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的质量分数

化学的质量分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化学的质量分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化学的质量分数

篇1

关键词:初二数学 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

引言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甚至初一年级,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可是到了初二,成绩出现分化,呈现每况愈下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只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丧失信心,无法自拔。那么,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学生的成绩分化呢?

一、初二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二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

从理论上说有以下几点:系统性、抽象性、空间想象能力,中学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初中数学的逻辑性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这也是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

2、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

到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极小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集中到学习上来。

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逐渐缺失

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连贯性较强,逻辑性较高,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元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趣味,一味的让学生沉浸在繁杂机械的重复计算中,就会自然的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直至厌倦数学,抵制数学。

4、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形成分化,

二、如何防止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1、提前准备,预防分化

初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过好有理数运算的符号和有理式的运算关,有理数运算和算术运算比较,虽然只增加符号运算。但是,无论是运算方法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把这一特点,无论是在讲课还是对学生进行运算训练,都要突出“符号”二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作业或复习中,也要突出“符号”二字,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在代数式教学中,要讲明白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着眼点放在代数式的运算能力的培养上,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丧失了数学兴趣,在学习上将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更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创设良性的学习竞争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追逐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独特的学科魅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技巧、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等。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也才能自觉修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偏差,使学习行为始终建立在良性的轨道上。

例如,优秀的新课引入犹如一节课的引擎,它能有效牵引学生朝着课堂目标前进,更能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形成了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乘方”的知识时,给学生出示问题:将一张足够大的纸不断折叠,假如折叠30次,其高度与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哪个更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当然的回答,而此时教师给予断然否定后,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先预习再上课,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果学生能进行自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分领学、导学、自学三步进行。初二数学特点是几何概念多,结论多,不好理解,推理方法难度大。不易掌握。因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拟好自学提纲,由教师领导学生根据提纲学习。可边领学,边提问,边讲解。使学生渐渐习惯自学。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好的自学提纲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排疑解难;第三步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要求学生边做笔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解,根据,总结出知识重点,遇到疑难问题再由老师点拨,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也有时间重点辅导。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培养对“分化”的免疫力。

4、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要动辄斥责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数学成绩下滑不全是学生的错。数学成绩不好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平时就多做一些课本的题日,争取考得及格就行。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这些学生要求太高,达不到要求而过多的责怪,学生不高兴老师也不愉快,导致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而对学生降低要求,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和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缩小两极分化。建议每位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试验,总结经验教训,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改进。

参考文献:

篇2

一、利用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一定求解

例1.甲醛和某烯烃的混合物含氢的质量分数为x,则含氧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由甲醛分子式CH2O和烯烃通式CnH2n可知,二者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C与H的质量比均为6∶1。含氢的质量分数为x,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x,则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x-6x=1-7x。

练习1.某一温度下,将20克乙炔、30克苯乙烯依次溶于40克苯中,所得混合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二、利用分子通式求解

例2.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由甲醛、乙醛、丙醛的分子通式CnH2nO可知,混合物中C与H的质量比为6∶1,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5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54%=37%。

例3.有一系列有机化合物按以下顺序排列:CH3℃H=CHCHO,CH3℃H=CHCH=CHCHO,CH3(CH=CH) 3℃HO…在该系列有机物中,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接近于()。

解析:该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H3(CH=CH)n℃HO,则混合物中w(C)=(2n+2)×12(44+26n)= (12n+12)/13n+22,当n∞时,w(C)=12/13≈92.3%。

练习2.下列是一系列α-氨基酸:

该同系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接近于()。

三、利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求解

例4.将C6H5-CH3和C3H5(OH)3(甘油)以一定比例混合,测得混合物含碳51.3%,那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C6H5-CH3和C3H5(OH)3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92,且它们的分子中均含有8个H原子,故其混合物中w(H)=8/92≈8.7%,则w(O)=1-51.3%-8.7%=40%。

练习3.苯乙烯和羟基乙酸乙酯(HO-CH2-COOCH2℃H3)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四、利用拆分分子式的方法求解

例5.乙炔、苯和乙醛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乙炔分子式为C2H2,苯分子式为C6H6,可写成(C2H2)3,乙醛分子式为C2H4O,可拆分成C2H2•H2O,它们的混合物可看成(C2H2)n•H2O,即视为C2H2和H2O两部分。因为w(C)=72%,则w(C2H2)=(26/24)×72%=78%,故w(H2O) =1-78%=22%,则w(O)=(16/18)×22% =19.56%。

篇3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法(CODMn)都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因此,对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盐指数法是用两种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重铬酸钾法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高锰酸盐指数法是指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

重铬酸钾法在规定条件下,芳烃及吡啶难以被氧化。而高锰酸盐指数法在规定的条件下,许多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易挥发的有机物也不包含在测定值之内。重铬酸钾法(CODcr)的氧化能力理论上达到98%,实际氧化能力可达到100%。高锰酸盐指数法的氧化能力理论上可达到58%,实际氧化能力只能达到40%左右,清洁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大约为3.5:1或2.5:l的结果。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九寨沟属长江水系嘉陵江的上游区域,由南向北汇入白河,白河与黑河在九寨沟县两河口汇合后始称白水河,白水河在甘肃文县境内汇入白龙江。白水河水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九寨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研究白水河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为建立河流水体污染预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1 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1.1 样品采集方案

实验监测点的布设遵循《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情况,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九寨沟县城的白水河设置了红岩林场、龙康二级电站、岭岗岩、青龙桥、县城马踏石5个监测断面(详见图1),使用定位仪(GPS)定位,每月采集1次水样。

红岩林场是白水河的源头,龙康二级电站在九寨沟景区上游2公里左右,岭岗岩在九寨沟下游500m左右,县城马踏石是在县城下游1公里,青龙桥断面为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处。

1.2 样品保存及分析方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规定进行,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 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进行分析。分析测试方法为《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GB11914-89》和《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89》。

(1)重铬酸钾的测定步骤:取20mL水样置于加热管中,准确加入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加热回流2小时。加约80mL水稀释至140ml后,加3滴试亚铁灵作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

(2)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步骤: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 1:3硫酸和10mL 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水浴加热30min后,趁热加入10ml 0.01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2 结果与讨论

从图2和图3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水样3到7月的浓度要高于其它月份。

根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实验数据,计算出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与高锰酸盐的比值平均为2.71:1的关系,在2.5:1-3.5:1之间。

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两者存在如下的线性关系(如图4所示):

y = 3.337x - 0.7519

r=0.8167

y ——化学需氧量浓度(mg/L)

x ——高锰酸盐指数浓度(mg/L)

r ——相关系数

变量x和y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由α=0.05,根据样本数60,自由度58,查《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得到rα=0.25。

因为│r│=0.8167>0.25,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其中,各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见表1。

由于以上5个断面的样本数相同,所以rα同为0.58,且每组的r值都大于0.58,可以证明以上各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青龙桥断面的相关性最好。

3 结论

对于水质指标,大多数江河、湖泊或是大型的采样断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九寨沟县白龙江水质中化学需氧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直线方程y = 3.337x - 0.7519,利用该回归方程可进行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推算。

如前所述,在一定条件下,重铬酸钾对有机物的氧化率高于高锰酸钾,各个水体都有各自的水质特征,掌握了这些规律特征,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水质监测数据的异常值。不同水系的河流因其接纳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等各有不同,其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还需做大量的实测和分析工作,建立的回归方程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M] .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2.

篇4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结果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采取超声乳化术治疗基本用费为1000元,手术治疗住院的总收费4 d 3000元左右,不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每日需要21元左右。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后的生存质量明显好转,其花费的金钱第一次比较多,但长期下来对比起来十分少,所以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尽早进行超声乳化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生存质量;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26-02

目前,白内障作为老年人的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老年白内障患者不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重大的障碍,不管对于患者还是患者的家属都造成了负担[1]。作为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外科手术,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肯定,而如何评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标准也值得研究。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是评判手术治疗效果的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于136例老年白内障的手术前后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后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7例,女性患者为69例;患者的年龄为54~69岁,平均年龄为61岁;选取患者标准为患者无青光眼等影响治疗的疾病,无影响质量调查表的精神类疾病,患者能够自觉的接受生活质量的调查。对这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年龄、身体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表格设计采取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量表主要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量表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每大部分分为五小部分,每小部分的分数为0~10分,统计表的总分为200分。

1.2.2 采集数据在医院中选取一名经过训练的专业医生,在得到调查患者的同意之后,对于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按照表格的内容进行调查和提问,医生对于患者在填写和提问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该调查的时间为术前一周左右以及术后3~4个月[3]。对于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每日使用的药物金额以及手术中花费的金额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得分,若P<0.05,则说明该临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在进行手术之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分数为(84.03±26.65),手术之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分数为(139.23±38.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超声乳化术治疗基本用费为1000元,手术治疗住院的总收费4 d 3000元左右,不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每日需要21元左右。详细情况如表1。

3 结论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所以我国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病人数很大,而近年来,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外科手术,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肯定,然而现代医学不仅要求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病患,还要保证患者在术后的全面恢复,从而使得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全面改善[4-5]。生活质量测量包括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它能够全面而且完整的测量患者的各项生活指标,这也是评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临床指标之一[6]。

对于眼科手术进行生活质量测量主要从上个世纪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使用,主要是对于眼科患者产生的视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等进行全面调查,它替代了单纯以视力功能作为标准的传统调查方式,虽然我国的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国学者研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文化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与我国有巨大的差异,所以照搬西方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是不现实的,而我国学者研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准确的有效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测的评价,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用[7-8]。

本研究对13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其调查内容包含了人体的基本情况,具有十分强的全面性,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平均得分普遍高于术前得分,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时花费的金钱第一次比较多,但是患者可以完全的恢复健康,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金钱进行药物治疗,但长期下来与药物治疗对比起来就十分少,而且其治疗效果比药物治疗更加好,手术治疗减少了医疗成本,减轻了国家医疗的负担,同时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综上所述,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手术后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病人的身体上的痛苦,减少患者在生活上的障碍,减少患者及其家庭为了照顾患者的投入,避免因为病患而导致的家庭困难;而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可以极大程度上的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在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提高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江志华,苏汉权,谢芳,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人术385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284-3285.

[2]李辉军,林咸平,崔刚锋,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研究阴[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479-480.

[3]关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58-59.

[4]赵洁.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综合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168.

[5]代山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40例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123.

[6]巩丹慧,任春惠,池成涛.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468.

篇5

G633.8

电化学弘扬了化学的重要价值,主要研究电解原理、电解池以及原电池等的原理,在金属防护方面也有相关涉及。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是化学竞赛必考的内容之一,出题较为活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充分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挖掘,有益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竞赛中,电化学这一方面值得大家的重视。

一、命题特点与难点分析

对于新材料、新的科技产品,命题人会着重分析,通过这类事物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题目以新为主,灵活的运用知识点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由于电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清楚的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出题的时候,命题人还会降绿色化学融入试题,帮助强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对于电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更好的将知识记牢以及对其深入的理解。

1.对电极的认识和确定分析

在解答电化学题目的过程中,应该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分析,在进行答题的过程中,大题的分析需要在电极的确定开始,明确的电极确定可以有效的对电化学大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做题的效果。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多数会以电化学的现象为提示和参考,利用出现的电化学现象来确定电极的正负,进一步对反应的发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另外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首先确定电化学的类型,电化学的类型可以决定了反应的效果和现象。因此在进行答题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答题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对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明确的记忆,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了解反应发生过程的现象,对现象和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题目中用到的电化学知识。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是解答电化学题目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合理分析的前提。

2.对电解过程的了解和分析

电解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极和电解质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在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掌握电解反应过程各种操作的目的,同时应用到题目当中。例如在对电解过程进行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些题目中电解液中有一层选择性膜,这种选择性膜的设置可以控制电解液中的离子运动,对反应现象进行相应的变动。结合不同的反应类型,电解液的选择也需要进行控制,同时电解液中的成分分析也可以对题目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分析电解反应,有效的对电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分析。

3.规避试题中的误区和易错点

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较为复杂且多样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样才不会发生疏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细致的审查题目,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罗列,对电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错误,进而提高解题的效果。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题中会存在一些易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大题解题的误区和陷阱。有效的规避这些误区和陷阱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题目的考察上也会有一定的开放性题目,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与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提高题目的得分,从而对电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意识,进而真正掌握相的电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化学知识点案例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当遇到信息生疏、思路障碍、概念模糊时,要自觉运用转化思维,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化含糊为明朗,从而拓展解题思路。转化思维就是思维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转化形式可以是概念转化、组成转化、物质转化、表达方式转化等,目的是信息等价替换,降低解题难度,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形转化、司马光砸缸等都是转化思维的典例。

【例1】由乙炔、苯、乙醛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试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可将乙炔、苯、乙醛三种有机物进行化学式组成的变形转化,即:C2H2、C6H6、C2H4O(CH)2、(CH)6、(CH)2・H2O(CH)n+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H”的质量分数“H2O”的质量分数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72.0%×13/12)×16/18=19.6%

【例2】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0,C 12.0, O 16.0,Mn 55.0 ),纵坐标是固体的相对质量。 说出在下列五个温度区间各发生什么变化,并简述理由: 0~50℃;50~100℃;100~214℃;214~280℃;280~943℃

【解题思路】图示、图表信息丰富,答案尽在图表中显现,故挖掘图表内涵,转化图表信息,是解答图形图表类竞赛题的关键。本题计算的基础是如何将图中相对失重的信息转化为解题依据。

【解】转化0~5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2H2O稳定区域,MnC2O4・2H2O未分解。

转化50~10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79)逐渐失水成为无水物MnC2O4(相对分子质量143),

MnC2O4・2H2O==MnC2O4+2H2O 143/179= 0.80

转化100~214℃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 稳定区域,MnC2O4未分解。

转化214~28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逐渐分解成为MnO(相对分子质量71),MnC2O4==MnO+CO+CO2 71/179 = 0.40

转化280~943℃时的图示:图像线段有点上坡,说明固体增重,分解生成的MnO被O2氧化, 可能反应为3MnO+1/2O2==Mn3O4 (229×1/3)/179 = 0.43

三、结语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电化学知识的考察是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难点。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化学反应前后,了解相关应用知识,都可以提高电化学题目解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曾凡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4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