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房屋设计概念

房屋设计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房屋设计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房屋设计概念

篇1

概念设计是通过一种较为抽象的方式,在脑中将对象的进行感知和概括。这种设计方式一般不是基于计算结果产生,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通过计算做出精确分析或是在规范中难以进行规定的相关问题,需要通过概念设计的方式,对不同的建筑环境和空间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整体的结构进行优化。概念设计主要通过对建筑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力学关系的经验判断,在抗震设计的方案阶段对整体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这种方式概念清楚、定性准确、算法简便,能够快速选择出最佳方案并确定结构构件的基本尺寸。

1.2概念设计与结构计算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构抗震计算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方式快捷精确,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这导致了很多设计人员盲目相信计算结果,而忽略了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不注重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这样一来只会影响到房屋的抗震稳定性。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将概念设计与结构计算相互结合,通过概念设计对结构计算进行总体的指导,通过结构计算对设计进行进一步的验算以及修改,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2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

2.1选择合适的场地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很大部分原因与其场地的选择有关,一般而言地震导致建筑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时所产生的地面剧烈运动而导致房屋的破坏,第二类是由于各类灾害导致的房屋失稳,第三类则是由于各种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直接造成。而这些都与结构选择的场地有直接的关系,在进行房屋的场地选择时,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考察,尽量避免对房屋抗震不利的地段,选择有利于进行抗震并危险性较小的场地。一方面提高建筑抗震安全性,一方面也能提高建筑的经济性。

2.2结构方案的选择

结构的方案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的实际情况以及下部的工程地质结构,在保证周围建筑以及环境的安全性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性较高的方案。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地基的潜力,根据不同地基的情况进行基础方案的设计,必要时需要对地基的变形进行验算。同时在设计时可以参考周边相似建筑的抗震资料,保证建筑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对于结构上部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则需要与相应的基础进行合理配置,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3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

3.1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对于建筑的抗震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建筑结构体系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科学的建筑结构体系能够有效的抵抗外界的变形和抗冲击力,满足建筑的整体刚度要求。因此在建筑的结构体系选择时,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保证建筑能够承受自身的荷载又能在地震发生时充分抵抗外部的巨大应力而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破坏,在进行结构选择时,要注意建筑物传力途径和受力计算的明确性,尽量避免使用转换层,防止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发生局部破坏或倾斜现象。

3.2抗震防线的综合布置

在进行抗震放线的布置时,应采取多条放线共同系统布置的方式。由于单一的抗震防线往往比较单一,若发生地震则可能由于单条放线的破坏而造成整栋建筑的坍塌,这样既不利于房屋的抗震稳定性。而通过多种抗震防线相互组合的方式,则能很好的结合不同房屋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部位进行不同的防护措施,通过强弱的结合,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的强度。

3.3高质量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除了基本的结构设计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关,建筑的质量、强度以及连续性与均匀性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时,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要求选择连续性好的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强度要求。同时在选择时,也行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性,因此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与价格,保证材料性能与结构整体性能的最优。

3.4结构中薄弱部位的加固设计

建筑的结构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部位失稳都会对整栋建筑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建筑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位,需要通过加固设计的方式保证其抗震的强度,保证各个部位共同工作。对于结构中的强剪弱弯、强柱弱梁以及柱、梁、节点处应尤其加以重视,通过箍筋加密等措施,保证建筑各个部位的构造整体性和延展性。

篇2

Abstract: The bottom frame-aseismic wall masonry buildings is formed by the framework-aseismic wall and the upper masonry structure, which is a kind of special form of masonry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Due to advantages of low cos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high cost performance, it is widely used in small-medium cities. However, there exists the unsatisfactory aseismic performance. Toimprove such aseismat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perfect investigation and simulation test of bottom-aseismic wall masonry building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arthquake features, and from conceptual design, discusses the process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vibration resistance. Theauthor puts that the bottom should apply the whole frame aseismic wall structure system and should set reasonable seismic wall arrangement, and choose appropriate up-down lateral stiffness ratio, and briefly explains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ll of the paper offers reference.

Keywords: the lateral stiffness ratio; the matching of seismic performance; low aseismic wall; complete framework-seismic wall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多层砌体房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底部一二层框架—抗震墙结构和上部砌体结构组成的复合结构。是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中国式的建筑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上下两部分不同的结构体系和不同材料组成上刚下柔的竖向不规则结构,是不利于抗震的。历次震害表明这种结构的震害是比较严重的。

随着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研究一级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对这一类建筑抗震设计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房屋的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结构体系。易损部位、薄弱层和过渡层、抗震能力匹配性等问题。做出增加房屋整体抗震能力合理设计,确保此类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以使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一,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设计应满足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其内容有:

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要符合不规则结构概念设计要求,尽可能减小其不规则性,房屋体型宜简单对称。由于使用要求不可避免出现上部砌体凸凹不规则的情况时,应在局部凸凹部位的墙下设置框架柱,使主要上部砌体抗震墙下均设有落地框架柱。尽可能减小竖向抗测力构件不连续和平面结构体系复杂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建筑平面复杂,存在严重凸凹不规则时,可设抗震缝,降结构体系分为相对规则的几个结构单元。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上部砌体抗震墙宜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除个别墙段外均应上下对齐或基本对齐。以利于荷载传递。尽量减小由次梁的二次转换。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部应设置完整的框架—抗震体系。即在底部或底部两层均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使底部形成具有两边防线的双向的框架抗震墙体系,使个方向的抗震力接近,以利于提高底部整体的抗震能力。

3,抗震墙的布置是此类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抗震墙的布置应使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底部具有适宜的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其布置原则是“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纵横相连,上下连续。”均匀对称,使上下结构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量重合以降低结构的扭转效应。而分散周边设置抗震墙不仅可以使结构受力均匀,较大的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而上下连续:底部框架抗震墙与上部砌体抗震墙平面对齐或基本对齐又减少了抗震力的传力途径,减少局部破坏。

4,抗震墙的合理数量。应该使上下两部分的刚度比合理取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上下层结构侧向的刚度和承载力的匹配性,是防止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发生严重破坏的重要措施。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的第二层与底层的刚度比不仅对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有影响,而且对层间极限剪力系数分布,薄弱层的位置和薄弱楼层在弹塑性变化的集中也有着重大影响。控制上下二层的刚度比,就是为了使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弹性位移反应较为均匀,以减小在剧烈地震作用下弹塑变形的集中。从而提高房屋整体的抗震能力。

抗震规范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计入构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超过2.5(K2/K1

5,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高宽比及低矮抗震墙的设计:

控制好底部钢筋砼抗震墙适宜的高宽比,即可以满足对底部框架—抗震墙侧向刚度不过大的要求,有要保证抗震墙的足够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是抗震墙设计的重要措施。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部的抗震墙往往是低矮抗震墙,高宽比小于1.0,低矮钢筋砼抗震墙是以受剪为主,其破坏形态为脆性的剪切破坏,应予以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对较长的抗震墙,放入板式钢筋砼板的开竖缝的钢筋砼抗震墙的性能明显优越整体钢筋砼低矮抗震墙。这种开竖缝抗震墙具有弹性刚度大,后期刚度较为稳定的特点。达到最大荷载后,其承载力没有明显降低,而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有较大提高,达到改善抗震性的目的。所以在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宜采用带边框的开竖缝钢筋砼抗震墙。将较长的抗震墙用竖缝分割若干个由暗柱和边框梁组成墙段。其墙段的高宽比控制在1.5左右为宜。这样很好解决底部与上部抗震性能匹配问题,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二,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设计的计算要点。其内容如下:

1,地震作用计算及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

对于平立面布置规则,质量和刚度在平立面的分布比较规则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对于立面布置不规则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于平面不规则的宜采用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当采用阵型反应谱法应取足够的振型数。

为了减小底部的薄弱程度,根据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规范”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横向与纵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根据上下层侧移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其比值越大增加越多。可采用线托值法进行计算。第三层与第二层的刚度比大者应取大值。

2,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地震剪力的分配

水平地震剪力要根据对应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各构件的侧向刚度比例,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来分配,使其符合多边设防的设计原则。抗震墙作为第一边防线,底部横向和纵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地震剪力按各抗震墙段的侧向刚度比例来分配。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抗震墙开裂后,将产生塑性内力重分布。底部框架作为第二边防线,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底部框架和抗震墙有效侧移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的侧向刚度不折减,钢筋砼抗震墙侧向刚度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砌体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底部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Vj=KjV/(∑Vj+0.30∑Kcwj+0.20∑Kbwj)

式中: Vj——第j榀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

Kj——第j榀框架的弹性侧向刚度

V——底部总地震剪力

Kdwj——第j榀钢筋砼抗震墙弹性侧向刚度

Kbwj——第j榀普通砼抗震墙弹性侧向刚度

3,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及分组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多层砌体一般不考虑地震倾覆力矩对墙体受剪的影响。而是按不同的基本烈度的抗震设防控制房屋的高宽比。在而对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其底部和上部是由两种不同的而承重和抗侧力体系组成。应考虑倾覆力矩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构件的影响。

作用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过渡层及以上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对底层或底部两层引起倾覆力矩,将使底部抗震墙产生附加弯矩,并使底层框架柱产生附加轴力。在确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的地震作用效应时,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对底部抗震墙产生的附加弯矩,相对底部框架产生的附加轴力影响。

在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作用与整个房屋底层的地震倾覆力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M1=Reh∑Fi(Hi-H1)

式中:M1=作用房屋底层总的地震倾覆力矩。

Fi=第i楼层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

Hi=第i楼层质点的计算高度。

当底部为二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作用与整个房屋第二层地震的倾覆力矩:

M2=Reh∑Fi(Hi-H2)

式中: M2——作用于房屋第二层总的地震倾覆力矩。

考虑实际计算的可操作性,现行的《抗震规范》规定,可将地震倾覆力矩在底部框架和抗震墙之间。按它们的侧喜爱那个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4,底部框架托墙梁的计算

底部框架托墙梁的受力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大量的空间有限元分析表明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第一层的框架托墙梁和底部两层的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第二层框架托墙梁承担竖向荷载的特点和规律是相同的。在不考虑上部砌体开裂的前提下,且上部墙体墙未开洞时,对于其下部框架托墙梁的墙梁作用最为明显的。

在静力计算时,框架托墙梁及其上部的砌体墙可做为墙梁进行计算。在抗震设计时,大震时,托墙梁上砌体严重开裂,若拉结不良则会出平面倒塌,震害十分严重。托墙梁与非抗震的墙梁受力状态有所差异,当按静力方法考虑有框架柱落地的托梁与上部砌体的组合作用时,需要根据其开裂程度调整计算参数。

作为简化计算,偏于安全。在托墙梁上部各层墙体不开洞和跨中1/3范围内开一个洞的情况也可以采用折减荷载的方法。

托墙梁弯矩的计算: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弯矩,托墙梁上部楼层四层以下全部计入组合。四层以上可有所折减,取不少于四层的数值计入组合。

托墙梁的剪力计算: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剪力不折减。此时对于框架柱的轴力,应对应于上部竖向荷载,对于钢筋砼抗震墙连接的托墙梁,应按框架—抗震墙的连梁计算其内力。

篇3

绿色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物的整个建筑到使用过程中能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如可以节约一些空间、节约水和材料等,要尽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房屋建筑既适用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又要注意给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是一个和谐绿色的居住环境。

1.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可以体验回归自然。要想做到节约能源,其实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自然绿色能源太阳能还有风能等。在建筑中我们通过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空调和供暖设备的使用,可以利用自然通风来制造制冷系统,夏季要充分利用主导风向,降低空调设备等的使用,建筑的结构布局要充分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要求。所谓回归自然就是指在建筑物的外部要充分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相和谐,从各个方面保护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

1.3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要尽量考虑资源的节约等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地势和气候等条件,要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和谐的融为一体。绿色建筑设计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要保证自然和建筑物还有人类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要体现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还要向前向后延伸产生意义,向前延伸就是建筑过程的准备阶段及运输生产过程要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向后延伸就是保证建筑物拆除后可以对环境造成更小的影响并且很多资源都可以回收使用。

二、节能建筑设计

2.1节能建筑设计的概念

节能建筑理念是指遵循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划分、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还有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等问题都要进行研究,高建筑物受当地风向的影响很大,一般地区的风向都有一定规律,在设计中也要把风向问题考虑到,尽量设计出低能耗的建筑物。

2.2节能建筑设计的具体理念

现在建筑设计中地源热泵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其核心功能是经济环保并且节能可靠,这项新兴技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节能设计中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现在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应用,但是更广泛的应用还在不断开发。建筑物屋面是能耗的重要部位,现在屋面设计的研究重点内容是采取节能的保温隔热材料。除此之外,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建筑保温的关键,墙面的隔热保温、防火抗震还有隔声等功能都有待提高,尤其要注意外墙体的防水砌筑问题。

三、智能安全建筑设计

3.1智能房屋建筑设计的概念

现代社会是科技发展社会,智能化应用到了很多方面,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现代建筑和计算机网络、监控还有通信方面都有联系,智能化建筑中具有信息管理科学、设备高度控制和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这些都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化房屋和家居等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2智能化建筑的具体理念

通常把智能化建筑分为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和通信自动化(CA)三个系统,现在房地产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又提出了信息管理自动化(MA)和防火自动化(FA),相信未来智能建筑方面发展还会更加完善。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火灾报警系统由触发器、报警装置还有火灾警报装置及一些辅助装置组成,这套装置能在火灾发生初期就将火灾烟雾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此同时火灾发生的地点等信息也都传输到了报警控制器里,这样人们就能够及时发现信息而快速采取措施。

五、房屋建筑要注意美学规律

5.1建筑物设计要统一

现代社会对房屋建筑的节能智能方面有很多要求,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也从没降低,房屋建筑的整体形态、色彩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任何艺术形态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建筑物的次要部位或者是从属部位都要与建筑主体部位相协调统一,建筑物的色彩也要有协调统一的效果,切忌建筑物和材料之间的类型和色彩相矛盾。

5.2建筑物设计要求均衡性和比例问题

建筑物设计的均衡性同样非常重要,具有均衡性的建筑作品会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建筑物的比例也要合理,不要给人偏离感。建筑物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元素,韵律也是其重要的属性,建筑物的韵律体现在立体设计和室内设计上,而且在建筑设计的细节部位也要充分重视,建筑物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处处都会体现建筑物精神。韵律是非常有弹性的,可开放也可封闭,尤其是在复杂建筑中,大小宽窄等都需要相协调交替,如果建筑物太有规则就显得过于死板,在建筑中当然要遵守一定规定原则,但一些设施也要注意效果变化,这样会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也更能体现出建筑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篇4

2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的关系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现行结构设计与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结构设计的不可计算性,导致结构设计需要更多地注重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就是以个人实际经验为基础,基于宏观的角度对建筑结构实施的定性设计。但是,概念设计不是凭空落成的,需要考察实地情况,包括气候环境、地质情况、自然风貌等,根据所获得信息给予的灵感和理性认知,拟定关于一个建筑物的初步想法;这个想法不同于精确的测量计算,除了灵感和理性认知还要基于工程师丰富的实地工程经验。概念设计更加注重设计结果,而结构设计则是一种逆向的推导过程,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力学、构造学等理论知识,配合相关的数据原理而推导出房屋建筑结构布置。综合而言,建筑结构造价水平的高低以及建筑的施工进度是由概念设计所决定的,如果房屋建筑的概念设计不合理,就可能增加建筑造价,延误工期。概念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思想。受技术水平和计算理论等因素的限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结果往往与建筑实际存在较大差异,而为更好地弥补这些误差可能导致的问题,必须要借助概念设计来增强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说,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结构设计对于现代房屋建筑工作的开展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概念设计则起到对结构设计补充和优化的作用。优秀的概念设计往往有着较为可靠的经济预估,因此也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劳动,减少结构设计风险,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水平。

3结构设计的主要措施

3.1科学选择建筑场地

建筑场地的选择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结果有很大影响。房屋建筑场地应该选择抗震性较好的地方,这能有效地减少外力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影响。如果要在地震区进行建设,就必须要充分考虑结构破坏因素,根据结构体系方案以及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来确定结构体系,以充分保证建筑结构的匀质性。房屋建筑场地发生地震事故时,由于地震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必须在房屋结构上设计多道抗震防线,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系数能够有效地满足抗震需求,增强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

3.2合理选择结构材料

在选择结构材料时,设计人员要充分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借鉴和参考已建建筑经验,选择承重能力较强的施工建设材料,以防因计算结果不精确而影响建筑建设质量。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合理分析和评价施工图纸,深入探讨施工图纸中可能存在的数据问题,并以此来作为结构材料选择依据,确保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在钢筋、混凝土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国家标准选择适合强度的施工材料,一般箍筋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低于C20,直径10mm的纵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强度等级设计要求。其他结构材料的选择也应该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而不能够单纯地依据计算结果来判断。

3.3注意结构受力的合理性

合理选择房屋建筑结构材料将显著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结构构件对建筑受力的影响,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满足实际的建筑需求。通过建筑结构设计能够获取相对全面的计算结果,反映出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但是,通过计算机以及理论推导所获取的实际数据往往存在一定误差,并且容易出现与现实建设需求不符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适当采取概念设计来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3.4注重施工现场的规划管理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规划和全程把控,以降低不确定因素对结构设计的影响,使施工作业活动能够按照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结果有条不紊地开展。由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依赖于计算机和理论数据,这些计算的结果与现实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设计人员不但需要对结构设计予以高度关注,更需要凭借自身的经验和设计技术,做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协调和交流活动,提出建设风险,保证设计方案的顺利落实。

4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协同工作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协同工作的定义是将建筑工程中的每个构件的性能和作用充分到极致,并实现与其他部件的相互配合。在协同工作中,要求与各个产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相似,并且具有相同的荷载,正确处理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以地基基础中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协同工作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传统的建筑设计流程用到的算法往往是将上部建筑、基础、地基分别视作独立的单位,测量和设计都独立进行,但并不意味着,某一单元出现的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结构单元,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流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地基基础往往对上层建筑造成很大影响,若地基产生沉降现象,则地面建筑大多会开裂、错位、甚至崩塌;同时,如果地面结构的建筑层数不符合规范,超过地基、基础承重,则也会给地基带来变形的危险。因此,在地基基础的概念设计当中,要更多地考虑到将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样才能减少地基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5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建筑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型高强度、轻质、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使建筑结构的设计更加的可靠、安全、舒适以及经济成为当前建筑结构设计发展的趋势,以下就主要的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做分析。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况

房屋建筑结构主要是指根据房屋的梁、柱以及墙等主要的承重构件的建筑材料划分类别,建筑结构主要的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别:钢结构、钢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以及其他结构。房屋结构的主要设计目的是要保障所建造的建筑结构的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年限之内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功能的要求,并且还要保障其经济合理性。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其中安全性主要是指在正常的施工和使用的条件下,其建筑的结构应能够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二部发生破坏,在相应的偶然的时间发生之后,其建筑的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适用性主要是指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建筑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主要是指在正常的维护条件下,其建筑结构应该能够在预计使用的年限之内满足各项使用功能的需要。

在房屋建筑机构设计时,其基本的方法是:绘制结构平面图,在其绘制时要保障其能够达到抗震要求的标准;其次是屋顶结构图,当建筑为坡屋面的时候,其结构处理的方式有两种:梁板式以及折板式,其中梁板式主要的使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其相应的板跨度比较大,其房屋坡度以及屋脊线的转折相对复杂的坡屋面,而折板式则主要的适用于上述相反的坡屋面;大样详图的绘制,在建筑详图准确无误的基础之上,大样详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直接的绘制工作,对于局部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绘制,保障其科学合理性;楼梯的设计,相应的楼梯梯板要注意其挠度的控制,其梯梁的梁下净高要注意满足建筑的要求;基础构件,其主要的包含了混凝土的科学合理选择以及配筋的选等。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

2.1承载柱截面高度的设计过小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六度抗震的设防区域内,有些建筑结构设计师误以为其六度设防就是不用设防,他们在建筑机构的设计时不是为了方便相应的受力分析,是故意把承载柱的截面的高度设计的很小,从而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把相应的梁简化成为铰支梁,其柱是按照相应的轴心受压进行计算,此种方法虽然方便进行相应结构的受力分析,但是却给房屋结构埋下了隐患,这是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之间的刚结作用,也就是忽略了相应的柱对于消化酶的约束的弯矩。此外加上相应的柱截面的配筋都比较小,其结构一旦受力之后,其相应的柱顶的抗弯能力肯定是不足的,这样就会导致塑性铰情况的发生。这样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相应的承载柱已经开始带铰工作,这样就会是房屋的耐久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一旦受到地震的作用,房屋就会面临倒塌的危险。

2.2房屋高度和高宽比不符合相关规范

当前在房屋结构设计时,其房屋的高度和高宽比的设计会出现超出行业规范要求的极值,相关的规范明确的给出了房屋的最大使用高度和相应的高宽比的极值,但是还是出现了某些建筑高层房屋的高度超出了最大是适用高度或者是房屋的高宽比超出了相关规定的极值,更有甚者这两项标准都超出了标准的要求,这样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建筑房屋是使用安全。其房屋适用的高度除了和结构体系的类型以及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有关之外,还和场地的类别以及结构是否规则等因素有关,所以在房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使用的情况,可以的设计建筑房屋的高度和其高宽比例。

2.3结构的布置不合理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要达到的原则为:不规则的结构尽可能的规则,这样结构的布置才能够更加的趋于合理,这是建筑机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多种的因素,其中主要的包含了建筑的平立面的外形尺寸、承载力分布以及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等。当前对于建筑规则设计还缺乏统一规范的依据和相应的设计规定,其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对于结构规则性的把握不是非常的准确,导致其建筑工程出现了规则性较差的问题,这样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是非常不利的。

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措施

3.1坚持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

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要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更具项目工程的实际的情况,不能过度的浪费材料,在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时,优先的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的方案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此外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设计的规范以及规程来进行房屋结构的设计,相应的结构设计人员要认真的了解相应的机构设计规章制度,牢记其中的规则,以保障其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符合相应的规范的要求。

3.2规范日常的工作

在相应的施工图纸的说明制作的时候,要将可能的保障其明确和详细,在所明的书写和标注的时候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相应的标准工作,其相应的位置也不能随意的进行变动。此外对桩基工程进行检测时不能随意的变更,要严格的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佳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并且要做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保障其质量。

3.3重视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房屋建筑机构的设计的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是工程勘察资料,这也是房屋结构设计的原始依据资料,所以在设计前要注重其资料的参考。平时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查阅制度,以便于管理工作的有效的进行。在相应的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要按照相应的工程档案的管理规定与施工的档案一起,及时的上交给专业的管理部门。

总结

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设计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保障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篇6

一、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概念设计是指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结构及材料等方面问题的总体方案设计或者策划,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引入概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而“概念”本身则是指设计师本身在抗震概念设计中所运用的专业知识、力学知识、设计经验以及研究成果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想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需要立足于抗震基本理论以及实际抗震设计施工经验,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按照建筑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进行抗震设计,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建筑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抗艇设计中的必要性

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相比而言可以说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概念设计中包含了建筑工程中的多个方面,总结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经验,贯穿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始终,具有指导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功能,其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概念设计弥补了建筑计算设计中的不足,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仅靠计算设计无法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概念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概念色设计中将多年抗震设计经验融入到抗震设计中,并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全面考量,实现对建筑施工场地、建筑结构、尺寸、外形、材料等方面的优化设计。

三、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合理性原则

基础设置须满足建筑物相关的规定要求,使得其所对应的承载力与相应的结构刚度实现完美的结合,也就能够将建筑结构中的各类荷载可靠、有效的传递至基础。这种整体的构件布置能够将建筑物各部分有效的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极好的整体抗震性。

(二)结构合理性原则

建筑物本身的对称布局是实现建筑物整体质量布置对称性的基础,从而使建筑物的抗侧力大大加强且会对外力产生一种均衡的抵抗性,从而使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大大增强。

(三)竖向均匀原则

建筑物竖向的均匀能够有效避免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由于刚度不足而发生突发性的结构扭曲现象,从而大大增强建筑物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首先考虑建筑物竖向上的受力情况,将建筑物转换层所对应的上下部分的结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尽量使转换层所承受的荷载相均衡。同时还应考虑建筑物内部墙柱等承重结构上下连接的一致性,这种刚度趋向的均衡和结构的延伸能够保证建筑物各构件将地震产生的能量进行很好的吸收和传递,从而减少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对建筑物的破坏。在对建筑物填充墙设置的时候,为保证结构的质量,还应该考虑墙柱之间的结构状况,在保证建筑物整体受力情况不受破坏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要求设置抗震缝。

四、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一)地基基础与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之前需要对建筑场地进行选址,在工程选址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在抗震性能相对较好的建筑场地,尽量避免抗震性能较低的场地,若无法避免,那么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免遭受地震居民受到危害。而对于建筑地基基础的选择,要保证建筑地基基础选择的科学性,首先应对建筑所在地的地质状况进行全面勘察,应尽可能选择土质坚实的场地,这样对建筑结构防震抗震有一定的帮助。若地质条件不允许,则应结合当地建筑结构场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建筑地基结构,一般情况下建筑地基结构可分为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两种,对于建筑场地相对较为坚硬的土质,应选择柔性结构,反之则应该选择刚性结构,以此来降低地震灾害给建筑物以及人们带来的危害。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

在实施建筑方案初步设计过程中,作为一名建筑师,一定要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相应理论知识及自身所拥有的经验来进行方案的选择,一定要确保所选择的方案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实惠,尽可能确保不必运用诸如计算机等工具来完成纯粹的数据筛选。就建筑物的平面而言,一定要让所确定的方案满足对称性较强这个条件,实践表明,具备这种对称较强的平面布置,由于能够很好地把质量与难度之间的偏差缩小下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竖向各部分的受力均匀一致,而且还能有效确保建筑物竖向各部分之间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这个特征,从而有效杜绝建筑物产生扭转的这种问题。在现阶段各种建筑平面中,存在着一种“细腰建筑”。这是一种比较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在多数情况下,虽然这种建筑具有相当好的外形,但如果把这类建筑应用于高层建筑之中,一旦当地发生地震,则这类建筑物在其细腰部分就非常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对整个建筑物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应用具有良好抗震效果的形体设计,尽可能减少或杜绝以下这些形体的出现: (1)外涂形体;(2)内凹形体;(3)不对称形体。

(三)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

要确保建筑物各部分能维持整体性协调,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让所设计的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同时满足这两大条件:第一,稳定;第二,合适。此外,在发生地震时才有可能对巨大的地震力起到有效缓冲作用而达到有效避免局部受损的良好效果。因此,在选择房屋建筑物结构体系时,既要注意建筑物传力途径的明确性,同时又要注意受力计算的明确性,尽可能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不使用转换层,这样在发生地震时可以有效避免房屋建筑物倾斜或局部受损等现象的出现。

(四)进行科学抗震防线的有效布置

在进行选择结构抗震体系过程中,有关那些单一的抗震防线一定尽量不要去使用。就单一的抗震防线而言,多数情况下只有一道,在地震一再反复发生这种情况之下,若抗震防线遭到损坏,就一定会使得房屋建筑物发生崩塌,从而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如果能够使所设置的抗震防线多于一个,那么在房屋建筑物中的各个构件,库可以通过一定的强弱结合,促使整个建筑物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震设计中融入概念设计会使整个抗震设计更具有说服力,可以为建筑抗震施工提供正确性引导,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建筑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施鑫竹.关于PKPM软件中实现活荷载折减的探讨[J].有色金属设计.2008(03)

[2]杨磊.抗震概念设计及其在钢结构住宅体系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09(01)

篇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with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of rapid development, also prompted has China housing building in design aspects of requirements increasingly improve, in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aspects also increasingly complicates; on structures seismic concept design by up of role,, although just building of a based sex function, but in whol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n the is up with extremely key of role, for whole building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duced with great of effects. Based on this, the housing below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 in architectur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概念设计是指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结构及材料等方面问题的总体方案设计或者策划,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引入概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而“概念”本身则是指设计师本身在抗震概念设计中所运用的专业知识、力学知识、设计经验以及研究成果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想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需要立足于抗震基本理论以及实际抗震设计施工经验,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按照建筑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进行抗震设计,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建筑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抗艇设计中的必要性

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相比而言可以说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概念设计中包含了建筑工程中的多个方面,总结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经验,贯穿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始终,具有指导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功能,其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概念设计弥补了建筑计算设计中的不足,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仅靠计算设计无法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概念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概念色设计中将多年抗震设计经验融入到抗震设计中,并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全面考量,实现对建筑施工场地、建筑结构、尺寸、外形、材料等方面的优化设计。

三、抗震概念的设计原则

(一)对地基进行合理的设计

建筑物的基础结构是地基,它的作用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来设计,对施工现场的水文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建筑工程的地基荷载力、结构类型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将建筑结构的抗震作用发挥出来。

(二)对建筑的平面、立面结构进行优化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中,建筑立面结构和平面结构的设计十分重要,因此要对平面、立面结构进行优化,在优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地震的发生会影响到建筑物,所以对建筑物的各个结构受力体系要十分明确。

(2)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要保证其对称性且均匀的进行高度变化,以免出现楼层错层的情况。在实际设计时,建筑结构可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建筑的结构设计得不规则,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设计者必须对地震产生的作用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计算,然后对建筑物各个部位的扭转反应和应力进行估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构做好防震工作。

(三)构件之间的连接要可靠

建筑结构若是想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就必须保证建筑中各个构件之间的稳定和牢固。因此,在对构件进行安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构件本身的承载能力和它连接的构件承载力必须是相同的。

(2)预埋件的锚固承载能力和与它相连接的构件承载能力是一样的。

(3)每个构件之间的连接要可靠牢固,并且每个构件都要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和刚度。

(四)尽可能多地设置防线

因为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且可能会反复作用,所以对构件的强弱关系要适当的进行处理,使之形成多道防线,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第一道防线指的是全部结构,部分结构有可能会屈服,所以需要具有良好的延性,适当选择少负担或者不负担重力荷载的填充墙或者竖向支撑,也可以选择轴压相对较小的框架柱作为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其组成是部分结构。在第一道防线中,有些结构受到损害后,第二道防线就可以形成独立结构,从而抵抗已经降低的地震强度。

因为地震是反复作用的,如果只有一道防线,那么破坏就会集中在一部分构件中,而这些构件因为积累了损伤就会倒塌,因此要对容易毁坏的结构根据第二道防线的结构对其抗震进行验算。第二道防线也需要具备延性。

四、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一)地基基础与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之前需要对建筑场地进行选址,在工程选址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在抗震性能相对较好的建筑场地,尽量避免抗震性能较低的场地,若无法避免,那么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免遭受地震居民受到危害。而对于建筑地基基础的选择,要保证建筑地基基础选择的科学性,首先应对建筑所在地的地质状况进行全面勘察,应尽可能选择土质坚实的场地,这样对建筑结构防震抗震有一定的帮助。若地质条件不允许,则应结合当地建筑结构场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建筑地基结构,一般情况下建筑地基结构可分为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两种,对于建筑场地相对较为坚硬的土质,应选择柔性结构,反之则应该选择刚性结构,以此来降低地震灾害给建筑物以及人们带来的危害。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

在实施建筑方案初步设计过程中,作为一名建筑师,一定要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相应理论知识及自身所拥有的经验来进行方案的选择,一定要确保所选择的方案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实惠,尽可能确保不必运用诸如计算机等工具来完成纯粹的数据筛选。就建筑物的平面而言,一定要让所确定的方案满足对称性较强这个条件,实践表明,具备这种对称较强的平面布置,由于能够很好地把质量与难度之间的偏差缩小下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竖向各部分的受力均匀一致,而且还能有效确保建筑物竖向各部分之间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这个特征,从而有效杜绝建筑物产生扭转的这种问题。在现阶段各种建筑平面中,存在着一种“细腰建筑”。这是一种比较不规则的建筑平面; 在多数情况下,虽然这种建筑具有相当好的外形,但如果把这类建筑应用于高层建筑之中,一旦当地发生地震,则这类建筑物在其细腰部分就非常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对整个建筑物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应用具有良好抗震效果的形体设计,尽可能减少或杜绝以下这些形体的出现: (1)外涂形体;(2)内凹形体;(3)不对称形体。

(三)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

要确保建筑物各部分能维持整体性协调,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让所设计的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同时满足这两大条件:第一,稳定;第二,合适。对于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而言,它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变形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抵抗冲击力的要求,故建筑物要具备一定的刚度,这样才能对自身的荷载起到一定的承受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变形的出现,此外,在发生地震时才有可能对巨大的地震力起到有效缓冲作用而达到有效避免局部受损的良好效果。因此,在选择房屋建筑物结构体系时,既要注意建筑物传力途径的明确性,同时又要注意受力计算的明确性,尽可能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不使用转换层,这样在发生地震时可以有效避免房屋建筑物倾斜或局部受损等现象的出现。

(四)进行科学抗震防线的有效布置

在进行选择结构抗震体系过程中,有关那些单一的抗震防线一定尽量不要去使用。就单一的抗震防线而言,多数情况下只有一道,在地震一再反复发生这种情况之下,若抗震防线遭到损坏,就一定会使得房屋建筑物发生崩塌,从而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如果能够使所设置的抗震防线多于一个,那么在房屋建筑物中的各个构件,库可以通过一定的强弱结合,促使整个建筑物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五)选择高质量的建筑结构材料

实践表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除了会受到建筑施工方案、建筑结构体系及抗震防线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多数情况下,还极大地受影响于房屋建筑的施工材料。通常,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仅会受到来自建筑材料强度、建筑材料刚度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建筑材料连续性及建筑材料均衡性的影响。所以,在选取建筑结构材料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考查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的刚度和延伸性最大限度确保建筑施工材料能与建筑结构体系相符合。此外,对于建筑施工材料的经济性能,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能把建筑施工材料的经济性能进行最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房屋建筑物的单个性能与整体性能的最佳配合。

(六)做好房屋建筑物中较为薄弱部位的处理

实践表明,要使建筑构件相互之间能够配合协调,结构的整体性必须足够的良好;这就需要建筑各个部位,不管是其强度、还是其延伸性,都必须达到所规定的要求。所以,在进行结构概念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较为薄弱的那些环节,一定要予以特别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结合所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措施来加强巩固这些建筑的关键部位。在设计房屋建筑物结构整体时,对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各个房屋建筑构件与梁、柱及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予以充分的分析,尤其是关于房屋建筑物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一定要比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大这一点,更要引起设计师的足够重视,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确保房屋建筑物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不因其不断加深的老化而使构件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出现改变。若房屋建筑物是属于砌体结构,则可应用设置构造柱、圈梁等方法来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延伸性。

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震设计中融入概念设计会使整个抗震设计更具有说服力,可以为建筑抗震施工提供正确性引导,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建筑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7]田志勇.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06(13)

篇8

高职院校的教学偏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是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成为整体教学改革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全面和公正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也能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诊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五年制学生的新特点

五年制学生正直青春期,思想独立、还不够成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勇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强。所以作为专业课老师的言行要讲究方法,要时时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加以疏导。对于一些设计难度大的题目,要多做讲解分析,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接受;而且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他们自我意识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问题。而在来我们学校的学生中,家庭类型复杂,相对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性格孤僻,对家庭、社会、学校充满了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小就有很多阴影和积怨。从而使他们的行为出现懒散,没有上进心,经常怨天由人、愤愤不平,又一切都无所谓,听不进去老师的话,甚至达到恨自己父母的地步。对老师的眼神充满恶搞,或者是不削一顾。初中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一批不爱学习,愿意对抗老师,题海战术中使得他们厌倦说教,厌倦了死记硬背;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首要的是尊重他们、同时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一些任务和项目让他们能做出来。比如带笔带本、准备好课程书本、积极参与实践,就可以得到分数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需要从习惯培养从心做起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渴望学习的学生在下面静静的听课,而是一些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需要鼓励、不断需要认可的新型学生,而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知荣辱,懂设计,愿意动手的新学生。

2.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的特点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来说实践性比较强,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教师的上课内容可以在同一堂课上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上课内容,特别是近年来,艺术设计课程大多数都模块化,每个模块都要有一定量的任务和实训项目组成,那么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期末一个设计作品或者是大作业,根本没有办法适应五年制学生的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摸索课程评价的考核方式。学生管理中有综合测评的细化方式,那么五年制的学生是不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也可以运用细化的考核方式呢,带着这样的想发,我在12(5)装饰班和11(5)装饰班进行了实验,11(5)装饰班运用任务晋级成绩单的考核方式,班级人数12人,12(5)装饰班运用细化的考核方式;具体的试验为

2.1 评价原则。

(1)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的原则。

(2)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学习养成习惯的重视的原则。

(3)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2.2 基本评级体系的构建。

(1)过程评价,采用积分管理的办法,12(5)艺术班学生完成每项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堂的学习态度都有相应的分数,总计60分,过程性评价(即学习态度)的分数60分。学生完成模块学习并获得积分的必备条件是:学习时间不够,学习状态分就没有办法得到;该模块期末考试分数占40分;11(5)装饰平面设计课程采用的过程评价是:每个模块(或项目)60分,共10个模块,合计600分,取10个模块的平均分,期末考试的分数为40分。

(2)综合评价成绩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终结性评价(即模块考试成绩)占总评价成绩比例的40%;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成绩的60%。

总成绩平均分等于总分600分,10次作业的平均分,与期末成绩的总和。得分83.6

所有作业必须是课堂内完成,准时上交作业,否则不得分。作业尺寸按要求完成。

通过实验总结得出一些规律:由于12(5)的学生有许多新特点,比如不来上课,不做作业,不带画具,而11(5)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现象,所以对他们的评价的要求更多放在专业规律和专业素质上。

课程考核的内容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合理全面的考核内容应该紧紧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可见考核实质上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指挥棒”,指引他们实现学习目标。

2.3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锻炼操作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性考核是着眼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方式。它强调考核也是教学,考核是与教学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的,考核是教学的一部分,应该被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过程性考核强化了教学过程的控制。通过考核,学生可以检验自己本课程学习的成果,对于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对于掌握较好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多参与到学习中,对于薄弱环节可以督促学生有的放矢地及时巩固。因此考核对于学生认真学习课程,实实在在地锻炼实践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

出勤评价:对于五年高职的学生来说,出勤是学生受教育的前提,没有出勤,不能谈如何备课、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实施教学,所以对于学生是否带书本、相关的学习用具、上课的态度、上课中的参与能力、上课中的实践作业质量等,都有相应的详细的考核标准,但是,任课教师应严把考勤关,确保出勤,出勤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成绩的基础,如果不出勤你,学习态度的评价基本就是零分,缺课30学时以上则直接可以判定为不合格。

学习态度评价: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是最为重要的,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格。比如:愿意挑战设计中的难题,设计的作业量比别人多,把课程中的基本必备工具准备的比较充分,有上进心,准备课外书籍及材料等。

课堂表现评价:在评价中,我们将课堂表现按照课堂纪律度和课堂参与度两个基本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我们认为,遵守课堂纪律是课堂表现的前提,积极参与课堂是课堂表现的关键。能否回答问题、是否睡觉等。

作业情况评价:在评价中,我们将课堂表现按照作业收交和作业质量两个基本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既关注学生作用的收交情况,又特别强调要确保作业的质量。只要交作业的分数就有积累,作业质量好要加分多些,保准学生学习的质量。

2.4 过程考核的实施原则。

对学生的考核量化应该有利于现在五年制学生的状态,符合他们的现阶段的课程特点,量化标准应放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重点多放在实践技能的训练上,量化标准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速写课程的考核量化标准,把作业量也就是动手能力放在了首位,分值是10分,把作业难度,认真程度放在了首位,分值是10分,这些就比较符合速写课程的特点,多练就可以积累成绩都有分值较高的加分等;每一科都可以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但原则不能变,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态,符合课程的特点。

2.5 终结性评价的内容。

期末设计检测:设计大作业一般比较系统,能体现一阶段或模块学习的整体效果,检测也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成绩的40%,也就是即使期末考试好好的设计,平时不出勤、不积累作业、不准备学习工具、也不能达到合格标准。

3.实施考核改革的总结

正是因为考核具有教育教学功能、导向功能、检验功能、反馈和激励功能等,五年制的学生经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变化很大,更多学生愿意接受过程评价中的量化分值,觉得很公平,起码保持了学生到课率,保证了老师有学生教。而且实施考核可以促进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掌握关键问题,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学习习惯,知道怎样去学习,学习哪些知识,是目标更加明确;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考核主体、内容和层次多样化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才能使考核真正发挥好导向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强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的同时也要重视考核体系的改革。另外,过程考核的效果也与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安排、考核具体方案的设计密不可分。这些都对实施考核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转变思想,大胆探索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并从听取学生意见及分析考核结果及时获得考核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提高过程考核的实效,从而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

参考文献

[1] 张妍,谢声和.浅析高职院校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3).

篇9

一、绿色建筑概念及特征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指的不是通常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概念和象征,是指在建筑可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而且对人体健康无害。

1、绿色建筑概念。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寿命周期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绿色建筑对环境没有破坏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2、绿色建筑特征。绿色建筑遵循当地的自然、人文和气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所以在建筑时没有明确的规则、模式。绿色建筑对自然进行充分地利用,比如阳光、空气、绿地,有效地联通内部和外部,布局十分开放,这跟传统封建式建筑布局是有很大差别的。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本身的耗能大大减少了。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之中要时刻注重环保。(1)节约环保。节约环保指的是人们在建造、使用建筑的时候,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利用,保护周围环境,呵护生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由于人类对建筑建造与使用活动造成的对环境和资源的负荷与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和生态再创造能力的范围内。(2)健康舒适。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人们建造、使用建筑的基本要求。要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空间。(3)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就是人们在建造、使用建筑的过程里,爱护、亲近所处的自然环境,使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共存。只有如此才可以兼顾协调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节约能源原则。目前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建造房屋的时候,需要十分重视能源使用情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给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了更严格要求,既会运用新型材料,还会建立新节能体系,增强建筑的综合性能,防止能源的浪费。

2、保护环境原则。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这点对绿色建筑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在建筑房屋以前,设计人士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大规模数据勘查,然后整理出详尽的信息,再制定环保方案,由材料、结构和外观等大方面分析整体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以免有害建筑的出现。

3、消除污染原则。对污染进行消除是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里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方面,在房屋建筑中,提出与应用消除污染的观点意义十分重大。在建筑的内部装设除污系统,除去烟尘污染,保证空气能够正常流通,与此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要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噪音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

4、低消耗原则。影响房屋建筑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就是热能损耗,特别明显地体现在传统工业设计之中,找不到很好的办法进行处理。绿色建筑遵循低耗能原则,良好地控制建筑内外的热能,维护工业生产的良好环境。

三、传统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房建过程中污染问题。如今我国提出节能减排的理念,房屋建设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以优化改造房建行业。在传统设计中会产生很多污染,严重情况下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设计者没有考虑绿色设计理念的运用,忽略了防污处理措施,因此加重了生态环境负担,对附近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房屋质量问题。建筑设计中首要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在房建设计阶段要进行评估、考量,保障建筑的质量。在传统房屋设计中,忽略了质量问题,为以后的重建、返工留下了伏笔,不仅加大了房建成本,还会加重污染与资源浪费。

3、房建的成本问题。所有企业都想赢利,都会关注成本方面问题,房建行业也如此,而且房建的项目要投入大量资金,若不控制成本,可能会血本无归,对项目经济效益造成影响。房建初始阶段就影响到成本问题,设计者需要有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对项目进行详细考量、规划,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但是,当前很多设计者没有合理分配材料,没有合理设计房屋的结构,导致工程返修,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四、在房屋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体现

房屋设计为迎合时展的要求,根据房建中的问题将绿色的设计理念导入房屋设计之中,给整体建筑发挥其良好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一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改造房屋设计工艺。在绿色设计理念的指引下,设计方要优化改进房屋建筑的建造工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后期建设与建筑设计要求相符,还可以提升建筑的现代气息。其中最常见到的改造手段是简化工艺,即确保建筑设计质量前提下,调整那些比较粗陋的工艺,使房屋建设可以与节能降耗的要求相符合,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短期之内完成预定工作量。

2、改良房屋建设所使用的原料。只有对房屋建设使用原料进行不断地更新,才能与建筑业对环保的要求相符合,使用、普及大量绿色材料,实现了建筑节能,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特点、风格。在房建时改造混凝土材料,除满足基本建设需求,设计人员还添加了绿色设计,让它们成本更低、材质更好、性能更强。

3、在房屋设计中安装除污系统。在房屋设计中除了要进行环保节能设计以外,还应安设除污系统,结合居民使用实际情况和出现的污染问题,安装专业除污控制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污水正常排放。有时房屋建设也会用在工业方面,这就需要安装专业的给排水系统和排烟系统,确保生产过程里空气和水质量良好,及时地处理、净化,避免产生严重的污染。

4、优化房屋设计结构。从目前的房建来看,建筑的结构主要有单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两种,如果引入绿色设计的理念,能全面优化每种形式的建筑,既确保满足建筑性能需求,同时还能升级整体结构形式。特别是居民住宅,设计者更要重视结构空间使用,把层高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不要影响居民视线和居住舒适度,还要在规定范围高度上合理设置房屋层数,降低结构的承载,强化结构构件,加强房屋抗震能力和抗病害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在房屋设计中,越来越重视应用新的材料与技术,建造耗材少、几何外形美观的建筑物,展现建筑的时代气息。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也随之深入到城市建设中,同时这个理念也被广泛应用到了房屋的设计中,如今很多产业基地在设计项目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应用了这样的理念,特别是强调了除污环保和节能低耗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use of the least cost and limited resources, space, realize building security, is applicability, economy, and beautiful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significanc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build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steps and the economy of the four aspects to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is analyzed.

Keywords: houses;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就是最大程度上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以最低的工程造价,实现房屋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美观性等的综合最优化[1]。采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使房屋内部功能结构协调的同时,有效降低工程的造价。房屋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因此,房屋结构设计必须要全方位且多角度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正确处理房屋经济性与技术功能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要尽量避免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过分强调经济性,重视资金节约和减低造价,忽略房屋设计的技术、功能要求。二是过分强调房屋的技术和功能,忽略房屋的造价,造成资金的浪费。

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及意义

1.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分为对房屋的分部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和对房屋总体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2]。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房屋基础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对房屋顶部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对房屋的护围支撑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对房屋总体设计结构及细节部分进行优化;最重要的是在房屋设计要求及设计规范内,在满足房屋功能及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即对房屋的造价进行最优化设计。

2.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意义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意义在于可以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资源与空间,高效利用材料与设备,使房屋结构功能合理、协调,安全可靠。实现房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最优化设计。

二、房屋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技术

1.概念设计优化技术与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相结合

概念设计优化技术就是设计人员根据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实践经验,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并择优选择方案的过程。建筑物的结构布置,房屋细节部位的处理,载荷的确定及仪器设备参数的选取等都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对方案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佳方案。

2. 概念设计优化技术与实际建筑的设计问题相结合

在地震等不可预期的自然灾害中,房屋一旦倒塌或损坏,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房屋结构设计必须考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对房屋的抗震设计而言,概念设计优化技术尤为重要。因为地震发生的复杂性和强度的不确定性,使得计算设计很难进行。而概念设计是综合考虑决定抗震性能的各种因素和造价因素,选择抗震性和经济性最强的方案[3]。房屋抗震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类设防抗震思想和多道设防思想。多道设防思想是指在发生大地震时,先破坏房屋次要的结构,消耗地震能量,尽量保证房屋的主体结构不遭到破坏。通过概念设计优化技术,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使房屋在各种不确定的外部灾害的作用下避免坍塌和损坏,尽量将损坏程度及经济损失减小到最低。

三、房屋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步骤

1.构造结构设计优化模型。

设计优化模型的构造一般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设计变量。一般选择对建筑结构影响较大的参数变,这样可以有效简化设计工作和减少计算量。第二步是确定目标函数。在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的条件下,使房屋设计的造价最小。第三步是确定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各个方面,比如应力约束条件、强度约束条件等。

2.选定结构设计优化方案。

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问题是多变量、多约束条件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先将问题转化为无约束条件的线性优化问题。[4]一般来说,房屋设计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比较复杂,需要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

3.进行计算机编程

根据建立的模型及优化方案,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编程应选择运算速度快且功能较全的编程软件。在编程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考虑的因素有:编写及形成程序所需花费的工作量及其他代价;解出所要求的最优化问题,计算机执行程序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程序预期的可靠性,即是否有把握达到所期望的结果;程序的通用性,即是否可以用它来解决其他问题。总之,应从经济效益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使程序达到最优的预期结果。

4.结果分析

通过结果分析,选出最佳的优化设计方案。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期达到安全、经济与实用的综合最优化。

四、房屋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1.房屋结构设计中用地面积方面的经济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中型城市出现了大批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结构。此类房屋建筑的总面积是各层建筑的面积之和。因此,房屋层数越多,单位面积的房屋占用的建筑土地面积越小。但是随着房屋层数的增多,房屋设计的总高度也会增加,这导致相邻建筑的日照距离增加,使一定建筑面积房屋的总数目减少。此外,房屋层数越高,需要的投资越高,抗震设计难度及造价也显著增大。综上,单位房屋用地面积并不总是随着房屋层数的增大而提高。因此,通过优化设计,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问题,选出最佳的房屋建筑层数。

2.房屋结构设计中造价方面的经济性

由于房屋的建筑层数直接影响单位面积房屋占用的建筑土地面积,则房屋建筑层数也会直接影响房屋单位面积的造价,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的经济性。随着房屋设计的层数增加,房屋建筑的墙、柱的等承重结构的载荷增大,抗震设计方面的造价会显著增大,导致房屋建筑单位面积的造价升高[5]。此外,无论建筑物层数是多少,建筑物顶部的面积不会改变。因此,随着房屋层数的增高,建筑物顶部单位面积的造价会降低。房屋的公共基础部分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层数增大,基础承受的载荷也会相应增大,导致造价的升高,同时,房屋建筑的总面积也显著增大。一般来讲,房屋建筑基础单位面积的造价会随着层数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综上所述,需要采用设计优化技术,选取最适的建筑设计层数。

3.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住宅的墙体及柱体等支持结构的面积会增加。这会使住宅的水、电、天然气等的管线长度增加,增加造价。相反,降低建筑物层数,一方面可以节约材料,有利于抗震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房屋建筑的总高度,进而减少相邻建筑物之间的日照距离,使有限建筑面积可建设的房屋总数目增加。

五、结束语

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的综合最优化。这几个方面是矛盾统一的关系,结构设计的优化就是找到其最佳组合方式。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努力实现用最低的造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饶远文. 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及其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09.

[2] 邹俊.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现实应用[J], 应用技术, 2010.

篇11

统一性是建筑美学的重要规律,众所周知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当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且在房屋设计中也不例外。在房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的美学需要必然会导致房屋设计形式的多样性,这但是常常造成建筑形象缺乏统一性问题的出现,即过于重视多样性而使得房屋设计缺少一个统一的主题从而使得房屋设计缺少整体性与统一性。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房屋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遵循统一性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房屋设计人员应当首先通过确定房屋的次要部位对于房屋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来确保房屋设计主题的确定,其次通过运用形状和尺寸之间的有效协调房屋设计者可以将统一性有效贯彻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而促使房屋设计统一性水平的不断提升。

(2)均衡性。

房屋的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大小、高低、材料质感、色彩深浅、虚实变化上。众所周知不同均衡性的建筑给人的艺术感受通常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体积较大、高度较高,材料较为坚固、色彩整体偏暗、实体性强的建筑给人更重的感觉。而体积较小、高度较低、材料光洁、色彩明快、空灵性强的建筑给人的感觉要轻一些。具有良好均衡性的房屋必须在轻和重直接作出适当的平衡,从而使参观者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建筑的均衡性也。在建筑均衡性表现方式中对称是较为简单的方式,但是对称方式的应用可以使相对复杂的建筑保持建好的均衡性。除此之外,在房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遵循均衡性原则,即使建筑的整体形象显得稳定与平衡。许多较为成功的建筑设计能够使参观者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建筑的均衡美。另外,在许多整体感觉较轻的房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采用了底层架空的设计方式并利用悬臂结构的特性与粗糙材料质感和浓郁的色彩来加强建筑整体的厚重感,从而更好地体现建筑的均衡性并达到稳定建筑整体印象的效果。

(3)比例性。

在房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使建筑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即房屋的长、宽、高三个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较为均衡。在房屋设计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使建筑的整体设计与局部设计显得较为均衡并且良好的比例能给参观者以和谐、完美的感受。但是失调的比例则无法使参观者产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其某一部分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确保所有主要尺寸都具有较好的比例,从而使房屋整体比例显得较为和谐并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4)韵律性。

韵律是建筑美学的重要概念,在任何房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都应当注重建筑的韵律性。较好的建筑韵律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房屋设计过程中韵律的产生主要依靠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元素的重复。例如大量的光和阴影、不同色彩的应用等。除此之外,建筑韵律性还体现在建筑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上。另外,由于建筑的韵律具有较为灵活的表达形式,因此在体现建筑的韵律时房屋设计人员应当采取开放式的、较为灵活的设计理念,例如在较为复杂的建筑物中房屋设计人员可以采取渐变的设计手段使韵律感相互交替并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变化效果,从而使建筑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建筑美学规律在房屋设计中的实践

建筑美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房屋设计人员若想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美学规律进行合理应用则应当注重实践的进行。以下以悉尼歌剧院和帝国大厦为案例,对建筑美学规律在房屋设计中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1)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SydneyOperaHouse)是家喻户晓的世界级著名建筑并且也是悉尼和澳大利亚的象征同时也是世界建筑界的珍宝。悉尼歌剧院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与美感,这主要体现在其纯白的顶部颜色仿佛跃出海面的一群海豚在向人们摆尾致意并且悉尼歌剧院的整体结构好像一片片白帆在海中乘风破浪从而给观赏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并使悉尼歌剧院具有了极强的韵律性。除此之外,悉尼歌剧院那具有很强代表性的白色壳体是设计者者通过在直径为150M的球面上截取了10个三角形并在加工过后用来组成悉尼歌剧院顶端的壳体群。由于其顶端的壳体群源自同一个圆球面,因此尽管其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并使整个建筑显得活而不乱同时形成了极其生动的整体造型。这种设计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设计者的建筑美学规律,即先有整体的形式描述然后产生局部的协调性。这种建筑美学规律贯彻到了悉尼歌剧院设计的所有环节中,从而使得悉尼歌剧院具有极强的艺术感与美感。

(2)帝国大厦。

帝国大厦(EmpireStateBuilding)是位于美国纽约市的著名的摩天大楼,其总高度高达443米并且在建成后的40年里始终是世界最高建筑同时也是纽约市和美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着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美誉。帝国大厦于1930年设计并进行动工于1931年落成,整个设计、施工流程只用了410天,虽然设计时间较短但是这一建筑却十分符合建筑美学规律。帝国大厦的建筑材料使用的是当时最轻的材料但是其强度有着很好的保证。除此之外,参观者在帝国大厦上可以日夜环视四周的美景而且在天气较为晴朗时参观者可以在帝国大厦的102层观景台和86层观景台外步行道眺望美国五个州的美景从而很好地给予了参观者美的感受。帝国大厦的形态设计为铅笔型方案,这一方案由于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被称为世界空中轮廊线的杰作。除此之外,帝国大厦里面的墙壁装饰多为来自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的精致大理石并且大厦一楼的大厅中更是展示有各种艺术品因此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与韵律性。另外,从1964开始帝国大厦最上面的30层的外表全部采用彩灯进行装饰并且这些彩灯是通宵闪亮的并且在1984年帝国大厦顶层装上了自动变色灯,在增强了灯光的表现力的同时也使得帝国大厦的建筑美学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篇12

一、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

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照时间的顺序,结构设计可分为三个部分:(1)结构方案部分:在这一部分,要明确出建筑的结构形式。因此,我们要明确建筑的重要性、楼高、类型,以及建筑该有的抗震烈度。(2)结构计算部分:这部分我们要计算墙、柱、梁、板的计算配筋等需要计算的内容。且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房屋的结构、地震防火安全参数。(3)施工图的设计部分:要明确房屋的结构和它的设计特点,以画出房屋的结构平面图、屋顶结构设计图。

2 关于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结构设计中,有五个主要领域。绘制的结构计划,大样本的细节,楼梯和基本的建材,屋顶结构图。结构计划提请注意一个问题:软件建模的结构。由结构建模的负荷计算软件可以对设计进行试算,确保它的安全性。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及以上,务必在建模时,使用相关技术软件。屋顶结构图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建筑,使用梁板跨度大的建筑板或跨度大的折板。科学的图纸和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使得建筑图、设计意图便于理解。在绘图的时候,必须确保施工细节是准确的。在保持建筑特色的情况下,确保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为满足建设要求中梁设计科学程度,设计的时候,应该合理地控制好梁的高度。并且保证上下楼层的梁位置能够一致。

3 关于结构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民用建筑或公共建筑设施有一个共同点:为他人服务。所以,在建筑设计中,人们希望它的设计师的最低层次原则是:为我服务。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上升,许多居民的梦想是使城市生活具有大自然的特色。所以,设计师的设计不仅应该符合地段内土地和环境的标准,还应该使得建筑更富于生态型的特点。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由于资源的紧缺,气候的恶化使得“绿色、环保”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大前提。所以,民用建筑的设计必须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损害大自然,进一步实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以忽略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不能使建筑破坏现有的植被、河流或是其他自然景观。更不能用利益最大化的借口,开山毁林。

(3)刚度适中的原则:房屋的结构必须有着高标准,从而确保房屋的安全性能。但是关于刚度的把握,设计师们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倘若房屋的刚度太大,那么房屋的适应性能就会降低。例如:如果有较大的地震发生,而恰巧房屋的刚度太大,高于其实际需要标准,造成房屋的结构吸收巨大的能量,结构构件内产生巨大的内力,从而使得房屋局部被毁掉;建筑的局部被毁灭后会给整个建筑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但是,如果房屋的刚度值太低,则会使得房屋具有很大的变形,这样的性能可能给房屋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坚持刚度适中的原则,是每个房屋设计师必须坚持的原则。

(4)多道抗震防线的原则:在房屋被付诸实践后,建筑结构受到强烈地震的影响,第一道防线的抗侧移构件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破坏,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抗侧移构件立即接替,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力,保证建筑的最低安全限度,免于倒塌。

4 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结构在抗震领域的弊端:今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型地震的,使得建筑师们不得不重视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所以在房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建筑能够在四级以下的地震发生时,基本没有损害。当发生大地震时,不求房屋没有损坏,只希望设计师能把损坏力降到最低。建筑的承载力、变形能力是辨别一个房屋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房屋结构设计师,能够通过钢筋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提升房屋结构的柔韧性。提升房屋结构的柔韧性,不但吸收地震带来的巨大能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抗震减压的作用。所以,在房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达到以下的条件: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造。

(2)房屋结构在防火领域不科学:我们身边总会发生各种程度的火灾。然而,火灾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房屋结构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火的性能。由于房屋结构的设计和防火规范两者之间差距较大,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的概念较为模糊,使得房屋结构在防火领域有着巨大的缺陷。

(3)高层建筑的选型: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在类似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型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随着人口数量膨胀而急剧增加。但是,结构类型的不同使得高层房屋和中低层房屋的设计有着本质的差异。就高层建筑而言,建筑必须能够满足以下要求:房屋的总体性能好;房屋的承载力大;在结构上,房屋允许一定的变形性;房屋的不均匀沉降较小。

二、其他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建筑的设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人们避免不了这些影响。如:民用建筑容易受潮,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有着较多的水分;太阳的光照程度以及方向影响了建筑的采光性能和建筑的坐落方向,并且这也对房屋的楼层高度、两栋楼之间的距离有着一定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自然环境对房屋设计中很多项事项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所以我国南北地区的房屋设计也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如:南方地区多“人字顶”的房屋,北方区域的房屋却多为平顶房屋。这是由南北方的光照、降水量的差异决定的。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若考虑到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影响,那么不仅能够科学地利用了现有的自然资源,还为我国的节能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节能环保开辟了新渠道。除此之外,这样的做法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客户对房屋的规划和装修要求

篇13

1引言

从当前的能源使用来看,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成为广大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能够合理的保护现有自然资源不会出现枯竭,如何能够使得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不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这些都是新时代下房屋建筑设计中生态规划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生态建筑房屋设计理念推崇和生态建材使用,能够极大的保护当前的环境,并且能够实现房屋建筑的稳定持续发展。

2生态建筑及生态建材的基本概

2.1生态建筑基本介绍。生态建筑讲究的是以生态学基本原则为依据,通过人、建筑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和友好并存来进行统一的建筑模式规划。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是想通过尽量的不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来实现人民生存及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提升和改善。生态建筑设计上以生态和建筑两个方面进行内容统筹,这两者之间的合理规划是当前生态建筑设计中全新理念的一种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把控:首先,将房屋建筑设计和周边的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对待,既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又要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能源消耗矛盾。另外,在房屋设计中必须围绕建材使用,对其是否可更新、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等问题进行考虑,以尽量的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原则。最后,要结合区域特征来进行房屋建筑设计规划,房屋设计和生态建材的使用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在具体设计之前,必修能够围绕本地的生态平衡进行考虑,将生态房屋建筑纳入到社会环境保护角度进行总体的规划。2.2生态建材概述。所谓的生态建材是取材于自然生态环境,但首先保证的是不影响环境保护且实现了资源的有效节约利用。生态建材的选用要考虑材料的可回收和可循环,且不存在污染问题。生态建材的使用必须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进行考虑,让其在每个环节都能够坚持绿色节能。根据生态建材的概述,在其制作过程中,就应该首先保证原材料环保无污染、生产过程物污染、材料具有可回收利用特点。能够充分的体现当地的绿色建筑特点。

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材的具体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掌控,必须首先确保建筑整体性,另外就是在进行房屋的每个环节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无污染问题,确保每个环境都不会带来对环境的破坏。最后,还要确保整体房屋设计是建立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之上,只有这些原则有所满足,才能使得房屋建筑设计符合整体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材应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3.1合理选用生态建材。作为房屋建筑的生态设计来说,生态建材的选用是非常关键的。在进行具体的选择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把控:(1)尽量的降低房屋建筑用材数量,这就要靠在房屋建筑设计规划中,确保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能够得到最大作用的发挥,以此来坚决避免材料浪费问题。(2)房屋建筑选材以绿色环保材料为主,确保建筑总体的生态型。同时还应该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3)确保建筑材料能够可循环利用。在实现整体房屋建筑质量保障的基础上,对所用的材料应该考虑其是否可回收和循环利用,实现对各种生态建材的高效利用。所以,总的来说,生态建材的选择时比较具有综合性的,既要对其性能进行考虑,又要考虑其在建筑风格上的实现意义。生态水泥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建材,其自身具有良好的生态型塑,其生产用材也比较环保。所以,对于化学性建材的使用来说,要不断的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提升它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要确保其生产用料及加工过程的环保型。3.2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建材的可循环利用,是为了有效的提升其生态价值。对于太阳能这种再生资源来说,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完全可以将室内照明设计成以太阳能为主的光电系统,并可以在建筑结构中预埋光导纤维来实时监测建筑结构承载和受力情况。在房屋的百叶窗及空调系统设计中,还可以选用合金材料做为框架结构材料,以其良好的形状记忆功能来实现灵活的调节。另外,考虑到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在建筑材料选取上还应该首选具有结构通透性的建材,利用其良好的表面组织呼吸能力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平衡室内外温度,提升建筑的总体舒适度。3.3合理进行建筑设计优化。房屋建筑设计中,首先必须能够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符合实际建设要求。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规划来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量。比如进行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计算来降低金属用量。设计中可以围绕设计特点要求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剂,提升混凝土硬度。进行房屋的总体保温性设计考虑,这也能够起到降低建筑材料用料的作用。同时还应该通过合理的门窗比例控制,来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温度平衡。

4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逐渐的提升,现代的房屋建筑应该在设计中注重生态建材的应用规划。生态建材的应用要充分的结合不同建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用。同时要考虑各种生态建材的再生情况。以房屋设计中最少的能源消耗为原则,不断的实现生态建材的实际应用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营良.浅析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节能环保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165.

[2]任文月.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材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2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