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流动资金测算的方法

流动资金测算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流动资金测算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流动资金测算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在商业银行的各类贷款业务中,流动资金贷款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一个基础贷款品种。作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融资工具,它具有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针对此类贷款,银监会专门出台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下称暂行办法)进行规制,本文结合该暂行办法的规定,拟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概念、管理要求、需求测算的意义、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借鉴。

1 流动资金贷款的概念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正确理解上述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这里的借款人是指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并不包括自然人。但在实践中,以自然人名义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所在企业经营的,也多参照适用该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第二,流动资金贷款系用于借款人的经营周转,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的短期资金需求,当然也可以用于满足借款人的临时性、季节性等资金需求;第三,贷款的用途限于借款人的日常的生产经营,不能挪用于固定资产项目或股权投资等,并且贷款金额不应超过借款人的实际资金需求。

2 银监会对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要求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银监会对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提出了以下管理要求:

2.1 全流程管理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要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包括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从受理到收回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2.2 资金合理测算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设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品种和期限,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该办法明确规定,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贷款的贷款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银监会可采取监管措施,并进行处罚。

为便于管理和实际应用,暂行办法在附件中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提供了参考方法。

2.3 统一授信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将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并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以防止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过度授信、多头授信。

2.4 用途合法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流动资金贷款用途必须明确、合法,并作了一些禁止性的规定,如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等,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等。

3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意义

3.1 遏制借款人的盲目扩张,防止过度负债。

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经常会有盲目扩张的冲动。为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快速获得所需资金,极易导致过度负债的问题。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进行测算,客观上会促进企业了解、评价自身的营运资金周转、财务状况等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利息费用支出。

3.2抑制贷款人的放贷冲动,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充分发挥贷款业务的龙头作用,带动其它业务的全面发展是各家银行的普遍做法。为完成利润等指标,受各种利益的驱动,各银行争相向所谓优质客户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造成风险的不断累积,而在实践中,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却经常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进行测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通过量化的指标将借款人的资金需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合规的形式抑制贷款冲动,提高其授信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其形成健康的信贷文化和理念。

3.3控制贷款资金的流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实践业务中,企业挪用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领域等现象并不鲜见,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合理测算以及对贷款资金流向的控制,可以确保企业将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其实体经营,防止借款人任意予以挪用。为此,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并对贷款支付方式、资金的回笼等作了明确规定,贷款人放任借款人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的,会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4现行测算方法及存在缺陷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该办法认为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4.1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4.2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上述测算方法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在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正常资金需求、提升贷款人的信贷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实践情况看,该方法还存在以下缺陷:

(一)适用前提的缺陷。该方法适用的前提是企业所编制财务报表须具有可用性,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国内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提供财务报表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测算出来的资金需求量可能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从而失去其测算的意义。

(二)适用范围的缺陷。该方法以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作为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对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一般制造类企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新成立的企业、特殊行业的企事业组织,如医院、学校、建筑业、娱乐业等可能难以直接适用。

(三)取值标准的缺陷。因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计算公式部分因素的取值标准和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造成实践执行中的较大争议,调节空间过大,测算数据易纵。例如,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如何取值?以前年度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是否可以不考虑?自有资金如何取值才算合理?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具体可以包括哪些?等等。

(四)选取因素的缺陷。计算营业资金周转次数时,测算公式选取了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五个与流动资金需求密切相关的因素,但是各行各业的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不同,经营模式、资金结算方式等也有较大差异,完全照搬上述因素未必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例如,有的企业的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中占比较大,是否应该考虑?在达到什么程度时考虑?又比如,很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正常经营的应收、应付款项,甚至对外借款等都计入了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上述情况也有可能造成资金测算的偏差。

5几点建议

(一)建议修改暂行办法的附件,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贷款用途等提供多种测算方法(不局限于财务报表)进行参考和选择,增加灵活性,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业务操作的自利。

(二)完善现行流动资金贷款的资金需求测算方法,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相关概念的含义和范围,或另行出台相关文件予以解释,缩小计算公式中取值可调整的空间,避免为达到目标数值而任意进行调节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运用上述公式过于机械和僵化的现象,建议充分利用附件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例如银行在预测周转天数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等情况,可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等。

(四)资金需求测算本身即含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并受企业对外投资、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估计数、预计数来完全准确预测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实务操作中,为避免受到监管处罚,资金需求测算在某些范围或程度上已经流于形式。笔者认为,手段与目的要进行区分,不能为了测算而测算,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贷款管理理念,切实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过于纠缠数字的精确是得不偿失的。建议在暂行办法中也可以考虑删除关于具体测算方法的相关规定,适当减少行政介入,而由各商业银行自行制订测算方法并报送监管机构备案。

篇2

一、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公式

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需要基于借款人的流动资金缺口(即借款人企业中生产经营需要的运营资金与现有可用资金之间的差额)来确定。影响借款人营运资金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自由资金、企业对外借债、企业对外欠债、准备接受的账款以及准备交付的账款。对于银行来说,除了做好基本的贷款审核与调查以外,也要关注借贷人的资金周转状况,提高营运资金评估的精确度。在营运资金需求量中将借贷人现有的流动资金、融资等扣除,就可获得新增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结合《办法》的相关要求,计算借贷人的运营资金需求量,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采取流动资金贷款模式,可满足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资金需求。因此,除了应用本次《办法》中提出的监管计算公式以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借款人目前拥有的应付票据、应收票据等,以此计算贷款量。结算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时,虽然其计算方法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不同,但是其最终目标趋向一致。那么如果某个企业拥有大量的应付票据和应收票据,在计算流动资金需求量时,应考虑以上因素。

有关企业贷款需求量的判断,应结合贷款需求人的财务出纳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考虑。如果财务出纳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则应将其资金的流动周期也统计到营运资金的计算过程中,确保企业资金需求状况的精确性。其中,应付票据的周转次数等于其销售成本,科目平均余额、应收票据周转与应付票据周转应分别作为营运资金周转的加项、减项予以计算。

二、变量分析

通过采取以上各种计算公式可知,影响企业运用资金变量的因素众多,包括企业卖出商品获得的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企业资金流动周期,下文进行逐条分析。

(一)销售利润率

企业对营运资金需求量的算法应等于销售收入除以周期内企业资金流动次数,基本可以理解为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销售目标,在当前的营运资金稳定流动前提下,不同周期应持有的周转资金量,包括各种税金、费用等。在一些财务管理教材中,关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计算,大多采取类似算法,但是在《办法》中的测试公式,以销售收入乘以净利润为测算公式的话,净利润实际上是资金提供者剔除其中认为不应考虑的因素。如果慎重核算交易对象的经营周期需求量,需要提出哪些因素呢?《办法》中并没有明确此问题。据科学调查,对销售利润率的取值最少有以下几种标准:

1.注册财务会计师成本管理教材中,销售利润率等于销售净利率,即净利润/销售收入。

2.销售收入除以月主营业务利率,即等于主营业务率。

3.销售净利润与毛利率的性质完全相同。这种取值方法目前还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和统一;一些专家认为,以往将销售的利润率称作毛利润,实际上只是口头表述而已,销售的利润率和毛利率应该是两个指标与概念。在销售利润率中,已经除去了期间费用;但是销售的毛利率中则仍然包含期间费用。一般情况下,关于毛利率的计算是通过总收入减去成本,将该数值除以销售收入即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毛利率就是将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加销售费用加销售税金及附加)然后除以销售收入的取值标准。从以上计算方法来看,依照不同的标准测算资金需求量,其结果将呈现紧缩的趋势。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获得取值标准,本文建议可遵循多元化原则,实行综合性的测评方法,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测算方法。如果某个企业的成本生产是其开支结构的主体,而销售、管理等费用的关联性薄弱,则可取值毛利率;相反,如果其成本所占比例不大,而期间广告开支、人力资源的付出大量超越一般企业水平的企业应可以采取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取值标准。

(二)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销售收入年增长率的不稳定决定了销售年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在平稳发展的企业中,可以取最近3年的增长率平均值。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数据,能够证明企业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并且可以保证会继续持续增长,采取最近一年的增长率即可。如果企业已经具备较为清晰、明确的销售目标,且具有数据支撑来体现生产销售计划,能够拿出销售合同,则可根据实际来调整贷款的额度。增长率不光是靠贷款前的科学预测,还需在放贷后加紧监控措施,以便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在企业财务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基本可以确定在往年财政数据左右。如果企业财务结构将要或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如企业信用策略的转变,需要通过延长信用期间提高销售收入;或者针对企业的原材料有明显涨价趋势,需要在授信期内大规模地实现原料储备;或者,当企业通过努力提高了市场地位,那么在其授信期内,就可以延长和上游企业之间结算的周期。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拿出佐证,如销售计划、采购合同等,就可以较为精准地确认企业营运周期,准确测算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三、定量取值

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对营运资金量的测量主要受到以下三大因素的影响:

(一)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指借款人本身已有的流动资金,目前没有材料可以明确提供对自有资金测算的指导思想,通常采用测量自由资金定量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将自有资金与营运资金等同对待。但是从当前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看,将企业运营的所有资金,根据一定比例可分为短期流动资产与长期流动资产。企业长期资产资金来源在减去企业长期负债后,其中差额便为全部自有资金,根据此现象,企业的全部资金扣除企业的被占用资金,最终获取的差额就是可流动的自有资金。

2.银监会培训材料中对于自由资金的计算公式为未分配利润与净利润与折扣的和减去资本性支出与股利支出与企业借款的和等于自有资金。对于此公式,需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未分配的利润应该参照企业近期对外欠债,并且考虑到企业的净利润、折旧、资本性支出、股东利润分配以及到期借款均应考虑在授信期内,也就是说在当前盈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在授信期间的各种经营活动流动资金、投资活动资金等,获取一定的经营所需资金量补偿。通过采取以上两个测算公式,其结果很可能出现负值,而实际上企业主体的运营处于良好状态,处于产业链的优势位置,可以占用上游或者下游企业的资金,其行业地位呈快速上升趋势,对于这类企业提出的贷款需求,其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商业银行的放款率较高;如果授信的整体风险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那么在了解企业历史财务状况的前提下,可进行较为合理的测算,以便更好满足借款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需求,扩大授信业务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受托支付监控力度,防止贷款被个人挪用。

(二)非现有固定资本贷款

如果不考虑银行的流动资金,那么最终计算的结果,也就是贷款银行能够为其提供的贷款总额度,将其剔除之后很可能出现重复计算信用额度问题。综合授信额度(也称敞口)属于应付票据范围内,通过研究可知,综合授信额度的用途为流动资金。若企业在进行财务结算时,由于银行承兑汇票的开立,应付款项总额为二百万人民币,其中,保证金总额为六十万元,可知,其综合授信额度数额为一百四十万元,该项目应计作减项。

(三)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对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在《办法》中并没有指出具体的范围,因此不宜被金融企业所掌握,通常认为应包括融资租赁、股东借款、吸收投资、发行股票、财政拨款以及其他融资等融资渠道,但是也有人认为在授信期内计算融资额度非常必要。目前高端客户的融资途径较多,从各渠道授信机会都很大,但未使用授信额度的几率也很大,增大了测定数据的难度。因此,必须明确融资的渠道,确保在授信期内可以提供相应支持,才可纳入测算范围。

四、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应用中存在的难点

(一)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涵盖的品种范围未明确界定

流动资金贷款在《办法》中的解释是“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主要强调贷款的流动资金的用途,但没有明确指出信贷品种。而且《办法》中高风险信贷产品与低风险信贷产品没有进行区别分类。

(二)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办法》中对营运资金量的测算是以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核算来建立的。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导致使用《办法》中的公式测算出的所需运营资金量与借款人自有资金量存在较大偏差,造成银行最终测算出的可授信用额度没有实际参考价值。主要表现有三点:(1)部分中小企业的流动贷款被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用,导致一部分流动资金贷款成为企业长期占用的固定资源,使银行极不容易回收这部分贷款。(2)新成立的企业与成长期中的企业,由于其年增长率的不稳定,收付账款资金周转天数不明,历史数据不能准确反应借款人的实际,造成银行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难度加大。(3)民营企业以家族形式经营。往往这样的企业会通过隐藏销售收入与利润来逃避纳税额。同时企业利润被家族个人所掌控,用以个人支出或对外投资。再以个人投资的方式反映在应付款中,造成测算结果不准确,如果银行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严格,又会加剧中小企业资金流动,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严重抑制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集团客户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

对于集团关联客户,可以参照《办法》中的附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采用合并财务报表来估算流动资金授信额度。但由于合并报表数据一方面不能确定集团的全体员工是否都自愿参与授信银行的授信,也不能确认所需授信的企业不参与合并报表,如何确定仅对部门成员企业授信的集团客户的授信额度变得极为麻烦。另一方面,合并报表中不能表示出企业是否存在内部抵消交易,特别是母公司与子公司内部利润分配的抵消,母子公司内部业务的抵消严重影响财务合并报表的真实性。

(四)测算公式中的不确定因素

企业的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自有资金的运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以及现有融资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而《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中提出的测算公式需要计算以上因素,虽然可以合理调整借款人的信贷需求,但是也给审贷人员评测企业贷款需求的真实性增加难度。

1.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对外进行投资。信贷人员此时可以通过放大计划投资规模借款人的现有可流动资金。最后使银行放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而银行难以判断企业的投资计划及投资规模的真实性。

2.如果企业在其他银行也拥有信用额度,信贷人员可以通过操作他行贷款来扩大或缩小现有流动资金的余额,达到放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目的。严重干扰审批人员正确判断贷款需求的真实性。

3.对于季节性生产所需资金的借款人,通常按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中的规定按每年年序生产时段与汇款周期合理性作为计算周期来测算流动资金需求。由于企业季节性贷款需求期限短于一般企业的授信期限。如果按连续生产时段测算贷款需求并按银行授信期限发放贷款,则贷款期限中明显包括企业生产时段的贷款额度,难以掌握企业非生产阶段的贷款额度。

4.企业内部充足闲置未分配利润,才能发展为一个良好的企业,而一些企业经常先分配利润,使得流动资金不充足。所以优质企业往往贷款需求较小,而需求大量贷款的企业通常是级差企业。如果银行按照企业实际需求来评定企业贷款信用额度,会导致优质企业贷款额度会大大小于极差企业所获贷款量。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使级差企业获得,将大额信贷放给极差企业,不以安全性为首要,这样完全违背了银行的信贷原则。同时优质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额度而大量分配企业内利润。

五、对银行业机构合理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建议

(一)加强流动资金审查,提高对合理测算流动资金认识

银行应充分认识到合理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是加强流动资金贷款管理的核心,其对于改变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减少错误性贷款、防止防范骗贷行为都具有重大意义。银行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使银行审贷人员熟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方法,抓紧制定落实措施,提高制度执行力。同时多加关注基层信贷人员,加强追踪流动资金趋向,提高授信质量。

(二)深入了解企业现状,确保流动资金运用在正确的地方

提高银行审贷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所在行业性质,重点考察企业营运与销售收入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测算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做好调研回访,了解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与成品的销售,关注企业的收益计划增长率与流动资金运转周长是否正常。从而正确判断其运营资金需求量。在考察其资金贷款需求量时,应重点关注企业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资源配备、技术专利以及企业营销能力等。硬件方面如相应的机械设备、厂房规模及生产能力。软件设施如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施工人员等,企业是否拥有具有特色的技术与专利等知识产权,企业原材料的储备,储备是否完好,还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手段与市场营销手段是否正确有效。

(三)对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额度进行加强研究

《办法》的核心重点是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要做好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测算,需要树立有效发展的理念,银行企业需要改变单一追求业务总量的观念,转变成为在追求总量的前提下,使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有机结合。稳健推进国家经济发展,正确有效地支持国家政策,合理运用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公式,合理把握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在源头上预防信贷风险,促进银行信贷业务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2月银监会颁布.

[2]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培训讲义2010(03).

[3]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案例点评[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1).

篇3

1 流动资金概述

财务分析,是可行性研究中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的重要工作,是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在现行会计规定、税收法规和价格体系下,通过财务效益与费用的预测,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

流动资金是指项目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运营资金。

流动资金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总投资的高低,而且影响着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2 流动资金计算过程

流动资金的计算有两种方法:扩大指标估算法和分项详细估算法。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是分项详细估算法,本文只介绍此项方法。

财务分析中,流动资金的计算基础是“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及企业近几年三大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因此,在上述表格及资料准备完成以后方可进行流动资金的计算。

2.1 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2.2 周转次数的计算

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如下:

(1)N现金=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现金余额+年末现金余额)

(2)N原材料=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原材料余额+年末原材料余额)

(3)N在产品=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在产品余额+年末在产品余额)

(4)N产成品=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产成品余额+年末产成品余额)

(5)N应收账款=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

(6)N预付账款=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预付账款余额+年末预付账款余额)

(7)N应付账款=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应付账款余额+年末应付账款余额)

(8)N预收账款=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预收账款余额+年末预收账款余额)

一般情况下,每项周转次数的确定应取近几年平均值,剔除掉不正常年份计算值,以期得到和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的周转次数。

2.3 各项数据的计算

在周转次数计算好、同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做好以后,就可以进行流动资金的计算。

具体各项目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1)C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年其他营业费用+年其他管理费用)/N现金

(2)C原材料=(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原材料

(3)C在产品=(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用)/N在产品

(4)C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其他营业费用)/N产成品

(5)C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N应收账款

(6)C预付账款=(预付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预付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预付账款

(7)C应付账款=(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应付账款

(8)C预收账款=年预收营业收入/N预收账款

3 以项目为例,计算流动资金

该项目新厂区征地面积约300亩,建设内容主要有生产厂房、食堂、气源站、液化天然气站、大门及门卫等。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建设期1年,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架高端液压支架的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收入112821万元(不含增值税)。

3.1 周转次数

分析该企业近5年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各辅助报表后,计算出近5年N现金、N原材料、N在产品、N产成品、N应收账款、N预付账款、N应付账款、N预收账款,剔除不正常年份数值后取平均值,得出N现金=12,N原材料=8,N在产品=8,N产成品=10,N应收账款=8,N预付账款=6,N应付账款=6,N预收账款=6。

3.2 “总成本费用表”中各项数据

(1)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

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有:钢板、管棒材、铸锻件、焊材;外购件主要有阀类、结构件、高压胶管、橡胶密封件等。

经选取量大、有代表性的产品类型仔细测算,本生产纲领内,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为69949万元。

(2)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

本项目燃料及动力能源主要有电、氧气、CO2气体、天然气、氩气等。

经测算,本项目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3385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

工资及福利费,参考企业近3年全厂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年人均工资,并考虑到达产年后一定的增长予以计算。

本项目设定人员1735人,年人均工资按照4.2万元、五险一金等按照工资的60%计算。本项目达产年年工资及福利费=1735*4.2*1.6=11659万元。

(4)年其他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等。其他制造费用是指制造费用中扣除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修理费后的其余部分。

经分析、测算,并考虑企业达产年后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引起制造费用的降低,年其他制造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为112821*2%=2256万元。

(5)年其他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有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其他管理费用是指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其余部分。

经分析、测算,并考虑企业达产年后管理能力的提升,年其他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为112821*3%=3385万元。

(6)年其他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其他销售费用是指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后的其他部分。

经分析、测算,年其他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为112821*3%=3385万元。

(7)年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为以上(1)-(6)项之和,(1)+(2)+(3)+(4)+(5)+(6)=69949+3385+11659+2256+3385+3385=94019万元。

(8)折旧及摊销

参考“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为4048万元。

(9)财务费用

本项目无贷款,财务费用为0。

(10)年总成本费用

年总成本费用为经营成本、折旧及摊销费用、财务费用之和,(7)+(8)+(9)=94019+4048+0=98067万元。

3.3 “流动资金估算表”中各项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得,

(1)C现金=20688/12=1724;

(2)C原材料=73336/8=9167;

(3)C在产品=87248/8=10906;

(4)C产成品=(94019―3385)/10=9063;

(5)C应收账款=94019/8=11752;

(6)C预付账款=20982/6=3497;

(7)C应付账款=(69949+3385)/6=12222;

(8)C预收账款=78972/6=13162。

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46109;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25384;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725。

4 总结

篇4

我国的小企业融资市场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定价权掌握在卖方,卖方根据各小企业的素质施行价格歧视。所以,小企业的“形象”从一定程度上决定自身的融资成本。

(一)“好看的”财务报表和新增流动资金缺口的测算方法

小企业报表的特点。一是流动资产比例较高,占总资产的60%-70%,主要是由于应收款项和存货引起的;二是固定资产偏低,通常不超过30%;三是流动负债较高,主要由于偏高的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造成;四是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偏低,尤其长期借款偏少,但民间借贷具有隐蔽性;五是所有者权益较高,但注册资本偏小;六是为避税,纳税申报表反映收入偏少,真实收入核实有一定难度。

“好看的”财务报表应具有的特点。一是适度增加固定资产占比;二是控制好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流动比率控制在1左右尚好,速动比率控制在2左右尚好);三是合理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商贸型企业该天数应尽量控制在30天以内,生产型企业可适当放宽;四是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企业正常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左右较佳,这样面对银行贷款测算时有新增流动资金缺口;五是注册资本可适当增大,小企业常将所有者权益项中的未分配利润做得很大,一来不符合小企业发展规律,二来银行在测算新增流动资金缺口时可认为该项能弥补缺口,从而使企业失去银行的信贷支持。六是企业的增值能力主要看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比值。一般来讲,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值越小,其增值能力越强。

下面介绍3种银行常用的新增流动资金缺口的测算方法。

方法(一)根据银监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中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公式来确定借款企业的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方法(二)本方法为实际工作中的一般经验做法,主要考虑客户的销售内在需求、保证能力及负债水平制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操作中确定需求规模应该考虑周全,计算精细。

具体做法是:根据客户从当前开始到一年后的合理销售规模净增长数,由此引起的合理应收账款及库存净增加额,减去应付账款净增加数之后得出的合理数额,即为我行给予该客户新授信规模最大理论值.

方法(三)成本周期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借款人上年末的财务数据,计算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天数,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然后计算出借款人从生产投入到货款的收回所需的时间,再根据借款人当年计划实现的销售收入和上年的销售成本率,最后计算出借款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用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营运资金需求量=(存货天数+应收账款天数-应付账款天数)÷30×(当年计划月产品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成本率)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二)充足的银行对账流水

银行对账流水能覆盖财务报表的销售收入和实际销售收入,证明企业营业能力,这是取信银行的关键,即使企业在纳税报表的销售收入与实际有偏差,也可以通过银行对账流水得到佐证。企业不能忽视银行对账流水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三)良好的银行征信记录

这是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首要准入条件,一方面包括小企业主、实际控制人、法人代表等关系人的银行征信记录,另一方面包括小企业自身的银行征信记录。对于小企业贷款,银行在看重企业产品的同时更关注关系人的人品。当然良好的银行征信记录不代表空白的征信记录,空白的征信记录让银行失去评价的标准和空间。良好的银行征信记录首先是有记录,再是无不良信用记录,这些记录包括银行的个人和企业的以往和现在的银行信贷记录、企业的垫款记录、担保记录、被担保记录、法院的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等。

(四)连续的纳税记录

纳税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这件事情每个人都知道,小企业也知道,但是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大部分小企业没有规范的纳税。企业连续的纳税记录是记录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依据。我国大部分银行不会对未纳税的企业提供经营性贷款,这也是银行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五)独立、专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

这是记录企业经营的客观要求,避免产生一张报表都没有,一张税票都没有的企业,也是企业规范经营的前提。

(六)足值的抵押物

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方式有抵押、担保公司或一般企业担保、质押(应收账款、全额现金、股权等),其中抵押是银行较为认可的担保方式,抵押物可为住房、商铺、商住两用房等。能够提供抵押物的企业可充分证明企业的实力。

二、自我宣传、突出专长

第一,打造特色产品。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很多小企业的产品同质性很强,没有特色,经营销售情况全靠小企业主或关系人的社会地位或人脉关系,这样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迟早会遭到市场淘汰,银行一般会选择谨慎贷款。

第二,整洁、规范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的整洁、规范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状态,是企业给银行的第一印象,犹如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振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三、忠诚与贡献

(一)小企业主

小企业主作为企业的所有人,其本身也是银行的潜在客户,要保持与银行的日常联系,包括日常的个人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存款业务、结算业务、基金业务、黄金业务、三方存管业务等。

(二)小企业本身

小企业本身对银行的贡献也颇大,例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票据业务、工资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

篇5

一、管理好企业贷款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贷款管理,有利于降低公司资金使用成本,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贷款的使用是有资金成本,贷款的资金成本除与国家利率水平有关外,还受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与银行的议价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加强企业贷款管理,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就是在企业经营业绩既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对银行信贷产品的议价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企业议价能力强,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或适当比例的下浮,议价能力较弱,贷款利率可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实行上浮。上浮与下浮之间的成本,对依靠贷款融资的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

2.加强企业贷款管理,有利于维护企业的信用,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企业信用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信用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好、口碑好,容易得到资金供应者的信赖。贷款是银行对企业授予的信用,是银行对企业信用资质和履约能力的高度认可,加强贷款管理,做到及时足额地偿还银行贷款,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在银行和社会上的信用,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美誉度。

二、如何管理好企业的贷款

1.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重点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和贷款利率的变化,加强对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有关贷款管理政策和规定的学习掌握,为做好贷款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贷款利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进而对企业的融资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经济趋于上升势头时,经济环境不断改善,企业扩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国家会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适当加大货币资金的有效供给,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现有的利率水平,企业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加大对贷款资金的融通。当经济快速发展,出现过热苗头,通胀预期出现的时候,国家就会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收缩市场流动性,甚至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企业的融资环境趋紧,融资难度加大。当经济环境反方向变动时,对企业的影响正好相反。企业必须根据对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判读,来做出科学的融资决策。贷款管理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融资也会产生影响。

2.加强对银行信贷政策和贷款管理过程的研究,提高与银行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到知己知彼。银行的信贷政策和贷款管理流程具体规定了企业的授信标准、调点和评价依据,研究银行的信贷政策和贷款管理流程,有利于企业根据银行的标准要求对企业自身进行适度调整,是企业在需要银行信用时,能满足银行的贷款标准和要求,贷到需要的信贷资金。

3.建立贷款管理部门,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明确职能划分。集团型企业应设置独立的融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划分,加强贷款管理,中小企业可以不设管理部门,但必须明确管理岗位和工作职责,实现专人管理。

4.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企业资金需求。加强贷款管理的前提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只有做到科学借贷、适度负债才能做好贷款的日常管理。不同的银行在授信之前都会对企业需要的资金进行预测,不同的银行预测方法不同。

银监会在制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测算方法,可以借鉴其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测算资金需求。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1)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2)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5.完善贷款办理授权和审批流程,实现贷款管理科学化。科学的贷款管理必须有合理的授权并经过有权部门的审批,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应有之义。完善的贷款授权流程包括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股东会对董事会进行授权,第二个董事会对法人代表进行授权,第三个层级是法人代表对授权人进行授权。董事会、法人代表和授权人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决策,最终由法人代表授权的人来代表公司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和授权相对应,办理贷款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办理银行贷款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时,必须走一个审批流程。审批流程需要融资部门主管签字审批,上报公司财务主管审批,最后由被授权的人代表公司签订借款及担保合同。这样经过一个完整的授权和审批流程,贷款管理也就符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贷款办理进一步规范。

6.建立贷款管理台帐,实施贷款日常管控。建立贷款管理台帐,是贷款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融资业务承办人员根据借款行、借款金额、贷款利率、借款期限、担保单位、资金类型等要素建立起完整的贷款管理台帐,并根据企业贷款到期办理续贷和新增贷款情况及时更新台帐。与贷款管理台帐相对应的还需要建立授信管理台帐和对外担保台帐。授信台帐用来记录各银行机构对企业的总体授信和用信情况,担保台帐用来记录企业对外担保情况,并据此定期跟踪被担保单位生产经营情况,确保担保安全,避免财务风险。

7.根据资产资本结构控制贷款规模,做到适度负债。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也对企业贷款的融资规模形成制约,贷款融资额度必须和企业的资产资本结构相适应,做到适度负债,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其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不同,对贷款额度和期限形成一定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如果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比较大,根据财务管理的经验,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一般是较快,此时企业可以较多地通过增加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其原理不外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资产较多,企业的流动比率会较高,偿债能力有保障,也很容易地筹集到债务资金。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偏高,其资产周转速度是较慢,就要求有较多的权益性资金等长期资金做后盾。不同的资本结构,就决定了不同的负债和权益比重,负债与权益的不同配比也是制约贷款融资的重要因素。

8.与法律部门合作,防范筹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在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必不可少。这就要求融资管理部门与企业法律事务部门相互配合共同防范财务风险。在具体工作中,融资业务人员需要把签订贷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等相关情况详细介绍给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合同条款,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审核,对违反合同法和担保法,损害企业利益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融资管理部门在根据出具的法律意见与借款行进行协调,对相应的合同条款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与法律部门的合作,把企业在借款和担保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

9.加强担保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担保管理是和企业贷款管理直接联系在一起,企业在管理企业贷款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担保管理问题。企业办理贷款需要外单位提供担保,如何需求合适的第三方单位是制约企业贷款办理的关键因素。许多单位融资难正是因为企业自身没有适合的抵押资产,又找不到适合的第三方提供担保,导致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担保管理,寻找合适的担保单位就成了办理贷款管理的重点所在。

10.注重信用管理,维护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企业贷款管理实质上是对企业信用和社会诚信度的管理,加强贷款管理必须时时处处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注重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具体到贷款办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贷款要做到到期及时归还,足额按时支付借款利息,不能出现贷款逾期的现象,否则,就会列入银行放贷的黑名单中,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再想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就更加困难;二是在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时刻把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放在第一位,做到行为规范,守时守信,真正起到对外公关宣传的窗口示范效应。

1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做实企业内功,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能力,争取与银行谈判的主动权和银行的大力支持。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经营业绩好实力强,其还本付息的能力就抢,就越能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市场经济中,资金总是流向回报率和效率最高的地方,这也是资本的本性决定。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做实内功,扎扎实实地发展自己,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也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争取到与银行谈判的主动权,获得贷款期限和利率方面的优惠条件,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2-050-0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企业购并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企业的现实价值,很少问津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实际上,真正决定企业购并得失的关键因素,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实价值,而是其潜在价值。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购并是一个等价公平交易,所以,如果投资者按照现实价值收购一个没有潜在价值的目标企业,那么他只能收回其购并投资而不可能获利。如果绝大数企业购并都是无利可获之等价交换,那么,世界企业购并就不可能风起云涌和浪潮迭起。人们之所以会热衷于企业购并,就是因为这种投资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购并投资获利过程也就是挖掘与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过程。企业购并投资要获得较高回报,就必须购买具有较大潜在价值的目标企业。目标企业潜在价值越大,购并投资回报就可能越高。测度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企业购并投资决策的基础与前提。只有科学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才有可能准确预测购并投资能否获利、以及能够获取多高的回报。因此,从理论上解析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基本特性、形成原因、决定因素以及实现前提,创立测度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技术与方法,不仅能够填补企业潜在价值理论研究空白,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购并决策水平。

一、 企业潜在价值解析

所谓目标企业,又称靶子企业,是指成为其他企业购并对象的企业。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增值潜力。

与现实价值相比,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具有两大基本特性,即不确定性和隐蔽性。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不确定性,是指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价值。我们知道,企业现实价值是一种确定性价值。因为这种价值是根据企业现实盈利能力或预期收益评估出来的,并且表现为确定的市价总额或资产评估值。而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则是一种既有可能挖掘也有可能无法实现的价值。企业潜在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必要条件。挖掘或实现企业潜在价值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足够的资金投入、管理效率的改善、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等。如果上述条件具备,企业潜在价值就有可能实现;否则,企业潜在价值则有可能永远处于隐性状态。

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隐蔽性,是指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易发现与测度。企业潜在价值不易发现与测度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潜在价值是企业潜在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企业潜在预期收益则是一种隐性收益。由于这种收益,既不是企业现有盈利能力的直接拓展,也不是企业现有市场表现的简单延伸,而是一种需要通过与其自身最优经营状态或与其它企业经营效率的比较才能发现与测算的收益,从而无法根据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直接估算出来。由于企业潜在价值具有特殊性质,所以其发现与评估需要运用特殊技术和方法。

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判别企业购并经济合理性的必要前提。一项企业购并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关键取决于这种购并投资能否实现机会成本最小化或投资回报最大化。如果购并投资的回报小于其他投资,那么,投资者就应该选择其它投资而放弃企业购并;倘若购并某一企业的收益小于收购其它企业,那么,主并企业则应当收购其它企业而放弃对该企业的购并。作为商业投资,收购目标企业必须获得回报。但是,企业购并投资能否获得回报以及能够获得多少回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企业购并投资是通过购买与整合目标企业来完成的。购买与整合目标企业获取投资回报的过程实际上是挖掘与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过程。因此,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大小决定企业购并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购并一个没有潜在价值或潜在价值很小的目标企业,其投资回报率必然很低,甚至不具有经济合理性。反之,收购一个潜在价值较大的目标企业,则有可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从而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由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决定购并投资回报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发现与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可以预测购并投资回报率,而且能够判别企业购并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决定企业购并能否获利,而且制约企业购并溢价形成及其水平。所谓企业购并溢价,是指超过企业价值的购并价款。从本质上说,企业购并溢价是挖掘或实现企业潜在价值的期权价值。由于挖掘企业潜在价值可以获利,拥有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意味着获得了一种盈利机会,所以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并且本身具有价值。目标企业在出售企业产权的同时,实际上也将挖掘自身潜在价值的权利让渡给了主并企业。由于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本身具有价值,所以目标企业让渡这种权力时,主并企业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这种对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购并溢价。从理论上说,主并企业进行股权收购,实际上是购买了两种价值:一是企业的现实价值,二是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期权价值。前者构成企业购并价款中的资产评估值或合理市价,后者则形成企业购并溢价。总之,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是企业购并溢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且决定企业购并溢价水平高低。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潜在价值,关键要看该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一般来说,高效企业发展潜力较小,低效企业发展潜力较大。这是因为,经营效率低下,表明企业的资源利用或配置效率未达到应有水平。而一个企业没有获得应有业绩,则说明这个企业存在业绩改善的可能或空间,从而具有潜在价值。

衡量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主要尺度是效率指标。一般来说,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投资回报率低于行业平均或主并企业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该企业资源未能获得有效利用;倘若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低于主并企业,则表明该企业具有购并的潜在价值。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说明具有业绩改善的空间;而经营效率低于主并企业,则表明主并企业具有改进目标企业经营业绩的可能。目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一旦获得有效改善,那么购并对象的价值就会发生增值,从而企业的潜在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企业经营业绩低下,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或经营规模,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其中,前者是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客观原因,后者则是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观因素。从客观原因来说,缺乏足够资金会造成企业投入不足,致使企业无法达到最佳经营规模,从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缺少先进技术,则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创新,从而会使企业丧失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一般来说,造成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薄弱;而导致技术落后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就主观因素而言,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管理者无能,也有可能是由于人存在道德风险。其中,管理者无能,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控或混乱。而人的道德风险,则会导致管理者侵吞公司财产、过度在职消费、以及工作不求上进。

挖掘或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前提:第一,购并双方必须存在效率差异。并且主并企业经营效率应该高于目标企业。如果购并双方不存在效率差异,那么就不存在通过购并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可能性。倘若主并企业经营效率等于或低于目标企业,那么,即使目标企业存在很大发展潜力,但主并企业也没有能力挖掘。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具有不可实现性;第二,主并企业必须具备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能够提供必要资金和技术,而且还应包括能够提供适用于目标企业的过剩管理能力。不能提供足够资金和技术,目标企业规模扩张和产品创新就无法实现;不能提供适用于目标企业的管理能力,目标企业管理落后状况就难以获得有效改善。同时,如果所提供的管理能力不是主并企业过剩的管理能力,那么,就有可能在提高目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会降低主并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无法提升兼并后联合企业的总体经营水平;第三,主并企业内部扩张受到诸多限制(如反垄断法、规模经济临界点、以及内部扩张成本较高等)。否则,主并企业过剩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就会用于内部扩张,而不会投入企业购并;第四,目标企业存在资源短缺或更换管理者的困难。否则,目标企业股东就会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或更换管理者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而不会出售股权或资产。

由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潜在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潜在预期收益则是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产物,所以,可以通过测算企业增效和资源利用潜力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即效率比较法和资源利用法。

二、效率比较法

所谓效率比较法,是指通过测算购并效率改进收益以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假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潜在价值,关键要看其经营效率与行业和主并企业的比较。其中,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决定其潜在价值的大小。两者的差距越大,表明目标企业业绩改善空间或潜在价值越大。反之,其业绩改善空间或潜在价值则会越小;而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主并企业的差距则决定其潜在价值的可实现程度。两者的差距越小,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可实现程度就会越低。

由于企业潜在价值取决于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可以大致评估出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同时,由于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来源于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经营效率差异,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效率差异可以大致评估出目标企业的可实现潜在价值。

运用效率比较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测算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GP);二是通过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主并企业的比较,测算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MP)。其中: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测算公式为:

GP=HSB-SBB

上式中:GP=目标企业潜在价值;HSB=按行业平均经营效率计算的目标企业价值;SBB=购并前的目标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的测算公式为:

MP=USB-SBB

上式中:MP=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USB= 按购并后联合企业效率计算的目标企业价值;SBB=购并前的目标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GP)与可实现潜在价值(MP)之间的差额主要来源于主并企业经营效率(AE)与行业平均经营效率(HE)之间的差异。在其它情况不变条件下,当 AE>HE时,MP>GP;如果 AE

所谓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是指主并企业通过购并改进目标企业和自身经营效率所获得的价值增加额。这种价值增加额大致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效率改进性收益,即企业购并后由于目标企业效率改进所增加的收益;二是资源互补性收益,即购并后由于主并企业获得短缺资源而提高自身经营效率所获得的收益。

运用效率法测算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是测算购并前目标企业价值,其次是测算效率改进后目标企业价值,然后是测算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以及效率改进性潜在价值和资源互补性潜在价值。

假定大方公司(A)与巨石公司(B)分别为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购并前后两个企业的有关财务状况如下表一:

根据上表提供的财务数据,运用效率比较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大致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算购并前目标企业价值(SBB)。

由于购并前目标企业处于持续稳定增长状态(尽管增长率较低),并且资本支出与折旧额大体相等,从而我们可以用高登模型④测算其价值。其具体测算结果为:

SBB= R0(1+G)/(K-G)

=884.4(1+4%)/(11%-4%)

=13139.66(万元)

第二步,测算购并后按联合企业经营效率评估的目标企业价值(USB)。

由于购并后新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且资本支出和折旧大体相当,所以也可以用高登模型测算新企业中目标企业价值。同时考虑到企业购并的互补效应,购并后新企业经营效率会高于主并企业,所以,按购并后新企业经营效率来测算目标企业价值的具体过程与结果如下:

首先是确定基本测算数据。

根据上表:

R=[(6600-6600×76%)×(1-33%)]

=1061.28(万元)

G=6.6%

K=8.8%

其次,运用高登模型测算USB⑤。

USB =R0(1+G)/(K-G)

=[1061.28×(1+6.6%)]/(8.8-6.6%)

=51423.84(万元)

第三步,按购并前主并企业经营效率测算目标企业价值(ASB)。

第四步,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PSB)。

PSB=USB-SBB

=51414.84-13139.66

=34373.6(万元)

上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由效率改进型潜在价值与资源互补型潜在价值所构成。其中:

资源互补性潜在价值(RPSB)为:

RPSB=USB-ASB

=51419.1-34373.67

=17045.43(万元)

效率改进性潜在价值(EPSB)为:

EPSB=PSB-RPSB

=38279.44 -17045.43

=21238.75 (万元)

上述测算结果表明,巨石公司(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为38284.18万元。其中,资源互补性潜在价值为17045.43万元,效率改进性潜在价值为21238.75万元。

三、资源利用法

所谓资源利用法,是指通过测算资源利用潜力以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方法。

所谓资源利用潜力,是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的可能与空间。企业资源利用潜力与企业目前资源利用效率负相关。企业目前的资源利用效率越低,其资源利用潜力就会越大;反之,其资源利用潜力则越小。

因为企业的现实价值大小取决于预期收益的高低,而企业预期收益则与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正相关,所以,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其预期收益就会越高,从而其现实价值就会越大;反之,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其预期收益和现实价值就会较低。如果目前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表明该企业预期收益和实际价值提高的空间较小,从而其潜在价值不大;倘若企业目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则表明其预期收益和价值增值空间较大,从而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由于企业价值与资源利用效率正相关,而企业潜在价值则是资源利用潜力的增函数,所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测算资源利用现状估算目标企业的现实价值,而且可以通过测算资源利用潜力评估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

反映企业资源利用效果的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与固定资产净收益率。两者的测算公式分别为: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 年产品销售净额/年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上式中:

年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 流动资产各个月末余额之和/12;

年产品销售净额⑥=产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 销售折扣-销售折让

固定资产收益率=(年税后利润/年固定资产平均总额)×100%

如果目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固定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该企业存在资源利用潜力。由于充分挖掘或利用这些潜力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利用潜力,可以大致估算出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

运用资源利用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大致需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是测算目标企业和行业平均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与固定资产收益率,其次是测算目标企业在资源充分利用情况下的流动资金节约额,其三是测算目标企业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时的固定资产收益增加额,其四是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充分利用年增效额,最后是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充分利用增效总额的现值(即潜在价值)。

假定目标企业(B)和行业(H)资源利用状况和有关财务数据见表二。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运用资源利用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具体过程与结果如下:

第一步,测算目标企业流动资产利用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后的年流动资金节约额。

设: BVR=目标企业流动资金节约额; BSR=目标企业年销售收入; HLR=行业平均流动资金周转速度;BLR=目标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T=企业所得税率。

那么,目标企业年流动资金节约额为:

BVR=BSR×(1/HLR-1/BLR)×(1-T)

=5600×(1/1.8-1/1.3)×(1-33%)

=-787.92(万元)⑦

第二步,测算目标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后的增效额。

设:BFR=年固定资产增效额;BFB=年固定资产余额;HFR=行业平均固定资产收益率;BFR=目标企业固定资产收益率。那么,年固定资产增效额为:

BFR=BFB×(HFR-BFR)

=672×(22%-18%)

=26.88(万元)

第三步,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利用年增效总额。

VFR=BVR+BFR

=787.92+26.88

=814.8(万元)

第四步,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利用增效总额的现值(VFTF)。

资源利用法测算结果显示,目标企业资源利用潜力或潜在价值为4301.25万元。

注:

①假定购并后由于受资源互补性和效率改进影响,联合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仅高于目标企业,而且会高于主并企业。

②假定购并后由于受品牌技术扩散影响,联合企业的销售收入会增加10%。

③新企业税后利润按新的销售成本率计算。

④ 这里使用的是持续稳定增长高登模型。如果企业预期收益增长不稳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该模型转换为两阶段或多阶段折现模型。关于高登模型的性质与推导,可参见:包明华:《购并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第五章的有关内容。该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⑤ 按联合企业经营效率评估的目标企业价值。

⑥ 企业销售收入不仅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同时还包括其他销售收入:如原材料销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提供劳务或服务收入等。

⑦ 负值表示流动资金节约额。

参考文献:

1.A・达莫德伦.投资估价:确定任何资产价值的工具与技术(上、下册)[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达雷尔・达非.动态资产定价理论[N].,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3.约翰・Y・坎贝尔,安德鲁・W・罗,艾・克雷格・麦金雷.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N].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英]特里・J・沃特沙姆,基思・帕拉莫尔.金融数量方法.[N]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5.[美]A・G・玛利亚里斯,W・A・布罗克.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随机方法.[N]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篇7

一、项目投资估算的相关概述

项目投资估算是指估算拟建项目建设期所需固定资产投资和投产后所需生产流动资金。投资估算是项目基本经济数据预测的重要环节。这一估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企业成本和收益,是项目投资和贷款决策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需要加强重视。当前针对项目投资估算的方法是编制概算法,它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审查并估定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规模或工程量,比照编概算的方法,运用概算指标测算所有单项工程的建设投资,再加上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汇总为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估算价值,这一方法估算比较准确。至于流动资金则是保证项目建成投产后维持正常营运垫支于劳动对象和其他生产费用所必不可少的周转资金。这项投资的需要量,通常均比照核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的方式采用周期占用额计算法或比例计算法进行测算。

二、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值

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值的一大部分就是工程费用,浅层油气田的开发一般按照“成果法”核算成本,而探井和评价井的投资费用也都泪如开发费用中,这些费用不计算在笃定资产其他费用和预备费。浅层油气田开发项目中的新钻开发井的钻井综合成本采用综合指标估算的方式,也不需要再另外记取固定资产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地面工程投资费用时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值的一大部分,地面工程投资费用不计取固定资产其他费用和预备费。油气田的开发还涉及到很多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其他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建设单位需要一定的管理型,工程咨询公司需要收取可行性研究费用,环评部门需要收取环评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都需要收取相应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是油气田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值的一部分。油气田的开发使用必然涉及到各种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还会涉及到土地使用权、商品权都一系列权益,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土地征用以及拆迁的费用,这些费用也都是油气田开发投资估算值的一部分。

篇8

1、理智的筹资决策。我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筹资业务最高决策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每笔融资业务规模及运用必须经董事会授权,控制了决策风险。

2、综合的效益测算。新增资运用效益测算和对原有资金占用项目影响双关测评,以评定筹资规模和投放方式。炼治行业库存准备资金和材料预付款以及存货占用资金合理度因原料和成品市场因素很难介定,但我公司通过安全生产储备、效益储备、风险储备测算,来确定合理的资金占用量和借款额以及恰当的借入时机。

3、安全的资金链和还款预案。我公司从流动资金占用或项目建设投入相对讲属资金密集形企业,资金占用和需求量很大,几乎每月都有到期借贷资金,如何保证资金链安全呢?首先,确保专项筹资专款专用,严格区分固定资产借贷和流动资金借贷的使用,避免短贷长投造成资金的风险。其次,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项目预算制定全年借款和还款计划,按月分解和落实。项目建设必须采用固贷,固贷不到位不开工,到位不挪用;每月初根据供、产、销计划编制月份资金调度计划,月底编制本月资金来源运用表,评定资金运用效率。有预有立、远近结合,既维护了企业商业信誉,又保证了公司资金动作安全性和效益性。

4、科学的筹资策略。筹资策略本着全局性、必要性、效益性和长期性目标,作好筹资的风险评价、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等工作。必须全面地衡量收益情况和偿还能力,做到量力而行,避免风险。内部融资本着风险小、期限短,外部融资本着以四大银行为主、小规模商业银行为辅的策略。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1)严格控制产权比例和负责比率。股权筹资前提确保国有控股,股权明确;负债筹资确保投资项目或投资经营活动的回报绝对大于资金成本。产权、负责比率基于控制力下的最佳效益的临点。

2)充分论证各种担保方式。特别是基本生产经营设备和不动产用于债务抵押的安全性,抵押方式的成本和限制条款,质押方式物权监管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影响;评价互相担保人的资信和持续经营能力来控制或有损失。

3)筹资适度,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金额,避免因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资金成本,也要防止资金滞后错过资金投放时机。

4)采用多种筹资方式及筹资组合,分散筹资风险;长短期筹资确定合理比例。

5)在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时,保证合理占用期限,避免信用危机。

5、严格控制二级公司对外融资。二级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及内部集资,其担保采取抵押或与外单位间相互担保,一次贷款在一定规模以上的或年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利率一定比率以上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贷款担保是公司的潜在负债,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原则上各二级单位不准为外系统单位(含合资、合作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子公司之间的贷款担保,也须报请集团公司批准,确保上下利益一致,行动统一。

筹资管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筹资给公司带来经营资本,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筹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最终目标实现资金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资金充实及时而又避免闲置或滞后。

二、投资管理实论

广义的投资活动除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其他投资外,还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我公司将投资管理分为内部投资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

1、内部投资管理。内部投资管理可分为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在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我公司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经营计划,按季、月分解,安排流动资金投放数量和时间。存货投资本着保证生产的安全储备、根据市场预测的效益储备,根据对客户信用评价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应收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首先确定公司中、长期规划,慎重评价新建、改、扩建项目,安评、环评、政策评价、市场份额等,重大项目征得股东会通过。对已确定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计划,采取招标方式,以最小的资金投入,保质保量,确保项目及时投产。其次,在立项前充分论证项目投入资金保证,投产后配套工程和追加流动资金保证,投产后对原有项目影响,投产后全公司物料平衡,公司中长期发展,上下游产品链,增容开口,综合效益测算等。

2、对外投资管理。

1)决策保证。我公司对外投资管理最高权力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对外投资经相关部门会专家组论证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必须取得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才可实施,对部分董事提出异议的必须重新论证或解决后再形成决议。

2)投资原则:风险小、收益高、变现快、符合主体战略。具体如下:

①投资增值程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是分析投资方案最重要的尺度。

②投资保本能力:必须遵循投资后原有价值不下跌的原则。

③投资风险性:投资有风险,事先必须考虑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等。

④纳税优惠方针,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尽量享受纳税的优惠条件。

⑤全面、科学、准确预算投资的预期成本。

⑥正确估计公司的筹资能力,严格控制投资额度。

⑦投资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思想。

⑧充分考虑实际资产和经营控制能力,对投资项目管得住,控制有力。

3)加强控股公司管理。集团公司对二级控股公司日常监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通过下发各项管理制度定性、定量指标管理;人员组织管理,依法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明确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职责;加强统一核算制度,核算办法,核算原则;加强资金结算监管,保证结算安全和效益性;加强资产、存货管理,实行采购定额招标制度,转发存收、发、存制度;加强会计信息报告管理;加强事中、事后检查、监督。

此外,二级单位对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联营企业等,必须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报告、立项、审批、注资额、注资方式都要慎重研究,并注意上述原则,经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后,报有关部门审查。

二级单位在用专有技术、商誉、实物等对外投资,要确保主业安全,其计价必须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核定,报董事会通过。对连续三年亏损或亏损严重,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项目,及时退出股份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篇9

中图分类号: TM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绪论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其中火电占总装机比例为72.5%,发电量超过80%。中国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对传统能源的清洁使用、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同时增加新能源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新能源将更受青睐。

在各大电力资本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趋势下,四川水电项目发展竞争激烈,在争取和开发新的电源点同时,项目并购亦是热火朝天。水电项目的并购不同于其他市场行为,且四川电网电价构成复杂,四川水电项目的并购应以综合的评估手段结合市场因素来考量,特别是对上网电价和上网电量的客观预测,能较客观体现项目价值,以便测算出合理的并购价格,确保投资收益,保护投资行为。

1.1 研究背景介绍

CN公司是国有大型能源上市企业,在四川主要以新能源投资为主,拥有现役水电站装机容量215万千瓦,依托母公司融资平台及充裕现金流,资金实力雄厚,一直以来,致力于四川水电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并购。

HN公司为7名自然人合资成立的水电开发公司,成立时间为2003年5月,注册资本3000万,经营范围:水电项目投资、开发。HN公司拥有并仅有四川省XP水电站100%股权,XP水电站装机容量8万千瓦,在建,为径流引水式电站,设计年利用小时5100h,多年平均发电量4.08亿千瓦时,建成后上四川省电网,电价0.288元/千瓦时。

2008年汶川地震后,XP水电站工程恢复重建工程让公司各股东债务累累,公司运转举步维艰,原拟定于2009年底发电的计划变得遥遥无期,2012年4月,经股东会决议,全体股东同意转让公司股权,派代表与CN公司接触,表达转让意愿,拟以交钥匙工程的形式转让公司100%股权,拟转让价格10000元/kW。

2 评估方法介绍

CN公司委托中介机构分别用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对项目进行评估。

资产基础法也称成本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评估范围包括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非流动资产及负债。经评估,HN公司资产合计51619.22万元,负债34005.94万元,净资产17613.27万元。

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经评估,HN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的评估值为846.04万元。

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一般来说,依项目经济指标不同,四川省内具有年调节水库的电站交易价格在13000~15000元/千瓦;坝后式水电站交易价格在9000~12000元/千瓦;引水径流式电站交易价格在9000~11000元/千瓦。从已交易情况来看,结合XP电站经济技术指标较优良的情况,该电站的转让价格应在9000~11000元/千瓦区间。

3 评估结论及综合测评法介绍

由于XP电站计划发电时间超出预期,且不能确定,该项影响因素在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中未能予以量化,而在收益法评估结果中予以体现,由此导致资产基础法与收益法产生高达95.2%的差异。资产基础法的结论体现的价值是6452元/千瓦,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纯粹理论的分析,并未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以某种测评方法的结论作为定价结果。但也不能就以市场价格作为谈判的基础,应综合运用,以资产基础法作为评估基础,适当参考市场评估结果,以收益法为主要手段,综合考量测评参数来客观评价项目价值,降低并购项目的资本支出,最大化保证项目并购后的赢利能力,降低投资风险。综合测评的核心就是客观体现电站上网电价和发电量的动态特性,以四川电网的特殊情况为基础,计算出测评动态参数,合理体现项目的平均上网电价,并以此测算在不同定价下的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和资本金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是否满足CN公司投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定价区间。

综合测评的关键考量因数是电价和年发电量,通过对两者的客观取值,研究体现项目客观价值的并购价格。

4 定价研究

4.1 电价取值

四川电价依时段和丰枯期不同分为9种,电价如下表:

四川电网分时段电价

根据多年水电站经营实例,四川水电站年均销售电价一般达不到标杆电价0.288元/千瓦时,故对水电站年平均电价的取值不应简单的按标杆电价来计,而应根据电站电量结构的不同来分时计算,汇总平均。经查XP水电站初步可行性设计报告,其电量结构如下表:

XP水电站电量结构表

按四川电网的分时电价表,计算XP电站年电量销售收入为:

XP水电站分时段销售收入表

即电费销售收入1.0602亿元,则平均销售电价为1.0602÷3.8586=0.2748元/千瓦时(含税)。

4.2 年发电量取值

根据设计资料,电站多年平均年上网电量为4.08亿千瓦时,结合实际运营经验,按0.45%的综合厂用电率(厂用电+线损),有效上网系数95%,在测评中年发电量取3.8586亿千瓦时。

4.3 常规测评参数取值

总投资额按并购总价为依据;将支付的股权溢价款作为项目投资总额的一部分,连同水电站项目的自身投资额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项目投资总额的筹资结构(即资金来源),不区分资本金投入和银行借款的来源,全部按照同期贷款利率测算建设期的利息投资额和经营期的利息费用支出;项目的建设期依据《设计报告》确定,经营期为30年;项目总投资额的20%作为资本金投入,80%用银行借款资金解决,生产经营期内的流动资金用第一年的电费回收资金解决并周转使用,不另增加流动资金借款。在借款偿还期内不分红,全部净现金流量在清偿所有银行借款本息后再进行股利分配;增值税税率: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文件规定,上网电量的并入省级、地级以上电网的水电站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新建水电站应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税率进行测算,并且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执行25%基础上的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城市维护建设税5%、教育费附加4%;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综合折旧率4.097%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平均综合折旧率);发电机组大修理费:按照20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劳保以及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计提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按照3万元/人的总额测算,工资附加按55%测算,电站人员编制确定标准为50人;材料费:按照5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库区基金:根据财政部财综[2007]26号文件,装机容量大于2.5万千瓦的电站应按照上网电量和不高于8厘/度标准计缴,按8厘/度标准确定;水资源费:按四川该地区标准3.5厘/度标准确定;低值易耗品、检修、备品备件费用:按照3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固定资产保险费:按照电站项目固定资产原值(即项目投资总额)的0.25%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其他费用:作为不可预见费用支出,按照4元/千瓦测算。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管理税金、物业费、办公差旅招待、租赁、绿化、技术监督、外部劳务、会议、消防等项目,按照16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财务费用:按照借款利率按照5.94%测算;电站流动资金由经营期第一年的电费回收款解决,测算中不考虑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经过测评,在总投资88700万元,即11088元/千瓦时,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为6.93%,资本金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为8%,符合CN公司的投资回报要求。但,基于未来发电量可能下降的趋势,在测算中将发电量考虑到90%时,测算总价为79200万元,即单位千瓦投资9900元。经过计算,得出项目的合理并购价格区间为9900~11087元/千瓦,即项目总价在79200~88700万元间。

篇10

企业与银行之间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为获得信贷资金,可能隐瞒自身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银行出现风险与损失。财务信息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向银行传递着企业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财务信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银行利用非财务信息进行弥补,以实现信贷决策的最优化。本文尝试就银行在审查审批信贷业务时,如何更充分的利用企业非财务信息,做出有益的探讨。

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最直接的反映,财务报表提供的定量信息有利于对借款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但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仅依靠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不足和局限性。首先,审查审批时使用的财务报表多为年报,报表中的数据存在滞后,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更是如此,而且有些财务比率例如各项资产的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须放在较长的时期内才有意义;其次,财务报表的编制一般遵循历史成本原则,部分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实际成本入账,在通货膨胀成为常态的今天,无法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各家企业对部分科目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的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等等,这些选择和估计的存在降低了不同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企业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使得非财务信息成为审查审批决策的必要补充,非财务信息能够通过财务数据得到印证,而财务信息的归纳整理往往也能总结出企业一些非财务的情况,银行应该通过两者相互佐证,共同揭示企业的风险。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企业非财务信息涵盖面非常广泛,要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着重分析的企业非财务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考行业特有的非财务指标

对企业进行准确的行业定位,有助于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积极借鉴企业所在行业所特有的非财务指标进行判断,该类指标往往比通用财务指标更能针对性地反映该行业中企业运行的真实情况。比如:对矿山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可以采用资源消耗系数,医院可以关注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率,超市和购物中心的经营效益可以参考坪效指标,仓储服务企业则可以计算单位面积仓库的收入,酒店则需要考虑平均客房出租率,建筑施工企业在计算债务/净资产的比率时需要考虑企业以施工为主还是以项目投资为主。推荐阅读>>>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推荐

二、结合企业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贸易类客户相比加工制造行业,资金运行过程呈“货币―商品―货币”的循环状态,财务上具有资产周转快、固定资产少、销售利润低、负债率较高的特点,银行审查审批时需关注贸易商品的行业面,特别是商品价格下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关注贸易渠道的可靠性,特别要关注上下游交易对手实力,是否具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确保银行融资的资金流与货物流、现金流相匹配。

一些企业财务报表上表现不佳的数据需要银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企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地位和商业运作模式。大型超市的营运资金可能算出来是负值,也就是流动比率出现小于1的情况,表面上看企业流动性欠佳。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后可能发现大型超市所处的合作地位较为强势,对其上游供应商的付款期长,而下游销售几乎全部为现金,收付账期的时间差导致其应收账款明显小于应付账款,则报表上的财务数据即体现为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

在进行流动资金测算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型企业凭借其优势地位,流动资产周转迅速,自身资金较为充裕,简单运用公式测算出来的结果往往不准确,甚至出现负数,因此测算流动资金需求时还需要考虑结算模式、季节性因素和三项费用等,适当调整测算参数,才能得出吻合企业实际经营模式的测算结果。

三、重视实地调查与面谈

篇11

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最主要的是要创经济效益。

一、可能性

商品流通企业统计能不能创经济效益,首先涉及到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能不能创造价值的问题。价值是由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创造的,商品流通企业属于物质生产领域,当然能够创造价值。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总值的统计,就包括商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在内。这些商业总产值和净产值是由商品流通企业的全体职工劳动创造的,其中自然也包括统计人员的劳动在内。商业净产值=V+m,其中的V(必要产品)包括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人员在内的全体商业在业职工的劳动报酬;m(剩余产品)也包括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人员在内的全体商业企业职工所做的贡献。

商业经济效益是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的数量与商业经营成果的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综合反映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是“流动资金利税率”,即百元商业流动资金所提供的利润和税金。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利税率,实际上是按利税总额计算的盈利率与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的乘积,即: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商品流通企业每百元流动资金能创多少利税,也就是说,能创多少经济效益,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销售额的多少;(2)进销差价的大小;(3)费用水平的高低;(4)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很显然,销售额的增多,进销差价的扩大,费用水平的降低,资金周转的速度加快,一句话,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靠商品流通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几年前,湖北老河口市农村生活资料公司的统计人员,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写了“芝麻西瓜一起抓”的调查报告,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当年上半年经营品种由1346种增加到2862种,销售额达4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5倍。该公司每年销售烟花鞭炮9000万响,过去在襄樊进货,后改在湖南省浏阳产地直接进货,扩大了进销差价。2001年统计人员提供信息,广东省东莞市烟花鞭炮质量更高,出厂价低,缓期付款,运输方便,于是又改在东莞进货,全年节约运费和银行利息16000元。2002年3月份这个公司订购电扇3600台,统计人员经调查预测,社会需求量只有l万多台,而本市其他公司已购进2万台,资源量超过了需求量,同时,该公司经营又不占优势,于是采取紧急措施,退合同1200台,退现款600台,晚期付款300台,现款只购进1500台,结果仅销售870台。如果全部进回,将会多积压2100台,每台平均160元,计33.6万元,积压10个月,计银行利息近3万元。统计调查和预测避免了这笔损失。

这些事实证明: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可以创效益,而且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当然,统计不是孤立地创效益,而是通过商品流通企业这个整体,同企业职工一起创效益。在商品流通企业这个整体中,统计具有创效益的巨大功能。

二、必然性

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创效益,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1.经济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统计工作决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不讲经济效益是违背价值规律的,也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我们再不能重复过去只计数量,不讲效益的教训。

2.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求统计提供更多方面的信息,提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决策方案。如果统计不管效益,不创效益,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竞争中失利。

3.创效益是商业企业统计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商品流通企业统计的地位不高,客观上是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主要为上级服务,而主观上这些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不够,没有注重创效益,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导致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地位不高的根本原因。看来,努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多为企业出效益,是商品流通企业统计的惟一出路。实践证明,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出了效益,就有了地位,统计创造的效益与统计工作的地位是成正比例的。

三、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创效益的途径

1.预测市场需求和商品资源,研究市场占有率,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2.选择最佳进货点,扩大进销差率。

3.加强事前统计测算和事后统计分析,不断降低费用水平;

4.搞好库存决策,加强资金周转。

5.开展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经营管理。

四、商品流通企业统计要进行深入的改革

1.端正服务方向。过去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完成国家统计任务,为宏观决策服务,这是对的,今后仍应坚持。但是,在完成国家统计任务的同时,必须努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创造经济效益。

2.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工作要有所突破。信息范围突破本单位,要扩大到全社会,统计报表突破上级规定,要补充本企业需要的内容;时间范围突破研究过去和现在,要预测未来;研究范围突破商品流转,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研究企业的各个方面;研究方法突破初等描述性统计方法,要应用现代统计科学;认识程度突破只反映现象,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结果突破对现象的说明,要参与企业决策,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微观统计是宏观统计的基础,而宏观统计必须为微观统计服务。

4.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要改变对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工作的考核标准。过去主要考核为上级服务的情况,今后应将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创经济效益的情况列入考核标准。

5.商品流通企业统计要创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熟练应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预测决策等全部统计方法,还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业务情况,熟悉科学管理知识。这就需要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工作和对微观统计科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雨德:统计参与决策100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6

篇12

一、 现金流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作用

1、 现金流量是企业可动用的实际资金

一项固定资产的投资的维持不是取决于一定区间是否有会计核算的账面盈余,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在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状况通常比盈亏状况更加重要。未收现的收入不能用于企业的实际支付,而所支出的现金无论是否消耗,都不能再用于其它投资,只有将现金收回,才能用于其它支付。

2、 现金流量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更具客观性

利润与现金流量都可以用来评价固定资产投资,然而由于利润的制定依据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则根据收付实现制制定,一般认为现金流量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更具客观性。

首先,利润在各年的分布受存货计价、折旧计提、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反映的是“应计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的分布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反映的是“实际的现金流量”,更能保证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评价的客观性。

其次,现金流量有利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不同的价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要做到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就要求弄清楚每笔收入与支出款项的具体时间,而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并不考虑资金收付的时间;同样,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内,各期利润总额与现金净流量总额在数量上是相等的,所以,现金净流量可以取代利润作为评价净收益的指标,而且现金流量作为评价项目净收益的指标比利润更客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案例来加深理解:

例1:某企业购入设备生产产品,预计设备价款33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设备报废变现净收入50000元,与税法规定的数额一致。该项目配套流动资产投资120000元。设备投产后每年预计实现现金收入240000元,经营期内年付现成本均为11500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则该项目的现金流量见表1。

通过该表可以看出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利润总计与现金流量总计均为345000元(税前)或258750元(税后),但每年年末可用于再投资的资金是现金流量而不是利润,两者并不相等。

二、 现金流量的测算

1、现金流量、沉没成本、机会成本

现金流量是指在投资决策中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而相关现金流量又是企业投资某项目的现金流量与不投资该项目的现金流量之差,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增加的数量,是一种增量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算是否合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评价和最终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还应适时注意考虑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并不因投资方案的接受或放弃而改变,因此它不属于增量现金流量从而在投资决策中不应予以考虑,是决策无关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投资决策中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支付,但作为与投资方案相关的潜在成本必须加以考虑。另外,为了使相关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具有统一的比较基础,在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评价时应当使用税后现金流量指标。

2、 现金流量的构成

不同时间阶段有不同的现金流量构成,一般有初始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和终结期现金流量三部分:

(1) 初始期现金流量

初始期现金流量是指为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而发生的有关现金流量,是项目的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表现为现金流出,常发生在项目前期。较大的项目投资分几年支出。

(2) 经营期现金流量

经营期现金流量是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在整个寿命期内因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量。这些现金流量通常是按照会计年度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a.营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或成本费用的节约额。b.各项付现成本的增量。c.各项税金缴纳的增量。

在生产经营期间,企业要进行产品(劳务)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既有现金流入,又会发生现金流出。因此,可用现金净流量来表示。假设各年的营业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则每个经营年度的现金净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经营期每年现金净流量=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年所得税

公式二:年所得税=(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年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用T代表所得税税率,用固定资产年折旧代表年非付现成本,将公式二代入公式一,可得:

公式三:年现金净流量=年营业收入*(1―T)―年付现成本*(1―T)+固定资产年折旧* T

可见,因折旧计入成本、减少利润从而可以起到减少所得税税负的作用(每年少缴纳的所得税额为“年折旧*所得税税率”),这种作用称为“折旧税抵”或“税收挡板”。

(3)终结期现金流量

终结期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经济寿命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增量。一般来说,项目的终结期是以该项目的设备到期报废为依据确定的。该期现金流量一般包括两部分:该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增量和非经营现金流量增量。前者与经营期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一样,后者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的变现净收入。

b. 相关的税收支出。如固定资产报废时残值收入大于税法规定的数额部分应上缴所得税(形成现金流出),反之抵减所得税(形成现金流入)。

c. 垫支营运资本的收回。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寿命终结时,在初始期作为现金流出而投入的营运资本会以现金流入的形式收回,而且在终结点一次性回收的流动资金应等于各年垫支的流动资金投资额的合计数,因此,营运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中应当注意分别在项目初始期和终结期对其进行两次考虑,否则会使得投资决策出现错误。该时期的现金流量一般表现为现金流入。

3、 现金流量的估算

企业估算现金流量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某投资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并以此进行方案的优选。现金流量的估算方法一般有现金流量的全额法和现金流量的差额法两种。现金流量的全额法是指分别计算出各投资方案项目期内每期现金净流量的一种方法;现金流量的差额法是指计算出两个互斥投资项目投资期内各期的差量现金净流量的一种方法,显然,该方法运用条件之一是互斥投资项目的投资期要相同。

现举例说明现金流量的计算:

例2:某企业计划进行某项投资活动,需要原始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5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200万元,全部投资的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l0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分2年平均投入,流动资金在项目完工时(第2年年末)投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到期净残值50万元,符合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从投产年份起分10年摊销完毕;流动资金于项日终结时一次收回。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年营业现金收入600万元,年付现成本2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该方案各期现金流量控全额法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1)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750―50)/10=70(万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50/10=5(万元)

(2)初始期各年的现金流量均为现金流出(以负号表示)

NCF0=― (750十50)/2=―400万元;

NCF1=―400万元;

NCF2=―200(万元)

(3)经营期每年净利润= [600―200―(70十5)] x (1―25%)=243.75(万元)

(4)经营期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现金流入NCF3―11=243.75十70十5=318.75(万元)

(5)项目终结期末的现金流入NCF12=318.75十200十50=568.7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计算过程中常假定投资支出发生在年初,如涉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发生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垫支的流动资金支出发生在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年末即为投产日,本例中t=0就表示为建设朗的第一年年初,t=2表示为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年末,既是项目完工日又是投产开始日。至于经营期的净现金流量则往往假定发生在每年年末。总之,现金流入的时间为年末而现金流出的时间则为年初。

三、结论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是其基础以及中心环节。相比于利润来说,现金流量在固定资产投资评价中更具合理性,且现金流量是企业可使用的实际资金。现金流量一般由初始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和终结期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

参考文献:

[1]王芳.现金流量表分析[J].商业会计,2008,(04)

[2]张丽静.通过现金流量透视企业利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1)

篇13

财务管控对于大型饲料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资金是一个企业运营和周转的血液所在。近几年来,我国饲料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和业务拓展,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对于流动资金、现金流、资产和负债的管理要求程度更高,同时随着规模增大,企业的资金也存在着回款周期慢、资金体量大、流动周期长等特点,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已经难以解决大型饲料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问题,一旦资金管理不完善,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引发企业的生产危机。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控现金流,实现资金的集中式管理,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控生产和销售环节,有助于提高我国饲料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梁千等,2020)。

1大型饲料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和问题

农业和畜牧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饲料行业受益于人口红利,近几年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涌现出了很多大型国际化饲料企业。但是随之而来,企业的资金管理情况与快速发展之间出现了矛盾,呈现出来了一些特点和问题。

1.1大型饲料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体量大、流动性要求高等特点

在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环节,规模越大,其需要的周转资金越大。企业往往和上下游都会存在一定的借款周期,但是一旦出现账款拖欠等问题,庞大的资金体量容易影响到企业的营运情况,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情况。此外,饲料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对于流动资金的要求也更高,往往会采取一些必要的财务管理手段。这些措施要充分结合企业现金流动性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对流动资金的风险控制(岳珊,2019)。

1.2饲料企业以民营为主,资金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的饲料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或是家族企业,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已经在逐步迈向国际化,管理制度也在逐渐现代化,但是大部分饲料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判断和风险防控能力,对于潜在危机预判不足,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国际市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控体系,容易忽略市场风险,会给其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在国际化进程中,很多饲料企业都没有设置专业财务人员应对国际市场的原材料波动、进出口、外汇等风险,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海关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风险会被进一步放大(田小伟等,2019)。

1.3饲料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流动资金的管理对于大型饲料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企业对此缺乏重视。当前饲料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可能会挤压过量的货币资金,对闲置资金利用程度和管理效率不够;二是可能会出现过量采购原材料,导致存货积压过多,流动资金占用量大,这些都会给企业造成资金管理负担(高露等,2020)。

2基于资金结算中心的大型饲料企业资金管理优势分析

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的大型饲料企业对大体量的流动资金调动有强烈的需求,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风控能力明显不足,而且还容易存在资金挤占和挪用现象,给企业造成财务管理风险。基于此,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

2.1可以实现合理分配财务资源

大型饲料企业拥有很多下属二级单位和子公司,集团化管理要求下属单位都需要采取有效的资金管控,特别是资金的收支情况,都必须严格按照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的流程进行执行。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不同,资金结算中心的设计会充分考虑集团子公司的情况,虽然这会导致流程更加复杂,增加人员的培训压力,但是同时也加强了集团对于子公司财务资金收支情况的掌控,有效分配集团财务资源,有效制约下属单位滥用资金的情况发生,提高集团整体的资金管控力度。同时,资金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重要的组织架构,可以充分发挥上下级联动的协同效应,进行资金的统一归集、合理调度、专业管理和统筹规划,实现以集团总体目标为导向的资金运作(于凤梅等,2021)。

2.2有助于强化资金管理的时效性

资金管控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时效性,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全面性掌握,对于突况很难做到资金的全盘掌控和灵活调度。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时效性往往更多的是依赖于信息的精细化和流程的规范性。基于此,资金结算中心的框架结构和规范运作,可以有效帮助大型饲料企业实现对资金的全面掌控,加强资金管理的时效性。同时,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有效覆盖到企业集团所有账户,并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情况,做出及时准确地修订和完善,有助于企业营造资金良好循环的环境,帮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决策当中,提高饲料企业对于资金的管控能力,以更好应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

2.3帮助企业高管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

对于大型饲料企业而言,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层的决策质量是息息相关的。首先,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业务和产品逐渐稳定,对此管理层应该增强管理意识,拓展相关管理知识,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程度。其次,资金结算中心是在传统数字形式的基础上,不局限财务管理,更是帮助企业基于结算中心判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财务管理现状,提高管理层的资金管理质量和水平。

3基于资金结算中心的大型饲料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措施研究

基于资金结算中心的方式,加强大型饲料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绝非仅仅是新增一个集团部门,需要建立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不同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和流程措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帮助企业降低资金管理风险,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管理质量和水平。

3.1加强大型饲料企业收支平衡,核算整体收支情况

饲料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和营运能力,与企业自身的盈利情况和利润水平息息相关,资金结算中心所管理的就是收入和支出两条线。虽然收支可能是由不同的操作板块和人员负责,但是并不代表企业的收支情况是割裂的。大型饲料企业应该定期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的收支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研究,充分掌握集团整体的收支情况。一旦出现明显异动或是资金问题,可以有效进行解决并及时做好控制,降低资金管控风险(郭莉,2020)。

3.2注重经济效益核算,有效把握国际市场的管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大型饲料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国际市场的布局,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采用资金结算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对集团内部和国际市场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更加清晰可信的经济效益评估核算,有效掌控在不考虑汇率影响情况下的国际市场发展情况,以便于测算出更加准确的盈利水平,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出市场判断和决策。同时,随着饲料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在资金管理上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不同的市场、领域、产品、地区之间都应该区别核算,最后统一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充分掌握效益运行的真实情况,还可以最快解决节点的资金管理问题,降低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罗志俊等,2018)。

3.3强化各类支出预算管控,降低企业现金流风险

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根据大型饲料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资金的支出情况,来对成本进行测算,做到精细化的成本管控,降低出现成本异常的风险,合理把控收支两条线。因为对于大型饲料企业而言,企业规模体量更大,需要储备更多的原材料以应对需求和市场变化。同时,因为农业是周期性行业,原材料价格总是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有的时候决策层和采购部门在对原材料市场进行判断后,可能需要采购超过企业本身加工生产的原材料来做好储备,以应对后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但对于资金结算中心来说,从预算和成本管控角度,这种情况可能属于一项风险,需要做好风险预警和明细报备,以让决策层做好风险知晓和判断,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金风险。

3.4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资金结算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管理平台,是与企业经营效益高度挂钩的。高效益就意味着高风险,需要企业构建规范的资金管理机制,保障资金结算中心的良性运转,从而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大型饲料企业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要以其自身的生产、销售、运营特点为主要考虑,保障流动资金的充分性,同时还要制定有效地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对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的把控。同时,资金结算中心的持续管理监督和不定期的更新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资金结算中心绑定了饲料企业集团内部的所有下属公司,加强监督管理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级公司的资金收支情况,调研各单位的经营情况,及时向集团提供最真实准确的资金信息,提高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各单位的情况,做好资金的支持管理和灵活调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资金结算中心,提高管理效率(婕,2018)。

3.5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金的集中式管理

基于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集中式管理要经常不断地进行资产负债核查,提高资金的合理性,把闲置资金充分周转起来,建立一个资产负债定期核查制度,降低资产的不合理使用,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对负债的严格监督。实现资金的集中式管理,是大型饲料企业的重要任务。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管理权和业务权可能会更加分散,但是资金反之则应该更加集中,进行统一调度使用。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资金的流转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如果饲料企业规模变大,但是资金反而更加分散,大量资金难以形成合力,资金调用层层设障,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基于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集中式管理为推动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可以有效促进各级单位的密切合作(刘永泉,2021)。

3.6加强全局资金管控,提高对资产和负债的协同管理能力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当中,饲料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是资金管理的两个部门,由不同的人员负责。资产方面,要保证企业资产的合理供应,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比例。负债方面,企业要保证合理的负债结构,把控长期和短期负债的组成情况,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负债成本,加强应付款项的节奏把控。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全局管控,把饲料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融为一体,协同管理,而不是单独割裂出来,这样才能建立最优的资产负债结构,保障饲料企业的稳定运行,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达到既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又可以实现效益增长的双赢目标(胡晓锋,2019)。

4结语

近年来,我国大型饲料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其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饲料企业的规模体量不断增大,对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现阶段饲料企业的资金管理仍然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匹配企业的发展阶段。基于资金结算中心的形式对饲料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集中管控,是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选择之一。基于资金结算中心的大型饲料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时,可以实现对企业现金流的合理有效管控,进一步降低随着企业规模增大带来的资金管理风险,更好地为企业财务管理健康运营打好基础,保障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露,李晓华.饲料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创新管理探讨[J].中国饲料,2020,6:95~98.

[2]郭莉.饲料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开展策略分析[J].中国饲料,2020,22:103~105.

[3]胡晓锋.饲料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J].中国饲料,2019,16:110~113.

[4]梁千,曲理萍,刘建利.新时期现代饲料企业经营管理研究[J].中国饲料,2020,10:85~88.

[5]刘永泉.国际饲料贸易企业资金管理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饲料,2021,13:139~142.

[6]罗志俊,陆乔,吴维邮.财务管理对饲料企业快速发展影响的研究[J].中国饲料,2018,8:84~87.

[7]田小伟,裴晓勇,渠鲲飞.加入WTO以来我国饲料进出口贸易的趋势分析[J].中国饲料,2019,4:86~89.

[8]婕.精细化管理在饲料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18,22:87~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