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压疮病人护理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11-01
压疮即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坏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及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1]。因此,压疮的预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我院2013年上半年对压疮防治实施早期管理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把好入院压疮评估关。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早起关键,要求护士对入院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采用norton评分法,评分范围在5―20分,分值越小表示发生压疮危险性越高;15―19分说明有发生压疮的可能,但可能性较小;13―14分为中度危险;12分以下为高度危险病人。评分小于14粉的病人及院前压疮,护士长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1.2 严格压疮预报和压疮报告工作
护理部将压疮预报和报告工作作为考核护士长工作的指标之一,将之纳入每月质量控制内容。如发现因迟报、漏报、瞒报导致压疮加重,护理部将该科当月的基础护理质量分记为零分,并于当月护士长的奖金挂钩。
1.3 压疮的监控与跟踪工作
护理部收到压疮预报和报告表后,及时记录,使护理部掌握全院各科病人的皮肤情况,并每天有重点的进行监控和跟踪,督查已预报的病人预防措施及已经发生压疮病人的治疗措施是否到位,根据病人的痊愈情况解释跟踪。
1.4 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
白班由责任组长检查病人的皮肤及压疮防治措施到位情况,以监控责任护士的工作;护士长通过晨晚间护理检查压疮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以监控责任组长的工作,夜间由夜班护士长根据护理部的交班重点,有目的监控高危病人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不断改进防治措施。
1.5 手术病人压疮的预防工作
控制手术病人在术中发生压疮也是预防压疮的一个重点。护理部要求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注视工作,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手术制定手术病人术中压疮预防的方案,预防压疮的发生,严格要求手术室与手术科室对手术病人的皮肤做好手术前及手术后的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1.6 强化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对压疮的早期预防的意识
1.6.1 加强培训提高压疮的预防措施。有研究显示,护士的压疮防治知识相当缺乏,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采取科室小讲座与护理业务学习,压疮会诊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强化护士对压疮的早期预防的意识,并要求护士全面掌握压疮的评估及导致压疮的因素,压疮的防治措施等知识,将压疮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护士上岗前的常规培训内容[2]。
1.6.2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尽早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积极配合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入院后护士尽早教会病人及家属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压疮的发生,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
1.6.3压疮防治措施。如有院外带来或可疑压疮可积极采取措施落实。轻者用:气圈、气垫床、局部减压、定时翻身、红花酒精帖服、按摩、温和灸、温水擦身、红外线照射、换药、清洁床单元、指甲护理等,及时填写压疮转归表[3]。
2 结果
2013年1-6月压疮预报500例中,除高危13例有1例发生压疮外,其余均为发生压疮。院前压疮17例及院内发生压疮1例中,17例治愈,1例压疮疮面明显好转,未发生因压疮而引起的投诉和护理纠纷。
3 讨论
3.1 前馈控制
压疮防治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作为护理管理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压疮防治的管理办法。
3.2 规范管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护士、护士长、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防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压疮的防治,对已发生的压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病区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夜班护士长、护理部之间加强沟通采取有效监控手段,及时修正防治措施,环环相扣,预防压疮的发生及促进压疮的愈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总之压疮的防治要求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压疮防治管理路径从评估、预报、监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操作模式,使临床压疮管理更规范更科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2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护理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发生率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程度深、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营养摄入障碍等多种因素易致压疮的发生。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压疮的发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科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Waterlow's评分表)对其压疮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措施,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填写评分表136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2例,年龄14~85岁,平均44岁。格拉斯哥≤8分,排除醉酒及住院期间病重死亡者。住院时间4~425 d,平均48 d。
1.2方法
1.2.1 Waterlow's压疮危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累计分值,10分为危险、15分为高度危险、20分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病人入院后24 h内责任护士及时逐项评估压疮危险因素,并针对评分结果实施护理措施,见表1。
1.2.2减压护理入院后即安置在气垫床或高密度的泡沫床垫上;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合理使用翻身枕,定时查看受压部位的皮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置正确卧位,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超过30度;侧卧位时,屈髋屈膝,两腿前后分开,翻身时避免拖、拉、拽、扯,尤其是臀部要抬高。对病情严重病人采取间隙性解除压力,使用小腰枕,以使骨突处悬空。
1.2.3做好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家属翻身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压疮形成的原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等并示范,使其了解预防压疮的知识,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加强督促指导,使家属在病人住院期间掌握翻身、叩背、按摩的要领。
1.2.4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病人由于昏迷,不能自主进食,伤后3~5 d根据病情、经济状况选择肠内或肠外、静脉营养等互补结合的方法补充营养,尽快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1.2.5 有效的大小便护理根据病情采用留置尿管或保鲜袋接尿,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腹泻或大便失禁者便后软纸擦拭,及时清洁并在肛周涂紫草油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保持床单元的平整、清洁、干燥。
1.2.6 肢体功能锻炼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即可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3次/d,15~30 min/次,同时由远端至近端轻柔、缓慢、有节奏地进行四肢肌肉的拍、揉、按摩,被动活动各关节时,顺序为先小关节后大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1.2.7 促醒护理病情稳定后采用听觉刺激[2],可戴耳机听广播、音乐和亲人的呼唤声,录制病人最喜欢的歌曲和音乐,音量轻柔,3~4次/d,10~20 min/次。抚摩刺激和语言刺激同时进行,由病人父母或爱人对其头部、体表进行抚摩、握手,交流平时熟悉的话题。光照刺激,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红或绿或蓝色纸包盖手电筒,对病人头面、侧面和正面进行照射,6次/d,10下/次。疼痛刺激,用棉签杆刺激足底、十趾,强度以不损伤表皮为度,6次/d,每次8~10 s。温热水擦浴3~4次/d,泡足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忌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2 结果
入院时病人Waterlow's压疮危险评分均>20分者136例(100%),出院时>20分者38例(27.94 %)。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压疮危险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压疮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局部因素有持续压力、摩擦力、潮湿。潮湿可由皮肤出汗、大小便污染、引流液污染引起,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全身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年龄、组织灌注不足、体重、体温、制动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急性期和康复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综合功能障碍,被动时间长,从表2显示,入院时病人运动/感觉缺陷评分为5.32分是本组病人发生压疮的第1危险因素,由于不能自行变换或手术时间>2 h,垂直持续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最重要原因;运动功能障碍是发生压疮的第2危险因素,被动变换时的剪切力、摩擦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性别和年龄以及禁食期间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排便功能异常是发生压疮的第3危险因素,其中女性和老年病人在皮肤受压、潮湿部位易发生压疮;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情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因此,对昏迷卧床病人应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及时跟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修改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在以往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中,翻身后对骨突受压部位常使用红花酒精按摩,而现代观念认为,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 min退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按摩易使骨突组织血流量下降,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变形、分离,局部皮肤损伤,故发红部位禁用按摩[3],而酒精可造成皮肤干燥,降低局部皮肤的抗病能力。
压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的关键是预测。以往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预测是凭护理人员主观临床经验考虑,没有一个具体衡量的标准来系统评估压疮发生的各项因素。应用Waterlow's评分量表可对有压疮危险的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此表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采用Waterlow's评分表及时评估病人多项综合因素,评分在10~14分之间,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可给予个别健康指导;评分在15~19分,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必须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评分在20分以上者,分析病人的相关资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受压,定时翻身,在翻身的同时给病人安置正确,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加强支持疗法,加强对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严格交接班,护士长负责检查督促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潜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层层把关,使干预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真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康复。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虽然存在引发压疮的多种危险因素,但只要及时准确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严格管理就能有效预防压疮。同时,评估量表的过程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标准化、系统化实施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
[2]史月田,王碧艳.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促醒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6):3-5.
关键词 压疮督查小组;带入性压疮;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86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 used in pressure sores patients
ZENG Yun-xia,DUAN Hong-xia,PAN Xue
(Xili People′s Hospital of Nanshan distric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55)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 on therapy outside the hospital into pressure sores.
Methods:100 pressure sor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establishment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
Results:The therapy effect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pervision team pressure ulce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ld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into sexual pressure sores effect extremely patient nursing satisfaction,have the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Pressure sores;Nursing;Effect
压疮也被称为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是由于病人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机体血液循环受阻,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组织受损,甚至坏死而失去正常功能[2]。长期卧病的病人,若在家中护理不到位,极易引发压疮,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严重者还能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3]。为此,我院成立压疮督查小组,对带入性压疮病人进行全程检查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带入性压疮病人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33例。年龄55~70岁。Ⅰ期压疮64例,Ⅱ期压疮24例,Ⅲ期压疮12例。将病人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压疮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护理方法
2.1.1 对照组 给予压疮分期护理。(1)Ⅰ期压疮。防止压疮部位继续受到压迫,增加病人的翻身次数,对易受压部位的皮肤定期做好局部按摩,使用皮肤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4]。(2)Ⅱ期压疮。要着重保护皮肤,避免感染,未破水泡不要摩擦,以防破裂感染,要让其自行吸收,直径>2 cm的水泡,要用无菌注射器吸出内部液体。(3)Ⅲ期压疮。要清洁创面,把坏死组织去除,以保持引流通畅。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以抑制厌氧菌。(4)感染创面的处理。定期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过敏试验,每周1次,按检查结果指导用药。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1)成立由内科、重症医学科、骨科护士长组成的压疮督查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2)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压疮护理流程,指导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压疮痊愈。(3)制定案例调查表,了解并记录病人压疮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压疮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对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共同会诊,探讨治疗方案,以保障治疗的有效性。(4)小组定期开展压疮新知识学习,请压疮防治及护理产品公司上门讲解新产品的使用方法。(5)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查找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小组成员共同论证,以不断提高压疮护理质量,防止压疮恶化、感染。(6)对压疮痊愈出院病人进行跟踪调查,给病人及其家属反复讲解压疮防范重要性,防止压疮复发,并作记录备案。
2.2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压疮愈合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压疮愈合情况包括痊愈、好转、恶化等。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
3.1 两组病人压疮愈合情况比较(表1)
4 讨 论
压疮已成为长期卧床病人的头号“杀手”,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痛苦,同时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由于病人病情复杂,加之,护理人员压疮护理知识陈旧,操作不一致,不能正确地评估病人压疮危险及严重程度,缺乏主动、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护理措施,造成带入性压疮治愈率低[4]。
成立压疮督查小组后,病人皮肤管理情况都在督查小组监控中,通过班班督查,严格管理,及时发现压疮护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进行解决与改进,有效地避免了压疮的恶化,管理上的重视也同时带动了护士责任心的增强,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增加了对压疮新护理知识学习积极性,观察组患者压疮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压疮愈合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压疮督查小组的建立,改变了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小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以最新、最有效地理念和方法指导压疮病人护理,同时,加强宣教,让家属、照护者了解发生压疮的后果和易发因素[5,6],掌握压疮护理知识、技术方法,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压疮再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春林主编.褥疮治疗和预防[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130-139.
[2] 祁俊娟.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5-107.
[3] 张秋丽,张 莹.压疮的护理及治疗[J].现代护理,2010,7(8):93-95.
[4] 李丽敏,高长枝.100例裤疮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9,29(4):300.
[5] 黄小萍.老年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11,6(2A):3.
长期卧床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问题是发生压疮。骨科病人因自身病因及手术或牵引固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延长康复的时间。因此,应通过加强对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全面评估,积极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3276例,应用压疮可能发生评估表患者共358例,男246例,女112例,年龄17~92岁,平均55.3岁,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13例,胸椎骨折并截瘫27例,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52例,全身多处骨折35例,骨盆骨折106例,股骨骨折125例,其中带入压疮62例(I°压疮32处,II°压疮27处,III°压疮3例)。
1.2方法
1.2.1压疮可能发生评估表 从2008年1月起,我科结合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Norton、Waterlow三种评分量表制定,对新入院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1.2.2评分标准 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总分36分,轻度危险<10分,中度危险<10—17分,高度危险≥18分,≥18分可申报备案。
1.2.3压疮分期 I°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II°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III°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IV°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
1.2.4应用措施 对于卧床无法自行移动躯体者,均采用此评分标准,对于分值>10分的患者必须给予置气垫床,床尾设翻身卡定时记录患者及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让其本人或家属在评估表上签字,并在24小时内上报病区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讨论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1.2.5压疮登记(预报)制度 对于分值>10分以上者或已在外院压疮带入者,病区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及时填写压疮发生患者记录表,包括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压疮部位,程度,创面面积,评分及护理处置措施,上报外科总护士长,护士班班床边交接清楚,责任护士每天及时记录皮肤的转归情况,护士长每天做好监控及指导工作,然后再由总护士长下科室检查并指导工作。
2 共享管理模式的实践
2.1评估 首诊护士按照评估表对可能发生压疮的因素正确评估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通过评估,积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或提出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b-01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骨科患者,由于术后切口疼痛,害怕骨折处再断,加之石膏牵引及支具的应用,限制了患者的活动,骨科病人约有65%~75%需卧床休息[1],使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预防压疮一直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工作中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 方法
1.1 掌握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全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强调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
1.2 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
责任护士对新入院病人2小时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对夜班入院病人,当班护士及时评估。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如使用了石膏夹板牵引等随时评估修正。建立压疮预防翻身记录单。护理人员服务上要树立“五心”观念,即诚心、虚心、耐心、细心、爱心,专业上要履行“五勤”标准,即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2]。
1.3 制定并实施压疮的预防措施,各班严格床头交接班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局部用气圈;臀部垫翻身单,定时正确翻身,如颈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轴式翻身法,骨盆骨折患者采用抬臀法;正确皮肤按摩;补充营养,保持高蛋白饮食;正确使用便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明白褥疮发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并了解预防压疮预防的方法和措施。责任护士为病人翻身后记录时间并签全名。
1.4 压疮预防措施的管理和评价
护士长不定时地进行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进。
2 结果
2007年10月9日~2009年10月20日住院的92例各种复杂骨折患者进行了全身、易发生压疮局部皮肤及时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其中颈椎.腰椎骨折46例.骨盆骨折10例.股骨骨折36例患者,只有6例患者发生一期压疮,病人入院带来3例,经积极护理治疗后压疮痊愈。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防范意识和重视是预防压疮的基础
住院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一直被认为是护士的责任,甚至将超过体表面积0.3%的压疮定为三等医疗事故[3],压疮以预防为主,通过对复杂骨折患者进行严格的书面和床头交班,使护理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从而使各班预防压疮的工作连续规范的进行。
3.2 实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通过评估,全面了解每个病人的潜在危险因素,才能制定出针有对性的个体化的预防方案,各班有预见性.有目的性.连续性的实施预防措施,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3.3 严格执行制定的个案性预防措施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
如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翻身按摩,间歇性解除压力是预防压疮的首要措施,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后及时清理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随时修改,重新制定预防措施,确保各项预防措施的规范落实。
3.4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压疮的有力保证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压疮危害性的重视,共同参与和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崔亚林.骨科压疮的预防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00-1001.