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考历史高分策略

高考历史高分策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考历史高分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考历史高分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79-01

高考试题灵活多变,如何使学生在高考物理知识中得到更多的分值?不少同学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高考中的物理得分不是很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总复习?提高高考物理成绩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尝试,与同行共勉。

一、紧抓课本,深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

1、立足基础知识,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决定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2、回归教材,抓重点,纵横联系,构建基础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复习力学知识时,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完整的方法;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3、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切忌偏题、难题和怪题;切忌只盯课外题;切忌“眼高手低”。

二、围绕考点,参透考纲,认真研究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1、研究考纲,师生人手一份,认真阅读(知识、能力、要求),教师务必研究知识要点,参透能力要求,使教师看到知识要点,就能选择相关习题,看到能力目标,就能准确剖析试题的重要环节。

2、研究往年高考试题的新特点,选择同类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严格训练,包括:图象题、符号推理题、估算题、力学综合题等。

3、对于热点题要认真研究,透彻分析,加强训练,包括:能源与环保问题;天体运动问题;“电磁”问题等。

4、对拓展空间大、前后章节联系紧密的试题、或各类习题支承平台或解题技巧平台或思想方法平台,要加强研究与训练,比如:平抛运动:是恒力作用下作曲线运动的代表,是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启蒙教育;它贯彻了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重力场中,它可以从合运动与分运动切入,可以从速度的变化、动量的变化、动能的变化切入等等。

5、力学在高中物理中是支柱,是基础,在高考物理赋分中与电学一起占据很大的比例,近年来力学占分比例有加大的趋势,而电学命题,往往具有“电学搭台,力学唱戏,几何帮衬”的特征,因此力学复习务求精、准、实、透、活。

三、集体备课,分工协作,精心挑选各地各类训练试题

1、在复习每一章前,共同讨论复习章节重点、难点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物理思想方法,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各知识要点的复习、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题的收集、设置等。

2、采取网络加剪刀的方式,分工协作,在网络上收集、在各类资料上用剪刀剪下我们所需要的训练习题。

四、精心讲解,严格训练,切实提高课内课外学习效率

1、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观点,从关心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关心“学生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学生做这个题悟出了多少”。

2、精心讲解。通过教师引导对示范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解题步骤和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3、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注意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讲得透、练得精。

4、重视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讲解时要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要在学生出错的根源上透彻剖析,彻底根治。还要重点讲评与纠错讲评相结合,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五、渗透方法,彰显技巧,努力构建物理学习思想体系

1、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习和领会,强化物理方法的运用,突出方法教学。

2、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强化物理思想的渗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作用。要让学生逐个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质,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突出思维抓教学。

3、将课外试题与课本上试题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

4、研究近年的物理竞赛试题中的中低档试题,在选编、改编后训练学生,使试题的物理思想融入其中。

六、针对训练,分类达标,提高学生适应考试的能力

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并能快速地用语言、示意图和方程等形式“翻译”出来。

篇2

考试是测量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上达到何种程度的方法,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如何深化高等学校考试管理改革,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考试管理问题

第一,试卷的编制无规范、统一的标准。在高校,对于课程考试试卷的编制,学校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导致了考试的设计环节存在不科学、随意性,可信度低、区分度差等问题,严重影响考试的效果。而且经常会出现“教考合一”的现象,教师的授课主要靠教师的自觉性、敬业感和责任心,受教学大纲约束较小。第二,“工具化”的考试理念导致“非人性化”管理的发生。考试只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一种方法,而不能把考试看成是一个检测机器,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教学产品。教师们要做的,不是把学生仅仅当作“教学产品”打包整理好,再一股脑儿“丢进”严酷的考试中去进行检测,并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模样,复制出一个个“千人一面”的“产品”,一但有人“违规”,就判处“死刑”。第三,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学校再三要求严禁作弊,并加大对考试作弊者的处分力度,但考试作弊行为仍未减轻。考试中具体存在以下问题:管理松懈,考风不良,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多样化、现代化。考试作弊是诚信的缺失,不仅对学校学风、校风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有失考试的真实性与公平性。第四,忽视阅卷管理。考后教师自主进行阅卷,阅卷管理不够规范,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做参考,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而且,阅卷缺乏必要的监督,难免出现送人情分、照顾关系户等现象,尤其是对于重修、补考的学生,这一情况更为严重。这都会导致考试成绩的可信度逐渐下降。第五,忽视考后反馈工作。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只要学生考完试,学习任务就可以立刻停止,很少有学生关心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的问题而对于试卷进行分析,有些教师只是形式化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完即可,对学生问题分析不够全面。

二、建立集中考试管理模式

建立一个高效、及时、公平、良好的集中考试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基于学生”的现代考试观。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对教学百分之一百的热情,积极转变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要注重对他们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建立规范、统一的试卷编制制度。考前阶段向教师下发统一、规范的试卷编制标准,并依据学科、专业的不同,把教师进行分组,每组选出负责人,在试卷编制过程中对编制情况进行审核与监督,有不妥之处及时更正,教师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在完成编制工作之后,要对所有的试卷进行集中检查,确保考试的质量。第三,创设公正、人性化的考试环境。考试环境的公平、公正是其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学校应加强学生秉持诚信应考的思想力度,对考风考纪的管理常抓不懈,切实贯彻执行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对各类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措施。营造一个更为舒适的考试环境,让高校的考试活动更加和谐。第四,注重考试结果及时、准确的反馈。考试之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和指定地点集体阅卷,试卷封装后匿名评卷,对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要实行流水阅卷,严格掌握评分标准。成绩评定后,不得擅自更改。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切实起到反馈的作用。第五,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一个开放、和谐且不具有威胁性的评价环境,对发挥评价的作用至关重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发展,所以,评价应该给教师以动力而不是压力,这就要求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展自我评价。

三、结语

考试的集中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减少出错环节,基本杜绝考试违纪现象,建立准确、及时的反馈,创设公正、人性化的考试环境,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

作者:张红岭 洪斌 顾勇 吉高卿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91-01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

1、充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画图能力

几何教学中,学生画图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画图钱,学生首要具备识别图形、认识空间几何结构特征的能力,一些教师容易这些内容,认为这些内容是一些枯燥的定义,基本都是简单的教授,但实际上,这容易导致学生根基不稳,缺少了这些基础内容,学生的画图能力是无法得到提升的。

空间几何的三视图、直观图,将空间几何画在纸上,通过平面图形,将空间直线、平面以及中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展现出来,建立联系。这些内容为学生识图、画图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画图的步骤和技巧,并进行案例讲授,由此提升学生的画图能力。坚持下去,学生必然可以熟能生巧。

2、变式训练,强化画图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的画图能力,教师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关系,为学生开展一些变式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感知能力。

比如:异面直线的画法(图1所示),课本生的内容是相对单一的,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图形的画法进行进行变换,通过这样的变化,强化学生的画图能力。除了长方形体中能够找到异面直线,还可以通过辅助平面衬托的方法,使两条直线看起来是异面。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实物教学,直观感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学生具备了丰富的表象储备,才能够不嗵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用事物教学,将抽象的概念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视觉感知是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师应该通过大量的积累,帮助学生获得这些方面的感受,进而形成更加具体的几何形象。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将长方体、正方体、锥体等实际模型,展示给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增加学生的空间感知经验。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PPT、板书、模型等与实际联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立体几何感知能力。

2、语言、直观图形、空间位置关系相互转换,融会贯通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定理与图像相互对应,可以强化学生记忆,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图形与空间位置关系的转化能力,长久久之,学生就能够更加融会贯通。用语言表述公理与定理时,可以将与其相对应的直观图形画出来,作为过度,之后通过观看直观图,在大脑中形成与其相对应的空间位置关系,再有空间关系与直观图的结合,对相关的概念、定理等进行理解,这样掌握知识的速度会更快。如下图2所示,是一条直线a与一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任意一个平面,与任何一个平面β相交,观看这些位置关系的直观图形,学生脑海中会形成相对应的位置关系。而直线a与交线l相互平行,反之,a并行于l,通过a?α,l∈α的位置关系,以及直观图,就可以推断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是相互平行的。

长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几何空间感知能力会提升,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也会提升。

三、高考几何试题解题思路分析

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类型题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比较简单的几何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学生很容易明白,但是此类题目的题型比较灵活,设计的知识也比较广泛,解决这个类型题的基础是对几何体的了解,掌握了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结合公式,才能够解答出答案。还有时会兼并考查球的特征,这类题则较难,知识综合性强。针对这类问题,教师根据如上方式:

教师要求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将图形画出来(无图时),再利用自己的空间立体感加上逻辑思维推理分析图形,尽可能的归结于平面图形中求,找出求表面积、体积的关键量,如下例题。

例题:已知H是球O的直径AB上的一点,AH:AB=1:2,AB垂直于平面α,垂足为H,α截球O所获得的截面面积为π,那么球的表面是______。

分析:由球直径AB垂直于平面α,H为垂足可知,H为α平面截球所得圆面的圆心,EH为此圆面的半径,且角OHE为直角,三角形OHE则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将所有的量放在这个平面图形中求,OE是球的半径,OH可以利用所给条件用球的半径表示出来,EH则可以由所截圆面面积求出来,然后将这些条件放在直角三角形OHE中用勾股定理求得该球的半径,套用球的表面积公式即可。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解题思维,以剖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积累几何解题经验,并不断提升其解题能力,为学生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

高考选考是一个新型的考试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考的科目,进而根据学生成绩来选择报考的学校与专业,这种模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然而,由于是一个全新的考试形式,师生出现了一定的迷茫,不知如何正确备考。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根据具体的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总结出历史加试题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正确积极备考。

一、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特点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选考加试题贴近高中历史教材,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一直是浙江省的命题重点。比如,在2016年10月的第33题考查了“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这些都能体现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该题主要考查的是选修六中第五章内容“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命题者仍然保留了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从而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因此,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对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关注度,学生在备考中要注重对历史教材的全方位理解,注重选修和必修的结合。

2.考查对知识点的整合

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的试卷摒弃了自选模块,这将给命题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在试卷中体现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的教材内容。浙江省的选修教材分别采用了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2015年10月的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第33题将“孔子创办私学”、必修3中的“西汉太学”“科举制”以及选修6的“故宫之保和殿”相结合,从而将历史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第34题将选修3中的“法西斯”与选修6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结合在了一起,选修3中的“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选修6中“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等知识点。

3.积极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这是一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学生在备考时也会做大量的练习。然而在2015年10月高考历史选考的加试题中,命题者没有刻意回避时事热点,而是将反法西斯战争最核心的内容作为考查知识点。这对历史来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世人也会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在第34题中,分别从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特点以及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法西斯主义的

认知。

二、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备考策略

1.聚焦教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特点分析来看,基本知识点来源于教材。因此,要求学生对选修以及必修的内容都要做到烂熟于心。然而,从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背诵的层次上。但是,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然换一个题型,可能就会出现不会的状态。从选考加试题的命题形式来看,虽然形式较为丰富,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托教材,理解能力的考查更要依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储备量,并是否可以随时进行解题。所以,在备考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时,考生要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提供一定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科指导意见以及考试大纲进行深刻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高考历史的复习会经过两轮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狠抓基础知识,并切实做到准、实、活。首先,准是指要将考试大纲里所涉及的内容全部讲到。实是指将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影响都做到准确理解。活是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做到迁移,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要将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归纳、总结和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轻松地应付选考加试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主题式通史的方法进行复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通过知识之间的再次整合,使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与既定的主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外历史内容进行结合比较,从而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结构体系。

2.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材料中,历史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知识,但是也一定要结合史学资料进行复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材一直是浙江省高考的特色,在选考加试题中同样也有体现,但是加试题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课程知识,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素质。所以,在备考高中历史选考加试题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史学资料的学习,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随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命题。在命题过程中,可以不要求学生具备命题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但是要求学生要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并将史学资料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样就会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从两年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来看,加试题比较注重对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尝试以时间轴、空间轴和事件轴为核心,建立三维的知识网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在复习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先以时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的扩张以及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史学资料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原因。其次,以空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工业革命与中国历史进行适当的结合,从而引出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以事件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在挖掘工业革命爆发背景的基础上,联系英国的议会改革和浪漫主义等史学资料,这样就帮助学生建立了工业革命的历史结构体系。

三、总结

通过对2015年10月、2016年4月和2016年10月的选考加试题的分析,加试题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将基础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在聚焦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在对选考加试题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加试题的选题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并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加试题。

篇5

从考查侧重点分析看,考题重点由原来的考查语言知识点,如介词搭配、冠词选择及固定句型运用等转向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语篇运用能力,如概括短文大意、根据短文信息进行推测、猜测词义等。

从阅读理解部分所选材料看,题材多样,情景各异。但多数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考生结合其生活实际及常识,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仔细斟酌一番,还是不难做出答案的。

应对策略及突破方法分析:

第一点,考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通读短文,作到理解大意;

第二点,在通读时,注意搜索短文中的5个“W”和1个“H”,5个“W”指的是what,when,where,who,why;1个“H”指的是how,并留意其所在位置,要求考生能快速地辨认、记忆事实细节。

第三点,在熟悉材料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往往要求考生以略读或通篇跳读为主,寻找与答案相关 细节。

第四点,在做概括、推理题时,需要考生通过思维,将理解的内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方可作答。

阅读下列短文,根据以上四点提示,体会高考考点:

3,000 People Contract HIV Every Month

(China daily)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HIV(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即艾滋病毒)on the mainland rose by an average of 3,000 a month recently, a senior disease control official said Monday.

Wang Ni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aid that by the end of September, some 220,000 people from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自治区) had been reported as having HIV. This year alone, the center has recorded 32,235 new HIV/AIDS cases, in a ratio of about four to one, Wand said. Yunnan, Henan, Guangxi, Xinjiang and Guangdong ranked as the top five in terms of numbers of cases, accounting for almost 76% of all cases nationwide, he said.

Nevertheless, while the number of HIV/AIDS cases on the mainland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growth has slowed, Wang said. However, he expressed concern over the rise in the number of cases involving sexual transmission between people of the opposite sex and same-sex couplings, he said. While the number of cases among high-risks groups―drug-users and prostitutes has falle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at risk, mostly because of unsafe sex, Wang said.

“In the future, the government will focus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perience-sharing in the fight against HIV/AIDS,” Wang said at the campaign’s launch ceremony, Thursday in Beijing. Both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such as Clinton foundation joined in the fight against HIV/AIDS. “We also want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措施) in areas not covered by the campaign. ”

“I feel very hopeful that China will be able to control AIDS within the next five to 10 years,” an expert said. He also said China has committed to fighting the disease at a time when the overall prevalence(普遍,流行) is still very low.” “I have seen two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controlling AIDS: Early response and High-level commitment. And the only remaining necessary condition is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program,” he added.

Questions: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true?

A.The situation of AIDS in China is not serious at all.

B.Government has already adopted enough measures to fight against AIDS.

C.We should just depend on government to fight against AIDS.

D.It’s the high time t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fight against AIDS.

2.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commitment”.

A.demand B.devotion

C.opinionD.opposition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s the proper attitude people should take?

A.Negative B.Optimistic

C.IndifferentD.Neutral

4.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A.This year alone, the center has recorded 32,235 new HIV/AIDS cases.

B.Yunnan, Henan, Guangxi, Xinjiang and Guangdong ranked as the top five in terms of numbers of cases.

C.Proper attention has already been paid to fighting against HIV/AIDS.

D.It’s not necessary to launch such campaign since the overall prevalence is still very low.

答案解析:

1. 答案为D。根据短文,我们得知艾滋病情形已非常严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防治。所以A项不符合事实;B项说政府所采取措施已足够,显然也不对;C项 光靠政府努力显然不够,大家的防范意识也应提高。

篇6

高级日语课程是为日语专业本科阶段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难度指数较高,而N1(日语国际能力考试一级)则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日语能力测试。为了验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学校一般倡导学生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阶段参加N1考试。高级日语课程因其阅读容量与特点,与N1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有着相似相通之处,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把二者结合起来,相信能对学生的考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专业教材方面,多数高校用的都是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校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日语(第四册)(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编)》和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的《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第六册)》(谭晶华编)。在内容上,北大版本的教材每一课都由两部分构成,即会话和阅读,阅读部分篇幅略短,基本上在1500字左右,有的由300字左右的小文章构成。上外版本则是以文章分析为主,长文章篇幅在2000―6000字左右。

从文章类型来看,北大版本的阅读主要以社会性评论、科学性说明文、文学随笔为主;与之相对的上外版本则以小说随笔、小说节选、社会文化评论、童话、科学说明为主要内容,第五册和第六册的读解文章基本在2000―6000字范围内,篇幅较长。

N1阅读考察的文章类型主要为评论、解说、随笔、广告、通知等商业公文。

考题类型:1.短文阅读(普通文意理解、前后文关联性理解、读者意图推测。4题目)。2.长文章阅读(根据前文推测后续.文意判断.段落中的代词所指.作者观点判断。9题目)。3.长文(判断、推测。4题目)。4.双文章对比(观点对比。2问题)。5.长文阅读(上下文判断,作者意图考察。4题目)。6.新闻应用类阅读理解(根据需要进行回答。2题目)。

从内容方面来看,N1考察的范围呈广泛性、实用性特点,而高日课程则呈现学术性、思想性特征。应该说,N1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考察范围要大于高级日语,且日常应用性强。在高日课堂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课上想要完全涵盖N1内容,略显勉强。但是因为二者有重合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在了解N1考察重点的前提下进行将二者结合的工作也未尝不可。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来探讨将此二者结合起来。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策略指导。高级日语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听说读写译能力为主,在阅读文章时可以遵循一些法则进行。比如叙事类文章要按照5W1H法则进行,让学生首先把握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原因及如何发生,抓住重点进行要素分析;而议论性文章则要从论点论据论证角度出发来分析;随笔则要重点探究作者意图、主旨观点,特别要关注作者的主观观点和心情;说明性文章则要根据科学精神把握概念、特点、种类、异同比较和联系,以及功能和结论等。总之,要根据文章题材来具体分析。

二、课堂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首先,按照往年N1考察的试题类型来看,日语中的指示代词「これ「それ「あれ等系列是考察的重点,这种题目所考察的对象无外乎读者对所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不管在何种类型的阅读里面,这些指示类别的词语都是经常出现的,课堂中教师需要重点对这些词的所指进行考察性引导。其次,需要对日语的委婉表达进行特殊强调,我们的学生在做题之时往往对日本式的间接婉转表述感觉困惑,他们并非能力不足无法理解,而是因为中文习惯的影响。在遇到此种表达时,教师要重点引导,让学生对[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させてきます「ほかでもない「にすぎない等背后隐藏说话人暧昧意图的信息重点注意,只要在课堂上对此内容做到高度重视,相信在考试中学生即便遇到也不会打怵。加强惯用句和谚语内容的插入,这两项内容属于社会习惯表述,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里面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习惯表达,比如和「荨埂缸恪埂该ā沟瘸<的事物或者词语的相关表现,使用率极高,而我们的学生对这些固有的日式表达缺乏认同感,很多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注意不到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资料下发而部分讲解的方式来普及。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不要思想僵化,日本的整个文化中都拥有创新为上的特质,在文章中也会有所体现,阅读理解里面会出现一些与时俗相悖的理论,要尊重这些新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训练对于学生对一级阅读中的新观点部分理解会有帮助。

三、语法部分不能放松。语法部分在N1的实际考察已经大部分放在应用实践即阅读理解里面,阅读理解要用到大量的句法,这一部分因为长句的大量出现而显得难度提高。三年级的学生虽然说已经过了日语基础学习阶段,但是对于一些日本人“随心情”变化而随意使用的句法仍然觉得难度极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将传统的单纯语法讲授变为复合分析型:所有的语法都是由词汇构成的,而词汇的随意组合构成不同的表达形式,除却一些极其特殊的表现外,大部分语法规则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摸清楚日语语法构造的规律,就能实现不仅仅能读懂,即便是日语写作问题也不大,遇到不常见的内容也能见招拆招。因此教师要注意:1.语法不仅仅是语法,更是词汇组合。2.语法与日本人的心情和环境氛围有关。3.每一个语法几乎都有可以替换的相似表现,因此要特别注意举一反三。4.语法更应该说是一种习惯表现,要注意记忆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表现。5.所有的语法都是为了应用,记忆语法一定要放在句子中记忆,即不管觉得多难,都应该记住相应的例句。记住了例句,语法掌握就完成了一大半。

四、对N1考试中出现的公函通知等商业性公文,要进行适度的涉及。虽然课堂上没有类似题材的文章,但教师可以在课下从公文中找出难点表现。所谓公文商业函电,信息是固定的,表现时因为恭敬表达的必要,形式上略显晦涩,这些晦涩表现是可以克服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着重强调敬语表现形式和商业往来中的一些固有词汇,对接打电话、邮件往来要加以重视,对宾馆、饭店、航空、地铁等公共场合的用语也要着重强调,对一些行业的禁忌回避性语言要有所强调。这一系列的内容即便无法做到在课堂上重点进行,也要注意进行课堂提示,可以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查阅,下节课进行发表。

如今的大学课堂最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N1是一个基本上要靠学生自觉努力来通过的考试。高级日语课堂的难度高且内容多,如果光靠教师课堂一味填鸭式讲解,则势必教师心累学生疲惫。因此,教师最好是以任务的形式来安排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查阅单词时尽量使用日日词典,即便用日中词典也一定要使用带有例句的,有了例句的具体应用学生才能充分了解词汇的意义。2.注意把握词汇的对比,要尽量多地进行词汇比较,不仅仅是外来词汉语词与和语的比较,还要注意与中文同形词的意义差别。3.将每一课的内容预习完全,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做到每一个细节都讲到,所以学生需要自己处理课文细节问题,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点,应尽快寻求到教师的帮助。4.要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在预习查阅时,如果发现较好的关联表现,学生要能根据线索顺藤摸瓜,以找到更多的有用的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福冈理慧子,等.新完全掌握日语能力考试N1级阅读[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篇7

学会评估人生目标杨协亮

高中学子,教我如何读懂你广东教育(高中版) 李建军

话题: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郑蔼娴,王淼珍

这样的课,我喜欢陈健生

探索市场销售的秘密--综合实践结题报告太阳雨

高考作文的审题策略陈妙云

高考是考什么,考什么?杨一经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奥秘芮利文,彭修成

只有了解才能应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透视陈佳民

高中新同学:你的角色转换了吗?彭琳

走出数学笔记的误区陈京山

快速求解化学选择题八法陆建源

戴月行全玲

人生?不过如此!王媛

"我是鸡"陈济林

书海看人生刘卉丹

《麦子》赏读申青山

道德话题作文例说游晓林

只需13招,搞掂英语单选题朱显愿

英语书面表达高分策略邱玲

例说数学高效解题方法丁旭生

标点符号的连用商东冉

宪法专题中的政史学科考点提要林桂平

高考历史分析及对策全仁经

有关静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方法广东教育(高中版) 徐辉

试金石佚名

偶尔可以牵着蜗牛散步章晴雨,李翰洋

血色母爱佚名

用宁静洗涤心灵琳合国

霍金宣告自己原先的黑洞理论"突然死亡"等

语顺则意达--阅读古诗方法摭谈盖英俊

情态动词高考考点诱视邹国如

非谓语动词作补语的考点大盘点张丽群

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徐根

文言文阅读训练何传跃

2004年最有影响力的物理试题吴俊

英语单项填空模拟题王雅

和祖国统一温才荣

作文试笔二题阿琳

学会在错题本中"淘金"朱敬华,刘立新

漏解直线方程的情形胡彬

如何对对子--试析2004年高考题(广东卷)拟对句秦志斌

高考备考减压有良方王极盛

科学论文解题方法点拨茹清平

有效的审题方法王晓东

万般无下品,平凡也能高何晟毅

议论文写作中有效选材的主要标准张玉玲

高考作文如何以立意取胜黄碧俊

议论文论据的引入方式何国跻

高考议论文写作审题举隅许喜桂

议论文论证材料的来源杨克敏

在高中英语课文学习中培养猜词策略邱彩花

动词在写作中的常见错误王凤琴

英语句子表达的灵活变通易桂清

根据要点提示组合或扩展句子有招数古和添

英汉句子翻译的四个技巧鲁江牡

阅读理解中细节题的解题技巧黄卓琳

向量几何运算的"华丽转身"——运用特殊化方法解答数学客观题之二彭建开

在比较中选择蔡远光

一类函数问题的难点突破高雨来

把根留住——辨析对称与周期雷小华

对隐含条件不能不理不睬罗华根

细节之大——函数观点求递推数列通项一例余学明

探寻突破口是高效解题的利器黄伟军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吗张松云

展现上海世博风采再助中国经济腾飞李振洋,严志标HtTp://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我省高考备考的启示(一)林良展

优化方法提高效率张铁牛

电学实验归类解析陈灶来

2010年高考广东语文模拟试卷李祎,刘军

高考语用题专项训练

基础写作预测题

2010年高考广东英语模拟试题(一)徐君婷

2010年高考广东数学(理科)模拟试题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测试题广东教育(高中版) 刘平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测试题刘志敏

摈弃苍白,追求"表现力唐惠忠

不要忽视自我的美陆璐

坚守良知坚守正义蓝碧涓

停停电,减减速周振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谈法向量与二面角雷小华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高考试题钟烙华

语法填空解题技法大全陈晓红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黄竞

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于倡导金先新

从高考诗歌鉴赏题(广东卷)的解答看"读懂"广东教育(高中版) 宋晓霞

2009年高考数列备考录王佩其

数列新题型——新定义数列陈安心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赵莺

语法填空专题模拟练习

电场胡志坚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杜海坚

遗传的分子基础丁文韬

当代国际社会专题王勇军

文化与生活专题徐永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唐冬云

2008年化学热点问题——"三聚氰胺"张玉彬,胥会敏

篇8

    “平时复习时,我都是让张炘炀全面复习,但偶尔也会抓住某科搞一下突击。如此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效果比单纯地选一种方式要好得多。”张会祥回忆从前在教儿子和辅导他功课时,基本上采取“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兼采取看电视频道的革命历史影片、战斗片的辅助手段。比如,张炘炀高考的主要得分,是英语“死记硬背”和数理化“框架学习法”效果明显的课程。 

    【教子心得6】 

    “考试应该丢小头占大便宜” 

    “我在张炘炀的迎考策略中,确确实实有一个‘丢小头占大便宜’的思想意识在里面。我经常挂在嘴上的另一句话就是‘英语一门等于两门’,意思是在知识扩充上得有一点实惠观念,这个过于务实化的倾向。我当时也意识到,不能因为片面追求高分而偏废某一门某一科,但是就像我常说的那样,人不能两头都占,要求他学习成绩达到样样红,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子心得5】 

    英语“死记硬背” 数理化“框架学习”

    “平时复习时,我都是让张炘炀全面复习,但偶尔也会抓住某科搞一下突击。如此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效果比单纯地选一种方式要好得多。”张会祥回忆从前在教儿子和辅导他功课时,基本上采取“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兼采取看电视频道的革命历史影片、战斗片的辅助手段。比如,张炘炀高考的主要得分,是英语“死记硬背”和数理化“框架学习法”效果明显的课程。 

    【教子心得6】 

    “考试应该丢小头占大便宜” 

    “我在张炘炀的迎考策略中,确确实实有一个‘丢小头占大便宜’的思想意识在里面。我经常挂在嘴上的另一句话就是‘英语一门等于两门’,意思是在知识扩充上得有一点实惠观念,这个过于务实化的倾向。我当时也意识到,不能因为片面追求高分而偏废某一门某一科,但是就像我常说的那样,人不能两头都占,要求他学习成绩达到样样红,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子心得5】 

    英语“死记硬背” 数理化“框架学习”

    “平时复习时,我都是让张炘炀全面复习,但偶尔也会抓住某科搞一下突击。如此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效果比单纯地选一种方式要好得多。”张会祥回忆从前在教儿子和辅导他功课时,基本上采取“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兼采取看电视频道的革命历史影片、战斗片的辅助手段。比如,张炘炀高考的主要得分,是英语“死记硬背”和数理化“框架学习法”效果明显的课程。 

    【教子心得6】 

    “考试应该丢小头占大便宜” 

    “我在张炘炀的迎考策略中,确确实实有一个‘丢小头占大便宜’的思想意识在里面。我经常挂在嘴上的另一句话就是‘英语一门等于两门’,意思是在知识扩充上得有一点实惠观念,这个过于务实化的倾向。我当时也意识到,不能因为片面追求高分而偏废某一门某一科,但是就像我常说的那样,人不能两头都占,要求他学习成绩达到样样红,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子心得5】 

    英语“死记硬背” 数理化“框架学习”

    “平时复习时,我都是让张炘炀全面复习,但偶尔也会抓住某科搞一下突击。如此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效果比单纯地选一种方式要好得多。”张会祥回忆从前在教儿子和辅导他功课时,基本上采取“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兼采取看电视频道的革命历史影片、战斗片的辅助手段。比如,张炘炀高考的主要得分,是英语“死记硬背”和数理化“框架学习法”效果明显的课程。 

    【教子心得6】 

    “考试应该丢小头占大便宜” 

    “我在张炘炀的迎考策略中,确确实实有一个‘丢小头占大便宜’的思想意识在里面。我经常挂在嘴上的另一句话就是‘英语一门等于两门’,意思是在知识扩充上得有一点实惠观念,这个过于务实化的倾向。我当时也意识到,不能因为片面追求高分而偏废某一门某一科,但是就像我常说的那样,人不能两头都占,要求他学习成绩达到样样红,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子心得5】 

    英语“死记硬背” 数理化“框架学习”

    “平时复习时,我都是让张炘炀全面复习,但偶尔也会抓住某科搞一下突击。如此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效果比单纯地选一种方式要好得多。”张会祥回忆从前在教儿子和辅导他功课时,基本上采取“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兼采取看电视频道的革命历史影片、战斗片的辅助手段。比如,张炘炀高考的主要得分,是英语“死记硬背”和数理化“框架学习法”效果明显的课程。 

    【教子心得6】 

    “考试应该丢小头占大便宜” 

    “我在张炘炀的迎考策略中,确确实实有一个‘丢小头占大便宜’的思想意识在里面。我经常挂在嘴上的另一句话就是‘英语一门等于两门’,意思是在知识扩充上得有一点实惠观念,这个过于务实化的倾向。我当时也意识到,不能因为片面追求高分而偏废某一门某一科,但是就像我常说的那样,人不能两头都占,要求他学习成绩达到样样红,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子心得5】 

    英语“死记硬背” 数理化“框架学习”

    “平时复习时,我都是让张炘炀全面复习,但偶尔也会抓住某科搞一下突击。如此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效果比单纯地选一种方式要好得多。”张会祥回忆从前在教儿子和辅导他功课时,基本上采取“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兼采取看电视频道的革命历史影片、战斗片的辅助手段。比如,张炘炀高考的主要得分,是英语“死记硬背”和数理化“框架学习法”效果明显的课程。 

篇9

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要重点讲。在讲背景的时候,要重点讲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两个历史事件往往呈现的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也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比如,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能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到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赋役折银征收,迫使小农和市场联系起来,当然,反过来,后者也促进了前者的发展,两者互为因果,这样讲,会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篇10

关注变化

近三年命题特点,很挑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前三年的中高考命题反映社会热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考查能力趋强,考查的梯度更加明显,注重区分度,更能体现中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在答题上,考生如果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原话作答,已不能得高分。这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懂得结合实际生活,用探究的眼光去组织答题,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是否广泛是一个挑战。如去年考查的网络购物,以及结合奥运会志愿者谈建设和谐社会,这些问题都是热点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从2009年的命题来看,选择题的难度加大,双向选择题较多,对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的要求更高,主观题更加开放,提问的角度很灵活,这对考生的审题要求很高,答题方向要对,内容要细化,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要求更高了。另外,考生要适当关注图表题。

抓住热点

关注热点和反映公平公正的问题。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变化,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会回归到教材当中,因此,打好基础是关键。在审题时,要注重抓关键词,要明白出题人的意图,知道设问分几个角度,需要用哪个模块的知识作答,如果在提问中没有指明,就要从设问的关键词去判断,千万不要犯方向性错误。建议考生多做往年的高考题,注重关注热点,如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今年颁布的《选举法》等热点,注重民生和反映社会公平、公正的热点问题。

注重结合

往年考生在辨析题上失分较多,主要是思维能力不强,找不准答题点,看问题不全面。如试题中呈现的是文化生活的材料,但设问却要求用哲学或政治生活的观点作答,部分考生审题不清,以为文化生活的材料要用文化生活的观点作答,导致判断失误而失分,十分可惜。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加强记忆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学会对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尤其要重视平时训练和考试中错漏较高的错题,找出复习的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还要关注时事热点,注重知识点和热点相结合的能力训练。

 

2017高三政治备考策略相关文章:

1.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主要策略

2.2017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的六点建议

3.2017高考政治考点解读

4.2017年高三备考策略 高三备考建议

5.关于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复习方法

6.2017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篇11

新课标高考选择题的考察依然注重基础知识,但是不再是单纯考察某个单一知识点,试题大多以新材料为依托,考察学生把基础知识和所给材料相结合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同时更需要建立起宏观上的知识框架体系,才能透彻理解基础知识。因此,单纯按照通史线索梳理和记忆背基础知识的复习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必须改变传统复习中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割裂的复习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进行必要的专题复习。

新课标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注重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环境和古今贯通、中外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备考复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在备考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材体系,整合教材内容,打破传统的高考历史复习思路和知识体系构建方法和过程,实施通史复习、专题复习和中外对比复习,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理清基史实,厘清历史概念和结论,弄清历史阶段特征和各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体现的历史趋势,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二.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有机结合策略是教材体系弊端和传统一轮、二轮复习模式局限性的必然要求

首先,通史复习时必须的,这是打牢基础的关键。

新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人民版,都以专题的方式编写,把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模块单独呈现,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可却忽视了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时序性。如果按照教材体系进行复习,学生脑中形成的只会是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而不是一条线,一个面,他只知道历史事件的本身,而不知道这件事同时或者前后有哪些重大事件,不能形成完整的史知识体系。因此,整合教材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通史复习是必要的。

其次,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必须有机结合,不能将其完全割裂。

一方面,通史复习也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分政治、经济、思想三个领域进行梳理,学生缺乏归纳性,复习之后仍然是只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无法形成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历史趋势的总体认识,更谈不上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因此,要在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都梳理完之后及时进行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另一方面,一轮的通史复习需要较长时间,最少也要5个月左右,学生的知识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遗忘,等通史复习全部结束,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遗忘很大一部分,这时候再进行专题复习,学生难以做到知识之间的古今贯通、中外联系,只能完全被动地听教师阐述,这对思维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都极为不利。因此,传统的一轮、二轮复习割裂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将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进行有机结合,协调系统地推进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才是是构建知识体系较为有效的复习策略。

三.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有机结合策略具体实施办法和建议

第一,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和时间。高三复习时间紧迫,在仅有的时间内要实现高效复习,就必须把要把夯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和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这几个环节全部做好,就要制定非常详尽合理的计划,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要做实,做到位。

第二,通史阶段的划分必须科学。在进行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协调推进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历史阶段的划分,这种划分必须清晰合理,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只会使学生思维更加混乱。

篇12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人教版

上个世纪末,我国正式全面进入素质教育阶段。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之下,主体性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得到凸显。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并且能够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主体性教学思想指导之下,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得以体现,教师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做到全面发展。但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思想还存在部分阻碍因素,给主体性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不小的困扰。

一、当前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实践活动面临的挑战

1.高考的巨大压力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

历史学科作为高中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100分的比例,是文科学习的重点之一。在高考越来越重要的压力之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越来越以在高考中获得高分为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之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特别凸显教师主体性,教师向学生传授各种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及考试中的解题技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以做题和听课为主要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被掩藏,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学习。

2.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不高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之后,高中阶段进入了互联网教育的全新阶段。教育经费的大量支出,几乎每一所高中的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师运用这些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实现很是狭小,甚至有一些教师只在教学过程中采用PPT教学,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几乎没有,必然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把知识点的内容从黑板上的板书变为了投影仪投影的PPT,依然没有触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地位依然牢固。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既能够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的强大作用,又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学科,实行主体性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策略选择与安排。

1.通过影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在改革之后,分为选修部分和必修部分。选修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在高考中考察的难度较低,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选修部分的教学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选修一的重大改革为例,学生很难在高中阶段理解这些改革的内在有什么联系,而有一些教师只采取片段式教学方法,在选修一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像必修教材一样的统一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影片教学法。例如,针对商鞅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这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改革,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采取网络视频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网络上与这三个改革相关的历史学家们的讲解视频,可以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这些改革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

2.鼓励学生多在网络上查找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虽然高考中的知识点数量有点,但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学科之一,历史学科承担着重要使命。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除了课本和课外习题之外,学生难以寻觅到学习资料。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之下,这一缺憾得到了极大弥补,网络上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极多,只要学生能够利用好网络,必然能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首先,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入门的网络学习网站。如网易公开课、国学网、腾讯儒学、腾讯佛学、凤凰网文化频道等。教师可以在讲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时候,在班级上举办一次“寻找网络孔子”的比赛,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络,尽可能多地搜寻网络上与孔子有关的学习资源,最终由教师评判,对寻找到最多、质量最好的学生奖励一本《论语》。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举办一次网络历史学习的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极多,不管是针对高考,还是平时的历史学习。高中生毕竟是要面对高考的,在高考中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是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教师可以在班级上举办一次这样的网络历史学习讲座,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各种各样的历史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应试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以来,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越来越要求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性,但在目前还存在阻碍主体性教学全面展开的一些因素,如高考的巨大压力导致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不高等。针对此,笔者提出通过影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鼓励学生多在网络上查找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的基本策略。

作者:孙然美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徐金超.手段•方法•教学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情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54-55.

篇13

1. 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复习要以《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是备考的重要指南;历史教材是教学的主要素材。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对比掌握,相互借鉴,在使用时坚持“”原则。

2. 明确命题导向

第一 基础性。重视对知识结构的把握,要求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二 历史性。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及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第三 人文性。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培养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 研究性。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第五 地域性。 各省(区)市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命题的一大特色。各省(区)市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历史为背景创设新的情境,为高考考生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二、 复习研究考纲,逐点落实根基

现在各校大都进入了二轮复习,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最为重要时期,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提高水平的。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做到抓主题、圈要点、列提纲、画框架、善质疑、能解答、多反思。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专题设计

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长三角地区)

2.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1)“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不是对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捕捉那些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知识归类完成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知识。

(3)“复习巩固”: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与专题相关的教材内容。目的性要强,内容要精,课堂效率要高。

(4)“训练和总结”:测试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结束后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纠正错误。

三轮复习研原题,心理稳定思路晰

复习思路:回归课本、梳理知识、实战训练、技巧反思、规范训练。

三轮复习的关键是明确命题的规律,即命题点和变化点,做到以命题规律为指导,以教材为根本,以高考题为切入点。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 持续关注“双基”的落实

基础不牢是失分的第一因素,思维不活跃、能力不足是学生得不到高分的原因。因此,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是高考备考的永恒主题。

2. 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找出历次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三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纠正,可以集中训练。共性问题有答案不规范,存在侥幸心理;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解答试题时马虎,沉不下心等。

二是找出复习中的知识缺陷,针对这些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三是搜集高考信息,研究高考命题思路与参考答案,强化复习的针对性。

3. 回归课本,注意三个问题。

(1)回归课本要“返璞归真”。强化训练后,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回归课本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翻看教材,要从教材的目录,章节的标题入手。读书不宜翻开就读,不妨先回忆一下某一阶段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因为标题是“纲”,对这些“纲”的综合、归纳,便形成了“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回归课本时对容易的、过难的知识不作特别要求,重点是主干知识中容易出错的部分。

(2)回归课本时对教材中的结论性句子要重视,不但要理解,更要记牢。

(3)对教材中的相关插图、材料,要将其与教材正文相联系,注意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

4. 讲究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冲刺阶段的强化训练,要尽量营造高考实战氛围,方法点拨、解题指导应贯穿始终,要做到:题目的选择紧扣重点、热点,具有代表性,少而精;训练要认真,尽量模拟高考环境限时进行,考试后及时总结、查漏补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