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电影的发展

儿童电影的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童电影的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童电影的发展

篇1

1995年,作为中国生产儿童电影的龙头老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被撤并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使得中国儿童电影第一次尝到了被边缘化的苦涩滋味。10年后,依据2005年3月颁布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中国电影童牛奖被并入中国电影华表奖。这一事件虽早有先兆,但仍然让中国儿童电影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那么,中国儿童电影的过去和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它的未来又将有何走向呢?从童牛奖入手去分析中国儿童电影的这些相关问题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中国电影童牛奖自1985年至2004年已评选了12届,若加上并奖后的4届华表奖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则童牛奖至今已持续了26年。通过分析这些获奖儿童电影以及将进入新世纪后的童牛奖获奖作品与往届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儿童电影在新世纪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其审美特征、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都清晰可见。

童牛奖综述评析

中国电影童牛奖每两年评奖一次,至2001年改为每年一次,2005年并入华表奖并单列奖项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后,又改为两年评奖一次。由于优秀故事片奖最具代表性,因此我们便将研究对象设定于此。

(一)获奖情况、发行单位分析综述

童牛奖从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共评出优秀故事片奖36部,除第六届为2部、第十二届为4部外,其余均为每届三部。2005年并奖后,华表奖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至今也评出了四届,共13部获奖作品。2000年前的八届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共有23部获奖作品,2001年至今的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共有26部获奖作品,合计49部。在49部获奖作品中,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16部、上海电影制片厂7部、中国电影集团公司6部(其中合拍片5部)、北京电影制片厂3部(其中合拍片1部)、长春电影制片厂2部(其中合拍片1部)、福建电影制片厂2部、其他电影制作单位16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在儿童电影制作与生产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其并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开始,其生产规模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其次,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取代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地位,在新世纪后的童牛奖中斩获颇丰,已俨然成为中国儿童电影的新任龙头。再次,上影、北影等制片厂依然保持强势,其他电影制片厂百花齐放。尤其是在近几届童牛奖中,天津、潇湘、深圳等电影制片厂和一些影视文化制作公司可谓风光无限。

(二)故事片类型分析综述

纵观童牛奖,可以发现获得优秀故事片奖的49部电影的故事类型是较为单一的。新世纪前的八届中除第四届的《霹雳贝贝》和《大气层消失》与第八届的《疯狂的兔子》属于科幻类外,其余均属于现实剧情类。在新世纪后的几届获奖作品中,除第十二届的《危险智能》和《寒号鸟》分别属于科幻类和音乐类外,其余也都是剧情类。可见,儿童电影故事类型的单一性并没有在新世纪发生大的变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国外,幻想类题材与现实题材的儿童电影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甚至幻想类的电影还要占据一定的优势,可以说,国外儿童电影的优势很有可能就在其无穷的想象力中。

儿童思维毕竟不同于成人,他们与现实生活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很多事情难以用完整的理性去思考,过多的现实剧情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过度教育,反而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童牛奖作为政府奖,是带有一定的导向性的,如果剧情类的作品过多,一方面会对后来的电影制作者带来影响,另一方面还会使类型过于单一的中国儿童电影失去先天就具有“第四度空间”①思维,即幻想力的儿童的欢心。因此,作为童牛奖接班者的华表奖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应该在这个方面多下工夫,应该增加儿童电影故事类型的丰富性。

(三)剧本原创与改编综述

儿童电影剧本是原创或者改编,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前八届童牛奖中,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剧本有《少年》《霹雳贝贝》《三毛从军记》《草房子》和《疯狂的兔子》共5部,其余均为原创剧本共18部,比例为0.28∶1。而在新世纪后的童牛奖中,由文学作品或音乐剧等形式改编的剧本有《危险智能》《寒号鸟》《没有音乐照样跳舞》《我要做好孩子》《90后的天堂》《男生贾里新传》《孩子那些事儿》共7部,其余为原创剧本共19部,比例为0.37∶1。

从上面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儿童电影在剧本的选择上仍然以原创为主,但由其他形式改编得来的剧本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当然,剧本的原创性依旧是我们坚持的方向,而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优秀剧本也同样势在必行。就拿文学作品改编而言,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半个世纪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已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那么,面对这么多的优秀资源,不充分进行利用就将是一种浪费。由张之路作品改编的《霹雳贝贝》、根据曹文轩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草房子》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从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挑选适合的文本将其改编为电影,应该是中国儿童电影选择剧本的一种长效模式。

(四)接受情况综述

接受情况是指儿童电影在适龄人群中的接收反映情况,我们曾做出了一份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儿童电影的读者调查问卷,这个问卷共涉及自1976~2004年的儿童电影共293部、儿童动画电影199部和12部儿童科幻电影。同时,还设计了若干问题供受访者回答。这份问卷共发往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每省均为200份,最后,除贵州外,其余省份的问卷均按时按要求返回。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后,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那就是全国各地的儿童(小学和初中)对儿童电影的接受情况不容乐观,在、甘肃等省份的很多儿童观看儿童电影的数量竟然为零。尽管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的一些大城市中,这个情况略好,但仍然不尽如人意。令人意外的是,童牛奖尤其是近几届童牛奖获奖影片的接受情况反而要好得多。究其原因,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童牛奖作为儿童电影的政府最高奖,对地方选择观看具有导向性。二是2004年7月8日,广电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少年儿童电影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了100部优秀电影,其中少年儿童题材电影44部,而在这44部中有30部是童牛奖的获奖影片,这样的推荐力度自然会使童牛奖获奖影片在传播中占据天时。

儿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

上文对童牛奖尤其是近几届的童牛奖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仅仅只是中国儿童电影通过一个奖项所反映出来的表面问题,实际上,中国儿童电影存在的困境和导致这些困境的深层原因才是亟待解决和探究的。

(一)剧本创作

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生命线,而童牛奖获奖影片的剧本在故事类型上是十分单一的,究其根源就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分裂——成人创作、儿童接受”②。正如著名儿童文学家刘厚明说的那样:儿童文学与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它有些作品可以没有什么思想意义,光是幽默——益智与添趣③。因此,儿童电影的剧本并不一定非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说教题材,多一些幻想、多一些趣味会更受孩子们欢迎的。试想一下,成人制作拍摄出来的儿童电影如果得不到儿童的观赏,或观赏后逆反不接受,那么,再好的教育动机也会落空的。

同时,儿童电影剧本的来源仍有待开掘。比如在1996年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等组织联合举办的“96全国儿童电影、电视、动画剧本征集评奖”活动中,共征集到1 000多部集剧本,其中电影剧本178部,像在后来的童牛奖上斩获大奖的《驴嘎上电视》《我也有爸爸》等就是这次征集活动的成果。除此之外,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也是一条值得去继续探索的路子。

(二)发行体制

发行也一直是中国儿童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拿童牛奖的几十部获奖影片来说,能与儿童观众见面的寥寥无几。其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儿童电影的发行量本就不大,再从中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公映是有困难的。二是中国儿童电影的拷贝发行都是依靠政府的政策性保护来进行的,所以长期下来中国儿童电影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同国外同类电影相比竞争力薄弱。三是儿童电影的经济效益低,与国内外“大片”的高效益诱惑相比,大多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选择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儿童电影的资金投入,电影局设立的少年儿童电影创作专项资金每年都在1 500万左右,但对于中国儿童电影来说依然是不够的。1 500万可以拍十几部儿童电影,但这只是拍一部“大片”所需资金的几分之一。这样悬殊的差距,让我们看到中国儿童电影在制作发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仅靠国家的拨款还不足以使中国儿童电影得到长足发展。另外,我们可以将优秀儿童电影推向国际,面向国外放行。如由曹文轩儿童小说《草房子》改编的同名电影就将海外发行权转让给了法国公司Gébéka Films 和日本公司Herald Film Company ,得到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用海外市场的高效益来反哺国内儿童电影市场,这不失为中国儿童电影发行的好办法。

(三)接受反应

相对于剧本创作和发行体制而言,其应属于儿童电影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了。上面我们提到过,已经制作出来的儿童电影,绝大部分都无缘和小观众们见面,只是在某个地区或是学校进行了小范围的点映和放映,能够进行全国放映的很少。在这个困境中,一部分阻力来自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另一部分阻力则是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学校给学生进行儿童电影包场,一方面是费用问题会带来乱收费等不良社会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学校又担心学生在观看电影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所以,学校自然不愿意承担风险,而家长也主要是从收费和安全方面考虑反对学校包场看电影。对儿童而言,接受儿童电影的渠道单一和不畅是最突出的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开发了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等场所放映儿童电影,同时,儿童电影放映进校园、电视电影等手段的运用也会扩大儿童观看电影的数量和覆盖面,只是这个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

当然,中国儿童电影的困境绝不仅仅是以上三点,比如说中国惟一的独立的儿童电影奖——童牛奖被撤并、中国儿童电影的文化含量普遍不高、儿童电影剧本创作队伍不够壮大等,都是摆在中国儿童电影人面前的必须竭尽全力才能翻越的高山。但是,中国儿童电影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尽管中国儿童电影从一开始就走着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而且今后的路依然不会平坦,但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也是中国儿童电影腾飞的世纪。

注释:

① 唐池子:《第四度空间的细节》,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篇2

首先,电视广告对儿童健康发展有正面影响:

1、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面,启迪思维,激发智力。有的电视广告在推销商品时进行科学说理,以说服受众,这就带有些科普性的功能,无形中增加了受众特别是儿童的知识面。如“感康”感冒药的广告,告诉人们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要治疗感冒就要杀死病毒。这就进行了简单的病理宣传,有利于儿童正确认识感冒。还有各个卫星电视台的片头宣传广告及旅游广告片等,儿童看到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让他们了解许多没有去过的地方(特别是家人在旁讲解更好),增长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电视广告的反复播放,也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比如很多优秀的广告语,在小孩子嘴里可以信口念出,甚至用于平时的交流之中。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那些糟糕的广告语在儿童们的嘴里流出,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2、可以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风尚,培养奉献爱心、尊重人、理解人、助人为乐的美德。思想健康的电视广告常宣扬一些好的行为,赞美符合大众行为的规范。一则关于纳爱斯公司雕牌洗衣粉的广告作品,小女孩给下岗在外奔波找工作的妈妈用心懂事地洗衣服,此情此景,引起多少家庭的共鸣,画面中很好地表现了母女亲情和下一代体贴孝顺长辈的爱心,儿童看后,也必然深受影响。

又如一则动画公益广告一“乌鸦喝水”。这是一个小朋友都熟悉的老故事,只不过是新说法。乌鸦因没水喝,就用石子填杯子,让水升高,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化,水资源枯竭,石子填满了杯子也没水喝。寓意告诉人们要珍惜水资源,儿童受到这种广告影响,从小就会有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确实,一个创意优秀健康的广告会获得直接、鲜明的教育好下一代的效果。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广告注重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广告人应该想到我国上亿的儿童在看广告,所以要认真地创作设计,使儿童吸吮营养,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熏陶环境。一则优秀的广告,应该“兼具销售效果与社会责任。”如“圣得西”电视广告,一个小男孩为避雨,躲入一屋檐下,风透着凉意,他蜷缩着。一位极尽绅士风度的男子也急促地躲进来,当他试图抖落西服上的雨滴时,瞧见了身边的小男孩。他从容脱下西服披在男孩那弱小的身上。刹时,小男孩露出纯真的笑容,幸福地伸展双臂,舞动西服,高大的男士望着小男孩也笑了:同时一支曼妙的抒情曲子,悠悠扬扬地弥散在每个角落……这温情的广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不正是强调了人间真情,推崇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吗?不正是“善待他人,关爱自己”的流露吗?这样广告不仅赢得了经济效益也引发了社会效应,提升了品牌的社会形象,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儿童直观接受能力很强,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感染强度又很大,而许多广告偏偏不顾及培养和教育儿童的需要,污染了儿童成长的环境。要知道,来自社会方面的消极浸透往往会冲毁家长和教师的教养启导,电视广告也给儿童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可引起儿童盲目模仿,损害儿童身心健康。

这也许不是广告制作者的初衷。但有的广告特别是儿童广告里有一些飞翔、跳跃或其他高难度动作的画面,这些动作看起来轻松自然,实际上却是通过特技或电脑制作出来的,小孩无法辨认,而儿童又是一个极善于模仿的群体,模仿广告中的人物行为是儿童所热衷的行为,于是盲目模仿就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惨剧。

还有许多儿童食品、饮料、服饰类的广告,诱导性很强,也引起儿童盲目仿效。小小年纪,便以穿名牌,吃名牌为荣,同龄之间相互攀比,注重消费享受,讲究虚荣:并且仿效广告里的儿童,吃零食,不吃饭,且偏食等。这对其身体、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很不利。

2、可引起儿童从小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养成娇纵、任性的性格,甚至不良品德,造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冲突或隔阂,影响其思想的健康成长。

儿童接受力强,但无法辨认好坏,如果没有大人正确引导,只要是电视中播出的,他们照单接受。如某电视广告中的小朋友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时”,现实中的许多小朋友也知道对家里来访的大人说这句话。几岁的儿童也许对收礼的意义并不清楚,但这将在他们潜意识中留下不良的痕迹,并可能影响身心成长。广告内容的不负责,会直接使儿童形成不良品德。

有些电视广告中,使用恋情、暴力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如“×××”3+2苏打饼干广告系列之一,把吃饼干比喻成亲吻的画面,广告似乎有新意,但对儿童来说却有负面影响,甚至还有这样的广告,画面上直接采用小男孩与小女孩接吻,更使人看过觉得十分别扭。可以想象这样的广告对儿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另外,电视广告上的父母为孩子买这买那,引起了儿童的购买欲望,由此可引发与父母的冲突。小孩吵着要买某件商品,而父母基于一些原因却不愿意买。儿童一旦欲望得不到实现,就会产生挫折感,愤怒、失望、哭闹,最后,父母拗不过,满足了其愿望,久而久之,儿童知道该怎样做到“有求必应”。这样,娇纵、任性等不良性格就慢慢形成了;甚至,有些儿童也模仿某些广告里的儿童“命令”大人的口吻,慢慢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坏脾气。在同龄人中间,有钱家的孩子便会自傲、炫耀、讲虚荣;没钱家的孩子受周围环境影响,自卑、孤僻,或者羡慕虚荣。这些均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全。

篇3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 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 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 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 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 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 ,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 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 、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 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 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 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 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 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篇4

随着电影制作商加强对儿童电影内容的研究,使儿童电影的内容不断丰富多样化,引起广大儿童以及家长对电影的热爱和关注,使得儿童电影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推动儿童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儿童电影已经成为电影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脚步必然不会停止,只会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对影片内容、拍摄手法以及美国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儿童电影内容更加符合大众需求,提高儿童电影质量和观后效果。

一、美国儿童电影内容研究现状分析

(一)童话色彩浓郁,情节丰富多彩

美国儿童电影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代表作《哈利·波特》、《E.T.》以及《星球大战》等,将美国儿童电影推向一个发展。其电影故事内容具有浓郁的童话色彩,情节渲染恰到好处,给儿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哈利·波特》这个电影中,哈利骑着扫帚在空中飞翔,又突然变成隐形人,这些环节都深深的吸引了儿童的视线,充分抓住儿童成长过程中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电影中男主角哈利还会使用魔法,童话色彩浓郁,很多儿童观看这部电影时会感同身受地跟随哈利开始冒险之旅。并且体会哈利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变化,由一个胆小怯弱的小男孩变成一位坚强的救世英雄,通过哈利最终成功的电影结果设计,使儿童明白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力量,在成长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是只要人的本性善良,最终总能克服困难。不仅如此,美国儿童电影在拍摄技巧上很注重情节渲染,以技巧吸引儿童的眼球,以故事教育儿童,但是儿童电影中永远喜欢以成人思想添加一些情感元素,这些不利于孩子情感发展,会导致儿童思想上的早熟以及对爱情追求的盲目,同时过多的和谐画面,不利于儿童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以及风趣幽默的故事

美国电影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拍摄方针 ,在电影《冰河世纪》中,制片人发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采用幽默风趣的故事吸引儿童的眼球。儿童时期的思维是最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是空白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会使儿童产生记忆,并且在脑海中不断想象画面,在电影中观看到的情节最容易影响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会对电影中看到的事物进行模仿。目前美国儿童电影中使用高科技对电影情节的特效制作,造成故事情节的不寻常,会影响儿童对非比寻常的画面现象的模仿和想象,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认为人也是可以飞的。而电影《哈利·波特》则巧妙的运用儿童喜欢的事物以及风趣幽默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电影中哈利和另外两个玩伴之间的友谊发展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会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尊重和珍惜朋友,学会帮助朋友以及信任自己的好朋友。美国儿童电影在内容上善于抓住孩子发展的心理和生理规律,以吸引儿童眼球为基础,实现影片对儿童成长的教育作用。但是,美国儿童电影在内容上还缺乏新颖性,都是正面的宣传教育,不利于锻炼孩子承受能力以及面对磨难不畏惧的精神。因此,美国儿童电影内容的研究发展脚步仍需继续。

二、美国儿童电影内容未来研究方向

(一)增加电影的恐怖成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儿童电影在场景选取上可以更多地涉及学校、家庭以及自然,并且趣味处理这些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儿童对电影画面产生一种亲切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通过画面对家长以及学校教师行为进行展示,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家长和教师这个角色。此外,美国电影还可以添加一定的恐怖成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受到外界的刺激,电影中添加恐怖成分能有效的训练儿童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还能有效的培养儿童在成长中遇到问题和陌生事物不会害怕,并且敢于大胆的去尝试和捕捉,不仅要发挥电影对儿童道德教育的作用,还要培养孩子成长中的接受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儿童电影要坚持从儿童角度出发,编辑组要对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探讨,只有充分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才能制作出受欢迎的影片。既能迎合儿童的需求,也能获得家长对影片的认同,从而实现影片制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添加电影的游戏精神,不断丰富儿童电影的内容

随着现代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喜爱的事物。尤其是儿童阶段,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儿童总是表现的很不安分和冲动,他们的行为总是带有挑战性和破坏性,儿童的这些心理和行为表现很难被家长理解和接受。因此美国儿童电影要正视儿童这种天性,在电影中大胆塑造顽童形象,以及一些斗智斗勇的画面,才能更好的吸引儿童的视线和注意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儿童获得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实现电影制作的经济价值。儿童影片最终目的是教育,但是游戏精神能更好的实现对儿童思想的引导,通过电影氛围的营造,让“电影画面”先和孩子“交”朋友,然后再对其进行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美国儿童电影既要吸引儿童的眼球,又要加强电影内容研究。电影制作商要明白电影播放的目的是为了正面教育儿童,通过正面的电影内容,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美国儿童电影内容必然要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还要适当的添加一些恐怖元素,可以有效的锻炼儿童心理抗压能力。在未来的内容研究上要坚持从儿童心理出发,尊重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合理的调整和设计儿童电影内容,推动电影事业发展走向一个新时期。

参考文献:

篇5

动画电影是儿童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因为动画电影具有的特殊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动画电影始终蕴涵着浓厚的人文情感,始终追求着真善美,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所讨论的动画电影主要是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电影动画的英文为‘animation’,是当今世界上对于与真人饰演的电影相对应的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统称,是英文中一种比较正式的称谓。电影动画的形象和背景是用绘画、雕塑等美术手段创造出来的,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摄制的。”①动画电影是把动画艺术通过电影这个载体展示给观众的,与动画电视相比较,动画电影具有主题单一而明确、时效短而紧凑以及影院特有的视听效果等特点。动画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儿童,这里所讨论的儿童泛指整个身心尚未成熟阶段的个体,包括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三个年龄段的人群,动画电影的道德教育主要作用于他们。儿童道德教育内容的选取必须是基于儿童的视野和活动所能及的范围,必须是儿童世界里的东西,并非指用成人具体而复杂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儿童的思想和行为。

动画电影以形象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情节的趣味以及简单表象下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吸引着儿童观众。其中动画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契合了儿童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以儿童的视角和认识习惯进行表述,是儿童喜爱动画电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首先通过丰富的图式和美妙的声音来感受世界的神奇,动画电影作为视听艺术诉诸人的视觉与听觉,能产生比单纯的文字或故事更强烈的感官刺激。动画电影中人物或动物造型生动,语言幽默、动作诙谐、个性突出,背景音乐欢快活泼,充分彰显电影艺术的魅力,便可以为儿童带来独特的视听审美效果和无穷的乐趣,极大地激发儿童对动画电影的兴趣。利用儿童喜爱的这种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因为“道德内容的传递不宜用强制灌输的方法,而要借助生动的教育活动,在传递社会规范时发展道德水平,在发展道德水平时又传递给儿童新鲜的道德内容。”②除了动画电影中的美术、音乐元素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也是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的形式之一。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最突出的特点是“泛灵论”倾向,“儿童时期的泛灵论乃是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③。儿童在欣赏动画电影时他们不会认为动物说人类的语言是不能接受的,不会认为神仙的法力是荒诞的,相反可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情感和想象的能力。动画电影的这种道德教育功能比起成人威严刻板的说教方式更受儿童的欢迎。

除了动画电影活泼可爱的表现形式外,优秀的动画电影的核心永远是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诚实、勇敢、自信、拼搏、坚强等都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是儿童喜爱动画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儿童的心灵是纯真善良的,他们向往善良、和平、正义、胜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提出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他的回答是:“感动他们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④。动画电影作为一种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对于儿童道德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追求真善美的品质的人(动)物形象,动画电影就会缺乏生命的张力,更不能打动儿童幼小的心灵,人性中这些最美好的品质,也是最能激发儿童积极进取、勇于拼搏、敢于挑战、不畏艰难、乐观面对生活的动机。因此,动画电影要紧紧扣住真善美的人文关怀和幽默风趣的动画特点,这是优秀动画电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为儿童是用爱的心灵和好奇的眼睛来观照他周围的世界,“只有那些由主体的整个心灵选择出来的与自己类似的和相通的事物才能使主体获得审美愉悦”⑤,儿童在接受真善美的事物时是一种审美情感的经历,亦是道德教育。优秀的动画电影,正是以其反映的人文关怀精神如春雨般滋润着儿童的心灵。如果动画电影不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不论其外在表现形式有多么的丰富精致,都不能算是好的动画电影。可见,动画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饱含的人文精神是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

既然动画电影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那么动画电影又是如何对儿童实施道德教育?我们从动画电影的创作角度和儿童作为道德受众者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动画电影的创作角度来研究。首先,全社会都应关心儿童的道德教育,重视动画电影对儿童道德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从事动画电影创作的专业人士更需要有热爱儿童、善于洞察儿童心灵世界的情感,应该以自己童真般的生命动力为儿童创作真善美的美好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感悟真情,从教育理性的高度实践对儿童的深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将自己的理性和情感融入动画艺术创作中去,努力创作出儿童喜欢的好作品。而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在我们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具有动画综合素养的人才更是稀缺,很多创作人员是学绘画或动画专业出身,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从未接触过,缺乏一定的儿童观指导,在创作时难免成人化,不能很好把握儿童心理特征,这样即使动画视觉效果做得再好,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道德认知的需要。因此,只有具备了综合素养的专业的优秀创作队伍,动画电影的创作才可能形成规模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其次,动画电影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确定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选取素材和立意,如果选取内容不考虑儿童的年龄段、不考虑儿童的认识水平,主题的确立不考虑人文性和时代性,儿童是很难从中获益的。选取内容时还应注意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素材,只要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都可以尝试去创作,从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发现素材,使其内容和思想可作为宝贵的资源与动画艺术融合,创作出儿童喜爱的作品。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神话、民间传说等许多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大量挖掘适合儿童动画电影创作的素材。再则,角色的创作上应体现优秀的人格形象,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思想的仁义与道家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即是对理想人格的描述。在创作动画电影文本时,要对传统文化中陈腐的清规戒律给予舍弃,结合时代精神,与儿童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展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开放的文化理念,道德教育自然渗透到儿童的潜意识里。我们过去创作了许多深受儿童喜爱的动画电影,如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这些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都具有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表现形式。最后,要善于向动画电影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创作理念,不墨守成规,大胆吸收,但不是完全模仿与照搬,创作出适合儿童审美需求的动画电影。

当下有人提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选取题材时,主要是按照“文以载道”和“寓教于乐”的要求来考虑,他们认为这样中国动画一开始就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娱乐形式,“乐”是手段,“教”才是目的。笔者认为,一味强调动画电影的趣味性、娱乐性而忽视思想性、教育性或者反过来仅仅强调教育性而忽视影视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可取的。那种认为只有像国外动画那样重娱乐轻教育才是正确的发展模式,一谈动画电影教育功能就是有意识形态问题,显然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动画电影是否需要发挥教育功能,而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教育目的只要是引导儿童道德认知的正确发展,完善个体的人格,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选内容适合儿童身心发展,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又为何不可“寓教于乐”呢?只有将动画电影的娱乐性与教育性有机地结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会有利于动画电影的发展与繁荣。

从儿童接受动画电影道德教育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对儿童道德教育来说动画电影属于社会性外在刺激,社会的外在刺激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具体实现。“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作为一个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就表现为道德品质,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⑥儿童在动画电影的作用下,同样会发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⑦。从心理学分析,人的认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儿童在观看动画电影时就是对动画电影所展示的内容和思想的一种认识。“ 一部动画片与少年儿童的关系可以归纳为这样一条线索:动画片的形式美――刺激――儿童的审美器官――儿童的审美器官通路――儿童产生审美体验――儿童感受动画片的内在美。”⑧通过外在的感官刺激,促使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把电影传输给自己的信息进行感知,通过表象、概况,分析不同的动画形象的性格特征,然后判断出哪些人和事是需要认同的,哪些是需要反对的。儿童的心灵都是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我们和儿童交流时常常会听到他们说电影中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看到电影中出现“好人”时就兴奋激动,看到“坏人”时就紧张气愤,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待不同形象持不同的态度。这样他们就逐渐认识到倚强凌弱、损人利己等行为是错误的,是不道德的表现,而乐于助人、不畏艰险等是正确的,是道德的表现。不难发现,儿童会从动画电影中概括抽象出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逐渐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规范。

如今,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儿童在有意无意间接受了太多的成人化信息,童真似乎过早地消逝。当孩子的世界常常被并不适合自己的影视内容占据时,作为儿童喜爱的动画电影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目前学界不乏关于动画理论的研究,但缺少实实在在的动画电影创作。只要留意一下我们近几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就不难发现,当下国内动画电影出品数量很少,优秀的动画电影更是很难一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努力做好做强动画电影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动画电影创作不要被“中国风格”已过时或我们的技术落后等议论所干扰,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地吸收他国动画的成功经验,大胆地从我们传统文化中和经典动画中汲取营养,丝毫不用担心用了外国的技术就没中国特色,也不用担心有了中国文化和表现形式(水墨、木偶、剪纸、皮影、汉像砖等)就是落后和保守。谁能说用传统水墨制作的动画电影就一定没有三维的动画电影好呢?就过时呢?

我们勇敢地承认当下动画电影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我们的动画电影正在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创作,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动画电影产生,以期让优秀得动画电影不断发挥儿童道德教育功能,这也是动画电影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之一。

注释:

① 薛锋、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页。

②⑦ 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第230页。

③ 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46页。

④ 曹文轩:《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276页。

⑤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篇6

1918年,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唤。很快就得到了中国电影界的反响与重视。1922年。由但杜宇拍摄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顽童》上映,拉开了中国20世纪儿童电影的序幕。在以后78年的风风雨雨中,中国诞生了300多部儿童电影。成为20世纪中国电影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中国儿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20世纪儿童电影作为一种电影艺术,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政治文化的干预,也经历了民国时期,建国17年以及新时期文学三个明显的历史阶段,而每个阶段所产生的经典电影,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特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借鉴的电影文化宝库。笔者选取儿童电影的三大经典并做出简要分析,以图管中窥豹。为新世纪儿童电影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一、《三毛流浪记》:民国时期儿童电影发展的颠峰之作,是时代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由根据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三毛》改编的电影《三毛流浪记》,于1949年在全国上映,不仅在本国备受赞颂,盛演不衰,而且在国外也广受欢迎: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上映该片,接着在巴黎六家影院连映两月。誉满全城,好评如潮,1983年又荣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三毛流浪记》是时代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就是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刻化出一个活灵活现流浪儿的艺术典型。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贯穿了左翼作家常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这部电影在反映时代,抨击时弊的同时又具有了非常高的艺术性:“三毛头发的奇异造型保留了漫画风格,从而创造了假定情境,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效果。三毛虽然寒无衣,饥无食。”居无定所,买报不成,推车无俸,只能流浪街头,但三毛不想学偷窃,不愿成宠物的倔强,和他乐观诙谐顽皮滑稽的性格,却赢得了人们的加倍喜爱和珍惜。影片的风格并非一味的凄苦,而是保持了讽刺和幽默的漫画特色。这在当时过多的承载社会问题的儿童电影中,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也使这部电影成为民国时期电影发展的颠峰之作。

二、《小兵张嘎》:十七年儿童电影中的杰出代表。它既切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又非常注意塑造儿童经典人物形象,成为儿童革命题材电影的典范

1963年,由徐光耀编剧的《小兵张嘎》公映后,反响十分强烈,不仅深受小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成人观众的欢迎,至今屡演不衰。尤其是年仅十二三岁的主人公张嘎子,成为儿童故事片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张嘎是在抗日革命军队的大熔炉里,通过长辈悉心引导和根据地群众的教育,逐步成长为既有思想觉悟、又懂得斗争策略的八路军侦察员,其身上最令人喜爱的是混身洋溢着宁折不弯的“嘎劲”,也就是那股倔强、机敏。但同时又人小鬼大、淘气任性,既可气又可笑可爱,从而使得这个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并使影片成为广大青少年生动的教科书。这部电影既切合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又非常注意塑造儿童经典人物形象,终成为儿童革命题材电影的典范,无论是在思想上的深刻程度,人物性格塑造的丰富性以及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4月,由孙立军教授创作改变。耗时六年、耗资1200多万元创作出的大型动画电影精品《小兵张嘎》又在全国巡回演出,并先后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同时又在首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高峰论坛上被评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十大国产动画片之一,对现在的儿童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中国革命动画电影的代表作。

三、《我的九月》:以“儿童为本位”创作观在电影中的第一次明确体现,对以后的儿童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篇7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而大力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贴近时代特征、体现高校育人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更能在完善学生人格修养和知识结构、丰富校园生活、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有效作用。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电影节为例,着重探讨以电影艺术为载体的活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电影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其最大作用莫过于对人类精神的美化。高校作为人类文化的集散地,其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相关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它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学校整体面貌、水平、风格、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学校常新的动力和源泉”,它应该传播和引领人类的先进文化。而作为引领人类先进文化的现代高校更应该有意识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且在特色和个性上下功夫,使文化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从而起到美化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作用。

建设高校校园的特色文化可以凝聚师生的人文精神。高校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传统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不断地得到继承和发展,就在于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师生都能感知到学校独特的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内化为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并体现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建设高校特色文化活动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专业发展,使特色文化与特色专业相辅相成。当一所高校营造的特色文化氛围与学校所设专业相互补充、比较一致时。对培养广大师生的专业爱好和专业情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艺术为一体的电影和校园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最能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人们拓展视野、砥砺意志,让人们快乐、思索、领悟,给校园文化增添亮色。如果电影以电影节的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固定下来,则更有利于“将代表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沿革及学科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质进行集中概括和展示,有利于校园文化在长期积淀中不断总结、改进、提高,实现自我升华。而校园文化进行节日的形式来表现,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节日中统一起来。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延续性。节日的时间有长短,节日的影响有大小,但无疑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电影节便是呈现这种方式,并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电影节概况

自1986年浙江师范大学影评协会前身――电影美学会举办第一个电影周“中外优秀影片回顾”至今,电影节在浙江师范大学生根发芽、绽放奇葩,23年从未间断。每年12月的第一周,电影节在悉心筹备、精心组织中拉开帷幕,举行优秀电影展播(与贯穿全年的周末影院相互配合)、影评征文比赛、电影讲座(沙龙)、电影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旨在传播电影文化、普及电影知识、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23年来,大学生电影节在探索中前行,逐渐形成“青春激情、学术品味、文化意识”的鲜明特色,在“推进电影教育、培养电影人才、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期坚守铸就了校内外的广泛影响,2007年浙江师范大学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浙江师范大学依托良好的儿童文化研究底蕴、优秀的儿童文学社团、知名的儿童文化研究基地和研究人员,努力打造的属于儿童电影的一片绿色天地――儿童电影节(因放映地点为儿童文化研究院――红楼,所以又名“红楼电影周”),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儿童电影节由儿童文学专业研究生及儿童文学社亲自策划,从选片、宣传到主持、讨论,采用灵活的播映方式,师生共同参与,集展播、研讨、讲座、征文比赛于一体,不但培养了一大批校内儿童电影爱好者,而且吸引了不少校外社区的家长和孩子前来观影。儿童电影节与大学生电影节、周末影院交相辉映,使浙江师范大学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化和品牌化,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三、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电影节育人功能的实现过程

1 “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参与意识,点燃青春激情。

“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是大学生电影节的一贯宗旨。浙江师范大学电影节的整个流程和环节设置都尽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从组织者的大学生身份到观摩者的大学生观众群,从“学生为主,专家指导”式的选片到电影知识竞答、海报展、台词赛、游园会等系列活动,无不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要,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吸引大学生热情参与,在培养了大学生求知、生存、人际交往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点燃了电影节的青春激情。

2 通过电影沙龙、影评讲座、影评征文比赛等形式,普及电影知识,引导学生探索艺术真谛,彰显学术品位。

浙师大大学生电影节是大学生探索电影艺术这一学术冲动的产物,是当时校园里仅有的少数学生学术社团之一――“电影美学会”极力倡导下催生的一项校园文化活动。一颗种子已经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每年,与电影学术沙龙、讲座有关的场所,几乎都爆满,而且每年一届的影评征文大赛都能吸引很多大学生积极投稿。2008年12月第23届大学生电影节围绕谢晋导演的传奇电影,开展了谢晋电影艺术沙龙活动,邀请到了名师担任嘉宾,尽情畅谈了谢晋电影,以及当代大学生对待经典电影的态度。知识广博的大学生影迷们在游园活动中过五关斩六将,赢得了喝彩。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意义。其间热映了《画皮》、《梅兰芳》、《叶问》等新片大片,不但形成了一票难求的热潮,而且关于“陈凯歌电影”等具有艺术涵量的话题在讲座上、征文里都引起热议。

儿童电影节自成立之日起,电影讨论会便是电影展播后的必备环节。每次放映前,主持人都为观众简单介绍影片和电影人,突出电影看点和热点,有效及时地普及电影 知识。放映后,主持人则邀请爱好者们畅谈观后感。观众群中孩子们的童言无忌,大学生的理性质疑,以及学者专家们的睿智分析使儿童电影节独树一帜。其中关于“中国儿童电影生存”、“中外儿童电影比较”、“儿童电影镜头语言的表现力”、“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崛起”等具有学术品位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大学生对发展中国儿童电影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很多观影大学生表示,自己毕业论文主题的设计研究灵感主要都来自于这些精彩的交流,可谓获益匪浅。

2009年3月浙师大儿童文学社学分制班首次开课,于每个周末在红楼播放一部国内外优秀儿童电影,并邀请专业教授讲授相关的儿童文学与影视知识,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儿童文学、儿童电影的兴趣,讨论中独具新意的观点也让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3 自中外经典影片、新片大片的视听盛宴中传达电影情怀,接受思想教育、濡染文化意识。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浙江师范大学始终以强烈的文化意识引领着大学生电影节。

从电影主题看,“回顾中外优秀影片”、“普及电影知识。传承电影文化,培养电影人才”、“快乐电影,快乐生活”等变化的主题饱含师大人对电影的情怀。2007年12月,第22届大学生电影节主题为“爱电影,爱生活”,安排了《投名状》等14部新片、经典片,而开幕首场电影是由浙师大2005届毕业生庞建参与编剧的电影《天下第二》。2008年12月第23届大学生电影节以“重温电影经典,感受大师魅力”为主题,为缅怀大师谢晋,免费播放了很多谢老的影片。让大学生感受老一辈电影人对电影的满腔热血和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

每年大学生电影节的影片选择都充分考虑到让大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受到思想教育。主旋律影片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国内外大片、新片让大学生迅速接触当下电影艺术,呼吸电影新空气,培养影视艺术欣赏的敏锐性。有艺术价值和艺术探索精神的艺术片一直深受大学生青睐,因为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是对影片本身的价值判断,体现的是对更广泛的文化意识的看法。当然,观看这些精心挑选的、健康积极的影片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少数大学生沉溺于暴力电影的倾向,教育大学生正确选择和区别电影文化信息,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电影节主题口号、会徽征集、黑板报、广告牌、海报制作、DV剧拍摄等丰富多彩的电影节系列活动,也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识活跃着校园文化氛围。

4 于浓厚的电影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促进大学生专业成长。培养电影人才,提高人文素养。

1989年。我校把电影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电影学”、“中国新时期电影研究”等课程。从此,电影节和电影课程共同成长,推动电影教育深入开展。2005年,我校整合资源,借助外力,与天琪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在横店影视城创办了影视人才培训基地,并成功申报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获批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2008年,我校成立了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从课程、专业到院系,电影教育逐渐有了强大的支撑,热爱电影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专业学习机会。电影节活动也有了一个更加专业的后援团。

因为有了电影节,浙师大相继走出了一批全国知名导演、编剧、电影学者,如陈育新、何苏六、张光照、陈旭光、陆绍阳、陈晓云等。近年来,在电影精神的感召下,学校涌现出一批DV电影爱好者,并建立了学生DVS工作室,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作激情。

正是在这种浓厚的电影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一批批热情洋溢而又具有深刻敏锐视角的大学生始终以文化先锋的身份和主人翁的姿态关注着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艺术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观评电影中得到提升,其中凸显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成为电影节活动不断前进的动力。

篇8

(一)儿童电影中的童趣化表现

首先看儿童电影中的童趣化表现。美国出版的《电影术语词汇》中对儿童电影有这样的解释:具有专为吸引儿童及供儿童娱乐的内容及处理手法的故事片。在好莱坞,儿童电影一向是电影大工厂里最得意的产品类型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工业大萧条时期,童星秀兰邓波尔便以她天真无邪的微笑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带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无尽的欢乐。好莱坞片商们深知:孩子们的钱最好挣了。况且,孩子们看电影总有大人作陪,如此捆绑销售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从《绿野仙踪》、《爱丽斯漫游奇境》到《小飞侠彼得-潘》,一个多世纪以来,好莱坞的儿童电影发展以其多样的类型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受全世界孩子乃至大人们的喜爱。

(二)非儿童电影中童趣化元素的体现

非儿童电影中也不乏童趣化的身影。比如《超人》、《蜘蛛狭》、《剪刀手爱德华》、《阿凡达》等。在蜘蛛狭飞檐走壁的时候;在超人振臂一飞,冲向危难中心的一瞬;在爱德华抬起剪刀手轻抚女主角脸颊,清澈双眸闪动的时刻;在阿凡达的奇幻世界中徜徉过后;所有人的心都振动了,不因为精彩的打斗,不因为宏大的特级场面,也不因为惊艳的女主角,而是一种这样的心情:刚破壳的小鸡顶着它黄色的小绒毛冲你眨了眨眼,那一刻,心被融化了,不由自主地想用尽全身的力量去保护它。这样的电影和有着这样细节的电影不胜枚举,看完《哈利波特》系列,闭上眼睛浮现的电影情节一定有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骑着扫帚满天飞,或者以奇异的力量与法术与种种魔怪拼杀搏斗的场景。众多的实例证明,现今好莱坞电影童趣化倾向愈发明显。

二、好莱坞童趣化电影的传播效果

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或社会的某种行为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产生了传播效果。电影一方面拷问历史、直面现实,有哲学的思辨、人性的挖掘、想象的飞扬;另一方面,又通过到位的表演、精湛的后期制作把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视觉化地传达出来,让受众在享受高科技的视听艺术带来的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创作者的思想。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传播效果如下:

(一)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丰富活跃了大众生活

有人说电影是最好减压方式之一,用不着专业的欣赏水平,只需把自己投入进去,尽情享受。看看一群动物之间的搞笑故事《战鸽总动员》,一只让人笑破肚皮的聪明懒猫《加菲猫》,亦或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宝贝计划》。童趣化电影给快节奏的生活增添了一味调味剂,所有的道理都在捧腹的情节中,以一种平易而不造作的方式讲述出来。童趣化的儿童电影得到的不仅仅是消费层面的感官满足,对于电影产业和电影艺术的自身发展都饱含深远的意义。

(二)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使受众找到共鸣

回想我们的童年,那时我们不谙世事,没有什么大的欲望,也不会有什么巨大的失望。从受众心理上分析,好莱坞电影中的童趣化让我们找到了共鸣,渴望回归童真的共鸣,现在已经或多或少沾染了尘世浮尘的我们都保有一份渴望回归童真的心。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迎合了受众的这一心理,使受众找到了共鸣。

(三)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净化了你我的心灵

好莱坞童趣化电影给我们带来了由衷的欢乐,留下了恬淡的美好。一眼清泉洗刷了我们的心灵,太纯净的它让我们这些被复杂世界驯化的人感到温暖、纯净、高尚、悲悯。在一个没有工作学习的闲适午后,看完一部《剪刀手爱德华》这样的电影,手捧一杯清茶,轻声自问,这是生活的本貌吗?人的本色是纯净的,生活的本色是简单快乐的不是吗?我们从心底期盼自由、无畏、快乐、纯净、希望也许我们单凭一己之力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能做的是放飞心灵,享受每一天,享受此时此刻,把对真善美永不停歇的追求放在心底深处。

(四)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拉近了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通过人物和观众身份、生活范围的统一,创造电影叙事的现实感和逼真感,来增加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拉近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孩子们可以在童趣化电影中找到欢乐,大人们也可以在童趣化电影中找到自己以前的影子。无论你是什么职业身份,身处何种年龄阶段,都可以陶醉其中,在童趣的长廊里尽情徜徉。更重要的是童趣化的好莱坞电影使我们感受到了爱,家庭成员之间,爱人朋友之间的人间真爱。《哈利波特》中的小哈利虽然父母早逝,但父母的爱却一直伴他左右,在哈利将要开始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学习时收到了父母留给他的包裹,在他与伏地魔决战的危急时刻,是母亲给予他力量,哈利得以最终战胜恶魔,赢得生命和胜利。童趣化电影架起了一座成年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三、好莱坞电影童趣化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无论是商业上还是文化传播上,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好莱坞电影中的童趣元素一向被市场看好,犹如一眼取之不尽的甘泉,甘甜入心,延绵流长。当年的《小鬼当家》一问世便产生轰动效应,赢得了全球小朋友和成年人的喜爱,至今仍广为流传,而且仅《小鬼当家》一部影片就获得了2.8 亿美元的票房。同为好莱坞童趣化电影的《狮子王》累计票房达到 7.5 亿美元,另外 VCD 还有 5800 万美元的销售成绩中国的同类型电影与之相较,文化传播范围小,影响力弱,票房收入微薄,各方面差距巨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

(一)中国儿童电影在创作资源上要扬长避短

中国儿童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相较,创作资源上的差异突出而明显。创作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资金,第二是市场。

儿童电影资金短缺问题明显,《爱-在路上》全部投资才两百万元,没有一分钱去做宣传,资金投入上的差距直接导致儿童电影越来越少,有些电影导演甚至把拍儿童电影比作搞慈善事业。

再谈市场,儿童电影还有没有市场?如果仔细地算一笔账,会有惊人的发现。我国有 23450 万少年儿童,如果每个孩子每个月看一场电影,票房就能达到 30亿元,除去制片方的分成,还有近 10 亿元,分摊到每部影片,就意味着 7000多万元的利润。如此说来,儿童电影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只是还未被完全开掘出来,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我国生产的儿童电影大都投资少,低成本的直接结果是创作队伍的流失,比如冯小宁、尹力这些以儿童电影起家的导演,成名后的创作中儿童电影却是空白。而在儿童电影中本来就是一片绿叶的成人角色,更是难以找到熟悉的明星加盟。一直为儿童电影奔走呼喊的艺术家于兰在积极呼吁能够像刚建立的校园院线一样,建立儿童电影院线,让儿童电影能够有规模放映的阵地。如果市场能够走出接纳儿童电影的第一步,儿童电影以市场的需要为目标,以市场的接纳为动力,做出孩子和家长都喜欢的电影,真正赢得市场效益,再以市场效益为继续儿童电影坚实的资金基础,再继续好的儿童影片。进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才是儿童电影的一条出路。

(二)中国儿童电影要注重儿童视角的表现手法

现在的中国儿童电影似乎走向两个极端,要不是只有 3 岁小孩看的幼稚幼儿片,要不就是小大人片。好莱坞童趣化电影就很好地把儿童本位意识与成人化趋势统一起来,中国儿童电影要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儿童视角,努力使儿童自我本位意识和儿童随年龄增长逐渐成人化趋势统一。以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做到儿童世界和成人空间的统一交融才是出路。什么样的儿童电影才是成功的呢?拥有《小鞋子》等一大批蜚声国际的儿童电影作品、善拍儿童电影的伊朗导演给出了最简单的答案:用最朴素最单纯的电影语言表达最深刻人生突出童趣,突出天真,重在表现孩子们的天性,完完全全采用儿童视角。

(三)中国非儿童电影中应适当加入童趣元素

中国的非儿童电影中缺少童趣元素,使电影看上去冷冰冰,提不起观众的兴趣。拿国产影片《情人结》和经典的《罗马假日》作个比较,赫本清纯简单,自由快乐的人物形象和她孩童般的纯真笑脸永远铭刻在了我们的心间,而前者老套深沉的人物面孔加上重心机讲谋略的看似复杂其实已经模式化的情节,丝毫不见单纯的快乐。国产非儿童影片中也有童趣化元素运用得当,取得成功的,如《孔雀》、《花腰新娘》。在女主角骑着自行车,后面带着硕大的降落伞向前飞驰时,我们看见了她娃娃脸上漾起了灿烂的微笑。在花腰新娘甩了甩头发,纵身跃入湖中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了中国电影童趣化元素的能量。

在中国文艺百花园中,电影中的童趣化元素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自己的角落里,等待绽开的机会。因为弱小,它常常被人忽视;因为清淡,它常常留不住目光。然而,如果给它更多的关爱,它也会迎来绚丽多彩的春天。

(四)中国电影要摆正创作观念和价值取向

我们首先得承认差距。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相比较,在不少方面存在着差距,有投入上的差距,受众存在差别。但是,摆正电影的创作观念和价值取向是我们最迫切需要做的。

篇9

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众多的问题,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是连接国产动画电影制作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从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国产动画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国产动画电影企业的发展,能够提升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让观众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文艺熏陶及视听感受,对于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1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动画企业市场化发展不足

1.1.1动画企业并不重视市场需求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生产数量和上映数量日渐上涨,制作技术和水平也不断提升,2009年,我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麋鹿王》上映,标志着国产三维动画电影正式进入市场,在此之后,在市场化的磨练下,国产动画电影在制作、模型及动作捕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的反响更是空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成功的例子只是凤毛麟角,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直存在,与观众期待的标准还有距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在国产动画电影初级市场化阶段,许多机构都是刚刚进入市场,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难以实现专业化操作[1];第二,是许多动画企业并不重视市场需求,从制作伊始就没有考虑到市场定位,创作观念、营销手段等难以满足市场化需求,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大大弱化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客观的经济效益.以《长江七号爱地球》为例,《长江七号》电影虽然大获成功,但《长江七号爱地球》这部动画电影却盲目延续电影内容,缺乏创新,电影虽然定位与科幻题材,但却使用传统的二维技术制作,在画面效果上落了下乘,票房惨淡,未能获得市场效果的现实也属情理之中.1.1.2动画品牌化发展滞后2014年以来,IP成为了动漫领域中的热门词汇,这标志着动画电影行业的成熟化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购买IP的人并一定稳赚不赔,IP的市场转化有着众多条件,在授权范围内,如果用的好,即使未受重视、投资较少也可以取得良好的市场价值,如果用的不好,即使知名的、投入重金也可能赔的血本无归.从实质上来讲,IP就是一个品牌,是创意的开始,以作品来展示品牌,以电影院、互联网等媒体渠道来树立品牌、延伸品牌,只有保证良好的作品影响力才能够称之为IP[2].品牌化是动漫IP的开发核心,也是国产动漫电影市场的发展核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动漫品牌化发展还严重滞后,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许多国产动画电影仍将少年儿童作为受众群,动画电影创作存在严重的低龄化问题,本来“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思想就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而国产动画电影的低龄化制作方式又加固了这种思维定式,这就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失去了众多市场机会,在市场中往往寸步难行;第二,是许多国产动画电影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制作不精良,市场价值低,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工程打造一部动画电影作品需要3到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过精良的质量来实现品牌化效应,例如《冰河世纪》、《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以及《动物总动员》等,反观我国动画电影作品,从策划到上映大多在一年半之内,所谓“慢工出细活”,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国产动画电影是难以设计出严谨的场景、富有文化内涵的故事情节和精致的形象的,制作的粗糙是难以促进动画品牌化发展的,这就大大弱化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价值.

1.2受众定位单一化

在2008年以前,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还不够成熟,不仅影片数量较少,且票房成绩不高.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取得了9000万票房的佳绩,至此之后,动画电影真正步入了新时代.虽然国产动漫电影市场发展取得了重度可喜成绩,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动画电影受众单一的问题一直存在,动画电影与电视动画片在消费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电视动画片的消费主体是低龄儿童,而动画电影的消费主体则是成年人,国产动漫电影将受众群体定位于儿童,如果电影故事过于低龄化,则家长可能失去兴趣,在现代城市中,家长完全可以选择与孩子参与其他的娱乐活动,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国产动画电影定位的单一是不利于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可持续发展的[3].此外,定位和题材单一的问题会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多在“六一”、寒暑假扎堆上映,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市场局限,使得票房分流.

1.3三维技术不成熟

三维技术的应用是动画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虽然积极注重三维技术的应用,但应用水平不够成熟,自主研发实例不足,大多三维动画电影作品质量较差.制作方单纯的将三维制作技术当成动画电影产品的一个重要卖点,往往忽视了制作质量和画面效果.此外,我国动画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孵化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产品大多质量粗糙.

1.4缺乏系统性营销

首先,是上文提到的,我国国产动画电影档期安排比较混乱,大多集中在“六一档”和寒暑假,缺乏市场调研和市场跟踪,不能合理的选择上映时机,市场推广和影片推行往往力不从心.第二,是国产动画电影宣传不力,宣传和发行是保证动画电影产品获得成功的而关键,但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发行方往往存在宣传不力的问题.以《魁拔之十万火急》为例,其定位是十九岁左右的青少年,但宣传方却按照儿童动画电影的形式进行宣传,从而影响了影片的排片量和排片时间,宣传效果不良.

2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展对策探讨

2.1促进品牌化发展

首先,是动画产品系列化,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发展实践证明,开发系列化的动画电影作品是促进动画电影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有着拓展观众群体的作用,例如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系列、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系列等.我国在系列化动画电影开发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前文中提到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就成绩不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系列化动画电影开发的过程中不要一味沿用第一部作品的故事和风格,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在文化上形成积淀,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革新,以此来保证吸引力,促进品牌化发展.第二,是注重内容创新,品牌化发展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发展,我国动画电影市场需要展现出民族化、特色化的内容.首先,应当积极关注新人类的审美,现代儿童从小就接触纷繁的世界,信息时代下,能够观看到世界各地的动画,审美标准十分前卫,为了满足现代儿童审美需求,需要进行积极创新,迎合现代儿童的审美要求[4];第二,应当积极关注现代人的心灵需求,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纷繁的世界与落寞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现代青少年面对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更加青睐于荡气回肠、直指心灵的动画电影作品,因此,国产动漫电影在内容制作上应当考虑与青少年的共鸣;第三,是内容的民族化,国产动漫电影一直受到欧美和日本动画冲击,2016年,我国依据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将会开发动画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电影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应当积极发展民族化的内容,搭载民族文化底蕴,展现国产动画电影的东方神韵,例如《大圣归来》就凭借着浓郁的东方特色俘获了众多观众与粉丝.

2.2推进全龄化观影市场

首先,应当注重青少年及成人对动画电影的消费力,国产动画电影应当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受众群体,将影片定位于青少年甚至是成人,例如2014年上映的《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的受众定位就十分广泛[5].第二,注重“合家欢”题材,“合家欢”题材动画电影作品指的是老少皆宜、能够增进融洽亲情的动画电影作品,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大手拉小手一同快乐的观看动画电影,打破国产动画电影低龄化的限制,例如2012年上映的《大闹天宫》,不仅吸引力儿童,同时也能够给青少年、孩子家长带来怀旧情绪,口碑不俗.总的来说,国产动画电影应当摒弃“动画电影就是给孩子看的”的观念,要在作品中搭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各个年龄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拓展市场,促进发展.

2.3系统性的营销策略

就我国国产动漫电影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档期效应”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这种淡旺季档期会逐渐被市场淡忘,因此,应当将丰富的电影资源分散开来,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观看影片机会,也给众多国产动画电影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6].此外,应当积极注重国产动画电影的宣传和营销,例如可以借助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等网络媒体来播放预告片,吸引观众,也可以利用海报等进行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影片内容和观众定位,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和推广.此外,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与影院和院线沟通,尽可能提升排片量,抓住黄金播映时间段.

2.4在技术反思中发展三维动画

在技术浪潮中,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企业不应当盲目追求高端技术,需要明确创意和艺术的精神境界,三维技术虽然能够提升画面的景深感和层次感,但“内容为王”一直是动画影视作品的立足之基,保证影片良好的故事结构、精良的画面、丰富的文化内涵才是制胜之道,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三维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价值.

3结论

综上所述,国产动画电影行业是我国动画产业的核心,就目前来看,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可喜成绩,但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制约着国产动画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促进品牌化发展、积极创新、做好市场宣传和营销、保证精良的制作,才能够保证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澄宇,刘晓燕.国际数字动漫产业现状、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4(01):41-48.

〔2〕王东凯,杨康康.新时期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05):90-93.

〔3〕杜秀玲.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瓶颈及对策[J].电影文学,2011(17):50-51.

〔4〕乜莎.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展[J].商,2015(48):209.

篇10

一、动画电影及电视动画的定义

 

要对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进行优势比较,就需要区分两者的定义。

 

动画电影,主要就是指以动画制作为主的,通过运用多种制作方式来制作的电影。其中,包括了剧场版电影和OVA(原创动画录影带)两种形式。从动画电影的取材上来说,很多都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从时间上来说,动画电影的时间一般在60-90分钟最为常见。

 

电视动画,用我们所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指的是在电视频道上播映的动漫作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动画片。电视动画的取材内容上来说,很大部分都是根据小说、漫画中来延伸出来的。在电视动画领域上,日本电视动画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发展迅速。从时间上来看,以日本的电视动画为例,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一周一集,每一集时长从20到25分钟不等。另一种有少数情况采用每天播出,但时长一般为数分钟。

 

二、我国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发展史

 

我国的电视动画历史源远流长,从1960年初到1980年的中期,我国在电视动画的出品种类上,要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且从内容上和艺术欣赏性来说,要远高于后期发展迅速的日本和美国。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早期的很多动画都是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的电视动画的影响来制作。但自90年代起,我国动画逐步走向衰落,虽然现今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迅速,但充斥于中国动漫市场的大部分仍是日美动画。

 

《宝莲灯》作为我国第一部通过利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在1999年成功上映。此后中国动漫产业走进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动漫公司和动画产量持续增长,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涉及动画制作公司企业达到120多家,比20世纪80年代我国动漫制作企业数量增加了5倍。动画电影也愈发吸引眼球。

 

三、电视动画与动画电影的各自生存优势

 

(一)两种形式的分类

 

从类别分,电视动画分为单元剧和连续剧两类。单元剧的整部作品构架于同意背景之上,但各集之间联系甚少,部分作品的每一集可视为独立作品。此类艺术形式主要观众群体为少儿。

 

(二)两种形式的播放媒介

 

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从播放时间上来说,动画电影播放时间长,而且需要的播放场地比较固定。需注意的是5周岁以下儿童对于电影院的视觉及听觉冲击力不具备反应条件,应尽量不去观看。

 

电视动画主要以电视为载体实现播放效果,且存在于家庭环境中,家庭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故其冲击力远不及影院。其播放时间为每日固定时间,一般为下午五点至七点,正是儿童休闲娱乐的时间,适合观看。

 

(三)两者制作水平不同

 

动画电影在制作的时候,采用统一的时长标准。从制作手段来说,动画电影就是用动画的手段制作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要求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在角色造型上要注重三维的视觉特点,让观众可以在各个角度去观看;从音乐音效上,要求技术质量的同时,注重逼真的画面感和立体音效。动画影片的长度控制60-90分钟,与动画影片不同的是,电视动画是分集分阶段的。

 

四、发展前景

 

动画电影在迪士尼的几部动画大片成功上映后,受到了影迷的青睐,动画电影从此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美国在当时的动画电影市场具有很强的领导力,但现在提到动画电影,除美国迪士尼外,很多动漫企业都在制作独有的剧场版,观看度极高。且很多动漫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批粉丝,所以剧场版一旦上映,票房可观。

 

电视动画则除通过电视进行播放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在网络进行免费或适当收取一定费用观看来吸引更多儿童的关注。

 

五、结束语

 

篇11

二、新时期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对中国元素运用不足

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在演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体现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符号,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国产动画电影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更要注重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与创新。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如果缺乏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其产品的质量就没有了精神和灵魂。从1998年由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到2008年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都是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与创新,而且在全世界取得了票房与口碑上的双赢。而“花木兰”、“熊猫”这两个极具中国元素的动画形象更是受到世界影迷的喜爱。但是,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上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却少之又少,在动画电影市场上难得一见具有中国元素、中国风格的动画电影。对于国产动画而言,在今后的动画电影创作上要着重运用中国元素。这决不是简单的将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故事复制或改编,而是要将其加以创新。在《花木兰》、《功夫熊猫》中虽大量运用中国元素,但就其内容而言却是以表现美国式的价值观为核心而进行故事编写和创意设计的,是对中国元素的内涵再创新。因此,国产动画在基于中国元素的创作时,必须要将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价值观的东西融入到动画电影作品中。

(二)动漫教育依然落后

皮克斯为了能够得到优秀的动漫人才,制作出精品动画电影而专门设立了皮克斯大学,为的是能招收大量热爱动漫的人才并加以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为了培养高素质、精尖动漫人才,皮克斯大学开设了创意设计、动漫绘画、故事编写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我国自2004年开始,为振兴动漫产业,培养动漫人才,先后在全国170多所高校中开设了有关动漫的专业和学科。但是由于我国动漫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更缺乏系统、专业的动漫理论研究,导致我国动漫教育依然落后。这样就使得我国在动漫技术、人才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动漫产业的从业人员仅1万人左右,不足韩国的三十分之一。三维动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有数年,但在我国的动画制作应用却仍以二维动画为主,以“喜羊羊”系列取得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仍以二维动画技术为主。

(三)观众定位偏向低幼化

在我国,动画艺术即儿童艺术的观念普遍存在。新时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依然以儿童题材为主,观众定位更是以儿童为主要观影对象。在每年的全球动画电影市场,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票房大都高于国产动画电影,除了其动画电影技术、创意高于国产动画电影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影片的观影对象包含了各个年龄段,而不是单一的儿童群体。这也是《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冰河世纪》等国外动画电影取得全球高票的原因。在国内,无论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还是《熊出没》系列等都是以走儿童路线为主。其实,动画片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影视艺术,是在于其特殊的制作方式和独特的艺术特点,而不是以观众群体为根本区别。新时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大都以儿童为观众定位,鲜有全年龄的动画电影。虽然我国的很多动画企业都一直在尝试改变这一局面,但是要改变国人对动画艺术即儿童艺术这一观念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四)缺乏知名动画品牌

迪斯尼、梦工厂、皮克斯成为小孩子耳熟能详的动画企业,但众人皆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其创作公司广东原创动力文化有限公司却鲜为人知。这是中国动画企业对树立动画品牌的意识不足:一是缺乏知名的动画电影企业,二是没有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形象。迪斯尼、梦工厂、福克斯等动画电影公司在全世界都具有很大影响,他们推出的动画形象更是深受全球动画爱好者的喜爱,米老鼠、蓝精灵、汤姆猫、白雪公主、功夫熊猫等动画形象给一代甚至几代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这些知名动画企业从动画电影到游乐园、服装、图书等一系列衍生品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断地发展了其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而中国动画企业,自1995年开始,我国取消了对动画的统购包销的政策,开始将国产动画企业推向市场之后,中国动画产业链几乎断层,难以有从动画电影及动画品牌中而衍生出的显著经济效益产生。总体来说,中国动画电影尚缺少著名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五)创新能力不足

很多国产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平淡,动画形象不够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重的说教意味。这使得国内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信心不足。在动画原创方面,也一直存在盲目跟风、创新不足、模仿等问题。2006年上映的《魔比斯环》内容老套,缺乏创意,结果使得投资近1.3亿元人民币的商业片几乎血本无归。在2008年《功夫熊猫》上映取得巨大成功后,接着2011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和天津北方集团联合制作的《兔侠传奇》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兔侠传奇》无论是在故事题材、创意设计上几乎是《功夫熊猫》的复制与模仿,所不同的是主人公由熊猫变成了兔子。观众指责声一片,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失望之情也随之而生。在观众的眼中,国产动画电影的总体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中国动画企业创新不足,盲目跟风,不能正确把握动漫的核心精神是坚持原始创新理念,幻化、形象、动感地传递优秀传统价值观及时代价值观。

三、大力发展国产动画电影的主要对策建议

(一)以“中国元素”为基础进行动画电影创作

动画的魅力在于创造一个独特的幻想世界,这个幻想世界或是满足受众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感情诉求;或是表达出成长、坚强、勇气等自我发展的诉求;或是用幽默、风趣、调侃的方式。[2]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有数不胜数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丰富的民间传说、海量的文学巨著,这些都是国产动画值得去挖掘、创新的素材,都可以运用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之中。此外,民间手工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以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剪纸、年画、戏剧脸谱、水墨画等形式为主诞生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的国产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以民间剪纸来设计猪八戒这一动画形象,使他的形象看起来生动活泼、滑稽可笑,与他的性格也相得益彰。《小蝌蚪找妈妈》是以水墨画为基础设计的,其特点单纯、简洁,极具美感。水墨动画片的出现是我国动画片民族化道路一次飞跃,更是中国动画对世界做出的一大贡献。[3]国产动画电影在对高科技应用的同时在题材选择上应大力挖掘我国民间艺术,让国产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多样化。这不仅可以拓宽国产动画电影的表现范围,更可以弘扬中华文化。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更符合国内观众的文化审美需求和文化认同的心理。民族精神、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得以发展和传承,正是民族精神、价值观的作用。同样,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中要融入具有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希望能够借着更具有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4]国产动画电影更需要这种具有深度的作品即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于助人、忠孝友爱为主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国产动画电影之中,不仅能提高动画电影的精神内涵,更可以向观众、社会传递正能量。实现中国动画电影复兴的“中国梦”,只有这样中国动画电影才能自立于世界动画电影之林。

(二)牢固树立动画品牌意识

一个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宗旨、品牌,才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皮克斯的企业文化是为有梦想、有追求的动画人才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所以才会有高质量的动画电影产生。而迪士尼的企业宗旨是“带给所有人欢笑”,所以它的每一部动画电影在全球市场都大受欢迎。对于缺乏品牌意识的国产动画企业来说,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企业文化和企业宗旨尤为重要。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商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迪士尼、梦工厂推出的每一部动画电影,其票房基本都是业界之首。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所创作的每部动画作品都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这就是品牌的效应。国产动画电影企业在今后要着力打造有影响、有知名度的动画电影、动画形象品牌。以动画电影、动画形象品牌为旗帜,带动动画产业链的发展。“喜羊羊”系列电影中塑造的动画形象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红太狼等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儿童的喜爱和追捧,以这些动画形象而生产的玩具、文具服装更是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统计显示,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收益中,播出权仅占30%,衍生品的形象授权占到40%,其余30%来自于其他收入。[5]但是,我国更多的动画企业依然没能在企业、动画形象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国产动画电影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以品牌带动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三)打造全年龄动画电影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人在文化消费方面的增加,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越加广阔。国产动画电影一直以儿童路线为主,很少有符合全年龄观众观看的动画电影。使得国外动画电影占据了国内动画电影市场。所以国产动画电影要改变现阶段以儿童定位发展路线及动画电影题材低幼化现象,打造全年龄动画电影。从2002年起,由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冰河世纪》系列动画电影在国内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是动画制作人在动画设计、题材选取上始终以打造全年龄动画电影为宗旨而取得的成功。影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丰富多彩,观众既可以看到性格稳重、心地善良、一副好丈夫、好父亲形象的公猛犸象曼尼,也可以看到优雅、智慧且充满母爱的母猛犸象艾丽。更有像剑齿虎迪亚哥这样改变自己,由一个暴躁、爱发脾气而逐渐变成一个重感情、善良的形象。当然,也还有长相滑稽、笨手笨脚却充满爱心的巨爪地懒希德这一活宝形象。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这些动画形象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角色,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观影需求。总之,国产动画电影要在动画题材、故事内容上开拓创新,打造全年龄动画电影。

篇12

关键词:

动画电影 题材内容 改编原则 表现形式

动画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影视作品的产业之一,在国内将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利用动画电影促进我国文化传承和发扬将发挥很大作用。而动画电影的制作涵盖范围较广,不但需要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题材,各种视频制作和修改的软件技术,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画面把控能力、审美能力导演及各种相关专业人员,从选材到制作、剪辑等每个环节之间完美配合。在当下人们对各种信息诱惑的时候,动画电影为了获取更大的收视率,应有相应的改编原则和形式,创造顺应时展趋势的动画电影,使动画电影更加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发展。

一.动画的概述

动画,顾名思义指会动的画面,常指翻页纸质的线条人物经过电脑合成的具有连贯性和可播放的电影式动画,如国内早期的动画如《大闹天宫》。而据国际动画协会对动画的定义扩大了动画的涵盖面,即只要影像满足逐格拍摄和运动两个特点则可称之为动画。这种定义首先扩大了影像动画的表现形式,除了手绘,还可以有剪纸、图片、拼贴或实物等形式都可以作为动画的制作元素;其次丰富了动画画面的运动表现形式,使动画可以沿直线或曲线、一条或多条、二维或三维等轨迹空间运动,以上两个动画条件丰富了画面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了动画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动画电影的改编原则

(一)尊重故事的原创性

动画的设计于制作灵感与构思源于社会,但又高于社会。一个艺术作品的成功主要标志是具有原创性,对于动画电影的制作也如此,那么作为动画制作者,在对源作品进行立意和构思时,应以原著为依据进行改编,理清原著故事的发展脉络和情节,找出原著里的故事线索,然后再选择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动画素材进行改编设计,减少动画的模仿成分,突出原创动画电影的价值。我国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的各种故事题材较为了解,过去中国动画习惯走原创之路,尊重故事的原创性,以我国文化为背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而现今的动画电影,仍需要编辑尊重原创,融入民族文化精神,从剧本写作、筹划至修改,在新的艺术样式中不断对原著进行再创造,促进我国原创动画的发展。

比如,时下非常火热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动画电影的故事背景就是以我国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为蓝本,选取了其中孙悟空从五指山出来的故事为线索,并在原著基础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经典神话小说,被多次翻拍成电影和动画,而《大圣归来》与其他同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物形象塑造上,唐僧从成年人变成了小孩,孙悟空从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变成了能力被束缚的孙猴子。这些无疑都体现出了这部作品在充分尊重原创性的基础上,又彰显出其特有的故事风格。

(二)注重本土文化的表达

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和文化资源养育了一代代的动画人,现今由于社会科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动画电影受到不同国家动画风格的影响,使得国内动画电影表现形态等模仿程度高,缺乏本土民族文化特色,又由于目前国内动画数字技术发展不成熟,达不到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质量和要求,使得国产动画电影没有市场吸引力。而国外许多作品均引用我国文化,使动画电影深受大众喜爱,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这些都应该引起国内动画制作者的反思,怎样才能在保证动画电影与时俱进的同时,把本土文化元素很好地运用到动画电影制作中。过去对于我国传统的经典动画故事,因经过沉淀后的文化得到很好的创作而深受观众喜爱,而今天,动画的创作思路不应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单纯地复制和照搬文化内容,那么动画中一成不变的人物个性将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很难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所以,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应滞留于形式表现,没有创新性的加入传统元素会让观众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动画电影的持续发展。

动画电影的魅力从故事画面的创新和想象、夸张的情节设置、本土文化的底蕴运用、时代潮流的表现等多方面体现,动画改编从传统文化角度而言,应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提升传统,即动画故事在表现角色性格特点的同时穿插作者对故事时代背景的创新,寻找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共通性,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将本土文化符号要素融入动画形象设计中,在体现地域民族文化气质的同时塑造富有思想情感、时代气息魅力的动画角色。

比如《秦时明月》系列的动画电影,该系列动画是以我国古代秦汉时期为故事背景,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的电影,极具武侠风格,将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经过改编、想象、夸张等手段再现在观众眼前,如秦皇东巡、蜃楼东渡、焚书坑儒等。同时,该系列的动画利用3D技术,使其不仅在画面风格上显得非常细腻和生动,且富有浓厚的现代元素。

(三)注重动画童趣塑造

动画作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片乐土,是当代人在繁杂世界中返璞归真、重获童年记忆的家园,但由于当下动画影视商业气息较重,逐渐成为宣传的一种方式,导致我国动画电影创作题材单一,缺乏画面想象力和童趣,难以吸引当下儿童少年的吸引力。现今的儿童由于过早接受教育,所以对于所教讲道理类的动画影视会容易让儿童产生反抗心理,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当下动画电影改编应注重儿童的乐趣构思,把理想的、完美的、正能量的有趣画面运用到动画故事中,把教育理念隐藏在娱乐画面里,从孩子的角度看待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孩子和成人的共鸣。

如《熊出没》,因其在电视上播出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并以幽默的语言和风趣的故事情节而受到许多小朋友的喜爱,在制作成电影之后,其受众也主要定位于儿童群体,以电影的形式将这部动画的儿童情趣集中展现出来。

(四)丰富动画的娱乐性和艺术性

由于我国动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侧重于儿童身心素质的教育,导致国内动画娱乐性差,造成国产动画不受关注。在现今社会,从小孩到成人,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动画电影作为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的重要影视作品,动画编辑应加强对动画娱乐、艺术等方面打造。在目前动画数字技术盛行的时代,动画影视可以从故事造型艺术、语言艺术、音乐艺术、美术画面等设计上丰富动画的幽默元素,挖掘动画人物的个性幽默细胞,从肢体表演、面部表情、道具选择等多方面突出动画电影中的人物个性角色,以艺术化视觉画面表现动画电影的娱乐性。

三.我国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

虽然我国动画电影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设计师和编辑等许多专业动画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动画不断发展中创造的作品也是值得自豪的。改革开放前,我国动画的创作环境较为稳定,社会信息诱惑少,动画制作者能够沉淀心情、集中精力进行创作,动画电影的艺术纯度高,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动画艺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融入市场,动画创作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而做出了许多尝试与创新,许多含有民族文化的元素被用作动画电影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中国的水墨画、民间剪纸、山西皮影戏等形式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开启了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新视角。无论是动画电影的题材灵感来源如音乐、舞蹈等,还是画面表现形式如壁画与水墨画等,中国多样化的艺术画面和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为我国动画电影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思路。

篇13

国产

>> 我们的信任哪儿去了 我们的股权哪儿去了 我们的哪儿去了? 我们的“”哪儿去了 我们的哪儿去了 空姐们的性感哪儿去了 我们的读者去了哪儿 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睡在哪儿 喝酒的孩子们 我的孩子们 孩子们的玩具 孩子们的法则 孩子们的权利 孩子们的夏天 夏娃的孩子们 孩子们的暖冬 孩子们的梦想 孩子们的心意 孩子们的乐园 孩子们的历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孩子们的电影哪儿去了 孩子们的电影哪儿去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魏春亮 刘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现状1 形态

真人版儿童电影几乎缺失

国产儿童电影以动画片居多,以2014年六一儿童节档为例,上映的8部儿童电影,其中有7部都是动画片。真人版儿童电影几乎缺失,儿童动画电影一统天下。而根据电影的灵感来源看的话,有据电视动画片改编如《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大电影,有畅销儿童小说改编如《女生日记》、《男生贾里新传》,有漫画改编如《风云决》等,有网络游戏改编如《赛尔号》和《摩尔庄园》等,也有根据经典影片重拍的《宝葫芦的秘密》等。其中根据电视动画片改编的电影因在公映前已经在电视机前拴住了亿万观众,票房更有保障。 现状2 产量

国产儿童电影比例不低

国产儿童电影虽然在电影院里公映,但产量并不低。2004年16部,2005年26部,2006到2008年连续三年50部左右,到了2012年更有70部之多。虽然绝对数量并不高,但比例却并不难看。以2010年为例,2010年我国电影总产量是526部,其中儿童电影有55部,占全年电影总产量的10.45%。然而很多儿童电影只是在电影院一日游,票房也很惨淡,大部分现在都在“压仓库”。而像《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儿童电影的票房奇迹,可谓寥寥无几,像《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这样质量的电影,更是少之又少。 现状3 档期

三大档期唱大戏

儿童电影扎堆六一儿童节档期,已经是司空见惯且无可奈何的事情。对于本来市场就有限的儿童片来说,也许只有在儿童节人们才会想起它。而根据孩子们的学业安排,儿童电影选择在暑假档和贺岁档也十分普遍。在2013年票房超过1700万的12部儿童电影中,六一档有3部,暑期档4部,贺岁档4部,而国庆档只有1部。除了孩子们学业的安排,六一档的应景,暑期档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以及贺岁档全家团圆,都是国产儿童电影面对市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和妥协。 现状4 收益

大小都有得赚

虽然国产儿童电影的市场仍然十分有限,但与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相伴,近两年的儿童电影也悄然升温。2013年,有12部儿童电影票房超过1700万,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更是以1.23亿元成为当年唯一一部过亿的国产儿童片。而六部“喜羊羊”系列大电影票房累计7.24亿,平均每部1.21亿,赚得盆满钵满。而2014年《熊出没》和《爸爸去哪儿》两部大电影的公映,又给儿童电影市场带来巨大的震动。前者2.47亿的票房刷新了国产动画片的票房纪录,后者更是以6.84亿的票房打破多项纪录,成为现象级电影。这些火爆银幕的电影固然大赚了一笔,而那些制作成本普遍较低的国产动画电影取得的不俗票房也足够盈利。以2013年暑假上映的《赛尔号大电影3:战神联盟》为例,片方称“1500万元的制作成本”,该片最后票房达到7600万元。而一些在电影院票房一般甚至惨淡的儿童电影却也并非一败涂地。被称为“国产动漫里程碑”的《魁拔》赢得了口碑,但口碑与票房的反差正好成为《魁拔》动画产业链最好的宣传。《魁拔》的周边产品如丝巾、靠垫、首饰等,以及漫画单行本的收益,早已收回成本并盈利。 现状5 人才

缺口巨大,行业青黄不接

国产儿童电影,特别是动漫电影近年的回暖,催生了大量人才的需求。然而与高速发展的行业现状相比,影视动漫产业人才缺口严重。据媒体报道,现在国内动漫人才的缺口已达百万,而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每年却有60万动漫相关专业毕业生无法直接就业。人才的青黄不接导致的是产业无法输入新鲜的血液,赶不上更年轻的观众的口味。而老一辈的儿童电影(特别是真人版儿童电影)从业者,更注重政府政府资助与奖励、电影频道收购等目的去低成本生产儿童电影。市场化严重不足,也就很难做出真正有品质且能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儿童电影。 家长看法

管中窥豹看儿童电影

我们抽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三个儿童样本,三位家长中,有专业的影评人,也有非专业的电影爱好者。试图管中窥豹,看看他们对国产儿童电影的态度。 A 何威(游戏策划) 儿子:棒棒 8岁

最近带孩子看的电影:《爸爸去哪儿》、《魁拔》

你认为最好的儿童电影:《驯龙高手》

孩子最喜欢哪部儿童电影:《喜羊羊》大电影系列

带孩子去电影院的频率:工作忙,还经常熬夜,哪有时间去电影院?一年带他去电影院也不过一两次。没事的时候我在家看电影,他会跑过来凑个热闹。

态度 我是做游戏的,说实话,我觉得很多国产动漫电影的画面还没有我们做得好呢。但是我不想让他看根据游戏改编的电影,我不希望他以后因为看这样的电影而去打游戏。 B 云飞扬(影评人) 儿子:布布 6岁

最近带孩子看的电影:《X战警:逆转未来》、《名侦探柯南剧场版》

你认为最好的儿童电影:《冰雪奇缘》

孩子最喜欢哪部儿童电影:《机器人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

带孩子去电影院的频率:一年在电影院能看60多部,在家有三四百部。

态度 我并没专门让他看给小孩看的电影。而且他属于兴奋型的,特别外向,我会让他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别太捣蛋,别打打杀杀的。我会说你现在还小,18岁之前很多事情不是你需要去做的,不能去逞能,也不能太懦弱。 C 曹景洪(媒体人) 女儿:渺渺 3岁

最近带孩子看的电影;《爸爸去哪儿》、《熊出没》

你认为最好的儿童电影:《飞屋环游记》

孩子最喜欢哪部儿童电影:《熊出没》电影和剧集

带孩子去电影院的频率;其实没有固定的频率,遇到好的片子我会带她去看一下,不过我觉得小孩子小,很多电影她也看不懂,在电影院犯困有时候就睡着了。

态度 我觉得现在的动画电影不好看了,而且大部分小孩在电视盒、iPad上看,我们小时候啥都看不上,现在的小孩子幸福多了,可现在的动画片却不好看了。 本刊小结

不得不给孩子看非儿童电影

从三个样本中可以粗略认识到,无论是专业影评人还是非专业的电影爱好者,都对国外的儿童电影更为认同,而对该给孩子们看什么却有着不同的考量。不过孩子们最喜欢的无一例外地都是动画片,这也给国产儿童电影提供了一个方向。至于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频率,则取决于工作的性质和繁忙程度,影片的质量倒在其次。因为儿童的模仿和学习的本能,对孩子的观影进行指导,每个家长都没有松懈。

在采访过程中,三位家长普遍表示,他们给孩子们看的电影并非全部都是儿童电影。就国产儿童电影来说,虽然原因有异,但三对家长和孩子也都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孩子观看什么电影,抉择权大部分还是在父母手上,当国产儿童电影都无法吸引家长中的电影爱好者,其中反映的问题就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众多非儿童电影的围攻下,家长的选择权多种多样,能否将这些爱好电影的家长吸引进电影院观看自己的影片,将是儿童电影供应方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 六一国产儿童电影观影指南 少一些吐槽,多一些忍耐

在好莱坞大片《X战警:逆转未来》,以及国产热门电影《窃听风云3》等影片上映之际,六一儿童节档还是有8部电影上映。国产儿童电影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但这里我们并不是想推荐什么电影,只是在看完以下分析后,在选择时,尽量把槽点降到最低。

《辛巴达历险记2》

看点

1.2013年3902万元票房的电影《辛巴达历险记2013》的续集,故事接续前传。

2.影片改编自《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题材熟悉度较高。

槽点

真的不是PPT吗?

《潜艇总动员4》

看点

1.《潜艇总动员》拍到第四部,品牌效应在,影响力就在。

2.冒险之外主打家庭温馨励志,适合全家观看。

3.3D效果较好,起码超出大部分国产动画电影。

4.在世界杯之前主打足球牌,可以吸引部分球迷。

槽点

1.在水下燃起熊熊火焰、喝酒,总觉得哪里不对。

2.鲨鱼的配音一股浓浓的口音,容易出戏。

《魔幻仙踪》

看点

1.3D。

2.励志,寻找妈妈的剧情少了些温馨却多了些坚强。

3.反派并非大奸大恶,正能量满满。

槽点

1.3D,气死游戏,堪比Flash。

2.脸能再僵硬点吗?

《新地雷战:神勇小子》

看点

1.动画版地雷战。

2.对于喜欢看抗日神剧的观众来说,这部片子无疑是一个福音。

槽点

1.画质能再烂点吗?

2.石头打坦克。

《我是狼之火龙山大冒险》

看点

1.全手绘画风唯美清新,让人眼前一亮

2.具有正儿八经内心冲突的故事。

3.年初的部分放映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4.黄渤等明星加盟配音,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槽点

1.如果主角真是狼,那么请麻烦把他画成一只狼。

2.“他们是天敌,但亲如兄弟”的戏怎么那么熟悉呢?

《太空熊猫总动员》

看点

萌,一大波圆滚滚的萌物来袭,孩子对熊猫的热爱可以一次萌个够。

槽点

1.不是说憨笑就是萌好不好?

2.那些故作搞笑的肉麻把小孩当。

《猪猪侠之勇闯巨人岛》

看点

1.《猪猪侠》的动画剧集网络了一大批幼儿观众。

2.校园题材会让儿童观众更有共鸣。

槽点

1.万事屋???黑我银桑?!

2.卖傻不等于卖萌。

《情笛之爱》

看点

1.3D。

2.中国首部有关艾滋病的儿童电影。

槽点

1.动不动一大群人就整齐地翩翩起舞,这是行为艺术吗?

2.把它看成是一部小学生作文的影像版一点也不为过。

真人电影VS动画电影

1部(《情笛之爱》)VS其他7部

新编故事VS已有故事

3部(《新地雷战:神勇小子》;《我是狼之火龙山大冒险》;《情笛之爱》)VS其他5部

明星参与VS草根班底

2部(《我是狼》黄渤、付辛博等;《情笛之爱》林浩、牛等)VS其他6部

3D VS 2D

3部(《潜艇总动员4》;《情笛之爱》;《魔幻仙踪》)VS其他5部 儿童电影之困 从制作到观众的恶性循环

很多年前,我们询问儿童电影如此粗糙的原因,得到的结论是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这两年的儿童电影大丰收似乎让这个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但事实是,从制作到观众,长久以来的经验主义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往复不断的怪圈,那就是无论是制作还是市场都会认为,质量不是一个太重要的因素。 1 制作现状

卡通形象生动>主题鲜明>整体质量

有关国产儿童制作水准,一直颇受争议,以动画电影为例,近两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长期的品牌摸索和日渐丰富的市场化营销手段助推下,制作水准有所提升,市场反响热度可以从这组数据看出:以去年为例,我国全年生产动画电影29部,形成规模上影的达到23部,创造了大概有6.46亿元的票房,同比增长了48%,占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5.2%。其中去年有一部动画影片过亿,5部影片超过了5000万票房。今年第一季度仅国产电影在寒假发力,特别是像《熊出没》,票房达到2.5亿。

像《熊出没》这样的动画影片,在制作水准上虽然不能说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其定位精准的卡通形象设计,已经说明创作者在中国动画市场主打低龄化儿童的定位中有所研究。《神秘世界历险记》的总制片人袁梅告诉本刊记者“国产电影动画在内容上应该是情节简单、主题明确,色彩绚丽,细节生动。”。

在袁梅看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内容还是最重要的,曾经有人给她打赌说,如果《神秘世界历险记》的票房超过300万的话他就自杀,因为《神秘世界历险记》在立项时广泛不被看好,而且之前没有剧集没有衍生品,最终《神秘世界历险记1》在2010年全国票房2400万。这和《熊出没》取得成功的概念有相似之处,虽然《熊出没》之前已经有了动画剧集的基础,但有很多当时并不是直接来看这部电影的人群,往往是看到这种人偶和玩偶之后马上转变要看这部电影。 2 选择需求

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儿童电影?一直以来低龄化儿童观众定位决定了中国电影儿童市场是“小手拉大手”(小孩选择为先)的进入影院模式,成功的故事片往往既可以给孩子带来乐趣,也能够给家长带来美感。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那里,具备了极强的市场号召力,却缺少该给家长的美感。专营儿童合家欢电影的联合出品方卡通先生总经理陈英杰(《熊出没》制片人)的观点是:“家长带孩子进入这个影院最重要的原因,说这是一部健康的无害的产品,所以他愿意和孩子去分享这个快乐”。

中国儿童电影市场为什么会是“小手拉大手”的模式进入影院,8岁(小学二年级)左右的儿童完全具备自己进入影院的行动能力,这和国产儿童电影始终定位在低龄化儿童年龄层有关。在袁梅看来:“孩子是丝层,他们根本上是在网络看盗版的看免费的这些东西形成的一种习惯。所以我们在市场进行了整个的一次探索之后,开始把我们的年龄层不断往下降。”

大地院线副总经理方斌认为中国观众不缺动画电影的观影习惯:“我们国内的动画电影,在2014年之前,中国前十位的动画电影只有2部国产动画电影排在里面,两部都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这个市场没有开发出来决定了中国儿童电影市场小手拉大手的观影模式。 3 评判标准

对动画品牌的追逐>原创力本身>票房

中国儿童电影的原创力不足是天生的弱势,我们今天的儿童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多半来自于从电视、游戏、(卡通形象、动漫漫画)、文学作品这四方面来做一个改编。加之很多国产动画电影的投资方也好、创作者也好其实选择制作动画电影的目的都“不纯”,深圳市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动画总监钱国栋直言:“我们是做品牌,不是做动画。如果大家单纯以理想来做一个动画,我想是很难回收成本的,除非我们的动画电视剧或者动画电影可能传播全世界。”

像钱国栋这样以企业思维为先,将动画电影的立项作为动画电影品牌产业链的模式在国内动画市场很常见,很难评判这样的标准下出炉的国产电影创作能否可持续发展,毕竟国产动画电影在现阶段是受国家扶持的。在目前的中国儿童电影市场这里,低龄化的儿童在思想局限性和认识度上已经丧失了选择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