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

篇1

“让孩子自己去做”应该成为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让孩子在亲自参加的动作,聆听、语言、表演、奏乐、创造等大量的活动中,直接去感受音乐,把他们的音乐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并逐步引导向更高级的程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基础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一、开头新颖,引学生投入音乐氛围

音乐它的独特魅力让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开始,学生往往会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光”。但要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严格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如:初中音乐课《七子之歌 ―澳门》,老师播放录像:澳门政权回归仪式,老师就可以设定教学情境:“澳门离开祖国母亲已有四百多年了,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请听听澳门的心声。”由此激发学生们的情感,由《七子之歌―澳门》的离别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生活中离别的感受和相聚的心情,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各种表达方式和演唱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活动,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参与互评,有益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参与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过程注重衔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将影响到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音乐的课堂是一个舞台,那么老师就是这个舞台的灵魂,学生就是舞台中的表演者。所以,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环节之间,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确保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如,在学习自然小调时,可先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从中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2)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学生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在各课时、各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比如,在小学阶段,除了唱游,讨论、歌表演之外,还安排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音乐探宝、模仿填词、我的“音乐网页”等。而在中学阶段可以多安排配乐诗朗诵。记录歌词、学习竖笛、画旋律线、思考讨论、歌乐配舞、写诗配音乐、参与音乐擂台竞赛、自己组织新年音乐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这些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篇2

小学音乐教学一直处在一种被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不是很重视音乐教学,只是以唱歌为主线而进行。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普遍率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素质以及课程的本身特殊性的原因等等。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应该对当前的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一直以来被很多教师所忽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大体分为三种:

1.教师以演唱为主

按照教学课本给学生们当教学音乐,然后让学生们学习。学会了就一起合唱,或者是让学生们进行独唱。这样的教学方式以演唱为主线,过分强调唱与学会唱的目的。但是对于其乐理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却存在缺陷。

2.教师以乐理为主

与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大量的板书处理。给学生们讲述很多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小学生们对于乐理的学习虽然还是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缺乏实践配合,只是被大量的灌输了很多关于音乐的历史、音乐家的历史以及死板的音乐知识。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严重的地区。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导致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缺失。

3.小学音乐课成了自由课

这种现象并不多,但是的确存在。在一些地区,小学音乐课得不到重视,音乐课往往就是让小学生听歌,或者是让几个小学生进行才艺演示,再或者就是每个人唱一首。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小学生无法掌握小学音乐教学的主旨,对于音乐的乐理毫无所知。只是锻炼了自己的歌唱能力,而这种锻炼却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不仅教学效率极为低下,而且对于小学生未来对于音乐的学习以及方向都造成了误导。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方法解析

通过以上的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分析,可知:目前小学音乐亟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迫在眉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要以兴趣为指导,对于较为天真无邪的小学生而言,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首要进行的是要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这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来源有很多。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多是来源于教师。因此,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要从自身做起。找到学生们喜欢的切入点,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蔼可亲的教师往往更受小学生的欢迎,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则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是声音的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发声方式的培养。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人魅力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2.寓教于学、于乐

教学强调效率,但是要以一种较为恰当的方式去切入,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效果。所谓寓教于学就是要以教育为目的融入音乐的学习中。音乐学习不能仅仅被狭义地认为是唱歌。尤其是在小学音乐的教学阶段,一定要纠正这个误区。小学的音乐教学要以歌唱教学为手段,进而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加入音乐乐理的知识与理解。例如,在学习一些儿歌的时候,就可以锻炼小学生对发声技巧的掌握。而于乐,就是要让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学习的最大满足感在于能够学以致用,音乐课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让小学生们亲自演唱所学的歌曲。首先给予肯定与褒奖,然后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既使得学生得以实践,又能够享受乐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能发现不足。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定能够发挥其优势,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依然要以效率为主,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忽视其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兴趣才是学好音乐的基础。此外,将寓教于学的思想完美地融入音乐教学之中,让小学生既得以实践,又能够享受乐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能发现不足。因此,着重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玲,蒋旋新,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6):29-30.

篇3

一、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来感化学生,鼓励孩子们成为音乐爱好者。让她们能够对音乐充满兴趣,主动的学习音乐。用音乐来点亮生活,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来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这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对她们付出全身心的爱,更要注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曾有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表扬和赞美,对于那些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够激发出热情,促进他们的信心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得以享受音乐,能够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贪玩、好奇心强,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授《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回声、学回声、唱回声来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回声”为主题的游戏,将两三个同学分为一组,然后进行“回声”练习。一位同学用强音喊出一句话,就以“你好”为例,然后第二位同学也说“你好”,但这位同学的声音就要比前一位弱一些,由此进行反复练习,同学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回音要比原声弱。这样,教师利用了“强和弱”的对比来设置了回音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而且还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与音乐的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

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如刚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学生基本准确的演唱完歌曲之后,可以直接以开心而自豪的口吻告诉学生:“你们唱的真棒。”当某个学生答题时遇到卡带,那你也不妨说一句“没关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非常勇敢的表现”等等。

肢体语言激励。以肢体动作,如常用的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或者纯粹以期许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示意。需要强调的是,在同一节音乐课中不要过多的运用表扬,而是当学生真的做到了某个课程进行环节中所要求的要点,才给于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时而出现的表扬和激励会让孩子们对其习以为常,继而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意义。

2.竞争激励法

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其竞争活动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篇4

音乐鉴赏教学就是让学生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们独自感悟音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由老师带领,来培养独特的“音乐感受力”。这是小学生音乐鉴赏要达到的目标。要达成这种目标,相关的音乐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学习状况并不理想,老师只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对乐理知识是否了解,但是却忽视了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的培?B,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很少有鉴赏评价的机会,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只能做到简单的了解,并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核心主题以及它想表达的情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新知识最大的动力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小学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应该由简入繁,由浅入深,让学生容易接受欣赏内容,小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尚浅,也许学生不能理解到很深的层次,但只要对音乐表达出的意境说出自己的感觉即可。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5

音乐是人类内心情感与思想的外在表现,对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塑造、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对音乐教学更加重视。音乐新课程改革标准也明确提出: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原动力,让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来享受音乐,爱上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往的音乐以教唱为主,为了唱歌而学音乐,如此单调机械的教唱,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将音乐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逐渐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使音乐失去了它所特有的功能。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呢?

一、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鼓励孩子们成为积极地、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和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他们的音乐感悟大多都需要音乐老师的引导。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侧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思维发展,不要严厉批评,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联想。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他们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轻松、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能够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爱好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接触音乐的动力,是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我们不但不害怕学生有这样的特点,相反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例如,在《闪烁的小星星》一课的教学中,创设了“星星眨眼”的游戏活动,从上课开始到课堂结束,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聆听、律动(用手腕拍一下转动,双手高举转动;在不同部位转动;由上而下转动等等)、歌唱、表现,创造这样的游戏环节,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进行交融,实现与音乐的时时互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三、开展科学的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

科学有效的提问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地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参与的气氛。

1.提问要注意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我认为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和学生的参与面;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真正体现“生本主义”的教育观。

2.提问要注意选择恰当时机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增长见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课程占的比重比较大,涉及到乐器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教学中,乐于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带,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等表达地明明白白。同时,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小学音乐教学如果把教学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可以使学生对于音乐、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五、充分地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该遵循着几点原则: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接受的;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

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音乐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因而,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音乐教育当成一种生活艺术来培养学生,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情感,能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总之,通过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最终可以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所谓的形象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文字、图画和符号进行归纳总结并描绘出来,使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接受和掌握,在这类教学方法中,最直接、直观和容易的做法就是讲故事、顺口溜和简笔画。

(1)讲故事。故事由于具有趣味性和情节安排总是引人入胜,尤其是天真、好奇、兴趣浓厚的小学生,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取引用故事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生动、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会仅仅抓住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好奇心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综合练习中,读谱知识和乐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这样,不仅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读谱知识“休止符”时,我们就设计和编排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小白兔在家里练琴,弹着弹着,突然发现旋律中出现了一个“0”。它就想:“咦,数字中的‘0’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这应该怎么弹呢?”。正在它苦思冥想不知道怎么办时,好朋友小猪猪来了,不愧是小小音乐家,三下五去二就帮助小白兔解决了问题,小白兔又高兴地练习起来。讲到这里,教师就会因势利导,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猪猪是怎么样帮助小白兔解决问题的?”,小学生会急切地知道。小学生这时候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就变得极度高涨,小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就会变成主动性,教师就会顺势引导,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所以,故事的运用和恰当的编排,不仅会促进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精神力量,促进思想意识的再发展。

(2)顺口溜。所谓顺口溜就是一些押韵、顺口的小段子和小诗歌,虽然很短,但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且概括力强。在教学音乐过程中,只要合理运用、不失时机地利用好顺口溜就会给教学音乐知识和歌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常用音符时,我们就编排了几句顺口溜来帮助小学生识记抽象的音符名称。“祖宗五代聚一堂,身后三线是全音,身后一线是半分,孤零一人是四分,脚踩一线是八分,脚踩双线十六分”。这样,五种常用音符的形状和名称就形象而清晰地记忆在小学生的脑海里。

(3)简笔画。简笔画的合理运用和恰当地使用,不仅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会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有关的乐理知识、感受音乐的情感。简笔画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所以,音乐教师也必须具备简笔画的基本基础和运用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选择适当的知识和内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成基本的音乐画面,就会给教育教学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带来不容质疑的良好效果。因此,简笔画的运用不仅有助于音乐歌曲的教学,而且会增加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和活动中。

二、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加强音符、旋律的记忆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条件、设施和学校经济的限制,小学生记谱、识谱和学习音符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针对农村这种现象,将音符和旋律教学分三步走不失为一种切合农村实际、又会完成音乐课程教学任务的好方法。

(1)卡片认读。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直接性和可视性相结合。把以前学习的知识中的每一个音符或符号,每一种旋律的形式,用卡片的形式记下来,让学生抽出来一张一张地记忆和回顾。在记忆和学习过程中,要把次序和顺序打乱,随意抽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强小学生的知识机械性记忆,有助于加强知识的记忆性。随着卡片的抽取和记忆,全班的同学也会随着知识卡片的不断学习而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全面复习和全体复习的目的。久而久之,那些不容易记忆的音乐知识就会在不自觉地学习和潜移默化中在小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固定的、正确的印象。

(2)分组监唱旋律。尽管小学生在卡片练习和记忆中得到了知识,但是,学生的整体音乐旋律意识海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加强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小学生分组式的互相监督的进行旋律的试唱和朗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音乐旋律的总体意识。为了使小学生在试唱中不至于出现“卡壳”的形象,在教学音乐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于旋律的朗读也是很重要的。

(3)成立音乐活动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提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成立音乐兴趣活动小组,有利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推广,也有利于乐理知识的提高、试唱的训练和音乐技能的提升。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回忆,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课堂教学知识面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小学生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升华,为学好音乐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在竞争中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竞争意识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该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和全面关注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并不枯燥,这也是音乐教师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方面力度还不够,同时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来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2、小学音乐课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缺少目的性。教师们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想一下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不设定目标,就草草收场。例如:上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教师就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这样就不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

3、歌曲的学唱,教师要清楚学生完成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更进一步的理解是不是可以用歌声、用情感、用心去表达出来呢?教师是不是注重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的钢琴伴奏是不是滞后于学生的歌唱?不能单纯的认为学生会唱了就算完成教学目的了,这仍然是停留在浅表的阶段。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音乐教师教学缺乏基本功。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来启发学生的审美,导致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就显得十分苍白。

5、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机智与课堂上及时反应的能力。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语言苍白、贫乏,虽然很着急,但是表达的还不够准确。所以,要认真地备好课,找到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等,充分挖掘教材,以丰富的内涵、激情的讲解、巧妙的设计等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去对待、完成好每一课音乐课。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就成了一门技巧。因此,从教师所用的交流语言、神态中都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还可以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中来,激发孩子本身喜爱音乐的天性,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一旦爱上音乐课,兴趣就会提高,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便不是件难事。

2、制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评价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依据。因此,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将新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2)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应成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因此,能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确立准确合理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了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涵盖了三个方面: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三个具体目标。换而言之,就是说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必须先是人的教育。要保证学生们持续发展,关键点不在于知识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误区,改变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3、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每个音乐教师都希望学生们能轻松愉快的上好音乐课,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是将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们就能够掌握,重点是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来实现:一是充分利用语言来创设情境和氛围;二是利用直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和氛围;三是利用环境来改变创设情境及氛围。

4、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灵活调整教学环节。例如:在不同的几个班执教同一课时,教师要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出不同的调整来。总之,设计任何教学环节都必须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入手,

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5、提高专业的教学技能

在教学中努力实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此外,音乐教师还要不间断地练习基本功,重点是加强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6、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

任何评价都不是随意的,目前,教师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因此,随着课堂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教师对课堂评价应遵循着以下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小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又有很重的好奇心,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跟不上教师节奏的情况。因此,我们要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给予他们善意的批评和好的评价。

(2)课堂评价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以便于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这是评价的前提。不仅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更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师评价在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形势,以至于不压制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将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们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加深情感体验,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为学生上好每一堂音乐课,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参考文献

篇8

发声训练是指通过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使演唱者具备优美、动听的音色。

儿童的嗓音是十分稚嫩的,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歌唱教学中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他们的嗓音,但是这种保护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那就是应当对学生的嗓音给予一定的训练,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关键是教师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不忘用种种巧妙有趣的方法调整学生的声音,不断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不断强化正确的歌唱方法。因此,教师有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他(她)应当能够敏锐地觉察儿童发声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十分有效和十分形象的方法去纠正学生的发声。例如,一位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在发现学生歌唱中有“漏气”现象时,立即用因漏气而空虚的声音与正确保持气息所发生的结实声音进行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的声音很快得到改善。当发现学生的声音“往下掉“时,教师拿起一根细长的棒说:“小猫在河边钓鱼,一会儿,大鱼上钩了!怎么办?”学生立即有了反应,知道声音应当“提起来”唱。我们提倡小学生唱歌时应多用“头声区”,因为头声区的声音清纯、最富有童声的特点,但是学生在唱到稍低一些音时,往往会过多地使用“胸声区”,造成在唱同一乐句或同一首歌时声区明显不统一。为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多做一些统一声区的练习。例如,可以选择歌曲中某些从高到低的乐句(包括片断)来进行练习,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美丽的白塔”,如用1=D的调高来唱,前三个音处在儿童的头声区,而最后一个音则处在儿童的中声区(偏低),儿童在演唱时很可能发生声音不统一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示范,引导儿童将唱较高音时的感觉平稳地带到唱较低的音中去。

二、新歌学习

新歌教学中,教师的范唱尤为重要,特别是范唱要以清唱为主,教师范唱时要把学生当成亲切的观众,要怀着热情富有感情地唱,贴近学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离开琴,走进学生,和学生面对面地唱歌,把歌唱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表现出来,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发展其积极丰富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歌唱。范唱并不限于在学习新歌之前进行,而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有时作片断示范,有时作正确与错误唱法的对比,有时作感情示范等,以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感受和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现在很多音乐教师习惯放录音范唱给学生听,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但是,如果只是把听范唱作为一种形式,听完就算,学生对于这首新歌还没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知,在学唱歌曲时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三、歌曲复习

教会学生唱一首新歌,并不等于完成了唱歌教学的全部教学任务,而只能说才完成了一半任务。这是因为唱歌技巧的不断熟练、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以及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的进行,常常不完全在教唱新歌时实现,而主要还在复习旧歌时实现。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18

传统音乐课教学模式大都是先复习旧歌、练习新歌的重点难句,再教唱歌曲,然后处理歌曲。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几年的今天,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学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已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场“革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深刻地体验到了新课程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笔者认识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等等。笔者就几年来的在音乐教学方法上的学习、探索与尝试作一总结。

一、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课堂,一定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笔者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阿门阿前、阿嫩阿绿是什么意思?”、“蜗牛爬得这么慢,得用多少时间才能爬上葡萄架呀?”、“那它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爬呀?”、“从这首歌曲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

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总之,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节奏创编上,倡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

以往教学都是事先让学生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学曲谱。但实际上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教师应多提供学生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倡导学生创造性的发现。如在教学第三册《小雨沙沙沙》这首歌曲时,让学生设计一组节奏型为歌曲做节奏伴奏。笔者在黑板上出示“X”、“X”、“XXX”等几个节拍,让学生尝试用这些节拍编两小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每个节拍可以重复使用,并鼓励学生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可得一个小奖品。有了奖励的“诱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下子就开了花,种种节奏型不断涌现在黑板上,笔者便让学生用自己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学生体验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既发现了自身的能力价值又激起了个性的形成、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学习也就更加充满自信了。

三、在听赏乐曲上,尊重学生创造性的体验

以往的欣赏教学,都套用固定的模式:整体(初听并介绍背景、作者、内容等)――部分(分段欣赏,比较力度、速度、情绪上的变化)――整体(再次感知),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禁锢在此模式中。音乐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且多姿多彩的。如在欣赏一首歌曲时,笔者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情绪随音乐流动,听完曲子,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位学生的答案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学生们自身的真实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能扼杀他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四、在歌曲创作上,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感受

我们的童年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将有一首学过的歌曲故意变一变花样唱,或者为短小简单上口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在这种游戏中充分地享受着变化所带来的快乐,而家长和教师常常以为孩子们唱“滥词歪调”。事实上,这种现象从音乐创作学习的角度来看,说明儿童具有潜在的音乐创作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鼓励引导他们的创作、培养一种创造力思维并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教学《对花》、《两只老虎》、《月之故乡》等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的歌词编到旋律中,体验作词的乐趣。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找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诗歌让学生尝试作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培养作曲兴趣,提高创造能力。

五、在音乐实践上,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引导学生聆听《码头工人》歌时,笔者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体态来表现在重压下迈着艰难的步履、沉重劳动的码头工人的形象;有的用声音来表现码头工人怒吼的声音、发奋的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教具创设学习新歌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合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下转第27页)(上接第18页)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加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在学习一首歌之前,教师可多做与歌曲相关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歌曲内容的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时,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跟随教师一起想象这样一副画面: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来到了一个开满玉莲花、玫瑰花和紫罗兰的花园中,天空中有着无数闪闪的星星,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恒河的波涛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如此,学生们定会被这副美妙的画面所吸引,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使得整首歌曲的学习过程轻松愉快,且效果明显。又如,在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歌曲,当学生们掌握之后,教师可在学生的演唱下表演一段新疆风格的舞蹈,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疆音乐节奏的感受。

篇10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人类向社会表达思想感情的窗口,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小学进行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儿童时期变得更美好。给予音乐熏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从音乐作品中发现美并且创造美,让小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小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都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人类通过音乐来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小学音乐教育能启蒙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通过聆听音乐、自己演奏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充分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些情感吸引着他们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小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的乐观态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审美素质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其可以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而审美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

音乐教育集中了人类审美的全部精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科技产物接触许多低级的“文化垃圾”,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选取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歌曲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如《左手右手》《梨花开放时》等歌曲使他们懂得取舍,提高他们辨别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这有助于学生们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都各不一样,学生的自身特点在音乐学习中就会得以体现,有些学生外向,表演欲望强烈;有些学生内向,不愿意展示。而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有些学生具有表演天赋,就可以在音乐课上,尽情地让他演唱;有些学生节奏感强,就让其控制节拍,做一个指挥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各自负责音乐作品中的一部分,从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节奏感好了,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演唱了。喜欢演唱的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学习其他的内容。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都会积极面对。

3.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一个集体活动,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接受着相同的音乐教育资源。音乐教育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程,它可以借助更多的表演、演奏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一些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木桶有个洞》等,通常会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演绎。有些学生负责乐器,有些学生负责舞蹈,有些学生负责唱歌,等等,一个完整的音乐剧表现出来,必然少不了团队之间亲密的合作,只有团队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可以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音乐这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求必须具有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自然而然,小学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们从中可以意识到并不是某一个人唱得好就可以,而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完完全全理解团队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成功。这些独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集体团队的意识,能够真正地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演唱、弹奏、舞蹈等一系列的方式,将音乐传输给学生们。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要学会老师教的动人的歌曲,就必须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记住。一方面,专注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记忆力也得以提升。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美妙的音乐,可以将学生们带入他们联想的世界――草原、大海、高山等,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欢快明亮的乐曲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美的体验,呈现出来的是自身对于美的种种联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时时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借助于音乐,学生们可以勾勒出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提升了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5.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l展

音乐是对人类大脑与肢体都要求极高的艺术,演唱者必须很专心才能不漏节拍、不抢拍。演唱者必须认真听到乐曲的节拍,反应到大脑中并做出指令,处理好演唱中的技巧。弹奏者也必须手、脑、眼、耳相互协调,乐器演奏的反复练习直接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使大脑反应更加灵敏。另外,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得接触大量的关于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们从中学习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相关的知识,大大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根本无法替代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小学生当前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影响巨大。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可在当今社会,小学音乐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音乐教育始终无法顺利地开展。

1.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虽然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样。在城市里,小学的音乐课程会有钢琴、长笛一系列的乐器的学习,有多媒体教室,有电脑、光盘等现代科技产品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大多也只是空设,没有相关的音乐传播设施,有些学校上音乐课也只是让学生们唱几首歌而已,并不能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音乐学习。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放几首流行歌曲,并没有真正去备课,没有进行专业的剖析,也并不考虑这些歌曲是否真的适合小学生去理解、欣赏。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学生的审美观念被歪曲。

另外,城市和农村的师资质量悬殊,城市里的小学音乐课教师基本上是专业的音乐院校毕业,通过了严格的考核才具有教师资格,这大大保证了教学质量。而在农村小学,教师本来就少,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师,小学音乐课程教师也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兼任,有时候不仅没有让学生接触到音乐学习,而且课时还被用来上其他的文化课。目前,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许多的农村学生对音乐一无所知,素质教育更加无从谈起,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2.小学音乐教育被重视程度低

小学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美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大多数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家长们往往忽略。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许多年,但家长们重视的依然仅仅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学生们喜欢却不能像文化课那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觉得学习音乐是在浪费时间,不愿意学生们去学习。有些学校注重升学率,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所谓的“主科”课程,更有甚者,占用音乐课的时间讲解习题,上“主科”课程。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校方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政府不重视。音乐教育相较于文化课,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场地设施要求很高,政府不重视,没有相应的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学校的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才能在学校中真正将音乐教育开展起来。

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乐种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跟随各地的经济实力,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在东部。经济发展的地区,音乐教育融合了国外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使得义务教育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学生们受益良多。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音乐教学内容中包含了西方艺术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这五类包括有民歌、歌舞、说唱、戏曲、乐器等。而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难做到,由于设备与场地以及师资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方面,需要许多各种各样的乐器,需要专门的场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擅长各类音乐的演奏。所以,这就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往往很难达到。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西方著名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几乎占据了音乐课堂,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戏曲却很少提及,学生们对音乐了解很片面,对音乐无法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在一般的城市小学,仍然是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基本上是老师唱一句,学生们跟着学一句,大大束缚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创造性,这与音乐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要改变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音乐教育。许多家长和学校依然困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家长一味追求学生的语数成绩,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都没有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到第一位。我们应该逐渐改变家长以及学校区分“主科”“副科”的观念,音乐以及其他的艺术类课程同其他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习好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还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主科”c“副科”之分。教育部门应督促各教育机构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科目教学,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甚至取消音乐教育课。重视音乐课程,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音乐教育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间。另外,政府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投入,建立音乐教育的专项资金。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教学目标,划分合适的经费。对小学音乐教育经费应该有明确规定,确保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确定经费的投入主体。例如,有些地区可以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支出,有些地区则必须依靠国家的专项拨款。

学校应该每年做出相应的规划,对所必须具备的音乐教学用具、音乐教室以及其他的相应的音乐教育投入做出预算,加大音乐设施投入。丰富音乐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音乐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专业音乐教师储备,在师范类院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系统地培养专业技术强的音乐教师,使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输送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方面应提高重视程度,向全社会征集优秀的具备音乐专业素养的教师,从而解决目前严重缺乏音乐教师的困境。另外,应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定期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针对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大兼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带动,多去专业院校参观学习,加强互动交流,全面提高教师音乐专业素养,使音乐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音乐知识的模式进行。而音乐知识以这种模式来传授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大大地挫伤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以学习主体(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的改革都将只是空谈。这些教育方法必须充分符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的成长轨迹。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动的阶段,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只是一味让他们被动地听课,使得他们对音乐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1)以小学生为主体,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提问引导,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并注重情感教育以及开展丰富的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等方式改变教学方法。①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选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曲子,让学生们跟着节拍来拍手或者跺脚,例如,歌曲《如果你高兴》就是一首很好的控制节奏的曲子,让小学生跟随节拍与旋律,或快或慢,或者分组来进行拍打,不仅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而且特别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要打节拍,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着旋律,听着歌曲,对他们的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另外,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这些看似在游戏的动作,对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②采取适当提问引导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很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辅助用具,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欣赏一首描绘田园的音乐中,哪些是显示虫鸣,哪些地方体现鸟唱,在引导学生们体会的同时,可以问一下“哦,那你们心里的虫鸣、鸟唱是什么样的呢”,适当地提一些学生可以模仿声音的问题,问一些学生可以用语言描绘的画卷,不仅可以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到这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结合他们自己的所闻所见,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这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③采取演唱与表演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爱唱歌,有些学生爱舞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他们相互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象的场景或者内容用自己的动作或者语言表现出来,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在小组比赛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④注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音乐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音乐灵魂的就是情感。音乐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小学生还处于情感培养的初级阶段,其心智的发展需要审美情感的激发,所以说,音乐教学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里,在与同学与老师的互动中,感受音乐之美,在音乐的情感流露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向契合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第一目标,情感教育方法的实施,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将学生带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设立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教具,结合教学内容,对环境进行模拟设置,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跟随音乐进入到情境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例如,欣赏一曲《百鸟朝凤》,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动物进行模仿,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每首歌曲都蕴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授课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目的。可以借助于夸张的想象、动人的演唱、流畅的演奏、合适的表演等,让作品灵活生动起来,将作品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真正投入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才能够带动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体验到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的目的。⑤开展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局限于课堂,不仅场地受限,而且教具、乐器均不完善,大大的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开展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例如,哪些学生喜欢弹钢琴,哪些喜欢吹笛,哪些喜欢西方古典乐,哪些喜欢中国传统音乐,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分组归类,再系统地进行教导,有侧重地指导,在课外,可以将乐器交到组长的手中,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乐器,有助于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与一些音乐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培训机构的课程,使用乐器,参加其举办的音乐比赛等,让学生从课外的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准。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校外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将科技引入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大趋势,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的音乐教师以及学生所欢迎。多媒体使音乐欣赏更加实体化,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情境。

(2)想要达到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是音方逃发展的最大阻碍。要想真正让音乐教育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将教师与学生从应试教育和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建立小学音乐教育的宏伟目标,创新改革教育理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①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原有的教学理念往往拘泥于讲授音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师应该跟随学生的兴趣点,将所要教授的音乐内容合理的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每一节课都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音乐知识。②注重身份的转换,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都以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跟随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对课堂失去兴趣。教师应该转换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则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音乐思维”。③冲出音乐教材的束缚,实行“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我国地大物博,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快慢不一导致教育资源分布参差不齐。小学音乐教育全部做到统一并不现实,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该跳出课本,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将这些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来,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当地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耳目一新,还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实行“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教会学生音乐技巧、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教学中,让其体会、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在有限的课时内,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将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自身观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创新的源泉,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给予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应该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做好小学音乐教育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l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5-22.

[2]张向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1):58-59.

[3]马 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53.

[4]肖玉兰.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透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45-47.

[5]邢彦琴.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48-49.

[6]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甘肃教育,2005(7):122-123.

[7]冯 坚.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46-47.

[8]郭正航.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20-122.

[9]杜伟祥.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1(3):24-26.

[10]王 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97-98.

[11]赵翠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析[J].大舞台,2011(2):154.

[12]张 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88.

[13]邱 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14]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50-55.

篇11

传统的节奏训练,往往是抽象而单纯地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针对传统节奏教学的弊病,我尝试采用探索学习法与兴趣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好学生探索的心理,把节奏训练寓于趣味游戏中,学生能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各种节奏型。如在节奏训练《钟》的探索中,我没有逐一让学生机械模仿演奏,而是把碰铃、三角铁、双响筒3种乐器和3种节奏类型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自己探索着去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

然后以6人为一组、其中3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同学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式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喜欢节奏训练了。

二、自主动手,制作乐器敲节奏

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后,都表现出对打击乐器的浓厚兴趣,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打击乐器可以在自己的身边发掘、自己制作。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利用矿泉水瓶装入沙子制成沙捶,既简单、耐用,又与购买的沙捶音色相近。同时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自己去创造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三两天的时间,有的学生在矿泉水瓶里装些水来当水球;有的学生把家里的大铁钉带来,两个钉子清脆的碰击声一点儿也不亚于碰铃;还有的同学把几双筷子绑住一头,互相碰击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用啤酒瓶盖或塑料瓶盖做成响板,虽然比较粗糙,但非常有创意;还有用包装盒和小铃铛做成了串铃, 声音非常清脆,形状也很漂亮。

我们让这些简易乐器进课堂的初衷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单纯学会制作打击乐器, 而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适合学生心理、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如在一些三拍子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3拍子节奏,我引导学生用废车铃充当三角铁,用装了米的矿泉水瓶充当沙锤。废车铃演奏第一拍,矿泉水瓶演奏第二、三拍,从而更能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这样不但学生节奏感增强很多,而且学习歌曲特别专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在演奏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

三、变换速度,读着歌谣拍节奏

变换速度学节奏,可以让学生通过速度快慢的变化来体验节奏,配合拍手的动作来提高他们对各种节奏的反应速度。教师可通过“体态律动”,如拍手、走、跑、跳、队列行进、摇摆等训练学生的节奏。

“|× ×|× ×|”可以让学生用走来感觉慢速节奏;“|×× ××|×× ××|”可以让学生用跑来获得快速八分音符的节奏感。

除了用身体来感受节奏,还可以通过朗读歌谣来感受。如《两只老虎》是儿童都很熟悉的歌谣,要求第一遍按以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慢速朗读:

×× ××|×× ××|×× ×-|×× ×-|×××× ××|

两只 老虎 两只 老虎, 跑得 快跑得 快, 一只没有 耳 朵,

×××× ××|×× × |×× ×

一只没有 尾巴, 真奇 怪真奇 怪。

第二遍可以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加快一倍速度朗读,以此类推,这样加快速度朗读节奏,不仅提高了学习节奏的训练效果,还培养了学生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

四、创编词句,结合生活读节奏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在创编时要突出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

1.模仿声音练习。

公鸡叫× × |×-母鸡叫×× × |×× ×

喔 喔喔咯咯 嗒咯咯 嗒

布谷鸟叫××・|××・ 小鸡叫 ×× ××|×× ××

咕咕 咕咕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2.师生创编练习。

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各种内容运用节奏有序地编排起来,让他们读一读、拍一拍,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熟悉、掌握节奏。

如:老师先做示范创编:×× ××|× ×|×× ×

我向 妈妈要 了 五角 钱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节奏来创编,我向 小明|借 了|一支 笔

学生会越编越多,越编越好,课堂沉浸在活泼欢快的音乐气氛中。这种“创编词句”的节奏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编的能力。

篇12

一、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性是儿童音乐学习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的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学生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动静交替,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使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动起来。对音乐的动作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有高低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教师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发展。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如要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要有自信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等。

1.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哼唱并背诵一些经典作品的主题旋律。视唱法便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记忆作用。视唱法即在音乐欣赏前、欣赏中或欣赏后,演唱作品的主题旋律。例如在欣赏《风笛舞曲》前,我把其主题旋律作为视唱练习让学生演唱。加深印象后再欣赏这首乐曲,每当主题旋律出现时,同学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当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视唱主题,一边唱,一边感受风笛的形象。最后,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让学生哼唱一下风笛的主题,很多同学都能够脱口而出。

2.培养发散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

篇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都在不断地深化与提升。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情感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采用其他的艺术手段更加直观和具体,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范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还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范唱,发挥范唱最佳的效果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利用录音范唱来激发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运用教师的范唱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歌的积极性外,运用录音磁带进行范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唱《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时,就充分地用运用了录音磁带进行范唱。上课一开始,我就面带微笑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它的美”,说完以后,马上开始了录音范唱。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一下就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不由自主动了起来。我接着问学生:“你们能感受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吗?”部分学生回答:“2/4拍。”“那么,歌曲中又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听吧。”紧接着,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的录音播放。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较好地说出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也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从而达到了提高音乐课堂效果的目的。

2.利用教师的范唱感染学生

教师范唱得好与否,不仅决定了一堂音乐课的成败,还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曲,首先自己必须投入地去演唱。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范唱。在范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正确、深刻的理解,我先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了本歌曲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歌词表达的内容。紧接着,伴随着优美、欢快的录音伴奏,我脸上洋溢着欢快、喜悦之情,并且还根据歌词内容自编了简短、明快的舞蹈动作,再现了田野的美。虽然这时学生还不会唱这首歌,但学生已被老师的歌声所打动,部份学生情不自尽随着老师的歌声有节奏地拍手或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此,这节课中范唱的运用成为了这一堂课中的一个亮点。又如:在教唱,《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时,课堂上充满了热烈、活跃的气氛。其他学生也都表现出想快点学唱这首歌曲的急切心情。在这节课中,通过教师饱满、热情的范唱,引起了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了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艺术家情感的产物,它通过艺术家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忧伤或欢快或悲壮,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白居易曾说过:“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维唱声。”真挚、确切的情感往往更盛于老师的嗓音。范唱时,老师要尽可能把歌曲所包含的美好思想、内在情趣用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力求唱得准确、清晰而富有感情,这样能给学生唱歌前的艺术感染,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利用范唱发挥立体作用

范唱应根据歌曲的需要,有的放矢、灵活巧妙与新歌教学融为一体,发挥它立体的作用。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种:

3.1 新歌教学前进行范唱,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是其效果。

在学习新歌教学之前,一般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些与新歌教学有关的课前训练,再通过一些巧妙的导入方法和作品介绍,使学生对新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心里可能在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什么歌曲呢?这首歌曲是否好听?在这个时候,教师富有感情的歌曲范唱给学生全身心投入欣赏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我在教唱《小雨沙沙沙》这一课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把《小雨沙沙沙》这幅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再配上动听乐曲、优美的诵读,让学生在静静地欣赏中,初步了解了这首乐曲的表达的内容。紧接着,我一边深情地表演小雨落下的情形,一边用舒缓、悠扬的歌声范唱着《小雨沙沙沙》,这样的一幅柔美、自然的画面,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境界中。

3.2 巧妙的方法来导入,或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聆听歌曲。

当有一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不理解,或者唱歌技能与演唱的要求不相适应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单独指出歌曲的内容情节以及旋律上的各种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然后再对歌曲作片段性的亲自示范,以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如:在教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习,已基本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但在情感的处理上和声音的演唱技能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到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运用分段演唱法,把这首歌曲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范唱。在歌曲的前部分我用亲切、明朗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后部分用深情、悠长的声音演唱。范唱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区别这两种唱法的不同。再问学生:“你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吗?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唱得最深情。”最后,通过分段范唱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这一教学重点。

总之,作为一个音乐教教师,在音乐歌曲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