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

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

篇1

中小学英语教学专业水平直接关系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及效果,尽管中小学正式开展英语教学已有长时期的经验,但中小学英语师资水平至今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现状

问卷调查可以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相关理论展开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包括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品质三个部分。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问卷调查教师的基础能力、英语教学能力、专业品质等多个子项展开调查,每个子项包含四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4分。所有数据使用专业软件展开分析,不仅要统计各个选项教师的选择情况,并检验各个背景教师的差异性。本次调查研究的12000个样本数据,可以大致反映我国除去、新疆、港澳台之外多个省、市、自治区多数中小学教师的任职情况。从全国范围角度来说,女老师的人数明显高于男老师,深入分析城乡各个阶段教师分配比例,70.2%的乡镇、农村教师集中在小学教育阶段,只有29.8%的教师服务于乡镇、农村的初中教育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团队的主要力量为中青年教师,其中25~45岁的教师占47.9%,小于25岁的教师人数不到10%,但乡镇、农村大于45岁的教师比例较高。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任职教师大专学历占35.9%、本科学历占56.2%,小学阶段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6.5%,表明国家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的政策得到良好的落实。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1.提高教师入职资质及学历层次

学历层次作为影响教师教学素养的基础,提高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成为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重心。制定教师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过程中,教学技能及方法促使老师的教学素养提升至一个逐渐递进的系统安排中。必须合理修改教师入职培训标准。

2.提升英语教师自我水平

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发展情况。因此,学校在遵循办学理念、目标及远近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统一目标实施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及规划,开展与工作合理结合的专业发展方法,制定年度专业评估方法。根据学校在制度有关方面的要求,积极鼓励老师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主动学习寻求改变,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有助于自身成长为优秀的英语教师。

3.创建教师知识管理平台

教师知识管理平台就是指老师对获得、存储、内化与应用知识等过程实施管理。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创建教师知识管理平台,首先,从组织层面,就是学校借助建立的资料库与教师之间多元分享、相互学习制度,便于发现、充分挖掘教师已有的知识及隐性知识,整理成为优秀的教学经验、方法及思想,并将其再次运用在教育实践范围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的教学效能。其次,从个人角度来说,规定教师要加强个人专业实践知识的获得、吸收、管理及应用能力,借助专业阅读、撰写教学论文等活动拓展教育事业,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内涵和智慧,从而成长为满怀自信、高智慧、高水平的专业教师。

篇2

[2] 李振吉:中医药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美国佛州中医学院关于中医的介绍[EB/OL]..

篇3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1-0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学前教育的重任,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做了明确的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这充分体现出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其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专业新手到专家型的过程。本文结合纳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现状,谈谈如何促进幼师生的专业化发展。

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

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把教师获取知识的资源分为四类: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教育材料、教育学术研究与实践智慧。这四类资源中,前三类是外显性知识,即教师通过阅读等方式可以获取与接受。而实践智慧是内隐知识,教师需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获得。教师的实践智慧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第二,就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教学机智,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第三,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因此,“实践智慧”在幼师生的专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师生并不因掌握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还需将理论付诸实践。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可是如今,我校大部分幼师生认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不如多学点钢琴、舞蹈等课程实用。其实这些问题源于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境,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导致幼儿园的生活与幼师生的生活相脱离,因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学校要加强与幼儿园的亲密联系,实施一种互赢模式。即:一方面学校为幼儿园在职教师提供其在职培训的机会,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输入幼儿园,提升在职幼师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向幼师生开放,提供给幼师生见习的机会,实行徒弟制模式,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带领四五个幼师生,传授他们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提供幼师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师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幼师生可以在具体的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教育情境中体验学前教育世界现象,构建学前教育的意义,从而在具体的教育教育活动中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提倡全程化的实践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边学边做的理念。这里的教、学、做是有机整合为一体的,做是出发点,也是终点。其实就是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做中学也是幼师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教法要以学法为基础,教学要以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要实行“六大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审视当前我校幼师生的实践教学,其形式单一,时间短而且安排集中,多是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分别到广州深圳等地实习,而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外面环境等原因选择留在当地实习,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要复习教师招聘考试而随便应付实习,这样实践教学就表现出重知识而轻实践的特点。学生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只是局限于备课、试讲,没有深入到幼儿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实践教学是其专业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是其验证、巩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自身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体现学生的模拟训练、每周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集中实习要重过程,重体验,重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化的成长。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

博耶尔认为,学校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校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每一个共同体,都有自己的愿景或者目标,这是一个充满协商与对话的平台,每个共同体成员都有平等的话语权,都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有着主体的身份,这正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们学校幼师生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学生信息闭塞,学习效率低。笔者认为,构建幼师生学习共同体迫在眉睫。

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加强成员间的凝聚力,增强成员间共同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责任感,丰富成员的实践体检,这个过程中,成员的实践智慧就会不断提升。

学习共同体是幼师生的一个信息源。幼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使他们在与别人的交互活动中同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比较,从而更新自己的认识,并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

没有反思,就没有真正的成长。幼师生的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学习共同体恰恰能够担起重任,学习共同体中的共享资源可以开阔幼师生的视野,提供其反思的依据,为培养幼师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我们要意识到幼师生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全程化的实践教学、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学生资源的共享,以此来提升幼师生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4] 为盲胞读书.微信特意改了版本,IT之家网[EB/OL]. http:///html/it/107531.htm,2014-10-13.

[5] 杨航.听书产业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战略[J].青年记者,2011(5).

[6] 2015年中国网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汽车营销篇简版[EB/OL].百度文库,http:///link?url=3DfSkjzUW8 OsJJn0IE7 gTyY3dubLaaOfnhHM4NtXN_X7EPgEuLo4KLh5wWW3svnSZVpjFeUp5AuyiRMCWr4jDde0-hBiwCxu1udiE_6ZbBC.

[7] 牛文元.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 尼尔・波兹曼.张艳译.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预评处周一副处长、成都技装所副所长王斌、华硕电脑中国商用业务中心詹正合总监及成都市30所信息化优质中小学校负责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周一副处长主持,与会学校代表同华硕电脑一起,就成都市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有序地研讨,华硕电脑代表详细解答了学校关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技术性问题。

研讨会上,成都市信息化特色校代表――成都七中初中及盐道街小学,分别介绍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惑、问题。其中盐道街小学建校近百年,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该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及信息化典型应用方面的经验深深启发了其他与会学校代表,众学校信息化负责人纷纷表示,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要努力奋进,向盐道街小学看齐。

成都七中初中是一所新建的公办学校,因依托成都七中优质资源,起点高,加之以“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领先”为办学目标,奋力发展,不仅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整体办学方面也取得了令成都市普教领域惊叹的成绩!该校李笑非校长在介绍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时,充满激情,很是为学校在短时间取得的信息化建设成绩自豪。

本次研讨会,华硕电脑中国商用业务中心詹正合总监带领包括产品、解决方案及技术等骨干人员在内的强大团队参与,为本次研讨会提供鼎力支持。华为在了解成都普教领域信息化建设具体情况、需求的同时,为各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必要的建议、疑难解答等技术服务方面的支持,踏实服务成都普教信息化建设。

詹正合总监在研讨会上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华硕于2012年提出的教育云规划及该计划目前在台湾的运用情况,并介绍了台湾的学校案例。

华硕教育云的核心是:巨架构,两平台,三个变化。它以华硕云端平台为基础,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地教育网络相结合,开发与整合中小学的各种典型应用,从而丰富智慧校园构成,更好地实现服务于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主管单位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促进信息化更好、更快地发展的目标。

华硕教育云以学校应用为核心,还延展到家庭及政府(管理机构)应用,实现政府机构对教育信息化管控的同时,让“家、校”联合,通过这一资源整合,促进了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实现。

华硕教育云的提出,依托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需求的现状,以各级各类学校及管理机构的具体应用为导向,非常值得肯定。在这一计划提出的2012年,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提出我国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华硕教育云计划应运而生,也必然会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F59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3002

1引言

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以更加及时、准确、智能的方式为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化应用和服务,以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们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根本目标,所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1]。

云南省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大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1980年以来,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9.90%,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3%,201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7%,初步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体系,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2]。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云南省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它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云南省的经济收入,加强了对内对外的交流,增加了云南省的国内外知名度等。但是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因为地处偏远地区,其交通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牵制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云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2011年昆明市园林局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智慧公园”项目中的特色应用:“风景在线”功能在翠湖公园进行了试点,使得翠湖公园成为国内首个智慧型公园。

2011年8月,全国唯一以移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政府管理部门、旅游服务企业和个人提供旅游文化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香格里拉旅游文化移动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在香格里拉启动。

2011年12月,云南省旅游局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加强旅游信息服务能力、扩大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和智慧化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信息化建设[3]。

2012年9月,西华公园开始建立示范“智慧公园”。随后,昆明市各大公园为实现“风景在线”功能都已安装“电子眼”。而云南省旅游局与中国移动双方合作“三步走”的战略中,第三步正是通过手机客户端、手机导游、景区实时视频监控等方案,全面加强云南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和智慧化[3]。

2012年11月份,云南省旅游局与纵横壹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智慧旅游”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云南省智慧旅游信息查询平台项目正式启动[4]。

可以看出云南省智慧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刚刚开始进行,因此智慧旅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其智慧旅游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云南省作为国内旅游大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加之目前自助游、背包客的盛行,游客对个性化旅游的追求,更加促进了云南省智慧旅游的发展。

3云南省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

3.1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根据2009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调查显示,云南、内蒙古、宁夏、贵州等13个省或自治区网络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云南等省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通信基础设施是比较滞后的[5]。由于发展智慧旅游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造成数据的传输能力和预期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而成为制约智慧旅游发展的瓶颈。

3.2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

云南大部分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大部分企业对旅游信息化和智慧旅游建设的意识不强,使得对于网站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设都不愿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3.3网络营销与服务的水平比较低

在网络营销方面网上交易的支付平台没有普遍建立,网络交易的法制法规不完善,导致网络支付不安全,目前在线交易大多还采用的是“网上交易,网下支付”模式。另外云南省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参与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从而造成旅游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3.4缺乏既熟悉信息化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智慧旅游的发展涉及到旅游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智慧旅游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电子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旅游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文化美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但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能力比较单一,或者是计算机专业或者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两者合并的综合型人才,对智慧旅游的迅速发展造成困难。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推动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支撑产业快速发展。首先要增加宽带网络覆盖率,使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覆盖各个城镇和乡村;其次提高物联网设施建设水平,建设覆盖城市的身份识别感知网络、位置感知网络、视频监控网络和环境感知网络,实现城市动态实时监控;最后还要加强旅游门户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得信息化成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和支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6]。

4.2增强智慧旅游发展建设意识

云南政府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智慧旅游及其带来的各方面效益,使旅游企业及单位意识到智慧旅游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加大其建设力度。

4.3提高网络营销与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各种方式,快速构建畅通的立体化网络营销渠道,提高旅游网络营销能力。同时建立覆盖全省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的教育培训,从而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4.4重视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要大力培养既熟悉计算机操作,又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将这两方面综合运用的人才。同时大力引进该方面人才,并将其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7]。

5结语

面对智慧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云南省要根据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找到智慧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要实现云南省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该省的实际情况,全面建设云南旅游信息化,以增强云南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涛,徐晓林.智慧旅游——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7~19.

[2]陈庆勇.云南数字旅游产品开发与发展对策[D].云南:云南大学,2011.

[3]辉.智慧旅游正当其时——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无线城市”建设应用之旅游篇[N].人民邮电报,2012-12-19.

[4]陶园园.云南省启动“智慧旅游”项目[N].昆明日报,2012-11-25.

篇7

NEC是较早倡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之一,拥有下到海底光缆、海底地震仪,上到宇宙卫星开发的全方位业务经验,特别是在防灾、消防、交通、物流、水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养老、医疗等领域,通过ICT技术支撑着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远藤信博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生,以及整个社会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NEC选定中国作为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后,将不断投入优势资源,依托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多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一定能够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NEC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的建设理念。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发展现状不一,NEC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步实施。

NEC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开放性与协同性,认为要实现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应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消除信息孤岛以及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

在2013NEC创新解决方案展现场,“城市管理”、“企业运营”、“民生服务”三大智慧城市展区以及“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代C&C技术”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

主要亮点产品有:

1.智慧教育“睿课堂”

“睿课堂”是一款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的智慧教育产品,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热点连接,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可以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课程进度由老师主导,老师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能看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在线。“睿课堂”的智能作业系统还会自动批改学生作业,并对正确率进行统计,也可以对课堂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睿课堂”已在北京、深圳、南通、广州等地的一些中小学落地,老师、学生反响良好,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北京市大兴区一所学校的老师还表示,使用“睿课堂”半年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篇8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办法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分,达标分值240分。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硬件建设

目前,我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全校基础网络,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教学用计算机教室8间、电子阅览室4间;多媒体教室126套;智能录播教室二套;网管中心存储、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督察等保障设备齐全。

2.软件建设

我校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校园综合管理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金蝶财务管理系统、银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收费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网站、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楼控系统等。

3.师生利用信息化的情况

多年来,通过各项培训,我校广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上传教学文件等。部分教师能够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建设题库等。不足之处:一是开展网上教学、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不足;二是视频、音频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三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意愿和能力不强。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方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1.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

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统一的管理还不到位,采用的服务外包方式后服务还不够及时;现有的硬件利用率不够高、软件应用不充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滞后,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3.师生信息素养不够高

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参加校内外培训较多,但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自评分

1.师生发展

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分;教师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5分;校长领导力(10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7分。

2.应用服务

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服务融合(30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17分;其他略。

3.数字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数字场馆资源 (7分)、评价细则3条、自评得分0分;其他略。

4.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网络(13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10.6分;其他略。

5.组织保障

机构队伍(8分)、评价细则4条、自评得分5分;其他略。

五、达标建设所需时间

根据自评情况,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自评分为138分,距离合格分数240分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指标可在1~2年内完成,有关物联网项目等的完成时间约需3年。

六、 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分步实施,从软硬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分步实施、逐项推进;三是以应用驱动,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重点推进教育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七、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突出“师生参与教学应用、全员体验智能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中心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为核心,以规章制度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2)完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

(3)启动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完善OA系统;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4)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善数据中心虚拟化扩展及云平台建设。

(5)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网络行政管理、网上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建设现代化。

(6)加强消防、安防、食堂消费、后勤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讲座、培训、师生互动等活动。

(8)根据学校升格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八、实施计划

1.完善数字校园建设(2016年)

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OA系统的应用;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2.数据中心建设(2017年)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3.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

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4.完善智慧校园建设(2019年~2020年)

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终点,学校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九、 政策保障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总体规划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落实领导职责,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在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注重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教师团队、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

篇9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将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将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代接着一代保留下去。从古代的孔子教学、古希腊思想家传学到学堂、学校的出现扩展,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到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的融入。教育始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跟随着时代一起进步与改革。数字校园,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并开始被广泛讨论与接受。

1 发展背景及现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催化教育的改革与飞跃

1.1 何谓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作为核心技术,将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作为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以及自主选择多种媒体匹配组合的学习资源,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应用和创造资源的能力。

数字校园具备当下数字互联网时代所呈现的交互、开放、融合等特性。

1.2 数字校园的诞生和发展

数字校园的发展历史源于上个世纪,起源于国外,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一位教授发起了一个项目,项目名为“信息化数字校园计划”的大型科研项目。数字校园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发展开来。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1994年正式接入因特网,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一员,同时我国开始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我国的高校也是在此时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大力提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开放的教育网络,促建终身学习体系。我国的高校数字校园在政策和时代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着。

1.3 发展现状: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仍需构建

我国的高校早就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数字校园的建设之路,走在了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前列,以高校作为代表,形成了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之路。从诞生到发展,到进入校园进行实践与推广,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成果初现。

通过数字校园构建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优化社团管理、机构管理、学生服务等,并且通过网络教学进行知识共享、资源共用,并将数字校园容纳于服务中去,如现在高校基本都有的校园一卡通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但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仍需继续推进,除了高校之外,要对中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也进行数字校园的尝试与建设,将覆盖面推到更广,而不仅仅停留在高校层面。

2 内涵与特征:数字与智慧融合,带来教育新时代的全新体验

2.1 以技术为支撑,搭建信息平台

数字校园是要以技术为基础的,需将计算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统统融入到数字校园的搭建中来,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实现学校的综合管理,如现在高校的校园一卡通、图书馆识别、课堂多媒体都属于数字校园建设的体现。

因此数字校园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技术为支撑,搭建校园信息平台,进行综合管理。

2.2 以管理为核心,实现民主化

数字校园虽然以技术为支撑,但其终极核心仍然是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学生、校园、社团的多方面管理,实现文化、生活、学习等多方位的服务,真正地通过数字校园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民主化进程的实现与推进。

2.3 以服务为宗旨,提升教育品质

数字校园的宗旨是服务学校、服务学校、服务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化,改变传统教育意识的僵局,把教育与现代信息化进行联系,进行融合,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更高品质的教育环境,从而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3 发展趋势:技术化、信息化、智慧化,打造全方位数字校园

3.1 提升技术,打造新一代智慧校园

新一代的数字校园要在传统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新一代信息基础支撑,进行全新的数字化改造,改造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教育信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最大化地优化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打造一个更完善、更现代化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学校尤其是高校要积极建立如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确保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共享、资源再用。此外,要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平台的搭建,通过双向互动与多方联合来全面检测教学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2 统筹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一方面考验了我们对于信息的检索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建立更完备的信息平台,以应对在海量化信息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有效便捷的信息。高校需要促进数字化的技术与学校相关的系统融合,将网络信息服务与学校相关的业务领域互通,实现信息的“四通八达”,加强学校各部门、各领域的联合与协作。

在着重服务信息以外,也要加强学习的信息化程度,贯通数字校园学习的两方面,即正式与非正式,满足广大学生及有关人员的各种学习需求。

3.3 多方面推进,扩大覆盖面

数字校园的发展,应该多向纵横,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覆盖面扩大,除了快速发展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培训学校等等多种形式样态的教育机构都应该着重搭建数字校园,将数字校园推广到更高、更大的层面。

(2)教育应自身进行改革以适应数字校园的发展,教学、课程、学校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转型改革,以适应数字校园的发展,突破传统的教育固有模式,打造全新的数字智慧校园,让教育焕然一新。

(3)明确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培养全面的人才。无论数字校园如何发展,最终服务的仍然是教育,仍然要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因此在数字校园的发展中,切莫舍本逐利,忘却初心,单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忽略了人本。

4 结语

时代仍旧在发展,在进步,数字校园也依旧在建设,在成长,智慧的校园让大众有着期待也有着担忧,因此,需要各方进行协调,进行构建,为我们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成长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突破与转型:数字校园及其智慧化发展趋势[J].中小学管理,2015(05).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80-01

1 问题的产生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方式已经多种多样,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基础上一成不变,因为评价方式的单一,学校以学生成绩为导向加以评价,致使无法体现绝大部分学生各方面真实的发展状态。

小江是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成绩一般,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十分显著,是学校的艺术小明星;小华的体育成绩特别好,在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中总是名列前茅,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导致他越来越讨厌文化课,在课堂上也不专心听讲;小王在各方面都表现一般,但是在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经常帮助别人,曾经因为好人好事校外的爷爷奶奶还给学校写过感谢信。三位学生的普遍情况是对学习兴趣不高,平时更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根据学校对3~6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各方面均处优秀的学生占该年级人数的30%,而拥有一定专长或各方面较为平均的学生占50%,其余的20%则是需要多方携手多加引导的学生。怎样使30%的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又怎样使90%的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并自发促使自身全面发展?

能否依托信息化手段,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使之通过评价获得改进自身不足的有效提示?如果有,学生将真正体会到校园生活,社会活动的乐趣,达到自觉自愿促使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

2 问题的解决

根据上述情况,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组织专班参考、学习各类关于学生评价体系的标准与做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分学年段建立完整配套的铁路坝小学“智慧树”评价系统评价体系。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和大力支持下,方案确立以后,学校立即成立项目试点方案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相关制度,确保了软件系统开发与运行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二维码与微信的广泛使用,在软件开发之初就同步建设该软件的微信平台,开通了铁路坝小学“智慧树”评价二维码。依托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的基于NET与微信的“智慧树”网络综合评价系统终于应运而生。

回到前面案例中的三个学生现在他们只要通过家长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智慧树”状态,看得见自己的树形是否健康,自己的各项成绩,家中、社会中的各项活动是否浇灌自己的树成长,今天树上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又结了新的果实,教师的留言与家长的期望又是什么样的等,在各种智能终端都可以一一呈现。因为学生只看到自己的“智慧树”的成长状态,没有任何与分数相关的东西,所以学生从心理上就十分珍视自己的这颗“树”,如果树斜了或者果实少了,学生就会想是否是因为自己某一方面没有做好造成的,根据树的布局找到这一方面加以改进,并极力表现出来,期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还有家长、社会与学生。在自己编号的“智慧树”中上述三位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部分,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努力的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智慧树”茁壮成长,这种感觉就如同游戏中的过关与升级,只是这一次换作了现实生活中他(她)本人,更让人意外的是在无意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评价系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品德习惯、学习实践、合作交流、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个性特长”六个方面全面的、多元的评价,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展现学生的成绩、进步与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学校教育资源在这一系统中集中运作,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社会、学生本人都参与其中,学生也在这样的资源环境中悄然变化,而教育的触角也实实在在地触及到了他们的方方面面。

由于后台管理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删减评价类别、评价项目,更加保证了评价效果的完整性。刚刚入校的新生在班主任手中领取学生账号,就如同领取一粒小小的种子,需要用他们的各类活动、成绩、成果浇灌种子,在六年小学生活结束时,该生的“智慧树”已经成长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六年间的所有与该生有关的数据资料可一并打包带走,并完成一个小学阶段的整体评价,通过整体评价,家校结合共同在学生心中植下一粒自信的种子,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愿意做更好的自己,从而找到自己成为栋梁之材的途径。

“智慧树”网络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加规范,校园氛围更加和谐,学生家长也已习惯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学校的动态与学生的状态。学校的通知也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发送到家长的智能终端中。家校的携手合作更加和谐紧密了。

篇11

目前,党和国家以及贵州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项目组通过使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已有的信息化建设规范、设施、系统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存在“信息孤岛”、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较弱等明显问题,然后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希望能为学院决策层提供参考,实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

1需求研究

1.1需求调研

1.1.1问卷调查项目组根据经验制作了针对行政管理部门、学生的问卷调查表,从而了解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1.2实地调研一是项目组到信管中心机房了解网络、硬件及软件配置情况(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二是到贵安新区相关企业调研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关系;三是通过调研了解到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流媒体、触控技术等能更好服务教育,推进校园数字化的建设到新的高度。如使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安全存储管理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学院在决策、管理、教学环节的智能化;物联技术能实现设备智能识别、感知物理环境,如可实现校园智能感应绿化灌溉、资产扫描自动盘点入账。1.1.3文献研究阅读《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调查与展望》等大量文献,了解校园数字化建设国内外现状。

1.2现状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现在较以前已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伴随各项主体工程的完成,信息化现状已不能满足需求,学院的快速发展对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更科学的顶层规划、设计(包括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孤岛”等实际问题);二是网络基础硬件设施及配套设施需更规范;三是加强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1.2.1顶层规划、设计情况如今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现状为金海湖区政府牵头安排规划,对于信息化建设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尚未形成统一的、共享的规范,该校管理、教学、生活等各模块“信息孤岛”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是信息系统分散建设,OA系统、教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财务系统、关联性不强,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缺乏统一管理;二是各类信息资源没有很好的共享关联,缺乏数据挖掘有用信息;三是数字身份认证不统一、不规范。1.2.2网络基础硬件设施及配套设施情况一是中心机房位于B栋3楼,目前已接入220伏、330伏电源,机房设施情况如下。一是有监控、精密空调、UPS电源、通风系统、防雷防火设备、门禁等。二是光纤接入情况为联通(300兆)、电信(100兆),学生宿舍不通校园网。第三,中心机房装修情况为:已有吊顶、防静电地面,无监控警报系统。四是无容灾备份设施及策略。五是身份数字认证不规范,校园一卡通系统、设备、管理方法较落后(水控、自助洗衣房、充电等系统接口为不同公司投入经营,均不愿意开放接口),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一卡通。1.2.3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情况一是信息化管理队伍弱小(信管中心为教务处下设科室,科室仅有3人且都兼任课教师);二是教职工虽然会使用信息工具,但能力不强,需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三是虽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都增设了大量的信息化硬件、软件,但维护和跟踪不够,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下;四是存在管理、教学、教研工作信息化不够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如可以使用物联技术扫描盘点固定资产)。

2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

根据需求调研,使用SWOT图(如表1所示)分析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综合权衡后,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

2.1设计思想

2.1.1统筹规划设计,分步骤逐一实施邀请专家进行设计规划,本着“急、广、优”先建的原则,合理统筹,理清目标,分清阶段,稳步推进。要根据各阶段和各建设内容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及实施计划,学院要跟踪、总体协调。2.1.2规避重复建设,做到承前启后对于现有系统和资源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规避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再着手新设施和新系统的建设,建设中要考虑到技术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2.1.3达到规定水平,具备特色要达到现今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定水平,同时建设要充分考虑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力争在专业特色资源和管理方面做出特色。2.1.4接地气,建管两手抓把“实用、好用”作为建设数字化校园项目的目标。不能重建设轻管理,建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重视维护和运营,要提高全院教职工的信息化素养,扩大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和管理使用要相互协同。

2.2实施思路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与时俱进,向智慧型、智能型校园看齐,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弯道超车,后发赶超。从顶层着手考虑,应在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校园服务体系;教育云平台;资源体系;业务应用平台。2.2.1服务体系请一流专业专家团队运营维护,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更实用、更优质的服务。2.2.2教育云平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提供需要的接口标准,扩展基础平台,从而与未来的智慧城市融为一体。2.2.3资源体系这是属于学院内部的软硬件资源,包括硬件设施、数据、信息等内容,要承前启后,做出特色,充分利用,更新及时。2.2.4业务应用平台应整体设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教学、生活、文化、服务、科研”等方面的业务应用系统,更加智慧、智能服务全员干系人。

2.3平台初步布局

结合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业务,教职工、学生、家长等作为业务干系人,把业务初步分为“管理、教学、生活、文化、服务、科研”6个主要模块,如图2所示。一是构建统一管理平台、统一门户和数据中心、统一权限管理和运行维护中心,整合软硬件、数据、信息,集成分析和挖掘数据;二是构建管理模块要根据规定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再造业务流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现人、财、物、事的智慧型管理;三是构建教学模块要始终牢记服务学生、教师,实训管理中3D虚拟模仿技术要理实结合,要有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四是构建生活模块要充分利用物联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灵活的校园;五是构建服务模块要扩大服务范围,服务社会的职能要增强,要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六是构建文化模块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打破与外界沟通宣传瓶颈;七是构建科研模块要项目规范化,随着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软实力的提高相当重要,科研水平必须提高;八是构建资源体系要共享、共建、使用先进云平台,统一数据身份认证,提供资源库平台,应用及运维服务要一体化。

3结语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办学和教育管理水平、服务社会的水平、传递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水平。一是在教学上改良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二是在管理上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数据关联挖掘,实现辅助决策、智能推送,做成贵州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标杆;三是在服务社会上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的技术手段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四是在科学研究上要通过信息化新技术规范科研流程,提高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6-20.

篇1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物联网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涵盖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物联网中物品能够彼此“交流”,借助RFID技术让物品“说话”,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让物品信息实现互联和共享。在物联网时代,钢筋将与宽带共同构成基础设施,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将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运转。

国际上美国等国家都极为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改变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法宝,用来提高交互效率。欧盟在物联网研发和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工作,各国都企图在物联网发展上取得领先,获得突破。我国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传感器和传感网已在许多省市获得应用,获得许多新的突破。

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升高,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环保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建设智能环保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对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对重点单位或是区段实现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到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的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环境质量资料或是概况信息。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能环保系统中对大气、废弃物、水源、放射源以及噪声等进行感知和管理,提高智能环保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环保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平台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使环保监控体系掌握环保事件产生、发展的规律,辅助灾害预测等各项决策,形成环境监测、执法、数据交换、应急指挥、办公、教育展示等各个中心整合成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2.智能物流

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便可以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信息,操作快捷便利。利用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传递准确、便捷,提高运输、包装等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流与资金、信息、商流的有效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体效益,促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品跟踪、目录管理、自动接收、自动装运、电子产品码等方面。

3.智能家电

最近几年,我国迎来物联网建设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智能家电的全新变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将在物物感知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应用,从传统的播放电视节目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电视可以根据用户(例如老人或是小孩)的特点自动选择播放内容,并通过语言合成功能向用户推荐电视内容。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可以解决控制孩子使用家电的问题,例如电视会在孩子离电视显示屏太近时自动黑屏、暂停播放,在孩子与电视距离合适之后再继续播放,或是家长通过3G网络等途径控制孩子上网或是看电视的时间,由电视在显示屏上滚动提示文字并进行语音提示。

4.金融领域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改善金融安防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金融体系由于涉及资金运作,一直是犯罪案件频发区,物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物物相连的优势,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安防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来访人员进行管理,实时跟踪并监控、记录来访人员的行为和信息,为侦破犯罪案件提供线索,还可以在现金柜等物品上和库房出入口等位置加装RFID标签或是设备,借助软件平台使资金可视化,并对ATM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自动上报,以保障资金安全,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便利。

金融领域的业务繁多,除了上述应用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支付业务和优化金融服务、保险业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发明的芯片银行卡、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可视跟踪、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对投保的汽车安装传感设备来监测、记录其运行状态等等。

5.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智慧校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录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行为,从而合理调整学习方式和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强化交互功能,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为植物粘贴相应标签,学生能用手机识别标签获得相应的扩展内容。在教育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人员考勤、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对学生证、图书、设备等粘贴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行为、快捷的查找图书、跟踪设备的状态等等。在智慧校园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校内交通、车辆、校园安全、建筑、生活服务、师生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借助光线传感器可以控制教室内光线强度,借助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校园安全状况等等。

6.农业领域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现代养殖业、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养殖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项圈式等形式的应答器、个体标识等可以对牲畜、家禽等实现有效管理,减少误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农作物生长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土壤、灌溉、气候等情况,收集温湿度、大气、氮浓缩量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科技含量,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在农产品质量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种植、生长、收获、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快速监测农产品质量并查出问题所在,例如借助RFID等技术建立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各种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总结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拥有美好的前景,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标准、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上取得突破,以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1).

篇13

1智慧物流时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等要求[1]。智慧物流时代,先进信息技术将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智慧物流时代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首先必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组织方式,掌握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优化、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处理方法;②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智慧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资源组织方式,采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供应商、分销商、合作商、配送车辆、配送网点、配送客户等各环节信息,并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③具备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的能力,能有效构建适应“互联网+”大规模定制的智能集成式物流模式,同时也能为具有小批量、多品类、快速交货和连续补货等需求特征的企业提供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

2我国高校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几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比较好,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还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①师资力量来源过于单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比较晚,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大都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经济专业转变过来,不太了解物流行业,难以提供真实的物流教学案例与最新的物流操作方法[2]。而且,由于高校引进师资时,非常注重学历,许多引进的博士师资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仅仅具有相关理论,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够吻合。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有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凸显地方特色。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趋同,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多样化需要。③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尽管许多高校建立了一些实训实验室,但与物流实践操作还存在一定距离。有一些高校与物流企业合作设立了物流实训基地,但大多仅仅只提供观摩功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物流操作。使得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

3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智慧物流时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智慧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还要掌握智能物流流程设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方法,更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有效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合理制定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智慧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归纳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据此制定智慧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购置相关物流教学设备设施与仿真软件、申报智慧物流创新计划训练项目[3]。②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来源结构。邀请国内外物流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等。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来校兼任教师,让他们真正下课堂,传授物流实际操作与项目管理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挂职、下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与物流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科研攻关、项目合作,一起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能力[4]。③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物流协同教学平台。采用校企合作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互参照,将专业能力标准与专业素质模块相对照,搭建高校智慧教学资源数据库、企业实习基地资源数据库与社会培训资源数据库。采用情境化数字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为目标,实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落实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参与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了解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法与职责。让学生学习物流相关软件与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物流设备与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将毕业论文与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物流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设计物流方案的综合能力[5]。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Z].发改经贸〔2016〕1647号,2016.

[2]李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分析及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