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篇1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篇2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篇3

“以学生为主体”在新课改之前早就有提出,可我们在教学中落实的如何呢?在我们大部分一线教师的传统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不尽心尽力的去“讲”,那么学生似乎就没有收获。特别是高中阶段,大部分老师更是寸步不让,尽心竭力。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少。其结果往往是老师累,而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多。因此,笔者认为:

1、避免多讲,重视多练

以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为例,我们在高一、高二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处理文言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我发现学生的知识回生现象非常严重,这时如果再用传统的老师汇总讲解,学生记忆的方法去复习,难免重蹈覆辙。因此,我在复习时挑出文言文中的若干重点句子,由学生写句子,写翻译,然后再统一明确答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老师轻松了,学生的收获更多了。实践证明这种重视练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练习增多了,也避免了因为长时间的听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后我还就这一问题做了相关调查:一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考察他们上课听讲的情况,结果显然不理想,但如果问他们前几天在黑板上写了什么内容,他们对之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也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大胆地把时间交给他们去支配,走出“只有老师讲,才有好效果”的误区。

2、重视课堂的随机生成

我们的教学计划只能对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做以充分准备,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以预料和拿出应对方案,但课堂教学的实际是人和人的交流。特别是活跃的课堂,更是思想的碰撞。所以我们首先要珍视学生的课堂质疑和随机生成,及时随机应变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微调或大胆的调整。笔者认为:即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按计划完成,我们也要先解决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因为有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是正常的课堂。重视学生的随机生成,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表现。如近期在复习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当谈到“坚明约束”这一词时,我强调这一词中的“坚明”是“坚守”,“约束”是“约定”时,底下却大面积响起了反对的声音和不同的见解,我立刻意识到有了问题,停下来先检查我拿的教材的课下注释,没问题;再查学生的书,课下注释:“坚明”是“坚决明确地”,“约束”是“遵守约定”,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两种注释。这时,索性借机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哪种更为合适,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白了问题,且对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反之,是什么情况呢?我观摩过一位语文老师的诗歌教学的公开课,该老师已经完全将课堂当成表演来进行,各种环节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学生“表演”得认真投入。这样的课,看似热闹,但实在是将公开课走上了极端。

3、重视学生的获得情况

篇4

新课程改革主要着力于教学活动的素质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环境。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一点作为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开展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成效之后的现象,并在实践中开展针对性补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一、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非常到位,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甚至认为这只是一个花架子,实际作用不大。实际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促进与辅助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有效补充,因为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教学信息量是固定的。为了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补充。教师可以从教学网站上面下载一些补充资料,配合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成效。如在教学《长江三峡》内容时,学生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描述及教师的讲解,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感知形象。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从网络中下载资料视频,向学生演示长江三峡实景影音资料,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为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奠定良好基础,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枯燥与乏味,有力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课前预习指导,改变课堂学习准备不足现状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有关,教师应当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作为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为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拟定周密细致、重点突出的预习题纲,进一步规范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将学习目标中的基础性内容放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前移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于启发引导和师生双边活动上面。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如运用较为广泛的“读、思、找、做、记”等五步预习法就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读”就是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思”就是认真思考预习题纲,寻找答案,“找”就是寻找学习重点,“做”就是做上标记,“记”就是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经验体会记录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预习手段,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预习环节,并通过有效的预习活动,进一步筛选出无法自主解决的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这些难点也可以作为教师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反馈信息。

三、指导探究合作学习,改变学生自主能力滞后现状

受到高考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点记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参与程度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从改进教学模式等途径入手,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教学探究,着力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滞后的局面。如在教学《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一文时,一位老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建立起学生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创新机制,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揭示一组探究题:1?郾李约瑟作为一名英国生化学家和科技史专家,研究中国科技与文明的出发点是什么?2?郾中国在17世纪前后对科学作出的贡献如何?3?郾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为何科技又有了明显发展?发展了为何无法达到现代科学?其中障碍是什么?4?郾中国早期社会为何能够广泛运用科技?中国为什么可以产生有机自然观?5?郾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各民族的科技成就?6?郾欧洲为何能够形成现代科学?对待各民族科技成就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托这一组探究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合作完成学习目标。接下来由学生的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一个小组学生开展学习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集聚学生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接下来,老师还紧扣重难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成果。此后,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还开展了当堂检测活动,采取作业纸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汇总,设计为简要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提高了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及时调整与改进。

篇5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将语文教学充分向课前延伸,避免单纯课堂教学带来的种种限制。课前预习环节具有帮助学生解决基础性知识、增加教学内容理解等方面的优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无论是哪一种课文的学习,在课前都要挤出时间预习课文,凡是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相互分析研究、查找资料解决的问题,都应当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得到解决。同时,要将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提高下一步学习的针对程度。其次,教师要重点抓好对学生预习技巧的指导,相当比例的高中生在语文预习活动中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地,这是由于预习不得法导致的。教师要强化预习方法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学会抓住要点,相互合作研究,丰富预习经验,总结学习难点,通过这样的科学预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推广学生中成功的预习方法技巧,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让学生更高效地预习。

二、抓好课堂探究学习环节,激发学习动力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他们思维能力较强,如果还是简单地进行灌输教学,显然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时,应当给予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让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活跃起来,增加激情。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师的单向讲授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师生的互动推进,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绝大多数内容都是通过思考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其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则由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难点突破。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努力的良好格局,既避免一味地“放手”让教学混乱无章的境地,又有效地控制好师生互动的角色分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而不是直接的答案灌输。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三、抓好当堂学习检测环节,掌握教学信息

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而言,还是习惯于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这样的检测方式一方面时间周期较长,另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值得斟酌。为了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方面的信息,笔者将学习检测环节前移到课堂中,开展当堂学习检测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样的学习检测环节既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又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笔者都安排了五分钟左右的当堂检测时间,如果教学节奏受限,则压缩到三分钟左右,通过事先印制的简要检测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本节课学习难点要点的检测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取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客观地评价本节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在这样的学习检测环节,学生是另一个重要的受益者,他们对照本节课的学习要点难点进行检测,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课后进行及时的巩固,提高他们课后复习回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检测方法能够让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更紧凑,每一步教学与下一步的教学方向、思路、内容都实现环环紧扣,上一节课教学目标尚未达成或有待巩固的部分,在下一节课得到及时的巩固,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四、抓好分层目标考核环节,促进整体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更具体、客观,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另一方面要立足现有实际进行改革优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尤其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在具体落实环节,主要抓好分层目标的制定与考核工作,针对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最恰当的方式是为学生设置分类目标。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所制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体现了与学生学习状况的统一,具体落实到考核环节则专门对学困生重新设置考核内容,在数量与难度方面兼顾他们的学习实际,予以调整和降低,通过这样的双重考核让每一个学生都寻找到与自己相对应的目标体系进行检测。这种考核的最大优势在于保护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让学困生告别长期处于低分徘徊的状态,只要完成学习目标,就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以客观务实的目光和态度抓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在考核环节要将考核内容难度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并通过这样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