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课

高校思想政治课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思想政治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校思想政治课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05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一直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但是这种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被动的局面。因此,近些年关于如何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重点。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照本宣科、僵硬呆板,学生临阵备考、死记硬背,课堂缺乏互动、气氛冷淡等诸多问题,都违背了思想政治课教育人、塑造人的出发点。追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把教学当任务,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

目前高校的考核制度都偏重于教师的科研成果,造成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从而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精进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心态产生偏差,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 把学习当负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旷课率最高,最乏味,课堂上开小差最多的课程。主要由于学生多认为这种通识性教育对专业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将知识死记硬背。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实社会价值取向的偏离,学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考证、过级,过度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3 教学与实践相脱节,课堂内容空洞

高校课程的内容是否能够被学生吸收、转化、利用均离不开实践。但是现阶段,却由于长期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未被打破,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分析社会现实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理论教学没有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

总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着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那么,如何改革,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2 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近些年,教育界学者相继提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期能在教学领域拓展验证。有些学者提出应从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出发,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牛杰,周家华认为教师应正确对待情绪体验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结果,并提高自身的情绪观察和调节能力,才能在再评价阶段帮助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1]。

针对不同的教学科目,研究学者也略作讨论,李明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对基于资源的主题、基于问题、Web Quest和基于案例学习等四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孙晓娜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从课堂实践、校园文化、专题讲座、专题调查、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研究较多的尚属实践性教学模式,伍学军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中有三种模式即课外、课内(课堂)、混合等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具备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模式。李莉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则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大部分内容[2]。朱峰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探寻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李荣华,田维斌建构了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模式,实现独立探索与协作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

实践性教学模式之所以未在短时间内得以全面实施,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徐光超,殷国辉指出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缺乏制度支撑、持久性差;学校重视和投入不够;实践基地建设困难;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都存在不足等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从对象和科目两方面来研究,主要改革的方向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的途径和如何有效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3 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实践教学模式是促进教师将实践带入课堂、学生将理论融入生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文化素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3.1 课内实践

第一,情景式教学。可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模拟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可通过学生对案件的模拟审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相关法律条款的深刻涵义。

第二,讨论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渠道,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易位式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互换位置,由学生承担讲课的任务。通过角色的转换,可让学生通过备课――授课――评价的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与理解。

3.2 课外实践

首先,通过组织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如学术竞赛、文化交流、小型汇演等,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形化。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热点、疑点、焦点问题进行思考。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活动、专业实训、职业体验等方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通过实践成果的总结,促进学生将实践体会转化成理论知识。

总之,实践教学模式是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关键所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素养与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素质具有很好的效果,也是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篇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表述的准确性以及清晰性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表达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一定要避免冗长的话语,在教学时要保证语言的精确性,一定要言简意赅,划分出重点,还要保证语言表述的透彻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段落的实际意思。

1.2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

很多学生反映思想政治课比较枯燥,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语调也比较平缓,使得教学的内容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在讲课时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还要具有节奏性,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生动、直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愿意听课。

1.3增强语言的风趣幽默性

通过调查显示,一些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教学效果更佳,在课堂中,一般学生在前15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后15分钟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而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住教师讲课的内容。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文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提问艺术

2.1把握提问的灵活性思想政治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要做好与学生良好的交流,一定要增加提问的环节,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提问的灵活性,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

2.2保证提问密度的合理性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满堂提问,这样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保证提问的质量,要激活学习的思维,这样可以改善学生疲惫的学习状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意图的明确性,还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对学生集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提问时要保证密度的合理性,要引导学生由简到难的提问顺序,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空间,这样可以改善学生学习中的惰性。

2.3掌握提问的难度

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提问中,还要掌握住提问的难度,思想政治课有的内容比较深,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学生存在一定思维定式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打破思维的定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将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留到课堂的最后,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由浅入深,做好知识的过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3.1以饱满的热情投入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这样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可以营造出具有亲和力的课堂环境,学生会被这种热情感染,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更好的与教师互动。教师只有具有充沛的精力,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情境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

3.2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可以通过引入课外知识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课内容广泛,逻辑性强,高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把教学内容讲解得妙趣横生,使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变得活灵活现,学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精确掌握本专业的词汇和术语,而且要时刻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所出现的与本学科相关的新的词汇和术语,并能科学恰当地运用,使其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时代感、新颖感,有效激发学生猎取新知识的兴趣。科学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在讲授时,语言干瘪,枯燥无味,没有饱满的情感。可见,增强教师语言的“磁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3.3扩充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既抽象又广泛,不仅教师讲授难以把握,而且学生理解掌握也有难度。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粹说教、空洞教条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把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事实、案例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相结合,相辅相成,学生才能信服,才能自觉地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化成精神信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3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2006年秋,思想政治课新体系即将全面实施,本文从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机构行政独立、合理配置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业务素质和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爱岗敬业等方面,提出几点保障。

关 键 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师资队伍建设  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大学生因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而导致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增加,社会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并且影响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几十年以来,高校从帮助大学生战胜各种社会挑战,取得事业成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依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要求,始终如一坚持贯彻中央的精神,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高效地开展这一目的出发,提出四点保障。

一、体制保障——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机构行政独立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任何学科相比,它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在本质上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必须是独立的行政建制,而不应该从属于任何一个其它教学部门,这种建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课的各项教学工作。

1、历史上长期是行政独立的部门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在中国95%以上的高校都有独立的建制,名称有马列部、思政部、“两课”部、马列思政部,还有的叫社会科学部等,这些部门在本科院校是处级单位,在专科学校是副处级单位。然而,上世纪末以来,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名义下,高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进行了各种整合,80%以上的高校已逐步取消了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的独立行政建制,将它与相关专业系合并,组成学院或者系,因此,它已经从属于学院或者系之下,名称变成了思政教研室或者社科系,已经没有行政级别了,都是由学院或者系的领导分管,思想政治课教师没有自己真正的“家”。

2、新的形势需要恢复其行政独立

取消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的行政独立不是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改革的要求,而且,教育部门的每次检查和评估都“明确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必须行政独立。但是,由于主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主观上对这种做法存在容忍的心理,客观上也就纵容了高校的这种做法。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集中力量来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项工作,容易出现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种资源去支持其它专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了理论这一学科的发展,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与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新体系即将实施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的行政独立建制,给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在各个方面给予有效的倾斜,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能够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果。

二、机制保障——合理配置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

目前,中国有1000所左右的公办高校,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类型,除了综合型院校外,还有理工、财政金融、医学、邮电、水利、农业、林业、政法和军事等专门性院校。一般来说,综合型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普遍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师资队伍状况比较好;专门性院校则由于各种原因,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师资无法合理配置。

1、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引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门人才

有些学校的领导往往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非常简单的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胜任,所以不需要很多专职教师。其实,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并非任何教师都能胜任,它尤其需要专门人才。只有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用言简意赅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迫切的认识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制度化机制,引导部分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取得最大效果,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制度化的机制,适当聘请兼职教授、硕导和博导等各层次的兼职教师充实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

(1)建立严格的兼职教师准入制。

(2)建立专兼职教师定期见面机制。

3、依据实际需要,鼓励教师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自由流动

由于各高校在师资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建议高校师资部门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出发,鼓励教师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自由流动。

(1)师资短缺的高校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外聘机制,鼓励校外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参与本校的教学活动。

(2)师资“过剩”的高校则可以将教师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有偿分开,鼓励他们外出“兼职”,甚至可以与师资短缺却又不愿意增加编制的高校签定“租借”合同,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促进高校之间思想政治课师资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

三、质量保障——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是双向的,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和交流,才能见效。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而且还要掌握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高校教师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 高校师资部门要定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进行培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帮大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认识问题,将思想问题的防和治紧密结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实效性。2006年秋,新的体系将全面实行,新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综合性,它打通了各门课程的天然联系,进行了有机综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该综合掌握和运用各门课程的有机联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此,高校师资部门应给予各种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确保教师能够定期参加培训,参与各级思想政治理论的学术会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和参观,甚至出国考察和参观,让教师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国家都有感性和理性认识。

2、教师应该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大学生的心理,依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主要体现在数量的丰富性和质量的先进性两方面。

(1)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开展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如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时,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在课堂开展专题演讲、组织异性同学相互交流等,为了考察同学的法律常识,可以组织同学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其与法律的冲突。通过教学实践,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lunwenwang.com

(2)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第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但第二课堂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立体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从多角度多侧面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立体的综合分析,切不可将复杂的人、复杂的现象简单化”。①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咨询中心和网络辅导中心等教学辅助机构,举办讲座、论坛和沙龙等形式,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实地调研、现场参与和共同研讨等形式,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既是一门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宛如使人处于一定的艺术氛围中,并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② 语言艺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和咨询活动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加强语言艺术修养的功底,做到用精炼的语言来说明理论,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实,用委婉的语言来开导学生,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鼓励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打动学生,有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有巧妙的语言来化解师生之间的不和谐。

四、精神保障——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爱岗敬业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像普通教师一样,让大学生明白道理,而且要使有思想认识障碍的同学抛弃错误认识,形成正确认识,教师有更多耐心、爱心和热心,不怕麻烦,不怕反复,总而言之,就是要有奉献精神。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端正两个认识: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高校教师是目前比较有吸引力的职业,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虽然不可能像工科、经济和法学等教师一样,除了工资以外,还可以获得额外收入,但是,他们也可以获得相对较高和稳定的收入,从这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职业。但是,它不是纯粹的谋生手段,因为它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收入,而且,通过教学活动,可以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和寄托,从这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职业,而且是伟大的事业,是衡量自己人生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不应该将它看作是一种职业,而应该将它看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国家大事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做好各项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的小事,也不是个人的大事。因为个人的大事或者小事,其成败只能影响个人的前途,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事业成败。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的成败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从这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的小事,也不是个人的大事,而是国家的大事,是自己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心的重要体现,是回馈国家、回馈社会的具体行动,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注    释:

篇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26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the role of positioning, such as the role of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is not clear,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onflict, the role of faith is not firm, the role of conflict and so on.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the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play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channel and the main position. Therefor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er location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olleg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role of teachers should be the University; discusses the channels and ways to 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ro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role; ori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中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教育者,有着特殊的职责和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改革,顺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理应转变旧有的观念,重新构建全新的教师角色。这将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祈祷重要的推动作用。

1 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政课教师

1.1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与作用

当前,我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思想政治课能够通过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当前大学生在个人理想、政治信念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体现出了鲜明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作用体现在:高校思政课具有政治导向的功能。通过课堂讲解,传递给学生准确的政治知识,引导学生的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其政治素养,强化其政治认知;高校思政课具有充实学生知识体系的功能。通过将我国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真实史料娓娓道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认知中国,热爱中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通过理论学习,大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和了解世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1.2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作檎饷趴纬痰纳杓普摺⑹导者和主讲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身上,富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使命。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解决出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认知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另一方面,也要教授他们认识和解决事件的能力。在文化霸权和文化入侵的今天,学生难免会心有疑惑、不知何去何从。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倾听者。倾听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惑。对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做出讲解,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

2.1 传统观点中思政课教师角色

中国的教师一直被赞美成为“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比喻凸显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赞许,但也体现着旧式教育的一些弊端。例如“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除了讴歌教师的奉献精神,也把教师的教育过程被完全解读为付出和奉献,而并没有教师个人的成长,收获与提升。“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说法,反映了教师职业对学生性格和精神的塑造。但是,工程师对产品而言,是设计者,是开发者,是塑造者,这种设计与被设计的观念曾长时间的禁锢着高等教育。教师是工程师,塑造整齐划一的产品即学生。从育人的角度看,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是有偏差的,是需要被调整的。

2.2 当前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角色定位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旧有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准确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社会需要、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一种互动的知识交往关系。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种方式的引导、帮助、促进下,使学生主动改造自己的认识世界。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尤其要注重自身角色的定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师生间的信任度。可以提供各种帮助和引导,做好调控,把握好方向,努力实现教学的平等,教育的民主。我国社会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要求高校思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学研究与设计者、学生的引导与合作者和创新思维的激发者。

3 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构建

3.1 成为终身学习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构建前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都在不断的加强。面对着未经筛选的各类信息,大学生成为了最容易被煽拥囊桓鋈禾濉R虼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先行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思政课教师给学生指明方向,给学生明确答案,更重要的是令学生心悦诚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位孜孜不倦,乐于进取和勤学善思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令人信服的形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3.2 转变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构建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构建是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为基础的,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四个方面实现转变。

具体来说,转变教学观念即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共同成长、进步。转变教学手段,主要指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形成合力。例如,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立意新颖、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微课,一定可以将知识潜移默化的入脑,入心。转变教学内容主要指,思政课教学应当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以开放性的眼光,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创造出开放性的教学新知识,新内容。让思想政治课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得以论证。最后,要转变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模式。既重视理论的考核,又强调实践的表现。既进行结论式的答卷,更强调过程的表现。尽可能的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引进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统一的评价方法,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

3.3 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课程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桥梁

想要教育好学生,先要做到了解学生。只有关注当前大学生真正的知识需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变化,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端正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政治和法律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需求,设计课程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性。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在面对同样的学习或生活难题时,有些学生会做出不成熟、不理智的选择。思想政治课课程设计要从学生的真正需求出发,解决“可能出现的难题”。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巧妙的课程设计,适时适度的点拨学生、提醒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4 增进师生合作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构建的途径

放眼当前的思政课课堂,大多数采取合班授课,大班授课的方式,教学虽然进行了一些方式方法的创新,但依然是以教师教授为主题,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度教学。这与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偏离有着直接的联系。想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增进师生合作,使教学相长的情境真实发生在每一个思政课课堂上,加强师生合作,师师合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首先,提倡平等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使不容置疑的“一言堂”消失。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理解教师。其次,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增进思政课课堂的师生互动,既提倡原有的提问法,发现学生理论掌握的不足之处,一堂课有所收获。也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动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讲课过程中,完成一个小问题的课件制作,课堂展示等。第三,思政课课堂要纵向延伸到课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应当延伸到课下。建立QQ群,微信群,一些微课作品,时政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与学生交流。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不足给思政课师生交流不足的阻力。最后,良好的师师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和课堂上,却忽视了思政课教师之间其实是需要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取长补短,交流讨论,共同进步的。

3.5 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是思政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特殊使命,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认识世界,如何面对人生以及如何评价事物。在此基础上,还要为学生阐明改造世界的路径和方法。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是被压制和否定的,我国大学生通常都表现出执行能力强,创新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理念,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创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能只是坐而论理,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自己的创新精神,真正的运用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积极引导创新,应当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构建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瑜.信息社会教师角色定位与构建研究.江苏:扬州大学,2010.

[2] 张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冲突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09.

[3] 张晓兰.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师角色建构.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吴胜林.当代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5.

[5] 梅新林.聚焦中国教师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 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 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篇5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课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少了思考,也没有兴趣思考,更别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了。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增强课程的说服力。该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社会,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二)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教育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适时地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思考、反省、评价掌握了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双向交流,既强调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又注重学生的“愤悱”理性自觉,“反求诸己”“内省”“反思”。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双向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和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在相互配合中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思考,推动了双方的学术研究。德国教育学家洪堡也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很活跃的,一旦被激发出来,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当学生不断的提出一些新问题后,可以促进师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带动教师做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形成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二、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实施启发式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启发式教学不是说几个案例就可以了,启发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探索。这里,介绍几种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学习。

(一)设疑启发

向学生提问,然后引发他们思考,是很多教师惯用的启发方式。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提问没有精心准备,随意性很大,深浅过渡,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运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大学生诚信的问题时,笔者问了这么几个问题,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吗?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作弊过的?除了考试作弊,大学生在校园中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善意的谎言你能接受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引出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话题。

(二)讨论启发

讨论是高校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进行讨论前,教师要精心制定讨论的话题,题目给大家后,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免学生的思路偏离了轨道。例如,笔者在讲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这么几个话题:你认为咱们医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医学生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医学生创业,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了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并明确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在比如讲授公民道德时,组织学生讨论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及如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样完善自己。

(三)案例启发

高校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比较强,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启发。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向学生呈现精选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时,笔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案例,效果较好:清华大学高材生考过600分也不易,可一个每天三顿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的农民工,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北京日报报道,清华园里人才济济,但学生食堂的师傅张立勇,也为许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说是件新鲜事了。他的艰辛,他的刻苦,他的顽强,让清华学子动容。水木清华BBS上,头一回为一个农民工的坚韧好学掀起波澜。张立勇,做农民工10年,如今即将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在案例看完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张立勇为什么高中读完后不直接考大学?(2)他为何选择去清华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并且挑战国内知名高校?学生对这样的事迹显得很有兴趣,他们都踊跃参与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讲到听过他的演讲,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动。

(四)比较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区分,或者有些问题学生已经有一些思考了,但其思考的方向有问题,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例如理想和信念是两个概念,学生从直观上看感觉是一个意思,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事迹,让他们比较分析名人各自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总结理想的实现靠信念,这样就能分清异同了。在比如,在讲爱国主义这章时,很多学生都没兴趣,认为理论知识曾经学过,有的学生表示发达国家都不上这样的课,我们上没必要,思想方面首先就有问题。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发达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发达国家公民爱国的一些事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比较中进行判断,进而激发他们思考如今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理国。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04―0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缺乏职业意识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这与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就业缺乏职业渗透有很大的关系。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要注重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高校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是以高考失利的心态走进校园的,存在文化基础薄弱、不自信、职业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对今后从事的职业要求也很模糊,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认可,更注重的是人的综合素养,包括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合作能力等。高校如果还是一地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那么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之初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眼高手低,对服务的工作不屑一顾,怕苦怕累;工作中组织性、纪律性不强,不能服从领导的安排;缺乏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职业忠诚度低,甚至工作不久就半途而废,频繁跳槽。这些对学校的社会声誉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有不好的评价,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若高校能够从学生一进校就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训,就能有效地防止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

二、职业意识包含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当前职业道德滑坡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锻炼、勤工助学等方式来强化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指标中的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等。

2.团队意识

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是用人单位在选用员工时非常注重的一点。在分工极其细化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必须要同其他人进行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紧密配合,可以说,员工的团队意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之具有同心同德、互相帮助、愿为组织发展付出额外努力、为团队而自豪等团队意识。

3.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高校要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之能够正确地认识责任,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

4.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法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靠思路,而这些都来源于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所以说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比教授学生任何技能都重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1.分阶段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意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意识培养,确保职业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还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在开展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学生所学专业的社会定位、就业现状、职业发展前景、本专业的行业特点、优势、社会职能等相关内容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得到职业启蒙。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二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针对学生缺乏直观的职业了解、对职业设计过于理想化的特点,要鼓励学生走进专业实习基地,支持指导学生组建或参与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社团,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对职业目标进行初步修正。在这个过程中要侧重开展成长反思教育,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侧重开展择业指导教育。针对学生处于职业选择期、价值判断困惑和心理焦虑等实际情况,思想政治课程应重点加强对毕业生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关注因特殊原因未能顺利就业的学生,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和给予各方面的帮助。

2.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及政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给予切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是思想政治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是客观事实,因此,在大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应该把当前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压力进行介绍,让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将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动力。有了危机意识,就有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就能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对自己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对我国现行就业制度改革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实施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步骤,进而认识到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与政策,据此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接受政策的约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给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实现顺利就业。

3.建立一支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目前的很多高校都是由思想政治教师来开展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必须强大,素质过硬。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更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使思想政治教师具有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熟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咨询,解决大学生实际就业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

[2]刘丽.职业素养教育――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篇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I标识码:A

一、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优势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如果遇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还可以多次反复播放视频。因此,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实现自身的独立思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有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学习的主体比较明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兴趣自主设计学习过程,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与练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前加强构思与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设计很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相互启发、补充见解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微课与翻转课堂巧妙融合,改变“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微课与翻转课堂融合,改变“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应该着重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知识点,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活动,而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视频集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课前微课要根据需要制作,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播放网络微视频,还要提供一些辅助的案例、素材等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场直播”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讨论,以师生、生生现场评价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微课布置作业,课前辅导,使学生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好奇,让他们“先学”,课堂内“再练”,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改变“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总之,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主要是为翻转课堂服务的。

2.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微课资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将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微课。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又要借鉴新技术、新理念,将翻转课堂和微课有机结合,实施一种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还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倡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会话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协作,使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想意识,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微课为基础,利用新的技术和理念,有效提升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有效实现思政课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32-0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而“三生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主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当充分融合大学生“三生教育”

大学生“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位一体”的认知教育及行为引导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其本质就是关注人的现实生命、生存和生活,让受教育者理解生命内涵、学会生存技能、懂得生活品质,在对生命、生存、生活的感知中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与健康成长,这一切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需要遵守的根本原则。可见,高校思想政治课与“三生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三生教育”很重要且相得益彰。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充分开发、深度挖掘当代社会优质道德资源的“三生教育”功能

(一)“三生教育”教学实效的提高亟需开发运用当代优质道德资源

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提升和全面养成,是一门不仅强调理论教育更须关注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其教学必须从社会生活中寻求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增强生存和生活能力的优质教育资源,仅仅偏重于理论说教的“三生教育”会使自身远离现实生活,缺乏鲜活的教育素材,失去根基点和教育效能。我们通过调查知晓,当代大学生热衷于学习效仿鲜活的、真实生动的热点道德人物,更喜欢关注那些凸显时代特色的典型道德事件。所以我们应当使这些优质社会资源进入课堂,让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拥有坚牢的现实基础,从而提高说服力、针对性和感染力。

(二)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分类

1.优质的道德环境资源。我国近些年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城镇建设的氛围和成就为高校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有利的环境道德资源。如文化名城、文明城镇工程建设,可以引领公民积极投入到社会道德高地的实践中,可以激发社会向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文明城镇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有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以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的社会风气和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在当今价值多元、精神危机和道德淡漠的复杂社会背景下,这种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和显著成就可以作为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大学生从正向的视角认识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这样有助于他们形成一心向善、崇德尚义的理念,有助于他们珍惜当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存技能,增强生存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2.典型的道德人物资源。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道德榜样和模范人物。迄今,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五届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工作,彰显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崇高品质和感人事迹的道德模范,包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型,总共278名。另外,各地还打造了“最美”这一精神文化品牌,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等年度人物。再有,在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带动下,也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人心、举目关注的优秀大学生群体,包括优秀大学生村官,他们将青春奋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以及一大批关心民生、深入社会、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优秀大学生。最后,还有近年开展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如马云、吴鹰、宗庆后等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并且正成为大学生眼中创造财富、善于创业、勇于创新、担当社会责任的道德榜样。这些模范和榜样人物为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教学提供了鲜活形象的教育素材,充分引领大学生“三生教育”工作。

(三)将当代社会优质道德资源整合嵌入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教学体系

我国当代社会优质道德资源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说服力、感染性和时代感的鲜活素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体系。这些资源作为加强大学生“三生教育”的重要财富,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导向,为当代大学生生活教育树立了榜样,为当代大学生生存教育丰富了经验。为了把这些优质道德资源充分有效地运用到“三生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将其进行细致地整合,有针对性地嵌入到教学体系中。(如下表所示)

三、基于当代社会优质道德资源开发,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充分探索改革“三生教育”的教学策略和考核评估方式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于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1)有助于学生意识内省的策略与方法。如进行意识流叙事、集体研讨典型事例、专题讨论生命价值观以及生活品质和生存能力、典型人物及其事迹的个人体会感悟以及小组分享等。(2)有助于学生自我觉察的策略与方法。如情景模拟、观摩表演、情境想象等。(3)有助于学生自我体验的策略与方法。如调查访谈、参观学习、榜样评选等。这些方法既能充分有效地运用当代社会优质道德资源,又能丰富完善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课堂教学,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2.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本着“请进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当代优质道德资源的“三生教育”功能。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我们可以开展让学生了解最美人物、感悟最美生命、走进英雄生活;学习模范事迹、认知高尚生命、树立榜样生活、提高生活境界、增强生存能力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举办道德模范及最美人物报告会,组织学生开展人物访谈,跟榜样模范们一起谈生命、聊生活;参观文明村镇、调查了解道德建设成果;开展最美校园人物评选;组织生存体验拓展、生活品质大讲堂等一系列“三生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课“三生教育”实践教学活动,让我国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引领效能和作用。

3.在考核评估中,我们需要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重角度和形式。具体通过叙事论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个人心理自我分析、人际评价等方法,考核评估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对于个人生活品质和境界的领悟,对于生存能力的现实拥有和未来规划等有关大学生对于“三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三生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对促进大学生发展、完成课程改革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 坚持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思想理论、路线与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自觉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健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坚持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坚持的指导地位,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才能引领大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所以,教师应练好理论“内功”,真正相信、理解、运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着力开展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中心,以高校教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促使其养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衔接起来,将单纯的知识培养转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从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3 采取多样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一是把单向式教学引向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单向式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致使教师的教成为一项没有意义的活动。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以学生的需要、需求为中心,这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扮演好知心人的角色,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完成各阶段教学,并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二是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人人动脑、人人参与、人人喜欢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应整合校内外一切教学资源,将爱国主义影片、校园活动、社会热点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喜爱,且终生受用的课程。

4 关心爱护大学生

一是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不能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多种因素,但首先依赖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定势。而这种态度定势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尊重与信任。所以,教师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顺利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

二是大学生具有未成熟性、幼稚性的特点。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组成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贫困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人数激增;大部分大学生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其生活自理能力、受挫能力较差。由此可见,大学生仍然具有未成熟的特点,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三是促进学生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融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建立较为稳固的师生感情,帮助大学生预防及消除心理问题,使其正常生活学习。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爱的教学,才能促使高校教师树立责任意识,把教育、引导、关爱学生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从而建构起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情感目标。另外,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人格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升华,即教师获得了大学生由衷的尊敬,大学生从阅历丰富、知识广播、品德高尚的教师身上汲取了经验。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微时代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以数字传媒技术为基础,以迅捷丰富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手机媒体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2]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屡禁不止

笔者近几年都从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上课忍不住会玩手机,有时几经提醒都不改。无论是坐后排的还是坐中间的,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时不时低头玩手机,有的放在课桌抽屉里,有的则明目张胆放在桌面上,“低头族”已属高校思想政治课常见课堂现象之一。微课教学是一种碎片化教学,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的微视频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在电脑、手机、ipad 上观看学习。但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老师合理掌握课堂教学。

2.部分老师教学方式落伍,学生不感兴趣

作为“数字土著”的教育主体,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渐“抛弃”黑板、投影,乃至交互式电子白板,“手机+平板”的微时代日益临近,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通吃通用”的“高手”。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与时俱进,学会掌握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时至今日,仍有部分老师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甚至还停留在最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时代,学生明显不满足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表现出对课堂不感兴趣,出现打瞌睡、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玩手机、睡觉,缺旷课等现象。

3.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性提高,老师课堂管理地位弱化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体。然而,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很难将一门课从头到尾都讲解得具有深刻性和新颖性。[3]

由于微课将知识点碎片化了,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教师针对性地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性强,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此时,教师由课堂教学唯一的主宰者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课堂管理地位变得弱化。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管理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易沉迷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十八九岁,自制力差,加上网络世界里信息量大,游戏资源丰富,很容易沉迷网络,导致虚拟和现实不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手游更是迎合了很多年轻人娱乐的需求。现在很多学生上课都无法自制地拿出手机来玩,因此,有高校为制止这种现象,在教室准备布袋以供学生存放手机。

2.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基础计算机技能跟不上微时代教学要求

微课教学,从设计到制作再到使用微课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具备一定的基础计算机技能。但是诸如简单动画制作、图片修饰、视频编辑和音频编辑等多媒体制作技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都不具备这些基本技能,因此,跟不上微时代教学要求。目前贵州理工学院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老师都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PPT、图片、影音播放,但属于“电脑+白板”,离“手机+平板”的微时代还有很大差距。

3.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未理顺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作用。“以教师为主导”是前提,“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微时代教师课堂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让出”课堂,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导者。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学会理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策略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已不同于以前,“低头族”无疑会削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破坏教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针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管理已迫在眉睫。

1.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手机+平板”的微时代电子课本,它们可以在文字旁边添加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在可视化的教材中学习,更可以通过和电子课本地互动来实现知识的学习,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法。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打破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打破标准答案考试,打破60分及格的观念。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避免“假大空”的说教方式,还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能,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

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

贵州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科院校,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思想政治课是他们眼中的副课。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不光是上课的时候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走到学生心里面去。无论课堂上人数有多少,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用真诚和关爱之心开展课堂管理。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情感认同,他们就会正确地对待老师的夸赞或惩罚,才能自觉自发地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可以主动利用自媒体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和学生交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以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

3.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要有学校的重视与支持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要有所成效,不仅要依托先进的教育技术,全体教职工与时俱进的创新魄力,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合理借鉴外来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微课”,还有赖于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学校应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增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给老师更多的培训机会。贵州理工学院参照《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每人每4年至少1次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只有“大踏步”走出去,才能做好“大规模”引进来。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面临严峻的形势,高校必须进行转型,寻找适合的社会发展中的定位。转型是一种改革,是对高校定位转变的探讨。高校课程建设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是高校教师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文件精神的宣扬者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各高校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如何要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高校首要面临的问题。高校培养人才,不仅要重视过硬的专业,更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作为国家政策宣扬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在高校转型中仍然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大学生成才,不仅是指在专业领域优秀,同样也指其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高校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忽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造成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一些变化。在信息化时代,社会环境的物质化、高校过度的市场化,使大学生忽视对自己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互联网时代,在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面临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大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改变思想政治课课堂的呈现形式

信息时代,在高校面临转型的前提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结合本校特色和社会需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授课形式多样化,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教育。1.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传统观念。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形式,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灵活结合,首先,要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即认为理论授课就只是课堂上的纯理论传授的思维方式。其次,改变教学方式,要改变自我,使自己的教学手段能够跟得上时代。这样才能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而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2.课堂授课形式多样化。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授课形式,课堂上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相结合。整个学期,思想政治课授课可以分为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专题讲座等部分。其中,学生讨论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给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临时任选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讨论课,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又加强了大学生的团体协作性,锻炼了演讲和组织能力,使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思想教育。作为激励,每次讨论都要有评委进行打分并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教师理论授课部分采用传统黑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课件、微课等形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此外,专题讲座部分,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材内容,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既深化了教学内容,又扩充了相关知识的领域,更灵活了思想政治课的授课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面临转型。为了让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既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是思想政治素质优秀的合格人才,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1.结合大学生专业特色。实践教学形式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展开,如,医学类的学生可以让大学生下乡或走上街头进行义诊,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又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电子类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义务维修等,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都会很积极参与的。2.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紧密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全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前高校一般达到几千或上万人,在原本经费不足、重视度不够的前提下,单靠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力量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辅导员来协助工作,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全面展开,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证明,无论思想政治课开展什么形式的实践教学,只要是辅导员参与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取得的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电影比赛。大学生利用周围的人和事制作微视频,自己既是演员又是制作人,甚至有个别班级邀请辅导员来参演。从初赛经复赛到决赛,大学生认真制作、修改、完善。整个过程中,大学生真正领略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懂得了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一些知识,培养了团体协作的精神。3.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管理部门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暑假“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革命圣地考察、科研等实践活动都需要学校经费的支持。学校提供经费,为教师和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的观念,认为思想政治课也是一门生动有趣、有实际意义的课程。在大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深入其头脑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行为中得以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

四、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

新世纪是网络信息盛行的时代,网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对网络,他们是宠儿,是先锋者。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网络运用到课程教学上,如在讨论课上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让学生进行现场打分,或者师生利用微信进行评学评教。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师利用网络可以和大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此外,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建立网络资源共享课,把相关的教学资源共享到网络课程上,方便师生学习交流。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课,可以了解和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资源,促进自己教学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练习,了解和学习本课程课堂之外的相关知识或对课堂上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复习,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尤其是移动网络的便捷性,更为大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当然,网络资源共享课是需要教师在后台不断更新内容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传送到网上外,还可以结合实践教学,把历年的大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网络展示,为以后大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丰富资源。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或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便捷联系手段,随时随地和大学生进行交流,以便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享受信息技术便捷性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在网络世界中辨别主流价值和低级趣味的思想,用正面资源来影响大学生。

篇12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和阵地,它担负着教化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大责任。而新时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深人发展,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多样化的特点。但是这种变化,却因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种滞后性与之不能相适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还需要不断探索,进一步改革,这样才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实质、有效的教育和促进作用。

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太重视。据调查,至少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太重要或一点也不重要。这种观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想政治理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不专心听讲、甚至有不带教科书的、他们或睡大觉、或相互讲小话、或是看其他科目的书。他们中普遍存在着“期末突击”的思想,甚至依赖老师所谓的“重点”、“考点”,他们完全把思想政治课学习当成了一种“不必要”的附属品。

1.2 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方法陈旧。一些教师教学理念不适应需要,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理论化浓厚的倾向,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方法、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某些老师难以放下架子,不能与学生共同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最后导致必要课堂氛围的缺失。

1.3教学主体错位。老师仍为教学的主体。对于课程的教与授,对于理论的分析理解,完全是老师说了算,课堂气氛凝重、单调。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和被动。

1.4教学硬件跟不上。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的紧张,又或是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把思想政治课教学放在一个与主课、专业课不平等的位置,致使必要设备的缺失,这也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

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从学校来看。由于学校的不够重视,对于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效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评体系,甚至是把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再加上一些学校物力、财力的限制,最终导致了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学的尴尬。

2.2 从教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些教师缺乏使命意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历史使命,缺乏一种政治责任感。

(2)一些教师理论修养不够。许多教师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对于所教的各门课程没有很好地通读或阅读相关的原著,故而对理论知识吃的不透,因而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加以运用,使得课程的教学不能突显出学科的特点,自然也就提升不了课程的教学品位。

(3)一些教师本身知识基本功欠缺、执教能力不强。他们缺乏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感染力不强,不能吸引学生。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他们所想的、所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很难得到相关解惑,这样的课堂也注定不能引起学生共鸣。

(4)由于学校不正确教学理念的引导,对于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漠视与默认,也使教师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2.3 从学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面对当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大学生中报考研究生、公务员、以及各种专业过级、各类考证,甚至出国等都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攻方向,学生专业课负担很重,将要面对的就业压力也很大,这些都在客观上弱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而所谓的“学习”,也是为了“混”学分,为了毕业这个最低标准。

(2)教师原因。由于教师对于本课程教学的不够重视,上课对理论阐释较笼统、学术化,学生听不懂;同时教师从师素质欠缺、教学经验不足等等,导致了课堂枯燥;加上很多老师考前给学生重点,甚至是考点,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忽视和兴趣的缺失。

2.4 从教材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针对性不强,联系实际不够。有些理论观点比较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忽略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不能解释和阐明现实社会现象和问题;二是教材内容不精练,重复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得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完全是一种口号性不切实际的课程。因此,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忽视。

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措施

3.1 学校要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

(1)对外,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社会氛围。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凝聚广大民众、媒体、学生家长等社会各方力量的理解与支持,并且最大限度的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合作,树立学校社会形象,从而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2)对内,应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a考核机制。思想政治理课教师长年坚守在教学一线,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科研始终是其薄弱环节。因此,学校应在教学、科研成果认定等各方面给予其一定倾斜政策。并且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单独的业绩考核机制;b.激励机制。如加大经费投人,不断改善教学、教师条件,尽可能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等,同时,学校应给予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的关怀,并及时向他们传达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在获取此类信息方面提供便利。以最大限度激发起他们的内在积极性;c.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应对现任教师的长远发展做出统筹安排,有周期的安排业务进修,同时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应给他们创造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平等的外出考察及学习机会。

3.2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自身要改变以前那种思想政治课只是教育“附属品”的观念,应以学生为本。新时期下,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思维活跃,独立意识都会明显增强,对事情往往也有着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因此,思想政治课堂应以实效性为前提。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3.3 教师课堂的情境化教学。所谓情境,通俗来讲就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种意境和环境。

(1)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融入课堂,以感受课堂魅力,唤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这样就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情境效应,并且把自己融入特定的情境中间,使课堂与情境,使学生与老师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2)情境创设可以产生和谐的氛围。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课堂中应多给予学生激励、鼓舞,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彼此间创设和谐愉悦的心境,从而通过课堂教学唤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3.4教学的主体性策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能忽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校必须加大硬件投入,如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以更形象、更深刻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教师也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2)课堂应关注热点实事,特别是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及政治热点问题,应帮助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以解其惑。

(3)除了以上客观方法,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情感因素,去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如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等;在课堂上,鼓励提问、发言,允许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以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消除学生的疑虑;同时在生活上,可以给学生以关心,为学生解决困难,并通过谈心和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通过真诚的情感,多层次、多方面去感染、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魅力、课程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3.5 安排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增加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解决很多实际困惑的问题,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上的梳理和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累积课堂教学素材和经验,从而促进课堂理论教学。

篇13

[作者简介]乔长水(1972- ),男,河南洛阳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侯东喜(1962- ),男,河北邯郸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就业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2GJJG232)和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同步’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104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25-01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应面向现实

1.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应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与学生的思想状况相匹配,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思政课教师应该到学生中间去经常性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分析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学生思想实际的把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千差万别的具体教育对象,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端正学生对未来前途的态度、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对师生的态度、对日常学习的态度,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自觉地把自己的未来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2.教学内容应直面现实。思政课教学必须和时代相结合,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无论称为改革的时代、转型的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或者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无论我们怎样看待这个时代,认为这个时代是好是坏,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选择,也不能逃避,更不能逃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促使一些人急功近利,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出现不正当行为,这些行为会让学生产生困惑。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思政课应该给予学生满意的回答。思政课教学应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疑惑的问题引入课堂,通过讨论方式引导学生的思想,解答普遍存在的疑问,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才有必要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因为存在问题才为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传输上,更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造福社会。

3.教学内容应与时事紧密结合。当前各种媒体十分发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在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都有可能传遍全球。大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时期,他们不仅关注身边的事情,更关心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微博、微信、QQ、各种社交网站论坛,是他们表达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见、对校园里发生的事件看法的重要平台。思政课教师应关注这些平台,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积极疏导学生情绪,通过讨论、辩论等途径提高学生对事实的辨别能力,因势利导及时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在授课当中也可以把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编写成教学案例,用最新的时事案例阐释书本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成鲜活的形象融入记忆的深处,使课堂具有时代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面向现实

当前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博取受众的注意力,媒体采取各种办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于是“眼球经济”盛行一时,人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借鉴“眼球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理论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中享受轻松愉悦。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当前传统教学模式还是被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方式传授知识,把在黑板上板书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低。现在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上网,低廉的上网资费、快速的上网节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容易使学生厌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手段、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能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记忆和理解接受。也可以把思政课教学搬上网络,利用互联网络建立思政课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提供高品位,富有思想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视频、图片以及案例供学生学习、借鉴和下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市场经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还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参与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青年学子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是时代的骄子,知识的单向灌输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希望在独立思考中获取知识,在交流和思想碰撞过程中激发思考。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由老师逼学生学习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激发,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为未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对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障碍,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主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沉闷的课堂气氛被师生间的互动所取代,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做好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程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环节,也包括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能够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有益补充,弥补理论教学的局限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实践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倾向,或者口头上好像很重视,但行动上不落实。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有社会实践、听讲座、写报告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制订更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值得认真思考。另一方面,从事实践教学专职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在实践平台方面建设也是难题,存在着基地不足、场所缺乏、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应面向现实

1.传统的思治课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有一定的距离。课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导向性,考核方式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一方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近年来,各高校虽然进行了一些创新,但考核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学生应对这种考试的方式往往是考试前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甚至挑灯夜战,等考完后就将所学的知识扔到“爪哇国”里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通过课程考核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逐步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统一到的立场观点上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探索多角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机制。要想达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把对知识层面的考核变成知识考核和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真正提高。 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过程控制,把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设置科学的适合考核的教学环节,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避免仅仅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就能够得到高分的现象。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采用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撰写时事小论文、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采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建立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对学生思想状况分析考核的制度,促进学生思想转变,提高思政课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