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动物管理基础知识

动物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动物管理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动物管理基础知识

篇1

目前,我市的物业服务收费实行的是《沈阳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等级考核评定实行办法》(沈价发[1999]202号)。《办法》确定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将住宅分为普通住宅、中档住宅和高档住宅,针对每档住宅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其中,中档住宅四个等级收费标准。该文件的出台对当时我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规范了物业管理的收费行为。但在几年的实际操作中,反映出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标准过于笼统,过多依据建设硬件的档次确定收费标准,忽视了软件服务,没有将服务项目、服务水准与收费标准相对应。二是透明度不高,业主对收费标准的确定不十分清楚,实践中,一些小区的业主认为如此之高的物业费却得不到等值得物业服务不愿再继续缴纳物业费,出现欠交甚至拒交的情况,收费率的下降,久而久之导致服务标准也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对物业管理服务造成纠纷形成的投诉,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处理办法。四是相应规章滞后,非诉讼阶段的纠纷投诉处理缺乏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

二、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及纠纷投诉处理机制的方案

1、质价相符的收费标准的建立方案

为有效解决好目前我市的收费体制问题,应建立实行“菜单式”收费标准。所谓“菜单式”收费标准就是将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与相应的收费标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业主可依据不同的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服务标准和支出相应费用。通过该收费标准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费的定价制度,让业主明白价格的组成方式,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明明白白交费。

采用“菜单式”收费标准,科学计算和分摊物业管理费是关键,物业管理费的实质是业主对物业管理方围绕共有物业的运行、维护、管理而发生的物化劳动以及相应管理收益的补偿,它是由管理费支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报酬组成。我市物业管理实践中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管理费用定价依据的不足和管理费支出成本的不透明是造成业主认为物业管理企业收获佣金过高,服务质量却很低劣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物业公司公布定价依据,加大成本支出的透明度,定期、不定期的公开支出项目、具体金额,让业主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如业主对某项费用收取、支出存在较大异议的,可会同物业管理企业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审核。确定合理的物业管理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的分摊方式。目前,物业管理费的分摊有以下几个模式一是物业管理方按照物业管理方按照业主要求和共有物业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需要测算出管理费,再按业主拥有的物业面积(包括分摊面积)进行分摊。二是将管理费划分为项如治安费、清洁费、绿化费等事先确定标准,再由业主按时交纳即“以项核定、按项收取”。三是按业主拥有物业面积大小将物业分为大、中、小户分别确定管理费标准,再由业主定时定额交纳即“以户定额、按户收取”。四是按物业管理需要,先由管理方垫付费用,然后按户或室内面积分摊给业主即费用分摊。其中,第一种分摊方式是较为广泛采用的方式,但这种按业主专有物业面积分摊方式与物业管理费本质相悖。因业主共同拥有共有物业的所有权其享有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2、投诉处理机制的建立方案

任何一个民事纠纷发生后都可以采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个途径解决,物业管理纠纷当然也不例外。这里所讲的投诉处理机制的建立主要是非诉讼阶段的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根据服务内容等级标准及物业管理合同,物业管理企业不达标或业主无故欠费,经双方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可向消协、社区、小区办、直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及时对投诉情况进行处理。属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应在相应的收费项目中按比例给相关业主赔偿,以约束物业企业,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使投诉者有章可循,处理者有法可依,应尽快制定《沈阳市物业管理服务投诉处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办法》应详细规定受理投诉的机构及其职权、投诉的形式、受理的条件、处理的期限、处理结论的效力等。

三、实现方案的对策

1、“菜单式”收费标准的建立和《沈阳市物业管理服务投诉处理办法》的实行是关系到广大业主和大量物业公司切身利益的事,也是当前我市物业管理中必须解决且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实体上的问题和一个程序上的问题。该方案的制定实施,应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和各方听证。

篇2

“福利养殖金猪奖”是世界排名前列的非政府组织——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创立的奖项,“好农场”系列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广猪福利有突出贡献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目前在欧盟已有超过600 家国际大型企业获奖。

2013 年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与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合作,将“金猪奖”引入中国,首次在国内企业中评选“福利养殖金猪奖”,旨在鼓励中国畜牧企业发展福利养殖,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什么是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如何适应其所处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学证明,如果动物健康、感觉舒适、营养充足、安全、能够自由表达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则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

食品安全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每几分钟里就有人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致病,食品安全不仅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5 000人因食品安全问体而感染致病,投入超过40 亿医疗资料用于有关问题的救助。最近越来越多的人畜共患病出现,包括SRAS、猪流感等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组织,包括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联合国粮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都在关注人畜共患病和动物健康与福利,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起草了在农业领域的负责投资原则:支持动物健康与福利促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安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IOE)也提出了动物福利指导性原则,其中重点强调动物健康与动物福利之间的重要关系,人类要承担照顾动物的义务,保证他们的福利,而提高农场动物福利就可以促进生产效率,保证食品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不健康或者说亚健康的动物进入到我们的人类食物链中,就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所以动物的福利与食品安全是有密切的联系的,所以说保证动物福利,给它们良好的养殖环境,就是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除了养殖环境,在活体动物的运输和屠宰中也要注重动物的福利,因为运输途中导致动物应激,会增加动物对感染和传染性的易感性,增加动物间的接触以及疾病的传播,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我们应当减少活体动物运输的数量以及距离。还有在动物运输和屠宰中要小心处理动物的粪便,因为粪便中的大肠杆菌可能导致肉被污染最终使人类感染。

如何保证动物福利,比如减少活体运输数量就要增加卡车数量,缩短运输距离就要在养殖场周围建立屠宰场,这样就能避免运输活体动物,从而减少动物应激,但这些措施就要增加成本,但可以让动物的健康得到保障,前欧洲健康及消费者保护专员David Byrme 说过“虽然从短期来看成本较高,但从促进生物安全以及动物健康等长期受益来看,未来必将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

另一方面,就经济角度来说,农场提高动物福利,动物疾病减少,就可以减少饲养成本,在售卖时因为肉质质量好、健康,销售量高、价格也高,在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增加了经济效益。

篇3

野生动物管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尝试平衡野生动物的需求和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野生动物管理可以包括运动狩猎、野生动物保护和疾病防治。同时,野生动物管理已成为一个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气候学和地理的综合性的学科,以期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1]。目前,野生动物管理学已经是是我国高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生物学、林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等学科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旨在于探索如何将国际野生动物管理学领域的科学积累和学术成果适时融合于相关教学实践,有效地将研究前沿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培养未来领军于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长于实践的优秀人才。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活跃的组成元素,发挥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Chapman J I, and Reiss M J.),是维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管理是野生动物发挥服务功能的根本保证措施(蒋志刚,2001)。

野生动物管理是应用生态学知识,控制野生动物种群及其生境,以协调动物和人类需求,永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一门科学和技术;是应用现代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全面增加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价值,使人类获得最大效益的理论与技术(马建章,2004);是为达到人类所需要的特定目的,利用野生动物资源,通过精心调节种群、生境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科学和艺术( Stanley H. Anderson,2002)。

鉴于野生动物管理学在我国的教学历程相对较短,应用范围和实践过程有所局限,野生动物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加深理解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野生动物管理学理念的形成和演变

在远古时代很长一个时期里,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一个根深蒂固的主流认识是 “野生无主,谁猎谁有”。产生和维系这样的理念当然与当时的社会基础密不可分,狩猎工具简陋,方法原始,步行使移动能力受限,生产力低下,无法获取更多的猎物;同时,由于人口规模小,自给自足并无资源竞争导致的生存压力,加之储存能力低微,因此避免了大量狩猎的发生。但这种原始却合理的生活理念很快便受到了社会变革的冲击和挑战,随即形成了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诞生的土壤。

早在黄帝时期中国就已经萌发了野生动物管理的理念,这在世界上应当是比较早的。当时由于不断增减的人口以及生产工具的进步,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野生动物在一定程度存在过度猎捕的现象。据《商子画策》记述:“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杀兽,人民少而木兽多。黄帝之世,不不卵”,黄帝要求百姓不得猎取幼兽,不捡鸟卵,以保障野生动物种群的生息繁衍。即便是现在看来,这种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依然足够先进,是人类顺应自然万物生长规律和谋求共存的和谐发展理念。

我国历代遗留的典籍中不泛与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文献记载。至尧舜之世,《尚书尧典》记述舜帝任命伯益为虞官,即当今自然保护机构任职的过程;《国语》、《吕氏春秋》、《管子》、《孟子》、《苟子》等书中均涉及“野生动物关系国计民生”的论述,西周时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涉及建立保护制度、田猎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杨林元,2010)。

此后,早期的欧洲也逐步形成了禁猎和野生动物管理的理念,古雅典曾颁布禁止百姓狩猎的法规,英王朝对于狩猎方法、季节、动物性别和年龄以及栖息地都实行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的控制。

现代野生动物管理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追溯到1839年,罗得岛(Rhode Island)规定了从五月到十一月禁止狩猎白尾鹿,这应当美国最早的关于限定狩猎季节的狩猎法规。在此期间,管理主要集中在限制狩猎的相关法规。当时立法者还没有考虑人口规模或需要保存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8]。

Aldo Leopold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专著《狩猎管理》, 这是该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他还成立了野生动物学会,从而奠定了野生动物管理学科的基础,并将野生动物管理学定义为“使土地生长可以每年收获野生猎物并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艺术”。Leopard认为现代科学和技术可用于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从而产生丰富的“作物”- 野鸭、鹿和其他有价值的野生动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野生动物管理学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开始受到动物权利活动家和环保主义者的挑战,同时保护生物学的上升也使其独立存在的地位有所动摇。尽管野生动物管理依然保持着实施“濒危物种法”和其他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核心地位,生物学家已经把野生动物管理的重心从关注单一物种的保护和恢复转向了维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近代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发展迅速,开展野生动物资源分布调查的研究,建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度的相关法令。尤其建国以后,国家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重视度提高,通过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和自然保护区,加大科研力度等措施,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世界各国的野生动物管理逐步实现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依法而治和科学管理,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在平衡野生动物需求和人类需求和新理念上实现了高度一致和融合。

二、野生动物管理学教学的时代特征

野生动物管理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把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保护实践中。野外实习主要是要掌握适宜的野外研究技术,培养学生野外科研素质,全面、规范地掌握保护区建设、科研管理、生态旅游管理、社区管理等方面内容。本课程在教授的过程中将穿插多次课堂情境模拟实践和外业实习,深入保护区了解当地保护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模式,根据已学内容,对保护区管理方式和技巧提出科学、有效和可行的管理建议,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交流的首选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日趋多样的媒体为教学媒体的多元化和优化带来了新的契机。若把网络的优势作用扩展到野生动物管理中,将为保护行动的强化,信息及时有效的交流和信息覆盖面的拓展发挥积极地推动作用。网络教育克服了课堂教育地点条件的限制,满足更广泛受教育者的需求和便利进行知识传递的需要,也为其他形式的教育模式如能力培训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在不同情况下和一定范围内制定适宜的规范,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约束信息传播范围,避免造成重要信息泄漏和共享信息的非合理利用也至关重要。

野生动物管理学教学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在课程结束后将课件等教学资源共享于班内每个同学可以登录的网络信息平台,以帮助学生复习准备考试内容,巩固和强化学习内容的吸收,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不可忽略教育受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教学的影响。众所周知,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而是多角度、多领域发展,针对教育受体的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提高受教育者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实践中的积极性,使教育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教育面广泛,手段鲜活,效果更加突出。

三、解决野生动物管理学教学问题的综合对策

笔者认为应把全面提升“野生动物管理学”教学水平,有效地将研究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优势,显著提高“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科本科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契合造就未来领军于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的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长于实践的优秀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

因此课程建设可分为不同层次,多样化,包括教学大纲、课件制作、教材建设、试卷习题、授课过程、教学录像,教学评价等。采用丰富多样的多维教育模式,包括课程教育和远程教育,能力培训,不同媒介如在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野生动物管理的知识教授和技能培训,公共媒体的介入,网络建设,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应运而生的各种全新的模式。不同的模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形式灵活多样。不同的模式之间可以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提升野生动物管理教育的效率,实现教育效果的优化。不同层次的实施模式将分别阐述。

(1)教学大纲: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现有相关课程教学理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野生动物管理领域前沿动态和发展现状,充分考察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教学大纲。

(2)课件制作:遵循教学大纲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体现野生动物管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原则,运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制作精品课件。

(3)试卷习题:逐步充实完善本课程习题和试卷库,充分体现教学知识点和热点问题,采取点面结合、难易结合等题型配置,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专业兴趣,使考试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4)授课过程:根据学生的专业结构和知识需求,灵活运用课件等教学资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互动,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5)教学录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以便于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逐步调整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高质量教学影像资料,提供优质教学信息服务。

(6)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跟踪,建立科学适用的教学评价体系,采取教研组内讨论、组外专家评审以及学生评价等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推进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Chapman J I, and Reiss M J.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Potter, Dale R.; Kathryn M. Sharpe, John C. Hendee (1973) Human Behavior Aspects Of Fish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U.S. Dept. of Agriculture. p. 290.

[3] Bolen, Eric G., Robinson, William. (1999). Wildlif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Stanley H. Anderson,(2002) the art and science of manipulating populations and habitats for the animals and for human benefit.

[4] Eric G. Bolen, William L. Robinson, 2003,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knowledge to population of vertebrate animals and their plant and animal associates in a manner that strikes a balance between the needs of population and the needs of people

[5] Wildlife 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2006, A. Sinclair et al. Blackwell.

[6] Principles of Wildlife Management. 1984, James A. Bailey,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Clark E Adams,Kieran J Lindsay,Sara J Ash. Urban wildlife management:Human dimensions of wildlife management in North America:Daniel J Decker,Tommy L Brown,William F Siemer,Wildlife Society.

[7] 《Principles of Wildlife Management》J. Bailey, 1984,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篇4

给小动物美容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美容技巧把宠物的优点表露出来,尤其对那些长毛的猫猫狗狗来说,它们的漂亮毛发更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日常的家庭护理可能会做得不够彻底,所以带它们定期去做一做美容更是很必要的。

再说宠物美容对“宠物宝贝”们的健康还大有益处。例如梳毛不仅是对宠物形象的修饰,同时还起到按摩皮肤、增加血液循环,使宠物不生皮肤病。据了解,全套宠物美容包括洗澡、做造型、清耳朵、剪指甲、剪脚底毛、清理等等。

给宠物做美容第一步先要梳毛,因为有的顾客平时不经常梳理宠物毛发,使得它们的毛都粘连到一起,所以在做美容之前一定要把毛发都梳理开了,这样才能够为好的造型打下基础。第二步就要修剪指甲和脚底毛、清洁耳朵。

剪指甲可要特别小心,因为有的狗脚部血管长,稍不注意就会剪出血,让本来就害怕的小狗更加不老实,急了之后还容易咬人,主人也会不满意。李新说,虽然这个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有耐心,好好哄着宠物,并且非常细心,还是很有意思的。做完了这些基础护理,第三步就是洗澡了,在洗澡之前要用棉球把宠物的耳朵塞住,以防进水。通常他们会给宠物洗两遍,冲洗干净之后,第四步就可以擦干、吹干了。吹干之后,再将毛梳理拉直,然后就可以修剪了。根据不同情况还有季节的不同,采用的修剪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整套的宠物美容少说也要一个多小时,大一点的宠物甚至要弄一个下午。有时候一下午都要弯腰给动物梳理、清洗、修剪,晚上回家感觉自己腰酸背疼的。另外,还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有的狗不知怎么的就咬人,而且力气特别大,要是没有耐心真是做不来。不过看着自己修剪出来的漂亮宝贝,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宠物美容师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国家职业认可,它只是由于市场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一个岗位,工作内容包括基础美容、造型美容和医疗美容三部分。基础美容包括梳理、修剪指甲、清洗耳朵等;造型美容主要是给不同种类的猫狗做出相应的外表造型;医学美容则是宠物美容最高级的部分,也是最专业的美容,它包括立耳、断尾、腿拉直、面部整容等美容手术,医学美容必须去专业医院做。

从业要求北京开始推行宠物医师技能鉴定

从事宠物护理的人员一般分为宠物医疗和宠物保健两类。宠物医疗主要是对宠物的疾病进行治疗。宠物保健的内容则主要是给宠物美容。从事宠物医师这一职业的人员首先要有爱心,爱护小动物,这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有国家兽医专业中专或大本以上学历。

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凌凤俊博士介绍,近几年,北京等发达城市才开始逐步推行宠物医师技能鉴定工作。目前北京市正规的宠物医院医师都已经经过职业鉴定持证上岗。需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一年以上从业经验或者中专以上学历、五年以上从业经验才可以向农业兽医主管部门申请,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取得证书。

而宠物美容职业鉴定还在发展中。宠物美容的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关的兽医基础知识和动物护理知识,了解动物的生理习性,这样才能保证在动物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做美容。此外,还需要去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培训,才可胜任这一岗位。

职业前景全国从事宠物保健人员只九万

据北京保护小动物协会专业宠物美容分会的有关人士介绍,今年宠物美容市场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增幅超过30%。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宠物主人认为,宠物的生活不应仅仅停留在“温饱”上,宠物美容发展空间巨大。

篇5

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理论教学质量、考核学生素质的必要条件。而机能实验教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护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伴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教育也和其他行业一样,一同进入了“互联网+”的大时代。如何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建设高效课堂在高职护理专业机能实验的课堂中引入“互联网+”教育理念,将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1机能实验教学现状

1.1机能实验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

自20世纪80—90年代,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3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合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并成立相关的机能实验中心。以期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科研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也建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室,开设包含机能实验、形态实验、微生物实验在内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并编写了适合我校高职医学生应用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教材,内容包含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常用实验器材的识别与使用方法、经典实验方案和综合性试验方案等。

1.2教学内容

现在国内各院校的机能实验教学多以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以及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传统的机能实验课程也只是简单的验证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某一知识理论和巩固,缺少课程之间的联系与系统的疏导。而课上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步骤完成就可以看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课程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行为。

2存在问题

2.1学生对实验课程本身的不重视

学生对实验课程本身缺少重视程度,因为较多的实验课程不进行考核,并多数情况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因此增加了部分同学的懒惰性。而高职院校中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性较差,这同样也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疏忽。

2.2重结果轻过程,实验结果缺少真实性

机能实验主要用到实验动物及部分危化药品等,很多同学(特别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中女生较多)怕脏、怕动物、怕手术见血,实验课基本处于旁观状态,很多时候不是做实验而是看实验,或者当上“小记者”时时朋友圈更新其他同学的实验进度,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2]。

2.3章程对实验动物的保护

在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动物福利章节规定:“实验人员要爱护动物,不得虐待、伤害动物;再符合科学原则的情况下,开展动物替代方法研究;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给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不安、痛苦和伤害……”[3]。因此,提高学生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改善现行的实验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是刻不容缓的。

3如何利用“互联网+”机能实验高效课堂设计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中,同时也带给了各门学科无限的发展契机,但如何将互联网带入实验课堂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就是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与互联网结合,无需实验动物和实验仪器,利用计算机模拟医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是伴随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先进教学手段[4]。而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还是充当着主角,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的模式。

3.1网络课堂先行,扎实理论学习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包括机能实验、形态实验以及微生物实验,而机能实验中多以动物实验为主。而实验动物的操作,学生是很难通过书本文字和教师讲解抽象复杂的操作理解到位的。因此,我们先将动手操作移到网上模拟,让学生们更多的去关注实验的原理和理论课的联系,而不是反复停留在实验操作失败上的打击。实验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对应理论知识,利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成为实验课程的主导者[5]。

3.2课前讨论充分,确定实验方案

对于新的实验内容,学生单纯的通过看书很难理解抽象的实验内容。教师通过上一次课程布置下次实验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平台进入虚拟教学系统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实验课程流程、分工及步骤等设计方案,反复通过虚拟操作对实验过程做深刻了解,根据上节课教师布置的实验要求,按照PBL经典教学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假设论证归纳总结的要求初步完成实验报告[6]。也可将实验设计方案提前与实验教师进行沟通讨论。

3.3课上真实操作,保障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课前的讨论和预习以及实验思路的整理,同时按照虚拟教学系统的训练,在课上进行真实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充当观摩者,适时的对操作过程进行稍许指点和建议。在操作结束后,整理总结实验经验,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和操作过程中可避免的失误点,为今后的实验操作设计总结经验和教训。

3.4课后作业提交,批改讨论结果

根据课程安排,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以组为单位上交团队实验结果,在下节课时反馈信息,小组成员进行整改反馈。综上所述,在机能实验课程中利用互联网开设实验教育与教学是适应现代基础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教师在过程中的指导以及学校在整体上对学生的培养,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联网+”与机能实验的有机融合,将无可置疑的给基础医学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因此,把握这个机会,做好实验课程与时俱进的改变,使得实验教学跨进丰富的“互联网+”时代,让其发展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瑾瑜,徐海,王程,等.自主实验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医学机能实验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36-37.

[2]刘会芳,刘新霞,赵燕燕,等.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1):110-112.

[3]吴瑞生,张健.现代实验动物学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1.

[4]邹丹,吴敏范,符文双,等.PBL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95-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