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原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出现的问题;改进办法
我国企业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遵循的是主要原则有三个。第一个原则是生产过程中安全第一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原则;第三个原则是要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的管理原则。我国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上述的三个原则,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的生产管理。现阶段我国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壮大,其根本基础是要保障生产的安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长期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和稳定持续的发展。在生产中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做到的生产安全管理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升级优化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1简要叙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
关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三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的基本原则。第四个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意义。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1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现阶段的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二而进行的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参与生产的人和物都要按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进行施工,同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权限对和安全有关联的一切生产事物进行监督和安全指导。
1.2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五点。第一点是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第二点是要不断的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第三点是要加强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第四点是要对企业的生产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五点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生产工作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或者抽查。
1.3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是:安全第一;生产安全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对安全的管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生产的管理部门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的监督要全民参与;安全生产具有一票否决权。
1.4简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意义。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存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也是一种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只有坚持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避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强大的阻碍,同时也会造成社会上的不良反映。更严重一点讲,有可能造成一种社会问题。因此要格外引起重视。
2简要叙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
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第二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第三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同时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第四个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问题一: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我国目前很多的企业在生产安全的管理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安全管理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之间同安全管理部门的联络不畅也会为企业带来安全隐患。很多安全生产问题就隐藏在生产之中,只是被生产工作掩盖,这样就无法受到企业的管理重视。
2.2问题二: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的企业都在不断的主抓生产管理,进而忽视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没有对安全生产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生产防护措施,进而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2.3问题三: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同时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在生产旺季,通常会招用一些临时工或派遣工,由于受教育阶段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致使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4问题四: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由于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致使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3简要叙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
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的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目标管理。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第三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严肃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四个方面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宣传。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1办法一: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订目标;重视协商,吸收员工参与,避免由上往下强压;注重实效,强调成果,不满足于过程和行为;重视职工的培训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控制;完善目标的评审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考核。
3.2办法二: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较高,参与者应充分做好准备,熟悉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对照检查要求,认真检查。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外部的环境,单位的内部状况进行制定。
3.3办法三: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严肃的落实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责任制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重奖重罚(责、权、利联系)。
3.4办法四: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宣传。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辩识危险、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熟悉岗位职责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
作者:韩本书 单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安全生产是水电生产企业的基本原则。安全促进生产,安全产生效益,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水电生产企业管理性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安全是水电生产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今天,在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个别单位或个别人,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味追求自身的效益或仅此一点点的利益,而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不少触目惊心的安全生产事故,给国家、单位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这在水电生产企业尤为重要。所以要确保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及其效益,就必须把安全管理提高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来认识、深化,强化管理。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题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预防为主就是居危思安,防患于未然,所以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水电生产一是狠抓违章,即下大力度深化安全生产的软件管理;二是狠抓缺陷,即全力落实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是人,一个是设备,双管齐下,抓好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就抓住了预防,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保障。
水电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生产现场,它是安全管理的最高端,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为此,要坚持以现场为管理中心,全面的多方位的开展现场安全督察活动,不断的强化现场操作管理。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从严务实,常抓不懈,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空,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构筑起严、细、实的安全防线,并使其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决不允许违章行为滋生与蔓延。
设备是水电生产企业利益的基础,要加强贯彻“注重设备管理,清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生产措施,以设备管理为重点,量化责任目标,强化对设备缺陷的管理。设备运行要坚持运行巡视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设备状态,要严格管理对缺陷的发现、报告、跟踪、处理和消除等实施监督和考核,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
开展安全检查,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把安全性评价预控活动作为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纳入动态管理,使安全检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安全生产预控活动应以人为事故重点,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设置防措、纠错机制,实施全方位控制,力争把事故苗头、不安全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二、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在水电生产的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管理指导与管理思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人是第一要素,他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体,是保证生产安全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需得一切行为和措施的组织者、计划者、执行者和控制者。所以说人即时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造成不安全因素是人,保证安全也靠人。因此,真正落实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人。人的安全意识的反映,是企业或部门的最基本素质的考量。所以,要使企业或部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做到“要求严格、作风细致、工作塌实、技术过硬”就是安全生产活动的基本保障。
做好人的管理,不外乎于两个方面:一是友情的人性化管理,这个管理始终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提倡感情、关心、爱护、尊重。二是无情严肃的管理,这个管理即是对违章违规操作坚持严肃查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有章必严、违章必究。总而言之,就是要提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三、安全管理必须强化有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水电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确保生产的安全,它的有力措施即是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保证落实有力的操作过程就是学习、结合、实干三个环节。落实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前后交错、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抓落实,首先要落实抓,同时要经常抓,而且还要反复抓。落实过程,也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科学管理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的深化和总结提高过程,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基础。
在安全生产制度的建设和行进中,一个规章、一个指标、一项任务、一种措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相应、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那就说明了安全管理在强化落实上已进步与深化。安全管理要常抓不懈,杜绝那种抓一抓,好一好,紧一紧,稳一稳,时好时坏,飘忽不定的工作作风。
四、强化安全管理,是企业效益的保障
安全生产是水电企业的支柱,是健康发展壮大的命脉。实践证明,脱离安全的效益是无法保证的,没有安全的生产,效益将是空中楼阁,所以效益的最大最优必须依存于“安全第一”。
提高企业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又是效益。生产的过程既是效益积累扩大的过程,但效益的再生与发展必须有安全这个基础支撑。所以讲,经济效益必须服从安全,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效益,安全就是效益。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就应围绕安全这个方针开展进行,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追求我们的最大效益,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搞好安全生产,党和各级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现在已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这对提高水电生产安全,防止发生各类事故,起了积极的作用,使水电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水电生产运行组织与管理要高起点、高素质、高标准、高效益,求实创新,这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所有这一切的进步、发展、深化均需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个方针来实现。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生产单位建设
中图分类号:U64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2013年5月,吉林某化工厂发生了火灾,大火顺风蔓延并发生了剧烈爆炸,此次火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事后分析此次事故原因,发现问题之一就是该厂缺乏了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一旦遇到了突发事件就束手无策,酿成悲剧。因此,探究在生产单位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实际意义。
2 全面应急管理基本特征
事实上,生产单位只要开始生产,就必须要构建出应急管理体系,而且该管理体系要具备一定前瞻性,还要立足生产单位实况,所构建管理系统能够真正应用到生产中,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总体来看,生产单位中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特征如下:
站在传统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所谓应急也就是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或者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事故就必须要采取紧急措施行动起来。生产单位采取应急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事故伤亡、环境影响、财产损失及其他各种影响降到最低。事实上应急管理体系属于动态过程,其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预防,准备,响应以及恢复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1 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阶段确实存在一定重叠,而且每个阶段也都具备自身独特目标与具体内容,并且每阶段构建于前阶段基础之上,所以这几个阶段可谓是具备互相关联,建设出了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全过程,该建设项目从可行性、基础设施、生产运行以及项目报废几个阶段上都可能出现事故,因此该管理体系包含了四个阶段,就是这四个阶段共同组成了体系的生命周期,所以建设应该管理体系,就必须要考虑到整个系统中各种应急事故的管理,要针对各个阶段制定出相应措施。通过有效措施调整及干预事故,进而得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同时应急管理体系还应该加强丰富和发展,整个管理周期要以管理为主、应急为辅作为主要思想,要让这条思想贯穿到整个生命周期上,确保应急技术能够有效履行日常管理功能。
3 生产单位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3.1 构成模式
生产单位的应急管理模式是各种应急管理要素依照内部联系共同形成有机整体,建设全面应急管理方法、方式以及经验,是整个管理体系构建之重要依据,属于一项重要工作,能够有效避免生产单位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还要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具备配套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
事实上,生产单位的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系统过程,就必须要以整体安全规划作为指导进行建设,并且生产单位中设备、资金比较密集,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极为严重后果,所以就应该借助现代化技术构建综合性的应急平台,进而确保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发挥真正效果,确保生产单位能够安全生产。本文所研究的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分成了引导层,业务层以及支撑层三个层次,其管理体系的框架图如下所示:
图2 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从上面框图中可以看出来,一个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包含了生产单位系统的安全规划,还具备了生产单位中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从上面应急平台中就能够看出,通过三个保障生产单位应急工作顺利控制;并且该平台中还具备资源保障体系,属于一个实用、综合应急平台。从而可知,生产单位构建出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也是满足国家对应急管理体系要求的深化和发展。
3.2 构成模式
在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中,各种要素不但要相对独立,也属于一个统一整体,各种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应急体系中安全规划属于统帅与灵魂,也是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之基础,只有将安全生产作为管理核心,那么其他各种要素才能够在该安全指导下逐步展开,同时安全规划还是其他各种要素的目的与结晶,当其他各种要素都成熟了,安全规划才能够切实可行,才能够真正展示出以人为本的安全规划。而应急管理行动指南就是应急预案体系,更是应急管理之基础。而体系中的法制、应急体制以及机制都是该管理体系管理工作组织保障,同时也是管理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中必须条件,而且更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与约束,而应急资源更是应急管理工作之人力与物资保障,通过应急平台确保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具备的现代化工具及手段,同时给其他各个要素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事实上,安全规划、应急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体系属于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建设之基础,该平台是构建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生产单位而言,做好安全措施是确保正常生产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条件。因此就必须要依据生产单位实况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进而结合建设的特征及基本原则,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平台,确保该体系具备配套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生命、是效益的源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铁路行业的工作方针,也是生产活动的基础性工作。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主动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维护职工的生存权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神圣地位。
一、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坚持“安全首先,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工作是长期的、与项目建设同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查验安全生产工作,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整改措施,是防患于未然的行之有效的群众性的安全工作。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
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工作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方面做了扎实工作。一方面,积极认真开展“三无”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当然,设立合理、公正的考评制度需要有纪律作保证,再好的制度也无法执行下去,再严明的纪律也会成为摆设。当前,在国家一时难以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等情况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新时期安全工作的性质、特点,必须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抓住关键,将反腐倡廉寓于严格的管理之中。从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具体措施入手,确定具体的步骤、制定具体的措施、规定具体的时限、落实到具体的人,一层一层地抓、一项一项地抓。对于那些一意孤行,非要违反制度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严肃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党纪国法予以追究。
具体说来,要重点抓好以下制度的落实工作。一是严格遵循《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铁路行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者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各项工作规范运作,约束干部从政行为。二是尝试推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通过建立目标管理制,成立安全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
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管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激励职工钻研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特点,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
安全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要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目标。
安全监督管理,应突出强调敢抓、敢管、敢考核。我们要十分注重“以人为本,重在教育和预防”的原则,注意发现、表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好做法,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激发和保护了班组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违章作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了有效的生产流程安全监督机制。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总之,安全生产是行之已久的一项安全措施,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每一个部门都与顾客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要充分发动群众,相信群众,请群众参与,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组织工作始终,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要要细心观察,分层次,调查研究,讲方法,为人表率,奖惩严明,真正使大家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才能保证安全工作处于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1]王宇.《浅谈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 .经济师期刊.2010(09) .
[13] 李秋贵.《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效益双赢》[J] .《经济问题》.2010(09) .
所为工伤保险是指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是强制实施的,可以促使局面享受基本权利,可以给工伤职工提供物质上的救助,促使工伤职工的生活不受到影响,可以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为降低工伤情况发生创造条件。
工伤保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对象范围为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因为职业危害无处不在,工作中的劳动者随时随地都可能受伤。为了有效的保障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的健康,工伤保险的提出,要求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都有效。
其二,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因为劳动者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生命健康、生存能力、自我财产可能因为生产劳动而遭受损失。单纯的精神弥补是无法补偿劳动者损失,这就要求工伤保险进行物质上的补偿。所以,工伤保险具有赔偿性。
其三,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职工受伤这一事实已经发生了,就需要对职工工伤予以补偿,相应的工伤保险就要有效落实。所以工伤保险还具有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点。
2 工伤保险的类型分析
可以说,工伤保险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同时促进生产活动安全性的提高,为促进社会良好发展,国家不断进步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工伤保险的有效落实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对工伤保险的分类主要是从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为依据,职业伤害保险和社会保险。
2.1职业伤害保险
职业伤害保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雇主责任保险。所谓雇主责任保险是又受伤工人或遗属直接向雇主索赔,雇主直接赔偿或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由商业保险公司负责受伤工人的索赔。雇主责任保险的有效的实施是具有法律依据的,这要求雇主责任保险的落实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的支付工伤工人的费用。当然,在实际落实雇主责任保险的过程常常出现一些纠纷,比如索赔款项过多、工伤责任问题。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法院的介入,根据工伤工人受伤情况来判定工人是否属于工伤,如若判定为工伤,那么雇主或雇主投保的商业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索赔款。总体来说,雇主责任保险经历自保、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征收保证金的形式后,其落实科学性、合理性更强。
2.2社会保险
通常工伤社会保险是有国家立法、政府有关部门或监督机构负责的工伤保险事宜。这使得工伤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要求雇主必须为工人投保。也就是雇主在雇佣工人的同时,向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工伤保险费,为工人投保,确保工伤人员受伤,可以得到相应的抚恤金。可以说,这种保险制度的落实,可以起到统一筹措基金、共同承担风险、有效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使社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3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
因为工伤保险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保障性,促进筹措基金、共同承担风险、有效保障劳动者权益。所以,科学、合理的落实工伤保险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想工伤保险有效落实,则要求工伤保险一定要遵循基本原则,即无责任补偿原则、雇主缴费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
3.1无责任补偿原则
工伤保险的无责任补偿原则是经过过错责任原则向无过错责任原则后转变而来的。工伤保险无责任补偿原则的落实,可以使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伤,无论责任在于自己还是用人单位都会得到相应的补偿工伤保险无责任补偿原则的有效落实,有效的保障了受伤工人受伤期间生活不会受到影响。可以说,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实施工伤保险无责任补偿原则是利民的有效举措,因为其充分的发挥了社会保险的功能,并增强了工伤事故处理的效率,有效的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2雇主缴费原则
工伤保险费用全部由雇主或用人单位交付,这充分的体现了雇主或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为了使劳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支配工人进行生产劳动,为其创造经济利益,那么雇主或用人单位就需要对劳动者的安全。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出现受伤,劳动者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雇主或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有所补偿。所以,工伤保险实施的原则之一是雇主缴费非常必要,非常可行。
3.3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管理人员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安全检查监督职责,具有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优良思想品德。
坚持原则,严格检查督办,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对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事业要坚决去办,对违反安全管理的违章违纪行为要坚决抵制。当前,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潮影响下,不少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挤占挪用安全专项费用,做表面文章,虚假应付,留下了事故隐患。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安全管理人员就要敢于坚持原则,尽职尽责,无所畏惧地大胆站出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过硬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安全管理人员的看家本钱,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安全法规、政策,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生产中各道工艺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事故处理中涉及职工甚至领导的切身利益和声誉,办起事来遇到的麻烦多、阻力大,要做好上面这些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包括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艺术水平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理论水平要强。要加强专业政策理论、安全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掌握处理问题的政策尺度。二是专业技术水平要精。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和增长实践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设备、工艺流程、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这一切都在鞭策安全管理人员要学习新东西,不断地自我“充电”,输入新鲜“血液”,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管理艺术水平要高。不仅要学习安全管理知识,而且要具备管理才能。要在工作实践中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掌握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特定条件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社会职业、履行职责时思想和行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安全职业道德包括职业思想、职业技能、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一个好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想收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在工作中树立检查督办的威信,就必须增强职业责任心,严格遵守职业纪律,不搞歪门邪道,不,不弄虚作假,求真务实,公正廉洁,克己奉公,使自己在任何复杂情况下都立于不败之地。
四、良好的心里素质
安全工作中既要坚决执行国家安全法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严格遵守安全纪律,在安全检查特别是隐患整改、督查督办时,往往因企业效益差,资金紧缺以及安全认识不足而导致诸多矛盾,造成一些职工甚至领导对安全管理人员不理解、不支持,轻则埋怨,重则谩骂,甚至打击报复等。因此,安全管理人员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外界和自身原因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自信心和自制力。
事业心是指对工作充满热爱的感情,把自己本职工作和单位的利益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联系起来。有了这种品质,才能耐得住清苦的工作环境,才能有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责任感是指对社会和服务对象所负的道德责任的感情。有了这种高尚的情感,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自信心就是在工作中具有坚强的意志,有把工作做好的勇气和胆量。拥有必胜的自信心就能坚持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观点,理直气壮地检查督办各类不安全隐患,按要求进行整改。
1.以当前企业发展为依据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1.1安全生产的涵义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对于安全生产而言,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维护工人生命安全,防止企业财产受到损失。基于此,安全生产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物以及环境。立足差异化企业,虽然经营领域不同,但是,在安全生产方面受到的影响具有同一性。具体讲,人的作用是发挥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功能,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同时,对生产环境进行合理选择与优化。在三个因素中,具有能动性作用的是人,是最为核心的影响要素。
1.2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及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是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及时消除,避免其对人身安全与健康产生损害,在根本上保证企业生产运营得以正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人、物以及环境。监督管理需要力求囊括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涵盖所有企业人员,满足全方位要求。也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对安全生产管理对象与范围进行明确。
2.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深入剖析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之处
2.1缺乏对安全生产的深刻理解,安全工作尚未落到实处,很难实现责任到人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立足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更是备受瞩目,成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关键。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存在理解错位的问题,关注安全生产的目的是避免责任追究,未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针对安全生产问题,存在一定表面现象,只是进行安全工作的传达,要求的提出,但是,忽视执行,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很难追究到人。
2.2以生产经营为发展目标,安全监管始终滞后于生产行为在一些企业中,为了实现项目引进,不惜牺牲安全监管,尤其是忽视消防设施建设,省去审核与验收环节,造成安全生产要素的缺失,在重视生产经营的同时,忽视安全生产。这种情况的存在加剧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问题,很多安全管理措施无法落到实处,给生产经营埋下隐患,造成威胁
2.3忽视安全培训的作用,培训意识薄弱,主动性不足
立足企业生产,人员安全培训是重要管理内容。具体讲,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殊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保证具有相关资质,考核通过才可上岗。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培训问题较多,首先,很多企业的培训工作形同虚设,以生产忙为借口,不开展或者不参加相关培训。其次,一些企业认为安全培训见效不快,具有一定周期性,是长线工程,积极性不高,被动、敷衍、应付较多。
2.4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缺乏规划性,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鉴于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生产设施的完善,忽视安全设施建设,很难满足企业防范事故的要求与需要。另外,针对安全设施投入,一些企业缺乏计划性,不使用?俗疾?品,安全生产施工单位资质不过关,维护工作不到位,很难有效发挥安全设施的功能。
2.5安全责任落实工作不到位,执行力不强,影响安全思想在企业内部的深入与渗透
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虽然很多企业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与机制,试图对安全责任进行明确,但是,在落实与执行方面仍凸显乏力,缺乏深度性与系统性。另外,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影响安全思想在企业内部的渗透与落实。
3.如何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1切实提升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度,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强化与企业管理的同步性
对于企业负责人,要从认识上提高对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的重视,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安全生产为出发点,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与其它工作的同步性,保证同步实施,结合同步检查与考核环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2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执行力与落实度
为了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扩大覆盖范围,将其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重视对组织机构进行健全与完善,构建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囊括企业各个管理层,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层层落实的管理结构,保证安全管理网络覆盖更大范围。其次,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构架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再次,要强化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增强严谨性与持久性。
3.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工作,增强全员安全观念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安全观念与安全文化也发挥指导性作用。因此,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切实增强全员安全理念。要保证安全宣传内容的全面性,囊括相关法规、制度等内容。另外,要力求宣传教育的多样性。对于教育对象,要涵盖多个层次,力求全员化。
3.4将安全生产投入合理纳入年度预算,切实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安全生产法》总则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其含义有三个意义:一是守法是前提;二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抓生产必须抓安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三是保证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场所、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符合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务院、国家安全总局、大唐集团公司等有关规定,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内容,落实安全生产的具体方法及落实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也作了详尽的说明。大唐集团公司为了实现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对电力所有岗位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还制定了“安全责任制”。
一、企业安全生产级级有责
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重申了16个字令: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这16个字明确了企业、行业、国家三级的安全生产责任。首先安全生产是企业负责,企业领导必须对其生产全过程的安全负责。同时还实行行业管理和国家监察以及各级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对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进行监督。
为此,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对企业各级机构(部门)和领导都规定了相应的安全责任。我公司也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对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以及各部门负责人都清楚地规定了各自在施工建设中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司系统实行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负责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并充分发挥作用”。总的责任书强调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总的责任书还强调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实行责任分担”,以“保证公司各部门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这些基本制度规定不难看出:公司领导、有关部门直到车间、班组和个人,都清楚地规定了:一旦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各项要求,发生了生产事故,应当受到处罚。这不是株连,而是因为安全生产级级负责。比如大唐云冈热电公司“1.25”汽车卸煤沟清理蓬煤人身死亡事故和大唐吉林热电公司“2.25”人身伤亡事故,造成的后果就是按照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的。
二、企业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法》总则第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这就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也就是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内涵。还明确了一个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组成是全体员工,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就要做到层层把关,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要做到分兵把守,这样才能构筑起保证安全生产的壁垒。
三、通过“三级控制”来体现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重要性
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13条规定了系统内“实行安全生产目标四级控制”,对公司、车间、班组、个人每一级的控制责任和本级的安全目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是每一级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实践证明,公司目前制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是通过“四级控制”中的每一级控制工作才能落实,把各项预防事故的控制工作做严、做细、做实,才能落到实处。反之,安全职责就只能是表明文章,安全工作就会有漏洞、有死角,就容易发生事故,而且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还要受到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
四、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每一级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
层层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定要按照“四级控制”的原则和要求,明确每一级的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比如对施工单位的班M而言,安全目标是:“不发生障碍和轻伤”,控制责任是:“控制异常和未遂”,这是按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制定的,完全符合班组一级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因此,班组的安全职责要围绕落实责任和实现本级目标来制订的条款,指导各岗位做好具体的安全控制工作,即事故预防工作。车间安全目标是:“不发生重伤和事故”,控制责任是:“控制轻伤和障碍”;厂级安全目标是:“不发生人身死亡、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和一般电网事故”,控制责任是:“控制重伤和事故”。因此,在制订车间、厂级安全目标的时候,作为公司安监部门要总揽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认真务实的下达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来确保公司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得以实现。
(一)制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时,一定要按照“四级控制”的原则和要求,明确每一级的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
(二)把各项安全工作做严、做细、做实
在明确企业安全目标和控制责任后,落实安全职责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控制工作。这就要求把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具体措施要做严、做细、做实。做严,就是严格按规章制度要求去实施;做细,就是制定的保标措施没有遗漏、作业程序没有错误或颠倒;做实,就是所做的该项安全工作扎实、有效,不能马虎,实事求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目前,我公司安全监管工作缺乏上述要求,存在工作随意性、经验主义等不良现象。
五、落实安全责任制要做到“三个意识”
(一)要树立“为一线服务”意识
从制订企业“安全目标责任书”到落实各部门责任目标的实施情况,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仅是制定在纸上,更注重是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各岗位安全职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及“两个体系”的有效运作很重要。所有这些都是为一线施工员工服务的,为实现安全、高效、稳定、可控基建工程服务的。只有每个部门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尤其是工程部、生产准备部的管理人员在抓生产的同时,一定要亲自过问、亲自主抓安全管理;在本职工作中一定要想到一线施工人员的需要;一定要想到基建安全的需要;一定要善于发现一线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一定要科学的解决一线施工人员提出的难题(即五个“一定”)。我们的管理人员缺乏知识可以弥补,缺乏技术可以提高,缺乏能力可以锻炼,但是,不能缺乏责任心,不能缺乏安全职责。
(二)要树立“过问效果”意识
抓安全工作必须严格落实效果,对安全工作决策和布置任务后,紧跟着必须抓检查、重落实,实行动态安全工作管理和整改闭环管理,做到有安排、有布置、有落实、有整改。严禁“呼声高,检查低;光看结果,不注重过程。”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树立“过问效果”意识才能把工作落实的实处。
(三)树立“正确处理阶段性和连续性安全工作关系”的意识
要处理好阶段性安全工作和连续性安全工作的相互关系。阶段性的安全工作包括每周(月)安全定期检查、标准化规范评价自查、优化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改造、季节性安全检查、重大节日节前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工作,这些阶段性的安全工作要集中一定的人力、花费一段时间去做,并且必须认真、保质保量的按照“标准、规定”做好,注重闭环管理,收到应有的效果;但连续性的安全监督工作,要求我们安监人员每时每刻都要做好“四级控制”工作,各级领导必须足够重视。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四级控制”的作用,不履行各级的控制责任,隐患就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习惯性违章、异常事件就会随时变成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认真抓好贯穿于阶段性安全工作中的联续性的“四级控制”工作,每时每刻落实好“四级控制”中的每一级控制责任,才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
六、今后安全工作的思考
目前,我公司冬季施工计划及冬季工程进度责任状已经实施,今年冬季没有冬歇期这么一说,按照工程进度计划落实冬季施工进度,作为安监部要充分利用冬季施工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档案资料的收集、规整,要利用工作之余修订完善已经执行一年的《安全管理制度汇编》中51个制度;对各标段施工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安监人员进行精品工程策划方案再培训、工程管理制度再学习;对我公司工程部、生产准备部、计划部等部门领导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尤其是标准化作业的培训,是我们安监部目前工作的重点。首先,积极响应公司冬季施工总体计划,着力开展安全技术理论授课,对工程安全管理、设备安装监管、重大危险目施工进行系统的指导,对主要关键环节的监管给予理论+实践的帮助;二是认真开展冬季专项检查活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消除;三是编写2017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及保标措施,为工程建设安全可控再控保驾护航;三是潜心学习,提高安监人员整体素质,同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几大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安全与基建施工的关系。安全与基建工程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安全应服务于工程建设,这是一个基建目的的问题。
(二)辩证看待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形势不能好一阵差一阵。这种状态说明公司安全形势不稳定,原因何在?主要是管理指导思想上和管理措施上的问题。当安全形势好时,安全就可有可无了,因而放松管理,导致安全形势恶化;反之,当安全形势差时,上下重视,有抓好安全的氛围了,检查、整顿、严格管理、堵漏洞,安全形势马上又好转了。我们的希望是安全生产状况能平衡地在直轴上运行。
(三)安全与事故分析的关系。事故分析是最生动的安全教材。有的管理人员打不开情面,不召开分析会,或开分析会轻描淡写,这对当事人和安全生产没有丝毫益处。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事故一旦发生,抓好事故分析是最大的忘羊补牢;同时也是抓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反事故能力的最佳时机。
(四)安全与反违章的关系。实质上,有些人认为违章是不会造成事故的。比如安规规定在高2米以上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但有些人说为啥我一直就没系安全带也没发生事故呢?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不纠正,反违章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难以形成。
(五)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与安全的关系。从某种意义讲,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每个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即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息息相关。而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职工就能形成更强烈的安全生产观念。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一大特色。
1 概述
我们都知道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能烧毁大量的矿井资源和矿井设备、设施,每一场矿井火灾的发生都可能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有时还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一场火灾往往造成数十万乃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重大的恶性火灾事故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防灭火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矿井火灾的构成因素及分类
什么是矿井火灾呢?如:地面井口房失火、通风机房失火、井下皮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造成损失的非控制性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的都被称为矿井火灾。
2.1 矿井火灾的构成因素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只有这三点。①空气:空气是维持燃烧必不可少的条件,若缺乏足够氧气,任何物质燃烧都不能持续,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热源点支持。②可燃物:是被氧化剂所氧化的物质。坑木、各类机电设备、各种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③热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放出很多热量的火源。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爆炸、放炮作业、电流短路等都可以成为引火热源,此外机械摩擦、吸烟等行为也会引发一些安全隐患,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只有将这些热源控制好了,才能最终避免火灾的发生。
矿井火灾的防治与扑灭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矿井火灾就不可能发生。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而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矿井火灾。
2.2 矿井火灾的分类 根据引起矿井火灾的引火源不同,通常可将矿井火灾分成两大类:①外因火灾。引起燃烧而形成的火灾叫外因火灾,可燃物在外界火源(明火或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往往容易产生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外因火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机械摩擦及物碰撞可燃物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违规爆破;电气火、电缆、开关、电机过负荷、短路、电火花;明火,如吸烟、电焊、电炉引起。外因火灾特点:外因火灾一般容易发生:井口附近、井下机电室、采掘工作面、有电缆的木支架巷道处突然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可能酿成恶性事故。②内因(自燃)火灾。自燃物在一定的外部(适量的通风供氧)条件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并积聚热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形成的火灾称之为内因火灾。在煤矿中自燃物主要是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整个矿井火灾事故中,内因火灾占的比例很大。
内因火灾主要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的。
特点:一是要想真正找到火源并非易事,因为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内因火源比较隐蔽;二是煤炭自燃发火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易于早期发现;三是有的自燃发火区可以持续数月、乃至数十年而不灭,因为内因火灾常常不能及时灭火。
3 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
预防矿井火灾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消防并举”。
3.1 预防外因火灾的技术措施 预防外因火灾发生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有:①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反风系统或设备,反风设施。②矿井必须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③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防止火灾事故扩大。④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二是防止火源产生:①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②防止摩擦引燃。③防止产生机电火灾。④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⑤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
3.2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 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进步,我国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的措施有了很大发展。每个矿区都有适应自身需要的防灭火技术措施,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目前防治内因火灾的措施主要有:①通风技术方面。加强通风防火管理;采取均压防火措施;正确设置控制风流设施;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②采矿技术方面。正确选择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正确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合理布置采准区;加强顶板管理,加快回采速度,不得任意采掘规定的阶段之间和采区之间煤柱;进行预防性灌浆,注阻化剂、惰性气体等。
4 结论
总之,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要做到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能防止一切偶然事故的发生,根据矿井具体条件,制订出合理的措施,为采掘工作创造安全有利的劳动条件。为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使矿井火灾在预防、监测和扑救三方面实现三维立体空间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小舟.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煤矿现代化,2005.5.
[2]石耀康.浅谈矿井防灭火工作,甘肃科技,2004.2.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国内企业的从原有管理体系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有着非凡的意义,确立劳动定额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劳动定额工作始终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这跟企业缺乏强化定额管理的内在动力有关,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这种体制下政企合一的企业制度”(安鸿章(2002)。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变革提高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为提高行业生产能力、建设更完善、优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一、劳动定额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分,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定额管理根据煤炭企业生产规模的相关需要和用工原则,安排企业所需的人员数量以及劳动量,且随着生产力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主动进行调整。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是进行劳动定员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煤炭企业合理组织生产,促进安全管理,优化工资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是制定劳动计划、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合理使用劳动力的重要一环。实际操作过程中,劳动定额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生产”、“先进合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种管理主要以2006年及之后国家四部委对煤矿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制定的各类法规与规章为参照,结合各个煤矿的具体情况进微调。
二、煤炭劳动定额管理的应用
(一)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的管理普遍存在煤炭企业管理者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劳动定额相关知识的情况。例如有些煤炭企业管理者对定额管理没有概念,导致用人超标,人力成本飙升;即使部分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贯彻到位。比如因劳动定额管理数据统计不当,导致无法修正定额工时;还有的煤炭企业干脆延续过往的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方法。随着矿井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生产组织和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现有的劳动定额管理水平已适应不了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对矿井生产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构建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角度对劳动定额管理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
1.经济效益。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资金周转越快,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本身的价值也越高。煤炭行业普遍需要将大量资金积压在生产阶段较长时间之后才能实现资金回笼。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应尽可能的发挥各级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功效,提高生产率,减少资金的积压时间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
2.社会效益。这里的社会效益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的,在充分考虑了员工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劳动定额配置和管理。诚然,随着国家对煤炭企业生产环境要求的提高,煤炭生产的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一线作业区间仍然存在着瓦斯、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高负荷的地下工作也容易造成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对定额管理工作社会效益的考虑有相当的必要性。
3.环境效益。国内矿业生产由于技术、资金的限制,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煤炭企业仍然应该切实履行起自身的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定额管理工作制度来控制污染。具体的,在满足下游产业需求的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工时进行回填作业。
(三)定额管理标准的制定及实施
煤炭企业一般都采取企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并由各生产队组进行具体的一线作业。具体实施过程中,定额管理标准的制定主要由具有一定煤矿工作经验的定额管理人员,采用了技术测定最基本的方法,综合运用了个人工作日写实、工组工作日写实、测时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编制要领,探讨编制过程理论依据,结合生产实际就劳动定额基本方法如何运用,基础数据如何采集,采集数据如何整理,整理数据如何对比分析,如何运用分析数据结果测算数值标准,测算标准如何对比校验等过程,广泛收集、分析现有资料,确保编制结果的科学与合理。
定额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控制即是生产业务部门的任务,也是定额编制人员的职责。通过进行过程控制,不仅能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目标的实现,还能为今后劳动定额制度的制定积累经验。在实施控制时,定额人员应定期下井跟班或规定单位时间内的下井次数,有效掌握现有定额标准及管理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从劳动定额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煤炭企业所处的特殊行业环境来看,为了健全劳动定额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煤炭行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在如下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进:
(一)建立煤炭行业劳动定额管理协会,制定统一管理标准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因此建立煤炭行业劳动定额管理协会, 统一制定并推广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不仅节约制度探索的成本,提高全行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水平, 还为进一步开发更先进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平台。
(二)加强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需要一支具备相关要求的专职工作人员。故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相关管理技能的培训,发挥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的应有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开展相关管理理念、制度的学习,确保广大员工了解定额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从而更好的配合管理。
参考文献:
[1]安鸿章.劳动定额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趋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01):54-57.
[2]程国桢.浅析劳动定额管理在煤炭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煤炭科技,2001(04):031.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因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事情也比较繁琐,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是不施工之前就能预料到的,很多情况下,管理人员要根据现场动态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和安排。只有确保施工现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确保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做好成本管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才能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才能促使工程任务在规定的工期内或是提前完成;才能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安全系数,降低风险系数,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高效地进行,保证工程质量能够顺利通过验收。
2、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最基本要求,“粗放性”是传统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确保施工并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一个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遵循ISO标准的现代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体制。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能够使施工现场管理更为有序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序衔接的顺畅性与连贯性,降低不规范施工概率的发生,加强各个专业施工、不同工序之间的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建设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做到每时每刻预防,房屋建筑设计工程人员在世纪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因素,注意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处理,并且把安全生产的思想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同时加强安全应急管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安全突发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危险性降低才最低程度。
二、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由于房屋建筑企业的规模差异很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软硬件配备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再加之建筑领域的总分包的体制,很难建立一套通行的规范,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相对庞杂的工程系统来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就很难有合格的技术管理。目前的总分包的体制下,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工程的总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即通过分包合同的纽带建立总包建筑单位与分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对接,这种对接的紧密度是比较差的,受到分包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的制约,并且很难贯彻执行原定的施工技术,使工程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管理成本将大大提高,使工程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接过程中出现纰漏。
2、房屋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漏洞
由于房屋建筑企业参差不齐,一部分企业不能够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国家标准,无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不按照标准实施工作。在人员的分配上,没有很好地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岗位对接,或者是在企业内部没能够按照岗位进行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出现一个流程多人负责或者是一个环节无人负责的现象,又或者是在制度建立本身就存在巨大缺陷,他们没有建立任何的施工制度体系,即便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执行也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单位不能按照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一线员工进行技术的培训,缺少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教育,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本身的水平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迫切需要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完善。
三、加强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
1、优化现场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要遵循经济化原则、科学化原则、生产化原则等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化原则要求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重;科学化原则要求施工作业安排科学、合理,确保工程高效顺利进行;生产化原则要求施工水平达到标准、规范化生产,以提高管理效益和生产效率。
2、健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
房屋建筑企业要从本企业实际入手,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在制定的过程中,具体的有以下这几方面:
(1)在施工前,应该熟悉工程的设计图及相关会审制度,同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相互的交流,明确其设计目标。然后,按照工程设计编制相应的施工流程及安排相应的施工人员。
(2)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使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尤其是大型机械的操作,有必要聘请专业的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造成比较大的安全事故。
(3)在工程验收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对工程进行仔细的审核,尤其是相应的隐蔽工程,管理人员应将审核落实到实处,同时将其记录保存,以方便今后相关人员查阅。
四、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中,遵循优化现场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首要要求,明确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必要条件,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是基本方向。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才是其根本落脚点,才能够确保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高效安全质量兼顾一体化的房屋建筑目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变化来同步革新,积极探寻新的理念和思路,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完善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体系。
1、健全监管机制告知制度
要建立健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促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达到“阳光监督”的水平。 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各方在建设工程活动中标从始至终都享有知情权,充分了解监督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便于自查自纠、自我约束活动的规范进行,减少甚至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执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改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因此要提升监督水平,建立集体监督机制,规定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持证上岗的监督人员,并且在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规行为过程中,积极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建立双重监督运行机制
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建立实物监督和行为监督双重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从实物监督到工程建设的全方位领域的全面监督机制的扩展。
结束语
一套良好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潜力,更是房屋建筑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房屋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始终,是房屋建筑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房屋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管理环节加以重视并着重优化,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也切实的保障人民的人身利益。
参考文献
一、着眼人的安全心理持续不断开展安全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死搬生硬的说教,尽量采用职工易于接受的方式,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增强活动的感染力,近年来,洗煤厂先后举办了安全牌板展、安全书法长绢展、安全漫画展等;先后组织了安全小品文征集、安全谜语竞猜、安全小分队慰问演出等活动;特别是开展了岗位操作规程硬笔书法赛、安全书信征集、安全金点子征集等适于多数职工参加的活动。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
二、把握人的安全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煤炭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安全第一”的心理倾向。
执行安全制度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对于领导干部,安全行为首先就是要明确和承担的安全责任。要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安全为天”的理念,树立“不抓安全工作、抓不好安全工作的领导就是一个不称职领导”的思想,明确安全工作关系着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关系着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考查和评价一个干部,首先要看安全工作,不管曾经做出多少成绩,不管拥有多深的资历,一旦安全出了问题,必须严肃追查责任,决不姑息。要坚决杜绝“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过分理解,要求过松”的现象。要把各级干部签订的安全责任状、安全承诺书当作“军令状”,以部队执行命令一以贯之的过硬作风,以军人一诺千金的严谨态度,督促各级干部把安全责任、安全承诺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实际安全工作中,以安全问责的高压态势,促使每个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安全第一、生产第二”职责,真正形成一级对一级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局面。
领导干部安全行为还在于强化现场管理,而推行走动式管理是关键。领导干部工作的重心是在现场,躲在办公室纸上谈兵式胡乱指挥的领导是搞不好安全的。事故隐患,要靠我们扑下身子认真地去干、负责地去管才能消除;安全目标要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从每件事情抓起,从每个细节抓起才能实现。各级导干部切实摒弃麻痹思想,转变懒散作风,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带着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扑下身子,走进车间,深入现场,靠近职工,靠前指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特别是对待“三违”,要用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的“三铁”精神认真查处,决不手软。我们都知道“三违”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三违”不除事故不止,所以我们要坚决制止“三违”现象,特别是要制止那些习惯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就我们厂整体来说,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洗选、运转、机修、电气等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第一”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三、针对人的思想障碍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
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62-01
1 我国通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起因发展到结果的一系列因素构成的连续过程,事故是一个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不利因素的扰动,事故是人与物的不安全因素相互交叉引发的结果,交叉的时间与空间又因为因素的不断变化而更新。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人、机、料、法、环。
(1)从人的因素来讲,一方面企业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于农村,文化层次不高,没有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相关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存在着重进度、轻安全的错误思想,有的心存侥幸,冒险蛮干,缺乏应对和处理特殊及突发事故的能力和相关知识,造成事故扩大,损失增大。
(2)从机械的方面来讲,有的企业舍不得增加安全投入,对陈旧老化机械设备维修、更新不及时,造成带病运转;设备本身无法实现操作失误和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能自动发现并自动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同时不装设安全防护装置无法保证人机系统安全。
(3)从材料的方面来讲,通信建设当中的材料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无法满足网络需求,对网络安全造成影响。
(4)从管理方法来讲,有的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制度和岗位责任流于形式,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处于盲从和无序状态。
(5)从环境因素来讲,有的企业对作业场地的客观因素和作业面的多面性认识不足,造成一些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2 加强通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
通信建设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思想,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通过主动式管理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预防事故,消除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包含计划、控制和改进,运用连续的滚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以全单位、全员为管理对象,管理范围更加宽广,达到持续提高工程建设整体素质的管理效果。
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改进”为核心,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根据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以系统科学中“全局观点”和“全局最优为”原则,做到“三全一多”。即全面的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全员参加的安全管理以及科学的、多种多样的安全管理方法。
根据项目分解,我们发现现场的实施操作主要由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作业等作业点构成,这是影响现场施工安全的基本单元。因此,我们要将关键作业点作为首要的管理目标,从加强作业点管理入手,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施工现场风险要素进行全面但有针对性的管理,将安全生产的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操作细节中,推进现场作业管理。以关键作业点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现场管理模式,打破了专业壁垒,满足了一体化运作的要求,全面覆盖了各专业的现场管理,填补了通信建设现场管理的空白。
对于每个关键作业点的实施操作可以分解为前期准备和具体操作两个内容,而作业人员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做好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以作业点为目标,围绕人员要求、前期准备和过程控制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在成熟而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关键作业点的管理上通过三个管理维度全面而有效的管理清除现场管理的死角,从而达到卓越现场的管理目标,构成了卓越现场4P管理模型。在施工现场运用4P管理方法规范现场管理,指导实施人员安全操作,从而实现整个建设大团队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现场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再上台阶。
3 4P现场管理的内涵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卓越现场4P管理体系架构模型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其管理内容包括人员要求、前期准备、过程控制三个管理维度;分为二十一个关键作业点的管理。
(1)人员管理。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因此,实行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等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2)前期准备。从时间顺序上划分,前期准备是现场施工管理的第一步,是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前期准备主要是针对机器的因素、材料的因素、方法的因素以及作业环境的因素进行管理。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技术方案的确认、工器具准备、材料准备、风险控制点、施工现场布置及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等。
(3)过程控制。从时间顺序上划分,过程控制是现场施工管理的第二步,是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点。其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到工程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两个部分。在机器的因素的控制上,强调机器的按章使用和操作。在方法的因素的控制上,侧重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落实。环境的因素的控制上,着眼于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消除和控制。
(4)卓越现场。卓越现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最高目标。其次,工程建设在质量、造价、进度方面都达到或超出标准要求。第三,在施工现场的布置上区域划分明确,指示清晰,对施工人员及过往行人起到明确的警示、警告作用,从而真正起到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在垃圾、扬尘、噪音、有害气体、工作时段等的控制上得到周围群众的好评。
(5)关键作业点。关键作业点分为:登高作业、吊装作业、立杆作业、顶管作业、开挖坑道作业、敷设吊线作业、打孔作业、安装走线架作业、管线井作业、电梯井作业、设备安装、电池安装、设备加电作业、室内线缆布放作业、室外光缆布放、调测作业、割接作业、野外临时电用电作业、机房临时电用电作业、动火作业、设备搬运。
4 结语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施工企业应注重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寓安全于生产之中,并对其发挥促进和保证作用。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 吴涛.施工项目经理手册[M].地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