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的质量分数

化学的质量分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化学的质量分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化学的质量分数

篇1

关键词:初二数学 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

引言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甚至初一年级,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可是到了初二,成绩出现分化,呈现每况愈下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只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丧失信心,无法自拔。那么,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学生的成绩分化呢?

一、初二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二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

从理论上说有以下几点:系统性、抽象性、空间想象能力,中学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初中数学的逻辑性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这也是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

2、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

到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极小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集中到学习上来。

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逐渐缺失

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连贯性较强,逻辑性较高,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元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趣味,一味的让学生沉浸在繁杂机械的重复计算中,就会自然的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直至厌倦数学,抵制数学。

4、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形成分化,

二、如何防止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1、提前准备,预防分化

初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过好有理数运算的符号和有理式的运算关,有理数运算和算术运算比较,虽然只增加符号运算。但是,无论是运算方法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把这一特点,无论是在讲课还是对学生进行运算训练,都要突出“符号”二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作业或复习中,也要突出“符号”二字,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在代数式教学中,要讲明白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着眼点放在代数式的运算能力的培养上,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丧失了数学兴趣,在学习上将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更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创设良性的学习竞争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追逐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独特的学科魅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技巧、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等。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也才能自觉修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偏差,使学习行为始终建立在良性的轨道上。

例如,优秀的新课引入犹如一节课的引擎,它能有效牵引学生朝着课堂目标前进,更能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形成了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乘方”的知识时,给学生出示问题:将一张足够大的纸不断折叠,假如折叠30次,其高度与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哪个更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当然的回答,而此时教师给予断然否定后,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先预习再上课,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果学生能进行自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分领学、导学、自学三步进行。初二数学特点是几何概念多,结论多,不好理解,推理方法难度大。不易掌握。因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拟好自学提纲,由教师领导学生根据提纲学习。可边领学,边提问,边讲解。使学生渐渐习惯自学。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好的自学提纲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排疑解难;第三步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要求学生边做笔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解,根据,总结出知识重点,遇到疑难问题再由老师点拨,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也有时间重点辅导。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培养对“分化”的免疫力。

4、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要动辄斥责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数学成绩下滑不全是学生的错。数学成绩不好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平时就多做一些课本的题日,争取考得及格就行。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这些学生要求太高,达不到要求而过多的责怪,学生不高兴老师也不愉快,导致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而对学生降低要求,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和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缩小两极分化。建议每位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试验,总结经验教训,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改进。

参考文献:

篇2

一、利用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一定求解

例1.甲醛和某烯烃的混合物含氢的质量分数为x,则含氧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由甲醛分子式CH2O和烯烃通式CnH2n可知,二者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C与H的质量比均为6∶1。含氢的质量分数为x,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x,则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x-6x=1-7x。

练习1.某一温度下,将20克乙炔、30克苯乙烯依次溶于40克苯中,所得混合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二、利用分子通式求解

例2.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由甲醛、乙醛、丙醛的分子通式CnH2nO可知,混合物中C与H的质量比为6∶1,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5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54%=37%。

例3.有一系列有机化合物按以下顺序排列:CH3℃H=CHCHO,CH3℃H=CHCH=CHCHO,CH3(CH=CH) 3℃HO…在该系列有机物中,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接近于()。

解析:该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H3(CH=CH)n℃HO,则混合物中w(C)=(2n+2)×12(44+26n)= (12n+12)/13n+22,当n∞时,w(C)=12/13≈92.3%。

练习2.下列是一系列α-氨基酸:

该同系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接近于()。

三、利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求解

例4.将C6H5-CH3和C3H5(OH)3(甘油)以一定比例混合,测得混合物含碳51.3%,那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C6H5-CH3和C3H5(OH)3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92,且它们的分子中均含有8个H原子,故其混合物中w(H)=8/92≈8.7%,则w(O)=1-51.3%-8.7%=40%。

练习3.苯乙烯和羟基乙酸乙酯(HO-CH2-COOCH2℃H3)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四、利用拆分分子式的方法求解

例5.乙炔、苯和乙醛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乙炔分子式为C2H2,苯分子式为C6H6,可写成(C2H2)3,乙醛分子式为C2H4O,可拆分成C2H2•H2O,它们的混合物可看成(C2H2)n•H2O,即视为C2H2和H2O两部分。因为w(C)=72%,则w(C2H2)=(26/24)×72%=78%,故w(H2O) =1-78%=22%,则w(O)=(16/18)×22% =19.56%。

篇3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法(CODMn)都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因此,对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盐指数法是用两种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重铬酸钾法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高锰酸盐指数法是指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

重铬酸钾法在规定条件下,芳烃及吡啶难以被氧化。而高锰酸盐指数法在规定的条件下,许多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易挥发的有机物也不包含在测定值之内。重铬酸钾法(CODcr)的氧化能力理论上达到98%,实际氧化能力可达到100%。高锰酸盐指数法的氧化能力理论上可达到58%,实际氧化能力只能达到40%左右,清洁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大约为3.5:1或2.5:l的结果。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九寨沟属长江水系嘉陵江的上游区域,由南向北汇入白河,白河与黑河在九寨沟县两河口汇合后始称白水河,白水河在甘肃文县境内汇入白龙江。白水河水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九寨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研究白水河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为建立河流水体污染预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1 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1.1 样品采集方案

实验监测点的布设遵循《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情况,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九寨沟县城的白水河设置了红岩林场、龙康二级电站、岭岗岩、青龙桥、县城马踏石5个监测断面(详见图1),使用定位仪(GPS)定位,每月采集1次水样。

红岩林场是白水河的源头,龙康二级电站在九寨沟景区上游2公里左右,岭岗岩在九寨沟下游500m左右,县城马踏石是在县城下游1公里,青龙桥断面为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处。

1.2 样品保存及分析方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规定进行,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 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进行分析。分析测试方法为《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GB11914-89》和《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89》。

(1)重铬酸钾的测定步骤:取20mL水样置于加热管中,准确加入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加热回流2小时。加约80mL水稀释至140ml后,加3滴试亚铁灵作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

(2)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步骤: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 1:3硫酸和10mL 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水浴加热30min后,趁热加入10ml 0.01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2 结果与讨论

从图2和图3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水样3到7月的浓度要高于其它月份。

根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实验数据,计算出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与高锰酸盐的比值平均为2.71:1的关系,在2.5:1-3.5:1之间。

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两者存在如下的线性关系(如图4所示):

y = 3.337x - 0.7519

r=0.8167

y ——化学需氧量浓度(mg/L)

x ——高锰酸盐指数浓度(mg/L)

r ——相关系数

变量x和y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由α=0.05,根据样本数60,自由度58,查《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得到rα=0.25。

因为│r│=0.8167>0.25,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其中,各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见表1。

由于以上5个断面的样本数相同,所以rα同为0.58,且每组的r值都大于0.58,可以证明以上各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青龙桥断面的相关性最好。

3 结论

对于水质指标,大多数江河、湖泊或是大型的采样断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九寨沟县白龙江水质中化学需氧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直线方程y = 3.337x - 0.7519,利用该回归方程可进行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推算。

如前所述,在一定条件下,重铬酸钾对有机物的氧化率高于高锰酸钾,各个水体都有各自的水质特征,掌握了这些规律特征,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水质监测数据的异常值。不同水系的河流因其接纳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等各有不同,其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还需做大量的实测和分析工作,建立的回归方程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M] .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2.

篇4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结果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采取超声乳化术治疗基本用费为1000元,手术治疗住院的总收费4 d 3000元左右,不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每日需要21元左右。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后的生存质量明显好转,其花费的金钱第一次比较多,但长期下来对比起来十分少,所以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尽早进行超声乳化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生存质量;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26-02

目前,白内障作为老年人的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老年白内障患者不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重大的障碍,不管对于患者还是患者的家属都造成了负担[1]。作为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外科手术,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肯定,而如何评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标准也值得研究。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是评判手术治疗效果的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于136例老年白内障的手术前后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后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7例,女性患者为69例;患者的年龄为54~69岁,平均年龄为61岁;选取患者标准为患者无青光眼等影响治疗的疾病,无影响质量调查表的精神类疾病,患者能够自觉的接受生活质量的调查。对这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年龄、身体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表格设计采取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量表主要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量表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每大部分分为五小部分,每小部分的分数为0~10分,统计表的总分为200分。

1.2.2 采集数据在医院中选取一名经过训练的专业医生,在得到调查患者的同意之后,对于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按照表格的内容进行调查和提问,医生对于患者在填写和提问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该调查的时间为术前一周左右以及术后3~4个月[3]。对于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每日使用的药物金额以及手术中花费的金额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得分,若P<0.05,则说明该临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在进行手术之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分数为(84.03±26.65),手术之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分数为(139.23±38.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超声乳化术治疗基本用费为1000元,手术治疗住院的总收费4 d 3000元左右,不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每日需要21元左右。详细情况如表1。

3 结论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所以我国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病人数很大,而近年来,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外科手术,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肯定,然而现代医学不仅要求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病患,还要保证患者在术后的全面恢复,从而使得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全面改善[4-5]。生活质量测量包括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它能够全面而且完整的测量患者的各项生活指标,这也是评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临床指标之一[6]。

对于眼科手术进行生活质量测量主要从上个世纪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使用,主要是对于眼科患者产生的视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等进行全面调查,它替代了单纯以视力功能作为标准的传统调查方式,虽然我国的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国学者研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文化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与我国有巨大的差异,所以照搬西方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是不现实的,而我国学者研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准确的有效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测的评价,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用[7-8]。

本研究对13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其调查内容包含了人体的基本情况,具有十分强的全面性,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平均得分普遍高于术前得分,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时花费的金钱第一次比较多,但是患者可以完全的恢复健康,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金钱进行药物治疗,但长期下来与药物治疗对比起来就十分少,而且其治疗效果比药物治疗更加好,手术治疗减少了医疗成本,减轻了国家医疗的负担,同时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综上所述,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手术后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病人的身体上的痛苦,减少患者在生活上的障碍,减少患者及其家庭为了照顾患者的投入,避免因为病患而导致的家庭困难;而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可以极大程度上的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在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提高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江志华,苏汉权,谢芳,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人术385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284-3285.

[2]李辉军,林咸平,崔刚锋,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研究阴[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479-480.

[3]关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58-59.

[4]赵洁.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综合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168.

[5]代山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40例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123.

[6]巩丹慧,任春惠,池成涛.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468.

篇5

G633.8

电化学弘扬了化学的重要价值,主要研究电解原理、电解池以及原电池等的原理,在金属防护方面也有相关涉及。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是化学竞赛必考的内容之一,出题较为活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充分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挖掘,有益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竞赛中,电化学这一方面值得大家的重视。

一、命题特点与难点分析

对于新材料、新的科技产品,命题人会着重分析,通过这类事物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题目以新为主,灵活的运用知识点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由于电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清楚的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出题的时候,命题人还会降绿色化学融入试题,帮助强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对于电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更好的将知识记牢以及对其深入的理解。

1.对电极的认识和确定分析

在解答电化学题目的过程中,应该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分析,在进行答题的过程中,大题的分析需要在电极的确定开始,明确的电极确定可以有效的对电化学大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做题的效果。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多数会以电化学的现象为提示和参考,利用出现的电化学现象来确定电极的正负,进一步对反应的发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另外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首先确定电化学的类型,电化学的类型可以决定了反应的效果和现象。因此在进行答题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答题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对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明确的记忆,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了解反应发生过程的现象,对现象和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题目中用到的电化学知识。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是解答电化学题目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合理分析的前提。

2.对电解过程的了解和分析

电解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极和电解质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在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掌握电解反应过程各种操作的目的,同时应用到题目当中。例如在对电解过程进行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些题目中电解液中有一层选择性膜,这种选择性膜的设置可以控制电解液中的离子运动,对反应现象进行相应的变动。结合不同的反应类型,电解液的选择也需要进行控制,同时电解液中的成分分析也可以对题目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分析电解反应,有效的对电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分析。

3.规避试题中的误区和易错点

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较为复杂且多样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样才不会发生疏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细致的审查题目,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罗列,对电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错误,进而提高解题的效果。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题中会存在一些易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大题解题的误区和陷阱。有效的规避这些误区和陷阱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题目的考察上也会有一定的开放性题目,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与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提高题目的得分,从而对电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意识,进而真正掌握相的电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化学知识点案例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当遇到信息生疏、思路障碍、概念模糊时,要自觉运用转化思维,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化含糊为明朗,从而拓展解题思路。转化思维就是思维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转化形式可以是概念转化、组成转化、物质转化、表达方式转化等,目的是信息等价替换,降低解题难度,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形转化、司马光砸缸等都是转化思维的典例。

【例1】由乙炔、苯、乙醛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试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可将乙炔、苯、乙醛三种有机物进行化学式组成的变形转化,即:C2H2、C6H6、C2H4O(CH)2、(CH)6、(CH)2・H2O(CH)n+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H”的质量分数“H2O”的质量分数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72.0%×13/12)×16/18=19.6%

【例2】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0,C 12.0, O 16.0,Mn 55.0 ),纵坐标是固体的相对质量。 说出在下列五个温度区间各发生什么变化,并简述理由: 0~50℃;50~100℃;100~214℃;214~280℃;280~943℃

【解题思路】图示、图表信息丰富,答案尽在图表中显现,故挖掘图表内涵,转化图表信息,是解答图形图表类竞赛题的关键。本题计算的基础是如何将图中相对失重的信息转化为解题依据。

【解】转化0~5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2H2O稳定区域,MnC2O4・2H2O未分解。

转化50~10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79)逐渐失水成为无水物MnC2O4(相对分子质量143),

MnC2O4・2H2O==MnC2O4+2H2O 143/179= 0.80

转化100~214℃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 稳定区域,MnC2O4未分解。

转化214~28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逐渐分解成为MnO(相对分子质量71),MnC2O4==MnO+CO+CO2 71/179 = 0.40

转化280~943℃时的图示:图像线段有点上坡,说明固体增重,分解生成的MnO被O2氧化, 可能反应为3MnO+1/2O2==Mn3O4 (229×1/3)/179 = 0.43

三、结语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电化学知识的考察是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难点。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化学反应前后,了解相关应用知识,都可以提高电化学题目解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曾凡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4期

篇6

一、充分认识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新教材更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树立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新教材更贴近生活,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空间,新教材将知识化整为零,降低难度。

二、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自愿、主动地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不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

三、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初中化学课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阶段和启蒙阶段,初中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化学家,而是要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平等、愉快、主动的学习过程养成对化学学科的真实感情,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利于较好地发挥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例如,有如下一道计算题,希望学生给出尽可能多的解法。

[例]把一氧化碳通过加热的质量为4g的赤铁矿粉(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待完全反应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质量也不改变),称得固体的质量为3.04g。计算:

①有多少克铁被还原出来?

②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以下解法:

【方法一】恒量法

【解】设杂质的质量为x,则氧化铁的质量为4g-x,生成铁的质量为3.04g-x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160 112

4g-x 3.04g-x

160/112=(4g-x)/(3.04g-x)

x=0.8g

则生成铁的质量=3.04g-0.8g=2.24g

Fe2O3%=3.2g/4g×100%=80%

答:①有2.24g铁生成②原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方法二】差量法

【解】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被还原出来的铁质量为y

Fe2O3 + 3CO高温 2Fe + 3CO2 固体质量减少

160 112 160-112=48

x y 4g-3.04g=0.96g

160/x=112/y=48/0.96g

x=3.2g y=2.24g

Fe2O3%=3.2g/4g×100%=80%

答:①有2.24g铁生成②原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方法三】化学式法

[解]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有:

160/16×3=x/(4g-3.04g)

x=3.2g

则被还原出来的铁质量为:

3.2g-(4g-3.04g)=2.24g

Fe2O3%=3.2g/4g×100%=80%

答:①有2.24g铁生成②原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生如下的变化:由教师的灌输向引导转变,对照步骤实验向设计探究实验发展,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的发展,由人为的实验界限向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转变,由课本、课堂、学校走向生活、社会。

六、及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生不易把握,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作适时的归纳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篇7

烃是有机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类,是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母体,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因此理解并掌握烃含碳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有关烃含碳质量分数的问题对同学们学习烃乃至其它有机物都有很大的帮助。

现对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情况分析如下:通式为 (n≥1)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 ;通式为 (n≥2)的烯烃(或环烷烃), ,为一定值;通式为 (n≥2)的炔烃(或二烯烃), ;通式为 (n≥6)的苯及其同系物, 。

据此,现将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随碳原子数增加的变化情况,绘成如下曲线:

(说明:为更清楚地表示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已将点图连成折线图)

从上述曲线能直观地得出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有如下规律:

1、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四类烃的含碳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2、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 逐渐增大,烯烃(或环烷烃) 为一定值, ;炔烃(或二烯烃)和苯及其同系物的 逐渐减小。

3、上述各类烃 。

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含碳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及共同系物

[解析]从曲线图中可直观地看出,选A。

例2、在下列各烃中,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的是( )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及共同系物

[解析]从曲线图中可直观地看出,选C、D。

例3、某人坐在空调车内,跟在一辆卡车的后面,观察到这辆卡车在起动和刹车时都排出黑烟,由此可判断这辆卡车所用的燃料是( )

A、酒精 B、汽油 C 、柴油 D、液化石油气

[解析]按一般常识,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且酒精、液化石油气燃烧一般不会产生黑烟,所以答案应在B、 C中选择。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5~C11的烷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C15~C18的烷烃,柴油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于汽油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根据上述曲线知,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烃,其中的碳的质量分数就越大,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碳等而产生黑烟。故排出黑烟者,其燃料为柴油。选C 。

例4、在下列各组烃的混合物中,含碳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烯的是( )

A、甲烷和乙炔 B、乙烯和乙炔 C、乙炔和苯 D、乙烷和苯

[解析]从上述曲线中知,只有二者的含碳量曲线均在 上方的炔烃和苯及共同系物的混合物或它们分别与烯烃的混合物的含碳质量分数才一定 大于 。故选B、C。

例5、燃烧下列各组混合物,所产生的CO2质量一定小于相同质量的丙烯燃烧所产生的CO2质量的是( )

A、乙烯和丙烷 B、乙炔和乙烯 C、乙炔和丙烷 D、乙烷和环丙烷

[解析]同例3,选A、D。

例6、质量相同的下列各烃,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最多的是( )

A、丁烯 B、丙炔 C、丙烷 D、苯

[解析]因为含碳质量分数越低,则含氢质量分数就越高,而对等质量的碳和氢来说,氢消耗氧气量多,所以完全燃烧等质量的烃,耗氧量就越多,故选C。

例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质量和水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的是( )

A、CH4 C2H6 B、C2H6 C3H6 C、C2H4 C3H6 D、C2H4 C3H4

[解析]因为不论二者以何种比例混合,总质量一定时,要求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则要求组内物质含碳质量分数和含氢质量分数对应相等,即组内物质的最简式相同,故选C 。

篇8

引言:化学作为初中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化W具有较强的概念性,而初中生又受到自身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将教育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丰富课堂内容

将教育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之中,与此同时,合理运用教育游戏还可以达到丰富课堂内容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化学学习。

(二)提高教学质量

与化学相关的教育游戏种类繁多,具有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所以合理的运用教育游戏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化学具有较强的概念性,而初中生很难对枯燥、无趣的概念性知识产生兴趣,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化学水平是非常不利的,而将教育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学的单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相关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教育游戏相结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学生们所熟知的“火洞”游戏相结合,即将燃烧物放入一个有窟窿的铁皮罐头之中,然后拿着拴在罐头上的绳子对罐头进行晃动,这时燃烧物就会开始燃烧,从而出现火焰。当教师在将课堂上通过录像对这个游戏进行展示时,会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在燃烧物进行燃烧时,需要不断的向罐头里添加新的燃烧物,那么罐头的重量是不是会有所增加”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就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二)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化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包含了很多概念性的内容,这些概念就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会通过自己的口述对概念进行讲解说明,但是由于初中生受到自身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思维模式,所以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述很难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这时就需要具象的事物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学生在对《燃烧和灭火》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将火焰进行栩栩如生的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选择可以扑灭火焰的方式,如果学生选择正确,课件上就会出现该方法的灭火原理,如果学生选择错误,那么电脑就会控制动画,加大火势,并且显示出火灾的严重后果,以此加学生的印象。运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竞赛类教育游戏,这样做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对《物质的分类》一课进行学习后,教师可以将CaO、MgO、蒸馏水、纯净水等物质名称写在相应的卡片上,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卡片进行分类。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由抽签的方式决定哪组先行出题,出题的小组可以列举出一种物质的分类,这时另外一个负责答题的小组就应当将该类别中所包括的物质进行选择,回答正确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错误则要扣掉分数,最终分数高的那一组可以得到教师给予的奖励。通过这种竞争类的教育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利的。

(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减少学生由于刚接触化学而产生的陌生感。例如,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不锈钢等材料带入课堂,让学生点燃材料,通过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发出的气味和火焰的颜色对其材质进行判断。这样的教育游戏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合理的运用教育游戏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教育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要使作业具有趣味性,教师平时要注重丰富自己知识,关注科学发展、社会热点,并注意它们跟化学的联系。如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性的作业:

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都可以观察到木条复燃,但是,在甲中燃烧比乙中燃烧更旺。

上述试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上面的作业设计跟简单地让学生回答“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比,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改枯燥的计算为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既包括完成实践任务的作业,也包括解释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在实践情境中的作业。实践性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学习《化学肥料》一节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小花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细小、发黄,还出现了倒伏现象。父亲让小花去一家肥料公司买化肥,该公司的化肥售价如下:

小花只带了300元钱,他稍作思考便购买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总的含量最多,试问:

⑴小花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填“N”、“ P”、“ K”)。

⑵你认为小花除买了碳铵化肥外,还买的另一种化肥是_______________。

这种设计跟直接考查“计算上述几种化肥中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及用300元钱买哪种化肥所含营养元素多”相比较,上述设计是任务驱动式作业,更有实际价值。

三、改单一的知识考查为情境性、开放性作业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这类作业,大多都跟某种情境联系在一起,所以,设置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会应用知识,能促进学生通过思考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在上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内容开放性作业:

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成正比 。现用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所用的硫酸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A.氢氧化钠B.水C.氧化镁D.碳酸钠溶液。

上面的作业比直接考查“加入溶剂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怎样变化?”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四、利用家庭小实验,增强学习兴趣

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上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我布置了下列作业――在家里完成下面实验:

篇10

(1)一旦汽车发生有足够强度的意外碰撞时,一个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使叠氮化钠放电并在0.03 秒内全部分解,生成钠并放出单质气体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的金属钠与硝酸钾发生二次反应,又有X生成,同时生成氧化钾和氧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其中产物氧化钾和氧化钠,能与安全气囊中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硅酸盐。

(3)碰撞后瞬间释放的气体使安全气囊胀大,从而能阻挡人体前冲。若安全气囊内放有260 克叠氮化钠,产生的气体有______升(假定此时气囊内压强为101325 Pa,温度为300 K)。在此后的0.1 秒内,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4)在上述安全气囊的配方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至少为_______________。

(5)气囊中的二氧化硅是为了与氧化钾和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硅酸盐,这一步有必要性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是受一道初中试题[1]的启发创作而来。以汽车发生意外碰撞时安全气囊中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载体,融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方程式配平、阿佛加德罗定律、化学计算等知识于一体,实现了“情境载体――知识融通――能力实现”的基本命题思路,对学生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科学素养等进行综合考查。本题以生活实际中情境为切入点,期望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科技和社会现实,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感悟、体验化学的价值与意义等情感目标的落实,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试题点评]

1. 情境来自现实,贴近学生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汽车安全气囊对学生来说都不再是陌生的话题,不少学生家里都有私家车。解决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化学反应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联通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使学生培增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运用化学的理念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而这正是科学素养的体现之一。

2. 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汽车安全气囊可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作用无容置疑。本题让学生领略和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科形象,拓展知识视野。试题的内容和解题的过程有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3. 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安全气囊中的主要反应结束之后,对产生的K2O和Na2O的处理,正是从环保角度思考,使解题过程充分体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4. 强调主干知识。试题考查的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阿佛加德罗定律、化学计算等都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一直是高考重点,上述这些主干知识也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5. 问题设置由易到难,具有较好的梯度。第一问是叠氮化钠的分解,题干的表述非常清楚, X是氮气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第二问是钠与硝酸钾的反应,对反应产物题干中亦有明确的表述,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此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及方向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难度大于第一问。第三问要求算出300 K时的氮气的体积,必须先根据第一、二问的方程式算出氮气物质的量,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算出300 K的氮气体积。第四问由化学方程式算出K2O和Na2O的物质的量,再由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方程式算出所需SiO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叠氮化钠的质量与百分含量算出SiO2的质量分数。最后一问,要求学生从题干中提取信息,K2O和Na2O会随气体一起从气囊中散出,会喷到驾驶员、乘客身上以及环境中,联想到K2O和Na2O都是典型碱性氧化物,极易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对驾驶员、乘客与环境都有危害,利用它们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硅酸盐。本问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试题解析]

(1)叠氮化钠分解,题干的表述非常清楚,不难得到X是氮气,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叠氮化钠的分解条件――放电。

(2)钠与硝酸钾的反应,反应的产物题干中亦有明确的表述,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此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及方向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得到产生氮气物质的量共为6.4 mol,设气囊温度是300 K,要算氮气的体积必须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同压下,一定量气体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温度之比,即6.4 mol×22.4 mol・L-1/273 K=V/300 K,求算出300 K时氮气的体积。

(4)根据方程式②算出K2O和Na2O分别是0.4 mol和2 mol,再根据方程式:

算出所需二氧化硅的最小质量:2.4 mol×60 g・mol-1=144 g,这是与氧化钾和氧化钠恰好反应所需的二氧化硅质量,其质量分数为:

144 g×0.5/260 g=0.277。

(5)从材料中提炼信息:气体会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不可避免氧化钾和氧化钠也会从气囊里散出,就会与驾驶员和乘客的皮肤直接接触,生成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的物质,所以利用它们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硅酸盐。

[答案]

(1)N2 , 2NaN3 2Na+3N2

(2)10Na+2KNO3K2O+5Na2O+N2

(3) 157.5; (4) 0.277

(5)有必要。因为氧化钾和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氧化钾和氧化钠随氮气从安全气囊逸出,就可能与驾驶员和乘客的皮肤直接接触,在与空气环境中可发生反应生成强碱,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所以,可利用它们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硅酸盐把它们处理掉。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44-02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学习是整个中学期间化学教学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想象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实验的教学包括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等相关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倾向于探究性实验教学,而有的教师则更倾向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但究竟哪种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本文通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并发现,多种实验模式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模式,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也能够事半功倍。

1 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将探究性实验纳入课改之后的教学要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

以下以探究固体物质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热量的变化为例,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学生可在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深入思考以后,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现将学生具体设计的方案归纳如下。

1)用手直接接触的方法,感受容器壁是否有温度差的变化。这种方法对于反应前后温差较大的物质较为适用。

2)将体系密封,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是否变化。

3)对于硝酸铵溶解于水的实验,会发生吸热现象,在反应容器底部放一片沾有水膜的玻璃片,在硝酸铵溶解的过程中,体系会吸热,会使反应容器底部的水凝结,端起反应容器时,玻璃片会随容器一起粘住。对于氢氧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会发生放热现象,可以在溶解反应以前在容器底部放一块用石蜡粘住的玻璃片,在溶解反应结束以后,端起反应容器,会发现玻璃片与容器底分离的现象,说明反应体系放出了热量,从而融化了石蜡,玻璃片才得以脱落。

4)配制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水分使晶体析出,将其装入试管中,在烧杯中做硝酸铵固体的溶解实验,将试管置于烧杯中,观察现象发现试管中的晶体不断析出,从而说明硝酸铵溶解于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做氢氧化钠溶解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的晶体不断减少,从而说明氢氧化钠溶解属于放热过程。

5)在光口玻璃瓶中做氢氧化钠的溶解实验,在瓶口放置一块冷的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水珠的变化,从而确定氢氧化钠溶于水为放热过程。

6)通过酒精受热蒸发的现象,判断反应为放热过程还是吸热过程。将两个大烧杯中装入同样体积的水,将两个装有相同体积酒精的小烧杯置入其中,在其中一个大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钠,另一个不做处理,观察现象。

7)利用分子扩散速度判断反应是放热过程还是吸热过程,将两个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其中一个烧杯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另一个不做处理,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滴加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滴墨水的扩散程度现象。

8)利用白磷受热易燃的现象,判断反应放热与吸热情况。在烧杯中做氢氧化钠溶解的实验,在烧杯口放一载玻片,其上放有白磷,观察现象。

9)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观察现象,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在集气瓶中做硝酸铵的溶解实验,集气瓶口放一剥了皮的熟鸡蛋密封瓶口,鸡蛋会因溶解反应吸热使集气瓶中空气冷缩压强减小而掉进集气瓶中。

10)在集气瓶中装入水溶解氢氧化钠,在瓶口用橡皮塞封住,在橡皮塞中插入玻璃导管并用橡胶管连接一个U形管,U形管中装入水,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变化情况。

11)在试管中做氢氧化钠的溶解实验,在管口用橡皮塞密封,橡皮塞中连接导管,导管另一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末端液柱的变化,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

12)将试管口用橡皮塞封住,橡皮塞中插入一导管,导管口朝外的一端套一个气球,在试管中加水溶解氢氧化钠,观察气球的变化。氢氧化钠溶解后发现气球因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变大,从而说明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为放热反应过程。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的优势,就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给学生找好思维发挥的切入点,学生的可以开发的潜能就是不可估量的,并且学生所设计出来的方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也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外。若是能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这种学习的机会,那么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也就能更上一层。

2 改进优化化学实验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使学生难以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只要教师通过正确、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灵活地展现给学生,做一些改进优化的实验吸引学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就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将难点攻克。在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教师往往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注意实验过程中要防止试管爆裂,但对于不理解该实验的学生来说根本不知道试管到底在什么时候会爆裂,又为什么试管会爆裂,因此只能根据教师所讲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个知识点。若教师能够利用学生对于试管爆裂的好奇心设计一个爆裂的实验,相信学生就会对此更加记忆犹新。

下面就是一个试管爆裂的实验:找一个玻璃片在上面沾上水,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玻璃片是否出现爆裂现象;用试管夹夹住干燥的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水,观察玻璃片是否爆裂;取一试管用铁架台固定,管口用橡胶塞封住,中间连有玻璃导管,导管口连接橡皮管,将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对试管进行加热,橡皮管口出现气泡后停止加热,先撤离酒精灯,观察水槽中的水是否发生倒吸,导致试管炸裂。对此实验不理解的会将炸裂误认为是爆炸,如果设计以上反面实验,就能够充分理解炸裂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若将此实验安排在大家做制取氧气实验前,大家就会对本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3 验证性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以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相信困扰了不少学生,对此知识点难以理解,不能很好地记忆。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个如下的针对实验,就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掌握。

1)对于既不产生气体又不产生沉淀的反应,如50 g稀硫酸与50 g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进行充分反应以后,求所得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只生成气体的反应,如50 g质量分数为0.5%的稀硫酸与10 g锌片充分进行反应,求所得的硫酸锌质量分数。

3)只生成沉淀的反应。如0 g质量分数为0.2%的硫酸铜溶液与50 g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进行充分反应,求所得硫酸钠质量分数。

根据以上三个例子分别设计小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性。

1)利用电子天平对反应前所有仪器及反应物进行称量,记下其质量作M0,然后使其发生反应,在充分反应之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所有仪器及反应物的质量,记作M1,对比M0与M1大小。

2)利用电子天平对烧杯、硫酸溶液及锌片进行称量,记作M2,并通过反应方程式算出所生成氢气质量,记作M3,然后使其发生充分的反应,再次称量总的质量,记作M4,实验发现M4=M2-M3。

3)利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硫酸铜溶液及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记作M5,然后使其充分反应,过滤去除沉淀并称量记作M6,最后称量反应体系的总质量,记作M7,实验结果发现M7=M5-M6。

篇12

化学是高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能解决实验和计算等问题。因此它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高中化学也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一、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现状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面对复杂深奥又零散的化学知识,通常会感到高中化学知识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任务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思维单一,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只是一味地讲授高中化学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学生只是认真地做记录、做实验,从而得出数据、总结结论。其次,在当前的化学教育中,学生的成败一般由分数的高低来决定,从而造成了学校刻意地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机械地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容易使学生忽视化学本身的意义,难以做到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缺乏互动

高中化学知识对学生而言通常较为深奥且零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就会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很难全面地接受与吸收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模式,不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愈发缺乏了解。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所遇到的重点问题,就无法针对学生的问题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不向教师积极地反馈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学习的困难程度就会逐渐增加,从而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是空谈。

三、解决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因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积极地思考、探索、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达到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化学模型和化学实验,通过举办化学讲座和化学知识竞赛、制作化学板报、召开化学博览会、参观与化学相关的工农业企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从而难以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教师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做实验和画图表的方法,将复杂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在宽松的学习范围中使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改变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合作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探究,教师可提出部分疑问,各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也可以与教师进行合作探究,进而解决问题,既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又能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进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目前,我国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旧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能力,促进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藏永德,丁海红.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4(11):13.

篇13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在中考中能使他们取得好的分数,常常加班加点,采用题海战术。这严重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辅导,即使部分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分数,但他们对化学学习已经失去兴趣。这也是很多初中学生到了高中以后怕学习化学的原因。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心愿是正确的,也是对工作负责的体现,但关键是不能违背教学规律,特别是不能违背新课程教学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走向社会后会面对无限的新知识,教师不能跟着学生一辈子,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只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技能是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其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让他们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远比学生学会几个死知识和应付考试来得重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呢?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教学目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而达成的目标多数是考虑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以及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教师教学的最大目标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并且一切都围绕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也不考虑学生的科学素养,甚至很多教师常用“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考好就是好猫”来比喻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而出现了很多补课现象,加重学生的负担是家常便饭。

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通常,我们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称为“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再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将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应试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及升学指标的完成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总是喜欢关注几个尖子的学习情况。至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关注很少,在他们的眼里,只要那些“差生”不调皮,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就很满意了。实际上,在那种教学中,教师把很多学习不优秀的学生当做了几个尖子学生的陪读生,严重剥夺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权利,这样的教学质量当然违背了教学规律,不是我们想要的。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宗旨,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学习成绩欠缺的,都是教师的关注对象,教师要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能力差点的学生,在分工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照顾,多让他们参与;对于分析能力强的,多做些数据分析工作;动手能力强的,多做些操作工作;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可以在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中做走访工作等。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像科学家们合作研究科学的过程一样。在课后辅导方面,教师也要更加关注学困生,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之处,然后制订整改方案,如果是学习方法不当的,要给予纠正,假如是领悟能力差的,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将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并努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探究式教学,因为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不少教师总是在各种公开课上采用探究式教学,目的是撑撑场面,还有的教师行探究式教学之名,走灌输式教学之实,没有真正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事实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经常开展,学生就习以为常了,也不会耽误教学时间,教师害怕教学赶不上进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初中学生毕竟没有什么化学基础,而化学上的概念、原理又特别多,刚学化学的学生一时感到没有什么头绪,常常会感到迷茫,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学习厌倦心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动向,尤其要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兴趣后,自然会产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动力。

学习化学需要重视实验,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多通过实验来探究科学。比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的测定,然后分析对比数据,得到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质量守恒的原理,还能体验到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让他们在探知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能不能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创新人才,是衡量一个教师能不能将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否落实到实处的试金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