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生活小建议

低碳生活小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低碳生活小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碳生活小建议

篇1

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哦!来看看我的小建议吧!不用一次性的筷子、饭盒、塑料袋;

不浪费喝剩的茶水和矿泉水,用来浇花;

篇2

各单位对照《二〇xx年能源管理工作要点》,认真查找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重点从产品能源消耗、用能过程控制、违章用能治理、办公器具用电管理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影响公司能效的各种因素,针对发现问题制订改进方案,认真落实。6月9日前报送各单位1-5月份能源管理工作总结(自查结果、改进措施);6月20日之前报送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工作。

公司召开能源工作会议,举办“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降低电费支出”的专题培训,由动能公司总经理杨保国亲自主讲,对公司主要用能单位的管理者讲解电价的构成,最大需量、功率因数对电价的影响,结合公司用电实际情况,对公司三个园区用电状况分别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减少电费支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办公用电设施(电脑、打印机、开水器、饮水机等)管理,各单位制订具体的办法,责任到人,下班关闭电源(连续作业单位除外);控制空调开启时间(下班提前20分钟关闭空调)和制冷温度,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允许使用空调时间6月15日-9月15日)。

篇3

亲爱的朋友们,20xx年新春即将来临,为了让您的每一位家人、朋友、同事度过一个健康、文明、平安、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共同携手,发起以下倡议:

【一】不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

蓝天,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关乎子孙后代健康成长,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平安、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快乐,预防火灾人人有责。为了呼吸更新鲜的空气,为了营造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了老人和孩子们的健康安全,为了整个地球的文明美丽,我们倡议:

1.不做引爆人,平安过新年。自觉做到不购买、不运输、不存放、不燃放烟花爆竹,自觉摈弃烧纸、烧香等影响安全、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不做种霾人,文明过新年。主动选用电子烟花爆竹、喜庆音乐等安全、环保、低碳的方式热热闹闹过大年。

3.不做冷眼人,携手过新年。及时劝阻、积极制止身边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二】春节交通安全倡议书

为了大家的出行安全,预防和减少春节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防止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消除不必要的争议和误会,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倡议:

1.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并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遇堵车情况,请广大驾驶员不要随意穿插,听从交警指挥,有序疏导。

2.树立为已为人,平安出行的交通安全观,坚决杜绝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载、超速、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做到安全驾驶、文明出行。

3.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让行为习惯。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

4.倡导绿色出行、健康出行。建议在1公里之内办事、访友选择步行出行,尽量不开车前往(或者绕行、避开)闹市区、商业繁华区域。

【三】讲文明、树新风倡议书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风尚。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共同创造和谐安定环境,我们倡议:

1.让文明新俗替代陈规旧习,过一个文明健康的春节。从每个家庭做起,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用餐,培养不剩饭不剩菜不抽烟不喧哗的良好习惯。倡导给孩子健。康向上的压岁礼,为父母亲人送上有意义的节日礼物,不铺张、不攀比。

2.让亲情友情增添幸福,过一个温馨欢乐的新年。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利用春节陪伴父母、探望师长、看望乡亲。互帮互助,主动增进邻里友情,多做助人之事,多行慈善之举。积极参与送温暖、送健康、送祝福等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3.不虚度光阴,不沉溺网络,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四】您就是安全宣传大使倡议

作为一名专业的安全人,除了把您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影响力带给您工作中的同事,有没有给您的亲人、朋友、同学提供一些安全建议和箴言,我们倡议:

1.认真查找并改正家里的1个小安全隐患;

2.给自己的父母、爱人、小孩1个安全小建议;

3.送给自己的同事、朋友、同学1句安全箴言。

如果您愿意做的更多,请把您对家人安全的小建议、对朋友同事的安全箴言发给老茂吧,让老茂分享给更多的人受益。

春节安全倡议书二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节日期间烟花爆竹大量集中燃放会导致空气、噪声污染,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燃放不当会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事故,影响正常社会秩序。为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我们就节日期间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倡议如下:

1、不燃放或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2、不在非法销售点购买烟花爆竹;不在明令禁止的时段、区域和公共场所燃放;不在深夜、凌晨休息时间燃放;不在不利烟尘扩散气象条件下燃放;不在楼道、小巷、阳台、室内等地燃放;不让未成年人独自燃放烟花爆竹。

3、尽可能选择安全、环保、新颖的方式,来增添节日氛围。

4、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做到不燃放烟花爆竹,劝阻亲朋好友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

篇4

各位市民朋友:

资源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倡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认识在先、行动在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做起。为此,我们特向全院干部和职工发出倡议:

一、节约每一度电,杜绝电浪费。

养成离开办公室、宿舍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下班前半小时提前关闭;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采用自然光为宜;多走楼梯、少乘电梯,既锻炼身体、又节能省电。

二、节约每一滴水,减少水污染。

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鼓励生活中一水多用;严防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发现浪费主动制止或报修;慎用清洁剂,保护水源不污染。

三、节约每一张纸,保护森林资源。

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减少纸张消耗;准确计算发文数量并严格按发文数量印制文件,尽量减少会议文件印刷数量,能传阅的文件尽量传阅,减少复印;注意信封、纸张的再利用。

四、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粮食资源。

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养成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剩餐,杜绝奢侈饮食,提倡光盘行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

五、节约每一升油,少污染少浪费。

通过合理调度、合理使用、合理维护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和资源耗费;在公务活动中尽量拼车使用,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六、节约每一分办公经费,开源节流。

严格办公用品配备标准,尽量选择能耗小、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不用办公电话聊天或利用办公电话拨打声讯台,能用内线联系的不用外线电话;办公用品、电脑耗材等力求循环使用;修废利旧,延长用品的使用寿命和周期。

七、关注每一滴生活细节,绿色生活。

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出差带上洗涑用具,提倡自备水杯,少饮瓶装水,减少一次性制品的污染及浪费;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提倡办公室不吸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色大院。

克勤利于邦,克俭利于家。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一种远见、一种智慧,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同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不以善小而不为,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倡导者、行动者、督促者,争做绿色公民,为建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倡议人:

日期:2019年

节能减排倡议书格式样本二

各位同事

今年5月16日至5月22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为积极响应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有关工作安排,引导广大职工围绕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宣传主题,广泛开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宣传活动,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节约型企业建设,为全面推进xx公司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向广大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办公用品。提倡双面打印,减少纸张消耗;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无纸化办公,倡导视频会议,减少人员往返和车、油损耗;节日期间,祝福问候尽量使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杂志和报纸订阅;长途尽量使用网络聊天沟通,接打电话时尽量长话短说,压缩长途通话时间;开会时请尽量自带水杯以节约纸杯;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签字笔,多使用钢笔、圆珠笔等可多次使用的文具;促进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2.节约用水用电。尽量使用节能电器;空调温度设定夏天不低于26℃,冬天不高于20℃,避免空调设备室内无人空转;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做到随手关灯,杜绝长明灯;下班时随手关掉饮水机、电脑及显示器,并关闭插座开关,以免长时间电线老化引起火灾;随手关闭无人办公区的照明灯;多走楼梯,少乘电梯,既强身健体又节能;办公室的供水请按人按需接取;打扫卫生时,操作好水龙头,避免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3.节约差旅费用。鼓励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上下班,减少私家车及公车的使用次数;出差尽量选择干净舒适的快捷酒店,多人出差时尽量选择标准双人间或三人间;酒店结算尽量选择在一天或者半天结账时间点之前;出差、办事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必须使用公车的提倡多人乘车或同方向拼车前往;乘坐列车尽量选择夜间乘车,即不耽误白天工作又节省住宿费用;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行为,崇尚绿色消费理念。

4.提倡技术、管理创新。鼓励使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科学组织施工生产,以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项目部可通过节省工具备品、节约施工材料、减少物资积压,提高物资利用率,降低机械能耗、降低管理成本为项目创造效益;通过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改造、小建议活动,鼓励广大职工围绕节能、高效生产,立足岗位刻苦钻研节能减排新工艺。

5.提倡修旧利废。树立节支等同增收,修旧就是创效的理念,增强创新创效、增收节支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挖潜增效的良好习惯;善于协调、盘活资源,鼓励职工在废旧材料中挖掘利用价值,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尽量将工程剩余料用在有需求的地方;组织有维修特长的职工对各种设备进行故障判断,能修理恢复正常性能的,及时组织修理。

篇5

“房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工作,油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节约,肉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减肥,蔬菜上涨是为了让我们低碳生活;墓地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活着。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高尚的生活,工资不涨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努力奋斗!”

朋友在网上转了一个帖子,虽是调侃之言,我心却为之一动,若有所思。

通胀时期 前路茫茫

当超市里的牛奶由1元/袋变成1.5元/袋,菜市场的黄瓜由5角/斤变成1元/斤,当汽油价格由5元/升变成8元/升,停车费由2元/小时变成8元/小时,当百货商场里的衣服由平均150元/件变成300元/件……我们不由得哀叹“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通胀加剧,国内市场涨声一片,虽然政府为控制加速上涨的物价不遗余力出重拳,但政策的相对滞后性、全球经济大背景的影响、全球自然灾害不断等因素,致使CPI指数仍在不断攀升,短期内,物价很难止涨回落。

朋友聚会、街头巷尾和网络上,都在讨论“只有工资不涨,其他全都在涨”,空气中似乎四处弥漫着迷惘与不安。

通胀时期,难道我们就不生活了吗;日子紧巴,我们就看不到未来了吗?

全球金融危机终究会过去,毕竟,全世界都在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我国政府更是在不断行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当下定位好自己的生活,摆正我们的生活态度,微调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如前文网络所云,就当给自己一个机会,保持内心的愉悦度过今朝最重要。当我们形成了一种低碳生活的习惯,内心将变得强大,生活将变得更为舒适。

让低碳成为习惯

盲从流行、追时髦、比阔绰,并不能让自己充实,自由惬意才是人们精神愉悦的源动力;幸福不与花钱多少成正比,最关键是要花在刀刃上。

低碳生活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品质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

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自然、安全的生活,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也是目前提倡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低碳生活中存在很多省钱妙计,虽然只是日常中的零零碎碎,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运用你的智慧与耐心,从这一点一滴做起,只要一年时间,也许就能轻松省出数万元。而这种省钱的前提是,绝不降低生活品质。

“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要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如回归自然的科学合理化的绿色饮食,既能让自己身体健康,还能节省许多资金。光是吃当季蔬菜水果就能省不少钱;出门带水杯既节能环保,还能在一天里为你节省3~5瓶饮料钱。

使用天然护肤品,也许一年能为自己省下数千元,还能达到更理想的护肤效果。当年自己调制天然护肤品,年逾古稀仍然肤色润泽。

不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逛街。很多人会把购物作为情绪的发泄口,而买回来一堆没用的或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搞得事后自己后悔不迭。如果购物欲太强,建议去网络上的虚拟社区,要不去玩一个养成游戏,在那里挣钱,血拼到破产都没关系,反正都是虚拟货币。

跟与自己有同样烦恼的朋友结成消费同盟,彼此分摊每个月的巨额开支。人越多,分摊的钱就越少,既热闹又实惠:没必要置办整齐全套的奢侈品,在需要出席高级宴会的时候,可以和另外两位朋友分享一只CD皮包或者一套范思哲的晚礼服。

穿着更为舒适健康环保的天然纤维服饰;减少丢弃衣服,以DIY形式翻新旧衣或转赠衣物予他人;选用节能洗衣机,它比普通洗衣机节电五成、节水六成。

1公里内的距离不开车,改为走路,既锻炼了身体,减排节能,而且每次能节省约1元钱油钱,5~10元停车费。尽量坐公交上班,晚上玩得晚了就打车回家。这样每年节省下来的钱就用在假期和父母一块儿出游了。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能一年节省数千到上万元的健身卡费。闲下来的时候徒步逛逛公园,累了找个石凳坐坐:或去爬山喂松鼠,花上5元门票,再给可爱的松鼠买上两块钱的花生就能体会人与自然融合的惬意,比花一大笔钱办一张健身卡去室内呼吸别人的废气舒服得多。

还有很多低碳省钱的途径,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生活细节之中,稍加注意,就能做到,就能给地球带来健康,为自己省钱。

低碳也给自己带来健康。

比如,少用电脑可缓解眼疲劳。长时间使用电脑会造成眼部疲劳、眼睛干涩,有些中青年人久盯电脑后出现视物模糊,在减少使用电脑的时间后,症状就会大大缓解。

坐公交帮助舒展四肢。与开私家车相比,公交车内活动空间更大,可以站一站,摇摇头,甩甩手,伸伸腿,四肢舒展一下,在不知不觉中活动颈椎、腰椎及四肢的大关节和肌肉组织。而步行则是一种良好的健身方式,快步走的健身效果比大多数运动都好,非常有利于健康。

手洗衣物对身体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洗衣服的时候,会增加上肢活动的频率、锻炼手指各个关节的灵活度,消耗热量,调理阴阳平衡。

既能节约地球能源,杜绝污染,还能为自己节约开支,并且不降低生活品质――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TIPS:高碳让地球发烧的6大健康危机

1 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

2 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生物形体在变小。

3 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

4 水环境温度升高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

5 夏季温度升高,凉风减少,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6 水温升高导致藻类泛滥,引发疾病,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等。

从改变态度开始

播下一个行动,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会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成为我们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取之不尽的资本。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

使用节能灯、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素食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他们计算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这些减碳行为实际上也为自己节省了不少钱财。

做到这些行为其实很简单。

想一想,曾几何时,宾馆内,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这些行为,给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带来了怎样的负担?如今我们的地球为何气候变得如此可怕,地震、飓风、洪涝旱灾如此频发?而我们自己,在这些灾难之下,生活环境、经济环境也变得恶劣严峻,自身的生活品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金融危机难以复苏,跟频发的自然灾害不是也有着莫大的干系?

想想这些,再想想这些低碳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经济实惠,能给我们地球的长久健康带来怎样的好处,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自己和自己生活的家园着想,就能驱动我们有意识的去践行这些简单易行的低碳行为。在这个通胀时代,我们手头变得有些紧,我们可支配的金钱变得有些少,不如因利就势,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态度,结果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品质无疑会因此不断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因此不断提高!

为了应对物价上涨,为了共同建设我们的同一个绿色健康的地球,从今天起行动起来,提倡低碳生活,巧用省钱妙招,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

TIPS:低碳生活10大准则

拒绝塑料袋

巧用废旧品

远离一次性

提倡水循环

出行少开车

用电节约化

办公无纸化

篇6

2012年6月10日至16日是中国第22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绿色”概念如今日益深入人心,秉持着节能、环保、低碳理念设计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野。这些采用了绿色能源、使用低能耗电器、循环利用资源减少排放的新式交通工具,在为保护自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此外,少乘车多骑行或步行也日渐成为人们提倡的低碳出行方式,既保护环境科学又可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稀缺、污染、不可持续等问题围困下,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平衡。无论是高精尖技术还是小发明巧思,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科技助力“低碳增长”,为人类带来“绿色生活”。

 

低碳经济显现活力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我国也正在探索新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为此,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资委决定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于09年11月18日至21日在南昌召开。这无疑会推动南昌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应该重视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但是人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想一想,任何一个数字乘以13亿,都会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关注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本着理性、适度、节俭、清洁等原则,向节能减排的目标转变,从生活习惯的各个细节上节约。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够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低碳经济”就离我们不远,美好的生态环境便是指日可待。

 

与“低碳经济”相对的是“便利经济”,“便利经济”虽不一必定都是“高碳经济”,但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却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便利消费”表现是“一次性消费品”满天飞。这种方便却加剧了耗能和污染,比如塑料袋的广泛使用。据统计,英国每年如果塑料袋减少25%,就能减排5.85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路上少了1.8万辆汽车。目前我国每年用掉塑料袋约1万多亿个,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便利消费”还导致了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与自然隔绝的人工环境系统,依赖于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除了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原因之外,为了“面子消费”、“身份消费”,人们纷纷追求拥有小汽车、摩托车,体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日常生活中,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人们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推行“低碳经济”,就必须戒除“便利嗜好”、“奢侈和面子消费”,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纠正高能耗、高浪费的消费方式。

 

早在2008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一份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七项小建议,指导人们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作贡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建议包括:1.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样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这样可以每天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3.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6.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7.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全世界的人长年累月人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当绿色文明成为生活方式,成为每人自觉的运动,我们会发现自己表面上做的是那么少,然而对于环境和他人的贡献却因此而那么大!

 

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

 

一代哲人海德格尔曾对西方技术世界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他不仅指出了无限推行技术化造成的后果与危害,而且还在哲学上对此进行了反思。在他看来,现代技术是形而上学的产物,而作为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始于柏拉图。正是在其主客二元的基础上,近代科学与技术将自身设定为一种“框架”,这种框架通过把自然系统纳入技术生产系统,从根本上“限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地万物因此在技术的世界中只呈现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这就蕴藏着毁掉天然自然的巨大危险。因为技术日益把人与自然隔离开来,使自然完全处于技术的控制之下,人的世界由此变成了一个贫乏的技术世界。海德格尔说:“贫乏的时代处在双重的欠缺之中:消逝的神灵不复有,未来的东西尚未到来。”正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劫掠,导致了人类家园面临毁灭的危险,人的生存成为了问题。通过追问,海德格尔发现,人类对自然界掠夺式开发的理论基础就存在于技术的本质之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的力量。海德格尔反对迄今为止的人类中心论,认为人不是大地的主人,相反,人是属于大地、依赖于大地的。人既然生于大地,就应该接受大地的恩惠,成为自然的看护者,让事物存在着。“只有让事物存在着,不破坏和毁灭它,人才能从事物的存在中获得自己的存在,与事物同在,建立人在大地上诗意般的居住。” 海德格尔认为,要使这种诗意的居住方式成为可能,就必须抛弃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接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他认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就蕴藏着这种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淳朴的道家思想。

 

结合了西方的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国哲学家安德鲁·芬伯格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即“前进到自然”。在他看来,目前的技术体系完全是人为的,社会体系是完全没有自然的,因此造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割裂、不能统一的局面。要解决这一难题,正确做法“不是退回到自然,而是前进到自然,即朝向一种根据人的需要和利害关系的宽广范围而有意识地构造的一种总体性”。在这里,“总体性”就是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体系中要始终贯穿着自然的价值和人的责任。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科技进步与生态平衡也并不截然对立和冲突。发展科技并不一定导致生态失衡,维护生态平衡也并不会妨碍科技进步。相反,只要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端正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恰到好处地运用人的主体陛和科技力量,科技就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而且也是更有力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反过来,维护生态平衡也不仅不会阻碍科技进步,而且还是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力保证。只要我们把握好“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就一定能避免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科技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足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无疑是为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不断进行,自然环境资源消耗速度的加速很大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考。

目前,自然资源日渐匮乏,能源危机悄然而至,“低碳”、“零能耗”等先进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这些先进的理念并没有十分完善地贯彻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建设实践中。通过对北京市的分析,探讨“低碳”深入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

1.北京城市现状与面临问题

1.1城市规划与建设现状

作为元、明、清古都的北京,历代王朝给北京遗留了无价的财产,天坛、故宫、景山等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中轴线;皇城的城墙则无疑对后来环路的规划产生直接关键性的影响;棋盘式道路格局,有利于城市采光,为城市逐步向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漫长的建设中,每个时代都在北京留下了痕迹,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让北京朝着新的方向前进。目前,北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建设:(1)故宫、北海等古建筑、绿地面积很少的胡同民居等生活区,这类建筑群已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碎片化,最终集中于一个很小的区域里;(2)建国后建设的中低层建筑带有俄式风格或由简单的几何体块构成,不涉及大面积绿地的建设,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学校和老旧居住区中较常见,通常为砖结构、多为坡屋顶,内部十分破旧;(3)现代化的CBD地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作为办公写字楼等;涵盖居住小区或者居住组团并拥有社区公园的大型居住区……几类建设互相穿插,几种元素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北京城市规划发展的隐患。

总体来说,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建设速度也很快;绿地建设比较完善,绿地类型比较丰富,各种绿地类型构成了北京完整的绿地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绿色”意识的提高,我们被越来越多的绿地包围,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和生态在生活中的运用。

1.2城市面临问题

历史留给了北京城无价的遗产,然而,这些遗产却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冲突。目前,北京人口的急剧膨胀造成了严重的用地紧缺,而盲目的建设高层居住区又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例如在北海公园东门的陟山门街地段,整体建筑均为1~2层,然而在此地块,一座5层高的居民楼严重影响了附近的视景线,而正在申请世界遗产的北海公园首先要做的就是还原附近街区的历史原貌,而对这座居民楼的拆迁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低碳”理念背道而驰。

1.2.1城市过度建设弊端

城市硬质面积的增加,以及相对绿化面积的减少,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市区内夏季温度升高,空调等设备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电力的消耗,而电力的过度使用又加速了线路的老化、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以硬质铺装为例,如今的园林工程中虽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透水材料,但粘结层选择水泥等不透水材质,这样使得土地对雨水没有任何的吸收保持能力。雨水集中到下水道排放,每到夏季北京就会出现“水城”的景象。另外建筑高度与密度的增加,加强了城市的风力,城市中出现很多“拔风”的场所,使人们使用起来非常的不舒适,到冬季气候更加恶劣。另外,风力的增加、尘土飞扬,也不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持。

1.2.2城市资源短缺

虽在雨季来临时北京成为“水城”,但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限制北京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水资源问题,且北京的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不足以供应市民需求,市区的用水均取自密云水库,而大量水资源的调取则同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人口高密度地聚集,也使得北京电力短缺,通过与北京海淀区部分居住小区居民的谈话得知,常会有一天之中间歇性断电的现象,十分不利于生活的连续性。

2.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对于很多大城市而言,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何进一步的维持这种状态就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由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发展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在资源方面如何将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转向可再生资源也是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状态……这既需要由上到下的贯彻,也需要从每个居民开始,从下到上的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城市地形高差的优势来合理布局城市各功能区,有意识的降低绿地高度,使得雨水可以排到耗水量大的绿地中,为防止雨水的大量淤积,在绿地中设置储水设施,以备干旱之用。例如在河道的两端利用高差进行河道的绿化,在城市雨水汇集到河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两侧绿化带进行雨水的补充,有效地减轻人力物力。

设计连续性的楔形绿地,将自然风引入,有效疏散城市的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市规划中,绿地并非是建筑的附属物,应该将绿地与建筑同时规划设计,使城市中软质建设与硬质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城市整体性规划固然重要,而将其真正落实到城市建设中还是要依靠实践环节,这也就警示我们要注重细节的建设。北京的老城区中存在着大量的低层坡屋顶建筑,通过合理的设计,利用坡屋顶来收集雨水进过循环处理,可用于供应附近城市行道树的灌溉用水;中低层建筑在室外雨水管的最底端通入储水设备中,而非排到地面上,经过沉淀过滤等环节用于浇灌社区的植被;高层建筑的内排水结构,可以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自身的能耗,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下水管道的压力;北京市区内相当数量的公园中都有水系湖泊的存在,基于北京的气候,水不断地蒸腾,想要保持湖泊中的水量一般需要调水。例如柳荫公园拥有7公顷水面,每年需购买17万吨清洁水。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干旱的天气,同时水质缺乏保障,致使湖水污染严重,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经过多方分析论证,建设污水处理站,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将流经公园西北部的市政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以达到补充湖水的目的,而公园的中水处理站以假山为外型,既不会影响视觉效果,又解决了水资源,成为低碳环保措施一个范例。

另外“零能耗”建筑的建设与改造势在必行,可以在不影响建筑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太阳能板的加设,并与城市的电网相连,在北京夏季等光照较强的时节,建筑可自行发电并供给城市电网,而在冬季等光照较弱发电较少的时期,则依托城市电网,而这互相依托,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耗;在建筑设计中,有效地控制建筑的采光量,也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3.总结

之所以在飞速的城市建设进程中,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大规模建设破坏了自然界自身的更新循环变成了最关键的所在。而如何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界循环更加和谐,甚至可以融为一体,使得人能够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份子,而不是单纯的依托环境、破坏环境,则是人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低碳不仅仅是要依靠城市规划的引导,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要依靠全民意识的提高与配合,只有从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才能使得城市建设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舒适。

参考文献:

篇8

1、前言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工作,水电是世界清洁能源之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我国现有水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30亿t原煤,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量也分别达到了13亿t和9亿t,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25%,远低于发达国家70%到80%的水平,尤其在某国核电站灾害的阴影下,世界各国对核能利用出现了普遍担心,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水电建设将又来又一高峰期。在当前我国单位GDP能耗偏高的条件下,在水电工程建设中重视并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具有突出的意义。

2、水泥灌浆节能减排基础工作

水泥灌浆是水电站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处理技术,如何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节能减排策划与实施:

(1)加强力度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开展和培养民众能源节约意识,并积极从生活用品、居住环境、工业产品、交通工具等方面加大推广力度,使节能减排推广效果更加明显。

(2)努力推广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当前我国各类工程和工业工厂中机械化使用量巨大,但不少机械设备早已超期使用或早已过了规定的使用寿命。如果将这些老旧机械设备更换成效率更高、污染气体排放量更低、能源消耗更少的新型设备,便能相应提高设备运行效能、节约运行成本并获得更大效益,最终减少能源消耗。

(3)改进项目设计方案、减少工程消耗量。通常基础施工属于隐蔽性工程,在工程设计阶段由于无法完全掌握地质条件等情况,因此往往在设计工程项目时设计要求偏高,这就必然造成施工消耗的增大,同时更加说明这样的设计方案通常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如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底端减少帷幕排数、孔序施工,调整孔距等。更新设计理念,更好地利用防渗帷幕堵排相结合的理念,减少帷幕灌浆工程量,如采用悬挂式帷幕进行防渗,减少每排进入不透水层施工工程量等。

(4)择优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目的。恰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又能提高施工工效。如在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中可采取自上而下以及纯压式灌浆的灌浆方式,这在一些水电站证明是成功的,正在实施的某国水电站固结灌浆检查效果也良好。当采用自下而上的灌浆方式时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钻进方式,如冲击钻进、液压钻钻进等,提高了钻孔工效,同时采用纯压式灌浆也可减少灌浆水泥损耗。

(5)择优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尽量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包括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供电量,避免产生大功率带动小机械的现象,造成电能的浪费。限制灌浆,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如不根据灌浆压力进行选择灌浆设备,通通采用能承受高压的灌浆设备进行低压灌浆,消耗巨大的能源。选择高效的钻孔机械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同时,机械设备用电应尽量利用网电,减少自发电,从而减少柴油、汽油用量。统计数据表明,利用网电的能耗成本只有利用柴油发电成本的50%左右。

(6)选择水泥的替代品作为灌浆材料。水泥行业术语高能耗产业,因此在水泥灌浆中可采用水泥替代品进行灌浆,减少水泥用量。既可改善防渗性能以及耐久性,又大大地节约了水泥,还可大大缓解火电厂的污染处理投资,减少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7)加强施工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如节约1kW?h电相当于节约400g标准煤或节约4L淡水,节约1t钢相当于700kg标准煤,节约1t水泥相当于120kg标准煤,因此项目在工程开工前编制成本策划,在施工中加强中间控制,在动态中落实,通过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等途径,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8)实行集中管理,减少损耗或降低排放标准,如建立集中制浆系统,集中供浆和处理废浆;若大规模地采用冲击钻孔,可建立空压机房,集中供风,提高效能,降低损耗。

(9)对于排污路径较长的施工项目,采取建立多级污水过滤处理池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使最终排放出去的水达到排放标准。

(10)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同时积极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创新活动 ,以激发广大职工岗位创新意识,发明创新潜能,提升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科技创新,不断降低能耗的减少排放,有利于提高企业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3、水泥灌浆节施工中影响节能减排的几个主要因素

(1)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我国2002年适时修订和了《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台184-2001),相较于SL62-94,部分条款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然而,按照规范规定,“帷幕灌浆孔各灌浆段不论透水率大小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就存在一定的偏颇。当某孔段灌前透水率小于检查孔合格标准或开灌时流量即为0,就没有继续灌浆的意义。

(2)灌浆段长的影响,规范中规定帷幕灌浆段长一般为5~6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短或加长,但不宜大于10m。但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工程都是采用段长5m的标准,一缩短很容易,但如果要加长,则困难重重,甚至是没有可能。

(3)灌浆压力的影响。灌浆压力越大,浆液扩散范围越大,需要消耗的水泥越多,关注时间也就越长,需要消耗的材料越多,设备损坏也越大。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工程实际需要,规定科学合理的灌浆压力,不应片面追求高压力。

(4)灌浆结束标准的影响。灌浆结束标准越高,馆将持续的时间越长,消耗的能源越多,在目前的灌浆工艺和设备条件下,灌浆持续10min,即消耗10kW·h电,相当于4kg标准煤。因此,一味追求高灌浆标准,对于灌浆而言不见得会有好处,而且对于节能减排是不利的。

篇9

一、 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术语、概念,能对其含义做出理解;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这些考点除了会在整合全文的基础上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外,主观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给术语、概念等下定义。定义的一般方法是“种差+属概念”。比如恩格斯给“人”的定义:人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高等动物”便交代了人属于什么,是属概念,亦称被定义项所属的上位概念,而“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便是人区别于其他高等动物的种差。答题的基本形式为:被定义项(词语)+系词(大多用“是”,也可省略)+种差+属概念。如2010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走向3D时代》第16小题:“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答案便可以这样确定:3D(被定义项)是(系词)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种差)立体图像(属概念)。

(2) 语境义的理解又包含特殊义、指代义、概括义。特殊义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指的意义。如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题《水井与符号文化》中第14小题:解释第3段中加点词语“中国制造”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指代义是指某个词语在行文中指代了上文或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某几句话或某个语段的含义。它又分为代词形态和非代词形态两种,如2010年安徽芜湖市的中考题《民航飞机为什么没有降落伞》中的第11小题,要写出第6段中加点的短语(“这种可能性”“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分别指代的内容,就属于代词形态。而2010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第17小题问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什么,考查的就是非代词形态的指代义。理解指代义,要确认词语所指代内容及范围、位置和层次等。概括义指某个词语对上下文的某一段文字内容所概括的意义。如2010年江苏盐城中考语文试题《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第16小题: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理解词语的概括义,一般要准确地理解原文某部分所说明或阐述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意义。

(3)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常见考题形式是:某词能否去掉或某词能否换成什么。如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第15小题: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此类题型解题的步骤一般是:先表态(能还不能、好还不好),再解释这个词语,然后联系句子看看去掉这个词(换成某词)后是什么意思,最后加上它的作用。答题形式为:表态+解词+去词(带词)解句+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这道题可以这样来回答:.不能删去。(表态)“最多”,界定数量,(解词)说明南京云锦织造特别耗时费力,(带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可对答案进行适当整合,调整语序,确定为这样的答案:不能删去。“最多”,界定数量,更能准确说明南京云锦织造特别耗时费力。

二、 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句子在文中所起重要作用而言。有的句子是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有的是提请注意的关键句,有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句,有的是缝合结构的过渡句等。

常见题型有:(1) 画线句的意思;(2) 画线句的作用,如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淘米水的妙用》第18小题问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再如2010年福建晋江中考语文试题第21小题问“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3)画线句能否删去,简述理由,如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第16小题让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第一,由词语而句子,即根据句中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理解句意仍然要以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为基础;第二,由形式而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说明方法,以及句子的语气语势,理解句子所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第三,由篇章而语句,即在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或全文,去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不可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对画线句子的作用理解往往需从结构形式和内容情感两方面去考虑。如对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淘米水的妙用》第18小题第⑥段在全文的作用的解答便可以这样确定:呼应开头;强调人们要重视对淘米水的使用。

还有结合说明方法来考查的,这种题型的解答好坏是建立在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深刻与否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简括如下:举例子(具体真切);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具体准确);分类别(条理清楚);作比较(鲜明突出)。

如2010年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试题《今天你“低碳”了吗》:

⑤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

说明方法()作用:

说明方法()作用:

参考答案便可以确定为:

作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举例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具体真切地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另外,用引用,如果引用的是名言或科技名著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说服力;如果用于开头,引用的是诗句谜语之类的其作用主要是激趣和引出说明对象。如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闲话白菜》14小题“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该题便可以如下解答: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古代医书使“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更有说服力。而2010年福建晋江中考语文试题《饮食不宜过烫》第21小题“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则应这样界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而问画线句能否删去,简述理由,这类问题其实是第二种类题型的变式,但回答时切记不可忘了表态(能或不能)。

三、 正确把握文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概括要点,并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述

对于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复习时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1)不可脱离语境,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还要注意背景,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在语境中筛选信息;(2)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注意通过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准确获取和加工信息;(3)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迅速确定阅读目标,在文章中找到题目中的对应信息,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对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A、辨析出文中信息所涉及范围的大小,防止“以偏概全”或“误扩范围”的迷惑项;B、辨析答案选项在转述原文信息时“衍生信息”和“混乱语意”的迷惑项;C、辨析答案选项在整合原文信息时“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的迷惑项;D、辨析答案选项在处理原文信息时“因果颠倒”和“已未混乱”的迷惑项。

内容要点的归纳与概述,考生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分析不够,未能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故在归纳与概述时或遗漏信息或把握不准或理解肤浅,造成答案错误。(2)语言功底薄弱,归纳后不能进行有效的转述与表达。主观题的批阅往往都是“采点付分”,如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探访世博瑞典馆“未来生活岛”低碳厨房成亮点》第16小题:“未来生活岛”展馆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家居用品处处体现着“低碳厨房”的理念,阅读文章第②段,请概括说出这种理念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答案要求是:节水,节能,节电。(每点1分,抄写原句得1分。其他答案不得分。)所以,在复习时,教者应不断强化考生的“内容要点”概念,坚持“文本为本,搞清弄通”的原则,并注意以下几点:A、初读,整体感知,掌握思路;B、再读,整理提炼,分析段落,落实字句;C、跳读,依据题干,寻找关键,转述语言,答全答齐,力求到位。

四、 理解把握文中观点,联系应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和想象

这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省市所采用的新型题型,也是跟高考衔接比较紧密的一种题型,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最为实在的题型之一。

如: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17小题: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霜叶红于二月花》第18小题: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3分)

材料连接

秋天到了,人们喜欢到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或南京的栖霞山去观赏红叶。本来葱郁的树林,脱掉了绿色的衣裳,换上黄、红、赭等鲜艳颜色的新装。

上述两例都是主观表述题,考点都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的基础上的,不是太难,学生只要能把这两篇浅易的说明文读懂,解答便不成问题。思维的步骤:先根据文章形成认识或观点,再理解所给的材料,利用根据文章形成认识或观点来判断材料,最后形成答案,需要阐述的具体阐述。这种题型重理解运用,是一种能力的迁移。北京市的参考答案: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②“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北京燕山的参考答案:树叶的颜色和叶子中的色素有关,色素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秋天的山上,天晴气爽,强光低温以及有霜等天气因素导致昼夜温差大,这些都有利于叶子中花青素的形成,从而使叶子呈现出黄、红、赭等颜色,克服了绿色的单调。

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或推断类的选择题的解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1、对应原文,逐字核对。命题人在编制题目时,有时用文章中的原句作为前提,阅读时,就要仔细核对,防止命题者有意改变原文,造成推断失误。但更多的是,命题人对原文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更要注意概括是否正确,否则,错误的前提推出的肯定是错误的结论。2、关注原文主旨,以防故意脱离全篇内容,断章取义或任意拔高,架空分析。3、弄清因果关系,有时命题者从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巧妙”合在一起,理解不透,审题不清便容易致误。4、防止曲解原意或张冠李戴,分清已然和未然。

五、 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或分析

这种题型考查得较少,但也应引起关注。如2010年江苏盐城中考语文试题《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第18小题:第5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可呈现两种风格:一种是平实(即语言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另一种是生动(即语言形象、感人)。而在如下几种情形下说明文的语言往往是生动的:1、表达方式上,采用描写或抒情;2、修辞手法上,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3、说明方法上,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等。此种题型回答,一般先总后分,先概括总说再细作分析,而且言必有据,能从文中找到附着点。如盐城这道中考题提供的参考答案是:“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如“气势汹汹”和“肆无忌惮”两个成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人格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六、 最后就答题时的明显失误与注意点再赘述几句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旧城改造的概述

1、旧城改造的概念

通俗地说,旧城改造就是对过去旧城区进行开发再利用,把旧城区当中部分已不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进行整体的改造,使它的使用功能与价值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旧城改造的作用

旧城改造可以适应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要求,增强政府对城市形象美化的决心,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符合城市自身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内在趋势,满足资金流向的需求,实现土地的有偿使用。

3、规划要求

一般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社区和路格的具体情况,科学划分旧城改造单元,每一个旧城改造单元的改造规模原则上不少于150亩,同时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合理划分分期建设规模,每个改造单元控制在三期内完成,其中一期规划占地不少于60亩,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明确标注。如一个路格的剩余改造量少于150亩的,可按照尽量扩大改造规模的原则,合理确定改造单元规模或分期规模。旧城改造单元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改造单元的规划范围和分期建设范围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后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市政府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采取“整体拆除、整体搬迁”的方式完成社区整体改造工作。旧城改造单元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自2011年3月1日起,挂牌出让的商品住房用地新上项目,须按照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0%(5%为廉租住房、5%为公共租赁住房)以上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在规划和出让条件中予以明确。未按规定落实配建的项目,不得进行土地出让、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手续,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配建的廉租住房竣工验收后,将产权和管理权移交市政府。同时,市政府将上级下达的廉租住房专项资金拨付开发企业。市政府负责廉租对象的审定和年审。市政府将上级下达的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产权按市政府和开发企业的投资比例共有。开发企业享有管理权,负责收取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用于回收投资成本及房屋维修。配建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享受国家相关税费减免政策。

二、旧城改造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只进行重新建造忽略旧房改造

如今中国许多城市进行旧城改造的首要办法就是不断拆,将大面积的旧房完全拆完后,开始缔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完全是政府提出方针,开发商进行开发,没有民众的参入。旧城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房地产商经过开发旧城然后取得巨额赢利。有许多城市把旧城中的公共用地和居民寓居地低价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将其从头缔造,变成崭新的办公大楼或娱乐场所之类的,从中牟取高赢利。所以,中国现代对旧城进行改造的手法粗糙决断,遍及是推倒重建,没有“改”只有“造”。

2、不重视对古迹等老建筑保护

中国的旧城中存在着许多的前史文明古迹,这些文明古迹都比较破旧,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整洁美观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形象。城建官员和开发商只片面的看到了旧城中的文明奇迹占地面积广,但容积率相对较小,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的人文价值。另外,旧城中的许多文明古迹通常被作为旅行景区,这些旅行景区所发生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如别的用处所带来的收益。但一个城市的复兴不仅仅表如今经济上的昌盛,还要活跃传承和逐步建立文明艺术,所以在改造城市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前史遗存。

3、忽视环境保护

在旧城中生活的居民一般集中居住,生活空间对比拥堵,公共设备落后陈腐,环境质量差。因而,在进行旧城改造的时候,通常采纳提高修建密度、增加修建高度的方案来处理旧城中的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暂时改善了旧城土地严重的问题,却发生了新的问题――环境恶化。高层修建供给超大容积率,使得单位面积内寓居人口急剧攀升,由于土地严重,配套设备、美化覆盖率等简单构成供需矛盾,加重城市环境恶化。

4、对利润过分追求

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开发的首要目标就是获取利润,对经济效益过分追求,过度提高容积率,缩小建筑和建筑之间的间距,增大了建筑的密度。这样就会导致土地的滥用和房屋开发密度较大,使环境遭到破坏,且呈持续恶化的态势。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单位只青睐对黄金地段或是一些利润较大的项目进行开发,而一些开发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利润也很大的基础设施,以及那些亟待更新的、利润较小的地段通常情况下是无人问津。这样一来,想要对城市整体的环境做出改善会是难上加难。随着城市商品房与土地的价格的不断上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成本也逐渐升高。在对城市形象进行改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城市旧城改造面临着两种明显不同的趋势。一些开发商为了使开发更快进行,一般情况下就选择拆迁难度比较低的城乡结合地段进行开发,用这种方式来降低开发的难度。这样形成了好似摊大饼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土地价格较为便宜,商品房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另一部分开发商则是选择相对较好的地段快速地进行旧城改造开发,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三、旧城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旧城改造不仅是城市的计划建造疑问,它涉及到经济、文明等多个方面,现有计划建造部分的理论准则还不足以支持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需求各部分对旧城改造联系多学科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关于旧城的经济、文明、社会布景等进行研究,加强理论建造,并依据实际情况树立一套完好、合理、科学的计划规划,对旧城区的改造进行有用辅导,完成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2、对古建筑物的保护工作,予以重视

新世纪,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在面对城市改造的任务,保定市也不破例。作为国家前史文化名城,保定不只有共同的前史背景,也具有明显的文明特征。保存下来的前史古迹和前史街区数量很多,类型丰厚,历史阶段明确,怎样把这些名贵的前史遗产承继和维护,任重而道远。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区域的扩大、城市的旧城改造给文明遗产的维护与使用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机缘与挑战。结合“文物保护单位”,按旧城区改造的基本原则断定旧城区内小区建造的主调。(如:体量、高度、外型、色彩、材料)然后将旧城区划分若干个面貌分区,再依据每个面貌分区的历史代表建筑的特点确定在此范围内小区修建总体面貌和建筑细节。这样使旧城区的住宅建筑做到“大统一、小改变”。从全部旧城区看,地域修建文明得到了连续,具有了共同言语,从每个面貌分区看,各个不一样前史时期的地域建筑文明也得到了繁衍,具有了特性建筑言语。这种做法,我把它称之为分区控制建筑面貌。

3、对环境保护问题予以加强

“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全球人的关注,只有身边生活的环境好了,人们才能更加惬意的生活。我国现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足以证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那么,在旧城实施改造时,就必须做到循环渐进,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到实际的改造工程中去,反对在牺牲环境的情况下走经济道路路线。所以,在做旧城改造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分别是:经济因素、生态环境质量因素、社会安定因素、历史文化保护因素等,在纳入以上这些因素之后,再找出最适合旧城改造的方案,前提是必须要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改造规模方面,是不可随意扩大改造规模的,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旧城的生活质量。另外,还要实际的做好绿化工作,可以在市内的空坪上,建立小型的绿化园,如果是在郊外的话,可以建立大型的观光公园。

4、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协调发展

城市开展的两个普遍动因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展,城市应在不断改造旧城、建造新城的替换过程中逐步扩展城市规模和进步改造质量。在处理新区开展与旧城改造的同步进行中,要随时依据城市全体构造和规划进行调整,在推进新旧区协调开展的情况下,进步旧城改造的速度。在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对城区的空间规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说疏散过多的人员,添加应有的公共建筑,迁出有些不好布置的工厂和公司等。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暂时无法平衡资金的当地,经过开展新区来补偿,实现经济效益发展的整体平衡。

结束语

旧城改造已经不是部分改造,它关系到城市全体机能的进步,是触及面广且杂乱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到经济效益的平衡,有必要做到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和谐互动。此外,还要关注工程对城市居民寓居环境的影响,重视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全面进步城市的综合环境质量水平。旧城改造除了服务于经济开展,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最终完成城市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22-03

一、引言

根河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根河板业)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的林区腹地根河市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是国内人造板行业知名企业,所产“根河牌”刨花板为国内知名品牌,本文于2012年8月在区域经济地理实践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考查研究。

二、根河板业有限责任公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原材料丰富且成本较低。在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中,成本是优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根河板业依托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以山场采伐剩余物、建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等为原材料进行木材加工,生产刨花板。对原材料的选择空间大以及种类要求不高,可替代性强,可以充分利用与林木有关的各种材料,就地加工,使得原材料成本的低廉。

2.产品质量好,在业内有良好的声誉。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经营者的信誉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来说,质量与信誉是双方交易的基础。根河板业依靠大兴安岭优质的原木,将针叶林原木和阔叶林原木及其加工剩余物混合加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对原材料的利用率;生产设备引进国外诸如来自德国、意大利、瑞士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几乎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工艺较为先进。

3.科学管理,实施首席工人制。管理在现代企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河板业于2003年8月率先在全国林业系统实施了首席工人制。目前,根河板业已经在根河板厂、金河板厂、图里河板厂、胶粘剂厂、质检中心、动力检修所等厂的车间和班组设立 “首席工人”,增加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入,出现了“我要学、我要干”的现象和“比技术、比贡献”的热潮。

(二)劣势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产业环境。经济活动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的或部门的支持,产业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地处祖国的背部边疆,地广人稀,工业发展相对落后,根河板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并不理想。首先,缺乏板业制造产业集聚区,造成产业间缺乏紧密的合作,相关的市场、政策、科技等信息无法正常享有;其次,专门化的板业制造服务设施和机构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员工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影响技术进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显现出强劲的活力,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地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就使得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代替了劳动力数量,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根河板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依靠“传、帮、带”模式实现,员工采用先进厂、后培养的模式,对于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公司现有高级职称占1.1%,中级职称占6.7%,技术人员占28.7%,缺少专门的培养人才的机构。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限制了该企业技术创新与应用。

(三)机会分析

1.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从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档家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根河板业先后与科宝博洛尼、城市之窗、恒大、华源轩等十家品牌企业建立了材料供给、成品加工、产品销售的合作关系,产品主要售往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昆山等地,并已辐射全国各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环保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低碳经济下,人造板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下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木材供应紧张与需求增长之间矛盾的主要出路。未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在装饰、家具、包装、造船、汽车等各个行业对人造板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根河板业采用先进技术,产品的甲醇释放量低,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且其产品质量高,价格低廉,受到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的关注。

3.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大国家经济战略的背景下,根河市政府在做大、做强林产深加工的方针的一引导下,在《根河林木园区总体规划》中将根河板业作为核心企业来发展,积极提升工业园区级别,为其争取扶持资金、制定技改项目、引进人才,为公司进一步深加工做好技术保障。

(四)威胁分析

1.国内人造板业竞争激烈。目前,我国的人造板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技术、质量、规模等作为竞争优势的企业不断发展,出现了大亚板业、太空板业、双欧板业等企业,其中大亚板业仅生产基地在全国就建有6个,其产业规模远在根河板业之上。且几类大企业所在区域不仅拥有广阔的市场,形成了板业生产、家具制造一条龙生产,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以及较长的产业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河板业在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时虽然有一定的自身优势,但是受到区位条件、技术水平、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制约。

2.国际人造板业竞争激烈。全世界生产人造板的国家有几十个,包括加拿大、中国、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美国。据世界人造板业协会近年统计,5 个人造板生产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中国占 24.64%,美国占16.95%,加拿大和德国占6.7%左右,马来西亚约占3%,意大利约2%。这些国家对我国人造板外销构成潜在威胁。此外,随着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我国人造板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关税壁垒等压力将持续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也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人造板外销。

三、根河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对策

(一)发展循环经济

1.加强可替代性原材料的开发与实验。农作物秸秆等非木质纤维的开发利用,开发废旧木材和废弃人造板资源的再利用技术,建立城市废弃木质纤维回收系统,把人造板资源的再生同城市环境保护与垃圾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树立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经营理念。遵循生态规律,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确立以生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把环境视为自身发展的要素,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工业垃圾形成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垃圾流”以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

(二)营造企业发展环境

1.规模经济。根河板业就目前的规模来看,竞争力较弱。通过实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企业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各种成本费用。作为内蒙古森工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河板业因充分利用内蒙古森工集团的力量优势加强与莫尔道嘎森林公司、玖龙兴安纸浆有限公司等森林公司之间的联系,可以直接支配和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利用更多的其他资源,如技术、信息、市场等,其自身的竞争、技术、信息等优势远优于单个企业,有利于扩展企业利用资源的边界,而且在竞争、合作中增强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及实力。

2.优化产业结构。应利用现有的良好政策环境,争取资金,从生产木板的单一模式到生产木板与成品家具双向模式转变。引进先进设备,利用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先进技术,提高人造板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各工序半成品、成品质量的自动检测、自动显示和自动控制,做到产品质量优、原材料及能源消耗低,形成环保、清洁、高效率的生产环境。

(三)市场定位

1.准确定位不平衡的发展平台。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根河市所处的呼伦贝尔市在区位上处于中国的边疆地区,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该区人口少,对于木质建材的需求量远小于发达地区的城市,因此市场潜力有限。此外,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较为明显,市场需求与购买能力差别较大,因此根河板业在选择过程中要把目光集中在东北、北京、天津等距离较近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向不同的消费群群体提供合适的产品。

2.做好产品定位。就是生产更贴切农民生活的产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拓展东西部地区农村市场,明确农村地区所能承受的价格,生产更加贴近农村生活、低碳环保的产品。尽管产品市场价格不高,但生产量大,仍然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四)优化企业产品发展方向

1.产品方向创新。企业产品创新方向选择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创新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产品创新的成功率,降低创新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尤其像根河板业这样以原材料加工为主,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在制定产品创新方向选择的同时,特别要注意明确市场方向选择和技术方向选择。在市场选择过程中,综合“为谁开发”和“开发什么”的分析得出产品创新市场方向战略选择集合;在技术方向选择中,综合“谁来开发”以及“用哪种方式开发”得出产品技术方向战略选择集合。

2.技术创新力度。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其主要表现是发现新的可用资源,创造新的生产工艺,发明新的生产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及相应的操作方法等。根河板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先开发结构人造板(如单板层积材、定向结构板等)、复合人造板(如木塑复合、竹木复合、草木复合等)、装饰类人造板(如人造薄木仿真技术、金属非金属材料贴面技术、科技木等),着重在建筑和包装领域的开发,形成有特色和品牌的专用产品。

(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吸引优秀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优厚的物质回报,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空间,完善激励机制,吸纳技术骨干,产品开发人才;其次,要注意人员的组合,充分发挥企业内不同人员的优势,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促进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有效地实施人员的组合战略来保证产品创新的顺利进行;再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转变“先进厂 后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开办专业班,定期对在岗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增强生产观念、集体观念、竞争观念,确保公司在竞争过程中有一批骨干人才做支撑。

(六)塑造具有林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根河板业可以依据其目前的发展状况量身定做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大兴安岭林区文化为主题,结合时代背景,营造森工企业特色文化;酝酿自己的业务运营原则、生产原则、管理原则等企业发展准则;明确自身的发展优势、根河板业模式、增长驱动力、发展志向等内容,使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改善奖励机制,将奖励重点放在具有新文化意识的事业或个人身上,促进企业文化的转变;酝酿激励员工的口号,利用企业生产车间、公共学习室、网页主页等空间做好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 华毓坤.人造板工艺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 刘希宋,杨东奇.企业产品(开发)战略选择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王冰冰,于传利,宫国靖.循环经济,企业运行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4] 刘宝宏.企业战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 李小建,李国平,曾刚,覃成林.经济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富田和晓.经济区位的理论与实践[M].东京:大明堂,1991.

[7] 杨旭东,李俊魁.解决中国木材短缺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05-108.

[8] 陈珂,张丽娜,张智.辽宁省木材供需状况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12,(4):108-110.

篇1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9—0107—05

近年来,江西建筑业稳步成长,2012年位居全省第三大产业,多项指标在全国同行业比较中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内涵要求我国建筑业必须从传统型向具有现代产业特性的建筑产业转型,如何推动江西建筑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加速江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关键。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及与建筑业的互动关系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21世纪对世界经济影响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曾经是西方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人类实现现代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的内涵不断得以升华,新型城镇化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路径。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方向进行了明确阐述: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在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可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总体要求和部署。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2011中国社会蓝皮书,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但仍低于发展中新兴国家城市化率60%,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80%的水平差距更大。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只有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才是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转变经济方式、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未来10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人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至少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这对建筑业而言,可谓是一块巨型的蛋糕。

(三)城镇化与建筑业的协调共进

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观察,城市化与建筑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城镇化进程就伴随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日本上世纪60年代时城镇化率达到63%,但其公共建设和住房建设仍保持15%以上的高增速,直至城镇化率达到74%才有所减缓。我国城镇化率在未来20年,将经历从50—70%的增长期,为适应城市群和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预计我国的住房与基础建设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一直在为建筑业成长提供广阔的市场,而城镇化理念的升华也在不断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从过去的只是土木工程、道路建设等单一产业,开始向城镇化需求的综合建设平台转型。我国近十几年的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促使建筑企业由单纯的承接工程走上了项目运营开发的道路。低端的传统建筑行业只有进入更为广阔的开发领域,才能获取更大的企业盈余和利润。新型城镇化给建筑业提出了新挑战,要想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分得更多、更大“蛋糕”,建筑企业就必须改变经营策略,走跨行业复合经营的道路,谋求产业链的延伸和获取更多的价值。而建筑业的转型发展,又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格局的新变化,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建设的标准也逐步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做了新的注解。

二、新型城镇化对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

(一)新型城镇化对建筑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转型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建筑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新的发展空间同样伴生巨大的挑战。建筑企业过去是建设者,现在是城镇化的策划者、投资者、开发者、建设者和资产运营商。相较以往,建筑企业不仅业务范围拓宽了,而且角色也在转变。当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来临,建筑企业不仅面对发展的机遇,而且更多的是需要进行前所未遇的选择与变革。

建筑业的角色转变,首先就要求企业进行市场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简单的承接工程建设项目,到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要求企业从机制、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上作出大的调整。二是要求企业在市场的开发方式上发生转变,企业要摆脱过去单一的依靠自有资本承接建筑项目的模式,要开展城市建设的大型基建项目、市政工程等承揽,就必须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尤其是在融资方式上要积极探索新型建设模式,如BT、BOT及PPP项目等。三是要求建筑企业朝城市综合开发体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综合体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既能很好地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又能很好地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这要求建筑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既要能够有效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又要有能力吸引外部资源,如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发挥综合开发体的整体运作效力。

(二)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新型城镇化既有发展的速度要求,更有发展的质量要求。与之对应的建筑业发展同样具有质和量的要求。如何把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需要我们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把握好促进与协调的基本原则,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的协调共进发展。

1.科学发展原则。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先行和主导地位,从而解决现实中“大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要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产业构成,其中对建筑业的转型发展也要制定战略目标,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确立城镇化的推进阶段和路径,实现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城镇化的标准可以高一些,与此对应的工业化的层次和水平也应实现同步推进,在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可能要超前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按照此原则,各地的建筑业发展也应该有针对性,不仅要创新驱动,更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转型发展的思路。

3.统筹发展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政策,不是要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走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当前要特别防止盲目地将“一体化”看作是“一个样”的城镇化建设误区。要进行符合生态文明观的村镇规划与建设,保护生态和农村特色,保持乡村生态循环,传承乡土文化,尊重自然,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第三产业,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建筑业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注意把握建设的标准和尺度,推动城乡的差别化互补与和谐发展。

4.可持续发展原则。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要求的,要求城镇化和建筑业转型发展做到低碳、环保和低环境冲击。一是低能耗。要建设生态城市,其重要的基础就是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的能源。二是保障公共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美化运动,提高城市品质和竞争力,增强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和宜居环境。三是低环境冲击。变资源单向利用为循环利用,实现城市与自然共生,即实现城镇化过程的低冲击发展模式。

5。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原则。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变,不应该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必须兼顾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在城镇化的中后期更要关注社会效益问题。关注社会效益不仅是政府的职责,对产业或企业而言,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建筑业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有发展经济、追求企业利润的市场使命,还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如在农民工的市民化方面尽到企业责任,为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在保障农民工的社保福利上,努力实现“同城”待遇。

三、江西建筑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江西城镇化助推建筑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建筑业是江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仅次于工业和农业位居第三位。江西建筑业从业者近200万人,其中80%以上来自农村,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第二大产业;建筑业贡献税收连续3年占江西地方税收总额的1/4。建筑产业发展对江西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城镇化率要接近或达到全国水平。按照江西目前的城镇化率,在2015年前年均城镇化增长将达到1.7个百分点,2016~2020年也将保持1.2百分点以上的增速,大大超越全国预期的0.8~1.0的城镇化增长率。城镇化保持一定增速意味固定资产的投入、工业化和城市就业人口的增加。根据江西省2001—2012年城镇化增长率、GDP增长水平、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水平4项指数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城镇化增长对GDP、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正相关,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促进人均CDP提升0.9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5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力将进一步增强。而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则意味建筑业投资的增长和产值提升。

省政府2012年颁发的《关于加快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以深化行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作用,着力提升全省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投融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与外向拓展能力,推动建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意见》确定了建筑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三个翻番、三个突破”。即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翻番,达4000亿元;在省外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翻番,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达1000亿元;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翻番,达30亿美元。企业上市数量实现零的突破,力争达到2家;百亿元产值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力争达到3家;特级资质企业从目前的1家增加到6家。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等国家战略平台,江西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一批重大项目的密集实施期,也将带动江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江西新型城镇化。

(二)江西建筑业转型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受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江西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形势的挑战与行业自身建设内功有待加强的双重压力,要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和推动力,加快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不断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当前,江西建筑业转型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问题。江西建筑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企业市场竞争严重趋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表现为“低、小、散、弱”。全省还没有形成能够与国内知名建筑企业和国际建筑承包商抗衡的大型建筑企业。2012年,江西省具有总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02家,专业承包企业372家,分别占全部资质企业的74.5%和23.1%,但企业资质呈现基底很大的一个“金字塔”形态。其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139家、二级企业550家,其他885家为三级企业。建筑企业资质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江西建筑行业的集中度,规模经营效应难以形成,企业多处于低价无序竞争,影响建筑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专业化经营能力与水平偏低问题。江西建筑业基本仍然处于传统建筑市场领域,多以房屋建筑为主要市场,在铁路、公路、桥梁、码头等专业工程领域的总量仅占21%,这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筑业在专业工程建筑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数字相距甚远。

3.产业对外拓展程度不高问题。近年来,江西建筑业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跨省跨境发展虽然取得成效,但多为劳务外出派遣或境外建筑项目的分包,建筑行业整体的海外竞争能力难以体现,在国内区域性建筑市场的影响力也不如沿海省份。2012年,江西建筑业境外产值只占总产值的7%左右,且工程规模小、分包多,体现企业竞争实力的总承包、大体量建筑少,市场竞争能力偏弱,与建筑大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江西建筑业整体为传统的建筑企业,仍然处于追求产值和业务量增长的初级阶段,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尤其是行业的人才流动较频繁,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企业和项目承揽缺乏专业型、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缺乏,反映全行业创新能力偏低的严峻现实。建筑行业缺少企业标准或执行不严,发展经营相对粗放,对国家级、省级工法研究乏力,难以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加快江西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城镇体系规划与建筑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

要依据“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构建江西城镇化和建筑产业发展体系,在做好城镇规划的同时,要结合城镇规划,制定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或规划。《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对城镇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既是江西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具有法规效力的执行条例,需要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加以贯彻和落实。而建筑业的转型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本省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制定适合本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战略。去年颁发的《关于加快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江西建筑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政府须认真贯彻执行。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与本地的城镇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发展统筹安排,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互动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应高度重视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确立建筑强省的战略目标。要在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战略高度,把建筑业的发展与区域战略平台的构建紧密结合。配合《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所设立的“一群两带三区”空间结构布局和政策措施,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原中央苏区建设两大平台,确定未来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区域部署。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下,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切入点,在做大南昌核心增长极、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同时,扩展赣北和赣南的建筑产业市场。战略指向为:做精以南昌市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做大做强赣北、赣南都市群;沿昌九、沪昆铁路线,加强全省的建筑企业的合作,发挥南昌建筑业龙头地位,联大做强,推动全省建筑业的产业转型升级。

(二)创新建设开发模式,构建建筑业现代运营体系

一是强化建筑企业的综合拓展能力。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建设的集约化和综合功能平台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调整单一的建筑市场业务,依照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在传统市场和业务基础上,扩大经营范围,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业务向多业务领域拓展,由点扩展到面的连接,形成全产业链的经营业态,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跨地域、跨领域进行扩张。新型城镇化创造的城镇建设格局已经超越原有的模式,建筑企业必须尽快改变在“家门口”揽活的传统经营模式,积极参与到城镇规划的区域发展格局的总体战略中去,寻求业务的整合和横向的产业联合。

三要大胆探索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需求下,努力突破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限制和约束,积极寻求“大市场”,谋划“大动作”,在项目合作上,大胆采用BOT、EPC、PPP等现代方式,介入城镇的项目建设市场,由施工总承包向项目总承包转变,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的战略方向转变,走出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一体化的发展新路。

四是做精专业市场。建筑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盲目追求大而强不切实际。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市场,专业化的分工更显重要。中小建筑企业要避免市场中的盲目出击,而应该细分市场,如新型城镇化要求的智能、低碳、环保产业与建筑领域等,既有市场需求,也对专业性提出较高的要求。中小建筑企业应围绕专业化方向,努力锻造成有独特的施工工法、工艺,先进适用的施工机具,有精干的专业技能人才,有灵活快捷的经营机制的建筑企业,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用得上、少不了”的企业,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确立“大建筑”理念,联大做强打造建筑业总部经济

1.推动传统建筑企业向现代建筑企业转型。改变过去江西建筑业房屋建筑一枝独秀的局面。支持施工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形成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经营格局。鼓励大型设计、施工企业发展成为集设计、咨询、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交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力、水利等专业承包领域拓展,逐步提升在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能力。

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中央、外省大型建筑业企业与江西建筑业企业组建联合体,共同参与高端建筑市场竞争。制定打造大型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战略,扶持政策向品牌与骨干企业倾斜。努力打破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总包企业进入交通、水利、电力、港口等专业领域。加强对专业建筑企业的培育和品牌建设,在做大做强总包企业同时,做优做精专业企业。

3.推进特色建筑产业园区建设。以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为目标,加快江西建筑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建筑园区建设,促使建筑工业类总承包企业、钢结构企业、幕墙企业、装饰企业以及建材企业、建筑机电企业、物流企业和建筑智能化等企业集聚到同一区域,利用“模块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特色化服务拓展业务,并通过产业集聚,集约经营,科技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四)强化建筑产业与资本的联姻,构筑新型经营平台

必须进一步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优质资产和优势资源,实现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分配机制的调整和深化改革。积极推动企业和银行合作,走建筑业和金融业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可考虑由政府引导,鼓励建筑企业与银行间构建融资合作的新平台,如设立“建筑强省——构建秀美江西”等金融融资产品,让银行承销建筑企业债券,募集社会资金。也可进一步提高银行对优势建筑企业的授信额度,以建筑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建物为抵押,保障建筑企业在城镇化进程中承担的大型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应该鼓励具有较高从业资质和较强内控机制的建筑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突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综合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实力,争取到资本市场上市,通过上市扩大融资渠道,进一步规范企业发展,为江西建筑产业的做大做强构造融资平台。

(五)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拓展绿色建筑产业成长空间

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江西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加大对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使建筑企业享受到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龙头型建筑企业成立研发中心,通过科技、人才和各类要素的集聚,努力创造国家级工法、省级工法和各项专利。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运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特别是要推进施工方式的改变,改变过去单一的现场施工模式,走建筑工厂化和建筑产业园的新路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