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全球贸易市场

全球贸易市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全球贸易市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全球贸易市场

篇1

美国亚特兰大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研究由细菌引起的过敏反应或炎症对大脑的影响。结果发现,生活中有一些细菌能促进大脑的积极“响应”,完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抵抗力。

如果缺少这些细菌,人们不仅会增加患哮喘和过敏的风险,而且还会抑制大脑中血清素等化学物质的分泌,进而导致抑郁情绪。因为血清素等物质是重要的大脑神经递质,对调节人的情绪、保持愉意义重大。

研究人员推断,西方国家抑郁症发病率之所以比贫穷国家更高,一定程度上可能与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少经受细菌“磨炼”有关。看来,为了身心健康,清洁也需要把好握分寸。

(卫华)

马桶坐久易患癌

坐式马桶取代“蹲坑”,不仅使人们的如厕问题变得体面,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享受上厕所时看书、看报、玩手机甚至抽烟的“马桶时光”。

然而,曾经发明马桶的英国人,150年后又开始摒弃它了。英国曼彻斯特市的著名商业城洛奇代尔镇已经为主要的购物中心“换回”了蹲便器。究其原因,坐式马桶在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专家提醒:坐马桶时,身体和有毒物质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时间长了,这些有毒气体会引发痔疮、炎、慢性阴道炎甚至宫颈癌等妇科肿瘤。

坐在马桶上抽烟的人,更是受到双重危害。因此,坐马桶排便时尽量要“短平快”,以减少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时间。从健康角度来讲,传统蹲坑比马桶要更好一些。

(肖兰)

全球公认的长寿秘诀

1.生活有目标。日本一项研究发现,生活目标明确的人,中风和心脏病等疾病死亡率更低。

2.做事认真。做事认真的人注重细节且更善于保健。

3.结交朋友。与朋友较少的人相比,老年“交际花”10年内的死亡率更低。

4.选择朋友。研究发现,肥胖有传染性,朋友中有人肥胖,那么你的肥胖概率会增加57%。

5.彻底戒烟。30岁时戒烟可增寿10年;40岁、50岁和60岁戒烟,分别增寿9年、6年和3年。

6.午后小睡。经常午睡可使心脏病死亡危险降低37%。

7.地中海饮食。以水果、蔬菜、全谷食物、橄榄油和鱼等为主的地中海饮食可显著降低新陈代谢综合征危险。

8.饭吃八分饱。日本冲绳岛居民的长寿秘籍与其多蔬菜低热饮食有关。他们还遵循“饭吃八分饱”的原则。

9.结婚。结婚者比独身者长寿。这与结婚带来更多的社交和经济支持有关系。

10.减肥。减肥可降低糖尿病、心脏病等致命疾病风险。

11.经常运动。经常运动可降低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危险。每周中等强度运动2.5小时即可。

12.适度饮酒。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日饮酒量最好不超过2杯。从不喝酒的人最好不饮酒。

13.丰富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丰富的人,其免疫蛋白水平更高,死亡率更低。

14.宽容大度。长期生气会降低肺脏功能,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危险。

15.善于解压。生活方式的改变可预防心脏病。瑜伽、打坐都是不错的方法。

16.保证睡眠。足够的高质量睡眠可降低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和情绪紊乱症危险,病后痊愈更快。

(王文华)

驾车女性易患尿道炎

长时间开车的人,容易在汗腺丰富的部位大量繁殖细菌,这包括尿道外部的肌肤。而女性尿道较短,细菌乘虚而入侵害女性身体的概率更高,容易引发尿道炎。

部分女性开车时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喜欢在开车时吃点甜味零食,这会增加身体分泌物的含糖量,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温床”;还有不少女性开车为了避免上厕所的麻烦,减少喝水量,或者干脆不喝水,这样就没有足够的尿液来冲洗尿道。不能将有害物质及时冲走,就增加了感染尿道炎的概率。还有因不想停车而憋尿的,这样则易造成盆腔充血,引发尿道炎。

专家建议,女性开车时应改变以上不良习惯,注意保持生理卫生健康,远离炎症侵扰。例如开车时可以喝点橙汁,可以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康丽)

清晨空腹不喝蜂蜜水

喝蜂蜜水保健已被人们认同。一些美容或食疗网站上推崇每天两杯蜂蜜水,早晨空腹喝一杯通便、防便秘,晚上临睡前喝一杯美容又安神。

但实际上,清晨空腹饮蜂蜜水是不适宜的。第一,蜂蜜水中含有糖分,饮用后,蜂蜜中的果糖要经过人体代谢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样就失去了清晨第一杯水清扫身体内环境的作用。

第二,蜂蜜水作为第一杯水,不能有效地补充机体细胞的水分,排尿时间比白开水相对减缓,降低了体内排毒的功效。体内废弃物没有清除,又接受了新的物质,那么新物质与一夜代谢的废弃残渣混合,体内就呈现了新旧杂合物质的代谢吸收过程,不能很好地获取蜂蜜的营养物质,残渣的再次代谢更不利于健康。

所以,应清晨饮用完白开水后,体内相对洁净了,再食用蜂蜜。为了不影响早餐时的食欲,可以将蜂蜜直接食用或与面包等一起食用,也可以与酸奶、果蔬汁等混合食用。

睡觉前30~60分钟饮用一杯蜂蜜水,也不是人人适用的。因为此时饮用蜂蜜水,会使血糖快速提高,夜里细胞本来就缺水,血液黏度相对较高,再饮用蜂蜜水,血黏稠度会更高,不利于预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所以中老年人、血脂异常者还是选用白开水更为适宜。

(香香)

酸“烧心”时吃香蕉

香蕉是天然抗酸剂,可以在胃内壁生成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黏液层。但约有1%有烧心症状的人,在吃香蕉后“烧心”反而会加重。因此,吃后还要仔细观察病情。

还有几种防治烧心的办法:

如菜里放点姜,也有助于防治烧心,但要注意适量,每天吃2克左右的姜即可。

饭后嚼30分钟无糖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反流的胃酸就会被唾液快速冲淡,从而缓解烧心症状。

喝点小苏打水,小苏打呈碱性,能中和胃酸,可以解决大部分人的烧心问题。但如果是经常烧心的人,最好不要经常喝小苏打水,否则会引起胃胀、恶心等副作用。

喝点芦荟汁,芦荟汁具有消炎、缓解食道及胃部炎症的作用。容易烧心的人饭前喝半杯芦荟汁就能防止胃酸出现。(周涛)

养猫的女性更有自杀倾向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养猫的女性更容易实施自杀行为。但罪魁祸首不是猫,而是猫体内的寄生虫。

此次研究调查样本包含超过45000名丹麦女性。结果发现,感染弓形虫的女性自杀概率比未感染女性高出1.5倍,而且随着体内弓形虫抗体的增加,自杀概率会持续上升。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介绍道,由于出生后3个月内的新生儿不会自己产生对刚地弓形虫的抗体,因此,对于女性感染刚地弓形虫以及感染时间的具体确认,是通过对她们的新生孩子的检验完成的。如果检出新生儿体内含有这种抗体,则意味着妈妈在怀孕前已经感染了该种寄生虫。再经过与当地的自杀案件交叉比对后,研究人员发现,感染刚地弓形虫的女性,实施自杀行为的概率更高。

篇2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在我国GDP中占着极大的比重,特别是长期对外贸易顺差更是为我国带来了高达3.2万亿的外汇储备。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状态。08年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稳步复苏阶段,但复苏脚步缓慢,不确定因素居多。

一、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现状

欧美债务危机严重拖慢世界经济复苏脚步,公共债务数额庞大、房地产市场持续疲弱、失业率居高不下使美国经济增长缺乏支撑,受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日本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萎缩,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急剧飙升使得本已处于滞涨状态的世界经济趋于恶化。各国经济的调整和逐步抬头的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和对中国出口的制裁、逼迫人民币升值等,使得我国出口增长遭遇滑铁卢,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更是逐年下降,从2008年的6.7%,下降到2009年的2.2%,再到2010年的1.44%,2011年仍在继续下降。尽管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总体处于不断增加状态,但进口增速与出口增速从04年开始,连续5年都呈下降趋势,2009年更沦为负增长,而进出口差额更是由08年开始就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当前形势下,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中国对外贸易陷入不明朗状态,机遇与挑战并重。在国际新局势下,我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部分政策已不再适应当前环境。为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环境,减少国际局势动荡所带来的对外贸易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应对对外贸易市场战略予以改良和更新,以适应国际新形势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主体地位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建设阶段,市场经济体系仍处于不完善、不成熟阶段。在此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多元化运作模式也处于模糊状态,我国企业三类主体: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规模小但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中小外经贸企业和经营规模较大集生产、金融、外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由于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与中小外贸企业实力有限,无能力承担开拓国际市场的任务,而大规模企业集团则由于与发达国家大型跨国集团在综合实力和资金规模上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暂时没有能力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主体,政府承担起了市场开拓主体的职能身份。政府通过市场信息的搜索和提供,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必要的协助。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明确企业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主体地位,逐步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过建立政府信息搭桥、企业开拓市场的市场多元化战略运行框架模式,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体系,达成市场多元化战略目标。

2.出口市场地理过于集中

我国作为国际出口大国,“中国制造”可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总的来说,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地区:首先是最大的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主要包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在我国出口市场中占据了约40%的比例,尽管近几年来受新兴市场兴起的影响,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出口市场的主体。其次是第二大出口市场――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在我国进出口市场中约占15%的比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港澳台地区历来是我国出口主体市场之一。再次是东盟,近几年来,随着东盟经济体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东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主体之一。最后是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独联体。独联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使其逐渐成为我国出口市场的主体之一。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与东盟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贸易与合作不断加强,进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当前我国出口市场仍然主要集中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口市场地理过于集中。这在当前国际形势趋于复杂,世界经济多级化趋势加强,国际贸易风险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形势下,大大增强了我国对外贸易难度和面临的风险,降低了我国外贸的主动性,对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十分不利。

3.主要进出口商品过于集中

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能源资源产品为辅的基本情况。其中制造业长期以来都居于首要地位,制造业中的纺织业和服装产业、玩具业尽管受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滑坡的影响,出口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而原油等能源资源商品的出口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出口更是有增无减。而在进口方面,受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投资、消费需求等的增长的影响,我国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在进口商品中继续独占鳌头,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也呈逐步扩大趋势。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尽管在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指导下,我国进出口商品已逐步趋向种类多样化和结构多层次化,逐步拓充和分散到各个领域,但仍然集中于主要的几个商品市场。主要进出口商品过于集中的市场结构,尽管有着规模经济的作用,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和在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下,这种市场结构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被动局面,贸易风险被扩大,也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战略发展新对策

1.多元化总体市场格局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规避风险的有效的办法。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也是如此。我们不应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而应当在巩固、扩大和发展原有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外贸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港澳台、东盟和各独联体间的贸易与合作。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经济主体近几年的发展也令人侧目,不断增长的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各对外贸易国开拓市场、扩大出口的必争之地。我国应充分运用自身生产力水平居中的比较优势和出口大国竞争优势,加强和扩大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与合作,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开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一方面满足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同原材料、能源、消费品等的不同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也有利于改变我国外贸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和消极影响,降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2.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偏低、企业综合实力不够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企业无法独自承担起多元化对外贸易市场的重任的基本情况,而这种基本情况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之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毋庸置疑代替企业成为了开拓市场的主体。但多元化市场的主体最终仍将是企业,政府应通过推进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支持鼓励大规模、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应扶持和保护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一席之地。通过外贸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带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合商品市场的多样化,带动我国外贸市场朝多元化趋势发展。

3.丰富外贸经营商品形态

外贸经营商品形态不仅包括商品这种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还应包括技术和劳务等非实物形态的无形商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经营的重点都主要放在了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上,对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重视度十分不足。实际上,在我国当前浅层技术产品过剩、劳动力过剩和高级技术产品欠缺的情况下,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丰富我国外贸经营商品形态,扩大技术和劳务进出口比重,一方面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将过剩的浅层技术产品出口到对其需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对高科技含量技术产品的进口,进一步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通过外贸经营商品形态的多元化,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赚取更大外贸收益。

参考文献:

[1]李金玲.市场多元化的理论分析.商业时代,2008.

[2]李钢,李俊.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经贸战略的深化与升级,2006.

[3]张小伟.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实证研究.2008.

[4]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05~2006年中国WTO报告[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6.

篇3

1.引言

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出现停滞的现象,导致大量人员失业,贸易市场的动荡,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消费出现疲软的现象,导致对国内外的投资大幅度的降低[1]。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贸易市场也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环境进一步恶化,大量出口型企业面临倒闭的现象,全国的出口总额也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贸易顺差进一步减小。但是,金融危机给我国贸易市场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未我国贸易市场带来一个良好的机遇。

2.对我国贸易市场的负面影响分析

(1)经济发展缓慢,贸易需求锐减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国是世界消费品的大国,对我国的贸易市场有着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以来,美国大量从中国进口物品,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量大,依存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出口依存度更是每年高于20%[2]。经过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市民的消费观念也出现一定的改变,消费额出现锐减的现象。美国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动力即是当地公民的个人消费,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对消费品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减少,从而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额大幅度的降低,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市场的发展。

根据分析可知,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美国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3]。而美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因此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及需求-供给模型分析可知,我国的对外贸易量会大幅度降低,即贸易需求量曲线将左下方移动,假设我国国内的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价格将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出现产品大量堆积的现象。所以,金融危机造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缓慢,最终引起我国贸易额大幅度下降,不利于我国贸易市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外贸保护主义抬头

现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贸易保护形式越来越多样,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很多贸易保护措施,这其中主要有两种[4]:一种是滥用世贸组织允许的一些贸易拯救措施,这其中包含特殊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反补贴、反倾销,俗称两反两保;第二种是使用常规的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就提高了进口货物的关税,采取了限制甚至禁止进口等措施。

我国的外贸经济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剧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报复,从而导致多边或者双边贸易产生更多的纠纷和摩擦;2)由于增加了贸易壁垒,导致我国进出口产品的比例结构受到影响;3)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措施,是我国产品的出口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危害范围的逐渐扩大,导致很多国家都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其中针对我国产品的壁垒也有很多。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外部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出口状况不容乐观[5]。由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贸易保护措施开始抬头,并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例如欧盟和美国改善本国经济状况的有效措施。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抬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门槛,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有所减少,所以贸易保护措施是减少我国出口商品数量的又一大因素。

(3)增加收汇风险

近几年,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我国很多出口企业都改变了结算方式,从从原来的信用证结算变为了赊销结算[6]。这种结算方式的改变加大了收汇的风险,使出口企业直接面对国外进口买家的风险。此时,很多国外企业都会选择将债务转嫁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债务人申请破产或者经营出现困难,都会造成贷款的无法收回。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随着金融危机危害程度的加大,出口信用风险变大,坏账增多,出口企业损失惨重。为了减少外贸风险,出口企业应该购买一定数量的保险,降低损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成本,进一步消弱我国商品价格的优势,因此,金融危机造成的收汇风险的增大是加剧严峻外贸形势的有一关键因素。

总之,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无论是通过国外融资和国内融资,或者向银行贷款的难度都有所增加,而且融资的数量还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对外出口能力的下降,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3.给我国贸易市场带来机遇分析

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金融危机虽然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改革发展机遇[7],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定位,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

(1)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型

从目前宏观经济角度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危机也可能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了可以抓住这个机遇,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需要政府为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周密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自己也要把握住机会,加大技术、市场宣传和品牌效应的投入,为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

(2)抓住国际市场商品下跌的机遇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的能源需求大幅减少,能源的价格随之下降,我国应该利用自己丰富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机会,积极地采购储备能源资源,为我国的工业生产积累廉价能源。

(3)促进国际资本投入中国

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央提出了许多促进经济的措施,并将在2年内投放4万亿来刺激因对外贸易不景气而快速下滑的经济,希望能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一些受到本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国际投资商纷纷将投资的目光转移到中国,将自己的资本转移来中国发展,其中来自港澳台、新加坡的投资约占中国整个国际投资的一半,这些地区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比较敏感,经济也比较容易复苏。在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后,今年港澳台、新加坡对中国投资额度有可能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国际资金的大量投入,在固化过程中就会释放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内需。

4.针对金融危机应采取的对策

(1)中国的对外贸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建立国际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多举办一些国内外的出口产品的展销会,让企业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为企业开展国际市场提供机遇。

(2)每个专业行会应积极了解全球范围内自己专业的业届动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点,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与国外的专业行会多交流多联系,获取更多的国外的需求信息,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展提供帮助。

(3)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金融保险业提供多种方案帮助国内的外贸公司规避信用和汇率风险;人民银行与其它国家央行交换诚信信息;放缓人民币升值,给外贸企业喘息之机;鼓励企业采用国际保理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减小收汇风险。

5.结束语

金融危机给我国的贸易市场带来经济发展缓慢,贸易需求锐减等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的贸易市场带来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型、抓住国际市场商品下跌的机遇、促进国际资本投入中国等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能根据自己市场的实际情况,并能有效的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在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定能保障我国贸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治.最严重的市场危机60years.2008.

[2]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8(8):67-69.

[3]李若谷,冯春平.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评,2007:7-10.

[4]陈继勇,盛杨怿,周琪,解读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J].经济评论,2009(2):

75-78.

篇4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comtrade. un. org/db/dql3asic-Query. 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篇5

一、引言

温室效应具有全球性,即在全球任何地方排放同量的某种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影响程度相同,但是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上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京都议定书》建立了JI(联合履约)、IET(国际排放贸易)、CDM(清洁发展机制)三种灵活减排机制,允许附件1缔约方通过境外合作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并用于履行在议定书下的承诺。京都三机制把属于公共物品的环境问题用市场手段加以解决,能够在不影响全球环境完整性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减排活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实现全世界范围内减排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属于非附件1国家,暂时没有被《京都议定书》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之中。在京都三机制中,当前唯一与我国直接相关的是CDM。CDM全称为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指允许发达国家(附件1缔约方)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在发展中国家(非附件1缔约方)境内共同实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碳减排项目,由此获得的经核实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fions,简称CERs),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下关于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对我国而言,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对于增加利用外资规模、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改进国内能源利用结构、提高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促进国内低碳发展理念的形成发展、促使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发展的困境,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的潜力和现状

CDM将温室气体减排量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可交易的“产品”,允许发达国家政府或私人经济实体采用资金、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低成本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从而实现其在议定书下规定的减排目标,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规定附件1国家在2008―2012年间的温室气体平均减排义务是总体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5.2%。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一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与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进行CDM项目合作,减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吨碳以下。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积极向发展中国家寻找合作项目。

对我国而言,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是我国能源行业开发CDM潜力巨大。首先,我国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具有较大的改造空间,结合CDM项目的实施,运用新技术降低煤炭消耗,实现火电节能减排空间巨大。其次,我国小水电项目众多,南方省份水资源丰富,蕴藏着效益可观的小水电资源,利用CDM项目合作开发小型水电站也将大有可为。再次,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所占份额较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利用CDM项目合作,进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是我国生产企业普遍耗能较多。我国拥有众多的能源消费量大、利用率低的钢铁、水泥、煤炭等生产企业,在这些企业开展CDM项目合作前景广阔。例如钢铁生产企业开展高炉煤气利用,焦化过程中将湿法熄焦改为干法熄焦;水泥生产企业利用回转窑余热进行发电;煤炭生产企业对煤层气进行开发和利用。三是我国存在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在造林、再造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四是我国在农业减排、畜禽废弃物排放、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等方面,引入CDM项目对甲烷气体进行回收利用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广泛参与对外CDM项目合作的法律基础。我国政府于1992年正式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2002年8月批准《京都议定书》,从而具有了参与CDM的合法资格。2004年7月,我国政府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后更名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提出了CDM项目实施的优先领域、许可条件、管理和实施机构、实施程序以及其他相关安排,并于2005年10月开始实施。此外,《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也为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参考。

我国第一个CDM合作项目是于2005年6月注册成功的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近年来,我国CDM合作项目获签发总量迅猛增长,被许多国家看做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官方网页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6月15日,我国在联合国已经成功注册的CDM合作项目达到1425个,占全球总个数的44.92%,预计年均获得签发CERs 3.08亿吨,占全球总额的63.91%,居世界首位。如果按照每吨8―10美元计算,通过CDM合作项目减排额转让的直接经济收益在24―30亿美元之间。

三、当前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遭遇的困境

对于我国来说,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首先要经过国家CDM项目审核理事会批准,通过后再送往国际CDM执行理事会(EB)申请注册,注册成功后才能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实施完成后,由指定经营实体对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减排量进行核查,核查报告交由EB来审查,获得批准以后方可签发CERs。近年来,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开发工作的进展迅速,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但当前正遭遇着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一)项目投资成本高

与普通投资项目不同,CDM项目需要经过国内、国际两套程序,辗转于国家发改委、第三方和联合国CDM执行委员会等数个机构,给开发者带来了高额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寻找成本、项目文件编写成本、项目合作谈判成本、减排监测成本、指定经营实体对项目的审定注册费用成本、核查核证成本、适应性费用分担成本以及CDM项目管理费用成本等。联合国对参与方和项目的合规性要求极为严格,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最顺利也需要3―6个月时间。不管最终是否能够注册成功,前期投入的包括设计、包装、人员培训等费用,至少需要10万美元,这对于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负担过重。过高的投资成本令众多企业望而生

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企业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的热情,同时减缓了我国应对温室效应的前进步伐。

(二)项目合作风险大

1.项目开发风险。

CDM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技术、行业、财务、不可抗力等风险,值得关注的是CDM项目在联合国注册过程中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在国内获准的项目都能在EB成功注册。国家发改委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主要看其真实性,而EB则对项目本身的合规性、实用性、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有着更高审批标准。经验表明,虽然我国每年都有不少CMD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但是真正在国际上通过EB批准注册的项目却不多。因此,在联合国的审核通过与否是项目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一旦注册失败,CDM项目的前期所有投入都将有去无回,这使得我国企业在投资CDM项目之前必然态度谨慎。

2.市场风险。

一是CDM项目本身存在着各种风险,如:能否按期建成投产的风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和并购风险,在合约执行过程中买方的违约风险。二是对外CDM项目合作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较大。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不但降低了买家的融资能力,增加了交付风险,而且还减少了发达国家承诺期内的减排需求量,致使国际碳贸易市场一度转入萧条。三是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正遭遇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如印度竞争优势与中国相似,但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先行一步,已成立了两家相对成熟的碳交易所,在碳金融开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地刺激了其国内碳贸易市场。

3.法律风险。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来指导对外CDM项目合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CDM项目交易产品的CERs,并非具体实物,而是需要经过核证的减排量,这种特殊性使得其权利属性极为复杂。当前我国政府尚未明确产生减排量的产权到底是归企业还是归国家所有,也没有对碳排放权贸易程序和行为合法性问题进行规定,在碳贸易市场的监管方面缺乏法律约束,这些导致了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存在法律风险。CDM的合同期往往比较长,每次CERs的交付又要经过严格的核证,而一旦在交付出现问题,合作双方往往会就如何协调解决、相关利益如何保障等问题产生纷争。此外,很多对外CDM项目合同确定的争议管辖权地为外方所在地,一旦出现合同纷争将适用外国法律,这对我国企业非常不利。

4.政策风险。

当前我国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但是《京都议定书》关于减排的机制安排到2012年就会终止,因此2012年以后CDM继续存在的可能性遭到怀疑,作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的我国,到时是否会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不得而知。当前EB往往以我国CDM项目占全球总数太多和我国政府压低风电上网电价套取CDM补贴为由,而拒签我国的风电项目。对已签约项目而言,2012年后若出现新的贸易模式,买方可能因为成本变化而提出修改现有CDM协议,届时违约风险可能上升。如果我国2012年后要承担强制减排义务,那么就将从CERs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这将对我国的碳排放权贸易产生巨大的冲击。

(三)国际碳贸易定价权缺失

值得重视的是,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CDM供应国,但并没有掌握国际碳贸易定价权。当前国际市场上碳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只在8到10欧元左右,巨大经济利益被国际碳买家所攫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买方拥有资金实力或技术优势,能够按成本最小化原则筛选和开发CDM项目,进而能够掌握实际的定价权。二是按现行规定,我国不能直接将CERs出售到国际市场,只能通过国际碳基金和公司、世界银行等中间机构参与后才能进入,国内企业往往没有机会参与议价。三由于缺乏设计明朗的碳贸易市场机制,没有一套完整的包括定价、核证在内的制度体系,使得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处于整个碳贸易产业链最低端。

(四)推动技术转让的效果欠佳

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技术上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局出发,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低碳技术,这也是国际社会设置CDM的重要初衷。对于我国而言,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与资金相比,低碳技术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但发达国家为获得更多的收益,往往对技术转让进行约束。因为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条件不完善、科研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吸收技术带来的效应不像资金那样立竿见影,国内许多企业更看重短期内能否盈利,而对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视远远低于对资金的重视。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申请成功的技术项目并不多,对外CDM合作项目主要为风电、水电等项目,这些项目实施更多是资金转让,也可以说是简单的碳排放权买卖,技术转让很少,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

(五)我国碳贸易市场体系构建滞后

1.国内缺少有序的碳贸易市场主体和碳贸易市场平台

从碳贸易主体来看,我国目前还处于国际碳贸易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碳贸易市场规则、制度以及统一的管理体制,参与碳贸易的公司、企业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从碳贸易平台来看,国际碳贸易有两级市场,一级市场为基于CDM项目开发运作市场,二级市场为基于配额交易市场,我国CDM项目属一级市场,没有与国际碳贸易二级市场直接挂钩的国内交易平台,因此交易需要通过中间组织实现两级市场对接。

2.缺乏国际碳贸易的人才和信息

国际碳贸易是一种较新的贸易方式,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熟悉CDM项目知识和技能、精通国际商务语言、有能力和国际买家建立广泛联系,而国内企业对对外CDM项目合作还较为陌生,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配额或减排额拍卖市场,所有的CDM项目均是通过买家与企业单独订立合同的点对点直接供需贸易模式进行,买方和卖方很难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和好的项目。加之我国一些符合CDM项目合作要求的企业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消息比较闭塞,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缺乏相关知识和处理国际事务经验,往往花费了过多精力和时间开展CDM论证,很容易错过注册时机。由于国际市场信息是不透明的,我国企业往往既不了解全球碳贸易市场供需情况,容易导致最终的成交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去甚远。

3.缺少金融支撑

由于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在国际碳贸易中只能选择欧元和美元来计价结算,汇率的变动给我国参与

对外CDM合作企业带来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受专业等因素制约,除兴业银行等少数金融机构以外,国内金融机构参与CDM的程度很低,致使国内企业在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时融资困难。此外,当前我国国内碳现货、期货以及与之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尚未开放,没有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碳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使得我国开展国际碳贸易受到制约。

四、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可持续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CDM项目的最大受益国,随着国际碳贸易的迅速发展,人们普遍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国际碳贸易市场会超过国际石油市场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当前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遇到的突出问题是2012年后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以及以市场化来促进全球减排的手段不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成本差异无法消除的背景下,全球CDM项目合作在2012年后完全可能得以延续,并进行重新定位和进一步发展完善。当前国际气候谈判进入胶着状态,我国应积极参与其“游戏规则”的制定,以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我国应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广泛认同,推迟和减缓我国承担国际强制减排义务的时间和额度,为我国进行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赢得时间。

(一)适度控制CDM项目开发规模

虽然我国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的潜力巨大,其开发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现阶段开发CDM项目、出口碳排放权并非越多越好。CDM项目的实施存在一个最优规模问题,它受减排空间、碳排放权的当前和未来价格、不承担责任期限长短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国内减排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我国迟早会承担绝对减排责任。由于国内总减排空间终究有限,现阶段CDM的过度开发,将导致未来减排资源耗竭。如果一旦被迫承担较大的减排额度,我国反而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到时我国将可能支付数倍甚至数十倍于现今的价格。因此,我国在制定碳贸易整体发展战略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合理控制CDM项目开发规模,防止因当前过量低价出售碳排放权而透支未来。

(二)加大对外CDM项目合作的引导和扶持

我国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不仅要考虑引进资金数量,更要考虑引进技术的先进性以及CDM项目对我国发展模式的引导作用。我国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对对外CDM项目合作的引导,在挖掘新的碳贸易资源的同时,加强对项目采用技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的评估、审批,引导资本投向新的工业节能、城市低碳发展、造林和再造林等更多技术含量高、推广效果好的CDM项目。政府部门要针对当前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或资金需求,出台优先审批项目目录,加大人员投入,简化并加快审批程序。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积极通过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

(三)构建我国碳贸易市场体系

我国碳贸易市场体系的构建非常繁杂,当前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完善有关碳贸易的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贸易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我国应在结合本国国情基础上参考国外经验,创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分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和数量标准,奠定碳排放权贸易的法律基础,保证碳贸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方面理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关系,保证碳贸易市场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创造相对公平透明的贸易环境,防止不正当竞争。二是建立可直接参与国际碳贸易的贸易平台,设立全国性碳贸易中心和碳交易所,同时鼓励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构建碳贸易区域市场,构建基于网络的市场交易平台,以便注册用户通过网上进行贸易。通过碳贸易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开发与国际市场挂钩的碳期货、期权贸易,增加我国在国际碳贸易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提升我国在国际低碳经济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此贸易平台,可开展国内不同地区的碳贸易,进而活跃国内碳贸易市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四)推进CDM信息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篇6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68-02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还比较短,基础比较薄弱,使得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对外贸易中民营企业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1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在我国逐渐开放的经济市场下,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的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对外贸易市场中,也暴露出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的结构不合理。我国当前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商品主要基于传统的纺织、制造业等,这些对外贸易产品,相对比较单一、缺乏现代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因而造成当前不合理的贸易市场结构。基于单一、传统的贸易市场结构,造成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发展的空间狭窄、经营模式陈旧,这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而,诸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市场中,由于经营结构的单一化,造成了企业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

基于我国贸易商品的过于集中化,造成了频发的反倾销的问题,进而严重侵害了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这点也暴露出:我国的贸易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乏高科技领域的贸易,势必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2)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对外贸易中,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经济市场,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无疑是企业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最大问题之一。基于管理模式的陈旧,在一些决策或政策性的问题上,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实际的对外贸易中,频发各种“不愉快”的贸易事件。而且,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围绕“家族”管理的模式展开,这就带来了管理上的局限性。

(3)人才队伍的缺乏。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现严重的“瓶颈”。因而,在各种人才的吸引上,相对于国企而言,人才较匮乏。所以,当前的民营企业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因为其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限,导致民营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缺乏核心人才的中坚力量,不能促进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

(4)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过于单一。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融资的模式主要基于银行的信贷,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在投资力度上比较欠缺,尤其是资金匮乏的现状,加剧了企业对外贸易的负担。而且,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够完善,进而进一步加重了民营企业贸易发展的负担。在对外贸易中的风险,尤其是出口退税的问题,对于融资模式单一的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5)现代信息平台的缺乏。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合理的信息平台建设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基于人才、资金匮乏的缘故,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缺乏现代信息平台的构建。因而在对外贸易中,市场消息不灵通,尤其是重要的市场调整反馈信息,不能及时的获知,这都带给企业发展上的重要问题。而且,民营企业多处于地级市,因而在信息联络上,存在一定的“闭塞”。

2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我们知道:民因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贸易市场结构的不合理性,带给了我国民营企业巨大的发展阻力。因而,基于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1)优化贸易市场结构,尤其是贸易结构的多元化。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贸易结构过于的单一,在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基于国际市场体制,合理地优化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丰富产业结构,尤其是对于对外贸易市场的新拓展,是解决贸易商品过于集中的问题。在贸易新市场的拓展下,贸易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对于一些高科技领域的贸易,逐渐的涉足和进军,这点无疑是我国民营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重要举措。

(2)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而在管理模式上需要创新性发展。在管理的模式上,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专业团队”的管理模式,进而深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这对于民营企业发展而言,是强化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企业优化营销策略、经营模式的有效方法。

(3)加速人才队伍的建设。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实现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资金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要加强其管理力度,并且做到对其进行科学的培训,进而提高其职业技能,以及其职业道德,这点对于发展期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一次本质性的转变。

篇7

(一)我国资源过度消耗

作为一个能源大国,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的产品。为了尽量达到国际贸易市场需求,我国企业就会加大贸易出口额,从而导致众多企业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大力开采与消耗,以至于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匮乏的现象。另外,我国的耕地面积也持续减少,既是我国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但仍然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

(二)我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品。即使我国已经开始进行转型,也比以往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并且提高了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但实际上,我国国际贸易市场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要地位,而且从国际贸易市场来看,依然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更需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我国在大力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但我国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依然过少,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的地位也十分严重。

(三)我国贸易出口商品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劳动价格也相对低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也随之造成了低廉的贸易出口商品价格,进而对同类型的贸易市场造成了的一定的冲击。这些同类型进口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贸易市场,就会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调查,从而影响我国商品出口。这些被限制出口的商品通常是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比如鞋包、农产品等。这些产品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占据的比例也较大。所以在这些年,我国贸易出口商品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一)国际贸易发展逐渐高级化

在当前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也随之发生变化。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逐渐朝着智能化科技的方向发展,商品结构的发展更加高级。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转变传统贸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打造属于自己国家的贸易品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且,随着各国致力于科技创新,国际贸易资源与技术的共享也随之实现,进而构建一个更高级的贸易环境。总之,国际贸易发展逐渐朝着高级化的道路发展。

(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存在着两极化现象

在当今时代,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更高的决定权和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就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方面差距的加大,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差距也逐渐加大,进而导致资源利用不平衡、贸易利益分配不平衡现象出现。长期下去,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就无法占据有利地位,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就会导致我国的贸易发展受到阻碍。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也是当前的一大发展趋势。

三、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逐步完善我国物流业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国需要认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构建,以及物流标准的完善,为我国在国际物流方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并且要参考国际物流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国物流市场,提高物流业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从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来看,物流规模较小、服务水平需提高是突出问题,进而导致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国际物流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当前,我国就需要加强在物流市场的地位,通过资源整合、扩大规模等措施,全面提升我国物流服务水平,真正提高我国物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地位。

(二)不断规范出口市场的管理

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道路上,政策支持是其发展前提,但也要在国际贸易出口市场中构建一个管理机构,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管理,不断规范我国的出口市场。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管理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会具备完善的法律依靠,并具备健全的结构进行组织管理,以避免出口市场出现混乱情况。我国就可以进行参考,再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出口市场的规范管理,有效监督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也为各企业带来了出口机会。

(三)鼓励企业大力创新技术

篇8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开放的互联网网络环境,打破商业贸易时空界限,促成交易双方在不相谋面的状态下达成合作交易的新型商业运作方式。因互联网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以其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交易效率高。随着商业经济全球一体化深度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已成为了全球各国进行商业贸易往来的重要手段。就电子商务运营结果而言,电子商务的存在不仅为商业往来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减少了交易双方的贸易成本,提高了交易双方乃至各国的经济效益,还变革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使得国际贸易得到更多的创新契机。

目前,电子商务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1 电子商务能提供较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商务赖以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多样化、信息处理速度明显加快、信息传输质量高、整个计算机系统得到优质建设与服务等。就整体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而言,其充当着连接交易双方的桥梁作用,有利于交易双方打破时空限制,更快达成自身的交易目的。

1.2 电子虚拟市场形成

电子商务以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为载体,可直接实现不同地域交易双方的合作,这也促成了电子虚拟市场的形成。相对于当下普遍流行的实体贸易而言,电子商务促成的电子虚拟市场,无疑为商品、服务销售提供了更畅通的交易渠道。

1.3 全球化市场形成

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是实体交易市场,其低速交易决定了企业商品、服务交易难以无限扩大其市场贸易规模。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商品以数字化信息的形态得以迅速传输给需求者,大大打破了实体交易的时空限制。加之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促使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贸易的交易主体也能轻易地将交易范围由原来的本国经济市场扩大到全球化大市场中,全球化市场正式形成。

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 国际贸易公司虚拟化

电子商务贸易突破全球贸易地域限制,大大方便了国际贸易公司的国际贸易服务往来。因电子商务操作便利、成本低、信息传输效率高,国际贸易公司往往会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构建与共同经营虚拟公司。而国际贸易公司相互合作形成虚拟联盟,并利用虚拟经营方式开展贸易合作与竞争,不仅有利于提高商品、服务信息传达与传播的效率,还有利于信息化发展模式更适应现实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国际贸易公司虚拟化还可强化国际贸易的个性化交易与多样化交易,细化贸易市场分工与合作,提高各种资源的互补力度与互相利用效率,最终形成利益共享的贸易状态。由此不难看出,电子商务下促使国际贸易公司实现虚拟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有利的。

2.2 虚拟贸易空间形成

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虚拟交易有利于强化网络虚拟交易信息的交换速度,创造出更具实用价值的资源,进而构建全新的虚拟贸易市场空间。在这个虚拟贸易空间中,传统实体贸易的地域限制、时间限制都被打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市场正式形成。该全球市场是比实体市场还要广阔的市场,而且在这个更广阔的全球贸易市场中,信息快速流动提高了资本要素、物品要素、技术要素等多项要素的优化配置效率,使得全球各个市场在虚拟贸易空间的带动下进一步向前发展,此时,各国的贸易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促成虚拟贸易空间,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3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表现

3.1 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其主要表现有:(1)电子商务作为虚拟化的国际贸易方式,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贸易往来各方都已选择电子实时沟通方式,而不再选择面谈等实体方式来交换贸易信息;(2)在电子商务的优势影响下,形成了两种突出的国际贸易方式,一种是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另一种是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其中,前者重在指通过电商方式完成国际贸易各方的商品供应活动与业务结算活动,即在完全国际电子商务中,商品、服务的交换完全是在虚拟网络上完成的。而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则是指商品、服务信息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虚拟网络,但商品交易、服务交易还需通过一些传统渠道来实现,即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是一种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国际贸易方式;(3)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推动了贸易单据纸质化转化成了贸易单据电子化,并由此优化了国际贸易程序,变革了传统的交易方式。贸易单据的纸质化,一方面符合全球低碳经济理念,减少了木材等原材料的损耗,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信息的储存质量,增加了储存空间,减少了实体储藏室资源浪费,使得储藏室等实体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进而降低企业单据等资料的储藏成本和整体运营成本,间接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总体而言,电子商务是通过国际贸易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乃至实时化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方式发生变革与创新的。

3.2 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国际贸易监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新特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创新手段出台――电子政务。具体来看,主要表现有:(1)我国依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对出口商品的配额推行了电子招标方式,使参与招标的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投标资格认定及商品使用配合调整信息;(2)进出口商品可直接通过网络申请的方式从外经贸主管部门申领进出口许可证,而无需按部就班到多个实地窗口办理进出口许可证;(3)在海关方面,电子化的海关管理与海关电子报关管理系统出台,大大简化了报关手续;(4)我国在商品检验检疫管理方面正式落实了进出口商品管理系统内数据通信网,使进出口货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受理报验与签发商检证书等重要证件;(5)外贸业务整体运营过程实现了完全电子化。即国际贸易客户或相关贸易伙伴均可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货物跟踪系统实时查阅货物物流情况,大大降低了信息查阅成本,减少了货物丢失风险,也降低了商品的风险控制成本。不难看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给国际贸易各方都带来了较大的好处。

3.3 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加快了国际贸易信息的流动使依托信息交换为载体的网络虚拟市场正式形成,并由此创新现行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使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具体来看,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创新主要表现有:(1)国际贸易管理组织得到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国际贸易企业构建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不仅可实时查看企业的财务、物资报表等经营情况,还可直接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后台统计企业内部数据与外部客户贸易外来数据,从而使企业上层管理者能够迅速把控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进而针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同时企业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得到明显优化;(2)在电子商务优势的影响下,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全球化经营贸易活动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即电子公司正式形成。电子公司有效整合了互联网优势与企业经营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跨越国界限制与他国消费者进行实时双向沟通和贸易往来,进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整体效率;(3)在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商品、服务都直接转化成了数字信号,有形与无形贸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4)电子商务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传统贸易时空限制和国际贸易往来限制;(5)流动于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和市场垄断现象明显减少,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效率提高;(6)电子商务强化了国际贸易竞争。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新产物,其出现与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商家与消费者的联系,从而在促使商品生产、服务在全球市场流动的同时又增强了国际贸易的竞争。

3.4 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创新

篇9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

作者:马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基础解读

(一)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价值研判

第一,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增强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市场竞争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与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天然契合点,其典型代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平台所展开的跨境商贸物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和透明化。跨境电商具有面向世界、覆盖全球、信息高速传播和运作成本较低等多重优势,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幅扩展了我国实体产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新渠道,实现了传统出口加工型贸易的转型升级。

第二,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改变全球贸易价值链格局。随着互联网国际贸易交易模式的崛起,电商型国际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市场的主导者。传统的金字塔型国际贸易分销结构逐步演变为扁平化分销结构乃至直销结构,中间商在传统国际贸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被逐步削弱甚至被取缔。这导致原本被中间商盘剥的产业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流到实体经济领域,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变革;另一部分利润则以厂商让利的方式转移给普通消费者,用以增进消费者的剩余价值,提升消费者对我国出口商及其产品的认同度。

(二)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环境研判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战略与国际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国际贸易是在国家间展开的商贸经济活动,其经营成果直接影响参与各方的获利水平,各国出于维系本国利益最优化目标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势必影响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战略的落实。贸易保护政策所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维系本国经济独立自主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这类产业通常为幼稚工业或关切民生型产业,其保护手段则为关税壁垒或非关税的绿色壁垒等形式。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直销业务提供了绕开各国关税壁垒的新销售渠道,为此,大力推进“互联网+国际贸易”战略有助于我国实体企业通过网络直销

渠道依法绕开各国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政策的规制,有助于为我国拓展庞大的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路径探索

(一)创新国际贸易领域的电子政务战略

落实建立国际贸易电商化战略的电子政务战略。从新经济角度来审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公司实质上是异于传统公司的电子公司,电子公司的功用在于将传统产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产业相融合,运用熟知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来帮助传统企业借助新技术与网络空间上的其它传统企业沟通交流。而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则习惯于管理传统领域的产业企业。因此,建立适应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有助于推动电商型国际贸易业务。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超越时空局限性,优化既有政府组织运作结构和政务操作流程,为跨国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公平的政务服务,所以可以有效节约跨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制度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提升通关环节电子政务运作效能。货物通关是国际贸易诸环节中业务复杂度较高和运作风险较大的环节,强化该关键环节的电子政务运作效能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比如口岸管理应当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口岸电子政务系统的先进经验,在既有全国性金关工程基础上继续推进口岸通信技术升级改造,打造更适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一站式”通过服务系统和“单服务窗口”式通关平台,全方位落实无纸化通关战略,尽快将线下通关业务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切实节约国际贸易从业者的通关成本。考虑到电子政务上交易主体更为庞大和交易者历史信用信息更模糊的现实问题,通关环节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建立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风险管控数据库,深度分析口岸后台数据并建立信用评级模型,落实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分级分类信用管理。通关电子政务系统还应当提高与商务、外管、银行、工商、税务、国检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强度和频度,建立跨部门的国际贸易相关政务云数据平台,将跨境电商业务相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整合处理,强化对不良企业走私、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跨境电商市场环境,为优良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

(二)深挖国际贸易领域的后发优势战略

着眼技术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的历史强国虽然依靠其先发优势地位占据了国际贸易市场中的较大份额,但在互联网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依托物理性营销渠道的传统国际贸易市场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依托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新型国际贸易市场份额分配规则正在确立。部分学者批评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比较优势视为比较优势的“陷阱”,并指出这类比较优势事实上并无助于促进所有战略实施国的国家利益最优化目标的实现,而仅有助于那些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较高位置的强势国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一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实际上是在既定的技术环境下,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在既定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所产生的“势差”,在技术环境变量不改变的情形下,后发国家难以有效超越先发国家。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环境变革使得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处于同等竞争地位,从根本上消除了先发与后发国家之间的技术“代差”劣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应当紧抓互联网技术发展契机,结合我国国际贸易资源禀赋优势,及时切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模式。

着眼制度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制度实质上是一套从事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行动规则。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互联网技术革命所支持的国际贸易交易新制度的创新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交易费用,会影响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从成本轴与收益轴构成的二维结构分析中可知,先发国家在旧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投入巨大的资源,这份资源随着经济与技术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演变为沉淀成本,故此先发国家缺乏了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能动性,而后发国家因其在旧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所投入的资源远少于先发国家,使后发国家因率先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国际贸易制度体系而额外产生的制度成本远低于先发国家。这就决定了后发国家较先发国家更有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既有国际贸易制度体系的意愿。为此,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应当积极通过放开对互联网行业管制的策略,来培育互联网技术内生的制度创新力量,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来形成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适合本国资源禀赋优势的国际贸易新制度体系。

(三)探索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策略

大力培育新型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和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形势下,作为驱动我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贸易增长出现下降,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迫在眉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之上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为我国多数发达地区经济健康成长的过剩产能开辟新的路子。考虑到跨境电商产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态势迥异于传统产业,各级监管部门不可运用传统的监管手段来规范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而是应当结合互联网产业特征来制定适合跨境电商产业特征的行政监管与服务职能,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工商部门应当摒弃对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范围的严格限制,在宽放其业务边界的同时从财税优惠政策制定方面来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

积极推进国际贸易领域的产融联合体战略。传统的国际贸易产业与金融产业彼此独立运营,二者虽然围绕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有相互支持的行动,但从系统层面而言缺乏有机整合。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升级,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正逐步消失,以企业联合体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打造适应当代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格局的产融联合体正当其时。产融联合体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以控股为形式,以人事参与和核心资产相互支持为手段来推进二者融合。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市场发展的历史路径分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因为这二者的融合是以产融联合体参与各方的各自利益最优化为目标,以提升产融联合体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为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放开对网络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牌照发放范围、提升跨境电商单笔货款支付限额和交易笔数限制,增强跨境电商系统内部的产供销系统和金融系统的融合度,以提升其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考虑到国际电商业务中交易各方的信用问题是影响跨境交易的重要障碍,跨境电商在融合实体产业与金融业务的同时,可以建构跨境交易参与各方的历史交易行为信用数据库,凭此来客观评估交易者的信用水平并给其合理的跨境交易授信额度,切实维护跨境交易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促进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业务的健康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全球一体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各国在经济方面的逐渐融合,更多层面的对接和交互成为一种现实。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对外贸易早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对外贸易活动顺利实现、营造良好国际贸易环境的基础。虽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对外贸易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但就法律体系整体性而言,我国在贸易法律体系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展开贸易法律体系完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贸易法律建设作用

全球一体化是国际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全球化成为必然,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是国际贸易等活动规范化、高效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加强我国贸易法律建设具有下述几点:

(1)逐渐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中容易受到不公平对待,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各类不平等法律法规及贸易规则,实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而这些国家制造的贸易壁垒,限制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做大做强。因此,从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主动措施不断优化我国法律条款和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自我保护和积极应对不公平贸易待遇的主要举措。总体来看,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更为完善,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相应合理的法律环境,进而使对外贸易能够依法依规展开。

(2)引导贸易市场规范发展。法律法规是对市场行为的直接约束和规范。只有建立、健全法律体制和产业发展规划才能使贸易市场持续稳定、规范发展,进而促进市场的不断优化和整合。我国当前贸易市场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法律体系的创新优化有助于减少外部影响,实现产业升级改造,促进贸易市场规范发展。

(3)有利于我国确立国际贸易主导地位。作为贸易强国,我国要积极参与到国际化贸易法律体系框架的构建当中,进而不断推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发展,通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有效提升本国法律的实践性和普适性,使我国贸易产业发展沿着规范高效的轨道前行,在对外贸易量价齐升的背景下,逐渐占据国际贸易主导地位,掌握与贸易规模相等的国际贸易话语权。

二、我国现行贸易法律体系尚存问题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现行贸易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贸易法律体系的指导性和适用性较差,限制了我国贸易产业的优化创新发展,展开现行贸易法律体系尚存问题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1)法律对实践缺乏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而相应的法律体系构建工作却滞后于对外贸易实践。现行法律缺乏必要的指导价值,难以起到规范市场行为、提升贸易效率的作用。我国现行贸易法律体系的完善构建起步于2000年入世后,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创新,颁布实施部分新的法律法规,并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进一步推动我国贸易市场化、多元化、自由化开展。但随着我国贸易总量和规模的扩大,现行法律指导性下降。相比较2000年,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4.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比超过13%以上,但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近年来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贸易法律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工具,更多时候也成为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从法律角度来看,不论是外部国际法律方面,还是国内法律体系构建方面,法律因素已经成为影响贸易总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将法律因素不断放大,强化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显然是当务之急,而法律体系缺乏必要指导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贸易法律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加以思考和探讨。

(2)缺乏主导性。长期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相关国际法及制度规范,制定权和执行权不掌握在多数国家手中,更不受发展中国家所控制,更多是少数发达国家长期控制着国际贸易框架体系的主导权,鉴于本国利益,这些发达国家经常通过设置不合理规则,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开展,伤害到发展中国家贸易自主发展权益。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贸易国,理应具备更强的贸易主导权,但受限于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现阶段在贸易领域我国法律引导和推动作用不明显,进而使得我国企业容易在贸易活动中受到负面影响,在法律规范不对等和不对接情况下,最终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全面快速发展。

三、完善贸易法律体系策略

(1)强化法律实效性。贸易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优化,需要考虑到对外贸易的动态发展,结合贸易市场变化而不断修订和科学优化,使法律能够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各国都强化了本国贸易领域立法,我国通过对对外贸易法和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实施,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贸易领域法律的保护性,但就法律体系的完整性而言,我国依然要不断完善并强化法律体系,使其实效性更加突出。

(2)建立动态法律体系。对外贸易法律体系建设要结合贸易实践,逐渐实现动态构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各类争端此起彼伏,贸易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类事件频发。例如,美国等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意在遏制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发展,形成对我国对外贸易较大的外部影响,为了积极应对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和复杂的国际法律体系变化,我国应建立起动态法律体系,通过实时有效地对法律机制和体系的创新和优化,提升法律的针对性,抵制欧美国家的贸易垄断和非市场化竞争,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不断通过法律武器争取和巩固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有地位,为对外贸易长期稳定发展打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3)突出法律的引导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当前我国市场机制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对外贸易领域依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通过贸易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能够更为突出法律的引导作用,提升市场发展的规范性,形成对外贸易发展的合力,使我国企业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国际化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降低法律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增强法律的辅助和推动作用。

四、结语

全球一体化早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体化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机遇与风险都是并存的。就我国而言,国际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法律制度和体系亟待不断完善,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梅凤.企业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的法律防控[J].中国商贸,2011(20).

[2] 沈木珠.国际贸易合同适用国际贸易惯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5).

[3] 周新军.关于国际贸易惯例与公共秩序保留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6(02).

篇11

1.1体育服装市场易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毋庸置疑,体育服装的国际贸易一定是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的,但是非经济因素同样也会影响服装贸易市场。比如说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我们依然记得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国际市场的发展规律,限制他国部分商品的进口。中国体育服装的国际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他国的需求量下降。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进口国来说,中国体育服装的贸易冲击的是发达国际内部的夕阳产业,但是往往这些产业受政治因素影响非常严重。有时候由于两个国家的政见不一致,就会导致两国国民的敌对情绪,从而影响到两国国民对彼此体育服装的排斥情感。国民情绪还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国际贸易政策,才是影响中国体育服装的症结所在。特别是对于体育服装来说,是纺织业的一个分支,既要受到“多边纤维贸易协议定”的出口限制,而且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使得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感到危机感,会对中国商品的销售有一定的打压,可以说,中国是西方各国提出反倾销的首选目标之一。

1.2竞争优势不能长期保持

中国的体育服装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之所以能发展迅速一个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是因为中国体育服装物美价廉,但是这一优势并不能长期保持。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其实也不错。作为实际上最大的制造工厂,中国体育服装的制造有着充足的廉价劳动力,附着在服装上的成本会相应减少,在国际贸易中的售价也会较低。但是,自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体育服装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最大竞争优势在逐渐削弱。一些发达国家频繁向中国施压,敦促人民币升值,而且国家在这两年期间也数次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时至今日,人民币汇率与两年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也就是说在国内一件价格与两年前相同的运动服,以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在美国销售,两年前与今天价格是有很大差距的,美国人民需要花比两年前更多的美元来买这一件衣服。其实,就是使得中国商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变相涨价,中国商品手上的“物美价廉”这一王牌也逐渐失去了威力。

1.3国际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全球体育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眼光注意到体育服装的巨大发展空间了。一些新晋的服装品牌正不断出现,抢占市场份额,连美国老牌的服装品牌阿迪达斯、耐克等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纷纷使出各种计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中国的服装业作为国际体育服装市场上的新人更是感到压力倍增。我们的体育服装企业在想方设法进入外国市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时,有时会出现“后院起火”的情况,本土市场一不留神,可能就给了外国企业以可趁之机。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体育服装品牌早就大举登陆中国市场,还有源源不断的体育服装品牌关注到中国这么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想方设法打进来。所以,中国本土的体育服装品牌不仅要走出国门去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且本土市场的国际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2关于中国体育服装贸易的几点思考

2.1树立正确的名牌观念

中国体育服装想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就需要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就是说最好能成为名牌产品。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中国体育服装也就李宁是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其他的都很欠缺,所以对这些体育服装品牌来说,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名牌观念。真正的名牌应该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高价值度、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有一些人认为名牌就意味着高价,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也是对名牌观念的错误理解。真正的名牌的确是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并不是仅供大款享受的高价商品。真正的名牌体育服装也不是走高价或是奢华路线,而是在保证产品高质量的条件下尽量接近大众的消费水平。中国的名牌体育服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营销方式和市场定位,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度身设计的。目标人群在选购时会乐意接受其为首选品。品牌具有高价值度,并不是依靠拔高产品价格来维持的,它依靠的是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高知名度来维持高价值度。

2.2重视本土市场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中国体育服装也在逐渐打进国际市场,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与世界各国的体育服装展开激烈的竞争。诚然,进入国际市场是中国体育服装的一大进步,也是必经之路,但是并不是说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就能够完全放弃原有的本土市场。众所周知,全球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市场潜力都没有中国大,在全世界将目光盯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上时,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本土市场,在中国,我们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相对外国体育服装品牌来说,具有天然的优势。体育服装竞争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指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去施展拳脚,另一方面是指在本国市场接受外国企业的竞争。一些企业一旦进入国际市场以后,就失去理智了,以为世界无限大,忽视中国市场了,盲目地追求出口额的扩大,却把极具成长性的中国市场拱手让给了外国体育服装品牌。为了打入外国市场,而放弃本国市场,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中国体育服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尽可能占领本国的市场份额。

2.3准确把握战略环节

篇12

“外贸强省”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综合性概念。何为“外贸强省”,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但“外贸大省”与“外贸强省”有明显的区别。外贸大省指进出口贸易额居国家前列,进出口商品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省份。

对外贸大省的判定是基于重商主义理论的。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出口的越多,贸易顺差越大,获取的金银就越多,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越富裕。因此重商主义理论支持下的外贸大省的贸易主体多是一些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的一般供应商和主要供应商,生产方式以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为主,过于重视量的衡量,因而对出口贸易依赖性较大,不利于一省贸易结构的优化,其评价指标一般局限于GDP、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等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的经济经常是融合在全球中的,对外贸强省的判定需要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全球生产网络(Dieter and Henderson,1999)是指为生产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企业关系,这种关系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连接起来, 通过潜在市场使用者-发明与设计-再设计-生产-营销之间的联系与反馈构成全球生产的链接过程。全球生产的链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贸易主体、贸易内容和贸易客体来完成的一般产品生产并出口到国外的流程。它存在于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从而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因而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过程,就是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对贸易主体、贸易内容和贸易客体升级的过程。贸易主体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逐步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并沿着“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品牌领导者”的路径不断升级。从贸易内容升级而言,它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加工贸易总量从量的粗放型增长向质的集约型增长转变;二是加工贸易主体更多地融入高新技术产业网络;三是产品结构升级;四是通过贸易品质的改变促进其出口价格改善,即贸易方式升级。从贸易客体升级而言,对外贸易逐步实现贸易区域的合理分工和多元化,更大范围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 通过以上分析,外贸强省的指标体系可以从贸易规模、贸易主体、贸易市场、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贸易环境六个方面来构建。

二、广东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困境

广东作为外贸大省的地位已毋庸置疑,但是广东离外贸强省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广东在向外贸强省转变的过程中主要还面临以下发展困境。

(一)广东省对外贸易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降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近十年来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从2002年的2210.92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9133.34亿美元(如表1所示)。虽然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首位,但是其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2年的35.6%,降至2011年的25.1%,即由原来最高占全国的比重1/3下降为1/4。其增长幅度总体上也低于全国平均增幅,就2011年来说,其增长率为16.4%,就比全国增幅低6.1个百分点。显然,广东省对外贸易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不断下降。

(二)外资企业是广东省对外贸易的主体

近年来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快速增长。通过整理后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近些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在广东省贸易总额中占据较大比重(如表2所示)。在出口方面,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广东省总出口中占63.9%,而2008年之后则有所下滑,到了2011年外资企业出口总额为3247.6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61.1%,但是所占比重仍超过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之和。而国有企业则由2007年的15.4%下降至2011年的10.7%;在进口方面,近年来外资企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从2007年的66.5%降至2011年的59%,但所占比重依然较大。而国有企业则由2007年占总进口的18.9%下降到2011年的12.3%。总的来说,广东省的外贸发展过分依赖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对外贸易的主体。

(三)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

外贸强省必须拥有以服务贸易和高技术产品为主导的贸易结构。目前,广东省服务贸易增速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其进出口总额排位居全国第三。2006至2010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88.6亿美元增加到608.2亿美元,年均增长34.0%。到了2011年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884.94亿美元,同比增长45.16%。其中进口445.18亿美元,同比增长48.32%;出口439.76亿美元,同比增长42.10%。但是2011年服务贸易在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只有9.7%左右,这与贸易强省所要求的指标(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应超过50%)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品贸易额为3632.2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例达到39.8%,同比增长8.6%。显然广东省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幅比较大,但是占外贸总出口比例还是较低。

还有,进出口份额较大的机电产品在2011年进出口586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低于全省进出口增幅3.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2265.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口的59.4%,增长10.3%,略高于江苏、上海和山东,比全国进口增幅低2.4个百分点;出口3597.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的67.6%,同比增长14%,低于全省出口增幅3.4个百分点,比全国出口增幅低3.5个百分点,并且出口的机电产品大部分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这些情况都说明广东省在向外贸强省转变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外贸结构,以提高外贸竞争力。

(四)对外贸易方式初级化

改革开放以来外经贸成为广东经济的生命线,然而,在出口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一直偏高。2005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额都逐年增长,分别从2005年的1018.21亿美元和2922.08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3208.8亿美元和5077.5亿美元(如表3所示)。虽然在201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为19.5%,高于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13.8%,但一般贸易额与加工贸易额的比例为0.63:1,一般贸易比重仍然较低,并且其出口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显然,这与外贸强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大于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情况截然不同,说明虽然广东省不断提高加工产品所含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但是仍以粗加工为主。

(五)贸易市场过于集中

据统计资料显示,一直以来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市场大多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州。2011年广东省的外贸市场份额亚洲占65%左右,而北美和欧洲合占25%左右,但主要集中在6个国家或地区,他们分别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东盟、日本和韩国。2011年,广东省前三位出口贸易伙伴是: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前三位贸易伙伴出口额占广东全年出口总额的67.8%,同比增长13.1%。同年,广东省前三位进口贸易伙伴是:东盟、日本和韩国,其进口额占广东省全年进口总额的37%,同比增长11.3%。

显然,广东省对外贸易市场相对集中,尤其是出口市场前三位占到出口总额的60%以上,这无疑降低了贸易市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程度,增加了对个别贸易伙伴的依赖性,容易被他国(地区)牵制或受经济冲击的影响,不利于广东省外贸经济的发展。

(六)贸易环境急需改善

截至2011年,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现在,涉外经济摩擦加剧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也意味着广东这个中国外贸第一大省的对外贸易环境也进一步恶化。入世前,与广东省发生贸易摩擦的对手多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入世后,欧美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对广东省产品出口发起的调查呈现增加的趋势。2011年广东省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90起贸易摩擦案件,其中涉及机电、轻工、农产品、纺织品及电子行业,虾、家具、彩电、鞋等案件的个案金额都超过1亿元,涉案企业上百家。

在遭受来自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调查时,近年来开拓新兴市场卓有成效的国家和地区,也频繁对广东省发起贸易摩擦,如2011年7月墨西哥对阿莫西林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拉美地区对广东省的首例双反调查。阿根廷和巴西也对广东省出口的瓷砖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三、加快广东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改善贸易规模的能力

广东省应该改变长期贸易顺差的局面,制定相应的适度增加进口的政策,重新审视进口和出口的作用。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方法:第一,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对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放弃单方面利用国外资源或国内资源的出口政策和进口政策,要把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相互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互动的整体。不仅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转移国内长线生产能力,合作开发本省需要的资源,深度开发国际市场,而且还要鼓励大型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创造并拥有自主的工业产权。第二,发展与贸易互补性的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广东所需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资源,如自然资源、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以改善广东省资源供给的态势,使得我省在国际资源市场上逐步趋于有利的地位。

(二)推动国内企业发展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

广东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扶持民营企业,扭转外资企业主导广东出口贸易的不利形势,以推动国内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外贸企业,通过改制、重组或集团化发展,完善资本运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使国有外贸企业成为扩大广东外贸出口的主力。同时,政府要给予资金、技术方面的倾斜和支持,降低进出口权的门槛,以鼓励、扶持、引导民营出口企业加速成长壮大,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加快走向国际市场。

(三)积极实施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

广东的商品多半是出口到美国、欧盟、香港、东盟、日本和韩国,这样的贸易格局很容易受到主要贸易伙伴政策、金融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不利于抗击风险,一旦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或经济出现问题,就会使广东的外贸事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一方面,在继续重点、均衡开拓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贸易市场的同时,有步骤、有选择地开拓新兴市场,使广东省的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风险,增强应变能力,适应广东省产业快速发展和外贸不断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针对不同的贸易出口市场制定不同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使得新型的出口市场更具吸引力,以有效地降低外贸风险。

(四)优化外贸结构

从广东省对外贸易结构看,由于出口产品技术性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造成质量不高,致使广东省对外贸易结构总体层次和效益较低。为此,一方面,应该优化货物贸易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广东省应该大力提倡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实行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最终实现“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新的贸易”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广东既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服务业市场竞争环境,又要通过财税等扶持政策鼓励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优先发展,并对服务贸易出口业务和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在促进服务贸易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按照低碳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这些服务贸易行业的低碳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贸易的档次和结构,规避低碳技术贸易壁垒。

(五)完善对外贸易方式

在广东省的对外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加工贸易为广东省外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比重失衡,加工贸易的比重明显过高,而且大部分是粗加工。所以,在贸易方式方面,一方面要合理协调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比重,大力促进一般贸易的发展。为此,广东省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扩大省内采购原材料和使用国产料件的份额,带动和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同时在与外商合资合作过程中要强化技术创新,加快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和自主技术,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改变广东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小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提高加工贸易的层次,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广东应加快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由加工基地向生产制造基地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六)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支持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为此,政府首先应该改变过去较为单纯的“鼓励出口”政策,引导企业通过提高出口质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扩大出口,而不是以增加出口数量为手段,更不能以牺牲价格和利润为代价,这不仅浪费资源、能源,还会加剧贸易摩擦。其次,实施规范的出口管理制度。广东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运用多种手段,防止省内出口企业出现低价竞销、出口结构单一、不注重品牌塑造、污染环境、侵犯知识产权等坏习惯,鼓励外贸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加大研发和设计投入,促进省内外贸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第三,应大力培育并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发生国际贸易争端时,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往往独木难支。因而要在发挥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前提和基础上,选择出口规模较大、竞争能力较强的行业建立行业协会,以便在多、双边的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加强沟通,扩大影响,抱团应对贸易摩擦。第四,加强培养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有重点地培养一批精通WTO协议相关内容的,具有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改变广东省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及争端中的被动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广东真正成为一个外贸强省。

参考文献:

篇13

[DOI]10.13939/ki.zgsc.2016.01.079

1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概述

在2012年,我国首次成立了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五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正式开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中国政府给予了相当大的扶持,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也首次被提及,开始了中国外贸市场发展的新篇章。所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不经过出国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商品,完成支付结算的一种货物交易方式。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正在经历一个彻底的转型,从“黄页式”的信息平台转向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包括海外推广、交易支持、在线物流、在线支付、售后服务、信用体系和纠纷处理等整合服务。

经由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商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接触需要进口货物的消费者和零售商,这大大地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资金消耗,从而使出口商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利益。可以说,正是基于我国传统外贸发展受到局限的现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一方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外贸企业也在这样的局势下加大了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重视,很多外贸企业迅速的加入到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商业竞争中来。艾瑞公司预测,在全球电商快速发展和中国电商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到2016年将会达到19%,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将达6.5万亿元。由此可见,分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外贸市场的影响相当必要。

2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外贸市场产生影响分析

2.1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加快了外贸市场中货物交易和流动时间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有效地将原来对外贸易中出现的货物交易和流动时间问题进行改善。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模式下,国内外市场关于货物的交易打破了传统的货物流通方式,不再通过一层层的中间环节来流通,通过互联网的支持,可以大大缩减流通环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如国内出口公司只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登记,就会有国外企业或消费者从网上直接购买和支付。这样一来,有效压缩了交易的环节。一方面提高了出口者的利润分成,另一方面减少了货物的流通时间,最终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建设起了流通国内外贸易的桥梁,增强了外贸市场的发展,有效地增加了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2.2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加强了市场信息流动速度

现有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凭借其强有力的全球性特点,弥补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下市场信息得不到快速传播的特点,避免了错误信息的筛选,降低了寻找贸易伙伴的成本。在现有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应用下,进出口公司可以得到关于消费者更加确切的需求信息以及外部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这样一来,极大地减少了因搜集信息造成的时间浪费问题。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企业可以有效解决平日里那些因为在货物市场流通贸易中环节太多造成的消费者流失问题,另外可以加大对外贸易的传播范围,将边缘市场以及零散市场利用起来,增加对外贸易市场力度。因此,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有效地解决了在对外贸易中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的问题,加速了市场信息流动速度。

2.3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促进了外贸市场转型和升级

当前,所有制造业行业正在加速洗牌和变革,外贸摩擦越来越频繁,加速了外贸黄金时代的结束。从“广交会”可以看出一些迹象,订单和成交量并不尽如人意。跨境外贸电子商务开启了新型的外贸时代,加快了中国产品出口升级和转型,可以帮助中国优质产品杀出一条血路。可以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对外贸易单一和粗放的市场流通模式,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转型,这种外贸市场转型对我国整体经济的转型影响极大。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方式下,进出口商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平系市场上的合作伙伴,企业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对于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反馈进行及时的了解,这样可以改变单纯的被动局面,帮助外贸企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来对企业内部生产方向进行调整。另外,进出口公司直接投入到市场流通运行过程中,可以加强其自主品牌的构建,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3 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推动外贸市场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对外贸企业的信息建设

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成功的范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取得巨大效益与信息建设的推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只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的参与,才能继续深化外贸企业的发展。我国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为主,但是其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加速推进。加强电子信息的搜集以及整理,强化对已有信息的推广宣传,对加快对外贸市场的信息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加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不强、发展空间小,难以吸引相对紧缺的技术高、能力强的高级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短缺,严重阻碍我国中小外贸电商的发展。同时,由于地域广阔、各国法律适用问题等,使交易安全风险较国内更高,跨境在线贸易处理起来更为复杂。政府应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合理引导国际贸易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融合与创新,探索跨专业学科建设以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投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人才。

3.3 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度完善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产业,目前已有的世界国际贸易法中很多规定很难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相符合,这就给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带来了很多的阻碍。为此,在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同时,一方面政府依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必要,另一方面要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度的修订。只有在政府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本权益都有很好保障的基础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才能对外贸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

4 结 论

近年来,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中面对的矛盾日益增多,这些矛盾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外贸市场做大做强的阻碍。面对目前的对外贸易市场困境,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重视,国家加大对于对外贸易中电子商务设施的投入,优化电子商务环境和法律体系,加强监管,为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中打造良好的市场平台,另一方面更要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外贸市场的影响分析来寻找出能够促进我国外贸市场发展的新道路,并且积极地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现的弊端进行改革,让外贸企业能够呈现出新的面貌,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大繁荣。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