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特性

统计学特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统计学特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统计学特性

篇1

感情投资就是教师对学生倾注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堂课师生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即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感情投资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为此,教师要明确表达对学生的爱。通过交谈和信息反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其生活,了解其思想动态,洞察其细微变化,和其交朋友,让其真正亲近你,热爱你,尊敬你,支持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喜爱你所教的科目。尊重和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先导条件。

实践证明,上述各种激发培养兴趣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长期不懈地努力。

2.教给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

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灵活、熟练、正确地操作键盘和鼠标来达到需要的目的。我们不能让小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键盘和鼠标,而要让他们明白键盘和鼠标的功能是指挥计算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让小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计算机游戏的操作就是最好的“导体”之一。

计算机游戏的操作成为学生们对键盘和鼠标绝好的“练兵场所”,例如在《扫雷》和《纸牌》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必须熟练鼠标左键、右键、移动和单击等基本操作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游戏。在《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的击键游戏中,只有在熟练掌握键盘中的各个键时,才能得到高分。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使用技巧会自行琢磨,不用教师多说,他们也会根据计算机提示和自己的试验熟练掌握,为以后使用其他应用软件打下基础并且建立信心。计算机游戏对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3.运用比喻,结合实际事物,让课堂形象生动

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些概念,可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举个例子,现代计算机已把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大功能模块制作在一个芯片上,被称作CPU(即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好比人的心脏对于人一样。因此当前计算机的档次也以CPU的速度来衡量。在教学当中把CPU比作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指挥官,而输入设备,例如扫描仪,可以比作眼睛;输出设备,例如音箱,可以比作嘴巴;存储器可以比作记事本,等等。这样讲解,学生不但集中精力听讲,而且对所讲的知识印象深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打比喻的方法,力求把枯燥的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形象而又生动。总之,打比喻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接收授课内容的灵活方法。

4.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驱使孩子们去“寻求新异”,去“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于电脑这个新鲜而又神奇的东西,初学的小学生更是充满了幻想,问题肯定不少。在电脑课上,孩子提出问题,教师不应该责骂孩子们“异想天开”、“不切课题”,等等,这样,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束缚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敢发言提问;相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产生更多的疑问,发挥想象。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电脑画图”,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问:“美术课我们学了画图,现在如果要大家画个红苹果,大家肯定能画得出来吧?”生答:“我们都会画。”师问:“今天电脑老师要教同学们不用颜料、纸和笔等画图工具来画这个红苹果,好吗?”这一下子激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产生了许多疑问。生甲问:“电脑画图不要用颜料和画笔吗?”生乙问:“电脑画图不用纸,那画在什么地方呢?”生丙问:“画好的图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说:“同学们对电脑绘画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来学画一画,不就知道了吗?”于是,同学们学着老师,拖动着鼠标,用椭圆工具画圆,用填充工具填上红色,用橡皮擦修正……不一会儿,一个个红苹果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同学们看着自己第一次用电脑画出的图,心里乐滋滋的,在学电脑画图的过程中,课前的疑问也一步步解开了。又如五年级电脑课学Internet中的“网上购物”,我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去商店买过东西吗?”学生们对答如流,把购物的过程说得清清楚楚。师又问:“如果要在网上买一本书,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有学生就提出了问题:“网上到哪里去买书呢?要办什么手续呢?”“网上书店有新华书店的书多吗?”“怎么付钱呢?”“网上的书能打开看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呢?”……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登录购书网站,和孩子们一起“逛书店”。孩子们就像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购物一样,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如何在网上购物。在轻松学知识的同时,他们心里的疑问得到了解决,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

5.联想助记忆

篇2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世界偏头痛的发病率8.4%~28%,日本偏头痛的发病率为8.4%~12%,我国偏头痛总体发病率9.3%。目前有关儿童偏头痛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比较公认的儿童期偏头痛发病率为2%~5%,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14岁左右发病率约为10%。

年龄因素 儿童偏头痛的发病年龄多在6岁左右,最小可见2岁发病。10岁以前男孩略多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多于男孩。儿童偏头痛有自然“痊愈”的倾向,约23%的患者在25岁左右头痛消失,而多数患儿发作至成人期。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逐渐减轻,恶心、呕吐倾向减少。

遗传因素 偏头痛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34%~90%有家族史,母亲的遗传因素强于父亲。双亲患偏头痛,子女发病率为75%;近亲有偏头痛,子女发病率为50%;远亲有偏头痛,子女发病率为20%。

易患因素 偏头痛的易患因素及诱发因子包括劳累、紧张、日晒、生活规律改变、睡觉过多或过少以及特定食物等。特定食物主要有巧克力、奶酪、酒精、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浓缩的砂糖、奶油冰淇淋、腌制品等。头痛发作时咳嗽、某些异常气味、光、噪音、气候变化,又可加重偏头痛。

发病机制

迄今为止偏头痛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关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血管源学说 血管源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与颅内外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有关。20世纪30年代Wolff首先提出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先兆期颅内血管收缩,因血管痉挛缺血引起视觉先兆;头痛期为颅内外血管扩张,使血管周围组织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而诱发头痛,此观点一直为众多学者接受。此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偏头痛先兆期虽有脑血流量减少,但头痛期脑血流量并不增加,或头痛期脑血流量仍继续下降以及无先兆期患者脑血流量始终无变化。1990年0lesen等提出,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可能是血管痉挛程度不同的同一疾病。他们认为先兆症状是脑血流量降低的结果,因视觉皮层的神经元对缺血最敏感,因此最先出现视觉先兆,以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量可表现减少、增多或先减少后增多,而这些变化与头痛类型、有无先兆并无恒定的关系。部分患者头痛间歇期亦存在局部低灌注区或脑血流速度增快。总之,关于偏头痛与脑血管功能异常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一致,有待进一步阐明。

神经源学说 神经源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继发性内分泌改变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Milner等应用皮层扩散性抑制现象解释偏头痛先兆,皮层扩散性抑制现象是指各种因素刺激大脑皮层出现由刺激部位向周围组织扩展的皮层电活动的抑制。脑干蓝斑的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和中缝核的5-羟色胺神经元是偏头痛发作的关键和起始部位。总之,偏头痛发作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的结果,是由不同神经递质介导的脑内不同区域神经元活动所致。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是目前研究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它是将神经、血管、递质三者相结合。该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涉及3种机制,即供应脑膜的颅内外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神经释放血管活性肽引起神经源性炎症以及中枢痛觉传导的抑制降低。

偏头痛患者存在高度可兴奋性大脑皮层,多种因素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离子通道,使神经元对内外因素更加敏感,诱发皮层扩布抑制。皮层扩布抑制启动了偏头痛先兆,同时也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偏头痛先兆是由于局部神经元去极化和(或)伴随皮层扩布抑制的局部缺血导致。除皮层缺血外,皮层扩布抑制还伴有硬膜血管血浆蛋白渗出和脑膜传入刺激。偏头痛的疼痛发作就是由于上述过程导致脑膜血管的神经源性炎症以及三叉神经传入的敏感化,此反应包括逆行性三叉神经的激活和顺行性面/颜浅大神经血管扩张系统的激活,提示偏头痛发生为三叉神经-血管系统被激活。此过程中神经源性炎症是偏头痛发作的关键环节,它是以脑膜血管扩张、血浆外渗、血小板活化及肥大细胞脱颗粒为特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神经肽的释放及其所导致的神经源性炎症是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另外,β-转化生长因子、白介素8、组胺等炎性因子的释放及血小板激活增加也参与偏头痛发作。但是,有少数临床和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源性炎症并不是偏头痛的主要因素。

偏头痛与遗传 60%~80%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多数为多基因遗传,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通常遗传因素在有先兆的偏头痛比无先兆偏头痛更常见。研究显示,有先兆偏头痛患者中有多巴胺受体(DRD2)基因C/C型突变,部分患者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以及患者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T/T型呈高出现率等,这些研究显示偏头痛具有遗传学基础,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此外还有低镁学说、高钾诱导的血管痉挛学说、脑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学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线粒体功能假说以及免疫学说等。

总之,随着对偏头痛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偏头痛的流行病学特征、可能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更好地防治偏头痛的发生,其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篇3

中职语文学科是中职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教给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专门课程。努力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普通院校的语文课程不同,中职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系统特点。本文先分析中职语文知识系统特点,接着分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学,希望能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献出绵薄之力。

一、中职语文知识系统特点

2009年,国家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院校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这类技术人才要能够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需要。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应该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展开,以就业为本位,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工具。从目前来看,中职语文知识系统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鉴于中职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劳动者,使学生具备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并非是要培养文学、语言学等专门人才,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语文知识和能力,为他们学好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2、中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没有非常强烈的兴趣。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不能仅依靠教材内容,中职语文教师要为他们安排特色鲜明的、为专业学习服务的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的语文知识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方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3、普通学校的语文知识系统多注重文化性与逻辑性,但是中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所以中职语文知识系统要以就业为本位,凸显社会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要求,比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使中职生树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诚实守信的人生理念。

二、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学

鉴于中职语文知识系统的特点,要进行个性化教学科从以下几点入手:

1、科学管理课堂教学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坚持个性化教学,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要明确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盲目性。从中职一年级开始,直至学生毕业,中职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基本总目标以及这些总目标如何分解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一堂课。教师可以用一种直观的、简洁的形式,如目标树、目标表格等形式把它们画出来,以随时检验自己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他们这三年必须达到的语文知识、能力、认知等各方面的目标以及各分解目标,并随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检验这些目标的达标情况,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加强听说训练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趋繁荣,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信息交流的日趋广泛,听、说能力已成了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中职生不管是升学去外地读书,或是不升学去外地打工,没有基本的听、说能力是举步维艰、苦不堪言的。听、说技能已成了中职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成了学生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鉴于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听说训练。我们可以通过读报、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写内容提要,写故事梗概,找中心论点等各种形式训练听力,把听与写结合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谈心、问答、辩论,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写作和说话能力。

3、开辟语文第二课堂

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信息闭塞,观念陈旧,课堂封闭等现状,我们必须坚持“大语文”教学观,打开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我们根据中职生学生知识面窄,底子薄,综合能力、听说能力低等特点,在课外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课外阅读活动为主,开展包括朗诵、读报、讲故事、景物观察等活动,在高年级或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可开展社会调查、问题研讨会、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演出、影视评论会等活动。一言以概之,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需根据教师自身的水平和学生的水平而定,但无论如何课外阅读都应成为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总之,课堂教学质量低是语文教学的通病,但中职语文教学尤为突出。中职语文知识结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听说训练,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层层深入,使中职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樊琦(1981年12月)、女、汉族、籍贯湖南衡阳、东莞理工学校、中级讲师、硕士、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方;;语文个性化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04期

2马红丽;;语文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道路[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4期

3付怡萍;;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年04期

4梁泳虹;;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上);2010年07期

5黄云霞;;浅议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篇4

1.1二元冲击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多元冲击机械系统而言,无论其结构多么复杂,其动力学模型都可以看成是弹性杆、弹簧、刚体、活塞这些零部件组成的,只是其所包含的零部件数量及其位置不同而已。根据冲击机械系统力学模型中所包含的独立弹性杆件数可将常见的冲击机械系统分为一元、二元和三元冲击系统。本文中二元冲击系统由弹性杆一、弹性杆二组成,其简化力学模型如下:

1.2二元冲击系统数值模拟目前,冲击系统的波动方程定解求解方法主要有特征线法和透反射关系法[1]。特征线法的本质是将偏微分方程沿特征线转变为常微分方程,对于波动方程,由特征线理论可知。前者称之为特征线方程;后者为沿特征线上的特征相容关系。弹性杆上任一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与合力称之为状态向量,其状态向量可用矩阵表示为。透反射关系法是根据透反射规律由初始状态的顺波和逆波得到所考察截面各时刻的顺、逆两波。将弹性杆离散成等长度的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都存在顺逆两波,用矩阵形式表示为。本文运用透反射关系法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求解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参数数值解。

2可视化系统框架

2.1总体框架系统二元冲击系统是以Matlab为基础,实现Delphi和Matlab混合编程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冲击系统二维模型设计和结果分析。整个系统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2.2可视化流程图3所示为整个系统可视化流程图。启动Delphi应用程序,输入冲击系统模型参数,这些参数具体是指弹性杆一、二的长度L和直径H,由这些长度和直径能完全确定两弹性杆的形状。运行指定可视化程序,调用Matlab数值模拟程序,将这些参数调入Matlab中并保存到M文件中,之后Mat-lab冲击程序开始计算,计算冲击的每一步过程。完成计算得出结果数据,这些结果数据包括冲击系统每个弹性杆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位移、能量等动力学特性参数。结果数据保存成图形曲线形式再输入Delphi中,待用户选择将要显示的结果,由Delphi显示结果,整个过程结束。

3界面定制和流程控制

3.1Delphi对Matlab的调用方法Delphi是一种优秀的可视化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但它在算法和数值处理分析方面其效率远远低于Matlab。因此,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Delphi应用程序作为整个系统界面定制工具,Matlab作为后台数据处理支撑工具,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ActiveX技术是一种独立于编程语言的组件集成协议,本系统建立一个Delphi应用程序和Matlab之间的ActiveX的自动化连接,Delphi作为控制端,Matlab作为服务端,实现Delphi对Matlab调用,并可向Matlab传输或者从Matlab中接受数据。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建立ActiveX对象,在机器内安装并注册Matlab,注册方法即以命令行的形式执行“Matlab/Regserver”命令。之后在Delphi中使用下列语句即完成调用:Matlab=Createoleobject(‘Matlab.Application’);这就创建了Matlab的ActiveX实例。完成调用后,Del-phi可以通过五个函数来调用Matlab。这些函数为:Execute(执行Matlab命令),PutFullMatrix、GetFullMatrix(传递数据),MinimizeCommandWindows、MaxnimizeCommandWin-dows(窗口操作),这些函数极大地方便Delphi与Matlab之间功能开发。

3.2二元冲击机械可视化系统设计以某型号凿岩机的活塞-钎杆二元冲击系统为例,弹性杆一视之为活塞,弹性杆二视之为钎杆。活塞以一定初始速度撞击钎杆,钎杆固定。可视化系统主界面如图4所示,其界面包括参数设置、模型显示、程序载入、程序结果显示、特殊点结果显示和系统退出等控件。的对话框,从该对话框中可以自主设计二元冲击系统原始模型尺寸,以变截面为界将弹性杆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需要输入的尺寸是长度L和直径H,将所有段组合起来就可以确定整个冲击系统的具体尺寸。不同结构尺寸的弹性杆产生不同波形的应力波,不同波形的应力波作用于不同力学特性的工作介质时,冲击系统的力学参数如击入量、能量传递等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图6是显示二元冲击系统的Matlab中M程序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看到从参数设置中保存进来的模型数据,并且还可以使用户在该Delphi界面中直接输入或者修改Mat-lab命令,修改之后关闭自动保存。图7和图8是二元冲击系统计算结果显示的界面。图7是M文件计算结束之后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包括活塞和钎杆各自的受力图、能量图、速度图和位移图。红色曲线代表活塞的情况,黑色曲线代表钎杆的情况。部分程序如下。在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中,往往需要对弹性杆的某些特殊位置点(如变截面处、接触面等)进行详细的运动、受力分析,特殊提取点位置是从二元冲击杆件的最左端起始,将特殊点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输入进去,点击需要得到结果图按钮就可以得出需要的结果图,这些结果图可以是应力图、合力图、速度图和位移图。

篇5

1、研究对象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收治水痘患者共616例,研究对象为其中的儿童期水痘患儿56例,包括观察组,即ALL合并水痘患儿16例,平均年龄(7.65±4.38)岁,男10例,女6例;对照组,即无基础疾病的随机普通水痘患儿40例,平均年龄(6.23±2.58)岁,男27例,女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诊断标准及诊疗方案参照全国小儿白血病诊疗方案进行诊疗[2];水痘诊断均按《实用儿科学》中诊断标准进行[3],所有确认水痘的患儿均经血清学确认水痘病毒-IgM阳性,并有皮疹和(或)发热等临床症状。除被观察因素ALL外,两组患儿均无先天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出现水痘感染前无其他并发症、无多脏器功能不全。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及对比情况参见表1。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等基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分析观察组ALL合并水痘患儿及对照组普通水痘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临床特征,包括水痘接触史、热程、皮疹结痂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结局,分析不同临床结局ALL合并水痘病例的差异。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年龄、热程、皮肤结痂时间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其余观察项目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儿童期ALL合并水痘患儿的一般情况ALL合并水痘组病例与普通水痘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11/1668.75%)ALL患儿无明确水痘接触史。ALL合并水痘病例均因化疗诱导缓解,处于巩固治疗期及或维持治疗期。其中,在进行化疗或结束完成化疗1周内的患儿7例(7/16,43.75%),处于化疗后休疗期患儿9例(9/16,56.25%)。应用静脉强化疗方案化疗的患儿共计10例(10/16,62.5%)。

2、儿童期ALL患儿合并水痘的临床特点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患儿较普通水痘患儿多见高热,有更长的热程,平均为(7.38±3.32)d,观察到无发热患儿1例;皮疹结痂时间相对较长,在病程约(10.92±2.50)d;100%的ALL病例出现骨髓抑制,其中10例(62.5%)患儿出现粒细胞缺乏,7例(43.75%)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8例(50%)患儿出现肝功能异常;皮肤感染者3例(18.71%),少于普通水痘患儿(χ2=6.899,P<0.05)。经积极抗病毒、丙种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患儿治愈11例,死亡1例,危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详见表1。

3、儿童期ALL患儿并发水痘预后不良的临床相关因素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危重患儿或死亡的患儿具有应用静脉化疗方案治疗、化疗中或完成静脉化疗1周内罹患水痘、所有的病例均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且持续时间较长[(10.08±2.77)d]等特点。同时,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危重患儿高热5例(100%),多于普通水痘患儿7例(63.64%),平均热程8.8d,长于普通水痘患儿(6.73d),详见表2。

三、讨论

水痘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儿童。VZV活动性感染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4]。人体在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者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后,会产生特异性抗-VZV,这种保护能力在机体内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强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得儿童期ALL患儿获得高于90%以上的缓解率及较高的5年无病生存率,但长周期的强化疗导致ALL儿童长期体液免疫异常,容易并发各种包括水痘在内的严重感染。既往研究显示,ALL患者在经历骨髓移植后,原有的抗-VZV会出现丧失,导致ALL儿童出现对VAZ再感染的易感性。有研究对化疗前后ALL患儿血清中抗-VZV水平进行了报道,发现在化疗结束后12个月以内,35%患儿原有的抗-VZV水平会出现降低或者消失呈低于检测下限,机体针对VZ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力下降或者丢失,不足以产生保护能力,使得ALL患儿对外界环境中的VZV敏感。这种情况出现在年幼儿童,ALL患儿较AML患儿多见。在整个儿童期人群中,ALL同时并发VZV感染的患病率较低。美国有报道在既往接受过水痘疫苗接种的172163儿童中,ALL并发VZV感染发病率仅为0.7%。血清抗-VZV低于检测下限的ALL患儿更易感染水痘。在我国,水痘疫苗是非常规必须接种的疫苗,所以并非所有的儿童都接种过水痘疫苗。

有文献报道,在研究者所在医院10年期间的640例水痘患者中,同时罹患白血病有15例(2.34%)[9],本院作为北京市传染病专科定点收治医院,在2008至2014年收治水痘患者616例,其中儿童期ALL合并水痘患儿16例(2.59%)。虽然ALL患儿合并VZV感染的总体发病率并不高,但对于ALL患者及免疫异常的群体而言,发病率却并不低。文献报道在血液肿瘤中心进行骨髓移植的人群中,合并感染VZV的比率高达15%~30%,还有报道VZV会影响到高达50%的患者。尽管水痘在健康儿童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但对于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来说,合并水痘可能是致死性的,儿童期ALL患儿合并VZV感染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ALL患儿在原发骨髓再生机制异常的状况下,化疗后骨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再生抑制状态,水痘病毒感染会对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造成进一步的抑制,机体面临多重打击,极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危重状态。既往报道显示,恶性肿瘤和白血病患者以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感染水痘病毒后病死率很高;有报道白血病患儿罹患水痘时常发生内脏扩散,病死率7%~25%;文献报道16例白血病患儿中有2例并发出血性水痘,因肺出血、ARDS、Ⅰ型呼吸衰竭、DIC死亡,病死率达20%。本研究观察对象16例中,出现死亡1例,病死率为6.25%。对儿童期ALL患儿合并水痘的病例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总结与不良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并定期积累的重要课题。

篇6

作者简介:何金灿(1979-),男,江苏靖江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项目(项目编号:06-2012-HXKC-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58-02

近距离通信系统(譬如USB通信、RS232串口通信、LAN通信等)都采用数字基带方式传输,其传输的电缆间存在电容效应,会影响信道传输的频率特性,加之信道的噪声影响等,造成接收时误码的出现。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误码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系统在无加性噪声影响下无码间干扰的时域条件,并将之作为必要条件,推广到系统分析领域。

一、数字基带传输特性分析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主要由脉冲形成器(定时脉冲)、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同步提取电路和抽样判决电路等组成,最终形成期望的二进制码元序列。[1]下面重点分析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的物理意义和抽样判决器的原理。

1.信号的数学表示及物理意义

为了便于分析,采用“黑盒”思想,将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收滤波器看作一个传输系统,其总的传输特性为H(ω),输入信号为,输出的响应为。

此时,有。

其中,表示每一个码元ak经过系统后对应的输出信号,称为基本波形。的波形则为所有码元对应的基本波形的合成。

2.抽样判决电路

接收信号需要经过抽样、判决两个过程才能再生出码元信号。根据传输码元的定时脉冲发生时刻jTb,同步对接收波形抽样,得到一个抽样值,并将之与判决门限v0比较,如果,则判为码元1;否则,判为码元0。

考虑传输系统存在延时t0,则在jTb+t0时刻对进行同步抽样,得到的抽样值为,其由三个部分组成:为抽样主值,它由当前码元对应的基本波形决定;为信道的加性噪声对抽样主值的干扰;表示其他码元对应的基本波形在当前时刻抽样叠加值,它的存在是由系统传输特性的“拖尾”现象产生的,对抽样主值形成干扰,称之为码元干扰(或码间串扰)。

叠加值的存在导致了码元对应基本波形的畸变,影响了抽样主值的大小,在判决时产生误码。以传输三个码元“110”为例分析,脉冲形成器生成三个强度为+1、+1、-1冲激信号。经过系统传输后,如图1所示,、和在码元a3的抽样时刻,抽样值分别为A3、B3和C3。点A3和B3的存在,对码元a3的主值C3形成叠加,导致实际抽样值A3+B3+C3>0,判决为“1”码,形成误判。

二、系统无码元干扰传输的条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码元干扰和信道噪声是误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暂不考虑随机噪声的影响,要求在设计传输系统时,首先避免码间干扰的存在。

1.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时域条件

由于的存在,产生了码间干扰。在设计时,只要其等于0,就能实现无码间干扰。由于ak是随机变化的,不能通过各项叠加实现,唯一的途径就是从系统分析入手,让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满足:

(1)

其中,C表示常数,k=j表示对码元aj基本波形进行抽样,而k≠j表示邻近码元对应的基本波形在当前抽样时刻的干扰。在部分教材[1,2]中,将条件写成j=k或j≠k。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此时变量为k,而j表示当前某一抽样码元。

单位冲激响应满足式1的系统有很多,具有抽样函数性质的系统是最具典型代表的。如=Sa(Πt/Tb),在传输码元序列的时候,各码元的基本波形只在其当前抽样时刻有值,在其他抽样时刻归零,则整个过程就没有码元干扰。这就是Nyquist第一准则的表述。此时,是遵循1/t因子衰减的。系统的“拖尾”很长,衰减很慢,如果此时发生一定的延时,则会对很多码元的抽样值干扰,所以系统还要尾部衰减快。

2.系统频域分析

根据“信号与系统”的分析可知,系统的时域特性是抽样函数的形式,那么一定能得到其频域特性具有理想低通特性。[3]

很多文献[1,2,4]认为,无码元干扰时,系统的频域特性为:

(2)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出的系统传输特性为:

(3)

式中,B表示理想低通特性系统的截止频率,单位为Hz。通过ω=2Πf的变换,可得:

(3)

根据傅里叶变换,可计算出此时系统的时域特性为=2BSa(2ΠBt),其时域波形如图2。

通过分析可知道,其归零点为k/2B,其中k为不等于的整数。假定利用该系统来传输码元间隔为Tb的基带信号,则根据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条件,要求h(kTb)=0(其中,k为非0整数)。

此时,必须存在Tb=k/2B,也即此时系统的带宽应该满足B=k/2Tb。可以推得此时系统最小带宽为Bmin=BN=1/2Tb。所有这些分析完成后,可以得出在部分教材中所定义的式2。

上述讨论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系统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条件中没有考虑“拖尾”特性;其二,上述无过渡频带特性的系统物理上不可实现。基于以上两点,在实际系统的设计分析时,应采用其等效特性来描述,且其可物理实现。典型的为具有滚降特性的系统。

3.奈氏区间及其等效特性

(1)奈氏区间的定义及其推广。上述分析可知,带宽为B的系统,无码间干扰传输码元速率为RB的基带信号时,系统的最小带宽BN=1/2Tb,即为奈奎斯特带宽。在实际系统分析时,将频域 [-1/2Tb,1/2Tb]定义为奈氏区间,角频率域的表示为[-Π/Tb,Π/Tb]。为了便于分析,可以将奈氏区间及其整数倍的形式都定义为推广形式的奈氏区间。

(2)无码间干扰传输等效特性。系统的频域传输特性为H(ω),首先确立其奈氏区间[-Π/Tb,Π/Tb],将ω按照2Π/Tb等间隔划分,将每个区间的特性曲线平移到奈氏区间,叠加后的总传输特性具有矩形频率特性,则认定该系统能无码间干扰的传输码元间隔为Tb的基带信号。

(3)滚降系统的典型分析。具有滚降特性的系统很多,常见的有直线滚降、三角形滚降、升余弦滚降等。所谓滚降,就是将理想低通特性系统由通带直接到阻带的特性,转换为通带到阻带之间存在一个具有“互补对称特性”的过渡频带,则其一定能满足无码间干扰的等效特性,在物理上是可实现的,而且能够解决“拖尾”过长问题。

三、典型例题分析

下面举一综合例题来对知识进行验证。假设为了传送码元速率RB=1000Baud的数字基带信号,分析下图3中a、b、c三个系统,哪一种传输特性最好,并说明其理由。

第一步,要实现无码间干扰传送码元速率RB =1000Baud的数字基带信号,则系统的最小奈奎斯特带宽为500HZ。从图中可以看出,a、c都是具有滚降系数为1的系统,带宽分别为2000Hz、1000Hz;b为带宽1000Hz、具有理想低通特性的系统。通过分析,上述三个系统均能实现无码间干扰的传输。第二步,判断各系统传输时的频带利用率。系统a的频带利用率最低,为0.5Baud/Hz;系统b和c频带利用率相等,都为1Baud/Hz。下面主要比较系统b和c。第三步,分析系统的“拖尾”特性。b为理想低通特性系统,c为具有滚降特性系统,根据前述分析可知,c系统的“拖尾”比b系统要短,衰减快。结论:系统传输特性从优到劣为c、b、a。

通过例题分析,可以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四、总结

全文围绕数字基带系统无码元干扰传输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系统误码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系统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时域和频域条件等。本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安排由易入难;弱化了理论推导过程,注重结论分析与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对教材中问题描述的不准确性,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两个概念,即抽样主值和奈氏区间。

笔者认为,对某一教学过程的研究,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虽然不可比拟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但非常具有现实的意义。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思考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集中精力研究如何合理地协调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会生.现代通信系统原理[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预后要好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为供应下壁的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所支配的心肌比前降支支配的前壁心肌要少,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如合并右室梗死和正后壁梗死,其病死率仍较高。现总结分析本院近年来住院的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连续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标准:(1)胸痛>30 min;(2)心电图Ⅱ、Ⅲ、AVF导联至少2个导联ST弓背抬高≥0.1 mV;(3)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升高超过正常2倍以上。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入院,符合条件共100例,其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在37~81(64.0±9.7)岁。 

 

1.2 方法 

 

入院后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常规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图ST段的测量:T-P段为等电位线,以J点后0.08 s为标准,胸前导联ST段压低以相邻两个导联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 mV判断为缺血型压低。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法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罪犯血管的确定:100%闭塞或严重狭窄伴溃疡,或血栓形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2组。A组为RCA闭塞76例,B组为LCX闭塞24例。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成组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白细胞总数、CK-MB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室心梗A组占15例(19.7%),B组0,P<0.05;临床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A组有增加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电图ST段变化。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的患者中A组显著多于B组,P<0.05;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

ST抬高>0.1 mV的患者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ST压低>0.1 mV患者共47例,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狭窄>70%的有35例(74.5%),显著多于胸前导联sT无下移的患者53例合并LAD狭窄的患者12例(22.6%),P<0.05。

3 讨论 

 

篇8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48-01

工程机械臂,尤其是大型工程机械臂,其结构复杂。工程机械臂的动态性能和力学特性已经成为其工作性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对工程机械臂系统结构动力学及特性研究有其必要性。

一、结构分析

在这里以广州日立设计研发的电梯电机磁钢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由于磁钢安装数量多,磁力大,人工安装难度比较大,速度慢,且容易被磁力夹伤。改用自动化装配线后,只需要一人值守,负责每隔一小时添加一次磁瓦即可。A9系列交流伺服电机系统保留了A8系列集成度高、体积小、响应速度快、保护 完善、接线简洁明了、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而且安装使用方法完全兼容。新系列开创性地引入了“支持伺服内核程序的远程客户自主升级”与“内置PLC,支 持梯形图形式的二次开发”等最新技术特色。整套完整的平衡吊装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衡吊主机、抓取夹具(或机械手)及悬挂装置。

1.系统组成

整套完整的平衡吊装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衡吊主机、抓取夹具(或机械手)及悬挂装置。平衡吊主机是实现物料(或工件)在空中无重力化浮动状态的主体装置。机械手则是实现工件抓取,并完成用户相应搬运和装配要求的装置。悬挂装置则是根据用户服务区域及现场状况要求以支撑整套设备的机构。

2.系统系列

为实现物料移载的省力操作,我公司已推出丰富的平衡吊机型,满足不同行业中不同物料不同工艺要求的搬运需要。按工作原理不一样,有臂杆式和软索式。其中臂杆式平衡吊又因工作曲线差异,有PBD、PBC、PBF等;软索式则因主体执行元件不同,分卷筒式(IRB)和直线气缸式(PBB)、钢丝绳式和链条式等。根据动力源不同,有气动式和电动式(EBC)等。另外,按系统所采用基座不同,有落地固定式、落地移动式、悬挂固定式、悬挂移动式、附墙式等。

3.软件部分

支持伺服内核程序的远程客户自主升级――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自主“刷机”;可保持伺服内核程序与厂家最新版同步;更好地支持个性化功能需求;内置PLC,支持梯形图形式的二次开发――比伺服驱动器多个PLC;支持标准的PLC阶梯图,使二次开发变的快捷、方便、易于移植;强大的语法检查功能,使编写PLC程序时,更加放心;一键即可实现对PLC程序的编译、下载,更加省心;强大的在线调试功能,可实时显示PLC程序运行状态;128位加密算法,更加有力的保证用户程序的安全;大存储器,可高达128K字节的用户程序空间;高频率MCU,运行速度更快,扫描周期更短;12个数字量输入、6个数字量输出、3个模拟量输入,2个模拟量输出(模拟量输出为选配);可通过IO扩展板,扩展48个数字量输入、32个数字量输出、8个继电器输出;多种型号系统,灵活贴心的适应各种使用场合。

二、系统结构动力学分析

工程机械臂系统采用电子零重力平衡器技术,代表了一种新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满足了当前迫切需要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的需求。相比于传统的工程机械臂系统方式,智能感应悬臂吊操作更简单安 全,不需要操作手柄,智能感应手势,可将重物视为悬浮状态,有四两拔千斤之妙。工程机械臂系统的特点是有预编程的逻辑单元,使其有独一无二的性能;价格极具竞争力,使智能感应悬臂吊是一种经济而高效的搬运工具,不同的型号搬运能力从80kg至320kg,且有不同的支撑可供连接:立柱式,吊顶式,悬轨式及移动叉车式,也可以根据客户具体使用环境进行定制。

另外,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气动工程机械臂系统,主要部分为气动平衡吊,又称手动移载机,是一种新颖的、用于物料搬运时省力操作的助力设备,尤其适用于某些具有精确定位和装配动作要求的应用场合。由于重物在提升或下降时形成浮动状态,对于操作者而言,无需熟练的点动按钮操作,徒手推拉重物,就可以把重物正确地放到空间中的任何位置。利用“平衡吊”主机可以平衡物料重力的特性,再配上相应的抓取机械手和安装基座,我们就拥有了整套完整的“工程机械臂系统”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轻松的从某处抓起任何工件,实施相应的工艺动作之后,再按相应要求放置于另一处,实现省力操作。平衡吊,又称是现代工程机械臂系统的手动移载机,是一种新颖的、用于物料搬运时省力操作的助力设备,尤其适用于某些具有精确定位和装配动作要求的应用场合。它巧妙地应用力的平衡原理,令工件在空中形成一种无重力化状态,即:工件的重力被相应的气控系统所平衡,使操作者在对工件的实施搬运操作的过程中,只需很小的操作力。由于重物在提升或下降时形成浮动状态,对于操作者而言,无需熟练的点动按钮操作,徒手推拉重物,就可以把重物正确地放到空间中的任何位置。利用“平衡吊”主机可以平衡物料重力的特性,再配上相应的抓取机械手和安装基座,我们就拥有了整套完整的“工程机械臂系统”系统。籍此,我们可以轻松地自某处抓起任何工件,实施相应的工艺动作之后,再按相应要求放置于另一处,实现省力操作。

三、工程机械臂系统特性研究

工程机械臂系统巧妙地应用力的平衡原理作为工作原理,令工件在空中形成一种无重力化状态,即:工件的重力被相应的气控系统所平衡,使操作者在对工件的实施搬运操作的过程中,只需很小的操作力,具体表现为以下特性:

1.由于具有无重力化、精确直观、操作便捷、安全高效等特点,“平衡吊”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的物料移载、高频率搬运、精确定位、部件装配等场合。

2.从接受原材料和物料开始,一直到加工、生产、保管及配送等物料流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平衡吊手动移载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正确使用相应的物料移载方法和手段,对于各行业中,重物的移载、搬运现场的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进而其作业的合理性、劳动力的节省、生产效率的提高、系统品质的保障等多方面都将有极大改善。

3.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工程机械臂系统已经不断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本控制系统为现场可编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目前可以广泛适用于非标自动化设备;适用领域也相对广泛,包括机械手,点胶机,标签机,自动化生产线,非标自动化设备等系统。其中,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可控制六个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最大输出频率40KHZ,具有58路输入,全部光耦隔离;具有40路输出,其中继电器输出大功率管输出24路,可提供1A的驱动电流;1路编码器输入,可进行位置控制编程;1路计数输入,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编程或计数;4路模拟电压0-10V输入;1路模拟电压0-10V输出;支持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支持现场编程,操作简单。

总之,传统的机械臂控制方法已不能满足某些复杂环境(装配、抛光、去毛刺)的应用要求,控制机械臂与环境间的接触力已成为机器人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当今我国工程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大施工机械设备创新,力保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特性分析,从而对工程质量加强全方位控制。

篇9

1.金属单质的通性

(1)与酸或水发生置换反应

例如:Zn+2HCl=ZnCl2+H2 2Na+2H2O=2NaOH+H2

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特别活泼金属能把水中的H置换出来,如Na、K等。

(2)与O2、Cl2等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合反应

例如:3Fe+2O2=Fe3O4 Cu+Cl2=CuCl2

(3)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例如:Fe+CuSO4=FeSO4+Cu

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特别活泼金属先与水反应,如Na、K等。

2.非金属单质的通性

(1)与H2化合

例如:2H2+O2=2H2O H2+F2=2HF

(2)非金属性弱的元素单质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单质可以直接化合

例如:4P+5O2=2P2O5 Si+2Cl2=SiCl4

(3)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单质与水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例如:Cl2+H2O=HClO+HCl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例如:2F2+2H2O=4HF+O2 2H2S+O2=2H2O+2S 2NaI+Br2=2NaBr+I2

3.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酸

例如:SO2+H2O=H2SO3 P2O5+3H2O=2H3PO4

说明: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是酸性氧化物,其中大部分能与水直接化合成对应的酸,但像SiO2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化合成酸。

(2)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CO2+2NaOH=Na2C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

(3)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化合生成盐

例如:CO2+CaO=CaCO3 CaO+SiO2■CaSiO3

4.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碱

例如: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说明: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是碱性氧化物,其中大部分不能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如:Fe2O3、CuO等。

(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Fe2O3+6HCl=2FeCl3+3H2O

(3)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化合生成盐(同上)

5.两性氧化物与酸、与碱的反应

例如:Al2O3与酸反应时看成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写成Al2O3+

6HCl=2AlCl3+3H2O,与碱反应看成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写成Al2O3+2NaOH=2NaAlO2+H2O。

6.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HX+YOH=YX+H2O

说明:其中HX表示酸,YOH表示碱,YX表示盐,酸与碱中和生成水,而水是很弱的电解质,因此一般中和反应都能发生。

(2)酸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说明:如果HX表示酸,YZ表示盐,反应按HX+YZ=HZ+YX进行,生成新酸HZ和新盐YX,要使该离子反应能够进行,要么YX是难溶性的盐,要么HZ是难溶的、难电离或易分解、挥发的酸。

例如: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H2S+CuSO4=CuS+ H2SO4,CH3COONa+HCl=CH3COOH+NaCl,H2SO4(浓)+2NaCl(固体) ■Na2SO4+2HCl。

(3)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说明:如果XOH表示碱,YZ表示盐,反应按XOH+YZ=XZ+

YOH进行,生成新碱YOH和新盐XZ,要使该离子反应能够进行,要么YX是难溶性的盐,要么YOH是难溶的、难电离或易分解、

发挥的碱。

例如: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Ba(OH)2+Na2SO4=BaSO4+2NaOH,2NaOH+(NH4)2SO4=2NH3+2H2O+Na2SO4。

对于两性Al(OH)3与酸可以看成碱与酸反应,写成:Al(OH)3+

3HCl=AlCl3+3H2O,与碱可以看成酸与碱反应,写成:Al(OH)3+

NaOH=NaAlO2+2H2O。根据这个原理,Al与NaOH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以看成2Al+6H2O=2Al(OH)3+3H2和Al(OH)3+NaOH=NaAlO2+2H2O两个反应的总反应。

(4)盐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说明:由于生成的是两种盐,因此,这两种盐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或难电离的。

(5)正盐与酸式盐的相互转化

说明:正盐转化为酸式盐加酸,酸式盐转化为正盐加碱。

例如:NaHCO3+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NaHCO3。

(6)含有两步反应的复分解反应

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的反应中,既有HCO3-转化为CO32-的反应,又有CO32-与Ca2+生成沉淀CaCO3的反应,当加入少量的石灰水时,反应写成2NaHCO3+Ca(OH)2=Na2CO3+2H2O+CaCO3;当加入过量的石灰水时,反应写成NaHCO3+Ca(OH)2=NaOH+H2O+CaCO3。

二、关于无机物的特性

1.热稳定性

(1)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

例如:F2与H2在冷暗条件下剧烈化合生成HF,因此HF就很难分解成F2与H2,而I2与H2需要加热到500℃以上才会慢慢化合成HI,因此,HI很容易分解成I2和H2。

(2)酸、酸式盐、正盐的稳定性顺序是正盐>酸式盐>酸,例如,Na2CO3>NaHCO3>H2CO3

(3)活泼金属的盐比不活泼金属的盐更稳定,例如,Na2CO3>MgCO3;不挥发性酸的盐比挥发性酸的盐稳定,例如,CaSO4>

CaCO3,K2SO4>KNO3

(4)不溶的碱和弱酸易于分解

例如,2Fe(OH)3=Fe2O3+3H2O H2CO3=CO2+H2O 2HClO=

2HCl+O2

2.氧化性与还原性

(1)具有较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

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有:①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单质,如,O2、Cl2、Br2等。②高价态元素化合物,如,HNO3、浓H2SO4、HClO、H2O2、KMnO4等。③不活泼金属阳离子,例如,Fe3+、Cu2+、Ag+等。

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物质有:①金属单质。②非金属性较弱的元素单质,如,C、S、H2等。③低价态元素化合物,例如,Fe2+、SO2、Na2SO3、浓盐酸等。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写出在FeS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第一步,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判断FeSO4是还原剂、KMnO4是氧化剂,在H2SO4为介质的溶液中,FeSO4应被氧化成Fe2(SO4)3,KMnO4应被还原成MnSO4,写出:

FeSO4+KMnO4Fe2(SO4)3+MnSO4

第二步,首先根据电子守恒氧化剂KMnO4和还原剂FeSO4的系数应为1和5。再根据元素守恒氧化产物Fe2(SO4)3和还原产物MnSO4的系数应为2.5和1,调整后写出:

10FeSO4+2KMnO45Fe2(SO4)3+2MnSO4

第三步,观察前面有2个K,后面应生成1个K2SO4,这样后面比前面多8个SO4,因此,介质H2SO4前面的系数应为8,再通过分析H可知,要生成8个H2O,写成:

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三、无机物多重性的判断

对于某一无机物来说,我们首先对它的类别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从通性和特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不难知道它的化学性

质了,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例如,SO2既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又是一种低价态的化合物,所以,SO2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又具有一定的还原性,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如下:

1.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SO2+H2O=H2SO3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Ca(OH)2=CaCO3+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CaO+SO2=CaSO3

4.与氧化剂反应被氧化成SO3或H2SO4:SO2+Cl2+2H2O=H2SO4+

2HCl

篇10

舞蹈剧目课是一门艺术表现性课程,是通向舞台的艺术性训练课程,在舞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舞蹈艺术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场地、课时、教师精力等局限性,浪费时间、精力,事倍功半。如今,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舞蹈对剧目课教学的影响作用以及新媒体技术在剧目课中应用的可能性。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舞蹈进行记录和编创,很少涉猎舞蹈的课堂基础教学,或者所采用的技术过于依赖硬件的配置,增加了应用的难度,不适用于舞蹈教师或演员的独立操作。本文立足于舞蹈剧目课教学,设计一套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理念的适用于剧目课教学的交互式系统。

1 舞蹈剧目课与新媒体舞蹈简析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图画),结合音乐、舞台艺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1]。舞蹈剧目课属于艺术表现性的训练课程,每个剧目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它是包含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鲜明的创意、具体的角色、丰富的情感意志以及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众多姊妹艺术的结合体现,加强舞蹈剧目课教学,对当前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舞蹈剧目课是舞蹈教学的本质与核心[2],传统的剧目课教学采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口头讲解、亲自示范动作、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想象营造出一个原生态传承的特定环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有现场感,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临场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当堂提问,但由于场地的面积、人员的数量、教师的精力、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舞蹈艺术的身体体验等原因,使得学生形成了单调和孤立的学习方式,而束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4]。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兴起,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艺术的各个门类当中,正如马晓翔在《新媒体艺术透视》一书中提到的:“新媒体艺术不仅是计算机合作与兼容数码技术创作作品的方式,也是用计算机的计算力量和技术来创作新符号、新定义、新的交流与形式的方式。”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多种艺术共同融成的综合性艺术,其与新媒体技术更能擦出不可估量的火花,美国著名编舞家兼数字艺术家阿尼达?程如是说:“新媒体技术不仅是舞蹈记录和传播的物质媒介,更是激发灵感的技术型缪斯。”可见新媒体技术对舞蹈艺术数字化革命的真正含义[5]。如前所述,剧目课作为舞蹈学习通向舞台的表演性课程,可以从新媒体舞蹈的本体特性中找到新的教学理念,即在全新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立足于创意理念,并且融合了高新技术手段和互动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更新传统剧目课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支持,搭建具有完整资料库、训练实时采录比对功能、远程/在线反馈功能、舞台模拟再现功能等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远程/在线学习的剧目课教学平台,以期做到教学中的事半功倍,对舞蹈剧目课教学改革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该平台的搭建需要多学科的跨界合作,本文仅对平台中所需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与实现。

2 基于新媒体舞蹈理念的剧目课教学系统模型规划

本系统是一套适用于舞蹈剧目课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数据库形式管理课程参考资料和用户个人资料,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用户的个人练习进行原型比对,给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设计允许用户选拼动作进行新剧目的自由开发。

本系统吸纳了新媒体舞蹈的理念,将剧目课与虚拟的数字化舞台直接相连,并允许用户自由创作,激发创作的灵感和表演的热情,为实际的舞台演出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剧目经验。

本系统模型的具体规划如下图所示:

其中,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是技术中的重点,接下来,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3 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

3.1 芭蕾舞的算法定义

篇11

摘要:在新疆喀什地区对引进的46个枣树品种(品系)进行了品种栽培及对比试验,嫁接第2年对各品种物候期、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进行了观察和测定。本文以当地主栽品种骏枣、灰枣为对照,对其中表现较好的23个品种(品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描述,为同类地区枣树的种植及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枣;物候期;生理指标;果实品质

枣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种植,收益早,是增加职工群众收入的经济型树种。近年来,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促进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7万hm2,种植品种主要以灰枣、骏枣为主。为了丰富本地区枣树品种资源,促进枣业的发展,2012年,第三师农科所对引进的46个红枣品种(品系)开展了适应性观察及新品种选育工作;2013年,课题组成员对各品种(品系)的物候期、果实品质等项目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测定,现将其中表现较好的23个品种(品系)与当地主栽品种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六月鲜、酸0604、早脆王、金芒果、冬枣、蜂蜜罐、绿脆、梨枣、山东梨枣、山东苹果、陕西鸡蛋、溆浦鸡蛋、嵊县白浦、上海白浦、茶壶枣、葫芦枣、磨盘枣、壶瓶枣、狗头枣、三棱枣、晋矮3号、晋矮2号和晋矮1号共23个品种(品系),以当地主栽品种骏枣和灰枣作为对照。

1.1.2试验仪器

植物养分速测仪TYS-3N型(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叶片厚度计YH-1型(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水果硬度计GY-3型(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PAL-1折射仪(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JP-1000架盘药物天平(永康市太阳衡器有限公司);游标卡尺(0~150mm)。

1.2试验方法

采用田间定点调查的方法,每个品种随机选出5株,对各品种枣树物候期进行初步观察记载。每个品种随机选取3棵树,采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共计45片进行叶片指标测定:利用TYS-3N型植物养分速测仪对枣树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利用YH-1型叶片厚度计对各品种枣树叶片厚度进行测量,测定分别在7月、8月和9月分3次进行。枣果脆熟期,分批采样带回实验室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每个品种随机选取3棵树,采上、中、下3个部位果实共计15粒进行测定。

1.3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第三师农科所红枣资源圃内,资源圃面积为0.59hm2,土壤、水肥条件基本一致。2011年酸枣直播建园,2012年4月底嫁接,资源圃嫁接品种共46个。株行距配置为1.0m×4.5m,小区行长8m,种植同一品种枣树8~10棵,小区随机排列。

2结果与分析

2.1部分枣树品种物候期观察记载结果

枣树为喜温树种,温度是影响枣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大气温度影响了枣树地上部分的萌动、发芽和开花等一系列生理进程;土壤温度影响了枣树根系的生长。大多数品种都在晚春或初夏开始萌芽展叶,是落叶果树中萌动最晚的树种,说明枣树的生理活动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1]。试验区地处南疆塔里木盆地边缘,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降雨少,气候干旱。为掌握引进枣树品种的物候期特征,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对表现较好的23个品种的物候期进行了观察,见表1。

由表1观察结果可知,枣树对大气温度比较敏感,导致各品种间物候期也不完全相同。各品种枣树萌芽均集中在4月20日至5月1日期间(气温上升至13~15℃),当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开花,各品种始花期集中在5月中旬。与对照品种比较,六月鲜、酸0604、绿翠、梨枣等几个品种开花较早,金芒果、冬枣、茶壶枣和晋矮1号等几个品种开花较晚。被观察枣树品种果实成熟期差别较大,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9月下旬和10月上旬。

2.2各枣树品种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由表2数据可知,25个枣树品种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8月份的测定结果均高于7月和9月的测定结果,说明8月份是枣树叶片功能最强的时期。平均叶绿素含量值最高的3个品种是山东苹果(27.31%)、溆浦鸡蛋(26.51%)和壶瓶枣(25.75%)。平均叶绿素含量最低的3个品种是酸0604(19.37%)、早脆王(19.81%)和冬枣(20.80%)。叶片平均含氮量最高的3个品种是山东苹果(1.88%)、茶壶枣(1.93%)和晋矮2号(1.91%),平均含氮量最低是酸0604(1.32%)、早脆王(1.36%)和六月鲜(1.47%)。陕西鸡蛋、山东苹果、金芒果几个品种叶片厚度较厚,分别为0.40mm、0.38mm和0.32mm,其它品种叶片厚度在0.25mm左右。

2.3枣树果实品质测定

通过表3可以看出,单鲜果较重的品种有梨枣(26.1g)、晋矮2号(23.8g)、金芒果(20.3g)和山东梨枣(25.9g),与对照骏枣(25.9g)相当,高于灰枣(11.9g);含糖量较高的品种有蜂蜜罐(42.5%)、磨盘枣(42.5%)和葫芦枣(42.4%),高于对照品种灰枣(39.0%)和骏枣(32.6%)的含糖量;硬度灰枣最高,为4.8kg/m2,三棱枣次之,为4.4kg/m2,酸0604、梨枣、茶壶枣和骏枣的硬度相同,均为4.3kg/m2,其它品种的硬度均低于两对照。纵横径比较大的几个品种分别是上海白浦(1.8cm)、嵊县白浦(1.5cm)、金芒果(1.4cm)、葫芦枣(1.5cm)和壶瓶枣(1.4cm),均大于或等于对照品种灰枣纵横径比,高于骏枣。

3小结

篇12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a)-0010-03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and its Rupture Risk Assessment

CHEN Sheng,LIU Cong-guo,CHENG Hao,XU Chang-lin

Third Clinical College of San xia University,Neurosurgery of Central Hospital, Gezhouba Group, Yichang, Hubei Province,443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rupture risk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 from a singl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in 19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upture were divided into rupture group and 80 cases of unruptured group 11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3D CTA model,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verage ratio of tumor size, tumor length and neck width (AR value), there is no point to the top of different tumors, ASCI, us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rupture risk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tumor rupture group was (6.55 ±2.85) mm, the average size of unruptured aneurysm group was (6.38 ±3.71) m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R=12.895, P=0.001); AR value (OR=4.899, P=0.001); the top of aneurysm after pointing to the outside (OR=7.498, P=0.029). Conclusion AR, with daughter sac or not , Under the top of the tumor is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which can as its rupture assessment.

[Key words]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Rupture risk

后交通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其破裂率很高,破裂后的致死致残率极高[1-2],因此对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学者研究大多从颅内多个部位的动脉瘤中进行总体分析研究,很少有专门针对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与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故该研究专门采集该院 2011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脉瘤病例193例,从形态学因素的角度分析其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做出最佳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 2011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脉瘤病例193例,共193个后交通动脉瘤的资料,按破裂情况分为破裂组80例(80个后交通动脉瘤)和未破裂组113例(113个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3]:①排除由外伤和(或)感染所致后交通动脉瘤;②排除合并有其他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畸形、等的病例;③仅纳入单发的后交通动脉瘤病例。排除标准[4]:根据后交通动脉瘤的定义、影像学资料等均无法确诊为后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其他脑血管畸形者、外伤性动脉瘤。最终共收治诊断满足条件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193例。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存在明确的经CT血管造影证明的影像学依据。破裂组8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48.66±12.78)岁;未破裂组113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60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46.98±11.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CT扫描

CT血管造影(CTA)检查:头部由第1劲椎至颅顶,头颈部由主动脉弓至颅顶。

1.3 图像后处理及形态学特征的观测

1.3.1 图像后处理 图像经重组处理后,得到后交通动脉瘤的血管造影,采用VR和MIP以多角度、全方位显示后交通动脉瘤,包括整体观和前后视图、左切左视图和右切右视图,上切下切图以及局部图像等。

1.3.2 后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的观测与结果统计 后交通动脉瘤的瘤体平均大小,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瘤顶指向(CT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瘤的瘤顶均指向后,故瘤顶指向包括:后上外,后上内,后下外,后下内),有无子囊(光滑瘤体表面的局灶性尖角状、状及不规则形突起定义为子囊)。

1.4 观察指标

瘤体以7 mm分组、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以1.5分组、瘤顶指向、子瘤的存在情况等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果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如果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P

2 结果

2.1 瘤体以7 mm分组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

破裂组后交通动脉瘤的瘤体平均大小为(6.55±2.85)mm,未破裂组的瘤体平均大小为(6.38±3.71)mm;两组后交通动脉瘤平均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例资料按后交通动脉瘤瘤体≥7 mm与瘤体

2.2 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

破裂组AR值(1.57±0.684)大于未破裂组(1.24±0.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瘤顶指向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

CT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瘤的瘤顶均指向后,193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瘤顶指向分为:后下外148例(76.68%)后下内28例(14.51%)后上外8例(4.15%)后上内9例(4.67%)。后交通动脉瘤瘤顶指向为后下外的破裂率为81.33%,明显高于其他不同瘤顶指向的后交通动脉瘤之和。经χ2检验,χ2=8.140,P

2.3 子瘤的存在情况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与否

CT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瘤存在子瘤的共计75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有68例,破裂率高达94.67%,无子瘤组中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率为69.49%,经χ2检验,χ2=17.689,P

2.4 多因素分析

研究纳入瘤体大小、瘤体≥7 mm、AR值≥1.5、瘤顶指向后下外、有无子瘤,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剔除变量:瘤体大小(P=0.755),瘤体≥7 mm(P=0.842)。最终得出回归方程:Y=2.578D+2.540F+1.607G1- 6.732 (D、F、G1分别为赋值变量AR值、瘤顶指向后下外、子瘤),结果显示: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AR值、瘤顶指向后下外、子瘤。

3 讨论

后交通动脉瘤是指发生于后交通动脉发出处的远测角、近测角,以及后交通动脉与脉络膜前动脉之间的向后突出的球形动脉瘤;据国内资料统计,后交通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1/4,发生率为颅内动脉瘤之首[5];其破裂率极高,破裂后致死致残率也很高。但临床上对其破裂风险评估的指标尚未得到规范,专门针对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其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也甚少,因此在临床治疗时缺少真实研究数据的支持,难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临床治疗决策,治疗进度较缓慢。故该研究专门采集该院 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脉瘤病例193例,从形态学因素的角度分析其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做出最佳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该研究结果显示: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界AR值为1.5,AR值越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越大,AR值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诊疗依据。后交通动脉瘤瘤顶指向为后下外的破裂率为81.33%,明显高于其他不同瘤顶指向的后交通动脉瘤,说明瘤顶指向是后交通动脉瘤的破裂的危险因素。CT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瘤存在子瘤的共计75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有68例,破裂率高达94.67%,无子瘤组中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率为69.49%,说明子瘤的存在与否显著加剧后交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子瘤存在与否可以作为评价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形态学指标,与当前主流研究结果一致[6-8]。有子瘤存在的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率(81.4%)显著高于无子瘤存在的破裂率(58.8%,P

综上所述,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知,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AR值、瘤顶指向后下外、子瘤存在与否)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诊疗依据。

[参考文献]

[1] Morita,A,et al.The natural course of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in a Japanese cohort[J].N Engl J Med,2012,366(26):2474-2482.

[2] 崔岩.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4.

[3] 崔岩,张明铭,蒋宇钢.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6):563-567.

[4] 吕楠,江澈,瞿米睿,等.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危险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4):425-429.

[5] 蔡建勇,黄崇权,陈献东,等.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形态学特征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4,7(4):23-27.

[6] 袁金龙,徐善水,李真保,等.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4):216-218.

篇13

一是占道行驶。上学、放学时,许多学生骑着自行车不是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帮,并排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有的学生还招手叫伙伴从后面追上来,勾肩搭背,边骑车子边谈笑。

二是不走斑马线。为了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现在学校周边的道路上都施划了斑马线,但是由于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差,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学生都是一哄而上地抢着过马路,根本没有斑马线意识。

三是双手脱把。有的同学自持骑车子有“本事”,双手脱把,在公路上骑得直飞,还有的同学在公路骑自行车,你追我赶,这些危险的游戏,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四是突然跳车。有不少的中小学生是由大人接送的,有的坐的是自行车,有的坐的是三轮车。到了学校门口,有的同学不看道路上有无车辆通行,从车子上跳下来就奔学校大门,这也是相当危险的。

五是边骑车边吃东西。有的同学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拿着食品往嘴时送,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六是无证驾驶摩托车。有些同学为了赶时髦、赶速度,将家中的摩托车或电动车用来做为交通工具,在上学、放学的时侯骑行,由于速度较快,也容易出事。

二、预防对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