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学智慧教育课堂

中小学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中小学智慧教育课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小学智慧教育课堂

篇1

宋代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种模仿创造,是写作技能形成与提升的根本之路。无论时代怎么变,教材怎么变,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不可能变,即:教会学生读和写。“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现实中,我们往往容易犯“匆忙仿写,随意结合”的毛病,以致读写结合变成了一种形式。课堂教学中的“读”与“写”的结合,中间还是需要一些积累,一些方法的。那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智慧地将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感

很多时候,学生不会写,不愿写,其实是因为本该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变成了白水萝卜汤,淡而无味。读时未能激情,写时亦难动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位善于以情染景的教师,一位善于借助于语言的内在情感去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师,他就有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语情感悟的教学情境。

音乐烘托、画面再现、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这样一些创设情境的手段,能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认知一步步升华。

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并体会少年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妇女哭诉”情景:

凄凉哀伤的音乐响起,教师语言描述情境:看着车轮底下的亲人,肢体被压扁分离,血肉模糊,鲜血染红道路,这位妇女抱着残缺的冰冷的尸体会说什么?(假若死去的正是她年迈的母亲,她会说 ;假若死去的是她唯一的孩子,她会说 ……)

创设情境教学,需要语老师老师具有深厚的语文底蕴,课前对读写结合点进行入情入境的描述,同时在课堂上也能随手拈来,纯熟应用,将语文课演绎成艺术,让语文课焕发出美和智慧!

二、转换角色,想象补充

有些课文充满了生活情趣,如果把自己融入课文,进入角色,进行练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形式与创设情境一样,目的也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我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树美、鸟欢”,设计了一项“写”的练习:以榕树(或鸟儿)的身份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生活。如此一换角色,学生就兴趣盎然了。

适合这样读写结合的课文很多。像《草船借箭》《新型玻璃》等,都可以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某一角色,凭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转换角色的方式,对课文中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或写得不具体的内容进行补充,是帮助学生透过字表面,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一种方式。

三、仿中求创,梯度练笔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空灵和谐,或激越昂扬,或宁静优美……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模仿这样的一些优秀句、段、篇,无疑是初学写作者的重要方法,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

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进行句段的仿写,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梯度的随堂练笔。如《风筝》一课“放风筝”部分,是描写活动场景的一个精彩片段,对人物动作、心情的描绘都值得模仿。于是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梯度的小练笔:

你能仿照“放风筝”部分写一写活动中的动作,心情吗?请选择以下三个练笔中的一个来写:

1.我们去玩丢手绢。一群人围成大圆圈 ,丢手绢的人 着腰,在圈外时而快速地 ,时而慢慢地 。一会儿,他瞅准机会,把手绢 ,手绢 。啊,被丢了手绢的伙伴没有发现,我们快活地 。 看见了,说:“ !”

2.补充片段:捉蝶

小丽 嘴, 腰, 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 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 , 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 (表现人物的情绪)。

3.请写写自己参加过的一个游戏或者活动的片段,注意写出在活动中的动作,心情。

这个仿写练习,从机械模仿句式到灵活模仿写法,最后是运用方法自由创作。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体现了梯度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从简单句式模仿中逐渐掌握了方法,积累了经验后,自然地就能过渡到难度较高的段、篇仿写了。主要是从文章的写法结构、表达方法等进行模仿,属于创作性的模仿。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泳”,我们今天的“读写结合”应该继承这样的优良传统,走出急功近利浮躁片面的误区,避免“匆忙仿写,随意结合”,运用智慧,搭好“读”与“写”的桥,使它们有效结合,从而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2

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素材,假如不能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词汇总量,那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可见,词汇量的多少和英语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正如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指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英语的关键,如果缺乏词汇,那就就不能将所学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意念运用自如。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课堂词汇教学效率,并初见成效,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巧妙联想,活学活用

联想教学法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法、合成法和派生法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此法比较适合一个新的单元或一节新课的导入,当教师展示这个单元或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主题)时,学生的表现会异常活跃,他们根据主题联想单词,学生脑海中的的旧词和新词蜂拥而至,既巩固、复习了旧词,又对新词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例如:我在执教8A Unit 4 “Wild Animals” 时,就先提出问题: “What words can you think of when I say ‘Giant Panda’?” 接着让学生在三分钟内把想到的单词写在纸上,力争多多益善。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优秀的学生完成了接近二十个新词,思维活跃的学生甚至多达三十个,最少的学生也可完成八个,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的丰满硕果,具体联想到的单词如下: white, bear, fat, black, zoo, strong, forest, bamboo shoot, bambo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slowly, protect, wild animal, rare, die, fur, dangerous (in danger), hunter, quiet, peaceful等。在这个联想的过程中,虽然各个层次的学生联想到到的单词存在较大差异,但已经高效发挥也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少数底子薄弱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会轻松愉快的学到一些新的非常实用的单词,诸如:高山(mountain),竹笋(bamboo shoot),稀有的(rare),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等等,这些学生对上述新词记忆牢固,长久不忘。

2. 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所谓直观教学就是教师适当利用实物、图片呈现词汇,以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有关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比较适合直观教学法。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先用左手举起一只苹果,并设问: “What’s this? It’s an apple.” 接着再用右手举起两个苹果后提问学生: “What are these? They are apples.” 在我自问自答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如此反复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apple这个单词的词性和单复数,而且还在实际运用时游刃有余,琅琅上口。最后我把手中的苹果全部教师奖励给学生,把课堂推向到。因此,那课堂气氛就更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可见,在词汇教学中应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学法,不仅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节约时间,效果显著。

3. 驾驭构词,巩固单词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构成规则,才能更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单词,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合成词、派生词等总结和记忆单词,而且根据所学的词汇构词方法来猜测、判断单词,从而更能轻松的学好单词。譬如:sad (adj.)―sadness (n),让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举出通类词: ill―illness, sick―sickness, dark―darkness, kind―kindness等,让学生自主归纳出 “adj.” + “-ness” “n”;再如,当加上“-er” 后缀构成表示人的名词,诸如: sing―singer, work―worker等, 如此的单词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为继续学好英语夯实基础。

4. 巧用谜语,提高效率

猜谜语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在词汇教学中合理渗透谜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牢牢记住单词,有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然而,有些教师认为猜谜语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的,他们没有真正体会到巧用谜语的甜头。实践证明:有些单词采用谜语形式让学生猜测,会达到意外的收获。例如: ①What has four legs but only one foot? (A bed.) ②What has a bed but never sleeps, a mouth but never speaks? (A river.) ③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A pear.) 等谜语都是通俗易懂的,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篇3

本文结合多个教学案例,详细地为达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目的出谋划策,提出了关于如何打造英语智慧课堂的几大措施。课堂是智慧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智慧教学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寻找到学习英语的技巧,提升英语阅读与写作两大能力,同时它也能够让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释放,学习生活得到饱满的填充。就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教学并没有真正掌握打造智慧课堂的精华,导致学生日益对英语失去耐心与信心,然而当代教育的前沿是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内涵,英语教学也必须跟紧时代的脚步,争取早日为打造智慧课堂的目标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为了保证小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平稳发展,力图培养他们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树立起创新学习的意识,开发英语智慧课堂的步骤绝不能省略,教师要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照顾到全体学生学习进度,因为每个学生的领悟吸收能力有所不同,有些具有天赋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而有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难于上青天”,所以面向所有学生培养他们善于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也是打造智慧课堂的主动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英语“方位名词”这一内容时,in front of、behind of、turn left and right等描述前后左右的名词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鲜明的概念,因此极易容易混淆。遇到这种学生迷糊的情况时,教师不能因为赶个人的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这些方位名词的加强巩固,否则会产生不可弥补的恶效。在宝贵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比如可以用自己的手势比划前后左右,并让全班学生集体说出自己的比划方向,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增进了师生感情。相反,教学也可以说出其中任何一个方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一旦发现个别学生比划失误就可以及时纠正,如果能够长期将这种顾虑全局、面向全体的教学方案付诸实践,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广泛提高。

二、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学生的玩心还比较重,让学生一整节课坐在课堂上不开小差的几率几乎趋于零,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多媒体教学、打造智慧课堂。幻灯片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投影到白板上供全班的同学看,学生既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也可以寻找出不足之处,这样一览无余、完全的投影显示出一定的真实性;其次,多媒体技术以书本内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声音、图片、音乐带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课堂。

例如:在学习《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可以代表春、夏、秋、冬典型代表的景色在班里内部展示,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考试知识的课堂,更是教会学生生活的智慧课堂。然而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限度,不能利用大部分的宝贵课堂时间播放多媒体,这样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是一节没有意义的智慧课堂。

三、设置小组合作机制,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已经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为了实现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机制来体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活跃程度、学习成绩等将学生进行有机分组。

例如:在学习《My birthday》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分组教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和同学分享自己心目中的生日派对。通过小组讨论机制前面避免了学生由于大课堂的现代模式而无法倾听每一位学生想法的弊端,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巡视。首先,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英语语法问题,让学生在提问中提升;其次,避免学生利用讨论环节交流无关紧要的话题,保证课堂纪律;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度决定结束时间。

结语:随着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社会淘汰,教师必须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智慧教学。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课堂小结、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教师以书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课堂环节都是环环紧扣课文;另外,让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渲染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1.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快速变化的信息里找到讲课需要的最新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通货膨胀、CPI指数、GDP、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经济学名词时都需要掌握最新的资料来辅助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比较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讲故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在政治课教学中切忌满堂灌。要努力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章节,让学生自己讲课,发现和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讨论、演讲、知识竞赛、小品表演、主题班会等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政治课程的学习。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尤其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对GDP增长的理解,一方面要看到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又要看到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看到我国巨大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实,明确GDP不能全面反映社会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倡导实施绿色GDP。

 

4.加大师生社会实践的力度,让政治课走向社会。政治课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除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保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教师对我国现实国情、我国的改革开放缺乏深入了解,对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深刻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若没有开阔的视野,对现实生活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实效性。因此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思想,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

 

社会实践也是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课理解和认识的有效途径。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走访、问卷调查、公益活动、顶岗实习等。这些活动体验有利于全面实现中职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5.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教师也要注意语言技巧,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让德育课程触及学生心灵。要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德育的文明之处在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讲到财政税收等内容时,让学生明白公民纳税对国家的作用以及国家富强对每一个公民的意义,培养学生树立纳税意识和履行义务的思想。在讲到民族精神时着重渗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将这些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讨论的题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正确对待金钱,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该不该搀扶老人,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等。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增加了认识,提高了觉悟,有利于他们正确的金钱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篇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攻坚战。我国已经确立了经济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目标。而基础教育“双基”目标的巩固、扩展与提高,及课程改革的组织、实施与推广,都有赖于学校信息化的有效推进。有人说,“班班通”的使用给中小学带来的是又一次的课堂教学革命,这话一点也不假。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班班通”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课堂教学,收效颇大,而中小学“班班通”的主要功能也体现了这一点。

一、“班班通”的使用,促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提高。

“班班通”的开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普及,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从目前来看,各校学生的多媒体和网络学习意识在课堂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大型视频投影器和电子交互白板的配备也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投影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所学内容;作业直接被展现,进行讲评,简单方便;图像被投放来欣赏,一目了然;视频被展播,直观形象。据调查,上课之前许多中小学学生总是非常关心是否用“班班通”设备,而都期盼着用“班班通”设备,他们也都认为,使用“班班通”上课,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东西。

二、班班通的使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虽然有教师应尊重、爱护、理解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它更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的答案是权威性的,教师在教育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学生几乎都依赖于老师,这就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学校建成了“班班通”以后,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随时可以上网了解这种信息、掌握各种知识。这时,教师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的信条正在受到冲击,“生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生”的现实,促使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迫使自己奋起直追,不断充电;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地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现代化的装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中小学“班班通”的使用效益,需要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研究中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突飞猛进地提升,基础教育改革必得以突破。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