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篇1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创新

1导言

企业档案的建设是保证企业工作有序进行、高效运转的基础,而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由于档案数据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庞大性而使档案的录入、储存等都面临很大挑战,很难适应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变化。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否建立妥善,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不能一味照搬其他企业的方式,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建设。

2什么是档案室的“四精”一流的思考

实现“四精”一流,必须将“一流”理念贯穿所有工作始终,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有一流的标准和要求,一流的业绩和成效。黄龙滩电厂办公室重抓档案“四精”一流建设,管理实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创建“四精”一流企业的成效主要不在于局部的突破进步,而在于整体的管理提升,我的理解是必须全厂所有单位、部门、班组、个人都达到“四精”一流,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到档案室,我认为是:人员做到“用心工作,专心做事,尽心履职”,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怨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遵章守纪“零考核”;立足岗位加强学习,掌握真本领、练就硬功夫,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争当技术能手;积极投身品牌建设,注重新闻挖掘深度,展示办公室形象;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落实机关“十不准”要求,发挥好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度新增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工作中实现沟通协调“零距离”、档案查询“零障碍”、服务质量“零投诉”;全厂干部职工能够方便、准确、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的查全率、查准率均达到100%;有效开发企业档案知识信息资源,档案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建设的问题

3.1企业档案信息化认识不足

目前人们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已经习惯了人工处理档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部门积极利用这一便利基础,顺应时展要求,对于效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档案的个人工作效率、提高企业部门的整体职能效率,还有利于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信息化这个大环境的形成,一味坚持传统思想观念是不可取的,企业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者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并传递相关积极信息,鼓励二级单位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提高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3.2档案管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

我国目前许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这是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绊脚石。一方面,这些非专业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生,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所以在网络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严重影响了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年龄都比较大,在工作上缺乏责任心和工作激情,导致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大的缺漏,他们也不能及时的发现,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形同虚设,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只有让专业的人员去从事这项工作,才能加快我国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3.3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部分企业档案部门也积极引入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以便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响应国家信息化战略。但实际上,目前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设备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偏低,只有简单的编辑、传输文件等功能被利用。各档案部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已有设备利用起来或引入新的信息化设备是下一步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工作点。

4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措施

4.1善于学习

档案管理以安全管理为基础,以确保安全为底线,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协同发展。面对档案种类繁多、现代信息化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要开展终身学习模式。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一是不仅要学好档案管理技能,要对档案法、目录学和档案保护学等学科有详细了解,同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体系,能够看懂档案里面的内容,并将各方面繁杂的信息进行区分和整理。二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熟练掌握档案数字化各种软件运用,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灵活运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扫描仪、PDF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完成“档案资料管理者”向“档案信息的导航者”的职能转变。

4.2加大档案收集力度

着力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资料的收集,确保电子文件与纸质及其他载体形式档案同步收集,确保我厂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及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不流失。针对我厂运维检修、技改和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实际,自觉学习工程建设管理环节的相关知识,做好与项目管理部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沟通,做好科技档案归档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及时了解工程建设动态,将各阶段形成的档案及时收集整理直至竣工验收,使工程档案形成首尾相接、互为因果、全程控制的记录体系。

4.3提升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一是创新服务形式。依法做好档案查阅服务,改进查阅方式,简化利用手续,提供最快捷、最完善、最范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拓展服务渠道,围绕工作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做到档案资料的查全率、查准率均达到100%。二是加大档案开发力度。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为全厂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三是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4.4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组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件比较浩大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正确对接和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档案信息化工作组。档案信息化工作组主要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总体布局,并制定详细发展和工作计划,同时推进和监督信息化工作的进展,直至完成。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但也是我国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所以只有组织者和实施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重视这项隐秘的工作,学会用网络信息技术去管理和监督,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隐秘性目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彻底解决和完成的,它需要档案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中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应该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入手进行落实,同时对于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为企业的管理发展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非常普遍的,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工作、核算工作以及决策工作都进行了改变,并且逐步构建起了一套更加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时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企业展开各类经济活动中,各类数据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进行控制,并且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和修正。在这样一个更加高效的流程,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推进了多个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写作的主动性,同时也避免了其他部门获取和利用财务信息时受到的限制和约束,极大程度地完成了信息的有效集成和统筹管理。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的优势

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信息化调整。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全面地地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基础核算的工作量较大,同时其中的计算内容较多,这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落实,利用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计算,这样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得多了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具备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分析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形势,为企业的决策制定给予可靠的基础和保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突破了财务管理工作中办公的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需求,解除了多方面的限制。在信息化建设中,财务信息本身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流转,这样内部整体的业务体系可以得到更好地完善,整体工作的开展具备了更强的协同性方面的优势。这种协同性优势的建立,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另外,以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是依靠人工手动进行完成。信息化建设中,整个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集约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现了对于以往旧管理方式的改造,精简和优化了会计业务的职位,这样整个信息共享效率、决策体系的完善都得到了更好地保障和提升。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的风险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整体从体系建设角度上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内部的管理架构、工作流程以及业务类型等都存在差异,这就为相应的软件系统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部分员工初次接触信息化管理模式,自身的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数据内容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些信息安全风险的客观存在。如果日常管理出现问题,没有定期展开有效备份,那么如果遇到黑客攻击、软硬件故障以及非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么数据本身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客观地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对待,不仅认识到其优势,同时也要对其相关工作开展中的风险进行明确,这样才能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思路

第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应该从思想层面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同。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科学、客观地强调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并从思想层面上进行带动,让财务管理部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本身为企业提供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在企业进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明确自身当前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完成调整。企业管理者也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给予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支持和配合。第二,提升在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虽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已经从软件层面和硬件层面上进行了全面入手,但是会计人员自身却依然不能很好地做好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配合。人员技术、能力素质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缺失,是当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的必要举措和内容。企业内部要积极推进相关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让在岗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和认知,提升在岗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为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开展落实给予相应的保障和支持。第三,正确看待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风险。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其建设过程中的整体风险是不可控的,这些不可控的风险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地防控手段。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企业带来损失。汽运诶不要正确对待风险,并且结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相应的保障。例如,对于信息安全问题来说,就要指派专人做好定期的检查维护备份工作,构建并执行安全保障机制,提升对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只有具备了客观的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中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规避和控制,才能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推进和落实。第四,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好内部管理和监管控制。以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靠手工进行完成的,而当前信息化的处理方式也使得舞弊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以往的监督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对于新时期的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工作行为进行监管控制。企业应从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角度入手,做好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机制策略进行推进落实。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落实和提升。企业本身应该在这样一个趋势下进行不断探索,更好地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完善,构建一套更加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让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让企业本身更加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作者:王丛 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武义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1).

篇4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获取可持续发展优势的重要祛码。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任何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都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对信息的使用是否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本文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细胞。2008年,全球性金融海啸来袭,令许多竞争优势原本不强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如果想要帮助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必须加强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着非凡的活力,但他们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仍然是落后的,落后不仅体现在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仍然没有充分利用如今飞速发展的宽带互联网优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们,对企业的信息化缺乏准确的认识。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不改变思路,漠视类似企业总机、网络传真、“全球眼”等如今已经很成熟的企业信息化技术,那么,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可能将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被淘汰,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极为必要。

三、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1、利用移动通讯企业来帮助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

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山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移动办公系统”、“移动营销系统”、“移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等针对性信息化应用,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而且一举解决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短板”问题,成为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一项“利器”。

截至目前,山东移动提供的移动邮件业务正在为全省3000多家企业集团提供服务,5万多名企业客户每天通过手机像收发短信一样地接发处理邮件;山东移动有2000多套移动服务器服务于不同类型与不同规模企业的办公、生产及售后服务等流程的信息化应用;蓝海商务平台已为全省6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移动0A、会议电话、企业建站、网络传真、企业邮箱等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数万名业务员,每天通过手机终端提交订单和查询营销库存信息;山东移动的位置服务平台每天为20多万移动设备和人员提供位置信息服务;400多万移动用户通过集团彩铃业务传播公司业务与服务。德州商储超市有限公司是一家便利性商业连锁超市企业,旗下有23家连锁分店,并向周边地区的上百家超市批零供货。每隔一段时间,公司的业务员都要到超市网点实地盘货,并向总部汇报货品的进销存情况。山东移动根据企业的需求,研发了基于WAP的“移动营销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公司分散于上百家各县(市、区)的连锁分店及供货超市都实现了商品信息查询、订单上报、已上报订单跟踪查询、修改订单、企业员工通讯录查询和快速拨号等功能。

2、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当前要把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和引进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加强企业领导、中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以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讲座、信息、展览展示等形式,营造信息化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还要组建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团队,切实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应该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见》,要加强领导,明确组织机构分工,适时成立“政府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制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优惠政策;加强电子政务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加快实现面向中小企业的网上申报、许可、审批和招标采购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程的快速推广。

4、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必须与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要落实到企业的经营基本要素:满足客户需求,抢占市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增值能力,加强售前售后服务,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优化,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总体水平和效益。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怡文.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9):87-88

[2]李爱红.我国企业信息化建成设现状与发民思路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6):11-12

[3]单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惑与对策[M]中国外资历,2 008年(5):57-58

篇5

二、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改变传统旅游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整合各种旅游信息资源,从而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

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拓宽了旅游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快速及时地获取最新、最有效的信息资源,抓住市场机遇,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由于旅游业特殊的产业性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简化管理程序,降低成本。同时,随着旅游信息化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信息沟通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中小旅游企业也将摆脱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获得与大型旅游企业同等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旅游企业基本认同了信息化建设对于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的巨大作用,也有主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愿望和意识。但是,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在价值的正确认知,主要表现在缺乏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程的认识和把握,没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很多旅游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宣传网站的建立当作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价值完全发挥出来。这些都使得旅游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旅行社,而且多数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旅行社内部的管理部门基本上都还没有形成局域网,信息化模式较为单一。随着个性化旅游趋势的日益扩大,传统的接待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范围,陈旧的广告宣传活动和旅游产品的推销手段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总之,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若要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就必须改变这种单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现代技术接轨。

(三)旅游信息化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差

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也就要求旅游企业能够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旅游服务,并且有完整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传输网络来支撑。但我国的多数旅游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旅游消费者的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一整套的信息应用系统存在着很大差距。例如,网上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设施建设不完全、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定制业务能力低下、旅游信息广播不到位等等。这种粗放型的旅游信息化发展不仅收益低下,而且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就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来说,规模已是相当庞大,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却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二者发展极不协调,使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中国某些旅游强省虽然拥有数量较多的旅行社,可是这其中拥有独立网站的旅行社还不及一半;有些拥有独立网站的五星级酒店,能够进行在线预订房间的更是少之又少;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捉襟见肘,信息更新严重滞后。旅游者很难在网上获取最新的旅游信息,也很难与旅游企业进行网上咨询和交流。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坚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念,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深入认识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界定和重要性,去除对信息化建设固有的错误认知和偏见。必要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明确职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旅游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深刻理解和把握自身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应当取得什么样的发展成果。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手段实现旅游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进而从粗放到集约式的转变等问题,都需要旅游企业深化和提高对信息化本质的认识。

(二)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开拓创新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

随着个性化和多极化的旅游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旅游企业信息革命势在必行。要想保持旅游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旅游企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具体地说,旅行社要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和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模式,着重打造本社特色。中小旅行社虽不及大型旅行社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可以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或挂靠在别人的网站上积极进行信息化宣传和在线交易,加快自身结构转型。

(三)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职能,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也应当为之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其提供适当宽松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体现我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咨询,保障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与经济水平的匹配程度

结合旅游信息化的特点,构筑旅游信息网络,缩小旅游企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升旅游企业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企业取得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因此,广大旅游企业应依据当地旅游特色,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内容。同时,加大对旅游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管理思想,充分运用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发展的新思路,促进旅游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篇6

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十报告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下,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小微企业突破目前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在国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力,使工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互联及各种数字化的交互、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社会中的经济、企业的运作模式,信息化也真正融合进了实体经济。目前国内的企业处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体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紧密连在一起的信息经济环境中。这其中也包括了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国家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的各种资源有限,经营成本偏高,随着需求拉力的减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面对信息化既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实施信息化的小微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使有的企业实施了,结果也只是流于表面。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佳的信息化能力,是每个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小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比较单薄,相对信息化,他们更关心业务、成本和利润,而且实际上,由于财力和人力所限,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来做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具体部署和实施当然也无从做起。

我国一直把推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例如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它部委印发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缓解融资难等难点问题,开展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微企业因其自身特点,信息化预算投入有限,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投入较少同时又能满足其全方位需求的产品。

二、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难点

1.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部门引导与支持乏力

首先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环境不足,虽然存在着不少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不够明晰,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财税政策的具体化不够。其次,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不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再次,政府内部管理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顺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难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最后,对于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不利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

2.针对小微企业的外在信息化服务滞后

最近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如“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在不同终端设备(PC、平板、手机、电话等)之间无缝切换”;智能化的IT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可从高灵活性的架构和众多整合选项中显著受益,轻松实现扩展,更加灵活的部署选择,从而全面满足企业各流程、各部门的应用需求”等,或者可以说,达到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针对小微企业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从小微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相符合,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变的情况。而且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也不到位,小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3.小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跟不上。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信息化”还呈现出种种疑虑。他们既担心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成的IT信息系统其投资回报周期有限且无法适应企业形态的快速变化,又怀疑IT信息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其独特的、复杂的应用需求。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的本质是信息化观念不强,随之便会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成功率低、信息化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致使小微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其次是内部管理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管理体系、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比较完善,拥有较多的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因此各个体系的信息化应用更容易实现。而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杂”,业务、人员、流程和IT设备都很杂乱,这就导致企业信息化实现起来存在诸多难题。

三、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出路

1.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

政府在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例如北京2012年联合中国联通、百度、用友、金蝶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通过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管理升级计划、育林计划,为一大批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应用推广、免费建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是加强组织引导。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挥地方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优势,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建设规划;推广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经验,引导小微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如信贷、税收支持等;政府通过调研,主导开发适合不同小微企业的各类相关软件,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再次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新闻媒体受众面广、传播渠道通畅的优势,组织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培训、政策宣讲和案例宣传活动;整合各类培训机构,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免费培训或必要的补贴;整合各类服务机构资源,建立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业队伍和业务服务机构。最后是加强平台服务。建立地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网下服务平台,提供建设专业服务及日常相关专业服务,维护网络运行。营造地方网络诚信平台,让企业通过诚信的通道实现盈利和发展,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自主加入信息化建设,做强诚信绿色信息通道。

2.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主要是成立信息化服务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把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量统一起来,通过品牌扶助、管理扶助、融资扶助、信息化扶助等措施提升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工具,打造品牌实力,获得融资支持,从而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顺利提高信息化水平。例如2011年,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英特尔公司、中国银联等5家合作伙伴在广东共同发起“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创新联盟”,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使其获得高效的金融及融资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共有超过100家中小企业在此次创新性的跨行业联盟的合作中受益,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近5000万元。

3.小微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内外功的结合,内功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首先是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管理层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其次要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最后要提高小微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其中硬件系统是信息化运作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的手段;硬件系统为软件系统服务,软件系统则直接为用户服务。小微企业如果准备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就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并制定配套的硬件系统搭建方案。在选择时切忌贪多求全,或者盲目选择高端产品,而是应以适合企业情况为最大前提。

篇7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企业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而信息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空间。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比较晚,并且存在着用工队伍整体素质一直比较低,管理层经营意识提升慢,生产环境和环节较为复杂等客观困难,同时,即便是在煤炭行业内部,由于生产环境、技术装备等条件的不同,必然有管理模式的差异。上述这些,以及其他一些先天的因素,决定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那就是突出针对性,有所取舍和扬弃。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从信息化大的发展建设环境看,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于20 世纪70年代中期,一开始就比发达国家晚10多年。改革开放后,信息化工作在80年代掀起了,进入90年代以来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目前发展水平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l0~20年左右。即使在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国家重点企业,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利用网络开展信息服务的层次低等。

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比国家信息化建设还要晚一些。以平煤集团为例,成立信息化主管部门虽然比较早,而且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也搞了很多年。但是,以OA办公自动化为主导的,大范围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只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由于起步比较晚的影响,煤炭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硬件(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投入的额度,比软件(人员技术素质培训,以及管理层信息化意识提高等)的投入,难以形成合适的比例,没有做到基本同步发展。这种差距的存在,也正是煤炭行业信息化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有一定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第一,历史原因造成煤炭企业对信息化技术重视不足。煤炭企业自形成以来,从1949年到1987年一直在计划经济的庇护下。煤炭产品比较完全的进入市场,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企业活力、创造精神和接受新生事物的主动性不够。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下属的单位,与市场接触更少,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对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感受不深刻,阻碍了利用新技术、新思维进行创新性工作积极的发挥。

第二,社会外部环境对煤矿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而且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误区也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上一直有一种流行病,那就是为了赶上信息化潮流,大量购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但对企业基础管理,特别是对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实行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快更好地与网络化、信息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从另一个层面讲,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在各项专利技术方面,特别是各类管理软件开发方面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使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造成煤炭企业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与信息化技术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比如,现行社会上开发出来的各类软件,基本没有针对煤炭企业而为的,一套软件引进煤炭企业是,要经过多次的磨合与改造,这个过程,少则一两年,多则好几年,甚至由于开发思路和管理理念的差别,最后不了了之,这也是造成煤炭企业信息化进展慢,对信息化热情不够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煤炭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一是部分煤炭企业管理高层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三是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四是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另外,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五是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缺少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六是煤炭企业多年形成的习惯使然,企业好不少,就是看产量高不高,而没有看到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水平、细化经营控制等方面的功效。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搞好信息化建设,一是一定的网络设备和其它硬件配置;二是有一批能够操作和应用的人员;三是把信息化与管理有机的结合。上述三项缺一不可,缺少一项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据报道,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作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要赶上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首要解决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要理清思路,明确建设进程、方法和步骤,要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企业的管理应用系统等建设工作分清主次,逐步推进。有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搞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也就是管理流程再造。即,将多层次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型的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内部网络化,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更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拆除传统的一层一级的管理藩篱,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二,彻底改变传统管理的思维方式,从企业组织的整体出发,在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整体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的数字化基础,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这样,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数字化管理基础才能成为企业走向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坚实保证。

第三,处理好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人才的内培与外聘的关系。今天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同时发展的历史时期,随着知识对发展经济作用的增大,在劳动者中从事知识工作的知识工人也在不断地增加。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改变对知识工人的看法,不再是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属下,而应该看作是使企业走向网络化、信息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共同管理者;不再把对知识工人的劳动支付的报酬看作是“成本”,而应将拥有知识工

篇8

1“十一五”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企业紧紧围绕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特点、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进、企业主导”和“做有效益的信息化”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据有关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企业在企业战略信息化方面有较快的发展和推进。其中采用企业战略实施控制的占抽样样本的58.8%,采用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占抽样样本的76.5%,采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占抽样样本的65%等。虽然抽样样本的数量不能覆盖全部建筑企业,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一些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建筑企业,通过狠抓应用,强调效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系统,建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和突破,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十一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推动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和不同类型企业信息化的示范。1)完成了涉及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10项标准规范研究成果,涉及标准体系、标准术语、电子政务、施工、监理、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产品分类等;2)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快的发展,如:有7个企业建设了BIM示范应用项目;有20个企业实施了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平台建设示范应用项目;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信息化有20个企业参与示范应用;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包括知识管理、企业战略实施控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等,在50个企业中等到实际的示范应用;还有其他内容的信息化项目在10个企业中建设并投入应用。虽然“十一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不管是应用范围和还是应用深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扩展的空间以及发展的潜力,这也预示着“十二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2“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1)培育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以各种方式促进、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信息化建设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引导机制,促进提升信息化建设依托和服务平台的水平,采用典型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营造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形成全行业、企业协同推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以应用促发展。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联系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支持企业防范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走科学、简便实用,且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建设道路。3)狠抓应用效果。以科学发展企业统领全局,以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和做好做强做大主业为中心任务,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4)创价值见成效。在原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能力为目标,深化应用效果和领域,让企业信息化建设创价值、见成效。(2)发展目标未来,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应实现如下努力目标:1)以行业或专业领域为主,基本建立与信息系统集成、共享、协同应用有关的关键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引导机制。2)大型、集团型企业,继续以企业管理标准化为抓手,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建设、企业风险防范和主营业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形成一批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3)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的企业,要在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完成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一批达到宣传有窗口、沟通有平台、核心业务处理有系统的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在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注重投资与成效平衡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保证企业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5)全面调查研究,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且应用成效好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优秀个人,建立信息化标杆,并加大标杆示范的推广应用。6)深化工具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争在虚拟施工、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以及工程生命期质量安全远程协同监控与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基本形成软件产品或半成品。

3“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企业是应用的主体。建筑企业应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正确处理企业改革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模式、面临的风险和所具备的资源,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技术路线和建设内容。(2)机制建设是保证。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应站在建筑市场发展环境的高度,对参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有关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应用绩效评价引导机制。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和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或信息化治理机制。(3)正确的技术路线是保障。建筑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在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流程优化设计等方面有效地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集成应用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采用正确的技术路线,建立基于基础数据元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企业级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工作和管理;另外,还要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的综合防护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能力。(4)服务企业决策是目的。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应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企业实际需要,进行“高层”设计,“底层”探索,建设能服务于企业决策、协调配置资源和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应用信息系统。(5)应用效果是根本。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以防范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为根本,积极探索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制定企业中长期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信息系统建成后,可应用、见成效。

4“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篇9

什么是隐性成本?信息化建设中的隐性成本包括哪些要素?该如何确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该如何控制隐性成本?

在经济学中,隐性成本特指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隐性成本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的总和。隐性成本可以分为潜移性的隐性成本、迁延性的隐性成本和结构性失真成本。

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成本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不仅仅指企业实施信息化所需要购买的软件、硬件、服务等支出,而且泛指企业从接触信息化、实施信息化到信息化产生效益时,所产生的总体成本。

由于信息化的建设周期较长,分阶段进行资源投入和重复迭代进行资源投入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为便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周期汇总分为以下三种:信息化准备阶段成本、信息化实施过程成本和信息化维护成本。各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如图1所示。

信息化准备阶段成本

信息化准备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咨询服务成本、企业变革成本等四大类。硬件成本包括基础网络建设成本、硬件设备成本,软件成本包括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系统软件的购置,咨询服务成本包括企业为进行信息化建设而进行的购买信息化规划服务、系统需求分析等所付出的成本,企业变革成本包括企业为进行信息化建设而采取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的变革成本可能会贯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信息化实施阶段成本

信息化实施成本包括企业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软件二次开发成本、员工培训成本、软件实施成本以及相关的管理变革成本。软件的二次开发费用主要指软件选型以后,企业和软件提供方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二次定制开发所产生的成本。软件的培训包括使用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因此,培训成本主要指软件的提供方对于软件的购买方进行操作技术转让的过程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软件的实施成本也是企业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成本,不仅仅指企业支付给软件提供方在软件实施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费用,还应包括在软件实施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包括信息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经济人员,他们的成本包括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这些人员的人力成本应该计算在内。

信息化维护阶段成本

后期的维护成本包括硬件、软件的后期维护、维护人员的工资、硬件网络产品的损耗、机器维修等成本。对于企业信息化维护阶段成本而言,具有明显的迭入特点。一方面,维护阶段的维护成本与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和实施阶段的投入成本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前期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到位,软件选型、实施、培训等工作都较好地结合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那么后期的维护成本相对来说会比较小。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因此,企业的生产规模或者企业业务以及组织形式都会发生变革,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和软件系统都需要适时地更新,这也是维护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成本。

隐性成本难以确定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周期长,可变因素比较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隐性成本。下面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分析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隐性成本。为了分辨隐性成本,我们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所需投入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准备阶段的隐性成本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准备阶段,隐性成本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硬件和软件选择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实际发展情况的硬件和软件,就会产生隐性成本,如:软件的开发效率低下、延长工期和费用超标;系统质量不稳定,为将来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埋下隐患;设备闲置,软件功能未能全部应用等。第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伴随着企业管理组织上的变革,存在原有管理体制向新的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因此会涉及到新的管理模式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效率降低、员工积极性受挫、客户服务能力降低、市场份额萎缩等隐性成本。这些隐性成本是每一个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都必须面对的,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最大,因此,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隐性成本大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实施阶段的隐性成本

在信息化实施阶段,由于系统实施所需的硬件、软件成本基本已经确定,所以,这一阶段,隐性成本主要发生在企业变革成本中,在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如果企业没有完成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并建立起合理的规章制度,就会出现企业信息化和管理“两层皮”的局面,导致系统使用人员消极或不愿使用,从而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和系统无法反映企业日常业务等情况,这样将影响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使系统无法产生相应的效益,并使企业的投资付诸东流,从而造成隐性成本。

维护阶段的隐性成本

在信息化维护阶段,大部分存在的成本为固定成本,在这一阶段,隐性成本的产生主要是信息化准备阶段和信息化实施阶段产生的隐性成本的延续。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去固定成本,其余的所有成本都可以定义为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有时是非常大的,甚至会超过固定成本。因此,如何对隐性成本加以有效控制,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何控制隐性成本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隐性成本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软件的选择,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变革。因此,在企业内部树立信息化成本观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软件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利用“管理+IT”的思路,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变革融为一体,会极大地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隐性成本。

篇10

近年来,国有煤炭企业大力倡导精细化管理。在迈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如何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流程的部分或者所有环节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从而起到提高企业生产力、优化企业管理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等作用。具体来看,企业的信息化从企业的运营环节上可以一般分为生产环节信息化、内部管理信息化、产品营销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等多个组成部分。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其信息化的内涵也会因为其特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与一般的企业相比,煤炭企业生产方式特殊、组织机构复杂、职能部门类别多样、员工数量偏多,从而使得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更加复杂且重要。对于煤炭企业来讲,信息化具有其特殊重要的含义。首先,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强调过程管理。煤炭企业的生产性质要求对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其信息化强调了对于各个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和使用。其次,煤炭企业的信息化表现为煤矿开采系统、产品输送系统、市场销售系统和配套辅助系统等多个特征迥异的子系统的高度协调和统一。对于传统粗放式发展的煤炭企业来说,信息化是煤炭企业走向精细化管理和节约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要进展

为了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国有煤炭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不小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煤矿开采加工、运输和销售、企业组织管理等多个环节。具体来看,多数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在生产环节运用较多的是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流通环节使用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在销售环节使用了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环节使用了OA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财会系统以及企业网站等多种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

(二)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尽管国有煤炭企业对于信息技术产生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于信息技术的配置和使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许多国有煤炭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总体不够,使得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许多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配置不足,难以有效的利用和发挥现有信息技术的功能。第二,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煤炭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实际需求来配置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和人员。这种以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企业在少数经营环节上对信息流的处理和使用需求。但是,这种区块化明显的信息技术系统模式,并没有考虑到集团企业层面上对于技术的整体使用需求。许多国有煤炭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都相互封闭,并没有形成一个开放和共享的体系。第三,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对于多数国有煤炭企业来说,目前普遍只有财务系统和生产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而生产经营中的其他职能部门对于信息的管理仍然是割裂的。此外,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技术或者信息系统缺乏足够的衔接,企业核心决策层难以集中高效地综合利用各个部门信息,从而不能带来集团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原则

我国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过程需要一定的原则约束。具体来看,第一,可行性原则。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首先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在企业资源层面的可行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资金和人力方面的大量资源配置。因此,在规划信息系统构建方案时,应该做出科学的阶段性目标和可行性评估。第二,一致性原则。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首先应该确保同企业的中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复杂,应该保证其在企业的既定发展目标下完成,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其次应该确保不同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一致,避免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不兼容和冲突造成的资源损耗。

四、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首先,应该合理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和细分目标,同时规划各类目标下的具体工作范围。一方面,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规划,要以煤炭企业的集团发展目标为指引,以此为基础,充分考虑煤炭生产、销售和企业管理等多个维度上的具体信息化目标,保证各个目标之间的相互兼容性。另一方面,在不同层次的信息化目标下,应该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工作范围规划。应该梳理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煤炭运输、供应链管理等不同环节的业务现状及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具体需求,从而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定制对应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1

内部控制是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内部管理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与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不断内控的相关规范与指导意见,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然而,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和发展却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作为企业自身的一种自我监督与自我调整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或制度应当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改进和完善,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真正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在要求。

一、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决策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理念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信息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与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已逐渐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不是资金,也不在于技术,而是企业管理思想与理念的更新。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2.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企业的管理多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来收集和处理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智能信息工具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组织流程再造以及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等。

3.组织管理的信息化

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法规与制度,并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率。同时,企业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将管理的重心拓展到对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使企业管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本企业的价值链与供应链,而是延伸到和其他企业的供应链、价值链的竞争。

4.企业决策的信息化

企业决策信息化实现的前提是在企业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保证信息处理与传输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从企业决策信息化的角度讲,“拥有信息就等于拥有货币”。企业只有在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竞争情报的基础上,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本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控环境更加复杂

(1)组织控制的复杂化。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时代组织模式逐渐成为当前众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转型的趋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传统组织结构下的高规范性、集权型相比,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降低了企业的规范性与集权性,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弊端:权利和义务的边界模糊,管理责任较难界定;组织结构不稳定,企业管理易失控等。

(2)道德准则控制的复杂化。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不断处于躁动不安的变革之中,加之互联网的影响,由此滋生出各种道德观念,现行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约束力不断下降,使得企业不断加强对管理、决策以及业务流程的控制。然而,网络的匿名性与无形性往往会使人产生犯罪的侥幸心理和行为,如窃取企业重要信息资源以及利用信息系统舞弊等。

2.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

企业的风险评估就是分析与辨认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的过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原有业务流程大多被彻底改造,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与重要性大幅增加,企业的大多活动如战略制定、运营管理以及授权与控制等也越来越依靠于信息系统,这大大增加了企业与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相关的风险。而且风险评估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在增加,信息化下风险评估除了要评估传统的评估对象以外,还需要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估,而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紧密协作才可以完成。

3.信息访问控制易存在安全隐患

通常来说,信息系统都会对用户访问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当用户或管理者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后才可以执行相应权限的操作,然而使用者却经常忽略退出控制的操作。此时当系统未设置“限时无操作自动退出或锁屏”时,在刚登录的用户离开后,其他人员仍可以继续访问信息系统,这样安全隐患较大。此外,还有的企业出于省钱或者其他考虑,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盗版软件,在盗版软件中很可能包含了木马、病毒等,这将会给企业信息系统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4.缺乏适当的监督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自动实现一部分监督过程,而且能够做到实时监督,大大提高监督的效果与效率。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组织结构的变化也给监督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基于信息化的矩阵型组织结构难以准确区分权责利以及信息化下内部控制监督经验不足等,都给内部监督带来一定困难。

三、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中最为基础的要素,在内部控制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完善的控制环境下才能确保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笔者认为控制环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

(1)重塑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对员工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可以减少或避免在组织结构“扁平化”下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发生。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基于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道德价值观以及基本信念,以便有效解决企业信息时代组织结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完善企业组织控制结构

为了避免矩阵型组织机构所带来的多头领导和权责不清等问题,企业可考虑采取更为完善和科学的组织结构,如可以采取跨越功能的组织,该组织的生命周期较短,一旦任务完成,团队便可随即解散,并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随时成立弹性化的组合,规避因专业分工而带来的僵化和协调等问题,同时还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责任心与成就感。

(3)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企业应当从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出发,研究与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分配和授权制度以及分享与合作的激励制度,以达到充分优化企业控制环境的目的。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下,企业除了要建立传统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以外,还应当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建立健全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制度与政策;二是要定期对这套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三是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框架下,建立健全企业预算及其责任控制,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意识。此外,如果有必要,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岗位或部门来专门从事相关风险的识别、规避与控制。

3.加强计算机硬件和信息系统安全的控制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规避系统运行错误等各种不安全隐患,企业应当加强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具体来说有环境保护、安全控制与接触控制。其中接触控制是指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均不得擅自动用信息系统的各种资源,确保企业各项资源的安全性。

4.将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一方面,企业领导层要将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情况列入考核范围,并就执行情况做出相应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结构,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及信息系统进行评审,以便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

四、结束语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和改进内控体系是企业在信息化下的必然选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或制度应当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改进和完善,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真正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柴国伟.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年4期

篇12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How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Informatization for Power Enterprise

Wang Yuan

(GD Power Group,Luanhe Power Plant,Chengde067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come a key issue,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wer status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building the appropriate counter measures.

Keywords: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Process optimization

在电信以及民航市场的开放的同时,人们开始思考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必然会沿着规范化、市场化的方向进行改革。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电力行业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垄断的地位,其变革比较频繁,这就使得体制改革的贯彻与产能的提高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因而其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致使整个电力行业出现信息化水平持续较低的状态。电力行业中没有统一性标准,导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一)基础硬件与软件投入不均衡

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观念误区,他们认为应将资金投入到那些看得见并摸得着的物品购买中,因而整个电力行业对于硬件的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软件服务却未得到重视,仅占一小部分。但是,对于成熟信息化市场,其中的硬件、软件以及IT服务三者的投入比例按规定应是5:3:2。这是因为,如果缺乏软件系统的配合,硬件系统是不能正常发挥效用的,由此可见,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等同于买设备的观念是错误的,这样缺乏统筹规划的做法,势必会盲目投入信息化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缺乏系统管理软件

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性质,使其信息化建设还处在拥有众多的专业系统,却缺乏系统管理软件的局面,我国电力企业的软件应用主题仍然是生产自动化系统,其关于电力企业生产、运输、分配以及销售环节有着全面有效的过程监控,然而,严重缺乏对电力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支持能力。

(三)系统比较孤立,信息难以集中成资源

整个电力行业长期以来都处在变革中,因而即使有许多规范性文件出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大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其中差别很大,统一信息编码的缺乏,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以及信息直接共享、交换都比较困难,进而形成信息化系统孤立,造成各环节信息难以集中,难以成为共享资源。

二、强化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近年来,电力供求关系逐渐得到缓解,由紧张的局势转向相对宽松,电力体制改革也不但加速。根据电力企业的软件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多数电力企业的管理软件仍然主要以财务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主,可以说电力企业还处在单管理信息化系统这一应用层面,虽然有的电力企业实施了ERP系统,然而大多没有取到较好的效果。其原因是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处在垄断地位,在垄断条件下,电力企业对内部管理的提升没有较高需求。因此,本文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主要采用了流程优化的措施,以理顺电力企业孤立系统的关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电力企业应坚持规范化、市场化的改革思路,打破垄断,在由组织到业务全面变革中,要根据新的价值链进行顺序重组,不断优化原有流程,使其不但符合整个行业变革的需要,也可以又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从而在根本上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规划的缺失以及系统的分裂局面,这就要求在根本上再思考并重新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各个专业领域均有应用,然而各领域应用却是分散与孤立的,并未形成大系统概念。所以,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集成信息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方面。

1.为保障电力企业在信息、网络上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对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数据网、信息网进行整合与统一。

2.对管理信息系统等一些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内部整合。在长期不断的建设之后,电力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平台和管理软件,其对于使用操作、管理维护以及整体效果的发挥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进行平台整合。

3.对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当前,电力系统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GIS系统等,在这些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各系统间也应加强平台和内部工作流程统一及整合。对于电力企业,其信息化集成是以优化的管理流程为基础的,缺乏流程优化,就难以真正明确电力企业各系统之间的运作关系,更难以实现系统的集成。基于BPR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变革,应以国家的要求为依据,沿着具体变革发展思路,在电力企业内部进行基于BPR的宣传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随着变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应正确认识整个行业的现状,充分利用变革时机,采取流程优化的手段来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创造整个行业的规范化与市场化,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九阳.煤矿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实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0,06

篇13

1 概述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实现是当今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趋势。现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匮乏,这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中普遍人群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核心技术,使之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步,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结合中小企业特点,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制定一套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人才培训模式,是广大中小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

2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意义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以重庆市中小企业为例,调研显示,约有九成企业表示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要求加强人才培训。

为此,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②员工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实施具有反作用。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更换了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其管理、操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解决问题路线的转换。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对先进技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③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适应并学会利用新系统完成工作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系统实施过程所积累的管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才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3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市场分析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当今电子商务特色突出的市场浪潮中,信息化发展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潮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重庆为例,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的行业、地域十分广泛,重庆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就人才支持方面,“每年组织1000名以上企业高层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1万名以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各项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的专业技术培训”、“10万名以上企业技术工人参加提高操作水平和技术等级的岗位技能培训”。全市中小企业数十万计,全国中小企业数千万计,按上述比例计算,人才培训需求的数量庞大。由此分析可知,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4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

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对于开展信息化的企业来讲,人员结构需求呈现出“金字塔”型,“塔尖”是负责整个企业信息化全盘规划的CIO,一般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塔基”是一般技术人员,负责数据输入等具体操作工作;“塔身”就是被称为企业内部IT管理咨询顾问的项目负责人,即各模块的项目经理,其作用一般是代表企业用户方负责具体项目的需求调研、规划及实施,负责代表用户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进行项目描述。结合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程度不一的特点,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综合制订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措施。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需要,结合各类信息化主题知识,开展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电教普及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4.1 培训面向层次 经理(厂长)班:面向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企业最高决策人员开设。培训内容以企业家的视角,包括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的关系,信息时代的领导和管理艺术等方面内容。专业培训班(高级班):面向企业信息化主管、主要技术人员开设,培训完善信息化知识结构。课程内容从信息化战略规划、系统选型、系统建设、组织实施等方面展开。基础培训班(普及班):面向信息化相关技术人员。从普及的角度,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主要强调具体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举办专题技术讲座:针对性开展集中区域、集中领域、集中行业、集中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专题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随需求而定。

4.2 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案 培训工作思路是“抓关键,重普及,利用多种手段全面开展信息化培训”。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可以结合政府企业组织、培训机构参与、社会团体辅助等多种方式,采用针对主题的灵活形式开展。

不定期举办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信息化的培训班。定期开办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班。组织相关力量,借助远程教育中心安排普及企业信息化教育课程。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先者进行技术讲座。

5 结论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推进信息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要素,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重视。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持久有效的培训机制,对于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开碧,罗蓉.中小企业MES支持服务平台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8):21-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