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61-0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潜力,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从他们的个性特征入手,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从而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紧扣生活资源,让数学引领学生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教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育教学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成为真正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紧扣生活学“有用”的数学。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感性,数学是一门严谨规范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僵硬、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感性知识,并尝试将生活中的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形成感性认知。学生形成自我体验之后,再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加以运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层面,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例如,在刚刚接触“角”这个概念时,很多学生对这一抽象的知识难以形成表象认知,教师可引领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去寻找“角”。桌面上的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房顶的角……当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形状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角”就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观察:钟面上3点和2点时,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不同的,从而再次强化了学生对角的J知。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离开生活实践,始终将学生的认知和运用浸润在生活实践之中,为学生创造了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

二、相信学生,让数学促进其内在潜力的开发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的数学教学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有用的数学,更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师要树立这样的意识:在数学学科面前,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他们都具备天生学习数学的潜力。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激活他们内在的潜力。教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注重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和进步。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原则,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认为圆的面积应该跟圆的周长有关,因为线段越长所围起来的圆形面积会越大;有的学生认为,圆形的面积跟圆的直径有关,因为直径越长所撑开的圆形面积也会越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圆形的面积跟半径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直接做起了实验,在一根短绳一头系着一块橡皮,另外一头用手捏着,做圆周运动,形象地看出线段所辐射的面积与线段的长度相互关联。

三、尊重认知规律,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学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观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后,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自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其本质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学习当中体悟到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对教材进行有序教学,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校园,根据校园的建筑物来判断方向。由于校园较大,学生判断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他们就自发地组建小组,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教师分配相应的任务,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把自身的教学与讲授作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学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对象,更是教学主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只有树立了这一理念,数学课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一)学习经验化

平易近人是处世方式,放下数学的“架子”是教学良方。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有感而发,从生活经验设计课件,创造温馨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两者唇齿相依,不感觉到学习孤单、无味。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有了生活方面的经验,学生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印象深刻,否则的话就容易让学习成为空中楼阁。生活中的经验能逐步地帮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里,我就找来好多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钟表,每一个钟表不同的闹铃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对钟表非常好奇,所以,集中了注意力,在课堂上根本感觉不到学习的疲劳,学生们很会认识了钟表的知识,都作了详细的记录。然后,我又讲了两个与钟表知识相关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他们都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联系生活,激发动手操作

生活浩如烟海,汲取生活的点滴,让数学与生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兴味盎然。

例如,教学“克和千克”时,我问:“小食品大家喜欢不喜欢?”学生异口同声说喜欢。我问:“你回忆一下,你经常买的小食品有多重?”我接着取出几袋小食品发给学生,并问:“你能估计小食品有多少克吗?”接着,学生知道了小食品的重量是20克,里面有20颗软糖,那么每颗正好重1克。然后,我又让学生联想1000克有多重……这样的学习,见微知著,有本有末,洞幽察微,乐趣无穷。

(三)发挥教材的优势

教材的编者用意颇深,细心编绘。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的生动内容,五彩斑斓的丰富图画,引人注意的情节,让数学生机勃勃,焕发出灵动的光彩。这样,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与符号,学生打开图文并茂的课本,眼明心亮,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进入学习角色,感受真实,体验丰富,其乐无穷。

通过课本启发,我创设生活数学教学法:每一课都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之时,我设计购物法:有的学生扮作销售人员,有的学生扮作学校的采买人员,为学校购买各种器物。语言要求文明,计算要求准确,开具“发票”需规范,整钱找零要明了,这样“多减少加”的法则顺理成章地印在脑海,何用死记硬背?学生理解了新知,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对生活增加了热爱。

二、用现代教育新思想带动学生的情趣,使之乐学不疲

篇3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但他们希望得到老师赞赏与肯定;作为老师则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支玉恒老师教《走月亮》时:

师:要想走月亮,先要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一读,连课题读读。生读课题(声音响亮,语速较快)

师:这不像走月亮,像走太阳。月亮升起来和太阳升起来有什么不同呀?月亮是这样升起来的(师边说边用手模拟月亮缓缓升起来的样子)谁再来读?

生读:走―月―亮(读得较轻)

师:有点月亮的味道了。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生:晚上)晚上周围环境怎样?(生:很安静)对呀,夜晚特别静,听我读。

师范读:(“走”字低声且拉长;“月亮”读得轻而柔)谁再来读。

学生读:……(老师边用手打拍子)

师:很好,这么多同学想读,一起来一遍。(生齐读)

此时,我不由地佩服老师的教学机智,因为充满激情、巧妙的话语,犹如春风温暖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学生有这样一位和蔼的老师,他们还会害怕吗?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可以说,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活,评价语言要灵活,富有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充满勃勃生机。如,支玉恒老师《匆匆》一课中评价语言就非常生动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补得很好,接着来。(生继续读)”“真好,真想再听一听,(指另一生)你再来一次”“你很聪明!”“对,你由‘头涔涔’想起一个词‘汗涔涔’,你想到了可能是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但是不是大汗淋漓呀?”“对!你又启发了我,我从‘泪潸潸’上我又想起了一个成语,说‘潸然泪下’,是不是眼泪横流啊?”……支老师在教学中就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生成问题,幽默含蓄地评价语言扭转尴尬局面,所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整个课堂活泼而有序。

三、实,评价语言要实在,实事求是

如,一位老师教《生命生命》时,有这样几段评价:

案例1、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老师非常认真地倾听着,读完后,老师说:“这么长一段文字,只有一个字读错了。‘骚’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

案例2、(师生合作读)师:“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你听到了吗?你都听到什么了?”

生:我听到了对生命和灵魂的呼唤。

生:我听到了生命的宝贵。

生:我听到了生命的追求。

师:你们真了不起。听出了生命的旋律,听出了她自己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案例1老师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学生读得不错,又指出了错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案例2学生的回答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发出内心真情陈述,教师同样回应以精彩真诚的评价,师生之间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反之,如果教者单纯以“嗯、不错”来回应,这样的评价语言就相对单一薄弱,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也会受影响。

评价语言实事求是使学生端正良好学习态度的需要。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案例3、学生简要概括第二、三件事时,一个学生说“瓜子发芽”和“聆听心跳”,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简洁归纳的很恰当,但老师说:“你有自己的创造也很好。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说是“静听心跳”。

我想:老师可能认为学生说的与自己预设的内容不同,于是便生硬地按自己的预设内容写上了“瓜子生长”“静听心跳”。学生是主体,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体验,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有创意的思维、独特的想法应给予鼓励、肯定的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然学生还以为自己说错了,给学生一个误导,发言必须按书上的说。因此,实事求是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四、准,评价语言要准确,恰当得体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例如:前不久,听了一年级一节拼音课,老师运用了很多适合低年级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能再大声读一遍吗?”“哦,你听的多仔细呀,他读错的地方都听出来了。奖你一朵小红花。”“读得真好,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三遍。”“你还会组爱心这个词,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个拼音应该怎么读呀,跟老师再读一遍,第三声先下再上。(师用手比划着)”

这位老师认真地听了学生的读,并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声音洪亮。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加上老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篇4

当前正值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党的18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更重要是打造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高职数学虽然不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但却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能否学好高职数学直接影响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终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如何使学生明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了。积极心理学强调充分调动受教者的积极性,将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应用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数学课堂的革新,提升教学效果。

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主要观点

1.1 概念

进入19世纪,心理学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重要学科之一。对社会和大众来说,心理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慰藉。随着社会的极大发展繁荣,积极心理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流派,积极心理成为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共同需要,积极心理学号称为心理学的“第四次浪潮”。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1.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2.1积极心理学弥补了早期病理式心理学的缺陷

早期传统的病理式心理学,以矫治社会或人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中心。但生活不是一种苦难和创伤的组合,生活有非常多的美好的一面,追求美好和幸福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理所当然应为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做出贡献,为正常人过上有爱和尊严的生活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个有益而有效的补充,它使心理学更加完胜完美,同时也使心理学更加平衡。

1.2.2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核心目标――“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提升主观幸福感。”假设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以用负10到正10来表示,那么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关系目标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从0达到正10,而不是如何从负10变到0。

1.2.3积极心理学倡导蓬勃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是构建幸福2.0理论,不是生活满意度的主题,它的衡量标准是人生的蓬勃程度。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5大元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成就,即PERMA。

2 积极教学理念

积极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到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积极教学理念充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

因此积极的教学理念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基于积极心理取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和主体地位,在积极的课堂教学和环境中实现学生积极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培养。

3 基于积极心理学原则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1 积极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建构积极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首要遵循的是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积极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具备积极价值观。第二是,开展积极的教育制度和积极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教学法为主,看到学生的进步,从基础抓起,帮助学生弥补数学基础薄弱的不足。

3.2 发展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人具有发展性,对高职学生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发展性的教育,因此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是具有发展性的。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身心发展接近熟期,思想上想独立但独立能力还不够,高职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不仅促进高职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成长,还应注重发展其健康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二是积极心理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循序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目标。

3.3 自主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自主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自主的人必须是自由本性的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二是自主的人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4 系统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篇5

一、提问的情景化

把问题以模拟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与语文等学科相比较,数学具有明显的抽象性,但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习惯采用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对生活问题的研究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联系到一起,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情景化。

二、提问的思考性

研究证实,有效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特别重视问题的思考性,即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年龄特征,同时设计出的问题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此外,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尤其重视知识点的中心性与基础性,以及知识点变式运用的灵活性,即实时改变已有问题的表述形式,如此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对激发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三、提问的针对性

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设计所提的问题,如此个别化与针对性的提问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提问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实时变化课堂情境。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与价值,坚持做到努力优化与精心设计,进而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三大特点展开论述,即从提问的情景化、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针对性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了简要论述,以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篇7

一、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应该体现小学生的活泼与可爱,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心理特点相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提供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数一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视频,有小羊、小兔、小猪等小动物,用这样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视觉,使学生自觉地数一数各个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玩数数的游戏,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与生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接体验、观察数学问题,不仅是尊重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特点、学习能力,还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使小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有效探究,加深小学生理解的深度

在小学,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弱,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多督促学生学习。虽然,小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比较差,教师还是应该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使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全面发展,提升各项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发放事先准备好的小剪刀和纸,激发学生的好玩心理,让学生自觉裁剪图形,这时教师巧妙地加入教材内容,让学生裁剪圆、三角形等图形,也许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怎样裁剪,以此激活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求知欲,想要进一步探究数学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课堂小主人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自觉体验、探究数学知识,全面、有效地学习。

篇8

对于小学数学来讲课堂是主要的教学阵地,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就要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从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入手,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以满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课堂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从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课堂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出发,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能够更上一层楼。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应努力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小学数学教师还应注重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应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种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书籍,还应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新的教学方法。同事之间也应经常探讨教学方法,并珍惜出去学习的好机会,使老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着课堂主导角色,老师的水平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具体而深刻的影响。基于这一考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使老师能够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使老师能够在数学上有一定的造诣,实现对学生全面有效的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应适应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现在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由于以前的教学方法有些陈旧,要想按现在的要求去上课,首先应做到备课与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争上好每一课,在教学中老师应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懂后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

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达到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及时表扬先进,鼓励进步;常给每个学生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成功案例”,采取争五星、讲故事、比一比等方法,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小学生特有的表现欲望和比拼精神等。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鼓励式教育往往能够取得积极效果。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老师的鼓励能够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信,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质量是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适应课堂教学新理念以及学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侯广标.几节校内研讨课引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1).

篇9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寻求学生的真实需求。因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根本依据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教学反思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让“课堂互动”更高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小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进行师生对话交流、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如果师生互动不好,小学生是不可能进行高效数学学习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为打造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服务。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对“师生互动”的概念有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出现了互动形式单一、互动对象狭窄、互动过程“线性”的现象。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要善于把握师生互动的“趣度”“广度”与“深度”。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三度”失衡现象剖析

互动形式、互动对象、互动过程是构成“师生互动”的主要元素。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在这三个方面出现了“趣度”“广度”与“深度”失衡的现象。

(一)互动形式单一,缺乏“趣度”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师生互动时,主要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使课堂教学变成了“问话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低下,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这一教学内容时,在引出九句口诀以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五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学生回答:“一共有九句。”教师再问:“这九句口诀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面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面一句多五。”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老师忘记了‘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先想‘五六三十’这句口诀,因为后面一句的得数比前面一句多五,所以‘五七三十五’。”教学中,教师围绕“五的乘法”口诀的特点进行提问,课堂教学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围绕“五的乘法”口诀的特点一问一答,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是不浓厚的。从表现上看,师生对话似乎十分热闹,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效果。

(二)互动对象狭窄――缺乏“广度”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与优生进行互动,其他学生成了“旁观者”,根本没有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由于师生互动对象过于狭窄,导致了师生互动缺乏“广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在引导小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设计了两个问题:(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圆的哪些部分?(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两个问题是小学生都自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核心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能有效地把握这两个问题的基本内涵。因此,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只是和部分优生进行互动,然后,就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在操作探究中,很多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无从下手。

以上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只与优生互动,掌握的仅仅是优生自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情,从而导致了其他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所以是低效的、不可取的。

(三)互动过程“线性”――缺乏“深度”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教师有效预设下的板块式的互动过程。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过程“线性”化现象突出,结果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思维深度,在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

以上案例中,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线性化”的,第一位学生的发言在教师的预设内,教师就阻止了其他学生的发言,这样,就会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失去了思维的空间,也让课堂失去了生成。其实,对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不仅可以从糖果的数量上进行思考,还可以从糖果的种类上进行思考。“平均每个人分到6颗”仅仅是平均分数量上的意义,因为糖果的种类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这样分:“每人水果糖分2颗,牛奶糖分3颗,一共分到5颗,留下的不分,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这样的分法,不仅在数量上是公平的,在种类上也是公平的。但是,由于在“线性”化的师生对话过程中,学生的这种观点没能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因而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了深度。

二、把握“三个度”,让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更有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互动形式要有“趣度”、互动对象要有“广度”、互动过程要有“深度”,从而让师生互动更有效。

(一)借助有效情境,让师生互动有“趣度”

兴趣是激发学习需求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的高效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要走出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单一化形式,从而让师生互动有“趣度”。

(二)借助开放问题,让师生互动有“深度”

在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应该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要有师生之间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在这样的交流中,迸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高效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从而让师生互动有“深度”。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开放性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大胆发表观点,这样的课堂互动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我问你答,学生进行数学的建模和解决方法的探究,互动是建立在数学思维基础上的高效活动。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要正确认识“师生互动”的价值,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篇11

能否发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关系着小学生是否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育还得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要多给小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作为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学术的沟通和探究,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才是数学学习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导演。所以,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好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式,把数学活学活用。当然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对小学生多关心,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在课堂之上也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要以身作则,展现好榜样的魅力,俗话说,身教大于言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引导其走向正确的道路,为以后的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浅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我们知道,教学是两个方面的内容,"教"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老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学"代表学生对于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知识的融化理解,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1]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也是由这两个方向组成,经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

1.1小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第一对于小学生数学的学习状况,表现为小学生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老师的讲课内容提不起兴趣,不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有学生心中有疑问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小学生极度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数学问题创新度不高,有很多学生做题只是读了题目就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数学是一门发散性学科,学习的知识越多,那么解题的办法就越多,但是学生都已被思维限制,习惯直接用老师灌输的知识,不去进行发散思考。[2]

1.2小学课堂教师的教学现状

课堂就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只有这两个当事人主体,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老师教学目标定位比较笼统,"大锅式"教学,对每个学生讲一样的内容,不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无法因材施教;授课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同时,得不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角色分配不合理,教师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所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之上,老师仍然主导课堂的进行,学生得不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创造能力就无从培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文提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点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所帮助。

2.1提高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开拓其创新新思维

关于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还是心智很不成熟的,玩心很大,对社会的感悟还处于低层状态,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适时的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点,[3]比如在教授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把问题情景多放在小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并感兴趣的事物上,像小孩子爱玩的玩具、爱吃的小吃、爱看的动画片等,要充分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是相通的,那么就会首先攻下小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孩子从内心喜欢数学,兴趣是学习之母,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2.2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第一步是否走好关系着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多数学家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数学兴趣,这其中又有很多得益于他们的启蒙老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多观察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好组,进行分组教学,比如: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要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就要掌握老师教的学习方法即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因材施教。[4]

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创新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

篇12

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小学教育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学生的情绪管理和理性管理,以及情绪与理性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的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采用的方法是制定严厉的校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方法传统,模式单一。这种管理虽然能够使数学课堂形成良好的纪律,但是却间接地扼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提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并促进理性的建设,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对情绪加以控制,促进理性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的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学生的情绪管理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具有活泼好动、调皮可爱等特点,在课堂上,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情绪控制,就会起哄捣乱、不注意听讲。学生建立有效的情w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制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2.教师的情绪管理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起哄聊天、乱打报告、大打出手等行为,很多教师会烦不胜烦、忍无可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大发雷霆,训斥的话语脱口而出,这种面对问题时潜意识的表现被称为“教师的情绪”。教师对情绪的控制是一种艺术,体现教师的经验与智慧。

3.学生的理性管理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具有孩子的本性,但是要使学生明确在学校是一名学生,要有学生应有的样子,受到校规、校纪约束的同时也受到道德情感的约束。不要强调自身的个性,上课要认真听讲,遵守课堂记录,按时完成作业,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与同学之间要友好和睦相处,不打架,促进课堂的和谐建设。

4.教师的理性管理

想要管理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必须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与行为要加以正确引导,老师的言行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理念的确立。

三、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的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整体工作进度和计划

作为一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首先要控制自身的情绪,促进理性思维的建设;其次,依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再次,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情绪加以控制,促进学生理性思维与情感的形成。

四、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的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经验总结,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的研究,找到了既提高小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又提高小学生理性管理能力的方法,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并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制力和控制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技术路线

利用身为教师的优越条件,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一番详细的调查,并依据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列出相应的计划,大量地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收集资料,最后完成本篇论文的著述。希望通过此文,给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五、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的情绪管理与理性管理预期研究内容及成果展示

1.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在小学数学课堂管理过程中,任由学生的个性,使用情绪化管理,就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整体的纪律与风气的形成。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宏观调控,同时形成一套自律的管理模式。

2.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若只强调理性,严格执行校规校纪,缺少弹性的空间,就会限制学生的活动,同时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以及什么是对错等,学生就不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这是教育的悲哀。在理性的管理下,要形成一种情绪化的管理,并且在理性的指导下,展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智慧与艺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授权,让学生自主地管理课堂与控制个人情绪,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日常管理中,既享受到权利,又承担了义务,让学生明确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促进老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习与性格发展,使课堂管理达到应有的效果与境界。

篇13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深知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优越性,但在今天的农村小学教育中,用的是新课改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却与新课程教育理念相差甚远,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求,还有应试教育中的“唯分论”。我认为,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下面将从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展开论述。

一、充分备好小学数学课

我认为要备好小学数学课应该从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进行,两者缺一不可。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知识载体,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一种文本体现。作为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整套教材,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了解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性格特征、智力类型等方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将备教材与备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优化。

二、认真呈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备教材与备学生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最优化的基础,认真呈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关键。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由课题导入、新课讲授、课堂评价、作业设计这四个环节组成。

1.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导入课题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导入课题主要是要将学生由无意注意状态转移到有意注意状态中来,由于受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学科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情景的创设应具有可行性、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在确保创设的学习情景可行的前提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要具有现实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新课程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有利于课题的导入。而高年级学生则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2.新课讲授应多元化、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组合。新课讲授应多元化,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探究、学生合作交流组成。教师讲授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课堂自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在师生探究活动中,既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又可以让学生有成功的情感体验。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学生合作交流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使学生合作交流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学生合作交流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

3.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以及解题过程等一切学生学习的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肯定与指导、纠正。要达到更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提高,而又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让学生有一种乐于接受的情感体验。

4.合理作业设计,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业设计分为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由于时间限制,数学课堂练习应该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态度为基础,设计一些比较基础性习题以达到一个巩固的作用。

首先,作业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