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课后训练

高中语文课后训练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语文课后训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语文课后训练

篇1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载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教学的必然趋势。当前,在中小学课堂上,信息技术正如火如荼地与各门学科进行着整合。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和方法,决定着能否起到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初探。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偏重于教师为学生传授语文的系统知识,包括词汇、语法、段落知识等等,以及做题能力的训练培养,而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却不足。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较好的途径之一,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能够为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利用视频、音效、动画、图片等等,用这些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知识、领会知识。教师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教学的主导,对学生进行着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由于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常常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之间相互协助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参与活动,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问题,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多便捷、易用的工具软件,不仅能够使得查阅信息和资料变得方便和快速,而且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能够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的时候,一定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让它们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不要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否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抛砖引玉之用。

(一)分析教学目标

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之前,为了更准确地达到教学目的,首先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它明确地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在一堂教学课上,所教授的内容由多个知识点构成,在这些知识点里,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只需要了解,无需掌握的,教学目标对此都有所规定。因此,在整合之前,要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是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情境创设的,通过创立接近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并且提高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创设情境时,一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创设相适应的情景。通过展现信息技术创设的情景,加强学生的身临其境之感,这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创设情境时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教师要对学生具备的知识、经验、问题解决能力等有较清晰地了解,从而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创设具体的情境。

(三)分析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思考能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以信息技术作为协助工具,通过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的学习、探讨交流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能力,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四)课后作业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课后作业也是其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也一定要注重课后作业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左臣凤.试论高中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契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篇2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思想沟通、情感交流还是日常生活工作,口语交际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也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口语的过程中,提升其口语素养,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课程存在随意、无序的低效率状态,并且,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仍然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阅读和写作上,而对于口语训练的态度则是可有可无,漠不关心的。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训练进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中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1.学生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够

口语交际能力对个人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高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口语交际的训练则少之又少,语文教材中的“表达交流”部分大多是依靠学生课后翻阅的,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一般,而且经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则渴望发言,但又害怕出错,也放弃发言的机会,所以,在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只有极少数的人,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或者自己主动放弃锻炼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这主要归因于学生自身和教师方面,首先,学生由于自身胆怯,不敢在教学课堂发言;其次,也存在教师提供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有限,且倾向于提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然,大部分学生希望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认为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

2.教师对口语交际理解不透彻,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新课标已推行了数年,但是语文教师对于口语交际的理解并不深入,很多教师甚至不太理解这一内涵,当然,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因为语文课堂不仅涉及读写方面教学,而且也应涉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几乎没有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师的教研内容里也基本没有涉及到课堂互动以及下意识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等方面,有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注重师生互动,但是在课堂上也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主要归因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不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当然,也无暇顾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足的原因

1.学生平时课时少、任务繁重且学习压力较大

语文知识内容繁杂,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里要学习课文内容,课后还要做大量的课后作业和考试习题,很少能有时间去顾及口语交际,而且由于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重,所以,学生希望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致使学生急功近利,更加无暇顾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材,且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

在语文的每册教材都设置了“表达交流”的内容,也涉及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但是由于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里讲解课文内容、作业以及考试习题,所以,无法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大部分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学,而口语交际是需要反复练习并反馈的,所以,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加之,缺乏对口语交际的评价体系,学生也就缺乏了学习动力。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

1.教师从行动上重视口语交际训练

要使口语交际训练获得实质性的意义,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口语交际的态度,充分理解并利用教材;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程。

虽然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不是件易事,但是语文教师仍然要处理新教材中课程设置的不足,自编校本教材,例如:在学习诗歌单元时,可以用两节课的时间谈论诵读及其注意事项,并邀请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学习自然现象时,可以让学生对事物进行描述,形式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说明清楚明了即可。

2.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态度及阅读习惯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46-02

1996 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 Lage 教授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2000 年,《经济学教育杂志》发表了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此后,翻转课堂被正式推出。随后,翻转课堂的理念逐渐传入到我国,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纷纷开始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笔者在查阅翻转课堂的相关文献后发现,2012 年,知网内有关翻转课堂的文献为 16 篇,到了 2015 年则达到了 2892 篇,由此可见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迅速。同时,在应用上,笔者在调查后发现,从 2013 年开始,我国约有 45% 以上的教育机构都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尝试,目前,持续使用的学校为尝试学校的 35.7%。由此可见,虽然翻转课堂在我国的理论研究较多,但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翻转课堂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结构。

高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尤其是高中语文。语文是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在高考分数中占据大的比重,因此,绝大多数教师都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升学。无论是从翻转课堂模式的本身还是高中语文教学思想的现状来看,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语文中应用都存在着有效性较低的问题,笔者以此作为选题背景进行分析,思考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对策。

一、翻转课堂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意义

(一)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

新课改指出,高中语文要更加注重实践,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高中语文应该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g的便捷、快速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翻转课堂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传统教学和信息之间的融合,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来了解知识点,通过网络来获取资源,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度的要求。在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结构

在传统的课堂结构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通常都是“讲解+练习”或“讲解+提问”的模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大量的劳动,所以使得课堂的有效性较低。而通过翻转课堂,则可以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转化为“复习讲解+提问+练习”的模式,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同时完成提问和练习两项步骤,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检验,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消化,因此,翻转课堂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加倾向于“教”的维度,而忽视了学生“学”的维度,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并且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翻转课堂模式倡导的是一种“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满足高中生的需要。高中生的思想发育已经较为成熟,就语文学科来讲,高中生已经具备较为稳定的语文能力,通过翻转课堂,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偏低的原因

(一)学校及教师方面的原因

1.学校方面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使得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配备不平衡,不同学校之间的硬件设备差距过大。众所周知,翻转课堂的应用需要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及相对应的终端设备等,这些设备都是价格不菲,对于普通的高中来说是较大的压力,因此,学习方面的设备投入不足将难以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从而使得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偏低。

2.教师方面

自翻转课堂模式传入我国以来,就有众多的教师对其表达出了不同的意见,支持者有之,反对者同样有之。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有非常多的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模式持有反对的态度,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在庞大的高中语文教师群体中,支持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数量寥寥无几。在这里,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笔者整理了翻转课堂和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期刊文献数量,归纳为表 1。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从 2012 年开始,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而关于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文献数量却非常少。高中是面临高考的关键阶段,所以更多的教师都倾向于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保证学生在高考中的分数,不敢“冒险”使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时间方面的原因

对于高中生的特征来讲,高中生的年龄处在接近成年或刚成年的阶段,因此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的欲望也较强,因此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倾向较高,但是我们观察高中生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就可以发现,精力不足是导致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性较低的原因之一。高中生的课程设置分为高一阶段、高二和高三阶段。高一阶段未分文理科,学生的学科内容较多,共计 9 科,大量的学科学习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学生无暇在课后时间观看翻转课堂的微视频;高二后改为 6 科,学生所学学科减少,但是即将面临高考,大量的课后作业更加压缩了学生的课后时间,学生观看语文翻转课堂微视频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降低了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微视频方面的原因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是以微视频作为基础,所以说,微视频的内容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的微视频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微视频内容过于形式化。很多高三语文的微视频都过于形式化,无论是视频的内容还是节奏都是从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缺乏科学性。

第二,微视频难以适应学情。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趋势,因为这可以降低绝大多数教师的劳动,减轻教师的压力。所以,“凤凰微课网”“中国微课网”等优秀的教学微视频平台成为了众多高中语文教师选择微视频的主要来源渠道。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这种完全依靠共享的微视频难以适应不同高中学生的不同学情和不同语文能力,从而导致了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较低。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学校理性实施翻转课堂,转变教师传统思维

1.学校角度

从上文的分析中看出,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Z文课堂中的实施需要信息化的环境来作为保证,因此,学校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来保证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施。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学校设施配备不齐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需要理性地对待翻转课堂,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寻求政府、社会及当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尽可能地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设施,从而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2.教师角度

对即将面临高考阶段的高中情况来讲,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翻转课堂的先进意义,及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学校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通过组织学习、教师自学、培训等形式让教师理解并掌握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方法,从而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科学设置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时间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微视频的观看时间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因此,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上课时间及学习安排来科学地设置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时间。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的形式来进行。在学校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然后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午休时间来进行微视频的播放。在家庭中,教师要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让家长为学生观看微视频创设相对安静的环境,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陪同、鼓励等方法来提高学生观看微视频的积极性。在这种科学设置学生观看微视频的环境下,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三)合理整合微视频资源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与微视频的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需要合理整合微视频资源。针对现有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两个角度进行。

第一,增强微视频的教育效果。微视频的设计应不仅仅将目标定位在做题和应试上,而且要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新课改的要求,将微视频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合作能力、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传统微视频的内容和节奏。

第二,增强微视频的针对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因此,现有网络公开平台上的微视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对其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其进行改进。在改进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和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从而来对微视频进行有效改进,最终让其更加具有针对性。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对高中语文教师及高中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较低的问题,思考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升的策略,进而保证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艳辉.翻转课堂及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

篇4

高中语文在高考这支指挥棒下,被涂上了厚实的功利性色彩,素质教育提及到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却演绎成了“一切为了高考分数”,高中语文的课堂也充斥了光怪陆离的浅层次教学演绎和题海战术的枯燥训练。高中语文教学出路何在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师探求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这样走入高中语文课堂。

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式教学打破了教学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语文教学面向自然、社会、生活开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个人潜能的开发。

一、高中语文课堂开展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进入21世纪后的主旋律,它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而开放式教学注重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正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带入到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体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有利于学生回归课堂主置

开放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由教师一统江湖的局面,提倡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真正践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帮助学生回归课堂主置。

二、开放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开展的策略

1.做到时间上的开放

教师不能把一节课的时间仅仅局限在课堂的45分,而需要拓宽时间的维度,实现课前、课上和课后时间的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收获进课堂,带着问题、收获出课堂,学会自主学习。

课前时间的开放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提前进行知识的获取与储备,主要是关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学习之前,提前三天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红楼梦》的相关知识,从曹雪芹生平到目前我国对红楼梦的研究,这些知识将是他们进行课堂学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上时间的开放意味着教师要让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每一分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同时还能依据具体情况,适当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

课后时间的开放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利用课余时间,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后生活。在学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翻阅红楼梦,找出林黛玉与贾宝玉最后的结局,设想如果林黛玉没有进贾府,每个人的命运会不会发生变化,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实现空间上的开放

空间的开放意味着教学的空间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室空间,还包括教室以外的社会空间,比如,图书馆、工厂、商场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空间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开放性的教学空间,不仅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还能鼓励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培养其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3.坚持内容的开放

语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在教学中学生除了可以把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引入课堂,还需要把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外资源,真正做到将社会生活注入高中语文课堂,激活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一文之际,可以请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现在的凤凰古城的相关信息,还有相关的优美文章。如果有学生去过凤凰,还可以邀请学生和大家分享他们眼中的凤凰古城,大家一起探讨沈从文眼里的边城和现在的边城有什么区别。通过知识的搜集与分享讨论过程,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做到教学过程的开放

课堂教学过程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开放式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进行调整,不断进行创新。比如,在进行老舍的《茶馆》学习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表演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角色演绎过程中去感受每一个人物的特点。而在学习《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就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进行PPT制作比赛,必然会促使学生全方面搜集我国古代小说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实现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教学必然需要进行开放式评价。教师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着重关注学生思维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评价以积极的鼓励为主,但是也不能盲目夸奖,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可以进步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好是好在哪里,还有进步空间的话,进步方向在哪里,做到评价言之有物,如此才能让学生信服,达到评价的目的。

开放式教学虽然已经开始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并没有准确理解开放式教学的含义,教学还存在好多误区。想要开放式教学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还需要教师继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

篇5

当然,制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和今后的教改趋向。

一、更新观念,研究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话题。改革的首要任务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中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观念来讲,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张家璇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批评了“唯本”“唯考”“唯法”三种观念(《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之我见》1995年第6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其他专家和学者也多次批评过语文教学观念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就语文论语文的封闭主义。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局限于“小语文教育”天地,唯我独尊,视野狭窄。(2)“目标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禄主义”(叶圣陶先生语)。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高考,升学成了高中语文教育的唯一目的,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应试作文章,与其他学科一起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高中教育目的的单一性。(3)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单调,缺少变化;教学过程固定,模式统一;教学内容僵死,缺乏时代活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青春活力;脱离学生实际,忽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参与意识差。(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机械主义。由知识到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渡过程,自有其规律和方法,但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对此常常有机械的理解和机械的运作,要么是经院式的繁琐考证和注释的广泛罗列,要么是诗人式的拍卖激情以感动观众,要么是自动流水线式的重复训练和题海战术等等。这种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是机械地理解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复杂性。

二、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学小说《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便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供料议论文观点的提炼,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机会。写作记叙文“朋友”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部分的读后感,为什么只能写“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而不能写“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呢?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比喻的运用,教师就大可不必大讲它的定义、作用及其运用的注意点,只要确定适当的话语环境让学生自由组成比喻,然后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宁鸿彬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无边无垠”造句,要求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于漪老师教学《晋祠》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每人说一处祖国的名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无论什么情况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已有的定论出发,秋天来了树叶只能“落”了,而不能“黄”了,雪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篇6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教育也染上了功利色彩。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级学校领导,再到家长、学生、教师,无一不围绕着高考成绩。一切教学以高考为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语文这一科目,灵活性较大,短时间内提分较慢,学生重视不足,再加上高中语文课堂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方式单一,甚至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然而,短期内改变高考单一的招生方式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活语文课堂,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课程意识淡薄,忽视情感教育。语文是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科目。长期以来,教师按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指明了一个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考试大纲为语文教学的准则,吃透考纲,抓住各个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和突破,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必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活力,这也使得学生学语文只关注知识点,而忘了语文的人文性。

2.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劳心费力准备教学内容,而学生却在上课后5分钟就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喻文化时代,学生很容易找到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相关的各种参考资料,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依然用传统讲授模式,就很难让学生接受。这也就造成了沉闷的课堂气氛。

(二)学生方面

1.学习功利心强,缺乏学习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的学习价值取向深深地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今天,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是抱有极大的功利心,这既有来自传统文化中读书功利性的遗留,也有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功利学习心理的促成因素。

语文是个难提分的科目,需要长期的积累,不能像数理化那些科目,可以通过短期的题海训练,提高成绩。另外,语文教材只是特殊的例子,学生的考试内容在教材中难以找到,平时语文学得好的同学,考试不一定能拿高分,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的表象。

基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在他们看来,语文不能短期内提分,并且不学,成绩也不会很差,因此,语文学习就没有了动力来源。

2.习惯被动接受,缺乏主体意识。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都是以教师单一传授为主,学生也习惯了被动接受。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发展思维的黄金阶段,但是由于他们经常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即使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发言机会,他们也只能找参考书,不加思考的应付老师。这样就带来了,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自主参与的主体意识,学习是被动的,成绩自然无法提高。

二、激活高中语文课堂策略初探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课堂氛围。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来学习语文。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教学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营造轻松课堂的前提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尊重差异,平等对话。教育的对象的学生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可学生个体差异的普遍存在,认识到个体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并尊重学生的自我需要和价值。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自由表达情感。

2.注重感情投入,拉近距离。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此时的他们需要他人的理解与引导。作为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生活中拓宽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多方位交流,课堂对话、眼神交流,课后谈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主体参与意识。“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在教学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小组合作交流往往能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动起来。当然,一个小组的确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三次的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并在自己了解的学生性格基础上,组成语文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间要明确各自的任务。学习中,各成员找到了学习的兴趣点,唤醒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单一的讲授模式,时间长了,学生容易疲倦。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它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变得非常重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高中人教版选修课的《中国的智慧之花――熟语》一课,讲述了熟语的类型、用法以及考试中出现的题型。如果照搬课本的内容,往往让学生厌学。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首先,用一段与熟语有关的相声,让学生认识到熟语不能乱用,接着看图猜成语,让学生一边看一边了解成语的特点。最后,用口诀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成语,帮助学生做题。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只是,更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兴趣。

当然,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呈现,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根据不同的课型,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知识竞赛等等。这些课堂教学手段,激活了语文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活课堂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是激活课堂的学习方式,多媒体使用是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当然,激活课堂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策略也会随之调整。

参考文献:

[1] 郑淑贞、陈英德《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探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 王鉴、毛建梅《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每7卷,第8期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状况 德育 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向和道路的引路人。”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堪忧,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而忽视对课外阅读训练,有的教师甚至将教材中有限的阅读专项训练改为学生课外自学,而课外阅读教学更被忽视。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想方设法给学生锻炼机会,并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教学薄弱的原因

1.1 高中生语文底子薄,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很多高中生在听人说话时抓不住对方的要领;自己说话时又辞不达意。有时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或者不能言传到位。学生不愿说也不敢说,往往土话连篇,与要求的语文水平相距甚远,语文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加之中学教学设备的有限,致使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仍以旧的教学模式的思想进行教学,使课外阅读训练长期处在一种自在状态。

1.2 留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影响他们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十分普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些留守高中生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抚慰,缺少家庭温暖,连最基本的父母之爱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心理脆弱自卑、遇人寡言少情。遇到烦心事或困难时会闷在心理。一些学生怕因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不敢踊跃发言,严重束缚了他们自身能力的发展。

2. 加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2.1 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要渗透德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而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的“文道统一”特点决定语文课外听说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2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日益密切,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愈来愈迫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相对薄弱,仅限于在语文课堂进行阅读教学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需加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好地为未来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3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进一步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自尊、自强、自信、自控的意志品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高中课外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针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语文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合适的契机,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期培养学生既提高阅读能力,又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3.1 在课外阅读情境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教师精心创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课外阅读的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例如,组织课外阅读训练《祝福》时,别出心裁,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审判到底谁是迫害祥林嫂致死的罪魁祸首。法官、辩护律师全部由学生担任,由学生扮演的当事人: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婆婆,当事人的各辩护律师进行了激烈的辩护。此情此境,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兴趣,他们的辩论有理有据,孰是孰非,也在辩论中豁然开朗。教师创设的一个可以言论自由批判的情境,促进思想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提高。学生不仅达到课外阅读训练的目的,还认识到杀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不是鲁四老爷,不是柳妈,而是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最终害死了祥林嫂。从而增加了对封建社会的憎恨,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篇8

建构主义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它否定了学习过程等同于简单复制或者被“灌输”的观点。认为学生主体的情绪、思维等都需要融入到建构知识的活动之中。高中生思维发展迅速,求知欲与参与感强烈较强,如果缺乏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参与,知识的“生成”或“建构”无疑于空中楼阁。

1.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一定的教育情境,是教育展开的先决条件。没有学生高水平思维活动的参与,高中生就很难对各种信息予以整理、加工等。“为理解而学习”,使学习具有符合学生实践的需要,是建构主义得精髓。倘若高中生费心费力只习得一些字、词、句等片段的知识,或者单纯的解题能力,这样的课堂不仅令人枯燥乏味,也违背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和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意识,精选教学内容和形式,恢复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2.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

语言传播学和交际理论认为,语文教学鲜活生命力植根于教学中真实或模拟生活的教学情境。师生之间教学活动,本质上应当是互动与交流过程。建构主义主张的“交互式”教学,就是主张师生、生生信息甚至情感的“互动”,这种互动通常是以对话作为交流载体。当高中生的认知需要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贴,学习得到及时指导与反馈,高中生学语文潜力的释放是不言而喻的。以“生生互动”为表现的合作学习,也是教学中交流方式的一种体现。高中生对教育信息已经有自己的认知与判断,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互助甚至竞争。这些双向互动能够提供语文课堂更多的语言实践。

二、建构开放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

开放的语文课堂和开放的学习体系符合建构主义“生成”知识的主张。任何人文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也是在具体的情境下展开的。教学时空、内容等的开发性,扩大了学生受教的领域,赋予了语文课程的生命力。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务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开放的教学时空

45分钟课堂教学,不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全部。教学时间可以从课前预习延伸到课后复习。教学时空的拓展,都需要遵从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前预习的内容可以是查资料或者做调查等,都是以服务课堂、理解教材做的必要准备。课后形式多样的作业,则是把高中生课堂上活的的认知与语言能力带到课后予以修正或强化。

2.开放的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教师需要改变把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成一本书,或者只是文字的堆积的传统认识。把报纸、电视甚至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也需要纳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之中。借助新媒体,向学生提供新颖而生活化的信息资料以及如何鉴别与选择海量信息的技巧。语文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打破条条框框,打造学生个性特色的学习路径。

3.开放的师生角色定位

现代师生关系,以及超越了师徒之间“传道授业”,教师不但需要以高尚人格影响学生,也更需要以平等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只有在学生主体身份得以确认,高中生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老师的角色需要转向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课,语文教师都要为学生做好“绿叶”或“配角”,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去动笔,去思考。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教学观

目前,行为主义教学模式仍被普遍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忽视了高中生学习过程中情境创设、协作学习或者意义建构等环节的价值。

1.建构快乐语文课堂

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语文课堂,能够让高中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当学生以学为乐,学生潜在的能力将得以激发。高中生课程任务繁重,如果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则可能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采用演讲、辩论甚至速写、快评等种种生动的形式,可使语文课堂生气盎然,气氛热烈。

2.建构对话语文课堂

沟通性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常见表现形态。这涉及到学生与教材课文的对话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如何启发学生内在的感悟,让学生对教授内容有所思考;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励高中生内在动机需要运用教育智慧。比如,语文阅读教学,事实上是学生、教师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活动。学生的感受、体察和理解等具有自身个性化特点,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学习体会基础上,适时适度的予以引导。

3.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只有尊重、敬佩学生才可能在教学中产生“向师性”,才愿意听教师言,模仿教师行为。淳朴的师生关系,跨越课堂内外,教学相长。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教师敢于赏识、鼓励学生,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灵感。教师也需要包容学生,包容是在师爱基础上,对学生的不足与错误給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袁维新.科学教学概论:建构主义观点[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有效教学逐渐被教育工作者重视,如何才能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是目前教学中重要的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是目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所谓有效教学就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让高中语文教学达到高效教学主要满足以下要求:达到教师的教学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等等。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本文从有效教学的内涵以及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在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的前提下,重点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了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者通过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资料,总结出如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重活动,轻效率”现象存在;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盲目的课堂探究。

(1)“重活动,轻效率”现象存在

新课改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旧的教学方式的弊端,不断地开始反思,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地开始采用各种活动,一味地通过活动来不断地提升课堂气氛,为了活动而活动现象严重,这些活动很多时候都是很肤浅的、随意的,虽然课堂气氛提升了,但教学效率确实非常低,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2)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现如今,高考已经在我国倍受重视,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在一项研究中,教师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率为95%,教师演示教学,学生掌握率为30%,学生实践,学生掌握率为70%,学生教别人,学生掌握率为95%。而现实中,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使用率却恰恰相反,这充分地说明了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3)盲目的课堂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很多老师开始盲目地采取探究式教学来提高效率,但有时候却没有考虑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比如一些陈述性的知识,也进行探究讲解,这样反而让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只能降低教学效率。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总结了如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多种,但如何用好每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在上《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英语原版的演讲让学生充满澎湃的情感。运用声、光、色等感官元素.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比如,在学习《瓦尔登潮》一文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这本书。介绍一些中外隐士的生活,或者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风景、热爱自由的文章等等。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美。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情境,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课堂之前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提问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质量。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课堂上思考,课后复习;对自己解题的薄弱部分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不断地进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和课堂点评的语言艺术。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度”。注意到这些问题,能够非常有利于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五、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的重任,必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将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将教学的艺术性和课堂的质量融合在一起,便能顺利自如地进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薛胡.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J].语文天地.2011(03).

[2] 蒋健.论高中语文教学误区与优化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2).

篇10

微课是近几年来比较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方便快捷、简单易行。因为不受时间的限制,许多微课也受到高中生的欢迎。但由于高中生课外的时间不多,用微课来学习的时间明显比小学和初中阶段要少,基于此,笔者把微课带进高中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更好地把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把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谈一谈。

一、助力文本美读

美读课文是语文课堂必要的工作,因为我们只有多读,尤其是带感情地朗读,才能加强学生的思考,边思边读,在朗读中实际上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所以笔者就让朗诵的微课进入课堂。

一般的朗诵带或朗诵视频都只有朗诵的示范,但很少有朗诵的方法指导,对此学生对示范性的朗诵没有多少感觉,所以笔者就在课堂上加入了朗诵的微课,让学生跟着微课上指导的方法去做,效果很好。如朗读《沁园春・长沙》一文,微课上的教师把朗诵应该重读的词语盘点,然后再示范朗读的方法;朗诵的声调是低还是高,是舒缓还是激越,朗诵者也细致入微地加以指导;学生经过这些指导,已经跃跃欲试了,最后朗诵者再让学生自己去试读,笔者暂时停止微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得非常起劲,笔者最后再把微课的完整的朗诵示范给学生模仿,学生跟着练习读,兴趣很高,模仿过后受益匪浅,朗读效果大出笔者所料,实际上也证明这个微课的试用是成功的。

二、深入方法指导

对于语文课堂上的重难点我们平常的指导方法非常到位,但学生不这样认为,他们已经到了审美疲劳期,所以我们这时候适时给学生换个“老师”,正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这样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打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可能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但平常学校我们不会给学生随便换老师,而且学校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资源,但是却有一样资源就可以起到换老师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的完成质量还比较高,这个“老师”就是微课。

微课的使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语文文本中的重难点,而且由于教师是新的,还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也更容易学进去,所以效果非常好。如我们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这课中荣府的设施和整个《红楼梦》的人物谱很重要,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需讲明的,因为这关乎下面学生对整部书的阅读,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在课堂画平面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文本领悟来想象完成,大部分学生都是懵懵懂懂的,也可以说是没有懂,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微课,微课上把文章中的人物关系用人物图像的形式,使用了八六年的电视剧人物形象,只有几个过世的,就创造简单的人物图像来处理,这样学生对老年的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就可以马上分清了,文本中重要的人物宝玉、黛玉、熙风也认识了,图像一目了然嘛。再有把文章中的荣府华丽的陈设也用剧中的视频,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还有荣府的行走路线、大观园的面貌都用视频播放,而不是像我们平常一样全凭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再读文本,文本的内容就可以立起来了,学生的想象也合理了,所以我们再上课时就顺利多了。

三、扩大拓展训练

对比阅读经常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是上使用的教学手段,但由于语文课堂上的容量是一定的,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拓展任务学习,总是草草了事的多,由于笔者使用了微课就改变了这个状况,因为使用了微课,它可以把拓展的训练以及训练的方法指导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教给学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也省去很多麻烦,关键是效果非常好。

如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课,笔者在课堂上在拓展训练这个环节就使用了微课,总结登高、登台诗歌的特点,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原来传统的教学都是发试卷类的导学案来进行这个工作,但学生反应迟钝,拓展训练只好匆匆而过。使用了微课就不同了,由于它用视频的形式,新颖别致,学生喜欢看,也用心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登高诗,总结登高诗的特点并积累相关知识。笔者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方法指导,了解登高诗的内容、主旨和常用的意象。为了加强理解,微课上选择了许多登高诗,这在平常的课堂容量是无法做到的。学生学习很兴奋,自告奋勇地亮出自己的见解,和微课上的教师一起互动,这样学生学习更扎实,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牢固。下次再复习到登高诗的知识时,检查学生都能很好地记住,他们的印象比较深刻,这样的情况放在平常的课堂,早就忘记得差不多了。

四、推动写作优化

写作是高中教师头疼的事,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作文不喜欢,甚至是排斥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水平总是止步不前。对于作文,如何处理让学生能够接受,然后喜欢,最终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这是我们教师比较头疼的事。没想到用了微课之后,改变了这种状态,它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不再那么抵触,交作文也没有像过去那样难,作文的质量也有了提高。

篇11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解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问题,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所进步[1]。1.1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较多的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人乃至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总的来说,有效教学就是用一定的教学投入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2有效教学的特点

第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的作用,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教学。

第二,创设民主、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气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并能使学生缓解课堂上的紧迫感,从心理上得到放松,积极向教师提问,主动学习,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第三,有效地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二者缺一不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师生得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在实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教学生学些什么;其次,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怎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三方面考虑全面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

⑴明确教学目标,科学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目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框架和结构,而且为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在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对所要教给学生的课文内容熟悉、明确;其次,教师应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最后,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的使用教材,教师应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增加或删减教材,或拓宽延伸,或调整重组。同时,不要忘了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索资料的背景中发现教材的主题及意义。例如,在学习现代诗|雨巷》时,教师应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或教材中已有的作者简介或他人评价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起讨论,结合作者相关的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2]。

篇12

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县域高中,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那么,面对贵州省石阡县的民族高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呢?

一、语文课堂要洒满阳光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快,县域民族高中同样也感受到了改革指挥棒的影响力。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教师理科式的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零零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末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仍然是高考的助推器,是“工人”,学生是“流水线”上的待完成品,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针对民族高中生源差,更需要在语文课上呼唤感性发展空间,给学习以生命力和活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创造。

民族高中的语文课堂需要洒满温馨的阳光,让普通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语文原本的妙趣。例如: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使学生与文本“会意”,与作者心灵产生突发性的“碰撞”,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这样一来,让教师的良性教学方式、语文课本的妙趣,有机地促使学生去接受知识,沐浴语文知识的光辉。

二、语文课堂要培养自悟能力

人类社会越文明,时代起进步,越需要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越需要个性的良性发展,因为个性既可以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强调个体吸收和认识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古人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诗道亦在妙悟”。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悟性”培养,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2014年贵州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再次论证了要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贵州省的民族类高中,特别是普通班级,其实学生的智力不差,个性十足,创新能力是有的,关键是要引导好他们,朝有利方向发展,不要被坏习气所污染。

三、语文课堂借媒体拓展训练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民族高中信息技术的配置也跟着时生了变化,班班都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增进了师生情感。

当然,民族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要形成教学的独特个性以促进学生进步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的积累和长期的历炼,不断“教”与“学”,广泛汲取,多加锤炼,多方借鉴,善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课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上应试的烙印,使得学生缺少丰厚自己语文素养的机会。同时,就现有教材来说,虽然是以主题为单元来编选的,但是过分注重了文本的文化内涵,而忽视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实际能力,并且有些文本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不甚明显,语言价值也不大。同时,阅读与写作分为两个不同的序列,各自为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往往重视阅读训练,忽视写作指导。三年高中学习完成,除了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学生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上的素养提升并不大。

对此,我们做出的改变是,结合我校实际,借助于推进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研究”,自己编选以主题为单元的读写结合的教材,一主两翼,读写联动,提升语文课的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中的主题读写,是指根据本校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和心灵发育的实际需要,筛选确定主题,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及读本为主,以其他优秀作品为辅,围绕主题编排适合本校学生的读写材料,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来构建学生的读写知识框架。

在编选之前,必须要对编选材料的主题首先加以确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确定几个主题、哪些主题比较适合,这些都值得研究。我们教研组骨干教师认真研究了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和读本,研究了其他版本的教材,研究了近年各地高考阅读与写作中常出现的主题,起初确定了“挚爱亲情”“乡土之恋”“热爱生命”“山水哲思”“历史情怀”“成长励志”等主题,并编选了精读篇目和泛读篇目。在此基础上又经过研讨,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了“永恒的眷恋(挚爱亲情)”“诗意的栖居(山水哲思)”“昨夜星辰(历史情怀)”“慢慢走,欣赏啊(艺术审美)”四个主题。以“永恒的眷恋(挚爱亲情)”主题为例,我们编选的目录如下:

阅读与鉴赏 必读

1目送 龙应台

2儿女 朱自清

3弟弟啊,弟弟啊 绿原

4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阅读:用文学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

选读

1给儿子 陈村

2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3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贾平凹

4穿{布衫的女人 蔡一鸣

5一碗阳春面 [日]粟良平

6致橡树 舒婷

7初恋 周作人

8怀念红狐 刘志成

9古代诗词两首

江城子 [北宋]苏轼

鹊桥仙 [北宋]秦观

10陈情表 [西晋]李密

荐读

图书推荐

《我们仨》 杨绛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周国平

《葡萄牙诗人十四行诗》

[葡萄牙]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

影视作品推荐

《下辈子还做母子》

《刮痧》

《泰坦尼克号》

其他文艺作品推荐

《朋友》(流行歌曲)

《父亲》(油画)

表达与交流

真实再现,真情流淌:学会表达

其他主题也是按照这样的体例编选。

主题读写重点在高一年级推行。课型分成精读、泛读、写作。精读课型就相当于苏教版的文本研读课型。在教授精读课的同时,准备泛读课,教师提前两周布置主题泛读课的预习,主要从内容情节复述、文章主旨情感、主要写作手法和几篇文章的综合比较这几个方面进行赏析,并作为作业分别写出赏析文字。课后泛读完成后,安排一到两课时进行泛读交流,一个或几个学生担任主持人,每个合作小组上台展示,学生以必答、抢答、讨论争鸣等方式,复述文章内容情节,赏析文章主旨情感和主要写作手法,综合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老师为相关小组的赏析打分,并在最后的五分钟对学生争论的问题进行点拨解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精读与泛读之后进行写作指导与训练,写作题材围绕阅读主题,每次写作有一个写作技巧的训练点。四个主题的写作训练点分别是“真实再现,真情流淌:学会表达”“特征鲜明,感悟独特:学会写景”“写清过程,写出波澜:学会叙事”“细节传神,心音共鸣:学会描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