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

篇1

【作者简介】 韩光明,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及实践教学研究。鲍炜煜,新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远距离开放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课堂面授教学不再是教学的惟一形式。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美国的高校中首先创建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美国“MIT Open Course ”、英国“Open Learn”等项目的建成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这些项目通过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给更多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对于“终身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利保障。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下,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随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良性循环,要作为今后高等教育建设工作的重点。然而,笔者通过与部分本科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于精品课程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精品课程,对于学校已有的精品课程资源,许多学生表示不知道、不了解或是知道但没有根据其进行学习,相对于国外的“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哈佛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等,许多学生却表示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还会主动上网进行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我们的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进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笔者曾亲自参与了校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设,搜集整理了关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大量资料,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二、精品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

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各省市教育厅也相继下发相关通知,纷纷采取措施和策略,力图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由于现代教学中,信息量大量涌入,教师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成,将会对教师的职后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只要具备使用网络精品课程的计算机水平,便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各种功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借鉴网络精品课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实现自我提升,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精品课程,是“精品”加“课程”的产物,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由六个方面构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和机制的建设。精品课程作为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教育资源,从而构成网络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逐步展开重点建设,目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收录到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依据教育部教高厅函[2007]32号文件而设立,旨在向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收纳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成为教育资源使用与共享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共有14234门本科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学等13个门类,5843个高职高专课程,包括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20个门类。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已有的本科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共14234门,教育学类只有600门,理学和工学分别为3023门和3910门,教育学本科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中仅占4.22%,与理工类课程建设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对于其他课程门类而言,发展十分缓慢,情况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为根据,根据学习者对课程资源的需求进行建设的开放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课程实施顺利与否,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师范生的就业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逐步演化而来的,主要经历了“教学法――教材教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关于这一课程名称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本课程认识的不断探索与深入。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共经历了中师、大专、大学本科三个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以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理论为支柱,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

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基本情况

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两门课程,分别创建于2007年和2008年,网站运行时间已经超过五年,属于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因此下文主要对这A、B两所学校的网络精品课程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本课程的网络精品课程尚处在初始阶段。首先体现在已建成网络精品课程的数量上,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所学校;另外,目前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网站建设过于简单,部分重要的模块没有发挥作用,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极为有限,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没有实质内容。基于目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很大缺口,必须加强其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学习,发挥网络精品课程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信息技术革命、教育全球化和远距离开放学习――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学术报告评述(Ⅲ)[J].中国电大教育,1998,(7):26-29.

[2] 袁驷.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J].中国大学教学,2004,(7):9.

[3] 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

[4]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4-8.

[5]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6]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benke[EB/OL].2013―4―18.

[7] 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65.

[8] 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5.

[9] 肖阳,冯玲.高校本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326-327.

[10] 陆海棠.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广西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1,34(2):41-43.

[11]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6.

[12]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5.

[13] 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8.

[14] 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6-21.

免费资源取代教辅

从今秋新学期开学起,山东省东营市教科院专门编写的义务教育学段各学科电子版教学资源,依托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公共服务平台,专门开设了“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实现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网上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与学习应用。“这让师生告别了人手一本甚至多本教辅资料的历史,开启了全市师生网上免费下载学习资源的新模式。”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召华说。

篇2

新课改的实施,让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人们的视线,却没能真正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下,“以学生文本”的口号大行其道,而真正的效果却让人不忍直视。教学效果差,是目前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没能逃过这种凄惨的局面。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和原因

1.引起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观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几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语文课程几乎不教语法,学生运用语法能力不足;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课堂师生缺少互动;老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模式简单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呢?原因有很多,但大致上只有几个,而且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通过一个或两个问题,又引发了另外的问题。

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只是通过课文朗读的方法和背诵语段词句的方法来教授语文课程,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慢慢的降低。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通常不教语法,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很容易受挫,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引入新技术,所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老师的一个调查中显示,目前小学语文老师大多是中专或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老师占比很少,有部分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课程,这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不科学性,降低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教学最成功、有效的方法。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鼓励学生。人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当中最想要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在小学的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他们是在不断地探索的,不断发现的,在不断的试验中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孩子会很想得到老师们的鼓励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对学习那门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朗读一首唐诗的时候,不管学生读的好不好,都要及时的赞扬学生。小学生还是小孩子,过多、过严格的技能要求都有些不切实际,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还有在每一次的小测验当中,老师要懂得发现每个孩子细微的进步,及时的向孩子们指出这些小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优化课程设置。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还不尽合理,有些课程设置的很不符合小学生的的特点,造成了小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尽量的结合实际,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以活泼好动的学生为主,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向学生传输知识,显然是取不到良好的效果的,老师可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到小活动、小游戏当中,适应学生好动的这个习惯,让学生更多的去实践,去自己感受,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也自然提高了。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还小,又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即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造成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要重视互动的重要性。

例如,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问问学生,感觉自己那部分掌握的好,那部分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什么想法,多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少一些“独角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等等。

2.提高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指的是学校在招聘语文教师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必须选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老师要能把握好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还的教好学生。例如,在学校招聘小学语文老师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文科专业的毕业生来担当学校的老师,同时,要对语文老师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程度进行定期的考核,以及组织老师参加定期的教学培训。

硬件设施是指学校的一些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技术,学校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一些课程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是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高于被动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在日常课程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篇3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的优越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信息技术能够带给全新的教学体验,通过声、光、色、形等方式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用更加贴切,更加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设置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当然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融入目前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要寻找到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2 “教”和“学”并重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上,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没有充分的利用好课件来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去“学”。还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一直紧跟自己的思路,担心过于生动的画面使小学生们不能够聚精会神,不注意课件教学的交互性,禁锢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这是不符合新时期教学理念。实际上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所以语文的教学也不能死板,不能生搬硬套,语文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老师们不能完全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授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导向的思路,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将老师的导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联系在一起。

例如,有一次在讲《桂林山水》的时候,其中有一段关于桂林的水和山的描写:“教师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只有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的时候,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跋涉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却从没有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彩,绮丽清秀;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它就会栽倒下来似的”这几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很是成功,聊聊几笔就将桂林的秀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可是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有的孩子并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这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有的是因为对于海的波涛汹涌没有概念,有的也没有见过绿色的翡翠,有的是没有真正的观察过船行进的状态,所以教师通过课件的视频,让教师的学生们体会了海洋的巨浪滔天,感受了翡翠的深邃晶莹,观察了船在水上行进的景象。最后教师自己剪辑了一部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配上课件的原声朗读,看着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听讲,教师知道这片美丽的土地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一天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回家用一个词来表现桂林的水在自己心中的感觉,其中的一个孩子写的是:上善若水,令教师大吃一惊。

3 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入一起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小孩子从内而外的理解文章的精髓。网络上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供老师和孩子们学习,有时通过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就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这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将来的进步和发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整理信息技术资源,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独有的视觉、听觉、感官和内心的强烈冲击,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有一次给孩子们讲《小兴安岭》: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里对于小兴安岭夏天的一处细节描写把握的很好:高高的树,繁茂的枝叶,阳光洒下,斑斑驳驳。早晨起来,浓雾缭绕,景物在浓雾里影影绰绰。动静结合,美不胜收。可是孩子无法在脑海里形成立体的感受,教师就从一些视频上剪辑了一些片段,从而将那些美丽的语言文字化成了可视的影像,通过这些画面,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那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受到了那种浓雾缭绕的情景,雾的弥漫的动态的美和那些景物若隐若现的静态美竞相辉映。在之后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应用这种描法了。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生动形象,能够运用声音和图像来表达内容,从而超越苍白的语言和叙述。这对于抽象思维较弱的低年级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小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革新已是必然,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瓶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只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个人的发展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活动中,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据国外的有关实验证明,使用计算机的程序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二分之一,考试中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并可帮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学业。拿《蝙蝠和雷达》这篇科学小品而言,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很难使学生理解。而多媒体却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了使学生懂得:飞机靠雷达在夜空中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看清楚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超声波便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这样,蝙蝠的耳朵就听到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另一动画:飞机一边飞,一边通过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高山),无线电波就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这时飞行员就会调整飞行的方向或高度继续飞行。当我要求学生完成将下列词语卡片放在方框内的课堂作业时,全班学生都会做,而且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

二、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知识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事物,还能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无法表现的许多事物。例如,教学课件能广泛使用各种技巧揭示教学命题,将抽象的教学材料形象化和直观化。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上向学生输入的信息,只有在一定的信息背景下,才有可能变为储存,再输出。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要创造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必须扩大信息源。而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可为孩子们提供富有创造力的教材。对于幼儿、低年级的学生,教材可以是交互式游戏的形式,带有色彩鲜艳的图形、动画和音响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材仍可以保持上述的特点,但借助与CD ROM的巨大容量,教材所含的信息量将会大大增加,学生可以非常容易的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学生能在广阔的天地里生活、求索,思维能力必会产生飞跃。

三、帮助理解,突破重、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分钟进行教学,突破重、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破重、难点,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例如:我在教学《小珊迪》这篇课文时,由于小珊迪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反差太大,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难把握,感情也难以投入。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衣着破烂正向路旁行人苦苦哀求的小珊迪,学生听着悲哀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注视着可怜无助的小珊迪,自然会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对小珊迪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之感油然而生,当朗读到小珊迪就要死的时候,全班学生无一不痛哭流涕,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作业练习也能当堂完成,而且准确率很高。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37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对于改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改进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策略,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便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不仅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还是学生认识世界,抒发感情的一个窗口和渠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的、全面的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内容的感染和影响之下,对语文篇目中蕴含的各种情感和思想,进行细致的感知和体会,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入手,改进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需要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节奏,进行知识学习和消化吸收,但同时小学语文课程也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和文学性,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陶冶。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和约束,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往往习惯于突出语文课程教学的知识性,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而忽视了语文课程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将语文课程教学局限在狭小的框架之内,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背负着较大的课程学习压力,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还会使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产生片面性的理解和认知,对学生今后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等,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体出发,转变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将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和文学性等,纳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范畴。从而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各种思想情感以及人生感悟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感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和趣味,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灵活多变,对于课程学习也往往有著较高的期待和需求,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将适合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小组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引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被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所吸引,更加积极的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氛围之中,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引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课程教学问题,能集中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教学问题,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和指引之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还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况,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对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节奏和教学步骤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善。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教育;语文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会对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较大的阻碍。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良,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课文的深入了解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本身对教材都没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课文内容的讲解上,同时对于学生的提问也不能进行深入的解答,从而会对学生课程的学习造成阻碍。

1.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

之所以会出现教学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根据一个短期的备课计划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良好的理解教材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急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在保障他们生理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与锻炼同时,还需要注意他们思维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内容连环性的缺乏,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造成阻碍。

1.3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板书与口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收课程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同时学生也很少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这样一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2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1加强教学准备阶段工作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也就是备课工作。在进行备课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要了解,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也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其次,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教材内容来展开。因此教师在准备阶段一定要吃透教材,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提取精华,精炼内容,从而更好的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关联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有教学内容关联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最后,教师无论是在准备阶段还是教学阶段,一定要对自身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轻松、愉悦并且平等的环境,这样才能够达成交流的真正目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需要重视两个方面,首先就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的成长。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绝对不能存在态度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以及不偏不倚的态度,让学生更加信赖和亲近教师。

2.3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是比兴趣更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是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又极为活泼好动的年纪,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当然,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因为过于投入游戏而忽略了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当中,一定要注意维护课堂的秩序以及课堂的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使得游戏教学真正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4丰富教学的方式

在小学他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当中,丰富教学方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必定会让课堂教学发生改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2.5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必须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而在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绝对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定要从多方面去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且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需要挑选适当的评价方式。教师要明白的是,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批判,而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激励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传统的试卷测试虽然能够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但是方法较为单一,并不能对学生整体的发展进行良好的评价。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多角度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进行评价。最后要做的就是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当前的教学评价当中,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之以家长评价,从而来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也过于片面。在进行评价时,应当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自评或者是互评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能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2.6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虽然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与讲座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知识,比如说文学、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从而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知识,因此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与姐妹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换教学经验,以此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创新。

2.7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审视和思考,从而寻找出行为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意识的改善自身的行为,帮助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必须要正视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改进的方式包括了加强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且帮助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强化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并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以此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作者:林燕连 单位:梧州市广平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谭振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6(9).

[2]常凤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153-153.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8(3):5-6.

篇7

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心在于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的主阵地在于课堂,课堂的根本在于效益,而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及归宿点就在于此,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一、新课程下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活动,示范和引导学生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它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忙于问题的讨论,活动材料的整理,教师也忙得焦头烂额,但其效果却并不明显。只要我们静下来思考就不难发现有不少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随意性大,教学面广,肤浅局限性突出,活动仅仅停留在追求表面热闹非凡,其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其本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它的目的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大胆舍弃繁杂庸俗的教学活动,大胆提倡富有示范性和指导性并重的教学活动。

(三)营造民主的氛围,活跃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时刻调整心情,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注意说话方式,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和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要途径。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一)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二)教师语言的节奏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

(三)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三、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以内几个方面上。

(一)课堂教学内容上

小学语文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小学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二)课堂教学的形式上

有的小学语文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诚然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都应以小学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篇8

语言文字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传递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而语文课程就是这样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和实践的课程。因此在新课程体系要求下,进一步奠定语文课程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学习,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是在学生与老师平等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连接起来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去创造。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体系的要求下,必须要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网络更新换代、科技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吸取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认真的钻研教材使用教材,合理的利用课程及网络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整体来考虑三维目标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内容的整理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特别注重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与提升。要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对语言文字的仔细揣摩,还要有对精彩文章段落独特的分析见解,把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层层渗透到课堂的语言文字培训当中。尤其是现在学校越来越多地同社会发生各式各样的联系,学校教育应该更多的和社区生活、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语文教师又不能盲目的、毫无选择的开展实践活动,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下,有针对有选择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可实践,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始终保持孜孜不倦的积极学习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

三、注重对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语文教育不但是教给小学生一种交际工具,还要根本立足于人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拥有很多深厚的文化,其中很多大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无法收集与表述的。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授课中,在教材内容、知识点传授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与学生接触到的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特别是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在教学中熏陶感染,让他们乐学爱学,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从小上好人生的底色,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都特别的敏感,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众所周知,在小学期间,小学生活泼好动,而好动往往小于无休止的好奇心,在这些好奇的活动中,每个小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些许创新意识的萌芽。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时期,孩子们大胆独特的想象常常促成别具一格的创新。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伟大的创新都起始于看似简单、可笑的异想天开中。我还深深的记得,“雪融化了是春天”那则经典的教育案例。当那位语文教师无情的把它判错,一本正经的告诉孩子们所谓的标准答案,进入到生硬的死板的教条主义。她不单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此学生不敢大胆的想象,终究成为学习记忆标准答案的机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当面对孩子古怪的、不可思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时,我们要鼓励、呵护,而不是严加禁止,要重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所以,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并把之运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小学生语文应用的综合能力,进而全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全方面多广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并不等同于语文素质与文学修养,它是一种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整体结合起来的素质总和,它包括语文四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所为全面,它包含了三个意思,即: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员即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学生也不是多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员提高。全面,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双基的学习与训练,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通过九年的语文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最基本的教育,这一要求,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以全方面多广度的提高。全过程,我们知道,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它是连续不断的,是可持续的。在这动态的过程当中,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便是个不断丰富,并且逐步完善的过程。全方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包括课堂积累与课外积累,只有把双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文如泉涌。其次,要注重语感的培养,它既包括对文字的理解力也包括文字对事物的表现力,要经过反复的吟诵和揣摩。最后是则是实践与应用,要多维度多广度的强化思维,拓宽训练空间,将所学所练所思所想切合实际的应用到生活当中。

篇9

随着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改变,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过去,儿童文学都是作为课外读物,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现在,儿童文学开始作为课文走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不仅传播了儿童文学,也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一)儿童文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变化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随着新课改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变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同时,儿童文学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前的儿童文学只是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扩展知识面,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的影响。但是现在,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以小学课文的形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环境的改变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将儿童文学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教学目标,以儿童文学的形式来展开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前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拒绝课外读物的,不希望课外读物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但是,现在的许多童话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都开始作为儿童读物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这些儿童文学的引入,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小学生的思维和心智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教育效果比较好。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教学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环境的不断改革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也成了社会广泛谈论的问题。

(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学

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小学生的特点教学。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也比较跳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儿童文学比较有针对性,它的设计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儿童文学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讲故事要充分表达出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学习。这些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也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二)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总是感到新鲜和好奇,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听到新的故事,他们也总是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学生的思维比较广阔,相应的观点就需要教师去加以引导,教师不能直接去否定学生,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打击,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尊重学生的思想,并不断去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不仅可以听到故事,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除此之外,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展开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学

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应用了一些对小学生知识的实践教学,这些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能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作用,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种需要发散思维的练习,能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下简称“小语论”)学科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以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形态与教学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奠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但从现有课程的实施来看,带有以往浓重的教学法课痕迹: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们的学多还处于“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忆笔记,考后丢笔记”的不良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漠视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仅注重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淡化了学习者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境的感悟和实践环节,影响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试图从改变课程实施方式的角度,以“问题驱动”为基本教学策略,采取“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方式,使“小语论”教学由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唤醒主体的需求内驱力,激发其潜能与创造力,以实现“小语论”的课程目标。

二、“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问题驱动”策略基本内涵

“问题驱动”策略或曰“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越来越热,是因为它切实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这种学习模式对我国当前大学生以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毫无疑问,基于问题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克服医学教育的困境,而且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共同需要。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自我指导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而这些都是作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因此,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实验与验证以及施教者教学行为与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相关因素的考量,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二)“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特点就是情境促问题,问题带情境,通过“问题驱动”开展教学。它的内在联系是:创设问题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核心,解决问题是目标,实践反思是归宿。

1.问题呈现:在这个流程中,将教学问题置于“候诊”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发现问题并给予准确表征是重点。学习活动通过“自主阅读”“亲身感悟”“案例分析”几个环节展开。即,首先阅读“小语论”教材相关部分的材料,以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其次,进入小学课堂见习,听取相关类型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如医学教学的“临床”经验,以“获取问题”;第三,搜集典型案例,结合“临床”问题加以比照分析,将问题呈现出来。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状况很不理想,小学生(包括部分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方音明显;课堂朗读时间不够充分,往往匆匆而过;或者有较多的朗读时间,但又缺乏层次性的要求;课堂朗读指导的效果不明显,与“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想去甚远。因此,“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恰当地指导朗读”等就成为课程学习中应当“破解”问题。

当然,仅仅发现这些问题还不够,同时要求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其给予准确表征。这一方面是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对上述问题的准确表征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与PBL由教师设计问题并提出给学生讨论所不同是在于问题的定义与解决。笔者认为,问题驱动价值的实现,不能仅仅依赖教师对问题的呈现,还有一个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的环节。如何发现问题并能准确表征,是学习者学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本研究试图突破的难题所在。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设法求解:当问题得到了准确的表征和呈现,就进入了“设法求解”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主要是采取小组内部分工,通过小组讨论、查阅工具书、上网浏览资料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这个程序结束时,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有个人的求解备选方案,以及在此基础上经过小组共同研究、探讨而形成的集体成果,并向全班展示和汇报成果(包括个人收集的资料、个人的研究结果及小组讨论记录等)。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查找资料,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阅读查找、比较分析、梳理整合,自己建构、抽象、概括出相关知识,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可以大大丰富自己对某一研究领域的了解,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作了很好的补充,视野也得到开阔,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刻多了,尤其是通过大量案例的搜索研究,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3.实践反思:“反思实践”让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兴奋度,促进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建构与生成。在这个程序中,主要是组织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并就其提出的方案尝试上一堂朗读指导课,来具体落实,并深刻体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小组集体备课,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在反复研磨的基础上,形成课堂实施方案,再由一名同学上堂授课,其余同学一同听课,最后评析、总结,从而达成对问题解决的共识。

三、效果分析

1.使学生树立了真正的“问题意识”。思维产生于问题情境,又以解决问题为其目的,思维的问题性正是人的认识的基本特征。“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立足于“小语论”课堂教学,始终把“发现提问”“表征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猎获知识,掌握技能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力。

篇11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相对于初中、高中语文教学难度有所增加,因教师教学面临着一群还不会发音的小学生,为了国家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们任劳任怨,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人们尊重的;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及教学的创新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实际学习的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及社会交流中有着流利的母语交际能力,为了更好的将新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想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这里向大家浅谈下如何正确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一、新课程教学发展背景

随着21世纪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内容相对陈旧,具体表现在以成人的方式选择内容让学生学习,忽视了每个阶段学生的心里规律,未能将社会实际生活与学生学习内容相结合,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学生学习的一贯做法为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主动灵活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则需要解除陈旧的教学思想,课程内容深入社会生活,面向全球,更面向未来,课程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单单局限于以往的 “字、词、句、章”的学习,新课程以促进学生主动性、健康性、和谐性等全面地发展为基本理念,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二、识字教学实施

1、创建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程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修养品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这样便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优质的教学状态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2、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下,识字为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有着死记硬背、被动性的学习现状,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在注重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还倡导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小学语文教学是以识字开始的,因此识字教学的具体实施应当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就需要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起步阶段;课本包含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将学生识字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切实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三、阅读教学实施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把握好阅读教学这一关,利用新课程科学合理的教学,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理解水平为目的,从而提高整个小学教学质量。

1、加强词句训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里,课文内容词句的训练不必可少,不能以学生会读写语句就算教学成功,还需要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所表示的含义,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从而能够将学到的词句在生活中以及写作中自觉使用,因此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一定的词语、句子知识,才是发展阅读能力重要基础,阅读教学需要实现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目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其一是重视学生学习的理解与运用,只有将学和用结合起来,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想要达到的效果;其二是需要将课文阅读与文章理解结合起来。如课文一些经常出现的词汇,教师需要要引导学生在平时说话与作文写作能够善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更要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去引导,而不是以传统的书面答案来传授,阅读教学需要达到学生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和用法,学而不用不就白学了么,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阅读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需要教学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口头运用教学也是重中之重。

2、加强阅读范围

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读,小学语文教学的学生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而且经常练习课本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面也难以提高,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更加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那么具体如何做呢?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学校图书馆阅读以及学校外新华书店等大型图书聚集地,提供着每个学生年龄段阅读的各式各类书籍,在浓郁学习氛围的图书馆,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各类书籍更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在书城里都能够得到想要的答案,当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阅读符合学习水平的书籍;其次优雅动听的学习歌曲也能够帮助学生多积累词汇,每个学生对具有优美旋律的歌曲是十分感兴趣的,在唱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学阅读还需多鼓励学生听更多的歌曲;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加强学生阅读范围,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篇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教学篇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目。鉴于此,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进行应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亲近感,喜欢语文,让学生在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出发,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宗旨,谈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形态下,教师是以绝对权威的角色出现的。学生是一个天真的单纯体,这样的观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而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然而,新课改下的教育形态,强调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两个主体,这两个主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主体,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响应这种引导后,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并启动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喜欢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n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把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导入情境,开启知识大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情景,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课堂导入情景,是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是学生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情景导入方式,改善过去的照搬教材的导入内容方式。

(二)创设问题情境,遨游知识海洋

著名哲学家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可见,问题是学习、实践与探索的火花,是指引人们不断前进,不断进行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也强调:“在怀疑中发现问题,有时可能要比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知识情境,使学生处于具有真实感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产生提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江南水乡优美景色有关的图片信息,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各种优美景色,同时提出问题:“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哪个词与米有关?”此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图片信息当中的知识点上来,思考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获取学习资料的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将学生按一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分组,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教师所设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研究和探讨,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建立积极相互依赖的团队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合作目标相互依赖,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目标明确。(2)合作角色相互依赖,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角色互补,发挥组内互助精神。(3)奖励相互依赖,每个成员都与组内其他成员荣辱与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信心。

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应聘工作时较好的通过了笔试,但到了面试的时候却木讷慌张、吞吞吐吐、辞不达意,不能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可能就遭到了淘汰。反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加快提高孩子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速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纵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其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方法陈旧的问题,课堂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以上这些现象都说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作业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作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验收。现在教育界一直在强调减负,即减少作业量,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会产生疲惫甚至是高压,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作文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此外,语文学习的枯燥性以及教学方式的乏味单一性,让很多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很多中学学生轻视语文的学习和小学时语文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以上现象经过分析可以得知:负担重,可以理解为学习效率不高,知识掌握不及时,不深入;厌学情绪,说明教学方式有问题,教学标准没有达到,属于失效教学。而提高与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在课堂上就可以实现知识验收以及巩固。此外,有效教学让学生们有成就感,以此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二、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以及主旨。小学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读与写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拓展。因此,在进行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

1.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在课堂上,小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快速教课对于小学生们而言,绝对是不实际的,按照教学目标硬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在这方面小学教师应该制定独有的教学计划。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递。例如,在学习课文《早》的时候,文中提到作者用刻字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教师就可以决定,本篇课文需要学生们掌握什么?是分段的能力,阅读朗读的能力,还是学习写作的能力?还要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影响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这些备选中调出侧重点,然后针对不同的课文来进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先不告诉学生们要讲解哪一课,而是先问学生们是否有迟到的经历?迟到对不对?怎样才能避免迟到?给予学生们几分钟的时间去回答与思考,然后教师再引入正题,讲解这篇课文。在课文讲解结束以后,学生们自然知道了教师问的那些问题,并且在这篇课文中学到了生活中的道理。就是说,教师以教育为目的进行授课,就是在开始的时候,先引入一个话题,让学生们以这个话题为主线进行学习,这样教学目的性明确,效果好,课堂效率也高。

2.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从小学生自身的情况考虑。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们不配合不学习,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此外,学生的积极配合,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有效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古板的语文教学生动化,在讲解景色描写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便利条件,让学生们亲自去观察。再如写作文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观察,让学生们多去接触实际,而避免空想。一些教师采用出游的方式,让学生们去接触自然,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有东西可以写,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语文学习也是非常有趣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有效教学也得以提高。

提高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更能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此外,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形成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