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理论和实践辩论

理论和实践辩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理论和实践辩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理论和实践辩论

篇1

1 变电站施工的基本特点

作为整个宫殿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在设计及建设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首先,变电站的建设在地质与地形方面有着较大的条件限制。新建变电站通常要依照供电系统的整体需要,再选择供电网络中的某区域进行布点、建设,因此会遇到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继而使得变电站的工程施工难度加大;其次,与普通工程施工相比,变电站工程施工的精密程度以及所运用的设备和综合自动化程度要更高,许多项目均有着更为专业的施工标准和要求;再者,变电站工程质量要由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施工设计等多个阶段的工作而决定,因此必须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做到各环节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顺利完工;第四,监理方的主要任务是对变电站的整体施工进行现场的协调与监督,而目前变电站工地现状是一个监理人员,被施工人员通称“某工”,这些监理人员几乎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现场管理经验,不懂工程监理程序,对于监理规范更是一窍不通,他们在现场的监理工作,认为是监督管理别人的,而并非是提供服务的监理工作者,更没有工程师职称,也未通过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这就造成了监理队伍门槛低,素质差。

2 遵守法律法规,严把质量关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本着创优质工程的宗旨,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的有关程序和国家规程规定的有关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工艺和质量满足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关键项目、薄弱环节、新的施工技术和安装工艺组织技术攻关、质量攻关和工艺改进活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实行预控,达到逐步提高工程质量;落实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开展各项质量竞赛活动,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使职工具备“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工作态度,把工程隐患和不满足运行要求的缺陷消灭在形成的过程之中和运行之前,为项目法人提供满意工程;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即施工前由公司对项目经理部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贯彻项目法人的要求、设计意图,对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案等进行详细说明,使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坚持质量三级检查制度,建立质量跟踪卡,做到上道工序没检查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定期向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通报质量情况,提供质量检查结果和有关记录;积极配合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组织的各项检查和验收工作,同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检测手段;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必须有项目法人代表签字;隐蔽工程、关键工序邀请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到场,接受他们的监督和检查;前后衔接的分项工程,在前项工程结束后,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分项工程的施工,并提交有关的资料和施工记录;施工中与项目法人、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互相协作,沟通思想,共同协商,解决实际疑难问题,共同把好质量关,争创优质工程。监理单位针对进度情况,适时组织召开进度专题协调会,研究对策。抓进度时,要注意方法态度,要站在施工单位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施工单位想办法、出主意,想方设法具体地落实增加机械和人员,保证材料供应,保证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从而保证了进度计划的实施。

3 严格控制安全措施

变电站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是综合风险指数超高,危险源点比较多。一个小小的隐患或者失误,都有可能引发电源点到电网或用户的系列重大事故。电力行业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最严,施工现场布置整齐有条理,材料分区堆放,各种安全标识齐全美观;在现场,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管理人员、作业工人,着装统一,按规定佩带不同颜色的安全帽,便于管理;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课,每天坚持班前安全会;经常组织施工工人的安全学习考试,有时还采取奖励措施,对通过考试的人员进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安全工作做得生动活泼。对于新上岗的工人,必须通过安全教育和考试合格才允许上岗;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票制度,只有开具了安全作业票,才允许进入现场施工,并且要求班组长随身带好作业票,便于随时检查。在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这些安全文明工作的落实情况。在每日的安全巡视中,要注意吊机、钻孔桩机的钢丝绳、基坑边坡、配电箱、脚手架等危险源的安全情况。监理过程中除了采用W(见证)、H(停工侍检)、S(旁站)等监理手段外,建立起一套针对项目特点的教育、责任分解、安全交底、考核、通报等安全监督工作流程。

现场监理人员应坚持严格的请示报告制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要求相关责任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责令立即停工。在监理意见得不到落实时,监理人员应该及时按相关规定向业主及当地安全监管机构报告,并保留相关书面资料。

4 勇于摒弃传统监理思想,树立服务观念

监理单位必须要敢于摈弃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地转变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第一,要主动和承包方深入探讨承包合同,尽最大努力协助承包方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在整体施工中与业主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第二,要主动向施工监理的两端延伸监理工作,因为运行变电站改扩建项目在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由于设计部门对变电站现场施工条件和设备运行的基本状况了解不够,而导致工程在开工之后产生设计上的变更,监理必须要提前主动参与,向上延伸监理服务,在项目初设审查阶段就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综上所述,变电站的施工监理工作对于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以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变电站施工监理的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使监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将质量问题的发现与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继而保证变电站的工程能够达到安全、优质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幸福.浅析电站厂房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施工,2008

篇2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当时经济落后,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报刊种类少。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报社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管理体制是按事业单位对待的,办报经费则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报社极少考虑经营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邮发合一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报业发行中一统天下。

“邮发合一”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1.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在“邮发合一”之前,报纸发行的范围主要局限在铁路沿线、交通枢纽,而很多偏僻的地区和许多县市都很少甚至几乎看不到报纸。通过“邮发合一”,邮电网络遍及全国,点多、线长、面广,只要是邮局公开发行的报刊,凡是邮路通达的地方都能订阅到,这样一来,便大大地拓宽了发行网点和覆盖范围。

2.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和混乱。“邮发合一”使报社专门编报印报,邮局则负责订报发报,简化了国内报刊发行系统,省去了许多人员开支和事务工作的麻烦,既可专心编报,又合乎经济原则,减少了浪费、纠纷和混乱,有助于解放初期全国报刊的发展,并增加了邮电业务。

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邮发合一”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尤其是以后,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给报纸的发行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首先,改革开放政策为新闻出版事业带来空前的繁荣,报纸的数量增多,品种由单一的机关报变为多品种、多层次,开张由四块版变为八版、十六版甚至更多,内容特色更是日星月异,邮电部门不负重荷。

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必须讲求经济核算,考虑成本、利润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而“邮发合一”收费高,手续烦,造成报纸资金回笼慢,不利于报社的发展。

时间 最高发行费率 最低发行费率 平均发行费率 1949--1952 35% 14% 28.4% 1952--1980 25% 25% 25% 1980 30% 25% 27.5% 1981--1986 25% 25% 25% 1987-- 25% 28%--35% 29.3%

从上表可见,报纸的发行费率在建国四十年来几经变更,但最低平均都没有低于25%以下,最高达到了35%,这对于面临着要求自负盈亏的报社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自办发行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二、自办发行的特点和优势 自从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自办发行起,几年的时间,“自发”模式如星火燎原之势,几乎全部的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城市党报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报纸,纷纷加入“自发”的行列。报纸的发行总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1993年报纸发行总量约为264亿份,比1979年全年发行131亿份增加了近一倍。

和“邮发合一”相比,自办发行有其不能比拟的特点和优势,更能满足新时期报纸发行的需求。

1.缩短投递时间,一般情况下,市区投递要比邮局早一两个小时,郊县要快半天至一天。

2.发行费用减少,如上文所述,邮发的发行费率最低也要25%,加上邮局种种相关要求的开支,实际发行费用相当昂贵,而自办发行,报社实际支付的费用和邮发相比,仅为18%。同时订报费用,报社可以立即拿到(邮发则是每月按订数返还),大大增加了报社的流动资金,有助于实现报社经济自主,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

3.投递质量提高,服务周到,上门征订,提高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 然而,尽管自办发行这一新生事物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它也有自身体制上的弱点和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报社的发行部门都很小,体系也不完整。《参考消息》,发行量300多万份,发行部只有7个人;北京日报三报两刊,发行部只有4个人;光明日报发行部16个人,与采编人员的比例是1:25。发行队伍如此弱小简陋,每到发行季节,记者、编辑都要带着发行任务,组织发行。这种亲力亲为的手工操作,实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报业发展。因此,势必将有新的发行模式出现。

三、 多渠道发行的出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报业发行模式变革也随之进入了新时期。未来,多种灵活的发行模式将会不断出现,多渠道发行势在必行。在这里,笔者仅谈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参考。

1.“邮发”和“自发”相互结合,扬长补短。邮局可以和报社共同商讨,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定合约,根据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的原则,协调好双方的经济利益。报社和邮局因地制宜、因报制宜地制订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发行费率,这是“报邮联合发行”的关键,如果在这一点上双方能达成共识,“联合发行”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发行模式,在某些地方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成功。1998年,《深圳商报》与当地邮局签订了“联合发行合作协议”,并且共同成立了“联合发行指挥部”,以邮局为主,报社协助,开办了预约征订、跨区订阅、上门收订、现场收订、分期订阅等多种新的服务项目,报纸的发行量因此获得全面增长,市内订户比上年增长了71.2%,外阜订户比上年增长了5 . 8倍。 在和邮局重新合作的同时,报社也可以拓宽自办发行的路子,灵活地采取多种手段,因地制宜地发展发行模式。尤其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报业集团,可以组建发行网络,由报业集团建立一个直接下属的发行总公司,再在各地建立起发行分公司,统一部署和管理此报业集团下的各家报纸发行;另外,报社还可以和银行合作,选中一家或几家全国联网的银行,委托它们在各地的营业网点设点收订报刊;随着因特网的发展,报社还可以利用网络,在网上征订报纸,然后委托电子商务站点进行送递。

2.建立专业化的报刊发行公司。这种发行公司可以是同一地区的多家报社联合起来组建的,每家报社根据投入的多少,占有一定的股份,发行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承担多家报社的发行任务,各个城市兴起和发展了自己的地方发行公司,再逐步将全国各城市的发行网联成一片,成立全国性的报刊发行中心;专业化的发行公司也可以由社会力量、甚至私人创建,它不属于任何报社,独立组建自己的发行网络,与各家报社签定合同,既可承担征订、投送业务,又可承担零售发行业务,使发行商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又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篇3

Abstract: Highway workers bear the onerous task of roa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ir ideological quality, moral standard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industry.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way workers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discus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road workers and workforce building.Keywords: highwa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说服教育和启发引导性工作,赋予宣传、动员、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公路养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继续为公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走访、座谈、交流,现就当前公路体制机制改革中职工的思想动态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当前职工思想动态分析

面对公路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职工的思想动态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淡薄政治意识趋势。从目前广大公路干部职工的政治态度来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支持改革开放,仍然是思想主流。但是也应充分注意到,在部分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中,也存在着一种淡化政治意识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四少”:谈理想、信念的人少了;关心政治、热心政治理论学习的人少了;讲社会奉献、关心集体利益的人少了;要求加入党团组织的人少了。我们应对此引起充分的重视,正确加以分析引导,才能扭转这种趋势。

(二)多元思维方式趋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建立,在解放了人们思想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是从封闭式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二是从单向惯性思维转向逆向超常规思维,也就是从非此即彼的判断性思维转向了亦此亦彼的思辨性思维,并且这几种思维方式相互交织。但总的趋势是人们思想渐趋成熟,厌恶空谈,不再轻信、盲从,遇事爱问“为什么”,喜欢独立思考,另辟蹊径。

(三)模糊道德标准趋势。在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道德要求人们抛弃个人私欲,舍利取义。市场经济体制奉行的却是平等竞争、等价交换和主体利益原则。随着人们的生活被日益浓厚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极易市场化,从而导致部分人包括很多公路养护人个人主义思想日益严重,使社会道德观念和衡量标准变得日益模糊。而我们公路养护行业的特殊性质,就是要求公路人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因此解决这个矛盾尤其重要。

(四)价值取向利益趋势。随着经济中心意识的建立和巩固,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由政治目标化趋向经济利益化,这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也会使部分人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个人物欲膨胀,滋生拜金主义,从而导致一些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评估,而是以其拥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这种倾向对人们的腐蚀性极大。

(五)工作心态复杂趋势。目前,绝大多数职工热爱公路工作,他们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充满了献身公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的收入渠道日益增多,传统的择业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部分职工的敬业思想发生了动摇,但苦于一时间又没有更好的出路,所以大都不忍心也不甘心放弃自己的工作,结果造成很多职工在工作态度上呈现出复杂的心态。

(六)生活目标务实趋势。现在,人们的生活日益充实,生活追求越来越实在,从目前职工生活目标追求来看,主要有四大趋势,即求知、求新、求美、求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求知欲望,愿意学习,但又有不求水平求混文凭的现象;想开拓创新,但又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追求高品位生活,但又有盲目攀比的倾向;追求生活享受,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由于受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又有一定的奢侈之风、享乐主义的出现。这些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二、把握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公路职工的思想动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路养护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以及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职工的思想、言行、活动范围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职工是否接受普通奉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灌输的道理,不但取决于这个道理是否正确,而且取决于道理是否有用,是否利于自己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各自不同的人在性格方面、理解能力方面、文化层次方面、社会阅历方面等综合素质差异。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对于同等问题,同等现象的不同认识,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因势利导。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公路职工思想动态也随之变化,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层次性

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是由单位性质和单位机制决定的,单位职工由于在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赢得对职工自身需要的认同,即要引导职工确立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又要承认职工不同层次需要的合理性,努力适应和满足职工的各种需要,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年龄、运用不同载体,动态的引导鼓励职工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单位管理发展上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进一步体现在经济效益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针对职工思想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趋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开拓新思路、新途径,才能正确把握和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性。

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突出关心职工

当前,我们所有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因此,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把关心职工、切实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经常深入到职工中间,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听取职工的意见,要有与职工同甘共苦的思想,防止和反对,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二是做到在政治上关心职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来做好工作,搞好服务,调动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三是在生活上关心职工,建立困难职工档案,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多渠道、多手段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其实,对职工的关心,是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是感化人的有效方法,比之说教更具“威力”更利于理顺职工的情绪,更能把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从而促进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真正使职工自觉地与单位形成一个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论断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职工的各种思想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靠老经验,老办法解决不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新定位,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经济的头脑,用更加人性化的管 理模式,正确分析职工的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内容创新等。树立适应市场激烈竞争需要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把引导职工更新观念和变革思维方式作为重要任务,在职工中普及新知识、新技能。增强职工队伍的竞争能力,要诚信待人,以品格正人,诚信是建立人与人友谊和信任的桥梁,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是开启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当前,公路体制机制改革的形势很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发展的征途上还有许多难点、疑点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政研会这块阵地,联系公路行业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的研究方式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形式、新载体,通过调研、考察、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提高研究成果的理论含量,拓宽研究思路,不断把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总之,人的正确思想是在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实事求是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深入实际,加强研究,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创新,才会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任建文.浅论公路养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消费导刊,2009,(15).

[2]黄海芳.关于创新公路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0,(11).

篇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作为衡量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日益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总体上还没有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42-01

教学方式的变革实际上就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

一、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第一,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开展,而采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W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上去。

第二,创新能力是基于实践的基础而实现的,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得不到体现,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缺少实践性思维,不能对问题进行很好的探究,所谓的创新也只能是凭空臆想,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一步步研究、理解,从而进行创新。[1]

第三,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找出事物内在联系,并加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将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

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阅历和知识,自觉吸收其他专业的知识和理念,使其融入到本专业当中,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其次,解放课堂、实事求是。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课堂教学、教材教学等,教学过程过于死板,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应解放课堂,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一方面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动脑思考,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最后,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传道、授业、解惑的服务,更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适当的改变,使其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实践教学

第一,在传统教学中,使教师树立了一个权威的形象,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老师讲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学生一直在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使课堂形成“你问我答”的氛围,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应支持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有标新立异思想的学生进行关注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2]

第二,增设选修实验课程,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都设置了选修实验课程,本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我国高校选修实验课程为例,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教学需要为主,学生只能被动选择,缺少选择的空间。其次,高校所设置的选修实验课,绝大部分课时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少实践空间,不利于选修教学的发展。对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对学生的意愿进行调查,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而合理设计课程,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交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讨论,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做出设想、实践考证、创新发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再通过正面引导,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四,开办实践类教学活动,一方面将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充分展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启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科技竞赛、手工制作大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三、结语

在教学方式改革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学生符合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8-0073-07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英国和美国一些高校首开国际关系课程或专业开始,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迄今已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经过个把世纪的发展,今天我们发现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不但没有越来越成熟,反而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严重到了甚至威胁学科生存的程度。如何理解这些挑战,如何在这些挑战中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当然,各个国家由于所处地位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况不同,对国际关系的感受,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学科的生存状况也自然各不相同。本文并没有就此作全面的调查,许多论断都是基于一个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同时,本文的讨论主要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同时适当顾及作者有所接触的其他一些国家的情况,所以讨论的内容势必是非常片面和主观的,权当是作者的个人思考以求教于大家。

一、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特点

应该说,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始于美国的推动,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是一战结束后最早在大学开设国际关系课程和专业的少数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诞生了最早的国际关系专属理论理想主义,而且随着一战后大量研究国际关系的欧洲学者移居美国,推动了美国国际关系学科的规模性发展。当然,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之前就已存在,但大多散失于各个学科当中,包括历史学、地缘政治学、法学、哲学等。许多学者指出,国际关系作为单独一个学科之所以会在一战后美国形成,主要与其国家的需要有关,作为处于国力快速上升期的国家,也是一战的胜利国,美国急需一批了解世界和国际事务的人才,急需有人对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出设想,按美国的利益来重构世界,反映了实力上升中的美国走出去的需要。

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国际关系之所以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以笔者个人的理解来说,主要归功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国际关系其他领域的研究,如外交史、国际法、国际经济关系等都可归属于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唯有国际关系理论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因此,人们常会以几次理论范式(approach,paradigm)(或日大理论,grand theory)的大论战来归纳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历史,从理想主义标志着国际关系学科的诞生,到现实主义的转向,以及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论战。中间有过一段科学行为主义的兴起时期,但它基本上属于方法论上的贡献,理论范式上并不处于和其他理论平等对话的位置。之后又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再一次论战,但第二次论战双方都冠以了“新”的名义,即新现实主义(或结构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或制度主义)。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构主义异军突起,给国际关系学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三大主义鼎立的局面。这些理论的论战,勾勒出了国际关系学科的一部百年发展史。

这样的定位和发展归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关系确实是正宗的“美国货”,因为这些理论的大争论主要是在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之间进行的,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学者有介入,但他们都属于在各个阵营摇旗呐喊,并非争论的主角,更谈不上是领军人物。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也不愿意平等地看待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他们的眼光主要停留在美国内部的“厮杀”上。尽管严重不平等,但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和争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独立化贡献还是应该承认的,正是这些理论范式之间的争论和发展,真正撑起了美国国际关系学科一片独立的天空,因为要成为单独一门学科,其独特的理论范式是必需的。

从这样一个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百年史来看,这个学科可以说有这样一些特点:

篇7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大发展,运行中汽轮机逐年增加,出现汽轮机结合面的变形漏气缺陷的情况非常多。汽缸的变形会造成蒸汽通流部件内部中心偏离,产生摩擦,从而引起部件的损坏,内部摩擦还会造成启动时的振动过大。结合面变形后无法完成密封作用,造成它所密闭的腔室产生漏汽,漏汽包括内漏和外漏。无论内漏、外漏,泄漏的蒸汽都会长期冲刷结合面,形成沟槽,泄漏量逐渐增大。如果蒸汽沿前后轴封处泄漏还会造成汽轮机油中带水的缺陷,如果从低压内缸泄露到低压外缸内,不但损失能量还会破坏凝汽器真空。由此可见,结合面变形漏气严重危害大型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1 汽轮机结合面变形产生间隙漏汽的主要原因

1.1 制造加工造成结合面变形

1)在机械生产中,为了稳定铸件尺寸,常将铸件在室温下长期放置,然后才进行切削加工,这种措施也被称为时效。汽轮机汽缸是铸件,大型铸件要经过时效处理,该措施可有效防止变形。而近几年我国电力发展十分迅猛,汽轮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厂家加快了生产速度。因此汽缸这个大型铸件所能进行时效处理时间就比较短,而如果时效时间短,汽缸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未全部消除,已加工好的汽缸在运行中会继续变形。

2)汽缸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焊缝较多,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或经修整补焊后所产生的应力,没有充分进行回火处理加以消除,致使汽缸尚存较大的残余应力,汽缸受热后,应力逐渐释放,在运行中产生永久变形。

1.2 安装、检修问题造成结合面变形

1)在安装或检修过程中,汽缸隔板、隔板套及汽封套的膨胀间隙不合适,运行后产生强大的膨胀力使汽缸变形。由于汽缸与缸内隔板、隔板套及汽封套等部件的材料不同,在运行中受热膨胀的系数也就不同,而它们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因此在安装汽轮机时就要对它们之间的间隙有一定的要求,即膨胀间隙大于一定标准,一般是大于2mm。在汽轮机的实际运行和安装过程中,由于检修安装工艺不当,膨胀间隙小于标准值就会造成汽缸在运行中承受了缸内部件强大的膨胀力产生变形。

2)为了保证汽轮机结合面的密封作用,每台汽轮机都会根据汽缸运行过程中,不同结合面部位所受作用力的大小,设计不同尺寸结合面大螺栓,每个螺栓的冷紧、热紧螺栓伸长量也都有明确的规定,该伸长量为了方便也可以转换为冷紧力矩和热紧弧长。但是如果在实际检修工作中,如果没有按照要求紧固螺栓,都会造成结合面变形漏汽。

1.3 运行操作不当造成结合面变形

由于负荷增减过快、暖缸方式不正确、法兰加热器使用不当、停机检修时打开保温层过早等原因造成的温度应力,导致结合面变形。在起动过程中,若汽缸温升过快,首先是汽缸内壁受热较快,而外壁温升较慢,汽缸内外壁将产生过大的温差。内壁受热金属的膨胀受到外壁和法兰的约束,内壁产生压应力,外壁产生拉应力。因为汽缸法兰部分不易变形,所以只有在较薄的汽缸壁的内径部分才引起变形。于是汽缸横截面的垂直轴线缩短,水平轴线增长,即汽轮机结合面出现外张口。反之,当汽缸内部被急速降温冷却时,如停机时温降过快,汽缸内壁受到冷收缩受拉应力,外缸受压应力,致使汽轮机结合面出现内张口。汽轮机在运行中由于汽缸法兰变形出现的水平热翘曲,直接影响整个汽缸横截面的变形。由于法兰的温差过大,使法兰内外产生热应力,当温差热应力超过金属的屈服极限时,即产生永久变形,导致汽轮机结合面漏汽。

2 处理汽缸变形漏气的一般原则

2.1 高点去平的处理原则

汽轮机结合面变形的高点去平处理原则就是把结合面的高出部分,通过机加工、打磨等方法去平,也就是把假想的基准平面放到结合面的最凹点,将基准平面以上的部位全部去掉,那么结合面就会与基准平面重合,恢复成为一个平面,达到我们处理变形的目的。

2.2 凹点填平的处理原则

汽轮机结合面变形的凹点填平原则就是把结合面的凹陷部分,通过刷镀、焊补等方法填平,也就是把假想的基准平面放到结合面的最高点,将基准平面以下的空间全部填平,那么结合面也会与基准平面重合,恢复成为一个平面,达到我们处理变形的目的。

3 两种原则对应的处理措施

3.1 高点去平原则的处理措施

3.1.1 结合面的机械加工

就是利用机械加工方法将变形的汽轮机结合面车削水平,一般将汽缸固定在大型的刨床上,找正后一刀将结合面刨平,这与加工结合面工序一致,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彻底的处理措施,但是对加工机具要求高,加工工期长、费用高。

3.1.2 结合面的对研

对研适用于变形数值不大,而面积较大的汽轮机结合面。根据结构特点,可选取以下两种对研方法:

1)对于刚性好而结构尺寸小的高压缸,将结合面螺栓全部卸下,清除螺栓孔边缘毛刺,个别高点打磨掉,将汽轮机结合面打磨出光泽。在不拧法兰螺栓情况下,将上缸放在下缸上,装上定位销,用塞尺测量结合面间隙,并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再将上缸吊起,将上缸结合面涂一层红丹,上下缸对扣后,将上缸按轴向来回移动几次,根据颜色标记及测量结果确定应刮研的部位。如果需要刮去部位较厚,先用磨光机打磨,然后用刮刀刮削。如果刮削面积较大,应该从中间开始刮削,用平尺检查刮削量,然后向两边展开,这样重复若干次,直到颜色在下缸表面均匀分布为止。

2)对于结合面面积较大的汽缸,同样要将汽轮机结合面打磨出光泽,汽轮机结合面涂上红丹粉,上下缸对扣,装上定位销,先用塞尺测量一次,再将螺栓紧1/3,再测量一次。根据两次测量结果,确定拧螺栓后间隙改变数值,再根据颜色确定该刮去金属厚度。汽缸对研既可以以上缸为基准,研刮下缸平面。也可以用大平尺或大平(下转第75页)(上接第74页)板修刮,直到0.05塞尺塞不进时,再用上缸研刮下汽轮机结合面。

3.2 凹点填平原则的处理措施

3.2.1 结合面的补焊

焊补用于汽轮机结合面局部面积变形不大的地方。补焊采用冷焊较好,为保证质量采用氢弧焊为宜,焊条用纯镍焊条,焊后保温。

3.2.2 结合面的刷镀

该措施系应用电镀原理和电焊工艺在法兰面上涂镀一薄层金属镍。该法简单易行,质量可靠,适用于面积不大而凹坑较深的平面修理,镀层厚度可在0.001-1.5mm范围内根据平面变形情况控制。刷镀后的结合面仍需进行研刮(参考结合面的对研措施),以修去凸出点,故涂镀层应比原法兰平面高出0.01-0.02mm。

刷镀后用长平尺和刮刀对刷镀的法兰结合面进行研刮,直到该平面任取的1平方厘米平面内有1-2个红丹斑点且无沟痕等损伤即为合格。

4 结束语

总之,汽轮机结合面变形情况复杂,面积大,变形的处理非常困难,如何根据变形类型、现场需要确定处理方案是实际工程中处理结合面变形漏气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希望通过研究对其它电厂处理汽轮机结合面变形漏汽缺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79-01

1 中介语石化及其主要成因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连续体。随着目的语知识的积累,中介语会逐渐向目的语靠近。但在中介语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出现停滞,这种停滞就是石化现象。有些中介语的停滞是暂时的,是中介语的稳定期,有些会成为永久性的。因此,必须在稳定期内采取有效措施让中介语无限地向目的语靠近,避免永久中介语的形成。

中介语石化的主要成因有四:母语负迁移、环境因素、策略因素和情感因素。母语负迁移是母语中的一些习惯用法迁移到过渡语中,对二语习得形成干扰。环境因素包括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语言输入环境。缺少目的语言和目的语文化的语言输入环境,限制了第二语言学习者接触可信目的语材料的机会,造成语言输入的不准确性和不足,导致中介语石化。这也加大了母语负迁移的危害。策略因素主要指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学习策略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认知场函数,指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采用的学习方法、管理方法及运用语言的各种活动和思维模式。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Selinker,1974)。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羞于犯错误,不好意思在公开场合讲外语,失去很多运用目的语的机会。这加剧了中介语的石化。交际策略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Elis,1985),是语言使用者因语言知识不足,无法完成某个表达计划而使用的一种弥补手段。外语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采用回避(avoidance)、简化(simplification)等缩减策略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使学习者注重流利度而忽略了准确度,造成目的语概括化,弱化了语用知识的学习,形成中介语石化。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态度、语言焦虑、自我意象、自信心等,对中介语石化的形成有至关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的外语教学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方面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模式也难免格式化,逐渐趋向僵化,互动交流更是存在严重不足。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加剧了中介语石化。

2 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中介语石化的成因的分析,产生了大量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但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欠缺。议会制辩论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使它成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最佳载体,对中介语石化的成因有很强针对性。创建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是防止中介语石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外语教学的创新。

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以结构主义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为原则,综合了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它以议会制辩论形式为基本教学框架,根据具体教学对象的中介语石化程度设计稳定、系统的教学程序或构型。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为辩题的难易度,语言材料的真实可信度,论证的时长,语言输出的复杂度、清晰度和准确度,学习策略培养,积极情感因素培养,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归纳分析和解决等。

3 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防止中介语石化的有效性

3.1 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充分营造语言输入环境,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首先,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的辩题覆盖面非常广,涉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法律、科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各领域。要熟悉这些辩题,积累充足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找到充分的论据和有说服力的结论,就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而真实可靠的目的语资料是最佳选择。这突破了教材和课堂的限制,更好地营造了语言输入环境。其次,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对语言输出的高质量要求提高了语言输入环境的要求。议会制辩论的标准模式是每位成员做7分钟或8分钟的框架式陈述,比一般辩论形式的陈述时间要长,学习者必须使用更长、更连贯的语篇。另一个特点是清晰,语音和意义的清晰。因为议会制辩论强调定义明确、论点鲜明、论证过程严谨且逻辑性强。因此,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对语言输出质量要求高,需做到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学习者必须广泛接触真实可靠的目的语资料,尽量避免中介语的使用。此外,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的POI(Point of Information)环节,辩方可以对发言方随时进行提问,发言方马上回答。要完成这种即兴演讲,学习者必须提高目的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以充足的语言输入为前提。

3.2 环境因素问题的解决带动了策略因素问题的解决

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改善了语言输入环境,大量目的语材料输入伴随大量目的语文化输入,突破中国学习者的文化限制。给学习者提供在公开场合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降低学习者因语言知识不足而使用交际策略的机率,有效地防止中介语石化。

3.3 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积极情感因素

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综合多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全面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丰富多彩的辩题、新颖的辩论形式、互动性、对抗性、挑战性和竞争性利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向目的语靠近。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思辨能力训练,提高了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完善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这有助于学习者心智的健全发展,培养出正确学习态度和更强的自信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议会制辩论教学模式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理论的实践。具备克服中介语石化主要成因的特点和优势,是防止中介语石化的有效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外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Sdinker,Larry.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d Applied Linguisl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

篇9

1.1教学对象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口腔修复学专业课授课中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共计35名学生,以此为观察对象。

1.2教学方法的制定

基本模式和流程为:收集病例-发现问题-自学讨论-分组辩论-小结。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设2次课,共5学时(表1),针对牙列缺损修复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2次课之间间隔约1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1.2.1临床病例的收集和选择根据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主线,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要求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可有2~3种修复方案以供选择。在预约好的时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进行口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拍摄口内照片和需要的放射线片;制取石膏研究模型并转移颌位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临床的标准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并制作病例汇报幻灯。其后,老师根据所选的病例再精选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延伸阅读。

1.2.2教学实施辩论前1月给学生分发制作好的病例汇报幻灯、文献资料、讨论提纲,并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通过网络、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和期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每2组组成一组辩论对手,由1名老师带领。各组内再由学生自行推选出1名组长,1名记录员。学生分组后随机抽取第二次课的一个临床病例准备辩论。辩论前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2~3次的组内讨论,同时列表整理患者问题,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准备。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组内讨论时有价值的结果并形成辩论思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分别形成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同时注意引导讨论按教学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老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相关记录并给予评价。第一次课的第一学时主要由教师对“牙列缺损修复设计原则”进行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必要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以一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实际应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讨论。第二次课为临床病例辩论环节,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以幻灯形式汇报患者的基本病情、课前本组讨论的要点,分析病情并提出本组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引用教材及文献上的内容来提供依据。辩论对手则针对同一病例提出自己小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双方观点的差异,2组互相提问并展开辩论。在回答问题环节,不同学生小组还要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听众提出的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每组的答辩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在辩论结束后,每组将总结和感受上传至修复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学组长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以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及建议。问卷包括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非常显著、比较显著、一般、比较少、非常少分别记为5、4、3、2、1分,5分和4分记为认同。采用不定项选择统计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自身的收获,并让学生按其程度排列前3名,分别记为3、2、1分,未列入前3名的因素记为0分。数据采用SAS9.2处理。等级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还对部分学生、带教教员以及参加旁听的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来自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反馈。

2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对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课程授课效果的评价见表2,除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其他各条目的中位数均约为4。可以看出,88.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7.2%的学生认为在促进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9%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学到更多知识,80%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6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没有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激起学习兴趣方面效果少,48.6%的学生认为在培养科研思维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4.3%的学生希望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这样的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模式。71.4%的学生认为采用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学习负担能够接受。学生的收获根据选择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激发口腔修复学学习兴趣、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根据收获对学生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篇10

1.1 研究对象 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83名,男7名,女76名;年龄19~22岁,平均(20.6±0.5)岁。授课教师3名,其中讲师2名、助教1名。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及方法 《护理伦理学》是我院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共27学时。教学内容以尹梅主编的《护理伦理学》为主,并参考国内其他同类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内容进行教学,采取讲授法、小组讨论、应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教学。期末成立教学考核小组,对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法统一认识并按计划实施。

1.2.2 考核方法 课程开始时即向学生介绍考试的具体措施和评分标准。“情景演示-辩论-总结”式考核方法主要是关于《护理伦理学》知识应用的考核:考核主要包括3个部分: 一是案例情景演示(40分):以宿舍为单位,4~6名学生组成1个小组。要求学生选择目前教材上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伦理问题,设计方案,充分拓展思维,将案例以小品或者情景剧演示出来,然后表明此案例中的伦理问题。②辩论环节(40分):该组同学针对案例中所呈现的伦理问题进行辩论,辩论过程中各自表明自己对此伦理问题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法,时间不超过10 min。然后回答其他组的学生对本组情景演示以及伦理问题的意见或者看法。③总结:(20分):课程结束后,小组根据自己的表演和辩论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等详细地整理记录下来,以作为书面作业。

1.2.3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创新式考核方法的满意程度、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等。全部考核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答卷, 共发放问卷83份, 收回83份, 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调查结果:对创新考核方法的满意程度:满意74.7%,一般14.5%,不满意10.8%;是否赞成考试改革:赞成66.3%,一般24.1%,不赞成9.6%;对强化护理伦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帮助:有帮助72.3%,一般16.9%,没帮助10.8%;对分析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的帮助:有帮助68.7%,一般18.1%,没帮助13.2%;对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帮助:有帮助69.9%,一般21.7%,没帮助8.4%;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帮助:有帮助67.5%,一般20.5%,没帮助12.0%。

3 讨论

3.1 《护理伦理学》考核方式改革是时展的必然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护士的角色不再简单的是“打针、发药” [1]。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容易造成诸多弊端:考试题型中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少,其鼓励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传统的闭卷考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另外,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仅仅是一次性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导,使其认为平时可以不认真参与学习,只要临考前“抱抱佛脚”,考试60分过关就行。这些弊端若不克服,势必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2]。从改革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考核改革确实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适应护理学发展的人才。

3.2 “教学互为一体”可促进《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传统是采用在课程讲授完成后,通过一次性的理论考核给护生记本门课程成绩,根本无法考虑其教学的实际效果[3]。在新的考核方式中,教师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从考核过程中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相互提升的效果。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始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改变了以往教师期末“一卷定分”的考核方法,全面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新的医学模式将护患交流提到了重要日程[4],而以往的闭卷考核都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几乎是没有的,因此使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而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不论是情景演示还是辩论的环节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模式正好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为将来更容易地面对临床复杂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能较全面的评价学生掌握护理伦理知识 《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贯穿了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以及护患关系、护护关系的沟通及处理原则等,提高了学生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首先选择案例环节,需要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案例,并思考如何才能将案例更好地展示出来;在情景演示过程中学生运用相关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 知识的能力;在辩论环节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案例的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有助于学生将护理伦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通过情景演示和辩论把枯燥的理论考核变成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在考核前帮助学生选用或制作教材上以及现实发生过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分析、判断、解决护理案例中的伦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 加深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做一名合格护士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3]。

4 小结

经过实践发现,“情景演示-辩论-总结”式考核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它的目的不单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能很好地面对并解决护理伦理学问题。《护理伦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让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孙艳华.浅谈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09,6(4): 213-214.

篇11

二、提高德育课程教学实效的对策分析

学校的德育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作为改造学生的一种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和遵守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原则,而且要求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课程的教学除了课堂讲解的方式以外,还必须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可以尝试在如下方法的结合中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教师演讲和客座演讲。教师可以用演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有关德育课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历史发展概况。例如,职业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价值抉择的框架和模式,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等。教师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和管理者以及职业教育机构专职教师来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联合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德育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提供给学生一个接触实践情况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本校德育教师本身在抽象的德育理论方面的不足,让学生了解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相关理论。

第二,讨论和辩论。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小组,就某个德育主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记录讨论的情况并在全班做反馈报告。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辩论小组,设定一个辩论题目,让学生有时间收集相关的材料、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做一个正式的辩论。讨论和辩论都可以从某一个具体的案例开始,例如温岭虐童案折射出新形势下幼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让学生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讨论和辩论也可以安排在每一部分政治理论的讲解之前进行,这样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讲解了德育理论以后,再让学生回顾以往的讨论、检讨和对照自己的观点,可以增强讨论的实际效果。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16

1 《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课程,《西方经济学》所要实现的任务是解释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和指导市场经济的经济实践。其课程具备以下特点:

1.1 系统性强,学派较多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运行下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并在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又融合了许多流派的学术观点和经济理论,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

1.2 内容抽象,数字化趋势明显

《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很强,在适度的假设前提下形成其所有。抽象的经济理论需要用一种合适的语言诠释,而数学语言严谨简洁,使用它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经济知识明了清晰,所以,经济学的所有论题几乎都使用到数学分析工具,借助几何图形、数学公式、数学证明等建立数学模型,一步步将严谨的逻辑关系精确推演出来,使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和更好理解,据此解释、预测经济现象。

1.3 实用性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西方经济学》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为目标,直接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同时它反作用和指导着现实经济生活。近几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西方经济学》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对现实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应结合我国国情,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进行吸收和借鉴。

2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系庞大,学派较多,初学者易困惑

由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和经济理论构成庞大的《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其中过多的学术争议与对立给初学者带来许多困扰与疑惑。

2.2 理论抽象,缺乏社会实践,学生难理解

《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非常抽象、数学知识和复杂图形频繁运用的特点,加上本课程开在大一和大二,低年级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了解有限,初学本课程时学生无法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以抽象的数学推导和建立经济模型来加以论证和阐述经济理论,学习中感到理解困难。

2.3 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课时少,学习效果不佳

大一、大二的学生仍保留着高中时期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大学里《西方经济学》一般是合班上课,信息量大、课时少、师生之间不是中学时期的“保姆式”的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完全从中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大学阶段的主动、自由、自制地学习,学习本课程会很吃力,导致其丧失兴趣和信心。

2.4 教学形式单一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述为主,单一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考前临时抱佛脚,教学效果不理想。

3 多元化教学方式在《西方经济学》中的运用

如何在教学中既保留《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和理论体系,又能较好地做到外为中用,并与其他学科和课程衔接,是本课程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讲授法和案例法并用

讲授法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有大量的经济理论知识存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的方式准确、细致、具体地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一传递给学生,但这些经济理论抽象、枯燥、不好理解,教师需要精心准备高质量的案例,通过对真实可靠、表象清晰、生动的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思维加工,形成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知识。例如,通过对火车票涨价、房地产价格等案例分析,讲解供需法则与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巩固理论知识。讲授法和案例法并用能使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同步,有利于教学相长。

3.2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思维活动中萌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授课中,可以结合时事对前段时间发生的禽流感、中国大妈“抢”黄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等设问,使学生感觉经济活动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经济理论知识加以分析、讨论,逐渐提升他们对经济现象的敏感度,增强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总结和利用能力。问题教学法把枯燥、抽象的经济理论学习过程,转变成为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学习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问题意识,构建创新素质。

3.3 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将辩论活动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分组控制式的辩论,教师的分析归纳总结,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获取心灵火花,启发对辩论主题的更深层次的领悟和升华,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观者变为思者,由听者变为辩者。真正做到了学而有思和学而有悟,为其今后的学有所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中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相互对立的理论或观点,而且这些理论和观点都有各自成立的充分理论和背景,能够成为较好地辩题,例如,公平与效率、失业与通货膨胀、竞争与垄断、均衡与非均衡、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等,在讲授某些论题时,可以列出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在学生中选出正反方辩论代表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作出评价和分析。辩论式教学不是辩论比赛,它与辩论比赛的根本区别在于没有胜负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技巧不能作过多的点评。教师的一个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辩题的详细分析,提升学生对辩论主题的理性升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3.4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经济工作中的工作项目,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围绕完成项目而展开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活动。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定某一主题,分组或每个学生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集、分析判断、综合总结,最终形成书面报告,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消费者行为分析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身边的商圈或企业选择对象,设计企业消费者行为调查任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并根据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消费者的欲望、效用、偏好等,对企业如何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提出合理化建议。项目的主题密切联系真实世界,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让学生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自主性地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5 团队教学法

3.5.1 教师团队

将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整合组成教学团队,将同一门课程分成若干专题,设计课程教学专题时充分考虑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科研方向,并据此分配教学任务,团队教师共同参与,发挥团队优势和集体智慧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课程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发挥各自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的优势,有效弥补单一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专业水平有限、教学方式单一的缺点。

3.5.2 学生团队

《西方经济学》教学课时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这就需要将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作为课后活动来安排。本文所指的学生团队是学生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组成的课外组。团队具有承担义务(成员对团队的整体利益的承诺和义务)、担负责任(成员间的信任及对团队活动的最后结果负有责任)、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与不同的人交往、与他人协作工作、解决冲突能力的学习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专业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篇13

目前,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教育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课程的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教学也相应地基本遵循“教—学”的单向交流方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在实践中并不能如愿地转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普遍较弱。此种现状彰显传统法学教育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不足。鉴于此,我国的法学专业教学模式需作必要的调整,构建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以实现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

一、设置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民法学家王泽鉴曾提出作为法律人应具备的能力有三:一为法律智识,即明了现行法制的体系、基本法律的内容、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及救济程序。二为法律思维,即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趋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三为解决争议,即依法律规定,作合乎事理规划,预防争议发生在先,处理已生争议于后,协助建立、维护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

反观目前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现状,停留在第一层次的居多;法律思维的养成与法律争议的解决能力则因高校而异,参差不齐;导致法学学生存在“四有余四不足”:即专业有余而广博不足,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动口有余而动手不足,考试成绩有余而办事能力不足。弥补这些不足,仅依靠着手改良和丰富理论教学已经不足够,有必要设置实验教学体系来补正理论教学的不足。

设置实验教学体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地位,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像法律职业者那样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并且通过该课程中的实践操作模拟的训练,将法律实务操作融入理论学习之中,在操作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在办案流程、综合处理疑难问题的技能和律师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了学习、加深理解,学会批判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既能切实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又能在法律实践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提高实践与协调能力,增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法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其发展壮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就目前来讲,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形式化、模式化和系统化是当务之急。

二、法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1.对“问题式学习”模式的研究已经成熟

设置法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想法,受启蒙于国外建构主义教育改革。在国外的建构主义教育改革中,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已经成了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即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

PBL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即所谓的学习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学习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帮助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目前进行法学专业实验教学研究即是遵循这条思路,设置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使之与现行的理论教学衔接。

2.研究并引入现代案例教学模式

“问题式学习”催生了现代案例教学模式。以美国的法学教育为例,美国的法学3年的职业教育是以4年的通识教育为基础和前提的。在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法学院注重教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知识,处理各种复杂法律问题所必备的法律原理、原则;法律职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能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去思考问题。”为此,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法学院普遍兴起了“临床法学教育”,又叫“诊所式法学教育”,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指导法学院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应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现代案例教学模式则是指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模拟临战的机会,使其法律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

转贴于

三、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含义

法学教育应当成为一种素质教育,通过这种素质教育,培养既有扎实的知识背景,又有教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法学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实践教学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将其渗透于法学教育这一工程之中,使其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指以法律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实体法和程序法教学为基本载体,以实务操作为基本方法,围绕如何建立以实训教室为主要平台,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为一体的程序化的教学体系。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为补正传统理论教学之不足而设立的,需要针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学制分层次设置,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模块。在不同的模块中设置不同的法律思维实训项目,依托于不同年级所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得到实战思维的训练和拓展。

2.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设置

从全国范围来看,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系统的模式,各个高校情况差异也非常明显,远远不能适应形势要求的状况。所以,将法学实验教学具体内容和方法程式化、模式化、系统化的确是当务之急。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宜根据目前法学本科教育学制分层次设立。首先,各高校应确立系统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与之相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实验教学体系可设置如下。

(1)法律实践活动观摩。司法实践活动观摩主要针对一年级在校生设立。目前,各高校为发展法学教育通常都会建设一些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往往是高校附近的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组织学生去上述实践基地观摩法律实践是比较有效的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防止此类观摩流于形式。具体组织时,可在观摩前组织学生熟悉与法律实践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材料,并向学生指出观摩的重点;观摩结束后,应以学生为主导讨论观摩启发,撰写报告。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因此,社会调查应在学生掌握部分基本法学理论和技能后设置。通过选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与法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深入社会,具体接触当事人和事件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社会中法律问题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

(3)法律诊所教育。“法律诊所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借鉴美国“实践性法律教育”的模式而设立。“法律诊所教育”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现代案例教学方式,从具体的事例入手,展示案件事实,使学生弄清案件的客观事实;考察案件事实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特别是核心法律关系);考察法律适用;将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适当连接。通过这种分层次、有步骤地学习、研讨,使得学生逐步培养具备法律思维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4)法律咨询。法律咨询这种实验教学方式适合已经掌握了基础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高年级学生,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接受他人的法律咨询,接触到各种法律关系的第一手面貌,经过识别,发现问题的关键,进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寻找解决方式,因此逐步具备解决争议的能力。法律咨询同时也是真正的法律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实体会到其理论学习中需要补足的地方、其逻辑思维中尚不完善的地方;进而对理论学习形成良好的反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