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独立思考的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近年来,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人数大幅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因基础知识不扎实而跟不上课程。其中不乏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亦无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学生。究其原因,全国高校大面积地扩招使得生源的质量有所下降,除211、985等名牌学府之外,中国也存在很多三本院校,甚至各类职业学校。首先,对于这些学校,每年还要面对很大的招生压力,这一现状使得招生选拔制度较之以前一再放宽,这也是造成近年来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之一。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及社会生活方面对大学生活适应困难。所谓长大成人,某种程度上是指能适应社会。而如今,却有越来越多心理不成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步入象牙塔。日本著名社会学研究者白石大介①曾在其发表的《大学生的幼稚化现象——其背景与课题》一文中对这样的现象给予“大学生的幼稚化现象”一称。
1.适应期障碍
经历严酷的高考后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大学新生们,更像一只只初出茅庐,对一切都心怀憧憬与不切实际的梦想的雏鸟,当他们面对全新的环境时,势必会有些许防备也有些跃跃欲试,但大学毕竟与中学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更注重个性发展,所以新生们必然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因人而异的过渡期,这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时期。大部分新生会顺利过渡,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但也不乏在适应期表现出角色转换困难等问题的学生,而且近年来这部分学生的人数在呈上升趋势,这与90后的成长环境,以及90后的自我意识过强等特征是分不开的。
1.1学习适应障碍
大学与中学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极大差异,导致新生普遍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学习目标缺失。摆脱了高中时期老师与家长的重压,新生便会产生一种松懈感。部分同学花大力气放在各种社团活动上,有的则开始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并没有及时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缺失。(2)学习方法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较之中学老师来说,速度很快、内容紧凑、高度概括,老师讲的不一定书上有,很多东西是靠理解不是靠死记。二是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后,不知如何安排大量的自由时间。最后,不适应大学考试方式。大学考试灵活性较大,考试范围就是没有范围,如若仍采用中学时期的战术,显然无法适应高校的考试。
1.2人际交往适应障碍
(1)失落感。新生在跨入大学校门前,从身边的老师朋友亲戚的描述里推测大学应该是无比自由的所在。但真正进入大学后,他们便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包括早操晚自习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限制,宿舍、食堂、教室之间三点一线、相对单调的生活,无一不会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另外一种情况是高考失利带来的失落感。这种情况比例不高,但笔者也碰到过好几例,其中一位由于觉得学校课程无聊而参加非法宗教集会,另一位因为考研压力太大而申请缓考,在笔者看来,此类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他们一般自尊心很强,如若发现及时,引导正确则会成为很优秀的学生。(2)自我怀疑与否定。大部分能顺利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相对优秀的,不管是先天的智商优势还是后天的勤奋努力,他们对自身的价值都是肯定的。但进入大学后,互相比较的不止是学习成绩,还有社团、恋爱等很多因素,新生可能会被这中间任何一个因素中的挫折打败,从而产生对自我能力的质疑,自身价值的否定。(3)离群感。“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自我意识极强,自我中心,不善于为他人考虑是他们的特点,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太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却总是理所应当地希望别人给予其关心与尊重。由于性格特征与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每个人的处事风格也相应不同。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下,许多新生会与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产生摩擦,从而导致离群感的产生。
2.新生适应障碍的原因
高校新生在适应期内出现的转换困境,应从社会、学校、新生个体等几方面寻求其内在的原因。
2.1社会环境的变化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新生作为青年中的活跃分子,对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比较敏感,但又对其中的变化迷惑不解,价值观念上的颠倒,心理上的困惑和压抑,行为选择上的无所适从,等等。个体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心理压力,在过渡阶段容易陷入迷惘和困境。
2.2生活方式的变化
中学阶段的生活方式基本由父母决定,许多学生养成了依赖和习惯于受控的生活方式,但进入大学后,需要面对独立的生活,不仅要搞好学习,还包括其他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新生无法迅速对变化了的外界做出恰当的反应,更谈不上自我定位。
2.3集体生活的影响
大学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但也容易在彼此的对比之下感受到压力,造成角色定位上的从众心理。
3.提高适应能力的方法
3.1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调节
3.1.1正确评价自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若选择性地只看自身的优点,便会造成盲目自大、目中无人等不良后果,使人缺少向上的动力,停滞不前;反之,如若一味沉溺于自身的缺点,亦会使人意志消沉,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3.1.2增强交往能力。大学时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无论从范围到程度上都较之中学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新生人际交往面较窄,交往能力较弱的新生有可能会产生社交恐惧心理。大学里的各类社团、学生会等部门,为广大新老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提升交往能力的便利平台,新生需要摆脱胆怯畏缩等负面情绪,积极勇敢地参与到这些部门中去。
3.1.3进行心理咨询。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理解都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实则不然,当今社会,面对压力丛生的生活,多多少少有一些负面情绪,能通过自身努力进行排解固然是好,如若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则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得到解决。
3.2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
3.2.1端正学习动机。期望值过高,为了考试而学习会导致学习兴趣流失,学习效率下降。
3.2.2掌握学习方法。大学新生首先应该改变对于“学习”二字的认识,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身学习的独立性。除了消化理解课本知识以外,更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及良好学习环境,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学以致用,从而再次升华知识的价值。
3.2.3提高学习主动性。大学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及自主性的特点,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通过吸纳新知识,就能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
3.3努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新生要认识到,大学与中学的最大不同在于自主性的培养,大学更注重自主管理,新生更要克服惰性与随意性,积极主动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项培养新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活动,树立新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意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逐步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日常事务管理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工作的主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针对本文开头提到的“大学生的幼稚化现象”,探讨大学生应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尤其是大学新生如何在初始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便成了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这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快速融入环境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白石大介.大学生の幼稚化現象-その背景と課題.武庫川女子大学学生センター紀要,1998,8,9-21.
参考文献:
[1]白石大介.大学生の幼稚化現象-その背景と課題[J].武庫川女子大学学生センター紀要,1998,8,9-21.
[2]卢莉丽.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状况及自我调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4):97-98.
对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认识与思考,是我们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大学体育课足球教学为切入点,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独立学院大学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以快乐体育为主导的方向
以快乐体育为主导的思想是把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作为追求目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其特点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主导方向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学者认为,在足球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具有真诚和坦诚的态度,充分重视学习者的价值观和感受并给予其以理解和宽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保持对现实世界开放的品质和创造性的完美人格。
二、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足球教学现状
足球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加强学生体质、团队精神、丰富校园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校体育课中足球课的开设有普修与专选两种形式。由于足球运动自身发展特点与历史,以及高校各自的隋况不同,在足球课的开设,投入与场地设施的健全和完善,也各自不同,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与参与程度也不一样。
但由于足球教学存在着教材的老化、评价方式的单一、在教学手段及方法欠灵活,过多追求动作技术的精确,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特征,造成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得很多,学握的很少,常常出现上课就是练技术,而学生的练习常常只是颠球、传球,很少体验到足球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和成功感。部分学生选择足球只是为了更容易通过考试这一个难关而已,学习的被动性太强。
三、提高独立学院足球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在足球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它的娱乐性教师要根据教学教材、教学任务、学生特点,在教学中灵活而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力争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味,让学生练得有趣,玩得开心,在轻松偷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
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兼顾大学生的兴趣,改革足球课堂教学模式。足球课是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近年来已开设足球专项课,允许学生自选上课,但足球课堂教学却没有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心理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仍然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足球基本技术的传授,足球运动的真正教育功能远未得到发挥。针对这一问题,除了沿着技战术教学的主线迸行一系列必要的教学活动外,还应改革足球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班教学,或以个人、小组进行运动方式的教学,或进行分组分类分层的教学,并制定相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评分办法,使学生在适当的环境中积极从事足球运动,发展全面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
为了适应社会对精通英语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而独立学院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也肩负着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是基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涉外性强的课程教育的国际化和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以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为例,从2010年开始推行双语教学,三年来,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双语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从2010年经济学院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践以来,暴露出的问题包括:其一,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需求不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于双语教学不能适应:学生有时候没有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孰轻孰重的问题,导致舍本逐末。其二,从教师方面来看,双语教师资源欠缺,对专业知识熟悉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培训,缺乏双语教学的经验:其三,从教材方面来看,教材建设滞后,缺乏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而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均存在着弊端,目前采用的是国内优秀中文教材和授课教师收集整理自编双语课程讲义相结合的方式。其四,从课程安排来看,出现了有限的课时与放慢的授课进度之间的矛盾。采用双语教学后,这些专业课的计划学时并未增加。实际上以往全中文授课时,师生就已感觉到这些课程的难度和课时的不足,而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大量使用专业英语,加之针对学生听力理解普遍滞后的状况,教师往往会采用增加黑板板书的方法来弥补,板书还得十分细心,某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还需要重复讲解等,这些都势必影响授课进度,但教学计划又是必须要完成的。
二、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恰当选择双语教学模式
从双语教学在各国实施的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浸润式教学模式(Immersion Program)
指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2)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即学生刚人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的渗透层次。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英文: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要达到第二、第三个层次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的。在我国独立学院现阶段实施双语教学,不可能要求从一开始就实行浸润式教学模式。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实行过渡式的教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渐采取浸润式教学模式。在从简单渗透式逐步走向浸润式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进入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双语教学就是要求一句英文翻译一句中文,或者反过来。如果上课时一句一句地对译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教学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讲授清楚。根据实际情况,在难点要用中文多一些,而相对浅显的内容可以用英文多一些。在教学中灵活地转换两种语言,是对教师的一个较高的要求:它首先要求教师要对专业内容相当熟悉,而且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而随时调整,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地用两种语言来学习。
误区二,双语教学就是要强调英语语言的表达。不管用哪一种语言授课,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弄懂知识点。语言只是一种表达工具,不能过分强调使用华丽而流畅的英语语言,而忽视了对内容的讲解。需要强调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用正确的语言把课程内容讲清楚,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宁可用简单的英语夹杂着汉语把知识讲清楚,也不要大段大段地去背学生听了也不知所云的英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无论是针对初级的英文加上中文的思考方式,还是高级阶段的全英文思维方式,都是为了用双语的方式方法实现专业教学目的。
2.加强教材建设,充实教学内容
激励和促进双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但是完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内容,包括准确使用的专业词汇、地道的专业内容、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但原版教材一般比较昂贵,教材内容与我国国情并不完全相符,有的地方还有冲突之处,全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对普通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也太大,难以国外原版教材中找到深浅相当的教材。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学院的双语教材。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
师资的问题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冈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双语师资短缺的问题。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许多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扎实,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欠缺。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资培训。比如江西理工大学在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选派15名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英国剑桥进行了两期的双语教学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都成为了该学习双语教学的骨干。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双语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双语教学人才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师培训方面,应该有系统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在培训形式方面,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俞慧.对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对过度医疗的研究,国外比国内稍早。1963年,美国社会学家Vincent就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过度医疗。他认为,过度医疗是由外部机构和制度所导致的医疗行为,是由于现代社会人们比较依赖医疗保险,就医选择过多的受控于医疗卫生机构,因此认为,过渡的信任和依赖医疗保险和医疗机构会影响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正常轨迹。人们的健康就医状况不能得到最为合理,最大化的改善。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过度医疗,并在当初就将其归属于医学伦理学的范畴。从近几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广覆盖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断增长来看,过度医疗的内涵有了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只是针对医疗服务的对象,即患者,还包括了针对医务人员,因为有些患者会主动向医务人员提出需要某些医疗卫生服务。这也成为了现如今过度医疗的一个新变化,而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变化。综合来看,过度医疗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超过疾病诊疗实际需要的医疗服务。
二、过度医疗的特征与成因
一般来说,过渡医疗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利益驱使下出于某种不良动机,违背医德,违背伦理准则和临床规范,违背医学就诊目的给患者方提供的诊疗行为徒增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造成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具体表现如:(1)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2)诊疗手段超出疾病的根本诊治需要; (3)医疗费用超出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承受能力;(4)费用超出部分是与疾病基本诊治需要无关的。
1.对于疾病的诊治要根据疾病的实际需要,本可以简单廉价的甚至于一次就足够的手段,但却采用了复杂的、昂贵的甚至被分成多次重复的手段。此种医疗行为超出了疾病诊疗的实际需要,而且对疾病的治愈、康复没有积极的作用,是不必要的、多余的以及不合理的。例如,对于癌症晚期并且诊治不能逆转死亡甚至是已经出现了死亡征兆的患者,进行挽救生命的治疗可定为无效治疗。
2.诊疗未能符合疾病的特点的和诊疗规范对于疾病的诊疗,未能从疾病的特点出发,未能遵循相关的疾病诊疗规范,采用了超常规的治疗。比如,用药未能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未能遵循医疗服务的一般原则,包括:先选用无创伤手段,后考虑有创伤手段;先选用常规手段,后考虑高新手段;先选用单一手段,后考虑复合手段;先选用廉价药物及耗材,后考虑高价药物及耗材等。
3.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超出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一般来说,对于某种疾病的诊疗,医学界有相对公认的医药费用区间。如果某一疾病的医药费用超出这个区间,则可以认为该诊疗属于不合理的、过度的医疗(特殊病情除外)。纵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用了适度的医疗,纵使对疾病的诊疗属于医学界公认的常规,但如果其医药费用超出了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承受范围,那么同样被认为是过度医疗。
4.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无利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造成损害。如果在疾病诊疗的过程中,患者接受了本不应该做的检查,吃了对疾病诊疗效果不大或是没有效果的药,或是接受了不必要的一系列治疗,这样只是徒增患者的疾病痛苦。比如某些诊疗手段所带来的痛苦,还有某些检查的疑似结果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会诱发了患者新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些同样属于过度医疗。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前的过度医疗跟以往有所不同,更多地是由某些体制和政策所造成的。不单单是医院、医生,还有政府(包括财政、卫生、人社等部门)、企业(包括药品、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和患者(包括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是多方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简单地将过度医疗问题的矛头指向医院和医生是有失偏颇的。目前,我国过度医疗的问题具有涉及面广、涉及人多、涉及量大以及需要系统性解决等特点。
三、过渡医疗的伦理学弊端
1.过度医疗违背医学伦理学协同一致原则过度医疗使得一部分人置科学的医学原则、诊疗规范于不顾,在观念中形成“最贵的药就是最好的药”、 “最高精尖的检查才是最好的检查”等等误区,促使过度医疗现象愈发严重,在使某些人从中获得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形成了与科学、伦理道德相背离的恶果。我国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篇有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西方名医希波克拉底在其《誓言》中认为,无论至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显然,过度医疗违背了医学治病救人,不怀有其他个人目的的宗旨,制约着医学目的的实现。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也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但是他们减少过度医疗、遏止过度医疗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例如,在乳腺癌手术中,哨兵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的手术以甲状腺全切为主,不放置引流,颈部淋巴结的清除指征趋于保守,注重甲状旁腺的保护;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大部分放在门诊,缩短住院时间;大部分化疗在门诊完成,化疗药物使用成为常规,并且需双重签字核对。这种种举措都是在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持续改进的模式避免了过度治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2.过度医疗违背医学伦理学知情同意原则由于患者通常不具备完备的医学知识,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需要医生充分告知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风险和注意事项等。过度医疗是医生利用技术和知识上的优势,在没有充分告知患者的情况下诱导需求,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也造成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3.过度医疗违背医学伦理学最优化、有利无伤原则按照最优化和有利无伤原则,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手段最方便、疗效最佳、费用最经济。过度医疗则违背了这两个原则,使患者遭受额外的风险,增加了医源性疾病,造成了个人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甚至还贻误了疾病的诊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4.过度医疗违背医学伦理学节约医疗资源、公正使用医疗资源的原则我国人口众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过度医疗违背了节约医疗资源的医学伦理原则,在造成医疗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还助推我国医药费用不断上涨,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加重了我国医疗资源匮乏的程度。而且,当过度医疗用在了部分患者身上时,势必导致其他人无法享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使更多的人失去公正使用医疗资源的权利。
四、对过度医疗后果的医学伦理学分析
1.过度医疗违背了医学伦理学的有利无伤原则,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患者医源性疾病的增加。
有利无伤原则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在医疗过程中,作为担负救死扶伤、防病治疗、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神圣职责的广大医务人员,在作出任何一个医疗行为或医疗决策时,在患者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不相矛盾的情况下,都应当把维护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避免并尽量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伤害。
2.过度医疗违背了医学伦理学的节约医疗资源的原则,增加了国家的负担,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上涨。
而过度医疗不仅违背了医学伦理学的节约卫生资源的原则要求,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药卫生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卫生财政投入,仅占全世界卫生投入的1%,却服务了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因此,节约国家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力争以有限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最大最好的医疗卫生效益,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便成了医学伦理学对医务人员提出一个最基本的行为原则与要求。
3.过度医疗无视或者践踏了患者的医疗自主权与知情同意权。
过度医疗由于是医生基于获取或维护个人或本单位的利益的考虑而作出的使患者在不知情、不情愿的情形下接受的医疗服务,因此,这种医疗服务必然会造成对患者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的无视与践踏,不仅进一步引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增加了医患纠纷,破坏医患关系。医疗自主权、知情同意权是患者在法律与道德上应当享有的权利,医生在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患者这两个权利。
4.过度医疗违背了医学伦理学的诚信原则,不利于医院与医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是医患关系和谐建立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诚信原则就成了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医学的发展充分表明,正是人们在产生健康危害和疾病发生时由于基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所以才找医务人员为自己防病治病;正是基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患者在就医的时候,才能够坦诚地向医务人员倾吐自己的秘密与隐私。诚信原则是良好人际关系和良好医患关系建立的道德基础,是医患交往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更是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重要道德原则。
5.过度医疗违背了医学伦理学的最优化原则,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过度医疗最直接的后果是患者在不知情、不情愿的情况下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违背了医学伦理学的最优化原则,造成患者个人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
最优化原则作为医学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果,也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医疗过程中医生要遵照最优化原则,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实际支付能力和国家医疗卫生保健的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并提供疗效最佳、最安全、耗费最少的医疗方案。
五、过渡医疗问题的社会伦理学分析
过度医疗每个国家都有,只是或多或寡,或轻或重,原因无非就是:一为钱,二无知。为钱大家非常清楚,就是利益最大化。“无知”却是含义“深重”,绝对的无知与医疗技术有关,与患者的无理要求有关;相对的无知就是与专业以外的观念和政策有关,或是把医院当作企业,推行“薄利多销”,或是亵渎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医生成为了丑恶的医疗制度的替罪羊,或是过度的举证责任倒置,或是在市场上寻求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54
所谓“轴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要义设计的带有核心作用的教学问题。为提升阅读教学品质,教师要对阅读教材展开深度挖掘,利用价值度更高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
一、“轴问题”设计,捕捉作者意念向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多元解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信息支持。特别是“轴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整合教材资源,对文本展开深度挖掘,对作者情感进行细致剖析,这样才能获得“轴问题”设计的思路。
如,《嫦娥奔月》一课,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进行了精彩描述并提出了“轴问题”:“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嫦娥奔月’的故事本身很凄婉,即使经过千万年,人们对其喜爱程度一点也没有退减。故事有动人的力量,其美感自然会呈现出来。如果我们能够细细品味,一定会被故事中流淌出的美所感染。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我们不妨对故事展开精细阅读。”学生被教师娓娓动听的导语打动,纷纷展开自主学习,并给出了更丰富的学习感知。有学生认为,“嫦娥奔月”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虽然这种理想带有虚幻色彩,但这种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让人感动。
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激活,探究气氛被点燃,学习进入到主动探索的境界,这正是教师问题设计的初衷。这说明教师的“轴问题”设计非常成功,能够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表达,对学生的学习展开定向、定位引导。
二、“轴问题”投放,贴近学生思维频率
阅读问题的设计需要有“轴意识”。在问题投放时,教师也要关注一些细节。首先是“轴问题”的投放时机: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前后、课堂进入深度赏析阶段、教学训练启动时,都是“轴问题”投放的良机。其次是“轴问题”的投放形式:教学进入崭新环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只有确定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全面启动,才能进行“轴问题”的投放。
《傻二哥》是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写的,文风极为朴实,描写也富有个性。在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给出问题设计:“这篇课文为什么叫‘傻二哥’呢?这个傻二哥傻在何处?他是真傻吗?”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同时,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弄清文章主要写什么事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傻二哥的。总结一下傻二哥的性格特点。”学生快速投入阅读课文,并自发进行集体讨论。有学生认为,文章题目之所以叫“傻二哥”,是因为这个人物贯穿始终,作者就是要向读者介绍这个人物。有的学生认为,傻二哥爱帮助人,一帮就帮到底,这样的“傻”当然不是真傻。有的学生认为,善良、机灵、热情、助人等优秀品质,应该是傻二哥性格的真实写照。
从学生对问题解读的情况能够发现,教师通过“轴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对主要人物展开多方位解读,最后给出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发展自然顺畅,这说明教师的“轴问题”投放非常及时,有效激活了学生的主动认知,课堂学习呈现出活跃的景象。
三、轴问题解决,点亮阅读教学天空
在“轴问题”解决时,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多种互动、联动等形式,对阅读“轴问题”展开个性研究、分析、整合、归结,并形成独特认知。
《皇帝的新装》是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小话剧,这样的课文最适合课堂表演。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也是从这个视角展开的:“《皇帝的新装》中人物比较多,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经抛出,顿时引发学生的热议。有学生直言不讳:“我最喜欢小孩这个角色,虽然只有一句台词,可只有他说了真话。”有学生说:“我喜欢两个骗子的角色,面对老大臣、官员、皇帝,这两个骗子居然能够展开骗术,而且所有人都上当受骗了,这说明骗子能够抓住人们的虚荣心。”骗子所作所为是令人不齿的,但没有骗子的反衬,如何才能体现官员和皇帝的愚蠢呢?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了肯定评价。
1.2情感领域人们十分广泛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称之为情感领域。[2]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分为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大系列(意向理解为意识倾向,对一定的事物以某些方式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向活动)。与意向活动相关的情感领域是情感研究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
1.2.1人的情感状态,如心境、激情、热情等。
1.2.2人的情感体验,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考前紧张、面临困境的忧虑恐惧等,这一类情感一般都有具体对象,其产生有一定的即时性和情景性。
1.2.3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心理活动,如兴趣、需要、动机、态度等。这类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性和选择性,其产生也是客观现实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2.4相对稳定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这类情感一旦形成具有稳定的不断复现的特点,并逐渐使人们对待现实的态度固定形式。有了这种情感,将会使人们的一切行为受到影响。
2态度职业态度
2.1态度是个人对一定对象(人、事、物、观念)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对他人及对各种活动作出定向选择。[3]职业态度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倾向。如护士职业态度就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
2.2护士职业态度由三种成分组成①认知成分是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的看法,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拥有的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等。属于态度范围中的认知必须是内化了的认知,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②情感成分侧重于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如对专业的热爱、对技术的钻研、对病人的热情等。这些情感的体验大多来自于她们对本专业的理解、认同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③行为成分是态度与职业行为相联系的部分,是态度的行为倾向。护生一旦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也就有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倾向。因此态度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行为。
3情感与态度的关系
从态度的结构可以看出态度的认知和情感因素都影响行为的倾向,但是情感因素在态度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情感是构成态度的一种因素,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本质属性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有时情感因素游离认知之外,对态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人对喜爱的事物或工作会持有积极的态度,情感扎根于态度中会使态度变得坚定、持久。积极的情感往往能形成积极的态度,态度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4]态度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护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
4护理情感教育
4.1概念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在护理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情感领域实施教育。其任务是护理教育者依据护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职业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职业情感,形成新的职业情感品质。如浓厚的专业兴趣,高昂的工作热情,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等。
4.2目的及意义护理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护生良好的护理职业态度。护士的职业态度影响她们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护理队伍并不稳定,尤其大专学历以上的护理人员流失严重,其中原因除了与某些社会因素有关外,重要的是与护士对护理职业所持有的情感和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护士职业态度的培养依托于护理情感的教育和职业情感品质的培养,依赖于护理教育的整体发展。护理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为临床、教学、科研培养身心健康,热爱本职,掌握护理理论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从护理教育入手,探索护理情感教育的方法,对培养护士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稳定护士队伍,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教学科研水平有着非常直接的意义。
4.3实施方法护理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护理情感教育根据情感的基本特性即客观实在和主观需要,可从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4.3.1护理情感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空间。成功而有效的情感教学带来的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化,也就意味着学生专业学习活动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护理情感教学是教师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护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化过程。在护理教学过程中,通常师生之间存在着两条信息交流回路,一是专业信息交流回路(知识回路),另一条就是情感信息交流回路(情感回路)。在知识回路中,信息是教学内容,信息载体是教学形式(包括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情感回路中信息是师生情感,载体是师生表情(包括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这两条回路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在教学中偏废了哪一个方面,都不能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专业学习效果。
在护理情感教学中我们提出如下操作方法:
4.3.1.1组织好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首先是专业知识信息。[5]这里需要注意护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内容和护生需要结构状况,在教学情景中,学生的需要主要是求知,并以求知为核心形成一个需要的结构。在求知需要层次上,不同的学生还有不同的求新、求实、求趣等亚层次需要。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尤其要注意设法满足护生各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要。
4.3.1.2选择好教学形式注意护生年龄特点和有关教学原则,把教学的思想性、目的性,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及教学手段的先进性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最佳状态。
4.3.1.3强化学生的专业需要结构合理调整专业内容及知识结构,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加交叉学科领域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
4.3.1.4融洽师生情感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潜在的信息交流,是现代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6]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需要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②教师的优雅、庄重、平易近人的外在形象;③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前提,它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各个方面;教师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心理感应有较为强烈的作用;正确评价学生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学习动力。
4.3.1.5创造美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如何使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带上情感色彩,以被富有情感的学生所接受?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①“真情实感”是投入教学的基础,在课堂上投入的情感首先要真诚,不仅在语言、表情上不造作,不过分夸张和渲染,而且要表里如一,心口如下一,言行如一,充分表达出自身对护理专业的热爱。②融激情于讲授之中,讲课中以积极、振奋、饱满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把握领会教材实质,挖掘美的富有情感的知识内容,以恰当的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使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③创设护理教学情景,在护理理论及实验教学中这种情景的创设有其独特的作用。需要教师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精心设计,创造理想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④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尤其要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注意关心学生的休息。学生的疲劳、睡眠及健康状况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这也是教学外情感交流的重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0一、城市管理内涵与高职城管专业课程建设的联系分析
1.城市管理内涵
城市管理,包括对城市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其中,环境系统又包含环境组成及特点、城市环境效应、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影响因素、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城市环境规划等全方位管理。
当前全球,尤其是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引进需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污染排放量非常大的工业项目作为城市的发展基础和政府业绩。不少引进的大型工业项目,如印染业、造纸业等污染排放极为严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一般产业高10倍以上。
(2)城市垃圾处理仍然以采用大面积牺牲农业、畜牧业及污染下游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代价的方式为主,二次、三次再循环、再利用及综合控制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以成多次污染事实。
(3)工业污染物终端的处理仍然以排向江河、海洋为主要形式。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调查报告,仅环渤海水域每年吸收的工业排放量高达57亿吨,另外每年还有200万吨固体垃圾。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已超出正常水平的24倍,污染面积达2300多平方公里。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即流动性和均一性,其最终结果将是污染扩展到全球水域。
(4)追求高效率、高速度发展及GDP的双位数突破,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创中国工业产业新品牌。但汽车却是造成空气污染、噪声和二氧化碳绝对量和相对量增加最主要的来源和危害最大的凶手。经大量研究表明,城市中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汽车;空气尘埃中含有50种以上有害物质;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CH)、铅(Pb)、苯并芘(BaP)等等。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造成各种疾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为此,加快监测与治理,是全社会的责任,环测行业企业的担子和机遇并存。
2.城管检测与治理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技术专业队伍
环境检测和监测治理的行业所覆盖的大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势头不断增强。因此,急需大批优秀的、专业的、又能在工作一线扎实努力的大专及以上的人才。所以,就业渠道相当宽阔,就业岗位群充足。环测工作的特点是,一方面基础的环境检测工作有着行业规定的标准方法,日常检测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处理;另一方面当前环测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对操作人员的细致耐心度要求较高。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技术环节的操作,也需要检测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做出判断和提出建议,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3.高职城管专业(城市服务方向)课程建设思考
随着全社会生源的变化,高职招生定位已基本商定为"文理兼收"。
被召入的高职生,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一般都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基本掌握了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进行化学课程中的简单计算。进一步增强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分析测试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高职学生在就业初期,面向的主要是生产、检测与服务等一线岗位。在这些领域入门,相对难度和要求均较低。以环测员为例,主要工作包括:按照环境标准提取和处理规定的化验项目样品和直接进行分析测试或微生物培养等具体内容;负责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保送工作;负责对所在检测室的化验仪器、环保设备的运行维护、巡检及管理。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城管专业开设文理相兼的环境监测相关课程,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培养,使合格的学生在这个行业寻求发展,是非常可行和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二、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探索
根据"高职生培养方向:重在培养实际操作的技术人员"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1)理论体系教学设计:在原有化学知识基础上,进行系统复习和巩固,并有选择性地深入。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化学基础》、《应用化学(初级)》、《环境学导论》。(2)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教学安排:通过教学计划的设定,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常用化学仪器性能与使用方法;能掌握常规化学分析操作技能;能掌握环境材料(气体、液体、固体)的取样和检测手段、仪器使用及基本方法;能较准确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对分析结果作出科学评价;善于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基础》、《环境保护综合技能实训》、《应用文写作训练》、《客户服务实训》、《办公室自动化实务》等。(3)顶岗实习阶段的全方位学习和锻炼:通过严格执行高职"2+1"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三学年进入环测相关企业跟班顶岗实习,全面掌握一线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团队开设这类文理兼并的特色课程应具备独特的教学条件:有具丰富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环境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检测和维护、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评价的专职教师队伍;有较为完善的分析测试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室及相当规模的综合实训中心;有环测行业优秀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
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成果的综合展现。小学语文的阅读是集聚了基本语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及语言的总结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扩展视野、释放心灵、增加知识,更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也与其他科目学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起点,逐渐引导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极为重要,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多种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风格来活跃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对不同文体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故事感较强的文章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果是议论文或散文也何以通过查找一些人物背景或朗读材料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于学生一起欣赏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把文章的主旨与学生的希望和梦想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释放了自己的内心情怀。
最后,也可以通过举行读书感想的交流活动,例如,定期举办读后感大赛或者是读书感受交流班会,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文学交流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的抒发读书心得。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建立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加强基础阅读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阅读的基础至关重要,只有把基础打好才可以逐层的深入和强化阅读能力。加强阅读基础的方式有许多种,例如,多看书、多读书、还可以通过记读书笔记,找资料等方法在书中积累词汇和学习语句运用。教师也要从基础教起,给学生一个逐渐提高阅读能力的的过程和空间,也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这种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三、因地制宜的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上,教师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教授相对枯燥乏味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投影仪、电脑等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又能通过声像结合的多维立体的展示方法,使学生明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寓意。对于教授文章段落较长或文章内容较复杂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分段的阅读技巧,通过对文章段落进行逐步的分解、归纳,总结出文章每一大段的文意来得出文章的中心主旨。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发展情节层层深入的抛出文章的线索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找的文章的主要线索。学生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自然就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从而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经常与学生们一起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能够把平时所学的阅读的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多次的历练可以达到熟练掌握阅读技巧的能力,从而使文章越读越精,逐渐提高阅读效率。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学生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问题,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证明学生一直都在思考,而教师通过解答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果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上发生了偏离,教师可以及时的帮助学生改正。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乐趣或是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可以起到一种风向标的作用,带动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练习。通过加大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加许多课外知识,更可以逐渐的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领会能力,使学生的头脑时刻保持灵活的状态。
五、加强教育理念的创新,开辟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事事都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事物才会不断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年年都在强调要建立新形式的课堂,这种创新性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这样一个创新型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感想和言论的权利,并且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会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教师还要多关怀和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打起精神继续努力的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可以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更加放松的学习,并时刻保持着积极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自然也就可以使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编排一些非常规的课程,通过打破课堂上的严肃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大胆的举手发言。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讨论赛或是一些文章故事的情景表演,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六、结束语
语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是国家文化传承的象征符。而我国在对语言文化的教育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是我国文化教育中主要培养的能力之一,我们应着重深化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逐步的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问题,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使小学语文教育体系更加合理化。在这条教育改革的中,我们要不断的前进和探索未来的道路通过这样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来达成和完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在不断促进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俊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1,(3)
[2]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3)
我国在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过程中,遇到很多体制上的阻碍,主要是因为这一核算制度在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中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举措,在强化会计监督机制、提高行政资金使用效果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这项全新的工作理念与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高效率实行这项制度。
一、会计统一核算制及其特点
会计统一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统一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二、会计统一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与核算不统一
为了能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不能相互分离。但目前财务管理与核算相互分离是较为常见问题,要做到会计统一核算就要让两者能够紧密配合,相互合作。目前,财务管理和核算都是非原单位人员一起完成,这会让财务核算一体化制度流于形式,会加剧会计统一核算不明确的问题,这样对会计统一核算很不好。
2.实际支出与支出标准不符
如果不能执行好规章制度,就会让财务支出标准和支出项目与制定的财务支出标准产生较大差别。为了提高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就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把控财务支出,让财务支出能够真实反映经营状况,让企业的各项业务顺畅运行,这是对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职业水平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好这点才能让企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3.会计核算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于事业单位和企业来说,首要解决的就是要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机制。只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单位往往会强调核算中心其他财务的监督职能,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忽视其本身也应该受到监督的问题,往往达不到制度上的要求,这也正是导致会计核算中心单方面强调独立性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会计人员服务性差,无法提升会计中心的服务水平。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考核与考评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这需要管理人员根据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确定出科学的方法与衡量标准。
4.难以拓宽监督面
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由于核算中心的人员职权非常有限,财务单位在制度的设立上也比较集中,根本没有相应的能力与条件可以对单位实行非常严格的会计监督机制。许多行政单位在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后,虽然在形式上取得了很多的改观,但由于每个单位的财政自分属于不同的运行机制,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自身从属的运行机制。
三、完善会计统一核算制的对策
加快改革会计制度,可以有效实现会计统一核算制度的建立。此时,财政支出与预算单位在核算方法上会出现很大的变化,预算单位改革也会直接转变预算编制实务资产管理等方向。同时,在单位中保障机制运行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也会更明确。此外,还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银行账户,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要对会计核算中心在央行开设一个专门的预算户头,作为企业预算处理资金的专属户头。商业银行中也要开设相应的财政专户,可以方便企业与财政国库预算单位的行政机关进行财政上的清算。其次,预算单位还应该对商业银行开设专属的余额账户,这些小额的现金账户可以相应的管理支出活动与非财政性资金。这些小额的收入与支出,在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结语
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后,可以遏制腐败的源头,能够通过监督管理的强有力手段及时制止腐败行为。这种制度的建立能有效保障公开、高效、廉洁等财物管理制度的实行,并最大限度的落实。与此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理论经验,方便其他事业单位改进参考。
参考文献:
[1]宁强华.基于其他综合收益框架构建下的会计核算思路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
[2]杨俊学.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7).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列举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相关数据,来源于证监会的《2012年第四季度行业分类结果》,共有75个行业。笔者从每个行业中任选2个上市公司,最终形成一个由144个上市公司构成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笔者根据该样本,进行了独立董事相关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
二、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情况
我国自实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来,就出现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鼎立”的局面。其中,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企业管理层。在董事会设置独立董事职位,旨在让独立董事在独立、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有效的保护公司的利益以及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那么,独立董事的人数、董事会席位的占比,对其履行职责、监督公司决议、实行重大事项有着一定的影响。经笔者统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比例情况如下:
由以上两张分布图可知,目前在设置独立董事席位上,我国上市公司均设置在为2个席位及以上,其中设置3个席位的上市公司达到了63.49%。从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占比情况来看,有超过95%的上市公司的独董占比为33.33%及以上。这两个数据说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履职有了制度的保证。合理的独立董事人数设置,合理的董事会席位占比安排,保证了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上针对公司重要事项的表决的效力。
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并对其支付报酬。根据《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形式单一的津贴制,是由股东大会决定的固定薪酬模式,即津贴是由董事会制定预案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笔者根据样本统计,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分布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支付的年薪为6万到10万居多,占到了半数以上(50.85%)。近年来,不少专家对独立董事的固定式年薪褒贬不一。固定式的年薪对于作为“经济人”的独立董事而言,是否能对其履行职责产生激励作用。比如,图中年薪为5万以下的独立董事人数占到了样本的32.20%,相对低的年薪,是否能让他们产生足够的动力去尽职尽责。另外,年薪超过10万元的独董,是否会因为高薪而履行职责也是一个疑问。
三、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前文讲述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1)独立董事的聘请制度亟待改革。从前文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从事实务工作(企业高管、律师、会计师)的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要充分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不仅仅是要尽职尽责,还需要有对公司实务运作、重大事项的具体理解和分析。因此,长期从事实务工作的人员,无疑是担任独立董事的最佳人选。这些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不仅熟知企业的经营运作和财务管理,而且对实时的市场环境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然而,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在聘任独立董事方面,并未对独立董事的社会职务有硬性规定,只是强调在独立董事席位中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会计专业人士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而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样本数据表明这些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学者和社会专家,甚至追求名人效应。同时,也说明了上市公司的聘请动机并不是为了让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的治理,而是为了填补法律对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刚性约束。所以,要对独立董事的聘请制度进行相关改革。首先,证监会应在聘请独立董事方面,颁布一些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比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席位格局的配置、从事实务工作的独董在独董席位的比例等。其次,上市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应对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查机制,应让更多的中小股东参与到独立董事选举中,尽量避免独立董事的名人效应,而是促进独立董事的专业化。(2)缺少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前文指出,固定薪酬模式对于独立董事缺乏激励作用,很可能会影响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因为在固定薪酬模式下,对于独立董事而言,尽职与否,都无法改变他年薪的高低,所以无法促使其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我国需要修改对于独立董事的薪酬规定,带有激励机制的薪酬模式更能激发作为“经济人”的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除了固定津贴和会议津贴外,还给予独立董事一定的股票期权作为激励。这种股票期权是企业所有者向其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权利。这样的方式,是把其个人利益与公司未来利益紧密结合,以激励其行为。那么我国在带有激励机制的薪酬模式改革思路可以如此进行:在仿照美国模式的基础上,限定给予独立董事公司股票期权数额范围,避免数额过大而影响独董的独立性。同时,奖励独董股票期权采用只减不增的模式。这意味着独立董事只有在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的前提下,才能持有该股票期权,否则就必须减持股份。如此一来,尽可能地激发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3)独立董事职责和监事会职责界定模糊。前文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责主要在公司财务监督方面出现重复。因而,有不少学者提出要废除两种制度其中之一。但是,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虽在职能上有所重复,但是两种制度都是从内部监督的角度出发,旨在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目前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督机制并未发展成熟,仍存在不少漏洞。所以,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并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是必须的。需要改革的是,在两种并存的制度之下,明确界定独立董事职责和监事会职责,旨在让两种制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笔者认为,在公司财务上,仍应采用双重监督的方式。即,独立董事和监事会都具备监督公司财务的权力,同时双方也可以相互监督对方在公司财务上是否保持客观独立的立场,保证公司财务不出现重大纰漏。此外,独立董事相当于进入董事会中的监事,他履行的是从董事会内部对董事进行监督职责。监事会则是从董事会外部对董事进行监督。因此,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责分工可以从公司董事会内外部监督入手,分别加大双方在公司内部、外部的监督权力。那么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两者的共同监督,要比单方监督的效果更佳。
教育部"26号令"第二条明确指出:本办法所称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既可快速改善优质普通高教资源的有效供给,又可促进优质高教资源的迅速扩大,对更好更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解决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供求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当全国许多地方还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试办独立学院的时候,浙江省已有了自己的毕业生,而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由于这些独立学院拥有母体在教学、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具有民办机制的灵活性,因此成立以来发展较为迅速,其招生数逐年递增。到2010年底浙江省共有独立学院22所,年招生达4.32万人,在校生16.98万人,分别占全省本科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30.2%和32.5%。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实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就学机会、完善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独立学院正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是从2009年生源出现下降以来这几年都在持续下降以后将逐年下降,独立学院将面临生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威胁,独立学院虽然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但独立学院学费昂贵,以浙江独立学院为例,通常学生的总投资为10万,其中学费四年为6.4万,生活费为近3.6万,这是一笔不少的家庭教育投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更不会选择就读独立学院,此外,由于昂贵的学费,学生在选择独立学院时就不会象选择公办高校那样,而是对自己的昂贵学费作出慎重的选择,即在不同的独立学院和专业之间进行选择。
就业压力也将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生源,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相比,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不如公办高校,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的好坏,实际上是一所学校的知名度、教育程度、学生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独立学院在此方面处于弱势。独立学院要在发展中想赢得市场,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学院做大做强,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面临从省会城市迁往周边县市办学所带来生源质量下降和办学成本上升的问题
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与实施,多数独立学院将迁往周边县继续独立学院办学。教育部"26号令"对已经设立的300多所独立学院提出了一个五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将面临五种选择:或者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或者"回归"申办普通高校,或者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者并入其他民办高等院校,或者被终止办学资格。其中,对于那些以民办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
目前浙江省的22所独立学院中,不符合教育部"26号令"要求的,如要继续办学将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的要求须在5年内即2012年底前达到要求。为了能在2012年达到"教育部26号令"的要求,没有达到要求的独立学院都纷纷在想办法找出路,在杭州市区的独立学院由于杭州市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土地面积不够的或校中校的不得不到周边县市寻找出路,与当地政府合作继续举办独立学院,由当地政府出土地并承担一定的建设资金。浙江省的独立学院愿意与政府合作而没有寻找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的好处是,利于管理且产权关系清楚以更好地保证办学的非赢利性和公益性。但是迁往周边县市后势必会影响招生和就业,特别是目前整体生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独立学院的生源危机。招生人数不足无法达到规模效益,而办学只有达到一定的招生规模才会产生效益。迁往周边县市后路途的交通经费开支将大幅增加,也增加了教师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而近几年物价不断上升、引进人才成本、公用经费等办学成本的逐步上升而收费标准受政策性和家长承受能力的限制不能也不可能随之相应增加,使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三)举办者按学费比例收取管理费的做法将阻碍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事业,但在举办者眼里误认为试办独立学院是毫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常常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以利益最大化、收回投资的短期化为追求目的。由于举办方、投资方的价值取向或利益导向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相悖,独立学院成了各方利益的角逐场,独立学院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继续发展的办学积累非常有限,这直接制约着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少独立学院靠学费和银行贷款办学,办学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突出,独立学院都得向举办者上缴管理费, 在浙江省的独立学院中除浙大办的两所独立学院外,其余的独立学院都得向举办者上缴管理费,大多占20%-40%,有的甚至达到50%,遏制了独立学院的发展。上缴举办者的管理费是雷打不动的,之所以会这样是举办独立学院的利益初衷决定的,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不够完善,由于事实上的双重隶属关系的存在,使得独立学院自主办学权利,以及代表并执行学院最大利益的思想、意志、决策的职责,难以落到实处。加上独立学院经费使用得不到上级部门的监管,上缴比例多少完全由举办者决定。独立学院之所以收费高是因为它是按成本收费的,但是办学成本本身不包含上缴的管理费。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
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实际上管理费是在办学过程中作为办学成本上缴的且直接列入当年的办学成本,这不符合成本核算办法也违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独立学院管理者虽然很清楚但因为在管理费上缴比例上没有话语权,也只得执行。使独立学院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一些独立学院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高等学校的竞争是教学质量、综合实力的竞争,而教学质量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力的保障程度。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财力是办学的基础,没有财力无法吸引住高素质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保障,独立学院的发展必须有财力作保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独立学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大力开辟吸纳社会资金和教育资源的多种渠道,加速自身发展,虽然独立学院运用民办机制,政策灵活、机制创新,充满活力,但活力也要有足够的财力作支撑,才能使活力产生应有的效果,谁能把独立学院的财力问题解决好,谁就可能是胜者,就能赢得挑战,独立学院如何克服财力不足,是走向持续、稳定发展道路的关键。
二、开拓筹资渠道,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一)取消按学费比例上缴管理费的做法
严格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分配。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建议:当年如有办学结余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举办者可以根据双方协议进行分配也可以按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二个百分点比例取得合理汇报,但分配总额不得超过总结余。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应加强监督不能听之任之。对于占用了母体高校教学资源的可以按占用资源的具体项目如教师、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并列入办学成本。
(二)争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资金投入努力拓展筹资渠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独立学院应争取政府直接、间接的经费或政策上支持,当地政府应根据独立学院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专项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政府在政策上,特别是税收政策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事业。
积极开展各类科研、社会服务创收活动;举办各种短训班、成人教育以及实验室对于外服务等各种教学服务活动;争取合作办学;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通过组织基金等形式吸收一定的社会闲散资金,扩大收入渠道。
(三)加大依托母体力度,提高母体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独立学院是利用母体-普通高校多年办学中积淀的无形有形资产(如声誉、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等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是母体教学资源的一种外延,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依托母体,使其与所依托的母体-普通高校在教学资源、师资、图书、实验设备等方面共享,不仅使母体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而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的降低为母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回报,反过来补充母体办学经费的不足。所以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母体的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办学资源,是独立学院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只有母体在资源上的支持,才能使其降低办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现状。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充分利用母体中相对比较富裕的专业教师,充分发挥母体在实验室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母体实验条件好而自身比较薄弱的实验条件,充分利用母体中的馆藏图书,共享图书资料,对于母体来说应尽量给予支持、扶持,以保证独立学院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在独立学院建设发展初期,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投入大且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难以体现,此时的母体应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更大支持。
(四)搞好收费工作,努力提高缴费率:独立学院是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学费收入是学院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收入的90%以上,也是还本付息的直接来源,是保障学院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学院发展的前提,学生缴费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院年度预算的执行,继而影响学院的正常教学,因此,必须加强缴费管理,提高缴费率,减少无故拖欠现象。学费收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对学生欠费情况进行思考分析,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欠费率,直至实现零欠费,这需要学院领导、管理者到各部门特别是学生所在的院、系都来重视收费工作,意识到收费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院、系为主体的学费催缴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学费催缴工作,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向欠费学生了解欠费原因及思想状况,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督促学生依法履行义务,增强学生主动缴费意识,按时足额缴纳学费。
三、注重管理,提高效益
(一)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提高办学效益
独立学院虽然是非营利机构,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尤其对于没有财政拨款按办学成本收费而收费标准又受限制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办学效益,争取两个效益双丰收,形成良性发展,如果办学效益不好,连生存都有困难,谈何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有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但要注重其使用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专业设置上事先进行可行性和效益研究,减少盲目性,使专业设置尽量与市场需要衔接,以市场为调整专业设置的杠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市场前景好而投入少的专业。在实验设备等教学投入上要充分利用母体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对于母体实验条件比较好的实验室,学院最好不要重复建设,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母体比较缺乏而学院又必需的教学设施上。独立学院起步时师资力量主要靠"母体"教师、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很少,这种师资队伍结构具有进步性、效益性,因为他们来自于各种学校、各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资源、市场信息灵,能把不同的经验、信息带入学院,使专业与市场更好地结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强,
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更加衔接;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相对专职教师其投入少、负担也较轻。在师资队伍上,尽量利用母体的教师,把资金用在母体十分紧缺的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要正确把握适度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关系,对于靠学费收入来运行的独立学院来说,没有高质量和适度的办学规模就不能达到办学的高效益,据统计,一般高校规模达到8000以上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所以,独立学院应把规模有较大发展,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作为自己全面把握的目标。
(二)注重实验室投入效益,缓解经费供需矛盾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独立学院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要重视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提高,要富有创新精神、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实验室建设上要注重特色,要考虑创新与科研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师生的科研活动。在资产管理上要改变那种只注重资产安全,而不讲究资产使用效率问题;资产管理部门要按照专业布局、教学的要求,合理配置实验室仪器设备,深入调查研究,合理制订设备购置计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在确保设备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不要过分追求高档次、高品位;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上要充分了解价格信息,合理制订设备采购计划,避免重复购置;要有成本效益意识、节约意识,应货比三家,尽量采购到价廉物美的设备。设备采购后要提高其利用率,要注意保养、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必需的紧缺的教学设施上。
(三)强化预算管理,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预算是统驭学院资金收支和教学科研活动的纲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重视预算管理,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缓解办学经费不足矛盾的重要手段。重视预算管理,其核心是重视教育资源配置和投资效益,应提高预算管理在学院管理中的地位,发挥预算的最大效益,强化预算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使所有的经费都纳入预算管理,各项支出都应在预算所控制的范围之内,对于预算中没有的或超支的原则上不予追加,确需追加预算指标的,需经过学院领导集体讨论和有关程序决定,避免某个领导说了算的做法;应根据预算的执行方案对预算的执行进度进行监督,预算的执行应由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不仅要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而且对各个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道环节都要施以监督,做到层层把关,要连续不断地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测试,将实际同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及原因,以便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资金的来源始终无法满足所有支出的需要,因此在预算的安排上要有所侧重,要体现学院事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体现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处理好学院发展与财力、教学质量与财力矛盾、教职工生活福利待遇与财力的矛盾。如:事前预算的安排、事中的预算执行、事后的审计监督来控制不合理支出。
四、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控制财务风险
独立学院应在日常财务管理中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重视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把握,加强财务监管和内部牵制,尽可能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以减少损失。在使用资金时,一方面要考虑资金成本,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大计的项目上来,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要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把贷款资金用于人员经费或消费性支出。独立学院贷款应用于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等能产生办学效益的项目上,为偿还银行贷款提供资金保证,同时,独立学院的基本建设必须量力而行,自觉控制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避免基建时间过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避免造成无效投入而给学院财务造成困难。学校在使用资金时必须建立成本效益观念,既要努力扩大收入,又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独立学院在考虑借款、选择负债项目时,必须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树立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控制负债规模,进行成本计算和效益论证,把握负债的度和量,设立一整套对外借贷的审定制度。学院要发展,一方面应按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另一方面还要着眼于未来,认真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不能不顾实际、贪大求全,无视本校或本地区的承受能力,盲目上规模、上层次、出特色,对于重大负债项目的确定,应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专家咨询书、领导决策等程序,并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吸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负债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效益性。
独立学院在积极利用银行贷款的同时要准确把握教学活动规律,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合理安排贷款资金。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的规模、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之间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确定投资规模、学科建设与发展、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间资金投资方向与使用结构的前提。根据学院的办学规模和今后的还贷能力进行适度举债,贷款的额度和期限不能超过自身还贷能力,既视未来的学费收入和其他收入而定。学生生源好,收入高,则贷款额可适当增加;反之则应减少贷款,贷款的增加要以扩大招生规模为基础,使偿还贷款有资金保障。
平时要注意研究债务结构和国家的信贷政策,积极与银行等有关部门沟通信息,使举债办学成本降到最低。一般贷款期限长,资金成本高,财务风险小;贷款期限短,资金成本低,财务风险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贷款期限、不同的利率、以及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和学院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筹资组合。将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不同种类贷款进行组合,优化贷款结构,均衡负债,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在资金的运作上要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分步到位;要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商业信用来筹集短期资金;利用长、短期贷款之间的利息差等方式有效降低资金运作成本。
要重视到期贷款的偿还工作, 合理调度资金, 按时偿还本金。独立学院举债办学,应有稳定的还贷能力。在学院债务形成以后,财务部门要落实明确的还贷渠道,根据学院的收支状况,指定出详细的还贷计划,保证各项
借款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提高学院信誉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2003.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1]。分级护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护理管理制度,在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执行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医患纠纷。本文结合近五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护理分级管理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再次探讨其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分级护理实施背景及原则
分级护理作为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是护士实施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护理收费的标准。我国的分级护理分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该制度由护理前辈张开秀、黎秀芳于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直至2009年国家卫生部对分级护理制度中相关细则作了部分调整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施行《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1-4]。
《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实际上,4个不同等级的分级护理原则,也确实兼顾了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然而,临床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其生活自理能力强弱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2 国内外实施现状
美国、德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均由护士通过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估后,以护嘱形式下达个性化护理级别,护理内容涉及患者心理、生活自理能力(ADL)、病情观察等方面,兼顾了原则性和操作性,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3]。日本则从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和病情需观察的程度两方面分别确立其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级别[5]。
在我国患者护理级别由医生以医嘱护理级别的形式下达。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和医生常因判断的角度不同而对患者的护理级别产生分歧甚至争议。由于医护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认识不一致,导致医嘱下达不规范,给护理工作及患者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常因值班医生未及时修改护理级别而引起护士护理记录过于简单,不能为下一步治疗及抢救提高准确有力的依据[6] 。另一方面由于分级护理原则中部分条目要求太笼统,可操作性差,一定程度上使护理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区别[7]。特别是2009年国家卫生部等级医院检查要求分级护理常规公示制后,患者了解了护理收费项目以及住院期间该享有的被服务权益,一些维权意识强的患者及家属,依据分级护理要求,主动寻找护理工作中是否存在缺陷,这时护理行业自己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就置我们自身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3 国内对分级护理实施主体的研究
3.1 医生下达分级护理的弊端
临床调研显示: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具有统计学差异,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原则了解程度有限,加之自我保护意识的职业倾向性所致[8]。这与我国医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有关[9]。
3.2 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的可行性
王旭梅[10]、毕慧敏[11]等认为由有资质的护士下达分级护理医嘱,不但可以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且可以避免医嘱护理级别所存在的缺陷。吴欣娟等[6]通过对护士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临床实证研究,提出由护士来制定护理级别,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侯香传、吴素清等[3,12]观察发现:不同病区患者病情观察需求与生活照护需求的相对比、构成比不同。故借鉴日本的分级护理模式,明确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两个不同方面,采用“双相护理分级法”由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即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下达治疗护理级别(病情观察级别);由责任护士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ADL评分后评定并下达生活护理等级。韩世范、王旭梅[13]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后提出: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能体现不同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需求,在目前人力资源紧缺的现状下,能使护士的时间分配更合理,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内涵。
4 建 议
4.1 改进等级护理制度
既然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两个不同方面,就应分而述之。建议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以医嘱形式下达病情巡视频次以及治疗性护理操作项目和要求;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ADL以护嘱形式确定需实施的基础护理的项目和频次。从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两方面分别确定护理工作内容和要求,更能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4.2 调整护理服务收费方式
周荣慧等[14]发现分级护理标准与护理劳动价值不匹配。各省市物价局规定的一级护理收费标准与实际成本测算数据有很大差距,甚至连最基本的消耗品支出都难以保证。建议取消分级护理收费,量化护理服务内容,即按实际服务项目及内容收费,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护士利益[15]。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33-34.
[2] 李 敏,任小红,肖友平,等.国内外一级护理内容概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A):42.
[3] 侯香传,李亚洁,夏燕飞,等.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12-214.
[4] 沈云梅,章月照,等.护理分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151):43-44.
[5] 杨 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定[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0.
[6] 吴欣娟,李玉乐,谢瑶洁,等.我国分级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5-7.
[7] 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5.
[8] 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9] 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0]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5-7.
[11]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1394-1395.
[12]吴素清,黄荔红,喻荔琳,等.“双相护理分级法”临床应用探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2):200-2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成为护理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护理职业态度,提高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情感认同感成为众多护理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情感情感领域
1.1情感 情感主要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者是环境的内心体验,情感是客观存在的。客观的现实以及事件是人们情感产生的主要来源。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例如,护生对本专业就存在厌恶、喜爱之差,这都是因为其对护理学科这个专业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情感在某个方面来讲就是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主观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人的主观需要有积极与与消极之分,所以人的情感也就存在积极与消极的问题。
1.2情感领域 主要指人们的内在心理生活领域。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两大系列。与意向活动相关的情感领域是情感研究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如下。
1.2.1人的情感状态,如心境、激情、热情等。
1.2.2人的情感体验,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考前紧张、面临困境的忧虑恐惧等,这一类情感一般都有具体对象,其产生有一定的即时性和情景性。
1.2.3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心理活动,如兴趣、需要、动机、态度等。这类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性和选择性,其产生也是客观现实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2.4社会情感相对稳定,例如人们的道德感、美感、正义感等。这些社会情感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且这些情感的存在会使人们对社会的态度也相对稳定。
2 态度与职业态度
2.1态度主要指个人对某件事或者是某个人的所持的心理倾向或者而是心理评价。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会影响着其基本的选择判断。职业态度是指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所长期持有的某种心理倾向,或是肯定或是否定。如对职业的喜爱或者是对职业的讨厌等。
2.2护士职业态度由三种成分组成:①认知成分,即护生对护理专业所学的内容、作用、目的以及意义等的看法,以及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等;②情感成分,则主要是指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所持的情感态度,例如对患者的态度、对技术的追求等,这些都是其对护理专业情感态度的直接体现;③行为成分是态度与职业行为相联系的部分,是态度的行为倾向。护生一旦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也就有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倾向。因此态度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行为。
3 情感与态度的关系
从态度的结构不难发现,情感因素以及认知因素都会对人的行为倾向产生影响。而情感因素对态度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感是影响态度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也是构成态度的核心因素。情感的本质属性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有时情感因素游离认知之外,对态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态度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态度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护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
4 护理情感教育
4.1概念 情感教育即情感方面的教育。在护理专业情感教育中,重在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情感,使学生能够形成正面积极的态度。护理教育者应该要根据学科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对该职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态度等。
4.2目的及意义 开展护理专业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态度,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并不稳定,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高学历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较多的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持消极的情感态度,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的情感,确保护士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
4.3实施方法 护理情感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4.3.1开展护理情感教学 成功高效的情感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的态度。开展护理情感教学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4.3.1.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信息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源泉,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十分有必要,包括学科内容体系以及与护理专业有关联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求知。在求知需要层次上,不同的学生还有不同的求新、求实、求趣等亚层次需要。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尤其要注意设法满足护生各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要。
4.3.1.2选择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形式 护理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应该要注意本专业学生的年龄以及个性特点,根据专业的需要来选择教学的形式,同时在教学的方式上要体现灵活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保持学生对专业教学内容的兴趣。
4.3.1.3强化学生的专业需要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有意识对专业的内容进行调整,并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4.3.1.4融洽师生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互换。而且师生情感的交流更有助于教与学相长,因此,教师应该要有意识的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持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①教师应该要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尊重学生的主体意志;②教师应该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交流;③教师应该要学会客观评价学生,不随意贬低学生,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上的信心,经常给予其必要的鼓励。
4.3.1.5创造美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外,还应该要注重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①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要投入"真情实感",这种投入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更应该体现在态度上,在课堂上做到表里如一,其教师自身也要表露出对护理专业的喜爱,起到感染学生情绪的作用;②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不仅关心其身体的健康,同时还要关心学生心理的变化,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充分的尊重以及关心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途径;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定的激情,精神状态要饱满,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富有感情,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带动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④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精心设计,创造理想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