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语文教学特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语文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语文学科的学习。“多渠道的语文教育信息与众多的社会语文教育时空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课堂信息传递的模式与格局。”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模式应该重视语文学习的内涵与生活紧密接轨,教学过程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就是以课内学习为主,兼顾课前、课后全过程的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认知、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正是因为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出了立体式、多空间、三维度的立体化结构。围绕着课堂合作探究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做好课前相应的预习准备、课后的巩固练习和提优补标环节,要将认知理解的视角从课内教材转移到课外生活中去,要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能力素养。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实现了围绕一个目标、进行两端辐射的目的,做到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最大化外延与过程完整,达到了在课内、课外都学语文的大一统效果。
2.促成了师生间教与学的有效转化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其实质就是学生由“教”到“不教”的转化,让学生的素质培养依靠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其标志是学生学会学习。
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的核心地位,体现“教”是为了服务于“学”、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目标设定及达成过程是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认知、课上检测预习成果、小组互助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及时反馈、拓展延伸提优补标的教学流程中完成的,更鉴于“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态的形成”。所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辅以尊重其三者对应面而开展的指导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并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很好地实行了教与学的有效转化。
3.凸显了初中语文学科的个性特点
“语文不是只印在课程表上或是只停留在纸面上,而要让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关键是要通过学习语文让学生步入精彩的生活世界。”正是因为语文这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个性特点,使得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其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开放性、互动性、科学性的优势。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通过五环节的相互衔接,很好地回归到了这一出发点,在积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重视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个性化体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67-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策略。所谓高效课堂,即在单位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减负增质、减时增效的目的。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寻求优质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不容否认,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对于教育教学还是相对排斥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有助于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因此,教师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同时,积极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作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每一一个学生郜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让学生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并且积极创设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因此,学生们就会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课堂,就会更加用功的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二、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备课时,使用的各种教法都要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学法去促进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双赢。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高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地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从课前要预习入手,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有必要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其次,合理分配时间,这是必要的。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当然,并没有人能够从开始到最后都能够认真听讲,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最后,课堂笔记,要有的放矢。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教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学生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界定
初中语文教学从阶段上来划分,指的是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从内容上看,它包括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学习教学等。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正是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所谓本土文化,指的是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它是一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在我们新塍就有桥文化、墙门文化、弄堂文化、明清老房子文化;文人文化;还有许多本土文化活动,如闹元宵、三月半行香等。如巧妙地将这些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与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们定会认识到:“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途径
将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其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一是直接融合;二是间接融合。
(一)、所谓直接性融合,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凡做过语文教师的,都深感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因为如此,有的搜肠刮肚,寻思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频频翻书,查找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祈求网络,搜寻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但我觉得还是《诗经》说得好:“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用本土文化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乃是一种便易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二)、间接融合,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走访、参观、听讲座、印发地方教材等形式,使学生感悟本土文化特色,领略本土文化风味,透析本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社会、历史及其百姓生活的关系。
新塍镇桃园小学钱宝云先生经过多年的走访、拍摄,编就了《桥韵》一书,所研究的是新塍镇范围内的形形式式的桥梁。因此,当我们要教八年级第三单元时,我邀请钱老师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向学生介绍新塍镇的桥文化,以增进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供课程资源,并启发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习与研究是共存的,“时时留意皆学问”的道理。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我镇老宅、墙门等古老的民居文化。
三、教学内容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形式
1、图片融合。我镇历史文化积淀颇厚,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老房子、老弄堂、古墙门,颇有特色。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图片通过多媒体传达给学生,并提出如下问题:
为什么我镇老房子多建风火墙?
你知道圣堂弄的来历吗?
从墙门匾额“孝友传家”中你可以探究到这个丝绸商行的老板应该是怎样一个人?
为什么匾额题名为“鹿洞渊源”?它与宋代大文豪朱熹有联系吗?
我想这实在是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到民间采风去”的极好素材,学生采风归来,定会产生教师引而不发,学生却滔滔不绝的课堂效应。如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而写成作文,学生往往会落笔泉注。
2、语言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不应忽视语言的地方色彩。当我们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时,常常会说:某某散文的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某某的小说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因此,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有机的融合富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新塍方言,这哝哝的吴语一定会使你的课生色不少,情趣横生。
3、掌故融合。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掌故,而这些掌故正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这正如本镇盛同枝老先生所云:“一国家之文献、掌故,一国家之粹也;一乡之文献、掌故,一乡之粹也。粹如灵魂然,如精神血气然。”而我们新塍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本土掌故犹如宝葫芦瓶里的圣水,取之不尽。
4、史实融合。新塍镇文化历史悠久,史实材料丰富,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有机融合,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对这片故土的深厚情感。我在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就融合本镇郑熙任顺义县令时的怒言:“此国家求贤之始,当凭文取士,且寒士苦况,我备尝之,夫岂可贪贿赂屈真才乎?”骨头之硬,刚正之烈,与闻一多先生宛若一人。他们所面对的事情虽不同,闻先生怒斥的是特务暗杀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郑熙怒斥的是顺义县衙内县试时富置榜首以索重礼的舞弊行为,但所伸张的都是正义。这两件事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为本镇曾出过这样的县令而引以为豪。
四、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意义
1、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生于斯又长于斯的初中学生,对于家乡的本土文化虽有所了解,但大都较为浅显、模糊。因而,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可能比较宽泛甚至于淡薄。如何增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我想走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路子,将会比较有效。当学生得知在本镇历史上有毛太守的清廉、倪伯屏与沈廷文的好学、郑熙正义之举时,定会对他们深感钦佩而自豪,进而促进学生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2、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地方色彩
要使语文教学有特色,其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大多来自于本乡本土的,他们对当地的文化略有所知,如果我们为师的善于挖掘本土的深层文化,结合课文,施教于生,那学生们定会情趣盎然。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快意的语文教学,其效率是不言而喻的。它将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地方色彩,并能提高效率而富有特色。
3、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如我们新塍镇为了传承并发展地方文化,每年都要举行闹元宵灯会,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定会学到不少东西,而它们一旦与我们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会感知地方传统的独特意义。并将它扎根于学生心田,那么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便有了希望。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的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方面这样的理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而培养学生的方向则注重答题、解题等方面,课程设置上过于传统,使得课程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导致厌学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资源被浪费,最终可能使学校声誉也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教学,并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才能。而面对上述的实际情况,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开始,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把课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然后在学生思维方面加以创新培养,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技巧和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新观念,学会创新。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的流行元素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教学经验,创造新意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改革。
一、发挥语文的特色,激发学生想象才能
初中语文教学是综合了多种要素,交叉了很多方面的一个比较与现实相连、与时代紧密结合、与时尚前线相关的既有语言艺术性又注重实际运用的科目,因此这个科目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理论知识上做重要的突破,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尽可能观摩生活,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关注生活,从各大新闻媒体和相关的课外书籍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因为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思维定式严重,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可能使学生全面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首先要在方法技巧等方面创新改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则是发展其创新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也应该充分展示每一节语文课的基本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在语言特色的影响下发挥创新能力。只有在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把学习和能力训练融入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努力有所体现。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我讲解的现象很常见,学生的想象力是被禁锢的,有的教师甚至强制灌输一些语文学习理念,从而限制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创新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紧随时代脚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学习问题,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把时代气息、信息化教学等融入语文课堂中,这样才能在多元素的课堂中实现改革创新。
二、用现实意义的材料进行实践教学
教师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转变创新思维,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实践水平。而这需要在初中学校的教育目标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教学目标改变为用实际语言运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人才,敢于用创新思维运用知识的人才。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只有在学生的思维中有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为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中国“二胎政策”问题研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实践锻炼任务进行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多发表看法,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二胎政策的利弊,学会辩证看待事件的思想,这种用生活实例进行语文归纳能力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广泛纳入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时代的发展使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形形的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科学技术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纳入具有流行元素和时尚气息的教学材料,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设备等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把握住时代流行的脚步,感受社会的变化。初中语文课堂要想把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佼佼者,需要在教学中学会分析语文知识的优、现代技术的好、未来时代的变。这样才能掌握语文和时代结合与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学会创新。另外还要在教学中多引进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环境、学习兴趣等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这样就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大创新力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中教师应该以引路人的身份重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使教学能逐渐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搭建博客平台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丰富语文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分两部分讨论了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博客与初中语文的关联
博客与初中语文的三个关联可以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博客提供了前提条件。首先,博客和语文教学的目的都是能够写作。如何能够让学生准确表达身边的事和物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人的博客来积累词汇和语句,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其次,博客和初中语文教学都具有互动性。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通过讨论、交流、辩论、演讲、模拟等手段来实现,而博客是通过留言的方式来实现互动。将博客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最后,博客与初中语文教学都具有记录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记笔记和写日记的方式来锻炼文笔和字体,博客则是通过手机来记录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其实这也就是现代化日记本的表现。
二、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建立班级博客,提供教学活动新平台
教师应该重视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建立班级博客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研究平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互联网的使用上。为了有效地发挥博客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做好班级博客和个人博客的管理和更新工作。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博客为学生布置拓展阅读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与指导意见,教师也可以通过博客分享出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意见通过博客反映出来。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以博文的形式分享出来,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到一些具有吸引性的素材,插入图片、视频、超链接等方式及时更新动态,达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目的。针对学生优秀作品,教师也可以通过博客将其分享出来供同学欣赏,充分认可学生的才华,促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 搭建特色博客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针对初中学生敏感的心理特点,搭建特色的博客平台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平台中,学生能真实地分享日常琐事、旅游感想、日常见闻等,切实提高学生分享和思考的能力。针对学生个人问题,博客中单独聊天的功能,可以为教师及时解决困惑提供了保障,也避免了学生面子问题。针对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以及博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他学生也可以在此进行跟帖或评论,这样老师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所存问题,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依据。教师通过关注学生动态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当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当前博客信息泛滥的现实,正确选择博客内容,及时回复学生的评论和留言,帮助学生更理性地认识博客这一虚拟产物。
3. 建立创作博客,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博客即时分享的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评审博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借助博客,教师可以将优秀写作文章公布出来,家长也能够通过博客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状态。这种激励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搜集创作材料、琢磨创作路径和方法的意识,也可以搭建一条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在这一平台中也可以准确的掌握到学生的实际想法和心理动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和耐心交流。当然,家长也应该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避免造成对子女的内心伤害。家长应该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持学生开通和使用博客,利用博客与学生进行互动,甚至可以成为博友。通过浏览博客使用记录,家长要适当对过度“迷恋”博客的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引导学生合理有效的使用博客来学习语文。
三、总结
总而言之,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随着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博客的优势,充分借鉴将博客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全面认识到博客运用的价值与意义,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博客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红卫.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3(11).
[2] 董 羽.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2.
[3] 李 香.浅议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4(5).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语速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也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保护动物”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
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形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用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和课文的传授与讲解,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要想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并加强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人文的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科为第一起点,有效创造出人文的校园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建造开放式的围墙和校门,适当地增设不同类型的教室,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书画、成语、诗词的壁画长廊,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才艺展示区域,并且还需要改进校园铃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破传统意义上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教室像家一样具有温馨的生活气息,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角落,精细设置图书角、阅读角以及时事角等,并且还可以根据季节等因素的变迁来变换教室的布置风格,给学生以课堂学习的新鲜环境。这样,学生在教室中学习就能够充分感受舒适、温馨并且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轻松自由地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会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
二、贴近生活,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因此只有将初中语文教学放在实际生活的大背景下,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发展需求,将生活和初中语文教学高效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亲自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为了真正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来体验各种问题,就需要有效创建具有丰富生活气息,并且更加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首先,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可以有效建立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培养学生在初中语文实际运用中的习惯。作为教师,只有切实了解并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现在初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新教学的情境,推动教学的开展,真正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
三、关注实践,为语文教学提供源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而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作为基础的。因此,作文教学需要将生活有效融入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关注并思考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逐渐使学生的写作语言充满生活化的气息,展现语文写作内容上的无穷生命力。例如,当对地方风景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出游活动,让学生带好相机等出游设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件制作,再进行欣赏。锻炼学生将抽象化语言转化成具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进行情感的欣赏,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丰富语文的作文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语言的运用上越来越娴熟。
四、有效开展语文活动,开阔视野
教科书不是语文教学唯一的内容,只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语文的教学资源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丰富的校园活动、绚丽的大自然以及多变的社会等,都是语文的学习课堂。教师就要利用这些生活化的语文资源,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例如,辩论赛、朗诵比赛、课本剧、广告设计、即兴采访、猜谜活动、情景对话和影评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的动力。可见,语文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充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布置作业,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语文教学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做好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工作。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潜藏的语文教学资源信息,努力建立校内外与课内外的教学联系。因此,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就需要不断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进一步规范语文作业的布局与科学评价,此外,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改革措施,实现学生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有效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特色和教学形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与发展意义。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出,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实现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有效保证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为语文教学只有在生活的土壤中生存和发展,才能生生不息。可见,教师需要建立恰当的语文学习环境,灵活地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带到初中语文的课堂学习中来,实现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面对当代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经成为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高效课堂是指老师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而收到最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课堂。如何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每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做出适当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都是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提出关于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解决途径,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1.制订特色的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学方案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而新课标更多的是要求素质教育,更快地让学生融入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制订有特色的教学方案。老师要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设计课堂环节。比如在课下对学生分组,课上安排学生讨论,或者给学生预留作业,等到上课时安排学生上台展示,设置游戏环节,等等。在课堂的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并给学生展示课文及课外所涉及的知识,才叫做高效课堂。这就要求老师务必课前整理出一套全面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资源,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与环节,针对每一项环节可能发生的错误制定应急措施。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
2.变更新型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课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习接受起来更快速,老师可以借鉴国外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不拘束学生的创意与想象力,或者采取小组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课外教学法等教学。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且找课外的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借助特色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分组,自己决定角色和编排剧本重新演绎《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等到上课时由学生上台表演。通过真实演绎,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背后的主旨意义。再比如讲解《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老师可以用PPT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云彩所对应的不同天气,甚至可以带学生去教室外观察云的变幻,让学生切身体会并深刻记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又能提升教学水平。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而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选择学生会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授课,在课堂氛围营造的同时,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兴趣是持续工作的动力。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方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自主地参与课堂,积极地与老师互动,进而高效学习知识。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优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5.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很有必要。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课堂。新课改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而不是充当旁听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感受独立思考所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应在备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6.进行课后教学评价
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自评、教师互评等评价方式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项目做合理总结并进一步调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分析和反思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况,完善教学项目。因此,通过进行课后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师生更深入了解,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教学过程,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7.结语
想要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就必须制订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更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课后教学评价,等等。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还需要为进一步强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而进行更深一步探索,实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财英.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2]付开增.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1).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上出应有的“语文味”。
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选入教材的部分篇目,或是思想内容有所偏窄,或是情感表达有些偏激,或是表达方式有点稚嫩,或是谋篇布局不太严密,或是语言特色不够鲜明。一句话,经典性严重不足。有的作品尚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历史的考验,或有文无质,或有质无文,甚至有的文质皆无。没有经典性的语文篇目,你想让教师教出“语文味”,确乎勉为其难。
2、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关。
由于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语文课吗?要知道,语文味应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特色)上。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呢?
3、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还在于教师不熟悉对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要知道,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初中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1、明确什么是语文课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首先,教无定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教出情、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
其次,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3、教出语文课应有的语感
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即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读”字当先,虽然语言品味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比较不同句式,故意遗漏重点词语,抓关键词理解,甚至还有现场表演……都能使学生格外关注重点词句,加深体会。但是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如何使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确切的估价,语文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初中学生的成长,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劳动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89-02
目前,为了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充分的尊重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合理的制定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度总结,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一套完善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学的作用。
1.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1.1 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一环就是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并合理采用优化设计的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意味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时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度创新,而是要贴合学生实际学情,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文教育改革,绝不能脱离现实的语文教学条件,防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脱离教学的大纲,导致学生形成对语文知识点的"迷惑感",造成对课堂教学的恶劣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选择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1.2 如何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尤其是传统文言文教学过程存在的知识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认真地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诉求的探索研究,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桎梏,合理利用教学方法研究的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运用。
2.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2.1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在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支持。与此同时,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离不开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支撑。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总结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合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语文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2 积极寻求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突破点。为了有效打破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桎梏,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进行深度的调查研究,对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因素予以坚决地排除,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语文学科的内涵进行深度分析,合理的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并以突破点为基础,进行对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更新研究,发挥出语文教学应有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
2.3 深入了解学生并精心研究教材。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精讲,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住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此外,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深入钻研教材。教师对文本的主要研读内容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4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从纵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课标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种设计思路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弊端,强调了三者的整合,注重了综合性。制订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纵横的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扎实、有效果,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有体现综观全局、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明确性,又有实施达成,在教学中落实的可行性。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实效,最终达到高效。
3.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学情发展、减轻学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在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考察初中语文教学特点,高效利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已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进行创新,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使得语文教学的改革有了更宽的路子。
一、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的优势
1.提高教学效果,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基本途径。多媒体技术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过程全部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与密度。特别是中考语文复习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大大地扩充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病句专题时,一个专题就可将近五年来的病句题展示给学生,同时可链接其他省份的中考病句题,认真对比分析,研究病句题考试走向,学生收获甚大,这是传统的语文课无法比拟的。因此,如果我们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便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集“声音、颜色、画面、娱乐”于一体,多彩的画面、可感悦耳的声音可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的精神在课堂上处于兴奋状态,这自然便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语文课堂使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课本上讲到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并用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跟苏州园林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充满自然之趣,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些理解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但我们的老师如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和影视短片呈现给学生,那么这节课的学习会变成很轻松的学习过程,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审美兴奋,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并积极主动地去理解课文,这比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要好得多。
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提升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能创设出色的教学情境,更能突破教材的极限,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如在学习课文《社戏》时,配上有特色的背景音乐,加上悬念的设置等,使得学生在一开始就被吸引到课文中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平桥村优美的风光、平桥村淳朴的村民和平桥村活泼、可爱的少年。我们想知道:“是什么那样吸引人呢?是因为有趣事、有美景、有玩伴。”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渲染描绘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给学生以冲击,而产生精神愉悦。学生便在美的意境中,深入地领会了《社戏》的内涵,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做到了一箭双雕。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大“语文”,更不能称得上是语文教学。
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了多媒体技术的直观作用,忽略了文本的详细解读
语文不是因为图像而变得形象,而是因为语言而形象。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会、想象,进而对文本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这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解读。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的训练功能,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背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的主导
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用多媒体技术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主导地位。虽然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相对其他教学手段来说有着无比的优势,但初中语文教学毕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因此,明确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明确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可为和不可为的方面,对于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极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进行“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