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考历史高分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79-01
高考试题灵活多变,如何使学生在高考物理知识中得到更多的分值?不少同学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高考中的物理得分不是很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总复习?提高高考物理成绩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尝试,与同行共勉。
一、紧抓课本,深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
1、立足基础知识,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决定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2、回归教材,抓重点,纵横联系,构建基础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复习力学知识时,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完整的方法;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3、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切忌偏题、难题和怪题;切忌只盯课外题;切忌“眼高手低”。
二、围绕考点,参透考纲,认真研究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1、研究考纲,师生人手一份,认真阅读(知识、能力、要求),教师务必研究知识要点,参透能力要求,使教师看到知识要点,就能选择相关习题,看到能力目标,就能准确剖析试题的重要环节。
2、研究往年高考试题的新特点,选择同类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严格训练,包括:图象题、符号推理题、估算题、力学综合题等。
3、对于热点题要认真研究,透彻分析,加强训练,包括:能源与环保问题;天体运动问题;“电磁”问题等。
4、对拓展空间大、前后章节联系紧密的试题、或各类习题支承平台或解题技巧平台或思想方法平台,要加强研究与训练,比如:平抛运动:是恒力作用下作曲线运动的代表,是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启蒙教育;它贯彻了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重力场中,它可以从合运动与分运动切入,可以从速度的变化、动量的变化、动能的变化切入等等。
5、力学在高中物理中是支柱,是基础,在高考物理赋分中与电学一起占据很大的比例,近年来力学占分比例有加大的趋势,而电学命题,往往具有“电学搭台,力学唱戏,几何帮衬”的特征,因此力学复习务求精、准、实、透、活。
三、集体备课,分工协作,精心挑选各地各类训练试题
1、在复习每一章前,共同讨论复习章节重点、难点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物理思想方法,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各知识要点的复习、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题的收集、设置等。
2、采取网络加剪刀的方式,分工协作,在网络上收集、在各类资料上用剪刀剪下我们所需要的训练习题。
四、精心讲解,严格训练,切实提高课内课外学习效率
1、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观点,从关心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关心“学生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学生做这个题悟出了多少”。
2、精心讲解。通过教师引导对示范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解题步骤和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3、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注意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讲得透、练得精。
4、重视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讲解时要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要在学生出错的根源上透彻剖析,彻底根治。还要重点讲评与纠错讲评相结合,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五、渗透方法,彰显技巧,努力构建物理学习思想体系
1、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习和领会,强化物理方法的运用,突出方法教学。
2、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强化物理思想的渗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作用。要让学生逐个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质,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突出思维抓教学。
3、将课外试题与课本上试题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
4、研究近年的物理竞赛试题中的中低档试题,在选编、改编后训练学生,使试题的物理思想融入其中。
六、针对训练,分类达标,提高学生适应考试的能力
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并能快速地用语言、示意图和方程等形式“翻译”出来。
考试是测量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上达到何种程度的方法,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如何深化高等学校考试管理改革,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考试管理问题
第一,试卷的编制无规范、统一的标准。在高校,对于课程考试试卷的编制,学校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导致了考试的设计环节存在不科学、随意性,可信度低、区分度差等问题,严重影响考试的效果。而且经常会出现“教考合一”的现象,教师的授课主要靠教师的自觉性、敬业感和责任心,受教学大纲约束较小。第二,“工具化”的考试理念导致“非人性化”管理的发生。考试只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一种方法,而不能把考试看成是一个检测机器,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教学产品。教师们要做的,不是把学生仅仅当作“教学产品”打包整理好,再一股脑儿“丢进”严酷的考试中去进行检测,并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模样,复制出一个个“千人一面”的“产品”,一但有人“违规”,就判处“死刑”。第三,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学校再三要求严禁作弊,并加大对考试作弊者的处分力度,但考试作弊行为仍未减轻。考试中具体存在以下问题:管理松懈,考风不良,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多样化、现代化。考试作弊是诚信的缺失,不仅对学校学风、校风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有失考试的真实性与公平性。第四,忽视阅卷管理。考后教师自主进行阅卷,阅卷管理不够规范,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做参考,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而且,阅卷缺乏必要的监督,难免出现送人情分、照顾关系户等现象,尤其是对于重修、补考的学生,这一情况更为严重。这都会导致考试成绩的可信度逐渐下降。第五,忽视考后反馈工作。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只要学生考完试,学习任务就可以立刻停止,很少有学生关心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的问题而对于试卷进行分析,有些教师只是形式化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完即可,对学生问题分析不够全面。
二、建立集中考试管理模式
建立一个高效、及时、公平、良好的集中考试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基于学生”的现代考试观。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对教学百分之一百的热情,积极转变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要注重对他们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建立规范、统一的试卷编制制度。考前阶段向教师下发统一、规范的试卷编制标准,并依据学科、专业的不同,把教师进行分组,每组选出负责人,在试卷编制过程中对编制情况进行审核与监督,有不妥之处及时更正,教师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在完成编制工作之后,要对所有的试卷进行集中检查,确保考试的质量。第三,创设公正、人性化的考试环境。考试环境的公平、公正是其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学校应加强学生秉持诚信应考的思想力度,对考风考纪的管理常抓不懈,切实贯彻执行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对各类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措施。营造一个更为舒适的考试环境,让高校的考试活动更加和谐。第四,注重考试结果及时、准确的反馈。考试之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和指定地点集体阅卷,试卷封装后匿名评卷,对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要实行流水阅卷,严格掌握评分标准。成绩评定后,不得擅自更改。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切实起到反馈的作用。第五,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一个开放、和谐且不具有威胁性的评价环境,对发挥评价的作用至关重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发展,所以,评价应该给教师以动力而不是压力,这就要求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展自我评价。
三、结语
考试的集中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减少出错环节,基本杜绝考试违纪现象,建立准确、及时的反馈,创设公正、人性化的考试环境,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
作者:张红岭 洪斌 顾勇 吉高卿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91-01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
1、充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画图能力
几何教学中,学生画图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画图钱,学生首要具备识别图形、认识空间几何结构特征的能力,一些教师容易这些内容,认为这些内容是一些枯燥的定义,基本都是简单的教授,但实际上,这容易导致学生根基不稳,缺少了这些基础内容,学生的画图能力是无法得到提升的。
空间几何的三视图、直观图,将空间几何画在纸上,通过平面图形,将空间直线、平面以及中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展现出来,建立联系。这些内容为学生识图、画图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画图的步骤和技巧,并进行案例讲授,由此提升学生的画图能力。坚持下去,学生必然可以熟能生巧。
2、变式训练,强化画图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的画图能力,教师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关系,为学生开展一些变式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感知能力。
比如:异面直线的画法(图1所示),课本生的内容是相对单一的,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图形的画法进行进行变换,通过这样的变化,强化学生的画图能力。除了长方形体中能够找到异面直线,还可以通过辅助平面衬托的方法,使两条直线看起来是异面。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实物教学,直观感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学生具备了丰富的表象储备,才能够不嗵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用事物教学,将抽象的概念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视觉感知是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师应该通过大量的积累,帮助学生获得这些方面的感受,进而形成更加具体的几何形象。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将长方体、正方体、锥体等实际模型,展示给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增加学生的空间感知经验。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PPT、板书、模型等与实际联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立体几何感知能力。
2、语言、直观图形、空间位置关系相互转换,融会贯通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定理与图像相互对应,可以强化学生记忆,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图形与空间位置关系的转化能力,长久久之,学生就能够更加融会贯通。用语言表述公理与定理时,可以将与其相对应的直观图形画出来,作为过度,之后通过观看直观图,在大脑中形成与其相对应的空间位置关系,再有空间关系与直观图的结合,对相关的概念、定理等进行理解,这样掌握知识的速度会更快。如下图2所示,是一条直线a与一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任意一个平面,与任何一个平面β相交,观看这些位置关系的直观图形,学生脑海中会形成相对应的位置关系。而直线a与交线l相互平行,反之,a并行于l,通过a?α,l∈α的位置关系,以及直观图,就可以推断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是相互平行的。
长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几何空间感知能力会提升,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也会提升。
三、高考几何试题解题思路分析
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类型题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比较简单的几何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学生很容易明白,但是此类题目的题型比较灵活,设计的知识也比较广泛,解决这个类型题的基础是对几何体的了解,掌握了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结合公式,才能够解答出答案。还有时会兼并考查球的特征,这类题则较难,知识综合性强。针对这类问题,教师根据如上方式:
教师要求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将图形画出来(无图时),再利用自己的空间立体感加上逻辑思维推理分析图形,尽可能的归结于平面图形中求,找出求表面积、体积的关键量,如下例题。
例题:已知H是球O的直径AB上的一点,AH:AB=1:2,AB垂直于平面α,垂足为H,α截球O所获得的截面面积为π,那么球的表面是______。
分析:由球直径AB垂直于平面α,H为垂足可知,H为α平面截球所得圆面的圆心,EH为此圆面的半径,且角OHE为直角,三角形OHE则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将所有的量放在这个平面图形中求,OE是球的半径,OH可以利用所给条件用球的半径表示出来,EH则可以由所截圆面面积求出来,然后将这些条件放在直角三角形OHE中用勾股定理求得该球的半径,套用球的表面积公式即可。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解题思维,以剖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积累几何解题经验,并不断提升其解题能力,为学生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考选考是一个新型的考试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考的科目,进而根据学生成绩来选择报考的学校与专业,这种模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然而,由于是一个全新的考试形式,师生出现了一定的迷茫,不知如何正确备考。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根据具体的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总结出历史加试题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正确积极备考。
一、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特点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选考加试题贴近高中历史教材,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一直是浙江省的命题重点。比如,在2016年10月的第33题考查了“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这些都能体现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该题主要考查的是选修六中第五章内容“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命题者仍然保留了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从而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因此,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对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关注度,学生在备考中要注重对历史教材的全方位理解,注重选修和必修的结合。
2.考查对知识点的整合
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的试卷摒弃了自选模块,这将给命题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在试卷中体现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的教材内容。浙江省的选修教材分别采用了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2015年10月的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第33题将“孔子创办私学”、必修3中的“西汉太学”“科举制”以及选修6的“故宫之保和殿”相结合,从而将历史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第34题将选修3中的“法西斯”与选修6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结合在了一起,选修3中的“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选修6中“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等知识点。
3.积极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这是一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学生在备考时也会做大量的练习。然而在2015年10月高考历史选考的加试题中,命题者没有刻意回避时事热点,而是将反法西斯战争最核心的内容作为考查知识点。这对历史来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世人也会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在第34题中,分别从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特点以及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法西斯主义的
认知。
二、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备考策略
1.聚焦教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特点分析来看,基本知识点来源于教材。因此,要求学生对选修以及必修的内容都要做到烂熟于心。然而,从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背诵的层次上。但是,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然换一个题型,可能就会出现不会的状态。从选考加试题的命题形式来看,虽然形式较为丰富,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托教材,理解能力的考查更要依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储备量,并是否可以随时进行解题。所以,在备考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时,考生要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提供一定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科指导意见以及考试大纲进行深刻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高考历史的复习会经过两轮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狠抓基础知识,并切实做到准、实、活。首先,准是指要将考试大纲里所涉及的内容全部讲到。实是指将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影响都做到准确理解。活是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做到迁移,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要将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归纳、总结和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轻松地应付选考加试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主题式通史的方法进行复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通过知识之间的再次整合,使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与既定的主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外历史内容进行结合比较,从而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结构体系。
2.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材料中,历史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知识,但是也一定要结合史学资料进行复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材一直是浙江省高考的特色,在选考加试题中同样也有体现,但是加试题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课程知识,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素质。所以,在备考高中历史选考加试题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史学资料的学习,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随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命题。在命题过程中,可以不要求学生具备命题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但是要求学生要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并将史学资料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样就会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从两年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来看,加试题比较注重对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尝试以时间轴、空间轴和事件轴为核心,建立三维的知识网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在复习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先以时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的扩张以及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史学资料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原因。其次,以空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工业革命与中国历史进行适当的结合,从而引出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以事件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在挖掘工业革命爆发背景的基础上,联系英国的议会改革和浪漫主义等史学资料,这样就帮助学生建立了工业革命的历史结构体系。
三、总结
通过对2015年10月、2016年4月和2016年10月的选考加试题的分析,加试题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将基础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在聚焦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在对选考加试题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加试题的选题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并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加试题。
从考查侧重点分析看,考题重点由原来的考查语言知识点,如介词搭配、冠词选择及固定句型运用等转向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语篇运用能力,如概括短文大意、根据短文信息进行推测、猜测词义等。
从阅读理解部分所选材料看,题材多样,情景各异。但多数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考生结合其生活实际及常识,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仔细斟酌一番,还是不难做出答案的。
应对策略及突破方法分析:
第一点,考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通读短文,作到理解大意;
第二点,在通读时,注意搜索短文中的5个“W”和1个“H”,5个“W”指的是what,when,where,who,why;1个“H”指的是how,并留意其所在位置,要求考生能快速地辨认、记忆事实细节。
第三点,在熟悉材料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往往要求考生以略读或通篇跳读为主,寻找与答案相关 细节。
第四点,在做概括、推理题时,需要考生通过思维,将理解的内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方可作答。
阅读下列短文,根据以上四点提示,体会高考考点:
3,000 People Contract HIV Every Month
(China daily)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HIV(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即艾滋病毒)on the mainland rose by an average of 3,000 a month recently, a senior disease control official said Monday.
Wang Ni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aid that by the end of September, some 220,000 people from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自治区) had been reported as having HIV. This year alone, the center has recorded 32,235 new HIV/AIDS cases, in a ratio of about four to one, Wand said. Yunnan, Henan, Guangxi, Xinjiang and Guangdong ranked as the top five in terms of numbers of cases, accounting for almost 76% of all cases nationwide, he said.
Nevertheless, while the number of HIV/AIDS cases on the mainland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growth has slowed, Wang said. However, he expressed concern over the rise in the number of cases involving sexual transmission between people of the opposite sex and same-sex couplings, he said. While the number of cases among high-risks groups―drug-users and prostitutes has falle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at risk, mostly because of unsafe sex, Wang said.
“In the future, the government will focus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perience-sharing in the fight against HIV/AIDS,” Wang said at the campaign’s launch ceremony, Thursday in Beijing. Both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such as Clinton foundation joined in the fight against HIV/AIDS. “We also want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措施) in areas not covered by the campaign. ”
“I feel very hopeful that China will be able to control AIDS within the next five to 10 years,” an expert said. He also said China has committed to fighting the disease at a time when the overall prevalence(普遍,流行) is still very low.” “I have seen two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controlling AIDS: Early response and High-level commitment. And the only remaining necessary condition is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program,” he added.
Questions: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true?
A.The situation of AIDS in China is not serious at all.
B.Government has already adopted enough measures to fight against AIDS.
C.We should just depend on government to fight against AIDS.
D.It’s the high time t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fight against AIDS.
2.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commitment”.
A.demand B.devotion
C.opinionD.opposition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s the proper attitude people should take?
A.Negative B.Optimistic
C.IndifferentD.Neutral
4.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A.This year alone, the center has recorded 32,235 new HIV/AIDS cases.
B.Yunnan, Henan, Guangxi, Xinjiang and Guangdong ranked as the top five in terms of numbers of cases.
C.Proper attention has already been paid to fighting against HIV/AIDS.
D.It’s not necessary to launch such campaign since the overall prevalence is still very low.
答案解析:
1. 答案为D。根据短文,我们得知艾滋病情形已非常严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防治。所以A项不符合事实;B项说政府所采取措施已足够,显然也不对;C项 光靠政府努力显然不够,大家的防范意识也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