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的方式

节能减排的方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节能减排的方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节能减排的方式

篇1

中图分类号:F40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节能减排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气候变暖带来的全球性灾难已经触目惊心。2011年11月德班气候大会宣布将制定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来约束各国的减排工作。在已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中,本文将就各国海运船舶采用的节能减排方式作一简单介绍。

1 全球环境下的节能减排目标

国际能源机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值306亿吨。荷兰环境评估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体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人均碳排放总量超过5吨,2010年则达到6.8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承诺,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在国内,交通运输部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营运船舶的单位运输货物周转量能耗要降低15%,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6%。

2 海运船舶常见的节能减排方式

海运船舶节能减排方式有很多,包括采用新型的更为清洁的能源作为船舶动力、采用新型材料建造船舶。或者从航运角度,采用经济航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世界各国都展开了很多的尝试。

2.1 新能源船舶

柴油,是目前世界上各类船舶的主要能源。由于其燃烧后产生的NOX、SO2等气体对大气的严重污染,迫使船舶制造商不得不为船舶寻找更为清洁的新型能源作为动力。近年来,造船业所采用的新型能源主要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核能、天然气、生物能、海洋能等。

2.1.1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现代科技利用太阳能发电为船舶提供动力。

2011年8月,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动力船舶“星球太阳能号”抵达香港,这是它环球之旅的其中一站。该船的太阳能板约500多平方米,最高航速达15海里,即使在缺乏阳光的情况下,一次充电的能量也可维持3天的航行。该船造价为1 000万欧元,耗时13个月。

太阳能安全无污染,不消耗其他地球资源,不会导致温室效应。船舶行驶在海面上有绝佳的采光条件,敞露的轮船表面又适宜铺置大面积太阳能板。这些优势使太阳能在全球领域节能减排的呼声下,受到航运界的更多关注。

2.1.2 氢能

氢能,是氢的化学能,属于二次能源,目前广泛应用于宇航飞船。它是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对环境的友好度很高,因此成为船舶的又一种新型动力。

氢能来源于水,燃烧后又还原成水,不污染环境。氢气无味无毒,即使发生泄漏,也会远离地面,在纯度高于75%时,性质更为稳定,发生爆炸的系数较低。

现有的船舶常规动力机械稍加改造,既可用氢代替煤和石油作为动力,这使得氢能更加受到环保组织的关注。当船舶行驶在海上,周围存在着取之不尽的电解水——海水。利用海上的有利条件,收集太阳能,既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又可以利用太阳能电解海水制氢,作为储备能源。无需像柴油船舶一样,靠岸获取能源。

2007年,冰岛氢能公司利用欧特克解决方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配备氢能的商用船。这是一艘重达130吨、可搭乘150名乘客的观鲸旗舰船。该项举措,为船舶搭载氢能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2.1.3 风能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在地球上分部广泛,储量很大,可再生,永不枯竭,而且不产生任何污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的成本一降再降,现在已经远低于太阳能发电。研究表明,风力发电的成本为4

~8 美分/(kW·h),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力发电的成本分别是50~100 美分/(kW·h)和12~30美分/(kW·h)。与煤电相比,风力发电将减少CO2 820~910 t/(GW·h)。目前,风力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20世纪80 年代的六分之一,并且继续下降[1]。

风在海洋上的强度要比陆地大很多,船舶行驶在海上有很合适的条件利用风能。但是,海洋上的风分布也不是很均匀,有些地方可能风平浪静,有些地方又可能狂风大作以至于折损风帆。考虑到以上的各种情况,各国在制造利用风能为动力的新能源船舶时,也采用了相应的对策。

1980年8月,世界上第一艘风帆油轮“新爱德丸号”建造于日本,截止到2004年日本已有14艘以风作辅助动力的船只航行在海上,它们的耗油量仅为普通机动船的75%[2]。

这些船舶虽然采用了风能这种新型能源,但仍然以主机为主,风帆为辅,同时也注意到,当风向不合适的时候,可调帆的角度,风力过大时,也可将其放倒。至于风力的储存,德国柏林的普伦茨劳启用的一座风力混合发电站,可将风能以氢的形式储存起来,在无风情况下继续提供“绿色能源”。船舶在利用风能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是否能将能量储存以备不时之需,或者干脆采用包含了风能的混合动力。

篇2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8-0019-04

“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的任务和挑战。企业节能减排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资金大、融资难是制约企业节能减排动力的主要因素。2010年2月9日,我国第一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天津能效交易市场正式设立,“碳金融”试点运作开启了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篇章,为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利用排放权交易融资的可行性

(一)理论可行性

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立之前,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项目所能够节省的能源费用,这种情况下,节能减排项目实施的效果只是体现在企业能源成本的降低上。此时,企业是利用节能减排项目所产生的能源费用的降低潜力和预期来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利用项目期内的实际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收回成本和实现可能的盈利。

以污染减排成为具有法律约束的义务为前提,排放权成为一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此时,随着排放权规范现货与期货交易市场的出现,排放权交易的参与范围从排放权使用方向外扩展,排放权的金融衍生交易也就陆续出现了。随着全球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一个基于排放权分配、交易的市场化全球减排体系正建立起来,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能源使用和排放将产生额外效益并为自身提供新的竞争优势。在排放权的减排、交易和投资三种需求中,履行减排义务的需求是最根本的,是所有排放权交易产生的基础,节能减排项目在降低能源费用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产生的减排效应就成为项目本身拥有的资产,项目通过运作使用减排效应进行融资或是产生效益就变得切实可行。

(二)环境、制度和市场保障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一方面推动节能减排项目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建立起一个透明、简洁、高效的市场管理体制,为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与此同时,我国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省市设立排放权交易试点,正逐步建立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些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立的目的在于探索发展适宜我国国情的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交易体系,为国内排放权交易项目、交易业主提供便捷服务,为我国制定减排政策、完善交易体系提供前期经验积累。同时,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排放权交易场所,为企业基于排放权交易的节能减排融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体系保障。

二、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上限—交易”是排放权交易设置中对排放量规定一个上限,此限度为一定期限内排放权交易的参与方排放此种污染物的最大额度,然后在此限度之下确定额度并对该额度进行分配。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系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我国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强制性碳减排体系还在试点过程中,但是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体系已在多地建立。本文中主要以这种减排交易体系作参考来展开讨论,研究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如何利用“上限—交易”减排机制减少的排放额度来进行融资。

(一)总量控制与配额减排体系下排放配额的产权分析

在进行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前,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前提:排放权是排放企业先于减排效果已然存在的“个人财产”。在总量控制与配额模式下的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排放权是排放企业已经存在的“产权”,因为排放配额是用于抵消企业因生产经营所排放的污染物质而由政府通过无偿授予、拍卖等方式分配给排放企业的。排放限定了企业可以排放的污染物的最大额度,同时规定了超额排放将遭受严厉制裁,所以排放权具备稀缺性、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和可分割性五大属性。在这样的减排机制下,管辖范围内的排放权都是由政府授予的,排放配额总量固定,所有权归排放企业,用于交易的排放权是初始分配排放权的一部分。

在这一大前提下,排放权是强制性减排体系下企业可以产生利润的一种“财产”,企业的排放权是先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减排效应存在的,排放企业是排放权的所有者、业主,并承担着超过排放权限度而引起的各种后果。

(二)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未利用排放权融资的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模式与一般项目融资模式相同,见图1。这种模式下,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寻找金融机构融资,项目结束后享受节能减排收益。本文中以此模式为基础进行设计。

减排法规允许非排放企业拥有排放权并进行排放权交易,这是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的前提。当前,拥有排放权买卖资格的非排放企业在国际减排体系中极为常见,如专门从事排放权投资的中介机构等。

篇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people strengthe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ll kinds of idea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o people already left a very deep impression, low carbon as the new concept of city life,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eople. Air conditioning as modern life is very widely use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t consumes resources and the amount of energy is very big, in this situation, to air conditioning for reasonable improvement and use, will to a certain extent, reduce our activities in the heating of the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will hvac desig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made some brief introduction.

Key words: hvac,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暖通空调设计里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暖通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其在资源与能源的使用与消耗上依旧存在许多不合理,这对节能减排的顺利实施是不利的,因此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阐述:

(一)在设计管理上不合理。一切工程的基础就是设计,当然暖通工程也不可能例外。如今我们国家设计的暖通工程还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反而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糟糕,绝大部分的设计并没有真正的将低碳和节能作为一项设计理念,而只是对供暖设施在使用上的美观性和便利性予以重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克服和改进的地方。

(二)在实施设计环节上不合理。不正确的设计理念导致在具体设计环节上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还不是设计中最为严重的状况,有些暖通设计里面出现的违规操作,也就是为了达到设计的效果和目的,忽视国家相关规定,不遵守国家关于暖通设计相关指标的要求,这些情况的后果才是真正最为严重的,不止对住户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还使得工程在质量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三)对能源管理的要求予以忽视。我们国家的暖通工程设计师很多都不具备能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因此,他们能源管理素质上的缺乏,必定会导致暖通设计过程中细节问题被疏忽。

二、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思路

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遵行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暖通空调在进行节能减排设计的时候有据可循、有根可依。

(一)动态性原则

暖通工程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随着设计的不断改良与摸索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因此,如果我们要想将这项工程做好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观测暖通工程的设计,并随时注意将之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工程的总方向变化,来对设计的方向和方案进行调整。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原则,他要求设计者能够明确暖通工程设计在整个的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也能够明确暖通设计对整个节能减排活动的意义,用一种整体的视野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够平衡利弊,从而设计出最符合要求的方案。另外,要实现这个原则需要设计者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又或者有专人对其实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

(三)注重技术的发展

节能减排另一种有效的方案就是改良和改进空调系统,研发出可以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的方案,从而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供暖的最高效,这也是系统改良的终极目标。自从空调产生之后,它的供暖系统就在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接下来它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怎样做到低排放低能耗,这也是与未来电器总体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也满足人们对环保家电方面的需求。

三、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方法

(一)使暖通空调系统合理性得到提升

暖通空调设计作为一项细致并且庞大的工程,细致就在于它的技术性要求非常强,庞大就在于它关系着万千人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暖通空调合理性得到提升。设计者在进行设计之时,常常会对空调运行的最大负荷加以重点考虑,也就是一切依据最大负荷原则。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暖通空调的最大负荷很难达到,因为最大负荷达到之时的温度对人的日常活动是不利的,并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这种情况加以考虑,不要使系统设计只满足最大负荷的运转而对部分负荷的运转不适应。这样就会使得空调耗能增大,与节能原则不符。

(二)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得到增强

空调设计里面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建筑的围护结构,要将室内的热量牢牢锁住就要求围护结构非常好,以此来达到降低人们对供暖的需求的目的。假如围护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温性,就算空调系统负荷不是很高,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空调系统负荷大小和墙体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关系密切,甚至于还能够在供暖需求低的地方将暖通工程直接替代。所以,国家在出台关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的时候,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予以了重点强调。

(三)使系统控制水平得到提升

对空调的调节作用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它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整个空调系统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对空调系统的耗能和热量输出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空调对碳的排放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空调系统决定的。另外,一个良好的控制系统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无用功减少,从而使耗能降低,因此不断提高控制系统的水平也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推动新能源在暖通系统里的使用

事到如今,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已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资源和能源的紧缺也逐步体现出来,因此,想要将这种供需的关系解决掉,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今,全世界在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投入使用。

四、结语

总之,要真正达到低碳生活的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需要工程人员不断的优化施工技术,不停对施工设计进行改良,使资源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凌勋宇,孙圣星.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34.

[2] 李晓玲,刘明.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城市建设,2011,(13):355-356.

[3] 聂晓娟.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篇4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34-01

1 引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商,承担着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由于地域等自然禀赋的关系,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约75%是燃煤发电,燃煤发电存在着排放污染严重,会造成环保等突出问题。节能减排,绿色发电是当今所提倡的,我国电网积极履行电网企业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加强需求侧管理、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市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电力能源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用电量呈平稳且较快增长趋势,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方法取得新发展。 2011年用电量达46928亿千瓦时,新增9041万千瓦装机容量,2011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发电装机容量比重达到27.50%,比2010年高出0.93%;供电标准煤耗330克/千瓦时,较2010年下降3克/千瓦时;线损率6.31%,比2010年下降0.22%。 ,随着一批国家重点电力能源、电网建设项目在2011年按期投产,这将使得全国的电力工业布局更合理、配置更优化。

3 推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鼓励清洁能源发电

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对不同能耗、排污的发电机组安排差别电量计划。密切跟踪了解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及小火电机组关停计划,逐一研究落实相关配套电网建设项目,加快配套电网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配套电网项目按时建成投运。加强发电调度管理,严格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和发电计划实施调度,全额收购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上网电量;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严格执行“上大压小”有关政策的通知要求,将小火电机组逐步纳入五级调度体系统一管理,对到期应关停的小火电机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坚决将其解网。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的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加大发电权有偿交易力度,促使电量空间向清洁能源和大容量、低能耗机组转移。

3.2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配合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做好电力行业“上大压小”工作,减少小容量、高能耗机组发电空间。全力支持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解决风电大规模接入系统对电网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取消高耗能园区、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优惠,并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提高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电价加价标准,对超能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电价。

3.3 建设智能电网

充分发挥电网大范围、大规模、高效率配置能源资源的基本功能,建设以超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加快电网网架建设,降低主网线路损耗。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实现电网经济运行。加强偏远地区配电网新建与改造,促使电网损耗进一步降低。加强现有老旧设备更新与改造,提升设备的装备水平与健康水平,特别是对现有高耗能变压器的更新与改造,使电网设备电能损耗明显降低。

3.4 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电量实时在线集抄,大幅降低电量损失。通过采取多种降损措施,减少损失电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节水增发电,提高水能利用效率。坚持按节能调度排序表发电,使火电机组运行体现了节能减排成效。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积极开展电网工程优化节能设计。优化变电站布置方式,控制变电站占地;优化线路路径设计,减少穿越林区长度;采用高跨塔、同塔多回线路、紧凑型、大截面导线等新工艺、新标准,减少林木砍伐数量、缩减线路走廊宽度及出线回路数,有效节约资源。

3.5 高度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建设需求侧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能效电厂建设,加快建设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推广应用蓄能技术、高效电动机和变频调速技术、绿色照明技术,推广高效节能家电等节电产品。推广绿色照明、高效电动机、客户无功补偿装置和客户节能变压器等节能环保技术。

3.6 稳步发展抽水蓄能电站

通过发挥抽水蓄能电站优越的调峰性能,使火电、核电机组更多地承担系统的基荷和腰荷,减少机组升降出力次数或启停调峰次数,降低了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通过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蓄能作用,提高了水能利用率,并推动风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7 脱硫在线监测

脱硫在线监测是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发电调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有关文件精神,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调用化石类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对燃煤火电机组来说,同类型火力发电机组按能耗水平由低到高排序,节能优先;能耗水平相同时,按照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

3.8 电力节能设备

3.8.1 发电端节能设备

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火电一直保持电力供应的主导地位。今年上半年,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 5625.45 万千瓦,其中,水电876.5 万千瓦,火电 4172.6 万千瓦,核电 285 万千瓦,火电占新增装机规模的84%。从我国历年的电源结构变化趋势来看,火电占比一直保持在75%以上。从火电装机情况来看,近年新增装机保持了高速增长,未来将有所下降。火电的主要燃料为燃煤,对于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火电仍为主流。可以节省煤炭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减少煤炭的远距离运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据统计,电站空冷设备较传统水冷方法可以节约 80%的水。同时,由于电站空冷设备是封闭式的热循环系统,循环水中的污染物质不会流出系统造成污染,因此电站空冷设备还能起到环保作用。

3.8.2 输电环节的节能设备

电力产品的远距离传输是目前电产品由生产地到用户的主要方式,电的输送尤其是远距离输送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力损失。随着社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输配电的线损量也逐年增长。过去一个时期,电网建设滞后,造成电网存量中超高压输电线路比重偏低,高耗能变压器使用量较大。可以预计,一些特高压、超高压输配设备公司的产品,将在输配电环节节约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4 结论

电力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其需求量也呈现出高速增长,但是,电力行业在提供电产品的同时,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使之成为政府“节能减排”的重要关注领域。通过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有效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既有效保证了企业生产用电,又减轻了电网供电压力。

参考文献

篇5

为了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无锡协新毛纺织有限公司根据无锡市《关于全力推进市区工业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的总体要求,积极响应“退城进园”号召,加快完成企业搬迁调整任务,实现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2008年新厂房设计开始就紧紧围绕节能减排,以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着力推进新厂区建设。

一、企业基本概况

无锡协新毛纺织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实施以品牌为依托,内外并举的全球化经营战略,累计投入 3 亿多元进行技术改造,从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引进先进设备和测试仪器,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在这次企业退城进园的过程中,公司坚持企业发展与节能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指导方针,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依托,以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为重点,以构建节能环保型企业体系为目标,全面实施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新厂建设,2009年完成了整体搬迁任务并逐步恢复了产能,并且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表 1)。

二、实施退城进园前企业状况及存在问题

退城进园前公司地处无锡市北塘区城中心区域,是1935年建厂的老企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从企业的发展历程看,企业走的是一条边积累边发展的滚雪球式路子,老厂区分布相对分散,工艺流程配置不尽科学合理,供能管网复杂,加上各种“跑冒滴流”现象,集中治理难度大成本高。二是从企业特点看,毛纺行业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利用的依赖性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三、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实施退城进园是企业加速结构调整和推进节能减排的良好契机,公司把节能减排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厂筹建起就确立把未来协新建设成一个“资源集约型、环保友好型”的双型企业目标。

1. 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加快新型节能厂房建设

在厂房建筑设计上,采用当今先进的节能环保吸热保温材料,以保证室内热能不外流。外墙、屋面采用复合保温隔热结构,围护结构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RE复合保温砂浆、发泡挤塑保温门。混凝土屋面采用倒置式保温屋面,保温材料采用挤塑保温板,钢结构复合屋面采用离心超细玻璃丝棉卷毡;门窗采用低导热系数框材、高性能密封材料、low-e中空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保温隔热窗帘。技术节能达50%左右。此外采用雨、污分离,减少了排污量。同时在整个生产区域,纺纱与织造、染色与后整理相对集中,便于空调、水和蒸汽的集供。

2. 实施“节电配变、空调集供和热能回用”节能工程项目

节电配变项目主要是通过合理设计工厂供配电系统,使变电所处于厂区负荷中心,降低线损率,安装电容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积极采用新型SCB10-1600型节能变压器,新型Y系列电动机等节电设备,使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短路损耗均有所下降,电机效率提高了约4.5%。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设置分时电能计量,采取错峰用电的措施,提高电能利用率。如电制冷设备采用单独的变压器供电,除夏季外,其他时段报停。推广应用“绿色照明”工程,每年可节电518 400 kW・h。经过 2 年多的运行收到了良好效果,2008年(搬厂前)电单耗为357.15 kW・h /百米,2010年(搬厂后)电单耗为283.44 kW・h /百米,同比下降20.64%。

在厂房设计时委托专业空调厂家对全厂22 582 m2的空调覆盖区域,6 个空调室,约180万m3/h的总风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将空调机房布置在靠近空调负荷中心处,以减少输送过程损耗。选用高效节能、工作区域广的轴流风机以及变频调速水泵。通风系统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密封性好的空气处理设备和风管连接方式,同时以减少能量损失。根据经济流速,合理确定风管尺寸,使输送能耗保持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

新建热能回收系统,用于染色废水余热、冷凝水和冷却水的回收利用。

(1)冷凝水回收

作为一家全能型的精毛纺企业,生产中要使用大量蒸汽,全年蒸汽耗用量约占公司能源消耗的50%。直接用汽的设备有洗呢机、煮呢机等,间接用汽的设备有毛条染色机、复洗机、蒸纱机、溢流染色机、烘呢机、罐蒸机等。公司原来的蒸汽冷凝水基本为通过排水沟对外直排,既浪费了能源,又产生了热污染。为此本厂通过染色和部分后整理设备改造后,对全厂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并回收利用。

(2)冷却水回收

在染色加工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冷却水进行降温、调温,由于原有生产设备的限制,该部分的水均直接排放,造成能源浪费。这次搬迁过程中通过染色和部分后整理设备改造后,对全厂的冷却水进行收集并回收利用。

(3)染色废水余热回收

主要是委托专业公司设计,通过热交换系统对公司的染色废水进行余热回收。这既节省了一定的能源费用,同时也降低了热废水排放到污水处理站时的温度,有利于废水的处理,并减少热量向外界排放。

(4)节能效果分析

每 1 t水升高 1 ℃温度的蒸汽耗费 2 kg,废热水排放到废水池中的温度为80 ℃,每天300 t左右;热回收系统可使洁净水温度升高至与废水池中的废水温度温差最多不超过10 ℃(一般 6 ~ 8 ℃);无锡地区年平均水温为20 ℃;工厂每年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经过热交换后的洁净水在管网及水池中热能损耗预计10%;可计算出每天通过废水回收系统节省的能源为:

300 t 水 × 2 kg蒸汽×(80-10-20)℃ ×(1-10%热损耗)= 27 000 kg蒸汽。

年节省的能源 = 27 000 kg蒸汽 × 300天 = 8 100 t。

3. 汰淘落后产能,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纺织设备和纺织制造技术

在这次搬迁过程中,条染车间就投入近1 0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能源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污水排放少的高效复洗车和新型小浴比染缸(浴比1∶8左右),以替代高能低效的老型国产复洗车和染缸,减少热能浪费及污水排放。新型小浴比染缸,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染色过程中的加热冷却、装卸染化料、进排水、溢流冲洗、正压挤水、混合排放等各道程序均由电脑控制,且主泵采用变频控制,节电率近25%,同时满足企业冷凝水和冷却水的回收要求。不仅节约了水和能源,减少了污水排放,而且在“减少缸差,保证颜色的一致性”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相结合。通过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节能减排收到明显成效,大大减少了污水排放,目前公司污水日排放量从搬厂前的2 000多t下降到现在的1 000 t左右。条染染色收到明显的效果,2010年(搬厂后)每吨毛条耗水121.86 t,比2008年(搬厂前)同期180.84 t降耗32.61%;2010年(搬厂后)每吨毛条耗汽8.38 t,比2008年(搬厂前)同期11.33 t降耗26.03%。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节能效果分析如下。

(1)节电:项目更新34台染色机,主泵电机总装机容量351 kW,按每天运行24 h,其中有18 h节电率按20%计算,年工作日300天,负荷率为0.56计算。可年节电21.23万kW・h:

351 kW × 18 h × 300天 × 20% × 0.56 ÷ 10 000 = 21.23 kW・h/a。

(2)节水:公司原有染缸浴比1∶18左右,采用新设备后浴比最小可以达到1∶6,按染毛纤维浴比1∶10计算,可年节水24 000 t:10 t纤维/天 ×(18-10)× 300天 = 24 000 t/a。

(3)节蒸汽:按每 1 t水升高 1 ℃温度的蒸汽耗费 2 kg计算,年可节省蒸汽3 840 t:24 000 t水/年×(100-20)× 2 kg蒸汽 = 3 840 t/a。

染整车间又投入150多万元更新热定形机,对一些耗能大的设备进行淘汰。原老厂使用的热定形机是20世纪70年代产品,烘房体积大,保温性能差,装机功率达206 kW,耗电量大。新购的M5469热定形机性价比高,采用PLC控制变频同步调速,实现了各主动单元同步精准和主要工艺参数在线检测与监控,装机功率只有174.67 kW。电动机负载率为61%,改造后节电率为26.8%(节省电力:174.67 kW × 61% × 26.8% = 28.56 kW,全年可节电28.56 kW × 5 760 h = 16.45万kW・h)。此外,设备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耗。

4. 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及制造工艺,对节能减排进行过程控制

从产品设计开发入手,科学合理优选工艺流程,多渠道着手,抓住源头,注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生态问题,努力优化工艺,减少化学药剂、水和能源的消耗,以达到高效、高速、环保的目的,大力采用“环保型染化料,低温染色技术,Sirospun、Sirofil短流程纺纱工艺(可省去双并、倍捻机高耗能设备的使用),自洁、易护理功能性整理”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挖掘节能潜力,同时也减少了面料在服用过程中的碳排放。

就以2009年生产的赛络纺品种为例:

全年生产赛络纺纱257 t。

需要一台倍捻机生产:257/0.105 = 2 447.6天。

全年生产天数8 064 h/24h = 336天。

因此全年可省去使用倍捻机:2447.6天/336天 = 7.28台。

节省电力:7.28台 × 30 kW × 65% = 141.96 kW,全年可节电141.96 kW × 8 064 h = 114.48万kW・h。

5. 加大中水回用量,减少排放,达标排放

投资兴建污水处理站,采用物化的工艺,并在排放口增设“无线实时监控仪”,由区环境监察大队对处理水量、水质即时监测,同时委托无锡市环保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1)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考虑到染色废水COD浓度较高,处理难度大,故将染色废水和后整理废水混合处理,降低进水COD,混合废水采用调解+物化加药的工艺路线。

工艺流程如下:

(2)处理效果(表 2)

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DB32/670 ― 2004《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 2 中的标准,然后排入锡山区污水处理厂 。同时新厂区还预留了污水处理用地,用于污水站的远期提标的发展。提标后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可作为杂用水,用于冲洗地面、冲厕、洗车、绿化等;回用水也可用于部分工序的生产用水,达到了节能、节水、减排的目的。

四、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努力方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