适当的处罚、增加税收等政策,促使企业减少高碳排放产品的生产。(2)培育相关利益主体的低碳旅游价值观。整个旅游利益链中的企业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对高碳排放旅游产品趋之若鹜,对低碳排放产品充耳不闻,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高碳排放企业对低碳价值观了解不到位、不全面。因此政府要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等工作。(3)完善低碳旅游管理机制。由于整个旅游业涉及的主体、方面比较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就必须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管理制度。

(二)市场方面

众所周知,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目前旅游行业里面提高住宿、饮食的酒店碳排放量较大,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低碳、绿色的酒店建设。低碳环保新技术应该充分应用在土楼家庭旅馆系统的水循环使用、温度湿度控制、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切实提高家庭旅馆的低能耗能力。

(三)社会方面

在社会方面要依靠社会舆论,倡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引导企业主动开发生产低碳、绿色旅游产品。社会方面需要的工作主要包括:(1)低碳消费的倡导。(2)低碳旅游理念的灌输。(3)低碳旅游活动的推广。

三、福建土楼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的途径研究模型

福建土楼的低碳旅游需要考虑政府、企业、社会的利益关系,从三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实现低碳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1)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所谓低旅游碳吸引物是指能够吸引旅游人群前来旅游的一系列要素,既包括自然界天然的海洋资源、绿地景观,也包括人工创建的低碳建筑物、低碳生态园等,还包括各式各样的低碳旅游休闲活动。从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可以找出相应的营造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景观魅力;组织筹备低碳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倡导消费低能耗的旅游产品;积极实现低碳村落、低碳社区、低碳产业区等向低碳旅游吸引物的转化;采用新科技技术组建自然景观与人工社区相结合的复合型低碳吸引物。(2)建设低碳旅游设施。能够直接应用低碳产品或经过低碳改造的旅游服务设备、设施等浇筑低碳旅游设备。分为交通设施、卫生设施等基础旅游设施和娱乐设施、餐饮设施等专项旅游设施。建设措施包括:使用新型低碳环保的交通设备如电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等,设置生态停车场,开发低碳旅游通道等;在旅游景区安放生态垃圾回收装置、建造生态厕所、污水处理循环使用装置等;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新型环保能源组建低碳能源系统;在旅游景区修建低碳旅游建筑,开放低碳旅游购物、娱乐设施。(3)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低碳旅游方式就是在旅游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碳排放量。在旅游者前往同一景点旅游时,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那么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不一样。例如航空旅行方式的碳排放量就大大超出火车、汽车的碳排放量,因此有必要倡导低碳旅游出行方式。倡导低碳旅游的方式包括:旅游途中应该尽量避免乘坐飞机等高碳排放的出行方式,尽量选择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在旅游景区要多参加低碳旅游活动,如体育活动、康体活动等;建议选择低碳旅游住宿、餐饮方式,尽量选择以低碳排放为主题的酒店、生态环保食品,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4)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是对低碳、和谐旅游体验环境的描述,这种体验环境是基于自然碳汇机理形成的。考虑到旅游环境里最主要的碳排放对象是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要实现碳排放吸收的平衡就有必要在旅游景区设置碳汇机制。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创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调统一、共同努力。主要的措施包括:政府部门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旅游碳汇制度,从提高旅游景点碳汇能力的角度出发,组建专业的碳汇监督机构并设定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价指标,对旅游地区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进行定期评估,严格控制景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培育优质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旅游企业自身要重视碳汇机制旅游环境的重要性,将创建低碳旅游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加强培育低碳、低能耗的旅游理念,以新型环保低碳排放设备、低碳服务方式来完成企业的转型;旅游景点社区、村落要积极响应低碳排放的旅游口号,主动参与到环保、低碳的旅游环境建设中,自愿为构建低碳旅游环境献一份力量;对于旅游者来说,不仅要从思想上强化低碳、碳平衡的观念,还应该在实际旅游途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积极执行碳补偿、碳抵消的行为。提倡游客尊重、保护地方传统文化。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倡导低碳旅游,加强低碳旅游宣传

出于对土楼景点的保护,政府之前与当地居民、社区签订了保护协议,还专门制定了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法等。尽管这样,景区土楼还是出现破损、坍塌等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对福建土楼加强保护,并组建旅游监督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出现问题的土楼及早修缮。

在对福建土楼旅游景点宣传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低碳出现方式诸如电动汽车、火车等方式的宣传力度,减少航空飞行旅游等高碳排放的出行方式。同时在福建土楼景点区域推行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低碳交通方式减少碳排放。

加强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建设,从土楼景区碳平衡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碳汇制度,组建专业的碳汇监督机构并设定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价指标,对旅游地区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进行定期评估,严格控制景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培育优质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鉴于前往福建土楼的游客对低碳旅游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对低碳旅游的态度较差。与低碳旅游方式相比,大部分人更倾向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因此政府要开展低碳旅游的教育工作,培养旅游者的低碳观念。通过社会舆论、社会道德等约束旅游者的高碳排放行为,促使旅游者主动参与低碳排放的旅游活动,积极购买低碳产品。

(二)引导旅游企业参与低碳旅游的发展

对于福建土楼景区附近的旅游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低碳排放的教育工作,使得企业意识到只有走低碳环保的生产销售路线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能够积极响应低碳旅游政策的产品进行减税收、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对于高碳排放的传统旅游产品要加大税收、增大惩罚力度。促使旅游企业主动参与低碳旅游的商业活动。

(三)开发低碳旅游吸引物

考虑到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丰富,要充分挖掘土楼节庆活动,增加土楼景区新的低碳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分散旅游景区的压力,从而减小碳排放。例如盛行在南靖土楼塔下村的祭祀活动:“打醮”,在永定土楼流传多年的“姑田跑马灯”,连城县罗坊乡传传的游花灯、游龙风俗。另外,土楼居民应自发性地去探讨当地传承文史、编撰、整理相关数据,进而展现主题旅游导览,增加土楼的低碳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Ghislain Dubois,Jean Paul Ceron.Tourism/Leisur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orecasts for 2050:Factors for Change in France[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6,14(2):172-191.

[2] Sabine Perch-Nielsen,Ana Sesartic,Matthias Stucki.The greenhouse gas intensity of the tourism sector:The case of Switzerla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09,13(2),131-140

[3] 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1-30(002).

篇8

2、森林旅游中的低碳策略

森林,又被称为地球之肺,无数的树木就是无数的制氧机和二氧化碳吸收机。当我们提到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净化空气时,都会不自觉地想起森林。而在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旅游的今天,我们又该在森林旅游中采取哪些低碳措施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

2.1打造碳补偿林

打造碳补偿林是由四川郫县首先提出来的,为了贯彻国家的“低碳”方针,2009年10月11日,四川郫县环保局长开锹,建立了全国第一片“碳补偿林”。碳补偿林简单来说就是市民通过计算自己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出行产生的“碳足迹”,再根据自己的“碳足迹”,利用节假日时间,种植相应的树木来补偿自己的碳排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为环境保护做贡献。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增加本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同时也是对广大市民进行了深刻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2.2引入新兴能源

引入新兴能源是浙江省温岭市发展当地森林旅游,推动低碳经济旅游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温岭市利用当地连接江厦潮汐电站和坞根大岩头的农家乐的有利地势,大胆采用新兴能源,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坞根海边小吃、山景、海景等农家乐生态游为背景,新兴能源为特色的旅游区。旅游区中建设期大量以展示新兴能源应用的特设工程项目,大大降低旅游区碳排放量的同时,增强了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这样拥有茂密植被和各项新能源展示基地的旅游景点,不失为森林旅游的一个低碳发展方向。

2.3发展非木植被

篇9

目前,环境和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一个突出的社会因素,发展低碳经济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也是湖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旅游强省的今天,发展低碳旅游正是湖南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一大突破口。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报告预测,到2035年前,剔除航空业外的旅游业碳排放年增长2.5%。报告提出的减排目标是,在未来15~20年内,将旅游业(包括相关运输业)的碳排放总量年增长控制在2.7%以内,并最终向整个行业的碳中和方向迈进。报告认为,支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是提高能效。为达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相关行业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推广新的运输技术和清洁能源;二是加速运输工具的更新,特别是飞机;三是减少低效设施或让落后运作模式退出行业,如单程运输、专车或专机运输;四是让航空业加入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避免国家与地区间因减排引起的利益矛盾,减少航空业碳排放;五是加速旅馆建设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革,倡导能源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率,颁发热效和绿色证书。报告测算,如果要在2035年全部落实上述措施并达到有关的节能减排目标,全球范围内包括各相关行业在内的旅游业需要投资几千亿美元。

自这一将“低碳”和“旅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报告以后,原本已经存在的“绿色旅游”和“可持续旅游业”的概念在实践中被改名为“低碳旅游”,其中有些内容也丰富起来。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旅游机构将“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招顾客,如将以前便已存在的绿色生态旅游、野外徒步健身旅游或“无公害旅游”都称作“低碳旅游”。显然,与最初提出的“低碳旅游”概念相比,低碳旅游的内涵外延仍在发展之中。可以预见,随着旅游产品的创新以及人们对低碳生活新风尚的追求,低碳旅游的概念将日益丰富起来。

二、湖南如何发展低碳旅游

2009年12月下旬,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碳经济的硬指标首次纳入2010年湖南省委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迈出坚实步伐,单位GDP能耗下降4%。旅游作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必须努力倡导低碳消费模式,践行低碳消费,使湖南通过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拓展。事实上,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这种移植“低碳”概念的做法,其实是与倡导低碳生活行动不谋而合的一件好事。至少,它在游客中普及了一种新的低碳生活理念。其实,低碳生活理念不应该仅仅落实在旅游相关行业的企业行动上,它更是千百万旅游产品消费者应该关注并积极实践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在湖南的许多景区中,有些旅馆房间的面积变小、变得更合理了,一次性洗漱用品或拖鞋没有了,旅馆的灯具没有原来那么多了,不少星级酒店的免费早餐饮取消或减少了。最新的时尚是,许多旅游产品在网络上直接将相关的碳排放量向消费者明示,并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导消费者选择或安排更少碳排放的行程以及旅游休闲方式。

1.制定湖南低碳旅游发展的规划、政策法规和指标体系。一是规划引领。应结合湖南两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湖南的低碳旅游发展战略,将低碳旅游纳入湖南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从而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开展旅游产业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旅游企业、景区开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二是制定全省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结合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尽快形成低碳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三是政策驱动。加快制订和修改与低碳发展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引导低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引导社会低碳消费与生活。四是指标支撑。加快制订并实施与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规划相对应、与湖南实际相吻合、与现有节能减排措施和低碳经济发展方略相衔接的指标体系,为低碳发展提供指标支撑。

2.树立低碳旅游意识,提倡低碳旅游方式。(1)树立低碳意识。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创建低碳型旅游景区活动,特别是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旅游建设内容渗透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节约、环保、绿色旅游和低碳意识。旅游企业单位、旅游景区等要经常性组织开展的低碳宣传,大力宣传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性、紧迫性。(2)加快推进低碳化旅游方式。通过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发展低碳旅游、建设低碳景区的重要意义,普及低碳旅游知识,积极倡导人们在旅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传统的高碳生活和消费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减少“便利旅游”,淡化“面子旅游”,力戒“奢侈旅游”,使低碳旅游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习惯。深入开展低碳旅游企业、低碳旅游景区等创建工作,在全行业营造低碳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低碳景区建设。

3.企业积极参与低碳旅游发展。(1)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湖南旅游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低碳旅游的跳跃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南旅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湖南应该大力鼓励旅游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鼓励旅游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旅游技术方式,形成低碳技术体系,引领湖南向新型低碳旅游发展。(2)优化产业结构,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径,扶持鼓励低碳型旅游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旅游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创意旅游产业,大大降低高耗能旅游产品的比重。在未来的发展中,湖南旅游企业可以从产品的生态设计入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和旅游产品;向后端延伸,开发形成自主品牌与销售网络,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完善低碳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发展低碳旅游和建设低碳景区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低碳旅游发展战略方案,审批专项创建方案,协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低碳旅游论坛”,作为宣传推介、联系交流、决策咨询的平台,打造景区和旅游企业新名片。

5.构建“低碳旅游示范景区”,先行试点。国内一些省市已试点推出“低碳景区”发展示范项目,以期能总结出可行模式,陆续推广至全国。而湖南的低碳旅游示范景区应该成为湖南低碳旅游政策推进的经济转型试验地,在建筑、交通运输、景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为低碳旅游产业创造发展机遇和新的增长点。一是在低碳交通方面,要努力优化游客出行方式。在景区建设中,下决心保留和扩大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游客“绿色出行”,同时对私人交通工具出行实行适度禁限,减少交通碳排放。二是发展低碳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在增量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引入低碳理念,注重低碳操作,同时对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存量建筑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严格执行新建景区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三是在资源开发方面,进一步发展碳汇林业。切实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造林绿化力度,加强生态湿地保护,因地制宜发展高碳汇植物。

6.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实施有效的旅游人才发展战略。人才培育是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加大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迅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并从管理思路、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旅游人才开发的适度超前,力求旅游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与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相适应,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步,以实现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廖先旺."低碳旅游"内容日益丰富 旅游新理念成生活风尚.人民日报,2010.02.26

篇10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 。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2009年11月1日, 我国首次在深圳 “2009·旅游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口号,鼓励旅游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我国对低碳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多以宏观定性分析为主,而国外则综合采用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低碳旅游的内涵实质。NataliaTabatchnaia-Tamirisa (1997)在夏威夷用投入-产出的方法对旅游者的能源需求进行了评估,探索了能源利用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联系。Susanne Becken(2002—2003)从利用模式、能源利用与交通方式等多个角度,对旅游能源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Sabine Perch-Nielse 等(2009)构建了测算瑞士旅游温室气体密度的体系,为衡量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新参考。近几年,低碳理念持续升温,开始出现从不同角度针对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同时出现了Susanne Becken 等代表人物。

三、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低碳旅游政策制度。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系统的、关联性极强的工程,为了保证低碳旅游的顺利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首先,建立健全低碳旅游法律法规,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完善低碳旅游金融与投资政策,制定融资信贷政策,为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旅游解决融资难问题。第三,建立完善发展低碳旅游的行政政策与制度,如政府可以在能源税的基础上开征碳税。第四,建立健全低碳认证制度与优先发展和项目准入政策,作为各政策制度的重要补充。

(二)加强低碳能源、材料的开发与运用。

要适应低碳旅游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在低碳能源与材料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应该做到加大低碳科研经费投入,开发新能源,为低碳旅游提供“动力”支持。其次,要加大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同时还要吸收引进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

(三)建设低碳旅游实验示范区(点)。

低碳旅游示范区对于全国景区和相关企业具有示范效应,能够很好的宣传和引导低碳旅游,进而达到“先示范,后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的效果。建设区域性的低碳旅游试验示范区主要应该在以下三个区域开展: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二是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强烈的地区。” 此外,还应建设行业性的低碳旅游示范点,如低碳旅游酒店、低碳旅行社等。

(四)加强低碳旅游的教育与宣传。

宣传不仅能够让低碳旅游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首先是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人数众多,成分复杂,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旅游者的低碳意识是使低碳旅游得以推广发展的关键。其次是对旅游相关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宣传教育,因为管理者的低碳素质直接关系到低碳旅游服务质量与低碳旅游产品寿命。

(五)打造低碳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交通、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为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低碳旅游产业链的打造至关重要。第一,建设低碳旅游交通,旅行社采用包车或包机直达的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代替自驾车。第二,旅游景区合理限制客流量,科学规划景区,加大低碳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第三,建设低碳旅行社,制定低碳旅游线路,宣传咨询业务实施电子化,培养具备低碳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导游。第四,建设低碳旅游酒店,酒店使用新型能源,选择环保建材,减少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提供绿色食品等。

(六)培养低碳旅游者。

旅游者的低碳化是实现低碳旅游的核心内容。旅游者应该树立了低碳意识,将旅游享受与低碳环保紧紧结合,尝试接受新兴的低碳旅游方式。其次,改变出行方式,尽量采用绿色环保出行方式,以徒步、自行车、电动车等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驾车、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主动参与体验低碳旅游活动,推广低碳旅游。第三,主动参与体验低碳旅游活动,尽量使用耐用环保物品,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避免奢侈消费。

四、小结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综合而漫长的建设过程,各地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发展低碳旅游的障碍因素。然后应当从全局出发,综合把握各方利益,合理规划发展低碳旅游的策略及措施。建设和发展低碳旅游必将改变我国传统的旅游方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注释:

刘啸. 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中国集体经济,2009, (13) : 81 - 82.

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自然景观和为主,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我国湖泊中得到较好保护的一颗高原明珠。同时,洱海旅游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较多矛盾和问题。而低碳经济是人类所倡导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政策和技术研究创新进行的一种资源能源的改革,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主要动力有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安全、产业升级。低碳旅游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为低碳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什么是低碳旅游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二)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是一种量化的,可以计算出碳排放量的旅游,亦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二、大理洱海低碳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一)发展洱海低碳旅游可以促进大理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洱海旅游区的主要突出问题是资源的利用率低,不够深入,经济效益低,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方面的污染尤其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人造景观出现,虽然大理洱海旅游区的人造景观景观较少。但是还是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同时洱海旅游区周边是居民生活区,生产和生活垃圾也造成了一部分的污染,旅游者的素质不高也给洱海生态污染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产生很多的碳,加大了温室效应。根据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对政府、居民、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控制这个低碳旅游的核心来促进洱海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大理州旅游业的长久发展。

(二)发展洱海低碳旅游是我国低碳旅游的重要方面

由于旅游业有较强的关联性,他几乎可以带动所有的重要行业,涉及到人们的吃、住、行、游、购等方面。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依靠着几乎所有的产业,因此任何一个产业的低碳发展都会对其它产业造成影响和带动,这足以说明发展洱海低碳旅游对我国低碳旅游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低碳发展,如饭店以及购物方面,通过限制一次性消费等方法来发展低碳理念进而发展低碳旅游。

三、大理洱海低碳旅游的措施分析

(一)政府支持

1、统一大理洱海低碳旅游的标准

大理政府部门可以对大理低碳旅游做出统一标准,要求旅游链中的每一个因素。从旅游公司、旅游景区、旅游交通以及饭店等方面全面监督,加强他们之间评比比较,形成一个相互低碳竞争的局面。同时按照全球对碳的承担方法来管理一些“三高”的旅游企业,按照有定量的,有责任的征收碳税等税款,通过这些方面促进洱海旅游区首先进入这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中。

2、优惠政策促进低碳企业发展

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从这个大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推进低碳发展的进程,通过政策鼓励,主要运用在低碳旅游开发项目、旅游性酒店、交通、旅行社等主体。政府可以通过低税率鼓励企业不断进入低碳旅游模式中,给这些企业更多的机会和优惠调动其积极性。另一方面,推进酒店、交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低碳改革,循序渐进的改变以前的商品服务方式,进行一场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改革,通过自身的运转,从根本上解决低碳旅游的发展。

3、媒体企业要加宣传力度

政府在低碳旅游发展中是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媒体企业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宣传低碳旅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不同的主体所侧重的目标受众不同,鼓励低碳旅游以及低碳旅游的开发,倡导公众以低碳旅游、低碳消费为骄傲,传达一种正确的低碳观。因为企业旅游低碳生产产品设计和产品本身有可能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所以,成本的投入与项目开发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低碳旅游的宣传工作就非常的重要。

(二)旅游提供者

1、旅游企业

旅行社是旅游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在低碳旅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旅行社要积极开发设计洱海低碳旅游产品,提倡比如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另一方面,设计不同路线的低碳旅游路线,可以有短程的徒步旅行路线、长途的自行车环洱海旅行路线、以及江尾自行车旅游路线等,让旅游者走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有不同的旅游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维护洱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洱海旅游景区

要打造洱海低碳旅游,减少碳排放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首先要从规划开发建设时就着眼于低碳,建立一个低碳评价制度,科学的设置游览项目与设施,从低碳出发,通过生态厕所,循环污水处理装置,生态垃圾桶等方式,改善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其次大理的太阳资源和风能资源都很丰富,可以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最后将多类型的旅游项目建在这个低碳体系中,旅游者的日常餐饮是碳量排放的重要部分,因此城市要能够从低碳旅游这观念出发,建设低碳餐饮,从用具、原料等各个环节实行低碳安排。其一用耗能比较低的烹饪设施。尽量多的使用节能减排的灶具,耗能比较低的锅具,感应的水龙头等等。其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餐具和可循环利用的餐具比较,易拉罐和塑料制品等碳排量就比较高。因此就可以用容易分解的物质来取代那些不容易分解的物资,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其三饮食所需要的材料实行低碳采购。其四用低碳的烹饪方式进行烹饪。

3、洱海旅游景区的酒店

发展洱海低碳旅游,我们景区的酒店需要从全方面来做。第一,在酒店的制度管理方面就坚持低碳管理,坚持国家提倡的“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只有管理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发展。第二,酒店需要从目前的酒店基本情况出发,舍弃一些碳排放量大的设施及制度,引进低碳、新能源的新设施。第三,取缔无偿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如,一次性洗漱用具,一次性拖鞋等,节水节电措施要做好,尽可能的降低水电用量。全面的积极响应政府的一些低碳政策,把低碳旅游做到最前。(作者单位: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 乌兰托娅.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挑战分析.中国证券期货.2012.

篇12

【关键词】

低碳旅游;酒店;管理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的排放量,是绿色旅游、环保旅游的深层次体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低碳旅游的内容主要包含旅游路线选择和携带行李的环保性等几个方面,是一种能够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的旅游形式,其中酒店在整个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

二、我国低碳旅游的现状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更多的人们采用旅游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娱乐心身。然而在旅游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情况日益严重,对各地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谓的低碳旅游指的是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旅游,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已经将低碳旅游作为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四川九寨沟景区就实行过类似低碳旅游的一系列措施。具体来说,我国当前推行的低碳旅游措施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部车辆禁止进入景区,整个旅游过程中全部使用低碳、环保的观光车;第二,部分景区内推行退耕还林措施,尽可能扩大景区的绿地面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于低碳旅游政策的提出,很多景区积极引进低碳旅游理念,对保护当地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景区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作为一种服务行业,酒店是为人们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场所,因此酒店基础服务设施非常关键。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景区酒店在基础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基础服务设施匹配,都与五星级酒店具有较大差距。

2、国际化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人文景观吸引着西方游客,然而当前很多景区的酒店管理人员存在明显的国际化意识不足的情况,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酒店的国家化服务水平,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语言沟通问题,酒店管理人员并未高薪聘请相关翻译人员为外国朋友提升合理服务,很难实现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目标。

3、管理模式守旧,经营分散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酒店在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并未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第二,景区酒店淡旺季非常明显,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十分常见,因此,很多酒店普遍采用旺季提高房价来弥补淡季损失的方式,极易导致高房价低服务的情况出现;第三,因国内很多酒店分布相对分散,且区域差异明显,发展失衡,很难与国际经营成功的酒店媲美。

4、缺乏高水平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景区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重要的服务行业,酒店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均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专业管理人员却十分匮乏。

四、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分析

1、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形成的一种能够为全体工作人员认同且自觉遵守的经营理念、文化宗旨和价值观念,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形象。所以,景区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首先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形成良好、健康的精神内核。更为重要的是,在低碳旅游背景下,酒店文化建设还应对环保、绿色等理念加以深化和反映,进而有效实现酒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作为酒店向客户提供的重要商品之一,酒店服务水平的高低是酒店能够获取客户满意的关键内容,其关系到客户能否对该酒店进行宣传或者二次消费,对酒店市场的扩展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在景区酒店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应谨遵“客户至上”的原则,将达到客户满意作为酒店服务的宗旨,尽可能让客户感受到家的温暖。

3、提升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酒店相关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积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第二,针对在职员工,应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第三,在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并完善公平公正的薪资制度,以免专业人才流失的情况出现。

4、对酒店服务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为迎合低碳旅游的要求,酒店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低碳标准记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质量标准,并匹配相应的监督机制。同时,依据酒店工作流程,对其具体监督范围予以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制约制度,以免串通情况的出现,切实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结语

总之,随着低碳旅游的不断发展,以往酒店管理模式显然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符,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为此,酒店管理应在低碳旅游视角下,不断创新酒店管理模式,提升酒店市场竞争力,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段会利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3

1.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环境中一种新型必要的旅游发展形式,而作为新事物的它,虽然已经被广大公众熟知,但它的内涵却没有被完善,或者说还尚在完善中,而公众也就对低碳旅游的认识并不透彻,不能理解它存在的含义,此现象会使低碳旅游发展的理念受到思想上的障碍,由此,要想低碳旅游发展顺利实施,必须让低碳旅游的真正涵义得到认可和支持。低碳旅游作为一种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的新型发展模式,在这个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被大力倡导,在这个大环境中,低碳旅游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被贯穿,低碳旅游经济的理论需要旅游活动中的各个角色参与者去实践证明,多者缺一不可,整个发展模式需要实现全程一体化的发展。

2.低碳旅游实施的影响

低碳旅游的持续发展将会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甚至使广大公民的生活发生改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低碳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与实践都还不成熟,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全球变暖的关系紧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生态环境失衡和全球变暖的现象,低碳旅游活动的实施是当下最可行的方法。其不仅可以缓解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也可以满足公民对旅游出行的要求,也可以使大家对旅游产生新的认识,对蕴含的旅游文化得到更加透彻的认识和见解。而低碳旅游发展和旅游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将会进行逐步的探索,通过分析和调查研究来证明低碳旅游在低碳活动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性的影响。

二、针对低碳旅游的发展特点分析

低碳旅游的发展应该从各方面规划实施,分析出整个过程中各个部门、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然后做到对症下药,整个过程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监督。低碳旅游的核心目标就是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相关的核心主体分为四大主体,分别为“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旅游景区”。就此,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针对措施。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强化和突破重点,从各方面落实,做好宣传和倡导,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旅游的相关核心主体

1.政府部门

政府和旅游部门应该出台相对应的低碳旅游政策和制度,大力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在资金等方面应给予扶持和帮助。此外,还应积极宣传低碳教育,提倡和引导低碳消费和低碳旅游,使旅游消费者有低碳消费环保意识和理念,还应建立和实施一些低碳环境的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可利用政府来强制约束一些旅游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比如在景区可以限制吸烟、乱扔垃圾和破坏植被等。游客是旅游过程中全程参与的主体人群,改善和引导游客的旅游观念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媒体和景区提示等各种方式来宣传教育,可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旅游消费产品,从而培养低碳节俭重文化的消费概念。同时针对于相关的旅游行业,政府也可限制他们的碳排放量,利用法律、政策等强制性措施进行整改,让他们意识到低碳限制的重要性,尤其对旅游业中的休闲娱乐、旅游交通、、酒店住宿、景区等应实行简易又真实的评定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并具备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坚决杜绝作假和虚报,将旅游中的吃住行造成的碳排放量列入重点检查对象,尽量减少和不使用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旅游企业

关于旅游企业,它主要包括景区、旅游建设和开发公司、旅行社和酒店住宿等。要想很好的发展低碳旅游,需要从两方面管理,一是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坚持和认可低排放和低污染的建设发展理念,严格采用低碳技术和能源,控制好碳排放量。旅游服务设施尽量不采用一次性的产品设备,积极推广节能环保资源。也可以将企业管理和低碳旅游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其次就是合理的利用低碳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宣传低碳旅游产品的有利之处,更好的推广和提高低碳旅游文化。二是可以利用政府部门强制约束某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推进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游客

在低碳旅游中,游客是低碳旅游发展中的至关重要者,游客应该在旅游过程中选择低碳消费,减少碳足迹。游客应从不同区域和不同距离中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景区尽量选取低碳环保的汽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旅游时,应提前自备生活用品,少用或者尽量不使用酒店中的一次性制品,坚决不使用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的产品,更多的体验低碳旅游项目,避免增加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量。

游客应从自身起进行管理,规范个人的自身行为,这样才能对低碳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旅游景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