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产业经济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迟缓、消费者收入较低、购买能力较差等诸多原因,导致东北区域服装产业逐渐丧失了在上世纪原本已形成的巨大优势。而南方一些省市依托先期开放的政策优势,服装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中国现有服装产业大多聚集在南方地区,大多数服装企业忽视了东北区域潜在的服装产业市场,没有针对东北地区消费者特征,进行服装品牌研发、制作等。另一方面,由于东北服装产业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服装生产不能自足,服装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由于特殊的消费理念和体型特征等诸多原因,服装产业发达的南方地区服装不能很好地满足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加之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导致东北区域销售服装大多是南方过季产品,市场上少有时尚而个性化的服装,符合地域审美习惯和穿着习惯的服装就更少[2]。
二、振兴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思路
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正式批复,标志着国家开发和投资的重点将正式转向东北地区。对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发展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建立东北区域特有服装品牌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曾经在某论坛中强调,服装产业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把品牌做起来,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要通过市场流通领域的销售终端的建设,把服装品牌的价值体现出来。可以说,有品牌者得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调查显示品牌知名度越高,受欢迎程度就越大(见图1),从而提高服装市场的占有率。因此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要想迅猛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创建自有品牌。
(二)充分了解东北地区消费者特征东北区域服装市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服装样貌、服装心理、穿衣行为、消费习惯。东北区域特有的社会文化、气候特征等因素造就了东北人粗犷、纯朴的性格,也孕育了着装豪放、大气的审美趋势,不会特别追求对细节的要求,喜欢时尚、大气的风格,追求整体感觉,具有立体结构和亲体性的时装备受欢迎。
(三)均衡服装产业区域发展的差异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服装产业区域发展的差异包括服装品牌数量、消费观念、体型、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差异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是直接的。东北人体型和南方存在明显差异,穿着习惯也和南方不同,两地的服装结构、版型和设计也有明显的差异,东北区域冬天的服装款式主要由羽绒服、棉服、裘皮大衣、针织衫、毛衣等。东北冬天室外天气很冷,但是室内温度超过20℃,对室外服装注重保暖、轻便,同时对室内服装也非常讲究设计和品质感[3]。因此只有均衡各方面的差异,才能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今年,我县经济继续保持*0年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全年三次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78.97亿元,同比增长12.7%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全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左右;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4.5亿元,同比增长21.5%左右;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9.3%左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
(一)第一产业稳中有升。全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38.33亿元,同比增长5%。粮食总产量预计达27.5万吨,同比增长16.7%。花菜及其他特色经济作物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5%。全年完成6.2万亩的植树造林任务,林业产值预计为1.35亿元,同比增长10%。岛内外淡水养殖面积共113万亩,其中岛内9万亩,岛外104万亩。预计海淡水产品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3.9%。
(二)第二产业运行良好。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92亿元,同比增长15.1%。规模以上企业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3.8亿元,同比增长14.7%。工业开发区和“一业特强”基地保持同步增长,*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和“一业特强”基地预计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3.2亿元、2.7亿元和11.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6%、17.4%和10.0%。重点骨干企业主力军作用愈加明显。预计全年完成总产值32亿元,应交税金1亿元,同比增长18.9%和42.8%。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实现工业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12.5%,预计实现税金3.65亿元,同比增长10.6%。
(三)第三产业再创新高。全年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10.1%。第三产业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9.8%。预计上缴税收10.8亿元,占全县财政总额的52%,同比增长57%,其中商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及商务服务业税收总额5.41亿元,占全县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50.1%。尤其是批发零售商业预计实现营收58.2亿元,占第三产业营收总额的61.3%,同比增长12.2亿元,绝对增加额居各行业之首。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亮点。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将超77万人次,同比增长6.9%;预计旅游业直接营业收入将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18.2%。
二、*4年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产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交通不便、基础薄弱、人才紧缺且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还远远不能适应生态岛建设和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而且在新的形势下,新矛盾、新问题也逐渐显现。
(二)发展指标
(1)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9%;(2)工商税收5500万元,增长25%;(3)增量投进5亿元以上;(4)引进外资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5)新增纳税超百万企业4个,超50万元企业8个;(6)新增定报企业不少于10家;(7)新产品开发20只以上,通过省市级鉴定10只;创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报省以上科技专项10项;申报国家专利50项;(8)创省名牌产品1个,市名牌2个。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特色镇建设力度,壮大产业经济规模。一重抓鞋机企业发展,形成市级产业集群,培大育强龙头企业。二注重石油机械提质增效,做大石油机械市场。三引导纺织企业发展,扩大纺织能力。四做大磨料磨具企业,提升磨料磨具品牌。五发展冶金铸造行业,扩充冶金铸造企业队伍。六促进其他行业发展,达到产业兴镇的要求。明年争取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8家,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
2、着力构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镇三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全部联系到企业,每人结合一个重点企业,实行挂钩帮扶,落实包保责任,为企业提供信息,解决突出题目,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服务措施,为企业用地、供电、信贷提供优质服务。明年目标:一园一区配套设施到位,启动质检中心,加强鞋机商会的气力,建立一个集群金融服务平台,鞋机集群成立一个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环境优美乡镇争取通过省级验收。
3、重抓招商引资,注重外向开发。首先大力推介我镇产业产业基础上风和政策上风,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团体和民间资本投资,加速产业集聚和发展壮大,尤其以新规划的一区、二区为平台,力争完成引资10亿元,亿元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主要做法:一是围绕产业链招商。针对我镇产业企业的特点,产品结构情况,既注重上游产品的招商,也注重下游产品的招商。二是强化专业队伍招商。明确专人长年招商,落实招商指标,严格考核制度。三是强化重点区域招商。围绕接轨大上海,融进长三角,就地招商。四是借助客商引商。加大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力度,利用产品特点招商。五是激励全员招商,大打招商人民战争。实现高出发点投进,高技术合作的路子。其次注重外向开发,力争外向型经济新突破。以鞋机展览会为契机,实施外向新突破。2008年力争协议注册资金300万美元,完成外资到帐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劳务输出150人。
小康经济发展目标下,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主流,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得市场经济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并持续推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全体人众的生活水平,成为产经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跨国易及国际资本流动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大,促进国际资源的快速有效流通。同时,交易的增加强化国家与地区间的融合程度与关联度。因此,深入研究产业经济发展和规律,能够帮助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快捷、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发展。
一、全球化产业发展与升级
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促进各国家与地区的产业体系不断融合。传统产业间的竞争也由本土产业经济实力转化到上下游产业跨地区互动关系。一方面,本土上游产业的竞争优势,能够促进下游产业收获更多的竞争领域;另一方面,主流产业与辅助产业之间的频繁互动和搭配,帮助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竞争市场占得一席之地。自此,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流转,形成有序的国际产业体系。而原始产业分工也由不同产业的全球性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全球分工,直至企业内的全球分工。最终,当产业分工过程中的要素转移积累到一定数量,并发生产业结构的变革、引发国际化产业转移。这一过程中,技术经济往往由于主体对于利益的追逐,呈现出高成本国流向低成本国的产业转移变化趋势,致使国家的分工格局出现变动,进而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优势。虽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国家而言,科技、教育和研发水平偏低,但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发达国家转移产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促进其结合自身特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抓住产业转移全球化发展趋势,强化技术的渗透和吸收,并在此中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地位。国际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资源的相互流动,使得国际贸易成为相互制约、联通并相互渗透的网络化产业体系。这一体系下,产业的各个环节会依据技术的进步而发生转变,实现全球化资源的最优配置,已达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高新技术的崛起,促进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其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特性,致使全球范围资源最佳配置的趋势越演越烈。部分即将或正值成熟、衰退期的产业技术,逐渐被发展中国家引入,通过主动的高新技术研发参与或谋求资源共享和合作形式,实现产业的升级。另外,产业结构全球化升级还表现在对高新技术改造能力的提升。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借助高新技术的使用,以降低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生态环境的破坏。高新技术产品和管理理论的运用,能够提升产业素质,使其维持在相对的水平。
二、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高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发展逐渐向重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全球性经济过渡,致使原始的国家性边界产业系统逐步瓦解。国与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与产业的互动越来与频繁,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交织、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产业结构。新型全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打破原始各国间相对孤立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竞争并渗透。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融合,促进全球性产业整合和重组,致使产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型经济融合趋势。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化配置,将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条件和优势全面融入到产业体系之中,形成互动互联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这一经济体系的建立,发达国家能够通过雇佣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实现社会所需的生产;而发展中国家首先应摒弃搭建独立完整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应重视自身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分工和地位以及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业产业联系,积极进行高新技术和理念的学习,以促进本土的经济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发达中国家,本身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市场潜力等都具备相当大的发展优势。在全球化产业调整期,应结合本土资源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提升自身吸引力,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投身入全球化产业经济融合的环境之中。
三、产业经济知识与生态化发展
综合各国产业发展来看,全球化经济基础变化的突出性特征是,产业结构不再着重刚性需求的发展,由传统重型化生产技术结构逐步转变到知识信息、智能服务、高效健康的软型化产业结构。因此,经济环境中金融、咨询、信息类服务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并逐渐过渡到知识型产业经济。知识型产业结构的又一特征,是科研和教育行业的不断渗入。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对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服务的需求。传统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不断地更新、创新并升级,才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所以,产业技术和创新要求不断提升,产业劳动者不得不经受更加高质量的学习和培训,才能使用市场产业转型的需求。经济市场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促进全球科研与教育的发展。产业结构中科研、管理和咨询、金融类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成为多数国家进行初步产业结构调整的迹象。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服务性生产逐渐脱离传统的制造业,形成专门化的管理、服务机构,在细化市场分工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服务优势。产业发展中,经济绿色化成为新时期产业演变的另一显著特征。产业经济绿色化发展,倡导不同的产业部门搭建有效的经济资源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通过自然资源的节约、重复使用,降低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经济的过分追求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业经济绿色化则是弥补自然、平衡生态,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源消耗量,有效控制在生态系统承受范围内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全球范围内生态与产业的互动关系逐渐加强。在此基础上,生态产品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形成有效的新型生态链,促进生态与产业经济的一体化互动。
四、军民结合战略发展
社会经济产业的转型期,军民结合成为全球化发展中军民产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与地区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增长,而非军事实力的较量。然而军工产业技术的发展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最先进科学技术,是国家技术发展的显影。民用产业发挥国防工业物质基础的作用,所以强化军工技术向民用产业的过渡,能够在保证平稳发展的同时,提升军工技术的商品化能力。而社会性产业商品化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升级民用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准;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提高国家产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军民结合战略的发展,战争的需求一定是首要的。因此,民用产业的发展时刻准备为国家战事而服务,并随时准备转向军事物资、设备或者重型机械的生产。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军民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各项发展措施加快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以保证有限的资源能够在太平时期侧重民用,在战争年间满足军需。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平面显示器等成果,已经完全商业化被运用到军民共享之中。可见,重视军民产业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的发展经济力。
作者:李华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敏飞.经济全球化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中国产业发展新思路[J].海峡科学,2011,10:3-6.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谷建全.新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州学刊,2014,11:44-48.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立足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产业链建设的要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粮食行业品牌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企业增效。我区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强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产业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粮食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一、政策支持有力
我区先后出台《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粮食产销合作的指导意见》、《***粮油商标品牌总体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我区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相关的政策支持,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二、产业经济成效
(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1、区粮油质量监测站项目
我区投资***万元建设粮油质量监测站,目前项目已经完工通过验收,报省局备案后挂牌成立。项目建成后,质量监测站检验技术、检验手段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具备国家标准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有效协助与支持省、市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承担下乡、进企业扦样和原始样品转送。具备检验主要粮食质量指标、主要品质指标和主要安全指标快检筛查的能力。
2、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我区是江苏省第一批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编制,国有、民营企业,分别在**西北、东南两个交通要地,顺势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目前我区2家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完工,累计投资***万元。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能够有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发展,建立“自主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利益共同体,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形式,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不断完善从田间到仓库“低成本、不落地、规模化、高效率”的清理、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3、“**好粮油”示范县建设
*年*月份省财政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下达2018年“优质粮食工程”奖补资金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区中国好粮油项目进行批复。项目投资**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元。截止目前累计投资**万元。占项目总金额的*%。
我*以“**好粮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小麦产业规模优势,通过加强***产业园粮食交易市场功能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初步改变当前我区小麦产业大而不强、经营粗放等现状,初步形成集生产研发、品质监测、品牌营销、现代物流、网上交易等功能更加完善的一体化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我区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我区在“**好粮油”示范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编制,近期准备申报“**好粮油”示范县二期工程,拟投资**万元。
4、**省级物流园申报
根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的通知》文件精神,**粮食物流产业园集粮油及食品加工、粮食仓储、中转、电子商务等功能,符合国家、省、市粮食物流产业园规划布局,并积极参与我区“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构建高效、顺畅、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园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粮食物流产业园为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
(二)优质产品推介和品牌建设
为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企业品牌水平,推进粮食区域品牌建设,更高的发挥品牌引领作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我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我区先后组织粮食及农产品企业参加“十五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武汉)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恳谈暨农产品品牌会”、“2019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巩固和发展粮食产销关系,促进粮食经贸合作,推广粮食加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