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与管理

社区与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社区与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区与管理

篇1

1 危险因素

脑卒中不是一个病名,而是泛指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意外。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公布的资料表明,在57个国家中,脑卒中的死亡顺位进入前3位的就有40个国家。脑血管意外是由几个危险因素发生在同一个体上所产生的致病作用,其结果不仅是单一危险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呈倍数的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不可干预的和可干预的两类。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超重或肥胖、吸烟和长期饮酒;其他因素包括气候、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和心理压力及社会因素等。2 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

2.1 健康人群的保健管理 鉴于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特点,在社区尤其要加强早期预防和健康管理,在全人群整体危险因素水平未明显下降时期,应加强对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与教育,以降低整体危险因素水平。一级预防是防止和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主要包括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血脂及体重,戒烟限酒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

2.2 高危人群的管理 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同,脑卒中病人的亲属也应确定并纳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尤其是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亲属,应与病人同步管理,并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具有上述脑卒中危险因素,但未合并其他慢性病者,要加强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主要监测内容为血压、血糖、血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和危险因素控制。通过监测争取做到早期发现、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已出现脑卒中高危特征的人群,应接受定期的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等。

2.2.1 脑卒中高危人群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和血液病等慢性病病人,有脑卒中家族史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肥胖者、A型行为者、妇女多胎者、吸烟酗酒者及喜食咸食和肥肉者。

2.2.2 脑卒中的先兆征象 突然发生面部和肢体的无力、麻木或瘫痪;突然无法说话或不能理解他人的讲话;突然发生一侧眼睛视力下降或失明;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疼;突然发生的眩晕、失去平衡或运动不协调。3 病人管理

对病人的管理采取三级预防为主,主要是避免复发和防治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教育使病人在患病初期能尽快稳定情绪、接受现实,并明确脑血管意外的管理目标,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家庭中有提供预防脑血管意外合并症的护理措施。

脑卒中病人的治疗、康复护理及其管理中的大部分工作应在社区内进行。

3.1 新发病人的家庭救护 保持心肺功能,尽快清除病人口鼻内的粘液、呕吐物,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条件可给予吸氧。保持情绪稳定。拨打急救电话,尽早将病人送至医院。

3.2 病人的转运方法 病人需保持安静,卧位者忌坐起或站立;轻柔搬动病人,住楼房的病人在搬运时应注意头部向上,以减少脑部充血。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了解脑血管意外的有关知识,能说出与该病有关的家庭护理方法;保持血压稳定;控制体重;病人情绪稳定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自理能力与代偿能力得到改善;家庭功能进一步改善;无并发症发生。5 康复护理指导

5.1 康复护理的目的 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护理不仅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预防残疾的发生或减轻残疾程都的角度出发,同时也要帮助病人从心理上能正确面对由残疾造成残障的现实,主动参与和坚持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5.2 康复护理的内容 包括保持良好的、帮助病人被动运动、鼓励病人做桥式运动、鼓励并协助病人床上翻身及训练床上起坐等,必要时进行语言、大小便的训练。

5.3 康复锻炼的部位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以及桥式运动。6 心理护理

发生脑卒中后,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障碍,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情绪不稳定、敏感易怒、自我封闭和病人角色强化等。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控制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鼓励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社交活动。7 家庭支持与自我护理

7.1 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7.2 注重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7.3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7.4 主动参加各项功能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7.5 发挥家庭功能为病人营造和谐的休养环境,必要时对居家环境的布置进行改善,如家中过道上不可放置物品、马桶旁安装扶手、厨房灶台改低等。

7.6 必要时家属要做好基础护理,如喂饭、翻身拍背和皮肤清洁等。

7.7 家属要学会康复训练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督促病人进行锻炼。

综上所述,要提高社区居民对脑卒中的认识,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包括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对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地参与预防、治疗及护理。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病人的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与护理的方案。

参考文献

篇2

破产矿区社区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原矿区企办社会职能和离退休、伤残等职工管理。“搞好服务保稳定”是破产矿区的社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主要课题。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破产矿区由于受矿产资源的限制,多建在远离中心城市或生态环境较差的荒凉地区,面对破产矿区社区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夯实和谐矿区社区建设的思想基础。

1、为确保矿区居民 “住得好、有保障、能富裕”,矿区各党支部、居委会密切配合,建立宣传窗口,各种板报宣传栏,经常开展学先进、树典型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支部及居委会的作用,抓好先进典型的评选、培养和典型事迹的学习推广工作,从而,在全社区营造良好的环境,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加强矿区社区设施建设,促进矿区社区稳定和谐。

2、采用多种渠道,了解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尤其关注社区弱势群体。使他们“生活有保障、子女有学上、患病有救治、就业有岗位”。切实从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他们。

3、经常组织召开座谈会,在小区门口悬挂意见箱等与群众交换意见。使之矿区社区在建设中设施共进、资源共享、效益共办、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坚持未雨绸缪,提前介入,维护破产矿区的和谐稳定。

思想政治工作能正确引导矿区居民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为社区营造健康、文明、祥和、安宁的空间,思想政治工作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发社区的活力和张力,构建作为城市基本细胞的社区的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邻里和睦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活上相互扶助;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有利于邻里之间互通有无、相互支援、共同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

1、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丰富矿区群众文化生活出发,在群众中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给社区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和色彩。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丰富离退休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矿区社区的精神文化需要,强化矿区社区离、退休人员及居民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形成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

三、以人为本柔性管理

人本管理的最高宗旨是: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破产矿区社区一般都是在企业长期负重前进,历史欠账多的背景下组建起来的,为后来的发展埋下诸多不稳定隐患。尤其是伤残职工、病退职工的医药费不能得到及时报销,矿区社区群众无住房等如棚屋区改造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成为破产矿区最头疼的问题。安置不好便成为 “不稳定”和“上访”的重点社区。对此,矿区社区管理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带着感情做事,带着激情工作。工作时要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以心换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细致入微地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

四、加强矿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矿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离、退休人员及居民服务,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

1、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服务网点建设。建立矿区、社区社区服务快速通道。建立健全矿区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兴建矿区社区健身娱乐场所,建立阅览室和图书室等。服务组织实行联网办公、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形成上下连接、高效运行的便民利民服务的绿色通道。

2、推进矿区社区服务产业化。政府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那些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服务行业,在政府的培育下成长起来,使之成为矿区社区就业渠道,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方便。如根据市场需要,常年不定期举办家政服务、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等培训班,帮助居民寻找生活出路,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3、引入现代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全面提升矿区社区服务的水平。为了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建立社区服务网络系统势在必行。如为矿区社区离、退休人员及居民提供紧急救助服务、家政服务、商品配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等。这种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服务的质量,稳定矿区社区离、退休人员及居民的生活,方便整体社区的管理。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破产矿区社区里工作难度会逐渐加大,愈加明显和尖锐的矛盾,给和谐社区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如何让社区日益成为基层管理的平台、服务居民的平台和开展社会工作的平台,还有待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前进!和谐社会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和谐社区建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作为破产矿区社区,我们期待生活在这里的党员干部、社区居民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恩宏.加强基层党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发展论坛;2010.1

篇3

在物业管理日受关注的今天,对社区来说,探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物业管理是一项平凡、琐碎却很复杂的工作,每一项工都必须从细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细中求发展,细中求和谐。

1正确理解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一直以来,一谈到管理,往往认为管理就是约束,通过约束机制来达到管的目的,殊不知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是行政机构,也不是什么职权部门,更没有独立和强制管理权限,也就是说没有必然的约束力。相反的,物业管理者在从事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是为满足社区居民所需,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合理、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通过收取一定费用来完成物业管理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善以及其他的物业管理成所需,而社区居民同时就享受了自己花钱买来的整洁、安全、文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物业管理每一个过程中,都切实需要管理者用心为社区居民服务,都透着服务业的特性,确切地说,物业管理在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是以服务为主,以管为辅。因此,要搞好物业管理就需要有服务的管理理念,有寓服务于管理的精神,在每一项管理活动中,都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

2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促进物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去执行就不可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在任何一项管理活动中,人是决定效果的第一因素。因此,要搞好管理服务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具备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服务的理念和精神,要把服务当成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服务业的角色进行管理工作。在目前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个别的物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物业管理就是一项简单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多高的素质,因此对人员的使用、培训、要求等方面不够重视。员工没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会使物业管理工作中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因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搞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

3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真诚沟通促进物业管理良性发展

物业管理工作不管是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造、文化建设或是治安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物业管理者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让社区居民满意,而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也最终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来具体解决,这是一个需要相互理解的过程,双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必须通过深度的沟通才能实现。因此,作为物业管理者,必须学会与社区居民真诚地沟通,才能实现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沟通可以是语言的沟通,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沟通。语言的沟通自不必说,而其他形式的沟通可以通过具体的形态来体现。比如,通常情况下,很多社区居民都会关心水电气暖的动态信息、物业管理费用的收缴,就可以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予以告知,实现社区居民所期望的透明化;在不同的节假日、纪念日,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小区共建活动;针对小区居民工作、年龄、爱好等特点,可以搞一些不同群体风格和趣味特征的群体活动;对有特殊情况的个别社区居民,多关注,多留意,并适时地予以帮助;建立回访制度,通过电话、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回访,并切实在回访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在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感情、思想、理念、行为方式、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才能了解社区居民所需,做好服务工作,得到社区居民最大程度的支持,促进管理工作向更合理、更轻松、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4推进物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

篇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095-01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旧的社区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就迫在眉睫。社区自治是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国家政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均有权力下放的倾向,而社区作为社会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社区自治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1.2研究意义

社区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社区工作成为城市行政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社区管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基础比较薄弱,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然而社区管理与自治却是将来社会管理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社区管理的方向。

2研究设计

2.1调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的要求,在本次调查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小区居民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并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抽样调查法就是随机的抽取调查对象然而这些调查对象也要能更加准确的代表各个阶层的情况,不能过于集中,影响此次调查的准确性。我们在选区调查对象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居住的条件将校区分为低档,中档和高层三个档次,根据每个档次所占的人数的多少的比例来安排每个档次选取多少个调查对象。然后将每个档次分布的楼洞进行划分,尽量使调查对象能偶代表全体小区居民的利益。

2.2调查对象

因为是针对社区自治模式的改革相关内容,所以选择了刚刚进行了改革的柏林小区,而对改革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社区内的居民。在以居民为对象时,应注意到调查对象要具有普遍性,如果在小区内见人就给,不免会造成过于集中,因此此次调查对象的选择应遵循:范围广、普遍性的原则。

2.3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社会调查的基本工具,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调查的质量,调查问卷的设计,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调查问卷的设计要与调查目的密切相关,紧紧围绕社区模式改革,重点突出改革前后的变化和人们的满意度,避免其他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2)因为调查的对象是小区的居民,文化层次和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问题的设计要容易让被调查者接受,避免出现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或很让其难看的问题。

(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想起一个是一个,在此次调查文俊当中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根据改革之前到改革之后的线索来设计问题。

(4)调查问卷的内容要简明,使用了简单、易懂、直接、无偏见的词汇,保证被调查者在短时间内均能完成问卷。2.4样本的抽取

调查样本是在调查对象中抽取,由于调查对象遍布整个小区,人员数目比较多,不可能都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应制定一定的抽样方法,以保证抽取的样本能更好的反映总体的情况。社会调查人员越多,调查结果就越准确,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只能是当选取调查样本的数量。在本次抽样中我主要用的是具体方法是:

本小区共有16栋楼,每栋楼共有3个单元,总共有48个单元搂,在选择对象时我会每个单元随机选择一户人家进行调查,这样就不会造成调查人员过于集中,意见也过于相似的可能。这种随机的调查对象的选择,使得调查结果更加真实。

2.5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在社会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本次调查中我用的是前一种调查方法,而具体的调查法采用的是面谈法,即面对面的进行沟通和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整理方法,采用的是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研究和分析。

3结果分析

3.1介绍柏林小区的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状况

柏林小区以前的管理体制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联合管理,由于和业主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矛盾长期无法调和,致使业主的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证,而现在实行社区自治建设以后,由业主自己选出居委会成员,业主选出代表来共同决策,物业费也是由业主共同承担。由于是自己当家作主,业主是出钱又出力,把社区管理当成是自己的事情。现在该小区聘用的工作人员仅仅是以前的一半,但社区环境与治安却有了很得的改善,物业费也省了不少。

3.2社区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3.2.1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意识

柏林小区改革之前大家多社区根本没有主人翁的精神和归属感。柏林小区的居民中一些人的老观念没有改变,依赖性比较强,还是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区管理的事宜中。大家总认为社区管理是别人的专门机构的事情,与自己无多大关系。

3.2.2居委会的严重职能缺失

改革前柏林小区的居委会成员不能代表居民的切身利益,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热情地不在少数,而对于居民选出自己委员会大家表示极大的热情,同时非常欢迎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的到来。

以柏林小区为例,以前的社区管理事务主要是由居委会决定,而居委会的成员全部由上级行政机关任命,并非居民选举产生,而且他们的职责是传达上级的命令,执行上级命令。柏林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多半是退休的老人,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不能对社区事务做出准确的定位。

3.2.3民主执行中的不足

在改革前基层的民主并不能够更大程度的体现。社区自治是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来行使一定的管理社区事务的权利。社区自治要求实现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地位,和参与理念。本质是自己当家作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要求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决策。

3.2.4缺乏必要的经济保证和资源配置体系

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柏林小区都缺乏必要的物质资源,这也是改革之后很多人仍对社区的不满之处。经济保证是自治的必要前提,没有资金和物质,社区日常的管理和活动将无法进行,社区自治不会再有政府的固定拨款,社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的有效配置,最终导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来进行社区建设。柏林小区在进行各项建设与活动时,自己都是很大的问题,常常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其原因有:社区的基本收入缺乏稳定的来源;社区内部的自然资源有限。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开放,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区也逐步成为中国城市走向管理的基本社会单位,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基石。然而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向柏林小区这样进行社区自治改革探索的小区,全国有许许多多,他们也从中发现了社区自治的优缺点,从而达成一种共识:社区自治是社区管理必走之路。它不仅可以有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减轻政府的压力使政府更有精力处理更加重要的事情;还能推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因为社区自治是最基层的民主表现。然而社区自治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是比较短,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由此需要我国政府和公共管理人员应对其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促进其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篇5

1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方法

1.1 组织脑卒中讲座在合适的时机与居委会取得联系,集中一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脑卒中患者,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进行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述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

1.2 脑卒中防治材料宣传印刷好文字材料可配插图,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在社区宣传栏中张贴,要做到通俗易懂,最大限度便于居民阅读和理解。

1.3 为社区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建立慢性病档案定期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开辟绿色急救转诊通道,降低脑卒中死亡率,防治并发症。

1.4 组织社区脑卒中患者相互交流让脑卒中患者相互之间直接交流病情感受,治疗心得,往往比医护人员宣讲更容易接受,尤其是那些积极配合治疗且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的切身经历更是其他患者吸取经验和教训的范本。

2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内容

2.1 一般人群管理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科普教育,使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脑卒中的防治知识。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普查并进行合理治疗,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度身体锻炼。

2.2 高危人群管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病人,均属脑卒中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定期随访、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加强对脑卒中的预防教育.使患者及家属理解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控制危险因素及保持各项指标正常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措施有更好的依从性。对有吸烟饮酒的人群,还应劝其戒烟限酒。

2.3急性脑卒中的社区处理①应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昏迷或者通气不足或者是窒息,建议在急救医生的帮助下做气管插管。②保持整个呼吸换气的足够,氧饱和度要保持在90% 以上,保持通气正常。③在转入大医院前最好开放静脉通道,有条件时做个心电图及测量血压及血糖,维持一定的血压水平。④快速启动绿色通道转诊程序。

2.4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对已经发生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肥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凝、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卒中患者再次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应采取下述的ABCDE策略,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或延缓缺血性卒中的再发。Antiplatelet(抗血小板聚集):ASA(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nticoagulation(抗凝):华法林;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血压),β―blocker(β一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等;BMI(体重指数)18.5~24.9kg/m 。Cholesterol low―ing(降低胆固醇):如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CCB(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等;CEA(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S(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术);Cigareuequit(戒烟)。Diabetes control(治疗、控制糖尿病):如: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促胰岛素分泌剂(α一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和胰岛素;Diet adjust(调整饮食结构)。E:Education(健康教育);Exercise(锻炼身体);Examination(定期查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