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篇1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篇2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篇3

“以学生为主体”在新课改之前早就有提出,可我们在教学中落实的如何呢?在我们大部分一线教师的传统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不尽心尽力的去“讲”,那么学生似乎就没有收获。特别是高中阶段,大部分老师更是寸步不让,尽心竭力。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少。其结果往往是老师累,而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多。因此,笔者认为:

1、避免多讲,重视多练

以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为例,我们在高一、高二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处理文言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我发现学生的知识回生现象非常严重,这时如果再用传统的老师汇总讲解,学生记忆的方法去复习,难免重蹈覆辙。因此,我在复习时挑出文言文中的若干重点句子,由学生写句子,写翻译,然后再统一明确答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老师轻松了,学生的收获更多了。实践证明这种重视练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练习增多了,也避免了因为长时间的听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后我还就这一问题做了相关调查:一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考察他们上课听讲的情况,结果显然不理想,但如果问他们前几天在黑板上写了什么内容,他们对之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也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大胆地把时间交给他们去支配,走出“只有老师讲,才有好效果”的误区。

2、重视课堂的随机生成

我们的教学计划只能对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做以充分准备,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以预料和拿出应对方案,但课堂教学的实际是人和人的交流。特别是活跃的课堂,更是思想的碰撞。所以我们首先要珍视学生的课堂质疑和随机生成,及时随机应变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微调或大胆的调整。笔者认为:即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按计划完成,我们也要先解决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因为有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是正常的课堂。重视学生的随机生成,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表现。如近期在复习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当谈到“坚明约束”这一词时,我强调这一词中的“坚明”是“坚守”,“约束”是“约定”时,底下却大面积响起了反对的声音和不同的见解,我立刻意识到有了问题,停下来先检查我拿的教材的课下注释,没问题;再查学生的书,课下注释:“坚明”是“坚决明确地”,“约束”是“遵守约定”,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两种注释。这时,索性借机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哪种更为合适,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白了问题,且对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反之,是什么情况呢?我观摩过一位语文老师的诗歌教学的公开课,该老师已经完全将课堂当成表演来进行,各种环节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学生“表演”得认真投入。这样的课,看似热闹,但实在是将公开课走上了极端。

3、重视学生的获得情况

篇4

新课程改革主要着力于教学活动的素质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环境。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一点作为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开展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成效之后的现象,并在实践中开展针对性补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一、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非常到位,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甚至认为这只是一个花架子,实际作用不大。实际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促进与辅助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有效补充,因为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教学信息量是固定的。为了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补充。教师可以从教学网站上面下载一些补充资料,配合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成效。如在教学《长江三峡》内容时,学生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描述及教师的讲解,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感知形象。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从网络中下载资料视频,向学生演示长江三峡实景影音资料,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为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奠定良好基础,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枯燥与乏味,有力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课前预习指导,改变课堂学习准备不足现状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有关,教师应当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作为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为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拟定周密细致、重点突出的预习题纲,进一步规范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将学习目标中的基础性内容放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前移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于启发引导和师生双边活动上面。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如运用较为广泛的“读、思、找、做、记”等五步预习法就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读”就是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思”就是认真思考预习题纲,寻找答案,“找”就是寻找学习重点,“做”就是做上标记,“记”就是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经验体会记录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预习手段,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预习环节,并通过有效的预习活动,进一步筛选出无法自主解决的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这些难点也可以作为教师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反馈信息。

三、指导探究合作学习,改变学生自主能力滞后现状

受到高考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点记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参与程度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从改进教学模式等途径入手,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教学探究,着力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滞后的局面。如在教学《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一文时,一位老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建立起学生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创新机制,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揭示一组探究题:1?郾李约瑟作为一名英国生化学家和科技史专家,研究中国科技与文明的出发点是什么?2?郾中国在17世纪前后对科学作出的贡献如何?3?郾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为何科技又有了明显发展?发展了为何无法达到现代科学?其中障碍是什么?4?郾中国早期社会为何能够广泛运用科技?中国为什么可以产生有机自然观?5?郾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各民族的科技成就?6?郾欧洲为何能够形成现代科学?对待各民族科技成就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托这一组探究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合作完成学习目标。接下来由学生的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一个小组学生开展学习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集聚学生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接下来,老师还紧扣重难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成果。此后,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还开展了当堂检测活动,采取作业纸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汇总,设计为简要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提高了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及时调整与改进。

篇5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将语文教学充分向课前延伸,避免单纯课堂教学带来的种种限制。课前预习环节具有帮助学生解决基础性知识、增加教学内容理解等方面的优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无论是哪一种课文的学习,在课前都要挤出时间预习课文,凡是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相互分析研究、查找资料解决的问题,都应当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得到解决。同时,要将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提高下一步学习的针对程度。其次,教师要重点抓好对学生预习技巧的指导,相当比例的高中生在语文预习活动中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地,这是由于预习不得法导致的。教师要强化预习方法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学会抓住要点,相互合作研究,丰富预习经验,总结学习难点,通过这样的科学预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推广学生中成功的预习方法技巧,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让学生更高效地预习。

二、抓好课堂探究学习环节,激发学习动力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他们思维能力较强,如果还是简单地进行灌输教学,显然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时,应当给予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让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活跃起来,增加激情。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师的单向讲授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师生的互动推进,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绝大多数内容都是通过思考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其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则由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难点突破。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努力的良好格局,既避免一味地“放手”让教学混乱无章的境地,又有效地控制好师生互动的角色分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而不是直接的答案灌输。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三、抓好当堂学习检测环节,掌握教学信息

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而言,还是习惯于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这样的检测方式一方面时间周期较长,另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值得斟酌。为了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方面的信息,笔者将学习检测环节前移到课堂中,开展当堂学习检测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样的学习检测环节既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又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笔者都安排了五分钟左右的当堂检测时间,如果教学节奏受限,则压缩到三分钟左右,通过事先印制的简要检测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本节课学习难点要点的检测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取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客观地评价本节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在这样的学习检测环节,学生是另一个重要的受益者,他们对照本节课的学习要点难点进行检测,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课后进行及时的巩固,提高他们课后复习回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检测方法能够让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更紧凑,每一步教学与下一步的教学方向、思路、内容都实现环环紧扣,上一节课教学目标尚未达成或有待巩固的部分,在下一节课得到及时的巩固,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四、抓好分层目标考核环节,促进整体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更具体、客观,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另一方面要立足现有实际进行改革优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尤其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在具体落实环节,主要抓好分层目标的制定与考核工作,针对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最恰当的方式是为学生设置分类目标。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所制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体现了与学生学习状况的统一,具体落实到考核环节则专门对学困生重新设置考核内容,在数量与难度方面兼顾他们的学习实际,予以调整和降低,通过这样的双重考核让每一个学生都寻找到与自己相对应的目标体系进行检测。这种考核的最大优势在于保护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让学困生告别长期处于低分徘徊的状态,只要完成学习目标,就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以客观务实的目光和态度抓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在考核环节要将考核内容难度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并通过这样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篇6

近日,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英语分数降至100,而语文学科的分数增至180分,这一增一减间,似乎让人们读出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倾向——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加重要。

职业高中虽然没有类似的改革,但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小的方面说,语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甚至专业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说,语文学科承担着弘扬优秀文化、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职责。

针对目前职高的学情,要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知识的落实与能力的提升是关键。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理清知识体系,强化知识落实

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知识散落、庞杂,使学生感到摸不准重点,理不出头绪。其实,语文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形成一定的框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

1.狠抓知识点的落实

每一个知识点,小到每一个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以及怎样运用,都要一丝不苟,要让学生清楚:牢固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只有积累了一砖一瓦,才能垒起语文的高楼大厦。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理清知识线索,化整为零,先分后总。每课一小结,每单元一大结,或每个中心话题一个汇总。只有把零碎的知识沟通串联,集结成网,构建体系,学生才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他们头脑的仓库中才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3.学会知识的辨析和比较

比如,关于近义词语的运用,他们虽然词义相近,但毕竟有所不同。它们适用范围、侧重点有差异,必须让学生多揣摩、多体会、多咀嚼品味,才能辨析出其中的不同意味。比如,“剧烈”与“激烈”的区别。“剧烈”指猛烈,侧重于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还常用于药性、疼痛等。“激烈”侧重于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因为侧重点不同,使用度对象和范围就有了差异。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明确了知识点间的异同,避免了混淆现象的发生。

二、学会变式提问,训练应变技能

要想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靠大量做题不是好办法,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稳扎稳打,先经历一个“理解了”到“记住了”再到“会运用”的学习过程,然后再进行辨析、比较、综合,对规律性的东西勤整理、多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变式提问,在做题时,学生会从中悟出语文中变与不变的道理,把握变与不变的本质。比如,学习《边城》一文,针对题目,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以“边城”为题?其实还可以这么问:以边城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题目不写成“翠翠的故事”等。不同的问法,答案基本相同,都是要学生理解运用本题目的含义,而这一含义是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挂钩的。所以,要让学生在看清练习题题干表象的同时,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应变与应试能力。

三、扩充知识面,编印早读材料

语文学科涉及古今中外、科学人文等诸多知识。知识面狭窄的学生,必然在考试中吃大亏。鉴于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除学好课内文章,还要尽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如,生活、学习、做人等常识,基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应关注新闻,评点时事等等。除此之外,我还专门编辑了早读材料,涵盖成语、文言小故事、诗词鉴赏、时文选粹等内容,并在早读当天的语文课前,以背诵听写的形式进行检测。

四、坚持片段练习,注重作文修改

职高学生惧怕写作文,作文教学的难题如何破解?我摸索出了两条途径:一是片段练习,二是升格训练。

1.片段训练

每一小周可进行两到三次小作文,每一大周一次大作文,目的是让学生注意整理自己的思维,学会用最准确的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同时小作文的片段练习,解决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在训练中,每次都有一两个具体的训练目标。比如,学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让学生任选“自然环境”“人物动作”话题,进行一段描写,训练的目标定位为:用词精当、贴切、传神。从交回来的文段看,因为有课范例,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

2.升格训练

篇7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究竟是否需要分组学习?

分组学习不单指分组坐。分组坐并不是所有课型都需要,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决定;分组学习则是贯穿整学期,甚至是整学年的。一旦分组后,各组就从上课表现、回答问题、个人发挥(课前5分钟)、作业、考试等等方面形成了竞争。分组学习至少有两大优点:第一,从组内来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探讨,开发思维,形成思想的碰撞。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样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直接获得方法和经验,也更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第二,从组外说,形成了竞争。松下幸之助说过“良好的竞争心理,正当的竞争精神,这就是使事业成功与督促个人向上的动力”。这种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会使学生充分感到自我的价值,养成集体荣誉感。同时组与组之间的探讨也会锻炼学生的勇气、智力、语言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分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必要可行的一种教学形式。

然后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时候需要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学习?

分组坐是分组学习在课堂上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如此,它是一种临时的以组为单位的座位安排。我们分组时学生坐的位置多和学生本来的位置不一致;并且,各科分组的情况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学生各科学习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那么,怎么分组坐才可以不扰乱课堂秩序,又能达到分组学习的效果呢?首先我认为必须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什么,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分组坐?比如是否有比较难的知识点需要探讨、是否有比较灵活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新、是否需要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某些学习项目并进行全班性的交流等等。其次,分组坐要固定每个组的位置,可以以前后两排为单位安排,甚至组内每个成员的位置也要固定,每次需要分组坐时老师在课下布置,那么学生可以按照小组形式迅速在课间坐好,不致影响到上课的节奏和秩序。这种前后两排的形式安排的好处是,组内成员既可以转过身形成面对面探讨,也可以正常朝向黑板认真听老师上课,不会互相干扰。而不需要分组坐时就还是按每个学生原来的位置坐。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语文教学不能一味的“热闹”、探讨,还需要安静地独立思考、消化的时间。比如在理解文意、思考问题、感知意境、练习、总结时,最好不要分组坐,这些完成后进行交流学习时可以分组坐。没有按组坐时,各组成员虽然是分散的,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仍然记录在各组的综合表现中,还是会使学生有小组的意识,集体的意识,同时也促成单个学生的沉淀提升。所以,这种灵活的分组坐的安排是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本身所需要的“静”与“噪”的。

接着要弄清楚的是怎么分组学习?

现在也有很多学科的老师平时教学时并不分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分组呢?首先,分组可以以前后两排的人数为基数,以6人最优。分组时要考虑各组的平衡,可以以自由组合为基础,老师最后总体把握,原则就是各组的语文实力要相当,不然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失去分组的意义。其次,各组要有小组长,最好是要兼顾语文成绩好和自愿两方面的因素。并且各组要有记录表,此表可以由老师统一制定,由科代表统一考核记录,由各组小组长监督,以保证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都在记录之中,让每个同学都感到自己是组内的必要成员,感到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从而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分组后要形成竞争,各组的成绩最后要汇总,期中或期末要进行评比,并且要有奖励和惩罚,当然可以以假期作业为“诱饵”。特别要强调的是,学期的评比不能走形式,一定要有明确的奖惩细则,奖惩都要落到实处,不然这种分组学习最后会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篇8

2、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不和周围的人说悄悄话。

3、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课外书。

4、资源和练习册的错题要及时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时完成。

6、生字或者写话作业要写工整,不能胡涂乱画。

7、把作文或杂文中的错别字通通消灭掉。

8、提前预习新课。

如果我按照这些学习计划去做,这学期我就会更棒!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备课

(1)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 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 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 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 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 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 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提升能力。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 本人有一定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我相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我的工作会出成绩的。

2. 确保班级学风的良好,及时鼓励学生,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学习内容、时间、方法。

3. 落实好阅读、摘抄、练笔,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加强学生认识能力、思辨能力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注意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练之以趣。

五.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语文教育目标,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客观的加以设定。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里从什么样的语文基础起步,经过努力要达到什么样的语文程度,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并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往往从根本上影响到语文教育目标的设定;特定区域、学校、班级的教育条件及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实际情形,也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设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设定基于学生发展水平和语文教育实际的目标,达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根本目的。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在高中三年中最为繁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进行高考的专题训练,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敦品励学以品养慧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乐学,主动学习,为明年的高考蓄势待发。

六.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篇9

2.教学内容同质化明显,没有创新意识。高校中的现代汉语教学,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延伸,因此在基础知识的传递上多采取中小学的课本内容,如语言发音、同义词转换等。对于目前的大学生而言,已经学过的内容将难以产生兴趣,并同时认为自身已经将此类知识完全熟知,无需进行反复学习,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其语言掌握能力还有明显的不足。实际来看,学生的态度并非不能理解,现行教材中的大多数内容,即使教师也早已厌烦不堪,更何况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陈旧的课本内容虽然能够增强学生对汉语言的理解,并逐渐掌握深层次的语感,但是在学生抵制的情绪下,不仅无法获得最后的成效,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汉语修养的塑造。

3.教学方式传统滞后,无法适应新课改。近年来,业界学者一直致力于教学方式上的革新,但是效果仍旧并不明显。现代汉语作为极为传统的学科,有着固定的知识排列次序,但这种固定形式却将教学方法禁锢。传统教学在于知识的灌输,虽然有着合理的逻辑性,可是学生对此却十分厌倦。在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认知上,学生和教学的互动尤为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过在部分教师进行互动实践后发现,效果仍旧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一是提问方式陈旧。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学习经验,进入大学后,教师仍尝试与中学教师相同的提问方式,学生则会拒绝回答;二是缺乏启发手段,难以激起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

二、提高现代汉语在高校教育管理地位的有效途径

结合上述内容,就汉语教学难的问题经调查结果发现,有效的落实现代汉语教学任务,需要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投入在学习中,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文教学需求。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逐步加入人文素质的内容,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成果。

1.与时俱进,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汉语教学是一门传统性极强的学科,在知识架构上不断提炼精粹,但缺点为内容过于陈旧。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大学生对于目前的汉语教学已经十分厌烦,其主动性来自于教师和学分的逼迫,因此难以在知识深入的理解。所以,汉语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重视学生对于汉语的认知,找到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入口。汉语教学内容的更新就目前状况来看势在必行,陈旧的知识无法让学生投入其中,但是在更新之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保留汉语教学惯有的系统性,可以说语文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其逻辑性已经趋于完全合理,不可为鄙弃糟糠,而使之精华受损;其二是结合网络信息教学,比如目前网络中所经常出现的语言,该类词汇的对于正规的汉语而言有着打击性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对词汇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将自身理解以偏概全。

2.互动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于此同时应加强教学形式的变化。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多是“老师讲,学生记”,即使学生对知识点有着浓厚的兴趣,也会因为缺乏深刻的理解而难以使用。教师可采取动态情景教学,假设或采取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如网络词汇“坑爹”,该词汇是由多起事件所造成,目前在网络中早已司空见惯,但学生并不了解其真正的同法和词语属性,“坑爹”主要拥有两种属性,一种可作为行为,用来概述某种行为的词汇;一种可作为“动词”,可与主语构成整句。对该词语进行描述后,教师结合网络中的实力进行详解,“坑爹”主要所指的是孩子因做了某事而对父亲的影响。可用李双江之子举例,进而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思考,在人文精神上有效的引导学生。

3.探索实践,结合实际开展多样式教学实践。以往传统教学多固定在课堂之中,该方式的不足在于无法体现汉语教学的实践性。就汉语教学而言,相关事件活动较多,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启发创造力,并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人文素质。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所能够涵盖的内容较广,其中包含着各省的方言,教师可在教学过程汇总,要求学生找出家乡方言的代表词汇,并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和学习,之后教师结合各地方言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方言中的独特韵律,进而增强对汉语的理解;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联系较具代表性的小篆,在增强其书写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意音的发展规律,进而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歧义字的解释,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思考,以加强学生对于词语的分辨能力。在第二课堂的应用过程汇总,应注意以学生为教学核心,体现人文素养内涵,以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汉语言,进而增强汉语能力。为更为深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选取不同主题的课外活动,如演讲、辩论、主题舞台剧等。通过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汉语,将汉语言锻炼成为可用的工具。除课外活动之外,也可以要求学生编写并分发问卷,主题可选取字体书写方式、汉字读音等,调查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在其中找到汉语使用的常见错误,并撰写调查报告,最终能够借此自警。

篇10

当前受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施升级换代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激烈的岗位竞争形势、以及更为严格的企业规范操作要求,从而提高了作业人员的技能考核指标。作为引导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者,中职教师既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课程知识,同时还要促进专业技能提升,对于中职教师队伍的能力需求标准进一步提升。如何顺应当下社会变革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中职教师综合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2、1+X证书制度下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内容

2.11+X证书制度实施特征

现阶段建立并逐步推广实践以“1+X”证书为主的制度改革措施,其制度的要旨在于深化改革复合型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改变传统以单一技能为主导的教育路线,实现以文化课程为基础、专业知识协调共进的教学形式,重点突出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来拓展学生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吻合度与适应度。其中1所代表的是学生现在阶段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主要是增强对学生基础科目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锻炼其基本语言表达、写作书写、词义体会等能力。而“X”则指的是专业技术资质,包括对特种专业技术及实践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2.2双师型教师的构成要素

一方面中职阶段的双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即包括按照课程属性与进度划分,来制定教学目标、规划课程计划、完成教学实践,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自我与同行之间相互评价反思,并帮助辅导学生掌握基础公共课程,从而让学生获得探索与分析的充实动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保留上述能力的同时,依照院系专业特性进行区分,拥有一定层级标准的等级证明。例如:中职语文教师除本职执教能力以外,拥有包括经济师、翻译师以及会计师等专业职称。此时的语文教师既有针对语文学科进行课程设置的能力,还有进行金融分析、外语翻译及财务核算的专业资格。

2.31+X制度与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关系

从实践过程中表明,新制度的产生与双师教师的诞生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融合在一起。一者,新制度是进行转型升级人才教育模式,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途径。将原有以静态学习转化成动态化学习模式,并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形成产教相结合的新教育思路,为整体执教队伍落实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双师教师是新制度下教师队伍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改变了以往中职教师仅仅掌握单一课程执教技能,无法开展针对课本知识的答疑解惑的现状,将新知识、新内容以专业的视角融入到课堂教学内,丰富课本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3、目前实施双师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所遇到的困境

3.1传统与新教育理念之间存在冲突

传统教育观念由于存在时间长,应用范围广等特征,在中职教育阶段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从教学目标来看着眼于对学科分数的考核与优良学生的选拔,尤其是重视对于高分学生的关注程度,仅仅围绕考试与升学的需要,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岗位业务存在着差异性。学生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考衡标准受到限制。而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为主多部门开展的中长期职业教育改革,形成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立足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的新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其存在时间较短,产生的效益周期较长等因素,实际推广范围相对较少,出现了老旧思维观念并存的冲突。3.2教师的评价考核管理体系不明晰首先表现为管理考核的目标不明确。由于双师教师的能力区分体现在理论设计与实践操作两大块构成,因此考核评价的目标是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为主,还是以职业技术的实践性来进行衡量。基于推进课程计划的实际需要,其目标往往是以课堂氛围、内容难易程度、学生反映等教室环境为主体。其次表现为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包含了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的考评,如:遵纪守法、严以律己、提高业务水平等行为规范,同时还包含了专业技术的审核,如:继续教育考核与升降证书级别。其中所包含的多种类数据指标有相互重叠的部分,给划定考核目标值带来较大难度。

3.3中职教学资源表现出不合理配置

从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来讲,以设施投入为例,由于财政教育补贴资金限额较低,而通过学校本身筹集资金难度较大,因此对于院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未能实现全方位整体改善。而只能采取重点攻关、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局部改建。从软件资源建设方面来讲,以语文教材内容设置为例,目前所执行的学习内容,大多沿用初中及部分高中语文课本内容,教学事例的引用以及练习题目的设置,还是以统招教学为参考,未能突出中职语文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闪光点。部分内涵深刻、理解难度大的语文内容学生则无法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掌握。

4、在新背景下创新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意识

第一、以素质教育观念为主,建立并培养中职教育阶段思想观念。通过专业的师范教育以及入职前与在职期间的岗位培训,充分认识到中职教师在推进职业培养期间的重要性,明确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形成优良的职业教师观。第二、正确认知教师的教学地位,形成“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学生观。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深入观察,在课后与学生搭建交流沟通渠道,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所具备的可塑性以及对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依赖性,需要教师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辅导纠正,并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顾问。

4.2构建完善的教师管理体系

一是要明确管理目标,努力寻找公共类课程与职业技术之间存在的共性特征,以此来降低教师管理难度。以语文与翻译师为例子,二者存在的共同特征在于都是语言类知识,一个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义、文体、用词准确度等,一个则是对于外语语义的精准表达,因此教师管理的侧重点既要保持对于语文学科的深入钻研与分析,同时还要以专业的视角来诠释如何对于不同语种进行语言叙述。二是要设计管理计划。重点是要围绕推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关键点。分阶段完成对教学目标值的设计规划,如:由难到易,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规定教师对执行课程工作任务所达到的目标值,在课前要积极备课,掌握并理解本节课程内知识结构和类型,在课中及时调整并纠正引导教学中存在的失误。三是要做好培训管理规划。无论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还是1+X证书制度都在推动着教师队伍的成长,中职院校应正视教师队伍培训管理的重要性,将培训作为教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培养能够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中职院校组织的培训应从单纯的讲解型培训向项目型、比赛型方向拓展,提升教师们教学管理各项能力。比如院校组织教师就师生交流、家校合作中的“对话”能力开设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除了组织教师研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等教学资源,还应创设教师与学生、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情境,组织教师们扮演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对话交流技巧的重要性,从实战中积攒对话交流的经验和要点,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能力。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有很大的欠缺,需要相应的培训管理进行提升,否则与学生的交流不畅、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规律不了解会直接影响到外聘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四是要做好内外教师的分类管理。双师型教师团队中既有院校内部的教师也有外聘企业教师,内部教师需要管理和考核,外聘教师同样需要。但内外两个来源的教师有不同的侧重和优势,校内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校外教师行业经验和实战能力强,两类教师想要进行合并管理、合并考核的难度很大,建立两套针对性地管理和考虑机制非常有必要。

4.3重视教师多元化能力提升

首先对于专业技能来讲,需要通过职业技术考核,获得并拥有从事技术行业的执业资格,在后期进行的延伸学习过程中,逐步扩宽教师在该领域范围内的行业视野,不断吸收职业理论基础就近期行业动态变化,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以此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思路进行调整,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有关的行业建设趋势的了解,力争能够做到对教学方略与专业技术的创新研发。其次对于交流沟通来讲,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运用精炼、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向学生准确传达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内涵。在校内增加与学生、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在校外借助学校外联平台搭建与专业机构的学术交流桥梁,通过与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互动来获得更多技术指导。然后对于课程设置和开发来讲,教师需要结合合作企业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知识点进行优化,充分参考企业要求、X证书获取要求来调整知识点,将不适合的知识点排除、将需要的新知识点纳入进来,提升单位时间内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应正视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将现有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灵活呈现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校内外同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对教学方案的改进,促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成长。第四对于行业敏感度来讲,教师需要保有一定的行业敏感度,了解技术发展、设备更新对岗位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并跟随行业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无论是1+X证书制度还是双师制都在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实战能力,教师不能一直停留在校园内被动接受来自社会的要求,中职教师需要更多与合作企业、企业导师建立起联系,到企业岗位上感受行业对岗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积累岗位上的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储备更多的教学可用素材。而且,深入企业岗位的过程也有助于教师看到证书制度和双师制度背后的职业要求,有助于教师的自主提升。第五对于教研能力来讲,教师的教研深度和广度应当有所突破。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在教研方面也如此,若教而不研则教学深度难有突破,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在教研过程中,“教”要跟随“研”的成果来进行改进,而教师“研”的内容却未必需要紧盯着“教”来开展,只有将教研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突破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因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不仅在于课堂上,还在于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教师的“研”应从三尺讲台上发生的事情放大到整个校园的点点滴滴,从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事情放大到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从自己的经历放大到所见的一切教学现象。如此才能充分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研能力,让教师教研之路不会越走越窄。

4.4设立并创新考评审核机制

要设定考核范围。根据教师所要教授的课程难易程度,以及教学任务推进完成现状,来划定考核的具体内容及时间跨度。如:对于教学成果的考核,重点要放在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参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于专业知识的独立应用表现等内容考核。对中职教师的考核范畴应当与国家政策要求、1+X证书制度要求相结合,明确教师资格认定、周期考核、晋升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打造更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要确立考核指标。由于考核内容大多是依据教师具体工作状态进行审核评定,因此多数考核内容在标定评价标准时,无法用准确数值进行体现,尤其是对于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在该类指标的确立,应当以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考评,而对于总体效益来看则可以通过分数值来标定,将抽象化概念进行具体处理,让考评审核人员一目了然。在围绕教师进行的考核中,学生对教师的感受、建议应当成为教师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接受对象,来自学生的感受最直观,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考核是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改革的有力手段。要将考核评审与教师福利待遇挂钩。围绕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审应与教师的福利待遇挂钩,督促教师认真对待考核评审,督促教师在考核周期内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实战能力,用加大落实力度来反向刺激教师的成长。

4.5加强中职教育资源的投入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对于中职教育建设的关注与投入程度,扩大对其投入的比例与规模。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增加财政对于地区内中职院校的补贴比例。并积极联合校外职业结构,与学校建立“校企相结合”的合作模式,立定课题项目,为教师提升技术沟通与理论研讨共建高效率平台。另一方面,冷静观察教育与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收集汇总与职教有关的信息数据,对现行教学规划进行完善,重点是增强对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起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起点,扩大学生对于语文等学科知识的实践操作比例。

篇11

一.打造良好的“”是高考获胜的基础

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打造“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淳朴的学风”、“团结务实的干部作风”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策。通过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育优先,强化内部管理,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形成了“紧密团结,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一中精神。全体师生员工每一个人身上无时不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身为一中人的自豪感;无时不充满着极其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进取心;无时不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这些为我校高考的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是高考获胜的前提

在近几年高考中,我校能取得好成绩,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每年开学之初,我们要召开高考誓师大会;临近高考,要召开100天、60天冲刺誓师大会;这期间市委、县委等领导多次亲临我校慰问教师,市教科院、县教育局等领导亲临备考前沿指导高考备考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高三年级工作处领导为成员的高考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学校与年级工作处、班级签订高考目标责任书,把指标定到班,把任务分到人,把责任落实到学科。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坚定了师生备考的信心与决心。“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就能见彩虹”,“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从这些钢铁誓言中,可以看出我们师生的坚定信心和决心。领导的科学决策,全体教师“舍得一身缚虎力”的精神,为学校高考获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管理、措施得力、强化细节是高考获胜的法宝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学校充分发挥年级工作处的职能作用。我们重过程管理,重细节管理,重措施落实,始终同全体班主任及教师一道一直坚守在高考的最前沿。

1、加强目标管理,突出一个“早”字。参照历年高考经验,我们早早拟定了高考考核目标、行政干部挂点蹲班责任制、高考奖惩方案、班主任目标责任制、教师高考业务考核目标责任制,让目标管理渗透到备考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

2、加强班级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一个“活”字。对班主任提出了早、中、晚和上课、查寝“五个到位”,对科任老师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全方位予以关心。定期召开教师大会,在工作上关心教师,业务上引导教师,生活上关照教师,使全体毕业班教师精力集中,一心扑在备考上。

3、加强教学管理,突出一个“严”字。每次月考严密组织,规范操作,严肃考纪,端正考风,做到一月一次月考,一月一次质量分析会,及时召开班主任班级工作会诊会、培优转中专题工作会、班科联席会、高三教师大会和高三学生表彰总结会,并与兄弟学校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并针对存在问题改进备考措施。

4、加强细节管理,突出一个“细”字。对高考备考的各项措施,年级工作处坚持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汇总,一项一项抓落实,并在班主任例会上公布,直接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对教师的培优教案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对优生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先后召开了心理咨询报告会和组织考前心理辅导,使学生排除学习障碍,轻松进入考场。

(1) 营造氛围,激发师生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挫伤他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和自信心。”信心是师生的精神支柱,它能促使学生静下心来,克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越过沙漠,绿洲就在眼前。高考前夕,学校努力营造高考文化氛围。各班通过高考誓词、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各种形式营造备考氛围,吹响高考100天、60天冲刺的号角,掀起新一轮高考。发动学生“战两月再接再厉,换一生无怨无悔”!

(2) 调整心态,统筹安排重效率。历来高考七分成绩,三分心态。越是临近高考,学生压力越大,表现出焦虑急躁情绪及“高原反应”现象。所谓“高原反应”,就是在临近高考之前,在一些学生中出现的成绩回落和不稳定的现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做到与学生谈心,多沟通,多鼓励,少批评。每位女教师充分发挥“爱心妈妈,知心姐姐”的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及时预防和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讲一讲,练一练,读一读,评一评,思一思,在诵读中尝试回忆,在做题中积累总结,克服学生心理疲劳,提高学生上课效率。二、三轮复习期间,各学科冲突比较严重,年级工作处、各教研组及班主任充分做好协调工作。在强化训练的前提下,做好每一份试卷,批改好每一份试卷,讲评好每一份试卷。让学生从每一份试卷中得到收获,从中找到感觉,找到喜悦,步步推进,不打乱仗,每天都有收获,每月都有进步。

(3) 勤于反思,构建知识板块。备考中我们师生能静下心来反思归纳,只有反思才能把知识学牢,举一反三,举三归一,才能够解决“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的现象,才能真正查漏补缺,不放弃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考点复习要到边到角,宁愿信其有,不要信其无。

最后一个月我们强调要回归课本回归试卷,把已做试卷错点重做,从中归纳基本知识,基本题型,基本方法,基本思想,使知识成网,方法成套,思想成体系。让平时做错的题,在高考中不能再出错误。让学生轻装上阵,不犯糊涂,清晰做题。

(4) 瞄准边缘生,唱好培优重头戏。冲刺阶段备考我们要确保三条线边缘生提高10分,整体提高20分,培优是关键,培优决定成败。课堂仍是培优的主战场,各班“备、教、批、辅、改、评”一切围绕“三条线”边缘生来展开。考前重得分,考后重失分,要认真分析失分原因,对边缘生人盯人,实行面批、面改,逐一解决落实。

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做到分分必争,粒粒归仓,格式规范,解答题及实验题准确无误,做题要在“细”和“准”上下功夫,会做的题拿满分,中等题拿足分,不会做的题要拿步骤分。注意培养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不留遗憾。

(5) 广搜信息,把握高考动态和方向。每年高考临近的4月底5月初我们先后收集黄冈、黄石、孝感、武汉、宜昌、荆洲、襄樊、洪湖、随州等地信息卷基础上,重组2-3套有质量的学校压轴试卷进行最后的模拟训练。

我们要求教师多做题,学生精做题。只有教师多做题,筛选有价值的不同题型的试题,才能让学生精做题,从而提高试卷利用效率。

四.科学备考、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是高考获胜的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