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机化工的来源

有机化工的来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有机化工的来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有机化工的来源

篇1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含油废水的排放量日趋增加,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每升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都含有15毫克左右的挥发酚,1200毫克左右的油,30毫克左右的硫化物,100毫克左右的氨氮,200毫克左右的悬浮物,0.5毫克的氰化物等,如果直接将其排入水中,将会散发出恶臭,导致生物死亡、水中缺氧,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所以必须处理好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保护生态环境。

1 预处理

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经过调节池、气浮池、除油池的预处理,可以除去30%左右的污油,达到初步除油效果。一般情况下,先在隔油池初步分离油水后,然后再进行混凝的油水分离或第二部上浮,这样既可以避免处理装置被污油堵塞,也可以很好的发挥装置的除油功能,用泵提升前,为了减少乳化的程度,可以先进行一次除油。如果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凝固点较高、粒度较大,可以先配置保温、加热设备,使之保持适合的温度,避免发生油凝固的现象。

2 生化处理工艺

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经过预处理后,每升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含油量低于30毫克,可以进行包括二沉池、接触氧化池、中沉池、好氧池、缺氧池、厌氧反应器等的生化处理,以生物降解的方式,来对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机物质等悬浮物和馏物进行处理。生化处理方式主要通过厌氧、好氧两段式处理废水方法,通过串联的厌氧-好氧工艺,充分发挥两种状态的优势。

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在厌氧段的无分子态氧条件下,主要是受到兼性微生物的厌氧微生物作用,经过水解酸化,来将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中的难以进行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容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将长链的有机物质转化成短链的醛类、醇类、脂肪酸类等简单的有机物质,不断提高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可以去除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中的部分化学需氧量,同时在甲烷菌和产氢的作用下,将部分有机物质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其他能源。然后,废水进入好氧阶段,好氧微生物不仅可以将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中的短链烃氧、醛类、醇类、脂肪酸类的有机物质转化成二氧化碳或者水等无机物质,同时还可以降低含油量和化学需氧量。处理过程中,可以在厌氧池和好氧池中加入一些弹性填料,池中既有分布均匀的生物膜,又有大量的悬浮淤泥,强化了处理能力,增强了设备的耐负荷性能,提高生物膜的作用。

通过膜法A/O处理工艺和鼓风瀑气相结合的方法,开始两级生化处理,用污水提升泵将气浮处理过的污水,送入一级生化池,气浮进水先在选择段充分接触二次沉淀池中回流的污泥,形成污水混合液和活性污泥后,在通过瀑气区的鼓风瀑气,获得大量的溶解氧,进行硝化和碳化反应,污水中可以被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质可以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同时被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所降解,经过这个阶段,75%左右的化学需氧量可被去除。

然后,一级生化池出水流入二次沉淀池中,开始泥水分离,使用回流提升泵将污泥回流送入瀑气池前端选择段,出水就流入二级生化池。污水在二级生化池中,通过A/O工艺,通过有助于生物膜生长的悬浮球形填料的使用,可以在取出化学需氧量的同时,开始进行生物反硝化脱氮处理,保证出水的氨氮指标符合要求。A段池内设置提升式微孔瀑气池进行瀑气搅拌,通过电动阀门的控制来调整间断进气的周期时间,将A段空间转化成缺氧状态,溶解氧要控制在1毫克左右,O段的溶解氧要控制在2毫克左右,可以通过提升式微孔瀑气器的使用来保证氧氧化需要的溶解氧。二级生化池出水进入混凝反应池后,需要加入聚丙烯酰胺,进行混合反应。混合反应后的出水再流入混凝沉淀池,开始泥水分离,混凝沉淀池中的剩余淤泥可以通过提升泵的提升送到三泥脱水罐,经过这个步骤,又可以去除71%左右的化学需氧量。

最近才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使用的SBR工艺,是处理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新型生化处理工艺,充氧去除有机物质的方法和普通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质的方法相似,但是在运行过程中,空载、排水、沉淀、反应、进水五道工序可以在一个反应池中依次完成,不需要专门设置污泥回流系统和二沉池,SBR工艺可以自动进行污泥的培养、转化。

3 后处理

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后处理是经过过滤器、混凝沉淀池和混合反应池的污泥脱水和污泥浓缩进行污泥处理。调节罐、污油罐罐底油自流到油泥浮渣池,使用油泥渣泵送到三泥脱水罐浓缩脱水。使用离心机进料泵将浓缩脱水的油泥送到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形成泥饼,再送去锅炉房充作燃料。也可以加入两种高分子絮凝剂,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可以促进脱水。脱出的污水流入含油污水池,在含油污水提升泵的帮助下,送到含油污水调节罐,再重新进行处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生化处理工艺前,要先进行预处理,尽量降低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含油量,去除或减少部分有害、有毒的有机物质,改善其生物降解性,再经过后续的生化处理、污泥处理后,其水质就已经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可以正常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在不断改进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工艺的同时,还要从源头处减少水质污染,提倡工厂清洁生产,减轻末端处理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周爱民.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探析[J].云南化工,2009(4).

[2]杨兴学.浅谈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J].科技传播,2011(2).

篇2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7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30

一、设计思想

在高一化学基础学习阶段,借助“苯”的教学内容,尝试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并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和化学学科的系统性,以及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苯”位于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2节的第二部分。一方面,教材前面部分已借助于甲烷、乙烯的教学内容,介绍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另一方面,初中教材也介绍了苯的一些知识,如分子式的书写、不溶于水、有毒性、是化工原料等,故本节课的重点是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由于结构的差异导致性质上与甲烷、乙烯的差异。

对于苯的结构,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理论中的大∏键来解释苯分子的结构是选修3的教学内容,故此时只要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化学键的知识,把苯中的化学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同时,借助于动画模拟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来演示化学反应的机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把握有机反应。

实验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虽然溴苯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由于实验的毒害性教材已经去掉,但可以借助于实验录像展示,讨论一些装置和操作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三、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刚接触有机,知识储备很少,所以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过多的灌输知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参与意识强,我们应抓住这一点,多做实验、多设计探究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进行理性思考,学会通过对比、归类的方法掌握物质的性质,并进一步认识学习物质的一般方法“结构——性质——用途”,逐步认识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种有机物,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国内年需求量就达200万吨以上,且年均5%的增长率。同时,又因为它的毒性、以及在建筑装潢材料中广泛使用而让老百姓们谈之色变、避之不及。那么,它是谁呢?

【设计意图】由苯的两面性——用途和毒性,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探究意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几位学生详细介绍苯的重要性和毒性埋下伏笔。

【第一组活动】围绕苯的物理性质展开

活动1:展示苯的样品后,让学生观察,不强迫但鼓励学生闻一闻气味。再布置任务: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经验讨论、整理归纳出苯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1)因苯有毒,所以不强迫学生闻气味,但考虑吸入极少量并不会有伤害,且学生熟悉苯的气味后在生活中遇到会知道防范,所以鼓励学生体验,由此激发学生勇于尝试的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自学、讨论交流而得出结论,为下面能运用苯的物理性质解释实验现象做好铺垫。

活动2:趣味实验演示:滴两滴苯在手掌心,用打火机点燃。苯在手掌上迅速燃烧,发出明亮火焰且冒浓烈黑烟,但手却毫发无损(图1)。

【设计意图】

(1)苯极易挥发,它是一边挥发一边燃烧,且量少,所以不会烧伤手。利用这种表面危险、有违常理的实验现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去寻找内在原因,强化了对苯挥发性的认识。

(2)苯有毒性且会有皮肤渗入,所以禁止学生做,但我还是做了,是考虑苯的量少且迅速挥发燃烧,尤其是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利大于弊,所以值得一试。

活动3:小探究实验引出两个思考

实验:试管取两毫升苯,然后将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图2)。

现象和解释:苯凝为无色晶体,因为苯的熔点5.5℃,而冰水混合物为0℃。

思考:(1)标准状况下,1mol苯是22.4L吗?

解答:标况下苯的状态决定了1mol与22.4L无关。

(2)冬天时,试剂瓶中苯会结冰,请帮老师想想办法,如何从试剂瓶中取用苯?

解答:用热毛巾捂或水浴加热一会,让苯融化再取用,而不是砸碎取用。

【设计意图】从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出了对不同温度下苯状态的思考,然后联系到平时解题时容易错误的问题——忽视温度与状态的联系,较为自然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再联系冬天苯试剂的取用,为了突出一个学以致用的理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组活动】围绕苯的结构展开

活动1:课前布置学生画出分子式C6H6可能有的结构式,课上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一一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以先备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写出各种结构式,巩固碳的四价键理论、C—C和C=C的结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同时为下面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活动2:引导学生由所学的乙烯的知识设计两个实验(图3),验证苯中是否有C=C?

实验1:苯不能使溴水褪色,同时结合分层现象复习萃取分层的知识,苯的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物理性质及溴的苯溶液的颜色。

实验2: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同时结合苯层仍为无色的现象,对比实验1中溶液的颜色指出盐不溶于苯的性质。

【设计意图】(1)通过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检验、讨论分析,排除C=C和CC的可能性,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2)盐不溶于苯等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和卤素单质易溶于苯,这两个知识是学生经常模糊的,而在有机物的鉴别和分离提纯中会经常涉及,这里通过实验强化记忆。

活动3:通过介绍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排除饱和脂环烃等结构,排除了苯中全部C—C的可能性,为悬念再加砝码。

活动4:结合甲烷、乙烯、苯的球棍模型的比较,讲解苯的真实结构,并明确几种化学式的表达。

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所有碳碳键等长,是一种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设疑: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

提供信息1: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呈平面的正六边形。

提供信息2:隧道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苯的结构。

提供信息3:科学实验测得苯分子中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研本身就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必须付出辛勤和不懈的努力。

(2)使学生认识到新技术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活动5:是谁发现了苯的结构?

由课本P71介绍凯库勒关于苯结构提出的假说,再质疑这个史实的真实性,拿出最新事实证据:是奥地利的一位中学教师约瑟夫·劳施密特在1861年就提出了苯的结构。强调“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

【设计意图】由对教材提供的史实的质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质朴的科学品质。

【第三组活动】围绕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展开苯的化学性质的研究。

活动1:结合实验的现象书写方程式并讨论现象。

1.苯的氧化反应

(1)2C6H6+15O212CO2+6H2O

苯燃烧的现象对比甲烷和乙烯,浓烈黑烟是因为含碳量高。

(2)苯结构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过燃烧现象的不同找出内因,含碳量的不同,培养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刨根究底的钻研精神。

活动2:观看动画演示理解反应的实质,观看实验录像来讨论实验装置和操作。

2.苯的取代反应

(1)溴代反应

(2)硝化反应

3.苯的加成反应

3H2

【设计意图】(1)用动画模拟反应机理把抽象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简单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反应本质。

(2)把新教材已删去的污染大、毒性强的演示实验在实验室通风橱中做拍成录像放给学生看,并借助于录像对重要的实验操作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实验素养。

活动3:小结苯的化学性质:能燃烧,难取代,难加成

【设计意图】把苯的最重要的性质用反映其特征的几个字来概括,便于学生记忆掌握。通过不断归纳总结,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的目的,训练学生研究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组活动】围绕苯的用途和毒性展开

活动1:组织学生介绍网上查到的苯的毒性的资料,并组织讨论如何减少苯的危害。

【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亲身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甚大。

(2)让学生能一分为二地认识苯的用途和危害,辩证的看待事物,同时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课后思考】你能找出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苯分子中不是单双键交替的?你能拿出我们本节课没有讲过的事实证据吗?请列举四个以上证据。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期望学生能想到诸如邻二溴苯只有一种这样重要的事实证据来等等,将课堂思维延伸到课外。

五、教后反思

篇3

关键词:石油、油田气、炼厂气、液体石油馏分。

中图分类号:TE6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石油获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大体需要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开采石油,与此同时可以得到油田气或天然气。然后将石油进行加工,除得到石油产品外,还得到各种石油加工气体,称之为炼厂气:此外还得到液体石油产品。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和液体石油六份,他们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三大起始原料。将它们进行分离,脱氢或裂解等操作可以得到各种烷烃、烯烃、二烯烃、乙炔、芳香烃等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从石油获取基本有机原料的主要途径。

1 油田气

开采石油时,伴随石油从油井中采出的气体,称为油田气或石油伴生气。油田气和天然气的来源非常相似,主要成分是饱和烃,其中含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以及少量轻汽油。此外还含有杂质硫化氢、硫醇等。根据甲烷含量的多少,油田气也可分为干气和湿气两种。

油田气多为湿气,可用各种方法将其中的烷烃分离出来。油田气产量也很大,每开采1吨石油,可同时得到约50立方米的油田气。油田气是烷烃的重要来源,可用于生产各种基本有机原料。

2 炼厂气

炼厂气的组成。原油一般不直接使用,须经加工炼制,按沸点范围切割成不同的馏分。

炼厂气是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中副产气体的总称。主要是比碳四轻的烯烃和烷烃、氢气和其它杂质的气体,其组成因炼油厂的产品和工艺的不同而变化,没有固定组成。

各种炼厂气中比较容易加压液化的组成称为液化气。它们主要是C3 ,C4以上的烃类,经加压液化后可存放于储罐中作为燃料。也可以回收分离后得C5馏分、C4馏分和C3馏分。剩余气体,主要含甲烷、乙烷和少量乙烯、丙烯等,这些气体称为炼厂干气。

炼厂气的利用。将原油加工精制成各种石油产品的过程中都副产一定量的气体产品(包括H2C1C4的烷烃和烯烃以及少量C5烃类)

由炼油厂所得炼厂气,组成比较复杂,随加工装置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由炼油厂常减压装置所得的拔顶气,重整合加氢裂化所得的干气和液化气,均是以烷烃含量为主的:而焦化、热裂化和催化裂化所得的干气和液化气,则含有大量的烯烃。因此。当由炼厂气生产基本有机原料时,常将各种干气和液化气通入气体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再根据所得馏分的组成,分别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由炼厂气可获得大量的丙烯、丙烷、丁烯和丁烷,此外尚可获得少量的乙烯和C5烃类。由此回收而得的烯烃和烷烃时石油化工基础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显然,随着炼油厂产量的增加和加工深度的提高,炼厂气的回收利用将是石油化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用油田气或炼厂气等气态烃作为原料,价格便宜,产品成本低;裂解气态烃生产烯烃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烯烃收率较高。但是,一个年处理原油能力为250万吨的燃料-型的炼厂,副产的炼厂气才能满足年产乙烯万吨的裂解炉的需要,而且由于供气不稳定气体组成波动大,难以满足石油化工大型现代装置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后才能确定。从综合利用的观点出发,尽可能利用炼厂气,除了充分利用气态烃原料外,还必须扩大技术经济更为合理的其它原来源。

3.液体石油馏分

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初期,主要以石油炼制过程的炼厂气和天然气中的轻烃为原料,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仅仅依靠轻烃裂解生产的烯烃和从煤焦油中回收的芳烃已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石油化工的原料很快扩展到石油馏分,即一方面从石脑油甚至柴油馏分为裂解原料,在大量生产烯烃的同时,副产一定量的芳烃;另一方面为满足对芳烃的需要,以石脑油为原料,用催化重整法大量生产石油芳烃。当前,除用直馏馏分油之外,由减压柴油或减压渣油进一步加工所得的石脑油也广泛用于重整制芳烃或裂解制乙烯;甚至二次加工所得的柴油馏分也可用作生产乙烯的原料;加氢裂化石脑油也广泛用作重整原料;加氢后的焦化汽油可用于生产乙烯。从而使石油馏分成为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

馏分油裂解装置副产的裂解汽油,加氢后即可抽提出大量芳烃,其抽余油含量大量环烷烃,是重整的良好原料。而重整抽余油又可作为生产乙烯的原料。

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的液体石油馏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篇4

应用:

二甲苯是C8芳烃的主要成分,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及溶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

二甲苯属于芳香烃类,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

二甲苯根据两个甲基在六碳环上的不同位置,可分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三种,是一种不饱和烃类有机化合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可以选择应用化学类相关方向,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当今所有高新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所以这个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前景。

应用化学专业偏重于应用。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类专业包括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学工艺、塑料化工、药物化学、分析测试与检验、环境工程等专业方向。所以就业范围广。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