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篇1

周安安的文章非常有力量地分析了郭敬明的成功史与商业模式,动态地把握其商业成功的每一步所隐含的内在张力,例如郭敬明精准地切中当代青年的情感逻辑,敏锐发现情感逻辑背后所隐匿的物质焦虑,然后很小心地掩盖残酷的现实,而以青春文学有的理想、纯洁来重新包装。通过这一包装,等级制之上的虚荣繁华,被蒙蔽了等级制,丛林竞争之上的个人成就,被蒙蔽了丛林竞争,责任义务之上的个人欲望,被蒙蔽了责任义务,一句话,凡是不能简化的,都蒙蔽掉。

篇2

三大业务包的调整方向比较明确,就是顺应网络资费不断下调,互动、关联、定制服务不断强化的大趋势,增加公益服务、充实基础收费频道,并跟随新媒体脚步不断开发扩展业务。单向与双向结合,各取所长CMMB手机电视在发射点建设完毕之后,具有良好的视音频信号下传能力,能够保障流畅的收视效果,而双向互动才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与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发展双向传播、培育增值服务,是应对流媒体手机电视竞争的重点,也代表了手机电视发展的大趋势。但就目前的带宽和流媒体技术而言,最能体现电视特质的视频直播还无法以流媒体普遍实现,根据体验和调查,无论是在桌面网站如中国网络电视台、悠视网还是家庭平板网络电视上播放流媒体电视直播都还比较困难。在笔者所做的用户深度访谈中得出这样结论:单向手机电视具有传统电视长期培育形成的较为牢固的收视习惯,频道资源虽不及流媒体丰富、选择性好,但操作简捷、视听效果好,而且原有频道和栏目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一言蔽之,单向和双向分别代表了被动和主动两种传播需求,各有所长,因此CMMB手机电视发展更应扬长不避短,把握市场节奏,做好直播,以直播积累用户规模,同时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探索双向传播业务。

营销(1)营销契机经典营销理论将营销概括为4Ps(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即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方便的渠道、良好的传播,将优质的产品送达顾客,但营销契机不容忽视,它是营销活动发起的时间、地点、事件、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最佳启动点。2006年国家手机电视CMMB标准公布,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CMMB手机电视正式亮相,并借奥运事件契机,引爆营销。2009年是中国3G标准正式元年,2009年“中广集团”与“中国移动”签订联合推广协定,2010年5月18日,河南“晴彩”TD-CMMB手机电视开通,借电信日时间契机以及广电与电信战略合作契机,引爆河南手机电视营销。2010-2012年间,以上利用营销契机的手法在延续中日臻成熟,在南非世界杯、伦敦奥运会等重大体育事件及新学期、电信日等时间节点,CMMB手机电视都会进入城市广场、礼堂、校园等开展营销活动。(2)广告投放:传统媒体与手机媒体相得益彰营销4Ps中的promotion(促销)亦称营销传播(marketingcommunication),即将产品的品牌形象、品质、性价比、销售渠道等信息传递给潜在顾客。广告作为营销传播最常规手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媒体广告造声势、树品牌,新媒体广告做精准、重反馈,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借欧洲杯和伦敦奥运契机,2012年7、8月间“中广”在河南电视台、《东方今报》等传统媒体集中进行广告投放,在新媒体与精准广告投放方面,河南移动对全省持机但未订购用户发送抽奖促销活动短信,总计102万用户,并在CMMB“晴彩中原”手机电视频道播发宣传片。(3)价格与商业模式价格是传统经济最为敏感的商业要素。新经济的价格大战仍在延续,如2012年8月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的电商大战,但从本质上讲,电商价格大战并非简单地薄利多销,而是为了吸引眼球、积累用户规模、培育使用习惯,最终以差别定价、广告、(延伸)增值服务收入来支撑电商的运营成本。目前的电商业战类似当年商业门户网站的“跑马圈地”,因为胜者通吃的网络经济规律正强烈地刺激着电商的神经,应该说这是一种新商业模式基础上的价格战。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其一般性含义早有使用,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它在电子商务、Web经济崛起之际成为网络界频繁使用的词汇,通常认为以蒂莫尔(P.Timmer,1998)为最早,切撒布鲁夫(HenryChesbrough,2002)、乔纳斯(JonasHedman,2003)、莫里斯(M.Morris,2005)等都提出了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国内管理学界也对商业模式进行了专项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商业模式的观点不一,或者不做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而直接使用,实务界则常常直接提出盈利的、具体的商业模式类型,如2011年4月新浪总裁曹国伟就提出,新浪微博未来可能的6种商业模式类型———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2在大量的文献梳理与现实观察之后笔者认为,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理论产生的底层原因在于新经济产业组织方式与盈利方式的改变,即以合作为主流的产业组织方式和以间接性为特征的盈利方式。商业模式理论作为新经济的经营管理理论与传统营销理论,在研究对象、视角以及产生的年代上各有不同,因此理论的逻辑架构也有所不同,而商业模式理论对传统营销理论最大的突破就在于4Ps中的价格(price),它常常免费提供基础服务,积累用户规模,以广告和增值服务来支撑整个运营成本并获得盈利。

扼要地讲,新经济商业模式突破了传统经济一买一卖的简单性和直接性,具有间接性和复杂性。商业模式的复杂性与间接性,决定了商业模式理论框架与现实中具体的商业模式并无定式。概括地讲,目前新媒体商业模式的主流形式就是免费+广告+增值服务,具体而言,广告是展示型、内容嵌入型、互动型还是精确投放,以及增值服务的具体内容、数量、种类、价格、收费契机等等,要因具体业务进行设计考量,免费启动,规模用户和粘性用户为王,富于创造性的间接盈利模式是主流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CMMB手机电视没有采取新浪、腾讯当初免费提供、跑马圈地的桌面互联网商业模式,而是继承了传统电视商业模式,即购买中国移动G3手机,免费收视央视新闻频道,每月6元收视其他6-7个频道,由于收视付费与流量付费相抵,仍较易接受。CMMB手机电视由于双向互动功能的限制,增值业务短期还难以形成,目前这种传统的直接收费的商业模式算是一种权宜之计,该商业模式实质上直接把竞争的焦点指向内容和流畅体验,这就要求传统电视频道和CMMB自办“晴彩”频道要有精品意识,增加用户的必看性。据资料显示,2012年CMMB已覆盖人口8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广播网络,而其手机用户仅有1000多万,3如果按这个数字测算,经过4年发展的CMMB手机电视的渗透率还很低,用户规模增长爆发力明显不足,目前收费虽然不高,但在免费网络消费盛行的今天,价格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要素,加上CMMB手机电视本身有设备终端门槛,二者可能是阻碍用户爆发增长的主要原因。解决终端门槛,依靠与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的合作,而解决价格敏感要素,则需要传统商业模式向新媒体商业模式的转轨。目前CMMB正在加紧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完善上行通路、开发增值业务,届时将实现广播网与电信网的深度融合。是等待还是放手一搏?广电系量入而出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了主导,而现在放手免费,迅速实现用户规模爆发,待增值业务技术条件具备时,直接进入收入黄金期,这种节约时间成本的方法也许不失为一种选择。在全国一盘棋的推广格局下,地方手机电视在经营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也不排除地方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在自办手机频道上及与地方电信运营商合作上有所突破,沿着合作、第三方支付、间接盈利的思路,大胆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4)渠道渠道(place)在网络经济中已经不局限于具体的地理概念,而是商品或服务呈现到用户面前的方式。CMMB手机电视的渠道是CMMB芯片———手机———电信网络———商店———用户,详细分解,这一线性渠道中仍有精耕细作的余地。目前中兴、华为等国产手机是主要的终端供货商,中国移动网络是排他性的合作网络(根据双方协议),有实体和网店销售,学生是主要营销对象,如2011年8、9月间,河南中广在新学期之际在8所高校举办主题为“畅享无流量收视乐趣”大型促销活动。未来的渠道拓展中,CMMB芯片及插件供应商、手机终端供应商、电信网络仍有深度合作的余地,比如目前销量最大的苹果手机、三星手机都没有成为CMMB手机的主要供应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被排斥在外(2012年3月中广与中移动协议期满之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MMB手机电视的目标用户选择,目前情形(国产低价手机较多)实际上使CMMB手机电视更多地面向于中低收入群体以及重实用轻时尚群体,对他(她)们的营销仍需发力。

作者:于正凯

篇3

互联网企业蜂拥做手机,实际上是亚马逊模式在手机市场上的某种延伸。无论百度、360或者阿里巴巴,它们都有着海量的用户和优势服务,需要一个前端销售平台作为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立足点。

对于享受中国人口红利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指望一流的手机厂商来为他们提供平台来铺量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三:第一,一线厂商如三星和HTC,实际上已经成为做互联网的手机厂商,他们有自己在线的服务,正在向价值链的上游努力,而互联网公司要做手机,不可避免地与它们发生正面竞争,双方没有合作前提;第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或者年轻人的市场,在这些购买力相对低下却数量众多的人群中,不可能指望一流厂商的入口能有像华为、天语那样的覆盖力。周林认为,尽管这些手机在用户体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是客观地来说,以中国目前智能手机不到一半的占有率,它们所担负的使命,就是为互联网公司拓宽智能手机市场,尽可能地让更多人买得起,所面对的人群对用户体验和操作的期望值不会太高,更不是爱玩机的群体。在这个前提下,这些手机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第三,在移动互联网上,平台的适配和系统兼容性是应用与硬件之间的矛盾所在。如果互联网公司能自主建立终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上层的开发力量对接到底层的平台和设备。

在一个Facebook都没能找到稳定盈利模式的领域里,所有人都在探索。互联网公司寻求广告推送和用户收费的方式,PC时代的广告模式如何移植到移动领域?基础业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是否是唯一的用户收费模式?

入口的混战

iPhone的出现至少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前了五年。除了苹果,第二个要感谢的是谷歌,开放的安卓平台使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门槛大幅度降低,虽然谷歌的初衷是做好基础建设,占领战略制高点后为自己所用,比如推广自己的搜索和其它的应用,但是它允许厂商完全改写安卓,里面可以不内置任何谷歌的产品。这种做法很难用商业标准来评价,用百度商业产品部高级经理徐勇明的话说,这叫“伟大”。

徐勇明认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首先是为了抢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只有达到上亿用户的级别,才有可能出现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注意,是商业模式,而不是赚钱。单纯的流量和收入不等于商业模式。李彦宏说过,只有出现与流量相匹配的稳定收入,才能称之为模式。现在的情况是,虽然靠一些小游戏和无线搜索等无线应用,的确会有收入,但是远远无法与移动网络的流量规模相匹配。移动互联网在变现方面的进展滞后于用户和流量的发展速度,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像万人瞩目的Facebook上市后股价直跌,背后映射出的仍然是稳定商业模式的缺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移动互联网究竟靠什么赚钱?如何才能长期赚钱?显然将PC时代经验照搬过来是行不通的。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发表的《移动互联网七论》中提到,移动终端的屏幕小,放了广告就放不下别的内容,利用的是碎片时间,大型游戏就很难玩得起来,而这两项都是互联网公司在PC上盈利的重头。徐勇明认为,在抢入口的同时,互联网公司急于探索、或者说证明自己能拥有某个成功的模式,这是互联网公司想做手机的第二个原因——求证的过程需要厂商的支持。

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模式还没有被证明,三星或者HTC这样功成名就的大品牌就会担心是否会伤害自己的品牌或者用户体验,另外也不愿意冒风险。那么,突破点就是一些相对二线的厂商——先证明自己的模式的确行之有效,它们才有可能去说服那些拥有大量粉丝的品牌厂商,得到占领更高端“入口”的机会。而厂商们如华为、富士康、天语等,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群和营销渠道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双方各取所需。这就是有那么多一流互联网企业和二线厂商进行合作的原因。

前向收费的经验,后向收费的探索

每家互联网公司在软件服务方面的优势都各不相同,传统延续到移动互联网上,使每家的业务显示出各自的特色。360的低价格,显示出它正在补贴硬件厂商,它的算盘是:360在固定互联网上的流量非常大,它对流量的分析和用户的实际付费情况都非常好,如果在移动互联网上能延续这个优势,硬件方面赔点钱是可以接受的。

百度的情况与360相似。腾讯的想法则更为超前,QQ-Service作为一种新的整合服务产品形态,能够打通手机上应用之间的协作和对话。周林认为这将是未来应用发展的趋势,即“应用对应用”的互联,“QQ-Service”是一项成功的尝试,它并没有深入到操作系统层面,不会引起对手们的抗拒,但是对用户的控制力就很大。”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还处在投入阶段,互联网公司的所有布局终究是为了实现前端和后端两个基本模式的收费,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Facebook 花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 不仅因为它是个好玩的应用,更重要的是, Instagram是一个社交+移动的分享平台,而Facebook 恰恰没有移动网络用户的行为数据,Instagram能够为它提供急需的用户数据——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研究用户行为至关重要,这是移动互联网广告模式演进的重要前提。

在传统的PC时代,用户花大量时间坐在电脑前面工作、娱乐,不需要分析他的状态,直接将信息推送过去即可。到了移动互联网,每个人的状态千变万化,利用碎片时间上网,就需要了解用户的情境和行为,比如他的个人爱好或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适应相关的情境来推送广告,才会有效果。

篇4

反弹力的探讨,也是商人对商业现实的追问。正如两年来,我们想要创业环境更温暖如春,所以追问资本寒冬何日融冰;我们想要实体经济、供给侧车如流水马如龙,所以追问马云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怎样冲击各个行业。

回望这两年,经济压力与创业链条熔断双向、双侧施压,无数企业与企业家败走麦城,我们期待他们拥有巴顿式的反弹力,卷土重来未可知。

压力越大,预示反弹空间越足。而这个索引与变化的时代,信息迭代和流动无限加快,已经改写了几乎所有产业的结构。结构的改变,同时又引发了产业与企业里,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结构转型。这又为反弹缩小了阻尼系数。

所以,人口红利消失、消费升级、产业重心转移,这些变量叠加到以互联网+、大数据、供应链整合等为主的企业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变化上,我们面对挑战,更嗅到机遇――老工业开始追逐年轻态,快速反应的小众品牌开始苏醒,快消、餐饮等业态由买卖关系的单一向量,向集合消费、娱乐、休闲等复合型微生态迭代。

回望这一年,挑战与机遇为这个时代注入了更多的肾上腺素,变化为这个时代的商业拓展了无限的边界。新模式、新技术的涌现,打破了商业的逻辑空间和结构,边际效应、时间成本等基础经济学概念正被一遍遍刷新和改写。

篇5

《江湖丛谈》是一本奇书,由上世纪三十年代托名云游客的评书大家——连阔如先生在报刊上的连载结集而成。连先生以他的亲身从业经历,揭示了当时的“江湖”,即金皮彩挂、平团吊柳,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算命、行医卖药、魔术、武术、评书、相声、小偷、大鼓等行业的组织方式、商业模式。

当年的江湖与今天的互联网,可以说有几分相似之处。他们都站在正统商业社会的对立面上:江湖是在阴暗面上求生存,而互联网则是在新的高度上求颠覆。由于都扮演着历经叛道的角色,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也有几分像书中描写的江湖之道。

而书中大量的实战案例,在我看来,也可以为今天的互联网所借鉴。如果从这个视角来解读,脱去那些高大上的外衣,我认为互联网思维不过是三个关键点:不要钱、不要脸和不要命。

“不要钱”,指的是免费倾销加后向变现的商业模式。江湖中的诸行业,可以说最早践行了用户获取和变现相分离的运营理念。用户获取,被称为“圆粘子”;变现,被称为“置杵”。江湖艺人在“前棚”买卖里,用低价或免费的服务圈来用户,再用“后棚”的附加服务(多为欺骗)从优质用户身上挣钱。例如,算命先生会估算到场的人数以散发免费看相的优惠卷,吸引其参与,然后在交流中揣摩其心理,并以言语恐吓利诱,以找到那些可以进一步挖掘商业价值的优质用户;反面的例子,例如下乡巡演的杂技班子,把全村老百姓吸引到场院上以后,派人去村中偷窃。

而互联网的不二法门,也正是这种免费加后向变现的商业模式。当然,互联网为这一模式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后棚”的变现方法中,我们不再直接从用户身上赚钱,而是转而从广告商身上收钱。比较起来,江湖的变现方式,更接近于免费+增值服务的Freemium模式,与彻底的后向变现还有所不同。当然,除了模式上的微妙差别,我们更不希望看到的,是在互联网的后向变现中,也如江湖一样充斥着伪劣与欺诈。

“不要脸”,指的是无底线迎合用户的产品和营销策略。产品服务于用户的痛点需求,是互联网的核心方法论,而它又为后向变现的“不要钱”商业模式所支撑。

考察《江湖丛谈》一书中介绍的形形的营销方法可以发现,当年的江湖也以迎合用户为重要的原则:观众可以以花篮为导向,让女演员的旗袍开气儿越来越高;也可以用刺耳的叫好声鼓舞大刀剁腹、银枪刺喉这般的血腥表演。

互联网用户至上的原则,在推动产品解决用户痛点方面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不过在营销方面,这一原则有时被执行得过头,甚至演变成了跪舔某些恶趣味:有用员工与AV女星的合影来博得屌丝们的好感,也有会用法不责众的错别字文案来彰显产品接地气的程度。这些让如今互联网世界都占了些许腐朽的气息,从对用户长期的价值来看,不免令人堪忧。

“不要命”,指的是股权激励下员工疯狂的工作状态。如果接触过典型的创业企业,相信您一定对互联网“996”的工作节奏印象深刻,天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进展到“007”。(“996”,指每天由早9点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的作息方式,“007”可以类推。)

篇6

例子多多。比如天文学的日心说、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社会网络的六度空间理论,甚至是真假难辨的“啤酒与尿布”的故事……这些多少都有些不可思议。不论“啤酒与尿布”的故事是真是假,《大数据时代》一书早就抛出了有关大数据的三个经典观点:

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时代,边界越来越模糊。你看,云计算的领先者是个“卖书”出身的亚马逊,搅动汽车行业的是个新能源出身的特斯拉,颠覆传统电视行业的不是硬件而是内容……

威胁巨头的往往不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跨界的隐形创新者。这些所谓反直觉的思维、技术、商业模式都在席卷而来。

近日,当笔者接触到仅半年的“全球首款大数据操作系统BD-OS”时,心中还是有着那份思维惯性和随之而来的质疑:

为什么巨头不做这个OS级别的系统,而是国内一家创新的大数据企业百分点首先提出?

大数据已经提出这么久了,Hadoop、Spark等技术人员比比皆是,我们真的还需要大数据OS吗?

百分点技术副总裁刘译Z透露,他们接触的不少企业在布局了大数据技术之后,因为无法将技术与业务结合而陷入项目停滞状态。技术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技术,他们之间有一条鸿沟。如何将业务问题转化成真正数据的问题,这需要有长期的经验、技术和试错。

举个例子。谷歌的广告投放效果为什么那么好?它能够把广告问题转化成点击流的预测,只有解决了从业务需求到数学建模的问题,才能将大数据价值充分发挥。

再举个例子。PC上的Windows操作系统为什么非常有必要?它屏蔽了底层技术,能够以简单的图形界面让更多人可以应用PC提供的价值。

同理,大数据OS,也应该是能够整合底层的各种大数据基础技术,通过业务逻辑和流程将数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并随时按照业务需求进行组合和复用。而且,这也意味着它的应用层可以直接面对业务人员。

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大数据OS吗?让人人都能轻松享受大数据的价值,这就是全球首款大数据OS BD-OS的初心。

全球大数据生态格局可分成四个方面:第一是底层的基础技术和基础架构;第二是在基础架构上构建的逻辑分析和算法模型;第三,将数据结合到行业和业务应用;第四,产生新的数据。

百分点的业务都有涉及。这家企业可以算得上我国专注大数据领域最久的创新公司了,成立已经7年,服务的企业客户也有2000余家。最开始专注消费者数据化,用以驱动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转换为以客户为中心,到后来他们发现,很多企业客户不仅需要大数据的底层方案,更期望获得全链条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经过7年铺垫,百分点的产品线布局已经基本完善,推出BD-OS这种平台级的产品也就水到渠成。

据百分点高级研发总监、BD-OS总架构师刘国栋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大数据最早的技术研发就是搜索,之后互联网数据和物联网数据爆炸,引发了人们对大数据需求的井喷。大数据的发展与业务紧密相关,随着企业在数据上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原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以Hadoop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出现了,并在部分场景下解决了人和大数据交互的问题,衍生出不同维度的大数据产品。

大数据OS则期望从更全面的数据量和数据维度上轻松挖掘和管理数据。它不仅在底层可以管理各种各样的即插即用的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底层技术标准化,其核心能力是定制了自己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板,并在部分企业用户中得到了认可。

例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以BD-OS为基础搭建大数据中心,整合所有无线电台站的运营数据,以预测故障。速8集团则以它为基础整合内外部数据,开发价格监控体系和BI系统,以便速8集团进行定价和运营管理。

刘国栋认为,BD-OS之所以可以称作全球首款大数据OS,是因为它具有操作系统的几个基本要素:人机交互体系、资源管理体系、数据存储体系、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不仅可以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其他大多数大数据平台,主要集中在“将开源技术打个包”,而在人机交互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层面上很少能够涉及。“因为它们不能像百分点一样,有很多业务场景去验证这个产品,并提炼出一套方法论进行数据的管理。”刘国栋表示。

当然,这样的BD-OS寄期望于大数据的垂直纵向整合,以及产业链的横向生态整合。

在底层技术的纵向整合上,尤其是BD-OS支持的大数据开源技术,不同社区不同版本的更新或许是一个挑战,毕竟任何操作系统都需要产品迭代。

篇7

对于这些起步并不算晚的工具App 来说,时至2013年仍然存在的它们显然可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比如盈利时间尚不可测;却也会迎来不同的机遇――比如相同定位的新竞争者出现的概率已经很小。工具类应用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然而,这究竟是长跑的最后一公里,还是永无止境的不归路?通过对这些应用的观察与分析,也许能够彰显出移动互联网更本质的一些东西。 门槛

工具类App应用所面临的共同局面是:开发门槛相对较低和竞争对手众多两个不利局面。然而,这些应用能够留存到现在,已经说明了其具备可观的用户价值。

以Camera360应用为例,这款2010年6月诞生的App,是比Instagram还要早的拍照类app 之一,并且在2012年初就拥有了3000万用户。Camera360的用户数量在很长时间内都与Instagram的用户数量相当。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Camera360已经拿到了三轮融资,这在当时拿到第二轮融资都屈指可数的中国开发者团队里面,的确是凤毛麟角。

然而,Instagram在去年被Facebook收购,可谓是给了Camera360以及同类App一个有喜有忧的暗示。喜的是Instagram的被收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忧的是Instagram放弃了独立探索盈利之路,这对它们这些曾经目标远大、现在用户仍旧可观的拍照App无疑是一种与理想渐行渐远的暗示。

3G门户总裁张向东对《商业价值》表示,在他看来,一款大众工具类App若想实现商业模式,必须经历几个门槛:第一道是拥有大量用户;第二道是拥有良好的产品体验;第三道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第四道是能使用户长时间停留。

按照这个逻辑,显然,Camera360已经迈过了前两道槛,第三道也基本迈过,但在第四道前面被卡住了――拍照类应用没有长时间留住用户的基因。

在这方面,似乎3G门户的Go桌面系列比Camera360更前进了一步。Go桌面App一直是3G门户在海外广受好评的产品,2009年将Go桌面剥离出产品群独立运营,并于去年12月在Google Play上线了价格为15.99美元的高端3D桌面App――Next Launcher系列。仅用两周,Next Launcher就登上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个性化分类“创收最高”榜首位置,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人民币。这应该说是Go桌面应用商业化的里程碑。

对于Go桌面为何能跨越最后一道门槛,张向东的解释是,桌面应用是相对比较底层的应用,容易长时间吸引住用户。

然而,像Next Launcher这样能够直接下载收费的app必然是少数,并且收费前提还是在海外市场。对于大部分大众工具App来说,不能直接迈过第四个门槛,靠流量变现的模式探索盈利可能仍是一个必选动作。 出路

流量变现这条路按照PC互联网的视角,看上去很美,然而却充满艰辛。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后,移动广告却没有跟上整个行业的步伐。流量变现这一种原本应该是互联网最基本的商业模式,竟然在移动互联网上失灵了。

于是,从充满期待到失望悲观,诸多开发者都在等待PC上面那些挥金似土的广告主的给养,以摆脱仅靠手游广告和巨头应用广告惨淡经营的局面。这就必然要求这些大众工具类app在保证迈过前三个门槛的同时,还要等待姗姗来迟的广告主。

在塞班时代就开始创业的墨迹天气,是国内创业最早也是最知名的天气类App。其目前已经拥有了1.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在千万级别。2012年年末,墨迹天气开始试水品牌广告。比如其专门设置了紫外线指数,并给出该指数下的饮料推荐;又在iOS 2.8版本中由身着品牌服装的姚晨、阮经天等明星给出用户穿衣提示。

虽然已经取得了些商业收入,但墨迹天气的创始人金犁对《商业价值》表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在产品在驻留时间方面有短板的前提下,必须通过社交功能加强用户粘性,进而曲线实现张向东说的长时间停留。比如,墨迹天气正在通过“时景拍照功能”打造摄影师社区,并且与微信对接,增加了朋友圈分享功能。

既然没有盈利,金犁并没有允许墨迹天气在市场推广方面进行大量支出,而是吸收了1月份登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后用户激增的经验,采取品牌化推广的路子。其在不久前刚刚与青海电视台合拍了一个公益节目。

与墨迹天气一同登陆《天天向上》的还有Camera360应用。实际上,Camera360的境遇与墨迹天气十分相像。两者采取的都是通过加强社交功能曲线延长用户驻留时间的办法,也都打算通过品牌运作减少渠道推广的支出。

与Camera360、墨迹天气和Go桌面都不同,知名记账App随手记采取的是另外一套生存策略。随手记上线也很早,但拥有5000多万用户的它同样因商业模式问题苦苦探索了好一阵子。

2012年,随手网旗下的第二款产品――卡牛上线,这款信用卡消费实时通知App,与随手记形成了搭配关系,并且可以整合双方数据来记账。随手网创始人谷风向《商业价值》介绍,由于记账类应用无法社交化,那么随手记等产品只能选择面向企业去运作,以增加黏性。例如,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推荐渠道或者与银行联合发卡。这是随手记系列产品今后的基本商业模式。当然,随后记也没有放弃改善产品体验,例如随手记9中就开辟了旅游、装修与结婚事宜垂直记账表格。

2011年随手记的市场推广费用只用了18万元,现在则因找到了商业模式,每个月的推广费用都超过了这个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拥有大量用户的大众工具类App ,绝不会被归零。像Instagram被收购那样实现与巨头的耦合价值成为了它们保底的选择。实际上Camera360、美图秀秀、陌陌等知名大众工具App都已经与巨头联姻。

总之,由于门槛低却想象空间大,加之流量变现有待时日,致使大众工具类App仍旧处在一个前途不太清晰的探索阶段。

篇8

跨界的活动早就已经被企业成功践行。早期的跨界表现为多元化,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多元化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跨越相关甚至不相关的多种行业。世界上那些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欧美的跨国公司,还是日韩的综合商社,大多数都有这种跨界的多元化业务。

随着产业革命深化,跨界商业形态亦在发生变革。早期的工业化时代,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形态得以树立。多元化企业经营多种业务,每个业务都是一条独立的价值链,服务特定的主流需求。但从商业需求的视角出发,那些被主流排斥的群体(长尾理论中的长尾用户)蕴含着巨大商机,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跨界进入长尾市场,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创造性地满足该群体的需求,企业可以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和创新的障碍正在被电子商务瓦解,智能终端的兴起进一步带来移动商务和新兴服务业的繁荣。前沿企业正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技术和手段跳出原有行业,去整合各行各业中诸多的碎片、零散的需求,跨界服务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潮流。包容、拥抱被主流排斥的需求,甚至颠覆主流市场的需求成为了企业新的竞争优势的来源。

跨界服务的四种模式

从工业化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这种跨界服务形态的发展,就导致了主流企业和跨界企业的关系,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用户与用户的关系等各种关系的变化。根据对行业(行业内/外)及用户(主流/长尾用户)两个维度划分四个界别,跨界服务的模式相应地呈现出以下四种类型(见图1)。

模式一:多元化。在工业化时代,依据二八定律,各行各业的竞争点主要集中在满足本行业内最具优质价值的主流市场需求上。当该行业内的企业无法有效服务主流市场的需求时,就给了其他行业企业可乘之机。行业外的企业得以通过多元化破坏行业壁垒,跨界进入并服务行业内的主流市场,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如美国通用公司、日本三菱商事等。

模式二:O2O(线上线下融合)。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主流市场几乎饱和,但长尾理论表明,行业内那些数量庞大但非主流的市场(长尾用户市场)蕴藏巨大机会。由于交易成本巨大,这些所谓的“低收益”市场往往被行业内的主流企业忽视甚至排斥。在电子商务时代,O2O带来一种需求侧革命,非主流市场需求终于得以开发。当行业内的主流市场饱和时,主流企业可以基于互联网思维建立强大的线上交易平台,依托全球本地化、分众/聚众、产品平台化和虚实联动四种基本机制打破传统交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充分发掘行业内被排斥的非主流需求,进一步赢得竞争优势。美国梅西百货,沃尔玛等开设网上商城,都属于O2O的跨界服务。

模式三:跨界颠覆。到了跨界颠覆时代,如果行业内的主流企业不重视那些被主流市场排斥的需求,而来自行业外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跨界者注意到了这样的机会,跨界者可以聚集行业内的大量用户特别是被主流企业排斥的用户,用流量的力量反过来跟主流企业议价,这就变成“跨界打劫”,从长尾颠覆原先的领导企业。典型的案例有余额宝跨界进入银行领域,微信跨界进入移动运营领域,滴滴跨界进入租车领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流企业会在占尽行业优势的情况下却遭到非线性打击,让来自其他行业、毫无优势可言的跨界者后发先至。

模式四:用户创新。移动商务使得过去有间隔、碎片式的互动,变成现在无时不在的互动,这进一步带来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在使用其他人的知识过程中,又创造了许多新的知识。最典型的特征是:让用户参与创新。用户不再是价值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卷入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参与设计、制造、营销、维护、评价等各个环节,典型的案例如小米、乐视等。用户创新的跨界服务模式带来了一种供给侧的革命。

在模式四中,为什么看似没有任何势的跨界者的用户能够如此快速地增长?跨界者不是简单地炒作流量,而是强调用户特别是原先被主流市场排斥的长尾用户,能够深度卷入到产品和服务创新中。这些用户在使用跨界者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疑问,都能及时地转入跨界者的改进体系中去,让用户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参与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在塑造出强大的用户黏性的同时,通过快速迭代改进产品和服务。而反观主流企业却往往高高在上,倚赖大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用户只能成为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一旦有更好的选择,用户特别是主流用户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主流企业。

跨界服务与竞争优势

随着跨界服务更加迈向“包容”,它究竟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竞争方式的变化,以及如何去维系竞争优势?

篇9

第一,从需求程度来看,单车只是短距离出行的一个补充方案。单车共享的本质是,短距离代步出行,好处是不受交通拥堵影响,一辆单车就能搞定短途出行,随着交通压力的增加,这是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当下主流的出行方式,还是以机动车为主,而且单车的使用场景,较为局限。

第二,从竞争程度来看,单车未必有杀手级的优势。目前,城市里的中短距离出行,基本被无缝不钻的公交车(BRT和地铁也在疯狂吞噬)覆盖,便宜、相对安全、路线规范,这是单车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单车面临的第二竞争对手是电动车,该车型的好处是速度较快、可载人载物,停靠相对方便,短距离出行的大杀器。再一个潜在竞争对手,非电动平衡车莫属,虽然目前受到交通管制,但短区间的出行,这个性感的实在靠谱,甚至还是时尚生活的象征,难怪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第三,从产品体验来看,城市单车代步的缺点明显。踩单车的受污染程度和走路属于最高的。另外,城市单车的不安全系数偏高,这个未必适合大部分人出行使用。

第四,从维护成本来看,单车共享未必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单车本身的生产成本可以通过规模定制化降低,但它的维护成本是比较高的,维修更换的折损和专人服务,对于这个散落在四处旮旯的小物件来说,因为其随机性和数量庞大,成本起来了,而且失去了标准化优势。

第五,从车辆风险来看,单车共享是在于底层人民的智商对抗。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事实是,滴滴、优步等在早期投放市场时,其大部分的市场补贴都进了司机师傅的口袋。而单车共享的真正风险恰恰也在于此,中国的底层老百姓,有着天然而匪夷所思的智商,有人会变着法子把一辆辆新鲜的单车变成废铁售卖。之前还有新闻爆出,有单车被扔进了河里。

第六,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来看,单车共享远没有其他共享类的项目性感。优步、滴滴之所以成功,有个隐形的商业逻辑是:出租车本来就是一门成熟的生意,开出租车的司机本来就是一门成熟的职业。其他共享类项目也是,租房子,本来就是一门成熟的生意,包租婆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成熟职业。知识共享同样如此,培训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存在千年的行业,老师也是一个成熟且普遍的职业。短距离出行一个刚需高频的行业,而踩单车,除了专业赛手,它却不是一个常规职业。

行业的成熟度,决定了需求程度;作为行业的支点(或者叫中介),职业的存在与否,则决定了该需求的满足成本。从这个逻辑来看,单车共享,很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

篇10

施行近一月,苏宁成果初现,以北京苏宁为例,端午小长假期间,线下同比增长32%,线上增长达162%。但是,欲实现云商模式下购物的“无缝体验”,“双线同价”仅仅只是开了个局。

社区店“过剩”

云商模式下,占据苏宁常规店面50%的“社区店”将大量裁撤。

一年多以前,苏宁已在信息架构等方面为线上、线下融合进行准备。今年2月,宣布了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形成了三大经营事业群、28个事业部和60个大区组成的新架构。

云商的逻辑并不复杂,难的是如何能让云商转型不仅仅流于外表。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不讳言,在“双轨制”运行期间,由于不同价导致“左右手互搏”。为促进同价融合,苏宁从考核激励机制上提升门店对线上销售的积极性。

首先,门店的考核不再局限于店内,但凡在辐射区域内,苏宁易购实现的所有线上销售都将被计入门店业绩。

其次,苏宁财务总部推行新的考核方法,以激励每一个门店员工充分与互联网融合。苏宁云商连锁平台经营总部执行副总裁田睿透露,苏宁将采用“人海战术”,将实体店现有的十几万名销售员,转变为互联网上的销售,充分利用实体店的平台,驱动其开发注册会员。未来,每一名销售员发展的会员,信息系统将记录其在苏宁任何一个平台上的交易轨迹,会员达成的所有交易都将为相应的开发者带来提成。

“双线同价”推出前,苏宁借着空调节能补贴即将到期的机会试验了一把,结果令管理层意外,有些门店销售员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将传播范围延伸到400—500人。

但是,苏宁的线下网络资源的调整绝不是“无痛”的。

据孙为民表示,未来,苏宁在实体店布局将重点改造超级店、旗舰店模式的改造,那些辐射范围较窄的门店将被关闭。截至今年一季度,苏宁的线下门店达到1604家,其中常规店1500家,占据常规店面50%的751家社区店将大量裁撤。

据孙为民称,苏宁线下旗舰店和超级店充分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结合,进行虚拟化出样,丰富经营品类,实现“超电器化”,同时借助互联网采取更加多元化的促销方式。

埃森哲对美国排名前29家零售商的分析显示,2005至2010年间,营业面积和运营店铺数量分别增长38%和21%,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减少5%,效率降低的店铺正在触及其盈亏底线。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传统零售商已经面临店铺过剩的局面。苏宁的行动表明,实体店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

“无缝”之难

在“经销差价”之外能否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将是云商模式可持续的关键。

实际上,致力双线融合的传统企业不止苏宁一家,只是苏宁的转型风暴似乎来得更快、更猛烈一些,甚至有点“壮士断腕”的味道。

苏宁线上、线下同价之际,长城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纷纷调低苏宁的盈利预期。目前,线上价格竞争激烈,从中短期看,双线同价无疑将压缩苏宁实体门店的毛利空间,影响利润水平。自今年一季度苏宁加大融合力度以来,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1亿元,同比下滑15.3%,公司预计1-6月,净利润将同比下滑40%-60%。

根据埃森哲有关消费者多渠道购物偏好的调研,价格仍然是中国客户购买决策的最大因素。苏宁云商模式是否可持续,在“经销差价”之外能否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孙为民的回应是,苏宁将从三方面增强盈利能力:1.展示服务,苏宁线下渠道一直是供应商品牌提供展示的平台,未来,依托优势店面资源,品牌商形象展示、新品等方面可形成独立的收入来源;2.物流服务,苏宁已在全国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物流仓储体系,物流能力会向供应商全面开放;3.供应链金融服务,随着其开放平台的建设,大量中小供应商将需要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有望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苏宁已经斥资3亿元成立小贷公司。

所有商业模式的可能性,相当程度上依托于苏宁的“无缝衔接”的能力。

篇11

238年以后的2014年,重新回味亚当・斯密的经典理论,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数字商业革命,本身是一场并发式、并行式的创新。大量涌现的新技术,并不是以单一逻辑出现的,而是全球的科技工作者,在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针对不同的技术和商业领域,同时进行此起彼伏的创新。这场看似混乱、无序、无边界的混沌式创新,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然而,其中潜在的底层逻辑是:让劳动力更自由。

创新的“星星之火”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一时之间激发了无数创业者的激情。马云说:“如果马云都能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马云的创业经历了极为曲折的过程,但马云的成功,也让广大创业者看到了希望。

如今,有很多年轻人刚从校园毕业,就加入创业者大军,更不用说那些工作了几年后离职创业的年轻人。一方面,是今天的科技环境已经远远超过了马云当年创业的那个时代。如今,云计算已经以非常低廉的成本,为创业者提供科技基础。众多的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了成熟的创业孵化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媒体已经从传统媒体的垄断,走向了自媒体的繁荣,创业者可以很容易地就把自己的项目宣传出去,宣传推广的成本变得非常低廉。而电商等渠道,让贸易更加自由地发生,过去诸多的贸易壁垒,都在今天成为了历史。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量资本正在激发新一波创业大潮。据清科的数据, 2009年共成立了693家VC/PE机构,其中包括知名投资人、一般自然人自己的PE机构,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等。无论从数目、区域还是从股东多元化的背景看,PE机构自2009年始经历了疯狂生长。另一方面,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微软系、联想系、万达系等,都纷纷以自己的资本、技术输出和孵化辅导,投向中小创业者,争夺创业团队,拉动自己的生态圈。

如今的创业团队,可以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众多细分的、小而精的领域,进行不同的创新尝试,通过数字技术改变商业,形成的“星星之火”。

创意来自重新分工

斯密特别看重分工对促进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极大进步,因为有了分工,同样的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就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在今天,劳动分工的概念被重写了,这也是众多创业企业的主要创意来源。在数字化技术深度侵蚀商业的时代,全社会面临着一次重建工种及对传统工种进行重新分工的大变革。以工业4.0为例,工业机器人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的工厂工人,而工业机器人不仅是简单取代工人,更多的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对生产制造流程进行再造,围绕上下游的供应商、研发机构、物流商、分销商等创造新的数字服务,把制造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下一代工厂将不再是今天的样子。原有的工人,也将因为新的流程,而被赋予新的工种,从生产制造转而从事电子商务、云物流、数据集成等新式作业。

在创业和创新者的推动下,过去没有想到过的流程,变成了新的现实。以课程格子和超级课程表为例,其团队围绕学校的课程表,重新构建了校园的流程,通过移动互联网,焕新了校园的活力。课程格子CEO李天放说,他创建商业模式在美国或其他国家没有先例可循,必须要靠自己的思路。Skillshare是一家美国的创业公司,这个团队把公开课的模式用于职业技能上,让任何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感兴趣的技能,例如专业摄影或厨艺等,为全社会的知识分享创建了新的渠道。微差事是一个移动App,这个团队利用了老百姓的碎片化时间,通过众筹的方式为品牌完成诸如填写调查问卷等任务,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业务流程。

想象力让创意“星火燎原”

小而美的变化,正在所有传统领域发生着。遍地开花的小众商业模式,正在汇集起来推动传统商业发生质的变化。以移动设备App为主的下一代小企业,正在用非凡的想象力,释放劳动力,让劳动力更自由。

篇12

云计算和服务计算使得用户不再关心底层的服务支持存在哪个位置,用户不需要知道服务和计算资源到底存在哪里,即相对于使用者而言是透明的。用户通过网络透明地使用计算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器、应用和服务)。作为继水、电、煤气和通信之后的第5个公用和效用平台,计算资源的调度和整合可在通过最少的管理工作或服务提供商干预进行快速配置和交付。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模式,一方面破除了时空的壁垒。例如传统的商务交易需要供求者双方面对面,并且通过现金交易的形式来完成一次交易,而云计算平台下,供求方用户销售的产品包括服务于网络之上,需求方则向云计算提交产品需求或服务需求来请求,通过网络智能化找到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第三方现金交易平台或网银来实现一次交易,这样就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但却可以不会漏失任何一个商业机会。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例如,在10年前很少有人使用过快递业务,但是在今天,快递已经成为新兴商务模式的实现关键。

云计算也对传统的视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主要的IPTV业务、互联网视频业务、手机视频业务、多屏互动业务等,其内容内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形式上的融合演变为全方位的融合,推动家庭进入智能信息时代,其典型的代表就是电视盒子的出现。在传统的视频行业中,电视视频信号是单向内容的传播,用户作为受众是通过电视单方面被动地接收视频信号。在家庭终端智能化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将变得无处不在。因此,用户的主动性不强,需要根据视频信号的播出时间来安排收看时间。而目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视频播放业务的软件和电视机顶盒正在快速发展,包括小米盒子、Google TV和Apple TV以及支持平台例如乐视网,搜狐视频,兔子视频等。机顶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IPTV和数字电视的核心设备,它起初主要是为了实现电视用户对点播需求的实现,而现在行业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嵌入式系统和应用软件商店上。另外一类是基于网络的Andorid系统设备,它充分利用无线和有限网络在Andorid上进行播放软件的移植和整合,将自己的服务向用户电视终端延伸,包括游戏机、数字相框、电子书、桌面第四屏等家用终端逐渐丰富,能够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全面。

本文以电视盒子为例,针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特征来分析电视盒子的商业模式,为商业发展提供可能的分析。

一、传统电视行业的视频业务需求分析

在业务方面,视频播放是主从式的方式进行的,即视频播放对于用户而言是被动接受的。如果用户错过某个时间来看电视节目,那么只能等下一次播出,可能是等一年,等十年,也可能是出现在另外一个电视台播出。如图1所示,是传统的电视商业模式。在传统的电视行业,视频业务提供商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靠广告的收入和电视购物收入,对于前者而言,广告收入主要或是按次数收费,或是按播出视频长度收费,或是按播出视频的时间段收费。然而,从2007年开始,传统的电视行业的视频业务开始受到冲击。

第一,视频点播需求。对于传统的被动式视频接收而言,如果用户无法合理安排好收看时间,那么视频的价值对于提供商而言,势必照成收视率的下降,对于电视收看用户而言,无法收看到视频业务可能失去一些重要的商业、工作以及就业的机会。因此以视频点播作为主要手段的视频业务重播是是要需求。一方面,需要云计算提供视频录播功能,即针对电视台节目进行自动录制并通过相应的管理平台,存在在云端。因为如果是但存依靠某台服务器来录制是不可能的,存在多种技术问题:录制的视频文件可能会很大,无法存储在单台服务器上;录制的软件运行需要高性能,如果但是在某台服务器上进行并发执行,那么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正是在云计算平台的支持下,可以实现视频业务的轮播、点播;录制文件的云存储,利用云端的存储能力,实现文件的分布式存储,自动实现文件存储、文件分发和文件转存等;高性能录制视频文件,利用云端的分布式处理能力,针对录制软件的需求可以在云端找到合适的服务器主机进行录制。

第二,视频收入多元化需求。传统的视频收入模式单一,收入主要依靠广告。然而,作为广告需求方而言,对于广告如何投入,投入多少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最主要的考虑。如何选择投入的方式,即在哪个电视台上播出,在哪个时间段播出才能使得大众熟悉和了解广告。在国内最有名的广告莫过于脑白金和益达口香糖的广告,其成功之处是选择了央视和央视黄金时间播出。首先,央视作为家喻户晓的电视台,有比较多的忠实用户。其二,在央视的很近时间段播出,可以向更广泛的用户传播广告产品。新的视频业务需要融合跟多商业网模式,包括电视购物,网上购物以及电视支付等。其三,电视应用和电视游戏的收入。游戏玩家一般包括中青年,但是如果将将游戏从传统的桌面电脑转移到电视机上,可以使得用户群扩大。老年人可能不熟悉或很难掌握电脑操作,但是熟悉电视遥控器的操作。电视购物一般借助于第三方购物机构来实现,主要是推广某些产品和接收预定商品,并且送货到用户。网上购物与一般的电子商务购物相似,过去选择电视就是选择屏幕。现在选择电视应该是选择包括屏幕、CPU、UI系统、内容在内的大屏生态系统。只是由于电视视频的页面大小和视频遥控器的设置原因,一般网上购物需要专门定制以适应电视屏幕和用户人机交互的需求。

第三,基于用户偏好进行内容推荐的需求。用户在海量信息面前选择困难;用户获取服务操作复杂。电视机顶盒就是把互联网上的视频放在电视上看。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如果能够像用户推荐可能的视频业务或电子商业业务,那么可以更好地被用户收接受并得到用户价值观的认同。使用算法分析用户在过去的选择,然后向用户推荐影视内容,现在他们甚至根据用户的数据分析来选取体裁。这里所涉及的用户偏好,一方面,包括操作内容,包括用户所点播过的视频,在机顶盒上进行网上购物的商品;另一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和导航位置,地理位置包括用户当前IP地址所在的区域,例如可以根据这一区域内的用户点播和购买商品信息排行进行推荐,导航位置包括用户所浏览的视频链接地址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用户点击过的网上购物的商品链接地址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大数据在用户角度而言可能是无不足道的,但是结合数据挖掘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向用户推荐更多的潜在商业机会。

第四,三网融合需求。云计算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应用现有技术以及整合现有技术提供服务资源,因此针对机顶盒的设计需要实现网络融合。三网融合原是指现有的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及广播电视网络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话音和视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经过业务和技术演进,三网融合现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是一个能够提供多媒体、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统一的业务系统。在机顶盒设计中融入电信网络接口,融入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的接口,使得电视盒的接入多元化。

二、基于云计算的机顶盒技术框架

如图2所示,是基于云计算的机顶盒的技术框架,涉及多个层次设计。从底层到高层依次包括硬件存储层,存储簇层,存储服务管理层,视频服务管理层,第三方服务接入管理层,综合管理层,机顶盒服务智能接入层,机顶盒管理层。

硬件存储层是由多个分布式服务器组成。从应用角度而言,使用RAID 5存储解决方案。每组存储包括3块硬盘组建RAID5磁盘阵列用于数据存储和操作的安全性。当有数据写入硬盘的时候,按照1块硬盘的方式就是直接写入这块硬盘的磁道,如果是RAID5的话这次数据写入会根据算法分成3部分,然后写入这3块硬盘,写入的同时还会在这3块硬盘上写入校验信息,当读取写入的数据的时候会分别从3块硬盘上读取数据内容,再通过检验信息进行校验。当其中有1块硬盘出现损坏的时候,就从另外2块硬盘上存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第3块硬盘的数据内容。

存储簇层是为了实现视频的录播功能,将一组计算机和存储服务器连接在一起,对外工作从而起到高性能计算的功能,实现动态负载均衡。一方面解决存储的分布式存储问题,例如一个视频文件可能由10G组成并且分为3份分别存储在3台不同的服务器上,在视频点播时,通过服务簇端的应用管理软件实现分布式读取并整合在一起提供给用户。一方解决电视信号源的录播功能,由于录播需要设计视频录制和压缩,其对于计算机的计算性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将一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得它们的CUP合在一起使用,从而并行编译/并行系统等更智能化的处理,提高视频录制的效果。

存储服务管理层是视频服务管理层,第三方服务接入管理层与上诉两个层次的连接层。其根据存储和点播需求动态实现视频流文件的存放策略以及动态调度多个存储服务器实现视频点播。对于视频流而言,视频即可以是根据电视信号在定制的规则下自动化实现视频的录制,此外由于视频也可以根据集成的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上已存在的视频,例如搜狐视频或是网易视频等现有的视频资源。对于视频点播的调度根据用户的请求以及各个存储簇的负载情况,实现存储服务管理。

综合管理层包括视频服务管理层和第三方服务介入管理层。视频服务管理层主要用于管理视频以配置视频存储的位置,包括视频源的设置,视频格式设置等。第三方服务接入管理层主要用于配置其他商业业务,包括网上购物,在线游戏等,其中需要浏览器的支持。将特定浏览器在机顶盒管理层是兼容的。另外,综合管理层还实现基于用户偏好进行内容推荐。根据用户所点播过的视频,地理位置和导航信息,推荐用户视频和产品信息给用户。

机顶盒服务智能接入层主要是根据网络信号的稳定性自动搜索引擎综合管理层的服务器地址,并根据预定协议与综合管理层进行交互。在该层上的协议在应用的角度,智能接入层一共需要发起3次握手协议。负责接收后端推荐的视频和产品信息,根据用户的喜好返回给用户。

机顶盒管理层主要基于Andorid系统实现机顶盒程序。由于Andorid的开放性,允许用户在系统上进行添加其他第三方软件,同时机顶盒负责记录用户的操作信息,并将导航路径信息发送到机顶盒服务智能接入层。

三、基于云计算的机顶盒技术实施

如图3所示,是基于云计算的机顶盒的新兴商业模式。基于云计算的机顶盒即要满足传统的电视播放需求,又要满足第三方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一方面,电视点播作为用户首选需求,电视点播允许用户在机顶盒所提供的视频服务中,快速地点播视频。第二方面,作为电视购物,它与传统的电视行业的购物是有区别的,新兴的电视购物不仅包括传统的电视购物,即针对某个产品,有主持人介绍并且搭配不同的介绍说明,而且还包括电子商业,即在有限的电视屏幕空间,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商品,并且提供金融支付服务。第三方面,电视游戏平台作为游戏的扩展,使得传统的网游和益智类游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收费游戏都可以在电视机顶盒上进行热插拔。所有这些商业模式的改变,不仅可以吸引到重忠实的用户,而且还可以从电视购物中创造商业利润,以及针对潜在的游戏用户可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除此之外,通过云计算平台上的大量用户操作,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根据用户偏好进行相关内容的推荐,从而使得机顶盒称为一个智能化的家庭设备。

为了实现所提出的商业模式,采用多种技术以实现机顶盒功能,支持多种用户终端访问和管理,提供多种管理界面和报表,用于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存储等。

在硬件存储层架构实施方面,采用DELL、HP或IBM等商业机,采用Cisiso或华为路由器进行连接,实现存储网络。用于数据存储和数据镜像等,在平台方面,采用Linux系统或Windows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同时为了实现RAID5在每台服务器上配置了3块硬盘用于数据备份和操作的连续性。在数据存储时,写入的同时还会在这3块硬盘上写入校验信息,当读取写入的数据的时候会分别从3块硬盘上读取数据内容,再通过检验信息进行校验。一旦发生错误例如硬盘失效,系统将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硬盘上。

在存储簇层架构实施方面,主要基于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的Map-Reduce编程框架主要由作业管理器与任务管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作业管理器主要完成以用户提交的作业为单位(作业单元)的作业调度,包括作业的优先级调度以及作业的开始、处理、终止等计算调度。任务管理器具体负责执行用户定义的操作,在作业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作业的分解和归并,产生相应的任务集,包括Map任务与Reduce任务,任务是程序执行的基本单元(任务单元)。任务管理器执行过程中需要向作业管理器发送心跳信息,汇报每个任务的执行状态,帮助作业管理器收集作业执行的整体情况,为下次任务的分配提供依据。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是一个高度容错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能够提高数据访问的吞吐量,因此适合存储海量的大文件。当需要将10G分为3份文件存储是,使用HDFS可以使服务器上的视频存储被高速访问。

在存储服务管理层实现方面,架构一个基于Lucene的搜索引擎核心作为管理端的服务支持。Lucene的核心是采用倒排索引技术的全文索引引擎。该引擎通过预先设定的哈希函数为每个检索词生成唯一的哈希值并存储在文件系统中,这样查找效率就要比关系型数据库快得多。在后台设置一批网址,由搜索引擎系统自动执行爬虫程序去搜索视频数据。另外,提供多个WAN ports可作多种负载平衡算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算法包括依序Round Robin,比重Weighted Round Robin,流量比例Traffic,使用者端User,应用别Application,联机数量Session,服务别Service,自动分配Auto Mode等。

综合管理层主要基于Web service技术实现管理。在视频服务管理层方面,视频服务器透明的方式提供服务接口,当用户请求视频时,根据Web service的服务注册中心UDDI查询是否存在满足的视频服务,如果满足,通过WSDL4J调用Web服务,读取数据流信息,并且返回服务器。另外一方面,第三方服务接入管理层,在Web Services基础上,允许网上购物接口,在线游戏等进行热插拔模式加入。

机顶盒服务智能接入层定义3次握手协议,用于确认服务器地址是否可用,并且添加事物协议。当没一次的数据流请求过程中,如果数据流在被查找到后未能被正确下载到机顶盒中,那么此时所有数据执行回滚并放弃双方交互的数据。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保护网上购物和机顶盒在线游戏金币的交易安全性而设置的。

在机顶盒管理层方面,考虑到开放性使用Andorid系统进行集成。在机顶盒的应用程序方面,设置监控进程针对用户操作实时进行记录,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类,发送到综合管理层以达到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功能。当后台返回内容推荐时,根据内容解析用户当前导航位置,在应用程序上显示推荐的内容,包括视频内容,网上购物或广告信息。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新兴电视盒子商业模式,从传统媒体的不足入手,分析传统视频业务的不足和缺点。探讨基于云计算的电视机顶盒的体系架构,包括软硬件的商业解决方案。以大数据为核心分析大数据背后的商业模式以及商业应用,具体阐述电视盒子的实现技术方案。

在进一步研究方面,作为商业模式,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因此,需要对云计算平台下的电视盒子进行管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机顶盒设计、机顶盒软件的版本保护等方面。另外一方面,由于目前Andorid版本最多,而且家庭电视的实现屏幕各有大小,因此视频依旧是大屏最核心内容,利用用户数据全面改善用户视频体验。

参考文献:

[1]Sean Marston , Zhi Li , Subhajyoti Bandyopadhyay , Juheng Zhang , Anand Ghalsasi. Cloud computing -The business perspective[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1 (2011) 176189

[2]Buyya R,Yeo C S,Venugopal S.Market-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it services as computing utilities[C]//Proceedings of the 2009 9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2009:1

[3]Vaquero L,Roderc~Marino L,Caceres J,et a1.A break in the clouds:towards a cloud definition [J].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2009,39(1):50-55

篇13

竞争:模块化蚕食到平台级竞争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银行冲击银行柜面业务,其低成本和高效率使很多人认为网络银行将颠覆银行,受到冲击的各家银行纷纷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改进服务,不仅化解危机还利用网络技术增强了自身服务能力。

2014年银行感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与20多年前网络银行利用互联网渠道冲击主流银行网点业务有着本质的不同,表面上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衍生应用,实质上是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挺进时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和业务模式之间的冲击。这一次互联网公司依托服务平台从用户端将服务延伸至银行的支付、融资等核心业务;通过互联网商业和服务模式掌握了个人消费、商户经营等核心信息资源,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形成深层的冲击。

工业时代,银行将各产品线按照业务流程紧密整合在一起,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面前,在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新贵们从外部以模块化形式对每一部分发起攻击和蚕食,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冲击1.0版。比如从2013年余额宝一战成名开始,互联网金融以门外“野蛮人”的姿态不断挑战着银行人的神经:国内有支付宝、余额宝、京东白条,国际上有Fidor、Moven、Zopa、Prosper、Lending Club,纷纷从支付到贷款、从信用卡到存款业务,从存贷款到中间业务,以单点突破的形式渗透至银行业的各个业务板块。

近期《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让互联网金融在一番“野蛮生长”后,回归金融本质,银行账户体系仍将是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的主流。监管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定,意在鼓励互联网企业在持有金融牌照的前提下开展大规模、专业化的金融创新与服务。

多项政策的出台,使得2015年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理性回归年,持牌的网络银行竞争也将升级到2.0版本:原来互联网金融企业以模块化单点突破切入的市场业务逐步重新组合起来;以云计算为基础,以金融平台为形态,聚合多种金融服务和产品,成为一站式客户服务的金融生态平台。

例如在人脸识别开户难以短期内实现的情况下,万众瞩目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继承了网络平台的基因,试图做金融同业与市场客户的连接器和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供应商,在资产和负债端与金融机构广泛合作,优势互补。同时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行金融全牌照布局,其中阿里已有支付、征信、小额贷款、理财、银行;通过控股方式获取证券(瑞东集团)、基金(天弘基金)、保险(众安在线)牌照,布局最为全面。

原先被拆解成各种模块的互联网金融正在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架构被组合链接起来,生态级的金融平台竞争初露峥嵘。

应对:战略与思维的转型

近年来,主流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信贷利差缩小,泛资管业务冲击,重资产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一起显著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门槛;随着80后、90后逐步成为社会新兴力量以及“网生代”的到来,均使得主流银行再造一个网络银行成为一种战略选择。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新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思维也成为“互联网+”之上商业创新的逻辑起点。面对互联网银行2.0版本的竞争,主流银行业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网络银行服务模式,核心在于以平台思维整合各个渠道,打破传统上基于渠道的金融服务链条,聚合各类内外部资源形成新的网络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思维源自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互联网思维是对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基础架构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商业和服务模式变革所产生的新规律、新特点的总结和提炼。互联网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去中心、新协议和强连接。

去中心

互联网奠基人之一鲍勃・泰勒把去中心化的思想植入到阿帕网建设中,没有一个节点可以控制整个网络,于是互联网有了共享、分布式控制的基因。现在人们谈到P2P,头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目前市场火热的网络借贷,但其实P2P最早是个互联网用语,用来指一种去中心化网络的对等计算技术,后来P2P这个名词被套用到多种商业创新的语境中,以至于人们渐渐淡忘了它最初的含义。

新协议

TCP/IP构建了互联网的底层协议,其逻辑和架构也影响着互联网商业的底层规则。借用媒介思想家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来反思互联网,就是淘宝上卖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商平台形成的平台经济和电子商务规则,这些显然与传统零售规则不一样。再比如,中本聪基于P2P协议逻辑发明了比特币,使得每个网络节点都可以自由加入,建立一个全网记账的机制(BlockChain区块链)。再比如,早期的Ripple项目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的清算网络。

强连接

金融是一头连接资产一头连接负债的中介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受益于在此特性下的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资金和个体的连接。分享经济的崛起则是互联网强连接和云计算的思想的商业应用,碎片化价值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广泛连接得以聚合释放,即时运算实现资源快速精准配置,比如“Uber+”模式。

其次,平台效应是外部对主流银行造成有力冲击的根源。互联网公司对银行某些业务的明显冲击,根基在于背后的平台,凭借平台的双边效益和网络外部性,抢占移动互金融制高点。比如阿里以电商平台为基地,打造了支付宝,又以支付宝为基地,成就了余额宝;腾讯以社交平台为基地,盘活了财付通,又以财付通为基地,捧红了微信钱包,衍生出了理财通,平台效应背后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则产生了变化。移动互联网从经济、技术和社会生活层面带来了三大效应。

经济上的成本趋零效应。比特世界信息资源的相对无限性、分享协作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成本结构,让免费、零成本、利润递延的商业现象愈加明显。比如余额宝迅速崛起,而其获得1亿多客户的获客和营销成本几乎为零,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基于其固有的庞大用户基础,打破不经济的行业边界,在互联网的连接下进行的资源整合和成本结构变革。在良好的生态平台上,无需额外成本效益就可以自我成长。

技术上的聚合涌现效益。在一个可进化、高弹性的开放生态网络中,随着更多用户的广泛加入而导致网络倍增效果愈加明显,进而涌现出少量个体无法具备的网络倍增效应,比如不同的金融服务之间基于互补性组成新的系统产品,对某一种服务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其互补性产品数量增加和价格降低,出现网络外部效应。

社会学意义上出现了时空塌缩效应。移动互联网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加速了生活和商业的虚拟化,显现出时空坍缩效应――允许人们摆脱时间钳制,重设时间坐标;地理位置不再是距离标尺,以入口、场景为体现的空间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交易向网络虚拟空间转移,商业场景化让用户可以在多个网络平行宇宙中穿梭。比如笔者在北京晚上11点的地铁上参加了美国梅西百货黑色星期五的抢货热潮,移动互联网让平台从一个信息窗口变成了生活的引擎。

未来:网络银行重构之路

主流银行的网络银行重构之路,关键不是互联网技术的内部化,而是互联网思维的内部化,在发挥银行传统优势的同时,超越思维定势的局限,打破对常规路径的依赖,重构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追求表内资产规模转向轻资本,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做产品转向做客户,从做功能转向做场景,从做渠道转向做平台。

打造开放式网络银行,建立生态级金融平台。开放式网银是主流银行进行互联网银行建设转型里程碑和新起点。基于2亿户网银用户和1.6亿户手机银行用户的坚实基础,工行正在以三大开放策略构建开放的金融平台:产品开放,平台将聚合工行内外各类金融服务资源,解构传统的功能列表服务模式,实施产品的电商化部署展现,打破“先注册再登录使用”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开放化金融消费体验。用户开放,依靠电子账户向行外客户开放登陆,不是工行的客户也可以使用工行网络银行服务。业务开放,即开放API接口把网络银行平台向金融同业开放,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其他的银行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服务。

打造信息交互服务平台,实现即时客服营销模式。这是一个技术与网络效应叠加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不改变金融本身的运行规律,但对于业务开展模式会进行颠覆。基于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大胆思考;面对“Uber+”模式渗入各个传统产业的刺激;在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网络银行的客服服务和营销应该是依托移动应用终端,以全员、即时、移动、按需的机制建设,解决服务规模与效率的问题。

目前工行个人客户理财资产与储蓄资产的比值由三年前的1∶9演变到现在的3∶7,预计三年内将提升到5∶5,财富管理市场将成为网络银行的盈利蓝海。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财富拥有者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拥有更多产品选择权,这要求财富管理服务更快捷、更便利、更有针对性地匹配性投融资双方需求。工行推出的“融e联”即时客服平台,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以及专业的金融交流圈等功能,搭建起客户与客户经理、在线客服之间的交互平台,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全天候服务将颠覆传统客服中心被动应答的服务模式。

围绕衣食住行,打造场景化金融平台。金融服务场景化,让银行就在你手边。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个人网络化生存的趋势下,搭建银行自己的电商平台,是营造业务场景的最好选择之一,是实现从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型的便捷通道。电商平台作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跨界服务入口,搭建“金融+消费”的服务生态,可以实现客户的消费行为、销售数据、采购信息的统一汇集,将为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储备。以工行的“融e购”商城为例,作为银行系电商,商品种类、价格和购物体验向成熟电商平台看齐的同时,以“购物可贷款,积分能抵现,品质有保障,跨行可支付”的特色吸引用户购买,以免费服务吸引商户入驻。以B2C业务为先导,工行还试图发挥银行便捷线上融资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解决B2B交易的信任和融资问题而大量拓展B2B业务。

建设数据云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信息隔离意味着信息变得没有意义,无法纵览全局,开放网络银行、即时客服平台、场景式金融服务均需要统一的云平台开展数据的整合、集中、共享、挖掘与应用,未来数据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创新之源。大数据之父维克托预测,数据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未来银行来说,应把数据看成一种新的战略资产,银行将从资金管理者变成资金与数据的管理者;因此正在崛起的网络银行的安全也从单纯的入口密码控制,变成云数据支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数据风控,云平台成为网络银行的重要基础支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大型商业机构的竞争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业务平台的竞争。平台的单边效应、双边效应和网络外部性,使平台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最近社会热议的科幻小说《三体》中,地球世界的“面壁者”均被三体世界轻松破壁,原因就是他们还在用旧时代的思维思考战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