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篇1

(二)合并财务报表方法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另一个企业的有表决权的股份,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其中一种是用现金、票据、债券、其他资产等其它资产或优先股去收购对方的股份;另一种是用持有的普通股票去交换对方持有的相应普通股,从而实现双方股权的合并。所以,公司可分别采用收买法和权益集合法这两种方法来编制合并报表时。

(1)收买法。顾名思义,就是采用与处理普通购置资产相同的原则,处理购置的企业。简单来说,即买方企业按照它支出的总成本来记录其总购买。如果分别以货币资金、债券、优先股票来购买,那相应支付的货币金额、债券现值、股票的公允价值就是购买成本。由此,构成了收买法的主要特点: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价值被重新确定,也就是说产生了新的计价基础;购买过程中所形成的商誉应该得到相关确认;增值摊销的存在;增值的摊销和商誉会使得合并收益降低。

(2)权益集合法。权益集合法是指对于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股东以交换具有表决权的普通股的方式将他们的股权联合在一起的处理方法,也就是说,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与收买法正好相反。因此,权益集合法的主要特点表现是:由于没有产生新的计价基础,编制合并报表时仍然沿用被购买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购买过程中形成的商誉不需要被确认;商誉和增值摊销不会影响企业的合并收益。

(三)合并财务报表观念 合并报表是“视企业集团为单一会计主体”,那么,在核定这一主题界限时,合并报表所坚持的不同观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基础,目前有以下三种居于主流的观念:

(1)母公司观念。是指以法定控制为基础,把企业的合并报表看成是母公司报表的扩充和延伸。具体说来,就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针对的是现有的和未来的普通股股东,所以它尽最大可能保护母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利益,往往忽略了少数股东或小股东的利益。

(2)实体观念。正好与母公司观念相反,实体观念主张合并报表不仅要强调母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利益,也要兼顾小股东的利益,即保护公司所有股东的利益视为统一实体的共同所有者。

(3)修正的母公司观念。事实证明,无论是母公司观念,还是实体观念,都不能充分地阐述所有公司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有一种情况,既没有单一的母公司,也不存在少数股权所有者股;既不存在法定支配权,也不存在单一的经济主体。此时,便可以由“修正的母公司观念”来概括。因此,修正的母公司观念主张的是以市价记录合并的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和负债,并将适当的部分反映为少数股权,对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处理同实体观念;合并商誉的处理同母公司观念,即只与母公司有关。

(四)合并财务报表原则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除了要符合一般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以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一体性原则:指合并会计报表将纳入合并范围的各成员企业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并以此为基础来处理有关内部会计事务,合并会计报表的 编制主要通过抵销分录和抵销内部会计事项的影响来完成。

(2)个别会计报表原则:指合并会计报表必须纳入合并范围内各成员企业的个别会计报表,运用相关方法进行编制。

(3)重要性原则:由于合并会计报表涉及的法人主体较多,合并范围较广,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较之个别会计报表更为必要,主要可从如下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不影响大局的一般性事项, 可以进行适当取舍。

(五)合并财务报表程序 具体如下:

(1)使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得到统一。财会人员在编制合并的财务报表之前,一方面应该使所有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一样,另一方面也要使母公司和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一样。具体做法如下:母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子公司不统一的,应当使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一致;调整有难度的,子公司可以根据相关准则,以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为依据,自行编报自己的财务报表;母公司采用的会计期间与子公司不统一的,应当使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会计期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一致;调整有难度的,子公司可以根据相关准则,以母公司的会计期间为依据,自行编报自己的财务报表

(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3)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关键的一步。也就是说,抵销集团企业因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一部分项目造成的影响。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借记或贷记的均为财务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而不是具体的会计科目。比如,在涉及调整或抵销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均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而不是“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来进行调整和抵销。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等的合并金额。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以及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生成正式的合并财务报表。

二、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分析

(一)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比较分析 具体如下:

(1)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不同。在旧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在新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2)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体不同。旧准则中,某些企业集团在是否编报合并财务报表上享有自由权;新准则中,明确要求“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由此看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主题被强制性规定。从一定意义上讲,明确了责任主体。

(3)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合并范围不同。旧准则中,小规模子公司和特殊行业子公司没有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并且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新准则规定,小规模子公司和特殊行业子公司应该纳入合并范围,并取消了比例合并法。

(4)合并财务报表种类不同。按照旧准则中《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财务状况表和合并利润表四个部分 新准则中不仅涵盖了旧准则中的内容,还涵盖了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

(二)新准则优越性 具体有:

(1)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步伐一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在新会计准则的编制中得到贯彻和体现,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求。我国的新会计基本准则中添加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弥补了旧准则在概念方面的缺陷;新会计基本准包含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几乎所有项目,弥补了旧准则项目不全的漏洞;新会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依据进行编制,力求使会计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与国际会计准则步伐一致。

(2)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理念、内容的创新。首先,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理念的创新,体现了面向市场经济的理念。新会计准则强化给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充分和有用的信息,以便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体系上的创新。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形成了一个体系,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最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还体现在形式上。对国际会计准则中包含的举例等解释说明性材料,我国把这些内容写入正在起草的应用指南中,以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

(3)新会计准则体现了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趋同不是相同,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执业环境以及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认识程度等的不同,决定了在国际趋同的同时,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制定中国会计准则,使之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又能保持中国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关联交易。国际会计准则对国有企业即政府所有的企业作为关联方,要求详细披露。在我国,不把国有企业都作为关联方。第二个特色是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于已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但是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第三个特色是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规定。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除了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的,均做收入处理。而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

三、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集团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均可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企业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但是债权人又是相对于独立的法人主体而言的,因此,债权人行使求偿权的依据是法人合法拥有的财产。由此看来,以个别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合并财务报表数据便是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是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2:1的比例比较适宜。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此项比率较大,从企业所有者来说,利用较少的自有资金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即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者有效利用资产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都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营运能力分析有利于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有利于发现企业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与补充。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横向合并的企业,即母子公司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性质相同;二是纵向合并或混合合并的企业,即为了采用多元化经营方式。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集团获取利润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集团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都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的利润的能力越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

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与净利润率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者的风险越少,值得投资和继续投资。因此,它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适度负债经营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资本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过高的负债经营就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四)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成长能力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的能力,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和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实力。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四、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并财务报表信息是否能作为经济决策的依据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是由企业集团中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以组成这个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并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报表的影响而编制的,反映的是整个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也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个别会计报表是由独立的法人企业编制,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编制个别会计报表,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是单个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对象则是企业法人。合并会计报表以个别报表为编制基础,不需要在现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外单独设置一套账簿体系。而个别会计报表需要从设置账簿,审核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一系列完整的会计体系。且编制方法独特,它是在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加总基础上,通过编制抵销分录将企业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销,然后合并会计报表的各项目数据。

因此,许多学者通过对传统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认为,由于企业集团经营是以单个企业为单位开展的,所以能为此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的是个别财务会计报表,而不是合并财务报表。那么,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集团整体情况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经济决策就毫无帮助吗?事实上,合并财务报表对于集团企业是否具有决策价值取决于它的作用及其使用者问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针对控股股东或者母公司,因此,合并财务报表集团企业制定整体宏观决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如何在个别财务报表基础上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企业集团中对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以组成这个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并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报表的影响而编制的。具有“表之表”的特点。如同合并财务报表,企业集团也是由各个独立的经济个体组成的。所以,如果仅仅根据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宏观分析,整体统筹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透过“表中表”,也就是充分结合个别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这样,既对整体情况了如指掌,也对具体情况胸有成足。特别是在集团成员间差别非常大的时候,透过个别财务报表了解独立个体的经济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在各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要引进一个对比分析法的概念。何谓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合并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的分析中,常常用到此方法,它与等效替代法相似,也叫对比法或者比较分析法。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要站在相互关联和进一步说明整体的角度上,将各公司看作集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机械地将各公司与集团总体情况作单独对比,这样根本达不到共同关联进而说明整体情况的目的,也就分析不出问题所在。

(三)合并财务报表对比分析是否以母公司为分析中心

篇2

一、“三维”教学法教学环节设计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运用三维教学方法后,将一定的课程内容按课时数划分为三大教学模块,这里以周课时数4、一共12周课、合计总课时数48为例进行划分。

理论教学:24课时,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方法、内容;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方法以及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利润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价值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保值增值能力分析;财务报表附注分析;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沃尔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相应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

案例教学:16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现金流量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体系综合分析。教学目标:能读懂某公司的财务报告并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做简要的分析;能判断公司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能预测企业的利润趋势和现金流量趋势并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

实验教学:8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收集上市公司报表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如此构成的教学环节设计,能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层层递进的培养,其中,理论教学环节培养财务报表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案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财务综合分析与财务决策的能力。

二、理论、案例与实践三结合的“三维”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注重定量指标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我们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在讲解该指标时,首先介绍定量的指标计算方法,应收账款周转率=年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公式中,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定量的指标计算方法讲解完之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这个指标的计算结果分析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回款速度的快慢以及管理效率的高低。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款速度快、管理效率高、流动性强。

2.注重分析同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在讲解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时,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此为例,笔者谈谈将同类指标联系讲解的方法。首先介绍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然后对这两个指标做定性分析。讲完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一类指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可以从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否有关联?两者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仅凭应收账款周转率单一指标是否能说明企业资金营运能力的好坏?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然后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分析结果: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强,短期的应收账款回收快可能是企业实行了紧缩的信用政策,而这样做可能失去原有的一部分客户,降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长远看会降低销售量从而导致存货周转率降低。

3.注重不同类别指标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将反映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联系起来分析。

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讲解一些简单的公式、方法。当然,在讲解财务指标公式及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计算,为了提高效率,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思路,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EXCEL电子表格的某些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环节

与理论教学环节不同,案例教学环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将理论部分讲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提高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导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接受案例教学,并对案例教学感兴趣,教师在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时,应该明确引导学生,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会利用相关指标和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而非指标本身的学习,也可告知学生案例分析课的课时数,以及期末考核案例分析的分数比率,通过引导和压力双重作用得到学生很好的配合。

2.精心准备合适的案例。首先,课前应该精心挑选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典型案例,为了保持教学的连贯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某上市公司的整套财务报告。其次,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案例分析题目,课前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分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3.案例讨论形式的设计。案例教学重在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对于讨论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做详细讲解和补充说明,可以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弱点进行暗示和提醒。对于案例讨论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具体设计,如果是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可以让学生逐一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是大班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不超过4人,每个小组讨论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同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三)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笔者介绍两种实验教学方法:

1.ERP沙盘模拟教学。目前很多学校的财会专业都开设有沙盘模拟实验课,几乎都是针对经营管理课程或者会计课程开设的,对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可以依托ERP实验室进行实验课教学,利用沙盘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全真模拟,将财务报表分析与模拟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仿真模拟教学法。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校办企业或者校园超市的财务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调研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实习或利用节假日收集真实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三、“三维”教学法实施的条件

(一)“三维”教学方法的引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实际讲解理论,学生感觉内容空洞乏味,加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专业拔高课,有一定的难度,致使该门课程的学生到课率不是很理想。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仅熟知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应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将实践融入到理论教学中。

(二)学校应为“三维”教学法提供有利条件

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已由“核算型”会计人员的培养模式转向“管理型”、“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可以提供有利条件让教师深入企业实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安排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或聘请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实验教学环节的讲师,或者举办相应的讲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提高学生对“三维”教学法的兴趣

教师应该做好宣传工作,给学生讲解该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也可以将教学安排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林萍.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

2.唐顺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篇3

一、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唐顺莉(2009)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对财务报表作出分析,运用财务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并能进行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赵自强、顾丽娟(2010)认为,研究生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实务,使学生能运用相关资料评估企业财务实力和经营业绩、预测企业风险和发展趋势,评估企业价值等。它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突出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研究生的教材特点体现出来。李心合(2014)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

二、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以下笔者结合现有观点的梳理和教材内容的列举,归纳提炼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现有观点梳理

葛家澍、占美松(2008)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包括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

乔宏等(2011)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涉及会计、管理、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等学科的知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邵军(2011)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其内容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与价值评估等。

李心合(201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新研究,特别是要扩展报表分析内容。“四能力分析框架”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不是企业“整体的运营状态”。事实上,财务报表正是企业“整体运营状态”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正是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战略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和发展状态。

朱莲美(2014)认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从基本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分析进一步拓展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二是战略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三是成本费用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二是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三是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列举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的列举法为例,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1.利奥波德・伯恩斯坦、约翰・维欧德著,许秉岩、张海燕(2004)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和财务报告、短期流动性、预测和预分析、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投入资本报酬率、获利能力分析、以盈利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2.胡玉明(2008)主编《财务报表分析》:①总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框架、战略分析、会计分析);②基于外部会计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础、流动性与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与股东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概论、成本报表分析);④前景分析(可持续增长与证券价值分析、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3.张学谦、闫嘉韬(2009)主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会计信息的作用、财务报表的列报与分析概论、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有限公司财务报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4.夏东林(2011)主编《解读会计报表》: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以及独立审计、舞弊和内部控制等。其中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比率分析、杜邦分析图、资产报酬率与经济特征和战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张新民、钱爱民(2013)主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6.吴世农、吴育辉(2011)主编《CEO财务分析与决策》:解读企业财务报表、CEO解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营运资本管理与决策、投资项目效益评价与决策、负债管理理论与实践、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践、投资价值分析与决策。

笔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专题,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

三、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工商管理硕士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与需求,笔者于2013年3月1~31日,在课堂上对宁波大学2011和2012级工商管理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问卷率为7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李克特5分法对被调查选项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得分在4分以上,则认为该选项是重要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1 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在企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生所占比重为73.24%,说明被调查者大多数具有企业实务的工作经验。

表2 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5~10年工龄的占56.34%,10年以上的占32.39%,即5年以上工龄的占88.73%,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表3 您认为工商管理硕士是否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如表3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工商管理硕士学习阶段非常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支持率为97.18%。

表4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4所示,被调查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其中企业基本报表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5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5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和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8分。

表6 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6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其中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46分。

表7 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7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其中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8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如表8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课堂讲授和企业实地调查,其中典型案例分析最受欢迎,其得分为4.69分。

表9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考核形式

如表9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小组发言和案例论文,其中小组发言最为理想,其得分为4.13分。

四、研究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所谓“静”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以教师主讲为主;“动”是指对于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发表意见,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3-9.

[2]李心合.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4,(7):1.

[3]乔宏,王伟宁,杨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7):152-153.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问题;对策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1.目的。20世纪初期,财务报表分析这一词产生。最初,记账核算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唯一目的,主要用于分析银行的信用服务的,后来,财务报表分析才逐渐成为投资者分析企业能力和财务状况的晴雨表。如今的财务报表分析已经全部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来满足企业对外部或内部决策的需要。

2.作用。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分析和研究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数据,揭示有关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数据的变化趋势,以便评价和预测财务活动实施情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直接、真实的经济决策信息,是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的依据。

3.内容。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是给不同的使用者分析和使用的,每个使用者都有各自的分析侧重点,但有时也有时也会有共同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资本的结构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分析、成本费用的分析、运用资金效率的分析等内容。

4.基本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财务比率分析法。该分析方法是将有关财务报表分析的金额进行对比,分析出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和意义的财务比率,据此来揭示被分析企业某一段期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而言,财务比率分析法包括偿债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等。

(2)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法。该方法是对本企业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方法,它可以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动趋势做出分析,分析一个企业较长时期的动态经营状况。

(3)财务报表趋势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企业会计报表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将几期连续相同指标的比率,进行定基或环比对比,计算出这些指标未来增减变动的方向和数额变动幅度。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报表中数据存在的问题。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必须取得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数据资料,因此,会计数据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许多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会计信息都不够精确,有些企业在提供会计数据时只提供一些关键性的会计信息,很少提供关联性小的会计信息,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向外界展示企业效益,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使信息、数据使用者无法分析出关注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除此之外,由于一些企业统计数据周期过长,造成分析后财务报表结果已经无法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数据时常存在滞后性。

2.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方法存在的问题。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评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使用的重点是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但这些分析方法只注重数据发生的变化,而无法更深入的探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传统的分析方法忽略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正确性。

除此之外,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中,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的分析结果的滞后性最为明显,当被分析企业的之间的口径不统一或评价标准不一致时,便会造成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失去真实性。

3.分析财务比率存在的问题。财务比率分析包括三个面,即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营运能力分析。其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由于财务比率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分析的结果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所财务比率分析结果中存在问题,也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比率分析不够严密;第二,企业之间的评价标准不一同;第三,财务比率的计算方法不同。

4.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不够全面。财务报表分析依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对企业运行的各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但是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例如企业发展的环境、企业未来大的经济运营趋势。当前不够全面的财务报表分析,使得分析出的结果很难反映出企业当前真实的发展状况。

三、解决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问题的对策

1.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财务报表中使用的各种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某一段期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由于财务报表中涉及大量的财务数据,准确的计算这些数据,才能确保数字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这就要求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认真核对数据、辨别数据的翔实并核对资料的完整性,在取得的数据中不能存在估计或推算的数据,也不能存在弄虚作假的数据。

2.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综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到一起,将不可计量因素考虑在分析结果中,进行综合判断,修正单一分析方法中的误差,使分析结果更趋于实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也可以结合比率分析法和趋分析法,或是结合趋势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总之,无论使用什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都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特点,以及当时相应的经济信息和投资者的投资方向等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3.正确应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企业应该正确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财务比率的三种分析方法计算出企业相应的资金流动比率、资金周转比率、资产负债率以及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等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相关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尽可能的多掌握被分析的信息与背景资料,这实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尽量减少财务比率分析的错误。

4.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全面性。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除了要注重财务报表分析数据取得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外,还要注重分析企业的背景和财务报表中的附注。其中,对于企业的背景的分析,应当注重被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背景信息和企业经营策略;对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应当充分的了解、更深入的研究相关附注信息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掌握附注披露的重点和要点。

四、结束

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只有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式,运用多元化的分析方式突破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瓶颈,提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水平,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

篇5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会计相关资料为依据进行分析的。对财务报表的深入分析可以进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助于企业对经营期内经营状况的总结,为未来的经营做出预测。但是财务报表分析也有其固定的局限性,一是,对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能力的局限性,报表分析需要多科知识的融合,企业内部缺少这种综合型人才。二是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并不能把企业经营的所有情况都包含进去,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得到保证。三是报表使用者对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把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会计信息完全性的挖掘出来。

一. 对财务报表分析者的局限性

由于财务分析是融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数学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因此对于分析者的要求也比较高。不同的财务分析员由于自身的认识度、知识水平、账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不同对于财务报表的理解分析也不相同,最终会导致财务分析指标结果的不同。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经营各个方面的经济信息情况,财务报表分析者应该首先与报表使用者沟通确定需要分析的信息比率,因为不同的使用者对于报表比率考虑的角度都不相同,自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财务分析人员不能只是依照公式做报表分析,要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 对财务报表本身局限性的分析

(一) 真实性。由于人为操纵,企业的财务报表出于各种目的会向企业外部人员展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特别是在上市企业,一旦企业的预期经营目标不能够达到,有些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选择会计虚假做账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比如企业对于应付账款的掩饰来增加当期利润。这种虚假的报表会给报表使用者错误的公司经营信息,误导报表使用者。由于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问题使得对失真的财务报表的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 报表资料对未来决策价值的不完整性。会计报表都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很多的数据代表的是过去阶段的成本或者变现价值,没有现时意义。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会导致币值贬值,这样如果只是简单的数据相加的话,使得报表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不能对决策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三.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3.1 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分析指标的局限。我国的财务分析分工不够科学化,在很多企业财务报表的制定者往往也是财务分析报表的分析者,这样就难以避免因为追求片面利益使得报表的分析结论失真。另外由于我国现有的比率分析法属于静态的分析方法,没有可比性,对于企业未来财务的预测并不可靠,财务指标会因人为原因而改变。

3.2 分析过程的局限性。我国财务分析一般是定量分析原则,定性分析比较少。定量分析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人来说,由于侧重点的不同,其实用性得不到保证。而且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财务报表分析,仅仅依赖会计软件集成合并的会计报表。这种报表生成很快但是有效性不高。比率分析法分析的都是以前年度的财务会计,对于这种先发生经济业务,再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再对报表进行定性分析,这样的分析过程具有“滞后性”。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其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指标。

四.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财务分析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标准,不同的企业对于自身的财务报表分析由于其分析指标的不同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企业可以采用违规的会计方法少计应付账款、少计费用、少提设备折旧,多计库存、多估收入、多记应收账款,隐瞒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隐瞒不利于企业的交易等来改善财务指标,达到企业良好运营的外向指标。所以,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依赖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资金营运能力指标(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五.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5.1 从意识层面上,重视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不仅仅从企业本身的经营来分析财务报表,还要关注企业经营环境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比如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度等等这些。虽然在财务报表上看不见,但是却能对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影响的指标,弥补企业财务报表信息不足的缺点。

5.2 充分理解会计报表的附注信息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是外部的意见,有别于企业的内部会计师做出的财务报表分析意见,相对来说更加注重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意见是财务分析者判断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控、虚假信息的主要线索。

5.3 选择合理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标准,增加财务报表的横向、纵向比较。企业年度财务指标不仅仅要与企业过去年度经营状况比较,更加要注重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各项指标的比较,这样才能找出差距进行改进,相对来说建设性更强。

六.结语

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年度内经营情况的汇总,对于一份完善、真实的财务报表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过去年度经营状况进行总结的同时对未来的企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

[1]孙绍谦.浅议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经济论坛,2006 (24)

篇6

1 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为基础,运用一定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行评价和剖析的过程,但其本身存在许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运用财务报表还应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2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确实给信息需求者提供了的决策参考信息,但是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2.1 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在于:

首先,现行财务报表的表现形式表明其只能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无法反映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信息;其次,从信息发生的时间上来看,现行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和反映已经发生的历史财务信息,而不能反映信息使用者进行未来决策所需要的预测信息;再次,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经济业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会计估计,这就给企业人为操纵会计报表数据提供了可能,从而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2.2 财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人由于经验和素质不同,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目标的实现。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人对财务分析理论、相关经济理论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掌握的水平不同,导致对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理解就有差异,也就不能透彻解释各项计算指标的经济含义。

2.3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三种,在分析实践中,根据需要可以结合使用这几种方法。与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而言,比率分析法是企业财务分析最方便使用的方法,也是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各种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是目前财务报表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这主要表现在:比率分析法一般都是通过堆砌大量数据指标而得出分析结果;采用的数据信息都是历史资料,不能够作为判断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可靠依据;分析所用的会计数据,有些是通过估计和判断得出的,其结论难免出现偏差。

3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使得财务报告核算模式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3.1 充分利用和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分析是确定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有力工具。

3.1.1 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定量结构分析。定量结构分析就是在现金流量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的构成。可以分为现金流入结构、流出结构、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和流入流出结构分析四个方面。

3.1.2 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定性结构分析。定性结构分析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 是对定量分析的升华, 是定量分析的更高阶段。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 仅仅通过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就来判断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状况, 毫无疑问是武断的, 因此, 在使用定性分析时, 必须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不可机械地使用这种方法。

3.2 增设EVA 指标

经济增加值(EVA) 是一种新型的业绩衡量指标, 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EVA 是一个流量指标, 是对利润的度量, 能够对企业业绩和股东财富是否增加做出解释; 它能够全面核算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资源效率; 它能够全面准确地揭示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 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它考虑了股东收益在现金流量方面的不确定性, 也避免了模糊的年度利润概念。

经济增加值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 使微观经济学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成为可能。经济增加值模型考虑了公司实际使用的资本, 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 从经济利润角度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可以对公司的长远价值进行全面评价。

3.3 补充增设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非财务指标对评价企业业绩、预测企业未来前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补充增设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有很大作用。

3.3.1 单一的财务指标的缺陷。首先, 财务指标不能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或业绩动因。财务指标是综合性的事后指标,只能对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我们可以从财务指标上判断企业的业绩是否得到了改善或是有所下降, 但不能了解业绩提高或下降的原因。其次, 财务指标偏重于企业内部评价, 忽视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

3.3.2 业绩评价的发展趋势。许多不能以货币计量的重要资源如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的销售渠道、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在报表中无法得到反映。因此, 我们需要增加对非财务指标的披露, 这些非财务指标在帮助财务报表分析者做出决策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少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陈信华.财务报表分析技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篇7

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但却不能直接被财务报表使用者利用,这就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能力和发展趋势。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尚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将作如下浅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报表附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虽然财务报表的编制“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但同时企业可自行选择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使其资产更加饱满,利润更漂亮等等,即企业提供了虚假的财务报表,这样一来的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也非真实的,毫无参考价值。其次,财务报表反映的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一些不能用货币计量反映的信息,如企业的研发水平、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等,对企业发展同样重要,但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因此,仅通过财务报表,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信息。财务报表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编制的,无法有效预测未来。

(二)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财务能力分析、财务趋势分析及财务综合分析,财务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财务趋势分析通过对过去若干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综合分析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揭示个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有杜邦分析法。虽然有财务综合分析,但亦不能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很多非财务信息同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比如,企业的研发水平、员工的忠诚度等影响企业的发展能力,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顾客满意度等影响盈利能力。由于非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分析,导致财务综合分析的不全面、不综合。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同一财务数据进行对比,或将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同一财务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差异的方法,前者称为纵向对比,后者称为横向对比。就纵向对比而言,由于不同时期企业的发展阶段、战略方针、经营结构等会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时期的同一财务指标反映的内容会有所不同,这就降低了可比性;就横向比较而言,两个完全同质的企业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业务范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差异,这些差异同样减少了可比性。比率分析法是利用同一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构成财务比率,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用于评价企业各项财务能力的指标一般都是比率指标,以下简单说明财务能力指标的缺陷:

偿债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日的偿债能力,而债权人需要了解的是一定期间的偿债能力,这就违背了初衷。

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反映的是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分子与分母的所属期间不同,难以有效判断资金周转情况。盈利能力指标中的市盈率、市净率、每股净资产等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y以衡量。

发展能力指标:现有的发展能力指标不够全面。

(四)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分析人员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及丰富的行业经验,但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人员不完全具备这些素质,因此其分析结论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如分析不全面、不深刻等。其次,现阶段企业财会人员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财务报表的分析目的受到一定的影响,其结论参考性不强。

二、应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措施

(一)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提高财会人员的独立性,有助于提高编制财务报表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水平,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结论更有说服力。因此,企业需重视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督促财会人员按时完成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课程,并加强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

(二)强化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说明,以及未在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因此,财务报表附注能够加强财务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理解,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经营判断。但通过在财经网站的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只是披露应收账款、存货、收入构成等重要项目的详细说明,并未完全披露附注信息,而非财务信息更是鲜有披露,因此,应不断完善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丰富附注披露的内容,尤其是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相关部门也需加强监督。

(三)综合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单独每种报表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传统分析与现代信息技术分析相结合,不断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从而提高报表分析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宝茹,马广烁. 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篇8

近年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同时,市场经济在所有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不被时展所抛弃,各个企业都进行了一些变革,同时,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做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管理者关心的问题。而企业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的好坏,而且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信息则是 整个企业运营情况的方向舵,是协助企业管理者调整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

一、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是反映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进行报表分析时,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各方面经济的比率、经济体制结构、组成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首先,准确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为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能够更好的分析诸多衡量指标,并且总结出企业所拥有资产数量,而且进一步解释出企业当前发展水平的原因,进而以当前数据为依据,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借助于财务报表分析所得的结论,管理人员才能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还可以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重要的参考;众所周知,企业资产和盈利能力的有效分析是投资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同时,当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偿债能力时,企业财务报表中对资产流动性的分析也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再者,经营者及时的对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及时的发现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因为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对企业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的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及时的反应出企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综上所述,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度,如此,才能使财务预算更加有效,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一般来说,根据财务信息的使用者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又有以下几种:首先,对于债权人而言,报表分析后的资产流动状况和盈利能力等指标能够及时的反应出贷款的风险,进而为债权人是否向企业贷款提供参考依据。第二,对于经营者而言,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及时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经营情况,进而有助于经营者为提高经营业绩而做出准确的决定。第三,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的资产分析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对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这为投资者是否是否进行投资提供重要的依据。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为企业的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财务分析,这包括企业的纳税情况、职工的收入水平等等。所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不同的人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而为改善财务决策、提高经营业绩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

2.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所包含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报表分析所得出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反应出企业的各种经营状态。而且当管理者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财务运营状况等指标的判断时,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更加关键性的依据。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又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这是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短期的偿债能力分析,这往往要通过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分析来实现,它包括运营资金和流动比率等,在一方面就是长期的偿债能力分析,它是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的分析进而得出的结论总结。第二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衡量企业盈利状态的重要标志,是反应企业在某一段时间管理的好坏程度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及时的反应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让管理者及时的采取对策,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就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该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资产构成分析、权益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这也是反应财务信息的重要指标。

3.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我国现阶段最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除此之外,图表分析法和项目分析法也是两种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操作起来较为复杂,所以不被企业广泛应用。

三、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财务报表分析都是由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三部分组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高效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下面,笔者对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等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段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它通过对企业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情况的统计来揭示企业实际价值的一种报表。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投资金融分析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为其提供可靠地依据。这是因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一栏是反应企业投资活动的重要信息,同时,资产也是投资的保障,只有准确有效的对资产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确保企业获得更加可观的利润。再者,资产负债表中还有所有者利益一栏,这是企业进行融资活动的结果,这为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融资方式,在资金的融通下,企业在投资中才能获得所需要的资金,这也是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基础。最后,企业的价值分析是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重点,合理的价值分析有利于报表中的相应计划的实践,进而转换为现实价值。由此可见,通过使用资产负债表所传达的信息,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及时的了解到各类财务方面的各类信息,才能将各类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其数量进行一一对应,如此,管理人员在进行运营结构、方案的调整时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2.利润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利润表是两个资产负债表相互结合后的产物,而且能够总结出一定期限内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成果,同时也是反映盈利状况、总结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利润表中所包括的内容都是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收入和耗用费用的总结,并且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进行综合概述。再者,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企业获利情况的分析时可以结合利润表中不同时期所反映的获利信息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进而总结出企业日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

3.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状况的变动表,该表在进行编制时的基础是财务情况,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反应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现金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时刻处于流动状态,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则直接反映出企业的健康情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此外,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结果能够让财务管理人员看到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而为日后的经营判断提供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而财务报表分析又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的财务部门都应该注重财务报表分析这一环节,如此,在未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下,企业才能实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怡然,郭小婷.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者经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30).

[2]金亚文.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6).

[3]张爱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4]赵晶.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2).

[5]刘盛瑜.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解决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5(04).

篇9

当前,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还是外部利害关系人,都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科学决策。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我国财务报表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然而,由于财务报表的历史计量基础、报表分析法自身的局限、分析过程重“量”不重“质”、指标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财务报表的披露不完整、不客观和不透明等,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明显落后实践的发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首先,财务报表只能提供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对于很多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会计信息处理中广泛坚持的历史成本惯例,使会计信息在通货膨胀面前的信任度大大降低;现行财务报表的核心是企业的有形资产,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自创的商誉、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未能得到真实而公允的反映,一些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也在财务报表中长期被忽视。其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下编制的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势必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企业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处理,就可能导致企业通过不同的会计政策来调节收益,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这时财务报表分析就成为空谈。最后,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中,会涉及到某些不确定的数据,这里就会运用到会计估计。而这些估计数据都含有很多人为的因素,不同的人对这些数据做出的估计有所不同,肯定会对财务报表的结果产生影响。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众多,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实践分析中,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但这三种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使用的数据都是过去的数据,数据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比率解释的仅是历史的状况;在进行比率分析时,缺乏行业标准比率,就使各行业的比率水平相差很大,财务比率分析就没有了参考数据,不能准确衡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因而会使比率分析失去意义。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并且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而因素分析法在应用中需要首先弄清因素分解的相关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分析前提的假定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等问题,就使得因素分析法的适用情况有了一定的限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当前,我国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存在重要分析指标缺乏、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等问题,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另外,我国的财务分析指标忽视对资产负债比率和投资报酬的分析,也没有把变现指标和风险指标列为必备内容。这样造成财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编制后才进行的,在使用时往往已经过时。同时, 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属于历史性的,对预测、决策只能起参考作用。

4.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局限性。首先,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而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恶意隐瞒,这直接影响着分析的结果。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其次,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能凭个人单一的对某个指标的理解得出结论,否则就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二、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

1.对财务报表的完善。首先,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应该加大财务报表的披露广度和披露深度,使得财务报表数据的有用性增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既要考虑货币计量因素,又要考虑非货币计量因素。在现有的条件下尝试用多种方式对非货币计量的因素进行披露;其次,对于财务报表的滞后性,财务分析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的有关决策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滞后性,同时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应适当缩短财务报表的披露时间;再者,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时,应该尽可能的趋于合理,不能严重脱离行业标准,最大范围缩小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

2.对财务分析方法的完善。在财务分析方法上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首先,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将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方法有机的结合。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定量分析时,需要首先做出定性的判断,要考虑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分析结论精确化;其次,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从而为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提供可靠依据;再次,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就要对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恰当结论;最后,企业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企业经营和理财的过程和效果往往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在进行报表分析时,仅仅从企业内部寻找原因是不行的,必须结合企业经营和理财环境的变化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财务指标分析的完善。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亦即财务报告应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因此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适当扩展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有(1)市场份额;(2)产品质量与服务指标;(3)金融衍生工具;(4)人力资源;(5)潜在盈利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指标;(6)无形资产方面的信息;(7)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8)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仍停留在以报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而发达国家财务报表附注长度几乎是报表本身的5倍,因而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增加有用信息的披露,是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也是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全面性、相关性的有效手段。

4.行业背景分析及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完善。首先,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背景,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分析行业环境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法和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进行战略分析等以加强对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其次,加强企业经营策略分析。是指为了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获利潜力和经营绩效的持久性,并对其未来绩效做出较为实际的预测而进行的对企业的经济面、即经营策略进行实质性角度的分析了解,以使未来的财务分析能够建立在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上;最后,完善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简单的财务指标有时候可能造成误解,必须结合财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5.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构架自己的知识结构,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财务报表分析者要想取得最佳分析效果、做出科学决策,首先确保所依据的分析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充分透明;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者要借助财务报表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整体和动态的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方法体系也要不断发展完善,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不断改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报表分析的质量和水平。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财务信息“产品”如不更新换代,就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来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期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体系有所完善,并透过报表的数字,看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

所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指上市公司将各自的相关会计资料转化成公司管理的一个方式。一般说来,财务报表涉及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上市公司报表对各方使用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公司而言,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判断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渠道,为企业项目投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对社会公众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了解这家企业的参考依据,财务报表是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的综合表现,是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展现,也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途径。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及目的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公司的综合信息的集成,是公司对外展现自我竞争力,吸引投资者,重要的融资方式;对内规划公司投资方向,库存及资金管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对于公司高管层,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从财务报表中关注公司的经营业绩,销售规模;作为投资者,从财务报表中关注获取的投资收益状况,为自己规划理财制定策略,是持续持股还是及时处置;从银行角度,他们更关注资产负债率以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同时,财务报表可以反映该公司过去的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考察上市企业的信用情况和偿债能力,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借贷业务,尤其对各大银行来说,在向企业授信时,银行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分析,这是银行进行借贷工作的必经程序。所以报表对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现在我国国内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大概有十几种。现列举几种:

第一种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对比较对象有计划数、上一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先进行业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进行分析。如:某煤炭能源公司,既可以与本公司历史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也可以与行业龙头公司的报表数据进行对比,以查找差距,保持优势。

第二种为因素替代法,因素替代法是对构成企业的综合指标的各个因素以及会计报表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该方法常用于成本分析,如公司考虑成本波动系由于人工、原料还是其他费用的因素导致成本波动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控制公司总成本。

第三种为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通过根据数据情况判辨项目的变动趋势,分析利益得失,达到了解企业的主要项目、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目的。

第四种比率分析法,比率反映的企业资金的流动状况,是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比率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反映资产周转状况及企业的权益状况。

结合第三、四种方法,对某煤炭能源公司连续三年的毛利率作如下分析(见表1)。

该公司系大型煤炭能源公司,从分项毛利构成,可以分析其在煤炭黄金十年期间内,相关主业的毛利较高,但从趋势分析,有逐步降低的波动,故通过报表分析,可以从昨天预判未来。

除此之外,财务报表分析法还有比重法、项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具体分析指标法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分析需要,结合使用。

四、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财务报表的完善

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才能更好地解读会计数据。因此,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是完善财务报表的重要手段,所谓分析体系就是科学的应用各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充分结合公司的行业背景信息、分析公司现行的竞争策略,在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

财务报表要想更精确、更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现状,财务分析者可根据各自的要求,将财务报表的结果与客观因素结合考虑,进行综合判断,修正误差,这样的做法能使报表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财务分析的科学性体现在面对不同的资料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并将其有机的结合、灵活的运用,全面分析报表资料,综合后得出最有用财务信息。例如:比率分析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财务分析方法的优化

优化财务分析方法为现代管理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需要更多更高的管理会计来提升公司的管控水平,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为公司转型升级,创新盈利提供动力。优化财务分析方法首先是要收集和阅读相关数据信息和财会资料,初步了解待分析的上市公司的企业大致状况。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行业环境都是可变的因素,一切资料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局限在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资料上都存在片面性,也缺乏权威性,这样出来的报表分析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在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财务分析人员还应结合企业内部因素加以分析。总体说来,内部因素是指上市企业自身产生的一些会影响财务报表精确性的因素。这一方面因素既包括了积极方面影响情况,例如技术部门开发新产品、综合利用能源,引进先进技术或专利投入生产、更新或增加机器设备、增加长期资金等,也涉及负面情况对公司财务情况造成的不利影响。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完成财务分析任务的手段,但其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理财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财务关系日趋纷繁复杂,财务分析的任务也日益多样化。财务分析既要为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提供信息,也要为企业的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和投资者提供信息。因此,不仅仅依靠借助一两种分析方法,更需要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将涉及财务报表各种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和统筹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抓住重点,避免多重线性相关,才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工作。争取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之前就对被分析企业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以便减少和控制财务分析中的误判行为。具体来说,财务分析人员应先明确分析目标,评价企业经营者的诚信度及其综合素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及企业的文化理念,评估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资源状况,弄清企业的发展阶段,收集和阅读企业的发展战略,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遵循情况等,为全面实施财务报表的分析做好充分准备。

(三)财务分析指标的改进

财务报表指标的改进不仅需要对纯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更需要通过对该上市企业的行业背景分析和对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来全面完善。

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其所在行业的背景和发展状况,加强对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及时分析出企业在当下在行业环境竞争中的优势以及了解本行业内的竞争企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完善财务报表附注分析,有时候可以避免对简单的财务指标片面解读可能造成误解,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必须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以通过对重大事项、主要的收入、利润来源、关联方交易等事项的披露把握附注分析重点和要点。

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必须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是指为了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获利潜力和经营绩效的持久性,财务报表中各项资产的收益情况是衡量企业未来绩效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评断企业债偿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财务分析要建立在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上和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的分析上。同时,选择指标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它的行业背景和环境特征,对上市企业的资产结构和报表项目都有所影响。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结合非财务信息对指标的解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仅仅是数据的分析,仅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如果在市场环境普遍不理想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状况即使是零利润也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差。尤其是对刚起步的企业而言,即使各项资产的增长率偏低也不能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否定的判断。因此,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分析要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结合在一起,才能精准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

五、结束语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概括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要进行有效决策,还需在报表基础上进行有效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为财务计划决策、预测提供广泛的帮助,也可以为投资和债权人以及潜在投资和债权人,确定投资政策和方针,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评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企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降低成本,合理运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使用者虽然关注的角度不同,但都要靠这些分析出来的数据来对企业的未来做合理的预测。

总之,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对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它属于会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财务报表具体的分析比较,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正确评价经营成果,明确问题和原因存在,促使该公司制定出有效地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经营正常发展。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充分了解其含义,理解其表达的动态过程或趋势,并且注意其时效性。这既是提升财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的要求,也是发挥财务工作管理职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广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4(10).

[2]王金娟.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商,2013(10).

篇11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良好的企业管理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核心与关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其管理的核心要点就是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表分析所反映的数据信息,既能全面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能为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经营或投资效益偏离预期。

2、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亦称之为财务分析,其主要内容是针对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现金流量表等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来进一步判断企业的负债情况、盈利情况、财务运转情况和综合运营情况等。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还可以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估,从而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控制提供正确引导。

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涉及到很多会计资料,但是,因为会计资料对企业信息的反映比较有限,若要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就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常用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项目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及图表分析法等七种,在这其中,前五种方法是最为常用的。

3、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上市企业,由于其分支机构和经营项目比较多,其财务数据信息量往往都比较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表单进行分析,将无法全面地了解、评估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也无法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必须要结合其他附表单及附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结果。

3.1制定明确的财务报表分析目标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分析工作计划,是准确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根据分析目标不同,财务报表分析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发展情况及盈利情况分析及全面分析三种。一是偿债能力分析,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企业债权人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就能对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流动资金情况、长期和短期内的偿债情况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可获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净现资金和自有资金情况等,根据这些信息,债权人就能对企业当前的运营风险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判断企业贷款需求及贷款量等。二是发展和盈利情况分析,企业现有投资人及其他投资人,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获得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包括企业的毛利率、利润率、项目成本、增长率等,并以此作为投资的参考依据。三是全面分析,即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所有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从整体上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决策和战略部署与调整,从而保证企业各环节协同有序地发展。

3.2做好相关财务资料的收集

在应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相关财务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财务报表附注、企业管理者的声明及审计建议等相关财务信息资料,其完整性、真实性、详实度,都将会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在对相关财务信息资料收集时,要根据分析的目的来收集,因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不同,其目的也会不同,所需要的信息种类、数量、难易等也不同。假如要了解企业的偿债情况,那么,就应当要收集企业当前所拥有的各项资产情况、资产质量情况、负债结构等,采用比率分析的方法,来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比率、负债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假如是想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则就需要收集企业经营的毛利率、利润率和可持续增长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另外,企业经营项目信息资料、社会评价、知名度等信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这部分信息资料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4、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报表分析非常重要,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相关的各方主体,都能较好地了解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现金流情况等,从而为各方主体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料支持与帮助。因此,企业在具体财务管理实践中,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力度,以充分发挥财务报表的积极效用,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篇12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对编报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阅读、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为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助其进行经济决策。报表分析者要具备完善、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犀利的实践分析能力。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已难以适应现实人才需求,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实现以案例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及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1.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知识构成体系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介于会计学、财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之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财务管理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较高级别,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财经法规”等先学课程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有效教学,一般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本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分析四大财务报表的能力,还要掌握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据指标内部的关联性和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能通过报表分析,提出独到、有效的见解,帮助信息使用者决策。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不成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要求更加复杂多样化。其原因主要有:国内的市场开放度不够,会计在公司价值定价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会计信息无法直接有效地使用;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秩序制度化不足,会计作为浓缩价值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专业“压缩”产品,报表分析承担“解压”功能,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复杂、难度高;财务报表功能广泛,分析目标和重点多样、复杂,课程内容边界与分析结构变化多样,对课程内容体系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具备更加扎实的知识积累和积极的动手兴趣,以及更多专业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教与学。[1]现有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基本理论传授和简单的分析技巧训练,甚至将精力多放于各种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上,没有结合复杂的现实经济环境进行实践分析,导致学与用严重分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教授综合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既要讲解报表分析的方法,还要传授分析技巧;既要训练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要进行文字表达能力锻炼,课程授课难度较大。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于基本的理论知识灌输,对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擅长,也不强调,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材选用固定狭隘,教学参考资料有限且过时,考核方式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出题→学生考试”的单一模式,“学”与“做”严重脱钩。同时,课程中数据较多,学习内容技术性强且较枯燥,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教好、学好《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须突显实践教学效果,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和教学媒介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生学习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相对独立、起点较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首先,在本门课授课之前,要求学生已经学会读懂报表,还要对各类报表的编制原理、表间结构以及不同报表间的逻辑勾稽关系非常熟悉。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怕财务报表,其他专业课程独立学习难度不大,能基本掌握,但是相互关联性、逻辑推理及综合应用自发能力尚不具备。很多学生报表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给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造成严重障碍。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数据繁杂,计算分析公式难度较大,整个知识枯燥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再次,本科学生多注重理论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几乎都要基于现实案例之上,才能有效完成。因此,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2.1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教学大纲的设计,进而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实现《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制定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目标尤为关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培养,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报表分析评价公司价值的能力;注重实现通用分析方法创新;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多种技术方法及其综合运用能力;注重权责发生制信息与现金流量信息的交互验证,以及财务报表价值信息的挖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是起点。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愿望和意识,并将创新主导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形成行动指导,贯穿日常教学行为中。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即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建立师生共有课堂的观念。老师在课堂中既不是主角,也不是主导,其角色扮演应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之一,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应是引导和指路,千万不可替代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努力阅读会计的各项分录、各个案例报表,努力发现反常的数据,并利用各种方法,从多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发现报表企业的财务甚至经营问题。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常识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向学生强调分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关联性,教授学生有效阅读会计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尽量依靠自身努力利用本能和专业知识积累去发现报表中的数据异常,并推测异常的主要原因,甚至提出专业解决建议。

2.2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固化,要建立集教室课堂、实训课堂、自学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网络课堂、进阶课堂和创新课堂为一体的多功能课堂,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财务报表,找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管理层和企业现实层面看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理论教学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要手段,系统梳理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把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发掘案例公司报表数据问题,并与教师沟通讨论,重新思考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互动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则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完全放手。实验任务下达后,要求学生认真解读,拟出实验计划,独立完成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单独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只负责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打分。三个环节相辅相成,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

2.3建立学习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依靠群体学习才可以完成,因此,建立学习团队是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式。学习团队由学生自愿组成,每队人数在4-5人,设组长1名,负责整个团队的管理和与教师的联系。全组成员共同商定团队案例讨论的时间、地点和分工、考勤等问题。教师需要定期了解团队的活动情况,还可以根据作业成绩判断学习团队是否有效,对于没有发挥作用的学习团队要及时进行调整;不同团队参与竞争、合作和相互评价;对组内各个同学安排不同角色,以防“搭便车”现象出现。在老师的配合下,学生在新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重建、完善、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互帮互勉,共同进步[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必不可少。先是建立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资源库。案例资源库可以从现成的案例中筛选部分高质量案例,也可通过任课教师在已有的教学案例基础之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还可以从学生所交的作业中选取较为优秀的财务分析报告选取,甚至专业期刊、杂志、以及对财务分析有帮助的书籍网站都可成为丰富的案例来源渠道。其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应综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音像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载体。引进Excel软件对财务报表进行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利用Excel计算财务比率并绘制各种趋势图等等。

2.4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传统手段,其本质是借用外力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能更真实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建立综合、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首先,调整各项成绩构成比例,将期末考核比重降低至35%左右,提高过程考核比重,尤其是案例考核和实验成绩。其次,过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要综合考核日常实验、课堂表现和出勤率。其中实验成绩占35%,课堂表现和到课率分别占到20%和10%。实验成绩的评定除了考察书面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之外,学生制作的PPT和现场汇报表现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业成绩不仅反映了其分析能力,还反映了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期末考核由学生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和答辩构成。选取一个公司一年或连续三年的整套财务报表,让学生对其进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再做整体综合分析评价。老师给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打分,由此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

3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立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整体质量进行系统化分析,能够站在实践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整个教学模式较于传统的教学有了较大地创新,教学成果也得以突显。

3.1整合了课程知识体系,降低了教学难度

在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将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公司报表案例相结合,并辅以模拟实验环节加以强化,还得归纳总结为实验报告。这种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三者有效结合,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经历“理论学习-案例导向-实验模拟-总结反馈”学习循环,真正掌握并巩固高深的财务报表分析知识。

3.2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将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教学工具也多样化,能更贴切地分解各个知识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3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也是应用型本科生相对比较擅长的方面,能很好地突出学习效果,提升本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3.4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提出建议和分析报告书写能力

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团队成员必须团结协作,致力于同一目标,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团队协作能力。而过程考核中要求学生必须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现场汇报,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财务报告的书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为学生未来从“核算型”财务角色转型为“管理型”人才进行前期训练,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上所述,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实践要求高,只有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才有可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汪秀清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柏良.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体系与课程建设研究[J].江苏商论,2013,(4):62-64.

篇13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制度的管理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市场经济的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银行信贷管理来说,更加重了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一、财务报表分析识别

财务报表分析是了解企业会计和财务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识别,银行信贷人员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知道会计数字的扭曲程度并通过会计手段来“纠正”扭曲;通过运用会计灵活性,评价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合适与否,进而可以及时认清企业发展的趋势和潜在的问题,为银行的信贷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持。

1.资产负债表分析

(1)营运资金分析。营运资金通常表明企业是否有清算能力,即企业是否有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和能否按现有水平继续经营。

(2)长期经营资产分析。长期经营资产的基本会计问题是计价基础。计价基础是应当资本化的长期经营资产的成本或价值,不能被高估或低估。每年应摊销的费用是资本化成本的一部分,应该在资产被消耗时计入损益表。长期经营资产分为两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3)长期负债分析。主要考虑是否所有的长期负债都已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特别是对未实现的收人。进行长期负债分析时,应注意企业是否为了满足营运资金、抵押贷款、个人担保、再融资等的需要而优化债务水平,此外,还应进行对比分析并判断是否合理。

(4)表外融资和或有负债分析。表外融资是企业的一种潜在债务,尽管其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求信贷人员不仅要分析财务报表本身,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有关报表的补充资料。

2.利润表分析

在分析利润表时,应对构成收益的各个项目十分清楚,分清哪些是正常的收益和损失,哪些不是正常的收益和损失,并据此判别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所占的权重。

3.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现金流量分析首先是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与本期的净利润相比较,以确定本期盈利的好坏。如果企业有较好的盈利状况和较高的现金流量,说明企业的赢利是真正的赢利,并非是通过“造假”出来的。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几个期间为负数,而净利润为正数,或者企业的净利润在一定范围内一直高于本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说明企业的赢利状况较差。同时还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结合进行考虑。其次,是用过去的现金流量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在预期时,可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常发生的现金流量和不经常发生的现金流量;另外还可与相关账户相联系,将其分为长期的现金流量和短期的现金流量。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通过以上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信贷人员可以了解很多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但由于财务报表在产生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许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在运用财务报表,通过对它的分析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还应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报表数据分析的滞后性

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银行的信贷决策和管理者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就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而言所披露的会计信息间隔时间过长,就越缺乏及时性,也就越缺乏有用性,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编制后才进行的,在使用时往往已经过时。同时,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属于历史性的,对预测、决策只能起参考作用。

2.报表分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生命。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应当遵循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实际上,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3.会计方法本身也有局限性

我们知道,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

4.会计计量方法也有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尺度。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因为如果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尺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由于通货膨胀,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就不能反映当时真实的成本费用和收益状况,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模糊性。

财务报表分析只是信贷管理人员用来评估风险的一种工具,尽管这类分析有其局限性,但它在帮助信贷管理人员估量和控制风险上仍然相当重要。

三、如何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

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仅仅是原则性的,又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而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因此,这就要求信贷人员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来分析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

1.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2.信贷人员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考虑的问题越多,越要更经常审阅客户的财务报表,特别要关注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项目和范围。

3.充分分析财务报告内容。财务报告由基本财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几部分组成。而财务报表则是其基本部分,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作出的解释,财务状况说明书也是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要求而作出的详尽披露,它们弥补了财务报表信息反映的有限性,这样,信贷管理人员对于信贷风险的范围就能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4.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可能与它们公布的报表并不相符,这就要以客户的财务比率与行业标准相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

5.充分发挥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除掌握数据资料和计算有关的分析指标外,还应研究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收集和掌握报表之外的、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资料;认清企业潜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同行业比较分析时,选择适合的比较对象等。

6.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信贷人员还必须多加询问和查询,了解企业的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和信用信息,结合这些信息,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