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品市场风险

食品市场风险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食品市场风险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食品市场风险

篇1

如前所述,三季度我国实体经济探底的特征明显,新的变量和动能在不断累积,消费、投资、进出口“三驾马车”都形成了一系列好转的信号,经济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进、稳中有为。

1. 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

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L”型运行的拐点期特征明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稳中有升。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2.8%,有效地保障了就业增长、节能减排和经济稳定。

从产业构成来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形成了一系列重大亮点。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2.7%;秋粮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也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个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和1.2个百分点。

2. 消费形势稳定,对经济增长发挥基础性作用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其中7、8、9月3个月的增速分别为10.3%、10.6%和10.7%,呈现出良好回升态势。

受到消费结构提升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共同影响,我国消费形势保持稳定,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40亿元,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42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1%,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1785亿元,增长7.9%。在商品构成上,也呈现出耐用消费品成为消费新热点的情形,消费的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2.7%,家具增长13.9%,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5.4%。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7%,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5%。

消费新模式也在不断发展,而且逐步成为我国消费的主流业态,并为消费增长贡献了良好的支持。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增量相当于整个社会消费品增量的28%以上。

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来看,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1%,成为“三驾马车”中对经济增长最大的支撑因子,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3. 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趋稳,民间投资增速明显上升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暖,投资结构略有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三季度整体情况较好,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02亿元,同比增长21.8%;第二产业投资16749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246008亿元,增长1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3245亿元,增长19.4%。

国有投资持续发力,民间投资显著提升。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是2.5%,比1-8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而且9月份当月民间投资增长4.5%,比上月加快了2.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

从投资的可持续性上来看,虽然保持平衡但总体偏紧。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42238亿元,同比增长5.9%,超过投资支出15332亿元,约相当于一周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7663亿元,增长22.6%,投资资金总体偏紧。

4. 进出口形势总体回暖,直接投资呈现逆差

进出口增速保持稳定,但月度间的波动明显。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5318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585亿元,下降1.6%,收窄1.1个百分点;进口74733亿元,下降2.3%,收窄2.4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5852亿元。但月份之间的数据波动明显,8月月度出口、进口分别增长5.9%和10.8%,为2014年11月以来月度出口、进口首次实现“双升”;9月份,进出口总额21679亿元,同比下降2.4%,出口12231亿元,下降5.6%;进口9448亿元,增长2.2%。

贸易商品结构优化,地理方向持续改善。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3%,占出口总额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快速增长,长期资本项目逆差几成定局。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29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90.3亿元,同比增长4.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9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4家,同比增长2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2亿元,同比增长1.2%。同期,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8827.8亿元(折合1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9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1062.9亿元(折合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6.9%。前三季度,我国长期资本项目的逆差达到2737亿元,约合416亿美元。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三去一降一补”成效突出

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淘汰僵尸企业,把一些优质的资源转移到适合消费升级的产业部门上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促进产业的升级,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从前三季度的关键指标来看,“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如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等。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4%、20.5%和20.1%,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5.2个、12.3个和11.9个百分点。

此外,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85950亿元,同比下降0.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47%。实体经济探底企稳的特征明显。

资产市场基础良好,运行风险有所上升

资产市场的基础是价格、收入,从上述领域的运行来看,保持良性运行的较好状态。但延伸到资产市场内部,无论是房地产市场还是金融市场,均呈现出风险上升的特点,整体局势不明朗,部分矛盾的走向多样。

1. 物价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农村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4.1%,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3.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1.2%,鲜菜价格上涨12.3%,过于集中于居民的生活,物价在总体趋势的情势下,对低收入群体的压迫感较为明显。

企业的通缩压力大幅减少,但正向供给冲击的效应未能有效展现。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环比上涨0.5%。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9月份同比下降0.6%,环比上涨0.4%。尽管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但总体上未能实现经营模式、生产技术和产业链的创新。

居民收入增长保持稳定,在加速折旧的影响下,居民收入做到了与GDP的基本同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与GDP增长保持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626元,同比名义增长8.1%。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649万人,同比增加95万人,增长0.5%。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元,同比增长5.9%。

2. 金融市场运行稳定,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5.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3.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5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1852亿元。

前三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630.31万亿元,日均成交3.35万亿元,日均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长56.5%。其中,同业拆借、现券和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分别同比增长75.6%、61%和52.9%。9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25%,水平略有上升,但总体保持在合理水平;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28%,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16个和0.27个百分点,增幅比同业拆借显著,市场呈现出小幅扭曲。

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5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48.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2.81万亿元,同比少增188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6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84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65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6亿元,同比少减3186亿元。

而在贷款领域,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09.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7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50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4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12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1643亿元。

3. 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高杠杆风险迅速积累

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1%。房屋新开工面积1226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6.7%。

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价量齐涨的情况。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据此测算,商品房的平均房价同比上升11%,而住宅的平均房价同比上升13%。

去库存的效果表现良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804万平方米。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4711亿元,15.5%。

杠杆水平上升明显。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4711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1-8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5895亿元,增长1.2%;利用外资113亿元,下降50.8%;自筹资金36574亿元,增长0.8%;其他资金52129亿元,增长35.6%。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29618亿元,增长31.5%;个人按揭贷款17508亿元,增长51.4%。债权性融资占房地产融资结构的72%,整个市场的杠杆率明显上升。

财政收入转入低速增长 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400亿元,同比增长5.9%,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而财政支出则保持快速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支出超过收入的规模达到14556亿元,收支矛盾进一步尖锐。

1.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营改增减税效应显现

前三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28亿元,同比增长4.4%,同口径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6772亿元,同比增长7.2%,同口径增长9.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0881亿元,同比增长6.6%,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财政收入的质量有所下滑。1-9月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第一,国内增值税28014亿元,同比增长23.8%。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收。其中,国内增值税(不含改征增值税)增长2.7%。

第二,营业税11405亿元,同比下降20.4%。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收入在增值税科目中反映,体现为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9月累计增长11.4%,其中上半年增长24.2%,7、8、9月则分别下降10.9%、17.6%、21.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效应逐步体现。

第三,国内消费税7953亿元,同比增长0.4%,主要受产销量下降影响,卷烟和成品油消费税减收较多。

第四,企业所得税24162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7634亿元,增长6.4%;工业企业所得税5843亿元,增长0.6%;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035亿元,增长25.4%。

第五,个人所得税790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受二手房交易活跃等带动,财产转让所得税增长27.2%。

第六,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909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关税1887亿元,同比下降0.4%。今年一、二、三季度,进口环节税收增幅分别为-9.3%、2.6%、6%,主要是受部分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回升等带动一般贸易进口逐步转降为升的影响。

第七,出口退税8575亿元,同比下降10.8%。主要是去年同期退税进度较快,基数较高(增长11.8%)。

第八,部分小规模的中央税收下降。车辆购置税1912亿元,同比下降10.8%。主要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性翘尾减收的影响。印花税1738亿元,同比下降35.7%。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031亿元,同比下降49.7%。

第九,资源税与土地税收的情况。资源税收入规模为670亿元,同比下降15.8%。受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等影响,契税3158亿元,同比增长11.7%;土地增值税3280亿元,同比增长13.7%。另外,房产税1561亿元,同比增长4.9%;耕地占用税亿元,同比下降0.2%;城镇土地使用税1620亿元,同比增长3.4%。

第十,非税收入20519亿元,同比增长2.8%。

预期第四季度,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营改增政策性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等影响,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

值得关注的是9月的税收数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243亿元,同比下降0.7%,主要是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等影响。

2. 政府性基金增速较快,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主要推力

第一,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1-9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9777亿元,同比增长11.3%。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6.6%;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26483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306亿元,同比增长14%。

第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1-9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8121亿元,同比增长7%。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1471亿元,同比下降15.6%;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26650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23348亿元,同比增长8.2%。

四季度财政政策预期

1. 加快财政体制和税制改革

根据已经出台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一些适宜地方政府负责的事务交给地方,减少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项。选取部分领域率先启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并择机出台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考虑地方财政承担能力的切实需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相关收费基金。研究落实行邮税调整方案,规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继续配合做好船舶吨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2. 提高预算执行效能

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禁采取“空转”等方式虚增收入。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过头费。密切跟踪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分析、妥善应对。

二是强化支出预算管理。坚持预算硬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下达。动态监测预算执行情况,推动财政拨款规模较大的重点单位加快预算执行。督促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财政资金下达后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是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继续按规定清理收回两年以上结转资金,同时加强对两年以内资金的清理盘活。加大清理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存量资金力度。稳妥推进国库现金管理,研究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

四是加快内部控制建设。在财政部门全面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重点聚焦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等业务环节,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提高行政效率。

3.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一是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研究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的立法工作。出台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标准化合同范文和分行业合同。推动PPP融资支持基金顺利运行,带动更多项目落地实施。严格规范运作PPP项目,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二是发挥好各类财政性投资基金的作用。对保留的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竞争性领域专项,控制资金规模,突出保障重点,逐步改变行政性分配方式,主要采取基金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

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编制工作,进一步扩围增项,在更多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探索推进第三方评价。

篇2

Abstract: reference to national mandatory health foo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GMP certification system, introduced the design thought of the food production factory GMP certification will effectively prevent food safety risk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Engineering design unit shall comply with the tide, save for a rainy day, and keep relevant preparation. Design institut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factory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GMP, hardware design at the factory and how to cooperate with factory GMP, HACCP, SSOP, elaborates the main methods of authentication, the purpose lies in through the designed according to GMP food factory to reduce the risk of food safety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GMP; Design; Food factory; Reduce; The risk

中图分类号: 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者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风险。伴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工厂建设和管理经验的积累,相继制定出了GMP、HACCP和SSOP等质量管理规范、条例和法规。人们发现,不合格原材料的采购可以通过原料进厂检验得到控制,食品污染是可以通过优化工厂设计来避免。也就是说,按GMP规范设计食品工厂,可以降低由于人为错误和食品生产过程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

国内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的现状及改进方向

由于国内进入食品行业的门槛很低,许多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都有着“先天不足”的致命伤,而低价、低利润产品的定位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生产上投入太大的成本。简陋的厂房、落后的生产方式且缺乏有效的监管,使他们没有能力建立起足以支撑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安全生产环境、必要的卫生设施和员工食品安全生产培训机制,造成了食品生产安全隐患乃至食品安全事故。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一贯良好,值得借鉴。他们最重要的做法是积极推行食品工厂的GMP认证制度,按GMP规范建设和管理食品工厂。

GMP是一种具有专业特性的品质保证或制造管理体系,称为良好生产规范。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强制实施了食品GMP认证制度。此后世界上不少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尚采取劝导方式,辅导业者自动自发实施。目前中国已经了19个等同于GMP的食品卫生规范。食品GMP强制性标准。同以往的"卫生规范"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品质管理的内容,对企业人员素质及资格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工厂硬件和生产过程管理及自身卫生管理的要求更加具体、全面、严格。

二.按GMP设计食品工厂要贯穿建设全过程

“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现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食品质量控制的重点,不再仅仅是对产品的验证和检查,更要提前到工程建设、工艺设计等环节,同时贯穿食品从研发、生产、流通到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方面,要注意很多问题。首先是把握规范的设计理念,熟知GMP的要求,并将其体现在工程的设计、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其次,在设计、建造出厂房后,还需要对食品工厂的具体操作做一系列培训。所以作为设计方案的提供商,不但要将工程项目设计出来,而且要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单位不但具备工程建设的经验,还要掌握丰富的食品工厂知识。

三.按GMP设计食品工厂的主要特点

1.要求工厂总体规划设计中更加严格的考虑环境的影响。针对产品验证生产流程合理性,全面考虑洁净级别、人流、物流、设施功能、区域功能、道路等综合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及卫生的影响。

2.食品生产厂房设计必须以食品GMP为基础,按照洁净生产要求,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合理安排厂房内各功能区域的划分与联系,并配置空气处理系统、净化设施和洗涤、消毒等设施。

3.食品加工设备及各种设施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设备选型及专用装备的设计制造、各种管道的设计安装、电气系统设计安装等都必须遵循食品GMP的原则。

4.食品GMP及HACCP在实施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生产中每一个环节的可核查性,所以在工厂设计中必须考虑生产现场质量监控、记录、报警及工艺参数采集分析系统等。

四.按照GMP设计食品工厂的主要作法

1.生产流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原材料的进厂检验要设置专职机构和设施,严防食品生产加工的初始点出现问题。防范原材物料采购安全风险。

2.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工厂的HACCP需要,通过HACCP系统,可以找出GMP要求中的关键控制点,在工厂硬件设计中得到体现。

3.食品生产车间设计有特定的卫生区域,这样才能避免细菌在不同卫生等级区域之间的转移。对员工进入车间时更衣、清洁设施的设计,设置原材料进入车间的卫生缓冲控制措施。必须规范移动路线和通道,人流和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4.地板、墙壁和天花板的设计,要平整光滑、防水防霉,墙角和地脚要有规定尺寸的圆弧过渡,没有死角,窗台按照规范要求呈45度设置,不易积灰,利于清洁。

5.在设备布置上要充分留足维修和清洁空间,生产设备上方不能布置管道和电缆桥架,照明灯具采用罩灯,防止其因破损而污染产品。

6.要对不同洁净等级的空气流动进行控制。通过不同的空气压差,高等级区域微正压设置,防止造成低等级空气的污染。

7.为了有效防止污染,建筑材料、照明设施、管道、电力桥架等设施必须选用适合食品行业使用的材料,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概率。

8.生产车间要设置必要的洗消间和设施,必须提供卫生系统以清除工厂中现有的化学、物理及微生物的危害。这些设计包括清洗区、蒸汽系统、CIP系统等。

9.按照GMP规范进行食品工厂设计和建设,一定要为食品工厂实施HACCP和SSOP认证打下良好的工厂硬件设施基础,依据不同产品的特定要求进行设计。

结论:按照GMP进行设计和建设的食品工厂,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人为的错误;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遭到污染或品质劣变;建立健全食品工厂的自主性品质保证体系,提高食品的品质与卫生安全,使食品工厂在食品生产的环节上,真正担负起了食品安全“防火墙”和“安全阀”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直以来,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保护好农业生产者利益,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是国家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在供求、价格、竞争间的相互作用下,在农产品的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农业生产者的实际收益不断变化,经常与预期收益产生较大偏差。农产品的价格大涨大落,甚至农产品大面积滞销,给农业生产者造成巨大损失,农产品市场风险日益凸显。

一、农产品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生产自身的弱质性

虽然,现代农业开始逐步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但是,农产品的生物学特征、自然条件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农业生产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人类尚不能完全掌握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农业生产的数量波动起伏在所难免,农产品的供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很大一部分农产品为鲜活产品,无法长期保存,需要尽量短时间内销售出去,这样即使销售价格远远低于成本价格,也要到处找门路销售出去。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随之不断调整,但是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很难短时间内调整农产品供应量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的供给变化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周期性和需求变化的经常性间的矛盾便迸发出来,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发生不可回避。

(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改革开放以来,摒弃了农民公社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大幅上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农业生产自身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比如,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质农作物品种时,家庭负担的成本太高;分散的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市场中缺乏价格谈判的能力,农产品价格大多掌握在少数农产品经营者手中等等。此外,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阻力重重,除了土地流转机制等政策性方面的因素外,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也是重要方面。我国农民很大一部分知识水平不高,对于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不是很充分,原有的生产技术很难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打破了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面仍然很低、内部治理不健全等矛盾仍然大面积存在。

(三)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第一,流通损耗大、效率低。相比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损耗平均比例3%,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流通损耗相差10倍之多,达到了30%,这样严重加大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压缩了农产品的销售利润,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专业的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和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等,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大市场严重脱节,造成了农民很难掌握时刻变化的市场需求对生产结构进行及时调整。第三,农产品市场流通链条厂,交易环节多。从农产品生产的田间地头到摆到百姓的餐桌,需要经过地头经纪人、收购商、运输车队、批发商、零售商等等层层环节的流通,虽然极大缩短了流通周期,但是带来的流通成本高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农产品交易价格中,流通成本可以占到1/2,甚至2/3之多。流通成本的高企和不稳定因素,最终传到农产品价格波动中,而分散的农业生产者最终背负大部分风险。

(四)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

第一,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与世界逐渐接轨,发达国家规模集约化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与我国小规模家庭生产的科技含量低、产品品质不高的农产品进行了直接竞争,对于对农产品质量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来说,我国农产品面临更多的市场挑战;第二,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特别是对于农产品价格保护的政策近年来没有大的调整,除了少数的粮食农产品实现价格保护政策外,其它农产品面临较大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严重低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各地仍没有出台相应的价格保护政策。第三,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由于农民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对称、放款成本高等原因,农村金融机构房贷给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真正投入到农业生产的比例很少,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化解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一)优化农产品品种培育和引进,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农业的弱质性特征决定了农业生产者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便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政府在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培育和引进,这不仅减少了农作物病虫害,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提高我国农产品品味和质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还需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以应对时有发生的自然灾害。虽然,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生产者的损失,但是,如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汇聚金融机构的职能,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才是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和减轻农民损失的长效机制。各保险公司要因地制宜设置险种,向易遭受灾害损失的品种延伸,加强宣传,积极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参与农业保险的投保率,使保险业和农产品生产实现相互扶持、双赢合作。

(二)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为了改变单户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改变“小农户、大市场”的格局,因势利导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将在农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带来具体好处:产前阶段,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中购买,会增强价格的谈判能力,享受集体购买的优惠政策,降低购买成本。产中阶段,由于合作组织非常方便与农业龙头企业达成订单生产,而生产订单有非常明确的农产品质量要求。这将促使农民自发改变过去的粗放经营模式,积极主动的接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产后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各方面对农民利益的盘剥和抵御各方面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丰富农产品市场信息交流平台

首先,要加强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是农产品集散中心,也是农产品交易的信息交流平台。批发市场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产地生产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使农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产销间的转移。同时,要加强批发市场配套的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支撑农产品流通质量。其次,积极鼓励农超对接等从产地到市场零售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发展从农产品生产地直接到配送到相关超市,最大程度减少流通环节,既保证产品新鲜度,还降低了流通成本。第三,开拓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购销模式,将农产品的实体交易和电子商务网络交易有机整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

政府作为农产品市场信息主要采集、提供者,需要充分调动广播、电视、报纸、农业信息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各方力量,充分开拓信息途径,使农业生产者第一时间获取农产品最新价格和掌握市场行情,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农产品市场风险。

(四)加大农产品价格保护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改善农产品生产的政策环境,需要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第一,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作为弱质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世界各国都对农业产品的价格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我国也对粮食采取保护价敞开收购的办法,应当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产品的保护价格,扩大农业产品价格保护的种类,帮助农产品生产者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第二,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基础上,继续引导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扩大村镇银行覆盖面,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和房屋财产权为抵押贷款试点,创新金融服务类型,为现代农业和品优、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生产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支持。

三、结语

虽然改革开放已过去30余年,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仍然不太成熟,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目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价格波动较大,需要我们追根溯源,找出其中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农业弱质性、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外部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仔细分析原因,找出应对策略,对提高农产品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农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69

农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农产品在产出、销售环节中,由于市场供需变化、国家经济方面政策变化等未知情况引发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不一致的不确定性。农业产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近年来,农产品市场供需趋势复杂多变,致使市场竞争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农产品市场风险日益严重。农产品市场风险其一会削弱农业种植者的积极性,其二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减缓农业发展速度。因此,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1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特点、表现形式及成因

11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的特点

(1)周期性。农业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自然界的外力作用的,自然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自然因素周期性不稳定的变化导致丰年、灾年无规律性出现,农产品市场风险出现了周期性特点。

(2)连续性。农产品生产时限较长,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控制农产品的供需,这导致农产品风险具有连续性。

(3)关联性。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立国之本,在国名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物价波动轨迹的调查显示,物价波动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息息相关。

12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的表现形式

(1)价格风险。价值规律表明,产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呈上下波动状态,农产品同样适用。市场价格变动时会影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供给量会反作用于产品价格,这样必然会增加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风险,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农户遭受重大损失。

(2)农产品滞销风险。近年来,由于农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我国农产品滞销的新闻时常出现,甚至同时呈现几种农产品的滞销。

在以上两种类型的风险中,农产品价格风险是我国农产品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

13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成因

(1)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动。在完全竞争的农产品市场上,价格对农业产量具有调节作用。在趋利避害心理的推动,本期农产品的生产量与上期农产品的价格呈正相关关系、与下期农产品的价格呈反比关系,如此反复循环,会形成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始终无法平衡,进而导致农产品市场风险增大。

(2)农业产业特质。自然因素对农业产业影响极大,而且同时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这就决定农业具有历史性的弱质型特征。进入壁垒较低,供给弹性远远大于需求弹性,极易形成过度竞争的不利局面,引发市场风险,导致农业种植者遭受不利损失。

(3)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知识水平制约。从农业发展来看,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生产格局使我国农业长期处于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这导致资源浪费,农产品种类差异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农民在整个农产品交易环节,只能充当市场竞争条件的接受者和市场风险的承担者。而且,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每次的生产经营中难以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方案,只能参照当期产品需求和价格做出最终决策,决策十分缺乏科学性,这就导致农产品市场上供需始终不平衡,出现市场风险。

(4)生产规模小,现行生产方式与优质生产方式严重不匹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大分散的经营为主,散农户与整个市场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信息搜集不完全,销售渠道匮乏,优质生产途径和小规模生产格局不匹配增加了农产品市场风险。

(5)同类农产品价格波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并轨。农产品中,如小麦、玉米、高粱等近几年均为净进口状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国际市场价格会影响国内价格波动。当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该类农产品的进口量会相应加大,进而导致国内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多,价格下降;当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价格时,致使国内该类农产品价格上升。因此,我国农产品种植者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时要同时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价格趋势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的市场风险相应加大。

2农产品市场风险关键问题应对策略

通过概括归纳农产品市场风险特点、表现形式,分析其成因,借鉴农业发展经验,可从如下几方面提升应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能力。

21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机制,降低价格的无规则波动影响

站在政府的角度,对完全竞争的农产品生产市场非常有必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农产品种植、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运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对农产品市场分析进行分析预测,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防止其盲目生产,降低价格无规则波动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保证农产品供求关系稳定,有效预防农产品市场风险。

22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格

站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制定完善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收入水平,间接对社会稳定也起到积极作用。目前,欧洲共同体国家已印证了农产品保护价格机制的优越性,因此,我国应快速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3推广订单农业生产方式

订单农业是指农业种植者按照客户商价格签订的农产品销售合同M行种植生产的一种科学的“以销定产”生产方式,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上,要大力推广订单农业生产方式,尽量缩小实际产量与供需均衡产量的差距。通过订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结构可进行科学性调整提供参考,有效缓解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降低因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农产品市场风险。

24建立农业信息网,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问题,政府部门作为信息的掌握者,应加强对农民、客户商和市场的信息服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应大力建设现场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实现线上网络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的优势互补。对农产品的信息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强化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趋势分析的科学预测,为农民科学决策生产经营计划提供有力参考,在农产品生产前尽可能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5打造优质大中型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产品注重差异化

规模小、分散广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大农业生产投资力度,依据各地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着手于发展农产品区域建设。在农产品结构上,通过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错开同类农产品上市时间,实现化农产品产差异、品种多元化、口味差异化等,使产品更加丰富,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3结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市场仍处于较为薄弱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关键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增强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应对能力对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本届SPINEXPO展上很多参展商都谈到一个话题,就是美国市场在明显复苏。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效田就有此感受,美国市场在复苏,国内市场需求在下降。据他介绍,尽管目前国内外需求都相对下滑,新澳公司每年仍保持10%的增长,今年1~7月平均增长率达到18%,但其中来自国内市场的增长份额约为2%~3%。新澳在国外的知名度大于国内,每次参加SPINEXPO都客商云集,参观者对新澳毛精纺纱线评价甚高。周效田认为,中国的纱线品质已不输于意大利,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供过于求,服装价格虚高抑制了对纱线的需求。

篇6

参加瓷器拍卖会就像观看一场选美比赛,主管们从各个赛区精心征集来的宝贝云集一处,她们一个个迈着轻盈的脚步,摇动着曼妙的身姿,诱惑着买家那一根根敏感的神经。在金碧辉煌的酒店里,买家们一个个心潮澎湃,瞪大了双眼,谨慎地审视着走过面前的每一位“宝贝”,生怕错过中意的宝物。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瓷器拍卖市场,玉壶春瓶、赏瓶、贯耳瓶、琮式瓶、荸荠瓶等器形,都曾受到过买家的热烈追捧,在拍场刮起过一阵阵古董流行风。

2006年清三代瓷器依然是古董拍卖市场的主要品种,其中又以乾隆朝的瓷器最为藏家所熟悉,市场上偶尔可以发现一些品相完美价钱相对较低的器物。可以说,去年拍卖市场的“神化”大部分是乾隆官窑瓷器创造的,例如: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等均以天价成交。然而,市场每每繁华之时,总习惯地转身,而身后留下的则是无尽的迷雾和思索。

2007年春拍即将拉开帷幕,如何避开瓷器艺术品投资风险?瓷器专场精品佳作仍将是一器难求,整体行情不太可能出现什么巨大的变化。龙泉窑、海捞瓷、外销瓷是否能继续延续2006年的上涨行情,还要拭目以待。各位买家在积极提高眼力的同时,应增加风险意识,优化收藏品种。

毋庸置疑,乾隆瓷器起着市场行情“风向标”的作用,本文以乾隆朝不同瓷器器形为例,揭示其近两年的行情走势。综合各拍场的信息可知,清朝官窑玉壶春瓶、赏瓶的“风头”已过,乾隆铺首尊值得进一步关注。

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02年至2007年2月总共上拍玉壶春瓶830件,总成交金额217,594,812元,成交比率48%。玉壶春瓶以清新妙雅的身姿、曼妙的曲线成为瓷器市场的炙手可热的品种。

从内地拍卖市场来看,宋代、金代的玉壶春瓶较为少见,且价位不高。元代玉壶春以青花、釉里红品种为主,在南方某些拍场偶有成交。从目前市场来看,元以前的玉壶春瓶在内地市场成交价位和成交率较低,其原因是高古瓷在内地市场认同感不强,与国际市场比较拍卖价位较低,境外回流的精品少之又少。高古玉壶春瓶,非市场的主流。

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明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以8323万元成交;匡时春拍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以176万元成交。毋庸置疑,明代玉壶春瓶是目前拍卖市场最受欢迎的“娇娘”,屡屡创造出骄人的成交价格。但是,真正能够在各个拍场见到的玉壶春瓶,非清官窑玉壶春瓶莫属。

清代是玉壶春瓶的全盛时期,雍正至宣统,玉壶春瓶大量烧造,工艺上却比明朝更为成熟。目前雍正时期玉壶春拍卖的最高价是2001年北京翰海秋拍中创造的,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以880万元成交。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清雍正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成交价达到了487.6万元。比较而言,本朝的祭红品种价位则低了很多。

乾隆以后玉壶春瓶的烧造开始走向衰落,这也使得乾隆玉壶春瓶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2005年拍场,乾隆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在各个拍场频频亮相,引来无数藏家高举号牌不落,成交价位从60万元至140万元不等。2006上半年,翰海与匡时上拍的乾隆玉壶春瓶成交价在93-95万元之间。2006匡时秋拍,乾隆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以55万元成交;中国嘉德以66万元成交,行情拉回到了2004年的水平。仅仅半年的时间,玉壶春瓶的行情就发生了逆转。投资者真是半夜醒来一身汗,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和玉壶春瓶命运相同的瓷器品种还有赏瓶。雅昌艺术网统计,2002年至2007年2月赏瓶总共上拍“1312件”:预展中拍品“5件”,已成交拍品“719件”,未成交拍品“588件”,总成交金额“81,371,598元”,成交率55% 。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买家对赏瓶的喜爱程度有多高。

赏瓶为雍正一朝创新造型,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君王的喜爱,专用于赏赐功臣。据悉,雍正本朝的青花缠枝莲赏瓶,存世仅见一只,现藏广州市文物总店。因此,拍卖市场上落雍正款识的赏瓶尚未见到。

前两年,拍场多见的品种是乾隆至光绪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其器形、纹饰在保留雍正特点的同时也有所创新。2001年,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估价也就在12至16万元,成交价在20万元左右。接下来几年赏瓶连续发力,到2005年,赏瓶系列品种“星”途坦荡。在春拍中,厦门国拍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以93.5万元拍出;北京翰海秋拍一件同样的赏瓶以82.5万元拍出。至此,乾隆赏瓶的价格已达顶峰。进入2006年后,赏瓶的市场价位上涨乏力,价格有所回落。翰海迎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以77万元拍出;香港佳士得春拍,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以61万元人民币成交。匡时秋拍,一组清乾隆至宣统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以396万元成交,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算是为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行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拍卖场上落咸丰、宣统款识的赏瓶较为少见,往往能创造不俗的佳绩。清光绪一朝烧造的官窑赏瓶品种、数量为清末之冠。纹饰不仅有青花缠枝莲纹赏瓶,还有粉彩百蝠、百蝶和皮球花纹赏瓶,蓝釉描金龙纹、蓝釉描金皮球花等赏瓶。虽然清末瓷器的纹饰有些呆板,但其市场价位相对较低,流通速度较快。2007年,本品种将持续盘整,难有大的行情。

2006年瓷器市场整体走势平淡,在上述两个瓷器品种盘整的同时,一个高大威猛的品种却在酝酿新的市场行情――清乾隆青花铺首尊,每件高约在50厘米以上。铺首尊的高成交率,抢眼的价格,成为瓷器市场强硬的支撑点。

铺首尊敞口束颈,丰肩鼓腹,敛胫圈足,肩贴饕餮衔环双铺首,底施白釉。器身满绘青花纹饰。主题纹饰为缠枝莲托八宝,其余自上而下分绘海水江崖纹、缠枝莲纹、覆莲瓣纹等五层纹饰,其间以青花的弦纹相隔。运用模仿明代永宣青花画风的点染画法,全器绘画流畅细腻,层次清晰,青花鲜艳浓郁,釉面匀莹润泽,品相完美。铺首尊系仿青铜器造型,器型古雅端庄,八宝纹和莲花相配合作为纹饰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006年匡时春拍率先推出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铺首尊,估价130至200万元,成交209万元,成绩甚为理想;接下来中国嘉德也推出了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铺首尊,估价80至120万元,成交187万元。此件拍品成交价横向比较略低,究其原因是在铺首有一处小磕,影响了其价格。天津文物、北京翰海秋拍也分别推出了乾隆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铺首尊,以286万元和350万元成交。综上所述,清乾隆铺首尊上升的通道已经打开,一轮有力度的上攻行情有可能在2007年展开。

油画投资如何规避风险

文/鲜 彤

回顾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春季还是一片热闹喧嚣,到秋季在更大量的作品投放二级市场的情况下,成交就已经相对差了很多。以“中国拍卖行业风向标”的中国嘉德为例,油画拍卖成交率从春季的88%降到了秋季的61%。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从2004年开始迅速启动的,很多是刚刚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买家,前两年是听着买画,赶上市场的大趋势比较好:何森的作品在2003年的价格还没有超过5万元,2006年最高已经拍到了50万元;夏俊娜的作品在2000年之前是3-5万元,现在已经是30-50万元,最高已经到80万元;显然即使是耳朵买家,运气好的依然可以大赚。但是到2006年秋季就开始有很多名家作品出现低于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的现象了,这说明不仅是市场投放量过大的问题,而是买家理智了,开始用眼睛买画了,作品质量不好即使是名家依然无人追捧。利益永远和风险共存,这个时期进入艺术市场,是真正考验投资者的综合能力的时候。

艺术品投资本身不是一项单纯商业行为,喜欢听歌剧的一定要去歌剧院现场感受,偏爱看电影的也需要有好的影音环境,唯独对艺术品(绘画作品)的喜爱,可以收藏并独自拥有,并且不受任何环境限制,长久地满足自己精神及审美的需求。而且艺术品不仅可以投资,也可以作为不求任何回报的收藏,更是留给后代的一笔珍贵财富。在西方,经常是儿子出售父亲或祖父留下的收藏,一幅画的价格相当于当初的所有收藏费用。这应该就是艺术品投资的魅力所在吧!

投资艺术品如何避开风险?

首先在艺术品的选择上,如果你已经开始参与了艺术市场,无论是怎样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内心,喜爱永远放在第一位。即使艺术市场不好,也不至于遗憾,至少拥有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能选择对的艺术品,不仅需要财力更需要不断提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个社会是由不同的圈子组成,进入适合你的收藏圈子,经常参观高水准的艺术展览,参阅艺术类书籍,长期浸在艺术氛围中,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建立自己的顾问团队,他们可能是大学老师、策展人、投资顾问或者在校学生,听取不同意见,以确定自己的判断力。一个真正歌剧爱好者,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鼓掌,收藏艺术品是同样的道理。

好的艺术作品永远不会被淘汰。在艺术品的选择上,重要的是看是否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也许这样的作品个人很难收藏,但是也可以考虑画家的其他作品。能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一名一流画家的重要作品上,比花在4-5件一般的作品要明智。买入一个二流画家的代表作品要比买一流画家的较差作品更有眼光。每个画家都有代表作品、好作品、一般作品和发挥不好的作品,不同质量作品的选择也意味着你收藏的成功与否。

对于艺术市场中的二级市场,我们在作品的征集过程中,同样遵循这样的原则:首选还是艺术史上重要画家的代表作品、优秀作品。2006年秋季的拍卖,纷纷出现杨飞云、吴冠中等知名画家的作品流拍现象,除去价格问题,主要还是作品质量的问题;其次是二流画家的优秀作品(参加过重要展览的同时被业内学者认可的作品);另外,我们会在重要学术展览中发现好艺术家的有卖相的作品,比如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等。笔者认为拍卖公司的艺术品拍卖,不仅仅是一个委托方和竞买者的平台,更应该考虑以艺术品的质量和格调来引导艺术市场,这样才能够在业界树立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

艺术品投资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个人的财力毕竟有限,并不是很多人都有能力一次花几百万购买艺术品的。发现新人关注未成名的年轻画家,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一个好的画家不仅要有智慧和头脑,其作品的绘画性和观念性更是不可缺少。当毕业于专业院校的年轻画家已经具备上述条件,作品也开始初具风格,恰好你又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就可以考虑收藏。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艺术品投资的魅力在于长期拥有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这两年艺术市场的最火爆时期,真正赚到钱的并不是春季买了秋季就出手的炒家,很多好作品都是藏家拥有了至少五年以上,当然不排除大行情好出现了一些投机发财的。艺术品投资不可能是个短线行为:艺术家要成熟、出好作品、办展览是需要时间的,市场也需要画廊来推广,画家风格的形成,价格的稳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王怀庆的抽象绘画作品在1997年的市场价格是25万元,同样尺寸类似风格的作品,在2006年的诚轩秋季拍卖以495万元成交(加佣金)。十年前艺术家向京还淹没在云云众生中,其雕塑作品是2-2.5万元,现在的平均价格是12-15万元,2006年最高价格是在上海泓盛拍出了52万元,而且仍然有上升空间。真正受益的还是几年前收藏其作品的有心人,值得收藏的好作品出自有潜力的优秀艺术家。

这里所说艺术品限于现当代艺术,除了架上绘画作品,雕塑、影像、版画同样可以作为投资的选择。据悉,由美国富商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批握有巨量资金的财团,开始在全球以灭绝的购买方式搜刮所有可买到的照片图片。他们不仅集中购买图书馆、档案馆、图片公司、出版机构、传媒机构的照片图片,而且频繁出手各家拍卖行、画廊。现在这趋势已经波及到国内市场,自从2006年底广州嘉德北京华辰两家公司启动影像市场,似乎已经给众多投资者一个信号,其中必有商机。作为具有市场前途的作品类型,目前的价格相对低廉,正确的选择作品,将未必不会有好的回报。

篇7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2-12

作者简介:孙兆刚(1976-),男,河南南乐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风险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项目,项目编号:11YJCZH15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BZH008;航空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ZG55026;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编号:2011GGJS-142。 一、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的机理

2008年的那场席卷世界的“全球米贵”危机历经2年多,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连同当年的次贷危机一起成为热点话题。当时,粮价上涨至少在37个国家引起粮食危机,导致拉美地区共发生49起大规模抗议活动、肯尼亚骚乱以至上千人死亡、海地政府的、喀麦隆因物价高涨而,多个国家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世界粮价在2006年以前持续低迷,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因发达国家实行的农业补贴政策而严重扭曲,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受到极大冲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造成粮食库存持续降低。进入2006年以后,石油价格强劲飙升,危机因素开始积累,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农用燃料和化肥等成本持续增加,粮食供给状况恶化,粮价逐步上扬。到2007年下半年,小麦、玉米和大米价格全面飙升。从2007年6月到2008年3月,小麦价格从每吨223美元飙升为每吨4397美元,上涨97%;从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玉米价格从每吨1471美元飙升为每吨2871美元,上涨95%;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大米价格每吨330美元飙升为每吨1 0152美元,上涨208%。之后,投机商从中炒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趋势,投机资本撤出商品期货市场,加上美元升值,粮食价格又急剧下跌。这次危机粮食大涨大跌缘于粮食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等循环环节被人为隔离,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混乱,分析其中的风险传导路径可为我们引以警示。

大量的不确定性潜伏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客观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耦合后的波动风险。在风险发生与风险消退之间有一段多个环节或时间段,彼此相连相接形成传导过程。从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可以看出,农产品风险传导过程是一个风险逐渐被放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农产品风险传导是一个缓慢积累和渐进放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知形成成见,成见影响行为,行动固化为模式,模式产生惯性,心态趋于漠视,心理解除戒备,危机信号被过滤,风险潜滋暗长,当已经警觉并希望控制这些风险时,可能无法控制或者控制过程付出极大代价。风险本身具有一种特殊的能量,推动风险向外传导。由于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直接的或间接的关联性,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就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所谓农产品市场的风险传导,指的是风险源存在于农产品市场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这些风险依托于一定的载体不断向外释放,经过一定的渠道,蔓延到农产品销售的各个流程或者节点,甚至波及整个农产品利益链,使得农产品经营活动遭受损失。风险传导存在于整个农产品市场系统中,存在于农产品市场利益关联网络中,具有波及效应和风险继发性等特征。内生性风险、外生性风险或二者的共同作用是农产品市场的风险传导的引爆器,其中内生性风险缘于内部系统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外生性风险缘于外部环境不可避免的影响。被诱发的风险源是风险传导的源泉,导致农产品销售的某个功能节点在初始时刻的不确定性或微小偏差,依附于某些无形或有形的承载物上逐渐对外进行扩散,在一系列流程与功能节点上被逐级放大,甚至演化为危机。

农产品市场各个参与主体形成了利益链,在风险传导过程中,利益相关性得到进一步显现,风险可能沿着农产品市场利益链发生传导,经济活动过程与物理活动过程相复合,形成相关性风险传导流,不仅传导了风险本身,与风险相关的观念、行为、后果等环境要素也不断传导,产生因素耦合效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因为风险具有一个传导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在时间上和环节上防范风险传导的时机,在这些环节和时机的把握上能持续有效,就有可能及时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传导。

2013/09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的发生

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的发生缘于农产品市场风险源的存在。所谓风险源指的是对农产品市场不利影响的一种或多种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风险来源。农产品市场风险源动力的大小会影响到风险传导的距离与风险损失。从风险源的特征看,可以分为静态风险源和动态风险源,前者包括农产品市场的产业风险源、信息风险源、价格风险源,后者包括农产品市场的生产风险源、加工风险源和流通风险源。

1.产业风险源。农业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特征,超出人们控制的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如鲜活农产品难以长期保存,一旦滞销积压就形成农产品市场风险;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具有季节性特征,市场变化远远超出供给调整的变化范围形成供需不对称的格局;农产品市场价格具有时滞效应,市场价格波动成为农产品市场中重要的风险源。

2.信息风险源。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由于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重要,农业生产具有相对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很多,农产品价格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价格上涨产量增加,产量增加又导致价格下跌,又导致产量下降,价格继续回升,如此循环起伏,各个时期的价格与产量波动图类似于一张蜘蛛网,这就是蛛网效应。我国农产品市场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蛛网效应相对突出,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时效差问题,缺少对农产品市场有预测性或指导性的信息,而且信息不对称;整体素质偏低的农民对市场的判断力较弱,很难准确解读市场需求,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结构。

3.价格风险源。从时间上看,农产品销售与生产周期长的农业生产决策是脱节的,市场变动影响农产品的供求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农业生产决策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市场风险发生后的纠错措施滞后,导致农产品市场风险不会立即得到控制。当农产品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时,市场上的供求均衡绝对滞后于潜在的供求均衡。只要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滞后于潜在的供求均衡,就一定有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可能。生产调整不仅需要一定时期,而且无法消除价格调节的滞后性。农业生产周期波动的根源就在于价格调节的滞后,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风险成为风险传导的“凝聚物”和“承载体”。

4.生产风险源。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是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农产品市场一直处于一种“小生产、大市场”的状态,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缺少影响力,缺少农产品价格谈判的优势,缺少农产品定价话语权,价格决定权集中在少数经销者手中;农民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农产品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更加重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发生。

5.加工风险源。正是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和分散性,大大限制了信息渠道和物流条件的畅通,使得地域的农产品价格有很多局限性,往往是局部供需力量对比的结果;价格信号不能有效发出,不能对农产品加工环节形成有效指导,整体效率受到严重损失。在农产品集中上市时,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出现积压,农产品储藏技术不如人意,市场风险因此产生。如果农产品加工环节运行良好,不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均衡上市,扭转农产品集中上市引发的价格急跌问题,减缓市场风险。

6.流通风险源。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专业化,减少了农民自销产品的时间和成本,缩短了农产品流通周期,形成了产地批发销地批发农产品零售的流通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但是,这种模式交易环节多、流通链条长、物流成本高,某个环节的某一项成本、质量、时间等发生变化,就会传导到农产品价格上,使得许多社会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体系产生影响,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渗入到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加剧农产品市场的风险性。

7.国际风险源。我国加入WTO以后,开放型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国际的全面接轨,市场交易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市场领域不断扩充,市场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世界市场的波动很容易波及到国内农产品市场。我国是国际农产品主要贸易国之一,农产品市场不仅要承受国内市场压力,还要接受来自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如蔬菜、水果、蚕丝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一定优势,国内价格对国际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低的大米、小麦等谷物产品为净出口状态,国内价格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不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大豆、食用油等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市场则会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左右着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受到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文化和宗教等问题的影响,农产品市场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源进一步增加。

在农产品市场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中,初始时刻的各类风险源独立存在,表现为局部的风险,还没有形成现实的风险传导。这些风险源被触发后,风险源附着在特定媒介上开始扩散,从而产生风险传导活动。这些媒介我们称之为风险载体,风险载体内涵最突出的表现是承载性和传导性。物理学上的载体指的是运载其他物质以影响机体性能的物质,社会科学领域把这层含义加以引申,理解为承载知识和信息的物质。根据农产品市场风险载体所具有的特殊属性,风险载体分为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两大类,其中生产资料、资金、农业技术等属于显性载体;农产品信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农业政策制度等属于隐性载体。根据农产品市场风险载体的层次看,风险载体分为宏观载体和微观载体。宏观载体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将农业政策风险、产业风险、农产品价值链、农产品管理机构体系、国内外环境风险等传导给农产品市场,从而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的载体;而微观载体主要是针对承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风险载体,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资金、农业技术、人力资源等。

风险载体的“承载”只是为“传导”提供前提和条件,当风险源依附在风险载体上,风险载体承载着农产品市场的诸风险因素,作为“媒介”和“桥梁”促使诸因素相互作用,在农产品市场的各个节点间扩散时,风险传导就开始了。作为承载风险因素的载体是农产品市场维系节点间业务关联的纽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承载着各节点间的业务彼此关联,承载的各种风险流也相互作用、相互耦合,依附于功能节点的风险流遵循着一定的传导规律,沿着不同的传导路径,形成农产品市场复杂的风险传导链条。

三、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的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产品需求已不再是追求数量,而是转向数量与质量兼顾,并以质量为主。农产品作为基本消费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变动对于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不敏感,价格下降只引起需求量较少增加,农产品增收、供给增加,价格则下降,农民的收益反而下降。若不能依靠市场需求去组织生产,大幅度增产不能带来大幅度收入提高。在趋同经济行为指导下,农业生产者盲目以价格作为调整生产的准则,就会出现农产品市场价格骤升骤降,形成卖难买难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导致生产随之大起大落,大大加深农产品市场风险程度。所以,必须研究农产品风险传导规律,判断初始时刻风险源依附于哪些有形或无形的载体,如何在农产品市场的功能节点传导,随着时间逐级放大还是缩小等。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与时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探寻风险传导的周期变化规律与内在本质联系必须观察、比较、度量、分析不同时间的风险特征或状态。风险从产生到开始传导,风险的强度从隐性传导到显性传导再到危机爆发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采取防范风险传导的控制措施需要评价相关信息,也需要时间周期;农产品市场从找出偏差到采取措施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每一个环节形成了系统时滞,正是这一时滞才有时间对风险有效控制。我们将时间看作自变量,风险传导的强度看作因变量,可以将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划分为稳定型风险传导模式、渐强型风险传导模式、衰退型风险传导模式、混合型风险传导模式等四种模式。

1.稳定型风险传导模式指的是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均衡稳定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围绕着一个常数值波动,可以预知风险传导的概率及由此带来的后果,风险传导强度在不同的时间比较均衡(如图1所示)。

2.渐强型风险传导模式指的是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显示出逐步增强的特性,主要有曲线型增强、直线型增强、裂变式增强、波浪型增强、S型增强等。其早期危害较小甚至没有危害,中期发展非常迅速,风险强度越到后期危害越大(如图2所示)。

3.农产品市场衰退型风险传导模式指的是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显示出逐步减弱的特性,表现为直线型、曲线型、S型、波浪型等逐步衰减模式,与增强型风险传导相反(如图3所示)。该传导模式通常在初始阶段来势较猛,风险危害大,具有突发性,风险源向下传导,有时候难以预测和防范。一旦在有限的时间里采取适当的措施,风险传导就会逐步衰减,呈现出近强远弱的特征。由于不确定性很强,事前预防此类风险传导并不理想,从事件突发过程中可以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可以采取应急管理。

4.农产品市场混合型风险传导模式指的是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显示出随机性,呈现出非均衡和非稳定等不同强度特征;可能包含以上多种风险传导模式,在某一阶段呈现出增强性特征而在另一阶段则呈现出衰减型特征(如图4所示);其中涉及到的农产品市场风险均衡、增强、衰减、混合等模式的传导都具有相对性。

市场供求关系、农资价格、种子质量、种植结构、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都是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产生和传导。农产品市场的供给主体—农民自身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有限,掌握、分析和控制信息的能力有限,农产品生产源地交通和物流能力有限,各种涉农中介组织普及有限,各种农业经济政策及其稳定性不具有战略性等,导致农民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测经常出现偏差和失误,加上市场需求的难以预测性,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系统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加大传导强度。因此,必须熟悉和了解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的规律和模式。

四、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的防范

农产品市场风险传导的防范应从产业、信息、价格三个角度和生产、加工、流通和国际化四条途径,根据风险的产生与传导的规律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减少农产品市场不确定性,建立多元复合结构为主体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管理模式。

1.应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型市场主体,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缺少龙头企业条件的地方,以“民建、民管、民受益”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增强农户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户集体应对风险的能力。

2.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应当是相关政府部门,要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制度建设,发挥制定信息规划、规范行为上的主导作用;搞好现代信息传播设施建设,强化对农民、企业和市场的信息服务,使得互联网络与传统信息传播载体的优势互补,保障信息传播畅通;充分利用中介组织的外延渠道,建立高效、灵敏、快速的信息系统,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提高农民生产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能力。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手段,及时、准确、有效信息,减少因信息匮乏、信息偏差、信息传播不畅导致的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格,帮助农民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稳定农民的生产预期,保障农民、农业生产的利益;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确保落实关于农产品保护价的政策,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积极探索利用期货交易规避市场风险,期货市场具有标准化、简单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等特点,具有信息的统一性和超前性优势,具有集中交易、公平竞争、信息公开、秩序化强的价格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预期性,对各种价格因素反应极为灵敏,这些优势是现货市场所不具备的。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将市场风险转嫁到投机者身上,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可以适当提高期货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为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企业提供服务,增加交易品种,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通过一定合理、有效、安全的途径进入期货市场,有效控制转移农产品价格风险。

4.应根据各地农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建设,开展科学规划和论证,科学有序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强化设施农业的建设,扩大设施温棚的建设规模,延长农产品的上市周期,错开同类农产品的上市时间,达到农产品的时间差异化、品质差异化、口味差异化、色泽差异化、品种差异化、外形差异化和包装差异化等,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程度。农业生产应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发展绿色农业,减少自然灾害及病虫害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5.应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缩短和简化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流通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采取从产地收购到市场零售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推动农产品超市的建设,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规范配送企业和超市的营销行为;发挥农村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寻找农产品的销售出路,及时把各种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缩小农产品价格波动,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概率。

6.尽快建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市场,使得国际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顺畅地传递到国内;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遵循国际贸易准则,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按照国际贸易规范培育、开放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7.金融机构应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利用金融工具建立长期规避风险的农业保险机制,稳定和加强对粮食、生猪、奶牛等生产保险的力度,向水果、蔬菜、水产品等易遭受灾害损失的品种延伸;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参与到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当中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优惠,消除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隐患和忧虑。

参考文献:

[1] 董少杰. 政府部门对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的管制和调控[J].天津农业科学,2012(4).

[2] 高芸. 农产品纵向市场价格传递的研究综述[J].农学学报,2012(10).

[3] 赵建刚. 基于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篇8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风险防范

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交易品种迅速增加。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降低了金融基础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金融衍生产品也创造了新的风险。一些触目惊心的金融事件往往与金融衍生产品密切相关。如2008年9月爆发的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危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风险,加强风险控制,对于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从货币、利率、股票等传统的基础金融产品衍生发展而来的,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在内的金融合约。作为—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同样具有一般金融产品所具有的风险,但是由于风险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交易的高杠杆性,使得其蕴含着更大的风险。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基本风险通常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市场风险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是由基础产品派生而来,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基础金融产品,因此所谓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产品价格波动所可能导致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人亏损的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跨期交易又使未来的产品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经常面对的一种风险,相对其标的资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方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的风险,是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一种主要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类是发行者风险,指标的资产的发行方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涉及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类型:市场流动性风险与资金流动性风险。其中,市场流动性风险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有关,是由于缺乏合约交易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场外衍生产品市场中;而资金流动性风险与交易的资金有关,是交易一方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造成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从而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由于操作风险是由主观因素所引发,所以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此类风险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危险性极大。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由于操作风险导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相当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例子屡屡发生,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就堪称金融衍生产品操作失败的经典案例。

(五)法律风险

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是法律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导致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发生的亏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有相当部分是源于法律风险。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迫切需要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回避各类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衍生产品开始在中国市场出现。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国债期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爆发了“327”事件,最终于1995年被取消;海南证券交易报价中心在1993年推出深股指数期货,则由于市场规模太小在当年即被叫停;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了《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正式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制定了专门的办法;2005年股市权证和债券远期交易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2006年我国首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启动利率互换业务;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年版)出台,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局面,但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还尚有距离。从产品类型看,虽然基本涵盖了远期、期货、掉期、期权这四类衍生产品的基础形式,但仍没有在国际市场交易活跃的利率期权、权益类与商品类等场外衍生产品;从交易量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还很低,以利率互换为例,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交易名义本金分别为4121.5亿元,同比增长90.07%,但其所占全球市场余额的比例还很小;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和投资需求。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成因分析

作为一把“双刃剑”,金融衍生产品能够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但由于其杠杆性以及定价复杂的特点,也有可能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我国金融衍生产品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外部条件制约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自身特性,可能引发风险,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监管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主要由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来实施,监管主体过于分散,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如果监管缺位,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暴露了场外衍生产品由于监管缺失而产生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及雷曼清盘等一连串事件的严重后果。虽然2007年中金所与上证所、深证所等机构签署了跨市场监管协作协议,在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联合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但银证期保的联合监管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加强协调,既要防止监管真空,又要减少重复监管,还需要不断探索。

(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要保障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有序运行,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法规。之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系列文本等制度的陆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降低了法律风险。但总体看来,我国现行的与金融衍生产品有关的法规,基本上为部门规章,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各监管机构针对具体的衍生产品制定的,缺少统一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国家法律。以期货市场为例,中国的期货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交易市场,而《期货法》至今还未出台。因此,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相比,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略有滞后,由于缺乏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指引,不能适应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各类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和管理存在严重不足。2008年下半年以来,连续爆出中信泰富155亿元港元巨亏、国航亏损人民币68亿元等事件。作为独立交易主体,这些中央企业在参与海外衍生产品交易中,由于自身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漏洞,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仓,导致了风险失控,在股权、商品、外汇市场出现投资亏损。

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我国快速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需要有关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为保证投资者利益,有必要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信息的共享,协调监管职责,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其次,加强交易所和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联合监管,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交易者的市场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此外,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统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通过政府统一监管,确保在市场管理、交易法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保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

为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有必要加强金融衍生产品法律法规的建设。第一,在立法方面,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产品设立专门性法律,出台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以保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范、稳定发展。第二,制定和完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法律。创新赋予了金融衍生产品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对于创新应该在方案上充分论证,有法律依据,并具有严密的监控措施。第三,制定有关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的法律,使风险管理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规则的制定都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指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为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风险和过失,交易主体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一方面,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明确奖惩制度,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合理高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交易程序严格控制,实行前台交易与后台管理相脱离,对交易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的限定,建立高效独立的信息通道。

2.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与投机性,参与交易者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准确度量与评估风险,限定风险承担水平,并适时监控,对风险管理流程定期检查,以便有效地管理风险。比如对于市场风险可用风险价值方法来度量,利用分散化降低信用风险,借助完善的内部管理并健全交易程序减少操作风险;通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管理和降低法律风险。此外,估计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状况,建立预警机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连军.浅谈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8(2):65-66.

[2]万正晓,张晓静.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8(13):42-44.

[3]郑秀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8(11):80-83.

篇9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简介

化学品泄漏作为化工装置常见的事故之一,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性,大约有145种基本危险特性,如化学品泄漏与空气混合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水分解产生有毒气体等。

1.危化品泄漏的特点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泄漏事故危险性大,随时可能出现火灾和爆炸。

1.2危害性大,这就要求采用的堵漏技术必须迅速有效;

1.3突发性强,泄漏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意想不到的环境下发生,要求所采用的堵漏技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能在复杂的几何约束和恶劣的理化环境中进行有效堵漏;

1.4处置难度高,泄漏有时要边漏边堵,技术比较复。

2.危化品泄漏的原因

造成危化品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①自然灾害。②设计方面存在缺陷。③设备、技术方面存在问题。④违反操作规程。⑤交通运输事故引发危化品泄漏。

其中③,④,⑤条在事故原因所占比例较大,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处置中的难点

3.1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不是一个人在作业,往往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成果。所以相互之间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

3.2风险意识差,个人安全防护不到位。在分析许多事故的原因中,往往是由于工人的风险意识差,对事故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防化服、呼吸器等安全保护不够,导致了事故中的意外情况的发生。

3.3侦查难度大、堵漏难度及风险较高。对于每一起泄漏事故,由于发生的原因,物质的不同,所以其危害程度也不同。当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必须先进行侦查,去判断泄漏的确切地点的,为作出堵漏战术提供信息。

3.4泄漏事故控制困难、废物处置不易等。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的手段,是控制事故危害程度的关键。

3.5环保。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考虑到如泄漏物对大气、土壤的影响,收集物如何处理,使用的吸附材料、沙子如何来处理等。

3.6通讯问题。通讯是保障我们的事故指挥部采用的战术如何下达到各部门的一个关键。

二、化学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实施

化学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实施按照以下基本步骤进行:

1.接报

接到执行化学事故抢险的指示或要求救援报告,这是实施抢险救援的第一步。接报人要做询问报告人姓名,电话,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毒物等,根据这些信息派出抢险救援队伍,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工作。

2.调集抢险力量

根据接报时了解的事故的规模,危害和发生的场所,迅速确定和派出救援队伍。根据各部门登记的应急材料,征调应急物质,带足有关的抢险器材,如空气呼吸器,测爆仪,堵漏器材,洗消用具等。

2.1设点

各抢险队伍进入化学事故现场,选择有利的地形设置现场抢险指挥部、医疗点,设置时应考虑是否在上风向的非污染区域,各抢险队伍是否靠近现场抢险指挥部,抢险救援人员和转送伤员的车辆是否方便等,同时要设置醒目的标志。

2.2询情与侦查

采取询问和侦查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化学泄漏物的种类,性质,泄漏时间,泄漏量,以及波及的范围。侦查是化学事故处置的首要环节。在处置化学事故时,先利用望远镜观察泄漏点的位置(容器、阀门、管线,法兰),泄漏的原因和泄露程度,从而来确定攻方路线。利用检测仪器持续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和扩散范围,了解天气情况如温度、风向、风速等,尽快熟悉事故现场。尤其要做好泄漏化学品的识别工作。

泄漏化学品的事故现场识别工作,可以向有关事故单位人员进行询问,也可以通过现场张贴的标签,根据标签上提供的CAS号,迅速查找MSDS的相关信息,如果是运输车辆的事故,一般会带有产品的MSDS信息,还有一些单位设置了应急卡片,便于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第一时间查询到MSDS信息对事故的应急处置极为重要。

但对于不明危化品,应采取取样,送化验室化验、分析,确定名称,成份,同时根据检测仪器,确定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扩散范围。

2.3隔离与疏散

根据读物对人的急性毒数据,首先要建立警戒区域。

其次要对事故现场和周边涉及人员进行紧急撤离,对于逃生路线,单位应预先制定并经过论证和演练。一般划分为重度(Danger Zone)、中度(DECKON-PLACE)、轻度(Safety Zone)(见下图)

2.4防护

根据事故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并根据防扩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3.泄漏处置

泄漏处置包括泄漏源的控制和泄漏物处理两部份。在此过程中要评估风险:火灾和爆炸、危害物对土壤、水、空气的影响。

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 料泄压、紧急停车等工艺措施制止泄漏。采取堵漏措施时,要使用专用工具、器材。一般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泄漏,可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堵漏;法兰泄漏,可利用法兰专用夹具夹卡法兰,并注射高压密封胶堵漏。

对于液体泄漏物的处置和控制,如果是气体,可以采用通风驱散、喷雾稀释、点燃放空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液体的泄漏物,可以采用筑堤引流、泡沫覆盖、吸附、中和泄漏物、收集转运。对于大的液体泄漏,为了减少泄漏液体的挥发,降低危害,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对于固体泄漏物的处置和控制,如果是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专用密封桶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排入废水系统;如果是大量物品泄漏时,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然后尽可能回收,恢复原状。

4.加强洗消,消除污染

对染毒人员、器材、装备、染毒的区域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消。洗消时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和器材装备,选择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尤其要注意尽量选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洗消剂,实现绿色洗消和避免二次污染。

化学品生产装置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二次灾害。因此,化工装置应制订和完善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计划。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广大职工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篇10

二、预定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风险

(一)预定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利差损”出现

在 1999年之前,我国长期处于高利率的环境之下,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也处在较高的水平,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曾高达 8. 8%。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1996年5月起至 2002年2月,一年期存款利率由 10.98% 降为 1.98%,再加上保险资金运用缺乏经验,渠道受限,前期高成本保险业务续期收入的投资收益已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显著降低,最终导致降息后巨额利差损的出现。

(二)预定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市场经营秩序的混乱

目前我国的寿险市场上,市场主体繁多,保险企业竞争激烈,并时常出现非理性竞争行为。预定利率市场化无疑给了险企更多的定价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可能会低价销售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大企业也可能凭借雄厚的资本趁机压低价格销售产品以达到打击中小竞争对手、达到垄断的目的。所以预定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可能造成保险产品定价上的恶性竞争,进而破坏整个保险市场的秩序。

(三)预定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险企利润的下降

目前传统寿险业务在一般寿险公司业务中的占比大致在11%左右。由于此类产品定价偏高,且往往为长期产品,所以未来利润释放能力远高于其他产品,对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贡献度最高。利率市场化后,会使新业务的利润率低于老业务的利润率,原有的高额利差益将消失,因此假设在产品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必然下滑。并且,应考虑到在新产品热卖的同时,也有老客户因为在低预定利率下购买寿险而产生的退保风险。

三、预定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预定利率市场化不会产生新的利差损

今日的中国保险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监管体系日趋完备、投资渠道日益拓宽、投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这些都大大增强了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出现利差损问题虽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但整个行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2008年9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五次下调基准利率,继1999年后我国再次步入降息周期,但这次降息并未像1999年那样形成新的利差损,更说明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成熟阶段。

(二)预定利率市场化不会大幅降低寿险公司的利润

社会普遍担心利率市场化后会大幅降低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而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不应该仅靠维持传统寿险产品较高的定价,而更应该注重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拓展开发新的客户市场。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显示,1999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4.71%,除2008年低于2.5%外,其他年份均高于2.5%,远高于2.5%的传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产生了高额的利差倒挂。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公司新承保业务的利润率低于过去业务的利润率,但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将刺激传统业务需求的释放,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下,可以实现规模效益的增长。

(三)预定利率市场化不会导致险企经营秩序的混乱

预定利率市场化后,寿险市场普遍担心价格战和无序竞争的发生。中国保险业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保监会等政府监管机构的有效管理,偿付能力是险企日常监管的重要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由此可见,中小型保险公司在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出于资本有限和偿付能力有限的压力, 不计成本地拓展市场份额的现象将很难发生。而大型保险公司若大幅提升传统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除了同样面临成本压力外,还会面临前期预定利率为2.5% 保单的退保压力,同样不可能为了拓展市场任意提高预定利率。因此,无论大小,各家市场主体都会理性定价,预定利率的变动将会随着保险业的扩大发展而逐步到位。

综上所述,虽然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面临着利润下降、利差损、经营秩序混乱等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坚持完善保险行业监管体系、提升险企自身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预定利率市场化将促进我国保险业在稳定金融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良温.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分析[J].保险研究,2010(09).

篇11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手中积累的财富也日益增加。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后,人们开始为多余的财富积极寻找出路,尤其当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老龄化社会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发对退休养老的担忧和生活负担加重的忧虑,人们更是急于寻找能使资产保值增值的渠道。在这样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理财应该伴随人的一生,通过理财实现人生效用最大化;不过理财也有风险,因而如何规避风险、实现财富最大化,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客户的角度,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个人理财规划中,并着重对个人理财市场风险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应对市场风在险如何进行理财产品选择而提供建议。

二、个人理财的规划需求

“理财”一词,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系辞》:“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里的“理财”,重在理国之财,但也包含了理家之财。而现代意义上的理财思想是在人类进入“金融经济”时代产生的,伴随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的诞生,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必备工具。所谓个人理财,根据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生命周期理论是由 F·莫迪利亚尼与宾西法尼亚大学的 R·布伦博格、A·安多共同创建的。其中,F·莫迪利亚尼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认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在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将一个人的人生划分为青年期(单身期——家庭与事业形成期)、中年期(家庭与事业成长期——退休前期)和老年期(退休期)三个时期。基于对一生财富的规划,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具体安排见表1。

表1 不同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规划

三、 个人理财市场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类型。人们从个人理财行为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个人理财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行为,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基本金融原则。因此,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人们应该充分了解理财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理财风险,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增加收益。人们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不同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所面临的风险并不存在完全差异性。总体而言,个人理财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市场风险是个人理财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含有利率风险、税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以及经济环境变动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是单一地影响某种理财产品,而是相互影响的,一种风险因素的产生,可能会诱发另一种或另几种风险因素的产生,从而影响到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

2.指标选取。为了深入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对个人理财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个人正确选择理财产品,并合理分配各种理财产品的持有比例,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Y)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率(X1)、汇率(X2)、CPI指数(X3)以及经济环境(E)作为解释变量。本文是从客户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因此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数据获取主要来源于客户调查,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对500名理财客户进行了调研,然后将500份问卷进行统计,通过加总平均的方法计算出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500个客户是随机选取的,因而所获取的数据比较具有代表性,也许结果可能会有部分偏差,但不影响整体的结论。基于客户的角度,选取从1997年至2011年的年存款利率作为解释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和讯网;汇率选取从1997年至2011年的1美元对人民币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来确定汇率,数据主要来源于和讯网;CPI指数来源于百度文库;由于经济环境指标是个定性指标,无法量化,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不做考虑。

3.模型构建与分析。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利率、汇率、CPI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假设该回归方程式表示为:LOG(Y)=β1·LOG(X1)+β2·LOG(X2)+β3·LOG(X3)+C+u,其中,

LOG(Y)表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C为常数,u为随机变量。然后将所选指标的数据输入EViews软件,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得到的回归方程式为:LOG(Y)=-33.41157+0.317849·LOG(X1)+1.235089·LOG(X2)+7.005517·LOG(X3)。根据上图中的结果可知,c、LOG(X1)、LOG(X2)和LOG(X3)的P值都小于0.05,则说明利率、汇率和CPI指数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显著性比较大,尤其是汇率的变动引起收益率的变动更大。而且,R2=0.794631,S.E=0.103080,F=14.18733,D.W=

1.725380,说明回归方程总体显著。这表明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动与利率、汇率和CPI指数的变动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根据上面的折线图可知,从1997年至2011年时间段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曲线趋势基本大体一致;而且所有的残差值基本上都位于置信带区域内,但有两个时间段残差值比较大,位于置信带区域之外:2008年至2009年,2010年的下半年至2011年。这主要是因为经济环境的变化(2008年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导致利率、汇率和CPI指数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人理财收益。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股票、债券和基金价格的下降,从而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同样,汇率和CPI指数的变化都会引起利率的变化,从而也会带动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化。在经济快速扩张、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对过热的经济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也会影响到人们理财的收益率。

四、应对市场风险的个人理财产品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总面临着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经验表明,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都是风险回避者;而且人们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应对风险的能力是不相同的,尤其当人们追求收益最大化时,人们会密切关注利率、汇率和CPI指数的变化情况。因而,在经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人们会因为利率、汇率和CPI指数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强弱,而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比如,在青年期,个人由于资金的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对理财产品的选择,除了必需的应急现金和一点储蓄外,可能只会持有少量受利率、汇率变动影响较大的投资产品(少量股票)。当处于中年期时,个人因为资金的不断积累,雄厚的资金会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因而会加大对一些风险性较高的理财产品的持有量,比如,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等。当处于老年期时,个人更为注重晚年生活的安逸和舒适,则会减少风险性较高的理财产品,而增加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比如养老保障信托等。应对市场风险,具体的理财产品选择可以见表2。

表2 应对市场风险的个人理财产品选择

参 考 文 献

[1]刘光岭,张雷.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需求模式分析[J].经济问题.2008(3):111~113

[2]陈雪.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0(30):126~127

篇12

一万五买下整套设备

“提供银行卡复制设备技术。不要贪图便宜,去买市场上几乎都不能用的低廉产品!要想真正做这行,就不要在乎这点小钱!咱啥也别唠了,我这当面交易,教会再给钱,产品保一年。”在站台网的游戏设备论坛中,记者发现了这个点击量超500次的帖子,除了直白地推销自己外,发帖者还“专业”地分析了银行卡防伪技术和核心数据。

记者根据发帖者留下的QQ号与他联系。“买这个是准备要‘做事’了?”刘某主动搭讪说,他人在深圳,做这行5年了,手下有厂专门制作此类设备,他卖出的设备无法计数,最远的顾客来自甘肃。

“通过机器,把原卡中的卡号、密码和磁条上三条磁道内储存的银行卡账户信息等全部复制到空白卡里。”这些基本复制设备由磁卡读写器、专业制作软件和破解软件构成,共1万元。“在得到别人银行卡卡号、密码的情况下,通过这些设备复制,最多只需要15分钟时间。”

那如何得到别人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呢?刘某说,那需要另外多加5000元购买采集器和摄像头。采集器用来插在ATM机插卡处内侧,读取持卡人银行卡上的磁条信息。而安装在隐蔽处的微型无线针孔摄像头会拍下取款人所按的密码,并储存起来。

刘某所说的采集器和摄像头正是前不久朝阳警方首次截获犯罪分子在自助取款机上加装的设备。一般不法分子在ATM机上盗取信息成功后,他们的下一步就是复制银行卡。复制出来的银行卡和原卡同时可以使用。

调查2

开博客现场视频教学

在百度或谷歌上输入“复制银行卡”的关键词,就会得出上百万条相关信息,其中包括买卖银行卡复制设备以及收售各种银行卡账号、密码的帖子。此外,还有不少银行卡复制技术的专业网站,里面的信息更是琳琅满目。

记者在新浪网看到一个名为“出售最新银行卡复制器”的博客,博客里不仅有各类设备和价格,还晒出了近年来银行破获银行卡犯罪的真实案例视频链接,并在线与网友进行互动问答。博主说:“只要会上网,就能操作,我的不少顾客还是文盲呢,照样发了大财。”记者提出要博主视频演示。在视频中,记者看到,一名男子拿一张银行卡在采集器(类似ATM机插卡口)上刷一下,然后用数据线将采集器和电脑连接,再安装一个软件,他说是要对信息进行破解,破解后,又拿出一个写卡器(类似MP3),把空白卡插入,一张信用卡就形成了。

博主说,他们现在主推“2009年最新款”,老式采集器换成了超薄隐形采集片,新技术还在研究当中。记者发现,这些卖家大多来自广东,所出售的设备也是大同小异,只不过大多被冠上了“高科技”和“最新款”的名头。

解惑

所谓高科技其实很大众

这些设备真的是卖家所称的高科技吗?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卡主要由账号、密码和磁条信息组成,所谓的采集器其实收集的是磁条信息,等于对银行的密钥进行了解密。只要掌握了这3部分信息,是可以将信息进行复制而形成新的银行卡。所以,保护好账户和密码才是关键。

北京丰华伟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位杨先生告诉记者,公司长期制作包括ATM卡、工资卡、医保卡、会员卡等各类卡片。银行卡属于磁条卡,如果想制作和银行卡同样有密码、存取现功能的卡片非常简单,制作200张只需500元钱。

追问

违法品网上交易 暴露监管缺失

一家银行的专业人士透露,不排除使用所谓“复制器”确实可以“复制”出卡号、密码等信息相同的银行卡。但目前各家银行采取的是动态防伪技术,持卡人每刷一次卡,银行卡就会生成新的数据信息,即使他人窃取相关信息,复制出来的卡也无法使用。但犯罪分子一旦复制了卡后,就会尽快取钱,不会等到持卡者进行第二次取钱等操作以导致原卡信息更新。

篇13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新产品的范畴与科技领域的新产品的含义不同,不仅仅是新发明创造的产品,其内容广泛得多。新产品除包含因科学技术在某一领域的重大发现所产生的新产品外,还包括如下方面:在产品销售方面,只要产品在功能或形态上发生改变,与原来的产品产生差异,甚至只是产品单纯由原有市场进入新市场都可视为新产品;在消费方面,能进入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新利益或新的效用而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从管理的方面又包括:国际性新产品、全国性的新产品、本地区的新产品、本企业的新产品。从管理角度分类新产品的目的,主要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开发新产品。提示企业并不是只有世界性的、全国性的产品才是新产品,只要企业积极努力,在开发新产品工作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将逐步发育,市场体系将逐步完善,成为全国统一的市场。企业要开发本地区、本企业的新产品应特别慎重,以免一哄而上,重复引进,一旦供给大于需求,则将导致产品滞销,企业受损。

主观的原因有 :技术上不过关,有的新产品对技术要求甚高,但企业技术能力有限,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如有的企业生产的电热水淋浴器,由于技术上不过关,竟然发生消费者洗澡时触电身亡。新闻媒体一曝光很少有消费者再购买这种热水器了。另外企业信息不灵,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够先进,或只是本地区先进,这样就失去了技术上的优势。有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由于技术障碍产品迟迟研制不出,造成开发时机过迟,市场已被竞争者占领;过分重技术轻市场。因为这种产品首先要获得公安部门的许可,并获得煤气公司的同意。因而不仅审批环节多,而且涉及到与煤气公司的利益关系,煤气公司想与这家企业联营,但利益分配难以处理,结果双方合作不欢而散。其次这种残液处理器只能安装在液化汽罐里面,而用户不能自己拆卸液化汽罐,因此只能在新液化汽罐出厂前安装,市场客户量大大缩小。此外,国内也有企业在开发这种产品,且在安装方便性方面要好得多,致使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企业没能熟练运用促销手段进行宣传,价格过高或过低,缺少配件,售后服务跟不上,没能掌握好产品推出的时机等。

以上原因导致企业开发新产品遭受一定程度的失败。一种是企业连开发新产品的开发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都无法收回的彻底性失败  ;一种是能在开发的新产品中获取利润,但没能达到预期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目标的有限度的失败。

但是不论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面临何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企业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条件。

为了使开发出的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消费者需求的心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因此新产品开发方向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节能产品。能源短缺是世界性和长期性问题。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日用消费品,都应尽可能少耗能。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美国汽车一向是无可替代的。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耗能少的日本汽车战胜美国汽车,动摇了多年的霸主地位。2.小型和微型产品。人们的审美观念已从厚、重、长、大转向轻、薄、短、小。因此小巧的商品受到重视,如袖珍收音机、微型计算机等。3.多功能产品。指产品的性能和用途扩大。产品一物多用,一机多用。4.操作简单产品。新产品趋向使用高科技,但操作要力求简单、安全、自动。例如,新型的煤气热水器做到了“水龙头一开,热水即来”,受到了消费者的偏爱。5.多样化产品。指通过对现有产品的扩大、缩小、部件替换、组合等方法改变产品结构,增加品种、规格、型号等,满足更多顾客,更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可伸缩的晾衣架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