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社会调研

社区社会调研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区社会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区社会调研

篇1

截止目前,文登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78家,个体工商户1107家,食品批发经营户56家。其中大型连锁超市食品统一配送率70-80%,成为城乡广大群众食品消费的主要场所。

针对食品经营点多、面广,食品市场管理职能分散的实际情况,文登市工商局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为主线,着力构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改事后监管为事先防范,防打结合;改单一执法为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改单纯的行政管理为全民参与,齐抓共管,从而达到全面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维护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管理力量。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的首要保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打算,我们都坚持及时向文登市政府请示汇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有关单位的协同配合。今年初,我们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拟定了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的实施方案,上报文登市政府,得到了文登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4月15日,根据我局拟定的方案,文登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印发了《文登市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落实流通环节食品监管职能为中心,对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创建内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做出了细化规定,要求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南海新区及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为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考核,从而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二)健全组织机构,逐级落实责任。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活动,居(村)委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把在居(村)委会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其管理责任,作为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来抓。采取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方法,在已建立的“消费者投诉站,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的基础上,在具备条件的居(村)委会率先成立“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在各联络站成立了由所在镇办分管副书记或副主任、居(村)委会主任、工商所所长以及食品安全监督员共同组成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目前,我们已在全市223个村居设立了“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创建放心社区(镇)覆盖面达到30%。在每个联络站,均安排了固定的工作场所和食品安全监督员,实行挂牌办公。辖区工商所、联络站以及监督员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位全部在联络站办公场所上墙公示。市局分管局长与各工商所所长、工商所所长与联络站负责人、联络站和辖区食品经营业户逐级签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建立了分工负责、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促进规范运作,延伸管理触角。为发挥好“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的作用,各工商所每月至少对辖区设立的联络站进行一次走访,利用居(村)委会与经营业户接触直接,掌握信息全面的优势,在各联络站建立食品经营业户信息资料库,聘请责任心强、懂法规、懂管理的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管监督员,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帮助指导各联络站建立信息反馈、日常监管、区域协作、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健全基层食品安全防控机制。同时,向食品经营业户发放一张《食品安全管理联系卡》,标注工商部门和联络站联系电话等。到目前,已经发放《食品安全管联系卡》3000张。通过居(村)委会的参与,为工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有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二、落实“四个到位”,建立食品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经营业户诚信守法意识,提高职能部门履职能力为中心,重点落实“四个到位”,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一)宣传发动到位,营造群众参与社会氛围。以新闻媒体、文登红盾信息网等为主要载体,及时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信息,适时维权动态和消费警示。今年以来,共维权动态和消费警示156条,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消费意识,自觉抵制假劣食品,积极举报不安全食品线索,善于自我维权,健康理性消费。同时,在各居(村)委会及集贸市场宣传栏张贴宣传资料和宣传标语200多张(幅),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6000多份,广泛宣传创建食品放心镇办(村居)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深入镇办、村居开展食品安全讲座12次,并采取走访调查的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对食品安全、工商监管等方面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通过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方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拥护。

(二)规范引导到位,增强经营业户自律意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制约,着力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督导每名食品经营户建立规范的进货验收档案,并利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数据库追溯应用系统”,全面掌握每名食品经营业户经营信息以及供货商信息,掌握上市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进货来源等具体情况。市局每月组织对各工商所建立食品进货验收档案和数据库数据录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经营主体合法的基础上,保证数据记录及时、全面、准确,实现对问题食品实行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统一制作食品经营公示刊版,悬挂于每名业户经营场所的醒目处。公示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的照片及姓名,公示工商所片区监管人员的照片及姓名,公示《食品安全承诺书》和工商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这项措施,不但强化了经营业户的自律意识,规范了食品经营行为,而且便于工商部门及时掌握线索,处理消费纠纷或者违法违章经营行为。

(三)属地管理到位,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由市局统一组织,按照属地管理,在各工商所均建立了食品经营业户动态监管档案。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详细记录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姓名、身份证复印件、健康证复印件、经营地址、家庭住址以及巡查记录、处罚记录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已经对全市1200多名食品经营业户建立了动态监管档案,并根据经营活动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档案数据更新。工商所片区管理人员依据监管档案记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建立动态监管档案,食品安全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监管执法更具针对性,监管效能极大提高。

(四)联动执法到位,科学整合各方监管力量。积极实施部门联动、局所联动、工商部门与居(村)委会联动,科学划分职能,整合执法力量,推进食品监管职能到位。一是实施部门联动。今年以来,与经贸、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集中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查扣销售病死猪肉及肉制品案件2起,查扣病死猪肉345公斤。抽检食品67批次,查处经营不合格食品案件23起,下架各类食品456盒。二是实施局所联动。执法过程中,市局消保科主要负责组织对食品质量监测,查处经营不合格食品案件,负责组织对大型超市、商场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管,负责对基层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工商所主要负责开展经济户口管理,对食品经营业户主体经营资格进行规范,主要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案件。对辖区内发生的涉嫌食品质量案件以及重大疑难案件,统一报市局消保科组织查处。三是工商部门与居(村)委会联动。以工商所为中心,居(村)委会为基础,建立市局“抓面”、工商所“管块”、居(村)委会“卡点”的“三位一体”食品监管网络。对食品市场存在的情况和出现问题,通过发挥居(村)委会的作用,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今年以来,全系统查处流通环节食品违法违章经营案件324起,处结消费者申诉和举报共计9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三、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制和机制不顺。当前,由于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尚未出台,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理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分散,导致监管合力不强、职能重合、多头执法、监管缺位、执法空白等现象存在,特别是在分段监管环节的链接点上较易出现监管空缺。

(二)农村食品市场问题较多。农村食品经营呈现“低、小、散、多”的状态,农村食品市场多以小规模食品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形式存在。加之农村消费群体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问题食品”大多流向农村。而农村食品经营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给食品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食品质量监测效果不明显。在食品质量监测中,不同的监测部门检验检测标准不一致,往往会出现同一品种食品重复抽检,抽检结果相互抵触的现象。另外,受监测经费所限,工商部门只能对一些重点食品实施抽检,监测的覆盖面较窄,难以达到对“问题食品”进行全面清查的效果。

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篇2

一是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展。XX年全区“五有文化”阵地,(即一有小舞台,作为文化阵地的中心和标志;二有篮球场,一场多用,与小舞台连成一个整体,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三有健身小广场,作为群众体育锻炼的场所;四有宣传栏,作为群众进行各种宣传的窗口阵地;五有文化室,作为群众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场地。)在六十村、丛林村、桐油村、东井村、杨井村、牛石村、金坜村、柯畈村、子坛村、陈太村、谢培村、王营村、徐桥村展开。这些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都规划布局在村中心位置,并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广场,广场周围进行绿化、美化,使文化广场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所在,成为全村聚集人气的地方,集结欢声笑语的磁场。

二是广泛筹措资金,携手共建文化中心。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区有些村子资金筹措值得借鉴:金坜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资百万元,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每层有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文化中心。青峰山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社会上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办起了管乐队。朝英村村民个人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健身房。马龙村农家女陈家怡用电脑写作,多部小说出版发行。太和居委会采用集资方式,办起了老年腰鼓队。等等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继承。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姓氏民众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扬。例如,青峰山塆的邓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族规礼仪文化”;子坛坯承塆的陈氏“义门文化”,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继承,为乡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区有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抢救。如陈太、张夏塆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工尺谱排子锣,金坜村的玉莲环,眼看就要失传,今年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到了抢救和传承。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管理责任不明。新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确定的文化工作任务目标,由谁抓,由谁完成?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们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农民们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一些村子打牌、买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级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没有抓好。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没有做大,全区没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级文化中心没有做强,文化站、电影院形同虚设,有的乡镇被挤占成其它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做活,参与的群众极少。塆级文化中心户没有做靓,文化中心户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一些民间艺术(如梁湖哦号、民谣、风俗礼仪、婚丧咏文)缺略传承。

五是有许多边远村庄没有通广播,通闭路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接触新文化的途径欠缺。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完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我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建议采用“四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政府补一点,相关部门及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广泛筹集资金。农村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文化部门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送”“扶”“植”好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永葆活力。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要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开通村村通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环境,对网吧、买lhc、抹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好体育活动场所,建起一村一篮球场,能方便群众“二打二晒”。

3、要挖掘整理好我区宗族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古建筑,古树木及古文化遗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由于我区外出打工人员多,建议一些民间艺术,惜日只有男同志学习的技艺改为妇女学习。

4、做靓文化中心户。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经济能人作为中心户建设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民办公助,市场运作,文商互补的办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篇3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保障有力、使用规范

早在20XX年11月,XX区的《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就明确了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相关意见,规定城市社区工作经费每年按社区住户(含居住一年以上外来居民)每百户1万元标准核拨,其中,经济基础较好的街道(乡镇)区级财政承担50%,差一些的区级财政承担70%。20XX年起,该标准提高到每百户XX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

按照这一标准,到20XX年,全区社区工作经费达到XX万元,最少的仅有500多户居民的穿山社区居委会也有XX万元。社区居委会正常工作经费构成一般有:工资、奖金、社保、节日补贴,办公费用,培训考察费、宣传和文体活动,社会组织扶持,平安、生态、文明等社区创建等。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街道(镇)统一管理,即统一预算、统一划拨、统一会计。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福利待遇情况

自20XX年11月《区委常委会议纪要》下发之后,全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月工资统一调整到X元,年终奖金为XX元,社区居委会主任系数为1.5,副主任系数为1.3。20XX年7月开始执行XX市统一标准。20XX年起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一是评先推优。每年评选一次“优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按照全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年平均收入15%左右的额度,发放一次性奖金。每三年评选一次“模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从评定的次月起三年内,任职期间参照上年度区社平工资50%左右的标准,每月享受岗位补贴。二是选拔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期一般为三年,任期内按照上年度区社平工资150%左右的额度,按月享受岗位补贴。

按照省里有关规定,目前我区有3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未达到5人以上。原因是社区居民人数少,分别在500户至1000户以内,但符合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社工要求。

三、社区居委会工作服务用房情况

早在20XX年,我区就在全国率先制订完成了城市社区布局规划,并一直在实施和完善着这一规划。按照该规划,我区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按社区人口数配置,即每百户30平方米,20XX年以来提高到每百户40平方米。如果按人口数配置未达到1000平方米的,就按1000平方米配置。目前,全区3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平均已达到1400平方米。

四、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情况

自200XX年6月北仑区委办公室印发《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的通知后,我区对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采取申报、核准制度,具体由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审核事宜。然而,几年来试图通过“堵”的办法来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的做法,只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收效甚微,且随着政府工作的重心下移,不知不觉中,有很多部门把政府的一些工作直接延伸到了社区,造成社区居委会负担越减反而越重。

实施准入制度的难点主要有三点:

1.工作协调难。政府的很多部门大多因为工作任务或目标,纷纷将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街道或社区,尽管其性质是公共服务,利在社区居民,但实施的过程却依靠社区居委会。而街道这级层面因顾忌年度工作考核,即便有心为社区减负,也无可奈何。更何况有些工作达到了某种目标,就能评先进和加分,如一些创建达标活动等。鉴于这种情况,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处的尴尬地位不言而喻。

2.走程序嫌麻烦。按照《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规定,申请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资料向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申请事项、时间、配套的工作人员以及下放的相应权利(包括划拨的工作经费)等,由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经审批同意后,由申请单位持审批表与社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联系,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指导社区居委会按照要求落实。这样一来,一是申请单位嫌时间长,影响工作进度,况且有的事项属于创新性工作,可能拿不出文件依据;二是如果认真参照执行,申请单位就得制订工作方案,落实经费和工作人员等,缺少了灵活性和自由度;三是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在时间上的确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难以在时间上自主安排工作。

3.观念上的差异。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少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习惯性和机械性,加上潜意识里没能正确对待社区居委会的减负工作,有的甚至误认为社区居委会用政府财政,理 应当为政府办事,忽视了居委会的自治属性。

对此,近年来我区采用了变“堵”为“疏”,堵疏结合的办法,为社区居委会减负。首先,通过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了一大批涉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文体活动、居家养老、卫生教育、治安保洁等社会组织,为社区居委会减负提供人力、智力等条件。

其次,堵疏结合,有理、有节、有序承接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堵,区民政局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仍理直气壮地为维护社区居委会的自而呼吁,为社区减负而坚持政策把关着政府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审核和协调。疏,即梳理政府和居委会的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众多事项,明确哪些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做和不能做的,框定了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事项,和在居民自治上承接联系居民和承载政府、居委会职能的辅工作,做到社区社会组织不越位,社区居委会也不错位。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社区居委会正确对待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在尽心工作,尽力而为的基础上,区别什么事该主动做,什么事该配合做,什么事转交给社会组织做,什么事可以婉转拒绝。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社区居民自治上。

五、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

近年来,北仑区在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上着重探索了社区化党建促居委会自身建设、区域化共建促社区自治的做法,今后将尝试着进行社区专职社工的管理探索,厘清专职社工与居委会的关系,促使社区居委会事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的明确区分,改变目前什么事情都冠以“社区”的现象,清晰专职社工身份。

在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上,我区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社区居委会班子建设。通过依法程序,把具有农村管理工作经验的撤迁村干部选拔到社区居委会中担任主角,同时抽调优秀的城市社区专职社工充实其中,形成一个既有农村工作经验,又有城市社区建设理念的管理服务班子。二是提前介入。在拆迁居民未搬入社区前,充分做好相关的服务准备,让拆迁安置的居民一进入社区就能感受到社区温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三是强化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在开展“四个面向”服务的同时,增加符合农民特点的服务项目,在居民的家政、就医、求学、婚育等综合服务上力求及时、方便、高效,同时开展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失土农民劳动技能,形成社区再就业工程一条龙服务。四是组建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吸引和凝聚居民,增加亲和力、归属感,逐步缩短农民与居民的距离。

六、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目前,我区社会工作主要运用在扶贫帮困、居家养老、社区矫正、矛盾调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健身活动等方面。除了政府主导的扶贫帮困上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相应政策外,以社会组织为骨干的服务活动也有自成体系的相应制度,而且一部分社区服务项目政府也有“出钱买服务”的支出。此外,区民政局还在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上也有一些“项目补助”政策,即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100万元予以资助。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主要是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刑释归正、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它对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工作状况而言,要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要不断强化政府主导举措,建立健全或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服务机构,并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机制。

二是为社会组织的脱颖而出提供政策支持,如资金扶助、财税支持、行业准入等。

三是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者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便利和条件。同时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呵护社会工作者在自律、勤勉的基础上有个茁壮成长的社会环境。

七、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相得益彰

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从社区建设工作理念出发,广义地说,在社区内居住的居民都可视作社区居民,那么,小区业主自然便是社区居民。而业主是指房屋物业的产权人,他具备房屋的使用权、所有权,因此,居住在小区内的居民不一定是业主。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中的主体,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理当担当起组织、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创设和工作。近年来,我区的主要做法有二个:

1.构建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服务、监督体系。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办和区物业企业管理部门配合或协调,业主委员会运作期间由社区居委会给予业务指导。当物业企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发生矛盾或难以达到一致意见时,社区居委会就予以协调。当然,平常更多的是指导和监督,尽最大努力确保两者和谐相处,避免有矛盾萌芽。

2.建立物业服务管理协调组织。如新碶街道芝兰社区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协调小组,其成员均为各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该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负责协调小区服务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在老小区物业管理上,我区虽有个别业主自治案例,但总体情况不很理想。往往是开始较为有效,但未能持续,主要原因是未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单凭一腔热情难以为继。而“准物业管理”似乎更为有效。比较典型的是新碶街道办事处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实行的“准物业管理”模式:

篇4

一、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一)司法所人员严重不足。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社区矫正工作者80人,每所平均2.5人。截至2013年2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031人,累计解除矫正455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576人。目前,大部分乡镇正在接受矫正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20人以上,城关镇、坟台镇、洪山镇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30人以上。全县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是7.2:1。部分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超过15:1。司法所工作人员除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外,还要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依法治理、参与综治维稳等工作,大部分司法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现状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工作需求,工作难到位、容易出问题。

(二)社区参与度不高。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性,决定了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如果没有社区参与,单纯由刑罚执行机关执行,这样的非监禁刑就不属于社区矫正,或者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广大农村,社区承载功能不强,志愿者资源和志愿服务意识缺乏。目前,全县社会志愿者621人,主要由社区(村、组)干部担任。社区(村、组)干部干部作为最基层干部,承担着多方面工作任务。由于未形成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育引导、奖励激励机制,缺少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精神鼓励和物质待遇引导,实践中帮扶教育持续性不强,作用发挥有限。

(三)经费保障严重不足。我县是人口大县,社区矫正人员越来越多,工作任务重、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培训、社区矫正志愿者培训、定位社区矫正手机的使用、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审前调查评估、档案卷宗以及执法、办公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经费支出。按照市委市政府(阜办发【20__】10号)文件精神,县财政应按每名社区矫正每年1000元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但从现实来看,财政保障力度还远不能达到标准。

二、专职社工队伍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

(一)缓解矫正力量不足。各社区矫正中队、司法所是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和平台。但在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力量薄弱,工作拓展难等问题。现有条件下,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为基层司法所配备专职社工,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可有效缓解司法所矫正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适合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遵循社会规律、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改造是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的重要区别。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与其他社会力量的结合,吸引专职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可以弥补专业人才和专门知识的不足。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上分散在各村(居、社区)和乡镇。本地专职社工熟悉社情民意、了解风俗习惯,开展矫正工作能得到社区矫正人员家庭、亲友支持帮助,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志愿者参与,共同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这些都符合社区矫正的特点和要求。

(三)提升社区矫正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专职社工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法律、教育、心理等专业的学习背景,法律意识高、规范意识强。他们作为社会工作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门从事社区矫正辅助工作,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有利于司法所更好地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提升社区矫正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三、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的设想

(一)专职社工的主要任务。社区矫正专职社工是指具备一定条件专门从事社区矫正事务的全日制专业人员,属编外聘用制人员,按照聘用制人员管理。社区矫正专职社工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办理衔接手续;协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矫正个案工作计划,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犯罪心理矫正等;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完成司法所交办的与社区矫正有关的工作任务。

(二)专职社工应具备的条件。(1)拥护党的领导;(2)遵守法律,品行端正,没有违法犯罪记录;(3)热爱社区矫正工作,工作责任心强;(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法学、社会学、 心理学等专业优先录取;(5)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6)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应控制40岁以下。

另外,社区矫正是刑法执行活动,工作的对象是社区矫正对象,属于高危人群的范畴。特别是在基层农村一线工作的社工,常常要独挡一面,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女性社工的比例不宜过多。

篇5

泰州市的人口规模、城市发展状况和大多数中小城市相似,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城市化的发展大潮中兴起。城市社区大多是新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与其他中小城市一样,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多层次服务需求也需要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来获得满足,因而,对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和思考也会对其他中小城市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根据笔者2012年对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的调查,截至 2012年 12 月底, 全市通过民政部门登记和备案的各种社区社会组织共有3484家,其中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的有1020家,在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2464家,当然,调查中也可能存在着部分社区社会组织未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情况。从组织的性质和类别来看,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主要涉及文化、体育、教育、安保、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领域;从组织的产生和运作过程来看,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草根性和自发性;同时调查还发现,泰州市大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规模有限,人数基本上都在30人以下,组织形式松散,活动方式单一。

客观地说,目前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满足居民需求、丰富居民生活等方面已经发挥出一定的作用,社区居民也对社区社会组织有了一定的认同,但相对于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需求与期望,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通过笔者的调查,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组织资金少,缺乏支持

一般来说,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筹集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政府给予的政策或项目资助。

二是社会募捐所得。

三是会费以及组织的经营性收入。

在调研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映的最普遍问题就是资金的缺乏,由于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很多组织没坚持几年就解散了。即使是那些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很好的社区社会组织,也只有在大型活动中才能得到来自政府的部分赞助,平时一些常规小型活动以及成员的车旅费等杂项开销只能由组织成员自行负担,这对一些收入较高的退休干部来说不是问题,但对收入不高的退休工人、低保户等组织成员来说,这些开销就是负担。社区社会组织运转资金极端缺乏的状况,直接影响了组织的发展壮大和社区活动的开展。

(二)组织规模小,发展受限制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比较严格,很多社区社会组织难以达到登记注册的标准,只能游离在合法社团法人的管理体制之外。实际的调查也表明,在泰州市已有的社区社会组织中,经过正式注册登记的还是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规模比较小的、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他们的身份是备案,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备案。可想而知,没有官方认可的正式身份,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会受到许多限制,发展的规模也不好扩大。虽然今年3月份国务院宣布将放开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的登记,但这一政策具体落实到省市县区,仍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三)组织类型单一,服务不均衡

不仅组织规模小,组织类型单一也是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特点之一。在泰州,社区社会组织主要集中在社区的文化娱乐方面,如腰鼓队、合唱团、象棋社等。这些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主要是组织文体活动,其他的服务项目只有数量相当少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专业性更强的社区社会组织更加缺乏。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内容过于单一化,使得社区居民普遍认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可有可无,有半数以上的受访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在当地社区建设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由此可知,社区社会组织在泰州市的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发挥,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空间。

(四)组织能力不强,运营水平低

目前,泰州市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规模都偏小,且普遍忽视自身的能力建设;在发展上存在依赖心理,过多依赖政府或个别“能人”、“热心人”的支持来维持组织的运转;大多缺乏长远规划,运作不规范,社会公信度不高,更谈不上服务品牌的建设;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能力较弱,难以动员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其发展。同时,由于成员的薪酬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一般,社区社会组织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加盟,工作人员多是离退休人员、企事业单位下岗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且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直接影响了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服务领域的拓展。

二、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问题诊断

笔者认为,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性

就目前情况看,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还没有专门的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只能套用现有的民间组组织管理法规,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这种状况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社区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另外,我国有关社区社会组织的人事管理、劳资管理、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存在较多缺失,很多方面规定得不够细致、明确,也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社区社会组织功能定位不合理

社区社会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活跃,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也很大,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在泰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因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历程短暂、规模和能力弱小,其潜在作用和应有地位还没有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认可。有的认为其可有可无,“有之不多、无之不少”,倾向于对其不管不问;有的将其视为社会管理创新的“装饰物”和“点缀品”;有的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对其严格管理;等等。社会各方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必要性等方面认识不足,使得大部分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三)缺乏政策和行政支持

同很多中小城市一样,泰州市对社区社会组织扶持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目前,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主要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作为管理主体实施备案制,但从法理上讲,备案主体的资格及其权责、义务等尚有诸多存疑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并以更加合适的方式予以明确(如地方立法等)。同时,在日常的联系与管理上,街道和居委会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只能粗放性地做一些一般性工作。缺乏政策和行政支持,造成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呈现出运动性、自发性的特点,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

(四)居民参与意识淡薄

社区社会组织是扎根社区、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但是很多社区成员的公民观念、公益意识淡薄,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性认识不足。很多居民认识不到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对社区建设缺乏责任心,不愿意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开展的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建设还是主要由政府的行政权力来推动,居民多被动参与,这种状况更加剧了居民对政府的依赖,淡化了参与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

三、培育和发展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一是要完善对社区社会组织扶持和管理的法律体系,改革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办法。法律应该明确国家层面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服务购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扶持和资助制度化、法律化,地方政府也可以尝试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大胆突破,先行先试。

二是要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体系,将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管理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设立相应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政府指导下的有序管理。

三是要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优化组织布局。对于社区居民有迫切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予以重点扶持,以形成结构合理的社区社会组织架构。

(二)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

由于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独立成长和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政府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扶持和孵化。具体包括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向其购买特定项目的社区服务和专项服务、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平台等内容。关键是要探索适合地方特点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

一是可以“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组织孵化”的具体模式与运行机制。

二是要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对孵化培育的路径以及具体措施进行深入思考。

三是要积极探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人员参与社区发展急需的、能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困难、可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

(三)加强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着重加强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与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推动组织运作透明化。同时,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诚信与自律建设,建立相关惩罚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自律机制。

二是针对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健全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尤其对接受社会捐赠的项目,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向社会公示,以加强对组织的社会监督。

三是要重视人才建设,对社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素质,增强其服务居民的能力与水平。

(四)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新模式

具体而言,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还必须立足地方实际,根据不同的社区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具体方案,推动创立各具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品牌。

一是利用好地方文化特色,将特色文化因子诸如“村组互助生产作坊”、“赛龙舟活动”、“淮剧团表演团”等形式植入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中。

二是以草根性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构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更方便、更快捷地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与老参加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将志愿者精神和实现就业结合起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这个平台,使年轻人在志愿服务中实现就业,使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工作的成就感。

总之,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繁荣还需要一个

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社区建设实践中,我们要真正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必将对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区民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黎红, 蒋延灿:关于如何化解社区社会组织非法人化问题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 (3):109-116.

篇6

一、20xx年我区社会治安工作取得的成效

20xx年,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先后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首季攻势”、“四整治一攻坚”等一系列行动,实现了连续第三年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刑事发案“三个零增长”目标。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省“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全省执法质量优胜单位;开发区公安分局也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优胜单位。我们认为,我区的社会治安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了社会面的管理控制。围绕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和村级换届选举等重点事件和敏感时期,加强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物的排查和控制,认真做好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相关工作,并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预防和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二)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严打”高压态势。区公安分局破获刑事案件2898件,同比上升4.55%,其中破获犯罪案件165件,同比上升13.79%;查处治安案件5159件6028人次。开发区公安分局破获刑事案件928件,同比上升4.04%;查处治安案件2590件,同比上升58.4%。两个公安分局共破获命案7起,破案率达100%。

(三)夯实了治安防范的基础工作。深入实施“实效大防范”工程,扎实开展“平安大行动”,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巡防机制,不断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全区外来人口登记率达93%以上。继续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大力实施社会科技防范“天网”工程,实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四)强化了干警队伍的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从优待警、从严治警措施,严格按照队伍正规化管理的要求,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等活动,不断提高民警素质,确保了队伍的清正廉洁。全年没有发现干警有违法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社会治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面临的困难不少,总体形势仍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治安案件仍在高位运行。虽然通过公安机关开展“首季攻坚”、“四整治一攻坚”等专项行动,各类严重刑事犯罪苗头有所遏制,发案总量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刑事治安案件依然偏高。20xx年,全区(包括开发区)共立刑事案件7669件,受理治安案件14863件。尤其是侵财型案件呈上升趋势,仅20xx年11月区公安分局所立的618件刑事案件中,“两抢”案件有35件,同比上升45%;入室盗窃案件有276件,同比上升20.6%。同时,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增无减,黄、赌、毒等案件明显反弹,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诈骗愈演愈烈。

(二)不稳定因素依然大量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其中,因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复退军人待遇、非正常死亡、劳资纠纷等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尤为突出。据调查,20xx年1-11月,全区共发生5人以上集体上访事件达141批次,涉及人员达1655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4%和49%。

(三)基层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登记上,在动态管理上没有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出租房屋管理还不够到位,公共场所管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网吧、酒吧、发廊等娱乐场所的管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尚未形成合力。群众工作基础薄弱,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个别部门和单位领导认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控设施覆盖面不广,也削弱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四)少数公安干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干警执法为民观念还不够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办理。少数干警在办案时重实体、轻程序,影响了案件质量。刑事破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xx年全区破案绝对数3826件,破案率仅为 50%,这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不够,如对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小偷经查证据不足予以释放后,没有及时向群众说明原因,群众对此很不理解。少数协警的素质还不够高,办事不公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公安队伍形象。

三、做好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 会治安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根据我区社会治安现状,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采取电视、网络、板报、标语等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防范意识。经常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为学生、居民和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尤其要针对当前中学生刑事犯罪日益增多的现状,开展法律教育和心理辅导,扶正少数青少年学生扭曲的心灵。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等典型事例,弘扬社会正气,建立和健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要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打击暴力恶性等重特大刑事犯罪,严厉打击村霸地霸、聚众赌博等犯罪,做到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进一步提高“110”快速反应能力,加大对“两抢一盗”等侵财型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提高侦破多发性案件的能力,力争在短期内破获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安全和利益的系列性案件,形成“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必须露头就打,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

篇7

社区无业青年是社区管理的重点难点。中学生毕业后如果不再继续上学也不参加工作的话,如果疏于管理,就会流入社会,极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对此,社区团支部对所有14-28周岁的青年全部登记建档,详细记录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对其中未解决就业的青年进行重点管理,发动社区团干部和优秀团员人员进行结对,定期随访他们的动向,和他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对随访活动进行记录,2008年1月份至今,累计随访青年190余人次。

二、加强阵地建设,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

社区团支部联系本村的在校老师和部分老干部成立了青年夜校,组织社区青年,特别是未就业的青年群众参加学习,每月一日和十六日晚上为学习日,内容包括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历史故事、科普文化等相关知识,夜校老师所讲的内容生动活泼,受到广大青年的一致欢迎。

区团支部还积极引导组织未就业青年群众夜间在中心广场设点销售日常用品、儿童玩具等,即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又可为自身增加收入,现游园已真正形成了“青年夜市”,每天晚饭后,来这里跳舞、唱歌、散步、购物等进行文体活动的社区青年都在300人以上。

同时社区对青年书屋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完善,添置了书籍和活动健身器材,对社区青少年免费开放,在中心广场设置了篮球场和乒乓球桌,每天都有许多青少年来这里读书学习,参加体育健身运动。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社区青年违法违纪事件。

三、成立“4点半学校”,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社区的小学生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而学生家长普遍5点半至6点下班,学生在放学后这一段时间里无人看管,独自在家中很不安全,在外玩耍又容易发生危险。针对这一现象,社区团支部的成员轮流带班,邀请部分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成立“4点半学校”,每天下午孩子放学后,家长未下班的孩子继续留在教室,团支部组织人员到教室为孩子辅导功课,和孩子谈心交流,直到家长下班接孩子回家。这样学生既完成了课外作业,又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安心的工作,家长们对此交口称赞。

篇8

一、淇县、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淇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淇滨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淇县和淇滨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1、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淇滨区推行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推行目标责任制以后,淇滨区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展顺利,2003—2005年连续3年在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排名第一。两县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保工作的开展。

2、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社保意识。县区充分利用电视、墙体标语、公示栏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及流程,增强社会和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淇县在新农合工作中,印发合作医疗“明白卡”12万份,编制“合作医疗就是好,农民看病能报销”等“顺口溜”万余册,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淇滨区每年都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月活动,广为宣传社保知识;邀请市有关领导、市劳动保障部门业务骨干到区大中型企业举办政策业务知识讲座,并采取致企业负责人一封信的形式,向法人代表讲解有关企业职工参保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大大激发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扎实开展低保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错保”。淇县在县城区的朝歌镇和铁西区成立了三个居委会低保工作站,设立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分块管理城区的低保工作,形成了居委会低保工作站、乡镇、民政局三级审批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城镇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两县区建立了低保申请、审批、三榜公示、“一评三审两榜、三公开一监督”、“三对照”、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规范了低保工作,严格了操作程序。坚持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取消低保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批加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以来,淇县共取消低保对象800多人,新增低保对象100多人。淇滨区大河涧乡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想办法,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新乡医专进行合作,每年在全乡举行2次义诊,为群众、特别是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今年,大河涧乡缴请30多名专家来乡里进行为期6天的义诊,并准备与郑州大学共建实验、教学基地,为群众提供长期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运作是社保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两县区把社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建立专账,由财政监督执行;严格资金发放手续,低保资金全部实现了银行发放,为低保对象建立专户,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低保对象身上;严格审计监督,每年均要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有关社保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淇县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原则,初步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新农合的有序运转,强化经办机构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办事机构,固定人员专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定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合医办工作制度、公示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并对县、乡合医办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确保新农合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确定了定点医疗机构,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已被确定为淇县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在按甲级卫生室标准进行评定。新农合已全面启动运行,截止5月份,淇县农民享受补助7056人次,补助资金98.96万元,其中门诊小额补助13.41万元,住院大额补助85.5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应保未保和不能正常缴费现象比较突出。根据淇县和淇滨区提供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数字显示,应保未保和中断保险费缴纳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社保费欠费比较严重。养老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66.1%、淇滨区为71.1%,失业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0.6%、淇滨区为56.1%,医疗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4.5%,淇滨区为46.9%,两县区在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中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企业有缴纳能力,也恶意欠费,拒不缴纳;有的是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改制、破产等原因,无力或中断缴纳。原淇县电厂由于破产,正在对原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进行清算,就无法正常缴费,厂方表示将在清算完成后,尽快把所欠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一些新建企业,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也没有参保。

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民营企业参保率低。两县区参保单位多数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部分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许多民营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为职工投保视为负担,认为参保是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会增加管理成本,却没有意识到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法律义务,所以对保险费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参保,也只是为企业较为固定的职工参保。河南大用公司作为我市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只为13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养老和失业保险。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有职工72个,只为3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6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缺乏强制性执法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拖欠保险费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3、宣传不到位,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虽然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缺乏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宣传,部分企业和职工对社会保险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企业普遍不景气,如果中断交费致使累计交费不满15年,那么以前的交费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因此不愿交;淇县民营企业用的农民工较多,许多人认为参加社会等保险没有用,不如现在多拿些工资,因此不愿参保;原来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过的职工,对社会保险有所了解,有比较强的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但由于当前就业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就已经不容易了,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也不愿或不敢争取;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社会保险,但对具体政策不了解,使自己本应享受到的保障无法实现。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参加了社会保险,一个职工因看病花费732元,但企业和职工本人不知道只有去定点医院看病才给报销的规定,结果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花费的425元不能报销,对社保政策产生误解,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也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一些参合农民不知道报销程序和补助办法。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可以使用新农合医疗证免费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但他却不知道这个规定,看病时依然付的是现金。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解决农民看病需要。目前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基本目标定位还是以“大病为主”。淇县的新农合每人每年50元,纳入新农合医疗基金专帐,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大病统筹医疗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即农民个人帐户中的金额太少,每人每年只有10元,如果不住院,在门诊看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的钱,一年10元,根本解决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由于大病统筹基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补偿比例及补偿能力也就较低,造成慢性病补偿的病种较少,仅限于门诊治疗肿瘤的放疗、化疗、肾病的透析等慢性病,对其他需长期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均未纳入,农民患大病后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农民因患类风湿病,由于经济等原因不能住院治疗,只好长期门诊服药,每年治疗花费3000多元,但这个病又不需要住院,除了花个人帐户的10元钱外,其余的无法报销,只能自己负担,对于一个长期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几年下来已是家贫如洗。这类人大多因病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劳动能力,收入很少,因病返贫、因病致病现象非常严重。大病补偿比例、报销封顶线偏低,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100元,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500元,大额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可享受大额分段补助,补助封顶线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淇县北阳镇南口村一农民因病住院,花医疗费1.5万元,报销了4038元,报销比例只有27.22%,自己负担10962元,农民认为难以承受。

5、低保救助资金紧张,补助标准低。县区财政困难,上级资金有时也难以及时到位,导致救助能力不足。淇滨区反映,由于城市失业人员、农村因病因灾返贫人员增多,救助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区财力有限,省市匹配资金都没有及时到位,低保资金缺口较大,仅有能力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人员、残疾居民及无劳动能力且未纳入五保范围的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过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淇县一个城市低保户,大人没有工作,2个孩子上大学,1个孩子上高中,每月312元低保金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孩子上学等其它花费只能另想办法。淇滨区一个农村低保对象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学,每月低保救助金20元,只能保证基本生活。

6、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困难。在对贫困人员进行核查界定时,个别家庭不如实申报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难以了解,干扰了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查和确定,给救助对象的确认带来很大困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保障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利益矛盾,是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组织学习条例和细则,使企业和职工掌握政策法规,认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增强社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将宣传工作重心下沉,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特别是到民营企业中去,耐心细致地宣讲法规,解惑释疑,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制作通俗易懂的电教片,在企业播放,使广大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性质、意义和政策法规,提高参保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各种商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应加强社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大张旗鼓宣扬先进典型单位。

2、加大清欠社会保险费和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在社会保险法未出台前,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通过法院强制征收,二是通过媒体曝光,实行舆论监督。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先到位,单位缴纳的部分暂时挂帐,待企业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补缴。对企业缴费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企业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企业经济责任等等。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对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出具有关证明和证件,如对安全监察重点企业,没有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参保证明,安监部门不予办理许可证。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政策,尽快纳入,一步到位。

3、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模式。建议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在不影响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

4、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管理,但其资金的来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建议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合在一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特别是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民政部门应根据医疗诊断书、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原始收据、已领取的医疗保险补助凭证等有关情况证明,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民给予救助。

篇9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县和*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篇10

1、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地方所得部分由开发乡镇人民政府收益。

2、县政府给予开发乡镇一定的奖励:以新落户功能区块的企业所交税金(指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基数,第一至第三年每年奖励10%,第四至第六年每年奖励15%。

3、把工业项目用地指标重点向县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倾斜。

4、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落户的企业享受松委文件规定的政策。

第1、2两条对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来说是有含金量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是基本到位的。但对第一条,认为“地方所得部分”应是“县所得部分”,因此提出工业用地报批出让费用中22%的县得部分应予返还,但目前是不返还的,与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相比存在不平等的门槛。22%的县得部分分别是:土地业务费2%由县土管局收,土地收益基金5%由县财政收,廉租房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社会养老全员保险基金5%由县财政收。

第3条工业用地指标在实际分配当中是先县级开发区块后乡镇开发区块的,所以各有关乡镇都反映开发区块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积极性。

第4条针对的是落户企业,只要达到有关门槛(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均能享受有关政策。但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反映在税费、土地等方面对他们鼓励支持不够。

二、乡镇工业区块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的政策保障制约

我县乡镇工业区块启动比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一心多块”的布局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开发进度看,大多慢于当初计划安排,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保障层面的制约有:

1、资金保障制约。我县乡镇的财力都捉襟见肘,保吃饭都有困难,工业区块的开发资金只能靠自求平衡,但从实际开况看,负债都比较严重。如:高速公路接线区块征地250亩,目前开发成本(征地费、审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出2979万元,土地收入1363万元,亏损1616万元;十五里区块征地100亩左右,目前开发成本支出1726万元,土地收入1062万元,亏损664万元;赤寿区块征地249亩,目前开发成本支出约3000万元,土地收入约2000万元,亏损约1000万元。由于乡镇政府缺乏融资平台,也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有含金量的两条财政政策也难以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再负债经营必定难以为继。

2、土地保障制约。每年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因此乡镇工业区块在土地指标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进而难免出现违规用地现象,即“未批先征、未征先供、未供先建”,现导致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既影响企业融资,又影响政府公信力。

3、人才保障制约。工业管理人才匮乏(指招商引资人才、前期工作人才、开发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是困扰我县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乡镇政府来说,人才更是奇缺。分管工业乡镇长及助理乡镇长基本是半路出家,且轮换得快,乡镇工办干部也大都是兼职,缺乏开发管理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历史沿革政策、情况的了解,为此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业区块的规范开发和管理。

4、环保政策制约。主要表现为减排政策制约,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审批政策制约等,县环保局审批内容明显减少,我县着力发展的不锈钢、铜、合成革等行业都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另外,区块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环保设施不规范、“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等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会上升到社会问题。

三、对策建议

我省《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区块的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工业区块,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作为园区的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发建设;三是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可见,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是发展必然,武义和龙泉也在走这条路。基于我县平原的立地优势,并从我县的产业大平台规划出发,我们要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几个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块,避免零星开花,为此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工业区块纳入县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促进发展;工业区块适时整合到工业园区;其他乡镇工业区块注重现有规模效益的发挥,不再扩大或不再开花。

特此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

1、搞好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布局。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又受制于农保,为了尽快扩大工业规模,提出了“一心多块”的布局构架,现回过头看,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显得散而小,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区块虽有产业定位,但从布局上看显得不科学,这些都对区块的管理、区块的招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环保治理等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终制约了区块的发展。建议全县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围绕这轮土地规划、县域规划编制无缝对接的契机,搞好松古平原工业大平台规划,排好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以生态发展为导向,认真研究乡镇工业区块的产业定位问题,以产业定位来整合区块、以产业定位来制定扶持政策,以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针对不同的乡镇工业区块实施不同的扶持政策。根据各个乡镇工业区块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性。如:工业区块,除了享受与工业园区一样的税费政策外,在土地指标上还要适当支持,基础设施上尽量与县级开发区联建共享,此外,要紧紧抓住省市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良好机遇,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出台县里扶持政策,尤其要赋予工业区块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帮助构筑好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增强“造血”功能,真正按“两区”战略目标去加快发展。工业区块因为开发早,又紧连工业园区,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管理力量薄弱,若并入工业园区,有利于扩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因此扶持政策应侧重于构筑乡镇与园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新兴茶叶工业区块,税收贡献不大,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扶持政策应侧重于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

3、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土地、资金问题。一是抓紧土地报批工作和土地遗留问题解决,抓住这次土地调规,把违规用地合法化,抓紧报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抓紧解决好。二是多条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建议县财政增大补助力度,用于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给予乡镇以商补工机制,通过集镇的商贸开发,来弥补区块开发资金不足;乡镇自身要主动争取银行支持,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区块的机制,由开发商去开发土地、引进企业、培育产业。

篇11

全市共有离休干部1010人,其中本地离休干部837人,异地安置离休干部173人;在城区居住的离休干部247人,在农村居住的离休干部763人。目前,市委、市政府已规划8处城市社区,22处农村社区;其中城市社区建成6处,农村社区建成4处。依托整个社区资源,充分实施资源共享,在与多方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已建成6处离退休干部社区。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建设,来推动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29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在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了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凝聚合力的工作格局。

在硬件配套上,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六室、一站”,即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艺室、书画室、健身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打造了离退休干部社区活动网、保健网、安全网,“三网”服务体系。社区活动网是通过与社区所在地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合作,按照“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的要求,为离退休干部提供高标准的活动场所。社区保健网是按照“医疗服务网格化”建设思路,划分出社区“医疗服务网格”15个,建立老干部“5分钟就医圈”,使老干部能及时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社区安全网是在社区设立治安警务室,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纳入110联网单位,派出治安巡逻队定期对老干部住所进行巡查、夜查,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制度建设上,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制定了荣成市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将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中,并定期组织人员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督导。

二、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硬件基础薄弱。鉴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单位经济实力的差异,目前,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硬件基础薄弱的难题,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一些乡镇虽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但硬件设施不完善,需要配备的场所仍不健全,往往是一个活动室挂了五六块牌子,导致很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二是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形式单一。由于受资金、活动场所等多种原因的制约,目前的社区服务工作对普遍性的服务需求关注多,对特殊的服务需求关注少,常规化服务多,特色化服务少,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离退休干部服务需求。

三是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社区服务是多方参与、多元合作的系统工程,面对离退休干部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老年心理学、保健学、法律常识等多种知识。目前,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对专业之外的知识涉猎不多,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还不到位,亟需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四是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缺少全局性的统筹规划。虽然成立了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单位各自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各自为战”现象。对于一些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系统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合力作用,降低了效率。

三、加强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是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离退休干部“四就近”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要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报刊等媒介和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的大力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为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供基础保障。一是加强与镇(街道)党委的联系沟通。在社区建设规划过程中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在政策、用地、活动场所建设、设施配套方面优先考虑离退休干部,在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硬件设施方面增加投入。二是争取财政支持。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投入巨大,仅靠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支出满足不了需要。可考虑向财政申请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专项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用以弥补社区服务工作资金不足问题。

三要扩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按照“分类指导,按需服务”的要求,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离退休干部群体,根据其服务需求,提供针对。如独居和空巢老人他们的心理慰藉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应以提供陪同聊天、心理咨询等精神方面的服务为重点。对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则侧重提供代购物品、送医送药、康复保健等项服务。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离退休干部的需求,真正把离退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做到离退休干部的心坎上。

篇12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上不接受、不重视、不转变,就会直接导致行动上的不积极、不配合、不落实。当前尽管新农村建设已经搞了两年多了。但是从全镇的建设情况看,还是显得动作迟缓、力度不大。说到底,还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大家也都知道,今年的形势较为特殊。从大的方面看,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严峻的一年,中央作出了“五个堪忧”的重要判断,就是:能否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确实堪忧,能否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实堪忧,能否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问题和事件对农业产业的冲击确实堪忧,能否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确实堪忧,能否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在一些地方确实堪忧。但是辨证地看,严峻的发展形势,使得各级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政策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发展的环境条件前所未有。从当前的形势看,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直接进村入户,督导检查、现场调研、查摆问题,新农村建设;书记先后三次来我镇检查新农村建设,现场提出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并且,今年领导的基层调研与以往不同,一是不定时、不定点,二是调研中直逼问题要害。从工作效率到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应该说,在这种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面前,没有一个乡镇不重视,没有一个乡镇力度不大。远的不看,大家可以看一看沿途的俚岛镇的村庄建设,可以说是工作快马加鞭,面貌焕然一新。镇在市委书记调研之后,十天之内,沿途村面貌大变样。对比他们,我们无论从基础条件还是经济实力都自好不差。没有理由不借势造势,乘势快上。4月份,全市将组织新农村建设观摩会议,我们拿出什么样的观摩点,以什么样的精神来对待这次观摩,直接关系到我们全年的新农村建设能不能在领导心目中有地位,能不能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家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这次观摩,不管是重点村,还是沿途村都要全力以赴靠上去抓。从我们自身来看,前期,我们相继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农村支部书记、渔农结合村主要负责人外出参观考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行动也比较迅速。统计了一下,一季度以来,全镇共植树20万棵,清理三大堆860堆。进入3月份以来,全镇日上阵劳力接近1000人,日上阵机械80多台套。重点是突出了三个字。一是突出一个“靠”字。村支部书记同志,手术三天还没有拆线,就回村调度工作。在承担了全镇90%以上的沼气建设的压力下,在村庄绿化、环境整治上仍然力度大;村支部书记同志作为农村支部书记中年岁最大的一个老同志,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坚持到一线去指挥。二是突出一个“快”字。三个渔农结合村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在认识上非常到位,短短的几天时间,村内就整治的焕然一新。三是突出一个“实”字。就是实实在在干事。葛家村、岗后、北盐滩、庄等村,经济薄弱,但是标准不低,行动不减,在环境整治上尽本尽力。小石家泊村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中,规划起点高,投入力度大,打造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支部书记就是要有这种气魄。我们今天所观摩的村,都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村,也希望继续保持这样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把新农村建设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早在新农村建设发动起,中央就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工程,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的落后面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同样地,新农村建设也不是大呼隆、大把抓。而我们有的村干部老是存在临时观念,思路不清、方法不多,重点不突出。从村村通油路、沼气、改厕建设,再到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只有明确方向,新农村建设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特别是我们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首先要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今年明确提出了“环境整治、村庄绿化、围村林建设和部门包村”的“四位一体”建设要求。具体到我们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首要的工作。地理位置显要,各级领导关注的程度较高,给全镇的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建设,市委年终检查验收新农村示范村中,环境综合整治就占了60%。这也给我们全镇,特别是11个示范村进一步敲响了警钟。不管从上面的要求,还是我们自身的发展,一定要在农村环境整治上下大气力、出大动作,切实抓出成效。农村环境卫生搞不好,经济再发展、农民再富裕,也不算是新农村,具体要做好三个结合:一个是与村庄绿化结合起来。要抓住当前植树绿化的大好时机,对清理过后的空闲地,详细搞好布局规划。准备绿化的,抓紧栽植苗木。力促村庄的整体搭配,协调推进。错过一季,就可能遗误一年。二一个是与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今年省、市对农村环境建设的要求很高、支持很大,市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农村居住工程、并要求各市区今年至少启动10个村的旧村改造任务,力争使农村居住环境五年有变化,二十年大变样。如此大力度地推进农村居住工程和环境整治,是多年来少有的,政策含金量很高,机遇十分难得。抓好农村居住工程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让群众得到实惠,而且有利于扩大建设规模,有利于助推房地产业走出低迷,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是一项有回报、有产出、有效益的工作。现在我们五村、六村、东岗村的旧村改造已经全面启动,要争取更多的农村旧村改造项目挤进政策扶持的范围之内。三是与长效保障机制相结合。农村环境整治的关键在于保持,保持的重点在于有一项长效机制。前两年我们搞新农村建设,环境面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到头来还是恢复老样子。反反复复,整治不清。今年,各村一定要在根治环境整治上想办法,下工夫,不管用什么方法,持之以恒保持下去是最终目的。

二是在规划布局上下功夫。重点是做好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搞好全镇的新农村规划布局。做到点线面结合、村居企联动,分类进行达标。点上就是重点抓好我们今天所观摩的一类村。11个市级示范村自不必说,要高标准、严要求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确保达到市级标准。其他的重点村也要按照“四位一体”的工作要求加紧推进;线上就是抓好蒲家片一线、大西片一线、南部沿途村一线和西部成大路沿途村一线,打造农村环境风景线;面上就是所有村庄都要因村而异,除重点村外,其余村都要以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为底线,全部行动。同时,特别要重视渔工企业包扶村、兼并村的建设力度,他们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成为亮点。从诚龙建筑公司刚才所做的表态发言可以看出,他们对康村进行的帮扶改造,应该成为我们渔工企业学习的方向。帮扶的过程也是企业提高声誉、赢得地位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要搞好本村的编制规划。今天,我们观摩的所有村都对本村做了详细的规划。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以前抓新农村建设,往往是想起一块做一块,村庄缺乏整体性。“新房子、乱村子”的现象比比皆是。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决定着一个村庄的长远发展。如果现在不抓好规划建设与管理,房子高高低低,道路曲曲弯弯,既影响整体面貌,也影响邻里关系,新农村就新不起来,这也是我们高度关注规划建设的原因所在。各单位务必把规划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以村庄布局规划为空间载体,以产业规划为动力支撑,以创造文明、富裕、和谐新农村为建设目标,真正把规划做得既符合实际,又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

三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推进各项工作,关键在于一个方式方法,同样的经济实力,同样的村庄规模,有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有的村却销声匿迹。有一个认识的问题,更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首先是必须要发动群众,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建设新农村,单纯依靠农村干部或者是依靠出工去干,难度很大,即使能保持一时,也不能长久改变面貌。还是要发动广大的农民,让他们自觉的参与其中。前期各村都向村民发了一封倡议信,强村用福利待遇来约束,经济薄弱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妇女主任、妇女文化队的力量,靠他们做工作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发动他们进行围村造林、庭院绿化等方面的工作。其次是要重视资源的有效整合。特别是经济弱村,要注重和邻村进行帮扶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拿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来说,一个村可以是一个社区,围绕几个村也可以联合建一个社区,形成资源共享的效果。三是要巧借外力。今年“四位一体”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部门包村。我们镇有5个市级包扶村,2个市级包扶村。在这种新农村建设的大形势面前,包村单位将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所以说,一定要充分抓住有利契机,争取帮扶,短时间内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镇内的渔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口扶持力度,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增加经济收入上。

三、落实责任,协同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篇13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深知工作上仍有许多不足,与先进县市区比、与领导的要求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思想不够解放,经营城市的手段不够灵活。虽然今年通过#路两侧土地挂牌,解决了#路的改造资金,但是城建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仍然制约重点项目的推进;二是责任意识不强,管理城市的方法不多。重建设轻管理意识较重,造成城市管理标准不高,管理不到位。三是居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滞后于城市发展,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设摊点和各种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四是城市体系还不完善,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低。集中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新的一年里加大措施,认真解决。

2005年我们将突出赶超发展主题,在继续巩固和完善今年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坚持以大幅度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为奋斗目标,从四个方面入手抓好今年的工作。

一是以改善城市形象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2005年,将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开展好活动,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城市管理责任体系,细化责任,量化指标,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重点抓好城市管理法规的舆论宣传、马路市场的退路进厅、低档无序广告的清理规范、乱搭乱建临危建筑的依法拆除等方面工作,对#路、#路实行严管重治理,创建一个焕然一新、井然有序的城市环境。

二是以提高承载功能为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定了#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亿元。计划于明年#前基本全部竣工。主要抓好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南拓区污水管网建设和老城区工业、生活污水管网清淤,#路拓宽改造,#街、#街等东西横向五条道路改造和绿化美化,以及#区、#工业园、#路两侧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